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笔记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7 23:22: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班教育笔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班教育笔记

篇1

他们伤心时去了解、哄劝他们,他们高兴时会觉得很欣慰、满足,他们进步和表现积极时会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他们做错了会教育甚至批评他们。天天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工作就好似生活,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老师就似妈妈,要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在意他们的喜怒哀乐,教育好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老师最大的心愿。

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相互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我们的生活、学习充满快乐和温馨。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们都好似在家一样,每天见面并相处着,心里好像都很踏实。在每年9月1号小班的孩子升入中班,有许多的孩子不适应,哭闹不愿意升班。特别是李欣萌,每次早上妈妈送她时,不愿意去中班,哭着要上小班,要宛老师。就这样闹了一周,中班老师每天鼓励和夸奖她。后来,她渐渐好多了。当我到中班时,孩子们一看见我,高兴地喊着,有的过来搂着我的腿,有的牵着我的手。孩子们的表现那么亲切,他们率真的模样让我深深地感动!

回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可以用含辛茹苦来表达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其背后有委屈、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欢欣和快乐。当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时会烦恼,受到家长误解时会觉得委屈,凡此种种。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真心地付出后均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接受,换之以积极的支持和亲切地配合。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们的进步、成长和健康快乐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快乐的源泉,这些快乐也是我们幼儿园老师热情、不辞劳苦工作的原动力。

小班开学教育笔记总结【2】

篇2

情感教育是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由于小学生的不成熟的思维,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1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1.1积极健康的正向情感:第一,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等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倡导从爱祖国、爱社会、爱家庭这些小事做起。第二对小学生进行文明规范、思想品德和礼貌礼仪教育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正向情感。教导学生要有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正义感。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行为和健康的个人情感。要教导学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是对亲人、朋友还是社会中的人,要勇于追求真善美。

1.2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考虑,引导学生清楚内心真正的需要,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其一是根据他们的情感、意志随年龄的增加而成熟,让他们感受自我、认可自我,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其二是教导学生时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反思来调整不良情绪的影响和控制消极情绪。

1.3激发对外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小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内心体验、他人和社会的情感体验的关系。教导学生要以正确的认知去认知客观世界,对不良情绪问题所引起的与外界的冲突,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通过自我调整跨越痛苦,使之成为成长路上的垫脚石,获得心灵的成长动力。

2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1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因为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普遍较差,教师应该要注意对其引导。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6岁小男孩去上学,因为他与同学打赌,说让他爸爸开丰田霸道去送他上学,可是正赶上是他爸爸出差,让其舅舅开普通的车送他去上学,他觉得丢人,闹情绪就没去上学。通过这个例子分析,如果不及时纠正他的这种错误的攀比观念,久而久之就会无限的被放大。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如果攀比的蔓延之风不被遏制,小学生就会产生扭曲的价值观,那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在小孩子最童真的时代要以正确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教育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从爱出发,了解、关爱学生: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从生活中不断地给予关爱,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会因为一点点不顺利的小事或是不和自己的想法就可能走上极端,这是非常可怕现象。教师要把爱学生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孩子那样,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对于某个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波动时要及时的进行疏导。教会他们如何克制这些不良情绪。

2.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坚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学生们能够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交往中遇到的难题和遭受的失败的抗打击能力不容置疑。与此同时要教导学生们要有宽阔的胸襟和气度,淡然的面对生活的挫折与所遇到的困难。还要是他们要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发挥长处,增加自信,并保持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2.4帮助学生自我调控情感:尽管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背景和环境各不相同,但都会在学业、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家庭暴力、失业、离婚等现象,他们内心都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充满友爱的氛围,使那些心灵曾经受伤害的学生有集体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要重点呵护那些经家庭变故的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疏导。可以教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找人倾诉、听音乐等方式发泄或转移其不良的情绪。在发生冲撞时时,教导学生要保持冷静,从而提高控制自我情感的能力。

2.5创设丰富的情感教育情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用通过创造丰富的班级情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正向情感。第一,可以设计以情感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公益互动,艺术鉴赏活动、文体活动等。第二,教师要善于建立争当典范的教育情境。原因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如社会上的英雄和模范事迹,通过这些事迹来共鸣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形成自身的正向情感。

2.6注重形成情感教育合力:要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合力开展情感教育。第一,充分调动老师进行情感教育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情感教育,班主任老师要和班级各任课老师展开协调配合,齐心协力的解决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任课老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各类活动中,和学生形成亲密的情感联系,积极发挥他们在教导学生的作用。第二,学校从整个校园营造一种注重情感教育的大环境。在学校有关领导的鼓舞下,创造愉悦民主,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为主题的各类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再次可以与家长商议举办家长会和亲子活动,强化家长情感教育的理念,使家长和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在这难得的机会中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最后,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要时刻注意孩子成长内心的需求,并为孩子营造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3结语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实施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小学班级的管理效率。小学教育的重点更注重孩子是否健康的成长和如何教他们如何有优良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行。小学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能成为什么养的人。只有把“德育”和“才育”二者兼得才是未来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张霞 单位:新泰市天宝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3

二、目前校园安全教育存在的弊端

有一种说法“安全责任大于天,每天消失一个班”,说明校园安全形势的严峻,究其原因,我们的安全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中国公安大学王太元教授长期从事校园安全的研究,他认为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安全教育缺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认为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是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弱,而这也是安全教育缺失造成的,这一切说明安全教育的形势如此紧迫,需要教育工作者反思工作,查找弊端。

(一)安全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安全教育方式有待改进,因为其存在弊端,或者生硬僵化,或者趋于“游戏”。生硬僵化在于其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首先,依赖说教传授安全知识,教师照本宣科,违反儿童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学习活动枯燥乏味,学生自然不感兴趣。其次,安全引导生硬冷漠,强行压制,总强调这也不许,那也不行,极容易引起儿童抵触甚至逆反。趋于“游戏”指演练活动,主题不够鲜明,目标不够明确,演练前不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学生认识不到演练的深刻意义,因而不能从演练中提炼出严肃的主题,只是觉得“好玩”,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用安全保护代替安全教育

本着“少活动、少出事”的原则,很多学校严格限制学生活动自由,恨不能把学生装进“笼子”里,从领导到教师分抓共管,层层负责,对学生是“一百个不放心”:吃饭时有人专门“看”着,课间活动时有人专门“管”着,放学后由教师“盯”着交到家长手中,学生在校园期间,处处都有人想着、时时有人护着,真的成了“天之骄子”。

当然,儿童生活经验不足,又正处于好奇与萌动期,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他们,但如果用安全保护全面替代安全教育,则属因噎废食。首先,任何保护措施都有其局限性。第一,时间上有局限性,教师与家长的保护不是一生一世的,学生最终要离开学校与家庭,走向社会,到那时谁来保护他们?第二,保护措施本身有局限性,重大灾难与事故降临时,千钧一发,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如果学生不具备自护自救的常识和能力,谁又能及时出现来保护他们?其次,过分的保护对学生成长不利,“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贯在保护中生长的学生一旦遇到危险往往会不知所措,结果还是害了学生。所以,正确的方法是适当保护,正确教育。

(三)对安全教育缺乏信心

有的学校不愿花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因为他们对安全教育缺乏足够的信心,认为在重大灾难与事故面前,如地震、泥石流等,任谁也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所以,在校园安全教育上不愿多花功夫。

此观念经不起推敲。王太元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约80%的校园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预防和应急措施避免的,下面两个例子足以佐证他的观点。2005年6月10日,一场200年一遇的强降雨造成山洪暴发,迅速将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中心小学变成一片,造成了一百多名师生死伤,惨不忍睹。[3] 事故没有先兆,似乎不可避免,任何人都无能为力。可是仔细分析并非如此,1988年针对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厅颁布了《 中小学安全手册 》,其中对选择校址就做出了明确规定:“不宜选在故河道、旧池塘或河滩上,也不宜选在低洼地及风口上。要避开断层地区、滑坡地区、泥石流地区。为了避免洪水的威胁,校址宜选在当地历史最高水位以上。”[4] 痛定思痛,如果那里的教育主管部门与校长有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及时发现校址存在的安全隐患,灾难应该能够避免。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极其强烈的地震,人员伤亡惨重,但安县桑枣中学两千多名师生,迅速冲到操场集合,无一伤亡,为什么?全因为学校平时经常进行严格的安全演练。

