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08:53: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产管理课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课程设计的原则
(一)基本技能筛选的典型性。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知识背景方面,知识结构失衡较为严重,数理知识薄弱,文史哲知识相对丰富;在思维特点上,感性思维发达,而抽象逻辑思维较为迟钝。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基本技能的筛选不宜追求广泛性,而应立足课程所属专业进行技能的合理筛选,注重技能的典型性,在深度上进行挖掘,使每个技能能够体现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流程,而所有技能的整合能体现完整的生产管理流程。(二)教学内容的集约化与针对性。在选择典型技能,针对高职学生岗位本身必要、够用的理念,不追求知识的广泛性与全面性,而是以典型技能为依据,组织典型常用的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进行编排设计,注重各知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消除知识碎片化,实现知识由点到面的整体性。(三)经典教学内容与前沿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经典教学内容是基础与必要内容。前沿新增内容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逐渐成熟,并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普及而逐渐发展成为主干教学内容的部分,如ERP、MRP等内容,另一部分为在中小企业中应用较少,主要应用在大型高新企业中的生产组织技术如柔性生产、精益生产等作为常识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去了解。
三、课程设计过程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11-02
收稿日期:2013-06-17
作者简介:李钦(1970―),女,安徽枞阳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研究。
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教学须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因大多数教师和本科生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企业运作缺乏感性认识,结果是教师觉得这门课程难教,学生也觉得该课程难学。如何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须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从事本科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从最初的纯理论导向逐步调整为基于任务的理论应用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教学效果看,纯理论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产生积极的教学互动。而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增强,通过自主设计任务、体验教学和分享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将着重比较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教学效果。
本文结构如下,首先是课程定位,其次是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再次是纯理论导向和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比较,最后是结论。
一、课程定位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企业生产、交付产品或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作及改进,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顾客。为使企业的内、外部运作系统有效运行,不仅产品设计、流程、生产方式、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各活动要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不同活动之间的联系也要创造价值,所有这些都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组织有生产、销售、技术、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和其他职能相比,生产运作管理涉及面最广,牵涉的部门最多。生产运作管理是对整个产品或服务生产和交付系统的管理,运作管理者必须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这一管理过程来协调资源的使用。生产运作管理为企业运作过程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思考方法。因此,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方法,以及如何才能使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二、教材选用及教学内容设计
关于教材,比较有影响的国外教材有蔡斯(Richard B. Chase)[1]等编写的《运营管理》和史蒂文森(William J. Stevenson)[2]编写的《运营管理》,国内使用比较多的教材是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生产运作管理》[3]。本科阶段的教学多以国内教材为主,MBA教学则多选用国外教材。国内教材多选用本土化案例,内容安排、关键术语的阐述都是按照国内企业的管理情境与管理实践规范来写的,因此,选用国内教材可让学生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笔者坚持使用国内教材,前些年使用过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生产运作管理》(第3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4]出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第2版)教材,近两年使用过陈志祥、李丽[5]编著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和柯清芳[6]主编的《生产运作管理》(第2版)教材。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生产运作管理》教材更加突出生产运作管理的系统性,从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到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再到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将生产运作管理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各章之间逻辑联系强。而陈志祥等编著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和柯清芳主编的《生产运作管理》教材更加突出生产运作管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重点阐述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总的来说,国内教材的主体内容和结构近乎相同。
因教材内容较多,笔者认为教学重点是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体包括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生产运作战略、产品与服务设计、设施选址与布置、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MRP)与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系统作业计划、服务系统作业计划、准时制和精细生产方式及其他先进生产方式。
在课时安排上,各高校的本科教学学时不同。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本科教学学时有54学时(18周,每周3学时)和36学时(18周,每周2学时)两种,开课专业包括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专业等。和54学时相比,36学时的课程产品与服务设计及其他先进生产方式部分可不讲,库存管理和制造系统作业计划减半课时,只讲解基本模型和方法。
三、纯理论导向与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比较
教学模式创新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心。从国内教学实践看,教学模式正在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偏向学生主导型。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学生更多是“学”,很少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主导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7]。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学生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譬如教师可在课程的某些环节增加交互式教学[8]、讨论式教学[9]和任务驱动式教学[10]或协同式任务导向[11]教学模式。
笔者在从事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纯理论导向和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下面将着重介绍这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教学效果。
(一)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
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引导不够。笔者在刚开始从事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时,授课对象是管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考虑到管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当时采用了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侧重定量分析,重点讲授基本的生产管理技术。譬如在讲解设施选址与布置、库存管理、生产作业计划部分时,更加注重数学模型及其应用,把书中的例题、习题选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产管理技术。
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的认识产生一定偏差,学生可能掌握了某些生产管理方法,但不了解这些方法在不同企业中的应用。从教学效果看,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听不懂,纯理论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产生积极的教学互动。
(二)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
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没能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进行了一轮的纯理论导向教学之后,笔者多次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减少课堂讲解时间,增加学生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主要是围绕教材各章案例展开,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因本科生没有实践经验,案例讨论难以深入,同时因学生人数较多,且受课时限制,组织案例教学存在一定困难[12]。在积累了学生课堂讨论案例的教学经验之后,笔者开始启动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具体教学内容或知识点为任务,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任务也完全是小组自主设计,只需和教学内容有关即可。首先学生需自定小组,小组成员在3―7人,接着设计任务名称,任务原则上和生产运作管理的某一章节对应,然后小组成员分工,从查阅资料、资料收集和整理、准备汇报资料到课堂讲解及最终的报告。任务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讲解和纸质报告,每个小组在汇报之后,教师进行课堂点评,然后教师和所有其他小组需对汇报小组的表现进行现场评分,现场评分只针对课堂讲解。纸质报告是以科技论文形式对汇报资料进行总结。
从实际的完成情况看,学生设计的任务包括选址、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部分。从受调查对象看,近半学生选择当地企业,便于实地考察,也有不少选择世界500强企业,偏重于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从企业类型方面,学生更偏好服务类企业,很多选择零售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快递公司。从学生反馈结果看,学生对这种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非常满意,通过文献的查阅和梳理,加深对某些知识模块的理解,也提高了合作式学习能力,课堂汇报一方面展示了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学生的个人风采。有些学生的发言非常有激情,在声音、语速、节奏、内容熟悉程度、趣味性方面做得非常好。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适合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更适合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同时需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参观是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方式,但需要学校有固定的教学基地。然而企业大多对学生参观不感兴趣,这给学生到企业参观带来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可行,且具有可操作性。
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增强,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和点评者角色,而学生则是设计者、知识传授者和教学主体体验者。任务导向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美]雅各布斯,[美]蔡斯;任建标译.运营管理:第13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美]史蒂文森;马凤才译.运营管理:第11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M].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9.
