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0 06:24: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工程施工阶段管理
2.1为进一步做好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对“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1)“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操作者与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形成工程建设质量的决定因素,要加强对人员资质的审查,确保参建人员持证上岗;(2)检查施工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和工程检测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准确性,确保其满足工程需要;(3)加强施工现场材料、设备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加强检测所有的设备与构配件设备,并有效的组织供应商等所有参建单位对其规格、型号、材质、性能等进行有效的检查。参与各方在进场材料检查记录中形成书面意见,并签字认可。设备、材料采购模式分为甲供和乙供,甲供主要为委托油田供应处采购,乙供即承包方自购。为有效控制投资,供应处多采用低价中标方式,业务员普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不够,盲目低压中标,就会给产品质量保障带来隐患。因此,建设单位和质检部门要加强质量控制。①对于设备类物资:首先由设计人员出示技术规格书,技术规格书需经有关专家确认后方能定稿。所有参与投标的供货商必须经设计及建设单位专业人员技术确认后签订技术确认备忘录,方可有投标资格。中标后签订技术协议书,明确详细技术要求和供货范围。A、大型关键设备。此类设备运用在生产运行的关键部位,技术要求高,投资大。为确保采购到高质量,且价格合理的设备,需采用综合评标方式,综合评标方式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设定权比(一般技术标:商务标为1:1)。技术标由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制定技术评标细则,经生产运行处审查合格后实施。参评小组由油田技术专家组成,对投标设备进行严格质量把关。B、普通小型设备。参入投标的供货商必须经设计及建设单位专业人员技术确认后签订技术确认备忘录,方能参与投标。技术确认备忘录需要明确关键技术要求、明确供货范围,防止不良厂家钻空子,用不合格产品或供货不全产品低价中标。如在陆上终端工程中采购的天吊,因在技术确认备忘录中没有明确供货范围包括横梁及详细配件,导致恶意中标,供货产品不全。对于大型设备、防爆产品、压力容器等,需有专门部门进行质量保关,通称为第三方发证机构,如一号岛工程发证机构为海监处,陆上终端工程发证机构为中国船级社。②钢材、管材、电缆、配电箱等物资,是连接各生产设备的血脉,使用量大,也是最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此类设备需经供应处质检中心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场。入场后,建设单位及参建单位需对产品质量二次检查,主要以监理单位为主。严格审查出厂文件、检验报告及合格证书,现场认真检查、检测。对于不合格产品,坚决退货。③对于小型物资,可以在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自购。施工单位需将供货商资质报建设单位审查,并将采购价格报油田投资管理部门审批:审计部门、造价部门。④贯彻对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的监督,力求其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5)保持对施工技术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全过程监管,规避技术性、管理性因素对工程质量控制带来的风险的同时,还应尽可能的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将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多变性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降至最低。2.2管理措施。(1)根据《基建工程管理制度》,针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施工质量各监督部门,为各类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同编制了“质量检查表格”,表格分“土建施工质量检查表格”,“安装施工质量检查表格”,“电气及自动化施工质量检查表格”三类,针对各个工程内容、特点分别编制三类表格,主要包括分部(土建专业:地基与基础、主体、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地面、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及采暖等常见项目;安装专业:管道安装、设备安装、储罐安装等常见项目;电气专业:电气装置安装、架空电力线路等常见项目)分项工程划分及其重点工序划分、每道工序中设置质量控制点、常见质量通病、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量化标准及参考标准规范、相关参建单位签字确认六项内容,重要工序、易出现问题的工序重点监控,全面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并引入综合考评评分制度,“质量检查表格”可以作为施工现场质量检查依据,所有质量监管部门针对各个工程,可按照表格内体现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检查。(2)由建设方每季度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组织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现场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学习,首先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典型的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按照工程特点形成书面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并以“质量预控提示单”形式发到各施工单位,减少了在后续施工中类似问题的出现。其次为拓展工程人员知识面,提高工程质量,推行“走出去,带回来”方案,由各单位推荐外出学习的人员为大家授课,将培训中的知识点与大家分享,相互学习、讨论,加深印象,普及各知识面,让参建各方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便于现场更好的管理。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执行性主要会被三个方面影响:①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监理人员能够按照执行规范及制度严格执行,不能利用职权便利,;②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监理单位中存在大量的没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其通常借用他人的相关资质进行监理工作;③监理人员能够将监理职权所具有的力度及威信进行充分的发挥。根据以上的内容,建设单位还需要加强对于监理单位及人员的有效管理:①对于参与工程建设的一些监理人员,在其入场前要对其资质证书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出现冒名顶替时间;②其次要充分监督监理人员的工作,避免其出现的违法行为。③建设单位要加大对监理工作的支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少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对监理人员也不够尊重,监理人员行驶职权时威信不够,造成不少监理在监理工作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工程埋下许多质量隐患。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多在关键场合给予监理工作支持和表扬,树立监理人员威信和工作信心。(3)加密检查点,严格工序报验程序,对要验收的隐蔽工程严格按照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如果验收不合格,严禁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关键工序和重要工序重点检查,尽量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监护。
(1)外露螺纹偏长,螺纹处填料未清除;(2)管子配件处弯曲,管子弯曲;(3)外露螺纹及破坏镀锌层为及时作防腐处理;(4)连接消火栓的管子不垂直。
2纠正措施
(1)套丝应松紧适度,安装后及时清除外露填料;(2)管子安装前先调直管子;(3)外露螺纹防腐层宽度控制在外露螺纹宽度的1~1.5倍,损坏的镀锌层及时涂刷防锈漆;(4)按照消火栓箱的尺寸及箱内的预留洞的位置,确定管子与建筑物之间的间距。
(二)焊接连接管道
1常见的质量问题
(1)管子对接,管子与法兰焊接,焊缝不平整,焊波不均匀,焊接后焊渣及飞溅物未清除;(2)管子对接不坡口或单边坡口,管子与冲压弯异径管焊接管子不坡口,管子与法兰对接管子法兰的深度小于法兰厚度的2/3内圈焊缝高出法兰面;(3)管子切口断面不平整、不光洁,焊接时无间隙;(4)管子与冲压弯异径管外径尺寸不相符;(5)铜焊接头完成后未及时防腐,焊缝生铜绿。
2纠正措施
(1)应用焊接技术较高的焊工操作,焊后及时去除焊渣,清除飞溅物;(2)与管配件连接的管子,管子对接必须坡口,角度约为60°焊接时应留有2~3mm的间隙,管子法兰必须是法兰厚度的2/3,法兰内圈的焊缝不得高出法兰表面;(3)管子切口端面必须平整,可防止焊缝表面宽度不一致及四周间隙不均匀;(4)管子与冲压弯等管配件外径尺寸不一致时,应对管子加工至与配件外径一致后再施焊;(5)铜管焊接后及时清理焊缝,涂以还氧或其它防腐剂,铜管焊接时应防止接口发黑烧枯现象。
(三)塑料排水管安装
1常见的质量问题
(1)金属管卡与管子接触偏紧,金属管卡与管子接触部位未使用整片软垫圈;(2)管径大于110mm的塑料管道穿出管弄井其明露部分防火套管长度小于200mm;(3)穿进地下构筑物内向下或向上安装的立管无伸缩节;(4)水平管直管段长度大于等于2m无伸缩节,水平管道的伸缩节末节未设在水流汇合之上游;(5)住宅内成排管道的坡度不一致,造成上下错位;(6)构筑物外的埋地排出管,管身下无黄沙层,管身上部未用黄沙或碎土覆盖;(7)接至屋面和明沟的雨水管和阳台落水距屋面或明沟底部偏高,进阴井的污排水管偏长未与阴井壁齐平;(8)埋地管道未采用专用的埋地管的管材及管配件;(9)室外雨水和空调排水管明显不垂直。
2纠正措施
(1)金属管箍不宜与管子接触偏紧,影响管子伸缩。软垫圈应使用整片垫圈;(2)管径大于等于110mm的塑料管传出管弄井时应配合土建,外露必须达到200mm,总长度不小于300mm;(3)穿进地下构筑物的排水立管必须设伸缩节,以防结构沉降造成管子断裂;(4)水平管直管段长度大于等于2m必须设伸缩节,伸缩节位置应在水流汇合之上游;(5)成排管道坡度不一致时,小管道取最小坡度,大管道取最大坡度,使管道在同一平面上;(6)室内埋地排出管管身下部垫以150mm左右厚度的黄沙层,管身上部垫以150mm厚度的黄沙或碎土;(7)落置明沟或屋面的雨水管和空调排水管底部应距屋面或明沟底部60mm,且应45°弯头;(8)埋地管道应按市建委通知要求采用专用埋地管管材及配件;(9)室外雨水和空调排水管在安装后,脚手架未拆前调正至垂直。
