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营销自动化方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1 11:32: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能营销自动化方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智能营销自动化方案

篇1

中图分类号:F426.61;F274

各行各业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这就给电力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困难。电力企业通过营销发展道路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电力营销要从电力行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客户的实际需求作为根本,为了能够保证供电正常,为用户提供安全的、可靠的电力服务,此时电力企业要注重电力营销系统信息自动化的建设。

1 传统电力营销模式中存在的缺陷

电力行业定期会给周边地区提供相应的电能,满足社会群体用电的基本需求。在改革开放以前,电力行业还没有“营销”这一观念,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实施营销政策。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以后,电力行业的营销模式开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电力企业的营销手段、收益途径等发面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电力营销模式与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相比较,传统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存在以下的缺点:(1)缺乏管理力度。与普通商品营销相比较,电力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呈现出复杂以及多样性的操作程序,在每一个流程都会产生不同的营销问题。目前,电力营销模式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管理环节较为薄弱。不完善的管理系统会影响营销方案的执行力度,并且也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管理环节较为薄弱增加广大用户的用电困难,降低了电能生产的效率;(2)不协调的数据联网。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就是借助业务来访问用户,通过搜集数据来分析整个电力市场。虽然电力企业已经引进了互联网技术,但是却没有更好的维护网络技术,导致互联网不能争产运行;(3)未统一业务推广力度。“盈利”是营销的根本目的,电力企业通过推广活动来不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电力营销模式中存在的缺点促使电力企业开始转变营销模式,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企业营销模式自动化建设特点

为了能够促使电力商品得以推广出来,市场营销是一个有效的措施。通过市场营销可以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力企业要积极参与到电力营销活动,通过电力营销活动将最新的商品信息传递给用户,并且可以提升商品的知名度,从而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目前,电力企业营销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融入信息技术来提高电力营销的效果。企业营销模式自动化建设的特点如下:

第一,智能性。目前,技术、资金等条件会影响电力企业营销模式的发展,不利于电力企业营销模式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通过建立自动化营销模式不仅可以人工操作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提升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第二,效益性。电力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系统营销模式的自动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第三,自动化。企业通过制定科学的电力营销方案,详细分析电力方案,确保电力企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四,技术性。电力企业要想长期发展下去,就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般情况下,要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传感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提升电力企业的商品价值。现代电力企业营销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并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电力企业营销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 加强营销系统技术的革新措施

在电力系统营销模式下的自动化建设过程中,高科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与各项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创建合理的系统,并且也为后期系统的维护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有力的保障。从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电力营销的核心技术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传感技术充分结合起来,促使电力企业营销系统技术的不断革新。

3.1 计算机技术

在各个行业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了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组装技术等。电力企业通过创造科学的营销模式,便于用户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对营销数据的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要借助计算机这一平台生成图像,帮助管理者对营销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3.2 智能用电技术下的电力营销

基于智能用电技术的电力营销,将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兼顾电网运营、用户需求和社会效益,实现市场参与者实时互动和能源供需平衡、最优分配的安全、经济、环保的电力营销模式。它能够实时满足电力需求,通过供给需求双方信息的双向透明和互动,鼓励消费者参与供用电优化电力资源的调配,逐步实现需求参与,体现供需一体化的联动,形成更为紧密与高效的市场行为,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电力资源的多层优化配置和用电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

智能用电涵盖了双向互动服务技术领域、用电信息采集技术、智能用电服务技术、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智能量测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现代通信、高级量测、控制理论和图形可视化等学科交叉的技术集群。智能用电的建设,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小区/楼宇、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用户侧分布式发电及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等智能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的建设。

智能用电涵盖了双向互动服务技术领域、用电信息采集技术、智能用电服务技术、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智能量测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现代通信、高级量测、控制理论和图形可视化等学科交叉的技术集群。智能用电的建设,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小区/楼宇、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用户侧分布式发电及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等智能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的建设。

3.3 通信技术

其中通信技术分成有线、无线这两种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最常用的通信技术。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构成了无线通信,其中微波通信是一种无线电波,然而卫星通信将通信卫星作为中继,加强移动体之间的联系。

3.4 智能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DSM)是指电力供需双方共同对用电市场进行管理,通过技术、经济、行政等手段,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的总称。

智能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营销策略创新。因此,智能需求侧管理下的电力营销体现出更多的将是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通过电网与用户的双向沟通和互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如主动发现和发掘用电客户的节能需求,为客户开展节能诊断服务等。在营销策略上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技术手段为主转变,尊重客户的需求,尊重市场规律,使用户通过需求侧管理得到实惠,从而引导和激励用户自觉主动参与到需求侧管理工作中来。

3.5 传感技术

通过传感器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传感器的功能影响着传感器系统所获取信息的质量。通过利用传感技术可以全面处理电力营销系统,比如:处理后置以及信号等。除此之外,在处理传感信息之后可以进行详细分类,促使营销方案获得良好的市场效果。

4 现代电力营销系统软件的自动化设计

在营销系统以及用电管理过程中,实时电力采集模块是一个基本模块,实时电力采集模块的功能就是确保电能量实时采集与管理得以顺利实现。其中采集数据包括了购电信息、供电信息以及用电信息这三个环节,通过这三个环节可以采集、统计以及分析数据。现代电力营销系统软件自动化设计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实时电力采集模块IPO设计、供电信息模块IPO设计、购电信息模块IPO设计、用电信息模块IPO设计、设备管理模块IPO设计、电能计量器具管理模块IPO设计、终端设备管理模块IPO设计、用电管理模块IPO设计以及实时电力采集模块交互关系,通过合理设计这些模块,确保这些模块在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使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电力营销软件的自动化建设还表现在用户缴费的自动化,通过将对外接口与银行、公司营业网点等系统连接起来,对内接口与营销管理模块和营销分析模块充分结合起来,根据数据来核查电费的准确性。通过这一系统的设计顺利实现用户缴费,促使电费资金的安全运行。另外营销管理模块是由实时采集、管理电费以及管理设备这三个子模块组成的。为了能够保证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的顺利运行,此时要分析电力营销系统中的数据,管理人员还要明确这一模块的基础信息,便于整个电力营销系统的顺利进行。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未来电力行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自动化的营销模式。通过利用自动化操作平台来扩大电力企业的市场,并且也可以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力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进电力系统营销模式,通过将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充分结合起来,确保电力系统营销方案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马立芝.浅议信息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制造业自动化,2011(01).

[2]S.Mohammad,Y.Hatim,L.Zuyi.Market operations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s:forecasting,scheduling,and risk management,2004.

