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工作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10-04 08:00: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养老院工作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养老院工作报告

篇1

一、社会福利院基本情况

社会(儿童)福利院系省二级福利院,成立于1957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公共服务单位为目标,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城镇五保供养、社会有偿代养、特殊儿童教育、医疗康复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目前,全院占地面积近79.5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拥有职工205人,各类服务对象769人。

我院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项目被列入年首批民生工程。中心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2622.3平方米,总造价470万元,床位数60张。分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区、孤残儿童养护区,生活、医务、康复区,教育培训区和行政办公区5个区域,将基本满足辖区内城镇“三无”人员养护、孤残儿童医疗、康复、教育等需求,并为孤残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提供指导、走访、技术培训等服务。

近几年来,我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养老机构”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第四、五、六、七、八届“文明单位”。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我院正积极贯彻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精神,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努力为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和休养人员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真正把她建设成为广大老年朋友和孤残儿童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社会化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从1995年开始面向社会开展托老服务,当时仅仅是探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老龄化也在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逐年提高等态势(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6.5万人(城镇1.5万人,乡村5万人,空巢老人1.95万人),占总人口17%。面对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老年人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局党组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于2003年开始建设市老年公寓。目前,全寓入住代养老人397人(总床位460张),其中自理老人159人,半自理老人91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84人,痴呆老人63人;代养人员平均年龄73.5岁。公寓启用以来,共为本市及省内外提供托老等有偿服务达3200余人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研,合理定位。现在在老年公寓代养的老年人群主要分类,一是因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造成空巢老人实际困难的;二是离退休人员有个人收入的;三是。针对不同类型人群不同的需求,我们在物价、审计事务所等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低偿服务,保本经营”的原则,结合实际按护理级别制定了老区、新区和特别护理区收费标准,目的是让老年人住的起。所有入住人员的各项信息全部在我院一站式服务大厅录入数据库管理。

(二)满足老年人需求,全面开展住养、医疗康复、文体休闲等多项服务。一是营造温馨、舒适环境。老年公寓在建寓之初就按照“环境要优美、空气要清新、设施要先进”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学习上海、杭州等先进地区的经验,近年来先后投入70余万元对公寓进行了美化绿化和改造装修,从墙面、灯光颜色搭配、老人扶手、失智老人专用床、防滑地板、专用浴室和洗浴椅等,小到温薪提示语和休闲角落的设计,从细节入手,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及安全性,旨在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家”的环境。我院的绿化面积已经达到9000M2,楼房四周植物葱绿,处处生机盎然,老人在这里不会迷路和感到迷茫,自由安排每天的生活。二是加强对职工的护理和安全培训。我院经常开展日常护理、不同病症急救措施以及防火、防盗安全的培训活动。要求各班组职工每月进行至少一次理论或业务知识集中学习活动,做好学习记录。定期邀请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医院急救室医师、消防大队官兵为护理员开展预防保健和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包括预防甲型H1N1流感、老年人突发病症以及各种安全急救常识。每位老人的房间都设有无线寻呼系统,有什么困难,随叫随到。特别护理的房间实行24小时轮班监护,每天夜里都要巡查,确保无安全事故。三是广泛开展文艺活动。我院每周在多功能厅播放各类题材的电影,利用广播播放黄梅戏、越剧、京剧花鼓戏等戏曲及红色经典歌曲等,组织院民观看收听。各级文联和社会组织经常到我院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除夕、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我院都要为五保老人和代养老人举行演出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温馨,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广泛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我院还通过举办职工运动会、演讲歌唱比赛、消防知识问答的形式,开展一些更加人性化、亲情化的职工娱乐活动和群众文化健身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热情。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收费标准偏低。我市老年公寓实行的是“低偿服务,保本经营”,目前的代养收费标准太低,最低服务级别的收费仅为每月420元,特级护理标准为每月720元。按照目前的市场消费水平和工资水平,这个标准难以促进公寓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服务设施的改善。

篇2

以“医养结合”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由于拉肚子而不得不整天坐在马桶上,因为工作人员没工夫一直照顾他。”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温州市龙湾区人民医院院长魏丽华代表讲述了一段她曾在养老院看到的真实故事。

随着老龄化日渐严重,养老问题受到了人大代表们的高度关注。“养老是夕阳的事业,朝阳的产业。”“以前是七十古来稀,如今医疗水平的发展,百岁老人比比皆是。”温州医学院康复系主任王小同代表也真切感受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他告诉记者,目前独居老人现象突出,老年群体慢性病多、病程长、治愈难,更有一些“失能”老人无法自我照料。

“老人不安,家人不安,把老年问题解决好,有利于青壮年全身心工作,减少后顾之忧。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步鸣代表这几年对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他介绍,目前的养老模式如居家养老,受困于“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给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带来不便。

“现有养老机构主要以传统的床位养老方式提供服务,很多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亟需专业医疗康复,不少老人需要反复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魏丽华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这些老人的最佳选择,这是一种“有病诊治、无病疗养”的新型养老医疗模式,有效结合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

2017年1月1日起,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民政厅等10部门制定推出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可见,以“医养结合”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浙江已经迈出了步伐,但是不少代表对“医养结合”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颇为担忧。养老机构和医疗护理机构建设资金不足;许多养老服务机构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老年医疗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等等。对此,李步鸣建议,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把机构养老规划纳入医疗服务规划中统筹考虑,并加快出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细则。

“部门各自为政,养老和医疗资源各自独立、互相阻隔,是阻碍‘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立的关键。”温州市鹿城区人民医院主任医生庄建华代表表示,推进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力量要形成合力。

针对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魏丽华提出,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开设老年病科。医疗机构还可与辖区内的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并选派医疗服务团队定期到养老机构进行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与社会资本合作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或护理院。

“传统的养老模式需要改革。”庄建华告诉记者,“现在一些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是因为他们认为,到养老院是去等死。”温州市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作军代表也表示,“很多人谈到养老机构,观念是有问题的,以为养老就是纯粹的‘养老’,把老人圈进来,送进养老机构就完事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据悉,截至2015年末,浙江省60岁及以上人口984.03万人,占总人口的20.19%,比上年同期增加38.95万人。数据显示,低龄老人的数量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这些老人还是年富力强,挺能‘折腾’。这些老人不单单只要解决生活照料的问题,还有丰富的精神诉求,比如说学习、娱乐,等等。引导这些老人积极投身社会经济建设,发挥正能量。”杨作军说。

