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20:34: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研究生个人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个人诚信档案是每个公民在社会活动中是否诚信的真实记录,是公民个人是否诚实守信的真实凭据。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国家生存发展的主力军,理应具备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并不十分乐观,无论是在招生人学还是进校求学以及最后的求职、就业等各个阶段都存在着种种欺诈失信行为,令人不禁扼腕痛惜。这不仅站污了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对此,本文就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手段。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国信用记录虽然刚刚起步,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信用意识会逐步增强。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信用,自觉地维护自己良好的信用,意识到诚信是一一笔无形的资产,这笔资产无论对于将来出国深造,还是在国内发展都至关重要。可以说,诚信档案是大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大学生步人社会的通行证,也是关系大学生未来前途的公证书,它警示大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自己的诚信形象,切莫为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而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川建立诚信档案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的“终极产品”—毕业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讲信用、负责任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建立诚信档案是信息时代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客观需要。目前社会上大量假文凭、假证书、虚假求职简历的出现,使得用人单位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调查真伪,担负起打假的重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量信息以动态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对学生的在校行为作出信用评分,出具个人信用评估报告,使大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成绩单和各种资格证书外,信用档案的内容将作为用人单位的主要参考资料,让毕业生带着个人信用档案踏上求职之路。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了社会。对个人来说,有了一张良好的信用记录就等于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竟争市场上多了一份举足轻重的竟争优势;对用人单位而言,也就等于有了一份清晰可信的关于应聘者品质的鉴定。
第三,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为了使大学生能按时偿还贷款,各高校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但实际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做起来又缺乏依据,显得底气不足。要彻底解决这一间题,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失为上策。通过这一举措把学生的贷款情况与个人档案一并输人微机,将学生步人社会之前的第一张信誉卡公布于众,让他们接受社会的监督。这样不仅能使银行及时了解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和毕业后的去向,而且方便了银行与学生的准确、快速联系。同时,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信用,自觉维护自己的良好信用,以及时还贷为荣、恶意拖欠为耻,在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归还贷款。这样就能较好地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有利于助学贷款的继续开展。
第四,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人是组成社会的单个细胞,没有个人的诚信,也就谈不上整个社会的诚信,个人信用度之和反映了全社会的信用度。对一个人而言,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不讲信用,无异于自杀,害人害社会,最终害的还是自己。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言,信用环境是衡量其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经济发展之本。综观历史,横看世界,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能够长久立足;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也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能够兴旺发达。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已越来越意识到信用问题的重要,对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建立了个人信用体系。而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推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也会对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助学贷款工作。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构想
个人档案是档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就目前而言,刚人校园的绝大多数学生,无论是在金融信贷、投资保险方面,还是在奖励、惩罚等方面几乎是空白。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为他们今后完善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奠定基础。为此,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要将人事档案作为个人诚信档案的载体。在我国,无论国家干部还是普通工人,都有一个与其一生相伴随的人事档案,大学生也是如此。在他进人大学校门以前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人事档案,随着时光的流逝,档案的内容也在一点一点地充实。在人事档案的工资之后再加上一项个人信用的内容,这样既符合中国国情,实行起来也比较容易。因为几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形成了一种共识,只要涉及、了解并证实有关个人履历等方面的情况,都习惯查阅相关人的个人人事档案,因为它记录着个人在社会主体活动中的原始情况。档案的原始性和凭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在人事档案中增加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是对人事档案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人生刚刚掀开精彩的第一页,最绚丽的蓝图要靠自己去描绘,个人的信用也是如此。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09-03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其存在与泛滥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这一现象已引起研究生教育参与各方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了亟待改善的问题。我国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产生原因和对策。
一、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研究
国内学者们对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的总结各有不同:王翠玲认为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在抄袭、剽窃、篡改和不当署名四个方面。[1]林美指出当前研究生学术不端包括三个:抄袭剽窃,假冒伪劣;即伪造论文、数据,引用别人文章不注明出处。低水平重复,花钱买文章、买版权。研究生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容易发表,往往在第二作者上挂上导师的名字或者把导师的名字放在第一的位置。[2]李建伟将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和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归纳为:抄袭剽窃;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和引文不实;一稿多投和署名不端。[3]
对以上学者提出的多种表现形式,可以看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存在于日常的学术研究活动中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中,主要有:(1)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2)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3)一稿多投;(4)请人论文或为别人论文;(5)虚拟参考文献;(6)署名不当。
二、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原因研究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学术研究的传承与发展,然而近几年来,在研究生当中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被推至风口浪尖,引来一片口诛笔伐。有学者专门探讨过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治理对策,以期改善和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学术的健康发展。综观已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且主要集中在导师、研究生、培养制度以及社会环境几个方面。
