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宫工会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2-06 13:26: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青少年宫工会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青少年宫工会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232-01

国内相对稍早一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可行性研究上,并简单的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可运用的专业方法进行探讨。而新近的研究多数基于某一理论或立足于某一视角,对社会工作介入到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具体方法做深入的剖析,常常结合实际案例来生动和具体的分析这种模式的效用。

青少年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帮助青少年罪犯顺利地回归社会是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最终目的。董明伟借助现代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探讨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策略。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是一种策略性的弱化案主的问题,而更多地关注案主的优势和潜能的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优势视角下的社区矫正的基本理念主要有:(1)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关注青少年所具有的优势而非问题。(2)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者和青少年之间是合作的伙伴性关系。(3)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认为青少年应该为其自我恢复负主要责任借助优势视角,分析优势视角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三个层面的策略:发现优势、发挥优势和发展优势。

费梅苹在社会互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认为,青少年罪犯的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互动的结果。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了解青少年罪犯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的互动情境的基础上,帮助青少年罪犯在自我认知、行动策略、意义认定、沟通方式等方面进行反思并促使其产生改变,并通过构建全新的社会互动情境来帮助青少年罪犯改变偏差行为,达到社区矫正的效果。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绝对不应是司法部门和司法人员的“专职”,而是由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人员、辅导人员、教育人员和精神科医生组成的矫治队伍。社区矫正的目标不在于执行报复和惩罚,而在于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共同为青少年提供具有“适切性”的人道主义服务,增进其社会化的能力,回归社会并回报社会。人与环境互动是社会工作的职业导向,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是社会工作的价值前提,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实践理念,这些都极其符合青少年社区矫正(马良,2006)。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介入方法主要集中在对个案、团体和社区工作的讨论上。上海在2003年开始将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引入社区矫正工作中,费梅苹分析了上海个案工作方法运用于社区矫正的状况,她认为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对于社区矫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费梅苹,2004)。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被大多数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用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中,具体来说,个案社会工作可以为矫正对象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社会服务网络,并将这些社会服务网络整合起来。个案社会工作有以下四个介入层面:(1)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工作手法能有效地介入社区矫正的过程中。(2)引进个案社会工作流程,贯穿社区矫正的整个过程中。(3)个案社会工作纳入社区结构,建立社区矫正网络体系。(4)运用个案工作专业手法,建设专业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刘念,2007)。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就是为矫正服务对象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它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专业工作方法和流程,强调每个人的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特殊性,它致力于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改变。社区矫正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个案工作上来(汤啸天,2004)。

团体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优越性是因为青少年特殊的身心特点,青少年的同辈交往要求强烈、相互影响明显,所以团体工作方法就特别适用于青少年行为问题的辅导和矫治。当面临较多的情况相同或相似的青少年罪犯时,可采用团体社会工作方法。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团体工作程序大致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团体矫正工作的前期任务主要是对成员进行研究和诊断,设定对案主的治疗目标。团体中期的任务则是进行干预和治疗。团体后期的任务是引导团体成员将团体内学习的成果运用到团体以外去,为成员离团后的生活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安排。(黄海燕 金艾裙,2006)小组工作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工作方法,主要特征包括:(1)小组工作着重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的体系;(2)小组工作者要了解小组成员,并能协助小组成员了解和利用小组过程;(3)小组工作者要努力增强小组成员的能力,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总之,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方法,也是开展社区矫正的重要手段。(梁赋,2010)

社区矫正除了针对矫正对象,改善其偏差心理和行为,还包括针对其社会环境改善。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以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为取向。一方面通过综合治理,营造有利于矫正对象更新改造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还需通过开展社区教育与居民参与,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并能充分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培育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自治意识,最终实现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目标,同时也能用事实证明社区矫正价值所在。(王金元,2010)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由于其特有的专业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的其他功能需求,促进社区矫正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费梅苹.社会互动论视角下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研究[J].上海: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3).

[2] 费梅苹.青少年犯罪情境研究—— 以上海22名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为例[J].上海: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3).

[3] 马良.青少年社区矫治的本土模式和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J].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2).

[4] 田国秀.社会工作理念在社区矫正青少年罪犯中的运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4(11).

篇2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校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少年之家(站)、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农村儿童文化园、儿童乐园、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少年科技馆、少年儿童艺术馆、少年儿童业余艺校、少年儿童野外营地、少年儿童劳动基地、和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中心(馆、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少年儿童活动部分等。

第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基本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劳动技术等方面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二)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三)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

(四)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重视和提高普及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对有特长的少年儿童加强培训和训练,使其健康发展。

第五条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的业务工作,应接受当地各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各种形式、内容和层次的校外教育机构或捐助校外教育事业。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设立校外教育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符合少年儿童活动需要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二)具有合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辅导教师队伍。

(三)具有卫生、美观的活动环境、活动室采光条件;场馆内有防火、防毒、防盗、安全用电等防护措施。

第八条设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报当地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当地主管行政部门应报上一级主管行政部门备案。

独立设置的校外教育机构符合法人条件的,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第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一般应由行政领导、后勤供应、群众文化、教育活动、专业培训及少先队工作指导(限少年宫)等部门组成,以满足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校外教育机构实行主任(馆、校、园长)负责制。主任(馆、校、园长)在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据本规程负责领导本单位的全面工作。

机构内部可设立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辅导员、教练员、管理、后勤等人员代表组成,主任(馆长、校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奖惩、重要财务开支,规章制度建立以及其他重要问题。

不设管理委员会的单位,上述事项由全体教职工会议议定。

第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应加强内部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按机构规模及工作性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及财务管理、考勤考绩检查评估、总结评比、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

第三章活动

第十二条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各项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以少年儿童表演为手段,进行经营性展览、演出等活动。

第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良好意志品格、遵纪守法和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教育。

(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应通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向少年儿童传递科学技术的新信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创新、献身、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体育运动,应通过田径、球类、游泳、体操、武术、模型、无线电、棋艺和多种多样的军事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他们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四)文化艺术教育,应通过课外读物、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制作以及集邮、摄影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五)游戏娱乐,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并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多种游艺设施,让少年儿童愉快地玩乐。

