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8 14:04: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糖果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 Grade level:
Mixed with sixth and seventh grade
*My own elective class.
What challenging situation I met is: Let me tell a story.
I have three periods of lessons every day and an elective class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very other day. What makes me feel tired is that the school schedule which makes me give the 3 or 4 lessons continuously, I mean non-any-break, even one minute,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we have been used to for many years. You know biological clock works! So every day I feel tired especially when I start my 4th class, unfortunately it is the one-hour long elective course with mixed 6th and 7th grade students.
The three regular classes are quite good though there are some small questions but I’ve controlled well, I believe so.
But the elective class was not. After the first day’s excitement and politeness, the kids became less patient, and they didn’t understand their dear teacher was very tired after the three very non-break lessons, and a few boys became trouble makers.
Take one boy as example: he was a typical question maker. When I introducing something about the lesson, he raised his hand, began his first question. I stopped talking to answer his first question happily though this was not close related to the topic we were covering but it was about Chinese culture or China. We always encourage students to find questions. It was good, I believe so. After answering the first question, I went on my former introduction. The guy gave another question to me to answer before I finished the same sentence! I patiently answered the second question, forgetting my tiredness. It was OK. Then I went on my former topic. Even before I finished the very same sentence, a third question was put on in front of me by the same guy, still about Chinese culture or at least what ever about China but obviously not related the topic I was covering! But I still answered the third question patiently! Then I went on teaching.
This kind of questions happened very often, Oh, too much! You can’t imagine how I felt myself stupid when I was so busy answering this kind of questions, which certainly interrupted my planned process and I suddenly found the guy was enjoying watching me being in a flurry. I was weary and exhausted but the guy himself smiled leisurely and some other kids seemed to be dissatisfied while some others smiled even laughed. At that time I began to realized that actually he didn’t really want to ask these questions, maybe he just enjoyed watching me being so busy and even being upset!
I talked about the situation with my host family. Both the host and hostess are teachers. They said that once happened in their classes too and suggested that: “Next time the kid plays the same trick, you just give him a piece of paper and tell him ‘Please write down your questions. Maybe we will cover this topic later in class. If not, give me the paper after class, I’m very glad to talk about them after class.’”
I did as their suggestion. Guess what? The guy wrote nothing on the paper! And obviously other kids were in better order and still involved in class. It works! And the class went on smoothly!
〖中文附录〗
笔者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派,于2006年8月赴美国进行教育国际交流,在麻萨诸塞州布罗克顿市的Gilmore Academy中学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为期一年。
与在中国的情况相似,在美国做教师也是不容易的,作为一名交流教师则更不易。别的不提,单是课堂教学纪律的掌控,就是个难题。往往令初来乍到的中国教师无所适从,无论在中国你是从教多年的经验丰富,成绩卓著的名师,还是朝气蓬勃的年轻才俊,在美国都是一样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难就难在国情、文化的不同。
以课堂纪律为例。要严格的话,可不能用中国式的方法。松的话,学生会爬到你头上,这样的课是没法上下去的。笔者遇到有挑战性的课堂问题是不少的。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教学形势越来越好。这期间也得到了美国同行的不少帮助。以下就是一个例子:(英文教学案例的中文译文)
学 科:选修课,“中国语言与文化”。
年 级:6、7年级混合
笔者自己的选修课
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呢?请让我讲个故事吧。
我每天有三节课加上每隔一天上一节“中国语言和文化”课。让我疲惫不堪的是学校的课时安排。我每天得连续不停地三节课甚至4节课连上。我的意思是,一点儿休息时间,哪怕一分钟也没有。(其实,美国教师的课时也很多,甚至比我们更多,但他们似乎体力精力比我们中国教师更好。)这一点与我们多年养成的习惯非常的不同。大家都知道生物钟可是起作用的!因此每天都挺累的,尤其是每当开始第四课的时候。雪上加霜的是,第四课可是长达一小时的选修课,来上课的是6、7年级的学生!
三节必修课(6年级的中文课)相当得不错,虽然课上有些小问题,但我相信自己已经处理掌控得很得体了。
本文以英文写于纽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总部,作为全美中国交换教师交流和培训的材料,现附上中文译文和感悟。
但是选修课情况完全不同。在经历了最初的新鲜和兴奋,以及礼貌之后。孩子们开始变得没有耐心(别指望美国学生像中国学生那样耐心)。他们当然不会理解他们亲爱的的中文老师在经历了一分钟不停地连续上三节大量消耗能量的外语课后是多么的疲惫。其中有几个学生成了“麻烦制造者”(捣蛋鬼)。
其中有一个七年级的男生,他是个典型的“问题制造者”(对“麻烦制造者”的委婉的称谓)。当我开始介绍有关本课的内容(中国文化――中国的节日)时,他举手了(还算有礼貌),开始了他的第一个问题,“在中国骑自行车的人多吗?”我停下来,微笑着回答他的问题,“是的,很多,每个家庭都有好几辆自行车。”虽然这个问题没有紧扣今天学习的主题――节日,但好歹也与中国或中国文化有点关系。我们总是鼓励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相信这好的。在我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后,我开始继续刚才的话题――中国节日,还没等我把一句话讲完,这个家伙又给我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中国人穿的衣服都和你的一样吗?”我耐心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此时已忘了自己的疲劳。这没什么,然后我又继续回到我刚才的话题――节日。甚至在我讲完同一句话之前,第三个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吃到中餐吗?”提问者竟是同一个家伙!仍然是与中国文化有一点关系,至少与中国沾了一点儿边,但显然不是今天老师教授的、与学生探讨的话题。但是,我还是耐心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吃中餐是个不错的主意,我们会有机会的,只要斯黛克莱女士(校长)同意。”然后,我继续上课。
类似这样的问题出现得很频繁,你无法想象。当我忙乱于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时而不可避免地扰乱了我预设好的教学进程。而后我忽然意识到,这个提问的家伙正在得意地欣赏着我的手忙脚乱呢!我都要累坏了,而那个家伙却在悠闲地微笑着,至于其他学生,有的似乎不太满意,而有的则会心的相视而笑,甚至大笑起来!就在那一刻,我开始认识到他实际上并不是真的要问问题,也许他就是喜欢看我忙乱、甚至生气!
