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调研汇报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2-05-24 01:33: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人大调研汇报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人大调研汇报材料

篇1

一、是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大力发展古城经济

自县委、县政府搬迁红果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镇经济发展有所滞后,基础薄弱。通过近几年的摸索,我们认识到要加快古城的经济发展,只有立足古城的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型经济,才能促进古城经济发展。今年来,我们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重视培植新税源工作,着重以招商引、吸引商家到我镇兴办各行业,以发展我镇第三产业和旅游业为工作重点,确保我镇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二是注重政策上的优惠,以鼓励各界人士到我镇投资。

二、是多方筹集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一)重视基础教育,充分发动民资民力,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今年以来,对文笔小学的建校工程,我镇多方协调,在下个月就能正式启动。建设完成后能改善我镇教学环境,优化办学条件。

(二)改善交通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海村2、5、7组、对门山村环城路至三组通组公里,则群众投工投劳,政府多方筹集资金补助20余万元。大海村七组至太阳庙、二组至七组修建工程正在准备实施阶段。

(三)加快古城市政设施建设,为群众创建较好的生活、生产环境。今年以来,一是多渠道筹资110万元,将长112米的河滨路拆迁改造成休闲石板街,有利于市民休闲及零星摊位的规划;二是投资30余万元对盘新路实施石板街改造,现一期工程已结束,二期工程拆迁补偿也全部付清;三是水洞河堤二期工程于2007年10月18日张县长已召开了有关单位现场办公会,我镇力争及启动二期工程;四是配合有关部门对古城原有路灯进行升级改造,使古城夜景焕然一新,既方便了群众,同时优化了镇区环境;五是由党委书记朱映泉同志主持召开商贸城、驾驶员城初步启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并明确了由政府副镇长钱正刚为项目负责人。

三、社会发展其他情况

禁毒主体工作明显得到好转。1、摆上日程,明确责任。禁毒工作坚持党政一把亲自抓。一是健全组织。因人动及时调整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且领导小组成员由原来的单一禁毒办公室人员,扩展为由综治、司法所、武装部、共青团、妇联、农业中心、两基办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更为全面、深入。在全镇范围内建立了帮教小组,具体落实跟踪帮教。二是保证禁毒工作经费。为搞好禁毒工作,镇党委政府规定禁毒工作经费随用随支,保证禁毒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明确禁毒工作责任。镇党委、政府把禁毒工作列入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年终考核目标责任制中,明确规定,社区禁毒工作由工作组长和村(社区)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强化了基层一线禁毒工作的领导。2、强化管理,实施跟踪帮教。为了确保禁毒工作落到实处,全街实行了重点管理、跟踪帮教。一是对大部分涉毒人员实行建档管理。村(社区)对辖区内涉毒人员建立帮教档案,包括涉毒人员的帮教成员名单、帮教措施、帮教活动记录。使帮教情况、进度一目了然。二是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的帮控。按照家庭、片警、工作组、村(社区)“四位一体”抓帮控的原则,对吸毒人员采取帮控措施,落实包保人员。要求帮教对象做到“五知”即知基本情况、知主要社会交往范围、知家庭经济状况、知现实理想状况、知异常的活动时间和方向,通过采取(不定期家访,帮助吸毒人员从心理上摆脱对的依赖,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问题,净化周围环境,杜绝新生吸毒人员和减少复吸现象发生。三是实施跟踪监管,落实对吸毒人员的动态管理。吸毒人员流动性大,而且大部分吸毒人员是无工作、无住所、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增加了帮教管理的难度。我们采取对吸毒人员的跟踪监管,力争减少失控的吸毒人员。

下大力气,采取措施迅速掀起年末计生。通过级级动员,层层落实责任制,奖勤罚懒,坚决兑现一票否决等措施,促使计生工作的全面开展。至9月底,已落实结扎70例,上环382例,女性健康检查率91.2%,人口自然增长率3.03‰,死亡率6.4‰,出生率9.43‰,一孩上环及时率93%二孩结扎及时率%87,计生信息卡健全,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

(三)加大工作检查督促力度,深入落实“整脏治乱”工作。在整治工作中,把“整脏治乱”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美化、秩序良好相结合。并以此作为重要建设内容,着力整治了“五脏”(公共厕所脏、车站脏、饮食摊点脏、集贸市场脏、街巷院落脏)、“五乱”(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排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行)。镇政府还通过划定整治区域,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使各单位能自觉认识并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整脏治乱”良好格局。此外,镇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拟定了xx镇镇“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暂行办法,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签订了xx镇“门前三包”责任书,由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办公室指导村(社区)与其辖区内的住户、县驻城关各企事业单位及外来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使“整脏治乱”工作具体化落到了实处。

(四)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惠民行动”见成效

一是认真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对4050人员深入管理。二是把城镇居民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农村绝对贫困人员862户1461人纳入低保。提高“五保”供养的保障水平。三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9094人,参合率82%。1-9月门诊136人次,发生医药费11452.44元,减免8032元,住院269人次,发生医药费65.3万元,减免28.4万元。

(五)安全生产措施得力,综治、维稳责任到位,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安全发展,全民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卫生、广播电视、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扎实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廉政工作有实效

以开展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力度,在全镇大力营造“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氛围。主要做法是:一是抓好“马笼头”,一切先从班子做起,为干部职工树好良好形象,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二是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一经发现严格查处;三是严格全镇干部职工考勤制度,做到领导职工全部到位的新格局;四是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以观看《警世录》为辅,正面教育干部要自我廉洁自律,告诫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勤政。

存在问题

1、镇财政匮乏,保机构运转困难,对各项工作的投入极为有限。

2、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存在着古城的基础设施陈、旧、破,无法适应新形式下的城市建设。一是街道狭窄、路面老化;二是绿化配套跟不上,硬件设施陈旧,或是没有(如沿街的果皮箱);这些原因给城市的管理及脏、乱、差治理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3、古城的文物保护及改造建设问题。古城的发展及定位,就古城的文物保护及改造建设至关重要。要把古城保护好,就得把古城的文物保护好、修理好、完善好,同时也得把古城改造建设好。要做好此项工作,就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关心。

4、禁毒工作。我镇的涉毒人员基数大,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这给我们的禁毒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要全面搞发我镇的禁毒工作得需要一个时限和过程。

5、城市公厕及垃圾处理场的配套设施问题。要搞好古城的整脏治乱和提升古城形象工作,建设古城公厕和垃圾处理场是迫在眉急的工作方案,但由于古城城市拥挤,征地较为困难,所以该工作十分的棘手。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特别是现搬迁到红果的有关单位,把下留在城关的国家固定资产,让出部分给予改造建设公厕及垃圾场建设使用。

6、在解放南路人行道改工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监督不到位,施工方责任感不强等问题,造成工程出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该问题同时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需进一步落实。

篇2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调解工作意见,市人民政府将行政调解作为依法行政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了绩效考核内容,成立了行政调解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制定了行政调解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建立了全市行政调解网络,协调指导小组日常联络工作由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各成员单位设立了专(兼)职行政调解员,建立行政调解中心或行政调解室,承担本单位及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信息上报工作,有效提升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处置能力。同时,积极发挥行政调解职能,强化尽职尽责和服务意识,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开展调解和疏导,力求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解决行政争议和相关矛盾纠纷。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坚持三大调解既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又相互衔接、整体联动的原则,畅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流程。针对与民生工作相关的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以预防化解作为工作重点,找准争议纠纷的焦点和各方利益的连接点,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专业优势,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积极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行政机关制作调解书;对不愿进行行政调解或未达成协议的行政调解,积极引导当事人运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方式依法解决;调解不成功或对行政复议和裁决结果不服的,主动告知并保障当事人的法定救济权利和渠道,有效防止了非正常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以及的发生。自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行政机关共调解各类案件1625件,其中,成功调解1592件。

行政复议作为解决群众诉求的重要机制,已成为有效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定机制,为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市政府法制办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中的作用,依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对符合调解条件的,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以行政调解为首选。两年来,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2件,其中,通过运用行政调解新机制先后使3件行政争议实现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为合理运用行政复议调解机制解决行政争议积累了实践经验。