王小同也建议,要积极推进“综合性养老”,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养老体系建设,让老年人可以自主选择。同时,政策要托底,政府要e极建造养老院“样板房”,制定标准,购买服务,有力监管,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引导规范。

新工匠,从“0”到“1”的质变

说到职业教育,人们会想起前两年热播的《大国工匠》系列片。据了解,浙江一共有独立建制高职院校45所,各具特色,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工匠精神是传承和钻研,是专注和坚守,更应该包含着创业与创新。”浙江三门职业中专党委书记、校长,三门技师学院副院长谢卫民代表这些天一直在思考“新工匠精神”的内涵。他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新工匠和旧工匠内核不一样,旧工匠是1到N的量变,而新工匠则是0到1的质变。

“职业教育不仅仅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掌握高新技术、能够适应时展的高技能人才,要成为浙江制造、浙江‘智’造的‘领头羊’。”谢卫民告诉记者,这些年,浙江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升,已从最开始的不认同转变为逐步认同。

“比如我们学校,近几年中考分数在普高线以上选择到我校就读的初中毕业生,从原来的0上升到了现在的7%―8%左右。”在喜见变化的同时,谢卫民也直言,目前在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的现象仍然突出。同时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校企合作不紧密,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

“大家对职业教育仍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升迁机会少,属于择业末流,选择职业教育是无奈之举。”李步鸣告诉记者,目前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低是个“外伤”,而专业设置滞后,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产业需求则是“内伤”。据他介绍,一些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需,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尤其紧缺。

“以前很多职业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放宽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现实情况是,如果学生的文化素质低,就不可能有好的创新创业能力。”谢卫民建议,将“两创”课程有机地融入到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要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李步鸣认为,要从当前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来谋划专业设置。目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方向将产生一批新的应用技术,从而催生出一批新的产品、新的行业以及新的企业。他建议,从这一特点出发,浙江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应积极向这些专业靠拢,有针对性地培养新兴产业适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院校教育两手都要硬。《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放宽普高、职高分流限制,促进普高、职高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开展高考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大重点高校、重点学科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争创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上水平。

“中央希望浙江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全国都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现在我们最大的短板和发展瓶颈还是人才。与北京、江苏、上海、深圳等地区相比,浙江在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代表认为,造成人才瓶颈的重要原因,是浙江高等教育虽然在过去若干年里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优质资源极度稀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作为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大学,浙江大学改革和建设的力度很大,发展速度很快,在带动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提高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仅凭浙江大学无法从根本上缓解优质高等教育服务极度短缺的现状。”

“好大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建起来的,如果不及早M行布局,这个问题还会不断往后拖。所以,尽快对浙江省高等教育重新认真思考布局和优化结构,越早重视,越主动行动,对浙江发展越有利。这件事情真的不能再拖了!”罗卫东建议。

垃圾分类不是一个小题目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在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时代,垃圾分类的环保意义不言而喻。但正是这样一件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却面临着落实难、推广难等困境。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浙江省十大实事中,第二件就是研究制定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项目主管黄丽珍代表今年又提了一个关于生活垃圾的议案,这已经是她连续第三年在人代会上关注垃圾分类问题。

在黄丽珍看来,历经多年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浙江的许多试点已经取得了成功,虽然这些垃圾分类试点中以农村居多,但在城市里也有不少亮点:“我去过下沙的魅力城小区,那里的垃圾袋追溯机制很成功,居民的垃圾分类认同度很高,即使是小孩子都知道要做好垃圾分类。”

目前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许多试点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有限的现状,她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是时候了!”黄丽珍说,现在正是把一些成功的模式和做法,以立法的方式在全省推开,上下齐心,做好垃圾分类的最好时机。

而在温州代表团,在环卫一线工作的王潘萍代表,也是连续两年针对垃圾处理撰写建议。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她直言,袋装垃圾并非长久之计,许多消费者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装垃圾,给垃圾回收利用和分类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新问题。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镇村居民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首要是加大投入,试点先行,逐步普及镇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以及垃圾桶、垃圾收集车、中转站、填埋场等配套设施建设。”王潘萍认为,垃圾分类的主体应该是居民本身,要落实到户才有效力。垃圾在家里的时候是混装的,大家出门之前再分类,效果一定不好。不如每户发几种颜色的家庭小垃圾桶,在家里扔的时候就分好了,那么拿去社区的分类箱就不困难了。

在宁波代表团的小组会议上,宁波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许幼峰代表抛出的垃圾分类话题,也一下炸开了锅。“光靠民众自觉、自发分类十分难。前期需要引导,比如从小学就开始做好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我在瑞典看到,几个垃圾箱旁,都有志愿者在管理,垃圾分类没做好的,志愿者不让扔。”“日本每个垃圾袋都有编号,若垃圾分类做得不好,可以根据编号溯源,由志愿者上门做工作。”……

“垃圾分类的解决之道在社区。”许幼峰表示,可以采取垃圾袋编号方式,对垃圾分类进行溯源,做得不好可以上门教育、劝导;做得好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比如物业费减免等办法。

篇3

医院开办养老机构面临窘境,政府大力倡导的医养结合在实践中同样并非一路畅通。看似坦途却难以走通,到底是哪些层面的因素在堵塞着我们的“医养梦”?