我与我的美国住家(住家相当于房东,但比房东关系更密切)谈起了这种尴尬的课堂情景。住家夫妇都是当地的教师,他们说这种情况也曾在他们自己的课堂上发生过。他们建议道:“下次那个学生再玩同样的把戏时,你就给他一张纸片,同时告诉他,‘请把你的问题写在纸上,也许我们马上要涉及到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提到,请在课后把纸条给我,我将很乐意在课后与你交流这些问题。’”
我按照这个建议做了,猜猜如何?这个家伙在纸上什么也没写!另外,很显然地,其他学生的秩序也比以前好多了,而且注意力都投入到教学中来了。这简单的方法还真有效!课堂教学从此顺畅起来了!
〖后 记〗
一年下来,笔者的竭尽全力汉语教学工作给该市带去的不只是一门新开的学科的成功尝试,更多的是中国老师给这个城市带去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地政府、媒体和老百姓给予了关注、赞誉和表彰。
汉语教学和中国老师的生活与活动增进了当地美国人对当代中国人、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的了解。从刚到美国的找不到接待家庭到现在的多个候选接待家庭的参与竞争,从有所顾虑到欣然接纳,显然,当地美国居民对中国交流教师的了解与接纳程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笔者的汉语教学工作和社会活动展现出了当代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当地媒体的高度重视和赞誉。为此,笔者四次上了美国当地媒体的报道:一是网络介绍(2006年9月),二是报纸采访(2006年9月),三是电视访谈(2007年3月),四是广播对话(2007年4月)。其别是06年9月16日的报纸报道刊出后,我似乎有点儿成名人的感觉了。而07年3月22日的电视访谈节目在当地播出后,因反响好,又在当地重播,使得我们在该市家喻户晓了。
辛勤与出色的工作,使得当地学校对开设中文课的兴趣倍增。以笔者任教的Gilmore为例,该校决定于07年起,在06年引进两位中国交流教师的基础上,再增聘一位美籍华人担任全职的中文教师。使得外语教师中中文教师的人数达到3位,超过了西班牙语和拉丁文。当地的高中和其他初中学校也决定在08年开设中文课。
行之有效的汉语教学和辛勤努力获得了美国学校肯定和当地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表彰。为此,该市教育局于07年3月在教育局举办表彰午餐会,教育局长带领全体中层处室的主任陪座,赞誉有加,并赠送礼物。
一、背景说明
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预先做好的教学设计总是不能如期进行,因为我们的学生远比我们想象中聪明,他们经常会把后面的内容提前说出来,使先前的种种预设成为过去时。此时,教师的该如何面对?如何对待课前预设与课堂实境之间的差距?我发现,在我的数学课堂上也常会发生一些类似的有趣的小片段。
二、情景描述
要上《6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了,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知道这节课可以向孩子们提供实物图,引导他们观察得出连加的算式,再得出与6有关的乘法口诀,把6的乘法口诀填完整。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话音未落,我便听见了那爱表现的声音:
“我知道!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他是丁泽震――那是同学们公认的“数学大王”,这内容肯定早就学过了。我的目光与他相遇的一刻,孩子脸上的神情变得有点无奈,我有点于心不忍。
“你们都会了?”带着几许疑惑,我问道,“哪些同学已经会背6的乘法口诀了?”
孩子们的眼睛刹时一亮,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刷刷刷”地举了起来。
我一数,超过一半。“讲吧,多数会了,不讲又不合适。怎么办?”心底升起一串长长的问号。我稍稍思索,问道:“有谁愿意站起来大声背诵一次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虽然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每一个人都听见。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亲切地问。
“是我爸爸教我的。”“我看过书的。”“我和妈妈预习过了。”……
“能提前预习,真是个很好的习惯,可是你们知道每一句口诀所表示的含义吗?”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许多同学开始变得一脸茫然,并作思索状。
“比如二六十二,就是2个6是12。”有一个学生举手了。
“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我们还是请丁泽震来说说你的想法吧。”
“我觉得,二六十二就是2个6相加得12,三六十八就是3个6相加得18,四六二十四就是4个6相加得24……”到底是“奥数大王”啊,说话都有理有据。我鼓励着说:“有多少同学能理解他的意思?这样吧,我们一起用学具摆一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学生纷纷数出6个学具来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且互相交流着:“我用小棒摆了小雪花。”“我摆的是田字。”“我摆了一座小房子。”……
从孩子稚嫩的声音中,我听到的更多是自信,是骄傲。
“大家摆得真好,你们刚才摆的图形都用了几根小棒?”“6个。”“对呀,一幅美丽的图案要用6根小棒,也就是1个6,那么两个这样的图案呢?”“12根,也就是二六十二。”性急的学生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的?”“6+6=12。”“2个6相加是12。”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像辩论赛似的。
“现在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意义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老师,我来!我来!”看着那一双双争先恐后的小手,我相信他们是真理解了。
“现在谁愿意把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背出来?”
