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模板(10篇)

时间:2022-04-11 21:51: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1

虽然当下很多人已经把“高效课堂”“卓越课堂”喊得山响,但更多的一线教师仍在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特别是面对目前各种流行的教学模式,我们究竟该作什么样的选择?面对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我们究竟该有什么样的作为?本文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些粗浅思考。

一、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模式的讨论、学习借鉴及其构建,可以说是从未停止。就以本轮国家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为例,我们就看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有:李吉林的情境教学、郭思乐的生本课堂、邱学华的尝试教学、轰轰烈烈的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东庐模式……

事实上,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我国更是有许多传承着优良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从教学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都在不断走向深入,教学模式的建构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导学法”、“诵读法”、“质疑法”、“情境法”……从不同方面诠释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并且,随着教学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每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广和应用的过程都会有一大批的践行者和追随者,借鉴、学习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是很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和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为何没有好的收益

“我按照×××教学模式教学,怎么没有什么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的确,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逐步渗透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虽关注了教学模式(方法)的建立,但缺乏对教学模式很好的理解和研究,不十分清楚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意图,习惯不加思考地继承别人的方法或作风,甚至盲目地执行上级的指令,教学模式表面上繁荣,但没有带来教学上的效益。这里面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中国地域辽阔,教学条件、教师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对于不同地域的许多一线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他们渴望学习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又常常苦于不知道自己借鉴教学模式要解决什么问题,它的主导思想是什么?运用这个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和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哪些?等等都知之甚少,这样一来,学习他人的教学模式就成了走形式、贴标签。如导学案教学模式当下比较热,可许多教师不知道该教学模式的真正立意,而把它演化成了习题案,甚至是一课三案(课前、课上、课后),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违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初衷。据我了解有一些优秀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渴望建立适合自己本土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劳动有个性化色彩,这对于他们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道壁垒,靠个人的力量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就更困难。从教学本义上来讲,教学过程的复杂多变,特别是学生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采用单一的甚至有些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各发展并不平衡,在对一些教学模式的借鉴和接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邯郸学步”等不良现象。

三、一线教师要着力构建校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虽然教学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也应是多样化的,但是,不管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如何变化,也不管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发展因素和学习倾向,有些过程必然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并且,所有的别人的教学模式我们都只能是借鉴,不能机械模仿,更不能全盘复制。一线教师要将研究的视角聚焦在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中来思考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作这样一些思考: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之处?可以如何弥补?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适合什么类型的学生?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质量有什么影响?…………

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为例,它的基本模型是:拓展延伸,平等对话,合作探究,自主研读,激疑生疑,深读启思,精读领悟,初读感知。

我们都知道,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基本形式和途径,那么,其“探究”也应以“读”为基点,围绕“读”而展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按照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初读、精读、深读”三个阶段,由“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平等对话、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构成。一般而言,六个环节是逐步生成的,具有一定的序列性,但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去收集、分析、处理与文本阅读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始终置于一种主动探究的状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采用好探究模式,我们应注意教会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自已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重新定位,同时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既以教材为主要凭借,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

当然,这一教学模式并非适合于所有课文及所有年级、学生在学习中采用。对于一些知识性的说明文章、抒情性的诗歌或相对而言比较浅显的课文,这一模式不一定适用。即便是适合采用这一模式学习的课文,对于年龄较小的中、低年级学生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也只能逐步培养、逐步展开。同时,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进行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接受式学习”信息传递快的优势,将没有探究价值的知识和和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91-01

