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0 17:18: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质量管理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效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企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并赢得发展,就必须确保其产品的质量。而制造企业要对其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就有必要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原料采购、制造、检验等各个环节中都把好质量关。其中,产品的设计过程决定了产品的先天性质量,而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和检验过程则是实现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方法应该是一个基于全过程的管理方案,加强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多年对集成电路芯片的质量管理经验,对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以供探讨。
二、设计开发阶段质量管理
在产品形成并被用户接受的过程中,其质量的影响大致可分设计开发、原料采购、生产控制和检测验收四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据相关资料表明,60~70%的产品质量问题都是由设计缺陷造成的。因为一旦产品图纸和技术规范形成,产品的先天性质量就己基本形成,其后的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和检验等环节都是为了保证设计要求的实现,即使制造的产品符合设计质量的要求,在后续各环节中,几乎没有进一步提高产品先天性质量的可能。因此,制造企业应该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开始,狠抓质量管理。
集成电路芯片等产品技术含量高,属于高科技产品,要搞好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特别需要配备专业知识扎实、素质高、能力强的设计开发人员。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产品的开发设计人员有必要在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时同步编写设计文档,对设计方案进行说明,并加强对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例如对制造过程进行模拟、对产品的应用环境进行测试等。通过对设计方案的相关评审工作,能够对产品的设计质量和制造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而尽量将设计的先天性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此外,通过规范设计文档的管理工作,可以为后续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设计过程中,当遇到必须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重大修改时,则需在该产品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下,由产品的设计开发部门、制造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等共同组成设计修改评审会,进而对产品的修改需求和改进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并力求将产品质量的定位思路迅速地传达给设计开发人员。这里需要特别提及一点,对产品设计方案的修改工作应尽量采用并行工程的作业方式,以缩短设计修改周期。
三、采购阶段质量管理
产品原料采购阶段质量管理的要点在于对原料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其评估项目包括原料质量、价格、服务和交货期限等方面。其中,对供应商原料质量的审查是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这往往需要经过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对产品原料采购阶段的质量管理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在合格供应商优化管理方面
制造企业可根据价格、质量、服务、交期等因素对原料供应商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业绩达到优秀标准的供应商,可对其原料实施抽检,适当放宽检测程序,并允许其直接参与招投标的竞争;对于所提供的原料质量没有问题但其它方面存在问题的供应商,应对其提出相应的纠正建议,当建议不被采纳时可考虑解除合作关系;对于所提供的原料质量存在问题的供应商,应立即中断合作关系。
2.在供应商质量管理方面
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该以试验检测的方式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实时监控。
四、生产制造阶段质量管理
制造企业要加强生产制造阶段的质量管理,需要注意以下三点:a.关键工序、重要工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实际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可针对关键工序和重要工序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以指导一线人员进行制造生产,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协商解决。b. 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与培训,例如在管理制度上通过制定企业的质量教育考核评估制度,把质量教育考核同个人绩效挂钩,进而将员工的质量意识真正确立起来。c. 加强产品制造过程的检验控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一线人员的自检控制活动。自检不但能够判断工序控制是否有效、工序质量是否合格,还可以提前发现不合格品,并通过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来避免出现成批量的不合格品,以降低损失。
五、检验阶段质量管理
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建立在完备的各级监督管理体系与严密科学的检验测量制度基础上的,它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了证据,但遗憾的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失,从而造成了许多产品质量事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检验过程,设置了各级质量技术监管机构,并且享有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各级质量监管人员应为高质量的产品保驾护航。
制造企业再完美的工艺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良品率,产品质量需要检验的保证。提高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部门,配备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和先进智能化的检验装备;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按照产品质量的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的“三检制”,做到道道工序控制质量,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检验控制:1)质量检验部门对供货商的质量证明文件、技术协议和产品图样进行核对,有必要时可以通过试验的方法对原料质量进行检测,质检不合格的原料不准进厂;2)每一道工序中和工序后都应加强自检,自检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准进入下一道制造工序;3)产品全部工序结束后,需对成品作最后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禁止出厂。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传统的事后检验必将被在线检测和过程检测所替代,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将延展到产品制造的全过程。
六、结语
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的生命,让质量管理的理念渗入到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中去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盛军.浅谈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思路[J].科技资讯,2011, (35) :157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内所有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清洗、灭菌等工作。其工作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与感染发生和医疗护理有直接的关系,在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精益管理
在进行精益管理前,应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精益管理的内容和内涵。精益管理的5S管理方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在具体实施上,整理指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系统的现状分析,包括动作、流程、库存、时间等方面的分析。整顿指规范物品放置地点,方便查找,提供效率;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工作,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中心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清扫指在正常工作中,物品都实行“三级保养”政策,提高每台机器的使用效率,降低维修成本。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工作的坚持与深入,确保前3项工作质量到位,必要时成立质量监管小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奖惩制度,促进中心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素养指加强与各个科室的交流,重视各科室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改进自身错误,注重品质追求,主动发现和改正错误,不断完善中心工作