[4]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第2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陈志祥,李丽.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9.
[6]柯清芳.生产运作管理:第2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社,2012.
[7]全良,段奕冰,田国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激励措施及
其效果研究[J].教学研究,2013,(2).
[8]裴春秀,杨春英.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
院学报,2007,(5).
[9]王果.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
业教育,2008,(2).
[10]刘国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
2011,(24).
[11]张俊文,李玉琳,陈海波.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教师及学生角色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54
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GUAN Yongjuan, ZHANG Xinlei, BI Fuli
(Yanch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anhe, Hebei 065201)
Abstract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is a practical course are strong, but also the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business management major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re curriculum. This paper will be analyzed for the current produc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urse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imed at find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applied to produc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urses colleges,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utilize the knowledge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
0 引言
国内各高校的管理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物流专业都将生产运作管理作为核心课程对待,不管是高职技术类层次、本科生层次、研究生层次以及MBA都被列为专业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比较突出,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比较难、内容抽象而枯燥,各高校教师普遍认为这门课的教学工作不容易展开,想要让学生能力水平与现有人才市场的需求接轨,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能力水平要求较高,而授课对象――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倾向于“白领”工作,对于“蓝领”――跟生产运作有关的行业工作没有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对生产课程不受重视,而且学生没有任何实践工作经验,进而对生产运作缺乏感性认识,要改善这种教学现状,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作者想要找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力求发掘出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1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生产运作管理是最复杂的过程,它涉及的面最广,牵涉的过程最多。①在本门课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有几个问题比较普遍,下面将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目前缺少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教材。现在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大多以陈荣秋先生所编写的为主,现在的大部分教材的内容都是以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为主,针对服务业运作管理的较少,国内高校学生由于入学前没有实习经历,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导致进入象牙塔的学生对组织的生产运作过程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准确,所学知识与学生毕业后从事服务业工作不相适应,使所学知识与实际严重偏离,缺乏应用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师欠缺企业从业经验。目前高校的教师多是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尤其是民办高校的教师,更是毕业后就直接走上讲台,没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普遍缺少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经验,或者即使有一定的生产管理的实际经验 ,也由于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对企业目前生产运营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的了解不够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枯燥不生动等问题,②而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性又很强,恰恰对授课教师的这方面要求较高,这也是目前各高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普遍问题之一。
(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目前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还是“填鸭式”教学,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实践性很强的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更是达不到锻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但“填鸭式”教学也有其优点,优点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很好,教师授课过程中对课堂的把控较好。同时也存在弊端,这种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发挥认知主体――学生的能动性,完全忽视对学生的潜能的开发,使得学生始终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结果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所学和工作中所用完全脱离,教学效果较差。高校教学过程中基本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模式较之前的板书却有很多优点,但是同时也造成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过度依赖多媒体这种形式,教师往往偷懒,使得教学效果较差,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4)实训基地欠缺或是实训基地的应用未落到实处。由于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到企业进行参观,增强对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参观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回到学校学习本门课程,做到问题驱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完本课程之后要再次进入到企业生产实习,再对之前的问题进行验证,体会课堂上所学的生产管理的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理论。这些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建立实训基地。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所有的知识的学习还主要是以听为主,往往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这些空洞的理论,大大降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现在很多高校的问题是实训基地太少,或者有些高校虽有实训基地,但是却未真正将实训基地的作用发挥至实处,徒有其名。
2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方法创新
2.1 选用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教材,同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各高校使用的生产运作管理教材编写的质量很高,这些教材的内容理论性学术性较强,因此比较适合于学术型本科的教学,但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来讲,这些内容却显得偏理论轻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度偏大,内容体系很完整,有些章节内容和教学计划中其他课程有冲突,所以运用这些教材来给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授课,难免出现讲授的内容与这一层次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合。
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以外,更要时时关注市场需求,所以要求任课教师走进企业,与企业COO交流,了解掌握目前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完善授课内容,而且可增加教师的案例素材,据此去调整授课的侧重点。现在的生产运作管理教材普遍偏重制造业轻服务业,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的限制,要适时调整教材内容,满足市场需求,另外还要注意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了解现在学生的真正需求,作为教学内容的参考。
2.2 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丰富教师的企业实战经验