所以,有效的校园安全教育不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在危急关头,只有受过良好安全教育的学生才知道怎样避开危险,自我保护。反之,结果则相反。

三、有效的校园安全教育措施

针对校园安全教育的诸多弊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反思,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一)在安全保护中培养学生的安全习惯

教师有责任保护学生,但保护的同时还要让保护活动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最终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所以在保护时要养成学生的安全规范,懂得自我保护的道理,锻炼学生识别险情、应对危急的能力。例如儿童吃饭时,教师要加以看管,禁止学生边吃饭边说笑,防止食物进入气管造成儿童窒息;领学生乘车外出时,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勿把头、手伸出窗外;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不能闯红灯;一旦遇上雷雨天,不能在大树底下、电线杆下面避雨。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这样做的意义,最后把这些做法内化为行为习惯,让安全保护产生警示意义。

(二)方式应生动,主题要鲜明

1.安全教育方式应生动活泼,避免枯燥乏味

首先,力求形式多样,如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墙报板报、学习园地、国旗下讲话、学生作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多渠道、多角度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其次,创设情境,增强体验,如“遇到了歹徒”“野外迷失了方向”“教室起火了”“遇到地震了”等,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提高自我保护技能。再次,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安全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幼儿园开展“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让小朋友轮流充当“安全小卫士”,负责查找身边易出危险的地方,然后带领其他小朋友一起消除安全隐患;让小学生编防灾自救的儿歌、童谣;可自办宣传安全知识的手抄报;让中学生搜集、查阅有关自护自救知识的资料,集体编辑成册,互相传阅,还可就安全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怎样在地震中逃生、火海逃生应注意的法则等,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2.保证安全教育主题的严肃性

在力求安全教育方式生动活泼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主题的严肃与鲜明,设计活动时应注意以下要求:应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学生在活动中要领受具体的任务与作业,活动后要写感想、谈体会,在具体任务的驱使下,学生才会用心感受活动的意义与价值,活动才会做到任务明确,主题突出。例如在火灾的演练中,让学生总结出火场逃生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地震演练中让学生谈心得体会等。

另外,在“情景模拟”设计上也要下功夫,模拟的情境与真实场面必然有差距,这无可非议,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追求情境的逼真,如通过调节声音的强度以强化刺激,调节光线的暗度以烘托气氛,让学生产生切肤感受,教育才会入心、入脑,效果才会明显。

(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很多校园事故是学生疏忽大意造成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安全意识,总认为已发生的事故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大难临头才追悔莫及。所以,有效校园安全教育的基础在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心中时刻装着安全理念,脑中始终绷着“安全”这根弦,珍爱生命,远离事故。

1.让学生珍爱生命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应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懂得以下理念:生命独特,不能复制,每一个人因个性而存在,因个性而精彩;时光匆匆,生命短暂,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过去不能重来;生命神奇,瑰丽多彩。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班主任应多做工作,任课教师也责无旁贷,如语文课中有许多动人的情节,有的描写生命的坚韧,有的赞叹生命的力量,有的感动于生命间的关爱,语文教师要珍惜这些资源,给学生以启迪,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尊重他人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

另外,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可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失去后的痛苦,懂得生命属于自己,也属于亲人与朋友。让学生亲临事故现场,感受生离死别时家人那撕心裂肺的绝望;也可组织学生到临终关怀医院,让学生感受生命即将远去的无奈与辛酸;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事故的视频,展示各种事故现场图片,让学生观后谈感受,引导学生形成生命珍贵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五经”之首《 周易 》告诫人们要怀警惧之心,例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提醒人们提防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要反复教育学生:不论在学校、在家或在其他什么地方,绝对安全的地方是没有的,灾难会随时光顾,危险会随时来临,稍有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万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应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洞察秋毫,及时发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如电线的老化、煤气的泄露、易燃品位置错误的摆放、食品超出保质期或腐烂变质、人群过于密集场所可能出现的踩踏与拥挤,可疑的犯罪分子等,发现安全隐患后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这句话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务是教会儿童能够应对危险,自我保护,故校园安全教育乃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北京,100050)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篇4

对缩小班级规模这一主张,教育界人士一直争论不休。[1]一方面是由于班级规模的缩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经费的支出、使用以及师资的供求,尤其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忧心忡忡。显然,班级规模越小,每个班的学生人数越少,那么所需的教师就越多。相应地教师的薪水和福利,校舍以及其他所有的教学材料和设备都要增加,教育开支也随之上涨。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短缺,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缩小班级规模对我国的教育负担无异于雪上添霜,不切实际。难怪有人说:“T=S/CT(即教师数量等于学生总数除以每班平均学生数)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方程式”[2]。另一方面,教育专家们对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所作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格拉斯(Gene V Glass)和史密斯(Mary L Smith)运用“综合分析法”,对从1900年到1978年的有关班级规模的研究进行大量的比较分析后认为,班级规模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班级越小,学生所学越多,效果越好[3]。几乎与此同时,美国ERS的罗宾逊(Glen E Robinson)运用“相关归类法”,对近一百个有关班级规模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后指出,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取决于年级的高低、学习科目、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文化和经济背景等多种因素[4]。另外,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史拉温(Robert Slavin)教授运用“最优证据综合法”严密地分析了具有较高质量的有关班级规模的实验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是,即使每个班的学生数减少到15人,其积极影响也微乎其微;而真正最有效的方法是个别教学,那就是将班级规模缩小到每班只有一或两个学生[5]。

大致说来,班级规模的研究经历了以下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前实验期(1895—1920年)、初级实验期(1920—1940年)、大班教学研究期(1950—1970年)、个别化教学研究期(1970—1978),以及综合分析期(1978年以后),各个阶段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所探讨的具体问题都存在着差异[6]。最早对教育过程包括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的是美国的莱斯(J.M.Rice),其研究报告于1902年发表在《论坛》杂志上[7]。该研究并未发现班级的大小与学生的成绩间有任何密切关系。但遗憾的是,莱斯的研究报告基本上没有提供任何比较分析的统计数据,因而难以明确地揭示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之后,从1900年到1920年,研究人员搜集了许多有关班级规模和学生成绩的新资料,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但这些研究基本上还处于非实验性的逻辑推理。孔曼1909年的一项有关班级规模的研究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8]。孔曼对美国宾州一个校区1909年度的学生升留级记录进行了分析。他将该校区的各个班按学生数分成三组:少于40,40至49人,50以上,然后,计算出每组的学生升学率。他发现,在三年级,学生人数少于40的班,其升学率为88%,学生人数在40到49的班,其升学率为85%,学生人数多于50的班,其升学率为81%。不难看出,这种分析将班级规模的问题过于简单化。因缺乏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控制,无法解释很多其他的变量,因此不可能对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作出可靠的因果判断。

从二十年代开始,随着实验研究的概念和技术逐步发展,并在教育研究中得到应用,对班级规模的研究在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人们对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关变量以利于更明确地分析班级规模对教学的影响,教育研究人员开始注意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为指标,将小班和大班的学生进行配对,统一大班和小班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尽可能地由同一个老师教授大班和小班。1929—1930年,美国的怀特勒和威勒采用这种方法,以24个小学班级为对象,对班级规模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9]。他们将这些班按每班20个学生进行分配后分成12个对子。在开学初,实验组保持以每班20人进行教学,而对照组则由每班20人增加到40人进行教学。经过16周的教学后,对所有班的学生进行成绩测验,比较两组的差异。然后,他们又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交换,即对照组保持原有的20人,而实验组每班由原有的20人增加40人。经过16周的教学后,再次对两组的所有学生进行测验。对两组学生的测验结果比较分析后发现,小班的教学效果优于大班,接受小班教学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