2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了应对各种危机情境进行的规划决策、行为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的过程,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其主要内涵包括承担责任、真诚沟通、速度第一、系统运行、权威认证等。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上,管理者要不断收集病人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展示消毒供应中心良好的工作风貌。危机管理的重点是预防,如果缺少事先的预防工作,当危机来临时就可能手足无措。能够有效地预防危机,就能在危机产生时为医院和科室赢得信任和理解。在处理问题时遵循速度第一和尊重事实,承担责任的原则,及时向众公布问题处理结果,让大众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期的处理过程,接受大众的监督。与科室和患者坦诚相待,在组织内、外部进行积极、坦诚、有效的沟通,充分体现出组织在危机应对中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妥善处理危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达到维护和重塑形象的目标。
3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即对风险预测和风险来临时进行的管理,用以规避风险的产生和解决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具体实施中,中心任务是加强人员素质评估,人的因素在消毒供应中心中起到支配作用。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比较特殊,中心职员必须做到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发展。树立患者优先的服务意识,加强自我技能学习和培训。强化中心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并按照操作流程工作。在工作中,可以定期选择部分护士到消毒供应中心交换,相互学习和交流工作,使得手术室人员和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能够熟悉彼此的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工作合作和交流,以此带动两个部门的同时发展,促进整体工作的最优化。两个部门相互学习,总结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与人际关系。
4 质量监控
消毒供应中心的关键体现在对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上,工作的中心在于保证供应物品的质量。通过对供应中心各环节工作的严格质量控制,尤其是对全院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的集中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的管理,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和灭菌质量以及使用周转率,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质量控制包括:下收下送过程中监控、清洗质量控制、清洗效果的监控、包装质量监控、灭菌、储存过程的监控、微生物检测监控、一次性物品的监控等。
5 结 语
医院严格实施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能获得重复利用的器械、器具、敷料等的稳定、可靠、均一的质量水平,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安全的器械、器具。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控制,对整个医院的有效管理和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够保证重复使用的器械质量安全,避免感染的发生,具有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经验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做到预防为主、自我监控、承担责任、真诚沟通,严格把握工作流程中的细节,实施质量监控,切实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金云玉,王琳,刘丽.精益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86.
[2] 玲.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对策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803—804.
[3] 雷瑶,高福梅.危机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5):1426—1427.
2加强针灸临床见习质量的管理方法
基于提高针灸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为目的,结合当前临床医学院教师医、教、研三位一体、临床任务繁重的特点,在不改变现有临床医疗与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可通过良好的见习教学质量管理,包括对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管理,提升临床课程教学质量。
2.1依据见纲,师的教学思路
教师的诊疗特色不同,低年资与高年资教师的患者人群和诊疗重点亦不尽相同,如何减少学生之间因跟随不同教师见习,导致知识水平的差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编写供教师用的见习教学大纲,规定带教内容要点,推荐宜用的教学方法,争取教学水平大体相同。具体做法有:①明确见习中重点讲解的疾病。由教研室统一梳理各系统疾病中最具代表性、最能突出针灸治疗特色的常见病,规定每次见习重点学习某系统中的一个病,由此病抛砖引玉,掌握该系统其他疾病。由于所选为常见病,能确保门诊患者充足,不会因带教教师不同而产生差异。目前我们教研室列出的重点疾病为痹证、颈椎病、头痛、面瘫、中风、失眠、胃痛、痛经、带状疱疹、耳鸣等。②明确每一疾病必须讲解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演示要点,均为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涉及个人经验,不存在低年资与高年资教师之间的差异。③明确教学方法及步骤。根据临床诊疗特点,结合具体疾病,要求教学步骤遵循临床诊疗的实际过程,即依次按照搜集四诊资料、辨证、确定治则治法、针灸操作的顺序讲解和演示。由于符合常规诊疗过程,所以各教师间差异不大。④确保大纲的严格执行。在见习开始前,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在执行过程中由教研室主任或秘书不定期抽查带教过程,并向学生调查带教实况。
2.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回访追踪
预习在见习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在学期最初,将见纲中的见习计划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每名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见习进度提前复习重点疾病,如果所见习疾病还未进行理论学习,可以提前自学,从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带着疑问进入临床学习。在学期末,通过组织全部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或选择部分学生进行座谈等,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回访,了解学生对见习的需求,对目前见习的意见与建议,同时了解带教教师对大纲的执行情况,在下个学期对所发现问题及时做相应的改进。
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建筑的质量水平,好的质量的工程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巩固了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成长发展空间。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也迅速发展,作为建筑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质量管理无疑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特点
1.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正处于建设时期,全国各地施工工程随处可见,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我国建筑施工的规模巨大。建筑工程的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一般来说分为结构类、安装类(如:给排水、电器、采暖等)、结构配件类、功能类、设备类、建材类、装饰类等。可见,建筑施工的繁杂造成了施工质量管理的不易,施工质量的管理需要从上述各个方面进行,这对质量管理的要求十分高,既要做到准确无误,又要做到高效细致,因此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是很高的。
1.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总体来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在于:质量波动性大、质量关联性强、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质量检验的局限性以及质量管理的安全性。之所以会呈现以上的特点,是因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不仅在技术上有所要求,也在施工条件上有所要求,施工条件的好坏,比如:天气状况、地质状况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状况,所以工程施工的质量波动性就随之增加。而质量问题又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不仅影响前期的质量也会影响后期的施工,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具有隐蔽性的,因此给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的影响