公路工程施工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施工周期长,一旦管理工作出现疏忽,不但会使工程面临经济损失,还会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对于保证施工安全与提高公路工程整体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1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公路工程施工前期的工作包括施工技术文件编制、施工图纸现场技术交底等内容,其编制的优劣对工程投资、进度与质量目标的实现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在投标方中标且拿到全套施工图纸后,部分施工班组仅对本专业图纸进行局限性查看,并且在与监理方、设计方进行施工图纸答疑时,也仅提出一些表面的问题,加之与其他专业之间没有深入的沟通和互检工作,因此会造成后期交叉作业时出现不必要的返工、浪费及失误现象,延误施工进度。1.2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实践调查表明,目前部分公路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还比较薄弱,对于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性,影响了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加之部分施工企业虽然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但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尤为突出,致使在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人员目标不清楚、相关责任划分不明确、施工质量管理的认识不深等现象,从而造成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较为混乱,影响了工程整体施工进度。1.3施工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当前部分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并且在进行施工质量管理时,易忽略质量检测、安全管理等方面,加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加强管理,从而使得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例如很多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裂缝、塌陷等问题,给过往行人与车辆带来安全隐患。1.4施工材料存在问题。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其包括砂石、水泥、钢筋、沥青、山石等,是构成公路工程施工的主体。与此同时,施工材料的费用也占据着整个公路工程的主要成本,所以在施工材料选购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施工材料的质量,还要考虑施工材料的价格,以免影响公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在施工材料的试验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在进行施工材料质检时工作的疏忽,施工材料易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在将材料运输到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时,若在这期间施工材料保管不妥当,容易缩短材料的使用寿命,影响工程施工质量。1.5施工技术存在问题。公路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路面施工、路基施工。以路面施工为例,其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是最关键的步骤,包括沥青混凝土的拌和、摊铺、压实等步骤。同时在当前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由于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会导致很多设计方案得不到有效落实。加之路面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致使很多工程细节的处理存在问题。而且在路面施工过程中,若没有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易导致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在路面施工中应首先加强对公路工程周围情况的了解,尤其是对地质情况、公路沿线的岩土地形等都要进行详细了解,从而才能提高路面施工水平。
2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
2.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公路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不仅是施工的前期工程,也是对工程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施工方案和总体部署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对公路及其沿线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解,比如了解公路沿线的岩土土质的基本情况,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对全年的气候特点进行了解,从而通过关注气象形势的变化,尽量减少在雨天施工,防止雨水和积水对地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其次在公路工程施工前,还应做好路面、路基设计,比如施工材料的原材料及其数量、摊铺的厚度、摊铺的面积等,都应提前做好规划设计,并要在施工方案中体现出来,使得施工人员能够知晓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按照规定进行施工。同时为提高施工质量,在公路工程正式开工前必须要先进行试验,可以铺筑100~200m的试验路段,并对试验路段检验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正式施工。2.2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等关键性施工环节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应当全面进行施工监管,加之施工机械繁杂、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就更需加强公路施工关键性环节的质量管理,并要做出满足实际要求规范的有力措施,以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效率得以提升。其次,公路工程施工对于梁体设计的变高度梁以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等关键性环节的施工质量管理,应务必保证墩和梁的加固与结构内状态能符合设计规范。同时,为确保施工质量管理效率,相关施工单位应制定监控方案及相关监控程序,以提高施工质量。另外,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管理,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检测,碾压结束之后就应对路面进行测试,如果碾压不合格,则应将沥青混凝土铲除,并要进行重新摊铺,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2.3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首先,在对公路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必须紧密结合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特别是在施工材料采购时,采购人员必须要认真核查材料的规格、品种、大小,并应以公路工程所需的要求来作为采购的标准。其次,在施工材料进入公路工程施工现场之前,质检人员需再次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测,并出示质量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以从源头上对工程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把关。之后,在施工材料使用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确保人力、物力、机械设备都能得到合理的协调,以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2.4做好施工进度协调工作。公路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个专业、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做好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如提前做好施工过程中第三方检测工作的准备手续,同时还应提前与监理单位做好材料检验工作,以保证施工进度。2.5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在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的手段,禁止出现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讲人情、做事拖泥带水的情形,同时还应定期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一定量的考核,不能因为讲情面而让工程的质量达不到标准,并严格控制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和重要工序,从而保证工程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还应确保每一环节的施工工艺都有质量安全的保障,待质量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切不可忽略细节、马虎检测。另外,还应对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防止小事情未能及时解决而拖成大隐患,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2.6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制定质量检测人员的资格审核制度,并将岗位级别与岗位工作相融合,以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建立系统的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可有效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明确公路工程所有施工岗位的职责,同时也可确保工程的各道工序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其次,通过将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并利用服务督促管理及借助管理调动服务,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程序化与规范化,使工程施工人员均可参与到施工质量管理中,从而达到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目的。但在系统的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按照系统要求的步骤进行管理,以免导致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混乱的现象。
3结语
总之,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个全面、动态的管理过程,其涉及到施工的全过程,从施工规划设计开始直至施工结束都必须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并且还需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才能不断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毛丽娜,董元.我国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浅析[J].改革与开放,2011(18):104.