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种创新实践试作探讨。

一、情境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

1、激感。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教师就会捕捉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平易地、诚心地与他们交朋友,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例如:我在教《麻雀》一课时,当问到学生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而于猎狗展开搏斗,你觉得老麻雀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你是老麻雀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老麻雀做的不对,它根本没考虑周全,它既救不了小麻雀连它自己的性命也会搭上,要是我是老麻雀我不会这样做的。”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你说的很有道理,考虑的很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而不是指出学生这样回答不很好,而是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融入情境,让学生知道老麻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爱”在行动里面,老麻雀才会奋不顾身的与猎狗展开搏斗。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了课文,又有了自信心,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学生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创设情境。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情绪。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例如:语文口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当中,我创设了“水果超级市场”的情境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用到学习当中,自己推销自己的水果。通过活动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进行语言交流。鉴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较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表演。表演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有个人表演、小组表演等。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一切好的机遇除了学生把握外,还要靠教师的精心创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以质疑提问的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课堂中首先要发现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课堂中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在创新教育的语文教学课堂中,疑问是课堂中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课堂中,只要对知识有疑问都可以提出,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有的教材中,往往一个学生对其中的一点提出疑问,还有更多的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找出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五彩池》当中,学生围绕五彩池为什么会呈现出那么多的颜色展开了质疑,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我让学生根据提的不同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自己研究出最正确的答案。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兴趣高。

三、活动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篇3

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往往根据语文科目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制订出一套教学方法,这套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制订出一套正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特别是小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时常感到枯燥无味,激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课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对性格较好的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积极与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1.微笑授课,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敲门砖,微笑可以使人具有亲和力和亲切感,可以消除生疏和尴尬,还能够起到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作用。教师应明确教学的基本意义,传授知识原本就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如果只因为教学而教学,那么课堂气氛将变得死板而沉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如果教师时刻保持微笑,朗读课文清脆流利,那么对学生来说将会如沐浴春风一般,从而激活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应主动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愉悦的授课环境并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采用赏识教育模式

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对语文科目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上学的过程中很少被家长和教师夸奖,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这一严重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想法,把赏识教育法引入语文教学课堂中,时常对学生的表现加以鼓励和赏识,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赏识教育并不是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夸奖和鼓励,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如:经常表扬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听课表现,当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后,就会激发出对学习更大的热情。利用赏识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并用表扬学生的方式来为其指明学习的方向,在学生出错时,应适当提醒而不是进行惩罚,在学生表现良好时应立即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其进步意识。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教育方法要把从前的批评教育模式全部消除,毕竟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以批评的目的而进行批评,应把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区分开来,鼓励其优点,批评其缺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深刻认识自己的同时,对学习语文更有信心和热情。

3.采用双边提问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学生,并且是有技巧地进行提问,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对答案不确定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引,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对于不会回答的学生,教师也不要急于惩罚,要明白学生困惑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分析和指导,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问题的答案上。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这样进行双边提问有助于提高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互相提问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方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应准确掌握小学生的特点与思维方式,制订出符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培养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时常与学生保持交流和互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要一味地批评,而应采取鼓励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与动力,从而激发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切实为学生考虑,才能避免又一次走入程序化、机械化的教学误区,并将小学语文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篇4

1.1创设情境

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让沉寂的语言成为鲜活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1.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经验来记忆字,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1.3合作交流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写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安排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将两个阶段合起来进行。

2 模式的教学策略

2.1氛围和谐的策略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应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要与学生互动,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对话,要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获取成就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

2.2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单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采取:①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3 交流合作策略

首先,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提出讨论、交流的内容和要求并加以有效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在讨论中逐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再去纠正错误。

其次,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可扩大参与面,组织组间交流、互查、竞赛讨论等。

3 教学模式的评价

3.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教学模式,特点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3.2闪现学生个性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闪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策略,能表达出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3.3凸现学生创新性

在学习中,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有竞争意识。

3.4体现合作成功

这一模式,通过“学习共同体”实现人与人的沟通,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达、交流、评价、吸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3.5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5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小学生在个性与学习能力上是明显的。班级授课模式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模式,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挑战。班级容量越大,教师就越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落实分层教学。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落实分层教学,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的全面性得以实现。下面对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论述。

一、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建立全新的分层教学思想,将分层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设计相结合。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就是与小学生学习能力层次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设计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目标,让教学活动更合理。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学习品质及学习兴趣、个人性格出发,将学生分成学困生、中等生与优秀性三个层次,再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有利于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要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计一些超过他们现有能力,但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以科学的目标给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让他们积极学习。

