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9 10:29: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市管理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市管理学论文

篇1

 

21世纪的管理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如何处理好组织与员工的关系,提高组织承诺,防止人才流失是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摆在人力资源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教师聘任制中学校和教师“双向选择”原则的真正落实,教师的大量自由流动将成为必然,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流动将更加突出。同时,随着这种双向选择的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体会到了择业难和工作不稳定带来的失落感、挫折感和不安全感,这又将会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态度,并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学校要发展,必须稳定和引进优秀教师;而要稳定和引进优秀教师,就必须关注教师组织承诺。因此研究教师组织承诺对学校管理的意义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组织承诺的理论出发,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探讨教师组织承诺的意义,同时试图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教师承诺的几点建议。

一、组织承诺概述

组织承诺最早是由Becker提出,他将承诺定义为由单方投入产生的维持“活动一致性”的倾向。在组织中管理学论文,这种单方投入可以指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如:福利、精力、已经掌握的只能用于特定组织的技能等。他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的“单方投入”的增加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

我国学者对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的结构和定义作以下解释:(1)感情承诺:指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入,对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努力工作,主要是由于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愿意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甚至不计较报酬。它包括价值目标认同、员工自豪感以及为了组织的利益自愿对组织做出牺牲和贡献等成分。(2)理想承诺:重视个人的成长,追求理想的实现;关注个人的专长在该组织能否得到发挥,组织能否提供各项工作条件和学习提高及晋升机会以利实现理想。(3)规范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受到了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4)经济承诺:因担心离开这个组织会蒙受经济损失,所以才留在该组织。(5)机会承诺:呆在这个组织的根本原因是找不到其他更满意的工作组织,或因自己技术水平低,没有另找工作的机会。[①]

二、教师组织承诺及其对学校管理的意义

教师组织承诺是指教师坚信学校目标、认同并接受学校价值观、自动自发地为学校竭尽全力、渴望能够在该学校中一直工作下去的心理定式。[②]教师组织承诺包含五个维度,即感情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机会承诺和经济承诺;具有组织承诺的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会表现出主动性、责任感、创造性和反思性等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教师组织承诺水平高低对学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向导意义。主要体现在:

1、教师组织承诺的水平是预测教师人事流动的最好指标论文格式范文。高水平的组织承诺是学校教师队伍稳定的决定因素。学校是由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组成的功能性的复杂组织,其中教师是学校组织的核心人员,教师是否认同学校、愿意奉献、努力工作是学校效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拥有一支稳定而优秀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教师组织承诺的水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才能保证学校的稳定发展。

2、教师组织承诺整体水平高低是预测学校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目标,组织的全部任务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作为学校组织,其目标的实施最终层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倘若教师组织承诺的整体水平不高,这将预示着学校的目标无法得到很好的实现,学校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不能不密切关注教师组织承诺水平。

3、不同的教师组织承诺类型会有不同的工作表现。不同组织承诺类型的教师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感情承诺型的教师常常表现出十足的干劲,对学校的任何工作都是全身心投入,有极高的满意度;理想承诺型的教师注重自身才能能否在学校得到充分认可及特长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若得到相应的认可和发挥,便表现出干劲十足,反之则不然;规范承诺型的教师以责任和义务作为形式的准则,在应尽的义务方面,他们表现突出,但不会表现出太多的热情;经济承诺型的教师可能随时准备跳槽,也可能积极工作,但经常斤斤计较,表现为“功利性”,对应该完成的任务敷衍了事;机会承诺型的教师或随时准备离职,或苦恼自己能力所限无法企及理想中的学校管理学论文,才选择呆在原学校,但工作上疲于应付,得过且过。现实生活总,教师组织承诺并不是表现为单一的五种类型,可能还存在其中的两两组合甚至更多组合,如“感情—理想承诺”型、“理想—规范—经济承诺”型等等。了解和把握不同的教师组织承诺类型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组织承诺,将有利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总之,教师组织承诺整体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衡量学校组织凝聚力与竞争力大小的标志,高水平的组织承诺是学校参与竞争的有力保障。