一是以综合中心为平台的纠纷化解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调解四种职能,构建各负其责、相互衔接、相互协作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关口作用。行政调解机关与社区居委会及人民调解组织,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调解工作。特别是在土地使用权的征用、征收土地房屋的安置补偿争议等方面,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共同参与,较好的发挥了联动调解作用。三是在执法培训中邀请法官、律师讲解有关行政法律、法规,并接受行政机关个案咨询;同时参加法院旁听案件,了解和学习掌握庭审式调解程序和调解技巧。对群体性案件或重大复杂案件,视情况邀请法官、律师在解释法律的同时,开展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共同组成的联合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1.有些应由

行政管理部门解决的矛盾纠纷,相关部门对调解缺乏主动性,调解力度和工作细致程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历史遗留的涉及行政管理政策的矛盾,不愿多做深入了解和分析,总认为与自己无关而回避矛盾,往往以“走法律渠道”、“依法解决”为由,把矛盾推向社会,推向法院,而当事人又以打官司“成本大、耗时长”为由不愿接受,从而造成不断。2.个别部门调解人员依法调解水平不高、技巧性不强,掌握法律、政策不娴熟等原因,造成一些行政调解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3.一些部门在行政调解中缺少必要的调解材料,调解程序尚不规范,认为只要是双方自愿调解,调解成功便是目的。

4.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方面,还缺乏密切的配合和联动机制。

党的十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对____市做好今后行政调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篇3

一、队伍建设

1、庭室内团结、勤政务实、开拓创新、廉洁自律、队伍有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带领干警完成院党组、上级法院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部门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及时量化分解签定责任书。

3、对本院或上级对口业务部门部署的工作及时研究,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小结,半年、年终有总结。

4、认真履行职责,遵守本院各项规章制度,重大问题和情况及时汇报。

5、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干警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做到部门有学习记录,个人有学习笔记,并且按规定及时完成心得体会等写作任务。

6、组织干警参加上级法院、院党组或相关部门安排的政治业务培训、技能培训、管理系统培训等。

7、严格遵守各项司法礼仪,按规定着装佩徽挂牌,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8 、开庭时,准时出庭,不缺席、迟到、早退、随意出进、不使用通讯工具,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审判活动无关事宜。

9、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集体活动、会议、劳动、公益活动,对院内抽调、安排人员及时到位,服从安排。

10、严格执行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无迟到、早退现象

11、严格执行值班备警制度。节假日安排的值班、突发事件安排的备警,能按规定执行。

二、司法为民

1、工作中文明礼貌,杜绝“四难”问题和“生、冷、横、硬、推”现象,树立法官的良好形象。

2、按规定实行诉讼权利义务告知,诉讼风险告知,审案程序和期限告知。

3、定期或不定期的征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相关单位的意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4、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宣传报道工作,按规定完成全年调研、宣传任务。

5、严格执行29条优化司法环境措施中便民、利民内容。

三、内务管理

1、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岗位职责明确。

2、部门环境整洁有序,无脏、乱、差现象。

3、严格车辆管理制度及电脑、警械等设备的管理。

4、按时报送各类报表和有关材料,报送及时,数据真实,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四、民商事审判 (民一、民二庭)业务工作

1、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上报案件排期表,填写电子信息表。

2、全年依法公开开庭率达100%,民一庭案件结案率在96%以上,民二庭结案率达100%。

3、全年民一庭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不超过10件,民二庭不超过6件,服判率民一庭达到80%以上,民二庭达到85%以上。

4、加大调解力度,调撤率民一庭在65%以上,民二庭在45%以上。

5、对伤害、交通肇事、医疗事故案件,双方责任明确的,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案件即时清结率达15%。

6、扩大简易程序审理范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民一庭达到75%以上,民二庭达到40%以上。

7、速裁案件占结案数的30%(以审监庭统计数据为准)。

8、案件评查一类案件在96%以上,二、三类案件民一庭不超过8件,民二庭不超过6件。

9、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不低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总数的25%。

10、按照院审判委员会的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11、民一庭对各基层法庭的业务指导全年不低于4次,民二庭深入企业开展法制讲座全年不低于4次(有文字记载、单位回执凭证,报政工科备案)。

12、

法律文书规范,用语准确。案件登记内容填写齐全,报表报送及时,案卷装订规范,及时移送归档。

13、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年内无涉法上访、缠诉案件。

五、附则

1、为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考核质量,实现考核目的,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考核领导小组由院领导、纪检组、政工科、办公室、立案庭、审监庭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具体工作由政工科承办。

2、考核领导小组根据责任书制定百分考核细则。

3、考核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采取对照责任书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纪检、政工、办公、立案、审监等部门提供的相关记载为依据,听汇报、查资料等形式进行。

4、本考核办法的量化打分在当年的半年、年终工作总结前进行,其成绩作为各部门当年的综合业绩考核、评优、受奖、记功的主要依据。

5、本责任书由分管副院长与民一庭庭长、民二庭庭长分别签订。

篇4

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主题,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全面做好审判工作,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地实现,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队伍建设

1、庭室内团结、勤政务实、开拓创新、廉洁自律、队伍有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带领干警完成院党组、上级法院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部门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及时量化分解签定责任书。

3、对本院或上级对口业务部门部署的工作及时研究,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小结,半年、年终有总结。

4、认真履行职责,遵守本院各项规章制度,重大问题和情况及时汇报。

5、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干警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做到部门有学习记录,个人有学习笔记,并且按规定及时完成心得体会等写作任务。

6、组织干警参加上级法院、院党组或相关部门安排的政治业务培训、技能培训、管理系统培训等。

7、严格遵守各项司法礼仪,按规定着装佩徽挂牌,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8 、开庭时,准时出庭,不缺席、迟到、早退、随意出进、不使用通讯工具,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审判活动无关事宜。

9、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集体活动、会议、劳动、公益活动,对院内抽调、安排人员及时到位,服从安排。

10、严格执行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无迟到、早退现象

11、严格执行值班备警制度。节假日安排的值班、突发事件安排的备警,能按规定执行。

二、司法为民

1、工作中文明礼貌,杜绝“四难”问题和“生、冷、横、硬、推”现象,树立法官的良好形象。

2、按规定实行诉讼权利义务告知,诉讼风险告知,审案程序和期限告知。

3、定期或不定期的征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相关单位的意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4、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宣传报道工作,按规定完成全年调研、宣传任务。

5、严格执行29条优化司法环境措施中便民、利民内容。

三、内务管理

1、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岗位职责明确。

2、部门环境整洁有序,无脏、乱、差现象。

3、严格车辆管理制度及电脑、警械等设备的管理。

4、按时报送各类报表和有关材料,报送及时,数据真实,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四、基层法庭(城关、暖泉、立岗、金贵)业务工作

1、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上报案件排期表,填写电子信息表。

2、全年依法公开开庭率达100%,结案率在100%(城关法庭在98%以上)。

3、全年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不得超过4件(城关法庭不得超过6件),服判率达到85%以上(城关法庭达到80%以上)。

4、加大调解力度,指导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委托调解案件不低于20%,案件调撤率达70%以上。

5、对伤害、交通肇事、医疗事故案件,双方责任明确的,应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未及时采取保全措施的,案件即时清结率达到25%(城关法庭达到15%)。

6、扩大简易程序的审理范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占收案数的80%以上(城关法庭占70%以上)。

7、当年案件执结率达到85%以上(城关法庭案件执结率达到80%以上)。

8、速裁案件占结案数的40%,巡回开庭率年内不低于结案数的30%,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不低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总数的30%。

9、协助辖区乡镇、各单位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履行法制副校长职责,全年讲法制课不少于3次(以讲课内容、单位签章凭证为准,报政工科备案)。同时,按照院审判委员会的要求及时

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10、基层法庭应当自己立案,案件评查一类案件在96%以上,二、三类案件不超过4件(城关法庭不超过6件)。

11、庭内管理规范、有序,岗位职责明确,严格执行款物和查封、扣押物品管理制度。

12、法律文书规范,用语准确,案件登记内容填写准确,报表报送及时,案卷装订规范,及时移送归档。

13、做好涉诉工作,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确保年内无涉法上访、缠诉案件。

五、附则

1、为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考核质量,实现考核目的,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考核领导小组由院领导、纪检组、政工科、办公室、立案庭、审监庭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具体工作由政工科承办。

2、考核领导小组根据责任书制定百分考核细则。

3、考核工>!