[3]雷亮.电力营销窗口服务人员管理方法之探讨――递进式绩效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1).

[4]张丽娟,张强,孙洪亮.电力营销稽查系统在重庆电力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5).

[5]陈伟,丁秋林,郑洪源.在J2EE平台上开发电子政务系统的建模方法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04).

篇2

0 引言

近年来,智能电网已成为国内外电力行业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改变未来电力系统面貌的电网发展模式。智能电网包括智能输电网和智能配电网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智能配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区别较大。

随着智能配电网、分布式新能源和智能用户的接入,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业务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通过实施配电自动化改造,以满足智能配电网下的运行条件。

现运行的OPEN一3200配电自动化系统已经具备基本的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和部分调度管理功能,通过对其硬件、软件系统进行升级完善,即可完成试点区域站外配电自动化信息接入,并拓展相关的配电网高级分析应用,将其提升为适应智能配电网需求的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试点区域内未进行配电通信网建设,但可沿配电线路敷设光缆,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迂回路由,在光缆不可达配电终端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实现配电自动化数据上传。

1 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基本目标

要求配电自动化改造能明显提高配电管理水平及供电品质,改造后试点区域内应达到以下目标:

(1)实现“三遥”功能,通过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控,提升配网调度安全性,避免由于支撑信息不足造成的“盲调”现象;

(2)实现配电白动化功能,进行故障隔离、恢复非故障区供电,缩短故障停电时间,减小停电面积,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3)试点地区城市供电可靠率应达到99.99%,极其重要的一些点负荷供电可靠率为99.999%, 电压合格率达100%;

(4)对设备进行实时检测, 确保设备健康运行,设备完好率100%;

(5)配电网络优化、灵活、经济运行。通过跟踪试验装置TTU对负荷进行实时监测,真正做到分线分台片进行线损管理;

(6)做好调度、生产、营销等相关系统数据接口和信息交互,为配网调度、生产运行、负荷开放、95598客户服务等工作提供便捷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渠道。

2 自动化系统目标框架

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目标框架如图1所示。

图1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目标框架图

根据现有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实践经验,确定主站系统建设的目标为: 以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为契机,对现有配电网管理系统进行软硬件升级和改造,建设符合IEC61968/IEC 61970国际标准, 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该系统涵盖配 变电站运行监视、站外配电自动化信息接入、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调度员潮流、配网负荷预测、配网重构、辅助故障处理决策、配网数据统计 分析等内容;该系统实现配网调度管辖范围内电网设备的调控一体化,并实现与配电相关的系统互连,同时整合配电信息,消除信息“孤岛”,扩大配网信息的覆盖面,外延业务流程,扩展和丰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该系统支持配电调度、生产、运行以及用电营销等业务的闭环管理,具备跨部门的应急响应协同功能;基于多重因素的辅助抢修决策系统,实现抢修人员和车辆的智能调度,为供电企业的安全和经济指标的综合分析以及辅助决策服务。

3 试点区域自动化系统实施方案

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硬件更新及软件完善改造实施方案如下:

(1)软件部分

升级现有主站软件版本,完善现有主站系统平台功能;扩展前置接入应用功能,增加对无线公网通信的接入;新增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功能,实现故障定位、自动隔离及停电恢复功能, 自动完成 络重构及自愈;新增配电网分析应用功能,包括潮流计算、状态估计等高级应用;升级配电网智能操作票软件;新增配网仿真应用功能,实现配网模拟仿真及调度员、操作员培训应用。新增配网数据接口软件,实现从OPEN一3000 EMS系统导入站内图形、模型的功能;扩充对智能配电网的应用支持,充分考虑分布式能源接入、网络自愈、微网控制等功能。按照IEC 61968/IEC 61970标准建设信息交换总线,改造原有与GIS系统的图模转换接口,实现与GIS系统、PMS系统、营销系统的数据交互。新增停电管理子系统,实现对配网工作流程的全过程管理。原系统数据移植,软件更新并切换至升级后的系统。

(2)硬件部分

新增历史数据服务器2台;新增数据镜像服务器1台;新增SCADA服务器3台;新增数据采集服务器4台;新增磁盘阵列及光纤交换机1套;新增通信接口服务器2台;新增配电网高级应用服务器2台;新增配电网管理应用服务器2台;新增一批调度、维护使用的LINUXI作站共l6台。原有设备利用情况为将原2台SCADA服务器IBM P55A移作安全区III接口服务器使用,原有交换机继续使用。升级改造后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篇3

二、智能电能表智能仓储和自动化校验系统的应用

为使一体化系统的运作与电力营销业务功能相互结合,实现系统的一体化模式,须根据系统一体化模式的具工作流程,把营销系统信息交互的接口规范上设计各系统功能节点。①查询电能表的参数。电力智能检定系统是利用接口向电力营销系统来查询检定流程内所需的被检表的参数,根据检定不同到的内容,以作为相关检定参数和检定方案的设置依据。②获取检定的任务。智能检定系统通过接口向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查询下载检定流程的内容,当电力营销系统中的检定流程流转到检定环节时来作为检定的作业任务。③获取合格的电能表仓位码。当电力智能检定系统检测到数据、上传检定后,自动向电力营销系统查询合格电能表可装箱的信息仓位码。④上传装箱的明细。当系统装箱完成后,电力智能检定系统就会向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返回装箱的明细信息。⑤上传检测和检定的结果。当电力智能检定系统完成对电能表的检测和检定后,将被检表的检定结果就会自动上传到电力营销系统的检定流程。⑥合格表的回库。当智能检定系统上传装箱明细信息后,利用接口向仓储物流输送系统传递合格表的装箱入库信息,由电力营销系统触发入库,仓储物流输送系统接收到入库信息后,根据入库方案入库。⑦上传耐压的结果。当电力智能检定系统完成对电能表的耐压检测后,把被检表的耐压结果就会上传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检定流程。⑧待检表的出库。当电力营销系统进行任务校验时(装用前的校验、任务来源有抽检等),流程发送到出库环节,仓储物流输送系统在接收到相应的出库信息后,同时电力营销系统利用接口向智能仓储物流输送系统传递出库信息,根据库存情况向电力营销系统反馈将出库的详细信息,等到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根据出库要求验证通过后,由仓储物流输送系统生成出库订单,并触发出库。⑨配送的出库。根据出库原则,对库内合格品表计生成配送出库方案,电力营销系统流程就会按不同的配送地点分配到相应出库口。应用电能表智能检定与仓储一体化系统后,大幅提高了检定量,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得到有效执行,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和居民正常生活,把原来的营业电表数量的不确定性进行改变,及时满足用表的需求,改善月度用表计划超量而引起的供需紧张问题,树立了电力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了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水平。系统要按照严格工作标准要求、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进行设计研制,做到接线监控智能化、电能表检定的程序化,图象识别,实现电能表检定作业过程标准化,提升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篇4