质量控制和监管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建立良好的口碑和企业信誉是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因此,在以满足投资商设计要求为最终目的的同时还要做好质量的监控,这一过程则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不仅要考虑到质量和成本问题,还要考虑到指向管理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质量管理工作是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口碑和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与施工企业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3.1 施工前的研究和决策阶段 要完成保值高效的工程,就要对有关的设计方面、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等等,诸多的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做出最合适的施工方案。投资方可以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委托方进行工程施工可行性的研究并根据双方的协商签订设计合同,建立完善的施工措施和体系。在协商完成之后,需要对项目的决策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析,做到优选建设的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于项目的决策则需要对整个市场需求进行趋势的分析,在可靠的分析数据基础上,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优选经济效益高,风险成本低的方案,有利于顺利完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工作。
3.2 施工勘察设计阶段 在优选出了最合适的施工方案之后,勘察设计单位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合理的使用年限内对工程的质量终身负责,将责任逐级分解落实于单位法人和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并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检验标准要求来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保证工程的质量。这项勘察设计任务的展开,需要建立在建设单位资源有偿的基础上,可以聘请相关权威专家或高水平设计单位进行勘察设计。对于设计质量的控制需要对工程结构设计的资料文件和图表等进行严格的把控,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和错误的、遗漏的地方要及时改善,因此需要监理工程师随时做好解释问题和改善补救措施。另外,一些非重大的变更可由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三方进行会审协商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并加强图纸的审核。
3.3 施工过程阶段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天气、地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施工承包单位的资质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施工单位有能力做好整个工程的施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进行监督和审查,认真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这项工作的进行,能够更好的避免因为具体施工情况分析的不认真的问题和生搬硬套其它施工组织设计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对图纸进行会审。会审与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还有建设单位参加。要对图纸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特点进行介绍,然后阐述施工的要求,对于出现的问题,要通过三方的协议解决。另外,合理进行施工现场的劳动组织也是必要的。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一直是工程施工中的重头戏,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中,要从施工的各个阶段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把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协商、积极改善,并且对后期的施工进行进一步的质量问题分析和研究,预先确保可能出现的质量状况不会发生。随着现代技术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对现代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在设计上,还要在工程质量上有所要求,甚至在建筑的抗震、防风、防雷方面都有所要求,这些都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深入,我县建筑行业工程质量与其服务总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一直以来,我国严格贯彻与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发展方针,对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指导性贡献。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改善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不断探索和实施新的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是涉及企业的所有成员,是企业生存、经营、发展必需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通过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等活动,从而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建筑工程质量包括广义及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 广义的工程质量包括工作质量与工序质量;狭义的工程质量仅指施工质量。高效、经济地建造出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以及用户需要的质量合格的建筑工程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目的,施工企业各部门对施工各阶段、各环节采用的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手段的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质量为中心,以本组织所有成员受益和让顾客满意为目的,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是建筑实体从无到有形成的过程,并且对整个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的,因此,要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就要把握住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伴随着建筑工程较为复杂的施工过程,其涉及面与覆盖面较为广泛,所以受到的影响因素也各种各样。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管理的维护和保障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勘察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第一步,反映出现阶段人们的对建筑功能的需求,符合当前的技术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个阶段造成的失误,一旦施工完成,是很难在以后弥补的。因此,要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首先,招标投标要选择资质实力强、等级高、管理先进的设计单位。其次,采取设计方案评比等方法,优选设计方案,同时反复论证、修改、审定,优中选优。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贯彻落实建筑施工许可证制度,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建设。严格实施高要求的建筑工程招标制度,不仅对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开展改进经营管理和公平竞争提供推动作用,而且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奉行的公平竞争准则,充分发挥社会注意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地降低和减少腐败作风行为,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外部力量。
(三)建筑工程质量计划预控管理
质量预控是事先找出质量形成过程中所有阶段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所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从而达到质量要求,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一项工程的质量预控,重点是质量计划,此外还应该包括工程防护计划、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在实施预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制定计划和编写相关材料内容包括:问题说明、目标说明、限制和假设条件、小组指导方针、小组成员和责任、初步的项目蓝图。在章程指导下,利用“顾客反馈”评估系统进行初步评估,最后形成与项目有关的流程“蓝图”。预控措施具体为:(1)分析监理及施工合同;(2)工程项目监理机构的建立;(3)编制监理规划。
(四)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工程建设的实施者主要是施工承包方,所以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方面,监理在开工前对施工承包方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检查实施过程中是否满足技术标准规定、设计要求和需方的愿望。同时对其提出准确、完整履行各自质量职能的证据,致使需方满意并增强其对工程的质量信任感的全部有系统、有计划的活动。这个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包括:(1)材料、构配件、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2)工序质量控制;(3)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