4、本考核办法的量化打分在当年的半年、年终工作总结前进行,其成绩作为各部门当年的综合业绩考核、评优、受奖、记功的主要依据。

5、本责任书由分管院领导与庭室负责人分别签订。

6、本责任书由分管院领导、各基层法庭、政工科各保存一份。

篇5

20*年以来,我所各项工作在县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全面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强化国土资源监察,规范基础业务和内部管理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国土局和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保护与利用、服务与管理并举,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深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扎实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县局和乡镇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20*年*国土所被评为全县国土系统先进单位,一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一、抓学习强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近年来,我所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年初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学习方式上坚持采取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一是狠抓了政治理论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开展了以《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国土资源业务知识为内容的学习,通过加强学习。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强化了工作作风、纪律作风的转变,增强了责任心、事业感,提高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教育,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了责任心、事业感,提高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认真扎实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县局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积极参加了县局举办的专题辅导讲座、通过学习交流、专题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认识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认真落实各阶段的学教任务,认真查找自身在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纪律作风、履行岗位职责、依法行政等方面存在的各种不足和差距,制定了整改措施。采取了“三查、三强化”措施来提升和树立国土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一查服务态度,强化群众服务理念。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二查工作态度,强化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感,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每项工作。三查执法水平,强化依法行政能力。把法律、法规学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深化,切实做到学用结合,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质量。三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国土所作为国土部门最基层的服务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土部门的形象。我们要把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做到热情服务,要求全所人员必须端正服务态度,讲文明礼貌,对来所办事人员要做到接待热情,耐心告知办事程序,主动提供有关政策法规依据,同时告知能否办理及原因,真正做到礼貌接待,办事认真,服务周到。

二、夯实基础、完善制度、狠抓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

近两年来根据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要求,我所坚持以队伍建设、软硬件建设为抓手,以精细化、规范化建设为主要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国土资源新形象”为宗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务能力,以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创建活动为契机,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全力打造“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确保国土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所先后建立、健全了《国土资源所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勤政廉政制度》、《接待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国土资源所职责、所长职责、工作人员职责以及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承诺等上墙公示,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接待、土地巡查、勤政廉政、档案管理等制度,并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形成了以制度建所,用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注重预防与教育并重,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从三个方面规范国土所各项管理工作:一是规范了所里的地籍档案管理。建立了各项设施较为齐全的档案室,做到地籍资料和其它材料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二是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法规政策学习,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在执行公务时严格执行国土部门“五条禁令”,严禁、吃拿卡要。三是规范了用地审核报批程序。对各类用地,坚持做到一到现场,二把关,三跟踪。将违法违规用地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抓各项基础业务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各项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严格按照土地管理的法规制度和程序、严格审核把关,经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各类建设用地户按程序上报县局审批。两年来国土所共为全镇审核上报事业单位、乡村二三产业、农民宅基地、农业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178宗、面积59422.6平方米。二是认真做好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工作,对依法审批的各类建设用地逐户进行了丈量核实,完成了土地登记的表、卡、册、图的填写绘制工作。两年来国土所共为全镇各类建设用地户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67本、集体土地使用证89本。三是全面开展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根据县局的要求从20*年11月开始,我镇的土地大调查工作全面展开,在镇、村、组干部的大力协调配合下,(1)从20*年12月17日开始利用42天时间,对全镇辖区内的八个村、八个个体小农场村与村、村与个体小农场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实地逐村逐组进行了调查。(2)从今年3月9日至5月25日开始对全镇八个村、八个小农场、六十二个村民小组的所有耕地按照土地大调查的技术规程,逐村逐组逐地块、在卫片影像图上标注了种植户户主的姓名、全镇共调查耕地面积8.6万亩、耕地地块29752块、为今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3)开展了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技术规程,对镇区规划、各村、组居民点、新农村建设、公益建设、二、三产业建设用地情况经过调研实地查看测算,为今后各项建设用地预留了较为宽松的空间。

四、强化监管、加大国土执法监察力度。两年来我所结合本镇实际、建立“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全程跟踪管理机制,完善了动态巡查制度,一是全面实行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将所辖区域分片、明确巡查责任人,切实加强监察力度规范新增建设用地行为。二是健全镇、村、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土地执法检查和动态巡查力度,着力加强日常监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两年来、全镇共开展执法监察39次。根据县局安排部署,依法对各类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检查,结合乡镇实际,对每年新建、扩建、改建的集体、个人156宗、建设用地情况逐村、逐组、逐户认真细致地进行了巡查,查处个人建房的违法违规案件7起,均按法定程序进行了处理,有效地遏制了违法用地可能漫延的苗头,规范了用地行为;对全镇乱开荒地的违法行为不定期的开展次巡查,依法查处随意扩地、乱开荒地违法行为11起,全部及时制止处理;建立健全了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制度,按照县局要求,每年对基本农田变化,各类表、卡、册及台帐重新进行了调查核实,及时掌握全乡耕地保护动态情况。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责任制,按照保护基本农田“五个不准”,非农业建设用地“六个不批”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截止目前,未发生毁坏和占用耕地的违法行为,基本农田保护率保持在92%以上。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国土资源法制意识。我所近两年来紧紧围绕每年各个活动日主题,充分利用“12.4”法制宣传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8.29”测绘日期间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采取多种形式,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在集镇设立了“土地法律法规知识咨询台,现场答复群众提出关于土地承包、宅基地、土地征用,等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国土资源管理的提问121个,二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宣传措施,采取张贴标语刷新永久性宣传标语,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等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开展宣教活动,在近两年的宣传活动期间、共挂横幅5条,张贴标语137条,板报7块,举办咨询活动11次,散发宣传手册和宣传资料1600多份,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教育和土地市场法制教育。增强了守法观念,“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这一观念,部群众普遍接受,依法有偿使用国土资源的意识也部群众理解和支持,为依法管好用好土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结合基层实际、充分利用村组会议见缝插针的对干部群众进行土地管理法规、农民宅基地、各类建设用地审批、基本农田、保护禁止无序开荒和无序采砂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7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到2300多人次、进一步推动了全社会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四是以每年6.25”土地日活动为契机,强化土地执法巡查、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制止,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依法拆除个别村组农户临时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在此基础上采取查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对我辖区内依法查处的,受到处罚的农户,做为典型违法案件,在不同的乡村组会议上进行宣讲,达到查处一人教育一片的目地。及时制止、为依法规范土地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依法行政、依法征用土地,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牢固确立,各类违法用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六、落实责任制、狠抓土地纠纷调处工作。两年来、我所根据县局关于进一步土地纠纷的安排,认真推行首问负责制、完善了接待制度、限时办结制等,做到来访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积极做好上访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稳定来访人的思想情绪,从源头上防止群访、越级访、重复访的事件发生。两年来、针对群众反映的有关土地问题,国土所积极与镇司法所、村、组等协调配合,加大了对土地纠纷的查处调解力度,两年来共受理各类土地纠纷49起,调处结案49起,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71人次、做到了小事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村、较大纠纷不出镇,从源头上制止了群访、重复上访事件的发生,有力的维护了辖区内社会的稳定秩序。