0 引言

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电网公司提出了“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目标,目前已进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第一阶段。随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工作的启动,电力营销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提升用户服务质量”的重要载体,必须适应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全面推进智能化双向互动体系,提升用户服务质量,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为建立起对电力市场真实、准确、及时的反应和预测机制,向客户提供迅速快捷的服务,充分掌握现有客户的实际需求,精确分析出潜在的客户群体,为电力营销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并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

1 概述

电力营销系统是一个要求时间、效率、利益的合作型经济实体, 它需要快速准确、能适应需求多变的环境、具有弹性体系的决策支持解决方案。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本地或异地的监视、协调、调节和控制,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同时,也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的电力专有技术。电力营销自动化则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通道问题是导致各供电营业所单机独立运行的主要原因。由于各供电营业所地理位置分布较广,在全区范围内铺设光缆到各供电营业所,成本和维护费用太大,而传统的电话拨号连接又不能满足信息系统的带宽要求。(2)目前计算机的应用虽然越来越普及,但在地域上分布非常不均,一般也只是在城市或相对较大的城镇,而供电营业所广泛分布在小城镇,对计算机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当机器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处理。

2 电力营销广域网现代化建设

建立现代化电力营销广域网, 主要以行政区域为基本网络单位, 以公司市场营销部为网络中心,建立局域网、广域网相结合的覆盖全地区的现代化市场营销网络。系统建成后用户可在市内任意营业网点办理交费、业扩报装、查询等用电业务,公司和市场营销部可以及时得到所需实时信息, 既达到自动化管理的目的,又方便了用户,是最大限度实现市场营销市场体系的支持和保障。

市场营销广域网依托“供电专用光纤网”连通到各县区及每个营业站, 经由光纤和路由器实现广域网络的物理联系。同时以电话拨号上网为备用通道。

市场营销广域网的NT 域控制中心设在市场营销部计算机中心机房, 承担市场营销广域网的“帐号管理域”的角色,统管所有需要跨支公司范围共享存取市场营销信息的用户帐号; 每个支公司级的站点建立一个管理自己及所辖所、站的MS-NT 控制域,组成市场营销广域网的“资源域”群;各个支公司的“资源域”通过建立对于市场营销部“帐号管理域”的单向委托关系,实现场营销广域网整体的逻辑关系。

3 营销技术现代化

营销技术现代化, 首先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支持系统,统一规划市场营销系统、负荷控制系统以及远程抄表系统, 作为市场营销现代化管理网络的数据基础, 实现全部数据唯一入口录入,所有信息资源实现采集、存贮、共享自动化,实现网络化自动传输、检索和自动稽查,综合市场营销技术,辅助电力销售,为科学分析管理电力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计量装置是电力交易中最重要的设备,是供用双方结算的依据。因此必须实现计量装置的现代化,采用先进、可靠、高精度的计量装置,必须支持远方自动抄表,统一、规范计量装置的安装、接线和资产管理,保证电能量值的准确和计量装置的安全可靠, 满足公正计费和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分析的需要。

电力营销管理基础数据的来源, 包括一级市场数据、二级市场数据以及大用户和居民用电的抄表数据。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分析研究电力市场, 提高用电管理自动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技术手段,必须建设信息支持系统,通过无线电方式、电话有线方式、低压载波电力线传输方式及手持抄表器等,实现电力市场侧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管理。

抄表专业的现代化是电力营销现代化的基础,最终将实现无人抄表和抄表实时性、同时性和唯一性。随着“一户一表、抄表到户”工作的开展, 必须实现全地区全部全过程的抄表管理,以现阶段科技水平,以电话有线方式和无线电方式为主, 实现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大用户和专线用户的远程自动抄表。居民用户以手持抄表器方式抄表为主, 并可以开展一部分低压载波抄表的试点。

将来随科技的发展和载波抄表技术的逐步成熟,可实现全地区的抄表管理,达到抄表现代化管理的目的。

4 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以现代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与市场营销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负荷控制系统、远程抄表系统、电力报修系统等系统联网, 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分层地显示地形图、用户配置图和各配网线路及设备图层, 通过空间位置和区域以及相对应的属性数据库动态地对用电信息综合查询、供电现状监测与调查、辅助供电方案及报修抢修等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从而实现多种辅助决策作用。

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为缩短用户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率服务;利用电网地理息系统,建立动态网络模型,当电网发生故障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 快速确定故障位置和设备;改变运行模式,自动化、智能化地产生线路转供方案,及时了解事故的影响程度;作为处理用户电话投诉的基础, 自动查找投诉数量和空间位置, 准确确定故障并进行隔离处理,分析故障影响范围, 作出故障点可能性排序,指挥抢险和恢复供电。

将各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图、线路上的各种设备图、变配电图、开关站图以及基础地形图进行分层综合显示。在系统中,以用户为基本单位,以双向查询方式(从图形查属性,从属性查图形)查询有关用户用电信息(用电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所在地的负荷情况(直接读到相关的负荷控制系统、调度SCADA 系统及远程抄表系统的实时数据);并可按设备、参数、任意区域和表达式统计用户信息、设备信息。

在系统中建立用户报装的知识库和模型库,当接收营业系统用户报装信息后,系统根据路径追踪模型和负荷平衡模型, 自动决策出新用户可接最近的配变或杆塔, 并自动寻找最优布线路径(或通过交互操作),同时给出工程概算信息; 输出相应的地图和响应的线路图,并作出初步业扩线路设计,绘制业扩工程图,通过网络系统审批。在系统中建立电话报警的知识库和模型库, 当在一个区域内收到二个以上报警电话后,系统自动判断出是配变故障,中压线路故还是变配电站故障, 并能在屏幕上显示报警位置和故障位置, 帮助抢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5 营销业务现代化

实现抄表、核算、收费、帐务、分析、管理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无笔化作业。高层管理层可在接收统计分析报表信息的同时, 对异常信息进行反向追综, 分析至相应营业部门中的相关用户信息, 从而使营销分析定位更加准确。实现电力销售情况及经济效益的分析与预测, 能够进行营销信息全部智能化管理及模糊定位。高层管理层根据系统权限,可按需要随时查询基层基本信息和业务管理状况,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远程异地稽查管理。