由于种种原因,班级规模的研究在四十年代几乎处于冬眠期。五、六十年代期间,美国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育经费紧张,教师数量和各项教育设施愈来愈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普及教育之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教育行政人员试图扩大学校和班级规模,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增加入学和在校学生数;另一方面,教育研究人员也试图通过对班级规模的研究,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际依据。在此期间,许多大规模的教育实证研究在美国蓬勃展开,对班级规模的研究产生较大的影响。尼尔森和科尔曼的研究便是这一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10]。1959年,尼尔森对高等学校的大班教学形式进行了研究。在其研究中,四名教师各教一门大班和小班的《初等经济学》,为时一个学期,每周3小时。他并且对各个班的学生按专业、年级和性别进行配对。所比较的各大小班学生人数分别为:138对20,141对16,94对20,90对20,109对17,85对19。学期结束时,对所有班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结果,大班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小班,因此,大班的教学效果比小班好。这一结论也许正是教育行政部门所乐于知道的,然而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尼科林并未解释四名教师是否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方式、方法上相似或相异,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和背景等因素。所有这些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1966年,科尔曼对美国成千上万的一、三、六、九,以及十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大规模问卷调查。以丰富的资料为基础,他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师资年限、教学水平以及师生比例等,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成绩与师生比例成负相关,即师生比例越高,学生成绩越差;师生比较越低,学生成绩越好。遗憾的是,如此非实验性相关研究因缺乏严格的实验设计与控制,仍然无法解释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个体主义教育思潮方兴未艾,现代化教学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迅速发展,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在认知方式、学习方法,以及经济、语言和文化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因此,如何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与班级规模有关的研究主要着重探讨个别化教学的方法和效果。很多实验研究将小组教学的规模减少到每个教师只教两至三个学生。包塞尔、穆迪和瓦尔哲的一项研究即是其中的代表[11]。他们将四、五年级学生随机分配到个别辅导组或25人一班,由各方面相匹配的老师分别进行一小时的数学教学,持续两天。然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接受个别辅导的学生,其测验成绩显著地高于接受25人班教学的学生。需要指出的是,该实验持续时间短,而且没有明确地界定大班、小班和一对一个别教学之间的差异。因此,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经过半世纪的努力,教育界对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大比小好,也有人说越小越好。七十代末期,教育研究人员逐步引进新的研究方法,并展开大规模的实验研究,人们对班级规模的影响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在此期间,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全州范围内的班级规模研究项目主要有印第安那州的"Prime Time(1984—1987)"和田纳西州的"STAR(1985—1989)"[12]。它们规模大,范围广,历时长,资料丰富,并且综合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班级规模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总的来说,从七十年代末以来,教育研究人员主要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综合分析法、最佳证据综合法和相关归类法。

综合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的格拉斯博士引入教育研究的。它与传统的文献分析法有些不同。教育研究中,传统的文献分析法基本上是综述法,即有选择地对已有的某一专题研究进行较系统的定性的描述、分析、讨论、概括与总结。而综合分析法则是运用统计学方法,有选择性地对已有的某一专题研究进行较系统的定量的分析、比较、讨论和总结。研究者将所比较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换算成影响值,用以衡量自变量(如班级规模)对因变量(如学生成绩)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越大,则影响值越大;那么自变量的影响就越大,实验效果就越明显。简单地说,影响值等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数之差除以对照组的标准差[13]。科恩运用综合分析法对25个有关班级规模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124个影响值。他发现,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总体影响值为 0.14。这表明班级大小对学生的成绩并无显著的影响。但在班级规模的研究中,运用综合分析法最具权威性影响的可能是格拉斯和史密斯。他们的一系列研究在美国教育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掀起了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班级规模之争[14]。

1978年,格拉斯和史密斯运用综合分析法,对自1900年到1978年间的77个关于班级规模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中包括725项有关大班和小班的学生成绩比较,大约一半的比较涉及小学年级的学生和所有学习科目。但在各项比较中,以往的研究对班级规模的大小界定不太一致。某一研究中所指的大班可能在另一研究中属于小班;而且有些小班可能实际上相当于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教学。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其中的197项比较中,格拉斯和史密斯将学生人数为24到34之间的班作为小班,与人数在35或35以上的大班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其中60%的对比表明小班的学生成绩优于大班,即小班教学效果比大班好。他们并且指出,如果将班级规模的范围稍加变化后重新比较,小班的优势更加突出。例如,将人数为18左右的班与人数约28的班进行比较,那么,69%的对比说明小班的学生成绩较好。而如果将人数为2的小班与人数为28的班比较,则有高达98%的比较倾向于小班。相对地,如果将人数在30和30以上的班进行比较,那么,班级大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为了增强说服力,格拉斯和史密斯着重对运用了随机分配法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将其中109项的比较结果用曲线表示出来(见下图)。这就是班级规模研究中著名的“格拉斯—史密斯曲线”。

(附图 {图})

如图所示,一般而言,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学生的成绩随之提高。但似乎只有当班级规模缩小到每班约15人以下时,学生成绩才有明显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研究还指出,由“格拉斯—史密斯曲线”所示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的关系具有普遍意义,并不因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发生变化。那就是,班级规模越小,学生成绩越好。

由于其研究方法的新颖性和研究结论的明确性,及其可能对教育政策和实践带来的重大影响,格拉斯—史密斯研究立即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论。史拉温(Robert Slavin)便明确指出,该项研究严重混淆了班级规模与个别辅导教学的差异,就像将苹果和桔子对比一样没有意义。如果在综合分析法的研究中,排除人数为1的班与大班之间的比较,那么班级规模的真正影响就显得微乎其微。史拉温并且声称,“班级规模对学生的成绩并无显著影响,除非将班级规模缩小到每班不多于3个学生”[15]。1986年,史拉温在综合分析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最佳证据综合法”,并运用该方法对已有的班级规模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

简单地说,最佳证据综合法就是将综合分析法与传统的文献综述法相结合,有选择性地对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某一专题的研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比较和分析。根据这一方法,史拉温于1989年对符合以下标准的八项有关班级规模的研究进行了分析:1.实验期至少一年,对象为小学年级,并对不同班级规模的学生进行阅读或数学成绩的标准化测验与比较;2.在所比较的班级规模中,对大班和小班有明确的界定以区别于个别辅导教学。所谓的小班,其人数必须在20人以下,并与相对比的大班至少小30%;3.运用了随机抽样与分配或配对的方法,以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的相似性。通过对符合这些条件的研究分析后,史拉温发现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平均影响值只有 0.13,与科恩的结论相似。这表明,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史拉温并进一步指出,从总体上说,只有将班级规模进行大量的缩小,如从每班27人减少到16人,小班的确会给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但真正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个别辅导教学。如果为了那么一点微小的效果,便将所有班级规模进行大量缩减,这会给社会带来无法承担的沉重经济负担,既不现实也不值得。他提醒教育行政部门为此既不要过于忧虑也不要仓促行事,以免加重已有的教育危机。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必须尽量在现有的条件下,寻求更为经济却与缩小班级规模同样或者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运用小组学习或合作教学方式促进同学间的互帮互学,以及聘用助教等等。

转贴于 罗宾逊(Glen E.Robinson)及其同事于1990年对班级规模的综合研究是一个可喜的尝试。罗宾逊运用相关归类法,对1950—1985年间100个有关班级规模的研究,接年级、学科、学生特点、学生成绩、学生行为和教学实践等因素进行了归类比较和分析[16],其研究结论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小班,尤其是人数为22或22以下的班对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和语文学习方面有最积极的影响。但其效果可能在一年后逐步消退。