(六)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教育纲要提出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成果和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教育,培养自立、自强品格,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可采取以下形式:

(一)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是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选择鲜明的主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如:举办展览、讲座、组织联欢、演出、开展各项比赛、夏(冬)令营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开放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活动场所。通过参加活动,开发智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各种兴趣,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三)组织专业兴趣小组。通过对少年儿童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一门科技、文艺、体育、社会服务等技能。

第十五条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向少年儿童开放,安排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活动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对少年儿童实行减、免收费及其他优惠。

第十六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艺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科技馆、影剧院、园林、遗址、烈士陵园以及社会单位办的宫、馆、家、站等,可参照本规程规定的有关内容组织少年儿童活动。

第四章人员

第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校外教育事业,热爱少年儿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

第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按照编制标准设主任(馆、校、园长)、副主任(副馆、校、园长)、辅导员(教师、教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除应符合本规程第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应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其学历要求可按当地具体聘任文件执行。

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由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

第二十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负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负责本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

(三)负责组织制定并执行本单位各种规章制度。

(四)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指导教师、教练员、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

(五)加强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进修创造条件。

(六)管理和规划机构内各项设施、经费的合理利用。

第二十一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实行聘任制或任命制。

第二十二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

(一)关心、爱护少年儿童,尊重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制止有害于少年儿童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

(三)对本单位工作提出建议。

第二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和职责,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应重视工作人员的职前培训并为在职培训创造条件。

第二十五条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争取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会)中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文艺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老工人、老党员、老模范等老同志的支持,定期和不定期的聘请他们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兼职辅导员。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二十六条校外教育机构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地、市、区(县)到街道(乡、镇)的校外教育网络。

第二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的经费应列入各主管部门财政专项开支,随着当地经济建设和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

第二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要按《教师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教育事业编制、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依照《教师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活动下,不削弱骨干力量、不占用主要活动场地,并经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开展社会服务,其收入应全部用于补充活动经费。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对滋扰校外教育机构工作秩序,破坏校外教育活动设施的,有关部门应予制止,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当地主管行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整顿,以至停办等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校外教育机构的;

(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活动内容不健康,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

(三)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

篇3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校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少年之家(站)、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农村儿童文化园、儿童乐园、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少年科技馆、少年儿童艺术馆、少年儿童业余艺校、少年儿童野外营地、少年儿童劳动基地、和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中心(馆、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少年儿童活动部分等。

第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基本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劳动技术等方面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二)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三)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

(四)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重视和提高普及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对有特长的少年儿童加强培训和训练,使其健康发展。

第五条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的业务工作,应接受当地各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各种形式、内容和层次的校外教育机构或捐助校外教育事业。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设立校外教育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符合少年儿童活动需要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二)具有合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辅导教师队伍。

(三)具有卫生、美观的活动环境、活动室采光条件;场馆内有防火、防毒、防盗、安全用电等防护措施。

第八条设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报当地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当地主管行政部门应报上一级主管行政部门备案。

独立设置的校外教育机构符合法人条件的,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第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一般应由行政领导、后勤供应、群众文化、教育活动、专业培训及少先队工作指导(限少年宫)等部门组成,以满足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校外教育机构实行主任(馆、校、园长)负责制。主任(馆、校、园长)在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据本规程负责领导本单位的全面工作。

机构内部可设立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辅导员、教练员、管理、后勤等人员代表组成,主任(馆长、校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奖惩、重要财务开支,规章制度建立以及其他重要问题。

不设管理委员会的单位,上述事项由全体教职工会议议定。

第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应加强内部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按机构规模及工作性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及财务管理、考勤考绩检查评估、总结评比、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

第三章活动

第十二条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各项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以少年儿童表演为手段,进行经营性展览、演出等活动。

第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良好意志品格、遵纪守法和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教育。

(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应通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向少年儿童传递科学技术的新信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创新、献身、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体育运动,应通过田径、球类、游泳、体操、武术、模型、无线电、棋艺和多种多样的军事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他们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四)文化艺术教育,应通过课外读物、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制作以及集邮、摄影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五)游戏娱乐,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并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多种游艺设施,让少年儿童愉快地玩乐。

(六)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教育纲要提出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成果和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教育,培养自立、自强品格,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可采取以下形式:

(一)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是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选择鲜明的主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如:举办展览、讲座、组织联欢、演出、开展各项比赛、夏(冬)令营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开放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活动场所。通过参加活动,开发智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各种兴趣,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三)组织专业兴趣小组。通过对少年儿童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一门科技、文艺、体育、社会服务等技能。

第十五条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向少年儿童开放,安排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活动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对少年儿童实行减、免收费及其他优惠。

第十六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艺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科技馆、影剧院、园林、遗址、烈士陵园以及社会单位办的宫、馆、家、站等,可参照本规程规定的有关内容组织少年儿童活动。

第四章人员

第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校外教育事业,热爱少年儿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

第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按照编制标准设主任(馆、校、园长)、副主任(副馆、校、园长)、辅导员(教师、教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除应符合本规程第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应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其学历要求可按当地具体聘任文件执行。

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由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

第二十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负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负责本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

(三)负责组织制定并执行本单位各种规章制度。

(四)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指导教师、教练员、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

(五)加强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进修创造条件。

(六)管理和规划机构内各项设施、经费的合理利用。

第二十一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实行聘任制或任命制。

第二十二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

(一)关心、爱护少年儿童,尊重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制止有害于少年儿童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

(三)对本单位工作提出建议。

第二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和职责,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应重视工作人员的职前培训并为在职培训创造条件。

第二十五条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争取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会)中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文艺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老工人、老党员、老模范等老同志的支持,定期和不定期的聘请他们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兼职辅导员。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二十六条校外教育机构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地、市、区(县)到街道(乡、镇)的校外教育网络。

