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9 07:31: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篇1

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每题2分,共50分。)读世界地图,回答问题1-4题。 1.在A点附近有世界峰,比原来测得的高度要矮,该山峰最新测得海拔为 A.8842米  B.8848米  C.8844米 D.8845米2.一个大洲的自述:“我在各大洲中抖附第二,与大哥仅一河之隔,地形以高原为主,在我的胸膛流淌着世界第一长河。”这个大洲是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3.地图上有一地区一段时期以来战事不断,有人说他是为“油”而战,有人说他是为“水”而战,还有人说他是为“宗教”而战,这个地区是A.西亚 B.东南亚 C.欧洲西部 D.南极地区4.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高原、山地,是世界上海拔的大洲 B.平原面积广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C.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D.高原、平原、山地自西向东纵列分布5.东南亚的内陆国是 A.缅甸 B.老挝 C.越南 D.柬埔寨6.海峡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下列表示马六甲海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地形崎岖,火山众多C.南高北低,以平原为主 D.西高东低,以高原为主8.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 B.落基山 C.安第斯山 D.阿尔卑斯山9.世界的平原是: A.密西西比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东欧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10.北半球的“寒极”和世界的“雨极”分别是: A.漠河、新加坡 B.乌兰巴托、德黑兰 C.奥伊米亚康、乞拉朋齐 D.冰岛、爪哇岛11.下列各组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典型的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12.南亚地形的分布由北向南依次为: A.山地、高原、平原 B.高原、平原、盆地C.山地、平原、高原 D.山地、盆地、高原13.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 A.欧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北美洲14.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印度尼西亚15.关于非洲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东南低,西北高 B.南非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C.东非裂谷带若干年后会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D.地跨南北半球的地形区是刚果盆地16.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最近海上通道必须经过A.苏伊士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17.下列国家不属于西亚地区的是A.沙特阿拉伯 B.巴基斯坦 C.阿富汗 D.伊拉克18.西亚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高温 B.干旱 C.劳动力不足 D.生产技术落后19.下表是某地气温和降水资料,请回答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气温℃ 21.7 22.4 21.9 20.2 17.8 16.1 15 15 15.6 16.1 17.6 19.4 18.2降水mm 1 0.4 0.5 0.3 1 4 6 7 5 2 1 0.8 29该种气候类型有可能在下列哪个地区分布:A.南亚 B.欧洲西部 C.西亚 D.南极地区20. 西亚的许多冲突、战争因争夺资源而起,下列哪两种资源经常引起“西亚局势不稳”:A. 铁矿、煤矿 B. 铜矿、天然气 C. 土地、金矿 D. 石油、淡水21..宗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22.下列关于各大洲的“世界之最”的描述错误的是BA.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B.世界上干旱区面积的洲是亚洲C.世界上平均海拔的大洲是南极洲 D.跨经度的洲是南极洲 23.结合下图说出影响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A. 纬度位置高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24.东非大裂谷的成因是: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 C.外力侵蚀 D.人工开凿25.以下对南、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南北美洲的经济发展均衡 B.. 北美洲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C.. 南美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的一个大洲 D. 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形分为南北三大纵列带一、选择题答题栏(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50分)26.读下图,回答问题(4分) (1)海域:D (2)海峡E ,___岛屿B _____3)图示地区大部分为 _气候类型27.读“西亚和北非地区图”,回答问题(5分)(1)西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之地。请在图上标出“五海”中的黑海(2)西亚的石油主要输往日本、美国和 。(3)请你写出输往日本的运输路线波斯湾 _____________海峡阿拉伯海海印度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太平洋洋日本 (4)图中标注的主要石油生产国④是 。28.读下列三幅图与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比较南亚地区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完成下表 南亚地区 东南亚中南半岛纬度位置 大部分处于10°~30°N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大部分处于________(五带、热量带)。 大部分处于10°N~26°N纬度地区,_________线横穿北部。大部分处于热带。海陆位置 西临________海 西临________湾地形分布特点 北部为_____山脉,中部为 印度河-恒河 平原,南部为 德干高原 高原。 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________________的地表形态。29.(8分)读下面材料与“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这也是中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1)图中①②③代表我国三个科考站,其中____________是昆仑站。(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降水稀少。(3)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____________。(4)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即南半球的夏季,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____________季。(5)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陆是__________,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洲。(6)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似的地方是( )A.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B.水力资源丰富 C.都已经有人类定居 D.淡水资源丰富(7)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产生(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30、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题目。(8分)(1)填出图中序号表示的气候类型:①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②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③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④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2)非洲由于赤道横穿中部,以及地势起伏_____________,因此非洲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____分布特点。(3)非洲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有__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气候31、读图1—3—1,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大洋:A______洋,B______洋,C______洋;海湾、海峡: E______湾,F______海峡;岛屿、群岛:H _____岛,I______群岛。(2)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高原:③______山脉,④______高原; (3).北美洲的气候特征以_______________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32、读南亚地形图分析题(9分)⑴、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区为:① _________平原;②_________ 平原:③_________ 河;④ ___________山脉;⑤____________ 高原。⑵、图中⑥代表 ________岛。⑶、南亚的地形分布特点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答案一选择题1----5CAACB 6-----10DACBC 11---15ACBDA 16----20ABBCD 21---25ABCBD二综合题26、(1)太平洋 (2)马六甲海峡 苏门答腊岛 (3)热带雨林27、(1)略 (2)欧洲西部(3) 霍尔木兹海峡 马六甲海峡 (4)伊朗28、热带 北回归线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喜马拉雅山脉 纵列分布29、(1)③ (2)酷寒 多狂风 (3)企鹅 (4)冬季 (5)南美大陆 (6)D (7)C30、(1)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地中海 (2)较小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3)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31、(1)印度河平原 恒河平原 恒河 喜马拉雅山脉 德干高原 (2)斯里兰卡 (3) 北部山地 中部平原 南部高原