*在小学低年级,小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有最积极的影响。

*小班对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积极的影响。

*对小学以上各年级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在大多数学科上,班级规模在23至30间并无显著影响。

*随着年级升高,小班对学生成绩的影响逐步减少。

*如果教师在小班中继续采用和在大班中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那么,缩小班级规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带来积极的影响。

*与其他许多类似或更加有效,但更为经济的教学策略相比,缩小班级规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不大。

在班级规模的研究中,我们还必须探讨班级大小如何影响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关的其他因素。

当学校的班级规模缩小之后,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便相应地减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这样,每个学生似乎更有可能得到教师的个别辅导和帮助,因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小班是否也影响教学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呢?小班的学生是否有更高的学习兴趣、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或更好的学习行为呢?班级规模又是如何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呢?在一项关于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中,马可勒西探讨了学生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喜欢程度。他发现,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小班讨论和个别辅导。1980年,格拉斯和史密斯运用综合分析法对有关班级规模与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地对130项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1.学生的自我概念,学习兴趣,注意力,出勤情况;2.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学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态度;3.教学过程和环境,包括个别化教学、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以及班风等。他们发现,在有关教师因素的30个比较中,其中25项表明小班对教师有积极的影响。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较高,精神面貌较好,更喜欢学生,有更多的备课时间,对教学工作也更满意。但是,小班为什么会对教师有如此积极的作用呢?

根据柯亨和费比对班级规模和教学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小班使教师的认知负荷减小,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18]。在一个小的班,学生人数少,教师的备课量较小,而且不用花大量的时间管理学生行为、课堂纪律和组织学生活动。小班使教师从繁重的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更能集中精力搞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队伍供不应求,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基本上以大班教学为主,每班学生少则40人,多则80人甚至100多人。加上近几年来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许多中小学教师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纷纷“下海”,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使很多教育问题日益严重。许多教师仍继续超负荷地工作,任劳任怨,但往往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严重教育危机,认真按教育规律办教育,为改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制定和执行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在学生因素方面,格拉斯和史密斯也发现班级规模有积极的影响。在人数少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态度更好,违反纪律的现象较少。也许由于小班的学生少,师生和同学间的关系融洽,学生有较强的归属感,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另外,格拉斯和史密斯还发现了班级规模对课堂教学环境的影响。在人数少的班级,课堂气氛更加友好愉快,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也更积极地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班级规模究竟是如何影响教学效果的呢?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知道,缩小班级规模并不绝对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只是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为了弄清楚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机制,柯亨及其同事于1983年展开了一项名为“班级规模与教学”的研究[20]。他们运用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小班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具体而言,其研究方法包括课堂观察、成绩测验、教师和学生访谈、学生作业分析、教师的教案和日记分析,以及学校文件资料分析。他们将班级规模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分为三个方面,即行为管理、个别化教学和课程。从行为管理来说,结果发现,教师们普遍地感觉到小班使课堂纪律问题减少,课堂管理更加容易,因而老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教学,而不是维持课堂秩序。观察研究也表明,当每班学生人数减少以后,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参与。柯亨认为,小班可能对学习行为不良的学生有更突出的影响,因为班上学生人数少,教师便容易地注意到每个学生是否在用心听讲或者开小差,调皮的学生也更不敢轻举妄动,影响教学的不良行为可以得到及时的控制和制止。实验表明,当每班的学生人数由20减少到13时,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提高29%。从众多的教育研究中,我们知道一条基本的定律,即只有当学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时,学习最有效。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所学的东西也越多。这对我们理解班级规模的影响是很有启发的。

另外,在课堂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增加了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并能及时地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因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观察,他们还发现,当班级规模缩小以后,班上的学习风气更好,气氛更融洽,班风更端正。也许在小班,很多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老师讲、学生听的大班教学模式,但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更了解,更倾向于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组织性,学习任务也更具挑战性,学习程度和质量更高,这主要是由于小班的教师更倾向于扩充教学内容,补充教学材料,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上下工夫。总而言之,班级规模本身并不能对教学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而是通过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相互作用而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那么,本文所讨论的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对我国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以及教育行政决策人员有何启发意义呢?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年上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还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尽管我国的教育经费近年来逐步有所增加,但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许多“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在普及义务教育上困难重重,既无足够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也缺乏最基本的校舍、教学仪器和设备,有些地方甚至付不起或长期拖欠教师的工资和生活津贴。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要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地缩减班级规模,提高师生比例,以期由此而提高教育质量,这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寻求和实施既经济实惠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根据班级规模的研究,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1.任何改革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班级规模方面,我们应该分区域,按条件,由点到面地逐步进行。在我国已经或正在富裕起来的沿海开放地区和经济发展较好的大中小城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逐步缩小班级规模,扩大教师队伍,提高师生比例,增加教学设备,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果可能的话,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每班学生数应控制在25人左右,四到六年级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30,初中年级每班35人左右,而高中年级的每班学生数最好不要超过45人。

2.无论大班还是小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兴趣和爱好、以及学习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尽可能地安排时间有计划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学习辅导。

3.无论大班还是小班,教师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既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违背教育规律。除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授法外,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个别辅导、同伴互教互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必须充分地加以综合利用。

4.鉴于我国目前教育经费短缺,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广开门路,群策群力,多渠道多途径地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为全面提高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制定措施,继续充分调动和鼓励各级政府、各类民间组织和团体,以及私人兴资集资办学的积极性。

5.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方面,大量教师为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纷纷“下海”,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在很多地区,加重了师资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职业的待遇相对较低,造成师范院校生源不足和质量下降的现象,这将更加加剧我国教师供不应求的矛盾,后患无穷。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切实地贯彻落实我国的《教师法》,继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保护教师的利益。对师范教育系统采取相应的优惠措施,鼓励有志有才的青年报考师范院校。 参考文献

[1][2][13][17]G.V.Glass,L.S.Cahen,M.L.Smith,N.Filby.《Sch-

[3][6][14]G.V.Class,M.L.Smith."Meta—analysis of researchon class size and achievement"in《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Policy Analysis》,1(1),p.2—16.1979。

[4]G.E.Robinson,J.H.Wittebols.《Class Size Research:A Rel-ated Cluster Analysis for Decision

Making》.Edncational Resea-rch Service,Inc.1986.

[5]R.E.Slavin." Class Size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Smalle-ffects of small classes"in《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4(1),p.99—110.1989.

[7]J.M.Rice."Educational research:A test in arithmetic"in《The Forum》,34,p.281—297.1902.

[8]O.P.Cornman."Size of classes and school progress"in《T-he Psychological Clinic》,3,p.206—212,1909.

[9]L.Whitney,G.S.Willey."Advantages of small classes"in《School Executives Magazine》,51,p.504—506.1932.

[10]W.B.Nelson."An experiment with class size in the teac-hing of elementary economics"in《Educational Record》,40,p.330—341.1959.

[11]R.B.Bausell,W.B.Moody,F.N.Walze."A factorial study oftutoring versus classroom instruction"in《American EducationalResearch Journal》,9,p.591—598.1972.

[12]Y.Sanogo,D.Gilman."Class size and student achienement:Tennessee's STAR and Indiana's Prime Time projects"in《resour-ce in Education》,ERIC 370—680.1994.