篇6

2009年以来,我所各项工作在县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全面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强化国土资源监察,规范基础业务和内部管理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国土局和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保护与利用、服务与管理并举,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深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扎实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县局和乡镇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2009年**国土所被评为全县国土系统先进单位,一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一、抓学习强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近年来,我所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年初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学习方式上坚持采取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一是狠抓了政治理论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开展了以《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国土资源业务知识为内容的学习,通过加强学习。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强化了工作作风、纪律作风的转变,增强了责任心、事业感,提高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教育,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了责任心、事业感,提高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认真扎实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县局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积极参加了县局举办的专题辅导讲座、通过学习交流、专题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认识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认真落实各阶段的学教任务,认真查找自身在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纪律作风、履行岗位职责、依法行政等方面存在的各种不足和差距,制定了整改措施。采取了“三查、三强化”措施来提升和树立国土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一查服务态度,强化群众服务理念。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二查工作态度,强化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感,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每项工作。三查执法水平,强化依法行政能力。把法律、法规学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深化,切实做到学用结合,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质量。三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国土所作为国土部门最基层的服务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土部门的形象。我们要把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做到热情服务,要求全所人员必须端正服务态度,讲文明礼貌,对来所办事人员要做到接待热情,耐心告知办事程序,主动提供有关政策法规依据,同时告知能否办理及原因,真正做到礼貌接待,办事认真,服务周到。

二、夯实基础、完善制度、狠抓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

近两年来根据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要求,我所坚持以队伍建设、软硬件建设为抓手,以精细化、规范化建设为主要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国土资源新形象”为宗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务能力,以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创建活动为契机,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全力打造“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确保国土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所先后建立、健全了《国土资源所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勤政廉政制度》、《接待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国土资源所职责、所长职责、工作人员职责以及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承诺等上墙公示,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接待、土地巡查、勤政廉政、档案管理等制度,并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形成了以制度建所,用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注重预防与教育并重,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从三个方面规范国土所各项管理工作:一是规范了所里的地籍档案管理。建立了各项设施较为齐全的档案室,做到地籍资料和其它材料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二是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法规政策学习,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在执行公务时严格执行国土部门“五条禁令”,严禁、吃拿卡要。三是规范了用地审核报批程序。对各类用地,坚持做到一到现场,二把关,三跟踪。将违法违规用地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抓各项基础业务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各项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严格按照土地管理的法规制度和程序、严格审核把关,经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各类建设用地户按程序上报县局审批。两年来国土所共为全镇审核上报事业单位、乡村二三产业、农民宅基地、农业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178宗、面积59422.6平方米。二是认真做好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工作,对依法审批的各类建设用地逐户进行了丈量核实,完成了土地登记的表、卡、册、图的填写绘制工作。两年来国土所共为全镇各类建设用地户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67本、集体土地使用证89本。三是全面开展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根据县局的要求从2009年11月开始,我镇的土地大调查工作全面展开,在镇、村、组干部的大力协调配合下,(1)从2009年12月17日开始利用42天时间,对全镇辖区内的八个村、八个个体小农场村与村、村与个体小农场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实地逐村逐组进行了调查。(2)从今年3月9日至5月25日开始对全镇八个村、八个小农场、六十二个村民小组的所有耕地按照土地大调查的技术规程,逐村逐组逐地块、在卫片影像图上标注了种植户户主的姓名、全镇共调查耕地面积8.6万亩、耕地地块29752块、为今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3)开展了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技术规程,对镇区规划、各村、组居民点、新农村建设、公益建设、二、三产业建设用地情况经过调研实地查看测算,为今后各项建设用地预留了较为宽松的空间。

四、强化监管、加大国土执法监察力度。两年来我所结合本镇实际、建立“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全程跟踪管理机制,完善了动态巡查制度,一是全面实行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将所辖区域分片、明确巡查责任人,切实加强监察力度规范新增建设用地行为。二是健全镇、村、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土地执法检查和动态巡查力度,着力加强日常监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两年来、全镇共开展执法监察39次。根据县局安排部署,依法对各类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检查,结合乡镇实际,对每年新建、扩建、改建的集体、个人156宗、建设用地情况逐村、逐组、逐户认真细致地进行了巡查,查处个人建房的违法违规案件7起,均按法定程序进行了处理,有效地遏制了违法用地可能漫延的苗头,规范了用地行为;对全镇乱开荒地的违法行为不定期的开展次巡查,依法查处随意扩地、乱开荒地违法行为11起,全部及时制止处理;建立健全了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制度,按照县局要求,每年对基本农田变化,各类表、卡、册及台帐重新进行了调查核实,及时掌握全乡耕地保护动态情况。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责任制,按照保护基本农田“五个不准”,非农业建设用地“六个不批”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截止目前,未发生毁坏和占用耕地的违法行为,基本农田保护率保持在92%以上。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国土资源法制意识。我所近两年来紧紧围绕每年各个活动日主题,充分利用“12.4”法制宣传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8.29”测绘日期间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采取多种形式,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在集镇设立了“土地法律法规知识咨询台,现场答复群众提出关于土地承包、宅基地、土地征用,等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国土资源管理的提问121个,二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宣传措施,采取张贴标语刷新永久性宣传标语,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等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开展宣教活动,在近两年的宣传活动期间、共挂横幅5条,张贴标语137条,板报7块,举办咨询活动11次,散发宣传手册和宣传资料1600多份,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教育和土地市场法制教育。增强了守法观念,“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这一观念,部群众普遍接受,依法有偿使用国土资源的意识也部群众理解和支持,为依法管好用好土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结合基层实际、充分利用村组会议见缝插针的对干部群众进行土地管理法规、农民宅基地、各类建设用地审批、基本农田、保护禁止无序开荒和无序采砂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7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到2300多人次、进一步推动了全社会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四是以每年6.25”土地日活动为契机,强化土地执法巡查、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制止,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依法拆除个别村组农户临时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在此基础上采取查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对我辖区内依法查处的,受到处罚的农户,做为典型违法案件,在不同的乡村组会议上进行宣讲,达到查处一人教育一片的目地。及时制止、为依法规范土地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依法行政、依法征用土地,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牢固确立,各类违法用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六、落实责任制、狠抓土地纠纷调处工作。两年来、我所根据县局关于进一步土地纠纷的安排,认真推行首问负责制、完善了接待制度、限时办结制等,做到来访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积极做好上访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稳定来访人的思想情绪,从源头上防止群访、越级访、重复访的事件发生。两年来、针对群众反映的有关土地问题,国土所积极与镇司法所、村、组等协调配合,加大了对土地纠纷的查处调解力度,两年来共受理各类土地纠纷49起,调处结案49起,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71人次、做到了小事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村、较大纠纷不出镇,从源头上制止了群访、重复上访事件的发生,有力的维护了辖区内社会的稳定秩序。

篇7

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招商引资的环境保障工程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治本工程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六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体系。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以及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县人武部部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六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各镇(街道)和县直各部门、单位也相应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六五”普法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2012年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制定出台了《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检查考核办法(试行)》,明确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主体及奖惩措施,改变了过去普法工作中“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是科学规划,全面部署启动。研究制定了县“六五”普法规划和“五五”依法治县规划,经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通过,作出了《关于在全县公民中深入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关于县2011—2015年依法治县规划的决议》,并以县委文件转发和印发了这两个“规划”,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指导。2011年10月,召开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对全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对“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各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县里要求,也迅速启动“六五”普法。及时组织开展了“六五”普法、“五五”依法治县启动宣传周活动,掀起了“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

三是专兼结合,壮大普法队伍。组织抽调司法及行政执法部门专业法律人才,成立“六五”普法讲师团,镇、村、学校设立法制宣讲员、法制辅导员,同时,大力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县普法队伍不断壮大。采取举办培训班和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对普法讲师团队伍、法制辅导员和骨干宣讲员的培训,“六五”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多期,培训普法骨干5000多人。

四是明确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定期听取主管部门的普法工作汇报,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县工作重点和党委、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狠抓落实的工作合力。“六五”普法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党政联席会研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6次,召开普法领导小组会议10次,召开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工作会议3次,县人大先后20多次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审议,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县委、县政府把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普法经费由原来的2万元增长到目前的17万元,为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需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高起点推进

