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干部考察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5-25 09:38: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校干部考察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校干部考察报告

篇1

二是制作调研方案。调研课题组围绕全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统一制定了《**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方案》,具体明确了调研时间、调研内容、调研方式、调研对象和调研目标,增强了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2

有时候我想,职业学校的德育不尽如人意,恐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德育停留在“知”上,“行”的少。有“行”,却往往停留在“形”上,“心”还没融进去。纵然一时“心”融进去了,能不能“恒”也是一个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核心价值取向是什么?既要痛下针砭又要温补滋养。但是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如水随形,点滴到位,持之以恒。舍此,理论再高妙,口号再震天,形式再好看,与学生素养的实际普遍提升也是无益的。

(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徐长波)

篇3

廖尚文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我市初中校长一行50余人于XX年年11月13日至17日考察了江苏省如东实验中学、如东实验小学、泰兴洋思中学、溧水东庐中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等五所学校,共听课三节,听报告六堂。收获颇丰,感慨颇多,现与我校我镇我市比照,就以下四个方面谈差距。

一、重教方面的差距:真正重教

江苏省各级高度重视教育,真正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在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教育强省战略,营造了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把教育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其一、办学条件差距大。考察的如东实验中学、如东实验小学、泰兴洋思中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都是国有民办性质的学校,其办学条件当然无法进行对比。而溧水东庐中学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它的办学条件很好,如各教室安装了电子摄像系统、学校有塑胶跑道、师生有标准的宿舍等。如东131所中小学都建设成了高标准的学校,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大旗,近几年来政府实施了中小学危改工程、布局调整工程、三新(新课桌、新黑板、新讲台)工程、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四配套工程等,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和超前发展。我镇即使建设成标准化学校就需投入经费500万元以上,我校也需200多万元。

其二、经费上差距不小。从我的感觉中,好像江苏所参观到的中学都不存在经费上的问题,办学条件改造经费、学校运转经费、教师福利待遇经费等都无需校长操心,而我们的校长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解决经费问题。我校是一所现仅360名学生的初中,学校没有任何其它经费来源,教师福利待遇与我镇两所小学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年头到年尾,作为校长的我都要愁钱,为钱奔波。

其三、队伍建设上的差距。江苏十分重视校级领导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比较顺畅,努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烈氛围。由于我镇属边远山区、教师待遇低、教师缺少住房等诸多原因,教师调出的多,调进来的少,教师队伍不稳定,我们的教师都是凭着一种敬业奉献的精神在此努力工作。

当然,从湖南省、到浏阳市、再到大围山镇,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不容否认。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落实上。

二、观念上的差距:以质量为中心

在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大旗下,江苏各学校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家长满意作为奋斗目标。因以质量和效益来进行管理,所以使江苏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于全国前列。

其一、打造精干的教师队伍。江苏把质量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最重要指标,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肯钻研、特别勤学习的教师队伍。注重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而且给予特别高的待遇。我们更注重人文关怀,没有把质量作为评价教师(因缺乏比较,也不好评价)的主要依据,

其二、建设书香校园。教师与学生都注重读书,形成制度,学校还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其三、课堂教学求实效。我听了洋思中学八年级语文和七年级数学各一堂,他们的课朴实无华,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讲究“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只只蚂蚁捉上树,实现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提出了构建和谐课堂的目标,即紧张、有序、高效,还提出了教育“打假”的问题。溧水东庐中学多年来推行的“讲学稿”,以“学”定“教”、“教”“学”合一,实际上是围绕课标设置大量的题目,让学生一个个搞懂,最终实现了教学质量的飞跃。

当然,在抓质量方面,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作法比较好,但小学要加强质量管理,在课堂教学和有些管理方面要务实,少搞花架子,也确实要打假。

三、管理上的差距:注重创新、总结与推介

篇4

4月24日至27日,我们组织部分教师赴上海学习考察特殊教育。我们先后考察了上海市第一聋校、第四聋校、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和卢湾区辅读学校。笔者作为湖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及盲聋弱智教育专业部负责人,并就上海市特殊教育发展作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通过听领导介绍、进课堂听课和查阅有关资料,我们感觉到上海市的特殊教育无论在教育对象的数量和类别上,还是特殊教育的质量上,都发展很快,给我们很多教育和启发。

教育零拒绝

上海特殊教育对象由过去的聋、盲和弱智三类发展到现在包括肢残、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孤独症、经神分裂症、抑郁症、脑瘫等在内的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在程度上也由过去的轻度、中度残疾教育向重度和极重度残疾教育发展。上海市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主要进特教学校学习,轻度残疾如重听、低视力、轻度智力及肢体残疾儿童少年主要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目前全市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已达到100%。对于极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主要采取特教学校开设多重残疾班和送教上门的方式。如第四聋校就有两个多重残疾班,招生对象主要是听力和智力双重残疾的儿童少年,招生办法是隔年或隔几年招收一次,具体招收时间视学校所辖范围内残疾儿童的人数决定。卢湾区辅读学校是一所规模比较大的弱智学校,目前共有18个教学班,其中2个因瘫痪无法上学的残疾儿童学校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每天派教师到学生家里进行教育。在这所学校我们也参观了一个六年级的多重残疾班,这个班共有8名学生,其中有2名是孤独症,3名是重度智力残疾。为了保证每个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真正实现教育“零拒绝”,上海市现在正准备在浦东创建一所现代化的寄宿制特殊学校,招收重度、极重度和多重残疾的儿童和少年,逐步使上海市义务教育中不存在免学对象。

健全的管理

负责上海市特教事业发展的主要职能部门是市教委。教委副主任直接分管特殊教育工作,各个处室及部门的负责人定期研究解决当年度特教发展问题,并形成“年度特教工作要点”,基教办具体负责协调和各区(县)的行政管理,市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室、教科院负责培训、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各区(县)由分管局长和科长直接管理,特教指导中心具体负责特殊教育工作。

上海市对特教学校的管理主要采取市、区双重管理的办法。1998年上海市对聋校重新进行布局调整后,全市只有4所聋校,其中3所为义务教育学校,1所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由于聋校数量少,区教育局难以对学校业务进行管理和指导,上海市的做法是区负责学校党务和人事工作,市教委教研室特教部负责全市特教学校的业务管理,对全特教学校进行业务检查和考核。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由市教委统一组织毕业考试,对于考试合格的学生发给初中毕业证。这样,避免了特教学校因量少而业务管理无人过问或管理不到位的状况,特教学校之间也有了竞争,纷纷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途径来提高办学质量,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欢迎。我省如果有可能也可参照上海的做法,各个市州特教学校的党务和人事由市州管理,而业务归口到省教育厅和省教科院特教研究室管理。这样有利于全省统一布局,避免只发展聋校的单一畸形局面,也有利于各校竞争发展,避免特校“资源高消耗,效益低产出”的状况。

在加强行政管理的同时,上海市还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如:《上海市特殊教育1990—1995年发展规划》、《上海市特殊教育1995—2000年发展规划》、《上海市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八五”规划》、《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听力言语、视力、智力残疾三类特教学校办学标准》、《关于在本市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本市“九五”期间特殊教育行政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上海市聋校设立布局调整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以及有关实施特教学校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文件等。由于这些政策和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了人们的认识,保证了上海市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