6 营销策划现代化

实现业扩报装、优质服务、负荷预测、用电检查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无笔化作业。依托市场营销广域网和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地区业扩报装流程现代化, 专业自动化,工作传票网络化,用电检查现代化和防窃电手段现代化,建立完善的负荷预测体系。依托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和GPS 系统, 实现事故报警抢修标准化现代化。

营销策划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以“一切方便客户”为主,从提前预测客户需求、客户申请、答复客户、事故报修到收集投诉无一不是如此, 所以要求我们的服务体系必须做到标准化自动化和现代化, 同时在方便用户的前提下,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将现代化的手段用于电力检查,要保证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现代化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电力气营销的经济技术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

篇5

智能用电上区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相关成果应用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它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讯、智能家电、设备智能化,提供高效、安全、便利、环保的智能化、信息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实时,交互响应,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互动营销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和重要手段。

1 通信网络系统

通常作为智能计量系统的一个分支出现,由于通信网络是实现智通用电小区信息双向互动的重要基础支撑,是智能用电小区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此作为一个子系统。智能用电小区通信系统由骨干通信网、接入通信网、家庭网络三部分组成。

骨干通信网主要为后台业务应用和小区信息交互提供链路。骨干通信网络可敷设光纤组建电力通信专用网或租赁专业通信公司的光线通道,实现电力企业集控中心与智能用电小区的可靠、实时、安全的通信。

2 配电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可以使配电企业在远方以实时方式监视、协调和操作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其内容包括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视、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需求侧管理等几个部分。

在此方面,智能用电小区将实现低压回路多电源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故障处理的及时性,满足高质量的用电服务;实现小区低压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具备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功能;完成配电系统的智能开关设备、公共用电设施监测控制、故障自动检测与故障隔离、电能质量控制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

3 智能电能计量系统

智能电能计量系统主要有智能电能表、互感器、高速通信网络、信息分析处理中心与之配套的管理系统组成,它是集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能计量技术等新技术,开成一个以数字信号传输、高度信息化、操控智能化的开放式计量系统,具有数据采集、远程抄表、用电异常信息报警、电能质量监测、线损分析和负荷监控管理等功能。供、用电双方都能通过这套系统承受时了解用电情况,制定、安排合理的用电方案,控制事故停电,降低线路损耗,达到技术节能、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智能电能计量系统主要提供包括远程秒表,用电管理,线损分析,配电监测,用电异常报警,用户窃电分析报警,用电统计及分析,校时,集中器、采集器和电能表的参数远程设置,运行状态控制等功能。

先进的智能计量系统能够为客户提供不同的电能使用节点的电能消费明细,如某个智能插座在一个时间段内用电能情况,真正能使客户明明白白消费。

4 自助缴费系统

自动缴费系统是为电力行业提升服务品质而推广应用的高科技产品,它是将自助缴纳电费、自助历史记录查询、预付费电表卡自助充值、多媒体业务宣传查询、银行卡缴费、自助打印的功能合为一体,为各类缴费都提供7×24小时轻松、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缴费环境,为电力企业节省费用,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增值服务。

电力自助缴费系统由主站子系统、前置子系统、终端子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主站子系统处于业务逻辑层,是自助缴费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对自助业务相关的业务逻辑处理和数据存取;调用接口系统完成对电力企业营销系统的实时记账和对卡表售电系统的实时记账;调用银行接口实现银行卡交易对账;向终端子系统提供各种访问服务。

前置子系统主要负责主站与各种终端设备之间的通讯。

终端子系统主要包括:综合终端子系统、简易终端子系统、移动POS子系统、固定POS子系统。终端子系统处于整个系统的表层,提供自助业务的操作界面,引导用户操作;完成银行卡的读卡、电卡的读写、纸币的收取等各种硬件动作;调用银行接口完成银行卡的扣款处理,通过前置子系统访问主站子系统的提供的服务,来完成自助业务的处理。

5 分布式电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作为应对能源供应紧张、降低办理配损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方式正在快速发展。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内燃发电等各类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目前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广泛应用于智能用电小区建设。

在进行分布式能源建设时,可以采用并网、离网或并离网接入配电网。鉴于为保证智能用电小区供电持续性,建议采用并离网接入方式。

6 智能用电服务互动平台

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日益增多,为满足充电智能用电服务互动平台是展示电力企业智能用电成果的窗口,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提供智能用电小区所需互动信息,实现与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分布式电源管理、智能家居、智能用能管理等的信息交换,并实现与营销业务管理等系统信息集成。通过智能交互终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短信、电话等多种途径给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互动服务,为客户提供信息采集与查询、智能控制、用电策略决策等服务,是实现智能用电增值服务的有效手段。

7 家庭用能管理系统

在智能电网中,客户将是电力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鼓励和促进客户参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是智能电网的另一重要特征,和客户建立的双向实时的通信系统是实现鼓励和促进客户积极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基础。家庭用能管理系统将实时通知客户其电力消费的成本、实时电价、电网目前的状况、计划停电信息以及其他一些服的信息,同时客户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自己的电力使用方案。

家庭用能管理系统实体由新能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放电、家庭能效精细化管理组成。新能源提供清洁能源,并能在电停供的情况下给与电力支持;电动汽车的有序充放电,对家庭的能源调配起了协调作用;家庭能效精细化管理是对能源使用量的自动分类、分析和可视化,让用户了解他们在某段时间或某项活动中使用了多少能源,其日常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耗有哪些影响;根据对用户用电习惯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节能建议,指导用户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对三者的统一协调管理,使家庭用能最优,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8 结束语

智能家居为家庭用能管理提供了控制手段,也(下转第344页)(上接第287页)为智能用电服务互动平台提供了支持,并构建家庭户内的通信网络,实现家庭智能设备的组网与互联,为实现“三网融合”的打下基础。它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实现电表、水表、气表等居民家用收费表计的自动抄收;

(2)实现对家庭用能设备用电信息采集与管理,包括户内用电设备分时段电能示值、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

篇6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消费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原料药生产出口稳居世界第一。2007-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5967亿元增长至282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8%,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不过,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产品仍“以仿为主”,创新药欠缺,药品质量和疗效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随着近几年药品“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的实施,对药企运营与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再加上疫情冲击,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收到较大影响,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近几年一度出现下滑。在以上背景下,推动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我国药企向创新型技术型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据统计,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医药制造企业处于单点信息化、数字化覆盖状态,系统间集成度较低;另外,仍有26%的医药制造企业处于数字化起步阶段。具体而言,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信息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是新药研发能力普遍偏低,研发阶段信息化支撑手段缺乏。当前医药研发需要强大的平台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支撑,我国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传统医药研发阶段,缺乏信息化手段及数据的支撑,导致药物研发耗时耗力,且成功率低。第二是医药生产阶段信息化及自动化大部分处于单点覆盖阶段,未形成端到端集成。一方面部分生产环节还未实现自动化,这在中成药制造企业中较为常见,如药材预处理、药物提取、环境控制等环节,仍需要大量人工参与。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大部分互相分离,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没有得到实时收集以用于研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及管理。第三是企业营销流通、产业链协同等环节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对药品营销渠道管理、营销数据的实时跟踪及数据分析能力普遍不足。同时,当前药企普遍缺乏互联网营销及用户服务类平台,基于线上的创新发展观念薄弱。另外,医药制造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上下游企业数据同步、资源及业务协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