“六五”普法以来,我县按照规划要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中心和大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开展“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活动。深入开展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牢固树立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教育和引导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是加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宣传,服务招商与转调创工作。组织全县各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大对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流转、知识产权、对外贸易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全县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企业,开展“送法”活动,帮助企业提高防范能力。“六五”以来,共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讲座200余次,解答法律咨询6000余次,为企业办理诉讼法律事务3500余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法律法规宣传。组织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宪法及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合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强了《人民调解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依法办事、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六五”以来,共开展“平安之夏”、“严打整治”等维护社会稳定宣传活动20多次;举办调解员培训40多期次。

四是关注民生,认真开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法制宣传活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宣传与改善民生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针对征地拆迁和城镇建设,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有关房地产、土地转让、房屋拆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利用“消费者权益日”、“全国土地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活动日大张旗鼓地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和校园安全等法律法规集中宣传活动50多次,有力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依法维权意识。

“六五”普法以来,全县共开展大规模法制宣传活动70多次,举办各类法制讲座、培训班500场次,法制文艺演出300多场次。组织各类宣传月(周、日)活动75次,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突出重点对象,坚持“分类施教”,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不断增强

我县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城(镇)务工经商人员和农民作为“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立足对象特点,坚持“分类施教”原则,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普法成效。

一是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我县积极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龙头带动作用,建立健全了党委(组)中心组学习、法制讲座、普法考试和任前考试等一系列制度,坚持机关学习日集中学习制度,积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县里重大决策出台前都要从法律角度进行科学论证,确保了我县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六五”以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4次,举办法制讲座3次,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举办县镇领导干部法制培训班17期,培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500多人次,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4000人次,农村干部参加法制培训班1700人次。利用“大讲堂”,邀请专家对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突发事件应对等法律知识培训2300人次,县普法办每年都组织全县干部进行普法考试,成绩及格率达100%。

二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在全县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工程,村村设立法律顾问和法律援助联络员,宣传法律法规,解答农民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普法一条街、农民夜校、法律图书室(角)作用,利用宣传栏、标语、编演普法文艺节目等形式,宣传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六五”以来,利用群众工作日、乡镇大集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110次,发放宣传材料10万多份;利用乡镇党校,对各村法制宣讲员和调委会成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36次,受训人员8000多人;组织农村庄户剧团自编自演法制文艺节目52块,演出350多场次。通过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提高了农村干部依法管理水平,广大农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自觉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三是以和谐社区建设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大力加强社区普法阵地建设,认真落实“六个一”工程(每处社区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一个法律图书室,一个法制学校,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一套居民学法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义务法制宣传活动)。每个社区都设立法律服务室,部分社区建立了法治文化广场,为村民学习法律知识、咨询法律问题、寻求法律服务提供了便捷平台,完善了农村普法宣传网络。“六五”以来,共深入社区上法制课200场次,赠送法律书籍5000余本,解答法律咨询70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达8万人。

四是以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把法制教育作为全县中小学必修课,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县综治办、普法办、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规范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全县227所学校全部配备了法制副校长,积极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县关工委深入校园组织举办“学法、懂法、守法,争做四有新人”专题报告会。“六五”以来,全县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500多场次,县关工委共组织学校法制报告会30多场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以诚信守法经营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全县企业普遍建立了法律培训和法律顾问制度,县普法办会同有关部门每年都聘请法律、经济专家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送法到企业,为企业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六五”以来,举办企业法制讲座400多场次,受教育人员达2万多人次,提高了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水平。

四、依托地域特色,创新宣传形式,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日益凸显

“六五”普法开展以来,我县立足文化优势、地域特点,积极创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宣传教育形式,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普法效果日益凸显。

一是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加强渗透宣传。注重挖掘我县“小戏之乡”、“书画之乡”的文化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创作编排了一批紧扣时代主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高质量法治文艺节目。组织开展了“县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创作展播法治宣传公益广告、举办法治文化摄影书画展,共征集书画、摄影作品500多幅,评出参展优秀作品150多件。组织优秀普法剧《东邻西舍》和《穿警服的亲兄弟》等进行巡演300多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六五”以来,全县共举办法制书画展120余次,群众自编、自演的各种法治类题材文艺节目达450多个,参加调演、汇演100余场(次),基层群众在享受艺术审美的同时,法律素质、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是在新闻媒体开设学法用法专栏,加强直观宣传。整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设立法治专栏、法制栏目,普及法律知识,协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涉法问题。县电视台开设的《民生在线》、《百姓茶馆》、《新闻女生组》栏目,现已播出300多期;方言栏目《百姓剧》由普通老百姓表演现实生活中的涉法小故事,现身说法,深受群众欢迎;“普法网”,传递法治动态,解答群众咨询,方便快捷。新闻媒体以其独特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成为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热点阵地。

三是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加强推介宣传。针对新时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我县组织广大普法工作人员围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等专题开展了调研活动,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六五”普法以来,共撰写上报调研文章60多篇,其中《搭文艺舞台唱普法大戏》、《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等,被全国普法办《普法依法治理通讯》等国家级刊物采用。《健全机制丰富载体推动法治文化蓬勃发展》、《新形势下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创新理念凸显特色扎实推进新时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等文章被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及有关新闻媒体采用刊载推广。此外,300多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信息、简报被国家、省、市普法部门、有关新闻单位采用。

五、全方位推进,“普、治、创”并举,“法治”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我县坚持以基层依法治理、区域依法治理、行业依法治理为主线,全面开展法治创建工作,不断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一)突出创建重点,注重示范引领,法治创建工作不断深化。

一是突出依法行政。实施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制定出台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意见,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持证上岗,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积极组织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对行政权力进行梳理,共梳理执法单位50多个,梳理执法依据500多项,清理执法人员1600多人。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对全县50个行政执法部门履责进行全面检查,到目前,已开展执法检查活动300多次,有效地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六五”以来,全县未发生重大行政执法违法和徇私枉法案件。

二是突出公正司法。实行司法公开,政法和司法部门全部设立公开栏,将办案程序、收费处罚标准等张贴公示。执法司法部门普遍建立了执法质量考评制和首案负责制,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规范司法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县人大定期听取“两院”工作报告和专项工作报告,先后组织23次部门法和行业法的视察检查工作。全县政法部门深入开展“三评三查”活动(“网评”评单位、“社评”评工作、“联评”评班子,执法行为抓督查、执法过错抓倒查、社会形象抓检查),从全县社会各界聘请监督员1000名,对司法工作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监督。

三是突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组织开展了以“法德教育、综合整治、建章立制、双约管理、文明创建”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健全农村群众自治机制。完善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管理制度,开展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按程序撤销了原有的937个行政村(居),重新组建了345个中心村(居),设立村居法律顾问,村民依法办事和村级班子依法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村居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民主法治示范村。城关街道粟山村被司法部和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辛寨镇大峪等9个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依法治校示范校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申报3个省级示范校,54个市级示范校。

四是突出全方位依法治理。围绕民本民生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社会、群众的需求为方向,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依法治理活动,巩固法治建设取得的成果。每年围绕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依法治理活动50多次,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处理,提高了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

(二)构建“一八三四一”工作模式,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社会管理依法治理水平。

篇8

她的家是座两层的小楼,坐落在人和镇政府对面的山岭高处,二层住人,一层开了个乡村茶楼。时近正午,茶楼里除了一张张布满灰尘的桌椅,空空荡荡。

一年前,政府要在此地建植物园,她所在的人和镇大坡村六组的土地被政府全部征用,她一家与乡亲们同时转为城镇户口。杨家共有三口人,丈夫早已农转非,她和未成年的孩子获得征地补偿近10万元。

对于将来的生活,杨亚山很迷茫。她本来希望能参加“重庆市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每月领210元生活费,但因征地时她年龄差五个月不足40周岁,未能实现。

根据重庆市的规定,凡征地农转非人员,在征地时男性超过50周岁、女性超过40周岁的,可从征地补偿费中取出2.35万元交给当地人寿保险公司,然后每个月按照210元的标准领取生活费,直至终老。这个保险计划就是“重庆市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

对杨亚山来说,每月210元不算多,“每天才有7元钱,现在粮食、猪肉涨价,连一天的生活费都不够”;但是较之把2.35万元存入银行,“还是划算”。因为目前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的利息不过5.49%,而上述保险计划每年可以保证10%的收益,利差由政府来补贴――所谓每月210元的“生活费”,其实就是这些本金10%的年利息。