供需错位困局待解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的一场大火,为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爱心养老院的“夭折”平添了一把火,更“烧”出了公众对于民营养老院安全性的质疑,而这也正是当前中国养老面临的窘境之一:公办养老院进不去,民营养老院信不过。

根据国家民政部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 110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3 043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 927个,互助型的养老设施40 357个,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1783个。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来自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约有2.12亿,其中15%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15%为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4.3亿老年人,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区域不平衡,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贫困老人比例高等特点,对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供需矛盾突出无疑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在总体的供需矛盾之下,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记者的采访中,天津市东丽区养老院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我们作为区属公立养老院,无论是服务设施还是安全性等方面都要好于其他民营养老院,人气也较高,但床位十分紧张。”据媒体报道,有些热门公立养老院甚至到了“排队10年也住不进去”的地步。

与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现象并存的是有些民办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的现象,这一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养老服务发展中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

其原因是公立养老院进不去,很多老年人及家属就将目光转向了民营养老院,然而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民办养老院价格十分昂贵,有的甚至要收70万元以上的押金,这让不少老年人望而却步。而价格低廉的民营养老院,往往在条件与设施上却有所欠缺。“这样的养老院感觉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不敢让老人住进去。”一位正在选择养老院的女士对《中国医院院长》表示。

民办养老机构在经营上的窘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资金压力。

据了解,养老机构的资金压力往往来自硬件投入方面,不乏有民营养老院负责人感叹“公办和民办差太多!”――得不到政府支持的民营养老院在土地和硬件上的成本非常高,并直接反映在收费标准上。而为了节约成本,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往往无法按照国家统一的养老机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但面对养老事业的旺盛需求,地方监管审批部门往往又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供需错位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民政部在2013年3月的《养老服务基本情况》中表示,当前政府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对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对养老机构的财政投入比较少、对养老机构政策落实不到位。在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分配使用上,有些地方没有重点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此外,民间参与也不充分。国家为了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或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一些地方未将国家政策具体化,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激励扶持作用。

政策助推“医养结合”

除了供需矛盾,现有单纯的养老服务体系也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

今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显示,当前养老最强烈的需求是健康医疗。从疾病谱转变看,慢性病已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老年群体对上门诊疗、急诊联络等医疗服务需求强烈。

据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刘荣玉调研显示,在我国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内设简单医疗室的不足60%,配备康复理疗室的不足20%。另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共约100万,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30万左右,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5万人。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一些高龄老人的失能问题摆在了面前。”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表示,对于需要医疗照护的失能高龄老人,传统养老院无法担负起照护的责任。北京市第二医院院长姜文浩则表示,“敬老院能够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一旦健康出现问题,能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是大家所关心的。医疗机构应该担负起长期照护和老年康复的责任。”

事实上,由于目前养老机构服务项目偏少、设施功能不完善,而长期以来卫生系统管医疗,民政部门管养老,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未能对接,造成老年人就医不便,不得不经常奔波于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这不仅增添了老年人亲属的经济负担,还造成了难以解决的“压床”问题,浪费了优质的医疗资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倡“医养结合”的养老护理模式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须。

2013年9月,国务院先后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包括“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可以说为医养结合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政策的推进下,各地纷纷开始了医养结合的探索。

例如,北京市民政局去年联合北京市发改委等9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养老机构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医养结合: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可采取申请独立设置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机构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养老机构也可以采取内设医务室、卫生所(室),或引入周边医疗机构分支机构等形式;周边医疗资源丰富、自身难以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可采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开辟绿色就诊通道,为入住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

上海市也在今年启动了新一轮养老改革,提出将在50家养老机构新建内设医疗机构,并在医保批准联网后纳入“三段”结算。在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的《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定义为“医养结合”支持平台,要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向所在辖区的养老机构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它还要与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等社区托养机构达成合作,会同社工、志愿者提供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对社区老年人的服务继续深化。

天津市也将通过“养老机构把医院请进来、养老院走出去与医院合作、基层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对接、双向合作。

随着政策的推动,各地公立医院也开始了主动性探索。

公立医院“牵手”养老

“在这住着挺舒服,也安心,住下就不想走了。”住在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的张大妈对记者表示,而她安心的原因正是敬老院医养结合项目的实施。据了解,北京市第二医院与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姜文浩表示,医院为敬老院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派医生每周定期到养老院巡诊一次,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如果敬老院的老年人出现突发疾病,特别是急危重症,医院将为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接入院治疗。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则推出了公立医院“搬进”养老院的新模式,与沈阳市松蒲博爱敬老院合作,建立了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大东护理院。

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更与多家养老机构成立了“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康复医养联盟”,进行了“医养护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平时对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一旦发病就由责任医生、护士进行治疗和专业护理,在康复期间则有康复中心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

总的来说,这些探索通常都建立了医养联动的机制,由医院派出专家为合作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方面的支持,发挥护理团队专业优势,为养老机构的养护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开辟绿色通道,方便从日常养护到入院就诊以及住院治疗的实时联动。

除此之外,也有公立医院选择了跨界办养老院,例如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以及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重医一院”)。

公立医院与养老机构的“牵手”,让养老机构获得了公立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提升了服务能力,也让公立医院扩大了服务覆盖面,打破了两者之间割裂的状态。

贵州君跃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松认为,公立医院涉足养老,一方面是养老需求以及政策推动,另一方面则是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他表示,破解资金困局已成为医改的不变课题,但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都离不开对公立医院造血功能的研发,因此将视野拓宽到关联领域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其次,一旦公立医院作为独立主体介入到具体的养老服务开发中,项目所涉医疗服务需求、潜在的诊疗分级制度设置、多点执业条件的创造以及此种新兴业态的开发对医疗投入的回报,无疑可以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通道。

多方整合是关键

尽管“医养结合”看上去形势大好,在实际中也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首先就是经济效益问题。“目前医院以多点执业的方式为敬老院提供服务。”姜文浩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因为医保机构给医院的医保总额并未增加,尽管敬老院内可以实现医保报销,但“医保额度是给敬老院的”。

同样选择与养老机构合作的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也遇到了动力不足的问题,“日常运营是微利,如果算上房屋、设备折旧、人员支出等,肯定亏损。”副院长齐峰这样说道。

上海天伦医院于2013年着手试行医养结合模式,改造出100张老年护理床位,每月的护理费、床位费、餐饮费加上医保报销后自付的费用,比请个保姆还便宜,大受老年人欢迎。然而作为医疗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床位,却得不到民政部门对养老床位的补贴,也没有卫生部门的补贴,只能靠医院承担。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对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例如天津规定对新建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由原来给予每张床位一次性建设补贴4000元提高到15 000元。但这真金白银的补贴,却与医疗机构内的养老床位无关。