比如在针对《火车的故事》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要这样分层。首先,学困生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课本中的生词,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其次,中等生要在实现学困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与内容特点,明确情感内涵。最后,优秀生要实现中等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利用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写作,提高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对语文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在教学目标得以分层之后,教师要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实现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优秀生的思维较活跃,他们能够快速接受新的知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新知识,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能力。而中等生与学困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教师要引导他们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找到语文学习的目标与动力,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效。

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以提出“文章中提到了几位植物妈妈,她们的方法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组织学困生与中等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寻找答案,引导优秀生通过自主学习方法寻找答案。最后,大家分享小组学习答案与自主学习答案,促进全班学生大讨论,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换思维运动成果。

三、对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作业设计,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作业是其重要的家庭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检验自己的课堂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层次都接受他们可以完成的作业,接受与他们的学习目标相对应的作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作业的教学监督与促进作用发挥出来。首先,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基础性作业,像看拼音写汉字或者造词、造句之类的作业。其次,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简要的解释,分析词语或者修辞等。而对于在优秀生,教师则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如仿写与续写等题型。

四、对语文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作业,必须得到层次化教学评价的支持。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利用层次化的教学评价,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激励与赏识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学习。

像在写作教学中,学困生会为了凑字写作,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认识学困生的能力,从学生的书写整齐度方面表扬学生,给予学生积极学习写作知识的动力。当学困生可以清晰地表达个人思想时,教师就要肯定他们。从学困生的能力出发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学评价的公平性。而对于优秀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写作中所用的修辞及文笔,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评价中明确自己的不足与长处。

五、结语

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就要将分层思想与小学语文的每一个环节结合起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做好课前准备,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评价,全面贯彻分层教学思想,让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出来。重视学生的需求,加强分层教学,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篇6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使得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语文教育的需求。而为了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就需要小学的语文教师们对于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及创新,并坚持将学生们作为整个学习的主体,来借助一些有趣的教学模式充分的提升小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借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太过陈旧

小学生这个群体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精力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也比较旺盛,并且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但是当今许多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时,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并将学生们当做是被动接收相关语文知识的一个工具,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就缺乏有足够多的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交流,从而十分容易让学生们对这种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教学感觉到厌烦,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们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2.教学目标不明确

我国现阶段对于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往往不够明确,通常情况下的教学也只是注重与向学生们去灌输课本上所提到的知识点,其教学目标也只是让学生们能够完成布置下的相关作业以及应付考试。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没能够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而盲目的追求语文成绩也只会让学生们无法有效的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

3.缺乏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们对于能力接收的速度也不尽相同,在面对同样的授课时,有的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其接收知识的速度也比较慢,因此在面对课堂教学时,往往无法有效的理解教师们所讲的内容,再加上没能够有效的复习功课,这就会使得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面对作业或者考试时无法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有的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自身的观念比较落后,所以不能够很好的运用启迪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小学的语文教学,并会呈现出一种单一枯燥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这样就容易让学生们觉得课堂教学的氛围太过乏味,从而丧失了对于整个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次之外,有的教师往往只注重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们,对与成绩差的学生们经常采用不闻不问的态度,这种做法也容易导致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们产生自卑心理,并且彻底丧失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4.课堂气氛不够和谐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许多教师们仍把自己当做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并认为自身是教学环节中的权威者,因此就经常会使用一些命令性的语气来要求学生们进行学习,并且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的环节变得不和谐。这就需要教师们将自己的位置放好,并将学生们作为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主体,而把自己放在一个引导的位置上面,从而促进学生们的自由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的增长。

二、小学语文课堂模式的相关优化与创新策略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充分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起。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模式的优化与创新过程中,应当将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当做出发点,来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与创新,并借此提升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1.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环境是在教学课堂上,因此教师们应当尽力与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并充分的激发出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们可以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就先甚至一些能够充分吸引学生们注意的教学点,并根据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来营造一些有趣的教学场景,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们可以通过裁纸来剪出课本上所处出现的各种动物形象,并借此来进行生动形象的语文教学,从而有效的额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大大的提升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们陈述自身的观点