篇5

办学资源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能够给学校产生经济价值,推动学校发展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不同类型的传媒类高职院校表现出的地区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等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校的办学设施资源、人才培养资源、社会声誉资源等方面所拥有的优势。为此,本文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公办)、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民办)、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民办)为研究对象,比较与分析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旨在为整合与优化其办学资源提供参考。

一、集中优势,横向拓宽,形成具有办学特色的办学设施资源

学校的办学设施资源通常包括硬件设施、办学资金投入等。硬件设施是保障传媒类高职院校组织教学、实训、科研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的物质基础。学校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学校面积、建筑面积、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训基地、运动场所等[1]。办学资金的投入主要包括高校可以自主支配的资金,以及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争取得来的各类社会资金。

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资源实力相对较强,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设施资源方面更加重视横向办学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如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积极打造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办学资源。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设施资源的建设上都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如打造信息化校园、实现资源共享等。此外所调查的四所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都不长,这是影响学校办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表1)

二、特色发展,工学结合,发展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资源

人才培养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力量、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师资力量对学校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管理水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建设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结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价方式,是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生产与行业需要的重要依据。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外部企业联合办学,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整合与产业化,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成果。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资源方面,均具有自身特色(表2)。

师资力量方面,“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成为两类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无论生均教师数量,还是外聘的知名专家、学者均要优于公办学校,如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聘请了1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该校教师,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中外籍专家占师资的50%。

专业建设方面,两类学校均开设了以媒体行业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均为该行业领域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此外,不同类型的传媒类高职院校均打造有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专业,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主持与播音专业、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方面,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一般以广播电视台或影视集团作为支撑,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合作与共建,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隶属天津广播电视电影集团。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更多在于与其他学校、企业合作,或走国际化路线,如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的“1+2”留学模式,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与国外高等艺术学府的合作,以及与国内电视台的合作等。

三、合作共建,展示成果,培育传媒类高职院校良好社会声誉资源

社会声誉资源主要包括学校品牌、知名校友、办学成果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大学品牌是一所大学社会地位和综合实力的反映,是一所大学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也是高校在长期发展中对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信誉的承诺以及质量的保证。知名校友,是一所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具体体现,它是宣传与扩大学校影响的重要途径。学校办学成果的社会影响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毕业生的就业率,教师、学生作品的认可度,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均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表3),主要由其办学体制及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

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一般由政府与广播电视台或影视集团合作与共建,在政策资源、社会信誉、媒体合作等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因其“公办”的性质,获得更多的社会信誉与认可度。

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因其“民办”的性质,其社会信誉与认可度相对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较低,需要通过各种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成果的展示来获得社会的认可。

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因其“公”的“专属”,获得更多的政府资源与社会的认可度,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因其“私”的“灵活”,汇集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资源竞争力。传媒类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其办学资源的发展与建设,要取己之长、补己之短,夯实基础、发展特色,注重各学校之间办学资源的相互整合与优化,形成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办学资源优势,以提高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真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与行业或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篇6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6分)

1.

(2分)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

,比值(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不变

D

.

无法确定

2.

(2分)一个比的前项是30,如果前项增加6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

.

增加60

B

.

减少60

C

.

乘3

D

.

除以3

3.

(2分)生产同样多的零件,小张用4小时,小李用了6小时,小李和小张的工效简比是(

)。

A

.

B

.

2:3

C

.

3:2

D

.

4.

(2分)2∶x=

,x=(

A

.

40

B

.

4

C

.

0.4

5.

(2分)

的比值是(

A

.

B

.

C

.

D

.

6.

(2分)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满盐水,已知甲瓶中盐、水的比是2:9,乙瓶中盐、水的比是3:10,现在把甲、乙两瓶水混合在一起,则混合盐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A

.

B

.

C

.

D

.

7.

(2分)能和

组成比例的是(

A

.

7:2

B

.

2:1

C

.

4:7

8.

(2分)下面能与2:7组成比例的比是(

A

.

0.6:2.1

B

.

14:4

C

.

1.5:13

9.

(2分)下面的数中,能与8、9、10组成比例的是(

)。

A

.

7

B

.

12.5

C

.

11

D

.

7.2

10.

(2分)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108米,宽64米。如果在练习本上画出操场的平面图,下面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

A

.

B

.

C

.

11.

(2分)下列各式中(a,b均不为0),a和b成反比例的是(

)。

A

.

ab=1:3

B

.

1.2a=8b

C

.

5a=

b

D

.

=0.7

12.

(2分)小丽用一些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纸板恰好圈成了一个大长方形,如下图。小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

)。

A

.

6:5

B

.

3:2

C

.

5:4

D

.

4:3

13.

(2分)比例尺

表示(

)。

A

.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B

.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

.

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800000

14.

(4分)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

(1)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

A

.

1∶1000

B

.

1∶1500

C

.

1∶500

(2)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

.

1∶1000

B

.

1∶1500

C

.

1∶500

15.

(2分)一块地砖的面积一定,铺地面积和用砖块数(

)。

A

.

成正比例

B

.

成反比例

C

.

不成比例

16.

(2分)下面图(

)表示的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A

.

B

.

C

.

D

.

17.

(2分)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出勤率(

)比例。

A

.

成正

B

.

成反

C

.

不成

二、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18.

(2分)总工作量一定,已经完成的工作量和没有完成的工作量,成反比例.(

19.

(2分)

是一个分数,它不是比.

20.

(2分)甲乙两队合作修一条长180千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5.5千米,乙队每天修3.5千米,两队合修20天完工。(

21.

(2分)一个小时的时间中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它的速度是相关联的量。

22.

(2分)分数值一定,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关系。

23.

(2分)两个齿轮咬合转动时,转的圈数与齿数成反比例.

24.

(2分)把120平均分成3份,就是按1:1:1的比进行分配的。

三、填空题

(共14题;共31分)

25.

(5分)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六折出售,售价为_______元。

26.

(1分)从学校到图书馆,甲用15分,乙用18分,甲、乙所用的时间比是_______,甲与乙每分所走的路程比是_______。

27.

(1分)在比例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深圳和广州两地的距离为3厘米,深圳与广州的实际距离约为_______千米.

28.

(1分)在横线里填上“>”“

2.54×1.02_______2.54×1.2

2.54÷1.02_______2.54÷1.2

2.54×1.2-1.02_______2.54×(1.2-1.02)

29.

(1分)A的

等于B的4倍,则A:B=_______:_______

30.

(1分)15∶8的比值是_______ ,如果它的前项加上4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_______.

31.

(2分)2千克黄豆可以出8千克豆腐。黄豆和豆腐的质量比是_______:

_______,豆腐和黄豆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

32.

(1分)一瓶盐水中,含盐量为五分之一,那么这瓶盐水中盐与水的质量比是_______。

33.

(1分)20克的盐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水与盐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_______。

34.

(2分)甲、乙两个数的比是5:6,甲数是20,乙数是_______。

35.

(12分)判断,成正比例的写“正”,成反比例的写“反”,不成比例的写“不”

圆锥的底面积不变,它的高和体积

_______

36.

(1分)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2.5,那么另一个内项是_______。

37.

(1分)一个电子零件长4毫米,用7∶1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应画_______毫米。

38.

(1分)我国的长城实际总长度约为670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是_______厘米。

四、计算题

(共2题;共40分)

39.

(20分)解比例。

①6:x=2:8

②x:7=1.2:84

=

x:50

=

63:2x

40.

(20分)解比例。

(1)

=4∶x

(2)

=

(3)

∶x=0.4∶

(4)(2+x)∶2=21∶6

五、解答题

(共9题;共73分)

41.

(18分)在生活中,找出三种相关联的量,并写明这三种量在什么情况下成比例关系.

42.

(15分)如果从正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那么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43.

(5分)

44.

(5分)要搅拌40吨混凝土,其中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

45.

(5分)算算、画画

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80米,宽40米.请根据下面图纸的大小,先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尺,再画出学校操场的平面图.

46.

(5分)某工程队要铺设一条公路,前20天已铺设了2.8千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4.2千米,还要多少天才能铺完?(用比例解)

47.

(10分)如图所示,小明家距医院1000米。

(1)小明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2)在小明家的东南方向1500米处要建少年宫,请你在图上画出少年宫的位置。

48.

(5分)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49.