补贴不到位,费用也收不上来。“护理费1小时几块钱,多少年没涨了,低到招不到人。”姜文浩直言,“跟敬老院合作后,我们派了专业的康复师,1小时20元,还不如做足疗的。”医疗技术本该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过于低廉的价格更让医院介入养老的动力与后劲不足。

而不合理的定价也影响到护理人才的招聘和挽留。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人才的匮乏和养老人才难以稳定在养老服务业的岗位,是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原因在于现在的薪酬待遇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其次是行政许可和审批的问题。尽管进入2014年后,国家陆续推出了30多项养老产业政策及指导意见,包括取消行政审批和事前审批、改革企业登记制度、人才培养、养老用地、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然存有桎梏。姜文浩举例,医院曾考虑在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设立第二门诊部,但由于北京五环内公立医院严禁扩张,因此无法得到行政批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姜文浩表示理解,但不可讳言的是当前医养结合在政策上仍受到阻碍。

“现有的医养结合政策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远远不够。”专注老年医学研究的陈峥目光放得更长远,“公立医院办一个养老院,怎么收费?怎么服务?有点乱,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老年人从失能到临终,以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解决了,不能以综合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等标准来要求,其应对策略也不是简单的医养结合概念,而应该是一整套的体系。”

因此陈峥认为,应该做好几大整合。首先是从费用上。“国家养老还是自己掏腰包?医保付费还是成立护理保险?谁来掏钱决定了后面的服务。”陈峥表示,日本在2000年成立介护保险后,护理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果没有人支付费用,护理院就无法成立,国家应该有相应的系统,出台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

其次是管理的整合。一直以来都是民政部门管养老院,卫生部门管医院,医养结合往往是各自出台各自的政策。陈峥指出,对于需要医疗照护的失能老年人,应该完善护理院的建设,这就需要卫生、民政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统筹整合。

篇4

该区自2005年开始,针对一些“空巢”老人孤独、寂寞、需要照顾,但又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到养老机构养老的实际问题,在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由民营企业业主宋广民创办了“文圣区广民虚拟敬老院”。即,养员在家中养老,服务员到养员的家中服务,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形成一个服务网络。

文圣区的“虚拟敬老院”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服务商采取会员制,即以家政服务公司、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旅游公司、律师事务所、餐饮机构、影剧院,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老年大学等服务商为集体会员,根据“文圣区广民虚拟敬老院”的服务安排,有计划地提供相关服务。同时,养员也采取会员制,即通过协议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服务标准,养员的基本资料统一录入微机;在养员家庭中设立养员身体状况记录簿和服务员工作状况记录簿,监督服务质量;养员悬挂统一的居家养老户标识,服务员统一着装\进行规范化管理。目前,“文圣区广民虚拟敬老院”已吸收居家养老户219户,实行共性和个相结合的办法,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一是为大多数老人提供有计划、有组织的服务;二是为鳏寡孤独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为高龄和残疾人提供的特殊服务,“2296777”呼叫中心每天打电话问安。

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全面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

文圣区委、区政府对社会化养老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养老事业的优惠政策。一是把社会化养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议程,区委、区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养老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将养老工作中的重点工作纳入各街道刚性目标考核和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之中。二是建立组织机构,形成工作网络,区政府成立了以政府区长为主任,区委副书记为常务副主任:17个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全区建立老年协会36个、老年志愿者队伍43个,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区、街、社区三级工作网络。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养老事业发展,几年来区政府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养老事业的发展,共兴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处、老年星光计划项目17处,改扩建老年活动室12处,安装健身器材248套、3000余件。四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本区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文圣区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工作方案》、《文圣区老龄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工作制度;研究编制了《文圣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暨深化争创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工作方案》,对“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五是设立公益性岗位,降低养老企业运营成本,目前“广民虚拟敬老院”已吸收78名“4050”失业者参加公益性岗位,经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

篇5

在我国,虽然存在着人口基数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基本国情,但国家仍然不遗余力的制定调整养老金政策。养老金的上涨不仅为退休人员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同时也使他们心理上得到了安慰。本文从人口老龄化、银发消费、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阐述了促使养老金连续12年上涨的缘由。

1.人口老龄化这个客观事实促使养老金年年上涨

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0%时,或者这个国家65岁以上人达到7%时,就意味着人口的老龄化。以下是2008-201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图中显示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许多困扰。第一,子女压力大。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80后成了孤独的一代也成了压力最大的一代,按照中国的传统养老习惯,老人们居家养老是首选,这样4+2+1的家庭就产生了。这些80后不仅要养家糊口照看孩子还要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照顾着身边的这四位老人,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第二,由于人口特点变化将会带来医疗费用的增长,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有限的医疗资源配置将会导致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发生。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困扰归根到底是退休人员的经济条件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社会上要求提高退休金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提高养老金也减轻了年轻人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工作,为社会创造长远的效益。

2.“银发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刺激了养老金的上涨

面临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和养老保障压力增大的挑战,老龄化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少许制约的同时,也孕育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即“银发消费”市场。银发消费带动并且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例如:针对银发老人对商品的消费具有求实,怀旧,方便等心理特征,政府和企业相结合开发了针对银发老人的旅游项目,医疗服务,餐饮服务,医养相结合养老院等服务项目等。依据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程度,这些银发老人的资金来源除了以前的积蓄、子女的支持主要就是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了,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银发消费刺激了养老金的上涨。与此同时,银发消费事业的蒸蒸日上,也会为我国的税收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也会增加财政转移性支付的金额同时会为连年上涨养老金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3.政府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退休人员连年上涨养老金保驾护航