三、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在20世纪以前,西方学者关于组织承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承诺的因果变量上,并认为影响组织承诺的变量主要有三类:其一是组织因素,主要包括组织支持、组织可依赖性、公平性、管理层对新观点、新思想的接纳程度、集体工作精神等。其二是工作因素,包括工作的挑战性、职位的明确度、目标的明确度、目标难度等。其三是员工个人因素,包括年龄、工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经历等。这里主要从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来探讨影响教师组织承诺水平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1、性别与承诺:在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经济承诺上,男女无显著差异,而男性的高理想承诺百分比相对高于女性,女性的高机会承诺百分比高于男性。2、年龄与承诺:在规范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上,不同年龄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感情承诺和机会承诺上有显著差异。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单位的感情越来越深厚,表现为高感情承诺;另一部分人由于表现不佳,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受重视,他们对现状虽不满但又没有机会另找出路,只好留在现单位,表现为高机会承诺。3、工龄与承诺:工龄在理想承诺、规范承诺和机会承诺上差异不显著,而在感情承诺、经济承诺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三年以下和九年以上工龄者,高感情承诺的百分比大于四到九年工龄者,七年以上工龄者高经济承诺的百分比高于七年以下的工龄者。4、学历和承诺:学历在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和经济承诺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理想承诺和机会承诺上有显著性差异。理想承诺与学历呈正相关,学历越高,高理想承诺的比率就越高。学历与机会承诺呈负相关,学历越高,高机会承诺的比率就越低。5、职位与承诺:职位在规范承诺和经济承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感情承诺、理想承诺和机会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高感情承诺的比例上,工人低于技术员、一般职员和部门负责人。与此相反,在理想承诺上,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高于一般职员管理学论文,而工人的理想承诺最低。在机会承诺上,工人高于办公室人员,办公室人员又高于后勤人员,技术人员和部门负责人机会承诺最低。[③]

上述是针对我国企业普通员工组织承诺的研究结论,经研究同样可以适用于教师职业,这说明我国教师组织承诺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性别、年龄、工龄、学历和职位等方面的个人因素影响。

(二)、组织因素

从组织角度看,影响教师组织承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1、学校组织文化。不同的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组织承诺具有显著性影响,学校组织文化水平越高,教师组织承诺水平也越高。2、良好的学校氛围。包括学校优美的物质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是否协调融洽),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3、专业支持。专业支持对教师组织承诺各维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学校领导是否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否为教师创造在专业领域不断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教师能否得到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这些都是影响教师组织承诺的重要因素论文格式范文。4、合理的薪酬晋升体系。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良好的福利条件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必要条件。教师能否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能否享受优厚的福利待遇,能否顺利公正的升迁,都是影响教师组织承诺的重要因素。5、领导方式。学校领导越能创建宽松信任的组织氛围,对教师的关怀越多,学校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并且越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则教师组织承诺水平越高。

四、提高教师组织承诺水平的几点建议

首先,客观地了解教师对学校的组织承诺水平和特点是提升教师组织承诺的前提。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要想更加切实有效地从事学校管理,必须清楚教师组织承诺的水平和特点;而要想知道教师组织承诺水平和特点,就必须采用实证的方法而不是凭主观的印象和感觉去了解和把握。因此学校领导要加强与教师的联系,多举办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的意见,从中了解教师的真正意图和想法,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问卷测量和个别座谈,了解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

其次,教师组织承诺与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位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对于学校来说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学校领导者应该从组织方面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入手提高知识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努力度,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1、建立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减少教师个人期望与组织期望的落差,力求提高学校组织价值观和教师个人价值观的符合度,从而提高教师组织承诺水平。2、关心体谅教师,进行情感投资,满足教师需要,带头尊重并信任教师,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来办好学校管理学论文,积极营造开放型的组织氛围。3、建立高度独立的任务中心型组织结构,增加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吸收教师参与规划和决策,加强教师对学校组织的了解和支持。4、建立完整的制度,包括合理的薪酬体系(兼顾团队和个人的绩效评估体系)、奖励制度和晋升制度。5、建立良好的教育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促使教师的自我成长与职业生涯规划,以增加教师对学校的认同与努力程度。6、利用各种沟通渠道(正式与非正式)加强领导者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建立让教师发表意见和宣泄情绪的渠道,适当运用各种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的组织承诺。

最后,建立合理的学校组织知识结构,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不同学科的教师具备各自的专业知识,在完成复杂的教学工作时需要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达到知识共享。因此,从学校组织角度,要建立合理的、与学校目标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以便教师在不同专业知识间的互相融合和学习。从学校管理角度,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来促进学校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强化教师个人知识传播的成就感和对工作挑战性的追求;建立融洽开放、情感交流、亲密合作的学校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促使教师管理变成开放与动态的机制,实现队伍的优化组合,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刑丽云.浅析我国企业职工的组织承诺[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宋爱红,蔡永红.教师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研究,2005,(5)

[3]汪彩玲.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市场研究,2005,(2)

[4]李永鑫,杨淑芸.教师工作倦怠及干预[J].当代教育科学,2004(21)