第二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的经费应列入各主管部门财政专项开支,随着当地经济建设和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

第二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要按《教师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教育事业编制、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依照《教师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活动下,不削弱骨干力量、不占用主要活动场地,并经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开展社会服务,其收入应全部用于补充活动经费。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对滋扰校外教育机构工作秩序,破坏校外教育活动设施的,有关部门应予制止,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当地主管行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整顿,以至停办等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校外教育机构的;

(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活动内容不健康,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

(三)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

篇4

参加大赛的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0多名职业、非职业指挥。他们中有的来自专业院团,有的是院校学生,还有多年来为我国基层群众合唱活动做出贡献的音乐教师和文化馆、青少年宫、工会等单位的干部,经各地合唱协会初赛后进入在中山进行的复赛和决赛,年龄全部在45岁以下。

决赛分A、B组,内容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难度上的差异。第一项是笔试,根据所播放音乐答出作品名称,指出演唱者的错误;根据评委所弹的和声确定和声属性;视唱练耳。主考评委称,这次所出题目考虑到参赛选手水平,是作为一名合唱指挥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要求。但这第一步就表现出了参赛选手之间较大的差距。音乐院校的学生和进行过这方面专业训练的选手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也反映出业余指挥在基本素质上所普遍存在的不足,大大影响了他们进入决赛的步伐。在第二项比赛对双钢琴的指挥中,曾指挥过多个合唱团的选手往往对作品的诠释较深刻,表现出他们在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方面的优势,而“院校派”则往往以指挥的规范、准确胜出一筹。

激励前进的动力

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在总结首届全国合唱指挥大赛时说,既是比赛,就是残酷的,但更重要的是大赛让从事合唱指挥的朋友们更多地了解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赛后,很多选手把这种残酷当成激励,成为加快提高自己合唱指挥水平的动力。广州大学城建学院艺术团指导教师左静年仅23岁,她说,与自己学指挥的师姐一起参加大赛,不仅学习了她们的长处,而且从更多的获奖者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有知识,更有对合唱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在参赛选手中有一位已近不惑之年的熟面孔,他是多次在全国合唱比赛中指挥团队获奖的湖北省教育学院艺术系的陈顺桥。虽未能进入决赛,但陈顺桥仍用一切机会观看其他选手参赛,并录下他们的指挥资料。谈起未能获奖,他平和地说,自己前来参赛就有这个思想准备。对于第一轮的笔试口试内容,多年来已经生疏,但这确实是作为合唱指挥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指挥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回去后要好好补上这一课。斯琴是内蒙古歌舞剧院青年合唱团的助理指挥,她来自马背上的民族,生长在大草原。这次来中山参加合唱协会的首届合唱指挥比赛,斯琴看到了许多同行的优秀表现,也听到了老师、专家们对参赛选手们的指导,她说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知道了怎样努力才能做一名好的合唱指挥。她说,将在中国合唱协会这个大家庭里不断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挥,为草原人民争光。

难得的面对面交流

合唱界资深音乐家、合唱指挥家王树人、萧白、吴灵芬、徐瑞祺、王秀峰、李西林、桑叶松、高奉仁、张以达、左文龙、朱有臻和台湾省指挥家杜黑组成评委会,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常务副理事长李培智担任监委。他们以严谨、认真、公正的工作,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大赛期间,指挥们与参赛选手面对面的交流,表现出老一辈指挥家对年轻一代合唱指挥人才的深爱与期望,也为选手们追求合唱艺术,努力学习提高的精神所感动。选手们纷纷就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关心的问题,与各位评委展开了车轮战。他们说,与这么多指挥家在一起交流学习,机会太难得了。

年轻一代肩负着希望

在获奖选手中,武汉音乐学院的段轶柯是引人注目的佼佼者。他以B组总成绩最高分而与另一位选手同列B组第一名。29岁的北京联合大学教师金野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以A组最高分独夺二等奖。

两位年轻人在第一轮的笔试和口试中,就以出众的表现吸引了评委。在接下来的指挥双钢琴比赛中,段轶柯对《希伯莱奴隶》这首合唱曲的深刻理解,仿佛超出了他那略显幼稚的面庞,生动而准确的指挥肢体语言打动着所有在场的人。金野在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上也凸显出其基本功的扎实和作为一名合唱指挥所具有的激情。

篇5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市省暨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省科普示范市通过验收,得到了省考评组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把创建科普示范市作为落实《科普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我市列入科普示范市创建后,市委书记陈伟俊、市长毛溪浩分别要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确保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4月份市科协开展摸底调研,上报市创建省暨全国科普示范市评估报告;6月份成立由市委副书记李浙闽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银浩、副市长陈长锋为副组长,市委办、市府办、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等38个部门和城区四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市科协主席兼任,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也都相应成立创建工作领导班子;6月底创建办对各部门、乡镇(街道)的创建职责作了详细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7月1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李浙闽副书记对全市创建工作作了部署,对创建进程提出了严格要求;7月29日李浙闽副书记做出批示,要求市委督察室对全市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引起了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广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市创建办专门租用大屏幕宣传车开展了为期三月的创建宣传;日报继续办好《科技之窗》,并开通《科普园地》专刊;市广播电视台继续办好科普类教育栏目加强宣传。同时,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充分利用各自实际,加强创建工作宣传,在全市城乡营造了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

3、通力合作,及时整理和提供台帐资料。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部门、乡镇(街道)对照创建要求,认真及时收集整理提供台帐资料,并做好创建各项工作。我市创建成为省科普示范市后,市创建办及有关部门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查漏补缺,积极深化并巩固创建成果,对于考核组提出的意见,采取具体的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进。同时,对照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标准,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结合实际,明确工作任务,继续梳理台帐资料,迎接3月上旬中国科协来我市考核验收。

二、突出重点人群,强化素质提升

提高全市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科普示范市创建的主要目标,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主题,针对四大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在扩大科普影响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上取得一定的实效。