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市场需求及学生需求不一致,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本身缺乏企业的实战工作经验。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帮助我们的教师获得企业实战经验:一是教师深入到企业挂职锻炼,各高校应该对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给予充分的保证,采用各项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到企业工作;二是教师应主动联系本地企业,通过与本地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既可以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习机会,也为教学过程搜集更多的素材,为授课内容的完善做更多调研;三是通过网络搜集企业实战性案例,使授课内容更贴合实际。
2.3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善多媒体教学的单一模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笔者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讨论法、角色扮演、模拟诊断等教学方法,强化师生的交流与互动,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较传统的课堂提问、课堂讲解等方式效果要好。案例讨论法要注意选取好的案例素材,优先选用本土企业案例,应用型本科教学应注重案例讨论法的实施效果,要控制小组人数,掌握案例讨论的节奏,恰当安排好案例阅读、讨论、发言、总结各环节的时间,可采取点名发言,经过笔者的试验,认为点名发言的效果要好于自愿发言,这样可以避免以下情况发生:有些学生较主动,造成发言次数较多,而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则缺少锻炼机会,任课教师在整个案例讨论过程中要充当主裁判的角色,做好过程记录及最后的点评总结,力求做到公正公平,赏罚分明;模拟诊断法是在上课之初由学习小组模拟企业,完成企业生产战略制定、选址、设施布置、计划制定、模拟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组诊断,然后让各组学生对诊断结果质疑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在生产决策、质量控制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根据模拟的情景,让学生扮演成公司经理、财务主管、采购主管、生产主管等现实世界中的不同角色,然后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出判断,找到应对措施,做到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生产运作管理相关概念的理解。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增加生产现场的视频播放,现在生产现场的视频播放以全英文讲解居多,这个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笔者认为应跟更多的和本土企业合作,获取本地企业的视频资料,通过分析视频资料中的生产运作管理问题,来提高学习效果。
2.4 多角度全方位利用各种资源增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
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考虑在校内建立一个模拟实验室,实验室内可考虑设置一套简单完整的车间工作流程平台,可以将生产出来的产品自产自销,在学校范围内向学生销售产品,用学生学习生产出来的产品以低价投入到学校市场,比如说可以在校内建立一个超市、一个面包房、或者建立复印店、快递公司、洗衣房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和实际联系起来,同时还能给学校师生创造经济效益。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可根据各学校情况安排一定学时的生产管理模块上机操作。在课外学生可自行在计算机上利用EXCEL中的“规划求解”软件求解选址问题;用“反复试验法”制订综合生产计划;用EXCEL 进行 MRP 的制订等内容。通过上机实验,学生不仅强化了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且对软件有所熟悉,掌握了利用计算机解决生产运作管理问题的方法。③
3 结语
本文根据作者近几年从事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改编教材、增强教师实战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及通过各种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措施,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运作管理的课程教学效果。
注释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改造与师范》,编号JG200913-163。
生产,是人类从事的最基本活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不从事生产,人类就无法生产,社会就不能发展。生产运作是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之一,是各种社会组织投入资源最多的活动,对社会组织的活动效益影响很大。因此,《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作为高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对学生专业基础的奠定和就业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由于缺少对生产与运作管理内容的感性认识,普遍反映该课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缺乏学习热情,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完善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特点
(一)综合性
《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既包括生产型企业,也包括服务型企业,涵盖了市场的需求预测、企业战略和生产策略、产品开发和技术选择、生产和服务设施的选址、工作设计和工作测量、综合生产计划、独立需求控制、物料需求计划、作业计划、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因此,该门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企业管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二)实践性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与生产运作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是众多专业课程知识点的集合。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是多年来各国生产运作管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经过不断地丰富、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应用学科[1]。因此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通过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生产运作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决策性
在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但不同的方案对人的积极性的调动、产品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因此《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中,需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不同特点设计个性解决方案,明确生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以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途径,并在对处理结果预测和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最优决策[2]。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该门课程理想的授课教师既要对生产运作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又应有一线的生产运作管理经验,同时还需具备现代教育的思想和理念[3]。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具备渊博的学识,却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缺乏对一线生产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内容进行生动的讲解,更不能对学生在应用生产运作管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给予有效指导。因此,现有大部分高校的《生产运作管理》教学通常是注重传授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和纯理论的探讨,忽视了对学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知识变得生硬而抽象,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二)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服务业的兴起,生产运作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正在开始向运作管理倾斜。同时,服务业等非制造业占主体的就业选择和现实的工作性质,工商管理学生对未来的就业选择集中在非制造行业,或者是制造业的“两头”(研发和市场)而非中间的“生产”,这也使学生对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生产运作课程内容热情不高。而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并未能体现社会需求的学生兴趣的要求,教学内容、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多以传统的生产管理为主,极少涉及运作管理,无法适应学生毕业后从事服务业的工作要求。
此外,生产运作管理学科起源于欧美,我国的起步较晚,目前的教学理论大部分都是舶来品。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尝试引进了不是国外原版教材和案例,但这些教学内容并不完全适应中国企业,导致教学理论和中国企业生产管理实际现象脱节,亦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4]。
(三)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 巩固运用检查评价。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其本质上仍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5]。这种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师往往只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系统化的教科书,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理论。这种只注重理论、概念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知识的广泛性和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应有别于其他管理课程,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应借助计算机进行讲解过程的推导和演绎,通过对该课程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信息化改造建议