答案一选择题1----5CAACB 6-----10DACBC 11---15ACBDA 16----20ABBCD 21---25ABCBD二综合题30、(1)太平洋 (2)马六甲海峡 苏门答腊岛 (3)热带雨林31、(1)略 (2)欧洲西部(3) 霍尔木兹海峡 马六甲海峡 (4)伊朗32、热带 北回归线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喜马拉雅山脉 纵列分布33、(1)③ (2)酷寒 多狂风 (3)企鹅 (4)冬季 (5)南美大陆 (6)D (7)C31、(1)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地中海 (2)较小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3)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32、(1)印度河平原 恒河平原 恒河 喜马拉雅山脉 德干高原 (2)斯里兰卡 (3) 北部山地 中部平原 南部高原

篇2

1、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的地区是()

A贝都因人B孟加拉人C亚库特人D达雅克人

2、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带季风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

3、世界上的椰子生产国()

A泰国B印度尼亚西C马来西亚D菲律宾

4、俄罗斯的首都位于()

A东西伯利亚山地B中西伯利亚高原

C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

5、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圣彼得堡工业区B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

C乌拉尔工业区D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6、俄罗斯的母亲河是()

A乌拉尔河B叶尼塞河C勒拿河D伏尔加河

7、俄罗斯是世界上的能源出口国之一,被称为()

A世界原料基地B世界加工厂C世界办公室D世界加油站

8、亚洲地势特点()

A西部高,东部低B中部高,东西两侧低

C四周低,中部高D东西低,南北高

9、亚洲经常发生旱涝灾害的地区有()

A西部和东部B东部和南部

C南部和中部D中部和北部

10、中国属于亚洲六个地区中的()

A东亚B北亚C东南亚D南亚

二、综合题(20分)

11、读印度地形简图,回答问题(6分)

①图中C是(填城市名称),该城市所在地形区是。目前,印度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救软件外包市场的2/3。所以,被形象地称为“”。

②印度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但粮食能够自给,这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政策,图中斜线示意的阴影部分是(粮食作物)分布区。

③印度以气候为主。

12、读东南亚略图,回答问题(6分)

①写出D国的首都:。

②F是海峡。

③G国属于气候。

④下龙湾位于国(填字母)。

⑤中南半岛地形特点是。

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13、读日本图,回答问题(8分)

①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因为日本位于板块和板块之间。

②b岛是日本四大岛中的岛岛。

③从图中可看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沿岸和沿岸,因为这里有便利的条件。

④日本文化特点是。传统服装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BCBDDCBA

二、综合题:(20分)

11、

①班加罗尔、德干高原、世界办公室。(3分)

②绿色革命、水稻。(2分)

③热带季风。(1分)

12、

①金边。(1分)

②马六甲。(1分)

③热带雨林。(1分)

④C。(1分)

⑤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2分)

13、

①亚欧、太平洋。(2分)

篇3

这节课内容多数知识牵涉到的具体内容,超出了初中物理知识范围,教师以往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依靠单方面讲授和展示课件,而忽视了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学。

课本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是从对宇宙整体理解上按照由近及远的次序,勾勒不同阶段人类所认识的宇宙大小;另一条线索是按时间的顺序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结构演化等更深入的认识历程。同时展现人类认识过程是与思维和科学仪器同步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宇宙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多比较零碎。为了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观,我采用“历史追溯法”,让学生“回到过去”设身处地的思考,以探究宇宙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鼓励学生上网查找宇宙的相关知识,在探索宇宙的不同阶段提出问题,引导同学去认识宇宙,感受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经历的艰难曲折,以及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三)教学环境分析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我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光靠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采取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充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一方面使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阅读,知道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2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过程与方法

3 体会人类在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中的科学态度,重视观察和科学推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知道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5 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对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深入提问,再探新知

拓展提升,总结全章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体现本课以科学发展史为主线的探究过程,我用一段幻灯片作为引入,以由近到远的次序展现凭借肉眼探索宇宙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出问题:再遥远些的世界是怎样的?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是怎样一步步深入的?