2017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要优先保障和改进民生,2016年中央用于改进民生的费用占GDP的4%,政府多措并举把保障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为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就是其中的一项,如下图所示,自2005-2016年养老金连续12年上涨及上涨幅度。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编辑制图。《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中心如图所示自2005-2016年12年间,养老金增长幅度一直在5%以上,而在过去五年里,我国CPI一直保持在3%以内,可以看出养老金的调整幅度可以完全保证退休人员购买力不下降。政府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由财政直接补贴,逐步解决老人“因病致困”的难题,为老人解决后顾之忧。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调整养老金的文件,力求调整范围调整幅度惠及每一位退休员工。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银发消费”、国家政策扶持、CPI上涨等因素促进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年年上涨。当然养老金上涨也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表明我们国家国力的强盛,表明国家把改进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退休人员安享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应该是整个社会的愿望,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中国城市经济:总理报告还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您看来,目前我们的社会管理主要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什么?创新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吴金亮:从城市范畴看,社区是社会管理的一个载体,我们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加快整合不同管理部门的职能。现在的问题还是服务没有完全到位,老百姓的需求是期望什么问题都能在社区得到解决,需求与现实的差距较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社会矛盾在社区中会反映出来,包括居民现实生活的困难和思想情绪上的不满,比较集中地涉及到收入问题、贫富悬殊问题、住房问题以及腐败问题等等。事实上,不是每个问题都能通过社区解决,有些问题需要从更高层面去解决,但社区需要协助做好疏导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很多社会稳定和治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社区管理存在漏洞,如果社区能发挥好功能就可能及早发现问题进而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比如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及时解决问题等等。这实际上对社区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比如现在很多社区都建有心理疏导站,如果有一批业务能力过硬、有责任心的心理咨询师到岗到位,就能帮助一些家庭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从社区波及到社会。内蒙古这个方面工作应当说还是做得不错,比如全国试点城市包头就有大量的社会工作人才为社区建设服务,其他城市也都在继续完善这项工作。

中国城市经济:随着极端天气频繁干扰等影响因素,城市防灾减灾的任务工作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

吴金亮:在防灾减灾体系建立上“十一五”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十二五”我们把这项工作置于更突出的地位。内蒙古面积这么大、地域这么广,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比较多。我们首先在城市和部分旗县建了一批物资储备库,做到未雨绸缪。“十二五”期间这个面要铺设到每个旗县。此外,我们还要建设一个国家级物资储备库和两个自治区级储备库,当大灾大害来到时储备库就可以及时发挥作用。除了硬件信息系统也正在进一步完善,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里就可以把各种灾情反映上来,保证灾民12小时内得到救助。内蒙古地域和气候比较特殊,每年东、中、西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雪灾,一旦灾害发生而牧民饲草料储备有限情况下,大量牲畜就会死亡。2010年我们在东、中、西部建立了3个针对牧民雪灾救助的物资储备库,包括饲草料、帐篷、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在应对雪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城市经济:有资料显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在您看来应对老龄化需要做哪些工作?

吴金亮: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而且未来这个问题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我们的确应该未雨绸缪借鉴国外经验,及早主动地谋划和解决问题。我们现在的养老体系都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因为中国人口多,老人都去养老院不现实也不可能。此外,中国人对家的概念根深蒂固,在家养老依然是主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现有国情的基础上,考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例如,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忙于工作事业,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寂寞孤独。如果社区能有一个类似托儿所一样的场所,让老人在里面吃、住、玩、健身,一旦感到身体不适社区卫生站及时提供救治,老年人就会生活得很快乐,家人也会很放心。除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也非常重要。这主要包括社会上办的各种老年公寓,但和老年人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十二五”国家针对老年公寓提出1000个老年人要有30张床位,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划标准,而内蒙古目前这个标准只能达到16张床位。一般来说每增加一张床位就需要几万块钱得投入,建一个普通规模的老年公寓也得几百万,规模大的就要上几千万元。现在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条件比较有了提高,费用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只是没有足够的老年公寓房提供。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发展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老年公寓。只有将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再把社会其他服务跟上去,养老问题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解决。

篇7

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__.5%,其中__城区__.42万人,占城区82万常住总人口的17.6%,我市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我市城区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24%和33%以上。从老年人口结构来看,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28.7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56%;80岁以上老年人5.2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0.2%;失能半失能老人8.53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7%;60岁以上“空巢”老人12万人,城市“三无”老人2950人,农村五保老人3.23万人,全市老年人口城镇占26.1 %,农村占73.9%。全市有国办城市福利养老机构20个,其中:国办城市福利院12个,老年公寓8个,养老床位2640张;公办农村福利院123个,养老床位12496张;民办养老机构3个,床位500张。养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近几年推进养老事业的实践看,由于欠发达的经济能力制约,养老基础设施规模建设困难,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养老事业产业化建设困难,发展后劲存在不足;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困难,发展阻力普遍较大等问题,在短期内尚难得到很好解决。如何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满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仍是一个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1、养老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__年12月在省内率先出台了《__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社会养老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人才培养、建设补贴等方面扶持优惠政策,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养老服务设施大为改观。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把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十件实事”、年度重点督办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市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近三年来,全市投入1.77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城市国办养老机构11所,新增床位数1780张,集中供养城市“三无”老人1__2人,占全市“三无”老人总数的38.7%,代养社会老人415人。全市投入2.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农村福利院85所,新增床位5170张,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11702人,占全市五保老人总数的36.2%。今年以来,全市新开工建设公办养老机构3家,批准筹建民办养老机构3家,计划新增床位数900张。80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正在抓紧建设。

3、养老改革试点初见成效。积极探索发展多种运营模式养老服务业,开展了以市__老年护理院为代表的公建民营方式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试点;以市第二老年公寓、__医院老年护理院、__和众养老会所为代表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试点;以__街办__社区养老院为代表的社区与社会组织、个人联合办养老院试点;以__老年公寓、__老年公寓为代表的引入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试点。同时,__公司各专业厂行业养老和__山、__区、__市旅游度假、候鸟式养老方兴未艾。

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 1.03亿元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65个,总建筑面积77605平方米,总床位21__张,为4.5万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档案,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4.38万人次。探索开展了以__区__街办__社区养老服务站为代表,社区居民自发成立老年协会,实行会员管理,不收取任何费用的社区老年协会管理模式;以市中医院__分院为代表,利用医院闲置资产,建设社区养老院的社医共建模式;以__区红卫街办王湾社区和界牌社区为代表,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养老与医疗一