[2]汤浩.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33.
[3]乌志新.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20):79-80.
[4]单杰.浅谈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07,33(6):81-82.
建筑施工企业要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进行技术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尤为重要。因此,技术管理的控制点和有效性是衡量企业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
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施工技术的准备
项目部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由总工办组织项目部及营业部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特点,提出具体的修正方案,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以达成一致,使得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部及总工办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材料及机具需要量计划,施工平面布署及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等。在多年的施工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作业方法,并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供项目人员参考,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
1.2施工操作人员准备
工程部依据项目部提出的劳动力计划,结合整体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准备各工种人员,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针对工程的特殊工艺对项目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如果工程单项需要分承包方,则由营业部负责分承包方的联系,由工程部进行工程考察确认,分承包方一旦确定,则由工程部组织项目部针对本工程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现场文明施工等方面。从而保证了在施工过程中,各班组均能全面执行公司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并能够由项目部对其进度、质量进行控制。
1.3施工材料的准备
为了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由项目部依据营业部下发的分项材料表对各分项材料用量进行核对,及时将修正材料量返回营业部预算员处,由预算员下发材料计划表,此计划表做为采购人员的采购依据提前联系供货单位,从而保证材料的供应。项目部同时向采购人员提供材料进场时间要求,从而使采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的进行材料的准备。
1.4施工机具的准备
建筑工程所用施工机具大致可分为手使工具及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由公司采购部门供应,采购部门依据项目部提供的机具名称,对机具进行检修维护,从而保证机具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1.5施工现场的准备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工地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确定材料堆放地点、施工用水及用电情况,对原有建筑的情况进行摸底,并将实际勘察结果填入《交接备忘录》中。原有结构影响装饰施工质量及效果之处,以及修正措施要及时知会顾客,争取顾客的同意。在特殊环境下要注意允许施工时间及道路运输情况。
1.6施工管理人员的准备
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统计核算员、安全管理员等几个岗位,工程部依据工程规模及难易程度确定管理人员的数量并进行职能分配,项目经理做为项目的负责人,在工程部的领导下,组织本项目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与营业部沟通现场用工及材料用量,提出人员及机具计划,在公司要求工期内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2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
2.1施工工艺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2.2施工人员的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之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将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施工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都清清楚楚,这样便于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现场施工员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人力,力争做到人员流水作业,降低窝工损耗。
2.3施工材料的控制
装饰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建筑工程所用材料又受到业主的客观影响,因此,装饰施工材料控制比较麻烦。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一份留业主,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一次合格。为了便于管理,公司将各种材料的检查方法及检验标准编辑成册,采购人员、质检人员、施工人员全部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材料是否合格。在进场材料的管理上,采用限额领料制度,由施工人员签发限额领料单,库管员按单发货,从而即能保证质量又能节约成本,对于易碎或贵重材料,在施工现场单独存放,尽量减少人为的搬运次数。对于现场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如果不能及时退库,则单独放置并在明显位置标注不合格品字样,这样能够防止错发错拿现象。现场所剩边角余料如不能使用,则及时退回公司辅料库,以便其它工程使用。
2.4施工环境的控制
施工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很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进行工序安排时要合理,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保证各工序所需环境要求,如室温要求、基体干燥要求、空气清洁要求等。因此一般结构方面的工作先进行,饰面工作后进行;头顶工作先进行,头顶以下工作后进行;隐蔽工程先进行,包封工作后进行;水电管线工作先进行,灯具、开关、插座、洁具、五金配件安装工作后进行;易受污染或贵重材料,保养不易的工作(玻璃制品、镜面、壁纸、面料、地毯等)应最后再做。
2.5施工机具的控制
库管员要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以谁领用谁保管谁负责为原则,操作人员在领用工具时要向库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库管员按照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保证机具正常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正常施工生产,公司对每一台设备都建立了维修档案,从而保证了进场设备都已经过检测合格。对于工人手使工具,由工程部按工种不同列出必备工具明细,入场前检查各工种自备工具是否齐全,保养是否良好。
3完工后的内部检验
工程完工后,在交付顾客使用前,由公司工程部、设计部及营业部等对工程进行全面的验收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书面通知项目部及时整改,如有必要则进行二次内验,只有在内部验收通过后,工程才能交付顾客进行验收。从而保证顾客一次性验收合格,达到顾客的满意。
总之,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一定要随着时代而发展,不断地改进完善管理方式和内容是技术管理的长久任务。通过技术管理使科技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的意识和价值观以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得到升华,使企业取得技术进步和发展,实现技术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1.3路面出现横向通裂,裂缝处出现错台。
1.2形成原因
1.2.1设计方面
1.2.1.1地质勘测资料不全,特别是一些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原沟塘地段没有堪查清楚,对横向地层分布情况也钻孔较少或静力触探布点不足,设计依据不充分。
1.2.1.2设计拟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设计处理深度不够,处理效果不明显。
1.2.1.3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不设渐变段造成处理路段与非处理路段交界处形成沉降突变。