【教学设计意图:真实地展现人类仅凭肉眼所观察到的世界,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2 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为了让学生自主建构探索宇宙历程的整体概念,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势,利用“ForntPage 2003”这一软件自制了一个专题网站。根据两条线索,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让学生“回到过去”设身处地的思考,体会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这两条线索分别是:探索宇宙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如: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哈勃等;以及探测宇宙的工具,如:肉眼、伽利略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学生可以凭兴趣任选一个线索,深刻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中所经历的艰难曲折,以及过去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完整。

同时提出问题:你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所选择的线索为大家归纳一下人类探索宇宙的大致历程吗?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教学设计意图:很多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进行展示,学生难以参与,其任务仅是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但若课上只提供网络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应知识,又容易造成内容的分散与时间的浪费。

因此,我课前从大量网络资源中精选出最切合本课主题的内容,制作成内部网页,将其梳理成两条清晰的脉络,且又跟课本的线索稍有不同。课上让学生快速高效地访问专题资料,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知识的开放性,也使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

3 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结合不同线索的内容,将总结的成果全班展示。配合幻灯片,逐步将探索历程“盖天说——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恒星——银河系——宇宙”依次呈现,鼓励学生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问题,并相互进行评价与改进,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步步深入的,而且这种探索还在继续下去。

【教学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的“讲”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变为观察和主动地思考。】

4 深入提问,再探新知

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关于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你还知道或搜集到哪些知识?与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以登录我提供的天文网站:http://cosmoscape.con星空天文网,进行自主探索。在师生互动中,学生逐步知道恒星、行星、卫星,进而了解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以及“量天尺”的单位——光年,最终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并知道宇宙大爆炸猜想。学生课下可以登录

http:///podcast/faxianyuzhoudabaozha观看央视拍摄的关于宇宙大爆炸的四集纪录片。

【教学设计意图:依旧是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任务”,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讯,从而培养其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5 拓展提升,总结全章

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吗?为了引起学生共鸣,突出本课主旨,我利用“会声会影”这一软件精心制作了一段视频。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坐“神州七号”飞船进行了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再现了一个古老民族为实现“飞天梦”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教学设计意图:真实的视频画面,慷慨激昂的背景音乐,无论在感官冲击力上还是在情感激发上,都比单纯的语言表达作用明显。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引入部分的幻灯片播放完,从宇宙到粒子,将物质世界结构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呼应了开头,又为第七章做了一个总结。将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教学反思

初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宇宙探秘》这节课的知识内容,他们是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渴望。因为他们已经对宇宙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的认识是模糊的,是零碎的。如何上好这节课?靠传统的光靠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来处理这节课,可以说给学生的是抽象、枯燥的知识传授,这样的结果会让多数学生感到空洞,好无趣味,会让学生很失望的。如何把这奇妙的宇宙世界丰富多彩的展现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学的直观、有乐趣,是我们老师要认真思考和重视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我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充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一方面使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篇4

长期以来,地理教师习惯于看教材、看教案、看教学参考书,对于身边的课程资源利用不够。《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地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开篇“与同学们谈地理”就是这个话题。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一般来说,课程资源是大量存在的,但许多课程资源处于在“沉睡”状态,需要地理教师开发、唤醒,让它对地理教学和学生发展产生作用。如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它们静静地“呆”在那儿,在很多人眼里跟“书本”学习没什么关系。但如果运用得好,它们就是学习地理不竭的源泉。

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湘教版第四章第三节)时,先在学生理解有关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强度的关系后,安排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辐射的强弱直接受太阳高度的影响,而太阳高度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些知识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请大家看一张照片。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校教室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

师:太阳能热水器应该怎样摆放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太阳光热呢?

学生1:应该让太阳能热水器始终对着太阳。

学生2:应该让太阳能热水器的表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目前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能做到这些吗?

学生3:我们可以给热水器装上一个遥控装置,在家里用遥控器指挥它始终面向太阳。

学生4:我们可以模仿向日葵给热水器装上一个自动装置,让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

学生5:我在“两有用”地理竞赛书上看到,在30°N附近的日光城―拉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的调整幅度约为47°。我国所有地方都可以是这个角度吗?

……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在家里拿着学生a牌的遥控器,或者开动学生b牌的自动装置指挥太阳能热水器,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的光热了。我们伊犁地区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与拉萨调整的幅度是否一样?请同学们课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

地理教师首先要学会细心观察事物。我在讲如何实地辨认方向时,教室外下雨了,有位学生走神往外看,我也顺着瞟了一眼,发现对面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并由此引出提问。

师:除了使用指南针、地图等工具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或现象能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学生1:太阳。

学生2:树木。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可是如果是今天这样的阴雨天气,你处在陌生的街头,周围有没有树木,你又能从什么事物上辨认方向?其实,有位走神的学生往窗外看时已经发现了一个。请大家看他刚才看的对面的屋顶(走神的学生不好意思回到学习状态)。

学生:哦,太阳能热水器,它们都是朝南摆放的。

师:是不是所有地区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朝南摆放的。

学生:(思考后)不是,南半球的太阳能热水器应该是朝北摆放的。

……

通过引导,把我们身边沉睡的一些资源激活,为学生获取知识发挥指导作用,也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生活与课程三者同构共生,体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

生活中有很多的课程资源“明摆”在那儿,我们顺手拿来可以用。

我在讲八年级地理下册“我国南北差异”这一内容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学生及家人外出旅游的照片,课堂上有选择地展示出来。

师:我们大家或多或少去过外地,也都照过一些照片,现在我们请大家把带来的照片展示一下,注意照片上的景观差异,并认真听上台同学的讲述。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照片并作说明)

学生1:这是我去长白山时拍的照片,是在秋天。

学生2:这是我去海南岛时拍的照片。

……

师:我们把照片按拍摄地点从北往南排列起来,大家能从中观察到什么?