从“一一得一”到“六六三十六”,伴随着他们投入的表情,我将它们一一板书下来。
“咱们看看黑板上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老师,我发现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
“我发现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
“我还发现是几的口诀,最后一句都是几几得几。”
“每一句都是从一几开始,一直到几几为止,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当孩子们的小手再次高高举起时,我忽然觉得:当老师的感觉真好。尤其是当我看见那么多双眼睛期盼着,那么多双小手跃跃欲试时。
三、我的思考
这样的体验,使我对一句话有了切身的理解:孩子的潜力如同空气,即可压缩于斗室,也可充斥于天地,教师把他们放在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挥。这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的教学是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
在本课的教学中,起初的精心预设,在课堂实境中被完全打破,很多孩子都会背《6的乘法口诀》,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没有必要。此时透过表面看本质,了解学生对每句口诀的含义的理解,恰到好处地利用了个别优秀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口诀得来的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我想,数学课好比是“数学之旅”,学生不会一心一意地朝着教师既定的目标前进,他们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可能还会收获一些其他的美丽。
知识是你直接“给”,还是经过了真正的“引导”?
关键词 :外国课堂教学 案例 技校英语课堂 教学设计
自觉不自觉地,我们的教育改革总是把西方尤其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当做自己的蓝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就必然地要面向世界。教育需要一种姿态——放眼世界的开放姿态。不过这种姿态应该是严肃而不是猎奇的,是深入钻研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是立足的而不是食洋不化的。
许多人在谈到国外教育和我们的素质教育的时候,都会认为:要游戏,要轻松,要快乐;不要讲解,不要学习负担,不要考试。然而,这种貌似理想的教育观念虽然成为时尚话语,却无法在我们的日常实践中转变为现实,往往成为了学校的口号和文章中的摆设。不幸的是,这种结果导致大多数教师形成了一种观念:国外的东西是美丽的,但只是空洞的美丽,来到中国肯定会水土不服。因此拒绝学习和转化外国优秀的教育理念、方法。以下是笔者借鉴外国课堂教学案例对技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
一、注重探究学习——善于观察,将生活融入教学
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学往往从事物本身入手,而不是刻意地将其分割为所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他们会将一些看似枯燥的原理、定律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吸引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案例:融会理化和艺术,鸡蛋壳实验是英国BBC公司从事科学目标管理工作的索非先生提供的教学案例。索非以复活节为契机,教学生如何用鸡蛋制作一个蛋壳装饰品。教学中既有化学知识,也有物理和美术知识。
第一步,让学生用蜡笔在蛋壳上涂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通过涂画,让学生观察蜡与蛋壳的化学反应;第二步,让蛋壳浸在有醋的容器中,学生观察其反应;第三步,测测鸡蛋壳有多硬,整个过程简便易行而富有趣味。
他依据的原理是,蛋壳中的碳酸钙和醋中的弱酸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最后在蛋壳上生成一些能观察到的二氧化碳的小泡沫。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并不一定非要把教学设计得非常复杂、精细才有意义,才值得学习和推广。有时候简单的、和生活联系更紧密一些的设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能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个案例,笔者联想到当我们在给技校生上《英语》课中的Unit6 How to make fruit salad时,可以让学生将水果带到课堂中,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制作水果沙拉。
教学设计的思路大致是:第一步,各小组代表将自己小组所带水果的英文名称写到黑板上;第二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水果沙拉;第三步,小组每位学生各写出一句制作水果沙拉的步骤(英文);第四步,成果展示及点评;第五步,教师总结及知识点巩固。只要留心观察,教师就可以发现有很多内容都可以引入英语教学当中。
二、注重合作学习——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擅长记忆一些内容,其中就包括记忆词汇。而不少教师帮助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是让他们在生词本上抄写多遍,如果写错,就罚学生再写,有时会让写上百遍。这样做有什么效果呢?学生一味死记硬背,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合作完成竞赛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记忆。
案例:词汇记忆不再枯燥——“口令”竞赛游戏。英国英语教师马修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模仿电视节目上的“口令”游戏设计了猜词游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规则如下: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组,让他们面向黑板而坐,每组各选出一名代表,背向黑板而坐。游戏开始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要学生猜的单词,请每组再选出一名代表负责传出能解释该单词意思的口令。小组每个成员不准使用外语和特定名称,更不能打手势或学动物叫,总之,不能为同伴提供任何暗示。最后,各小组成员帮助代表猜出黑板上的单词,小组所有成员必须赞成那位代表给出的口令。英美国家的教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词汇和抽象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方法运用到技校专业英语课堂的巩固、温习环节中。专业英语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教师如果能利用游戏的方式复习所学知识,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商务英语》课堂中,教师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教师在PPT上显示一句英文解释和一幅图片,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以抢答的形式说出所指的是哪一个单词,并将单词拼写出来。如让学生猜“luxury”这个词,教师可以在PPT上显示:high-quality and expensive goods和一幅集世界各种名牌标志的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后由代表抢答。教师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游戏是智力开发的最好形式,学生玩游戏时,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三、注重自主学习——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英美国家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很长时间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他们积累了很多实用的教学理念,他们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把技术看做可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他们不仅仅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还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路来重新思考教学设计。
案例:让高科技真正成为教学的“道具”。
这是一位英国学校主管多媒体部门的教师提供的案例。这是一堂英文写作课——“描述在巴黎发生的故事”,教师让学生在学校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第一个任务是要学生利用微软的画图程序将巴黎重点圈出来,让学生思考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并做出具体的描述;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确定故事发展脉络,以段落为单位思考故事的发展,学生可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第三个任务是当学生对故事的发展大致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时,教师可以向他们讲解文章结构:开始、发展、和结尾;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完成写作内容。