专业的师资

篇5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市安监系统办公室更好地适应当前和今后全市安全新形势和全市工作大局的迫切需要,部署新形势下安监系统办公室的工作,这对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安监系统办公室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市安全生产获得历史最好水平,成绩可点可圈

刚刚过去的20*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20*年,全市发生安全事故20*起,死亡2381人,同比减少278起、少死亡378人,分别下降12.2%和13.7%。事故死亡人数降幅比全国平均下降11.2%多下降2.5个百分点,比西部其他10个省市平均下降9.9%多下降3.8个百分点。

20*年,全市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3起,死亡56人,同比减少2起,少死亡35人,分别下降40%和38.5%,特大事故次数为直辖以来最低,比1997年—20*年年均9.8次减少6.8次,下降69.4%。并连续20个月杜绝了煤矿特大事故(1997—20*年年均2次),连续42个月杜绝了水上特大事故(1997—2003年年均2.14次)。特大以上事故次数降幅比全国平均下降30.1%多下降9.9个百分点。

实现了自20*年以来,事故逐年下降,扭转了直辖以来逐年上升势头。(1997年事故死亡2749人,2003年上升到3613人,20*年回落到2381人。20*年死亡人数比2003年减少1232人,累计下降34.1%)。

本届政府以来,特大事故每年分别为:2003年8次、20*年5次、20*年5次、20*年3次,平均每年5.25次,比直辖后1997—20*年每年平均11.67次下降55%,取得了直辖以来最好的成绩,实现了安全事故处于可控状态的目标。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全市各级安监系统的领导是构建平安重庆、取得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这一雄壮话剧的总导演,或者说是主角主演的话,那么全市安监系统办公室的同志就是这出话剧的灯光、舞美、音响、场记等等。这几年我们唱好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的“大戏”,没有导演、没有主要演员固然是不行的,但是没有你们这些默默无闻在幕后工作的灯光、场记等同志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向长期以来为唱好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这台“大戏”做出积极贡献的安监系统办公室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安监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我也曾经给局其他班子成员讲过,没有大家的配合,没有大家的努力,全市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就是一句空话。过去的几年,我的脑子里就像计算机一样存储着全市的安全形势图像和资料,这些图像和资料像演电影一样,时时刻刻浮现在脑海中。直辖以来重庆市安全形势一直十分严峻,被列为国家重点监控的全国重灾区。20*年发生特大事故14起,事故起数位列全国第2位;2003年特大事故8起,事故起数位列全国第4位。先后发生石柱“9.25”、开县“12.23”、涪陵“6.19”、天原“4.16”、合川“7.20”、沙坪坝“10.1”,因此,一直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大。主要原因是,安全基础呈“倒三角形”,人们安全意识普遍淡薄,安全法制不健全,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救援体系未建立,安全隐患普遍,安全事故不断,具体表现在:

高危隐患——危机四伏

道路:防护栏不防乡村道;全市20万公里公路、乡道1.5万公里、危险路段7500公里、村道17.67万公里、农用车3.5万公里、122万驾驶人员。

水运:救生衣不救生;39个区县通航,有900艘运输船,渔业、农用船1万艘,2003—20*年都有40人以上事故。

煤矿:带血的煤炭屡禁不绝;35个产煤区县、15*个矿,实际生产能力4000万砘,产量为全国1.5%。2003年死亡446人,死亡率15%,为全国的4.5倍,平均每天死亡1.2人。

非煤矿山:遍山的陷阱。

消防:全市共有公共场所21784个(娱乐51*个、13714所学校、医院1465个、20层以上写字楼46个),60%通道不通,45%防火门不防火,60%消防设备不全。

危化:城区的毒气弹;全市共有3536家(生产182家、储存60家、经营2641家、运输377家、废物处置3家、使用273家);重庆化医17家;液化罐91万个。

烟花爆竹和民爆:防不胜防,群死群伤;全市共有烟花爆竹74家、民爆43家;炸药3.7万砘,雷管7000万枚;从业1.2万人。

学校:学生无班车,危房难改造;在校生900万人,住校生400万人,没有学生往返班车。

水库:洪水猛兽,非法小船;病险982座,占2765座的1/3。

地质灾害:险象环生,全国第一;隐患存在4000多处(重大2000处,库区1500处)。

下水道:毒气、燃气长龙。

建筑:无序竞争,设备缺陷;全市建筑企业共有3300家,从业170万人,建筑工程1万个。

化粪池:6000定时炸弹。

三个重点——三大隐患

中央在渝企业:监管失控、事故频发

市属重点企业:职责不清、瞒报漏报

进城农民工:培训空白、肇事受害

重庆11个行业(领域):即道路、水运、煤矿、非煤矿山、消防、危化、烟花爆竹和民爆、学校安全、病险水库、地质灾害、建筑都存在着不安全的现状。为了改变全市安全生产的滞后和不利形势,这几年我们知难而上,确定了一个目标:打造平安重庆。

2007年:稳定好转,基本遏制重特大,初步建成“平安重庆”,西部前列。

2010年:明显好转,有效遏制重特大,死人大幅下降,全国前列。

2*0年:根本好转,全国先进水平,全面实现“平安重庆”。

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任务、措施、办法:

明确一个目标,建立考核体系;围绕三大主体,狠抓两个基础;遏制重特大事故,落实三个专项整治;采取典型引路,实施“113”示范试点工程;建立长效机制,实施8大监控体系(即:道路、水运、煤矿、危化、消防、建筑、下水道、气象);建立九大保障体系(即:法制保障体系、目标考核体系、监管执法体系、信息科技体系、监控预警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宣教体系、投资融资体系、安保互动体系);实施标本兼治,采取8大治本措施(即:建设“生命工程”,科学调配动力,以桥代渡,监测监控体系,壁式开采、金属支护,阻隔防爆,科技改造,预警预案)。

为实现这些目标措施,这几年,我们安监系统的广大干部累得不轻,有些同志说我是工作狂,说我有点铁石心肠,的确,为了全市安全生产的持续好转,与同志们来不及很细致的谈心、关心,照顾不够,但是回过头来看这几年我是很感动的。我们安监系统的同志可以欣慰地说,我们没有虚度这段时光,我们安监系统办公室工作的同志的努力也没有白废,全国这么多省市、这么多城市都在大抓安全,有的抓起来了,有的没有抓起来,我们重庆抓起来了,实现了持续好转,并使安全生产形势首次处于可控状态。全市安监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的确发扬了愚工移山的精神,与事故斗、与不安全隐患斗、与死神斗,把重庆不安全的形势改了一个面貌。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各区县(自治县、市)的安监干部职工都没有闲着,没有消极,大家都在努力去压事故、保安全,这一点帮了市局的忙,无数小的成就集合起来,就是我们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所以,我觉得大家都没有虚度这段时光,虽然身体累一点,脑子紧张一点,但精神是富足的。

二、进一步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希望

加快构建和谐平安重庆,关键要靠全体同志的努力。安监系统办公室付出的努力主要体现在服务、辅助、决策、参谋、协调、为宗旨等方面,在这里我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办公室工作对工作要极端热忱、极端负责,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职责不同,都要兢兢业业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工作做好,同时要心胸广阔,增进团结,大是大非讲原则,小是小非不纠缠,多谈心,多沟通,多合作、协作,不要互相拆台。

