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09:37: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商务英文翻译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务英语翻译人才需求量巨大,我国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上也十分重视。商务英语学科作为一个实用性学科,高校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与市场需求脱离,如果要列出科技翻译成功的要素应该是:专业素养、中文程度、中文文采、英语程度”[1]。所以建构主义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对改变现在高校的教育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主要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都是一味地接受灌输。灌输法不能说不好,但是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灌输法在某种环境下会让学生无法使所学知识得到真正的运用。而建构主义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的教学都围绕着一定的社会因素和设定情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褪去固定角色模式,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大学普遍按照一个模式培养相同规格的人才,而不是根据个性差异来培养各类创新人才[2]。
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首先,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中心。现阶段绝大部分的高校都是传统的教师通过灌输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是这一环境下的主体。通常学生失去自己的“主角”意识,学生一味地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老师也不会根据不同的班级状况和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有情节背景的教学活动,学生都是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不会使学生感兴趣,学生学习的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很少能把它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理论缺少实践的检验,学生在日后的实践中出现问题也不能第一时间想到解决的办法。其次,教学设计陈旧老套。现在多数的高校教学模式还是以教材为主,像商务英语翻译这样重视运用的学科,这样的教学方式已跟不上发展的趋势。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可利用的实际案例获取十分方便,但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利用这一资源,大多通常都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而过于单一的教学设计使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的提出无疑是符合现代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需求的,改变固定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才是高校应给予学生的最大帮助。首先,改变主角定位,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前以教为主的模式,转换成以学为主。但是我们在进行改变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培养学生时也不能完全放任其自由学习,教师要把握重要内容进行引导式的教学,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多利用现实案例,设定情景使得学生在真实情景中锻炼自己的翻译能力,让其主动参与学习,并且在学习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出并解答,使得其在日后工作中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答案。其次,丰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与协作交流能力。建构主义理论注重教学时要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通过协作来完成任务要求,要保证情景的真实性,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知识的传播。现在高校的硬件设备都有着巨大的发展,尽可能地创造出让学生无论从视觉、听觉、触觉都感受到真实,这样的情景建构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帮助,找出最后解决的办法,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而这样的方式也使得学生能尽快地消化掉所学的知识,不一定要回去后死记硬背,也是给学生减轻一些负担。最后,强化情境实践,培养学生的主动建构能力。最好的教育其实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以实用为最基本的前提,尽可能地选取真实的翻译素材,同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培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素材进行翻译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比如建立笔译工作坊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社会中的真实翻译材料,让老师作为监督者,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使学生充分得到锻炼。
作者:刘佳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二、中西方审美观在广告审美中的差异
(一)文化层面的审美差异性
中西方人在思维、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受此影响,对美的评判标准也体现了较大的差异性。西方人崇尚个性,追求事物所体现的个性美;中国人崇尚共性,追求事物所体现的整体美。西方人同中求异,追求变动的美、不对称的美;中国人异中求同,追求整体协调所体现的稳定的美、对称的美。西方人崇尚理性,相信具体数字、事例、逻辑推理所表现的真实美;中国人崇尚感性,相信华丽的语言、美丽的形体所显示的艺术美、朦胧美。西方人注重空间的真实性,强调现实美、细节美;中国人注重时间的久远性,强调历史美、经验美。西方人崇尚个体的平等性,强调个体的特色美;中国人崇尚权威,强调权威的绝对真理性[8]。
(二)广告审美中的审美差异性
英语广告“Tryoursweetcorn.You’llsmilefromeartoear”采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广告的内容。口语是一种非常随意的语言,是个体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的一种表现,所以这则广告体现了英语广告尊重个体平等的美学内涵。这样的广告还有很多,如:例4:Focusonlife(Olympus)例5:Fortheroadahead(Honda)例6:Makeyourselfheard(Ericsson)汉语广告在某中程度上更加注重对称美,强调语言的艺术性,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诗化的语言在广告中得以应运,例如:例7:与书为友,天长地久(丛书广告)例8:片纸能缩天下意,一笔可画古今字(字画店广告)从例7、例8可以发现汉语广告更加注重感性美,崇尚艺术的辞藻。因此,在翻译英语广告的过程中,英语语言所体现的非对称美,需要采用汉语中对称美进行转化,否则难以实现功能对等。
(三)中西方美感的差异性
首先,两种语言的语音美感差异性很大。商务英语通常通过压头韵、压尾韵、压元韵及语音的扬抑格、抑扬格等来体现语言的美感。例如:例9:NeverlateonFather’sDay.例10:Betterlatethanthelate.汉语通常通过平仄对仗、压韵、四字结构的抑扬顿挫来体现语音的美感。例如:例11: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白丽美容香皂广告)例12:除了钞票,承印一切(复印机广告)例13:寻寻觅觅无缘分,一见钟情上华帘(窗帘广告)其次,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语义由于引申意义不同,其体现的美感也有所区别,甚至会有截然相反的美感。比如说芳芳在汉语中代表的是一种香气扑鼻的审美效果,可是音译成英语FANGFANG后,代表的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怖的审美效果,因为FANG是一个英语单词,其义是“狗的长牙”或“蛇的毒牙”。英语中也有些词语的意义在汉语中可能产生相反的美感,如“Poison”(百爱神)是一种著名的法国香水,但“Poison”在汉语中代表的是毒药的意思。再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字形差异大,汉语是表义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所以汉英字形所表现的美感区别也很大。如一则汉语公益广告由汉字“毒”和“寿”拼凑而成,寿倒写在毒的上面,其标题是反毒得寿。这则广告充分体现了汉语广告的字形美,以及汉字所带来的语意美。由于英语是表音文字,字形的表义功能大大降低,所表现的美感就远不如汉字丰富。最后,英汉两种语言句法差异很大,英汉句子所体现的美感也相差很大。汉语广告多采用四字结构,常用习语以及家喻户晓的诗句等句型结构。这些句型结构紧凑,表达的信息量大,听起来和谐,迎合中国人崇尚感性、尊重权威的审美观,跟广告本身所提出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散播最大的信息量、获取最大的注意力相符。英语广告则常常采用简单句、省略句以及短语等句型结构。这些句型结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体现个性化运用的句型结构,符合西方人崇尚个性、追求平等的审美观。