目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并且,随着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多媒体技术已经不再仅仅是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工具了,而是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设计、开发、利用、评价中的重要教学工具。
例如,教授《英语》Unit9 Getting Around时,教师可以用一节课,让学生们自己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在讲完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参考书上查阅资料准备一份介绍世界某一著名景点的PPT,并且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向全班学生展示和讲解。这样一来,就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使教学游离于教育技术之外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注重情景教学——善于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
克里斯说:“人们只有通过感觉学习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敏感地了解自己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教育是在各种情境中完成的,情境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成败。在造作的情境中学生学会的是撒谎,在没有安全感的情境中学生获得的是恐惧,在真情四溢的情境中学生的精神被升华,在令人沉醉的情境中学生以学为乐。一个不善于营造合适情境的教师,是不能被称为优秀教师的。
案例:带学生一起回到铁器时代——在亲历体验中“复活”历史。
如何让学生亲身感觉远古时代,让他们知道铁器时代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在我们的历史课上,教师一般会以陈述的形式来介绍历史的情况,如果可能,会向学生演示一些铁器的插图。在英美的课堂上,如果遇到这些内容,教师就会把学生带到野外,到铁器时代的遗址上,或者是到博物馆,让他们在铁器时代专家的带领下了解这个时代的特色。为了把铁器时代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教师甚至会穿着亚麻布制作的衬衫和裤子,外面套着针织羊皮。教师会模仿铁器时代人们说话的语气,让学生亲手触摸手工处理过的“铁器时代的物品”。
例如,教授《汽车营销英语》中推销汽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汽车实训室上课,如果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汽车4S店,让学生亲身体验接待外国客户和用英语进行营销的乐趣。教师将课程设计成有些学生办演 “销售人员”,有些学生则办演“外国客户”,要求学生利用课本中的相关句子或是自己准备的接待的对话用语,完成向客户推销汽车的任务。技校学生大多文化理论基础较差,学生多不喜欢在教室里面上理论课,教师如果能把课设计在教室以外的场地进行,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小结
外国课堂教学确实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一味崇洋,也不能一味批判,而是应取彼之长,活学活用。外国课堂教学能触发我们对良好教育和有效教学的思考,合理借鉴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为祖国技工教育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孔凡哲.课堂教学新方式及其课堂处理技巧:基本方法与典型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1.前言
教育实习是高校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阶段和基本形式。在体育实习中,教案是实习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课前编写教案是实习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了教案才能根据更好的开展课堂教育。实习教案对于实习教师的课堂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案编写对实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作用
教案编写是实习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自身的经验和访谈调查的结果表明,教案编写对实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成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能够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在编写教案过程中,通过钻研教材把握住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其次能够把握住教材与不同水平的衔接与联系;再次能够把握住教材在每次课的分配、与每次课前后的联系、每次课的重点与本教材重点的联系。
第二、能够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全面掌握学生状况的基础上,能够使教学手段针对性强,能够有效地解决每次课的重点、难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向指导教师询问学生的各方面状况。
第三、能够增加实习体育教师组织教材教法的经验。
在编写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传授技巧和方法,经验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组织教材的技巧与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归纳总结,增加各方面的经验与技巧。
2.2 教案编写和实习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2.2.1实习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实习学生所编写教案的查阅发现实习教师教案编写格式和形式比较合理,但在课内容系统性不强,组织教法上显得比较单调,缺乏新意,尤其在教学手段的安排上存在不足,很难与学生产生互动。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超过一半的实习学生认为课前编写教案对自己来说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所以学生的教案编写能力有待于提高,在创造性与灵活性上要狠下功夫。
造成实习教案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观原因:主要是实习教师对待实习的态度,通过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很重视,态度是非常端正的,主要是由于自身编写教案能力的欠缺。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锻炼、不断的自我总结才能提高教案的编写能力
2.2.2 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与课堂效果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课堂效果好坏相对的这次课的实习教案写的质量好坏成正比。也出现少数教案写的一般的和差的同学的课堂效果好,经观察分析得出课堂效果好坏与实习同学的运动技能、语言表达、课堂组织、临场应变、合理的利用场地器材、学生对实习教师态度等因素有关;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
因次:实习体育教师在上每一堂课之前必须得认真编写教案,认真做好课堂设计,考虑周密。
2.2.3 实习教师教案质量与学生对课堂效果满意的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实习教师教案质量写的较高的相对应的课堂效果让学生的满意度就比较高,从总体上可以归结:对于实习体育教师来说,实习教案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课堂效果的好坏。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第一步必须把实习教案质量提高上去。
2.3 对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的思考
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的提高需要在实习之前有足够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与反思才能够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07级其中一个班级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也可以说是个榜样,这次教学习的学生总共一百多人,这个班级实习的学生12人占总人数的10%,最终评出40个优秀实习生,该班被评上的人有8人占总人数的20%,参加跟队实习评上优秀实习生的占全班总人数的75%。优秀实习生荣誉是对实习生在实习中各方面能力的肯定。该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获得该项荣誉呢?通过了解得知该班级在大三开始每星期就固定有两次出早操的时间,每次早操由该班的一名学生写教案并代课,按学号依次轮流。早操的教案全部要交给班主任,早操期间班主任在现场观看课后并进行指导,教案给指出问题并让他们做修改后再次交上。在这整整一学年内该们每人都认真对待每次早操并且坚持到学年末。该们班级的这种早操是在年级里面唯一的,在这一学年里通过班主任和每位同学的努力付出,全体学生为他们这学期的实习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次实习对于该班级来说是成功的,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只有提前做大量充分的准备,当该发挥时候就从容不怕自信;就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只要每位实习学生对每次课认真对待考虑周全全力准备,都会写出质量不错的教案。在每次课前对整堂课进行周密的设计,考虑周全,认真用心。
