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22:05: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学生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14-02
在培养创新人才、杰出人才的时代要求下,我国高等教育却遭遇“钱学森之问”,难以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杰出人才”,传统的功利化、任务型、被动式的学习模式备受诟病。同志2011年指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1]作为大学生成长领路人的高校辅导员,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使命赋予其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角色要求。
一、自由学习:实现学习内在价值,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卡尔・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为高校辅导员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可能,启迪开辟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路向。自由学习的价值一方面表征为学生对学习与否,以及学习内容、方式等外在权利的获得,另一方面则表征为学习者获得学习的精神状态或精神境界,即学习者对学习的向往、主动性、积极性、掌握学习内容时展现出的游刃有余、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和享受的快乐[2]。罗杰斯认为理想的学校教育是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自由学习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价值和情感;以内心自然渴求为动力,具有去权威的性质。雅斯贝尔斯亦指出:教育诉诸自由……教育以从自由中不断获得的东西为其内容,假如学校里游荡着教育权威的幽灵,对此学生也不反抗的话……将来这样的学生在下意识里只知道服从与固执,却不懂得怎样自由地去生活。[3]在实际的工作中,笔者时常听到:“是上课而不是被上课”、“我就是我”、“我渴望自由”、“我是一个人,我需要的是对我这个人的关爱,而非仅对我学业前途的关心”。也许这其中有不负责任的抱怨,但也能体会到当前大学教育带给学生的压迫感,及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被尊重、理解、关心的愿望。可见,自由学习是必要的大学学习方式,促进自由学习是辅导员迫切的角色使命。
二、辅导员促进自由学习的可能路径
辅导员的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联,具有促进自由学习的有利条件:其年龄结构年轻化,思想较先进开放,减少交流代沟及师长所代表的外在权威影响;了解现代交流学习工具及方式,能为学生搭建自由学习平台;掌握教师及教学资源信息,能协调提供自由学习同伴、教师及其他支持资源等。基于这些有利条件,促进自由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
1.建构促进自由学习的人际关系。传统教育系统中,教师是权威和主导者,甚至是某种标准的代言人,辅导员要成为自由学习的促进者,首先要打破原有的人际关系,形成自尊、民主,充满温暖和爱的人际氛围。①以真实的自己面对真实的学生,“真实性可以说是学习促进者最基本的态度。如果促进者以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自己的身份和学习者互动,不带任何面具、没有任何隔阂地与学习者产生联系,她更有可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4]辅导员要以真诚的姿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其中懂得自尊和负责任,使其自觉学习、愉快成长。辅导员要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在学生面前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会增加相互的信任和理解;辅导员要面对真实的学生,不能成为某种官方立场或标准的代言人,也不可因事累人,因为某一方面而否定学生的一切。②珍视、接纳并信任学生,珍视学生的感受、观点及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接纳他们的一切:他们的成就荣耀,抑或失败沮丧;积极上进,抑或颓废虚度;明晰执着,抑或迷惘气馁;他们所有的顽皮、冲动、理想化、不成熟甚至各种坏习惯……他们有时会让你气急败坏,有时又让你发自内心地感动和快乐。辅导员作为兼具管理工作的教师,要珍视、接纳并信任学生,给予每一个独特的个体最大的机会,提供适合的平台,激发他们无限的潜能。③同感理解,当老师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反应的内在含义,并且能够敏感地意识到对这样的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方式时,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可能性才会增加。辅导员尤其要深入体会学生微妙的情感及情绪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基于自己的标准或者官方的标准做出批判或评价。面对个性、习惯、兴趣各异,已具有较成熟人格、思想的大学生,这种基于同感理解的教育引导会更加有效。
2.帮助学习主体明确其独特性并确立目标。自由学习的一大特性是它是一种内心导向的动力源,要促进学生的自由学习,必须首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独特性并确立目标:①以学生个体独特性为导向的专业方向引导。首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独特性。独特性主要可以通过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四个维度来表征。可以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测评工具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兴趣、能力等,如,霍兰德兴趣类型理论、MBTI性格测评工具及九型人格理论等;也可通过体验帮助学生认识能力特点和澄清价值倾向,如心灵游戏,图画投射,自我叙述等方式。其次,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辅导员要了解并分析学生的专业及专业方向,明确学生未来发展的领域和方向。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专业方向特点,明确未来的专业方向。②以行业需求为参照的职业定位引导。学生所学专业或专业方向所对应的行业需求直接影响学生求职及就业岗位的选择。辅导员要引导学生以行业需求为直接参照定位职业发展。在学生比较了解自己的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未来自己所从事行业的需求情况:行业领头企业,行业信息获取渠道,职位需求,职位知识和能力要求等。③阅读明“志”,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拓展视野,明晰心志,对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有很好的帮助。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和了解,为大学生提供经典或前沿阅读书目,如果对专业书目不甚了解,可以求助于专业老师;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分享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3.搭建自由学习多元互动平台。给学生搭建多元系统的交流、探究、展示、提高的平台,虚拟的网络平台,实体的讨论室平台,激励性的竞赛平台,自主性的兴趣小组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多元互动的自由学习平台。①网络平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网络平台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由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需求为导向的学习机制充分体现了自由学习的核心思想。现代互动交流平台非常多元,如贴吧、论坛、聊天群、讨论组、博客、空间、微博、微信,以及专业开发的网络学习软件或系统,可以提供文字或视频资源共享,情境模拟、提问、答疑、作业批阅,等等。辅导员可以有效借助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多样的互动交流平台,让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自主交流互动。②讨论室平台。讨论室或活动室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进行全面准确的信息交流。辅导员可以配合专业学习任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自由组合或优化组合讨论小组,小组成员可以自主开展活动,讨论学习主题,沟通情感,促进学习过程的愉悦性。此外,辅导员可为学生提供各类资源信息,方便图书馆讨论室、实验室或活动室申请。③竞赛平台。竞赛平台能够有效激励学习并检验学习结果,对自由学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辅导员可以为学生或学生团队提供各类比赛信息,鼓励学生参与比赛,甚至可以协调各类资源搭建以赛促学的平台。④专业兴趣团队平台。在良好的专业兴趣氛围影响下,专业兴趣团队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便于展开自由自主的探究。在学生有一定专业认识后,辅导员可以协助学生组建专业兴趣团队,帮助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还可以配合专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或项目研发。
