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1 14:25: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证券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深入开展统计“六五”普法教育
(五)突出统计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区局队及各镇(街道)、区级各有关部门在实施统计“六五”普法教育工作中,既要注重《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强制法》等行政法律法规的普法教育,更要围绕统计调查工作突出重点内容,将《统计法》、即将颁布的《统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省《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等统计法律法规作为统计“六五”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六)结合重点工作开展统计普法教育。区局队及各镇(街道)、区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第三次经济普查、投入产出调查、“一套表”制度实施、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统计巡查(稽查)以及各类统计专业年报等重点工作,把统计“六五”普法教育与统计业务、统计服务、统计执法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普法、在服务中宣传、在执法中教育,同时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统计普法宣传,让每一个统计活动的参与者都能把统计法的各项规定作为行动指南。(七)把握重点时节推进统计普法教育。区局队及各镇(街道)、区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把握“9•20”中国统计开放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12•8”《统计法》颁布30周年的有利时机等时间节点,创新统计法制宣传方法,组织开展现场咨询、出动宣传车、发送短信、观看法制宣传动漫片、发放统计法制宣传品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的统计普法宣传活动,力求达到宣传形式生动活泼,宣传内容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达到党政领导干部熟悉统计法、统计人员精通统计法、社会公众知晓统计法的总体普法目标。
努力提升统计执法检查水平
今年以来,我中心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为目标,以落实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改革为重点,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效推进,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力促“网上办”“掌上办”。通过优化流程、梳理高频事项,有效提升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目前驻市行政服务中心事项X项,X%以上网上可办,X%以上实现全程网办。强化宣传,强化宣传,积极引导群众通过“X政务服务网”、“X里办APP”“支付宝小程序”等途径办理业务。
同时成立督查组,通过“随访+暗访”方式,对部门窗口进行不定时督查,确保政务服务不断档,让群众办事更便利、企业复工更畅通。截止目前,我中心办件量达X万件。督促、指导各部门面向企业群众开展“网上办”“掌上办”业务,实行“不见面”“零跑腿”审批。目前我市“网上办”开通率X%,除去不宜实现网办事项,实现率X%,“掌上办”开通率X0%;“零次跑”实现率X%。
(二)升级便民利企“一件事”。围绕群众牵肠挂肚的事项,继续深化“一件事”改革。聚焦民生关切、涉企服务、城市管理、执法监管等重点环节,现已成功实施X件省定高频“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其中在我中心办理的有不动产登记、公积金贷款、纳税等X件,该X件企业和个人“一件事”100%全部实现“网上办”和“掌上办”。同时在加快实现X件省定高频“一件事”协同高效办理基础上,梳理形成了X件高频“一件事”,如外贸经营许可一件事、商品房“预转现”一件事、不动产户籍联办一件事等,正在逐步推进中。
(三)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面规划全市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总体工作,打造“1+8+15”政务体系。对乡镇(街道)的行政服务中心的场地面积、窗口布置、便民设施和物品摆放等都做了硬性要求。通过专班形式,对镇街就事项承接数量、方式及人员下沉、业务办理培训等内容进行具体对接、研究确定,确保做到“放得下、接得住”。精准赋予审批权,按照“有需求、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原则,采用委托放权、部门派驻等X种方式,由乡镇(街道)提出需求,明确下沉政务服务事项X项,较改革前增加入驻行政服务中心X项。
(四)优化“瓯e办”自助办。优化自助网点布局,把办件量少的X台“瓯e办”设备调整到车管、社保所等需求量大的网点。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推动自助服务网点向园区、社区、集聚区等场所延伸,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覆盖度和便捷度,实现随时办、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目前我市“瓯e办”办件量达X万件,居X各县(市、区)前列。
(五)推进为侨服务“全球通”扩面增项。深化为侨服务“全球通”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全球通”平台外延内拓,实现“全球通”国内和海外服务点数量拓展、服务质量提升、平台功能升级。制定出台含户籍证明、不动产登记等X个事项的为侨服务目录清单。“全球通”服务国内外联络点已涵盖意大利、法国、阿联酋、南非等X个国家X个点,目前我市全球通办件量达31件。
(六)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通过X政务服务网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施全过程审批跟踪、监测预警、时效统计等功能,实行节点管控,分阶段、分环节开展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前三阶段“最多50天”和竣工验收“最多30天”审批效能监测,出台《X市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实施方案》。目前,我市新赋码的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实现率力争达到100%。开工前审批(即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三阶段)“最多50天”X个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项目“最多30天”X个项目,实现率均达到100%。“最多80天”改革得分X分,在X各县市区排名第一,全省排名第六。
(七)深化多样化代办服务。建立市、镇、村“三级代办员”队伍,形成覆盖市、镇、村“三级一体、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服务体系。在镇(街)、村(社)行政(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综合代办窗口(代办服务点),在镇(街)、村(社)形成线上、线下办理为主、代办服务为辅的服务格局同,将代办服务的触角延伸至“15分钟办事圈”。通过高效化施策、协商化推进、精细化服务,提升重点项目审批的速度与效率,促使一批重大项目在疫情之后能够快速落地。设立银行志愿代办服务窗口,通过政银合作,强化银行无偿代办服务。目前代办企业投资项目共X个,实现便民代办共X件。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打造政务服务2.0平台。一是建设“未来大厅”。设置智能导服区、收件区、审批区、出件区,全面推进办理窗口与自助终端设备接入政务服务2.0,完成市级行政服务中心改造,进一步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实现“新大厅、新服务、新体验”。二是强化自助办理功能。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开辟自助办理专区,整合“自助办”、“自助填表”等功能,配备专职导引人员并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智能办事体验感。