《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产生“真实感”,这就需要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辅助实验平台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系统、直观地了解企业生产运作流程并参与解决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认为,对该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可通过以下几种模式:
(一)观看录像
观看录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帮助学生了解生产现场的方法。现有的很多国外教材都配有相应的录像教学光盘,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国内外先进生产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经验。比如针对质量管理的内容,我们播放美国著名酒店的全面质量管理录像;讲授5S现场管理,我们可播放有关现场改善的录像;讲授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的内容,我们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录像在课堂播放。
(二)实施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现代教学模式的一种发展趋势,它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集为一体,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我们选自了生产运作管理概述、产品开发与技术选择、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工作设计与测量、综合生产计划、库存控制、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章节,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PowerPoint、DreamWeaver、Frontpage等多媒体制作软件上设计文稿,并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演播进行教学。教师还利用学校的网络课堂平台,设计、制作和网页课件供学生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辅导、答疑。学生可在网络平台中自由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并可自由选择课堂练习、模拟试题进行测验,训练成绩和答案均可及时得出以便于学生了解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6]。
网络教学这种视听并举、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的特点,为师生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互系统学习环境,使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实践中,也显示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实验教学软件模拟
利用实验教学软件模拟教学内容,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繁琐问题条理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概括化,使教学过程以直观的形式达到人机一体,便于围绕某一学习主题进行密集、快速的活动,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广度[7]。目前《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常用的实验教学软件包括: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实验(MRP/MRPII)、项目进度计划实验(PERT)、质量管理实验、工作分析实验、ERP软件实验等。
(四)应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应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进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可对企业业务活动进行多维仿真,能给学生产生各种感官信号,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借助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学生可与虚拟现实环境之间进行多维信息的交互,从定性和定量结合集成的虚拟环境中获得企业生产运作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深化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在制造业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分析和改造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使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组织教学,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于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可分为概念设计、细节设计、评审和再设计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可进行进一步细分。如详细设计可分为总体CAD,零部件CAD,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设计、可装性设计等。产品研发过程仿真实验就是对上述活动进行模拟,让学生从进度、资源和成本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优方案[7]。
2、用于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设施布置仿真实验,是指根据车间之间和内部空间组织方式,采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模拟各种可行方案,判断车间整体布局是否能满足车间调度要求?车间设备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负荷是否平衡?物料处理系统是否和车间的柔性程度相适应?生产成本是否合理?等等。目前,国内外用于辅助设施布置的仿真软件主要有:WITNESS、GCMS、SMAN/CNEMA、AUTOMOD/AUTOGRAM、MMS等[8]。
3、用于车间生产调度
车间生产调度问题包括确定工件的加工路线、确定工件在机器上的加工顺序和加工时间、选则运输路线和工具等。生产调度仿真实验就是对这些调度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目前常用的仿真调度问题的软件包括:Autosched, JobTimePlus, FACTOR, FACTOR/AM, SMNETD等[9]。
4、用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仿真软件可对供应链系统的库存、瓶颈、流程、协作和信息共享各方面进行快速的流程逻辑和决策数据的灵敏度分析,以达到优化系统的目的。例如,在物流系统配送路线的优化实验中,运用WITNESS软件的设计功能,以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设计物流系统中的配送路线,使整个配送路线最优,从而达到运输成本最低。又如,在垃圾回收物流系统实验中,仿真程序研究的应用,可在满足时间约束、载重约束的条件下,使垃圾处理公司的物流总成本最低[10]。
如今,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已经贯穿于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计划制定、加工、装配、测试和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除了单一企业的生产管理虚拟现实防治技术为,以CM-OSA等软件为代表的用于虚拟企业业务流程集成的旬现实仿真技术正成为仿真技术研究的热点。此外,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的应用也正在向服务业领域不断渗透。目前,许多高校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都引入了与服务业相关的仿真实验,如WITNESS等,通过这类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了解不同制造业、服务业的运作流程,并自行对管理、运作流程项目进行设计,同时从系统获取运行结果的反馈[9]。
参考文献
[1] 徐松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9(4):71-74
[2] 孙保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问题探讨[J],2010(6):145-146
[3] 熊璐,杨凤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今日南国.2009(1):57-58
[4] 李芳,叶春明.《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工业工程 2009(4):135-138
[5] 谢江.多媒体与网络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模式[J],职业圈 2007(19):131-132
[6] 王秀芳.试论网络冲击波中的学习变革[J],中国远程教育.2002(3):42-43
[7] 陈志成,彭频.信息技术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应用[J],中国教育导刊 2007(14):58-59
[8] 章帆,杨娟.构建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19-2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该课程希望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与个人素养,使学生能够扎实理解和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体系,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生产运作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比较高,既要有强大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又要有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因为没有实践经验,可能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1.2 教学设备的落后
该课程用到的数学知识非常多,有些问题计算量很大,只有用计算机才能解出来,但是现在学院本身不具备这些条件。在供应链管理中,为了说明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让学生玩一个非常经典的游戏―啤酒游戏,通过分组,学生可以扮演三种角色: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但是现在学院缺少这样的游戏平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3 校企合作不够