在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考,并且对自身不理解的部分进行主动的提问,因为只有在疑问过程中获得问题的答案,才能够使得学生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变得更加巩固。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技巧的培养学生们提问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们可以先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熟读,并在熟读的过程中将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并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中向教师询问自己的困惑。比如说“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为什么她会在火柴的光芒中看到那么多东西呢?”这种让学生们一边读课本一边发现问题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们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教师们也可以通过学生所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了解到学生们对于课本中的那些方面更加的感兴趣,这就能够很好的增加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们也能够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语文教学。

三、结束语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必须充分的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很好的提升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而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学生们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阶段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优化与创新的建议,旨在为我国的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广提供一点建议。

参考文献:

篇7

在每个班级内,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发展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都不同。为了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实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作业要求及评价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树立起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分层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具有鲜明的有效性:其一,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和帮助。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整体优化,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其二,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通过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和练习,促使教师充分考虑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足的准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因是对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方案,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的应用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学生分层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这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接受能能力、认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差异性,把班内学生按较优秀、中等、落后分成A、B、C三个层次。分层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不使用差生等词语。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分层教学顺利开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起学生学习信心,实现学生整体提高,个性发展。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认知能力、智力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而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分析语文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科学制定出既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更好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促成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发展需要选择目标,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增强了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

(三)课堂教学分层

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后,必须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来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A类优秀生,其认知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及其智力发展水平较高,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对于B类中等生,语文教师要指引他们掌握教学大纲任务,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基础较差的C类学生,语文教师可适当放低要求,让学生尽量掌握所教知识,树立起其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通过课堂教学分层,同时语文教师运用贴近生活、内容丰富的多种有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让落后学生容易学习、中等学生乐于学习、优秀学生爱好学习的良好学习局面,促进全体学生向更高层面发展。

(四)作业分层

练习分层是课堂教学分层的进一步延伸,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完成后,还要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由浅入深一般可分为基础题、简单的综合题和综合题与探索题这三个不同层次。C类学生完成第一层次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及时检查其掌握程度,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B类学生要求其完成第一二层次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并学会简单应用。而A类学生则要求其完成第一三层次练习,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拓展其思维。在分层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挑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评价分层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与其相应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对落后生,可以采取表扬性评价,充分挖掘其优点,肯定其进步,消除其自卑心理,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中等生,可采取激励性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的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指出努力方向,促进他们积极向上;而对优秀生,可采取竞争性评价,肯定其成绩,坚持高标准来要求他们,帮助他们取得更高的成就。当然,学生等级不是固定的,在阶段考察基础上,教师要建立一个动态分等级机制,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平等尊重每个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整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扬。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运用好分层教学模式,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出一份力。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漏洞;优化

一、现今社会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漏洞

(一)教育方式传统。小学阶段学生多处于对社会的认知时期,性格开朗好动,好奇心强且精力十分充沛。但目前我国教师普遍采取照本宣科的传统教育方式则往往会由于对知识的生搬硬套而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创新能力,教学方式较为被动,不利于促进老师与学生的沟通。

(二)教学目标模糊。在我国很多小学里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都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物理式灌输,单方面的传授而从来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他们把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简单的放在了应考上。老师们普遍在比较成绩,而不是学生的理解程度,这就是错误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氛围不佳。很多小学教师们都不能摆好自己的位置,总是把自己当做学生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指令,并时常来通过一些事件来保持自己的权威性。这种指挥学生学习的氛围会大肆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的因素有:1.各学生理解能力有差别,一些本身理解能力就差的学生如果没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总结,就会出现积极性低下的情况。2.许多老师思想传统,采取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上课内容枯燥无味,遭到学生排斥。3.老师们往往会偏爱学习好的同学而忽视成绩较差的同学,因此学习较差的学生就会变得自暴自弃,出现成绩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二、未来社会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最佳模式