[5]王振洪.伦学校管理和教师组织承诺间的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5,(1)

[6]廖冰,李志,王立新.论知识员工的忠诚度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3,(10)

[7]段玉广.浅谈高校知识性员工的管理[J].人才资源看法,2005,(1)

[8]孙慧芳.提高组织承诺水平的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

[9]康锦江.知识员工的组织承诺及对工作努力和满意度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2004,(6)

篇2

二、油田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1.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不统一

当前,信息化建设尚没有形成与石油工程的立项、规划、开发以及维护等不同方面的相应标准体系,管理工作也只有通过开审查会、发文、领导批示等方式处理,这就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没有约束力,使得开展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没有向着积极方向发展,这就是各种问题的原因。

2.造价管理系统软件不统一

我国应用较多的油田造价管理系统主要有中石化的石油地面定额计价、专业工程的定额计算、以及地面统计报表的系统等。油田企业自身的工程造价系统也仅仅是可以处理预结算编制和计算方面的,缺乏管理功能,手工计算和手工建台帐也是油田企业日常造价管理业务的主要手段,也主要是停留在内部系统中,不能将企业内部的资源信息与企业外部的有关信息进行共享,从而造成油田企业的管理信息不能及时与外界发展相适应,制约了油田造价管理的发展。

3.缺乏总体规划、目标不明确

由于技术和实现方面的因素,这些也成为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问题之一,从造价主管部门的角度来看,导致很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失败的原因是不同供应商信息技术的软硬件产品没能在技术方面得到很好的整合。而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统规划,明细化详细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开始进行总体规划前,首先要明确并规划好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做出全面可行的发展计划。

三、基于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1.前期规划、信息化目标清晰准确

信息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好的信息化规划必须要在中石化造价管理部门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与管理要求、业务流程和信息化基础相结合,在目标和内容上进行全面又清晰的前期综合规划,才能更好的建设油田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必须认真了解清楚当前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的情况,迎合当前形势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而且能够有效的集成油田企业所已拥有的先进资源并融入外界的先进技术,创造出一个性能全面完善的石油工程造价的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可以涵盖价格管理、定额管理、概预算、资质管理、自动化办公、造价等多个方面,而且该系统需要能够与中石化已有的ERP系统、生产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投资计划等系统进行连接以及资源共享。为完善和规范造价管理业务流程,采用相关的信息技术,从而达到造价管理业务处理的规范、标准化,达到油田企业内部造价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决策层提供造价信息支持,为企业的管理及决策服务,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目标。

2.信息化机制的高效完善

首先,建立信息化领导机制,成立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建设全面领导工作,组织协调、监检查造价管理各部门、各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标、验收等项目的决策;负责审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及分阶段实施方案,并负责监督、检查规划和方案的实施情况,并对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其次,建立信息化组织机制。建立专业化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系统,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与其他业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第三,建立信息化建设人才机制,进一步建立形成包括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薪酬鼓励等在内的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让拥有高技术的管理精英人才真正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为实施信息化扫平障碍和提供保障。

篇3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掌握基本规律以及应用于实践生活的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我不断探索,研究、归纳、总结,对于初三的物理教学略有心得,下面我就如何更好地完成初三物理教学任氖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注重课堂教学.强调基础学习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更深层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好如下几步:

1.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传授知识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如在讲授“摩擦力的方向”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人走路时.摩擦力的方向如何?这些问题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他们天天在走路,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去探究。

同样,通过演示实验,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讲授“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自制了一根1米长的铁棒,一端用细绳紧密缠绕,另一端很光滑,让一男生与一女生相互“拔河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出乎很多学生的意料.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原因”,创设了积极而良好的课堂氛围。

1.2提供感性认识,掌握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认识能力在形式概念、掌握规律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此方面我采用了:运用实验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掌握的物理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自己真正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如在讲授”惯性”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打棋子”、“锤头松动时,撞硬物后变紧”等。其次,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规律,从而解决学生对“惯性“概念理解的问题,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

1.3培养学生充分运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的能力。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我在课堂上注重组织学生运用知识的练习。如在讲授”重力势能“和”动能”概念运用时,提出问题: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甲球静止在水平面上,而乙球在水平面上滚动,则这两个球的动能哪个大?重力势能又是哪个大?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格外注重了这几年重要环节的运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初三物理教学中对尖子生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出好的尖子生会起到带动一片的作用

新版物理课本,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减小,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吃不饱”的感觉。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成为尖子生,得到更好地发展呢?