第二,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办公室工作在领导同志身边,工作的要求很高,压力很大,任务很重,经常加班加点,我常说“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如果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完不成的。

一个人的生命过得是很快的,人真正干活的高峰就是30年,一晃就过去,我深有体会。虽然这些年大家都很累、很忙,但是忙也是一个机遇,过了这几年,想忙也没有机会了,所以说有活干也是幸运,大家一定要抓住大好时机,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这几年安监系统办公室的同志们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虽然累,能够集中在为领导服务上、干正事上、干事业上,而且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取得了成效。记得我当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时候,在看电影看到五、六十年代的劳动者,像王进喜等条件非常艰苦,但是精神非常好,精神上非常开朗、幸福,一个人必须把自己和一种伟大的事业连在一起,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做点事,心里才踏实,所以我觉得精神的力量应该放在第一位。

第三,要有正派廉洁的作风

办公室工作权力不大,也不小,尤其是接触的都是领导同志,所以要特别注意廉洁自律问题,同时还要做到公道正派,要会审时度势,创新思想,思维、观念、理念。既要做到全局在胸,又要能处理、协调好上、下、左、右、对内、对外的关系,找到平衡点和最佳结合点,在工作上做到“全局在胸,典型在手”,以点推面,超前预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注意吃透上情,吃透下情,领会领导的思想意图,找准工作结合点,要做到大事不能糊涂。

第四,要有规范高效的工作

办公室工作一定要讲求规范和高效,规范是高效的手段,高效是规范的目的,办公室是“司令部”、“参谋部”,工作上要做到少出问题,不出问题,并且能够高效有序的运转,而不是“拖、拖、拖”。规范、高效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市上下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教育活动,我们在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往往跟工作不够规范有很大关系,导致了运转的效率或者运转的环节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办公室必须高度重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问题。

第五,一定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在办公室工作随时面临新的形势,一定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做到开卷有益,终身学习。同时,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方面我深有体会。今年,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全市各厅局的干部到沿海考察,书记亲自布置了作业,考察结束后要求每人都写考察报告,后来我写的考察报告得到了书记的高度重视和称赞,并亲笔批示转发全市各级干部参阅,批示在《重庆日报》上发表。所以,我希望你们一定要勤奋学习,终身学习,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技巧,掌握熟练的写作方法,这是从事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一项基本工,这项基本工的提高无捷径,只有苦练,练能就熟,熟能生巧,巧能成精,精能成神,神能自如。

篇6

又到一年述职季,是自己回顾、总结、反思的契机。本人将自2018年8月以来个人在行政工作、教育教学、学习成长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行政工作:

本人分管的工作主要为:招生就业、对外交流、食堂,分管招生就业处与国际交流处,协管安全科,同时完成学校需要承担的有关工作。

2017年,本人第一年负责招生工作,在守住积极反对有偿招生的背景下,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摸清招生工作的流程与工作要点,在主要领导的指导下、全校老师的配合下,较成功完成2017年招生工作。但也存在不完美的地方,所以进行了及时总结与反思,在2017年底的南京市招生工作会上做交流发言。

在2018年的招生工作这个漫长的战线中,学校已经完成了2018年招生准备工作,目前按照步骤有序启动运行,已经完成了招生宣传片、册的制作、编制确定计划及上报、专业调整、新专业申报、“五一”校园开放日、区中招咨询会的宣传等。

根据学校要求,本人还承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3+3中高职衔接项目的申报工作,具体负责协调、申报,目前6个专业、对应的4个高校的申报工作已经完成。

在国际化交流方面,由于对外交流是一项政策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的工作,且学校还处在开始阶段,所以工作的推进有一定难度,但作为现代职教的标志之一,又是必须做好的工作。国际交流工作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理念;以有序推进、规范操作、控制风险为要求。目前,中加PEQ项目在探索中有序实施,2018年拓展了药学系赴美国留学的直通车项目,与美国艾弗里特社区大学签署了协议,目前正在大力宣传阶段。

在实习、就业工作方面,完成了13高职、15中专的实习安排,协助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完成17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完成了17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上报。可喜的是,学校五年制高职的就业率达到100%,得到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认可与表扬,中职就业跟踪数据调查获南京市三等奖。

二、教育教学工作:

本人坚持一线教学,坚持教学五认真,且工作量饱满,所教班级合格率高,在行政工作千头万绪的情况下,坚持开设校级公开课。

树立教育科研是育人教书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课题研究与撰写论文,在省级课题《跨界复合型人才校企协同创新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担任核心成员,并积极编著《跨界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目前书稿基本成型,预计在2018年底出版。

三、学习与继续教育:

积极参与教研与继续教育,认真完成继续教学学时与校本培训,2017年12月参加了南京市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目前成功结业,并完成了6000学时的网络学习;2018年3月参加了由南京市教育局组织的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学习培训团,目前也成功结业,并在全校做了学习汇报,撰写的《德国职业教育的考察报告》即将发表。2017年还成功加入南京市书法家协会。

四、     工作作风与廉政:

篇7

(一)国际视野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经济全球化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为此,学校要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的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大气大度、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者。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意识首先是公民意识。学生到高中阶段,有关国家的相关知识已基本掌握,因而重点高中的公民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体验,学会不同情景下的选择判断,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这需要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其次,国家意识是法制的意识,这就要求公民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它指人发自内心的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信念基础之上的。因而,这种信念只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然而,我们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国际视野要有国际意识,这就是要在审视国际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情况下,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的意识,从而能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道路;国际意识要有国际竞争的意识,要能在找到自身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敢于与别国竞争;国际意识要有国际合作的意识,要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在国际竞争中把别国的长处变为自己的长处;国际视野还要求我们学生能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有着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只有在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发展得更好,我们的文化才能更灿烂。

(二)基于科学认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一些人的享乐主义,而高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导致了重物轻人、重事实轻价值、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教育更要倡导精神追求胜于物质追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艰苦探索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思想创新、方法创新的成功,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拒绝不思进取;崇尚精神追求,拒绝享乐主义;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远离平庸,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竞争基础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要求社会每一成员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是应对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措施。

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力量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关键性品质因素,它可以分为:1.情绪控制:这是个人摆脱和消除焦虑状态,控制冲动与愤怒,保持镇静与信心、化解不良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需要在人际交往中锻炼提高。2.认知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的感受,是共同生活的基础。目前中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受到太多宠爱,容易形成这方面的心理缺陷,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因而正确地理解他人已经成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面。3.人际交往:纠正中小学生,尤其是个别“偏才”和“怪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问题,因为任何“卓越”的人才首先应是身心健康的人。4.竞争意识。现代人要有敢于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勇气。要把竞争与合作在更高的水平上结合起来。

(四)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

在我国中小学的学校教育目标中,心理品质的目标常常受到人们的忽视。然而,事实证明,不管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还是从事社会其他工作,富有激情才会有工作的动力,持续稳定才能保持工作动力经久不衰。因而,培养学生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它包括:1.自我感知和自我激励;2.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挑战,具有承受失败与挫折的勇气;3.处惊不乱,冷静地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

在对社会需要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几个关键词: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逐步增长等。

二、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校在多年实践的探索中形成了“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这一模式是建立在对学生情感发展认识的基础上的。

1.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情感领域“自主发展”的过程就是一种知情意行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知而行,由行而成情,最终成为他的意志品质。在这一意义上,只有学生自主的发展,才有学校德育的实效,这是学生态度、情感发生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