据重庆保监局人身保险监管处处长刘咏介绍,重庆市自1992年实行“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至今已有14.3万“失地农民”参加了该项计划。参与该保险计划的保险公司有四家,分别是中国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重庆分公司和中新大东方人寿。截至2007年6月底,该业务覆盖了重庆市18个区县,累计承包本金 27亿元。

作为农民,杨亚山对自己未能挤入这个“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略有遗憾。但她不知道,由于中央政府近年来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多次出台政策,重庆市政府正在研究建立失地农民整体性养老保障政策。上述曾被誉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重庆模式”也面临重大调整,甚至牵动了农民、政府、保险公司甚至保监会各方的神经。

社保部门质疑

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失去土地的农民与日俱增。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有失地农民4000多万,每年还以300多万的速度递增。重庆市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也不例外。

1998年至2004年,重庆市仅农转非的失地农民就有43.78万,1982年后所有失地农民总量可能超过100万人。这些人大多缺乏生存能力,征地后“就业无岗、生活无着、社保无份”,成为社会稳定的威胁。

为解决失地农民基本生活,重庆市早在1992年就出台文件,要求区县政府作为投保人,把“征地农转非退养人员”(男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的安置补助费作为保险费,向当时的中国人保公司投保;或者交由民政部门、建设银行、镇政府等机构进行养老安置,执行个人养老保险条款,预定利率为8.8%。这是重庆“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之始。

该做法后来屡经调整,从前期的强制参加变为自愿参加,逐渐形成了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重庆模式”:征地农转非者,只要征地时男超过50周岁、女超过40周岁,都可自愿选择参保;由农民与当地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五年期参保协议,国土部门把农民所获征地补偿安置款中的2.35万元一次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按投保本金每年10%的利率每月给农民支付保险费。

按照现行政策,上述10%的利息中,商业保险公司只承担同期五年期银行存本取息利率,不足部分的利差由当地政府补贴;如果农民生活困难、患重病、遭受重大灾害或死亡,经批准可以取回本金。

由于该模式限定了参保人员的年龄,而在征地后陆续达到该年龄条件的,并不能参加,据重庆市社保部门统计,该模式目前只覆盖了全市现有征地农转非人口的21%。

2004年以来,失地农民保障日益受到决策者重视。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件,要求各地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凡是在城市规划区内的,要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规划区外的,可参加社会保障部门主办的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见《财经》2006年第9期“4000万失地农民社保悬念”)。

根据上述文件要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必须由社保部门负责。重庆“商业保险参与农民养老保险”做法受到挑战。

2007年1月底,新华社内参正面报道了重庆的做法。此后,有关重庆模式的争议浮出水面。

劳动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赵殿国对《财经》记者表示:“重庆的做法并没有覆盖全体失地农民,既非真正的保险产品,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保障,不过是政府贴息、保险公司经办而已。”

在赵殿国看来,重庆各保险公司参与失地农民保险的做法,并未经过严格的市场招标程序。农民交付本金后,商业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政府不但要补贴利差,还要一次性向保险公司支付5%的管理费。“重庆各级政府为此支付巨额财政成本,商业保险公司获利甚多;政企合作还容易滋生腐败”。

重庆市劳动保障局农保处处长向东则认为,农民所得甚少。他对《财经》记者说:“目前重庆市参加上述商业养老保险的有14万多,由于参保时间不同,每月只能领取数10元到210元不等的生活费,即使按照最高标准,也仅仅与城镇低保持平。”

向东认为,被征地农民享有社会保障,是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重庆历史上保险公司参与农民的养老保险项目,只是在中央政策不明确的前提下,对部分失地农民所进行的一种试验。目前,应该按照中央的政策,重新设计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保监会“力挺”

面对社会保障部门的质疑,保险业监管部门显然并不认同。保监会认为,“重庆模式”是一种制度创新,是保险业参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成功尝试,可以借保险公司的管理、精算、网点优势,节省政府的行政成本,开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中国保监会重庆监管局副局长秦士由认为:“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征地农转非人口养老保险,不仅可以减轻政府新设经办机构和人员的压力,节省财政成本,而且由于保险公司独立于政府,可以有效抵御外部干扰,降低社保资金挪用、挤占等风险。”

在秦士由看来,“重庆模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后,政府社保部门可实现“管办分开”,从此“集中精力于筹集社保资金、政策调研和业务监控,把自己从事务性工作中脱身出来,实现从‘办农保’到‘管农保’的职能转变。”

重庆保监局人身保险监管处处长刘咏告诉《财经》记者,重庆市政府当初之所以选择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就是因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且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一次性把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解决到位,因而通过商业保险的运作,以利息补贴的办法,分步到位,确保参保农民的基本生活。

“当时政府搞建设要征地,但一时又拿不出那么多钱。政府既然不能依靠社会保险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只好先借助商业保险的力量,给那些年龄偏大、就业困难的农民办理养老保险,保障其基本生活。这是基于现实可能的选择。”刘咏认为。

按照目前重庆的做法,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本金,一般由负责征地的国土资源部门从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中直接提取,然后交由商业保险公司。同时,区县政府按照参保本金给予保险公司一次性5%的管理费。每季度区县财政按照当时的银行利息与10%的利息之间的差额,给保险公司补贴相应的利息。

重庆相关区县政府每年要承担多少的利息补贴?据重庆市农办等部门2005年3月的一份调查报告:当时重庆“全市有15个区县开展了储蓄式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7319人,占被征地人数的14.7%,投保总金额达到11.21亿元,财政月贴息金额791万元”。

也就是说,2005年初,财政每月的贴息接近800万元,一年的利息补贴则接近1亿元。如果按5%的管理费计算,对于这11.21亿元的本金,政府还要一次性支付给商业保险公司共计5605万元的管理费。

经办的保险公司是赔还是赚?重庆保监局人身保险监管处处长刘咏认为,保险公司最多也是微利经营,不可能赚很多。在刘咏看来,保险公司只不过是提供一种社会服务,而服务是要成本的,政府提供的管理费补贴可以视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价格。

她同时认为,“这比政府重新‘建庙召和尚’要省钱”。 据刘咏介绍,随着四家保险公司参与竞争,一些区县保险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已降至1%-2%。

不过,据一些保险业业内人士估计,保险公司把这笔巨额资金存入银行,自然不可能赚很多钱;但如果把这笔钱用于投资,尤其在最近一年市场如火如荼时,收益就相当可观。

又据记者了解,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这十多亿元的保险本金,可能已由中国人寿总部掌握。

针对社保部门关于保险经办机构没有招投标的意见,重庆保监局官员回应说,过去长期是中国人寿独家代办,确实是个问题;但2002年7月后,重庆市政府已同意新华人寿参与该业务。2005年后,重庆市政府已发文明确,对经办机构可实行招投标。

记者了解到,中国保监会领导层对重庆模式相当推崇,并曾组织力量做过多次调研。2006年初,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把重庆的做法视为保险业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成功模式,向国务院主要领导作过专题汇报。

保监会的调研报告认为,重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本质上是商业保险公司为被征地农民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障服务。“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让商业保险抢了社会保险的饭碗,不应成为一个发展方向,因而不值得提倡。事实上并非如此。”

保监会认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均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应该是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并非相互排斥。尤其是在当前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不足一半的情势下,商业保险参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可弥补现行社保制度的缺失,节省财政成本。

“重庆模式”何去何从

在当前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下,社会保障部门与保险业监管部门的争论,显然具有部门利益的色彩。

但是如果超越部门利益的表象,“重庆模式”争议问题恰恰在于:在政府财力有限的前提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应如何选择?