校企合作是现今学校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现在多数学校和企业基本上是两个独立的团体,有的校企合作已经归于形式化,我院现在合作的企业主要是金满蛋糕和洽洽食品有限公司,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是典型的例子,但是现在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为毕业班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和老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其中的生产运作管理实践中去。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上述所说的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在企业中的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2.1 提高教师水平
学校可以实行课程组教学,由课程组教师共同制定学习和发展目标,以半年小结、年终考核的方式进行管理,实施老带新计划。通过定期指导、检查教案、课前试讲、跟班听课、课后交流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还可以定期选择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到相关企业实习,也可以脱岗培训,还可以邀请企业内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专家、高级管理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产一线的资源,多进行实际操作,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积极的和专家们探讨研究,及时用实践知识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做讲座,比如生产作业排序、5S现场管理等,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2.2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学校要主动建立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而且让企业明白共赢的原则,选择一些生产运作管理比较好的企业逐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带到企业生产现场去,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进行讲解,实行参与式教学;同时也把企业生产实践问题带回课堂,把企业实践问题总结成课程教学案例,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比较欢迎,同时也可以得到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学校和企业还可以共同出资建立实训基地。生产运作从管理的角度分成了两大类: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按照这两种生产类型的不同,分别建立制造型实训基地和服务型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流程、库存管理、物料需求、生产作业排序等,尤其是一些文科出身的学生,没有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初步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企业可以从自己角度考虑,培养适合的人才,这些人才将来可能成为企业的顶梁柱。除了这些,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运作管理当中去,真正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结合自己实训基地的实践经历,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决定今后的就业方向。
2.3 教学手段上增加仿真技术
对于大型生产运作系统,很难利用真实的系统进行实验。因此,仿真技术为研究这些系统提供了非常方便的通道。可以通过建设生产计划管理实验室,物流系统模拟实验室,购买ERP沙盘软件和物流仿真软件等方法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尤其对于制造业,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可以利用CAD进行结构设计、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到生产计划的制定进而加工、装配、销售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虚拟仿真实验。而且现今虚拟仿真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逐步扩大,由英国 lanner 公司推出的Witness仿真软件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仿真软件系统,既可以仿真离散事件,也可以仿真连续性事件,所以在学校实验室设置Witness物流仿真软件实验平台,通过排队系统、供应链系统等的仿真、设计与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一、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理论
1.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主要是有对“参与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为主,涉及专业课程领域非常广泛,如黄江泉等在《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一文主张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组织管理学教学,全面激发学生对管理学教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从被迫学到主动学、从旁观者到主演者的角色转变[1]。蔺永诚在《参与式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是教育界所关注和倡导的,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接受教育的过程[2]。也有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论架构和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于波等在《参与式教学的目标设计》一文中认为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将参与式教?W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3]。从已有的研究“参与式教学”相关文章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方法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2.参与式教学的优点。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意识到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性,但仍没有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地位,还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教师只重视讲授课本的理论知识,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才可以真正地理解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同学从未到企业参观,也没有去过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对生产管理的一些理论难于理解,如生产作业计划中生产周期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还是以听为主,或只是简单的上机实验,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生产制造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枯燥理论很难让学生理解,缺少实践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参与式教学法是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企业生产管理中,根据理论实践于企业生产管理,并且在参与教学中更好地理解企业生产管理。
3.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参与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公平的角色和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的作用,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有主要有二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授课时加入参与式教学法,这样既有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又可以结合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加强。
4.参与式教学法的程序。参与式教学法是把教学班级分为4至6人的小组,采用全班集体活动方式,小组划分完之后,布置小组讨论的主题,教师课前的准备,根据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计划,课程评价标准,围绕实施计划结合课程内容编写教学大纲,并推荐相应的参考书目,小组讲授以及主题研讨环节所需推荐的参考书目。并对各小组进行角色分工,每人成员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提出明确小组活动要求,提供材料设备准备,并给予小组必要指导和帮助。活动结果的反馈。针对讨论的主题目标,开展活动设计,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视频播放等,讨论方式有头脑风暴、排序、问题树等。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生产管理制造中实践探索
1.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参观企业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在讲授生产计划中的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时,可以让学生参观两至三家企业最好选择两到三家,如:云南白药、云南铜业或是一些工业园区。笔者曾带领学生到工业园区、云铜、林厂等制造企业参观学习。参观前把先让学生看企业的宣传片,介绍该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然后结合课本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参观,这样效果比较好。不然就只是走马观花参观。
2.上机实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安排18学时的上机实验时间。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讲授金碟K3生产制造系统的使用,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要了解企业管理中有关生产制造的相关部份。在上机实验阶段,综合运用了这些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讲解,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在真实企业管生产管理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本课程设计八个实验,让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制造管理理论。进行生产制造管理的模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进行具体生产制造管理的整个流程,并结合企业物料供应链管理、生产任务管理,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企业管理的运作。