二、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创新发展建议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自动化现状及问题,为推进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运营升级、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提升行业在国际的综合竞争力,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研发、生产、营销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同时推进企业各环节系统间集成及数据共享流通,最终实现智能化研发、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企业管理等全新生产运营模式的构建,具体建议如下。

(一)研发环节数字化

医药研发环节数字化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存在的最大短板,也是企业加强创新药开发力度的关键一步。研发环节数字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企业内部要构建统一的研发基础数据库,如电子实验记录、仪器原始数据、化合物/生物样品数据、生物活性数据库等,实现研发过程中各类数据电子化、标准化,并实现基础数据库在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二是完善企业级的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研发流程集成。构建医药研发平台,建立标准化的研发流程,基于研发平台实现研发流程集成。基于研发平台推进研发数据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实现对研发进程和研发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实验效率,加快药物研发进程。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辅助研发创新。医药制造企业应和专注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应用,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例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等阶段进行大批量文本分析及预测、虚拟药物筛选、病例分析及临床匹配、晶型预测、发掘药物新适应症等工作,以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二)生产环节数字化

医药生产环节应重点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各环节智能化系统的整合,逐步形成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体系。由于化药、生物药、中药生产数字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具体方案。具体建议如下。一是中小企业首先提升药品生产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的普及,加强提取、浓缩、醇化、干燥、灭菌等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部署,逐步实现各个环节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参数(如温度、流量、压力、液位、质量、浓度等)的自动采集、监测、分析、集中显示、报警和控制,简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工干预。二是逐步形成贯穿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体系。在关键环节自动化系统部署基础上,推进各环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合,形成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体系,强化生产制造各类参数数据汇聚与分析,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快速、合理、准确传递与共享,全面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能力。三是完善企业生产类信息化系统建设及综合集成。完善生产执行(MES)、环境监测、药品质量监管、仓储管理等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数据、物料、能耗等数据接入到生产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及分析应用。推进生产信息化系统间集成及数据共享流通,形成集管控、优化、调度、执行和经营于一体的生产新模式。

(三)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

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是传统医药制造企业较为欠缺环节,随着“互联网+”在医药及医疗领域的渗透,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成为医药企业进行精准营销、开展服务化转型的关键。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搭建精准营销平台。医药制造企业应联合医药流通企业打造面向基层医疗市场的数字化精准营销平台,重点探索医药产品精准营销方式,提高资源投放有效性。一方面基于精准营销平台整合下游终端客户资源,汇聚营销数据和客户数据,掌握药品流向动态,对渠道终端(如医院、药店等)营销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以辅助差异化营销科学决策制定、渠道优化、终端覆盖等。另一方面基于新媒体环境,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分析医生社交网络、阅读量和转发量、医学信息浏览记录等线上数据,挖掘医生使用偏好,实现有的放矢、精准营销。二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医药新零售、健康服务平台。医药制造企业应探索建设B2B、B2C电子商务平台或与大型医药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实现营销渠道下沉,推进线下线上全面融合。另外,有实力的医药制造企业可探索建设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并和线下医院、体检中心、理疗中心、药店等实体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将数字化服务平台向线下机构及个人用户延伸,基于平台开展药事个性化远程咨询、疗效数字化评估、远程审方、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等。同时基于平台沉淀消费者疾病谱变化、健康需求和消费习惯等数据信息,开展C2M反向定制化研发生产。另外,医药制造企业应积极与数字化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等平台类企业合作,联合推出慢病管理、术后跟踪等服务,包括在线诊断、药品购买配送、用药跟踪等,形成“医+药”闭环,延伸大健康服务半径,创新开展营销模式。

(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

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是医药制造企业实现内部运营升级的重要手段,通常包括企业人财物的数字化综合管理、企业数据汇聚及综合分析、企业智能决策等。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推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升级。针对中小企业,建议通过实地部署或采购SaaS服务等方式,推广办公自动化、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运营管理类信息系统的使用,加强企业管理精准管控能力。对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建议推进运营管理类系统与药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实现研发、生产、营销、用户服务、企业运营管理相关流程及数据的融合贯通。二是提升企业大数据创新应用水平。建议有实力的医药制造企业打造企业数据,盘活企业全量数据,实现企业各环节数据的汇聚整合、提纯加工、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服务等,形成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反馈的工艺优化、流程优化、设备维护与事故风险预警、精准营销及用户服务能力,实现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智能决策和深度优化。三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协同。加强医药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协作,通过系统整合、流程打通等推进上下游企业生产要素互通共享,逐步实现产业链互联、平台协同、要素融通,推动产业链企业生产和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篇7

1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架构设计

1.1 系统概述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指实现自动化电能计量的电能自动化系统控制软硬件设施。主要是为了及时监控电力使用情况,收集各地区的电能消耗信息,实现精细化电能计量管理的系统。

在实际的电力营销过程中,这种自动化电能计量控制平台使电力企业告别了传统的大规模人工电能计量的工作模式,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还提高了电能计量的精确程度,方便电力企业对各种级别客户的管理,节省了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系统的架构设计

在当前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中,主要包含了计量自动化主站系统、通信通道和计量自动化终端这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具体见图1。

2 软件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方案

2.1 实现“营配一体化”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需要实现当前电力营销中的电力资源“营配一体化”。比如,帮助电力企业在实际营销中对大客户的用电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计算,从而实现准确结算的功能。同时通过已经收集的信息,对大客户以及低压客户的下阶段用电计划进行合理的配置,为电力企业“营配一体化”的实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2 精细化的控制与管理

通过对管理者的权限进行系统的划分和管理。从而实现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帮助管理者对电力营销全局的控制。包括每一个次节点、终端等,在不同的角色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权限,每个管理权限都包含一个控制对象、一个操作或操作员、一个操作人员角色三个层次。通过授权人的分级与审批,完成地电力营销中的数据管理,不仅方便电力企业的日常业务开展,同时也加强了营销中的安全管控,促进精细化的电力企业管理。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功能