学生3:从南到北树木从阔叶变成针叶。

学生4:能看出气温差异。

……

在引此例中,我把学生及其经历当作资源,在分享、交流彼此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自然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并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教学效果良好。

三、课程资源的创新

有的课程资源是在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创新出来的。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日本”一节时,问学生:“日本在经济发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叙述很快找到答案:“日本利用多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值得我们学习。”

但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认为:“日本自己经济发展起来了,但它把环境污染和破坏留在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我很快抓住这个观点,让学生从教科书中找根据。学生很快从日本“全国大部分为森林覆盖”和“木材大部分靠进口”等材料中悟道:日本“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具有低价进口原料、高价出口产品的优势,而且其自身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在向其他国家转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基础上得以保持的,日本的经济发展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学生有疑惑:但课文为什么没有写上这一点呢?是不是说明教材也有不足?我肯定了学生的质疑。学生说:可不可以在本节修改课文?我说:“可以呀,怎么改呢?”于是,学生互相商讨,并很快朗读自己修改过的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改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实现,体现学生是资源创新的主体。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地理教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地理教师只有擦亮眼睛,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才能真正让地理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篇5

1.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1)位置

纬度

位置 大部分位于50°N~80°N之间,纬度较高,属于北寒带和北温带

经度

位置 东西跨经度170多度(20°E~170°W),兼跨东、西两半球

海陆

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西濒波罗的海,西南临黑海和里海,东北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相望,陆上与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国为邻

(2)范围

俄罗斯领土包括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东西长达10 000多千米,南北宽约4 000千米,面积超过1 7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3)横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①俄罗斯横跨亚欧两大洲,但历来被公认为欧洲国家。

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历史上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首都莫斯科位于它的欧洲部分中央。

②俄罗斯有1.4亿人口(2010年),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总人口的83%。通用俄语。

(4)地势与地形

俄罗斯地形示意图

①地势特点: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②地形特点:地形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

③主要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山脉和河流成为俄罗斯各大地形区的分界线,其中乌拉尔山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叶尼塞河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勒拿河是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分界线。

(5)河流与湖泊

俄罗斯河流湖泊众多,主要的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和贝加尔湖等。

①伏尔加河全长3 600千米,注入里海,是欧洲第一长河,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伏尔加”。

②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

③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河流众多,且流程较长,但由于纬度高,气候严寒,河流封冻期长,航运价值不高。

(6)气候

俄罗斯国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其名称及分布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中西部

寒带气候 北极圈以北,北冰洋沿岸

温带季风气候 东部太平洋沿岸

高原山地气候 乌拉尔山和大高加索山区

①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②大陆中西部虽然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表现在气温、降水上也有很大差异。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势低平,加上西风的影响,使得西部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中部西伯利亚地区,远离海洋,又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

由于纬度高,俄罗斯气温偏低;由于广大内陆地区远离海洋,俄罗斯降水偏少,因此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例1-1】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B.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

C.直接濒临太平洋、北冰洋

D.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解析: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 000千米,面积超过1 7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俄罗斯大部分位于50°N~80°N之间,地处北温带和北寒带。从经度位置看,俄罗斯东西跨经度170多度,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从半球位置看,俄罗斯位于东半球、西半球和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西濒波罗的海,西南临黑海和里海,是一个典型的海陆兼备的国家。

答案:D

【例1-2】下列关于俄罗斯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

B.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势较高

C.乌拉尔山以东是东欧平原

D.乌拉尔山以西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解析:俄罗斯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分为欧、亚两部分,乌拉尔山脉以东依次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故选项A正确;乌拉尔山以西主要为东欧平原,故选项B、C、D错误。

思维流程图:

答案:A

2.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1)自然资源丰富

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基本自给的大国之一。

①矿产资源丰富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煤、铁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主要的矿产及产地: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以及乌拉尔山脉的有色金属等。

俄罗斯的黄金产量仅次于南非,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仅次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已探明天然气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30%,居世界第一位。

②淡水资源丰富

俄罗斯的河川径流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淡水储量最多的湖泊。

③森林资源丰富

俄罗斯的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2)工业

①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

②工业分布:俄罗斯工业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其主要的工业区及工业部门如下表所示:

工业区 工业部门

以莫斯科为中

心的工业区 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

圣彼得堡

工业区 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航空航天、食品和纺织等工业十分发达

乌拉尔工业区 石油、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

新西伯利

亚工业区 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工业部门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圣彼得堡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和机械工业为主;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3)工业发展变化