这可以对于以后的每届学生提供建议:能以班级的形式组织每周固定的1-2次早操,每次都写教案上课,教案找班主任或者老师批改。提早为大四时候的实习做准备,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学校的术科老师在上课时能够安排一些课时让学生备课写教案上课,提早为学生的实习和未来做准备。学生自己平时要主动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对自己负责。
3 结论
3.1 高质量的编写教案能够促进实习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2教案质量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首先必须编写高质量的教案。
3.3 83%的教案质量编写较好的相对应的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3.4 提高编写教案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的实践,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伟健.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本能力的信息反馈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30
[2] 黄利落.落实体育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建议[M].兰州学刊.2008.6.15
关键词 电子书包;教学设计;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3-0042-04
《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的教学内容。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认识植物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七年级的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对于生活中“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的现象司空见惯,并且对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具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初一学生对植株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认识上。因此,教师以“花如何一步一步实现它的梦想”为教学主线,通过情景对白和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实物观察、多媒体交互、IRS即时反馈功能等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花赏花,进行审美和爱护植物的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识别花的基本结构;②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③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技能;②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②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③通过实物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概述花的基本结构及其重要部分,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②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探究等技能。
难点:①雌、雄蕊的主要功能,子房的结构与受精的过程;②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质疑、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采用“目标引领、自主探究、教师释疑、IRS即时反馈”的教学活动设计,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课采用网络多媒体环境实施教学,需要准备的学习资源与工具包括电子书包的实时监控系统、IRS系统、云端书柜、电子书包教学资料(PPT课件、练习题)、电子白板,同时为学生准备可供解剖观察的百合花、放大镜、刀片、镊子、解剖盘、白纸等。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让学生欣赏花开的美丽,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继而产生观花、赏花的愿望。
教师引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令人爱不释手的花朵,它们美丽多姿,芳香四溢。那么,对于一个完整的植株来说,开花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花又是如何变为果实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课件展示课题“开花和结果”)。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是一朵桃花,它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变成一个让人垂涎欲滴的桃子。那么,桃花是如何实现梦想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桃花的寻梦之旅。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踊跃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从而引出实现梦想是艰难的,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投影呈现实现梦想的“三步曲”:(1)开花、传粉;(2)花粉管的萌发和双受精;(3)形成果实和种子。
2. 合作探究:花的基本结构要探究桃花从盛开到凋谢,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形成桃子的过程,首先需要认识花的结构。
各种植物的花,虽然形态、大小 、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一致的,此处以百合花为例。电子书包发送“观察导学案”,四人一组,参照课本104页图3-21开展观察花的探究活动。
观察步骤:(1)取一朵花,观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2)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仔细观察雄蕊和雌蕊的结构。(3)用镊子夹开一个花药,用放大镜观察花药里的花粉。(4)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的胚珠。在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观察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和分析,教师围绕花的基本结构,利用课件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最后,要求学生对照教材104页识记花的基本结构,IRS系统测评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一步曲——传粉组织学生表演话剧,由四位学生分别代表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阐述自己对植株繁衍后代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IRS系统从植物繁衍后代的角度选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结构。教师根据反馈名单让选错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即时释疑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4个变态叶的主要作用。
教师引入:雌蕊产生的花粉是如何传到雄蕊上面去的呢?我们来探究桃花梦想的第一步:传粉。
观看推送到学生端的桃花传粉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传粉?(2)传粉的方式有哪些?(3)虫媒花和风媒花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达成共识,并用电子书包IRS系统抢答问题,最先抢到并答对的小组获得加分。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思考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区别。学生经探究分析得出结论:虫媒花颜色艳丽,气味芬芳,可产生花蜜;风媒花花粉轻而多,柱头分叉或成羽毛状。
教师总结并强调:被子植物的花能够借助各种媒介传粉,这与花的特点有关,也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4. 二步曲——受精
教师引入: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花儿迈开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接下来,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花粉会发生怎样的奇妙变化呢?