1.2.1.4等载或超载预压路段预压期预计不足。
1.2.1.5软土地基路段高填土路基未按规范规定设置反压护道或反压护道宽度不足,造成填筑过程及运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地面侧向变形,强度降低甚至导致滑动破坏。
1.2.1.6高填土路段,特别是严重缺土路段,对填料的调查选择欠周到,设计取土坑沿深度方向土质变化未能列明,造成施工中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且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能的变异,形成不均匀沉降。
1.2.1.7高填土路堤设置的暗埋式通道设计长度不足,不能满足超宽碾压要求。
1.2.1.8路基排水设计不完善。
1.2.2施工方面:
1.2.2.1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原材料进场未按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检验,导致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1.2.2.2软土地基路段路堤填土速度过快。
1.2.2.3使用不适宜的填料又未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或措施不到位。
1.2.2.4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形成抗水性、压缩性的变异。
1.2.2.5填挖交界或非全宽填筑或分段填筑时交接面未作妥善处置形成的沉降差。
1.2.2.6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1.2.2.7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1.2.2.8分层填土辗压时压实层厚度偏厚,压实质量差。
1.2.2.9分层填土未经初步找平,压实不均匀。
1.2.2.10施工检测取样未按规程操作,实测压实度存在虚假现象。
1.2.2.11巨粒土或粗粒土中所含漂石粒径过大难以压实均匀。
1.2.2.12高塑性粘性土填筑路堤工序不连续,造成工后压实度下降。
1.2.2.13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操作。
1.3防治措施
1.3.1设计方面:
1.3.1.1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应进行详细探查,尤其必须对特殊路基的设计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
1.3.1.2软土地基处理设计
必须根据不同的路堤高度(折算成附加荷载),不同的软土埋深、层厚和土性,分段计算分析在天然地基状态下的稳定与沉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经过多方案比选确定满足稳定和工后沉降标准要求的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必需设置渐变段以避免路基沉降突变,渐变段的设计应按特殊设计要求进行,并需对侧向变形作出考虑。
1.3.1.3基底设计
为利于实行填前压实,若遇地表湿软,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石灰、水泥或铺设土工布等措施;地下水位高或常年积水路段,除需完善降、排水设施外还宜设置隔水层(如用砂砾、碎石等渗水材料)。
1.3.1.4路基填料的采用应对拟定取土坑或借土料场沿深度方向的土层分布、土性、含水量进行调查,并列表说明,避免不同土性填料的混填或分段填筑。
避免使用不宜于填筑路堤的填料,确有困难时必须提出改性措施及技术质量指标,但不能用于易产生稳定问题和下沉等敏感的部位。
1.3.1.5高填土路堤设计应考虑采用土肩及边坡防护或用急流槽将水引离路堤,保证高填土路堤边坡稳定,护坡道的宽度应依照有无软土地基、填料的性质、取用的边坡坡率进行综合设计。
1.3.1.6为减少粘性土路堤结构的压缩变形,在采用掺灰处理的基础上可再掺加少量水泥(掺灰剂量宜适当调整),设计工艺上采用先掺灰(提倡采用生石灰粉)改良土性再掺水泥进一步改良土性以提高路堤结构刚度。
1.3.2施工:
1.3.2.1施工单位必须根据交通部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出自检要求,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在交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完整真实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分项工程自检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
1.3.2.2对于地下水的埋置深度和地面水对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及施工影响,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补充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隔水,疏水措施。
1.3.2.3地基处理要点
1)施工顺序:无论何种处理方法,都应按设计要求先开沟排水,再清表整平原地面,做好填前压实,并整出一定的横坡度。
设计竖向排水体处理的地基,应在铺设下半层砂或砂砾垫层后,方可打设排水体。排水体顶端,应按设计预留一定的长度(30cm左右),最后再铺设上半层砂或砂砾层。
设计采用复合地基处理的地基,应在原地面整平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适当碾压,使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再作地基处理。
沟塘必须在清淤换填分层碾压至相邻地面高程后,方可进行地基处理。
2)所有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都必须按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采购、堆放和使用。
3)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要求
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时,其机械设备性能应符合接地压力与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相适应;打设塑料排水板严禁出现扭结、断裂和撕破滤膜等现象。剪断板体时,要预留足够的外露长度。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板体的打设标高。土工织物铺设时,要求做到绷拉无皱折。
水泥搅拌桩处理时,其施工机械应按水泥喷入的形态(即粉喷法或湿喷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组合。采用粉喷法,其粉体发送器必须配有粉料计量装置,并准确记录水泥的瞬时喷入量和累计喷入量,施工前应先以实际使用的水泥,进行室内配方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应进行不少于5根的成桩工艺试验,取得满足设计喷入量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灰量等技术参数;确定搅拌的均匀性;掌握下钻桩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根据地层、地质情况确定复喷范围。复搅深度必须保证大于6m,粉喷桩的检测可采用静力触探或钻芯取样试验法。
挤密碎石桩处理时,需采用DE40-60系列管式振动沉桩机,内置平底活页式桩尖,桩管直径一般为377mm或426mm,并设有二次投料口,最大沉桩深度能达20m.施工顺序从四周边开始向中心进行,相邻两根桩必须跳跃间打。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除桩管带出的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口。施工中应记录沉桩深度、制桩时间,每次碎石灌入量,反插次数等,并按规定作质量自检记录,施工中如发现土层有较大变化,投料量或沉桩速度异常应立即停工,并报告监理。
1.3.2.4路堤填筑要点
1)路堤填筑与速率控制:地基处理完成后,应适时进行路堤填筑。对于竖向排水体处理地基完成后,即可填筑;对于水泥搅拌桩处理的地基,应在一个月后填筑。其填筑速率要动态控制,当日变形量沉降不大于10mm/d,水平位移不大于3mm/d时,一般可以正常填筑;若日变形(沉降和位移)陡增,就必须增加测次,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停止加载或减缓填土速率或卸载等)。
2)填筑宽度,应按设计施工坡率超宽碾压要求控制。摊铺厚度,要拉线控制,并经常检查。
3)堆载预压与沉降补方:堆载预压时间越长,工后沉降就越小。因此,对有预压要求的路段,在施工中应尽可能早地安排堆载。堆载顶面要平整密实有横坡。沉降后应及时补方,一次补方厚度不应超过一层填筑的厚度,并适当压实。施工单位每月均应测定沉降量,并向监理报告一次。严禁在预压期不补填,而在预压后期,或在路面施工时一次补填的做法,以免引起过大的沉降发生。
4)位移观测:对于路堤施工的安全稳定,位移的观测比沉降观测更重要。施工时必须按规定埋设位移观测桩,并坚持正常观测记录。
1.3.2.5细粒土(含粉土、粘性土等)易受降雨及气温等的综合影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安排工期,组织连续施工,雨后必须复压,过冬要注意覆盖,后续施工前必须复验。
1.3.2.6应针对粉性土在填筑过程中的稳定性(如雨水冲刷等)进行分析并采取临时排水措施。
1.3.2.7路基施工过程应针对不同性质的填料及辗压工具性能选用不同的压实厚度,如轻型钢轮压路机适用于各种填料的预压整平,重型钢轮压路机适用于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石土,重型轮胎压路机适用于各类土,尤其是细粒土,羊足碾则需与钢轮压路机配合使用,对细粒土的压实效果较佳,振动压路机则宜于用作砂类土、砾(碎)石土和巨粒土,若用于细粒土的碾压则效果相对较差。
二、对近期3个月存在主要问题的统计分析