改善教学效果必须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之上,把学生作为一切教育改革的核心,对我国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经过笔者的研究,未来理想的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育模式应该有以下五个特征:

(一)活跃风趣的教学环境。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之中,最关键的教学环境还是课堂,因为老师与同学真正可以沟通交流知识的地方就在这里。一个优秀的教师就会积极的创造出一种积极活跃的上课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起同学们接受知识的兴致,激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老师们应该结合当次课堂的学习要点来设计出有意思的情景演示给学生来引起学生对这些重点知识的注意。另外,老师们还能引导同学们自发的对这些知识进行课外自主查询,这就会使他们得到不同于书本的知识,增加其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主动提问。无论哪个课程教学过程里,老师们都要鼓励同学举手进行提问,抒发自己的意见,经过疑惑后得到的真理最难以忘记。语文亦是如此,老师传授知识同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主动的对产生疑问的部分进行提问。比如说,如果是讲《丑小鸭》这一课文,老师就应该组织同学们通读全文并提出三个问题。如“为什么丑小鸭会觉得沮丧?”“为什么丑小鸭被大家排斥?”“为什么丑小鸭最终能变成天鹅?”等。学生在提出这些问题后就会在上课过程中对自己疑惑的问题加以关注,真正实现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而老师也可以通过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三)因材施教,提高积极性。未来人才区别于对方的地方就是其个性发展,学生不是接受教育的机器,不能允许一致化现象的产生。所以教师们就必须因材施教的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鼓励他们阅读更多书籍,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并通过对一些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的探讨来促进同学们采取发散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老师们可以采取放映多媒体或模仿故事情境等方式来对同学进行感官刺激,使同学们用嘴,用眼或者是用耳朵来感受老师想要传达的思想。无论是老师陈述亦或是师生讨论都要关注同学的修养与情调。

(五)模仿故事情境,促进师生交流。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对世界充满了各种疑问,更是渴望能模仿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很多方式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像“模仿教育法”“情景教育法”“游戏教育法”“故事教育法”“幽默教育法”等。老师们需要注意的就是学生们的一切好奇与模仿都只是针对其关注的事情。所以老师们就可以在正常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奇闻轶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丰富课堂的内容,使师生关系更为亲密,促进双方交流。

三、结语

小学教育的对象不是熟谙人事的成人,而是一些刚准备接受规范教育的孩子。 对他们来说,“乐趣”大于天。所以小学阶段中语文课程教育的关键就是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其学习兴趣才能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扩充其知识框架。所以对这一阶段语文教育的改革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学习。笔者相信,经过这一转变,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水平必然会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傅静.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梁丽梅.浅谈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3]赵志刚.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现代阅读. 2013(01):198。

篇9

(一)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促使语文课堂有了更大的进步,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有了一个优质氛围和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习有了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从教学模式上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主要提高学生如何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让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一定的课外知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会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从课堂活动的策划上,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且把学期内学生在各种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作为最终期末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

(三)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在原本在被动接受语文知识时变成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去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思考,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趣味。

(四)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更改了原本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暗示学生师生关系应是平等与民主的,积极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积极采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给予全力的帮助与解决。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在课堂上创建出相对应的问题情境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方式,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相关的作用和价值,并且不能让学生认为太难而打击学生的信心。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尽可能的自己去思考问题。将问题与事实相结合,这样会让学生熟悉,又容易回答。比如,在学生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滴水穿石的现象,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相关的人或事,贴近生活的问题方便学生回答,同时又可以跳出传统教学方式的是或不是的答案,让学生对自己的回答进行更进一步的解答,或是让不同答案的同学提问,还可以对答案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升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的给予学生恰当好处的评价,同时努力寻找并指出学生的优点以及长处,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望,而且还要点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使其加以改正。传统教育主要的特点是以教师在上讲知识,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的授予者,而是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引导者,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得出正确答案。例如,在学生学习《埃及金字塔》时,可以给学生布置收集有关金字塔的资料的课下任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巩固课本知识。