三是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按照“应统尽统、应简尽简”的要求,督促部门就重点事项的办理流程、申报表单、申报材料等核心要素,与上级部门做好标准的对接、事项的配置和应用,并逐一梳理编制具体的受理清单和审核要点,实现窗口人员按标准收件。
(二)力促投资项目高效审批。一是开设涉企服务“专家门诊”。围绕企业开办、企业转产、项目投资、经营许可等审批服务,以及政策咨询、问题投诉、疑难解答,开设“跑一次没办成”窗口,组建政务服务专家团队,开设“专家门诊”、主动“上门问诊”、精准“把脉开方”,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二是深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应用。进一步精简投资项目事项办理环节和材料,推动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实现企业投资简易低风险小型项目快速审批“最多20个工作日”。
(三)力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是大力倡导“不见面”办事。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大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力度,着力打通“网上办”、“掌上办”堵点,切实提升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在全市全面推广“不见面”办事模式,转变群众传统的线下办事观念。二是优化网办掌办模式。在巩固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办、掌上办”做法的基础上,优化申报页面设置,强化智能导办体验,简化审批流程,再梳理一批与群众企业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做好网办掌办操作路径的宣传和辅导,力争实现网上受理达80%以上。探索开展申请零材料、填报零字段、服务零人工、领证零上门的智能“秒办”。
三是提升全天候自助服务能力。根据企业和群众需求,推进多条线政务服务事项在“瓯e办”自助服务终端集成办理,推动更多事项全程自助办理。优化自助网点布局,拓展服务时间和空间,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推动自助服务网点向园区、社区、集聚区等场所延伸,加大宣传辅导力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覆盖度和便捷度,实现随时办、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
(四)实施助企为民新举措。一是深化“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深化“一件事”改革,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高质量实现X件“一件事”办理,围绕“新动能、新业态、新产业”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新的群众、企业“一件事”联办,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就能办成“一件事情”。二是全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建立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不得违规限制企业经营。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实现企业准入准营便利化。三是实施商品房“预转现”联办。通过整合部门间资源,优化流程,推动住房公积金、税务、不动产窗口联办,实现预售商品房交税、办理不动产权证、住房公积金贷款转现房抵押三项业务“跑一次、跑一窗”办结,提升审批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自启动“农村中专生培养示范点”以来,海南省农广校始终把争取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支持放在推进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的突出位置,抢抓机遇,为该项工作的长效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文件精神。根据农业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精神,2006年开始,学校积极与海南省农业厅协调,争取将农村中专生计划列入省财政支持项目加以推进,同时开展了专项工作调研。2008年,农业厅拨款12万元作为示范点启动资金,海口市农业局以1︰1的比例配套资金。5年来,海南省农业厅累计拨付农村中专生培养经费572万元,海口市农业局累计拨款84.75万元。
二是主动切入,融入中职教育计划。海南省农广校积极沟通协调教育部门,将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列入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学员毕业由教育厅统一发放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同时学校在教学管理等方面接受教育厅的指导。
三是抢抓机遇,争取政策,寻求支持。2009年至2010年,海南省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拓展到定安、万宁、儋州等市县,共设立了7个农村中专生培养教学点10个教学班,培养农民学员608人。经过两年多努力,该项工作得到了农民学员的欢迎和社会认可,引起海南省人才办的关注。2010年5月,海南省人才办着手制定《海南省中西部市县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海南省农广校抢抓机遇,积极沟通省人才办,汇报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情况,在省人才办的协调下,2010年8月25日,经五届省委常委会第82次会议审议同意, 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正式列入海南省中西部市县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即农村中专生培养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从2011年起,计划用10年时间,为海南省特别是中西部11个市县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依托海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每年对1000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进行3年制中专学历教育,学费每人每年1000元,由省财政、市县财政分别承担70%和30%。
四是依托政策、多方协调、全面推进。2011年5月,海南省委组织部、农业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五部门依据农村中专生培养计划,联合制定《海南省农村中专生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至此,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有了新的起点和政策依据,农业部门的一项农民教育工作纳入到了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视野。2011年,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正式在海南中西部11市县全面铺开,共招录学员1211名,超额完成计划211名(含海口市超466名)。目前,2008和2009级示范点533学员已顺利毕业,示范点和中西部11市县在读学员2941人,在基层设置60个教学班,开设畜牧兽医、会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3个专业。