学生观看flash动画,教师讲解: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当花粉落在柱头上以后,受柱头粘液的刺激,花粉长出花粉管,花粉管是的通道,沿着花粉管到达子房,最终到达胚珠里面,跟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这就是受精的过程。
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生理活动。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云端书柜推送课件到学生端,播放受精过程,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分步探究,进一步熟悉被子植物受精的过程,并向小组成员口头描述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使这一抽象的过程得到具体深化。
5. 三步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教师引入:受精作用完成后,花朵的各个部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从花到果实”的录像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受精完成后,花瓣、柱头、雄蕊都纷纷凋落,接下来子房开始发育、长大,最终发育成果实,这就是果实发育的过程。
教师出示一组果实和种子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回顾果实的结构,指出图中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
在学生学会区分果实和种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桃花的子房和桃的果实图片,并引导学生推测出子房的各部分的发育情况。教师发送画板题,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用连线的形式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
最后,播放子房发育成果实的PPT动画,对假设加以验证。
师生小结,将结论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观察思考、探索研究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 总结提升
学生跟随教师重温这节课的重点知识:①你明白了吗?花的主要结构;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②你会描述吗?传粉和受精的过程。③你认同了吗?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护花的好习惯。在整体感知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中,领悟花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教师激励每位学生主动参与,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学习评价(用IRS系统出题)
利用 IRS系统直接将习题发送给学生端,学生根据题目作答并通过送出按钮将所选择结果发送至教师端。教师监控答题情况,即时纠错,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可对学生端的答题时间进行及时监测,对已作答人数和未作答人数进行统计。教师还能统计每个选项答题比例并查看每位学生的答题状况。
教学反思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国之间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交流与接触愈发频繁。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巨大的挑战:许多西方大国企图利用其文化上的优势,对其他国家实行文化渗透,这严重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因此,为了捍卫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加强文化安全建设。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高校进行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丰富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人民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抵制西方大国的文化入侵,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重西方文化,轻中国文化”的不良现象,这极不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建设。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进展情况。
一、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及必要性
近年来,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积极向学习者灌输西方文化,讲授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这对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鲜有教师关注中国文化成分,换而言之,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被打入了“冷宫”,很少引起大家的重视。这种文化教学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必然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和“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2】阻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总之,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文化输入意识薄弱;重视英美等“精英文化”,摒弃多元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忽视母语文化;学生无法用英语这一国际语言表达母语文化等。【3】
众所周知,任何交际都不是单向进行的,而应该在交际双方循环往复。跨文化交际亦是如此。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我们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将本土文化用英语恰当表述的能力。不难想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只有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而缺乏适量的中国本土文化教学,长此以往,大学生势必会形成崇洋的思想,导致自我身份意识模糊,民族自豪感降低。因此,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懂些西方文化,而且也要懂得本民族文化,二者并重”。【4】古今中外外语界泰斗无不是在外语和本国语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浸泡下成长起来的。我国的钱钟书、傅雷、许国璋、梁实秋等无一不是从小熟读诗歌散文,具有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然后习得外文,最后成就一番事业。他们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学习外语,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部分。【5】因此,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成分,培养学生有效地使用英语传播我国优秀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国际竞争与合作愈发频繁。在此过程中,各种文化间的碰撞、摩擦也是无法避免的。由于各民族历史、经济发展、社会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文化交流逐渐演变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全球化这种形态进行的新的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这严重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6】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必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高校作为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场所,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文化安全建设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强调西方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总之,大学英语课堂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教学。
二、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本土文化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文化平等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1、文化平等原则。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西方文化输入和中国本土文化教学。我们强调加强本土文化教学但不等于否认西方文化的重要性,也不是说母语文化优于目的语文化。我们应该明确,文化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它只是不同社会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信仰、法律,及该民族人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激励学生以宽容、辩证的态度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既要避免崇洋思想的产生也不能“为中国文化独尊”。只有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才能消除教学中的文化歧视,促进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为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2、实用性原则。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与专门的文化教学不同。专门的文化教学其内容更为广泛,涉及面更广;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本土文化教学也应该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此外,教学中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7】只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内容实用、可用,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循序渐进的原则。文化的积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因此,进行中国文化教学绝不能操之过急。过量的文化输入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难以吸收,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文化教学应该与语言知识的学习相结合,相辅相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宜的进行中国文化教学。
三、中国文化教学方法
1、对比法。在文化教学中应该提倡对比的学习方法。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让学生体会文化差异,形成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的文化敏感性。对比的方法效果很明显,因为异同的反差能有效加深学生记忆并提高理解能力,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8】通过文化对比,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一册Unit One为例。该单元涉及到西方节日:万圣节(Halloween)。教师可以
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国的“鬼节”与之联系,进行对比教学。在介绍完万圣节的相关习俗后,鼓励大家集思广益,回忆“鬼节”的传统习俗,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表达,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随后,教师将“鬼城”——丰都介绍给大家。通过这样的教学,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既了解了传统节日,又对旅游景点有了大致的了解。