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俄罗斯已将高新技术领域作为国家经济新的发展方向。

【例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有(

)。

A.煤、铁、石油、天然气、森林

B.石油、铁、水能

C.黄金、金刚石、铝土

D.煤、铁、石油

(2)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

A.热带雨林 B.热带季雨林

C.温带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图例即可判断,要注意按题目要求只判断矿产,选项A中森林不属于矿产资源。第(2)题,俄罗斯的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因为纬度高,气候寒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1)D (2)D

【例2-2】下列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库尔斯克铁矿位于乌拉尔工业区

B.乌拉尔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C.俄罗斯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D.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解析:库尔斯克铁矿位于莫斯科附近;俄罗斯轻工业薄弱;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所以选项A、B、C均错误。

答案:D

3.发达的交通

(1)交通运输

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与海洋航运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但是,交通运输线路和枢纽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

俄罗斯地域辽阔,客运主要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主要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其中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①铁路运输

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比较稀疏,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修建的原因:南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西伯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南部工业区;北部纬度较高,有很深的冻土层,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且安全系数较低。

②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包括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

内河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是伏尔加河。伏尔加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通过运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俄罗斯主要的海港有: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等,这些港口是俄罗斯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

③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2)主要城市

①莫斯科:俄罗斯的首都,位于东欧平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也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这里有著名的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还有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②圣彼得堡: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沿岸,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

③摩尔曼斯克: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重要海港,位于北极圈以北,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

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海港。

【例3】读“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图(2004年)”,完成下列问题。

(1)俄罗斯的交通运输方式中,货运量最多的两种运输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客运量最多的两种运输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俄罗斯的管道主要运送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货物,用管道运送这两类货物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罗斯的铁路分布各地区差异大,________地区铁路稀疏,有“亚欧大陆桥”之称的铁路是________铁路。

(4)俄罗斯海运运输量不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罗斯著名的三大海港是濒临波罗的海的________、濒临北冰洋的__________、濒临太平洋的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读懂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再从纵坐标数值差异来回答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管道运输和铁路运输的货运量最大。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客运量最大。第(2)题,要联系管道运输的特点来回答它所运送的主要货物和其优点。第(3)题,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但历来被公认为欧洲国家,其铁路分布各地区差异大。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的铁路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线——西伯利亚大铁路。第(4)题,俄罗斯纬度较高,冬季严寒漫长,大部分港口封冻期很长,海运运输量不大。俄罗斯主要的海港有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等,这些港口是俄罗斯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

答案:(1)铁路 管道 铁路 公路

(2)石油 天然气 石油不会外流,天然气不会挥发,安全可靠,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输量很大,管理方便,运输成本低

(3)亚洲部分 西伯利亚大

(4)纬度较高,冬季严寒漫长,大部分港口封冻期很长 圣彼得堡 摩尔曼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4.巧记俄罗斯的地形区及其分界线

(1)地形特点

俄罗斯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分界线

①乌拉尔山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

②叶尼塞河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

③勒拿河是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分界线。

【例4】有关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平原面积广阔

B.叶尼塞河自北向南流,最后注入里海

C.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它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

D.乌拉尔山脉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

解析:俄罗斯地形区以乌拉尔山、叶尼塞河、勒拿河为界分为四部分,如下图所示。

俄罗斯的地势东高西低,平原面积广阔。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最后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它主要流经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

答案:D

5.表解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

亚洲部分 欧洲部分

国土面积 约占全国3/4 约占全国1/4

人口 约占全国1/4 约占全国3/4

资源 约占全国4/5 约占全国1/5

地形特征 高原、

山地为主 平原面积广大,

地势低平

主要工

业基地 乌拉尔、

库兹巴斯 莫斯科、

圣彼得堡

主要港口 符拉迪

沃斯托克 圣彼得堡、

摩尔曼斯克

【例5】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的国土大部分位于欧洲,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

B.俄罗斯的人口、工业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欧洲

C.俄罗斯的人口、工业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亚洲

D.俄罗斯的资源大部分位于欧洲

解析:俄罗斯国土的3/4位于亚洲,1/4位于欧洲;俄罗斯的人口、工业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欧洲,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俄罗斯亚洲部分资源丰富,约占全国4/5,欧洲部分约占全国1/5。

答案:B

6.俄罗斯的世界之最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俄罗斯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最多的国家。

(3)俄罗斯是世界上拥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最辽阔的国家。

(4)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5)伏尔加河全长3 6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6)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是世界纬度最高的不冻港。

(7)贝加尔湖深度达1 62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例6】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B.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C.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D.俄罗斯纬度最高的不冻港是圣彼得堡

解析: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俄罗斯有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俄罗斯北部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是世界纬度最高的不冻港。

答案:C

7.俄罗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的原因

(1)俄罗斯位于高纬地区,大部分在50°N以北,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光照和热量少,因此气温偏低。

(2)地处亚洲大陆最北部,加上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地势,使得西伯利亚北部受北冰洋的影响很大,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尤其是冬季,更加寒冷。

(3)东部、南部地势较高,阻挡了太平洋湿润气流的深入,更加重了西伯利亚北部冬季的寒冷程度。

(4)西伯利亚北部的一些地方,如奥伊米亚康,位于封闭的盆地中,本身积累了很多冷空气,又有从山上滑下来的新鲜冷空气弥补,使得这里成为酷寒之地,成为北半球的“寒极”。