利用ABC分析法对近期3个月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如下:其一配套材料、工程量表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是A类问题,经过对其中的30%项目进行抽样复核发现,有32%是新员工编制的配套材料工程量表,其中型号错误的占68,数量不准的占30%;61%是校对及审核原因造成的,其它占7%,由此了解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新员工进行材料选型及用量方面的专题进行了培训,对校对、审核人员进行考核;其二文本格式2月份是下降的,但3月份又上升,说明校对、审核人员把关不严格,需要加强考核力度;第三技术方案仍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没有转变,说明设计人员对现网资源不够熟悉,审核人员没有对方案进行把关所致,为有效解决此问题,建立了师徒小组的工作方式,并采取了跟踪验证抓落实等相关措施。
三、责任分析、评价与考核
从上述近期3个月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统计可以看出,由于涉及质量审核管理的人员有校对、审核及审定,评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不良数逐级减少,说明校对、审核有成效;2)不良数逐级增多,说明校对、审核不到位;3)不良数为多、少、多等,总是可以找出审核不到位的责任主体。在找出问题的责任主体后,我们对A类问题,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对A类问题的责任人重点考核,采取诫勉谈话,扣罚绩效等措施;对B类问题的责任人采取相对于A类责任人来说简单的管理,按办法仅扣罚相应的绩效,对C类问题责任人采取一般的程序化管理。
二、加强土工试验质量的对策分析
加强土工试验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土工试验项目是一个有高度和集体作用的项目,对比与其工程勘察项目独自完成的形势有很大的不同。要对土工试验工程做分析和总结,如果不及时的做出总结那么这些特殊试验项目和地区,就会影响试验技术水平,而人员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提高土工试验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土工试验质量的。因此,对土工试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对土工试验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同时建立恰当的深造体系,促使工作人员在业务素质及技术知识有更大的提升,从而提高土工试验的质量。加强行业管理及诚信管理。近几年来,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工程勘察单位也迅速的浮现出市面,根据统计的结果,现在的勘察单位有了更大的提升,单位数量也在迅速的增长,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勘察资质、勘察队伍和土工试验室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以外,也要加强企业、试验室、个人三者的的诚信管理。经济建设要想发展,就必须加强诚信,同时诚信是规范市场秩序的保证,诚信制度的建立可以对严惩违规者,也可以将不合法的企业、试验室及个人踢出市场。因此,要建立有序的勘察市场,这样才能保证土工试验结果的的真实性,以此来保证我国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
(1)仪器设备的选择
在进行仪器设备选型时,要先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了解,在有时间的情况下要亲子进行考察,不要只咨询一家就购买,这样在使用和操作的过程中会很浪费事、力以及购买到质量差的仪器设备。所以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和深入培训,试验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
(2)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
对于试验室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管理不是一日可以解决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规范体系,首先是选择和购买仪器,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厂家,然后再运用仪器时不可胡乱使用,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仪器设备的使用,最后在使用完后,就要注意仪器的保养管理,且要建立一套体制和模式对试验仪器设备进行监督和管理,只有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减少差错,保证试验质量。
(3)试验用材料管理
在土工试验中,对于一些试剂等材料会经常运用到,比如颗粒分析的试剂等,不少实验室为了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就使用饮用水或自来水,其中用自来水测试出来的试验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要想保证试验质量,就应该选取一些有信誉保障的单位进行试验用材料购买,其中不乏为了节约钱而去购买一些质量不合格或假冒伪劣产品,这样就影响了试验的质量。
井下坑道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全面地对整个坑道建设项目工程进行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而施工计划组织是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只有构建起完善的工程施工计划组织,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操作技术和施工工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作为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要素,施工计划组织在整个工程中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施工计划组织的制定,能够明确工程实施标准,确定工程施工阶段工序、具体施工技术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控制关键,保证了后续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工程施工计划组织从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工程概况、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程进度、资源需量计划等方面,为工程控制与管理,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框架支持。施工计划组织,全面的反映了工程初期的工程执行标准和工程进度计划。从整个工程总体考虑,是一个整体的初期规划工程,对保证整个井下坑道工程的按质按量完成,提供了准确的科学依据和完善的质量监管。于整个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来说,工程施工计划组织从制定阶段开始,就成为其最重要的工程执行标准,它从工程的构成出发,考虑到矿山井下工程的各种困难,以解决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阶段的工序技术标准不明确、施工技术要求不到位以及施工技术控制未执行等问题,是确保整个矿山井下工程建设的关键。
1.2矿井坑道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因素分析
矿井坑道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安全性、实用性、耐久性和可靠性,因此控制和管理好矿井工程的工程质量是保证工程安全性和后续开采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坑道工程建设来看,坑道工程建设具有单一性、过程性、综合性和重要性的特点,其坑道建设工程拥有其独特的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施工过程中也拥有独特环境下不一样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所以说,保证矿山井巷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在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上花功夫花时间,在工程质量的管理上,严格遵循国家相关工艺标准,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详细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做好质量控制;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测。建立健全质量全过程监控制度体系,以科学的方法、手段及运用三全控制基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干预和控制,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动态管理之中。由于矿山井下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体系,其工程质量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施工设备、井下的工程地质状况、施工工艺、井下地质周围环境温度、施工材料质量及配比、质量执行标准等,因此,在矿井坑道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就成为决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而这一过程中,需要科学可靠的技术手段对质量缺陷进行缺陷类型、位置、程度、可靠性等级进行评判,并通过大量的测试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进而调整质量控制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及质量管理解决方案。因此,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控制,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因素进行调整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保证井巷工程质量达标的一种有效方法。