三、商务英语广告中美的传递
(一)传递美的理论前提
由于广告审美直接决定着广告的功利性目的,所以广告翻译不仅要传递原广告的信息,而且要传递原广告的美。就美的传递而言,译者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原广告竞赛。因此,广告翻译是忠实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统一。忠于原广告的信息内容是传递美的理论前提,发挥译者的创造力是实现美的传递的途径。
(二)传递美的事实根据
广告美的传递是建立在对广告产品具体情况、文化背景的了解基础之上的。广告产品的具体情况为译者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具体的现实语境,而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为译者的创造力指明了方向[9]。此外,译者的主观因素对传递美感也有重大的影响。译者不仅要有创新思维,而且要勇于创新。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灵魂,而且是广告的灵魂,更是广告审美翻译的灵魂。
(三)翻译广告美的可操作性手段
目的论和功能对等为广告美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方法论。通过对大量广告翻译事实的研究,可以把广告翻译策略分为常规策略和变译策略两种形式。常规策略主要是直译,变译策略则主要是创造性翻译。通过使用翻译策略,可以较好地实现英语广告的美感传递,达到正确理解英语广告的文本目的,使读者有种美的享受。
商务英语是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并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同时商务英语语言严谨,语法结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翻译策略,以提高翻译质量。
一、商务英语语言特点
商务英语语言词汇方面的特点。商务英语词汇具有术语性、普通词的专业性、简约性和繁复性等特点。(1)多用专业词汇,商务英语拥有数量可观的专业词汇,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词义专一。如:stock(n.)存货repeatorder重复订购confirmedL/C(n.)保兑信用证;(2)用语简洁,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尽量避免拖沓、繁琐的语言。句式上的特点,多用长句:商务英语在句式上具有长句多,有时整个一大段就是一个长句和多用被动语态。
二、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1.一词多译及专业术语商务英语中词汇的翻译要根据前后搭配、上下文的联系准确选择。如Premium这个词有如下的汉译:a.保险费;b.额外费用,附加费c.超出平常价,溢价。同一个词,由于语境不同,其词义可千差万别。试看下面例子:
Theycannotobtaincreditatallinthetrade.他们生意信誉已荡然无存。
TheyhaveopenedthecoveringcreditwiththeBankofChina,London.他们已从伦敦中国银行开立了有关信用证。
以上两个句子credit词义都有所区别。商务英语翻译中包含大量的词汇,因此对于常见词汇的精确运用在翻译中很重要。作为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就要大量的掌握这些具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和复合词和缩略词语。如价格常用术语FOB,CIF有其特定的专业内容,又如C.W.O定货付款;B/L提货单;L/C信用证;C.O.D货到付现;W.P.A水渍险;bluechip蓝筹股、绩优股;baddebt呆账,等等。商务英语翻译要遵循商务专业用语。所以要求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及翻译技巧。
2.长句的处理商务英语中长句的构成成分主要是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要翻译好这些长句,不能受原文长句结构的影响,应该将译文的结构作相应的调整。如:Afterall,onlyafewyearsearlierthecompanyhadsuccessfullyopenedaDisneythemeparkinJapan,bridgingtheenormousdifferencesbetweenJapaneseandAmericancultures.EuroDisney,atleastinitially,provedtobeanotherstoryentirely.几年前,公司弥合了日美文化的巨大差异,在日本成功建立了一家迪斯尼主题乐园。但在欧洲建立迪斯尼乐园却完全是另一番情景,至少先期阶段并不成功。原文的bridgingtheenormousdifferencesbetweenJapaneseandAmericancultures根据逻辑关系放在了主句谓语动词之前才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atleastinitially放在句末起补充说明的作用。3.词类转译
词类转译是国际商务翻译中常见的译词技巧。常见的有名词与动词、介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
名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如:Beforethepaymentofthesetariffs,theimportedgoodswillbeinthecustodyofthecustoms.交关税前,进口货物由海关保管。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词典上难以找到贴切具体上下文词义,如生搬硬套,译文往往语意不清,甚至导致误解。显然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义,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引申。领会词类转换,把握句子、段落的联系就句子内部而言,英语重形合,句子各成分联系紧密,汉语重意合,结构松散,更多依赖句内各成分的关系。汉语重视句子间的联系,而英语不太重视句子间的联系。Theeconomicgrowthratehasbeennoticeeablyaffectedbythechaoticstateofthemarket译文:经济增长的速度受到市场混乱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英语中noticeably是副词,修饰谓语动词affected,翻译时将其当作一个句子来处理反而符合汉语习惯。)Duringthehalf-hourtalk,thetwosidesexchangedviewsonthechoiceoftermsofpayment.buttheymadenomentionofthemethodoftransportation.译文:在半小时的商谈中,双方就付款方式交换了意见,但没有提到运输方式。(mention是名词,译成汉语时要变为动词。)
4.词量增减
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词量增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翻译技巧。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原文上下文意思、逻辑关系以及译文语言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时有时增加原文字面没有出现但实际内容已包含词,或者减去原文虽有但译文语言表达用不着词。适当增词、减词,平衡断句与并句的关系英汉语句子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段不尽,所以为使译文更加精练,更符合汉语表达,有时需要省略部分词语;而有时为了使译清楚,可按意义、修辞和句法的需要在译文入原文无其词而有其意的词,使译文更加。同时也可将原文的一句话分成几句,或具体情况把两句话合成一句,及将原文的作适当的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译文的完整准确。WearepleasedtohavereceivedyourinvitationtothesymposiumonInternet.非常高兴收到了参加因特网会议的邀请。(省去代词“我们”)。PerhapsyouhaveoverlookedthefactthatyouraccountforJulypurchaseshasnotyetbesettle.译文:也许您忘了七月份购货帐还没有结。(名词fact不译出)。
5.利用语境的作用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于语境的因素对文章进行翻译,换句话说,在经贸英语的翻译中,有时候需要用直译,有时候则需要用意译,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都需要根据翻译的客观实际来决定,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等因素决定。直译难以措辞,或译出后效果欠佳,即原文不能充分表达原意或译文不通顺生动时就需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因素从而进行意译,且一定要保证使疑问能正确表达原文内容,准确再现原文的语气精神,达到通顺流畅。如:Pleaselosenotimeindispatchingourgoods.如果我们直译这句话:请不要损失一点时间为我们的发货。这样的翻译很拗口,不符合特定的经贸英语的语境和习惯,如果我们换种翻译方法:请立即为我们发货。这种译文就比较地道。