2.1课堂注重拔高,对于那些尖子生,提出一些”稍高”的问题例如:讲到”浮力沉浮条件”时,我用一个玻璃球放入水中沉底。放一个乒乓球,则上浮至漂浮,而特制一个空心铝球让其悬浮.此时我适时地问尖子生:空心铝球受到哪几个力?从密度角度分析,铝球密度大于水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利用这些题先吸引住他们,激活他们的思维.对此类问题做更深层次地理解,通过对这些“额外”知识的探究,使学生明白“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真正意义所在,让他们真正做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2.2灵活安排课外活动,体会物理更深层次的意义。

我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物理水平由直觉兴趣向因果兴趣发展.如在课外活动中,我领导学生进行“自制潜水艇”、“自制弹簧测力计”、“自制杠杆”、“自制简易密度计”、”简易家电维修”等活动.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2.3在尖子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辅导及时.持之以恒.

对学生要求严格,培养他们多联系实际.多提出问题,重视学生自我总结和自我调整,此外对尖子生的培养还需要其他老师的配合,学生的努力只有师生向着共同的目标奋斗,才能培养出尖子生,并让他们带动其他的学生,收到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3.初三物理教学中,还要深挖物理命题标准,摆正教学中的方向,引导学生正确地思维.以适应多变的中考试题

现在的中考试题难易程度在逐步降低,但具有较高的灵活程度,这使我在研究中考命题上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篇4

选择与本校实验条件相匹配的实验项目及教材,是保证药物化学实验效果的前提条件。教材或实验讲义中应避免含糊不清的字眼或有歧义的实验流程,加强实验设计及规划,明确每次实验的知识点、操作技能点、实验目标与要求。编排好与理论内容衔接的实验进度,药物化学本科教学实验内容应向药物的质量控制、配伍禁忌、生产及储存保管等更贴近生活、符合工作岗位需求方面的内容倾斜,注重实验内容的实用性,确保实验项目对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重视多媒体、视频教学在实验讲解中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那些比较复杂的装置和实验现象,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可能会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而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多媒体及视频录像辅助教学,使实验讲授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感受直观,记忆深刻,学习效率提高而不良习惯、不规范性操作大大减少。

1.2实验仪器设备及耗材的准备工作

实验员对仪器要进行日常保养、常规检查,使用前对仪器进行调试,保持仪器的良好运行状态,不可用的仪器设备及时报废并重新申请购买;对药品、试剂及时盘点并按要求新鲜配制,确保其有效性和浓度的准确性;对实验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进行排查,确保实验室水、电、通风状况良好;实验员应提前准备实验,并随时在岗,对学生所需的部分实验耗材随时提供和补充。

1.3带教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更新与转变

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引导者、策划者和监督者,在实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实验态度很容易受到带教教师的影响,教师教学态度严谨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态度的重要性,重视实验在职业素质养成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其思想品德、群体合作性、工作习惯、学习创造力的培养。

1.4带教教师预实验

实验开设前,带教教师应进行实验预试,利用相同的实验仪器设备、试剂、原料,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预试,可帮助教师明确实验的时间分配和安排、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预测实验应达到的目标结果、优化实验流程、设计产品的回收与利用的方法、归纳需讲解或讨论的主要问题等。如性质实验,用原料药和药品来做性质实验有很大的差异,限于药品管理制度,部分原料药的采购并不顺利,如果改用药品来做,应通过预实验估算药品和试剂的取用剂量、浓度,调整实验步骤和实验条件,以得到明显的实验结果。

1.5学生实验预习工作

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往往低于理论课,能主动预习实验的并不多,实验课中边看讲义边操作,做完实验再回头思考原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使实验课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意义。实验开始前,学生应通过查找工具书掌握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流程,对反应类型及反应中涉及的原料、试剂、中间产物、终产物的理化性质有充分的了解,对试剂的用法、用量有初步的估算,对实验中危险有害因素有所预见和对策,对实验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能熟练操作。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制备实验,往往耗时比较长,且有些实验的仪器需要预干燥(如阿司匹林的制备),预习工作能有效减少实验耗时及错漏,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则可先由教师提出实验题目及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制订设计实验方案,最后教师确认实验方案后开展实验。学生通过预习或设计,对实验有一定的思考,把学习真正变成创造性的活动,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开拓思路,熟悉和体验研究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的思维。

2实验中

2.1带教教师加强实验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实验过程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讨论与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验思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规范操作,对实验现象及结果如实记录,带教教师依据预先设计好的实验考评项目,在实验中给予评价,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仪器使用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提醒学生保持台面、地面的卫生整洁,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实验课堂较理论课堂更利于师生的认识和交流,在实验带教中,教师应秉承理解平等、合作民主、肯定激励的原则开展实验指导工作,师生感情升温,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增加,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带教教师对实验过程的监控与管理,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错漏,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促进其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2.2适时开展组间竞赛及观摩