1.3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人力资源要素分析
作为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中的一种客观因素,人力资源要素在控制与管理中起到一个执行的作用。在矿山井下工程中,人作为主要的操作主体,其对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的作用是最直接也是最客观的。因此,只有在控制和管理中充分运用人力资源要素,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要素集中体现在矿山井下工程建设队伍素质、技术人员现场技术水平,在整个矿井工程质量建设过程中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矿山井下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要求各系统要素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作为工程的主体,人力资源要素是监管和实施相关工程工艺的主要实施因素,其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一个执行的能动作用。从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中人力资源要素的特点和作用出发,其在矿山井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具有能动性、时效性、有序性的特点,在整个工程中,它处于工程建设的主要环节,处于工程建设的主动地位,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工程各个阶段,如工程初期施工计划组织方面、施工中期施工建设方面及施工后期工程质量验收方面,人力资源均存在于工程每个阶段,并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直接关联,因此说,在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中,人力资源因素是整个系统工程的主体。
2工程质量管理的系统结构与分析
2.1工程质量管理的系统结构
矿山井下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整体工程,其基本结构同样也较为复杂,它在时空次序结构观念中既相互交错又相互融合,从时空角度的层次原理出发,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可分为:初级原料层次、次级人力资源要素层次和要素间关联层次。其中,初级原料层次,包含了矿山井下工程所需的建筑原材料及相关设备,次级人力资源要素则囊括了工程各阶段的责任主体,而要素间关联层次,是对初级原材料层与次级人力资源层次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一个总体呈现。该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在由人力资源构成的次级系统内,作为工程的主体,人力资源存在于工程整体的各个部门,建设过程中工程各人力主体在矿井建设中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与制约,人力要素之间是一种交叉存在的关系,从人力资源存在的各部门分析,从上至下存在着工程项目总部———工程监管———施工单位的三级组织,他们从项目工程计划组织,施工工程监管及主要施工工序方面呈自上而下的监督管理模式,同时,又能实现工程总体的三级组织责任落实,实现工程主体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使整个系统实现总体的稳定性。在由工程原料构成的初级原料层次中,从矿山井下工程所需的各种设备与材料到工程质量监测的仪器和机械,存在着相互间监督检测的关系,同时初级原料层次中各要素间也存在长关联、时效性的特征。对整个工程系统结构而言确保初级原料层次间各要素间的稳定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要素间关联层次角度分析,其涵盖了初级原料层次和次级人力资源要素层次,该层次从空间角度,分析工程要素间的整体关联性,并依此协调配置好矿山井下工程各要素间的关系,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2.2工程质量管理的系统结构分析
对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结构分析,要构建起完整的分析方法,在此我们选用从巴雷洛图演变而来的工程主体到工程要素的多维评价体系,从工程质量单一性、过程性、综合性和重要性角度出发,按初级原料层次、次级人力资源要素层次和要素间关联层次的层次构成角度,对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结构做出相应评价,评价选用各层次的主要相关要素,并按其在矿山井下工程中的重要度,按大小排列,采用巴雷洛图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整个矿山井下工程中,按初级原料层次、次级人力资源要素层次和要素间关联层次的三层要素结构构成分析,对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影响最大的是工程所需原材料、施工工艺、人力资源要素和施工条件,次要因素是工程操作工艺、设备状况等,而其他因素,虽对整个工程有一定影响,但其作为一般影响因素存在。为进一步分析矿山井下工程中各要素在工程中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总结出了影响整体工程质量的各因素,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结构分析图,如图:
3矿山井巷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作为井下坑道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确保矿山井巷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以及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从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特点出发,针对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强
化矿山井巷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从以下几点出发确保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
3.1施工质量与管理体系的充分融合
(1)建立起完备的施工组织方案。在矿山井巷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编制过程中,必须从工程质量角度出发,统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因素,从工程质量、监督、成本以及安全管理计划考虑。从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初期开始,考虑到不同的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建立起完备的应急处置预案,同时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管理条例,以提高矿山井巷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水平。
(2)健全矿山井巷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从工程质量出发,采取和落实相关有效措施严把工程质量关。根据矿山井巷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从工程施工管理的角度出发,严格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要落实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制度的责任化和有序化。所以,健全矿山井巷工程施工管理制度,要从工程特有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工程质量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3)矿山井巷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动态控制管理的加入。在矿山井巷工程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必须从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的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控制管理。在项目建设的开展阶段,按工程实施组织计划要求,根据前期项目建设预案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研究,建立并明确质量保障体系,在技术和人员培训和运用过程中,以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出发点,保证技术人员达到项目技术要求。工程开展阶段,从工程项目主体开始,落实工程项目监理负责制度,从项目设计和规范要求的角度出发,对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有序监管。工程结束阶段,则严格相应质量标准体系要求,从技术技标准的角度出发,对矿山井巷工程实施全方位,有效的质量验收工作。