2.思想认识提高是不断内化的过程。把社会期望学生具有的态度、价值观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观念的过程,是态度与情感内化的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的条件是重要的,但这一转化能否最终成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在于精心设计德育环境。

3.德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教育体制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式转向弹性、开放式,师生关系由权威型转向以独立性、相互负责和交换意见为特征的平等和谐型、民主型,教育方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教育评价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与发展,教育管理由集中、封闭式转向参与式、自主式。对于民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而言,造成一代具有民主意识、能够妥善使用民利的一代公民,其任务自然由教育来完成。由此,实施师生之间民主对话、教学相长的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自我发展”的基础是良好的自主性水平与自主性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已经具有较高水平的自主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的认识与能力,并且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具有积极的、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效应。“自我发展”的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空间,即每个学生依据自主发展状况,确立一个可能的发展位置。“自我发展”的载体是学生集体性活动,通过各类有序、健康的学生集体活动,使自身的发展得以实现。

三、自主发展模式的教育实践

我校师生立足学校教育的实践,在教育活动和教育情景中加以不断修正与完善,逐步构建了一套与“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模型适应的实践操作体系。

(一)自我教育

我校一贯注重大德育环境的营造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教育的主渠道,把它当作学生自主教育的基础途径。从寓德育于教学开始,挖掘教学的教育性,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再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教育自己。

1.把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我们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孩子”的口号,这不仅是学生智能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要求。政治课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是当前政治课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困扰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难题。为此,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所谓政治课中的学生参与教学,就是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实践的能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我校教师在尝试和运用参与教学方法的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共同参与教师的备课,客串教师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自己回顾、小结归纳,由学生根据教学的要求自己来组织和筹划社会实践,设立公民论坛。

2.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任务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重视学生的“内化”,也只有在学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内化”。

为此,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学生导读”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根据“导读”内容自编自排小品等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向社会请教。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3至5人为一组。先由组长召集,确定考察专题、联系考察单位、设计考察提纲以及考察报告的撰写和打印等分工负责。同学们在社会考察中,采用多种形式,如实地参观、听领导介绍、采访职工、收集资料、摄影、摄像等。考察结束后,在政治教师及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或论文。最后由课代表或班干部主持,召开各组的考察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二)自我评价

在学校德育中,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与学校要求的差距,作出恰当的学习决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判断能力的提高,将在德育自我评价中形成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日常行为的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往往通过活动与交往表现出来。因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首先通过考察和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来进行的。

2.对学生班队活动的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各种活动之中。因而,一方面学校把开展各种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本身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的指标是:活动的独创性、活动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内容的思想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分别赋值并加以综合评价。评委由学生自己担任。

3.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评价的依据是:选题的现实性,看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报告的独特性,看选题的视角是否新颖,是否有独到见解;报告的思想性,看报告内容是否健康向上,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报告的逻辑性,看报告的分析是否合理,逻辑性是否强。有时还举办一些社会实践的汇报展览,既让全校同学接受了教育,又检验了同学们社会实践的成果,并要求学生自我作出评价。

4.个性心理素质评价。随着社会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多,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学校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一些同学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个别学生由争强好胜发展到自私自利;个别学生有较严重的内向型性格;少数来自全国各地来的学生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等。学校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结合中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特点,将心理教育与个性心理素质评价结合在一起,注重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教育性。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天向学生开放,由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教师接受学生的咨询,做到诊断、咨询相结合;心理咨询室除坐堂咨询外,还设立了“悄悄话”信箱,解答同学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解除同学们的心理困惑。依据这些材料,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会同教育研究室和其他各方面的老师,对一些学生进行个案分析,较全面地评价他们的个性心理素质,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三)自我管理

1.树立学生示范群体

在学生中树立示范群体,是我校“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学校德育的重大实践活动之一。它对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先后培养了四个示范群体。

一是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学生党建示范群体。我校已坚持高层次德育多年,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举办了数十期青年业余党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每学期发展学生党员7-8名,近几年来已发展学生党员70人,学生党员不仅自身要求严格,而且在班级、年级、学校各层面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同学,成为学生中的表率。

二是发扬“金牌精神”、品学兼优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同学不仅学习目的性明确、学风端正、成绩突出、成果累累,而且品德优秀、表现突出,在班级、年级和学校中的影响很大,是同学们羡慕的“成功者”,这批学生成为学生中科技与人文结合比较完美的榜样。

三是不断注重人格完善的团队干部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乐意担任社会工作,珍惜学生干部岗位,不辜负同学们的信任。他们在实践中注重自我修养,无论在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技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锻炼很大,提高很快,他们最终以胸怀宽广、为人诚恳、情趣广泛、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言行一致、工作主动、办事公正等优良作风赢得全校学生的尊重。

四是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成才、自强不息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对困难、正视困难、自强不息、刻苦顽强、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2.创建特色班集体

学校的特色班创建工作是根据自主、自愿、自动的原则展开的。首先各班同学根据本班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讨论制定班级特色,而后在充分吸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主要由班委、团支部围绕特色讨论并制定特色班级创建计划,向学生处提出申报。学期末学生处将根据各班申报计划和小结对各班特色创建工作进行审核,再对审核合格的班级进行表彰并举行特色班挂牌仪式。

特色的创建是一个自主建班的过程,它给每个集体留下了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同学们能够自己选择自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选择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一份份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公约出台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开展起来了。班级集体在同学心目中产生了更为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一个家。

3.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同学们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之一。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自己策划、组织学习的形式和过程。我校学生爱好广泛,兴趣浓厚,喜欢钻研,原本都是个体行为,学校及时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下设27个社团。学生社团联合制定了章程,学生社团、协会、俱乐部等也制定了管理条例。每个社团由社团成员自己聘请一名指导教师。社团小型活动两周一次,参观、制作网页、沙龙、咨询、讲座等,活动形式多样,生活活泼。同学们在自己喜爱的社团里施展着自己的才华,社团活动的开展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尤其让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社团活动中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发挥自己价值的土壤。

篇8

为了学习、借鉴美国农业推广方面的经验,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工作水平,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经农业部和国家外专局批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派出以梁志杰同志为团长,江西、上海、贵州、湖北、山西、天津、湖南等省市和辽宁省大连市、锦州市、四川省双流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培训考察团一共14人,于1995年11月4日至12月2日执行赴美国培训考察任务。