1.导师原因。根据教育部1997—2008年我国博、硕士生及导师人数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平均每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逐年递增,到2008年平均每位导师要指导8名研究生,实际上有的导师指导的人数远远不止8名。导师的精力有限,面对众多的研究生以及繁重的科研、教学压力难免顾此失彼。[4]另外,由于导师遴选、聘任制度等仍不完善,缺乏对导师思想品德方面的考察,且监督不严,个别导师的学术道德素养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科研的不严谨态度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学术道德素养的培养,导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5]
2.研究生自身原因。学术道德是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遵循的原则和底线。在学术研究中,文科研究生日益普遍的学术不端行为归根结底是学术道德意识淡漠。此外,研究生自身研究能力不足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6]当前,部分研究生求学的功利趋向增强,为了获得文凭增加就业机遇,或以学历谋求升迁、追名逐利,缺少严谨治学的态度,这一类学生自然耐不住“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寂寞,急功近利,对学术道德不屑一顾。[7]
3.培养制度原因。我国高校历来偏重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教育重“能力”轻“素质”,对“德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此外,研究生监督、惩戒机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没有制定专门的学术诚信道德规范。即使教育部于2009年4月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也只是着眼于“事后惩戒”,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和预防的作用。[8]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还与研究生课程质量低下、没有统一的学术规范体例有关。[9]
4.社会环境原因。李志巧认为互联网、资源共享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搜索到大量与所研究的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和素材,这些都为学术不端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10]王璐认为就业单位招考政策也是导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之一。就业单位往往将研究生的数量及等级作为其科研能力的表征,动辄要求在研究生期间必须发表几篇以上的论文,否则不予录用。[11]
三、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对策方面的探讨
关于如何解决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方面,根据个人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1.加大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监督和处罚力度。一是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健全研究生自我教育系统,使高校、家庭与社会教育有效契合,注重研究生导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二是强化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加强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检查、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12]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本身的学术道德素质,注重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优良的学术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注重导师教学理念的转换和提升,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同时应改革评聘制度,发挥导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导师能够尽心尽责,全心全意地投人研究生教育,并指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科研能力。[13]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已聘任的导师应定期进行学术诚信考核,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素质。[14]通过建立导师责任追究体制,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必须经过导师审核同意,使导师真正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负起责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遏制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15]
3.加强研究生培养制度建设。明确培养目标,多层次培养。为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可适当扩大职业类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例如工程硕士、研究生班、MBA等,这类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倾向于实际应用,对于课程和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要求就弱一些。[16]深化学术评价制度改革,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单纯的“量化”政策导向等学术管理体制的负面效应。要根据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应用型研究生不同培养目标,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质量而不是数量为主要评价标准,引导研究生完成高质量、创新性的学位论文。[17]
4.提高研究生个人修养。研究生应自我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研究目的。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是伴随终生的,只有具备学术道德意识,才不会在学术海洋中翻船。研究生应对自身的研究能力有清醒的认识,结合自身优势加强研究性学习、关注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多练笔从而逐渐提高研究能力。[18]
四、已有研究简评
毋庸置疑,现有文献不乏具有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解决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建议。经过梳理发现已有文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已有研究的主观性和经验性较强,内容较零散,多为经验性的描述和总结。
2.从研究方法来看,已有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思辨上的探讨多,缺乏相应的数据分析。尤其是目前的相关研究多从个案出发进行思考,理论推理得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少。今后可从多个角度对研究生科研活动中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以及对不同影响因素与研究生的性别、专业、年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为治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依据。
3.从研究内容来看,首先,没有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与高校教师、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区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有其特殊性,应对此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其次,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方面,涉及到各个方面,并主要集中在学术道德和现行体制上,关于研究生个人因素方面的学术兴趣、态度、主动性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较少。最后,在治理的对策上,我国学者从学风建设、研究生自律、导师综合素质、完善奖励惩戒机制、学术筛选和淘汰机制等方面提出遏制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但所提对策都只停留在较低的层面,缺乏普遍性、规范性、专业性、可操作性、适应性和严厉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王翠玲.“谁动了传统优良学术风气”——以研究生学术不端为视角[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03).
[2]林美.端正学风?摇净化象牙塔——透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
[3]李建伟,冯伟光,刘昌磊.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透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8).
[4]李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浅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5).
[5]赵琴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及其对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6]高杰.浅析文科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J].科教导刊,2011,(03).
[7]郑龙章.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06).
[8]毕晓燕.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及其诚信教育[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0).
[9]李建伟,冯伟光,刘昌磊.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透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8).
[10]李志巧.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2).
[11]王璐.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中“学术不端”问题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12]康建山,刘燕.构建有效预防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机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06).