1、以未成年人教育为关键,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市教育局在各中小学校建立科技兴趣小组,并与市科协一起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十个一”活动,在近90%以上学校举办科普周或科技活动月;市教育局、市科协联合开展“科技校园工程”建设,支持中小学校建设科技馆和实验室等科普活动设施,同时组织开展四模比赛、机器人创作大赛、科幻绘画比赛、“三小”竞赛8次以上,举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团市委利用自身优势组建成立“流动青少年宫”,先后深入9所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开展各类素质提升培训。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我市青少年成绩突出;继续承办了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赛区复赛,有68位学生获奖,13名同学获得一等奖,市实验学校在初中组排名中荣获全省团体第一。大量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和科普教育,进一步激发了未成年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促进了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以农村科普能力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围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市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切实加强农民科学素质工程中的合力作用,认真制订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和教育大纲,针对性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农函大、农广校、绿证班、镇(街道)成校为主体,村民学校为基础,各类农业培训示范基地为补充,覆盖全市范围的农科教劳相结合的农民培训教育体系。特别是农函大教育网络覆盖全市各乡镇,在办学中坚持贯彻“实际、实业、实效”和为“三农”服务原则,使农民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市科协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组织开展贯穿全年的科普惠农主题活动和“村会携手帮户行动”;建立服务站2个,确立市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9个;在乡镇、街道建立的13个教育点开展“计算机网络知识普及培训”工程,共培训学员2250名。市文广局切实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六个行动计划”,广泛开展文艺进农村、企业、社区活动,构建起了“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把“人人享受文化”的惠民理念落到了实处。市农办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宜居家园建设活动,广泛开展农村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并与市农林局一起在广播台开辟了《新农村》、《农村大舞台》栏目,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做了大量工作。市农林局利用农技110,积极开展农技下乡、农技扶贫活动,帮助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种养殖大户实现科技致富,同时广泛开展教育培训。

据统计,2013年,市级各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农民专业技能、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和务工农民岗位培训,办班341期,召开现场会15次,培训农村劳动力达35649人次。同时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各成员单位同步开展特色性培训,如农林局举办农技培训班324期,培训农民2.4万人次,其中绿色证书培训2006人。市教育局、市农办联合开展“优秀农民进高校”活动,有29名农民参加果蔬、水产等专业学习。市妇联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受益妇女达1000人次。团市委举办失地失业青年农民会计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800余人。农林、水利、农机、科协、妇联等部门已培训新型农民、绿色证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8万人次。

3、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围绕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各种科普活动的社会化、信息化程度,促进市民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城镇职工培训、下岗职工培训和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方面成绩卓著,全年通过各培训基地共同努力,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完成再就业培训1430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041人,转移就业培训2128人,新人岗位技能培训11051人,预备劳动力培训311人,培训高技能人才938人,全年有92%的街道、社区干部接受各类科技培训和继续教育。市科协积极开展以“讲理想,比贡献”为主题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市总工会在全市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忠诚与诚信”职业道德教育,实施了“职工四大行动”,同时积极实施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职工五优竞赛、企业职工技术比武、窗口行业的创优竞赛、金点子征集评比活动,并深入开展就业援助行动,通过各种培训帮助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市经发局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宣传,组织实施节能宣传周,在企业推进节能降耗竞赛和奖励活动,大力推进墙体材料的改革,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市发改局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的整体规划,积极支持大型科普项目的立项与规划(如市科技馆项目),同时他们以科学的理念,把好项目审批关,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环节。市环保局以“生态”、“绿色家园”建设为使命,在加大环境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切实注重环保的教育和宣传。

4、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自身科学素质。紧紧依托全市干部党员学习网和现代远程教育网,在网站上增加电脑操作、计算机创新技术及应用等科技知识方面的学习内容,通过采取学习记分卡、网站收看播放实时通报等措施与制度,督促全市党员干部加强对科技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市委党校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举办思想文化、经济管理等内容的培训班。办好每月一期的“姚江讲坛”报告会,与国内有关高校合作举办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班。针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组织精干师资力量,着重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乡村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对乡镇街道公务员进行教育培训,培训分50余个班次,参训人数近万人。各成员单位还通过举办学术大会、讲座、专题报告会等形式,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特别是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直机关党工委和市科协联合主办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主题知识学习竞赛活动,市科协印发了《科普知识500题》6千册送市直各部门,并各赠送1套《低碳论》;组织37个市直部门111名选手参加笔试,并组织团体前6名代表队在市电视台演播厅进行现场决赛,获得一等奖的市农林局代表队参加市科普主题知识大奖赛荣获三等奖,市科协获市优秀组织奖。

三、创树科普品牌,增强服务能力,营造科普氛围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共同唱戏,才能切实改善科普工作社会大环境。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要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率。同时,要完善各级各类科普活动设施,进一步提高科普服务能力。2013年经过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和其他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在这三方面均有了创新和突破。

1、精心设计载体,打造特色科普品牌。一年来,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支持下,各成员单位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大型科普活动,市委宣传部、科技局、市科协、市卫生局、市文化局等1月份组织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5月份联合举办了2013年市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6月份市科协在泗门镇汝湖公园举办了“强村富民送科技,共建和谐新农村”科普惠农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开展贯穿到年底的农民科学素质提升“五百”工程、“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绿色文明”科普推广活动、“科学生活,共享安康”健康直通车活动、“提升素质强本领,发展经济促和谐”教育培训工程等系列科普惠农活动;8月份举办了全市“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主题知识电视大奖赛,比赛实况在电视台播出8次,达到了很好的科普宣传效果;9月份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与市科协一起举行了201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幕式和科普系列活动等。这些活动规模大、参与人数多、社会效果好,已成为我市科普活动的重要品牌。

2、广泛参与,各方支持,营造大科普大协作氛围。科普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必须发挥30个成员单位的整体合力,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2013年经过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科普环境明显改善,“党政重视,各方支持,科协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大科普大协作氛围日益显现。在全市的各类大型科普活动中,共同参与、各方支持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卫生、农技、环保、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群体抱成一团,使我市科普工作呈现了大协作、大繁荣的局面。这充分说明经过几年的努力,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明显提升,各方支持、社会参与的科普大格局已经形成。