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全面质量管理的教育活动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对普通的建筑个人开展质量管理的普及化教育。依据不一样的工种与岗位来规划和制定相关的管理准则,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严格编入。第二,开展一系列学习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其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手段和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营经验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开展针对从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专门工作人员的专门化训练与培养。借助于短期培训、业余进修或脱产学习等手段。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设计文件、工程合同、技术规范规定质量标准。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划分,其质量控制相应的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施工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包括两个阶段:工程验收和质量保修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验收是施工阶段最后工作内容,项目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是指工程项目业已完成工程合同规定和项目设计图纸的全部内容,同时达到窗明地净、电通、水通等条件,完全符合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它标志项目施工任务已全面完成。该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包括:(1)单位工程质量的综合评定;(2)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3)保修阶段的质量控制。
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过程监理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工程施工过程监理和工程质量的监督,要提高质量监督的覆盖率,一定把建筑工程项目都纳入政府质量监督范围,通过监督检查推动施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影响着建筑工程单位的信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更加丰富,我们应根据形式的发展,把握我国建筑业的新动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在施工管理的方法还不够科学,导致施工质量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
二、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之一,工程建设的根本所在。最近几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十分突出,建筑物倒塌事故造成的损失在1000亿左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通过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工程质量事故所涉及到的面很广,事故原因可以从立项报批、工程招标、设计施工等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及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均有关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工程质量,在及抓技术的同时,更要抓各方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那么“谁”能胜任这样的“管理”任务呢?只有政府部门。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可以淡化,行政手段已经过时。事实上,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坚定不移地、强制性地搞好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是工程质量管理最重要、最根本的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事关社会的公众益和公共安全。因此,作为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三、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存在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质量管理观念不强,只看重眼前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社会效益,没能对工程质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目前不少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严格、不规范,项目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忽视对材料与机械设备的评估与考核,只重视工程进度,未能严格按照图纸与方案进行施工,仅凭以往经验与感觉判断,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在施工过程中有的从业人员单纯依靠经验与主观推测进行定性判断,这样不能做工程事前与事中控制,甚至有的施工人员出现偷工减料的违规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影响企业信誉与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对封闭与落后,存在缺乏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欠缺建立系统的管理工作程序、缺少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与系统应用等现象,建筑工程企业没能形成目标明确而专业化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此外,有的建筑工程政企不分,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影响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公正性。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会导致相关工作不能落实到位,影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热情,对建筑工程建设造成影响。
3、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的好坏。首先,很多建筑工程从业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对工程质量管理重要作用的认识,仍旧采用行政方式进行质量管理,不注重对工程质量管理的投入,很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其次,建筑工程相关人员很多专业技术水平不够高,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质量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且有很大一部分施工人员是文化程度与工程技术水平都较低的农民工,甚至有的未经专业培训就上岗,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存在人员与工程安全隐患。
四、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1.市场环境: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建筑市场一直处于僧多粥少的“过饱和”状态,近年来,虽对建筑市场进行了整顿,但市场的无序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表现在:一、区域保护仍然存在。不少建筑工程的投资是地方政府,出于保护当地企业的心理,同时为了协调当地错综复杂的关系,相关工程多由本地企业设计、施工和监理,外地的优秀建筑企业多被拒之门外。二、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劣质企业鱼目混珠。一些业务水平低、质量意识差、资质不过硬的企业,依靠挂靠、弄虚作假等手段依然游荡在建筑市场中。
2.招标投标。招投标不规范,围标、串标、关系标现象仍然存在;挂靠也时有发生,往往是“一流的企业中标,二、三流的企业进场”;为了私人利益,层层转包、非法分包,往往导致最后的承包者通过降低工程质量来获利。
3.施工管理。施工队伍自身素质不达标,从业人员质量意识较差。建筑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据统计,从业人员中有2000万是农民工,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没有经过技术培训,缺乏专业技能,从事的是一线施工,比如浇筑混凝土、焊接钢筋等,工程质量往往不能保证。项目管理力量薄弱,施工现场混乱,偷工减料现象得不到有效制约;原材料质量把关不严,以次充好。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1、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行业的管理重点是项目质量管理,包括项目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验收两大部分,实行质量监控的全程跟进:
(一)施工前,根据工程的地质勘查需求,针对工程的勘查设计、野外作业、资料整理、研究报告等,建立质量管理制度,作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依据。(二)设计方面,建筑单位要在执行国家工程施工标准要求、行业规定和履行合同条款的基础上,明确任务来源,根据施工任务需求编写项目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质量策划、人员组织、设备安排和安全保障等,并组织工程任务的评审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方案的可行性。