除以上路径外,为保障学生从被动的学习逐步过渡到基于自我意识的主动的、创造性的自由学习中,辅导员可以利用契约的形式,针对具体的学习主题或研究项目,订立能够说明学习内容及方式,评价方式,双方的责任等问题的规范约定。罗杰斯认为使用契约的学习是一种过渡经验,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它可以减少教师的不确定性,而增加教师及学习者本身的安全感和责任感。这种过渡经验对于我国一直以来习惯被动式、接受式学习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适用,能够很好地解决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的学习问题。有效使用契约可以有效规避学者提到的可能,即“如果破坏学习自由和学习制度之间的张力和平衡,就可能导致学习自由失落和学习制度低效。”
罗杰斯自由学习理论自引入我国教育改革以来,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比较积极的实践和发展,但在高等教育中的研究和应用不足。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工作模式,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自由学习的相关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还需要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石毓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
[2]学习自由:学习权利和学习价值的双重实现[J].当代教育科学,2011,(5):12-13.
一、大学生需要法制化,法制化是实现大学生管理的根本途径
首先,大学生管理法制化是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目标的必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新世纪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不仅是专业知识丰富,道德高尚,而且应具有高标准的法制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等教育。为此,要加强高校管理的法制化深度。在高校管理中,大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高校的法制化教育其实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大学生管理的法制化。
其次,大学生管理法制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完成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目标的必要手段。高等教育单位作为教育部门,其主要工作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级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不仅是专业知识丰富,道德高尚,而且应具有高标准的法制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等教育。为此,首先要使高校中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较高的法律观念。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开展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讲座和活动来加强学生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当然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学法、懂法、用法的过程中懂得分辨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根本上提高高等人才的思想素质,减少高级知识分子犯罪率。目前国内大学在这方面的现状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作为知识和技术摇篮的高校,师生对社会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知之甚少。侵权和被侵权现象在高校时常发生。学生与学校间关于维权的官司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另一方面,大学生中谈恋爱、婚前、女大学生傍大款、打架斗殴、盗窃、吸毒等行为为数不少。社会需要各方面都健全的高级人才,高校在输送人才的最后工序中担任了及其重要的角色。
再次,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决定了需要法治教育作为手段。当代大学生,多出生在八十年代初期到中期的一代青年,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作为国家民族建设的新生力量,他们掌握高等技术知识,胸怀报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处事果断对人热情,这是他们的有点。但是,他们在思想和言行上容易偏激,分析现象和问题欠缺全面和长远的眼光;再者,出生年代给了他们和平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思潮的冲击,造就了这一代新兴人类:对生活的物质要求高,追求享受高级物质生活,对需要艰苦奋斗的人生旅途没有充分的估计和心理思想以及身体上的准备。在这一代人身上存在更多的矛盾:他们掌握高级知识却常犯急功近利的错误;他们大胆勇敢却缺乏谦虚谨慎;他们对人热情却难以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没有充分努力却总抱怨环境的恶劣;他们自认为是成年人却在思想上并不成熟。这些观点决定了高等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别要注重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片面强调尊师的观念,克服单纯从伦理道德强调爱生的习惯。要更多地从尊重、平等的角度出发。将每一个学生当做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来看待,肯定他们作为一名成年公民享有的权利,同时强调作为一名成年公民还应当承担的社会义务。守法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责任感,是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一个基本手段,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
二、大学生管理需要人性化,人性化是实现大学生管理的必要条件和有力工具
首先,法制化是前提,人性化是必须。高校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主动适应新时期新环境下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要从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体现一人为本理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人性化,科学公正需要人性化,正确的导向加有效的引导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化教育,要以人性化为条件。大学生由于不知法而犯法的案例屡见不鲜,所以要把法制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规范学生的全力与义务,使学生由被动教育变为主动自律。将法制化教育联系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和世界观、人生观进行,既充分地体现了人性化教育,又可以收到法制教育的良好效果,可谓一举两得,相辅相成。
三、结语
总之,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要注意法制化和人性化相结合,在法制化的前提下实行人性化管理。高校要转变传统的“管制教育”,树立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对待学生的日常行为问题,应该以教育主导为主,不断完善与创新大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法制化的前提下充分的体现人性化。
2实施管理教育的措施
大学学生管理与其他一般管理不同.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的重合.即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被管理者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科学管理.必然是与思想教育结合的管理,即管理教育。大学学生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集体管理、德育管理等等。几年来.笔者在管理教育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体会到加强管理.树立良好的校风与学风,既能搞活教育,又能保证学生健康发展,有效的管理教育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意义上的管理教育.不只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大学里,对学生的各种教育必须依靠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一切管理必须依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落实与提高。在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管理教育工作中。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其科学意义并进行实践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剧增,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不少大学生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了全社会的难题。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大学辅导员常规工作职责的重要部分,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但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辅导员来说同样是巨大的挑战。本人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中发现,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大部分人身上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没有求职欲望和意识、没有相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没有求职技巧、没有合理的自身定位。所以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去开展相应的工作。本人的一些经验积累和总结,分享如下:
1 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培养良好就业意识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
就业意识是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基础,没有就业意识就没有努力的方向,这是从很多大学生身上提炼出来的教训。不少大学生进人大学后尽情放松,把大量宝贵时间浪费在网络、玩游戏、谈恋爱中,毕业时才发现一无所获;有些学生毕业前夕对于求职还无动于衷,很少或从未参加过招聘会,个别学生甚至连求职简历都没有制作,那么难以就业是理所当然。
作为大学辅导员,必须要加强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发挥学生就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学生入校时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就业的严峻形势和困难,使之居安思危,在校期间主动去学习专业知识、加入各种学生组织、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各方面综合能力。在学生大四时,要使他们树立起就业意识和积极心态,做好求职准备;面对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都要毫不畏惧地去努力克服。
2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当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空前激烈。企业对于求职者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很多学生求职失败,归根结底在于自身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匮乏。时代的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出色的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浮躁不急功近利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仅仅依靠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是难以获得的,大学生必须通过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去培养获得。通过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该教育,很多同学从职业生涯规划课上了解到了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能够做到“知己”和“知彼”,即能够清楚地认知自我和认知职业世界,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意识地去为自己科学合理的规划未来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制定大学期间相关的行动计划,去付出相应的实践。比如什么时候通过英语四六级、什么时候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赢得奖学金、担任班干部、加入学生组织或学生社团、假期参加实习工作以锻炼交际能力、工作能力、增强个人阅历,等等。这些学生的努力在就业时收获了硕果,最直观地反映在他们的求职简历上――那些没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简历上内容通常空洞泛泛,只有个人基本信息,在最能吸引HR目光的实习经历、活动经历、个人荣誉等方面几乎为空白,而有好的职业规划并能付出行动的同学,他们的简历上处处是亮点,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所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
3 做好大学生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和签约维权教育,授学生以求职之渔
开展就业技巧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成功率。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技巧普遍匮乏,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四处碰壁。例如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去获取并筛选求职信息,毫无针对性的四处浏览招聘信息,结果事倍功半,效率低下,求职热情受到打击;有些同学简历制作内容空洞、夸夸其谈、肆意造假,主次不分,条理不清,造成简历投递成功率低;有些则缺乏面试技巧,应对能力不足,不懂礼仪,导致屡次面试失败。在工作中,我会依据学生反映的情况、本人以前在就业过程中的经验、其他老师分享的经验,告知学生从就业信息的获取到简历制作、面试,直至签约每个环节的细节和技巧,帮助学生顺利获取职位。
一、网络环境下当今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新特点
1.视野开阔,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对于如今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是在信息化时代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与网络信息的频繁接触,获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快速提升,因此处于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眼界开阔,知识丰富,并且对任何新事物都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
2.善用网络,但更容易过度依赖甚至沉溺其中
青年学生对网络的熟悉度和利用率非常之高。他们获益于网络的同时, 往往也会出现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而导致自身在现实生活方面出现缺失和弱化。部分学生甚至完全沉溺于网络世界而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3.价值观念不稳定,容易受不良信息误导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发展,人们的互联网利用效率大大提升, 各种信息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们面前。面对海量信息,人们可以主动筛选,但也会被不同程度的信息所误导而不经意间被动接受。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很强的信息甄别能力和坚定的意志力,能够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但是,大学生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尚浅,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一些错误、偏激的信息容易对其产生思想误导,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1.建立高校网络评论观点发现以及应对工作机制
第一,基于观点知识库进行非结构化网络评论挖掘,将网络评论分解为N个单元进行识别,对于本体知识库以外的特征词和情感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识别,最终形成观点集合,将其作为基于本体知识库的观点挖掘模式。第二,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视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用耗散理论等相关理论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解读高校网络舆情的组织结构、内在特征等内容,开发具有实效意义的方法思路。
2.营造积极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搞好校园局域网建设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主旨思想就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而校园局域网作为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宣传、教育、引导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所以搞好高校局域网建设并以之作为重要的大学思想教育平台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指引,将其作为打造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的内涵主线,提升其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方面的引导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并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提升大学生自身文明上网的自觉性。