2、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母语文化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提供了众多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可以以所学教材内容为基准,以专题的形式,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资料,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多媒体操作技能;既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3、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中国本土文化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日常饮食、名胜古迹、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都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假期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旅游经历与大家分享;可以安排duty report,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母语文化相关的知识及时介绍给大家。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专题讲座等。
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积极提升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实施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不断丰富中国文化底蕴,提升专业水平,更新教学理念,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楷模。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2
[3]郭姗姗,潘冬.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9):96-98
[4]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7-12
[5]苟丽梅,姜焕文.“母语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阐释.【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4-107
[6]陈树文,郑士鹏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文化安全体系的构建 【J】中州学刊 2012(3):100-104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以下简称《标准》),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标准》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
基于《标准》的这一理念,本节课将学生熟悉的水果催熟问题与教科书中还原糖的检测实验相结合,定量测定实验数据。学生亲眼观察到香蕉由绿色变为黄色的生命现象,并透过现象研究本质,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的科学概念中列出了“测量”“实验”“模型”等,本实验以此为启发,着力于定量实验与模型建构。在定量测定数据过程中,学生学会原始数据的处理与转换、标准曲线的分析与比较、异常数据的分析等,制备各种模型的建立。学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并深刻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酶、基因表达等生物学概念,培养了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
本节实验课的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
2 实验教学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基于浙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的拓展,教科书实验是定性分析,本实验进行量化,采用定量分析的数据更具说服力。本实验教学也依据《标准》必修3第一章具体内容标准“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融入香蕉业普遍采用的乙烯利催熟香蕉的操作。测定还原糖的方法则借鉴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选修一第三部分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中的活动建议:尝试用比色法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本实验采用本尼迪特试剂作为显色剂,反应并比色,采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数据。本实验既源于课本,也是课本实验的融会贯通与升华,是对教材实验的再处理。
2.2 学生分析
本实验的操作者是高二选考班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中生物全部的必修知识,完成必修模块要求的所有实验,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学习了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部分知识,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经过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有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
2.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分析实验原理,实施可行的实验方案;
(2) 利用数学方法处理、分析数据,联系相关生物学知识。
教学难点:
(1) 处理数据,将实验数据转换成坐标系。突破策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制备标准曲线的原理,将实验数据对比标准曲线进行计算。为了降低学生处理数据的难度,用办公软件Excel设计好实验数据的转换函数公式。建立坐标系时,引导学生用描点连线法,使实验结果更加直观。
(2) 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突破策略:用比色法定量测定还原糖的含量,学生操作起来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培训实验操作,培养教学小助手来操作电动离心机和分光光度计,节约部分时间。同时注意加强各小组内学生的合作,如研磨时,要求每个学生研磨一组,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述乙烯的作用与产生部位;辨别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评述与实验相关的酶的知识、基因表达、植物激素相互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测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含量;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尝试建立还原糖含量与时间、不同乙烯利浓度的坐标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转换能力;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果行业的运用;养成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习惯。
4 教学准备
4.1 学生方面
收集有关植物激素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查阅有关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与步骤;学会设计实验步骤;学会操作分光光度计和电动离心机等设备。
4.2 教师方面
多次摸索实验过程,将繁琐的还原糖测定流程简化,并与学生已学的知识结合,便于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绘制相关指数极高的标准曲线(R2=0.998),供学生计算样品中的还原糖含量。
4.3 仪器与材料方面
准备好电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计算机分析软件、试管、容量瓶、研钵、量筒、移液管、洗瓶、纱布等。
5 教学过程
5.1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及资料,并提出问题:由于成熟的香蕉软熟易损,香蕉一般都是采摘青果以便于长途运输后销售。青果很难完成自熟过程,在上市前往往都要人工催熟。用什么物质进行人工催熟?
学生充满好奇,积极思考,归纳。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香蕉催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联系实际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核心素养。
5.2 复习知识
教师设置问题串: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的作用与产生部位是哪里?香蕉成熟过程中外形会发生什么变化?测定香蕉中还原糖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层层递进,复习关于植物激素的知识。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串的形式递进复习知识,顺利引出本尼迪特试剂测定还原糖,做好本课铺垫。
5.3 针对假设,设计方案
教师展示两个课题:① 探究乙烯利催熟香蕉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② 探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催熟香蕉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课前,学生自主分组,提出探究的问题,作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课堂展示。
学生根据兴趣自主分组,填写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填写,节约课堂时间,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5.4 评价实验方案
教师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让其他学生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教师自制Flas展示实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样液中的还原糖与Cu2+反应,生成Cu2O红黄色沉淀。蓝色的本尼迪特试剂因此会失去部分Cu2+而脱色。在590 nm波长光下比色测定吸光度。随着还原糖含量升高,Cu2+与还原糖反应形成红黄色沉淀越多,离心后残留在上清液中的Cu2+越少,吸光度值越小。
学生评价同学的实验方案,归纳出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并学会分析变量。
设计意图:教师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科学思维,注重理性思维核心素养的培养。
5.5 实验操作,测定还原糖含量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从外形上分析各组香蕉的变化,补充测定还原糖含量实验的步骤,并自制PPT提示电动离心机的使用要点。
学生根据观察,比较香蕉在硬度上与颜色上的变化,并根据实验步骤仔细操作实验,定量测定还原糖含量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严谨地操作实验、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5.6 收集数据
教师讲授标准曲线的制备过程,分为5组,如表1所示。测得的吸光度值的差值(表2)即是Cu2+的减少量,与还原糖含量呈正比关系。在590 nm波长光下比色测定吸光度,脱色程度就是吸光度差值,因此可建立如图2所示的标准曲线,推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教师分析还原糖含量计算公式:还原糖含量=(样品浓度×样品总体积)/样品总质量(g/Kg)。
学生理解标准曲线的意义,收集实验数据,计算还原糖含量。
设计意图: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一般用葡萄糖标准曲线计算还原糖的含量。教师已经设计好Excel的输入模式,便于学生计算。
5.7 分析结果
两大组各派一个代表上黑板建立还原糖含量与时间或乙烯利浓度的坐标系,进行数据转换。教师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组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对两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数据差异的原因;对异常数据进行重点分析。
学生自主分析,讲述给全班同学听。有学生对两组数据的差异展开分析,产生疑惑:
① 为什么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的那组数据上升明显?
② 乙烯利越高催熟效果越好吗?