学生在实验中表现为3种类型:低头族或懒惰型、认真但反复失败型、好又快型,教师监管的重点落在前面2型,除督促和指导外,可适时开展组间竞赛及观摩,学生们相互监督、检验实验步骤和阶段成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变化进行讨论分析,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实验的顺利推进。

2.3重视实验过程记录

部分学生的实验记录直接记录在实验讲义、教材空白处或小纸片上,记录凌乱不规范,言语含糊不清,小组的其他成员看不懂,直接影响实验报告的书写。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过程的记录,规范记录内容(包括实验操作、资料来源、所用试剂、现象、后处理、结果的记录)及实验报告的书写,以能够依据实验报告实现实验的“重现”为目标要求。

2.4中间产物的鉴定

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制备合成只是对终产物进行鉴定及分析处理,缺乏对中间产物的鉴定,一般由带教教师凭借以往经验判断指导下一步的操作。可借鉴巴黎第七大学的经验,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实验室条件,对反应条件控制和中间体鉴定的质量较好,经初步鉴定(薄层和熔点测定)之后的中间产物,通过测试中心,及时将红外和核磁图谱打谱提供给学生,更能有依据地指导其后继的实验,学生能充分体会药物制备的工艺流程,拓宽其知识领域,加强其责任感和自信心。

3实验后

3.1报告书写与批改

实验报告是传统的实验课的考核形式,是反映学生实验思路、实验过程、实验成果的重要书面材料,也是实验评价的主要依据。带教教师应督促学生需如实描述自己制备的产品特征、计算收率,以实验思路清晰、分析讨论合理得当为主要评价指标,而不单纯地注重产量与结果,在批阅时指出存在的不足或改进的方法并及时将实验报告返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同时,带教教师应广泛、深入收集学生对实验项目的相关反馈信息,改进实验服务、优化实验流程,对实验细节及注意事项进行补充,集思广益,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

3.2产品回收和利用

传统药物化学的实验以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要求的实验为主,对于学生实验合成出来的产品不够重视,学生辛苦制得的产品无人问津,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即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也深深伤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应引导学生把实验产品安全有效地应用到生活中,如阿司匹林,虽然实验室制备的阿司匹林卫生条件不能达到人体可以服用,但体外辅助用于治疗脚气、虫咬皮炎、花草养殖等均有一定的效果;不适合在生活中直接使用的实验产品,可由教师统一收集,纯化后用于性质实验或用作药剂、药理实验的药品原料;对于实验后产生的废弃液体集中回收、集中处理,学生在“三废”的处理中一方面应用了理论知识,同时还培养了环保意识。

篇5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093-01

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都涉及到孩子将来能不能成功。成功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成功意识和成功的素质。就是要把成功学理论运用于中小学教育领域,把教育学和成功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结合本人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实践,我整理了几个成功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例,也是我在班上经常使用的,并获得了明显的成效,很有借鉴意义。

一、进行全方位的自我分析

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开始分析,先在纸上画上一黑点,然后在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各科成绩、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健康几方面给自己打分,0到10分,10分是满分,再把每一部分连起来,看看是什么图型?如果越接近圆型表示越圆满,人生运转才会顺利,学业也会进步。像车子的轮胎,如果变型,车子跑起来就危险,而且跑不快。我们就应该追求全方位平衡式的成功人生,那就是:学业要成功,生活要快乐,身体健康、对社会有贡献、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自由运用自己的时间。现在就要为自己的人生打基础,不是吗?

二、要有周详的计划

计划比目标还重要,帮他们设立完目标后,问他们有没有达成目标的20套方法,哪怕是只有一种方法有效,他们的成功机率也比别人高20倍,不是吗?所以一定要有计划,而且越详细越好。这可能是他们能不能达成目标的关键。所谓计划就是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想办法去达成每一个小目标。

所有的目标都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并且一定要把目标分割成小的片段,这听起来很复杂,可是一旦学生自己能够把目标分成更小,一段接一段,他就很容易追踪,也很容易知道哪里有错误。这样他就很容易检查,很容易管理。

三、优秀是一种习惯

习惯决定结果,在学校表现优秀的学生会有哪些习惯呢? 而我们的学生的习惯是什么呢? 表现优秀的学生习惯全力以赴、全力冲刺。研究表现优秀的学生的习惯,复制表现优秀的学生的习惯,他们就会得到跟表现优秀的学生类似的结果。因为相同的行动带来相同的结果!