3.企业模拟经营实验。把班级分为4至6人的小组进行企业模拟经营实验,沙盘实验是比较好的企业模拟工具。沙盘模拟教学以一套沙盘教具为载体。沙盘盘面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四个职能中心,分别是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各职能中心覆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生产组织、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是一个制造企业的缩影。通过制造业沙盘和服务业沙盘的演练,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4.教学的互动开放性。除了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处,网络提供了更好的互动和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工具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性。本课程计设两套实验数据,是深圳绿色原野公司,生产产品:品牌及组装电脑,深圳绿色原野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以制造为主的综合性工厂,下设七个车间,主要生产组装电脑和品牌电脑两种产品。可以让学生也自己开发设计生产管理案例,有利于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和车间生产作业的主要操作流程,加深巩固对生产物料计划(MRP)和主生产计划(MPS)的理解,同时利用各生产任务管理、销售订单、工艺路线、退料、重复生产、委外加工生产、设备管理等的操作。
三、参与式教?W法要注意的问题及改进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167-02
1 概述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重要过程,研发和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产品能否及时投放市场,并取得积极效益。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要想提高研发和生产的有效性,就要对质量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实际来看,产品科研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应确定明确的管理思路,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明确产品科研和生产的概念,认真分析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满足质量管理需要,为产品科研生产过程提供有力的质量保证和技术支持。
2 产品技术研发等科研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思路分析
“技术开发”是指专业性极强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而不是直接研究某种具体的产品。其成果具有普遍适用性,故可用于本专业内产品的多个品种、型号,甚至还可跨越专业运用到其他专业的产品中去。比如,“激光技术”的研究开发,可用于机械工业(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以及激光打孔等激光工艺设备),也可用于电子工业的工艺设备、电子产品(如激光检测、激光显微加工、激光音像产品)。所以,“技术开发”是产品设计、工艺规范的技术基础,有多高水平的技术开发,才可能有多高水平的产品问世。
产品的研制和推广是将“技术开发”的成果,物化为具体的产品,并不断使之品种系列化。比如,将“燃烧新技术”运用到某型内燃机上去(可使油耗降低、减少污染和噪音)就是一种新型内燃机的诞生。显然,前者属技术开发,其成果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产品,而后者当然就是一种可以直接使用的新产品了,属产品的研制成果;前者是一门新技术,而后者却是一种新产品。仅一种新产品,对市场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使其发展为“多品种、多型号”,这就是产品系列化“推广发展”的任务,其本质还是“研制”性质的工作。
从产品技术研发的科研过程来看,要想做好产品科研质量管理,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 根据产品科研实际,树立明确的产品科研质量管理目标
在产品科研过程中,要想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就要根据产品科研实际,从产品科研的开展入手,树立明确的产品科研质量管理目标,并保证质量管理目标能够贴合实际,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满足产品科研质量管理的实际需要。
2.2 按照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分解整个科研质量管理目标
在产品科研过程中,除了要制定整体质量管理目标之外,为了保证产品科研质量管理取得预期效果,应对整个科研质量管理目标进行合理分解,按照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和不同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阶段性质量管理目标,提高质量管理效果。
2.3 认真分析产品科研过程,制定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
除了制定具体的科研质量管理目标之外,要想保证科研质量管理目标得到有效实施,还要制定具体的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并保证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的针对性,使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能够实现满足产品科研需要,做到有的放矢。
3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思路分析
从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来看,要想做好质量管理,就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3.1 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想取得质量管理的积极效果,就要和产品研发过程一样,首先,要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保证质量管理能够具有明确的方向指导。其次,要在质量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按照产品生产工序,制定相对具体的工序质量管理目标,保证工序质量管理目标的针对性。最后,要围绕着各级质量管理目标,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保证质量管理措施能够服务于质量管理目标,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全面控制。
3.2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仅仅制度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根据产品生产全过程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为产品生产过程服务。首先,应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将其作为核心,并配备质量体系管理人员,做好产品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其次,应按照生产工序要求,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使质量管理制度成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依据。再次,应按照ISO9000体系,规范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3.3 完善现有产品工艺流程及规范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工艺是保证产品整体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完整的工艺流程,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才能保证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满足实际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完善现有产品工艺流程及规范,并优化工艺管理制度,使产品生产过程工艺均在质量体系的管理和控制之下,发挥工艺管理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产品工艺流程是关系到产品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我们只有做好产品工艺流程的优化工作,才能实现质量管理目标,保证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3.4 做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工作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应重点做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明确产品生产过程的重点工序,并设立相应的检验点。对重点工序和重点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检验,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其次,建立产品质量检验体系,配备相应的检验人员。依托完整的质量检验体系,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有效控制,提高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效果。再次,健全质量检验制度,发挥质量检验制度的有效性。使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成为检验工作的重要依据,满足质量检验需求。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产品科研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是保证产品科研生产过程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只有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发挥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够实现产品科研生产的有效管理。所以,我们应建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思路,保证产品科研生产的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微,陈虹.对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几个重要条款的理解[J].铁道技术监督,2010,(1).
[2] 纪华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如何构建质量管理体系[J].铁道技术监督,2010,(1).