总之,翻译不但是一种语言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交流。不仅要求译者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和基本的翻译技巧,也要熟悉两种文化。因此,需要翻译者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磨练。
参考文献:
1.采用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就是通过创造一个开放式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译者的主体性,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用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培养出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有自己风格的翻译特性。
2.实现译者身份的动态转换
身份的动态转换,就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保持三重身份:读者,译者和作者。通过身份的动态转换,了解原来文本要表达的特定内涵,通过自己详细认真的分析,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对比参照,从而更好地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工作。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学生们在阅读过翻译文本后,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翻译,摒弃了原文部分的意义和内涵。而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源还是在于学生缺乏对译者身份循环变化的认识。对于这种问题,教师们应该更多的鼓励学生拿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查找、去翻阅与此有关的材料,并结合译文的行文情境仔细品味,另外,学生对原文自由的语言特点、交际目的、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读后译与前译的翻译文本进行对比,实现译本与原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长此以往,译者身份在不停地角色变换中,得到更多提高和知识积累,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商务英语译者。
广告(Advertising)源于拉丁文(Adverse),意思是“引人注意”。其在汉语中的意思为“广而告之”。笔者认为每一个广告都体现了其各自的地区文化,这种“镶嵌”在广告中的地区文化,我们称之为“嵌入式”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产品的交互性不断加强。为了寻求高额利润与海外市场,商家纷纷打出了不同的商业广告,此时广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商业广告(commercial advertising)作为企业推销产品的一种手段,是拓宽产品销路的必要途径。广告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用最节约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突出主题,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P247为了追求这种效果,译者必须考虑东西方的价值取向差异、文化背景差异、审美喜好差异、民族风俗习惯差异等各种因素。任何商务广告翻译成功的例子都离不开对这种“嵌入式”文化的深刻理解。
商务广告翻译与“嵌入式”文化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在进行商务广告翻译时既要注意其蕴含的“嵌入式”文化,又要考虑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译出为大众所接受的优秀作品,实现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与传播。
一、商务广告翻译中文化的重要性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的载体,语言在对文化产生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在翻译商务广告时,必须充分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认识翻译中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把英文直接翻译成中文,有时会对产品的销路产生致命的影响。例如:Poison一词的本意为毒药,这种香水在西方得到众多女性的青睐,然而以“毒药”为名译到中国后,产品的销售却遭到了滑铁卢。究其原因,西方国家推崇野性、粗犷之美,而中国女性推崇中庸之美,走传统道路。中国女性怎能忍受“毒药”这个译名?随后,“毒药”香水被译成“百爱神”,既遵循“Poison”发音,又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广大中国女性所接受。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著名品牌“goldlion”在进入中国香港市场时,一度被译为“金狮”,但是香港和广东人比较好赌,而“狮”又与“输”和“死”谐音,代表了不吉利的意思。因此,该产品在推广时也遭到了极大的冷落。后来译者运用直译加音译的方法,再根据当地人喜欢听吉利话的特点,把该产品取名为“金利来”,代表财源滚滚来。最后,该产品立马在当地扩大了销路,占领了市场。
由此可见,商务广告中体现的文化寓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销路。文化在商务广告翻译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二、商务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性
文化差异作为在商务广告翻译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产品的宣传推广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正确理解文化差异对译者来说是一个不可松懈的任务。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审美观念差异及价值观念差异。
1.历史文化背景差异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和历史文化背景。汉语中的“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了“至高”、“长久”之意。“九五之尊”、“长长久久”等词充分说明了“九”这个数字的吉利之意。但是在西方,“九”并没有这种文化含义。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斯沃琪手表的广告语“Time is what you make of it.”若此句译成“时间是你怎么利用它”,可想而知,这个产品将不会受到好评。然而,若译为“天长地久”,产品经久耐用的特点随即跃入眼帘,销售量也持续增加。同样,在西方“old”这个词是忌讳词。然而,在很多广告翻译中,部分译者为了突出“老少皆宜”这一产品特性,翻译为“suitable for both the old and the young”。此翻译忽视了“老”这个字在西方并不受欢迎的事实。此时,这句话如果译成“suitable for grown-ups and children”,则其翻译成效将会大大提升,该产品的欢迎度也会大大提高。
2.审美观念差异
各地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政治因素经济基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审美观念。同一种事物未必能在两个地区同时受欢迎。因此,译者在翻译广告时要特别注意,其翻译结果应符合两个地区的审美情趣。例如:“Sprite”,是一种饮料,该词源于“spirit”和“sprit”。这两个词均有积极向上、奋勇向前的文化内涵,符合西方国家注重实质的特性。在中国,该产品名被译成了“雪碧”。“雪”和“碧”代表清凉透彻之意,符合中国人追求意境的审美特性。再如:有一款中国制造的“大白象电池”,在中国销量稳定。然而,出口国外后,该产品却面临滞销的局面。究其原因,这款产品被直译成了“White Elephant”。殊不知“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表示“无用的东西”。该产品不符合西方人的审美情趣,在他们看来,此电池就是无用的东西。因此,审美观念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价值观念差异
西方文化崇尚自由、私有,突出“个人主义”,一切以自我为主导;在中国文化中,由于受到“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影响,和谐是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突出“集体主义”,强调道德规范、自我约束[2]P138。天津的一家出租车公司打出了一则广告“接天下客,送万里情”。如果直译成“Ready to meet gue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则势必不能得到西方友人的认可。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因此若译成“Ready to meet you from all over the world”则既符合西方的个人主义原则,又让西方的游客有归属感,何乐而不为?