总之,班级管理中大有学问。以上所列,仅是成功学可用于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很少一部分,当然,任何一种通往成功的途径都要通过努力。我经常告诉学生今年一定要比去年努力三倍以上。因为大多数人都知道现在要比以前努力两倍。而要比大多数人要表现的好,就只有比别人更努力。学生在学习中,许多时候态度决定成败,并非能力,而是心态决定成就的大小。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潜能才可尽显。

现在,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最终将回落到提高人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点上,成功学在教育领域中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当今传媒的便利,现在的学生视野广泛,我们教师只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给自己随时充电,才能顺应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并在教学中处于领航人的角色。

四、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是教育界经常引用的一个理论。我们可以把成绩比喻作木桶,每个学科就像长条木片一样,组合起来就变成一个木桶。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每一片长条木片的长度都是一样长,但是只有其中一片木片只有长条木片的一半长。你觉得这个木桶可以装多少水?只有一半,是吧!为什么呢?因为短的木片让原本可以装满水的木桶,流出来只剩下一半的水。是不是很可惜?

而在考试中如果有一门学科也变成短木片,请问他们高考的成绩会好吗?短木片就像一个人的缺点,不改变缺点,别人就会进攻你的弱点?考场如战场?谁掌握最多的知识,最好的学习方法,谁就能胜出。你也许会发现,在我的文章里经常会把学习成绩好说成是成功,举的例子大都是学校以外的或曰是社会当中的。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学生还在学生时代就能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收获一种习惯,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五、设立挑战性目标

什么叫挑战性目标? 就是比自己的能力还要高一点的目标;如果瞄准月亮,目标没达成,可能射到一颗树,如果瞄准一棵树,没射到,那可能就射到地面,如果瞄准地面,就可能射到自己的脚丫喽!永远不要担心目标过高。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

六、积极的心态

有一次,我曾经问一个名叫成绩中等的学生买买提:“你认为自己明年能考上中学吗?”他摇了摇头。我问他:“你怎么知道自己考不上?”他说:“我没有这个实力,我从来没有考进班上前五名。”

这种情况在学生中相当普遍。如果学生在思想上认为一件事是不可能的,那他在行动上自然就不会去做,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件事被认为是不可能时,他们就会为不可能找到许多理由,从而使这个不可能显得理所当然。其实,一件事能不能做好,并不取决于你的能力,而取决于你的信念。所以说,自信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中小学生是一个心态比较脆弱的群体。生活中、学习中的每一次微小失败,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态,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消极心态,他们总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学不好,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如果我们能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重新找回自信,发现自己的优势,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考验,他们一样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七、自我反省

篇6

二、工程管理专业的性质与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并初步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首先是系统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管理、经济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工程管理又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应特别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再次,学生应具有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基本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比如: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不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不合理,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毕业生到现场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实施工程项目能力较低;而与管理人员相比,专业管理水平又不够高,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前,对工程实践过程没有较多感性认识,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因此,工程管理作为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更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系统性和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业教学,以解决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与项目管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实习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工作实践背景和职业意识。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007年由我校和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了四川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根据每年各参会高校介绍情况,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高校和四川省内各高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支撑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基地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约束,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较高;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或现场管理人员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只安排学生在办公室看图纸或者整理资料。因此,学生实习效果很差,实习内容也不全面。

一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专业四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求,更不能满足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仅仅停留在为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围绕科研工作和对外科技服务进行,围绕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建设来展开。

3.实习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

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巩固和深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实习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认识实习到课程设计,再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学生深入到项目现场,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参观、讲解,否则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实习效果不佳。

4.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实际结合不强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检查,除了要求学生按进度认真完成设计内容或者论文内容以外,对设计题目和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能以实际项目为主。而多数学校毕业设计环节的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凭空想象居多,毕业设计的效果不佳。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本科规范的指引下,结合近几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对工程管理专业应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做一些总结和介绍。

1.以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为指导,构建和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规范指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与工程管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环节。课程实验由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应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另外,某些综合教育内容,如学术与科技活动、自选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学术性社团组织活动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可作为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逐步纳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长效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其成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之一

实习基地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习基地建设应该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专家任校外导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习时候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辅导,也可以在学生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时候进行指导。另外,实习基地是本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场所,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感性认识,并可能通过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再强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推进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对工程管理的相关专业