……
设计意图:教师创造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组内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将问题深化。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建立模型、分析模型等理性思维核心素养的培养。
5.8 交流总结
教师设置问题串,总结本实验:香蕉匀浆为什么要在热水中加热?香蕉在自然状态下也能成熟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这样引导学生提出想继续探究的课题。
学生回忆酶、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并说出自己想继续探究的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使学生对实验有更深入的理解,拓展思维,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看待生物体,培养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
6 教学反思
6.1 本实验具有以下创新之处
(1) 密切联系生活。本实验将教材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实验”、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实验”进行综合拓展,将社会生活热点“植物激素催熟水果”融入课堂,让学生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中,带着极强的求知欲展开实验。本实验既有乙烯利的催熟实验,也有还原糖的测定。教材中关于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是定性实验,只是让学生观察有没有红黄色沉淀。而本实验改进为量化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了实验现象后,测量其中的还原糖的含量,用数据证明实验预想。这也体现生物学科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
(2) 选用新的材料。还原糖在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教材实验时,一般采用还原糖含量高,但是颜色较浅的生物组织,高中生物实验常用的材料是苹果、梨子、白萝卜。本实验采用的是香蕉。香蕉比苹果和梨子更易研磨,也更易催熟。研磨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硅,可以使研磨更加充分。
(3) 运用先进仪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虽然在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提到,但是很少有学校开展该实验。学生感觉这么“高端”的仪器离自己很遥远,操作的时候非常兴奋。其实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比较简单,如果教师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将许多学生实验定量化,比如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含量、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等,可拓宽学生的思维,也让生物课堂更加有趣、严谨。
6.2 实验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75-02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通过案例的再现,制作案例课件,在案例教学中发现问题[1]。眼科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陌生。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模式只能教给学生比较浅显的知识,很难教授眼科手术等方面的知识[2]。为了提高眼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在眼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同时获得了学生的支持,现将案例教学法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2015学年我校眼科专业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学生在入学中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学生用45课时学习眼科理论教学,对照组实行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实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内容主要包括:(1)在讲授某个理论知识前,将理论知识中所包含的技能对应到相应的教学案例中,在课后可将教学案例拷贝给学生,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上课时注意模拟场景,使学生更能切实的接近临床,为以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提升综合能力。(3)教学中注意重点和难点的教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模式,案例教学中应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可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困难的问题应让学生相互之间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3 观察指标。为了客观的评价教学结果,分别进行理论考试及临床案例分析。满分均为100分制。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工具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理论考试得分、案例分析能力得分采用( x±s)表示,数据经t检验比较,P
2.结果
在理论考试得分比较中,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案例分析中,观察组学生表现出的案例分析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势显著:(1)案例教学更为直观生动,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为学生展示手术影像、示意图,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和理解。(2),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3)通过案例教学进行不同的分工,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沟通,学会倾听。(4)通过案例教学将案例情景再现,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也可收集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4]。在案例的选择上应注意:(1)设置恰当的案例,,强调眼科的特点,紧扣教学大纲,设计时应由浅入深;(2)案例强调真实性,应符合当下医疗水平的要求;(3)案例的选择应源于书本而高于书本,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
本次研究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表现出的案例分析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优势明显,有助于学生临床案例分析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彭慧琴.危晓莉.毛峥嵘等.案例教学法结合W2H2思维教学法在比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12(10):1437-1439.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10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losartan and amlodip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thods 20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03 cases in each, the routine group took losartan orally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ook amlodipine orally,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general condition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LVPWT, urinary microalbumin, blood urea nitrogen, serum creatinine, serum uric acid and fasting blood sugar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P
[Key words] Losartan; Amlodipine;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糖尿病是R床上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1],在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的存在[2],两者在发展过程中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相对于单发病例来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3],所以临床上治疗该种合并症时,不仅要控制好患者的血压,而且要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进保护,如若不然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在该研究中分析探讨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治疗中临床疗效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该院的206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4例,年龄在49~79岁,平均年龄(47.33±3.16)岁。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随机分组:干预组103例,常规组103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年龄、性别、病程)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糖尿病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常规组:使用氯沙坦进行治疗。1次/d,50 mg/次,疗程为2个月。干预组: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1次/d,5 mg/次,疗程为2个月。在患者治疗期间,每周对血压监测2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4]。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t检,计数资料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6%,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3%,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相关指标比较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PWT、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均较本组治疗前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5],不仅如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也逐年增加,所以降低血糖、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6],在临床上使用单一的药物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该研究中分析探讨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治疗中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6%,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3%,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氯沙坦是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线用药,其均有保护心、肾、脑的效果;氨氯地平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物,其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终止肾小球基底膜发生脂质过氧化的连锁反应,对肾小球的滤过膜起到改善功能的作用,有效的减少尿蛋白的排放。
综上所述,使用氯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上显示其都能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显著的改善,但是两者对患者左心室的厚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改善方面各有各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祁佳,陈伦,张宇锋.前列地尔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J].山东医药,2015,55(28):12-14.
[2] 陈传靖.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并左室肥厚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2):1537-1538.
[3] 朱艳,仇晓峰.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的选择与警示[J].中国药业,2015,24(4):51-54.
[4] 陆菊明.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 更新要点的解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10):865-86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学习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环节。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探究活动,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认识,学习和掌握知识。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的目标、方法、要求、探究过程、实验器材、探究时间等,确保自主探究的顺利进行。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深入到各学习小组中间共同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指导,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探究,达成学习目标。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强化相互合作,鼓励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探索研究对象,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创新意识。
二、合作交流,展开讨论
针对学案设计出的问题或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全班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精讲点拨。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有意义,督促学生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思想,帮助学生控制时间和进度,积极从诸多的反馈信息中发现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的缺陷。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使双边的或多边的合作交流自然而深入地展开,并得到满意的结论。指导小组成员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合作与交流,能够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生给予个别指导。在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适当地加以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师生互动,多向交流
课堂上的互动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在导入阶段,教师以启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目标,是师生间形成共同目标的互动。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学生通过教师编制的学案或提出的问题自学,是师生间进行的“问题互动”。在“合作交流”过程中,除了生与生、组与组的合作与交流之外,还有在学案所创设的认知情境中,学生与书本、与社会、与大自然间的交流互动。在“师生互动”与“精讲点拨”阶段,是师生间、学生间的思想、方法、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在巩固训练阶段,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互动。
四、精讲点拨,开窍生智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从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中发现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的缺陷进行精讲点拨。教师在精讲过程中,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揭示规律性。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引导、激发和点拨的作用,而不能代替学生思维、动作的想法和行为。师生互动就是要让课堂动起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不论对错都予以鼓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与消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