三、商务广告翻译中“嵌入式”文化的有效性
每个商务广告的翻译都应体现其文化性,如何体现“嵌入式”文化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成功的译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正如,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说:“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3]在翻译时要注重文化的差异性,运用不同的译法和修辞,把文化巧妙地“镶嵌”在字词之间,使翻译结果生动形象,体现出文化的有效性。
1.译法
(1)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它既能传达原文意义,又能体现原文风格[4]。换句话说,直译就是根据原有词句,译出意思相近或者相同的译文。因此,直译必须做到形神兼备,但又不失文化性。例如,运动品牌“NIKE”。“Nike”原为希腊胜利女神的名字,可以直接音译为“奈姬”。但是这种直译只是顾及了音节上的相似,毫无产品特色可言。但是,直译时不但要音似,而且要形似和神似。一想到希腊,我们就会与运动联系在一起,故在中国该产品被译为“耐克”。因为“耐克”含有“坚固耐穿,克敌制胜”的含义,与原品牌所倡导的“热爱运动、追求创新”的理念不谋而合[5]。再如,有一个葡萄酒的翻译为“皇朝葡萄酒”,其原文为“Dynasty”。“皇朝”两个字是“Dynasty”的直译,符合其原文所含之意,这样既凸显葡萄酒的高档,又不失原文之意。
(2)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
意译并不要求逐字逐句地翻译,领会其神并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它与直译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苹果电脑有一则广告语为“Apple thinks different.”,如果直接翻译成“苹果电脑想的不一样”,这样的译文毫无新意可言。然而,将其译为“苹果电脑,不同凡想”,可以让人马上联想到“不同凡响”,很好体现了该产品独树一帜的精髓。还有一则经典的麦斯威尔咖啡广告“Good to the last drop”。若直译为“好到最后一滴”,则不但没有美感,而且无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其意译后的版本为“滴滴香浓,意犹未尽”。此译文运用了四字格,对仗工整,既体现了商品的特点,迎合人们喝咖啡时追求的精神境界,又有一种令顾客想喝的冲动。
2.修辞
(1)比喻(Figure of Speech)
比喻作为一种由本体(tenor)和喻体(vehicle)组成的修辞方法,本体和喻体间存在内在联系。在翻译中运用比喻可以使抽象之物变得具体,使广告翻译生动形象,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例如:①一则衣服的广告“Light as a breeze,soft as a cloud”,这则广告把衣服的材质比喻为“breeze”和“cloud”可以让人感受到这件衣服的柔软质地及舒适程度。②另一则航空公司的广告“Fly smooth as silk”。丝绸的质地滑而细腻,该广告把飞行的过程比做丝绸的“顺滑”,这样既让顾客感觉到了安全性,又让他们领略到了时效性。
(2)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修辞是把物品或生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其人的情感或言行,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突出[6]。因此,在商务广告中运用此法,有利于商品生命化,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从而激发购买的欲望。例如:①一则拖拉机的广告“Strong tractor strong farmer”,被译为“钢铁巨人,农民的好帮手”。此处,把拖拉机拟人化为“钢铁巨人”,突出了拖拉机性能的强大。同时,以农民的好帮手形象出现,使农民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②Rolex牌手表广告“Unlike me,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从这则广告可以看出,译者把手表比拟成一个可以永不休息的人,突出手表任劳任怨的品质,暗含它是人类好朋友的美好寓意。
(3)双关(pun)
利用语音的相同、相近或语义的多指性,有意使话语语义表里双涉,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效果,这种辞格叫做双关[7]。双关的作用是使人产生联想,并使顾客暗自叫绝。例如:①燕子饭店的翻译为“Swallow Restaurant”,此翻译初看并无特别之处,但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Swallow”除了代表“燕子”的意思外,还有“吞食”之意,符合饭店的情境。一语双关,令人无限遐想。②丰田轿车的广告“Where there is a way,there is a Toyota”,根据这句英文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英文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如此巧妙的双关,且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妙趣盎然。其中文释义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译文借鉴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内涵颇为丰富。“有路就有丰田车”一句暗含丰田车的质量好,适应力强。不管是何种路况,丰田车终能驰骋自如。
四、结语
在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商务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商品销售的成败。译者是否对“嵌入式”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解决定了商务广告翻译的好坏。同时把握商务广告翻译中的内在规律和语言特色,遵循各国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充分理解商务广告翻译中文化的重要性,从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方面关注文化的差异性,通过各种手段达到“嵌入式”文化有效性的最大化,是一个译者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商家出奇制胜,迅速占领商场份额,扩大商品销路的“一大法宝”。
参考文献:
[1]王泳钦.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以科技产品的广告为例[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1,(3).
[2]李劼全,周敏新.L论中英文化差异对商务广告翻译的影响[J].2012.
[3]Nida,E: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4]李晓颖.浅议商务广告中的修辞方法和翻译方法[J].学术论坛.
[5]刘梅.品牌文化与品牌名称的翻译[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8.
一、引言
国际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的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共通语言。学术界认为它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国际商务的丰富内容和繁杂活动决定了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涉及两种文字和文化的转换,更涉及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国际商务各个领域的专业语言特点和各种国际商务文体的行文和专门表达法。基于这些原因,历来翻译界所讨论的翻译标准与原则在理论、实践上均无法完全适用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
二、多元化翻译标准的理论界说
西方文化学派的典型代表AndreLefevere(1992)指出:翻译是对原文的重写,不能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因为翻译总要受到poetics、ideology和patronage三要素的影响。他提出的翻译三要素,虽然夸大了意识形态(ideology)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但无疑给翻译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研究翻译标准和各种翻译现象提供了新的文化参照系。翻译不是形式上单纯的文字转换,而是两套文化系统的相遇与冲击。中外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原语系统和译语系统无论在风俗习惯、文化意识,还是语言风格、语篇文体、交际环境等各个层面上,都有各自独特的规范,译者面对不同的规范,必然作出不同的反应与选择。
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1982)根据文本的内容、文体和功能,将其细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同时提出了两种翻译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应采用语义翻译法,以信息功能或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法。显而易见,Newmark在这里提出了应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这从本质上揭示了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针对性。