课程有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教育观念上的认识误区,仅仅把工程管理专业等同于一般的管理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局限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强化人才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室是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科创新研究的基础平台。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建设必须满足设备配套、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维护及时。在模拟实验室中,可以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与实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工程项目实际管理过程的认识水平。实验室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研究型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由专人管理,除了教学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发放门禁卡,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研究型实验室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通过参与课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模拟实验室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虚拟仪器等关键技术基础上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式,为案例教学的大力运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管理实践,通过学生个人及集体的分析与决策培养独立综合的项目管理工作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务基础。

4.聘请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学习

邀请校外导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专题报告或工程综合案例讲座。校外导师一般是工程界、实业界的专家,每学期结合某门课程的知识单元来安排讲座内容,内容最好来自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安排在课程学习到14周左右比较合适。通过讲座,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及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是扩大教师知识面的一个机会。

篇7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如教《画鸡》一课时,新课伊始,教师可播放《大公鸡》这首歌,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唱的是什么动物。这立刻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如在学习《夜宿山寺》一诗时,课中当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渐趋分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该如何动作配诗,并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让学生上台表演朗读。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又如《梅花》一诗的教学快结束时,教师便让每个学生动手画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篇8

一、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教师角色的期待

(一)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另外,"双基"是我们的特长,但"双基"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代数运算的熟练和逻辑推理的严谨"虽然是双基的两个基本点,但归纳、猜想、创新的思维方式,广阔的数学视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去应该是"新双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二)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三)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新的高中课程,具备有多样的选择性,在共同基础上设量不同的系列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有能力胜任不同的课程,既能教基础课程也能教系列课。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还要求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

(四)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

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二)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

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真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分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

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学出现以后,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良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三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要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传统的初等数学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减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对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作弃取。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

(二)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还要能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

由于高中教育的普级,大学升学率的提高,读高中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因此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教学教师极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第一流的教师,才会有第一流的教育,才会出第一流的人才。当代的中学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在时代的浪潮中,正如镇舟之石,其意义是重大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0.3

篇9

(二)远程开放教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基于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度融合。其本质是使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它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和现代化,使学习突破了地域、时空、身份和年龄的限制。这种教育教学的模式、方式、管理等都与传统的校园学习有很大不同,主要采取网上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配合的形式。学习者在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的基础上,运用多种交互式教学手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云平台的建立,不仅为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手段,还为全国各级电大或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教育云平台下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怎么利用教育云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如何体现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所有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远程开放教育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各级电大系统在教学管理方面各俱特色,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如北京电大的“五突出”、上海电大的“3M”、江苏电大的“学—导多元互动”、河南电大的“一主三学”、深圳电大的“两网一面”等,在推进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等教育人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实际运转过程中还存着一些问题。

第一,教学平台建设不统一。一是现在各级电大使用的教学平台众多,如地市级电大除去自身的教学平台以外,还有3至4个省级以上教学平台,不要说学习者分不清,连教学者都容易混淆。二是教学平台之间互不联接,网上资源建设重复,资源更新不同步,教学信息的分散,教学引导的方向较乱,造成了学习资源的过量和关联性较差,缺少系统性和统一性的建设和规范,致使教学平台多而无效,建而无用。

第二,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力量不足。一是基层电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电大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处于分散状态,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建设,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失衡,以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为例,教师人数不到全校教职工的50%,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占不到任课教师的一半,师生比为50:1,远低于开放大学的建设要求。再加上对专业设置缺少前瞻性以及优秀专业人才的匮乏,出现了有的专业教师无课上,而有的专业无教师上课的失衡现象。二是教师教学能力不强。电大系统内的教师资源没有得到有力整合和优化,分散在各地的优秀人才未形成合力,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任课教师的技术职称不高,还存在中职系统职称及非教师系列人员带课的情况。教师之间交流互动不够,以江苏省为例,全省系统内教师之间的交互只流于网上对话形式,几乎没有其它形式的交流、培训以及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沟通少、信息不畅,作为系统办学来说,没有真正发挥出系统的优势。再加上没有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进修培训制度和工作机制,造成了地市级电大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不强。

第三,学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不强。一是学员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成人学员继续学习深造,目地就是想用最简单、最便捷的办法获得学历,再加上工学矛盾的突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差,在网上学习时只做旁观者,不能有效的参与网上的交流、讨论及任课教师组织的网上学习互动活动。二是部分学员不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有效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联系不够密切,互帮互助式的学习还没有更好普及,良好的网上互助学习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三、对新环境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