(三)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人员的安排、资料的整理、设备材料的保障,为工程施工创造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在施工中,要将质量方案所体现的质量责任制度贯彻落实,实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四)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质量记录进行认真填写,为保证质量追索有必要对所有质量记录进行长期保存。一旦发现工程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承包方应该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查明质量问题的原因,对质量问题进行处置,并验证处置的效果,同时予以上报。
(五)在施工结束后,根据质量管理方案的标准规范内容,综合工程施工的原始资料、施工结果,并归纳、对比和分析工程验收的资料,为后期的质量控制提供完整性、真实性的地质参考材料。
2、项目外包管理
项目外包管理是施工进度提高的有效途径,但也是施工质量的症结点所在,因此,质量管理方法在应用时,有必要加强项目的外包管理,提高外包的工程质量保障水平:
(一)划分外包的允许范围,由于工程施工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使然,工程施工需要对外包范围进行划分,而且不得将外包的工程项目再次转包。
(二)外包单位的资质检验,建设单位根据外包的规定标准,对外包单位进行评价和选择,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容纳入到外包合同当中,以便督查外包方站在质量管理的角度上开展外包工作。
3、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
在正常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中,必须加强对于质量的控制,根据其施工的不同时间段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根据影响质量因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对于人员的控制、机械设备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施工方法的控制、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工序的控制等。质量控制的核心就是控制点的设置,这需要根据工程的不同性质,所面临的不同环境进行有区别有侧重的选择。但其核心离不开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施工合同所标注的细节。
六、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施工企业应该牢牢把握和施工质量密切相关的几个要素,不断提高施工的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施工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1.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工程施工项目也不断增多。而且,随着我国的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参与施工的各方对于施工的工程质量的关注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从1997年以来,国家开始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也占到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工程的质量,关联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关联着施工单位的信誉、工程的适用性以及工程项目的成本。以质量求生存,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定律。
建筑工程质量,具有丰富的内涵,它除了可以指一般意义上的产品质量的概念之外,还包含更广的含义。这些含义包括了建筑工程需要满足业主的需求,需要符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需要符合各类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还需要符合工程的设计文件和合同的规定等方面。另外,建筑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协调性和经济性也是考察的指标。这些特性使得建筑质量的要求高于了一般的产品质量要求。全面的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讲究质量的经济性,这就要求质量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统一。兼顾质量、速度和成本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与世界发达国家完备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相比,我国的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还存在着部分问题。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相对完善的体系化的管理模式。我国目前执行的行业标准是《GB/T 19000-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的管理中,对于标准的实行还存在一定的不充分性。特别是在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仍欠缺一定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和改进。我国的工程竣工的优良率一直不是很高,与10年前的三分之一相比,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依然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房屋建筑的优良率略有上升,达到四成以上,实属难得。发生的建筑倒塌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豆腐渣工程的检查、终止建设和拆除,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
3.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机制是否完善,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果项目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和细致,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组织机制不够健全,就会发生责任不到人,追责困难,影响工程质量。
一些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意识薄弱,为了追求工程的进度,欲速则不达。买下了许多的安全质量隐患,这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的态度。
另外,有一些施工企业,追求低成本,使用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或者降低材料的标准,也大大的影响了工程的质量。例如,某一建筑,其框架结构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7度抗震,框架抗震的等级预设为2级,剪应力墙抗震预设为2级。但是在拆模时,发现墙体出现了多处的孔洞、蜂窝和裂缝等质量问题。对其进行质检,结果发现各项指标竟然超标数倍,对整体结构的承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要坚决的杜绝其发生,以防造成恶果。
4.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
要注意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工程的成本之间能够协调发展,避免施工单位为了追求速度或者降低建筑成本,忽视了工程的各方面的质量。
防止“经验主义”形成主导,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很重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工程质量和施工方法之间的关系。
相关的施工单位领导,应该首先对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参透,组织员工学习、了解施工规范和标准。确保从上到下熟练的掌握施工质量要求,落实到施工过程之中去。
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严格、及时的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用料、操作方法和步骤。通过抽查和定期检查的手段,确保工程的质量。
对劣质的建筑材料的生产、销售厂商进行查处,防止伪劣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和施工现场。
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可以借鉴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其中P代表Plan,即计划;D代表do,即执行;C代表check,即检查;A代表action,即处理。工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对PDCA的科学的执行。改进质量管理,离不开PDCA的科学循环过程。PDCA循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
在Plan时,应该对工程中有可能涉及到的一些质量关注点一一提出,实现对治疗量的提前把关。
在Do时,对建筑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纠正,对相关的问题原因、解决方法进行统计和收集。
在Check时,对问题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评价。以数据作为依据,来评判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既定目标。
在Action时,如果工程质量符合既定目标,则通过检查,可以对该种方法进行推荐使用,如果工程质量在改进之后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则继续进行PDCA,一直到达标为止。
5.结语
工程质量的管理,要从工程采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工程所使用的机械的质量、工程的参与人员素质和PDCA循环等多方法去进行监管。监管机构的完善程度,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都是关键所在。建筑工程的质量,事关重大,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是否有保障,决定着人民群众是否能够安居的问题,所以,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工程质量,重于泰山。
参考文献
[1]薛庆文.管理方法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7年第29期第66-67页.