(5分)一辆汽车为灾区运送救灾物资,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12小时到达目的地。由于气候原因,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少行驶10千米。这辆汽车实际用多少小时到达灾区?(用比例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4-2、

15-1、

16-1、

17-1、

二、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三、填空题

(共14题;共31分)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31-1、

32-1、

33-1、

34-1、

35-1、

36-1、

37-1、

38-1、

四、计算题

(共2题;共40分)

39-1、

40-1、

40-2、

40-3、

40-4、

五、解答题

(共9题;共73分)

41-1、

42-1、

43-1、

44-1、

45-1、

46-1、

47-1、

篇7

doi:10.14033/ki.cfmr.2017.3.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136-03

牙列缺损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口腔疾病,对于此病的治疗,一般是采取牙齿种植的方法,其不但能改善牙齿功能,同时还能确保口腔美观[1]。口腔种植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翻瓣种植与不翻瓣种植,为了解两种方法在口腔种植中的效果,笔者对其所在医院所收治的86例口腔种植患者分别采取翻瓣种植与微创不翻瓣种植,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口腔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全身状况均良好,无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术前检查发现患牙舌腭侧、颊侧骨板无异常,无破损或穿孔;缺牙间隙≥7 mm,牙槽嵴顶宽度在5 mm左右;种植部位未发现严重的炎症及残留根尖,无肉芽组织;咬合关系良好,口腔卫生良好,符合口腔种植术的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

研究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0~67岁,平均(43.2±4.6)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1±0.4)年;患牙部位:上前牙区16例,下前牙区13例,上前磨牙9例,下前磨牙5例。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2~69岁,平均(44.1±4.4)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0±0.3)年;患牙部位:上前牙区15例,下前牙区11例,上前磨牙10例,下前磨牙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患牙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7 d接受全口洁牙处理,且要求其以0.2%氯己定溶液漱口;手术当日,对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2]。

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取翻瓣技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切开口腔种植部位,直到骨膜下,且将骨膜予以剥除;随后进行定位,并完成逐级准备工作。采取常规手段植入种植体。对创口所在部位采取愈合帽封闭处理,且实施对位缝合。

研究组:对该组患者采取微创不翻瓣技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口腔局麻,以引导模板实施口腔定位处理,选取大小适合的环形黏膜切开器,以彻底、全面地清除口腔内黏膜。将种植骨脊面充分暴露出来,平整骨嵴、球钻定位;再采取扩孔钻依此做好准备工作。在钻孔期间,需及时清理骨屑,以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保证孔壁没有骨缺损之后,植入种植体。选取大小适中的愈合帽实施封闭处理,以此构成的创口无需缝合。

术后,对全部患者皆予以激素与抗生素,其中,对照组用药时间为5~7 d,研究组用药时间1~3 d;另外,还需要求患者用0.2%氯已定溶液漱口,持续时间为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接受口腔种植之后,牙龈健康、无异常,龈袋不深,骨吸收量不多,并未影响到患处相邻的牙齿;同时,义齿修复后,牙齿功能恢复正常状态,没有发生麻木、窦管穿通以及感染等症状,表明口腔种植成功。口腔种植以后,口腔功能并未恢复,牙齿功能异常,说明口腔种植失败[3]。

另外,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后肿痛时间、术后抗生素和激素使用时间进行严密观察,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y计学软件SPSS 18.0对数据展开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口腔种植成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成功种植42例,种植失败1例,其种植成功率为97.7%(42/43),对照组中成功种植36例,种植失败7例,其种植成功率为83.7%(36/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肿痛时间、术后抗生素与激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牙列缺失与牙列缺损,临床上一般是采取口腔种植修复的方法,相较于传统修复手段而言,该技术具有更好的美观性、稳固性,且不会对周边牙齿造成损伤[4-5]。但是,该术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即需将黏膜瓣翻开,进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同时还会引起疼痛、肿胀[6]。这对疾病的快速恢复十分不利。2000年,Kan等提出了微创不翻瓣理论,并将该理论投入到实践研究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7]。

近年来,微创不翻瓣技术在临床口腔种植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且效果显著[8-9]。丁媛媛等[10]在其研究中指出,对25例口腔种植患者采取不翻瓣技术治疗,其手术治疗效果均优于采取翻瓣治疗的25例患者,且前者术后24 h疼痛程度、术后4~6个月修复时种植边缘骨吸收程度也均优于后者,差异显著。同时,在何晶等[11]的研究中,实施微创不翻瓣技术治疗的患者,其在骨吸收水平、手术时间、术后肿痛不适应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实施翻瓣技术治疗的患者;但是,在牙龈指数方面,两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不翻瓣技术运用于口腔种植,效果明显,且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种植边缘骨吸收程度。

在本次研究中,同样采取微创不翻瓣技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手术时间、术后肿痛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激素使用时间等均比采取常规翻瓣技术治疗的对照组短;尤其是在种植成功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微创不翻瓣技术治疗口腔种植,效果明显,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即术中出血量少,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可缓解术后肿胀与疼痛;同时能确保口腔的美观性。

在实施微创不翻瓣技术的过程中,需注意一点,即种植区牙槽嵴的厚度应在7 mm以上,嵴顶平整[12]。在这种状态下实施环形切口手术,从而避免种植体暴露现象的发生。另外,对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二维影像学技术的操作熟练度有一定的要求;如临床医生的经验不够丰富,则无法快速、正确地判断牙槽骨的形体和角度,同时也将提高皮质骨板穿通的风险[13]。所以,需安排资历深、经验丰富的医生主刀,且在难以判定牙槽骨实际状况时,应采取牙科锥形束CT或三维CT检查,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口腔种植患者采取微创不翻瓣技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提升患者口腔种植成功率,同时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抗生素与激素的使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坤祥,徐翠蓉,余勤,等.微创术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0):57-58.

[2]徐泓,洁.不翻瓣微创技术在牙齿种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09-111.

[3]陈希楠,林毅.微创不翻瓣技术在上颌窦内提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3,18(3):149-151.

[4]熊云枫.不翻瓣微创技术在牙齿种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76-77.

[5]秦向阳,乔辉,何训生.口腔种植术采用微创不翻瓣技术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142-144.

[6] Tinti C,Parma B S.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gingival augmentation around dental impla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iodontics & Restorative Dentistry,2012,21(17):322.

[7]林勇,赵献银,杨宁,等.微创技术在老年患者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9):140-143.

[8]张宁.口腔种植术中微创不翻瓣技术的应用[EB/OL].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88-89.

[9]岳拢胡秀莲,李健慧,等.不翻瓣与翻瓣种植技术对边缘骨水平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6):997-1000.

[10]丁媛媛,刘继延,陈增力,等.不翻瓣微创术在种植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4,13(3):170-173.

[11]何晶,商微,陈楚雯,等.应用不翻瓣技术行口腔种植短期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9):529-533.

篇8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我们做教师的首先就不能放松。不能认为学生都已经无心留在学校认真学习了,我们就无力回天难以解决,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了,甚至去和学生或班主任赌气,认为不能教、不可教。最后导致毕业班的课堂教学问题,甚至教学事故。

职高的学生、我们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自己都很清楚,我在此就不赘述,反正素质不是太高。因此我们首先要把心态放平和,接受并认可这个现状。顺理成章,毕业班的语文课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应当立足于这个现状,做到有备而来,积极应对。然后就该知己知彼、全面了解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个话说起来很简单,可能具体操作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学校的语文是周课时三节,平均每个语文教师要上五个班才够课时。班级比较多情况就比较复杂,而且有的班的情况也的确很糟糕,要做到始终保持心态积极应对也就的确很困难,用一些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少活几年。 其实这也不难,一个班从高一带到毕业,多少师生之间还是有感情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只要我们首先把所有的语文课看成是一个体系,并且从学生一进校就传导给他们,而且定时督促和考评,学生就会无论什么时候直至毕业,自己就知道该做什么。