3.拓宽教育渠道,运用多元化网络载体相结合方式开展思想教育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除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教育导向,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也必不可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说教为主导,目标明确且比较务实,但模式单一,效果有限, 完全不能契合新生代学生群体思想发展需要。根据信息时代以及当前学生思想发展特点,我们应该在以往“两课”的基础上增加现代教育引导载体,通过多种网络平台传递贴近生活、内涵丰富的知识,于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启发和良性引导;有机整合多种教育资 源,发挥教育合力,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中国分类号:G621
2008年,大学校园迎来了首批90后大学生,至2010年,90后大学生已经基本取代8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成长在网络化、全球化、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文化现象相互碰撞,所有这些都会对成长中的90后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及时准确地把握90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在新时期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一、90后大学生发展特点探析
1、思想追求独立,但仍缺乏生涯规划
基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90后大学生接触和学习新事物的渠道更加多元,他们的视野比以往更开阔,因而在个性发展上更加追求独立,讲究个人隐私,在处理问题、说话办事等方面的表现更为成熟,对于来自父母、教师的干涉、灌输较为抵触。尽管如此,由于缺乏人生历练,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对于个人定位、未来发展较为迷茫。
2、以自我为中心,生活独立性差
90后大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相较以前几代人优越,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多的受到了家人的关注、宠爱,甚至溺爱,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模式,进入大学后的集体生活对于很多90后学生而言是一种环境的转变,更是对独立生活能力的考验。
3、信息获取多元,对于网络过于依赖
在当前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特点下,90后大学生获取各方面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对于社会的认知(包括时政、学习、休闲娱乐等)很大部分来自于各类网络媒体的传播,不少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网络依赖。
二、多角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实效
学生发展离不开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内部动力是个人成长成才的根本动力,而良好的教育环境、师生关系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基于前文的分析,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应当结合学生特点,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条件,充分挖掘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主体性教育
90后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烈,注重自我感受,追求独立探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学生特点出发,将传统的“管理学生、约束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引导学生”,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注重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组织、各类社团、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示范作用。
2、创设和谐关爱的隐性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发展
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在《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的,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知识、经验、规范、态度、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和不易察觉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应积极探索隐性课程的作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出发,整合校内外资源,在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中创设和谐关爱的育人环境,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课外文体活动等,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了解国情、校情、民情,规范个人行为、确立积极乐观的生活价值,从而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3、发挥网络功效,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手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五光十色的大众传播媒介与信息像阳光、空气一样环绕我们的日常生活,大众传媒不仅仅扮演着传播信息的角色,更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面对这些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辨别和选择,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识别和分析能力,让大学生学会运用媒介合理表达个人意愿,这样,在海量信息面前,大学生才能从容应对,真正形成个人的理性判断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高校应顺应时代趋势,利用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影响,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利用QQ、BBS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自我成长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指导90后大学生自我成长的有效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首先,从学生发展需求看,尽管90后大学生存在各种思想独立、行为成熟的表现,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未来发展、人际交往、学习成才等方面存在着迷茫和困惑,依旧需要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心理咨询等个性化形式为学生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其次,从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看,通过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心理测验等多种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个人成长的历程及影响,提升学生内省的敏感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迎欢,吴峰,刘莉等.当代大学生特点及环境影响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 1) .
2、刘瑞平,陈殿林.后喻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性研究[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
关键词:思想教育; 高校大学生; 科学发展观; 辅导员