中国学者辜正坤教授(1989)指出:“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历代译家认识上的根本局限性在于他们老是下意识地追求唯一的、万能的、可以判断一切译作价值并指导翻译实践的终极性标准,须知这种标准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指出翻译标准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是那些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具体的标准,即它是由若干标准组成的相辅相成的一个标准系统。各种具体的标准反映了译作价值的各个方面,每个标准在发挥各自功能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和所有的标准相辅互补。一个具体标准的存在和使用是以其他标准的存在和使用为依据和对照的。
朱志瑜(2004)指出,翻译类型学是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信念之上的:不同种类的文本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即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翻译的方法并不存在。他明确指出:“严复以后的学者一直强调翻译标准的重要性(信达雅、神似、化境等),实际上他们都在追求一种不存在的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标准,却一般忽略了不同的文本类型要有不同的标准”。这一论述实际上也与多元化翻译标准殊途同归。
据王义静(2005),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俭教授在论述典籍英译标准时指出:应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研究核心。从翻译流派及范式的演变和发展来看,翻译的研究视角在转变,观念在更新,正从过去较单一、较简单的研究模式转变为一个多学科交叉、多样研究思路并举的全新的翻译研究。杨教授关于多元化研究模式的观点正与多元化翻译标准不谋而合。
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历史与实践来看,并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商务文本类型的唯一、共同的翻译标准。不同类型的商务文本体例不一、风格不一、文白不一、繁简不一,理应有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提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就是把各种商务文体的翻译置于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各种具体文体的大范围中进行审视,把以“信”为天职的译者从困惑中解放出来,在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商务英语译文与原文的关系,重新认识作为译者的影响和作用。这就是说,对各种商务英语的翻译标准不应只限于狭义的“忠实”,而应在各种具体的国际商务背景、各种不同的商务英语文体的大范围中用多元化标准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讨论。
三、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不同的商务英语语篇,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文拟以商务广告和外经贸报刊文章的标题作为翻译语料,对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进行进一步阐释。
1、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劝诱说服、创意新奇、富于感染力
国际商务广告是跨文化、跨语言的商品宣传形式,具有大众性、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商务广告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它涉及到英汉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力求商品使用功能与商品审美功能的辩证统一。它既是语码的转换,又要做到深层结构上语义与功能的对等与相似,通过信息的传递与宣传感召,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般来说,商务广告在语言上标新立异,展示个性,说服力强;在形式上短小精悍,读起来节奏感强。所以商务英语广告翻译总是采用简洁明快的词句和各种修辞手法,增强广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追求创意新奇的形式美,并具有劝诱说服的渲染力,以达到促销目的。如:
Goodtothelastdrop.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I’mMoresatisfied.摩尔香烟,我更满意。
ThingsgobetterwithCoca-Cola.可口可乐,万家欢乐。
这三例广告均以简洁的四字结构,生动地表达了各商品的品牌形象,劝诱说服力跃然字里行间。又如:
Fresh-UpwithSeven-Up.饮七喜,精神爽。
Hi-Fi,Hi-Fun,Hi-Fashion,onlyfromSony.高保真,高乐趣,高时尚,只来自索尼。
SonyHandycamletsyoutakeatripbackintothepastandenjoythememoriesoflifetime.索尼摄像机为您记载人生,重温旧梦,留住欢乐。
Wherethereisaroad,thereisToyota.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这些广告汉译明快有力,新奇独特,妙趣横生,充分体现了商务广告翻译中形式美与促销有机结合的语言特色。商务广告以情传意,其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只有遵循其独特的翻译标准,并通过语言的不断锤炼才能真正实现。
2、外经贸英语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简练醒目、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
标题是外经贸报刊文章的重要部分和整个语篇内容的浓缩与概括,好的标题能使商务语篇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商务文章的标题在词汇、句式和修辞上富有新鲜独创性,通常廖廖几个词,却表意形象醒目。在翻译标题时,既要准确传达其信息内容,同时要处理好其文体风格,采用各种翻译技巧,以选词造句的简练、生动为翻译标准,恰到好处地表达商务标题。首先,在经贸文章标题中,大量使用短小词、创意词或简练短语,这是商务标题的一大特点,翻译时应依据相应的翻译标准,突出短小精悍、确切醒目的意境,以增强标题的语言色彩和表现力。如:
deal交易thinktank智囊团
cut减少potpourri一揽子计划
ban禁止ceilingprices上限价格
swap交换Euromart欧洲共同市场
boost增加onlinecommerce网上贸易
glut供过于求gentleman’sagreement君子协定
peak最高价格thebuildingestcity建筑最多的城市
其次,就标题句式结构来说,为了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感,标题中经常使用一些非常手法。可以用动词的现在时态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如(1)、(2);用动词不定式表达将来时,如(3)、(4);用现在分词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如(5)、(6)。
(1)GoldPricesHitRecord黄金价格打破记录
(2)KingSteelFightsBack钢铁王开始反击
(3)RisingFuelCoststoHitCarriersHard燃油价上涨,航空业重创
(4)AmericatoImportMoreOil美国将进口更多石油
(5)OilSalesSurgingUp石油销售猛涨
(6)Joint-venturesMushrooming合资企业在迅速增加
(7)DirectingMarketing,ManagingMarket引领营销,左右市场
外经贸英语文章标题的翻译贵在灵活多样,要尽量使译文与原文一样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传神达意。
四、结束语
由于各种商务文体、语篇不同,商务英语翻译必然具有多种功能,翻译手法、译文风格、译文价值势必多样化,从而导致翻译策略的多重性、多视角和翻译标准的多元化。在翻译标准系统中,标准的多元化是和传统译学的一元化提法既对立又统一。提倡多元化标准,其积极意义在于针对各种不同文体、风格的国际商务英语语篇,以特定的翻译功能、内容体例、语篇层次和体裁结构作为依据,为适应人们价值观、文化背景、认知习惯和审美情趣的多样性以及读者、译者的多层次,采用各种不同的具体、相应的翻译标准。这样就避免了翻译的束缚性与盲目性,真正做到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效度与信度。
事实上,各种商务文体的翻译标准代表了各种商务语篇的应用价值标准,各种标准在发挥各自功能的同时,实质上就是在和所有的标准相辅相成,补充其他标准的不足之处,构成一个有机周密、全面科学的翻译标准体系。这正如辜教授(1989)所指出的那样,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不只是用来解决翻译方面的理论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解决翻译实践上的问题。翻译标准多元化的思想能使译者博采众家之长,从有意识地欣赏多样化的译风到有系统地实践多样化的翻译手法,全面发展自己的翻译才能。多元化翻译标准植根于人类对翻译作品、翻译实践的多样化要求,并由翻译本身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多重,日益强化其多元互补特性,而翻译标准多元化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就在于此。在商务英语翻译的工作和事业中,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多元化标准为依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日益繁荣的国际商务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ndreLefevere: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ManipulationofLiteraryFame[M].London:Routledge,1992.
[2]Newmark,Peter:ApproachestoTranslation[M].NewYork:PrenticeHall,1982.