五是加强硬软件建设,拓展和提升服务平台。海南省农民培训省级中心大楼项目2012年获批通过,该项目投资超过2000万元,目前大楼正在建设当中。为保证项目获批,争取尽早落实建设资金,学校积极与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沟通,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二、加强管理,提升农村中专生培养服务能力
几年来,海南省农广校十分重视农村中专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班管理等工作,多方面整合资源,多措施加强管理。
一是优化教师队伍。在加强本校25位教师培养使用的同时,聘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省委党校、省农业科学院、省农技推广中心等农业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单位共118位高、中级专家作为外聘教师,整合师资资源,保证教学效果。
二是强化教学管理。教学班实行省校及当地班主任共同管理的“双班主任”制,学校每年组织教学班管理人员召开农村中专生教学管理工作会议,定期或不定期派督导组深入基层与学员沟通交流,了解学员学习情况及要求,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同时,组建各个教学班班组长,加强学员自我管理。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结合海南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目前共在10个规范农业示范园建立教学培训基地,组织农村中专生培养学员参观考察和开展操作技术实训,使学员理论联系实际。
三、特色办学,提高农村中专生培养教学效果
为提高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农民学员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农村中专生培养坚持特色办学:
特色一:深入基层,送教下乡。农村中专生培养教学班设在农村。部分市县全面铺开,面向全市县招生;部分市县结合当地产业、体系建设(如村级防疫员、农合社)等开展培养工作。目前,共在基层设置60个教学班,满足了农民就近就地学习需求。
特色二: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农村中专生培养教学主要包括学员自学、媒体教学、面授辅导、实训、专题技术讲座、顶岗实习等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手段灵活,方式多样。为丰富农民教育培训内容,学校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话广播联合创办农民教育培训“空中课堂”栏目,主要讲授农村法律法规和农业知识技能,节目每周一至周五10:00—10:30首播,13:00—13:30重播,学校统一购买收音机,免费供学员使用,创造学习条件,满足农民学习需求。
特色三:结合实际,开展讲座。除统一面授学习外,学校根据农村区域经济特点和农业生产季节实际需要,开展农民急需的、针对性强的培训,如春冬胶园扶管技术、蔬菜种植技术、病害防治技术、养鸡管理技术等各类专题讲座及实训,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行政处罚作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一项内容,不能脱离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与安排而单独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推进力度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工作的力度与效果,但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工作反过来又会影响安全生产全局工作的推进。总体上看,目前全国大部分地方较为重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注意发挥行政处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促进、保障与支持作用,但各地对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进展也不尽平衡,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比较普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行政处罚的制约因素较多,存在一个“难”字。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处罚工作虽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以行政的强制力作为保证手段,但这一工作的开展毕竟涉及相关的主体尤其是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在行政处罚工作所构成的法律关系中,表现为行政相对人的某种利益可能受到直接或较大的影响,尽管这种利益是非法、不当、依法应予以制止、停止甚至剥夺的,为获取这种利益的行为必须依法给予制裁的,但行政相对人对于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主体的认知、态度及与之相关的行为则实实在在地对行整个政处罚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产生某种影响,当行政相对人采取理性、合作的态度及行为时,行政处罚工作常常能够较为顺利地进行并较好较快地落实,而当行政相对人采取非理性、不合作甚至是对抗的态度并采取相关的干扰行动时,行政处罚工作常常难以顺利地展开。再从整个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的情况看,这一系统形成的时间较短,整个体制框架及运行机制并没完全理顺,其职责范围及行使职责的方式还不为企业及社会有关方面所了解,《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也未完全到位,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工作的开展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并面临众多的困难与制约因素,整体推进仍较困难,最为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不少企业对于自己在安全生产上的法定职责不了解、不履行,对自己存在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所遭到的处罚不理解、不配合至对抗,造成安全生产行政处罚难开展、难落实。二是一些地方安全监管机构因担心实施行政处罚后没办法顺利执行到位而影响自己的面子与威信,不敢正常开展行政处罚工作,导致行政执法工作无法取得预期的目标。