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目前在对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的重心工作就在于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这里所提到的教育既包括知识和能力上的教育,还包含了对学生观念、社会认知、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教育任务上较为艰巨,同时其影响也较为深远。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工作以及学生指导工作中的主体,不仅和学生的相处时间最长,同时和学生进行联系的次数也最多,是针对高校大学生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肩负着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心理健康素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重任。同时随着目前我国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念在社会各个层面上的渗透,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也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浅谈高校辅导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该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多包含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就是“以人为本”,而对于高校学会生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实际上突出的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具体而言,要将学生转变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体,将传统教育中被动接受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下的主动接受。由于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一直强调的是对学生施加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上的影响,但是在这种影响施加的教育过程中突出的是教育者的个人权威和话语权,而忽视了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仅仅是进行教育内容上的简单灌输。由于目前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所面对的都是具备一定行为能力和思想意识下的大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很明显无法符合当地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同时也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主观要求。
因此作为科学发展观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体之一,辅导员需要在具体的教育工作者,首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确保学生可以对所传输的思想道德内容实现主动接受,并通过对自身的思想活动来将其转变为被自身所利用的道德意识和思想观念。同时从教育理念上来说,需要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转变,利用和大学生之间所进行的交谈,对其在思想内容上所存在的困惑问题进行疏通,然后在思想交流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最终可以引导受教育者可以在潜移默化下形成正确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观念。
二、教育工作中注重对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首先是要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上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由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本身涉及到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其教育内容上需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而这些方面的内容体现的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同时随着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以及社会结构上的不断调整和变动,在创造出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迎接更多的全新挑战,这些方面的变化和发展都决定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必须要顺应目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全面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让高校大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上的共识,从而实现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次在注重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强辅导员的自我完善。上文中也已经提到过,高校思想教育重要在于做到以学生为本。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管理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上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工作者,并作为大学生最亲密的知心朋友,需要利用思想教育工作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还要注意到辅导员自身的教育和完善工作。由于目前高校辅导员其工作内容上越来越复杂,同时对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辅导员素质要求上也越来越全面。对于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提高方面,仅仅依靠进修或者是培训方式是不够的,最为重要的还是需要依靠自身主观能动性上的发挥,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目前我国各高校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利用攻读学位计划、研修基地以及示范培训基地的建立等多种方面来实现辅导员业务能力和专业化能力上的提高。所以辅导员应该牢牢的把握住这种发展机遇,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三、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注重两种制度
(一)注重高校辅导员的团队组合制度
高校的辅导员往往很多,有专职有兼职,各有各的特长,有的擅长心理辅导,有的擅长文娱活动,有的擅长体育活动,有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理论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等等。这样,在基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中优化人员,通过角色搭配方式来更好地实现角色扮演,更好地完成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和党团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的制度保障,完善健全的制度才可以使班级和党团组织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行。对于班级来说,一个好的制度不仅可以令辅导员的工作更加规范,而且以制度治理代替人治更具有公正性和管理有效性。
除了院系及相关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外,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班级制度,涉及到学习、生活、班级事务、党团活动、组织和发展等。如请假制度、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宿舍卫生评分标准、周末的晚点名制度、定期查宿舍制度、班会和班团活动的举办要求、班费的管理、班干部的考评、团员推荐和党员的发展等。通过这些制度的严格执行和同学的自觉遵守,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开展,形成良好的班风。好的班风才能形成好的学风,好的学风构成了好的校风。制定客观可行的规章制度,还要不折不扣去执行。真正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行、执行必严、一视同仁,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学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本体,学生的素质依赖于高校的管理水平。但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让人难以琢磨,这就对高校的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具备很广的知识面,很高的智商,能够为祖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过于理想化,这些都是高校管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不断地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才能彻底解决大学生“管理难”的问题。
1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1.1 强个性,弱心理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能够勇于批判一些事物,能够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保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更喜欢创新的模式,不喜欢教条的思路,死板的教育方法在他们看来就是扼杀他们的聪明才智。但是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创新工作来说,很困难的一个点是他们的心理抗挫能力不足,要想提高其心理素质,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要求我们能够在思想、组织、管理、教育等多方面进行谋划。