笔者通过对河北某省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调研及对近年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对外商务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基础扎实、同时精通国际商贸知识、熟悉欧美国家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从质量上不能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过于突出理论
商务英语翻译文本主要有商务信函、商务合同、产品说明等,讲究措辞严谨、文体规范、表意清晰。从句式上看,商务英语翻译文本的句子以长难句为主,句型结构层次复杂、修饰多。因此,商务英语翻译的许多教材和课程都花费相当篇幅和课时用来讲解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一方面,这些内容和英汉互译课程、英语口译课程有所重叠,使得本来就课时不足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更加捉襟见肘,另一方面,艰深的翻译理论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参与度。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主要有: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专项实习1。由于承担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高校教师多由英语教师担任,缺乏商务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偏重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实例匮乏;而有限的实训教学及专项实习受外在条件限制,无法系统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生语言基础及专业知识薄弱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一般在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开设,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但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学生除了学习英语外,还要学习公共课程及商务基础课程,因此就英语语言基础而言,相当部分的学生语言能力薄弱。此外,受学制所限,学生的商务专业知识也较薄弱。学生缺乏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背景知识,对于商务英语文本理解不够深入,也无法用正确的语言准确表达,译文质量不高。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师往往忙于“补漏”,无法提高应用性口译、笔译实践在整体教学中的比例。
(四)评价标准单一
由于教学主要在课堂完成,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期末测试卷来完成。平时成绩主要围绕课堂表现、学生作业等,无法全方位、动态展示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参与、实践情况,不能及时、灵活、有效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以及知识点掌握情况。总之,对作为应用文体的商务英语翻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场景、丰富的商务背景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可调动的教学资源有限,评价单一。因此,只有改革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范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翻译技能,才能帮助学生积累翻译经验,逐步提高商务背景下的翻译能力,而翻转课堂因其“翻转”的教学流程,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理论基础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
近年来,教育技术随着网络的普及给大学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一场变革。从2011年3月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发表其题为“让我们用视频重造教育”的演讲后,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引发全球教育届广泛关注并成为教育界热词。翻转课堂是指由学生在家观看课程教学视频,回到教室做作业,教师和同学负责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这种方式恰好与传统的“教师在课堂授课、学生放学回家后做作业”的教学方式相反,故称“翻转课堂”。本质上,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流程的翻转,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渐进式的知识内化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较少考虑学生差异和学生需求,同时,受教学内容和课时制约,课堂教学活动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质疑、批判、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发展”3。翻转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教师而言,必须在充分把握课程重、难点的基础上,将知识点通过课前问题、授课视频的形式体现出来,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熟知,还要对教育技术有一定地掌握。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内化程度控制学习的进度,重复观看或提前观看教学内容,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因此,翻转课堂实现了对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促进。
三、翻转课堂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及教学内容模块化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但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充分体现和实现这一特点。翻转课堂中,教师整体设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内容如:商务信函、合同,证券、企业宣传、产品说明等内容模块化,构成专题,设计单元问题、教学视频、翻译技巧、商务知识、巩固练习等环节,通过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递和输入。同时,教师收集与教学模块相关的学习资源上传网络平台,帮助学生丰富学习内容、拓展视野。学习资源取材于真实的商务活动,学习场景真实而多样,尽可能贴近学生未来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实用性更强,更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同时,网络教学平台在涵盖教材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超越书本,多角度反映商务活动中的场景和内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数字化、片段化,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反复多次地学习知识点,灵活掌握自己的进度。
(二)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教师构建的商务英语翻译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在授课前通过查看课前任务指导、观看教学单元系列视频以及教师在线答疑等方式完成对教学内容的首次学习。教师则通过在线答疑、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第二阶段---课堂指导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于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课堂可以充分采用任务型、项目型等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教师根据第一阶段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要求选择个别或集体辅导。课后,学生独立完成第三阶段的任务,这一阶段重点解决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向教师反馈成果。纵观整个学习过程,第一、第三阶段基于网络平台、第二阶段基于课堂教学,学生并未完全脱离教师监管,而是在教师答疑及同侪协助下完成初步学习,最终独立完成翻译项目,实现了融课堂内、外教学于一体,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形成性评价方式
翻转课堂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一张考卷定终身”,局限于仅凭期末试题反映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在商务英语翻译不同教学内容模块以及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表现都得以体现,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各个阶段,教师及时厘清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向学生反馈学习中的成绩和差距,学生从教师和其他学生那里获取建议和帮助,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评价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不再具有“不可逆性”,教师不必等到下次教学再来修正本次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缺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相较于中国传统学校教育的重知识传授,强调学习进度的整齐划一和教师主导地位而言,翻转课堂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更重视在翻译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因而教学更具有个性化特点。
四、结语
目前,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据调查,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来自教师工作负担的增加和翻转课堂对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4。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意味着教师需要重新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评估、划分学习单元并制作与之配套的课程资源,课后备课、批改作业、在线答疑以及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及时、完整地收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合理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实践情况,所付出的精力较传统教学法成倍增加。同时,教育技术水平对教师也形成了挑战,要求教师有一定视频软件及网络的使用知识。因此,由商务英语相关课程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分工协作,实现对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使用水平、总结翻转课堂模式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瓶颈,提高对商务英语学生的语言及商务能力培养。
作者:张艳 柳叶青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2)掌握翻译技巧
1)词汇翻译