2、安监部门自身底气不足,行政处罚存在一个“软”字。自身底气不足必然导致行政执法偏软,而行政执法偏软必然导致“执法不严”,这是当前安监系统开展行政处罚工作最普遍、最常见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自信心不足。主要是因为社会及企业对安监部门还不太了解与认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担心自己部门的权威性不足,为确保自己所进行的处罚能顺利到位,通常对一些性质较为严重、依法应给予较重、较大行政处罚的只给予较轻、较小的处罚,以免企业产生对立的情绪或采取不配合的态度。二是因存在私心杂念导致行政处罚偏软。因为实施行政处罚毕竟可能会“得罪”一些人,特别是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最大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县(市、区)级,因地域范围较小,安监部门的人员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人毕竟可能“抬头不见低头见”,过于严厉的行政处罚无形中可能会得罪一些自己不愿得罪、不敢得罪的人,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有些地方安监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从轻、从低”处理。三是因自己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有关行政处罚的程序、规定了解得不够透彻,对于有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应给予何种处罚及处罚的程度把握得不够准,当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对行政处罚提出意见或通过其他一些方式“疏通”时,安监部门即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及幅度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致有些生产经营单位认为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可以“讨价还价”、可以互相协商,由此引发了“弹性行政执法”现象的产生。上述三个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是弱化、软化了法律法规对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约束力和制裁力,从而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边际收益保持在高于其边际成本的状态,最终导致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出现及持续存在获得了某种内在和自生的驱动力。
一、我国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概况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证券投资者在通过证券投资分享我国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其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也往往表现出非理性。这些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不但会给投资者本身带来损失,长此以往,也会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造成巨大的隐患。
我国监管部门开始重视投资者教育始于2001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证券市场各方责任教育纲要》和实施方案,在该方案中,对投资者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重点和具体实施措施作了布署。
2006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新情况、新问题,监管部门强化了对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推动,结合证券期货行业各市场主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投资者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投资者教育真正的发展始于2007年5月,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各项基础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证券公司依法合规经营、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两个规范性文件,通过这次专项工作成立了投资者教育办公室,各派出机构相继成立“投资者教育领导小组”,行业协会、交易所等自律性组织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也先后组建了投资者教育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投资者教育工作初见成效。
二、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国际经验
从境外成熟市场的情况看,投资者教育工作普遍受到重视,积累的经验也比较丰富。投资者教育制度也被认为是投资者保护制度的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
1.境外投资者教育工作情况
境外发达市场的监管部门都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组织、领导投资者教育工作,都把投资者教育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1994年设立投资者教育及协助中心。英国金融服务局(FSA)在1998年《金融服务及市场法》实施后,下设投资者关系部开始实施系统的投资者教育战略。香港证监会于上世纪90年代设立投资者教育及传讯科。澳大利亚1998年实施的《金融服务改革法案》赋予了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对全国投资者教育进行统一协调与管理的职能。台湾地区于2003年设立专业的投资者保护机构——证券投资人及期货交易人保护中心,全面履行投资者保护职能。
在国际组织方面,投资者教育国际论坛是一个非商业性非政府的国际组织,成立于2005年,2004年,ICSA投资者教育工作小组起草了《ICSA投资者教育原则与最佳实践》,第一次提出了一套投资者教育标准。
2.境外投资者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是印发投资者教育宣传资料。这是境外主要证券市场普遍采用的投资者教育形式。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证券监管部门或投资者保护机构都采用了印发投资知识宣传册的形式开展投资者教育,所有的宣传册都免费派发。
二是提倡和鼓励信息披露内容的通俗化。随着上市公司融资交易及投资产品的日益复杂,其向投资者披露的资料也变得越来越深奥,有着发达资本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在编印投资者教育宣传资料的过程中,非常注意照顾那些对投资知之甚少的投资者,在内容上尽可能覆盖更广的内容,在语言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形式活泼,不使用专业术语。
三是建设投资者教育网站。如美国证监会的投资者教育网站和香港证监会则设立了投资者教育的独立网站——网上投资者资源中心。
四是在报刊媒体开设投资者教育专栏,或者在电视、电台播发投资者教育的公益广告。
五是举办各种讲座和论坛。如美国证监会在1998年初与其他政府机构、消费者组织、证券业机构等共同发起了一个“储蓄与投资基本知识宣传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讲座和论坛,向大众宣传投资理财的知识与技能。另外还陆续在中、小学校开展投资知识教育,全面普及投资知识。
六是开办投资者见面会。如美国证监会每年定期在各个地区举办投资者见面会,向投资者介绍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职能、投资者如何自我保护、网上交易的风险及防范、投资的基本理念等等。
七是开设投资者服务热线。美国、英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服务热线已经存在多年。英国的投资者服务热线每个月都能接到1万多次投资者咨询电话;台湾地区的证券投资人及期货交易人保护中心自2003年就设立了“投资人服务专线”接受了大量的电话咨询。
三、加强投资者教育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1.对投资者教育工作的立法级别过低。我国目前关于投资者教育的只存在于以规章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级别过低,不利于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制度化、长期化、常规化。