伴随着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如何在新环境下继续开展好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是我们电大人必须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第一,教学平台建设要相互统一,融会贯通。首先,统一平台。打破现有电大的三级教学平台之间的屏障,统一使用国家开放大学云平台,使分布在各地的教师共同使用该平台。制定和完善使用云平台的相关制度和机制,确保云平台的平稳运行,使该平台真正发挥四通八达的作用。分地区、分批次开展使用云平台的技术培训,让系统内的教师掌握使用该平台的方法。其次,建设平台。云平台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其是不是适合教与学。云平台除能完成招生、教学、教务、考试、评估等工作之外,还要实现相互的衔接和运行的协调,使各种教学活动都能在平台上开展。云平台上要具备省、市、县电大参与建设和开发的功能,体现各自特色,进行错位发展。云平台是面对全国系统内的教师和不同学习人群的,要能体现出它的无所不能和包罗万象,使其适合各种人群随时在平台上进行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习。

篇10

旅游文化课程必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确保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如近几年持续的生态旅游热,支撑其发展的文化基础(生态文化),仍处于零散状态,急待研究、整理并充实到课程内容中。旅游文化课程内容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时吸收新的内容,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历史的文化为主体,对现代旅游有关的其他文化没有或很少涉及。可以说,目前的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仅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课程内容严重缺失,很不健全。

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程序。近年来我院在进行《文化旅游学》课程教学改革时,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创新:

1.问题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教学材料通过思考、探讨、交流(分析与争辩)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式常见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前后(4人)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或派代表发言)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方式并用。更可以和其他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例如讨论式可以是探究式教学或问题(课题)式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材料应是广义的,它包括教材、资料、图表、录像、课件、采访、野外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在讨论中师生共同依据系列问题,为解决问题而研究有关信息,在研究、思考与交流中又会受到启发,提出新问题,或将问题引向深入或师生共同得出某种结论、解决某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或重要规律。讨论式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

运用讨论式教学时,需避免放任自流与偏离主题的局面,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影响教学进度,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首先是讨论题的质量,讨论题要富于思考性、前瞻性、难易适中、切中要害、不能是无关紧要或漫无边际。其来源可以是教师拟定;或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师生共同拟定。其次,要让学生充分准备,最好提前布置课题,在各自有一定见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三是发扬民主,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包括错误的观点、方法。教师参与讨论,但不要过早做出结论,而是适时引导捕捉有利于深入解决间题的沦点,启发学生进一步探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2.案例讨论式

管理案例教学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哈佛商学院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完整案例教学和管理系统。到上世纪20年代世界旅游发达的国家已将案例教学引入了旅游教育与培训中,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的旅游教育培训中,有的院校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饭店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引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在《旅游文化学》课程中尚未得到普及推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案例数量也远远不够。许多旅游院校的《旅游文化学》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课堂授课的灌输方式,教材的编写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系统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对于《旅游文化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学生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许多专业院校都没有现场模拟教学基地,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及教师,而旅游文化学的案例是实践经验的浓缩,是大量典型事例的概括和提炼。案例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获得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实务技能。

3.参与式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主动地积极投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根本特征表现在主动性和参与性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即时情景,给学生创设场合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之中,参与到学习的各种环节中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获得知识,而且能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开放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讲;无标准答案的习题和论文形式的考试。如果学生上第一堂课,老师介绍课程内容时,只讲课程体系和内容如何系统和严密,这样实际上把学生定位在只能被动学习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老师能告诉同学,这门学科并不是"天衣无缝"的,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包括一些正在进行科研的部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表现自己的参与潜力。所以,在课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学问"起源于"学习、问难",知识的掌握不是靠"教"而是靠"问"出来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入一些包括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结论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索更好的答案。这些习题,有时则在课堂上讨论。不同答案的讨论和争辩,使得同学思想更为活跃,掌握知识更深入。

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

这门专业选修课,从开设之日起,一直以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力争以直观的方式解读中国旅游文化。教学内容既规范又新颖,信息量大且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教学方法灵活,且极具启发性和互动性;能以散而不乱技法,娴熟、轻巧地驾驭着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制作精美的课件,文字、图像、声音、动态和谐、统一,能使抽象的旅游文化现象,演绎得直观、生动;条分缕析的图标设计,使纷繁的旅游文化现象变得简约而条理分明;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一个老师满堂灌的做法,比较注重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和新资料;形象而深刻的语言艺术追求,激发学生在美的陶冶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能主动的学习。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内容、方法和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建立可行、有效的旅游文化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对今后课程改进的建议如下:(1)申请增加课时,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增加景区、旅行社的实训内容,将《旅游文化学》课程直接搬到景区讲授,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零距离”,使学生首先对该专业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2)开展小班教学,每班最好20人左右,保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3)增加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广泛参与;(4)更好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加影像资料的播放;(5)邀请一些专家做旅游文化专题演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