[13]许伟.于立君.兰海.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2).
[14]毕晓燕.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及其诚信教育[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0).
[15]李建伟,冯伟光,刘昌磊.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透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8).
二、存在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
目前,国内高校为应对各种专家或机构排名,对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在评职与申请学位(答辩)过程中都提出了较高的科研成果数量与影响因子,对研究生导师更是提出较多的项目要求,学校这种或多或少的学术功利现象,表现出来就是硬性规定研究生要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成果才能申请答辩,授予学位。巨大的学术压力,使得一些研究生在入学初期就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东拼西凑,投机取巧,目的就是以期能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很容易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或伪造、杜撰实验数据;未参加创作在他人成果上署名;用不正当的方式影响学术评价;请人论文或为别人论文、等。
三、研究生自身能力不足
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入学方式、个人创新能力、政治面貌以及学习目的等都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养成有一定影响。相同的学术要求,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院校、不同层次和不同经历的研究生看来会有不同的压力,而个人的学习目的、创新能力、知识储备又决定了研究生自身对学业及学术研究积极探索与主动追求的能力。如果研究生个人对学术要求不高,学业基础不牢,对新知识的渴望不大,很难让其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就会有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在学期间都要求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否则不能毕业获得学位。而且发表较高水平的期刊论文更是成为研究生评奖评优的硬性条件。过高的学术要求产生的巨大压力客观上容易造成研究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发生学术失范和学术作假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杜撰实验数据;在自己未参与研究工作的论述中署名;未经导师或项目负责人许可将集体研究成果私自发表;承担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中以职谋私;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请人论文、等。
四、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存在缺陷
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过程中,虽然有相关的国家、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文件、制度和办法,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制度和规范的权威性,并且有些制度又不能完全覆盖和适用于所有的学科专业门类。对于不同的研究生教育层次、培养流程和学科结构缺乏有针对性的学术道德规范细则和失范行为情节描述。高校对研究生获取学位与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与质量挂钩的举措,虽然有积极的方面,但是也相应地促成了研究生为了获得学位而无心集中精力从事扎实有效的科研创新工作,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上。造成部分研究生盲目追求论文的发表,忽视了专业兴趣和专业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学术道德的要求。另外,在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较为注重学术评价。对研究生的学术评价更多的是重视研究生在各种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忽视其基本品德与综合素质评价,经常用易于量化的学术评价标准作为研究生奖学金、各种评优以及保送更高层次学习的主要评价指标,造成部分研究生片面追求学术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学术道德,对违背学术规范后的不良后果没有深刻认识,不可避免地造成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为包括未参加研究工作在他人成果上署名;一稿多投或者重复发表;用不正当的方式影响学术评价;或;伪造或涂改相关专家的推荐信、鉴定评阅意见;采取非正当手段影响和干预研究生学习研究过程中的成绩评定、评奖、论文评阅及答辩等。
五、缺乏完善的学术审查监督与惩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研究工作来进行学习的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将成为我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主力军,我国科教文卫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①它不仅涉及到学术研究的全过程,而且包含了学术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学术规范研究、学术批评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学术管理规范。有些学者对学术规范做了横向的概括,认为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规范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标注使用的规则性;二是高层次的规范,如学术制度方面。
“所谓学术失范,就是指从事学术写作的作者故意违反学术写作规范,制造学术伪劣之作,并试图通过作品的发表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它是关系到学术道德的重大问题。” ②
1 学术失范的原因
(1)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不够。中国教育更多的是注重结果,而非规则、制度,在我们的大学里严重缺乏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因此学术失范现象严重。“有学者指出,相当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分不清适当借鉴、征引与抄袭剽窃的区别。问老师,老师也不清楚,因为老师也没有受过这种专门训练。”③此外,我国学术界并未对各领域的学术规范有统一的标准。而在西方国家规则的制定由来已久。“如在美国,每个大学的学生手册上,对作业或论文的抄袭及其处罚都有明确规定;各学科还有专门手册,如美国法学院的法学手册,教给学生如何检索文献、如何引用他人论点。”④
(2)研究生个人学术规范意识薄弱。在我国的学术传统中自古就缺乏引文意识。本科期间的教育极少涉及到论文规范,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规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一些专家学者虽然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著,但其实并不真正知道如何做研究、如何写论文和专著。
(3)缺乏对学术规范的监督。“目前我国对学术监督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还很少,即使有的提到要加强学术监督也是寥寥数笔,没有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而建立学术失范监督机制作为对道德教育的必要补充,更可以看作是有效地抑制学术失范的重要手段。加强监督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切实建设好这一机制。”⑤