2.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投资者教育机构。我国目前承担投资者教育工作职责的机构是证券会下设的地方机构局和投资者教育办公室。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机构为投资者教育负责,然而这一机构是否能承担如此重任也是值得怀疑的。此外,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职能中,也增加投资者教育这一项,设立专门的机构从事投资者教育工作。
一、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必须遵循的条件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办法》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
施细则》规定,定向增发发行条件为:
1.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名,并且必须符合股东大会决议规定的条件。这一规定就限制了分散小户申购,基本局限于投资机构、保险、基金等专门投资机构申购。
2.发行价格不能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各交易日公司股票价格均价的%90。尽管如此,定向增发的股票也低于一般股票价格,这也是定向增发的最大优势。
3.限售期限规定:特定发行对象认购后12个月内;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认购后36 个月不得转让。
4.财务状况,近一年财务报表未被会计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5.筹集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项目型定向增发融资工作思路
1.选择投资项目。投资项目是项目融资的根本,上市公司所选择的投资项目的行业前景和市场前景,项目本身的创效、创新潜力,是投资者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实现项目定向增发融资的前提,没有项目何来项目融资。因此,公司在投资项目选择上,一定要有科学的投资决策的分析,包括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行业的发展以及项目在行业中的竞争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严密科学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保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持续发展创效能力。对投资者有足够的吸引力。
2.确定定向增发融资议案。根据项目所需资金,有相关部门就定向增发融起草相关文件,报公司董事会审议,确定资金结构和融资议案。项目型定向增发融资议案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下:关于公司符合非公开发行股票条件的议案,关于公司发行非公开股票预案的议案,关于公司发行非公开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的议案,关于公司建立募集资金专项存储账户的议案等。议案中要明确增发股票底价,股票发行期限等,严格符合国家规定的股票定向增发发行条件。各种议案要形成会议决议予以披露。
3.召开公司股东大会,形成大会决议。召开公司股东大会主要审议由董事会议定的各项议案,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的议案再次召开股东大会形成股东大会决议。同时股东大会还要对关于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全权办理本次发行工作相关事宜的议案进行审议,并表决通过。股东大会形成有关决议要进行披露。
4.报证监会审核核准。公司向证监会上报申报材料包括:关于公司发行非公开股票预案的议案,保荐人出具的发行保荐书;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在审核期间要及时披露有关公告:如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的公告,关于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的公告。得到核准后要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如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员会审核的公告,获得证监会批文的公告,发行报告书全文等。
经过200*年的岗位调整,我本人被聘任为“8级执行会计师”,在新的岗位面前,我一再告戒自己尽快找准位置、进入角色,因为营业室不允许有无所事事的人。卸掉了部分管理方面的担子,我把精力集中到抓前台业务和产品营销上,尤其是对储蓄存款及相关新产品的营销,更是紧抓不敢松懈。进入xx年上半年,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我行的一系列职工大会、中层干部会议及我行的第一次“经营分析会议”的会议精神,新一届领导班子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崭新思路,既激发了营业室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也拓宽了我本人的工作思路。“求生存”压力变成了动力.在劳动竞赛中以求生存、促发展为主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充分挖掘各方面潜力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站在快速发展的高度上,我和营业室主任客观分析了面对存款增量份额与其它行的差距,在会计主管的指导下详细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方案,切实遵循行党总支确立的“大发展、大市场、大营销”的工作思路,在土地补偿资金归集、职工买断资金、收复失去的工资阵地、集团企业工资源头上及来兖投资商找突破点,巩固扩大了营业室的客户群体。营业室作为核算主体行,是全行各项工作的枢纽,是全行会计核算的中心。要提高我行的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质量,必须从营业室的会计基础工作抓起。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通过对营业室不同岗位、不同业务种类进行认真分析,重新制定和细化了岗位职责,调整了轮岗制度,严格了操作流程,制定了钱箱现金管理办法、钱箱单证管理办法、证券业务管理办法、凭证整理装订办法、会计差错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定。明确专人对钱箱现金、单证、重点会计科目及帐户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通过制定二次分配办法,将营业室人员的绩效工资与业务量、存款任务完成、核算质量、服务质量、劳动纪律等内容相结合,打破了分配上的“小锅饭”“小平均”,促进了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和服务质量、核算质量的提高。
年报季有点长,需要分三段来说。
首先是年报披露阶段。每年的1月1日-4月30日,根据多年情况来看,前两个月披露年报的较少,三四月份是披露的旺季。
其次是年报审议阶段。年报定稿、董事会审过之后,两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披露。股东大会召开,根据规定,最早要在公开披露后20天,最迟的日子是6月30日。例如,中信证券(600030)2015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的日期是2016年6月29日。每年的5月是召开年度股东大会的高峰期。
第三是年报实施阶段。股东大会通过年度分配方案后,要分红派息、转增股本。根据规定,这项工作应当在股东大会通过后两个月内完成。因为分配需要掏钱,所以公司一般都不太积极主动,能拖一天是一天,基本上是挨到最后期限才实施。以中信证券为例,2015年的红利在2016年8月19日发放,距年报季的首日已过去7个多月,离下一个年报季的开始不到四个半月。
年报季的整个流程,一家公司少则花四五个月、多则需要大半年。这不得不令人感慨,年报季确实是有点太长了!