关于这一点,我通常是这样做的。每接到一个新班,不管是一年级新生还是已经在学校读了些时候的班级,我上课和学生们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解职业高中语文课的开设意义和目的,让学生明白并重视他们语文课和语文学习。然后,我们共同制定在校期间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以及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这样,由于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研究指定的学习和要求,学生一般都能在老师的督促下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直到毕业。当然,这个教学计划也是很灵活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每个专业、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我们往往要在实际教学中要进行多次的修改和调整。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及其变化。我们的学生是典型的“青苹果”,极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多变性。往往一周的教学成果被一两天的周末假刷白,就是所谓的五加二等于零甚至等于负数的情况。因此,我们应当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和班级情况的变化,时时跟进,特别是寒暑假过后。而且,我们文化课老师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应对问题,并结合语文学科的育人特点,多从情感和意识形态上抓住他们。这样,许多问题在还没有形成气候的时候就已经被解决掉了。剩下的就比较简单了,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了。

现在我们就要着手解决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问题,即教学技术上的问题了。

职高语文现行的教材对于毕业班的知识层面的要求已不再严格,主要是能力的提高和视野的拓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操作是相当有利的。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为纲,我选用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资料,包括影视,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大语文”,让他们真正在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么能惹学生讨厌而没有教学效率呢 ?而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就比较灵活了。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一样,我通常也是和学生共同商量确定,决不会一意孤行。而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往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大量引进讲座、演讲、辩论等语文活动,以求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虽然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课程流于形式,没有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但至少还没有出现班级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的糟糕情况。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271-020 引言

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开展双语教学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要求日趋迫切。为了迎合这种需求,高校中越来越多的专业,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采用了双语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利用这种直接、迅速、有效的传载前沿知识信息的教学手段迎接学术国际化的挑战,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而在民办高校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教材的选取不够权威等等诸多因素都成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绊脚石。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民办高校教育改革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引入双语教学,从价值创新的角度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

1 计算机专业引入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个学校,一项课程的引进,同样也会有提高形势、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问题。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中应用价值工程,能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的价值为出发点,将专业的设计、课程的设置进行功能成本系统分析,将课程引入的重要度进行量化,不但使高校的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又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我们从价值工程的角度进行分析计算机专业引入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在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1]。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学习外语,而是用外语学习,重点在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过双语教学如果得法,确实能够促进外语的学习[2]。

“双语教学”作为高校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新模式,可以实现如下教育目的[3]:①培养学生从外文资料中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②打破语言壁垒,可以从网络或其他渠道获得优秀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将来从事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开阔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面对信息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快速发展,双语教学已成为更直接、更迅速、更有效的传载前沿知识信息的教学手段。计算机专业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尤为突出:①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客观要求。现代科技的发展急需能将计算机学科知识与外语知识相整合、具备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②有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双语教学对民办高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又为该领域输出必不可少的科技人才,因此,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地位尤为突出。

2 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办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目前开展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10

[中图分类号] R587.1; R97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562(2011)01-0005-05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1.01.省略

Electrophysiological findings and different effect with steroids treatment

of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ZHOU Yan-xia, LONG Xia, LI Lu-jia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5180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electrophysiological findings and different effects of steroids treatment for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41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21 with diabetic mellitus and 20 without,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steroids therapy, short-term steroids therapy, without steroids therapy,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For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or severe facial paralysis in non-diabetic group, steroids therapy was the best.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facial paralysis in diabetic group achieved better effect of without hormone therapy than those hormone therapy; for severe patients, it did not make a difference. The diabetic patients had more abnormal rate of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blink reflex than non-diabetic patients. Conclusion: It is essential to control blood sugar in a normal range for patients with facial palsy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regardless the severity. Short-term steroids therapy can not improve the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serious facial paralysis combin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 diabetes;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steroids

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是指茎乳孔内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因为激素有减轻面神经炎症及水肿的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面瘫,但对于糖尿病(DM)伴发面瘫的患者采取短期激素治疗是否会优于单纯血糖的控制,以及DM与非DM者伴发面瘫的电生理表现有何不同,尚未见相关报道。基于这一点,我们对近年来收治的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面瘫患者41例,20例有DM史,21例无DM史,男24例,女17例,年龄25~76岁,平均48.8岁,其中DM组平均年龄为57.19岁,非DM组平均年龄为40岁。41例患者均出现患侧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角偏向健侧,3例伴味觉减退,3例伴听觉过敏,21例伴患侧耳后疼痛。右侧面瘫14例,左侧面瘫27例。有冠心病3例,高脂血症9例,高血压13例,痛风1例。DM组伴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非DM组。

1.2 诊断和分级

所有患者临床上均表现出周围性面神经症状和体征,并排除吉兰-巴雷综合征、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带状疱疹感染、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脑干脑炎、脑桥小脑角肿瘤等其他原因所致面神经麻痹。

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定:Ⅰ级为正常,Ⅱ级为轻度功能失调,Ⅲ级为中度功能失调,Ⅳ级为中等严重功能失调,Ⅴ级为严重功能失调,Ⅵ级为全麻痹。Ⅲ级及以下为轻中度面瘫,Ⅳ及以上为重度面瘫。在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DM组与非DM组治疗前面瘫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同时用同等剂量同一种改善循环药物苦蝶子,同样剂量的维生素B1、B12及鼠神经生长因子营养神经,麦通钠脱水治疗。DM组均根据血糖情况用胰岛素、降糖药及控制饮食治疗,并密观血糖变化。DM组不用激素治疗设为DMa组,共6例;用激素治疗设为DMb组,共15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 mg治疗5 d;非DM并用激素治疗组设为C组,共2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 mg治疗7 d后改为泼尼松30 mg 1次・d-1,每隔3 d减10 mg,泼尼松共治疗9 d。

1.4 肌电图及瞬目反射检查

34例行肌电图检查,用丹迪高级Keypoint型四导高速肌电图诱发电位系统,仪器置于屏蔽室内,室温20~25 ℃,带通滤波5~10 kHz,刺激脉冲波宽0.1 ms,窗口分析时间50~80 ms,灵敏度0.5 mV・cm-1。

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耳前刺激,于额肌、口轮匝肌记录,上肢接地,刺激强度为超强刺激。记录双侧面神经电图(ENOG)潜伏期及振幅,计算患侧波幅损失比[(正常侧波幅-患侧波幅)/正常侧波幅×100%]。患侧波幅损失比大于等于50%为重度异常,小于50%为轻度异常。

瞬目反射(BR)检测:患者双眼放松,轻微闭上,用两个导联同时记录。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均用表面电极,记录电极分别置于两侧眼轮匝肌下缘,参考电极放在记录电极外侧3 cm处,地线放在前额中央,刺激电极置于一侧眶上切迹(眶上孔)处,一侧刺激,双侧同时记录,刺激电流强度15~20 mA,引出同侧R1、R2波和对侧的R2′波。分别刺激双侧眶上神经,选择波形稳定、重复性好的波形测量。参考卢祖能的正常值范围,结合本实验室测定值确定正常值范围。BR异常:R1潜伏期>11.5 ms,双侧R1最短潜伏期差值>1.5 ms,R1、R2和R2′(对侧)波消失,存在其中1项异常即为异常。R1、R2、R2′(对侧)未引出为重度异常,潜伏期延长为轻度异常。

2 结 果

2.1 各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轻中度面瘫的3组经卡方检验,好转、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排序为C组最好,DMa组其次,DMb组较差。重度面瘫的3组患者经卡方检验,好转、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恢复最快,DMb组有效率低于DMa组。见表1。

2.2 NCV检查结果

32例(DM组与非DM组各16例)行NCV检查,总异常率为100%,重度异常率占53.1%。DM组患侧重度异常10例(62.5%),非DM组患侧重度异常7例(43.8%)。8例10 d后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有7例重度异常(占87.5%);24例10 d内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有10例重度异常(占41.7%)。表2结果表明,NCV为轻度异常的患者,疗效比重度异常者好,而且表现为轻度面瘫的可能性大,与重度异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结果表明:DM组与非DM组比较,NCV的轻、重度异常率没有差异性;但是不管是DM组还是非DM组,与10 d内比较,在10 d后行NCV检测的重度异常率高,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BR检查结果