3.2矿山井巷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
(1)补充和完善工程质量控制方法,强调工程质量控制在工程实施阶段的重要性。针对矿山井巷工程的特点,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时完善工程建设计划组织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缺陷,以矿山井巷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从矿山井巷工程中的工程复杂性和建设质量多发性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质量控制和管理办法进行有针对行的调整与补充,保证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2)对工程施工队伍的专业化和素质化建设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关键所在,从施工队伍的专业化和技术水平全面化角度分析,矿山井巷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难度极大的工程主体,在施工中其包含较多层面的施工主体和施工要素,因此加强施工队伍建设是保证工程有序实施的前提。在确保矿山井巷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下,对施工队伍专业化和素质化要求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对项目施工参与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的要求较高,同时要求项目施工人员能够明确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开展施工作业,确保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3)从矿山井巷工程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角度出发,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及机械设备应该加强管理。由于矿山井巷工程项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体系,其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要求也比较严格,为强化矿山井巷工程
灌区整治改造工程的护坡衬砌施工,主要是现浇混凝土衬护渠道,以减少渗漏、降低糙率、增加过流。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充分作好料场、拌和场等施工场地布置以及施工用电、用水、道路和机具设备等的准备工作,应对试验和施工的设备进行检测和试运行,对达不到水利工程施工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要求的,必须予以更换或调整。
1.2施工排水
大型渠道及河道停水后,渠(河)槽内的余水以及渗透水,对施工的影响非常大,在渠道衬护工程施工前应先进行余水排除,保证施工场地无积水。一般根据施工现场余水情况,布置开挖纵横排水沟。人工干渠的排水沟深度,一般为设计渠底高程以下40cm~60cm,把水集中到集水坑,再用抽水机排出。河道排水以机械开挖顺河排水沟为主,排水沟深度宜大于1m,实际工程中达到2m~3m。排水应由专人负责,尤其是河道基槽、基坑的排水,必须保持足够数量的抽水机械,以确保在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时,场地无积水和合适的土壤含水率。
1.3施工放线灌区改造
工程一般为旧渠改造,原则上以原渠断面为基准,放线一般以原渠底宽中心为基准。中心桩直线段每30m~50m一个,弯道每5m一个,按设计要求根据中心桩和高程控制点放样出渠道坡脚线和渠口线,原则上根据设计渠道原型宜挖少填。河道护坡工程放线,主要注意河流弯道,务必使护坡修好后保持水流的顺畅;尤其应注意河湾走势,使新建护坡不产生挑流,不冲刷对岸。
1.4渠道填方施工
人工渠道的防渗衬护施工,其渠线一般变动不大,因此填方量不大,但对填方要求比较高,难度较大。因为扩改建工程多为小面积回填,在填筑时必须清除表面杂草、树根和於积物,必须采用挖阶梯形回填,增加咬合面,从而使填方体与原坡面紧密结合。每层回填20cm~30cm,层层夯实。在填方时应注意必须按设计坡面超填15cm~20cm厚度,以便削坡时将虚填部分削除,达到回填坡面密实的设计要求。河道护坡工程的填方,一般用砂卵石填筑,应注意回填料的配比,并用水夯的方法,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1.5衬砌和护坡工程的削坡清底
渠道防渗混凝土衬护时需要削坡清底,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厚度,保证坡面平整美观,所以应组织有削坡经验的施工班组人员进行。削坡时在板块两端削出标准面,从上而下进行,并复核渠底纵向比降,填低铲高、夯实,严格高程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厚度,保证浇筑质量。坡面削好后再进行坡足基槽开挖,避免重复开挖造成工时浪费。对于河道护坡,主要应该加强对背坡稳定性的处理,在水夯的同时,主要修整护坡后背的表面,使其达到设计坡比和浆砌卵石厚度的要求。
1.6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
渠道衬护工程所用水泥应符合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由于我处整治工程都是在冬季施工,气温较低,且有霜冻,对混凝土具有抗冻要求,因此宜采用42.5或者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考虑到不同厂家水泥的品质、色泽等不同,最好采用同一个厂家的水泥。现浇混凝土所用的砂为中砂,以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河砂为好,含泥量小于3%,含水量小于4%。现浇混凝土采用二级配,所用砾石为粒径2cm~5cm、0.5cm~2cm,须选用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的砾石。拌制和养护混凝土,应采用洁净水,不能使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在运输和存贮时不得被其它材料污染,不同来源和规格的集料不能混合储存,同时这些材料应贮存在经过硬化的场地上。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的贮存,应在适当地点建立干燥、通风良好、防风雨、防潮湿的棚或库,以保证水泥不硬化、不变质,不同类的水泥应分别存放,并按照进场的先后顺序使用。现浇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强度、抗冻、抗渗及和易性要求,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为0.6,坍落度控制在1cm~3cm,须采用机械拌和;低温季节或渠床面较湿润时,坍落度宜适当减小。近年来,渠道及河道护坡工程都大量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浇筑,起到了确保混凝土质量,缩短工期的较好的作用。在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中,一定要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工地上亦出现过商混质量不合格或者质量检定配比手续不合格的情况,因此要追踪供应商,让供应商提供合法有效的商混质量配比和检测手续。
1.7衬砌和护坡工程的现浇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发电机、拌和机就位;小推车、翻斗车备齐,振动器到位;各种模具准备就绪;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机械系统试运行正常;场地、道路平整;人员到位等。混凝土浇筑先坡后底,也可先底后坡,因为灌区改造工程施工的拌和机和材料有时置于渠底。浇筑施工要按混凝土伸缩缝分块浇筑,一般是渠坡浇筑采用分块跳仓法施工,渠底也可分块间隔浇筑。间隔浇筑的好处是,已浇块与新浇块间隔时间较长,已浇混凝土凝固,新浇块施工时,对其结构扰动影响较小。最后浇筑压沿。同一块混凝土板浇筑不宜间歇,如因机械故障等原因间歇,时间不宜超过60min~90min。现场浇注中,要注意具体浇筑工序。浇筑开始前,应在精削后的渠床上安放钢模板并固定沥青模板。如果渠床干燥,起土应首先洒水湿润,以避免浇筑好的混凝土板因水分过度流失致表面出现细裂纹。浇筑用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拌和,搅拌机容积不得小于0.4m3;拌和好的混凝土须用小型机动翻斗车或手推车及时运往浇筑现场。现场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必须保证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15,保证水泥用量。混凝土运到浇筑现场后,应及时流槽入仓,人工平仓,刮杆刮平,平板振动器振捣。振动器振动顺序应从下往上单方向振动,严禁过振、漏振。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后,采用沙板磨平,直到表面泛出水泥浆为止,最后用人工压光。压光可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沙板磨完后及时压光,第二次在混凝土初凝前再压光一次,做到内实外光,表面无蜂窝、麻面、砂眼、爆皮、龟裂等现象。
2衬砌和护坡工程混凝土的养护