体化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模式;以__区__镇__村为代表,村民委员会提供场地,老年人相互管理、相互服务、互相帮助,不计报酬养老方式的农村互助式照料养老模式;以__市__镇中心福利院为代表,依托乡镇中心福利院建设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模式。5、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初步建成。我市在省内率先建立了市级“__”社会养老呼叫信息服务中心,采取市场化运营机制,将200多家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吸纳为加盟服务商,通过信息平台“__”服务热线,将居家老年人与加盟服务商有效链接,加盟服务商安排和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所需服务。三年来,共接受养老服务咨询5.1万人次,接受养老服务呼叫3.2万人次,有效链接加盟养老服务组织2.9万人次,有效服务1.8万人次。

6、各类惠老政策有序落实。率先在省内推进全市范围的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20__年全市为5.2万名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2072万元。全市1.7万名城市困难老人和1.9万名农村困难老人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占全市享受低保总人数的16%;全市35万名农村老年人全部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近12万名城镇老年人中的95%以上享受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老年人持“老年人优待证”优先就医,进入各类场馆和旅游风景区享受优惠,__城区有近5万65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寿星ic卡”。

为使此次调研更加深入实际,调研组随机选取了__市城区__区和__区的3个社区40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年龄60-70岁25人,70-80岁11人,80-90岁9人。调查结果显示我市老年人呈现以下特点:

1、收入水平偏低。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6人,1000-3000元30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5%),1000元以下4人;月支出在3000元以上6人,1000-3000元2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7.5%),1000元以下7人。我市城市老年人群体决大多数月收人和支出低于全国以及我省平均水平,农村老年人收入与城市差距更为明显,希望政府提供生活补贴19人,失能、高龄补贴11人,医疗费补贴2人。

2、身体状况不佳。失能6人,半失能9人,自理25人,失能和半失能占老年人比例接近五分之一。希望生活照料22人,精神慰藉11人,康复保健10人,多数需要提供照料、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

3、养老观念陈旧。与老伴住26人,与子女住10人,独居4人;选择家庭养老24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0%),社区居家养老8人,希望机构养老8人,老年人不到高龄、失能半失能等特殊困难时期很少会选择机构养老。

4、对于养老机构收费给付能力偏低。希望老年公寓收费(含床铺费、护理费,不含伙食费)收费在1000元/月以下23人(占被调查对象的57.5%),1000-3000元/月15人,3000元/月以上2人;希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收费(含床铺费、护理费、伙食费)在30元/日以下1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47.5%),30-60元/日__人,60元/日以上7人。绝大多数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收费承受力在3000元/月以下,对于社区日间照料收费承受力在30元/天以下,养老机构处于亏本经营和保本经营的困难境遇。五是城乡差距大。目前全市老年人口中,城镇占26.1 %,农村占73.9%。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但是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数量、质量远低于城市。

现阶段,我市老年人生活水平直接决定了和影响了我市养老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养老床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公办养老机构由于国家有建设资金扶持、运营经费补贴、政府规定价格等原因收费偏低,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然而,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主要以对上争取项目资金为主,由于国家和省级建设资金补助标准偏低,全市公办养老机构普遍规模小、床位少,难以满足养老需求。__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已达__.42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17.6%。但__城区现有公办养老床位总数仅有700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8张,远低于全国1千名老人拥有20.5张床位的平均水平。其中,市老公年公寓作为全市最大的公办养老机构,仅有床位217张,入住率达100%,养老床位供不应求。二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民办养老机构可以注册为营利性企业或非营利性民办非企业单位,但企业制民办养老机构自负盈亏,不能享受土地、水、电、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土地、水、电、气等方面优惠政策和一次性建设补贴及运营补贴,但不能以其房产抵押贷款融资,且利润只能用于扩大规模、提高护工待遇、改善饮食等,不能“分红”。因此,民办养老机构左右为难,既面临着登记的“身份”约束,也面临着与公办养老机构“不平等”竞争,导致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不高,全市目前仅有民办养老机构3个,床位500张。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效果不佳。受老年人人消费观念、收入水平和养老服务市场发育不足等因素制约,目前不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面临推出收费项目难、保本营利难的困境,收不抵支、入不敷出,一个配备2名服务人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每年至少倒贴水电费、人员工资等开支5万元以上。四是养老机构利润低风险大。受居民收入水平限制,我市养老机构对有生活自理能力老人每月收费约700--1000元,失能老人每月收费900--1600元。养老机构中老人一旦意外受伤,即引发责任及经济纠纷,常常使养老服务机构“伤筋动骨”,不堪重负。市老年公寓一位入住老人夜晚起床入厕时意外摔伤,老人家属索赔9.3万元>,!<,相当于收取10位老人一年入住费用。目前,为规避风险,部分养老机构与老人或家属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或通过相关渠道购买商业保险,但由于法规缺失和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标准低,一旦发生纠纷诉诸法律时,养老机构往往蒙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长期面临“收得起,赔不起,伤不起”的后顾之忧。

党的十提出了“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又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按照加快建设“________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战略要求,把老年人事业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我市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已具备了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全面构建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以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为切入点,兴办养老事业。因此,我们建议:

1、制订发展规划。全市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发展、健康运营

”的基本原则,加快制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对今后较长时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加快编制《城市养老服务用地专项规划》,为养老机构预留土地,逐步构建服务体系框架。2、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分散居住“三无”老人、失独老人、经济困难的高龄老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探索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对经民政部门许可、符合相关条件的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建立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制度。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定性定向和划拔方式优先保障供地;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定性定向和有偿使用协议出让方式优先保障供地。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老年机构按照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时对投融资支持、用水用电按民用价格计收等方面给予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的系列扶持政策。

1、加快新型养老产业建设步伐。__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胜地__山,有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__水库等8大类90多处旅游景点。凭借__仙山、__秀水、汽车名城三大品牌,我市养老服务业坚持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之路,确定了候鸟式养老、生态养老、文化养老、旅游养老、行业养老等新型养老产业为发展目标。以北京市对口援建、南水北调__库区饮水思源行、__片区扶贫开发援助等活动为契机,兴建一批代表性、示范性、引领性新型养老项目。例如:__市计划招商引资10亿元,利用__师专老校区建设医养结合、高端候鸟式养老项目;__区利用生态__新区项目建设发展旅游养老、生态养老项目;__山旅游特区招商引资2.7亿元在__口村建设候鸟式养老基地;北京市海淀区对口援建__市__镇中心福利院项目即将启动。