培训考察团由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M.S.U)农业及自然资源学院负责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学成立于1855年,是全美第一所根据赠地法成立的州立(公立)大学。学校位于密西根州首府──兰辛市,规模宏大,景色秀丽,下设14个学院,共有4000多名教员,设有200多门专业学科。在校注册学生4.1万人。其中本科生3.2万人,研究生9060人,外国留学生近3000人,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留学生900人。学校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校园占地8.5平方公里,试验农场和农业教学、科研基地12.7平方公里。农业和自然资源学院为大学里历史最为悠久、师资力量最强的学院,在全美属于最好的十大农学院之一,作为典型的赠地法案学院,农学院实行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体制,负责全州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州政府不再设立科研和推广机构。美国所有州都实行这种体制。在行政管理上,农学院分为四大部门:即主管教学的学术和学生事业部,主管科研的农业试验站,主管推广的州立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站和主管国际交流的国际农业研究所。具体负责这次培训考察活动的是学校国际农业研究所和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在20多天的培训考察工作中,全团受到美方的热情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学副校长、农学院院长Fred·Poston博士会见并宴请了代表团。整个培训考察日程紧凑,工作紧张,组织有序,内容丰富,方式活泼。代表团先后听取了学校二十多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农业推广专家、教授的讲课和情况介绍,访问了拜伊(Bay)县、埃力那克(Arenac)县、麦森(Mason)县等三个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考察了11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4个农产品加工厂,一个生产资料公司,二个职业中学,二个农产品收购站,一个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参加了埃力那克县农场主协会主席举行的情况报告会,走访了9个美国人家庭,其中:农场主家庭5个,大学教授家庭2个,中学教师家庭1个,推广站长家庭1个。应美方邀请代表团向有关专家、教授和部分外国留学生介绍了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取得的成绩等情况,就有关问题与美方朋友进行了研究、探讨,得到美方好评。本次培训考察,内容涉及美国农业立法的沿革,推广经费预算与使用,赠地大学体系,农业推广理论和原则,农业推广体制、管理、项目计划和评估,农业推广手段和方法,农业发展政策,现代通讯技术信息传播设施在农业上的应用,及美国朋友的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同志们认为,本次培训考察收获不小,对美国特别是密西根州的农业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目的。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据介绍现有人口2.6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占2%左右,一个农民一年生产的农产品可满足128个人的生活要求。

密西根州位于美国的东北部与加拿大隔湖相望,气候条件和我国东北近似,是全美玉米、奶牛(牛奶)的主要生产区,全州现有人口940万,面积17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务农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2%,农业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农场规模越来越大。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以家庭为单位,实行规模经营,从发展趋势看,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全州前几年有5.2万个家庭农场,现在下降到5万个。家庭农场分两种类型,一种为专业性农场,一种为兼业性农场。中等专业性农场一般耕种2000?000亩地。无论专业性农场还是兼业性农场,都以自己耕种为主,农忙时雇请部分临时工,劳动生产率水平很高。

(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耕地、播种、施肥、喷药、收刈、脱粒、加工、运输、精选、烘干、贮存、畜牧业上料、挤奶、消除栏圈全部实行机械化。我们参观的一些农场主无不拥有多种机械,这些机械性能良好,用途广泛,有的可以一机多用,如种植机械从整地、播种、施肥、喷药和收刈、脱粒、秸秆粉碎可一次完成。农产品加工,只要一按电钮全部自动完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惊人。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规模小一些的农场主大都是主营农业,兼营其它。

(三)商业性意识越来越强。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进行,我们访问的农家,大都拥有电脑终端和州立大学农学院及其他信息中心联网,随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州立大学和其它信息提供者只负责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场主分析,利用信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农场主取决市场自主经营。

(四)社会化服务十分发达。各农场与社会的各涉农部门和商业公司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农场所需的良种、化肥、农药、机械、饲料等生产资料,农产品的运输、销售、贮存,以及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只需打个电话,有关单位便及时登门服务。

(五)劳动者素质较高。50%左右的农场主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还是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农民的平均学历达到中专以上。

农业的发展与农技推广工作是密切相关的,自1914年美国建立农业合作推广体系以来,农业技术的推广一直促进着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进步,而高素质的农场主又对农业推广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密西根州立大学农技推广站和全美一样,对农场主的需求及时变换着推广方法、范围等,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培训和考察,我们认为美国的农业推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紧密结合。美国的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核心,实行教育、科研、推广紧密结合,这种形式是依据美国的法律规定逐步形成的,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的《摩里尔,赠地学院法》,由国家划出大片土地,在每个州各建立一所赠地学院,为农民培养农业和农机专门人才。1887年颁布《汉奇,农业试验站法》规定在赠地大学建立试验站,开展农业科研。1914年又颁布《史密斯,里沃,合作推广法》,授权赠地学院的农业推广可以得到联邦政府农业部的合作和支持。上述三个法案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需要提出的,它奠定了美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三个法案是一个整体,它规定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州立大学组织实施,使州立大学逐步成为本州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结合体,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和推广中心。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中心虽然有其历史特殊性,但创造的教学、研究、推广紧密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则有普遍意义。为了保证教学、科研、推广紧密结合,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科研和推广任务,多数为教学──推广,科研──推广,教学──科研双重任务,或教学──科研──推广三重任务。

2、科研任务来自生产实际,根据推广工作,提出的问题,确定科研项目计划,成果一经确认,即向社会公开,不搞技术垄断。

3、教学、科研人员作推广人员的后盾,负责解决推广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4、对推广人员采取在职和定期离岗进修的办法,更新知识,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5、召开教学、科研、推广人员研讨会,共同探讨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二)多种社会力量合作办推广。农业推广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公益活动,美国政府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农业推广,从而逐步形成了一种多层次、多方面合作进行推广工作的机制。一是国家和地方合作办推广。农业部和州、县推广机构各司其职,互相合作,经费由联邦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1995年密西根州立大学推广经费为4000万美元,其中:联邦拨款1000万美元,州政府拨款2000万美元,县政府拨款1000万美元,另外还有特殊推广项目经费和社会各界捐款800万美元。二是政府和社会合作办推广。州县两级推广机构中都设有政府代表,都成立有州立大学、有关部门、专业协会农民代表参加的农业推广顾问委员会(协会),负责推广工作的项目审定、经费筹集、人事安排和工作评估。三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职、兼职和志愿人员合作办推广。兼职人员主要在州立大学,他们既搞推广又搞教学、科研,志愿人员主要在县和县以下以推广顾问委员会和参加“四健”(4H)会的人员为主。埃力那克县推广站只有5名专职推广人员,顾问委员会有12名,志愿人员多达几千名,面向群众的推广工作,许多是依靠志愿人员完成的,推广课题是由顾问委员会根据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项目方案由农业教学、推广人员在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制定,项目的实施,除推广、科研、教学人员参加外,多种社会力量,包括政府机构、群众团体、大众宣传媒介、涉农企业和一些大型农场主,也积极配合,有的农场主还出钱、出地,带头实施推广项目,承担试验示范任务。

(三)农业推广队伍的素质高。密西根州1994年共有州、县农业推广人员445人,其中州农业推广站150人,县和区域推广站295人。150名州推广专家都是博士、教授,县和区域推广人员中70%为硕士,25%具有博士学位,无论是州推广专家,还是县级推广人员知识面都很宽,学识比较渊博,都会操作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州、县农业推广站,全部实现了办公通讯现代化,所有推广人员都拥有电脑终端,与州立大学及其他信息中心联网,美国能形成这样高科技、高学历层次的农业推广队伍,一是高科技发展迅速,农场主的科技文化程度越来越高,自身素质差,很难再胜任推广工作。二是州立大学设立了农业推广教育系,在本科毕业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农业推广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形成了培养高级推广人员的教育体系。三是州立大学对推广人员的职位有严格的要求和招聘程序,招聘上岗后试用六年,方可聘为正式推广员,不管什么人,如果不能胜任工作,随时都有被解聘的可能。

(四)农业推广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美国的农业推广是全方位、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只要农村、农业和农民需要的,都是农业推广的领域和任务。工作范畴已远远跳出单纯农业技术本身,涉及整个农业和所在农民的种、养业、流通、农村文化、家庭教育、人际关系、协调指导等诸多方面,以满足农民的高层次需求。农业推广人员涉及和实施的项目分三大类:

1、农业技术和自然资源类:涉及农户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有效地从事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场利润,开发新的农产品,参予国内外市场竞争,注重食品卫生,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及农民群众的多种需求和心理培训、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咨询等。

2、“四健”青年俱乐部项目。四健是指健康的心、健康的脑,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手,“四健”是为农村开发农村青年资源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农村青年提供理论、实践环境,培养他们关心公共事业,实现自我控制,增长知识才干,提高领导、管理能力,试一试、干一干,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3、家政推广项目。家庭是农村发展、生活的基本单位,指导农村家庭生活、消费,健康发展是美国农业推广的重要任务。这类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等活动,强化家庭的作用,制止家庭分裂,减少青少年犯罪,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家庭的稳定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项目的主要内容有:(1)进行公共事业、社区活动和法律的培训,教育农民处理好家庭与社区、政府的关系;(2)进行有关食物与营养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营养和健康、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注意营养、膳食和烹调技术;(3)进行卫生和健康方面的培训,指导农民搞好家庭保健,改善家庭卫生和设施,爱护公共卫生及设施;(4)帮助农民家庭进行住房需求评估,推荐家庭住房设计式样,提供房屋修膳和管理知识;(5)指导新婚夫妻和青年夫妇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尊敬长辈和抚育好小孩;(6)指导农民搞好家庭预算,用好家庭资金;(7)进行家庭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五)推广方式灵活,推广手段先进。农业推广单位都拥有电子计算机、卫星联网电话、电视、录放设备等现代化推广工具,推广人员将各种知识信息输入计算机内,农民需要什么信息只要拨个电话或打开计算机终端就可获取有关答案,十分便捷,我们走访的农户中,大部分都和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统联网,无论是芝加哥的农产品市场价格,还是天气变化情况等,都可做到“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州立大学除常用的宣传培训设备外,庞大的计算机系统除和各县推广站、农户计算机联网外,还与国内外有关重要部门联网,有关的技术信息可及时交流、传递。州立大学还设有6套电视节目,无线广播电台定期向农民播放农业知识技术和信息,利用卫星远距离教学也在应用中。

美国的农业推广方式,分直接推广、间接推广。直接推广是指推广人员走访到户,面对面帮助农民解决问题;间接推广方法是指借助印刷品、电话、电视、广播、电子邮件等进行推广宣传。目前,运用直接推广方法服务的约占农户数的25%,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小组培训、参观、示范等,必要时还进行个别咨询、个别访问。各种农业推广方法,都体现了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原则,排除了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而且,绝大多数推广项目都是无偿的。

(六)队伍管理严格。在长期实践中,美国的农业推广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

l、农业推广人员由州立大学直接管理,州推广专家由学校聘任,基层推广员由大学下属的州推广站聘任,并发工资,地方政府不干预推广工作。

2、基层推广人员由州立大学负责培训,每人每年回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天,以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根据推广人员的特长,分别参加州推广站的推广项目。推广员带着问题回学校与专家教授共同研究,制定方案,再回去组织实施。

4、对推广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如不称职,随时辞退。

美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农业资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进步发挥巨大作用,它的一些作法和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为此,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需要法律预以保护。我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多年酝酿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农业推广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但从推广法颁布两年来的实施情况看,由于法律条文太原则,操作性差,难以落到实处,建议尽快制订《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细则,使法律更加完善,特别是在维护农技推广机构合法权益,国家保障措施等方面要具体、明晰,具有可操作性。

(二)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装备,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和经济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已成为一项重要财富,谁先得到它,谁就可以取得经济上的主动权。美国农业推广部门把信息传递作为向农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大的农场主也十分注意收集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他们都装备了先进的信息传播设备,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目前,我国农技推广部门普遍装备落后,信息传递慢,渠道单一,适应不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装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台。我国幅员辽阔,交通不发达,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它不受交通便利与否的影响,同时利用广播配以电视,更加形象、生动,适合我国农民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是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的一种好方法,国家应把它作为科技兴农战略的一件大事来落实。二是逐步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促进信息事业的发展。世界发达国都把计算机的普及推广和网络化,作为经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建议国家在“九·五”期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采取与地方联合投资的办法,在每个省确定若干个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开展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试点,同时,组织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开展计算机软件开发。争取用一、二个五年计划,把全国县级以上农技推广机构都用计算机网络起来。三是增加农业科技读物出版发行,使农民比较容易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三)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分工过细,人员过多,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可借鉴美国的经验,逐步将推广机构内服务性的专业站(室)向专业公司(肥料公司、药械公司、果品公司等)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逐步向综合性、宏观性方向发展。从重点进行生产技术指导,逐步转向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评价,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对现有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各级政府要增加农业技术培训经费,农业部和人事部门组织制定农技推广机构岗位任职标准,以调动在职科技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继续抓农业内部的“三农”协作。我们认为,“三农”协作重点是省一级,省一级“三农”分属不同的三个系统协作难度大,农业部喊了多年成效不大,建议农业部对几年来“三农”协作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三农”协作的组织形式,协作内容和方式,以及经费开支等做出具体规定,充分调动三家的积极性。

(四)增加农业投入,引导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发展。农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实行的,无疑是一种好的制度应长期坚持,但是,在乡镇企业发达,劳力向工业大量转移的地方及东北、西北等耕地面积大的地方,可以根据群众意愿,引导农民把土地向农业大户集中,建立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国家应增加投入为这些家庭农场提供一些中长期(10?0年)的贷款,帮助他们购买生产加工方面的机械设备,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使之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样板。

(五)改革农村教育。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中学教育存在着主要为了升学的偏向,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上与农村需要脱节,根据我国实际,农村学校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目标,中、小学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及对学校的考学率上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培训考察团人员

团长:梁志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处长高级农艺师

翻译:聂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副处长高级农艺师

团员:杨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高级农艺师

王晓鸿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副站长高级农艺师

刘希文上海市综合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副主任推广研究员

高登祥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王银元湖北省农业厅粮油处

处长高级农艺师

姚永久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高级农艺师

康瑞昌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姚振凡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江勤友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科长高级农艺师

张贵彬辽宁省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沙世同四川省双流县农技推广中心

篇9

一、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近几年,高青县初中毕业生人数锐减,给高青二中的招生带来了空前的困难,既无法保证生源数量,更无法保证生源质量。重塑跨越发展的辉煌,难度可想而知。学校领导高瞻远瞩,确定了不能改变外在条件,就改变自身的战略思想,一场改革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是其核心所在。