法规决定上市公司动作
探究年报季时间漫长的原因,必须穿越到上世纪九十年代。1993年,第一部《公司法》颁布,规定,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应当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的事项于会议召开二十日前通知各股东。1998年,第一部《证券法》颁布,规定,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年度报告,并予公告。上述规定基本奠定年报季的框架。此后,证监会制定《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规定,股东大会分为年度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年度股东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应当于上一会计年度结束后的6个月内举行。沪、深交易所制定的《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公司的分红派息、转增股本方案的实施,应在股东大会通过后两个月内完成。上述规定进一步固化了年报季的长度。
所以,年报季历经那么长时间,并非上市公司拍脑袋决定,而是有现成的法律依据。这与立法时的客观环境密不可分。上世纪九十年代,资本市场是“摸着石头过河”,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讲就是,“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由此可以看出,当时资本市场属于新生事物,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反映在立法上,就是在借鉴境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境内的客观因素,尝试性地对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行为进行试探性规范。
当时的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等交易所规定,年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为财政年度结束后90日内。中国香港主板是财政年度结束后150天、创业板是90天,中国台湾交易所是120天。内地在制定首部《证券法》时,确定的年报披露的期限是120天。
当时的诸多客观因素不利于把年报季设定得太短。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还处于手工阶段,效率低,易出错;物流缓慢,收寄一封询证函、对账单需要花半个月;交通是瓶颈,火车轮船都很慢,坐飞机是奢侈品;互联网刚兴起,电子邮件是新生事物,绝大多数企业都未使用;交易所对年报披露实行事前审核,董秘必须背着一包打印好的年报到交易所等候审核,同时得带上一张备份了年报的3.5寸磁盘;移动硬盘还未面世;投资者获取年报信息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三大报”。
因此,为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保护广大股东的知情权和表决权,只有通过时间换空间的办法,将年报季拖得长一点。
该变一变的时候到了
进入21世纪,资本市场、交通状况以及互联网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资本市场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股票早就走进了千家万户,股票市场不是关不关的问题,而是如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稳定发展的事了。
企业会准则已经与国际准则实现了基本趋同,高质量的财务软件的普遍使用,使得企业基本上摆脱了手工记账的局面,电算化、无纸化的普及,全面提高了财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度。
高速公路、铁路、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已经网络化,从北京到深圳坐高铁可以当天往返,坐飞机的话一天可以往返几次。市场监管理念已经从之前的事前审核变成事后审核,公司信息披露直通车制度已实施多年。
手机、电脑、微信等即时交流工具和手段已经普及,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快捷和方便,相距万里之遥可以“面对面”地交谈,网络股东大会模式已使用了几年,人们再也不用火急火燎地赶到公司参加现场股东大会了。人们早已不用通过翻报纸看公告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公司分红派息以及转增股本的工作,都是通过先进的证券登记结算系统进行,既安全又快速。
所以,种种变化表明,年报披露的时间确实有点长,到了该变一变的时候了。
4月底前完成利润分配
缩短年报季,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缩短年报披露的期限,建议由目前的四个月变为三个月,即披露期间为1月1日至3月31日。这样,既增加了年报的时效性,又能让年报与一季报在披露的时点上错开。
其次,缩短年报披露后召开年度股东大会的间隔。由于目前信息传递速度较快、股东可以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参会等原因,可将二者间隔缩短为10日,无特殊原因不得延期。