3、完善科普设施,健全科普组织,增强科普服务能力。

在积极组织、广泛开展活动的同时,全民科学素质各成员单位大力实施科普设施建设工程,成立和健全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能力。市科协全面推进基层科普组织建设和科普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村级科普组织规范化管理和科普设施“六个有”工程建设,举办市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并得到了全国中心城市科协主席考察团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科协考察团的好评;投入25万元对全市345座3280米科普长廊进行社会化运作,统一制作展板,每两月统一更换一次内容;同时协调市建设局、规划局、城管局、水利局等部门,设计建造2座各30米的市级标准科普长廊,筹建低塘历山村科普公园,总投资30余万元。市委宣传部不断加强“六个一”(一个球场、一个科普长廊、一个宣传阅报栏、一条健身路径、一个小广场、一个综合活动室)文化阵地建设活动。市文广局积极实施文化燎原工程和公共图书“一卡通”工程等。这些工程建设,为改善我市城乡居民的科普设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科普资源开发和整合,为广大群众搭建科普平台和渠道,如市科协继续在市政府网站开辟科普之窗,发行二月一期的《科普》;市电视台开辟了多个科普节目和广播频道,办好高层次科普类节目<<自然传奇>>、<<国家地理杂志>>,还继续与市卫生局、计划生育局联办<<卫生天地>>、《生活健康》等科普栏目,为广大市民送上高质量的科普大餐;各有关部门还大量印发了科普资料和科普小册子,总数在50余种,数量近20万册。科普资料编印在宣传部、市科协、农林局、卫生局、计生局等单位尤为突出,在各次大型活动中深受群众欢迎。与此同时,科普队伍建设也迅速发展,市科协的科普讲师团、农林局的农技服务团,市委宣传部、卫生局、计生局也加强了科普宣传、教育团队建设。科普实施的完善,科普资源的开发,科普队伍的发展切实增强了我市的科普服务能力,为提高四大人群的科学素质创造了良好条件。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组织建设、设施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尽管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尽人意之处依然存在,如各单位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普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等。

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我市实施《纲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为契机,立足“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安全健康”科普宣传主题,全面推进《纲要》实施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推进富裕和谐幸福新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总体目标:

发挥合力作用,营造科普氛围;强化组织协调,健全监督机制;突出五大人群,提升科学素养;推进资源整合,加强设施建设。通过注重创新突破和实效,强化品牌建设,不断挖掘工作亮点,努力完成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目标并巩固创建成果。

二、工作重点:

1、发挥合力作用,实现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目标。在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分工协作,在省科普示范市创建的基础上,对照全国级测评标准,查漏补缺,完善台帐资料,不断提高,认真做好迎接3月上旬省检查测评组的考核验收和5月初中国科协的创建抽查工作,圆满完成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目标,并进一步深化创建,巩固创建成果,运用新的方法和举措,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使我市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6

一、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掌握情况调研

(一)调研目的:通过调查,全面掌握全体师生对国家相关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教师普通话测试达标情况、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新动向的了解情况。

(二)调研时间:20xx年x月x日--x日。

(三)调研地点:中学。

(四)调研对象:全体师生。

(五)调研内容:

1、教师普通话水平现状。

学校共有教职工206人,其中一线教师174人,教辅人员32人,教师普通话等级情况统计如下:

①语文学科普通话合格(二级甲等以上)17人;

②其他学科普通话合格(二级乙等以上)95人;

③教辅人员普通话合格(三级甲等以上)4人;

④共有147名教师报名参加了20xx年11月组织的山东省普通话测试,成绩暂未公布。

2、语言文字规范知识。

(1)教师对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的掌握情况:共下发教师调查试卷180份,教师们对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的状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老年教师分数在85分以上的占老年教师总人数的93℅,中年教师分数在90分以上的占中年教师总人数的97℅,年轻教师分数在95分以上的占青年教师总人数的xx0℅。

(2)学生对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的掌握情况:共下发学生调查试卷4500份,学生们对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的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初一、二级学生分数在90分以上的占初一、二级学生总人数的93℅以上;初三、四级学生分数在95分以上的占初三、四级学生总人数的97℅以上。

3、分析原因:

每年“推普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高度重视,对语言文字规范运用作专题动员讲话。学校定期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集中学习普通话理论知识,会上郭丽娜老师作了普通话培训,并下发材料让全体师生自学,这样活动从试卷的结果反馈看,效果较好。

4、对全体师生提出的建议:

(1)加强自我学习,不断积累自己语言文字规范知识,为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

(2)对教师自身语言文字水平提出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清晰明了,板书工整条理,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3)对学生自身语言文字水平提出要求:课堂用语必须使用普通话,书写作业必须认真规范。

(六)、总结: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学习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的重大意义,学习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十分浓厚,较好的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对社会错用、乱用语言文字情况调研。

(一)调研目的:为更好的教育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即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语言文字调查工作:啄木鸟行动。全体师生对写错别字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我们把培养学生的着眼点放在预防上,因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教育预防重于纠正。让学生做到说好普通话,用正确的笔顺写好规范字,不被街头巷尾、媒体杂志错误语言、错别字误导。

(二)调研时间:20xx年2月6日—2019年2月6日

(三)调研地点:图书馆、商业街、大市场、发市场、人民医院、附属医院、青少年宫等。

(四)调研对象:大学毕业生、在校初高中师生、店面经营者、老市民、退休干部等 。

(五)调研内容:错用、乱用语言文字的情况。

学校共收到“啄木鸟行动”不规范字统计表近2400份,学生统计不规范字约2900个,现分类如下:

1、错别字分类:

(1)写字太过潦草而造成错误(引号中写成错别字)。

①一家饭店招工启示:招聘洗碗阿“”;

②一培训机构公告栏:老师到广“ ”听课;

③金宇大市场一家精品店招工启示:年“ ”;