商务英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应用方面具有专业性。正是专业性的需要,许多普通英语中使用的词汇在商务英语中也有着特定的含义,那么商务英语词汇的翻译就需要按照一定原则进行翻译。其一,根据汉语表达习惯确定词义。例如“Wesellcheapqualitygoods.”译为“我们销售物美价廉的商品”。其二,根据词性确定词义。例如“Hegetsa10%commissiononeverythinghesells.”译为“他每卖一件商品可获得百分之十的酬金”。其三,根据语境来确定词义。语境确定词义的最通用的技巧就是转译,也就是把不同的词性进行转换,比如名词转译成动词、介词转译成动词等。例如“Anincreaseinbusinessrequiresanincreaseintheamountofmoneycomingintogeneralcirculation.”译为“交易量的增加要求流通的货币量相应增加”。原文中使用了两个“increase”的名词形式,在中文翻译中将第二个“increase”做动词翻译,尊重了汉语的语言特点。在大多数的翻译语境下,介词通常可以转译成动词,同时在翻译时需要依据上下文进行引申,根据实际情况翻译。例如“Youshouldadviseyoutogetintouchwiththemforyourrequirements.”应当翻译为“建议你们应当和他们取得应有的联系,就你方所需要的商品进行洽购”。第四,可以就专业进行词义的确定。例如“Duediligenceshouldbedonebeforefinalizinganylargeinvestmentoracquisition.”应当翻译为“收购以及大笔投资的确定之前必须尽职尽责地调查”。其中,“Duediligence”可以根据其字面意思翻译为“应该有的勤奋”。但是,如果这一词汇运用到企业、融资等相关领域当中主要针对的是会计从业人员、律师从业人员等用专业知识审核有关资料的一个过程。故而,商务英语涉及到这一方面通常将其翻译为“谨慎调查”亦或者“尽职尽责调查。”
2)句式翻译
商务英语凭借着其高效、简洁的交流特征,使得其英语句式相对而言比较固定,且修饰词藻少,语言简洁大方。换言之,商务英语中涉及到的语法知识也就相应地少一些。其中,就商务英语提及的题材来说,定语从句结构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探寻定语从句对于商务英语的句式翻译也就较为重要。与汉语相比,英语定语排列顺序和结构更为复杂。其可以为单词、短语亦或者从句构建。其中涉及的单词不仅可以是单个,也能是多个,短语以及从句也可以进行辅排并列。最重要的是,定语都是可以后置或前置的。故而,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六种情况。第一,翻译为定语。例如“Alltaxesanddutiesinsidetheseller’scountrytowhichthesellerisliableinconnectionwiththecontractshallbebornebytheseller.”译为“卖方应当承担购买方所处环境发生的一切与合同有关的关税和赋税等”。第二,翻译为后置分句。例如“Businessisacombinationofalltheseactivities:production,distributionandsale,throughwhichprofitoreconomicsurpluswillbecreated.”译为“商务往往指的是是涉及到生产、销售以及配送等一系列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可以进行利润创造和经济盈余”。由于句子中定语较长,所以将定语处理为后置分句,以确保译文的信息完整准确、流畅易懂。第三,翻译为连动结构。例如“Therewerecomponentsinthatshipmentwhichhadvarieddefectsthatoftenresultedinperformancefailure.”译为“那批设备当中依然有部分部件都有着不同程度缺陷,进而导致了设备常常会出现运转失灵的状况”。其中,“whichhadvarieddefects”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主语融为一体。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忽略先行词的意义不予翻译,充分忠于原文的汉语表达习惯。第四,翻译为目的状语。例如“Unfortunately,everycountryintheworldhastradebarrierswhicharedesignedtoprotectitseconomyagainstinternationalmarketforces.”译为“十分遗憾的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构建了贸易壁垒,以确保本国经济能够避免遭受国际市场力量的冲击。”本句中定语从句在语义上表示目的,因此在翻译中加上关联词语“以”,使得句子更加通顺,含义更加完整。第五,翻译为原因状语。例如“Thebuyer,whohadfailedtoreceivethecontractedgoods,lodgedaclaimagainsttheseller.”译为“买方因为没有根据合同规定按时收到货物而向卖方提出赔偿”。第六,翻译为结果状语。例如“Therewassomethingoriginal,independent,andheroicabouttheplanthatpleasedallofthem.”译为“此方案相当独出心裁具有创造性,也具有应有魅力,故而能够博取所有人的欢心”。从整个语篇的角度来看,连贯的句子和段落构成了文章的语义整体,因此译者在用汉语重新构建语篇的过程中要在句子层面的基础上考虑语篇的衔接,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彰显出原文的语篇应有结构,同时在确保不违背修辞特色和语义信息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汉语表达习惯的翻译方式。
3)提升商务认知
商务翻译最为核心之处是其服务于商务活动,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对商务的认知。这样才能确保翻译过程中能够遵循简洁、完整、准确和清晰等原则,最大程度彰显原文的内涵。其中,简洁指的是在商务活动中注重效率和时间,将语言尽量简洁大方呈现出来,这一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与欧美国家的英语简化趋势相互呼应;完整原则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确保翻译结果和翻译内容的完整,严防漏译的情况出现。尤其是一旦翻译过程中涉及到合同条款和双方权益时,漏译的后果相当严重;准确指的便是翻译过程中不仅要严防错译情况,还要明确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长期形成的语言和套语表达。例如“OurusualtermsofpaymentarebyconfirmedirrevocableL/Gavailableatsight.”译为“我们通常的支付方式是兑现的、不可撤销的即期的信用证”。另一方面,清晰原则指的是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充分表现出层次分明和主题突出。尤其是涉及到商务合同等必须具备条理化的结构,并且满足翻译可读性强和用词规范的要求,进而确保整篇文章具有严谨性和严密性。例如“ThisAgreementandanyrightsorobligationarenottransferableorassignablebyconsentoftheotherpartyhereto.”译为“本协议及本协议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经另一方同意不得擅自转让”。
图式这个词汇源自希腊语,最早它是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被提出的。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家Barlett把它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提出来,他认为图式是积极地组合过去事物和语言。大多数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图式理论是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理论。尽管不同学者对图式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图式是大脑为了储存和处理信息的便利,而将对新事物认知与过去的认知、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是具有相互关联的知识所构成的完整的信息储备系统。图式分为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文化图式是从属于图式理论中内容图式的组成部分之一,指的是内容图式中的文化知识,是“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是人脑通过先前的经验己经存在的一种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可以调用来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换句话说,对于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来说,同样的事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图式。因此,在翻译传递具有文化信息内容的时候,首先译者必须要充分而正确理解源语语言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激活内化在大脑中相关的文化图式,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信息,然后翻译成目的语读者所能理解接受的语言,在表达方式上,译文内容既要准确传递文化信息又要尽量保留原文文化信息。
二现阶段我国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阶段我国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大都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传授翻译原则与翻译技巧。由于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教授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很难全部实现,这无疑使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因为在这种教学环境及条件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缺乏师生之间必要的互动,学生对这样课堂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令双方满意。由于条件限制,本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很多院校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偏纯理论的较多,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操作过程脱节非常严重。
(二)水平有限的教师队伍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要求教师既精通商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商务实践技能。但目前大多数商务英语翻译课的教师是出自本科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就普通英语翻译而言,他们理论知识过硬。但他们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却缺乏了解;或者有些教师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商务英语的专业术语和词汇;更不用提商务实践知识;他们无法了解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对翻译教学课堂只能是照本宣科。由于大部分商务英语教师缺乏商务背景,缺少在教学外的商务英语实践经验,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难以胜任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对此,高等学校和商务英语教师现在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情景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法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通过描述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设定的教学情景,再对该情境进实际演练。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充当指导者及组织者,并对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给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及技巧知识在接近真实交际的商务情景中,可以亲身地感受到更为真实的商务氛围。其次,学校要与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亲自接触翻译实践,让学生参与其中的部分翻译工作。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翻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无疑具有很大帮助作用。最后,在教学中,学校要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授课。这种形象化的方式可使学生直观真实地感受工作中遇到的翻译难点。把这些难点与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对比研究,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学习效果会远远超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把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翻译实训实践机会。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单一依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的教师本身的翻译素养和专业知识也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主要条件之一。首先,商务英语翻译教师要主动寻找机会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例如,可以多参加一些商务英语课程会议,与同行们相互切磋,交流经验。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商务翻译活动,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而不是一味地照搬书本知识。其次,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提高多媒体使用技能和网络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更好地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商务英语实践能力。最后,商务英语翻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商务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商务文化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课堂上不断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剖析文化差异