[2] 陈舒平.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水运.010年4月第10卷第4期第99-100页.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影响桥梁工程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具体的方面,其内因就是混凝土各个组料之间的配合比状况,配合比状况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说明,一是水灰比以及水泥强度的问题,二是骨料的品种以及等级的问题。外因则是混凝土的搅拌、浇筑以及维护与保养效果。下文中将就这样一些方面展开具体的说明和分析。
二 桥梁工程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桥梁施工时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集中在两个具体的方面,一方面就是要尽可能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能够达到预计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满足设计的前提下来尽可能的降低建设成本,而这样两点要求的提出实际上也就是要求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所谓混凝土标准差的控制,指的是施工的过程当中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客观存在的离散性能够较好的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桥梁施工进行的过程当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必须要贯穿于整个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当中,具体来说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控制和注意。
2.1 主要材料的控制
对主要材料的控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点就是对水泥的技术要求,现代社会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水泥种类非常之多,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就必须要结合工程的实际要求来进行,尽可能的挑选出适配强度最为合理且经济实惠的水泥来,这样一方面能够较好的满足施工建设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够从成本上予以控制。在这其中还需要考虑到桥梁工程本身的特点,也就是其建设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对于抗弯拉强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也就需要使用抗折强度比较高的水泥,通常情况下道路硅酸盐水泥就正是最佳的选择。第二点就是要明确粗细集料的等级,需要针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来针对性的选择更加合适的集料,配置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集料,其一级集料的含水率就不能够大于1%,相对应的压碎值则不能够大于10%;二级集料的含水率不能够大于2%,相对应的压碎值则不能够大于15%,出自之外,所用用作桥梁工程建设的粗集料都必须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合成级配。第三点就是要保证桥梁建设中所使用的水的质量,混凝土中所使用的水都需要进行一系列必要的检验,一方面是不能够掺有杂质,另一方面则是对硫酸的含量以及PH值等有具体的要求。
2.2 确定合理的基准配合比
在桥梁施工建设过程当中,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依据实验室的基准配合比来进行确定,并需要在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根据桥梁工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各种外加剂的应用品种和用量,并在此过程当中来对混凝土技术性能是否完全符合设计的要求来进行检验。在实际当中,有很多桥梁都是在不该发生开裂的位置处发生了相当严重的开裂,有的则是在冰冻的环境下发生较为严重的剥落,使得桥面遭受严重的破坏,这样一系列不良状况的出现和发生往往都是因为在进行建设的时候没有使用高性能的混凝土。而混凝土添加剂的使用则需要根据实际的桥梁工程情况来进行选择和添加,如粉煤灰以及矿粉等废料的添加就能够使得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够较大程度的节约施工成本。
2.3 正确按照配比进行施工
在进行桥梁建设施工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施工配比往往都需要及时的根据试验室配比换算而来,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就需要切实的保证在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和在实验室内使用的材料保持一致。除此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要严格的控制好水灰比以及水泥的实际用量,与此同时也需要考虑施工的具体季节,根据当地雨水量以及雨雪天气的具体影响来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水量进行调整,尽可能避免因为含水量的不合适而使得桥梁混凝土的强度无法达到既定的要求。
2.4 对搅拌过程进行监控
搅拌过程当中各项因素的变动同样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就包括搅拌机具的不同以及搅拌方式的不同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在搅拌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控制好搅拌的实际温度,这一点在冬天的时候尤其如此,相关方面的矿物掺料以及外加剂等都必须要进行必要的预热之后才能够投入到搅拌机当中去,且绝对严禁在投加的过程当中将冰雪等混入到骨料当中来。这样一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尽可能的做好,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一旦搅拌不严实的话就容易在其内部产生不良的气孔,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开裂情况的出现,由此我们才一再强调在桥梁施工的过程当中做好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最后强调的一点就是在搅拌的过程当中不得随意的掺水,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会使得其内部的空隙增大,对混凝土强度的控制有着不利的影响。
2.5 混凝土现场浇筑的管理
浇筑就是将已经搅拌完成的混凝土浇筑成为各种我们所需要的结构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的进行对于混凝土质量的保证和体现同样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在进行操作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控制好混凝土在浇筑过程当中的下落速度以及入模的高度,尽可能实现大分块、厚分层和长分段的连续浇筑结构。桥梁混凝土的浇筑实际上是有其显著的特点的,主要就是在浇筑的过程当中采取封层浇筑时上下层浇筑,其厚度则控制在30cm左右,其中墩台等大体积结构在进行浇筑时分块通常控制在50m³左右,挡土墙等长条形的混凝土结构浇筑则需要将分层的长度控制在10cm左右,且在进行浇筑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的振捣适度且充分,对于构件的各个部位都要予以充分的捣实但又不能够过振,只有通过这样多方面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够真正实现混凝土质量的完善与良好控制。
2.6 混凝土强度的快速测定
在桥梁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快速的测定也是检验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这样一种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能够一定程度避免不良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快速检测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最好能够快速的测定出施工现场混凝土在一定时间之后的强度,这样的话就可以在混凝土强度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发现并予以有效的处理。技术发展到现今的环境条件下,已经有较多中比较成熟的快速测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在桥梁施工的时候可以根据工程特点进行选择和使用。
2.7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措施来让混凝土建立起来良好而适当的水化反应来,这样就能够使其实现更加良好的硬化。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混凝土强度的形成大多都是在养护期间形成的,因此就更加有必要做好养护阶段中的各项工作。到目前为止,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同样有较多种具体的方法可以应用,同样是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来进行选择。
结语:通过上文的说明和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的,监理工程师的责任就是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始终处在一种可控的状态下,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的处理问题,以此来保证整个桥梁施工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gress, cost target to achieve the goal,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we must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is very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national top 500 enterpris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k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enterprise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are studied,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olution approach