在电力企业的具体工作中,需要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帮助基层工作人员完成电力资源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因此在这种功能的设计中,重点在于建立架构合理、数据集中、功能强大的计量自动化体系。

3 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设计

3.1 自动抄表功能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中的远程自动远程抄表功能,是电力营销中核心功能。系统的主站平台每月最后一天0时,将计量点电量通过接口自动导入营销系统,自动将用户上月的用电数总量进行远程统计,转入下月月初的系统资料中,经系统校核后用于电费计算。使用系统进行统计的电能数据,有效的减少了费用核算错误的经营行为。

3.2 电能自动化计量与分配

电能自动化计量与分配功能是采用智能数据分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通过技术检客户端的用电信息,并将结果汇入客户资源数据库,将客户用电资源与传统的人工管理系统融合,实现对电力客户用电的负荷监控、资源分配、智能规划。该功能主要是主站端的控制平台、客户端终端设备、电表、数据通信网实现。使用前文提到的自动抄表功能负责客户的用电数据汇总,为营销部门制定下阶段的工作计划提供数据支撑。使系统在解除保电状态下,可以通过直接遥控终端用户用电行为,提供功率控制、用电控制以及电费收取。

3.3 自动化配变监测与计量

配变监测与计量功能的实现需要主站平台与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能计量设施、网络通道、采集设备等共同作用。自动化的电能计量系统利用当前电网配套的无线网络建立主站与终端之间的通道信道,再通过城乡配电网络的低压配电变压器来收集数据,完成各种电力营销的监测。营销部门通过对终端的数据检测,可以随时对一个终端或多个终端进行用电信息管理,根据之前采集的信息,制定分析和监控的计划,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将信息传递方便处理,促进电力营销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了当前电力营销中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系统功能设计的思路,并结合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出了在电力营销中应用与功能设计措施。当然,笔者由于能力所限,对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尚在摸索阶段,对它的其他功能的设计与安全稳定运行的融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总结。

参考文献

[1]肖勇.大规模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数据采集方案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9(S2).

[2]李静,杨以涵.电能计量系统发展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11).

[3]郭羚.电网计量装置在线监测技术及电能计量遥测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篇8

中图分类号:TP3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087-02

近年来,各国电力行业重点研究智能电网。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国家电网明确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这一新的概念。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依托于成熟的技术支持体系,智能配用电体系是上述体系的分支。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网配置智能化的重要突破口,它面向用户。

1 智能配电方案的概述

将高级传感和测控技术、通信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电力设备结合起来,在事故及正常使用的状态下使配电网的计算、保护、监测、控制等与供电部门的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融合,允许接入分布式电源,为用户提供分时计费、择时用电的互动型服务,以及更加高效、可靠、安全、优质的电能,这就是智能配电网的意义。通常,智能配电网分为三个层次,如下图。智能配电网的特征有以下几个:与用户互动、提高设备可利用率、较强的自愈恢复能力、可视化管理、节约开销、支持分布式电源接入、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等。

智能配网的基础是物理实体电网,例如配电传感器、配电终端、基础设施等;它融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测量技术等。由于智能配电网支持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分布式电源的使用和接入,比传统配电网运行更加灵活,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智能配电的技术支持系统有这样几个组成部分:智能配网数据平台、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挖掘和配网智能调度。

2 智能配电方案的技术路线

2.1 无源光电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及分类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主要是完成配电自动化,这对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及改善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十分有效;可以进一步开发清洁能源,使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优化资源的配置;同时还能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管理配电网。依据这篇文章建立的配电自动化的试点工程,应当紧密围绕国家电网的“五大”体系建设和坚强智能电网这一理念,建设“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配电网,全面提高配电网的安全管控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充分探索运行管理配电网的新方法,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这一试点工程的主站系统的基础是SCADA,核心是管理配网调度,加强信息的综合利用及共享集成,使配网的业务管理流程化;通过IEB信息交换这一桥梁,充分提升信息交互水平和应用系统集成,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已有的电缆通道,用EPON技术新建通信系统,连接终端与子站,使配电自动化全部覆盖光纤;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使配网的调控一体化。

3 智能配电方案的具体设计

配电网的对象是用户,对于创新用户服务、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保证供电质量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体现智能电网互动性的特点,设计配电时,必须考虑用户这一因素。本文着眼于工业用户,探索设计智能配用电的方案。

3.1 设计原则

本文涉及到的项目,是以智能配用电技术为基础,其智能配用电的设计方案,是根据工业用户用电行为的特点,进行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以达到智能配用一体化的目的。智能配用电方案包括以下几种:智能用电功能和通信功能的综合设计;设计配用一体化的互动平台;智能配用电技术支持系统等。用户的反应可以分为五个类别:用电安全与便捷特征、环境保护、电力市场信号响应特征、电能质量要求、用电需求特征。

3.2 需求分析

对于工业用户,设计配电方案,首先要完善配用电一体化,根据不同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推广与实施不同的方案,提供互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充分发挥用户的市场的主体的作用,优化智能电网的分配。通过调研总结工业用户,探索未来智能电网的前进道路,用户用电需求有高级需求、中级需求、基础需求这三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具体的需求内容也不相同。

基础需求:要求供电可靠、安全,使电费的成本降到最低,且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营。这一层次的企业在电力市场中被动。调查发现,由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有限,一部分企业,其电费的控制手段和成本管理粗糙,对用电量只进行月统计或年统计,按时段统计的企业很少,管理不够精细化。

中级需求:部分企业有较高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粗放型的电能使用和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优化电能资源的配置。

(1)定制电力:不同的工业用户有着不同的生产特点,其对电能质量水平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定制电力就是为了满足特定企业的特定需求。不同的企业需求电能质量不同,不同的电能质量对应不同的价格,配置不同质量的电能必须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支撑。

(2)多渠道自助服务:用户作为买方,希望用电安全可靠,用电成本较低,同时希望服务更加互动化、个性化、便捷化、多样化,对电力公司的营销要求越来越高。自助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查询及、费用结算、用电咨询、故障的诊断及处理、业务扩装和其它增值形势的服务,电网可以通过实体营业厅、短信、95598、网上营业厅、智能终端设备、邮件等不同的渠道提供这些服务。

(3)能效分析:随着尤其大型高耗能企业等工业企业对节能减排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重视能效分析,主要包括能效项目实施效果验证、能效诊断、设备能耗的动态监测信息等服务。