④装修公司墙壁广告纸:“ ”总工会有“ ”卖场;

⑤一家办公楼招租启示:联“ ”电话。

(2)因文化水平不高而写别字(引号中为错别字)。

①小南门社区门口小自行车修理铺:补胎“冲”气;

②琵琶山市场蔬果摊标牌:“蕃”茄;

③龙行路快餐店门口:大排“挡”;

④琵琶山路一家面包店:早“ ”;

⑤共青团路一家时装店:禁停“么”托车。

(3)故意想吸引顾客注意而写别字(引号中为错别字)。

①医院附近一家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②学校附近一家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

③琵琶山市场一家商店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

④房地产广告:万“室”俱备;

⑤琵琶山市场一家商店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2、分析原因:

(1)这类错别字主要是因为写字时不注意一笔一划按正确的笔顺写,总是贪快,导致把正确的字写成错字,这是一种态度问题,是对汉字的一种不负责任。

(2)这类错别字的出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写字者的文化水平偏低,另外也不乏从小养成的错误写字习惯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中小学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要求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3)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商家为了能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品牌或产品而使用广告噱头,我觉得这种现象无伤大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还是希望商家在做宣传时尽量回避这种广告方式。

3、采访人物留言:

(1)大学毕业生:汉字在正确的用途上会发挥它更好的作用,而如果用在错误的地方上则会对在校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因为这一个错字而害人不浅。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很容易写错,要把握好方法并加强记忆才不会写错读错。

(2)在校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不确定的字,要多动手查字典,这样既可以防止错误,还可以准确的记住一个汉字,并能准确的运用它。

(3)一般文字工作人员:现在我们都用电脑打字,一般不会手写。往往是打出来的文章还是错漏百出,也是因为我们的对汉字的读音不够熟,我们会加强学习的。

(4)退休工作人员:现在对语言文字的乱用现象,其实是社会浮躁的一种表现,带给青少年的影响太令人心忧了,教育孩子一定要扎实基本功,好好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

4、对学生提出的建议:

(1)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偏旁与字意联系起来记忆,通过换用相异偏旁的字来比较哪个对,并注意平翘舌的区别,进行分类记忆,放在特定的语境下记忆。

(2)注意同音字的区别,记住字义和与之组合的词语,设法换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比较,通过比较了解汉字的具体含义,通过运用加深对汉字的记忆。

(3)把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来造句,并进行朗诵比赛,课文剧的表演,加强语言的训练,训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4)用好纠错本。平时写错的,练习中没看出来的错别字和容易看错的正确字,要记下来强化记忆,最好通过集中训练来强化训练,扩大记忆范围。

(5)在平时的学习中,得认认真真地跟着书和字典一笔一划地写汉字,对于有细微差别的字要仔细,不可以随便添加、减少、延长或者缩短笔画,正确的写好汉字。同时对一些不好现象。要了解一些错字产生的原因。

(六)总结:

我们教师有责任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写规范字说普通话,因为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黄皮肤的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更要对我们的语言文字负责,我们不能被怡笑大方,要让学生有能力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我们就得认清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更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对语言文字负责,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不容易写错字,才能更好的说出标准的普通话。

通过这次的调研工作,我们感慨颇多,作为语文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会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落实书写规范字说好普通话。相信学生通过这次活动,能在下一步的学习生活中努力从点滴做起,为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而努力。

三、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情况调研

(一)调研目的:教师用普通话口语教学和用规范汉字书写教学管理情况,以及学校所有课程使用普通话授课情况。学生读书回答提问问题使用普通话授课情况 ,以及用规范汉字书写作业的情况。

(二)调研时间:2019年1月5日—25日

(三)调研地点:中学。

(四)调研对象:全体师生。

(五)调研内容:

1、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情况。

(1)教师学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通过随机进课堂听课,结果发现全体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点评都说普通话,教师板书都书写规范字。

(2)对学生的调查是通过其课堂上发言和对其作业的检查,结果发现课堂上学生都说普通话,尽管有个别学生发音不标准;作业都是书写规范字。

2、分析原因:

我校经常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老年教师观摩课欣赏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是教师展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水平的舞台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分为上课、说课、理论测试、粉笔字、钢笔字等多个项目,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重要考核指标。上课的青年教师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的讲授,大方、从容、亲和力十足的教态,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体现了青年教师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普通话水平;中老年教师采用多媒体说课。他们以生动形象、风趣、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一展风采。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使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要求和影响下,积极学习。

3、对全体师生提出的建议:

(1)学校将加强教师“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考核。继续坚持把语言文字达标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评优晋级和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教案、板书、教学案、试卷、作业批改、评语书写等书面表达,都要使用规范汉字。

(2)学生必须正确掌握常用规范汉字,不写繁体字、异体字,减少错别字。在任何场合下,坚持说普通话。

(3)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规范使用汉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都要执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学生必须正确掌握常用规范汉字,不写繁体字、异体字,减少错别字。教学需要外禁止使用不规范字和繁体字(如已经淘汰的异形字和旧字形;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生造的简体字;错别字等)。

(六)总结: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当积极主动地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我们教师成为学普通话的楷模和范本后,才会对学生进行感染带动作用。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和汉字书写模仿能力很强,我们有责任营造好学生的学习环境,人人都为普通话的魅力和汉字的魅力所折服,使普通话规范字成为人人通用的交际沟通工具,那么,我们的语言环境便构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语言环境。

四、对用普通话、写规范字学校环境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学校作为传承文明的摇篮,承载着传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规范、整洁、美观的学校对学生有较大的熏陶作用,因而语言文字规范化校园校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是否规范显得特别重要

(二)调研时间:2019年3月5日—xx日

(三)调研地点:中学。

(四)调研对象:中学的板报、墙报、校刊、张贴文件、张贴作品,学校的国旗、国徽、国歌、中学生守则规范、师德规范、办公室规范、办公室守则、班风口号、办学理念、党员专栏、等宣传栏,以及学校各种活动过程中用语规范、用字规范。