2、加快平价老年公寓建设步伐。要利用国家对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资助项目资金建设一批公办保障型养老机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专门面向社会提供经营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行公建民营等方式,加快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收费低廉的养老机构,为社会中低收入、中低层次老年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基本型有偿的供养、护理服务。政府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进一步降低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的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通过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土地优惠政策、税费减免、经费补贴、低息贷款等政策扶持,进一步降低民办老年公寓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从而降低老年公寓收费,实现老年公寓的良性发展。

篇8

生存现状写真

身体累,活一天干一天

四川清明前后雨水多,林启兵老人和妻子在家,妻子铡猪草,他用废报纸卷自制的叶子烟,他们难得有这么清闲的日子。

林启兵今年62岁,有5个孩子,一家大小14口人,子孙们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外面工作,家里就剩了夫妻俩。林启兵的家很大,老人说,每年除了春节热闹一阵子外,家里就冷冷清清的了。

老人的孩子虽多,但生活并不富裕。孩子们在外一年忙到头,仅够子女读书和一家人的花费。因此,老人虽然腿脚不灵便,但在家里并没有清闲下来。他经营着四亩多的水田,种一些菜,养一头猪,十几只鸡,还养了一笼兔子。一年几乎没有个闲日子,经常觉得腰酸腿疼。

在村里,像林启兵这样的留守老人还不少。他们只要身体还行,就活一天干一天活,自己养活自己。

生活苦,担心死了没人知

在云南见到80岁老人张中学时,他戴着顶斗笠,腋下夹着个编织袋,正要到侄儿家煮晚饭。打开他的编织袋,里面装着一些干芥菜叶――这就是老人的下饭菜了。老人的妻子十多年前就去世了,他与妻子没有生育,抱养了个儿子。儿子带着孙子去深圳给人养猪,十几年来只回来过两趟。

养子出去后,开始还寄点钱回来,后来人不回了,钱也不寄了。老人在家里,靠自己耕种一亩地养活自己。他没有收入,连猪肉都买不起。为了能赚一点钱,老人去年还去贩小鸭,挑着到乡下卖。由于不会管理,不但没赚到钱,连本都赔了不少。

老人的房子是他父亲生前与人合建的,他只有下厢房两间,杂七杂八的东西堆满了房间。由于没钱交电费,老人连电灯都没有,房间里一片黑暗,连床都看不见。老人穿着破破烂烂的,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多少年没穿过新衣服了。说到这儿,张中学唉声叹气地说:“这些也没什么,我担心的是死了没有人埋!”

心烦闷,教育孩子伤脑筋

教育孩子,这些本是年轻人的事,可是,由于他们大多在外打工,这些任务便全部落到了老人们的身上。

在湖南,记者走进一家门楣上雕着“颖水流芳”的大院,碰巧遇到主人陈文龙老汉正给外出经商的儿子打电话汇报孙子的学习情况。据了解,陈老汉每天除了做饭炒菜,料理家务外,还承担教育孙子的重担。孙子今年读初二,比较顽皮,令学校、老师大伤脑筋,老人也没办法。为此,陈老汉只好常常打电话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儿媳,叫他们多给孙子“电话教育”。陈老汉无奈地告诉记者:“教育孙儿不但责任大,而且也极为烦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事情多得很。”

太寂寞,最盼过年大团圆

繁重的家务和家教之外,最令老人烦恼的莫过于寂寞。

在重庆采访时,一位名叫杨兵章的老人向记者说,他平日里白天忙一点家务活,或者偶尔串串门,同邻居拉拉家常,日子也还算充实,但晚上可就寂寞了。家里虽然彩电、音响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但由于自己识不了几个字,加上眼睛又不好,电视设备几乎成了摆设。为此,他常常一吃完饭,便上床休息了。他最盼的是过年,儿子全家都回来,女儿女婿外孙也都来看他,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那才是他想要过的美好生活。最怕的是正月十五一过,子女一个个走了,家里回到长久的冷清。最后他戏谑地说:“现在农村大多数家庭是两个老的在家,一个‘和尚’,一个‘尼姑’。”

重压:农村留守老人的心声

记者在湖南株洲某村调查了解到,全村有340户1650个村民,整家外出务工的有63户,儿女在外务工的有237户,全村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就有300余人。在中青年外出务工后,留守在家的老人不得不“老当益壮”,扛起了种田重任,肩挑背磨什么都得干。这些过度透支了他们的体力,用这些老人的话说是“只有我们实在爬不动时,就不做了”。

老人们说,年轻时盼把孩子拉扯大了,就可以享清福了。现在都一大把年纪了,仍然要耕田犁地,说“老了享福”,那都是一句空话。

精神慰藉少。人老了最怕孤独。来自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今天,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钱物。尤其是当子女外出务工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连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没有了。大多农村留守老人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很容易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更是心里有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生活缺照料。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小事对于留守老人来说,都成了难题。留守老人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年轻人去请医生,有些老人甚至拿不出钱看病,往往小病拖成了大病。卧病在床身边也没有子女来照顾,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有老人告诉记者,他一次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只好啃凉馒头吃咸菜,想哭连一个听的人都没有。

经济收入低。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大部分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地里的收入不高,一些失去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更是只能依靠子女的补贴。随着孝道观念的淡化以及一些子女自身谋生的压力,高龄留守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

安全隐患多。随着年事已高,一些农村留守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

最近,一项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现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关注此事的人士认为,与农村“五保户”相比,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容易被忽视,他们大多体弱多病、生活缺少照料。尤其是高龄老人面临的困难更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秋霞说:“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的主要内容包括子女经济上的供给、精神上的孝顺、老人业余生活的丰富等等。但是在许多地区,农民们面临子女上学、子女成家、医疗保健等多种问题,在诸多的开支面前,老龄问题根本排不上号。老人们一般只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养老仅为了生存。”