(4)对学术失范现象惩罚力度不够也是造成当前学术不规范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违背学术道德行为准则所受到的惩罚很轻,甚至会因为名利原因而免受处罚,仅仅会以一句“下不为例”的俗语作为警告。而在西方国家,对剽窃和其他学术劣行的惩罚是极为严厉的,常常导致当事人失去工作或被剥夺职业资格。因此,中国的政府和学术界必须设立严格的纪律。
2 学术失范的危害
2.1 影响学生的发展成才
学术失范与学术规范是相对应的,究竟应如何规范呢?“研究生如果不懂、不顾基本的学术规范,无视起码的学术纪律,抛弃应有的学术尊严,其结果不仅有损道德操守,而且还将严重地践踏学术形象。在学术研究、学术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尊重知识产权和学术伦理,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论文重复发表,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学术失范行为时有发生,这都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成才。”⑥
2.2 败坏社会风气 阻碍中国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的错误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研究生在校期间为了奖学金、助学金、评优、毕业等门槛,经常会利用各种已发表文献,通过剪辑拼凑的手段来杜撰论文。研究生作为日后的社会精英、人文精神的传播者,他们的这种学术失范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走上社会之后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会毒化整个社会空气、侵蚀我们的民族精神,造成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
“研究生如果不讲学术规范,就不能提高学术水平,这就像不懂体育比赛规则就不能提高竞赛水平一样。有人认为,学术规范是与学术自由相悖的,讲学术规范会妨碍学术自由,从而影响学术创新。”⑦其实,“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是学术活动的两大基础,缺一不可。我国目前学术界的问题,恰恰在于存在着相互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由不够,规范泛滥;另一方面是规范不够,自由泛滥。”为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而规范的是为了“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中国学术事业”。
3 学术规范的重要性
近些年的高校扩招对学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这也直接造成了学风建设的亟待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自身的学习质量、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有所下降,在规范的遵守上往往不那么重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自身表率作用没有发挥,一些出名教授的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教育资源有限,也导致了学生对规范的漠视。
首先,从学科角度分析,医学专业有其特殊性,如学生的学制长、课程多、实验室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等。医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越来越短,需要在医院或者实验室实践的时间在变长,但这并不能成为放松学生在理论素养上提升的警惕。学术规范被看作是突破学科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
其次,学术规范作为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地位尤其重要。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只有加强学风建设,科研型学校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学术规范的注重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快地成为医学名校。
再次,二级学院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执行和监督单位,它的作用不可忽视。二级学院承担着具体的教学任务、科研申请以及教师的职称评定,学术规范与否影响着学院的整体风气,严谨、认真的学风是带动学院发展的良好动力。
最后,学生和导师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力量,必须加以严格的制约和规范。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现状,导师面临着课题、职称的压力,在学习和工作中会遇到外界的各种干扰,大家需要认清形势。学术规范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加强学术规范的举措
4.1 加强学术规范教育
重视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把树立学术规范意识作为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教育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要对自己的科研成果提出质疑,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要求提高道德素质,树立学术规范意识,自觉规范自身在科研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严格自律,不断提高个人的品格和修养;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受不纯净学风和歪门邪道行为的腐蚀,要抵制得住社会诱惑,维护学术的纯洁和神圣。
4.2 增强学生学术自律
杨玉圣先生曾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包括北大在内,没有一个高校的教师没有发生过抄袭剽窃的问题的,没有一个高校的学生不存在抄袭剽窃的情况的。”因为学术腐败行为涉及到个人的学术道德品质,道德重建与道德自律成了建构学术规范的必要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说服、引导等方式,使学者们自觉接受和认同学术规范;要大力提倡学生不断地自警和自律,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假如每个学人能够把道德规范转化成一种内在的自律,则抄袭剽窃之类的学术失范定会大大减少。
4.3 增进失范监督惩罚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建立诚信档案。要想从本质上来改变研究生学术不端的风气,高校要对研究生加强诚信教育特别是建立权威的学术诚信档案。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档案应当与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以及银行的信用等方面息息相关,如果研究生有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就会被权威机构记录在案。通过完善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中国应该逐步建立起国家、省和学校三个层级的专门机构来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和建立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和奖惩制度,来健全监督惩罚机制来加强学术规范。”
*贾彬为本文通信作者。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ZD2 011207);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12457201D-29)
注释
① 张积玉.学术规范体系论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80.
② 鞠德峰.应当加强对学术写作不良规范的遏制[J].广西大学学报,2002.6:87.
③④张保生.从学术失范到学术规范[J].社会科学论坛,2005.3:33.
⑤ 蔺全丽.我国学术监督及惩戒机制的建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2:923.
⑥ 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2.6:30-32.
⑦ 张保生.从学术失范到学术规范[J].社会科学论坛,200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