【例7】下列有关俄罗斯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俄罗斯东西较长,纬度相当,气候差异较小

B.乌拉尔山以西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D.冬季在西伯利亚地区形成寒冷的低气压中心

解析:俄罗斯东西狭长,距海远近不同,气候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乌拉尔山脉以西的东欧平原能受到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和,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在西伯利亚地区形成寒冷的高气压中心。

答案:C

8.俄罗斯的农业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中高纬度,气候寒冷,农业生产很不稳定。

俄罗斯的农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上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因为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纬度相对较低,离大西洋较近,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较为温和,适合农作物生长。主要的农产品有小麦、马铃薯、向日葵、亚麻、乳肉制品等。

【例8】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区位于(

)。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C.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

D.鄂毕河流域和叶尼塞河流域

解析: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利于发展农业,东欧平原上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纬度相对较低,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较为温和,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俄罗斯主要的农业区。

答案:B

9.比较法记忆印度、日本、俄罗斯工业布局的差异

(1)印度由于资源丰富,因此工业布局在原料产地。如孟买:附近盛产棉花,建立了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附近盛产黄麻,建立了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印度东北部工业区:此地区是印度重工业区,附近有丰富的煤、铁、锰等矿产资源。

(2)日本由于矿产资源贫乏,因此工业布局在沿海地区。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原料、燃料和消费市场严重依赖国外,本国利用其优越的海运条件,采用了“临海型”的工业分布格局。

(3)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接近原料、燃料的地区且沿铁路线分布。因为俄罗斯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利用本国丰富的原料、燃料建立了强大的以钢铁、能源、机械、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部门,在资源丰富的地区修建了铁路,交通非常便利。

【例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首都________,B为城市________,C为________油田,D为________煤矿,E为该国第二大城市________。

(2)在自然资源方面,两国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国工业分布都不平衡,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

解析:日本资源贫乏,但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高,充分利用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将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便于进口原料、出口产品。俄罗斯资源齐全、丰富,工业大多分布在原料产地。

答案:(1)东京 名古屋 秋明 库兹巴斯 圣彼得堡 (2)日本资源贫乏,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3)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这里多优良港湾,便于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原料产地

看了“七年级下册地理俄罗斯重点题”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单元测试题

2.七年级下地理俄罗斯地理题和答案

篇6

1、落实教学常规方面。备课方面,教师能够独立提前进行个人研究,教研时根据安排的教研内容说课,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提前一周根据教研情况写出详细的个人教案。多数教师能根据上课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并写出教学反思。上课方面,能够按常规要求上好课,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培养学年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特别是复习课期间,加大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不是让学生背死题,因而从考试情况看,比以往有明显的进步。

落实常规方面的不足:

备课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后反思写的不多。

听课方面:第二学期总复习开始后,由于测试多,命题和批卷任务较重,个别教师听的课不多。

2. 落实教研常规方面:组内风正、气顺、凝聚力强,合作意识强,责任心强。按规定开展常规教研内容。

教研方面的不足之处:一是教师说课进步不大,有的认为已经教了多年,没有研究的必要,有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方面还不足,多数教师没有很好地研究课程标准,不知教材内容是怎样体现课程标准的,不能站在课程标准上把握教材。表现在说课时只能简单地看看应该讲什么,怎么讲,细节提不出来。二是只能研究本级部的课,别的级部说课时只顾看自己的,消化自己的,个别人甚至说话,需要组长提醒。

3.优生和边际生培养方面。无论哪个年级优生都没有投入精力培优,这方面是有些不足的。边际生方面,初三对缺腿学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找学生谈话,指导改正堂清等措施。但总的来说,各个班的边际生能叫出名的也极少。

2011——2011学年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研究与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努力实现三个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形象第一)的办学目标。

二、工作思路

1. 突出教学质量中心意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坚持通过教研和教师的自学、反思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2. 教学管理过程。坚持教学常规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抓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并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切实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3.抓好教研,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抓好“四基、四力”教学,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抓好学习习惯与自学能力的培养,稳扎稳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利用好级部的质量检测,提高试题质量,用以对教学反馈。

三、工作目标:

1.让教研组始终保持风正气顺、凝聚力强、协作意识强的良好状态。抓好新教师培养工作,利用平时多指导,多听课和评课促进新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

2.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使教师向业务精湛、与学生关系融洽、研究能力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方向发展。

3.努力提高初一学生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一定发展,着力提高初二教学质量,力争毕业水平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

四、工作任务及工作重点

本学期,地理组面临新情况,首先是学业水平考试彻底安排到初二年级进行。初二年级如何统筹安排新课和复习,如何根据初二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显得非常关键。其次,地理组将再次补充新成员,新成员加入后,可以有效减轻教师个人的授课负担,但新教师的培养也应成为重要任务。第三,初一开齐三节课后,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提高效益,减轻未来初二复习压力,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1.加强教研组长自身工作。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研究去年初二会考题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多跟踪听课,把握住教学大方向和组内教师动态,确保教学方向不出偏差。