(五)调研内容:

1、书写规范、格式规范情况。

(1)学校各方面宣传用语、文化用语、学术刊物用语中的汉字是否规范,经调查和学生反馈发现有以下问题:①有个别字词出现错误(后已改正)。②格式上有的不够规范。

(2)学校各种活动中是否运用标准普通话。为了表达效果的需要,个别句子使用的尽管不是普通话,却别有一番滋味。

2、分析原因:

(1)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没有严谨的态度,就没有细致准确的工作效果。

(2)其次是一种习惯问题,长期不规范的习惯,就会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3、对全体师生提出的建议:

(1)开辟网络专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在学校网页上建立“双推”专栏,使“双推”工作管理实现信息化、公开化,增强师生“推普”、“推规”的意识。学校通过图书室、阅览室对普通话进行宣传。图书室和阅览室增加了一些有关语言文字的图书,定期开展图书出借和阅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规范语言文字。

(2)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宣传。在学校大门外、各教学楼楼道内等校园醒目位置处设置“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等永久性的醒目的固定宣传标语、标牌。利用升旗仪式、编发宣传材料、板报、班会、广播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在校内外介绍规范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宣传推广普通话、用规范字的重要性,全面推进“双推”工作,创设规范语言文字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组织师生广泛开展朗读、演讲、书信、作文、书法、文艺等活动,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水平。积极组织学生的普通话口语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和兴趣。榜样引领。发现和培养校内各类大型活动的节目主持人,提高节目主持人使用普通话的水平,增强其示范性。同时发挥“推普员”和“推规员”的引领作用。

(4)对校内的检查与监督。组织师生利用业余时间, 对校内用字(包括各种指示牌、标志牌、橱窗、标语、学校公文、印章、校刊、讲义、考试试卷和其他印刷物、电子屏、自制教学软件、教师板书、作业批改、书写评语等)进行长期检查监督。对不规范用字、错别字等提出修改意见。

篇7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政法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年”的总体部署,我区从三月份开始连续开展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集中登记整治活动。针对春节后大量外来民工涌入我区的实际情况,在二季度开展了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集中登记百日整治专项活动。动员专管员、派出所民警、村居干部集中上门宣传和登记,组成摸排组,落实责任田,努力摸清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用工单位底数,切实增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活动中,悬挂各种宣传横幅30多条,张贴《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登记整治活动通告》300多张,发放致新*人的公开信、致出租房主公开信用30000余张,编印《新*人服务手册》等宣传资料30000本。活动中专门制定方案,明确各街道、派出所的工作目标,建立周督查、月考核通报制度,并将考核情况直接与社区民警和专管员的奖金福利挂钩。3-7月份共新登记流动人口79522人,出租房屋11416间,今年新增出租房达到在册总数的30%。在四季度开展了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整治冲刺行动,通过整治冲刺行动,努力使我区暂住人口登记率达到90%以上,出租房屋登记率达到95%以上,人户一致率达到70%以上。在全市抽查考核中达到中等以上水平,摆脱我区流动人口管理基础工作落后的局面。消除流动人口管理死角,使全年暂住人员办证总数超过去年2%,出租房登记数超过去年10%。行动中层层召开动员大会,专门制订实施方案,印发各种宣传资料4万余份,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严格考核,落实奖惩等措施,做实流动人口管理基础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迎接省、市、区考核做好基础工作。

(二)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级网络

我局从去年年度正式挂牌以来,从今年二月份开始在全区各街道(农场)全面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在村居(企业、社区)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制定了《*区街道(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组建方案》,按照有专职人员、有办公场所、有服务窗口、有硬件设备、有工作制度“五个有”的要求配置软硬件设施,作为流动人口公共事务的服务性平台,把流动人口教育、服务、管理、维权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基本组建完毕,形成区、街道(乡镇)、村居(社区、企业)三级服务管理网络。

在硬件建设上,城区和流动人口1.5万人以上的重点街道原则上要求单独设立,办证大厅不少于50平方米。目前其中*、*、*、*等都专门选址,投入必要的资金,进行全面改装,软硬件设施比较到位,设立办证服务大厅,做到政务公开、制度上墙。其他街道(农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基本上设立在派出所。

在专管员配备和管理上,由区、街道财政直接保障的专管员按1000:1共需配备150余人,目前已配备141人,比去年增加了88人。大部分街道已按要求已配备到位。其中*、*、*、下陈、*配备了专职管理干部。专管员队伍扩充后,我局按照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证件服装、统一工作台帐、统一业务培训的“四个统一”要求,会同各街道共同进行管理。统一使用暂住人口与出租房屋工作台帐和信息采集表;专管员工作时统一佩证上岗,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统一的所站工作职责、考勤制度、学习制度、检查考核奖励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规范队伍管理。

在村居服务站建设上,按一块牌子、一至二名协管员、一本工作台帐、一套工作制度的“四个一”基本要求着手建设,选聘协管员基本完成,工作台帐正在逐步完善。其中*街道各村居协管员的报酬待遇最为到位,效果也最明显。

(三)探索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我区立足各街道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力求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一是包干法。要求各街道(农场)流管所、派出所对本辖区的村居、社区以及其他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分块包片,落实责任,并与专管员的工作奖金挂钩。严格落实房东在出租房屋时必须登记备案,并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

二是蚕食法。在管理复杂、薄弱的区块,集中人力、精力,综合运用“蚕食法”,排查一块,清理一块,整治一块,巩固一块,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整治行动的开展。并定期集中开展大清查活动,逐楼、逐户清查暂住人口、出租房屋,全面准确摸清底数,提高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登记率。

三是工作地管理法。由*街道首先提出,在企业、场所等流动人口比较密集的工作地和管理不到位的死角,专门与用工10人以上的业主签订流动人口管理责任状,落实企业和场地的管理责任。

四是卡片式管理法。主要在*街道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卡片式”管理,根据暂住人数,按照一户一卡、一户多卡的形式对流动人口进行信息登记和管理双方的信息互通。