(4)用电分析:重点是分析统计企业的用电负荷,同时也可以进行动态实时的负荷结构分析、负荷预测、负荷统计,比较不同用户间的负荷,使得企业更加精细的管理电能。

高级需求:建设未来智能电网的重点是互动化,通过企业与电网之间业务流、信息流、电力流的三流互动,使企业积极管理电能。在电能使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需求会上升到高级需求,企业开始重点考虑合理优化配置电能资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企业的中级需求达到其预定的标准时,企业可以立足于能效分析的结果,选择具有经济效益的能效项目,与此同时,根据市场的电价,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电价策略,并在各个环节参与电网的负荷管理。

4.3 实施方案

对于三个需求层次,有三套不同的实施方案。

方案I:部分的工业用户其关注的重点是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费成本的降低,因此,方案增加了较多有意义的自助服务,其中一项是在线查询,通过这个功能,企业可以更加方便、清晰的了解企业实际的用电状况,包括电费成本、负荷变化、设备能耗信息和电价信息等。

(1)电价信息的查询:在短期内,终端销售的电价依然是由政府部门管制的,工业用户不能自由选择电价,电价数据的查询应运而生,包括峰谷分时电价、固定电价和将来可能出台的可中断电价、高可靠性电价等。伴随着改革电力市场,未来将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电价查询服务,方便用户。

(2)增值服务:如支持其它增值信息的查询服务(例如其他能源的动态实时价格的查询)、为大客户提供节能评估的服务、为大客户提供节能衍生品(例如二氧化碳等)的交易服务等。

(3)实时用电负荷情况的统计:监测企业24小时的用电负荷的变化情况,这种监测可以细化到不同的单个车间,同时,系统可以自动根据监测的数据,生成该企业的用电负荷构成的分析图,方便企业管理。

方案II:配用电体系中信息互动平台和通信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立足于原有的数据系统,重点强化数据处理的功能,使互动更加广泛。

(1)定制电力服务:发展配电自动化,可以使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分布情况得到更好的监测,并分析评估质量问题对配电网电能的不利影响,通过配置各种智能型装备来治理和抑制电能质量。将来,终端电价会部分放开,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电价,在电力供应商更好的为重要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2)用电策略定制的服务:依据工业用户提供的电费预算和生产计划等信息,电力公司可以为用户制定合理的用电计划并选择合适的电价。

(3)在线的安全用电服务:通过系统,可以实时管理重要用户的安全用电的状况,并且依据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备、供电方式等信息,自动分析所监测的重要用户的供电安全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并向用户提供治理用电安全隐患的方案。

(4)能效优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工业企业的生产能耗过程可视化、信息化,提供管理提升、数据采集、智能控制、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使得用能结构得以改善、运行方式得以优化,用能设备效率得以提高,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方案III:通过调研智能用电项目,能效管理系统、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的市场前景明朗,而侧分布式的储能装置及电源似乎并不太受欢迎,只有少量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型工业企业对它有兴趣,这些企业的一个公共特点就是用电需求层次普遍较高,所以,应该向这类企业重点推广用户侧分布式储能装置及电源。

(1)电能交易的服务:电力公司与用户双向计量用电,部分用户需求侧报价,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向电网出售电能或者从电网中买入,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时段,电网和用户之间互相供应电量。

(2)充放电与储能的接入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可以对用户充电时段合理调配、分析统计用户的充电需求。依托信息数据系统,平衡电网负荷,使得用户可以有序的充放电,使设备利用 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可以提供关于调度、配网的相关数据信息。

5 结论

建设智能配电网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根据不同用户用电行为的不同,设计智能配用一体化这一新产品。本文对工业用户用电需求进行了分类,分为高级需求、中级需求、基础需求,依据这个分类,设计相应的用户智能配用电方案,推动智能配用电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1 配电自动化方案及实施

1.1 基本思路

某市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以智能电网总体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数字系统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配电网电力流、信息流及业务流的双向运作及高度整合。2010年,该市根据坚强智能电网配电环节的总体框架及技术发展规划,以配电网坚强网架建设为基础,以智能电网科研项目为重点攻关方向,基本实现配电网结构的初步优化。在2011~2015年间,在完善智能电网配电环节技术构架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配电自动化及配调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建设。

1.2 配电自动化的功能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具有以下四项基本功能:(1)配电网设备的监控、实时数据采集及传输功能;(2)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补偿电容器的自动投切;(3)故障判断、隔离及网络重构功能;(4)实时数据分析、处理及报表生成功能。

该市配网自动化建设方案中,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方式为:(1)配电网分段开关应具有密封性及免维护性,控制电源必须安全可靠;(2)根据配网实际情况选择人工、自动或远方自动转移负荷及恢复供电的模式;(3)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架空配电网,可以使用电流型FTU来检测故障电流及信号,并通过掌握远程控制方式隔离故障并恢复送电;(4)对于树状放射式接线的架空线路且通信手段不完善的区域,使用电压型故障自动隔离方式来自动隔离故障;(5)对于通信网络可靠、配电网结构简单的区域,使用分布式智能模式的FTU终端来实现。

1.3 配电自动化建设方案

该市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始终以“总体规划、充分结合现状、优化设计、分步实施”为原则,以“可靠高效、经济实用”为宗旨,以实现配电网远程监控、快速处理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

1.3.1 体系结构。该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参照IEC 61968标准,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集结的策略,建成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及远方终端的三级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配电自动化具备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等系统通讯接口,以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第1层为配电主站,配备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高档配电自动化后台系统及大型数据库,主要用于管理该市范围内的中压配电网。第2层为配电子站,以变电站为中心,用于集结在区域内分散的配电终端设备及电量采集器的信息。第3层为远方终端,主要由TTU、DTU、FTU、RTU及电量集抄器等构成。将馈线终端单元(FTU)安装在柱上开关上以实现实时监控;将监测单元(TTU)安装在配电变压器处,可以监测配电变压器,也能实现分散用户抄表集中器、电能核算及低压侧无功电压综合控制;将远动终端单元(RTU)安装在开闭站、配电室内,电量集抄器安装在变压器附近,这样能够为用电科学管理提供分散用户的电量数据来作为参考。电力企业要加快营销系统数据库的开发速度,其可以减少大量中断设备的安装,减少电网建设成本。

1.3.2 通信方式。在配电自动化选择通信方式时,必须选择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及可行性的方式。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通信条件,确保符合实际需求的传输速率。新建电网在选择通信方式时,必须综合比较技术经济性、一次投资及维护使用等。该市区配电网主要以光纤通信为主,部分线路使用光纤复合架空相线等,该技术发展成熟后可逐步推广。