经过200x年的岗位调整,我本人被聘任为“8级执行会计师”,在新的岗位面前,我一再告戒自己尽快找准位置、进入角色,因为营业室不允许有无所事事的人。卸掉了部分管理方面的担子,我把精力集中到抓前台业务和产品营销上,尤其是对储蓄存款及相关新产品的营销,更是紧抓不敢松懈。进入200x年,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我行的一系列职工大会、中层干部会议及我行的第一次“经营分析会议”的会议精神,新一届领导班子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崭新思路,既激发了营业室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也拓宽了我本人的工作思路。“求生存”压力变成了动力.在劳动竞赛中以求生存、促发展为主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充分挖掘各方面潜力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站在快速发展的高度上,我和营业室主任客观分析了面对存款增量份额与其它行的差距,在会计主管的指导下详细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方案,切实遵循行党总支确立的“大发展、大市场、大营销”的工作思路,在土地补偿资金归集、职工买断资金、收复失去的工资阵地、集团企业工资源头上及来兖投资商找突破点,巩固扩大了营业室的客户群体。营业室作为核算主体行,是全行各项工作的枢纽,是全行会计核算的中心。要提高我行的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质量,必须从营业室的会计基础工作抓起。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通过对营业室不同岗位、不同业务种类进行认真分析,重新制定和细化了岗位职责,调整了轮岗制度,严格了操作流程,制定了钱箱现金管理办法、钱箱单证管理办法、证券业务管理办法、凭证整理装订办法、会计差错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定。明确专人对钱箱现金、单证、重点会计科目及帐户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通过制定二次分配办法,将营业室人员的绩效工资与业务量、存款任务完成、核算质量、服务质量、劳动纪律等内容相结合,打破了分配上的“小锅饭”“小平均”,促进了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和服务质量、核算质量的提高。
此外我本人积极投入到吸存增储的热潮中去,班上谈存款、班下跑存款,以自身的行动启发引导前台柜员提高存款意识、指标意识。并和同志们总结了“新客户以服务吸引,老客户用感情稳固”这一经验,x月份一个200x年存入营业室1000美圆的老年客户密码遗忘,我先后4次上门为其办理挂失解挂手续,该客户非常感动,将其他银行的各种存款都转存到营业室来。为了提高自身和营业室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我行会计核算质量,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文件传阅学习制度,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营业室人员进行会计业务、会计法规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此外,我还积极参加行里举办的统一业务培训,学习中,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使自己的业务知识趋向全面,业务操作更加熟练规范。
2、以身作则,努力学习内控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近几年,随着证券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证券公司利润率大幅下降,按照行业公布的数据计算,2011年-2013年,三年上市券商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有5.77%。2014年至今,受市场行情影响,行业净资产收益率有所回升,但显然无法持续。随着一人多户等政策的出台,零佣金时代很快会到来,长期来看,证券行业的高垄断、高利润率时代已不复存在。随着利润的逐渐摊薄,证券公司巨额成本费用压力凸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相对稳定的利润,证券公司必须加强成本控制。笔者认为,证券公司推行完全成本管理,是加强成本控制的有效抓手,本文主要探讨证券公司实施完全成本管理的一些具体思路。
一、推行完全成本管理旨在解决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成本费用意识淡薄、刚性成本增长迅速
2006年以来,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证券交易量急剧放大,当时行业垄断优势明显,催生了证券公司高额利润,在此状况下,高额利润抵消了大额费用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行业普遍对费用的关注度不高。
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尤其是2008年证监会放宽了证券公司新设营业网点的政策,同时,资产管理、信用业务、新三板业务等各项新业务陆续推出。证券公司为了抢夺市场,疯狂的扩张营业网点数量,在开展资产管理、新三板等各项业务的过程中也是注重项目数量、规模增长、业务培育,而不惜巨额成本投入,导致近几年证券公司规模迅速扩张,人工成本和信息系统成本等刚性成本大幅增加。
2.忽视投入产出的匹配性,忽视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
由于缺乏对成本的合理计量、分摊和考核,公司各业务条线都希望公司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本条线的发展,习惯于对公司资产、资金、管理服务等资源进行抢夺,忽视投入产出的匹配性。
由于公司的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不在会计报表中体现,比如业务开展过程带来的风险隐患在风险真正发生之前不作为风险成本考量;自有房产占用等视作免费的资源不予计价,这就会导致业务部门在决策时常常忽视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