1地理位置
“西风”这个单词展示了典型的英国文化。在英国人的思想中,西风温暖舒适,因为英国处于大西洋西部,欧洲大陆的东部,西风源自大西洋。《西风颂》这首诗就是英国人热爱西风最好的例证。有一家汽车公司用西风作为它的品牌是另外一个好例子。在中国,西风给人是冷而不是暖的感觉,因此中国有一家东风汽车公司而不是西风汽车公司。
2思想方式
由于思想方式的不同,同一种动物由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在英国许多商品都把猫头鹰作为品牌名,因为鹰被人认为是一种聪明的动物。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睿智与猫头鹰毫不相干。反之,猫头鹰被认为是预示着死亡,所以很多人不喜欢这种动物。
3颜色意识
尽管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颜色的意识有相同点。但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幸福喜悦,而在西方,红色会让人联想起危险及恐惧。
4数字文化
在中国,数字“8”被认为会给人带来吉祥与幸运,因为它和汉语中“发”谐音。同样数字“6”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它代表“顺”。所以许多人喜欢在电话号码和门牌号上选用这两个数字。在西方,数字“13”被人们认为是不吉祥的,因为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在吃最后的晚餐时,背叛者尤大就坐在第13个座位上,从此以后13就不受欢迎。因此在西方很难看到有13个人在一起吃饭或是桌上有13道菜,甚至连大楼的13层也被称之为14层。
(四)文化图式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由于学习者缺少商务文化知识导致误译和译文中出现大量中式英语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对照,商务英语翻译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文化图式理论对源语文本和译文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再指导学生利用文化图式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原有文化图式的激活。看来具有语法错误的句子在商务英语中却被完全接受,这些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传达给学生的,那么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不会变得迷惑。
二是新的文化图式的创造。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教会学生建立新的文化图式尤为重要。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老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去查相关资料,课上教师可以进行提问,教师则可以就相关内容给与点评及补充。
参考文献
[1]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中国翻译, 2003(2).
[2]林瑞兰.语言文化空缺与翻译策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3]陈准民,陈建平.商务英语翻译[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邹力.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5]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6]刘明东,刘宽平.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2004(4).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而随着交流合作的频繁,语言就成为一个中西方进行交流合作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商务活动中,需要十分重视商务英语的翻译工作。本文首先对商务英语的翻译特点进行总结,然后基于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对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和规避措施进行一个概述。
1.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
要了解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而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首先就是要了解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对商务英语翻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就首先来分析商务英语翻译的三个特点。
1.1商务英语翻译要做到意义忠实。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商务用语的措辞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由于在经济领域中,具有非常多的专有名词,对这些名词的解释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对照。同时,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翻译者应该要忠实的反应文章的本意,同时要忠于原文的主旨,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举例说明,在商务英语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的数字,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数字的表达有一定区别,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意思翻译,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令双方造成误会和损失。在翻译时,不需要在意译文的长度与原文的长度关系,只要能够完整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就可以了。因此我们知道了,意思忠实是商务英语翻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1.2商务英语翻译要做到术语精确。由于商务活动中需要涉及到经济、贸易还有法律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很多术语的知识。为了准确表达原文的信息,并且能够让读者完全了解原文的意思,翻译人员应该要采用标准且对等的术语进行翻译。如果对术语产生误译,就可能对商务活动造成特别大的麻烦。同时,英语中还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公司还有人的名字,对这些的翻译首先要考虑是否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如果没有最好就保留原文,从而保证意义的正确传达。
1.3商务英语翻译要做到语气恰当。在不同的商务环境下,需要采取不同的语气来进行翻译。在表达礼貌的同时也不能过于严肃。因此,在商务交往和商务翻译中,双方都会保持一种措辞严谨但语气温和的态度。并且,在西方的商务交流中,会出现一些专门用于商业交流的句式,中国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该将这些句式和中国的专用于商业交流的句式联系在一起,不求完全相同,但是需要能让人们体会出商业交流的感觉和态度。在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完全翻译原文了,重要的是在准确表达原意的基础上能够烘托出一种商务气氛。
2.基于商务英语翻译的问题和规避措施
前文我们队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进行了叙述,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商务英语翻译中一定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阻拦我国商务活动的进行,因此,应该要重视起商务英语翻译的问题,并且要寻找适当的规避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2.1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对商务英语的原文认知存在偏差。有时候,翻译者可能具有了较高的英语能力,却没有在商务方面具有相应的认知能力,从而在阅读商务英语的原文时产生偏差。有时候翻译者在阅读原文时,没有对商务英语相应的语境产生一个正确的认识,就导致了没有能够从商务的角度来了解原文的含义,从而造成翻译不够准确。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时候要置身于商务英语的语境,避免望文生义,从而做到准确的翻译。因此,我认为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不仅应该是英语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和商务活动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避免从最开始就产生一个不好的开始,导致商务活动不能很好地进行。
2.2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没有重视读者的认知需求。商务英语翻译的目的就是服务于读者,因此一定要重视读者的感受。如果在翻译过程中仅仅重视原文的意思,而没有对读者的认知水平等放在考虑范围之内,就会导致译文不能够给读者带来有效的指导,甚至没有重点,这样就丧失了商务英语翻译的作用于价值。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规避措施,我认为是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之前应该对读者的受众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确定这次商务活动的重点是什么,然后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时刻谨记这几个方面,从而达到翻译重点,使读者有正确适当的理解。
2.3商务英语的部分翻译不符合社会的认知和习惯。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要正常进行,常常是一个忠于原文的过程,在翻译人员进行翻译时,他们在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达到完整表达原文的目的。但是,在翻译的同时,不能不考虑读者所需要的认知需求,这在前文我们已经进行了讨论,但是在满足读者的同时,要注意英语语言方面的社会习惯,不能为了迎合读者就忽略了原有的社会认知习惯,这样就可能导致中英读者产生误差,不利于商务活动的进行。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同时注意英语国家和中国的社会认知习惯,达到一个平衡。
3.总结
通过前文对于商务英语翻译的叙述,我们首先了解了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然后对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在分析中我们看到,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需要人们引起重视。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让大家更加重视商务英语翻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维勇.实用文体翻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顾维勇.析几种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及其译例[J].上海翻译,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