施工的质量、建筑材料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受到企业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日益繁荣。但是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不完善,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所以施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具有非常有必要的,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1、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通过相应的目标设定与控制措施,实现在进度目标、成本目标的前提下所建的建筑工程满足使用需求。在确定质量控制目标时要符合国家对工程质量所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这与建筑工程的种类、建设时间、地点无关,所有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都是以此为前提。建筑工程中存在共性的质量目标在确定时是比较明确且成熟的,评价效果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对于比较特殊的工程,在确定质量控制目标时则需要特别注意控制措施与评价方式的选取,确保其满足国家的强制性标准要求。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
我国在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1企业人员缺乏质量意识。首先就管理人员而言,质量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对质量控制工作给予足够认识,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其次,工程施工人员综合专业素质不高,施工过程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且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出现,这对工程质量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2.2综合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机制,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手段简单,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很少。
2.3企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不健全。国家颁布的《建筑法》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约束,但是这是宏观上的控制,企业内部缺乏适用于自身实际情况,更细致的规章制度。
2.4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滞后。合格的建筑材料及先进的机械设备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若材料、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工程的进度与质量。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强化质量意识。企业管理者与基层工作人员要具备足够的工程质量意识,且需要建立并完善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性高的系统工作,企业管理者应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树立以提高工程质量为基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实践培训,弘扬质量文化,与时俱进。
3.2完善法律体系和加大监管力度。国家为了规范建筑工程行业,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于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这是我国建筑法规体系的基础。自颁布至今,在建筑行业具有很好的监督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频出现,本法规的条款原则化高,适用性窄,这就显出了一定局限性。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国家应立足于长远目标,建立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应的法律细则,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从法律的高度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市场化的进程势必不断加快,法律化、规范化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经之路。另外各级监督管理部门也需加大监督力度,采取行政、经济措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3.3强化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3.3.1施工人员管理。项目部中项目经理作为法人代表应对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并及时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将结果存档,促使其严格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在进行质量管理时,将不同岗位的工作进行量化分解,作为质量管理考核项目,定期对所有考核结果进行评比,且实现奖惩机制。另外还需强化基层人员素质培训,使一线施工人员明确质量管理细则,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意识。
3.3.2施工材料管理。目前建筑材料市场比较混乱,各种建筑材料的质量差别很大,所以材料采购进场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检测,只有检验合格的材料才可以应用到工程建设。同时采购人员在进行材料购置时必须严把质量关,避免劣质材料滥竽充数。
3.3.3施工机械管理。施工机械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机械在空闲时相关人员需要对其妥善安置、科学维护,保障机械的质量与使用寿命。另外机械借用时,使用者需要向管理人员做出详实的使用用途、归还时间等信息的陈述,实现统一的认证机制,机械的使用做到清晰明了。
3.3.4施工工艺管理。施工工艺是控制工程质量优劣的重要环节,良好成熟的施工工艺有助于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下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时间成本。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对于那些新型的施工工艺,施工单位应事先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小范围内的试验,程序成熟后总结经验并编撰成册进行大力推广,保障工程质量。
3.4加强技术质量管理。针对工程施工时的技术性问题,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审,并事先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案,譬如,在进行商品住房工程建设时,通常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在梁柱与砌体结合部分的抹灰工程很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就这种问题可事先进行研究,采用砌体二次砌筑并加钢丝网的技术方法,可有效的减少开裂现象的出现。且这种做法可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现相应的技术方案在以后的工程中加以使用,这种理念可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出现的共性的问题。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控制:一方面,在确定施工技术方案后,应根据施工工序、方法及技术措施的特点为依据进行施工进度的确定,这样计算工期和实际工期才可能比较一致。另一方面,在施工时要统筹分部分项工程与单项施工之间的关系,科学调整施工工序,保证工程的进度目标与质量目标。强化技术力量,工程建设过程中多次遇到的技术性难题,建设单位应组织技术力量公关解决,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防治质量问题的复发。
3.5规范建材市场,选择优质建材。目前建材市场缺乏科学规范的体制,所以造成了建筑材料质量层次不齐的现象。为了解决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就必须从质量认证抓起,这是提高建材质量,规范市场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建立并完善建筑材料生产质量认证体系,对那些不按照国家规范生产出的材料、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严谨投入市场进行销售,并对厂家进行停业整顿的处罚。另一方面,定时定期公布建材质量检测结果。通过对市场上销售的材料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厂家在媒体上进行公布,引起工程单位的警惕。
A 工程位于沈阳市辉山经济开发区,为一省级禽类屠宰、深加工企业,首期占地 500 亩,建筑面积约 8 万平方米,附设星级标准酒店一座,建筑面积约 16000 平方米,楼高 9 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展馆一座,建筑面积约 7000 平方米,楼高 4 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工区四座,建筑面积约为 12000 平方米,为单层钢结构;深加工区二座,面积约 32000 平方米,为单层钢结构;流物仓库两座,建筑面积约为 13000 平方米,为单层钢结构;桩基础均采用预应力管桩;总投资为 3.5 亿元人民币,工程已在 2011 年 9 月动工兴建。在项目过程中,通过强化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加强技术管理等手段,项目进展十分顺利。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成本目标的实现,及完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施行科学而合理的工程质量管理。从人员意识、法律制度、施工过程、材料控制等这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实用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赖陈生.论建筑工程房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J].建材与装饰. 2007(9).