按照“重庆模式”,农民其实只能保障基本生存。记者在渝北区人和镇采访时,48岁的参保农民邢庭芳认为,每月210元生活费前两年甚至比城镇低保还低。而据重庆市保监局官方材料,由于参保时间的不同,农民交纳的保费差别很大,当然每月能够领取的生活费也相差很大。

具体而言,自1992年到1994年参保的农民,由于本金只有数千元,每月只能领30多元;1994年到1999年参保的农民,交纳本金约为1.2万元到1.5万元,每月可领取100多元;1999年至2005年,农民所交本金为2.2万元,每月可领取175元左右;2005年至今本金调整为2.35万元,目前标准是每月210元。

另外,迄今为止,该制度也只是覆盖了重庆市征地农转非的五分之一左右。应该说,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更为广泛。据记者了解,自去年至今,重庆市政府多次召集财政、国土、社会保障等部门,研究如何调整“重庆模式”,建立更全面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据知情者透露,劳动保障部和保监会都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采访中,大多数人认为,目前停止“重庆模式”并不现实;而与此同时,政府必须承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失地农民基本生活。

记者采访的一位公共政策专家认为,从历史看,重庆模式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诸多制度性缺陷。比如,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是失去土地的财产性补偿,农民自身应该具有自由支配的权力,并可拥有投资收益的权利。但是重庆模式1999年前却是强制失地农民参保的。虽然政府给予利差补贴,其实是农民丧失了资金使用的权利。

更重要的是,农民交付本金后,这些本金的实际价值并没有随着通货膨胀同步调整。而1997年的1万元与2007年的1万元差别悬殊。如果参保农民自1997年参保,30年后终止,农民拿到的本金其实已经大大缩水。

篇9

刚才,同志就工业园区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同志宣读了园区建设先进单位和优秀工作者的表彰决定。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向支持参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面结合这次会议,我讲两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增强园区建设的奋斗干劲

自2010年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实施以来,特别是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全区上下积极唱响主基调、主攻主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总思路,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团结一心、奋发向上、自我加压、破解难题,战胜了雪凝灾害、金融危机等一个个困难,实现了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建设的大提速,掀起了园区建设的新。最近我也到园区进行多次调研,总体来讲,给我的感受有四方面。

一是投资规模大。在国家银根收紧的情况下,我们按照“抓项目、上投资、扩增量”的要求,狠抓有效开发投入,注重资金平衡调度,两年来园区共完成投资近150亿元。其中,2011年达79.86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5%,园区每亩投资强度高达320万元,远远高于全省50万/亩的水平。在投资的拉动下,全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分别达到80.6亿元和175亿元,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

二是工程总量多。2010以来,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共完成征地10253亩,拆迁335户近10万平米,平场2500余亩,开挖回填土石方1228万立方米,园区绿化11万平方米,建成通车的道路达到4860米,园区的中心区域基本实现“八通一平”,配套更加完善,形象更加优美,活力更加彰显。

三是建设速度快。按照“五个一”的要求,明确时限,倒排工期,责任到人,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如开发大道三期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建成通车,重工、等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项目引进的效率高,除了目前正在实施的46个项目外,园区新签约的项目有11个,重点在谈的项目34个,其中为项目配套的就有4个,开创了开发区开发建设的新速度。

四是受到关注广。园区建设以来,中央、省、市领导多次到调研,据统计,书记到调研就达到8次,省长在去年五月的园区现场观摩会和年初的十一届人民政府五次全体会议上,给予了园区“项目引进水平高、形象进度好、投资强度大”的评价,李军书记也多次到现场办公,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园区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取得的成绩来看,自己跟自己比,进步很大。但如果与东部发达地区和周边的一些优秀园区相比,无论产业规模、产业层次、经济总量,还是配套设施、要素聚集、单位产值等,都有较大差距。如紧邻我们的长沙经开区近年来工业产值的增速保持在35%左右,去年他们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每平方公里达到20亿元,我们按300亿大数计算,每平方公里只有3.75亿元,并且他们还提出用3年时间再造一个长沙经开区;又如重庆经开区去年工业总产值也实现近600亿元,我们加上烟厂的全部产值才是他们的一半。从省内来看,这次园区发展大会虽然没有到观摩,但是我们也感受到像兴仁工业园、平坝夏云工业园这些园区赶超非常快,比如兴仁就提出要打造“千亿级、第四代”的综合工业园区。从全市十大工业园区排名来看,去年我们也只拿了个二等奖,像息烽工业园、开阳磷煤化工基地这些二类园区发展非常迅速,让我们也感到了差距和压力。从这些差距中不难看出我们自身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园区基础建设由于受政府财力有限、融资渠道较少等因素影响,建设资金严重缺乏,项目建设工期拉长,严重影响了新企业、新项目的引进。二是产业关联度不高。近年来,虽然引进了客车、重工、等龙头主机企业,但由于园区内配套不完备,产业链不长,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达产率低,龙头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致使产业关联度小,整体效益偏低,税收也很有限。三是要素保障能力不强。融资方面,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和上级补助,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完善。用地方面,一些储备土地与工业建设项目用地之间存在矛盾,建设用地不足,发展空间不够。在电力保障方面,重点项目电力线路迁改进展缓慢,电力供应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也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要素之一。四是一些干部的主动性不够。对上来说,一些涉及园区建设的相关部门主动对接、主动协调、主动思考的力度还不够,要项目、跑项目的意识较差。对下来说,服务企业、保障村民的工作等做得还不够,甚至一些挡工堵路的情况都是业主方自己协调。同时,园区办功能的作用还未有效发挥,工作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园区的统计数据、建设情况基本数据还有待完善,到目前我都还没有看到关于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准确数据。

二、抢抓机遇、苦干实干,推进园区发展取得大突破

今年是“十二五”的推进之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年前的全省产业园区(开发区)发展大会也对“如何建好、管好产业园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市里也提出要把开发区打造成绿色发展高地,这些为园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趁势而上,用好用活这些政策和机遇,奋力推进园区发展取得大突破,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全省第一个千亿元产业园区。

一是抢抓机遇,实现园区大突破。一要用好政策。特别是要抓住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支持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的机遇,提前做好扩区推进工作,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努力破解园区发展空间瓶颈。这里我想讲的是,开发区即使将来扩区,我们也要以工业园区为基地进行拓展,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做大做强,这样扩区后才能带动其它区域发展。二要主动对接。就在上周,我和汰甬区长与省发改委十多个处室进行了对接,他们表示愿意支持开发区,支持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各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主动与省发改委等省、市相关部门对接,力争把园区的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支持的盘子。

二是加快项目进度,提升园区建设形象。要把重大项目作为

推动园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一要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重点确保开发大道四期,园区3号、4号、5号道路建成通车。要积极对接,配合市里加快推进桐荫路的建设,加快布局开发大道四期两旁项目,做到项目、道路、管网建设并联推进。特别是要让省、市领导调研时,感受到我们有明显的建设形象进度,如果每次调研时都把作为建设的终点,我们就对不起省市的关心和支持,也对不起开发区的这块牌子。要确保完成、安置房的建设,尽早让拆迁村民住进新房。二要加速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今年要重点确保客车、产业园、机床、重科等项目建成投产,重工易地技改、创新铝业、环宇电器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三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引进培育动漫创意、网游开发、工业设计、总部经济、服务外包、IT技术等企业,为构建开发区扩区后“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础。四要加大园区环境建设。按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标准,同步推进道路绿化和项目绿化,充分依托山体建设山体公园,打造园区绿化精品,让林和园相互掩映。

篇10

一、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以******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把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镇教育发展总体规划》《****镇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的规定》《****镇创建和谐教育园区和百姓满意学校实施方案》《创建校园文化aaa级学校实施方案》《20*年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意见》等,确立了党委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重大问题及时研究制度,领导干部包学校制度,人大政协视察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工作报告制度,并且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实行目标责任制,围绕教育的投入和发展,镇政府与各管区、村委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村镇各级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局面。

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泰安*中、****二中、中心小学等九处学校的专用教室和内部设施齐全,各类实验仪器,多媒体等电教器材,图书、音体美器材等,均达国家一类标准,其它各校均达国家二类标准,各仪器设备利用率达98%以上。实验教学、电化教学开设率100%,实验考试优秀率99%,各校都建立了校园网,教育工作指导中心建立了教育网站、设立教师博客,各中小学均可及时查看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的通知,并进行在线交流。