思考:如何让

篇9

关键词:创新

“创新动力不足,首先与观念问题有关。”金东寒代表说,不少高校教授认为,承接企业的项目不如承接政府或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档次高。他以亲历举例,他参加的国家奖评审中,曾有个非常好的产业化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奇怪的是列出了很多失效的发明专利,如果实施产业化前景相当不错,会带来很好的回报,可这位教授似乎对产业化没有任何兴趣,只是希望报个国家奖。他认为,高校要改革考核办法,实行分类考核。要加大服务社会的考核权重,促使教授更加关注企业生产实际中的现实问题,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

金东寒建议,高校要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让教授们有一个长期研究的方向,有稳定的经费支持,促成团队合作,也可以使企业持续地提升技术水平,帮助企业开发出高端产品,实现校企双赢。

朱志远代表认为,要推进科教融合发展。这样可以提高科技、教育的有效供给,是推进科技创新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他讲了一个故事:詹姆斯・罗斯曼在201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前,就已成为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最初他在上科大只是授课,但看到科研团队在这里共同挑战前沿科学研究,感受到科教融合的氛围,他决定在中科院的装置上开展细胞成像研究,随后他又在张江建立了实验室。

“这说明,科教融合吸引了国际一流的人才和研究团队,催生了新的前沿科技创新活力。”朱志远说,“现在上科大有3位特聘教授都是诺奖得主,他们在上科大有任务、有团队、有实验室。”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陈和生代表说,“十三五”规划注重宏观上的谋划和部署,必将对未来五年发展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加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许宁生代表说,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关键要有创新型人才。国家必须解决创新型人才的自我供给问题。人才资源要持续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尤其要跟上,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创新驱动。

【改革攻坚如何突破】

关键词: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所起到的作用,已超过我们原来的想象。”王战代表说,总书记提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在王战看来,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海自贸区将审批制改为登记注册制,就有几万家企业在自贸区登记注册。但审批取消后,接下来就有事中事后监管的问题,此外还涉及到企业的征信制度问题,如果这家企业信用很好,那么我们在监管方面,可以做一些差别性的处置。”

他建议借鉴国际高标准自贸区协定关于贸易监管制度的最新发展趋势,从供应链贸易的角度,在全球维修、再制造产业贸易监管、商业样品免税入境、货物预先裁定等四个方面重点突破。

许罗德代表说,自贸区的核心理念是先行先试。“金改40条”是自贸区金融改革领域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最重要是如何落实好“40条”,增强上海在全球金融资产配置的能力和金融资产的定价能力。

“高水平的国际通行规则,都是信用经济。”邵志清代表介绍说,以前是通过行政审批管理,现在简政放权,如何做好事中事后监管?我们在自贸区内设立窗口、建平台,搭建了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今年我们要在全市16个区县建立子平台,实现上海全覆盖。全市的数据向子平台开放共享。子平台要支撑区县的创新应用,也吸纳区县的特色数据。”

【缺少核心技术与核心品牌的支撑】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钢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的重点。何文波代表是“老钢铁人”,他说,钢铁业是产能过剩行业,只能走两条路,一是重组,二是提质增效。但即使是产能过剩行业,也要优化产业布局。

“钢铁业是过剩产业,但新材料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发展基于钢、铁的新材料,空间是巨大的。”何文波说,上海钢铁产业可以加强创新和研发功能,着力发展新材料,发挥上海的信息、人才优势,充分借助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契机,推动新材料领域研发。

王战代表说,“十三五”规划纲要正确阐述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问题,是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给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点“药方”。

在消费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同样迫切。葛俊杰代表从一根小小的牙签看到了问题。“从国外带回来的牙签,不仅分大中小的型号,每个型号还有更细的分类,并可反复使用。这说明,把小小的牙签做好,也有很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这根牙签让葛俊杰想起了上海的很多老字号正走向式微。光明的大白兔奶糖仍在销售,但日本的“白色恋人”巧克力是赴日游客必买的伴手礼,值得学习。究其原因,大部分实体经济的商业模式、发展方式老化,由于近年来成本持续增长,实体企业严重缺乏研发投入、品牌投入、管理投入,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模式转型能力不强、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强,缺少核心技术与核心品牌的支撑。他认为,以往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但去年进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说明原来的增长方式已经靠不住了,必须扩大内需,必须加强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的谋篇布局。

【重建文艺创作现实关怀】

关键词:文化改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列一段“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并将其置于大民生板块;“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则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拓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空间,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审议中,多位代表针对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指出,如何将“高原”变“高峰”,考验文艺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亦考验社会的环境塑造。

奚美娟代表表示,市场化浪潮固然势不可挡,但在市场面前,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要保有“定力”。奚美娟呼吁加强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的艺德培养和教育。“经纪公司不会教这些,但做文化的人必须有这样的情怀。”

缺乏“高峰”的另一个表征,在于文艺创作中现实关怀的普遍缺位。包括奚美娟在内的多位艺术家,均呼唤重建文艺创作的现实关怀。这意味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自觉投身基层实践、植根现实生活,虚心向群众拜师取经。

与此同时,“中国故事”的传播方式,也需要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创新发展。奚美娟坦言,市场讲求利益优先,没有传统意义上“言传身教”的人和机构,经纪公司难以承接这个职能。而当市场化成为愈发显著的趋势时,用什么方式填补青年文艺人才“再教育”的空白,以此提升其道德修养、实现品格完成,进而推动文化繁荣代代相承,成为其呼吁关注的紧要话题。

【单靠家庭养老愈发不易】

关键词:养老

篇10

第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安全重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一方平安,既是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都是肩负安全生产职责的同志,我们在这个岗位,有这份职责,就有义务和责任把这项工作把它抓紧抓好。从大的方面讲,我们"以人为本",没有安全就失去根本,我们"科学发展",没有安全生产,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安全生产就"一票否决",没有一切。从小的方面讲,"权责一致"、"权利和义务平等"。我们有这个职责,就有沉甸甸的责任。随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就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刚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已经客观分析了当前特殊时代背景下,我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面对严峻的形势,希望大家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各个镇乡(街道)、各个部门单位的行政首长是本地、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谁都难辞其咎。特别是交通、消防、危化、矿山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东阳是医药化工大市,危化行业压力大;"三合一"企业整治是全省24个重点整治县市之一,消防工作任务重;交通安全中,山区道路、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多;这些都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把工作抓好抓实,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