(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控制好群体与个体之间语文水平的差距,根据每个人语文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分层次的教学。教师先要了解学生,清楚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的基础水平,学习习惯等等,然后对每个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一些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提出适当的要求,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更加的充实自己。对于一些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课外辅导借此来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如果有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来培养他们的信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这一点应当从小学就开始教起,如报纸、电影等等,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根据实际情况来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三)开展互动活动

篇10

“五步”自主学习法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认真进行自我学习或与同伴互助,将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正确评价学习结果并能做出自我总结的过程和能力,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性的学习。即课堂45分钟包括五个层次:定向――自学――展示――检测――升华。

二、“五步”自主学习法的要求

总体要求: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做学生的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和欣赏者,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升华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1)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分组,原则上组内要有一对一合作伙伴。(2)组长是本组内最有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一位同学。(3)教师要从管理、组织、检查、评价这四方面做好组长的培训工作。(4)小组评价机制要创新。能促进小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让评价变为课堂的一剂美味调料。

3.做好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布置:(1)前置性作业要求要明确、重点要突出、任务要细化。(2)前置性作业要在每堂新授课之前布置,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3)每次前置性作业做到有布置就有收回,有收回就有检查,有检查就有评价。4.认真备课:教师要按照自主学习法的“五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课堂容量大,节奏快。5.每节课都要出示学习目标。6.注重当堂检测,注重当堂整理与升华:当堂内容当堂检测,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学会整理,并将学习延伸到生活,达到能力的提升。

课堂步骤及具体要求

第一步:定向

所谓定向,是指学习活动前对一堂课的目标取向。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要切实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要深入钻研,细细分析,进行合理的取舍。

就小学语文而言,教师需要对不同课文类型(精读和略读)和不同体裁的课文目标进行合理的取舍。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要么目标定得太多,不能实现预期,要么目标确定出现偏差。通常情况下,诗歌、散文、故事往往侧重于情感目标,在读中感悟文字中的价值取向,接受审美熏陶;而说明性、科技介绍文章更在乎其理性的把握,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形成科学精神;作为显性目标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应当作为每一课时的硬任务给予有效落实;像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等隐性目标是需要长期地抓落实。

教学目标的定向取舍,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师生共同制定完成。取舍性地确定好教学目标后,师生还得进一步加强目标意识,这堂课究竟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落实哪些教学目标,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按照“五步自主学习法”开展活动,以保证目标的高效达成。

第二步:自学

自学包括课前的“先学”和课堂上的自学。

(一)课前的“先学”

课前的“先学”,即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也叫前置性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有准备的进入课堂。

什么样的前置性作业是有效的?1、能够使学困生感到有兴趣,优等生感到有挑战性,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发现的快乐。2、能够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3、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流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前置性作业,以保证教学目标的最终落实。

如何落实前置性作业的检查

1、老师在布置完前置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2、对认真完成的个人和小组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3、检查的方法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小组的意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二)课堂上的自学

教师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凡是学生能学懂的知识坚决不讲。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一般放在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交流之前。都说“没有独立思考的讨论如无源之水”,离开学生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一定深度的,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的。

第三步:展示

小组交流之后,各个小组要对自己的讨论学习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

需要强调的是生本课堂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全班交流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这一环节少不了老师的引领作用。

第四步:检测

在理论上,检测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很好的检测就没有高效的学习。在这里,我们探究的是语文教学中的当堂检测。当堂检测是语文课堂中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包括单一检测和综合检测两大类。单一检测是针对一项知识或技能,比如字词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操练,以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而综合检测是针对学习目标,采取一定策略组织的问题的组合。比如语段分析及检测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

当堂检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精心设计,确定最基本最重要的为检测内容,并计算检测的时间,坚决避免随意性,争取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教学时间,保证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测作业。2、检测的方式要多样、实效,以保证检测的高效。如自测法,同桌互查法,小组内相互检测、批阅,小组之间开展竞争等。3、教师注意及时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矫正调控,使得教与学同步。

第五步:升华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升华拓展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