孙佃河校长提出了“学一家,融百家,自成一家”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在此目标引领下,借全县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学校密切关注全国各地的教改动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博采众家之长,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2006年,学校组织部分教学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先后两次到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风采我展示”的“三三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给陈旧的教学观念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为探索适合普通高中教学的课改新路,2008年12月,学校组织十余名干部教师,赴兖州一中学习“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2009年11月,学校安排14名干部、教师参加了在天津市静海一中举办的全国高中提高课堂效率研讨会;2010年4月,孙佃河校长、袁坤副校长和王军主任再赴天津市静海一中,参观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2009年,孙佃河校长、袁坤副校长先后到广州考察学习“生本教育”后,分别向全体干部教师作了“生本教育”考察报告,组织广大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在经过充分的学习考察之后,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制订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最终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的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除了主动出去考察学习之外,课堂教学改革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学校先后邀请市教育局王士军局长、市教研室王玉强科长、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教授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到校作课改专题报告,指导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2008年8月,学校邀请市教研室苏明光主任来校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专题报告。苏主任的报告既有高层次的理论水平,又切中高青二中实际,给全体与会教师以深刻启示,对高青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为营造良好课改氛围,尽快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全程参与课改实验小组的听、评课活动,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形成了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从“面”上带动,各年级课改实验小组从“点”上推进的保障机制,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为调动广大干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教学创造性,培植典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学大比武”“首席教师评选”等系列活动,邀请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作为评委,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聘请市、县教研室专家帮助学校进行阶段性总结、验收,巩固成果,推进改革。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组织的优秀课改论文评选、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近年来,王海滨、王小娟等名教师多次获得县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和优秀学案评比一、二等奖,马建辉、宋斌等人多次获得市、县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学校建立了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制度,定期召开课改研讨会、通报会,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笔记,及时反馈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研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总结个人的经验和阶段性成果。由课改实验小组定期编辑、印发的《课改实验简报》,在宣传先进课改理论、介绍各地课改动向和经验、及时通报学校课改情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争奇斗艳 课改

呕心沥血勤耕耘,换来苗圃满目春。全校上下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246”自主高效课堂。

对此,孙佃河校长做了这样的解释。“246”自主高效课堂的全称是两案四点六环节自主高效课堂:两案指教案学案并举,缺一不可;四点是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注意四点:目标、效率、方法、检测;六环节是指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六个基本环节。

在此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不断总结提升,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做法。

比如,语文学科探索形成了“三课四段”教学模式雏形。即预习――展示――反馈――作业四大环节,贯彻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突出读写训练。具体操作流程为:提前两天下发预习导学案,学生依据导学案来完成课文的预习工作(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背景资料,预习要点,学习内容,学习反馈等);课上小组讨论,确定中心发言人阐明本小组的见解――组间讨论,碰撞交流,产生形成性见解(非资料提供的观点,这是最宝贵的材料);教师精讲点拨,力求高屋建瓴(不局限于教材,适当类比延伸);总结反馈(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拓展提高(归类阅读,对比鉴赏,仿写训练等);巩固作业(夯实所学知识,预习下节内容,主要以预习导学案为载体)。

面对不同的题材,语文组教师群策群力,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针对散文《都江堰》的阅读教学,语文组教师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预习(依据两天前发的导学案)――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激情导入新课,学生齐读课文――小组交流(相互听写字词、齐读重点段落、商定对重点语句语意的见解、推选中心发言人)――组间交流(重点语句语意把握、文章写作意图、写作手法、文章启示等)――教师点拨(简介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提出更有高度的思考题,如都江堰现状和保护等问题,引领深入拓展)――语段仿写――归类总结――巩固作业

再如诗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预习(了解李煜生平,大致了解诗词内容,熟读成诵)――明确学习目标(吟咏诗韵,批文入情)――小组交流(轮流朗诵,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组间交流(各发言人朗诵,相互点评,阐释各自观点)――教师点拨(诵读要点:轻重、缓急、长短、反复等,教师泛读)――学生再读,再交流(注意形式:比喻、叠词、反问、对比、标点等;内容:愁绪、哀怨、反思、悔悟等)――拓展提高(李煜前后期作品的比较,或者李煜《虞美人》与李清照《声声慢》、晏殊《浣溪沙》的比较阅读,评价李煜等)――巩固训练(以第一人称和散文化语言描绘词的内容)――总结(诗词鉴赏方法)――作业(预习学案)

同是语言学科的英语,与语文有着莫大的相似性。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更注重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学校英语组的教师立足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的训练,听和写不仅是适应考试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需要。教师们长远考虑,近处着手,制订了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不仅夯实了基础,还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其基本的教学模式为:

学案展示――小组讨论,质疑纠错――点拨拓展,解读目标――消化吸收,总结心得――跟踪检测――作业布置,下发学案

在此基础上,根据年段学习内容的不同,又有所区别。如高三两轮专题复习课,以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宗旨,以高考题型为主线,同时穿插词汇复习和综合训练,以期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其教学基本模式为:

词汇复习――作业展示――讨论排疑――教师点拨――二次利用――跟踪训练――作业布置

而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流程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其模式为:

交流讨论,确定难点――板书难题,寻求帮助――学生讲解,教师点拨――二次利用,好词佳句――跟踪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能够主动回答、主动展示,成绩也有了长足进步。

数学教研组的教师们披沙拣金,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和训练题中,静心思考,准确把握,抓住了数形结合这一关键点,发动学生动手画图,通过图像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变式思维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教学基本模式为:

归类延伸,导入新知――师生探究,达成共识――知识应用,存同求异――归纳总结,拓展提高――练习巩固,超前预习

根据不同课型,课堂教学流程又可适当灵活调整。以试卷讲评课为例,基本流程为:

学生互批,指明错因――自查自纠,找准疑难――板书错题,寻求帮助――学生解答,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巩固提高――当堂测试,整理备用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放手训练,引发思想碰撞,特别强调方法积累,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留待周测再行检查,做到堂堂清、周周清。再如复习课,基本流程为:

图像展示(学生列知识点,画图像)――交流补充(力求写全并指明作用及用途)――教师点评(补充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典型题探究(学生解答,查缺补漏)――变式训练(拓展、提升、归类、反馈)――方法归纳――当堂训练(争取做满分卷)

在此过程中,教师特别重视典型错误的查找、归纳以及方法指导,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拓展提升。特别是“满分卷”的做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诗无达诂,教亦无定法,“让每一节课都成为高效课堂”是高青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的追求。他们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各学科加强了对学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环节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三先三后”(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作答)的良好习惯,探索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教学模式。

三、累累硕果 责任催行

昆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走出了禁锢之地,顿时眼界大开,感觉满目风光美不胜收,回首从前,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教学也是如此,一旦不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放眼教学改革的大潮,自当视野无限宽广,收获良多。高青二中自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硕果累累。

孙佃河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总结会上是这样概括的: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现象:学习方法、学科思想多了,内容重复、知识罗列少了;过程研究、思维展示多了,照本宣科、固定答案少了;学生中心、合作探究多了,教师中心、包办代替少了;心猿意马、心不在焉少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多了。

诚然如此!走在高青二中的校园,能够深切感受到课改给这个学校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篇10

校长提高培训是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基础上,以继续提高其政治思想水平和任职能力为目标,以知识更新补缺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等的再培训、再提高,因而,它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知识补偿性教育相比,更注重于针对性、研究性与实效性。