2.落实教学常规到每一环节,扎实开展个人钻研、集体备课、上课、测评和教研工作,并加大检查力度,狠抓落实。

3.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提高全组教师的整体素质。教研时,除努力完成自己分配的任务外,还要自学另一个级部的教学内容,并参与讨论。

4.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分类指导。利用《伴你学》,让优生有更好的发展;利用好填充图册,让学生的读图基础牢固扎实;利用好单元测试题,让大多数学生都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5.初一要明确本学科基本特点,教育学生上课前准备好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伴你学》等材料,做好物质准备,同时,做好心理准备。培养学生左图右书的上课习惯,用心听讲,强化纪律,能初步学会用图,初步具有提取信息的能力。 

初二第一学期就要养成本学科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二学期就要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应试水平。加强检测,并注意检测后的跟踪补救工作,及时分析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及时化解。

6.做好学校和级部的其他工作。

五、保证措施

1.提高教师认识水平,充分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2.开学前一周帮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做好教学计划。

3. 抓好业务学习和教研工作。利用教研活动、自学活动、听课和评课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课堂效率。

4.抓好堂清及堂清后的补救工作。特别是初二学生,要跟踪检查,限时改正。

5. 在每一节课的时间都很紧张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留出一定的时间,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第几页第几行的具体什么题目。

6. 不安排单独的试卷讲评课和学前引导课。

六、几项标准和时间安排

新授课基本要求与前相同,但要注意有大致的时间安排,减少随意性。

复习课复习各环节要写清,各段的时间安排,检测反馈手段等等。

根据上一学年使用的情况,把复习提纲重新修订。大的框架维持不变,但内容要在仔细研究今年考试的基础上,删减较难的和考试基础无法考的内容。

篇7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使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三、教学设想

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行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

5、做好教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积累。

四、深入备课:

1、备学生

⑴帮助学生完成八年级地理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⑵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知识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2、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级整体情况不太好,基础打得不行。全年级二百多名学生,有6个教学班级。四班基础较好些,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但课堂纪律有待提高。二班课堂反映较慢,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每个班有5、6名学生基础很差,学习没兴趣,转后任务很重。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世界看中国,这章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总领,大体概括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后面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总体现状及特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学习他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土地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部分。

第四部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分析,掌握经济状况,铁路干线、农业和工业是重点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政区图,一幅图用不同的颜色重点点出中国的位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形象记忆,34个省区也是如此,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相邻的省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三)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学生活动,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并列的双系列结构。同时还穿插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了积极作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思路(结束八年级上册学习,八下学一章内容)

研究现状:这学期时间短,八上需要学习四章的内容再加上下册一章的内容,内容很基础,侧重于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想想,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理解我国的经济现状,农业分布特色,经济特点。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做到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学生分析

进入初二地理学科就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出生在中国,喝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对他们来说太熟悉太亲近了;从小就通过爸妈、报刊杂志、电视网略等途径对中国的一些了解了不少。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初二学生在初一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碰到许多障碍,对地理学习出现一些困惑,甚至有点讨厌。对学生学习地理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也将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大课题。初二地理课程的开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同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也与日俱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情操。

2、课程标准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大特征,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侧重。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二、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采用自主与对话(讲授、合作、探究、发现等形式)两种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

2、具体目标

A、将“满堂灌”分隔成几个区间。对现在发展区的知识内容,大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对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和设置问题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体验,并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B、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周密整理与组合教材内容,明确上课的目标(三维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创设一个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中的生成要时刻警惕,对问题的生成营造宽松的环境,和预留充足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探究者享受到生成问题给自己与其他同学带来的学习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C、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化的教师和教师化的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精神上的完全自由。

D、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表达人性特色,达到“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E、关注“后进生”,用真情、诚意感化他们,抓住他们学习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三、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地理科目每周课时少,同一课时重复多的优势,对每一课时都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实验,再反思,再实验。

篇8

  本年级学生都是刚入初中的新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不过年龄特点决定会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与同学们谈地理,认识地球和地图;学习陆地和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第一章地球和地图部分重点学习内容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内容是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践行我校的校风: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创新的精神,从而总结出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爱生、乐教、善思、会研”的教风带动“爱师、乐学、善知、会问”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最新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二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最新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 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 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 周 第四章

篇9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语文教师提升专业素养

由于薄弱初中老师无奈地把时间和精力,大量地用在生管和应试上,所以对于自身知识的积累、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手段的多样化等方面,往往无暇顾及。所以在本区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师资交流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有些优质校教师因无法适应薄弱校的学情,无法控制班级纪律,学生学习成绩比以前更差了;有些薄弱初中老师轮岗到优质校教书,学生是很配合了,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不从心,无法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精深透彻,无法把教学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