[3] 陆永丽.A质检所电器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6-0-02
0 引 言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MOOC在国内外掀起了一场在线开放教育的热潮,由此推动了在线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专注于为各大在线教育企业、全国院校、教育机构及传统企业等提供课程制作服务的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或公司主要提供课程策划及设计、4K影视摄录、后期剪辑制作、动画与3D特效等制作环节的一体化服务。随着客户订单的增多,客户工期要求与制作产出率的矛盾日渐突出,为有效完成客户课程制作任务,实现制作过程的全流程监管,建设一个在线课程制作的生产管理系统成为公司实现高效运营与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对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详细设计分析了数据库表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制作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
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课程制作的服务对象统称为客户,当公司承接客户的课程制作任务后,由公司领导确定该任务的具体执行人,称之为工作量管理员,再由工作量管理员组织相关制作人员进行工作任务分配,制作人员认领到具体任务后实施课程制作,按公司制作规程完工后提交给工作量管理员审核,所有制作环节都完工后,课程制作内容才能交付给客户。为了更加准确地捕获生产过程的系统需求,我们使用用例来描述客户对系统的要求,即在不考虑功能实现的情况下客户所期盼的系统功能。图1所示为系统用例图。
从用例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包含系统管理员、工作量管理员、制作人员、公司领导四种角色。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用例有课程管理、客户管理、模版管理、权限管理、模块管理、角色管理、工作量统计。课程管理实现课程制作任务的新增、删除和修改功能;客户管理实现客户信息的维护;模版管理实现模板文件的上传与查看;权限管理实现角色的权限控制;模块管理实现系统功能模块的添加与删除;角色管理实现角色信息维护;工作量统计实现对制作人员完成工作量的统计。工作量管理员使用的主要用例有员工管理、分配工作、交工审核。员工管理实现对制作人员的信息维护,分配工作用例用于将课程制作任务分配给具体的制作人员,交工审核用例用于对制作人员提交的任务进行审核。公司领导使用的用例主要是工作量统计,实现对各工作量管理员和制作人员工作量的统计。制作人员所使用的用例主要有交工和查看任务,交工用例用于制作人员完成任务后提交给工作量管理员审核,查看任务用例实现查看已完成任务和待完成任务详情。
2 数据库设计
课程制作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表结构有客户表wms_client、客户课程表wms_client_course、工作量表wms_workload、工作量分配表wms_workload_assign、模板表wms_model、工作量钐表wms_wla_status、用户表wms_user、部门表wms_department、用户角色表tb_role、模块表 tb_module、模块类型表tb_moduletype、权限表tb_power。其中,表wms_client与表wms_client_course通过字段客户号wc_client_id关联,客户课程表包括课程号、课程名、客户号、交工日期、期数、级别、总时长、分工数及创建时间,表wms_client_course与表wms_workload通过字段wcc_cc_id关联,为一对多关系。当表wms_client_course中增加一条记录时,将同时在表wms_workload中自动生成若干条记录(每条记录表示一项制作任务),记录数等于分工数,每条记录中字段ww_wl_name的命名由客户课程表中的字段信息组合而成,规则为“客户名+期数+课程名+总节数-节”。工作量分配表wms_workload_assign有四个外键,外键ww_workload_id与表wms_wokload关联,外键wm_model_id与表wms_model关联,通过该字段指明任务采用的制作模板文件,外键wws_status_id与状态表wms_wla_status关联。工作任务共分为6种状态,即“制作中”、“待审核”、“修改中”、“错误”、“修改中”和“通过”。当工作任务分配后,状态为“制作中”,当制作人员交工后,状态将自动变为“待审核”;若工作量管理员手动更新为内部通过或客户通过时,状态变为“通过;若工作量管理员审核为返修,则状态转为“修改中”时,被修改的工作量一旦被重新交工,状态又更新为”待审核”。表wms_workload_assign的第四个外键为wu_user_id,与表wms_user关联,表明任务由哪位制作人员承担,表wms_user存储系统的用户信息字段wu_role_id用于区别用户类型,wu_name和wu_login_pwd用于登录验证。角色表tb_role、模块表tb_module、模块类型表tb_moduletype和权限表tb_power相互配合,用于系统权限控制,以控制每类角色登录系统后所呈现的导航菜单、表单元素及所能操作的功能。表tb_role通过表tb_power与tb_module关联,实现多对多联系。图2所示为生产管理系统的实体关系图。
3 系统实现
系统开发环境使用WAMP架构,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PHP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开发, MySQL为数据库,Web服务器软件使用Apache,前台端连接使用PHP封装类ez_sql_mysql。数据表的设计使用Navicat for MySQL,该工具为数据库管理、开发和维护提供了直观而强大的图形界面。代码编辑工具使用Notepad++,其特性具有所见即所得功能、语法高亮、字词自动完成,支持同时编辑多重文档等。HTML网页代码直接使用Mozilla Firefox浏览器的firebug调试。在前端界面设计过程中,我们使用jQuery EasyUI 前端框架,由该框架提供易于使用的组件,使Web开发能快速在流行的 jQuery核心和HTML5上建立程序页面。图3所示为使用EasyUI 前端框架设计的系统界面。
4 结 语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先进的生产运作和管理模式,把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快速交到客户手中。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进行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事业优先选择的策略。本文分析并设计了用于课程制作生产过程监管的生产力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工作任务分配、工作监管、工作量统计等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许登旺,邹天思,潘凯华.PHP程序开发范例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2]滕文.基于MVC模式的PHP程序开发[J].科技视界,2012(28):262.