1.2 强主体,弱合作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办法用最快的途径融入集体之中。因此对于大学生,高校管理工作的重心将根据他们的特点与喜好将课堂从校内移到校外,将传统的学习方式改为实地参观,彻底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这些独生子女了解和服务社会,了解团队意识,这样更利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1.3 强时代感,弱价值观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大多都亲身体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变化过程,能够体验到其中的不易,因此他们大多数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能够做到爱憎分明,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些都是高校的管理工作的优势。但是在高度发展的社会面前,他们却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更多的是比富贵,而不是比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高校的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创新的地方。
2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2.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想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人才素质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而这些素质中的基础就是心理素质,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办法完成学业,在未来更没有办法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说心理素质关系着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关系着高校能否完成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应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作是新形势下管理工作的重心,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建设一个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络专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校园宣传,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关注和热议的焦点。高校只有牢牢把握住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针对特定的网络行为,制定教育对策,才能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2.2 利用好网络平台
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利用微博或是QQ等新型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了解。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接触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更多的是接触网络,因此作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了解这样的一个动态,通过这些手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不能缺少多媒体技术,它有很多优势,能够展示更加全面的信息。在管理工作中,适当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思想的动态,激发他们的兴趣。要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这样能够让大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一些网络行为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高校通过建设网站,加强对学生对网络不良行为的控制,对于校内共建网络要加强管理,不能任由处置。通过一些网络的手段,为大学生搭建一个新的网络平台,为他们寻找网络的真实用途,通过这样的一个制度的建设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更加全面、优质以及高效的服务。让大学生真正喜欢校园网络,并正确使用它,让网络成为自己最重要的工具,这也是高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思考的地方。
2.3 综合考虑大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
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一,这就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能够让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虽然当前大学生面对着不同的社会、家庭和成长环境,而且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会导致学生出现很大的压力和误区。近年来,大学生会由于一些心理问题而出现休学或是退学的状况,而且导致突发事件和恶性事件的出现。高校的管理工作就是要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以最大的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平台让学生的学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得以均衡提升,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与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并健康成长。当前形势下,选择学校不仅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继续深造,更是为了毕业后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的关键选择。而在学生就业的时候,企业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要综合考虑大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10-01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历来都是党和国家政府十分重视的,在讨论大学辅导员怎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个问题前,首先应明确几个重要的观念和认识。
一、明确辅导员工作的本质、任务和原则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就是为学生和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最终达到为社会服务――这就是辅导员工作的性质;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化管理、学生班级管理、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等;高校辅导员工作原则就是按学校规章制度办事、按教育规律办事、按事理办事。
二、明确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因着其工作的重要行,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较为优秀的做事能力,并不断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把道德修养与学会为人处事当作教育学生成才的重要环节,把为学生服务当作首要职责,以爱岗、敬业、尽责的职业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社会充满责任,对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充满忠诚,积极践行严谨自律、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最值得大学生信赖的人。
三、明确工作对象的情况
辅导员要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就必须对工作对象有全面准确认识,要学会用发展性和时代性的眼光分析和研究学生。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的学生,大半是在父母和亲人的溺爱下长大的,没有生活困苦的经历,没有经受过挫折,甚至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活中都没有受过老师严厉的批评,甚至是被许多老师抱大的一群,所以心理比较脆弱。社会的发展又让他们具有与前辈人不同的价值观念。辅导员要以良好的心态、平等的身份、无微不至的关怀逐步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化解矛盾,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感到辅导员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不是教师却言传身教,不是老友胜似益友,不知不觉中接受、理解、信任辅导员,与辅导员无话不谈,有困难首先想到辅导员,只有这样,辅导员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辅导员要和学生和谐相处,就要有良好的修养和坦荡的胸襟,语言严谨,切忌信口开河,面对学生的不良语言、表情和气质,或者做错了事,不能过于苛求;不能对后进生视而不见,或横眉冷对;辅导员还要时时处处尊重学生,不要以“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长”居高临下,傲视学生。
四、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
经过实践检验,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要把握好几个要点:
(一)随机、随事但不随性、随意
辅导员的工作就是直面学生群体,是高校最基层的岗位。这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就是到学生中间,用心为大学生做事,在学生发生重大事件时第一时间出现往往都是辅导员。
辅导员的心境、作风、品德和做派,就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树立做人做事的榜样。学生时时处处都会感受到辅导员的存在,体会到辅导员的必要。辅导员的工作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点、一个固定的方式、一个固定的时间,哪里有学生的需要就有辅导员的身影和声音,所以辅导员的思想工作常常具有随机性,再哪里发现了问题就再哪里解决。
辅导员要按教育规律,合乎程序做事,工作不能有随意性。这就要求辅导员的工作要以人为本,体情察意,听声谋利,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做每一件事当作主要职能,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诚心诚意做事,显出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面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绝不能因为自己心情的恶劣就随意发火或对学生的事置之不理,着也体现着辅导员的敬业精神。
(二)前瞻性与长效性相结合
辅导员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引导者,工作往往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辅导员的很多工作都要做在事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遇到不同的思想问题,思想工作就要有不同的侧重性,注重一个长效性和整体性的规划,比如,大一重在养成教育,大二重在个性发展、能力发展的引导,大三要注重职场教育。
(三)事理与事实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新媒体这一概念引入人们的生活,当今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将新媒体融入高校的建设范畴,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80、90后,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互联网、手机、微博、博客等已经成为大学生接收和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如何顺应时展,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转型途径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
1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转型释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以新兴的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第五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数字广播、数字电影等。它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具有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和多媒体性等特征。
西方学者认为“社会转型”是用以表达社会结构具有进化意义的转变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态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结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不断顺应时展的新要求,与时俱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转型就是指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的新兴媒体,通过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型,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转型的必要性
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外部环境的挑战
首先,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性加强,大学生面临压力较大,平时学业繁忙,他们更倾向于快捷便利的信息获取方式,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出调整,以符合大学生的生活节奏,适应其心理需求。其次,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国内外往往通过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些媒体利用不正当、不合法的传播方式,夸大人民内部矛盾,散布恶意谣言,恰恰迎合了大学生“痛感强、燃点低”的特点,极易引发大学生的不理智行为,被所利用,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面临重大的自身突破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是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尽管高校历来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教育工作如果按照传统的说教、灌输等方式,传授一些刻板、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内容,很难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这也正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不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搭建了更加广阔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同时扩展了教育者的视野,面对这些新的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加强对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管理,将新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于教育工作中来,实现教育工作的发展与突破。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的对策
3.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转型
首先,扩大先进文化的网络覆盖面,建立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不断传输先进文化的信息,占领我国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同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设计一些融入学生学习、工作、娱乐等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达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其次,增加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相关教育内容,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优化教育资源,使其成为生动性、交互性、一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增加教育内容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提高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内化程度。
3.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转型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信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都对以往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互动,提高学习热情。其次,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制作出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课搬到网上,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最后,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内网、手机报等校园新媒体的辐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加强教育效果的渗透力。
3.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转型
如何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更要有效管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设立网络监管主管部门,成立组织管理队伍,加强校党委的领导,做到网络监管的及时有效。其次,要规范制度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辅导员这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职责,同时通过校园行为准则等规章制度对校内不良的“网络言论”坚决的予以批评和教育,杜绝“网络煽动”“网络造谣”等行为发生,净化校园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