去年,八中、中心小学、**小学等12处学校添置计算机、音美、实验器材、图书等共计投资128万余元;各校配备远程教育专用计算机,建起了远程教育网络;各中小学教室全部安装了电风扇。

今年,****学生公寓也已经破土动工,预计投入170万元,8月份竣工启用。

通过联谊帮扶,与友好单位对接,给予我镇办学的支持。“六一”期间,区农村信用联社为中心小学捐赠12台计算机;暑假期间,区技校又为八中运来了100套桌凳;农大生命科学院给我镇送来了2万余元的教学仪器和办公桌橱;社会人士李昌峰一次性捐献了价值20余万元的理化生实验器材;各管区、村继续加大对学校的投入,今年累计捐资助教69.34万元,很好的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在加大投入上硬件的同时,我镇还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根据《校园环境管理评估细则》的标准要求提出了“把学校建成花园式校园”的具体要求,各中小学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二中的园林式学校,山阳小学的石刻景点,石楼小学的花园式校园,西****小学的净化管理,突显特色;****还启动了“保护民俗文化遗产”的校园文化构建工程,建起了民俗文化展室。镇指导中心每学期两次对学校评估,纳入学校的量化考核,有力的促进了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镇有8处学校被评为市“校园文化建设aaa级单位”,9处学校被评为区“百姓满意学校”。

三、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一)以制度为标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按照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了《****镇20*年教职工聘任实施方案》,由镇教代会通过并实施。严格落实校长竞聘制、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出台了《****镇教职工队伍管理意见》,确立了《教师向学生宣誓制度》《教师评价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教师队伍,充分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二)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师德作风建设。

1、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总书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落实了“教师行为十不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认真开展师德民主评议活动和百姓满意教师考评活动,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师德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家长评教制度、教师互评制度等,使广大教师真正树立了“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各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思想、作风、纪律”三整顿活动,围绕“校荣我荣”展开大讨论,让广大教师明确认识到——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行为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伟大在于“关爱学生”,让我镇教师升华自己,有力的加强了全镇教职工思想作风建设。

3、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十佳师德标兵”评选和“第六个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制定了《****镇第六个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校深入开展这项活动,并在去年10月份,由教育工会发起,组成师德报告巡讲团,到全镇各校进行巡回演讲,使广大教师从“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尊重家长”等方面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我镇师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4、我们经常开展“参观身边名校,开设校长论坛”活动,组织全体校长,到****、十中、十五中等学校实地参观学习,就“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创建和谐校园”做了深入的交流,开阔了校长的管理视野,强化了创建品牌化学校的意识。

5、我们结合全市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查摆问题,为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形成树正气、求上进、干事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以培训为手段,促进师资水平提高。

结合我镇实际,研究制定了《****镇教师培训工作计划》,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学习。去年,全镇中小学教师都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先后组织14名校长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培训班》,16名教师参加了区级骨干教师培训班,12名教师参加了区组织的班主任培训,12名校长和20名学校中层干部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计算机、校产和学校管理培训,70名幼儿教师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业务培训。通过函授和自学考试,我镇小学、初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分别达到47%和42%以上,为打造一流教师队伍打下基础。

以上措施的贯彻执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建立一支“目标统一、团结一心、一身正气、一股干劲”的干部队伍和一支“敬业爱校、精业爱生、乐业爱岗”的教师队伍,以保证我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四、不断强化安全意识,细化安全管理,为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1、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制度,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与各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全镇中小学都完善了安全制度、检查制度、汇报制度,建立了应急预案机制,健全了安全档案,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坚持做到安全工作“细抓、实抓、严抓、常抓”。

2、要求各校配备必要的安全器材,不断检查,及时更换,定期对整个校园进行彻底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限时整改,不留死角。

3、充分利用壁报栏、黑板报、广播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定期进行安全逃生演练和艾滋病“换水游戏实验”,让广大师生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古训。

4、*年11月30日,全镇中小学校长、成教中心校长、幼儿园园长和指导中心全体成员在省级规范化学校石楼小学召开安全教育现场会,通过学习石楼小学的安全教育创新课题、档案材料管理和安全自救逃生演练,有效的提高了学校领导的安全教育意识。

5、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和镇二中,专门从保安公司聘请保安员,对门卫、校院轮流值班、巡逻,并积极与派出所联系,设立校园警务室,有效的净化了校园环境。

五、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归宿

(一)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1、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40条和各级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做到了“五个坚决杜绝”: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坚决杜绝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加点补习文化课;坚决杜绝随意增减课程、增减课时;坚决杜绝不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坚决杜绝说做不一,弄虚作假,严重违犯办学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功利主义思想。

2、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建设,成立了教育工会,建立健全了学校工会组织,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镇教育工会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进一步完善了工会网络组织,细化了工会职能,完善了《****镇教育工会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并逐级签定工会工作目标责任书,重大问题由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讨论通过。

3、我镇按照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部分课本费,严格落实“一免一补”,严格执行山东省一费制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年下半年,免除了所有在校生的课本费,贫困学生救助面积达到上级标准,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区教育财务管理中心”管理,确保到户到校,专款专用,分别核算,各学校都及时公布校务、财务状况,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镇教委人员实行包保责任制,专人负责,每学期两次检查学校财务,学校的民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狠抓过程性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镇指导中心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镇中小学评估方案》并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切切实实地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1、建章立制,确立了《例会制度》《升国旗制度》《学生跑操宣誓制度》等,为规范学校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尺度。

2、镇教研室每月对各校进行一次教学视导,各校实行“日查周评月汇总”制度。要求各校每周检查一次教案、作业,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要求教师备课要规范,上课求实效;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善于在批改中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认真抓好听课、评课活动。

3、加强教研教改力度,向课堂要质量。我镇中小学成立了教研会,制定了《教研会职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结合教师读书成长计划,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读书学习、设立课题、听课评课、外出考察、撰写论文等各种教研活动,让教师认识到了教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在教学教研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积极争取了“德育教育学科化”区级实验课题,成功的召开了现场会,市教研室和泰山区教研室的领导对本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已正式立项为省级课题;八中开展的“语文主导式教学模式”成效显著;教委制定的“主导、自学、检测式教学模式”已经立项为省级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4、为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镇指导中心加大调配力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全镇小学在开全音、体、美等课程的基础上,为英语、计算机课配备了专职教师。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实施区教研室提出的“十个好”、“五个一”和“兴趣小组”活动,保证无体育课的当天,学生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各校利用“六一”、“十一”、“老人节”等重大、传统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和德育教育活动,举行家长联谊会,建立了社会、家庭、学校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在去年十月份结束的区校园文化艺术体育节活动中,我镇总评第四名,并获得优秀奖;在区庆“七一”艺术展演中,参赛作品分获一、二等奖;在区拔河比赛中,获男子组第一名,女子组第二名;在泰安市中学生第十六届运动会上,高飞、徐杰分获800米和1500米银牌,为****增光添彩。

7、在各级组织的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有5人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4人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4人获得区级一二等奖;有7人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12人被评为区骨干教师;有2人被评为市级教坛英才、教坛新星;有260余篇论文获得国家、省市区奖励。

8、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去年中考升入重点高中349人,升学率为95%。去年高考,我镇有198名同学金榜题名,进入大学深造,其中李运猛、禇昌鹏等60余人考入清华、中国海洋等全国名牌重点大学。这与我镇的义务教育基础是分不开的。

六、抓好幼教,发展成教,做好素质教育的准备和延伸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下,我镇的成教、幼教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1、成教中心立足实际,积极走好长短班结合、产教结合、农科研结合、联合办学的路子,举办了农、林、水等各类科技培训班十余期,共计2000余人次;先后举办了电子、服装、食品加工等培训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暑假期间,对7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业务再培训。

2、认真贯彻市区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镇制定了《****镇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了《****镇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镇幼儿园常规管理要求》,每学期两次对幼儿园进行综合督导评估;在全镇范围内公开竞聘园长,狠抓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暑假,聘请专家,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