节水改造渠道的混凝土衬砌,基本上都是在冬季气温低时施工,加之衬砌混凝土是薄板结构,因此保温养护工作格外重要。养护的方法很多,一般渠道工地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层上覆盖草袋、谷草等。据我们现场施工经验,一般浇筑10h~15h后即应进行养护。普通水泥要求养护十天左右,养护过程中要勤浇水,如气温在零度左右需缩短养护时间,尽早达到通水要求,还应浇热水养护。如果气温不是太低,还可以用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来养护,为混凝土营造一个保温、保湿的环境。此方法成本稍高,但养护的人工用得较少,尤其是气温偏低,但又有一些阳光的天气比较适合。这种方法养护,应注意必须用塑料薄膜将混凝土衬砌或者护坡的表面全部覆盖,其四周一定要压密,以使膜内水分不易蒸发。此法不需浇水,操作简单,而且可以缩短养护周期,因此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工程建设单位要做好质量检查相关制度的建立。作为工程业主,也就是项目第一责任人,必须加强关于施工质量各项检查制度建设工作,从而使得工程质量的检查与复核及认可能够得以实现。如此,既能够有效确保项目业主的合法利益,同时又可以促使建设单位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有利于水利工程最大程度上实现其合法效益。项目建设主体单位必须付出相应的精力按照相关制度规范的要求做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与检查工作,从实际出发,承担起对工程建设在质量上的监管工作,并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促使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1.2施工质量的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核心位置
不断完善水利施工质量管理,可以进一步指导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正确开展施工行为,同时提高水利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加强,可以有效地实现工程建设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监理单位在具体施工管理中,利用长期在工程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工作经验,建立起一套完整严密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控制程序和方法,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构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工程质量的管理。因此,必须深化对水利施工质量管理核心地位的认识,从而增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推动水利工程建设。
1.3勘察设计的质量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勘察与设计是其中的两个关键基础与前提,其质量效果将对建设工程的使用及功能都产生直接的影响。设计工作与勘察工作质量的保证是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基础,也只有确保设计与勘察成效的高质量,才能够建设出质量优上的水利工程,进而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人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因而,水利工程设计与勘察工作必须引起各方重视。
1.4政府部门对于水利项目的质量管理
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工作必须坚持贯穿于整个建设活动过程当中,并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阶段范围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政府在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上必须加强工作力度,并且要建设相应的管理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委托给监督机构,实施对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管等。所以,政府单位对于水利项目质量管理单位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有效保障质量管理相关单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质量管理单位运作的规范性。
2关于增强水利项目质量管理相关措施的建议
2.1加大监管力度,落实终身责任制
我国工程建设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与检测、企业自控”的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政府部门对建设工程的管理主要从行政上对建设工程进行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建设主体资格管理、工程承发包管理和工程建设程序管理。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方案,严格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检查建设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工程质量验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先落实水利工程各单位、部门和各个项目负责人以及各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做到责任终身制,从而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监管力度,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质量管理单位和政府相关单位应该加强质量教育,促进员工和社众质量意识的增强。因此,要强化培训力度,分级分层对各类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定期进行专门培训,并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2.2项目工程施工设备及材料上的把关工作必须加强
从内容上分析,把关工作主要有:材料采购与材料检验;处理剩余材料;选择工程机械设备;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等。例如,在钢筋进入工程现场时,必须对其检验报告、合格证及进场的复验报告进行检查;在水泥进入场地时,要对等级、品种、出厂日期、包装等进行仔细的检查,做好关于安定性与强度等性能指标的复验工作。工程材料与设备的把关工作必须严格贯彻相关标准与规范,与此同时,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需对监督控制的方式进行不断的改进,有效提升检测水平。小型的水利项目检测还有很多处于目测阶段,其主观性更强,因而工程质量的评价过程中不够规范。为了让质量检测的水平有效提高,基层部门必须做好一些必要的检测、校验设备的配备工作,对施工质量及项目所需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
2.3对工程技术相关资料与工程质量检查工作需加强
在工程施工及安装进行过程中,质量资料详细记录了施工阶段各项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是质量控制活动实施的重要记录。其不但对于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控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之后,为工程建设质量情况与工程管理、维修的了解与查询工作提供了丰富且有力的信息依据。在项目施工或者安装阶段之前,施工单位与监理方共同列出施工对象质量资料各项清单,并且随着项目施工进度的发展,施工单位要不断地对构配件、材料、施工作业各项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填写和补充,将新情况记录下来。施工质量的记录资料必须完整、真实,有关的各方必须签字完备且结论清楚。在工程效果验收过程中,如果建立机构发现资料不全或者有缺少部分,则可以拒绝验收工作。通常,对于复杂度较高且规模较大的工程,在实施资料管理的工作中可以多配置一名或多名业务能力较高的管理人员,对于规模较小且资料并不繁复的工程,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指定一位熟练资料管理,受过相关业务培训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资料的管理。
2.4相关管理人员在技术素质方面的培训必须加强
工程施工方必须加强对质量管理相关人员的技能、素质培训并严格考核内容与标准,让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与专业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增强质量管理意识。以此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项目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降低项目事故发生率。当前,各小型的水利工程在质量管理上出现问题相对较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基层的水利人员在综合素质上不高,且质量管理的能力还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各级与各部门对基层水利相关专业人才及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有计划、分批次地要做好人才选拔与深造工作,最大程度上适应岗位需求与市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