五是集中居住管理法。积极推进流动人口适度规模住宿。推广“外来人口之家”建设,加强对“外来人口之家”管理及治安、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场所等改建适合外来农民工居住的“民工公寓”,改善外来人口的居住条件。

(四)注重社会效果,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有效维护我区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我局开展定期上街宣传活动,每月到流动人员比较密集的街区或劳动力市场开展流动人口服务宣传咨询活动。发放《致新*人的公开信》,会同区计生局在*区青少年宫广场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执法活动,同时组织开展了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内容的有奖竞答活动,寓教于乐,受到了广大流动人口的欢迎。在今年台风季节,会同区应急办、防汛办到海正、7816工厂、海翔药业等单位巡回开展防台知识讲座。第四季度到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安全知识巡讲,收到明显的效果。

在“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中,开辟新*人家园,宣传十七大精神;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挑选人员组成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宣讲团,在宝石等企业开展了“展示自我新风采、融入当地新生活”为主题的宣讲,用外来务工人员的切身体会和感受来诠释十七大的丰富精神内涵;将流动人口余妹兰、陈学明等先进个人的事迹整理出来,参与区“十七大主题教育讲师团”到各街道、机关、企业宣讲;举办了以“投身创业创新、共建和谐*”为主题的新*人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外来务工人员投身创业创新的热情,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的认同感,归属感。

(五)健全工作机制,促进服务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为了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水平,保障流动人口工作的扎实推进,我局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周督查、月考核、季例会、年培训机制。每周派出局机关人员会同各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管理干部对专管员在岗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实地指导和督查;每月会同区公安分局对各街道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登记率、人户一致率进行抽查考核,及时将抽查结果向各街道流管所通报,并把考核结果计入年度对街道“两个社会”考核的范围;每季度召开流动人口管理所所长例会,对上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部署;每年对专管员队伍进行集中培训,采取评先、比武等形式,提高专管员工作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协作联系机制。首先,局领导分片联系各街道(农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推行“一线工作法”,每月累计不少于一周下基层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基层所站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机关干部每人联络2-3个基层所站,担任信息联络员,及时掌握和反映工作情况并帮助总结基层好的工作做法。再次,建立流动人口专管员与警务室民警捆绑协作制度,整合力量,齐抓共管,对流动人口管理同部署、同工作、同考核。

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将流动人口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专项拨款,专款专用,全额保障。专管员工资区财政与街道各半负担。

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了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对于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纳入“两个社会”考核以及平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切实增强各级党委政府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五是建立部门齐抓共管机制。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专门以区委办、区府办名义下发了《全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部门工作职责》,明确了区综治办、公安局、计生局等二十多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避免陷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孤军作战,包打天下的尴尬局面,使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真正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一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工作体制。

(六)树立良好作风,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一)建立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机关内部建设,切实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规范机关办事程序,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学习、请销假、内务卫生、车辆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使机关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开展十七大为主题的理论学习教育。召开了局党组会议,研究、制定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计划,订购和印发相关学习资料,利用每周学习日开展“我来讲一课”活动,确保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任务的完成。组织全局机关干部、流动人口专管员专门召开了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动员会,分期组织学习了十七大报告原文、《》及相关知识。利用流动人口专管员在各村、居办理、检查暂住证的同时,面对面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使外来务工人员及时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根据省、市、区委关于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系列安排和继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总体部署。今年3月中旬开始在*街道赵家村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因地制宜指导结对联系点(赵家村)开展工作,帮助其以创新提升创业、以创业促进创新。我局积极组织机关人员深入各街道,积极指导服务管理所、站的筹建,解决筹建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研究制定服务管理所、站的工作制度。于8月份开展“新*人”权益保障民主恳谈活动,进一步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下半年集中开展破解难题活动,成效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各街道的共同努力下,有了新的起色,但我们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不适应:

一是部分街道领导的思想认识与当前流动人口管理的形势不相适应。一些街道的领导没能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未能更好地确立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总还认为流动人口管理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政府没有必要揽过来。有些以经费紧张、办公室紧张为由,认为没必要配那么多专管员,工作比较被动。

二是专管员整体素质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任务不相适应。目前我区专管员队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法律水平不高,信息化操作技能不高,群众工作水平不高,女同志多(占52%)、下岗职工多(占18%)、刚出校门的多,结构不合理,对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流动人口专管员队伍带来很大难度,与目前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任务和要求很不相适应。

三是较低的待遇保障与繁重的任务不相适应。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面广量大任务重,而我区专管员的工资待遇基本上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缺少奖励工资等激励手段,这样的收入待遇与目前的物价状况不相适应,导致素质好的人大多不愿当专管员,在位的一部分专管员也产生干好干差一个样的消极心态,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滞后的管理法规与当前流动人口的法制观念不相适应。如我省的《暂住人口管理条例》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公安部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也缺乏操作性,对出租房主和暂住人口登记缺少制约性,处罚幅度太低,行政成本很高,在当前登记主动性不高的形势下,难以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五是宣传信息的力度与当前的工作进度不相适应。应该说我区目前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是大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尤其在窗口建设一块走在全市、全省的前列,但我们的宣传声势和力度不够大,缺乏宣传信息意识,造成工作缺乏知名度。

三、明年主要工作打算

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以明年全省实施居住证制度为契机,不断创新服务管理理念、手段、领域和机制,加快提高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具有*特色,符合*实际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格局。重点做到“两个健全、两个提高、两个强化、两个突破”。

两个健全:一是健全三级管理网络。目前我区初步建成了三级服务管理网络,这项工作仍需高度重视,要强化各级的管理责任,会同各街道建好服务管理所、站,配齐配强管理队伍,完善所站运行机制,加强服务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效能,把各级服务管理机构建成“新*人”的温馨家园。二是健全服务管理机制。前阶段我区围绕新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运行体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这些机制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去创新、去调整。要定期对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应对新的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对不合时宜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协作机制,并使各项制度能够真正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