[2]苏志清.质量管理是施工企业促管理创名牌实施发展战略的核心[J].经济师,2000(12).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及个体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形势下,环保问题得到了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托,其能够协助环境管理人员对环境发展现状以及后续发展模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环境管理、污染管治等工作提供监测数据信息。实验室质量管控的宗旨在于提升环境监测的精准性与完善性,质控体系的构建是呈现实验室监测能力的方式。本文以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为论点,做出如下论述内容。
1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现状
环境监测为环保工作体系的基础,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而环境监测数据为呈现环境现实质量最直观的载体,为了使环境监测工作运行的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确保数据信息录入的详实性是基础[1]。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宗旨是为了维护与强化检测数据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质量管理可以被视为实验室分析体系的重要构成成分,其与环境样品解析工作如影随形。当下国内多数环境监测部门主动以严谨性态度贯彻落实实验室资质认定、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施定期检测等硬性标准,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依然存有诸多缺陷尚未弥补,其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以突破的瓶颈。环境监测部门的职责涵盖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与企业环境验收监测等内容,实验室分析人员面对高强度的常规监测工作,疲惫不堪,这是质量管理工作边缘化现象产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多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是从现场采样室、实验室等岗位调配而来,其业务知识储量淡薄化,所以难以保证监测数据解析的整体性、可疑数据科学辨识以及质量管理活动运行质量评估等工作运行的效率。
2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对策
2.1加大实验室各项投入力度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力度是极为有效的对策。①在人力资源上强化对专职技术人才引进与培训力度,从而使其娴熟的掌握与环境监测数据解析相关的业务知识,对多样化标准、规范与技术手段等内容有全面性认识;②在物力上要强化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及时的处理一些陈旧破损的仪器设备,加大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等高新监测设备引进力度,从根本上优化现存环境监测工作的环境。
2.2强化对标准物质和仪器设备的管理
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凭借优化多类型程序性文件的方法,达到强化标准物质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质量的目标。标准物质特指的是有机物质,其带有种类多样以及数量庞大化等特性,这无形中就加大了管理工作开展与运行的难度,此时监测站有必要设置质控专职人员对标准物质发放数额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信息社会中,上述目标的达成不存在较大的难度。质控人员可以在计算机数据库的协助下强化对标准物管理的有效性,这一质量管理对策的编制与执行,一方面协助质控人员对标准物数额信息有精确性掌握,另一方面也确保处理失效问题发现的时效性。对于一些高精密度、尖端型仪器设备,应该对其采取统一管理方法,监测部门设置专职人员定期对精准性与灵敏性进行检测,并做好维护及核查工作。若监测部门仪器设备类型繁多且零散化,设置仪器管理员对其统一管理是极为有效的对策。
2.3使用多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方法
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全面性目标实现的依托,其具体涵盖了与监测数据精准性与实效性相关的所有活动与措施。质量保证最大的意义在于使监测数据质量与“五性”标准相一致。监测数据的“五性”具体是指如下内容:①代表性,即样品能够呈现出环境发展的实况;②完整性,即样品与数据信息的有效性;③可对照性,不同实验室间监测方法、不同人员检测模式的对照;④严谨性,即不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运行的同步性,以及对监测结果的再现性,同一实验室中监测数据结果的可研讨性与重复性;⑤精准性,具体是指有证标准物质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检测等。环境监测实验质量控制方法的合理运用最大的功效体现在维护监测工作稳定性与有序性方面上,同时也使实验室人员业务技能与职业素养实现同步提升的目标,此时实验室监测水平提升,监测数据精准性得到切实保障也是必然的事实。2.3.1质量控制方法一:分析方法的选定待样品项目明确化以后,科学选择分析方法是基础,方法始终是实验室监测质量分析的重点[2]。不同的分析方法在特性与适用范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若选定的分析方法缺乏精准性,其产生的影响效果是极为恶劣的,要使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得到切实保障,首选的应是已验证的统一分析方法。若选用其他类型的分析方法,做等效实验是基础,验证报告应得到上级监测站的审核批准。2.3.2质量控制方法二:基础实验对于已确定的分析方法,务必对其进行多次实验操作,借此途径对其特征有一定的认识,精确的把控实验条件。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开展系列性基本实验是极为必要的,常见的有空白实验值检测、检出限的测定与校准曲线的绘制与验证,对密码样进行解析并绘制质量控制图等。(1)空白实验值的测定空白值的高低与密度,与分析方法的检测限以及检测结果精准性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干扰空白值的因素有如下几种类型,即实验用水质量、试剂纯度、试液配制质量、玻璃器皿的洁净度、精密仪器灵敏性与精准性、实验室的规整性、分析人员的技能水平与阅历等。正因如此,空白实验的重复结果应管控在某一范畴之内,通常规定平行双样测定值的相对差值低于10%。只有空白实验的测定值不高于规定值时即为达标合格。(2)检出限的测定检出限实质上就是所应用方法在预设的可靠程序中可以从零浓度检测到待测物质的下限值。2.3.3质量控制方法三: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当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可以被细化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平行样分析;②加标回收率检测;③密码样和密码加标样分析;④标准物质对照分析;⑤室内互检;⑥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活动;⑦质量控制图等。
3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参照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规范,量化评价质量管理工作指标标准,定期评价质量管理是否具备继续沿用的意义,最终构建出结构完善、内容完整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3]。强化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力度,是处理质量管理模式单一化、侧重点显著性缺乏、成效微弱化等问题的有效方法,最终为环境监测工作的运行提供支持。质量监督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在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强化监督工作内容明确性与运行规范性的有效方法,为最佳质量监督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4结束语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对强化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意义与措施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为做好实验室建设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同时对分析方法、基础实验以及各种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要点有一个深入理解,均会使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得到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伟,池怡,周侣艳.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