[3]孙鹏程.PHP网络开发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4]赵启志.活用PHP与MySQL建构Web世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
[5]张海藩,牟永敏.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如何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呢?笔者工作在电力建设企业,立足于生产第一线,对于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是生产的保障,有了安全才有效益,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1着眼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教育方法,只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抓住不同类型人的安全心理活动,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教育,就会使教育和心理形成共鸣,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
2把握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制度
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我国电力建设行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操作、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我要安全”的行为。就公司整体来说,因为企业生产性质不同,存在着多工种联合、多工序交叉、多环节衔接作业的特点,所以就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建立和健全个人自我安全保护制度。主要是:员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指挥不执行;有权对违章的生产工序不交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设备不操作;有权不在违章的生产环境中作业。这就从行政法规上确立了员工劳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地进行安全保护。员工们说得好,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最大祸根是失职,最大隐患是违章。只要我们真正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当成生命之友,安全之伞,就能够站在安全生产的主题地位上,实现安全生产。
3针对人的事项障碍展开安全活动
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是影响员工“要我安全”的重要问题,是各种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抓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般情况下,员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存在某些思想障碍,不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总之,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需要安全生产行为的主体――广大员工从思想认识到心理、行为都来一个大的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离不开大量的宣传、教育、检查、督促、奖惩等工作。依靠“要我安全”的外因动力,促进“我要安全”的内在变化,使安全生产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这样,我们的安全生产就一定会达到一个新水平。
4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的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
《生产运作管理实务》是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周学时4,共计64学时。该课程是针对生产计划员、生产调度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所设置的教学做一体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如财务、营销等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生产部门的运作流程、设计生产运作系统、对预测驱动式生产运作、订单驱动式生产运作进行管理,掌握生产运作系统优化,提高生产管理能力,能够解决生产运作实际问题。
一、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企业选址方法、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生产日程管理方法、物料管理方法、了解企业现场管理与质量管理技术,具备安全生产意识、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时间管理、自我学习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能够应用信息管理手段开展企业生产计划管理、车间资源管理,胜任企业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职业岗位
(一)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以下专业能力
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项目生产和服务的选址与布局;编制主生产计划(MPS)、能力需求计划(CRP)、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能够对企业物料进行管理;能够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等设备管理;利用5S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与看板管理方法对生产现场管理;对企业质量管理具备一定认知。
(二)要求学生具备以下方法能力
制定工作计划能力;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独立收集、查阅信息资料;能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要求,合理进行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并做好个步骤的预期与评估;能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流程;善于总结,能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实践,能自主学习新知识,将新技术应用到工作中。
(三)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社会能力目标
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积极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具有团团队协作精神,主动与人合作、沟通和协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按生产管理规范、安全操作的要求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
二、本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
(一)认知模糊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体验或认识企业的生产过程。从认识上很难清晰的理解或掌握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很难让学生充分掌握产生相关知识,
(二)学习目的不清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运营管理相关岗位,从事生产计划、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客户管理等岗位工作。有些同学认为以后不去这样的企业,上课就可以不听,不去学习。
(三)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减弱,当前,手机不断智能化,学生上课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手机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新闻等等。对专业学习的关注度不断下降。在这种形式下,上课以教师活动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为主,再高明的教师,即使把内容讲得十分清晰明了,没有学生大脑的接收、加工和组合也是枉然。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使得学生更愿意去看手机、睡觉或听音乐而不是去听课,去思考或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三、课程教学改革
《生产运作管理实务》课程在原来课程教学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对原有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本课程在对滨海新区制造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空调机生产总监张锁柱、天津市金蝶软件有限公司总监李翔、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蔡金勇共同设计、开发课程。在生产与物流实训中心引入企业运营数据、运营方式,构建职业情境。同时,本课程在教学初期会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企业生产过程,积极思考与生产相关的各个方面。我们参观的主要企业有: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天津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威啤酒(天津)有限公司等企业。
(二)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内容
分析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形成工作过程链,工作任务(项目)为工作过程链上的节点。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要求,根据工学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做一体的内容整合。
课程内容按照生产运作系统认知、设计、预测驱动式生产运作管理、订单驱动式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系统优化过程,在内容上形成五个学习项目。
(三)注重信息化教学
课程建立了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实现网络课程学习、虚拟实训系统训练、作业提交、互动交流、在线测试,以及素材资源库、试题库的学习。学生实训过程中,能够对自我实训过程进行监控,系统能够智能分析任务结果,并自动统计参加实训次数及具体时间明细。
课程建立了3D企业管理情景实战系统,系统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为载体,利用角色转换、上岗操作、业务路线选择、单据填写等功能,学生以3D游戏模拟企业运营模式,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必要的能够获得成就感的激励机制,这样能够促进他们内在动机的形成。整个系统实现了融职业认知、职业判断、业务处理、实务操作、评价反馈、教学管理为一体的实训、实习教学功能。
课程建设FLASH课堂,把企业生产现场用动画的形式,幽默的展现给学生,本课程共22个学习任务,共建设了2个FLASH动画,供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还建有为微信平台,通过二维码,学生手机能够进入平台学习。
(四)采用项目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性,采取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项目安排由易到难,项目教学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进行。课程的教学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运作项目的准备、计划、实施、优化过程安排教学进度,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模拟企业创业,完成项目的选址、编制项目的生产计划、日程管理、物料管理、现场管理与质量管理方案,实现了教学项目的学习成果可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