34例(DM组18例,非DM组16例)行BR检查,总异常率为100%,其中重度异常率为70.6%,轻度异常率为29.4%,轻度异常患者疗效明显优于重度异常患者。DM组重度异常率为88.9%,轻度异常率为11%;非DM组重度异常率为43.8%,轻度异常组为56.2%。表2结果表明,BR检查为轻度异常者与重度异常者比较,好转率与痊愈率差异没有显著性,与面瘫的程度(轻中度或重度)也没有明显关联性(P>0.05)。表3结果表明,DM组BR的重度异常率比非DM组高,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血糖波动情况

DMa组:治疗前后血糖无明显差异,空腹为4.98~5.7 mmol・L-1,餐后2 h为9.45~14.7 mmol・L-1。DMb组:治疗前空腹为5.13~7.99 mmol・L-1,餐后2 h为7.86~15.7 mmol・L-1;治疗后空腹为10.8~13.5 mmol・L-1,餐后2 h为10.86~16.8 mmol・L-1。

表1 轻中度和重度面瘫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

a 轻中度面瘫3组疗效比较,P<0.01; b 重度面瘫3组疗效比较,P>0.05

表2 BR及NCV的轻、重度异常情况与预后及面瘫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注:检验统计采用四格表精确概率检验法

表3 BR及NCV异常率分析例

注:检验统计采用四格表精确概率检验法

3 讨 论

面瘫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患者主要表现为周围面神经麻痹。根据所损伤部位的不同,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乳突部疼痛、味觉减退、听觉过敏等症状。DM伴发面瘫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发病前的DM史或治疗前诊断为DM,或者还伴随DM其他周围神经病变,并排除其他特异性原因如吉兰-巴雷综合征、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带状疱疹感染、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脑干脑炎、脑桥小脑角肿瘤等所致面神经麻痹。DM伴发的面瘫具有发病年龄大,伴随耳部及乳突部疼痛较少,神经症状与血糖不成比例,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的伴随病史较多的特点[1],本研究入组患者情况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高血糖不但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及组织缺血缺氧,而且会引起山梨醇和左旋果糖在神经内的蓄积,使细胞内渗透压增加,吸收水分,引起雪旺细胞水肿,影响神经兴奋传导速度,干扰轴索与胶原的结合,导致脱髓鞘改变,引起神经的损伤[1-2],故对于DM伴发的面瘫,应强调血糖的控制。Satito等[3]曾报道,在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对于DM伴发的完全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高剂量激素治疗非常有效;但他并没有与单纯血糖控制的面瘫患者相比较,并不能说明谁优谁劣。而且高剂量激素治疗,可引起血糖的控制困难及激素的其它副反应增加,本研究中血糖的监测情况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对于DM伴发的面瘫患者,应不应该用激素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单纯血糖控制是否优于同时短期使用激素加血糖的积极控制,或者DM伴发面瘫患者的预后是否比非DM面瘫患者差,一直没有人作过相关的系统的比较。本研究就是基于这点,在治疗前采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挑选治疗前面瘫程度并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的病例分成DM组与非DM组,分别采用不用激素治疗、短期激素治疗、常规激素治疗的方法,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本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轻中度还是重度面瘫患者,非DM组用激素治疗效果最优,这观点与既往文献报道的DM比健康人伴发面瘫患者预后差的观点[1,4]相符。但对DM患者,轻中度患者用激素治疗效果比不用激素治疗者差;对重度患者,用激素治疗与不用激素治疗,差异并没有显著性(P>0.05),但是治疗的有效率比不用激素治疗者低。原因考虑与DM患者用激素治疗会加重血糖对神经的损伤,而且血糖对神经的损伤作用比短期激素的减轻炎症水肿作用更大有关。但对于重症面瘫患者,面神经损伤已达到一定程度,即使用激素治疗也较难改善预后,还有可能因为加重血糖的升高,进一步加重神经的损伤,所以用激素治疗的有效率反而比不用激素治疗者低。总之,对DM伴发面神经麻痹患者,不管病情轻重,尽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是基础[1,5],对重症患者,短期激素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反而导致血糖控制的困难。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面瘫诊断最可靠的指标,它不仅能判断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范围,还能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本研究表明:(1) NCV的阳性异常率高,达100%,虽然不能排除检查的误差,而且与检查时间及面瘫的程度有关。据相关文章报道[6],在神经损伤早期,损害处神经远端的神经传导功能仍然保留,1周后神经远端才出现轴索变性,NCV检查才会出现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所以在早期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并不能诊断神经是否存在损伤。本研究10 d后NCV检查,提示为重度异常患者均为重症面瘫患者,10 d内行NCV检查,轻度异常患者并非为轻度面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点也支持行NCV检查尽量在发病后10 d进行,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病人的实际病情。(2) NCV异常率与预后、面瘫程度相关,通常NCV为轻度异常者与重度异常者比较,痊愈比例较高,表现为轻度面瘫者可能性大,而NCV为重度异常者,痊愈比例低,轻、重度异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部分支持大部分文献报道的“进行NCV检查,当患侧波幅降低的幅度大于正常侧的50%时为重度异常,预后多不佳,恢复较慢,当波幅降低的幅度不超过正常侧的50%时预后相对较好”的观点[7]。但是NCV检查为重度异常者,却不一定是重度面瘫患者,这点考虑与NCV检查时间影响面瘫程度的判断有关。(3) NCV检查为轻、重度异常患者的恢复时间并没有差异性,本研究NCV检查为轻度异常患者好转时间比重度异常者长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与郑莉莉等[1]报道的“有些DM伴NCV重度异常患者通过积极的血糖控制和综合治疗,恢复仍较好,与轻度异常患者并没有差别”的观点基本相一致。这点和NCV的异常率与预后、面瘫程度相关的观点有出入,这是否提示恢复时间与患者恢复的程度并不一定一致,但我们并没有作相关性分析。(4) BR检查为重度异常的患者恢复时间一定比轻度异常者长,但是BR检查为轻度异常者与重度异常者比较,疗效(好转、痊愈)差异没有显著性,与面瘫的程度(轻中度、重度)也没有明显关联性,这是否也提示恢复时间与患者恢复程度并不一定并行,也不排除系我们的样本量相对较小,有结果的偏倚。(5) DM组的BR的重度异常率比非DM组高,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Kiziltan等[8]报道的在病程的16 d后行BR检查,与健康人比较,DM患者的R2在瘫痪侧出现明显延长,而DM患者的R1在瘫痪与非瘫痪侧均出现明显延长的观点相一致。原因考虑与DM伴面神经麻痹患者不但存在面神经水肿及脱髓鞘,而且慢性高血糖更加重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有关,所以同等程度的面瘫患者,实际神经损伤比健康人重,恢复也比健康人群差,这也从神经电生理方面进一步证实了DM患者比非DM伴发面瘫患者预后差的观点。但是DM组与非DM组比较,NCV的轻、重度异常率并没有差异性,不排除因为NCV检查时间的影响,不能有效地反映实际病情。

综上所述,对于面瘫患者,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因及面瘫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DM伴发的面瘫患者,不管病情轻重,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是基础,即使是重症患者,短期激素的使用也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NCV检查,应尽量在10 d后进行,才能更有效地反映病情。

[参考文献]

[1] 郑莉莉,韩永青,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15例临床及肌电图分析[J].海南医学,2007,18(11):84-85.

[2] 田林华,迟家敏,李路.2型糖尿病皮肤微循环改变与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3):141-143.

[3] SATITO O, AOYAGI M, TOJIMA H,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Bell's palsy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Acta Otolaryngol Suppl, 1994:153-154

[4] 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5-337

[5] 郭立新.强化血糖控制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ADVANCE研究降糖结果解读[J].临床荟萃,2008,23(21):152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