2 配网自动化的社会效益

配网自动化的实现,不仅为供电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配网自动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 供电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配网自动化利用监控、监测等手段来提高系统的应急速度,缩短停电时间,同时,配网自动化能够通过故障定位、判断及处理来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从而最大化地缩小故障的影响范围及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调查数据分析,广州各区在应用配网自动化方案后,停电面积平均减少1/4以上。

2.2 极大地改善了电能质量

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实时管理和控制功能,监控、检测功能,状态估计、负荷预测、电压及无功优化调度等功能,从而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以便通过网络分析选择最佳运行方式来提高电压质量,向用户提供优质

电能。

2.3 减少功率损耗

配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利用软件在线实时分析网络运行方式,选择网损最小、最安全稳定的供电方式来进行最优无功控制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网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2.4 保障电网安全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配网自动化具有网络重构及网络分析功能,能够预防重大电力事故的发生,因此,系统提高负荷估计、管理及监控功能,能够与电力市场信息相结合,实施较精确的供电计划、分时计价,实现电能的最优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电能的利用率,配网自动化还能够通过评估以往的事故处理方法来确定方案以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5 有利于优化配电网的投资

篇10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291-01

社会主义市场是一个竞争力巨大的交易平台,各个行业在从事商业经济活动期间均要承受巨大的市场压力,这给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诸多困境。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电力企业走营销发展道路是比不可少的。电力营销是立足于电力行业市场状况,并且以客户需求为根本,在维持电能正常供应及使用的前提下,向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实用的商品,使其享受到优越的电力服务。

一、传统电力营销模式的弊端

从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对比,我国传统电力营销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如下:

1、管理力度较缺乏。电力产品与普通商品营销相比,其在营销过程里面临的操作程序更加复杂多样,每一个流程都面临着不同的营销推广问题。管理力度不够是目前电力营销模式最大的弊端,企业管理系统残缺直接造成营销方案执行受阻,难以达到预期的市场营销成效。

2、数据联网不协调。传统电力营销基本上是靠业务员走访用户,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后对市场进行分析判断,此种信息传递模式的速度、质量均达不到电力企业高效率经营的要求。企业引进数据联网模式之后,因缺乏足够的网络维护技术,导致数据联网运行不畅通,数据在传输阶段受到阻碍。

3、业务推广未统一。营销的根本是为了“盈利”,通过在电力市场内的推广活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为后期的商品销售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企业在经营理念上缺乏科学的引导,尤其是业务范围的推广未能实现统一调配的状态,使得电力营销方案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4、各级营销差异大。从大范围来说,我国各地区电力企业之间未能建立高度统一的营销模式,各省之间的营销合作活动较少,限制了电力商品的推广销售。而某一省内部的营销级别过于混乱,各级完成的营销任务差异较大。

二、企业营销模式自动化建设的特点

“营销自动化”是电力企业未来建设的首要任务,其具有智能性、效益性、自动性、技术性等特点。

1、智能性。当前,受到技术、资金、设备等条件的限制,电力企业的系统营销模式依旧摆脱不了人工操作管理,整体市场营销的效率不够理想。建立自动化营销模式可以实现电力智能化调控,减小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促进了电力生产效率的提升。

2、效益性。行业技术的改进必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电力系统营销模式的自动化建设有助于企业经营效益的增收。如:传统电力营销需到市场上实际推广商品,商品市场营销的投入成本较高。而营销模式自动化建设之后,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商品交易活动。这不仅降低了市场营销的成本投入,也方便了企业向用户推广自己的业务。

3、自动性。营销系统的自动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供电,自动化工程改造期间对原有的电力系统进行综合调整,使供电系统具备自动传输电能的特点,将供电服务及时传递给用户;二是推广,企业制定电力营销方案之后,利用自动化控制中心对方案详细分析,判断企业所采取的营销策略是否符合市场推广的要求。因而,营销模式的自动化建设促进了企业的商业改造。

4、技术性。技术是一个行业长期生存发展的保证,尤其是电力行业的经营管理更需要借助先进的科技。鉴于电力企业的市场特性,其对电力系统营销模式实施自动化建设期间,应选择多项技术“互补、互融”的技术方案。一般需要用到的自动化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把三大核心技术组合到一起建立强大的电力营销系统,推广电力企业的商品价值。

三、电力系统营销自动化建设的重点

1、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创造更加优越的市场收益,电力企业在决策必须及时、准确,管理必须全面、实时、正确,策略方针必须有效贯彻执行。供电分公司的电力营销管理必须集中,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必须统一,通过统一全公司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和营销自动化系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营销业务经营管理水平、营销管理决策水平等多项内容。

2、建立强大的技术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技能够保证电力系统营销模式的高效运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经济收益。各级电力部门应督促企业建立多方面的技术保障,在向市场用户推广电力商品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更加优越的电力服务项目。如:在实施供电系统改造时,电力企业需为用户配备对应的故障应急系统或备用电源系统,系统故障维修时保持正常用电。

3、建立科学的营销体系。扩大电力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可以为后期的营销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把企业需不断规范电力营销的业务流程,加强有关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促使全公司电力营销工作在统一的计算机网络程序内规范运转。

4、建立广阔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是企业实现营销系统自动化调控的基础,操作平台的可控性能大大影响了营销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电力企业不仅要以用户为中心设计营销系统方案,还要考虑到自身的操作控制,建立广阔的操作平台以提升系统运行的效率。

四、积极加强营销系统技术的革新

高科技是电力系统营销模式自动化建设的关键要素,只有依赖于各项技术才能实现系统的合理创建,为后期系统维护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从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归纳,电力营销的核心技术集中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营销系统技术的革新促进了该行业的自动化及信息化改造。

1、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十分普遍,其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内容。电力企业创建自动化营销模式时,可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操作控制平台,为用户的数据处理提供方便。如:计算机分析处理营销数据结果,利用计算机平台自动生成函数图象,辅助管理者分析营销状况。

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分为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两种,常用的是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细分为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前者是一种无线电波,其信息传送的距离达几十千米;后者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通常电力企业采用微波通信即可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3、传感技术。获取信息靠各类传感器,它们有各种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传感器。按照信息论的凸性定理,传感器的功能与品质决定了传感系统获取自然信息的信息量和信息质量。利用传感技术可以为电力营销系统的信息全面处理,如:信号的预处理、后置处理、特征提取与选择等。此外,处理传感信息后也可对其详细分类,确保营销方案实施后取得理想的市场效果。

结论

总之,自动化营销模式是未来电力行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利用自动化操控平台为企业打开广阔的市场,增强了其在同行之间的竞争力。在电力系统营销模式改造中,企业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核心,把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合理搭配组合,形成强大的技术保障体系,这样才能让电力系统营销方案得到最优化执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