马洛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改进自己的冲动,一种更多地实现自己潜力,一种朝向自我实现或人性充分发展的冲动。”笔者认为,薄弱初中语文教师在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平稳进行的前提下,应努力拓宽知识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提高授课质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而如果薄弱初中的语文老师下定决心上好一堂综合性学习课的话,那他在这一过程中将受益匪浅。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主题丰富,有关于自然科学的,如《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科海泛舟》等,有关于生活的,如《这就是我》《我爱我家》《献给母亲的歌》等,有关于人类社会的,如《追寻人类起源》《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让世界充满爱》等,有关于文学艺术的,如《戏曲大舞台》《莲文化魅力》《古诗苑漫步》等。并且就单一主题而言,信息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如《探索月球奥秘》,就涉及到天文地理知识,涉及到古诗文的积累,涉及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

而这门课程的特点又决定了,没有现成的适合所有学校和班级的教材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因此想上好一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首先,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眼界。平时应积极扩大阅读面,多积累资料,知识面不能局限在本学科上,更不能局限在本学科的课本知识上。要把这么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得认真备课,要设计整体的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间分配等做出安排。得充分了解学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写好教案。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还应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组织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在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条件,否则在课堂上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在授课过程中,要按严谨的步骤组织教学,精心安排好学生的各项活动,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的作用。课后还要了解学生对这堂课的评价,还要总结整堂课的得与失。以上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的话,活动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因此,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性学习课,大大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掌握,提升了教师对各类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整合能力,以及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研究和探索能力、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人际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有效促进薄弱校师资水平快速提升。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让学生提升兴趣,努力进取

本区薄弱初中学生不爱上语文课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觉得老师讲课的内容枯燥无味;二是由于基础太差而听不懂或没信心;三是由于家长管教不严,学生惯于玩耍疏于学习。对于这几种厌学语文的学生,

文综合性学习既可以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也可以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人生与社会,从而摒弃不良习惯,回归常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很多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让学生很感兴趣的。如七年级上册的《这就是我》和《我爱我家》、七年级下册的《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这样的活动课学生都有生活体验,都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没有“基础”和“智商”方面的障碍,即使是成绩很差的学生,也可能在活动中表现很出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厌学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也会有所改变。之前他们可能认为语文就是一些有关于文章、诗词、作文之类的内容,甚至认为学语文就是为了考试,而现在他们认识到语文就在身边,语文就是他自己,语文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语文不仅关注字词积累,关注阅读,关注写作,语文还关注个性、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这样的语文,他们怎么会不喜欢呢!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还面向学生未来。如八年级上册的《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走上辩论台》,下册的《科海泛舟》,九年级上册的《微笑着面对生活》、下册的《脚踏一方土》。这些综合性学习,有的是关于科学的,有的是关于人生的,有的是关于社会的,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好语文对学好其他学科,对走好以后的人生路,对认识世界都是有益的。

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带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获得成功与快乐

薄弱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基础空虚,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所以学起来吃力,成绩低下,缺乏成功的快乐。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横向的、综合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培养学生为主动性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快乐。

篇10

由于数学科目的特点,在考试中一般概念很可能得不到直接体现,因而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忽视,但是我们纵观大大小小的各类考试,却不难发现,数学概念的运用渗透在每份试卷的各类题型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确实需要加强概念课的教学,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一些认识:一、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能力到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切忌直截了当就定义而讲定义,应更多地从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思维情景,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而且也使他们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

例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记作+3 ℃,零下3度,记作-3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果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概念的过程,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正弦和余弦”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了正弦和余弦概念的发生过程,实现了由形到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探究的热情.

二、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与知识特点,在教学中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应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并逐步深入剖析概念的定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含义.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逐层剖析.

例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也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值域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如先让学生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

(1)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在t小时内行过的路程是s千米;

(2)用表格给出的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

(4)由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揭示的气温和时刻.

让学生反复比较,得出各例中两个变量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唯一确定一个值.再让学生自己举出函数的实例,辨别真假例子,抽象、概括出函数定义,至此学生能体会到函数“变”渗透了函数思想.

又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某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再付费0.4元;“快捷通”;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本题的通话均指市内通话}.

(1)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2)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钟,应选择哪种移动通讯业务合算些?

通过在不同阶段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呈螺旋上升,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 并逐步形成函数概念,(1)“在某个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是说明:a、变量的存在性;b、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2)“对于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是说明变量x是在一定范围内取值,即允许值范围也就是函数的定义域.(3)“y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4)“y是x的函数”揭示了谁是谁的函数,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三、联系实际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挖掘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因素,使学生掌握概念,并能够应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题,“怎样测量旗杆的高度”是安排在九年级下册三角形相似和锐角三角函数之后的一个课题学习.本课题运用三角形相似概念、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经历计算、比较、估计、对比、交流、反思、选择最优化方案等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对本课题的讨论,将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教育.

本课题的学习实质上是一个对相似三角形概念和锐角三角函数概念复习巩固的课题,主要意图不是怎样测量的问题,而是提供一个思考、探究的平台,在活动中体现归纳、综合和拓展,感悟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分析和设计测量方法,促使学生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

本例通过生活中测量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总之,以上是对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些探索.众所周知,人类认识科学的一般途径是引入概念,形成过程,揭示概念的本质,巩固概念,应用概念.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也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但能使学生逐步掌握概念的本质,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苏步青.中学数学教育[M].中国教育学会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