按照教育部要求,专题培训是校长提高培训的基本形式,其培训方法也应由过去的理论学习、案例教学为主向研讨交流、科研实践为主转变。根据这个前提和成人教育的特点,福州教育学院在干训教学环节的管理上,抓紧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注重教学质量管理。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领导认识到,在各种教学条件毕备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让高素质的教师上讲台是保证校长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保证。而要建设好师资队伍,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福州教育学院是一所地市级成人高校,与其他兄弟院校一样,也存在着专职教师短缺的问题。学院干训处现有四位同志,而一年之中最多的要办6个班次。院长及干训处的同志都担任讲课任务,也无法满足培训发展的需要。而同时,福州教育学院地处省会城市,有众多的省、市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中专院校和达标中学可供依托,这是优势,更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师资资源。因此,在干训师资队伍建设中,必须坚持采用“专、兼、聘三结合”的办法,即干训处的同志在做好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尽可能登台授课,此为“专”;学院中所有的教师,包括书记、院长在内的领导,尽全力对干训班予以支持,只要有需要,就尽心尽力备好课,上讲台,此为“兼”;此外,还要依托众多的社科机构、兄弟院校、达标中学、特色学校,聘请高素质、高水平、高职称的教师,共同努力,完成培训计划,此为“聘”。事实上,我院在校长提高培训中,外聘教师达20人,均为副教授或中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绝大部分是名教授、名专家、名校长。这些教师都来自教科研的前沿或学校管理的第一线,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讲授,往往能够现身说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所以深受学员的欢迎与好评。至今,我院基本上已经造就了一个有30余人,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专、兼、聘三结合”的干训师资库。

除此之外,为了使校长提高培训班的理论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并能运用于实际,我院还高度重视教学创新,创设氛围,创造条件,放手让每一位学员既当学生,又当“先生”。无论哪一位校长,只要他在学校管理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做法、新见地、新成就,就尽可能安排上台讲演,抛砖引玉,引发讨论、质疑、问难、争论、研讨,努力做到“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官兵互教,共同进步”。

二、注重干训质量管理

在抓紧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干训处在校长提高培训中,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力求通过下述七个结合,努力在办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个提高培训教学创新的新模式。

(一)讲授辅导与预习反馈相结合

校长提高培训教学上的主要矛盾是时间紧、专题多、涉及面广。教学中如果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施教、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从学员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全部已经参加过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都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科学,在提高培训班上再泛泛地讲授实属没有必要。再者,他们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在提高班内强调运用学员预习反馈与教师讲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要求学员按照课程进度预习教材,在预习中联系实际提出疑难问题,交干训处汇总整理后反馈给任课教师,或从中选择那些与学校管理实际联系密切的重点、难点、热点、亮点问题,作为选题安排专题讲座辅导,对其他部分则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员自学或研讨去解决问题。这样,无形中学员也参与了教师备课,从而加强了教学针对性,也发挥了学员预习的主动性,更使教师得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解惑专长,教学相长,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二)讲授辅导与自学指导相结合

自学是讲授辅导的基础与前提。在教师讲授辅导前学员自学是一种必要的学习准备,在教师讲授辅导后学员自学则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扩展和深化。为了使学员的自学不流于形式,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加强对学员自学的指导,如根据需要编发自学提纲、给学员确定参考书目,提出自学要求等等,干训处还专门为每一位学员配发了自学专用笔记本,要求学员做好自学笔记,并在适当的时候统一收缴检查,或组织自学交流座谈会,交流自学心得体会,提出疑难问题共作研讨,以此来检查落实学员的自学内容、进度,保证自学效果。

(三)讲授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

校长提高培训班的学员一般都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研讨能力。因此,干训处在安排课程时要求任课教师讲授时不必面面俱到,对知识性、常识性的内容基本上可以不讲,只精选某些重点章节,以研究性分析为主,作示范性学习辅导,而对专题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则更多地组织学员合作学习、研讨交流。实践表明,那些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内容,不但非常适合于师生间的研讨交流,从而调动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使教师深受启发,收集到实践中的好案例,学习到学员的好经验,真正起到教学相长,智能互补的作用。

为了保证研讨的质量,使研讨成为教学辅导必要的延伸和补充,要实实在在地让学员在研讨中针对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我们在每次研讨实施前,都事先与学员一道,结合教研专题,明确研讨目的,确定研讨范围,提出研讨题目,并要求学员事先准备好发言提纲。研讨时有关教师分头下组,与班干部、小组长一道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员的主体作用。要求人人发言,并作好记录。教师则指导学员将研讨中提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对多位学员感到困惑的问题,还在教师集备会上提出,集思广益,统一意见后再由任课教师到班上作小结,进行解惑。这样,就使得每一次研讨都能做到中心明确、气氛热烈、内容深入。

(四)讲授辅导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

地市教育学院开展校长提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而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正可弥补这方面的欠缺。为此,学院建起了校长培训专用多媒体教室,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从此,任课教师的授课提纲和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等声像资料均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既改变了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状况,又活跃了教学气氛。师生之间还可互动,合作学习,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总之,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为校长提高培训中实现信息沟通、双向交流、增大教学密度、增加辅导信息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使课堂讨论质疑答疑、释疑辩疑成为可能。

(五)讲授辅导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提高培训与任职资格培训的不一样,还表现在学员的教育科研意识与课题研究水平的提高与否。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又正是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最薄弱的一环。因此,干训处非常重视在班级营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氛围。每期学员一报到,就要求他们自报科研选题,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思考,然后在《教育科研专题》讲授结束后,布置作业要求人人完成《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练习,交教师审阅并讲评;学员再结合课程内容学习的延伸,修改调整选题,确定课题后再写《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并请教师给予指导;结业前夕形成阶段性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整改方案》或学术论文,最后参加论文答辩。这一过程贯穿提高培训的全过程,使学员紧紧围绕着自己的研究范围学习、思考、分析、交流,从而保证了培训班的科研气氛,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六)讲授辅导与考察调研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依然是教育部提出的校长提高培训的指导原则。要贯彻好这一原则,除了要组织好班级授课以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下校诊断、现场咨询、易校挂职。现实的典型、鲜活的经验、明显的特色、强烈的对比,有形的示范无一不给身临其境的学员以深刻的启发、教益。为此,必须在理论讲授之后很好地抓紧考察调研这一环节。

为了使校长提高培训的“教育管理实践课”上得更直观、更形象,切切实实收到实效,干训处在市县(区)各级各类学校中,动态筛选出十所左右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校长提高培训班教育管理实践的基地校,归其特色,分别有:培养青年教师,建立激励机制,领导班子建设,目标量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等,各具不同的办学特色。

干训处在每次组织学员下校调研考察之前都制定出计划,确定考察调研内容并印发提纲,考察调研中引导学员认真学习,考察调研结束要求学员各自写出考察报告(调研报告、诊断报告),并对照本单位实际,找出差距,制定出整改措施与方案,以备回原校工作时施行。

(七)理论考核与训后跟踪考核相结合

考核是检查学员学习成效的一个必要步骤,也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

校长提高培训是在学员已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学员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更多的教育科学理论的过程,又是学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所以,这种培训不单纯只是指导学员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指导学员学会应用理论,指导实践,增长领导能力。因此,校长提高培训的考核应从理论与能力两方面进行。

理论考核从时间上分为平时与结业两个部分,平时在一个专题或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由任课教师根据学员所学内容拟定数道思考题目,临考时由干训处指定其中的1―3道题目进行开卷作业;结业考试则以撰写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实验报告、诊断报告、整改方案等的形式出现,要求人人有成果。从形式上,又分为笔试与口试两种,笔试如上所述,口试则又分为小组研讨发言与班级校长论坛,同样要求人人过关,一则培养学员“说”的能力,二则可以反映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题目有观点的鉴别、案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教育措施的选择诸方面,以求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员的学识水平与诸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