二、完全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完全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树立对全部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即全成本)进行核算的理念,通过全面核算各单位的资源占用、资本消耗和风险因素,客观反映和评价各单位真正创造的价值, 鼓励各单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证券公司推行完全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1.直接成本归集最大化
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归集各业务单元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直接成本和费用。应尽可能避免受益对象清晰的成本费用核算不清晰,导致直接成本归集不完整。
例如,公司设立的业务条线管理总部,经纪业务管理总部、投资银行管理总部等,这些部门相关的管理成本应直接由相应的业务条线承担。
2.归集直接占用资源的成本
归集占用资源成本的前提是要完善资源定价:将各单位占用公司资源而尚未纳入会计核算系统的机会成本,通过内部定价的方式予以反应和调整。例如:资金成本计价、场地成本计价。
(1)资金成本计价
各业务条线需按照资金使用规模及性质承担相应的资金成本。公司可以参照金融业普遍采用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的理念和定价模式,实行资金的内部计价。
基准资金成本率可以按照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具体定价标准应区分预算内外、资金的占用期限、公司战略导向等制定不同的成本标准。
(2)场地成本计价
各业务板块若占用公司的自有房产,应按照占用房产的建筑面积和公允的市场价格租金承担租金成本。
3.风险成本计价
公司应将风险成本因素纳入完全成本管理体系中,通过增加风险成本计价,促使各业务板块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风险成本=风险资本×风险资本成本率。
(1)风险资本计提可参照以下基本原则
①风险资本的计提金额应和业务风险大小成正比,风险大的业务,需计提的风险资本相应多,风险小的业务,需计提的风险资本相应少,比如已进行风险对冲的金融工具可以适当减少风险资本的计提。
②按照业务的不同风险类型,选择不同的方式计提风险资本。
③由不同部门开展的同类业务,原则上占用相同的风险资本。
④各业务单元开展业务不管是否占用了公司自有资金,只要公司承担风险,都占用公司风险资本。
(2)风险资本的计算方法
目前证券公司开展业务主要面临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风险资本的计算应根据风险类型结合业务类别分别计提风险资本。
①针对主要面临操作风险的业务,可以参照《巴塞尔协议Ⅲ》的规定计提风险资本,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风险资本计提比例。
②针对主要面临市场、信用等风险的业务,可以参照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的规定》的规定计提风险资本,计算公式为:业务规模(平均)×风险资本计提比例。
(3)风险资本成本率的计算
证券公司可以参照历史数据、行业数据和风险偏好确定自身的风险成本率,一般会选择在10% ~ 20%之间。
4.总部管理成本分摊
(1)管理成本的构成
管理费用又可区分为直接管理费用和间接管理费用两个部分:
直接管理费用主要指公司设立的业务条线管理总部,例如经纪业务管理总部、投资银行管理总部等发生的全部成本。这些成本仅在本管理条线下的业务单元之间进行分解。
间接成本主要包括高管、各职能部门(财务部、人事部、办公室等)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这些成本需要在全公司的业务单元之间进行分解。
(2)管理费用分摊方法
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将中后台职能部门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按照成本动因分摊至各部门甚至更小的单元。分配因子可以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比如可以根据营业收入、交易量、业务部门人数、管理部门为业务部门提供服务的工时等因素计算具体的分配比例。另外,应尽可能将费用分摊到最底层,比如项目、团队甚至个人,为考核、分析、决策应用提供尽可能完整的数据支持。
鉴于细化成本分摊的工作量较大,可以借助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来实现,并通过和其他管理软件比如hr系统、柜台系统等的对接,实现分摊因子的自动取数,从而实现高效、精细化分摊。
(3)管理费用分摊的执行部门
费用分摊的执行部门可以设置为财务部门和费用归口管理部门共同完成,因为单独选择财务部和费用归口管理部门都各有利弊。
财务部门作为成本费用的核算部门,如果负责全部的成本费用分摊,优点是效率最高,缺点是财务部门对成本动因难以完全了解,只能设计相对统一或者简化的分摊方法进行分摊,难以做到精细化。
费用归口部门负责分摊的利弊刚好相反,可以做到精细化,但是低效,且如果分摊方法、分摊因子完全个性化,会导致业务单元更加关注费用明细、关注分配的合理性,甚至斤斤计较,从而导致没必要的资源和人力的消耗。
综上分析,可以采取两者结合的方式,由费用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计分摊因子,根据不同费用科目进行个性化设计,大多数费用科目不再明细区分同一科目下的不同费用事项,这样就可以做到大多数科目的分摊因子在分摊系统中已经固化,财务部门可以直接执行分摊。保留少量的科目由费用管理部门进行个性化明细分解。既可以保证效率,又可以做到相对精细化、合理化。
三、完全成本管理的具体应用
全面成本管理体系以计算各业务部门真正的价值创造为基础,由于其评价标准和计算口径的一致性,不但为各部门业务交流提供了一种规范、标准的语言,也是公司建立价值管理体系的前提。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可用于公司管理和决策的各个层面,包括战略管理、资源配置、薪酬奖励、业绩评价、项目评估、业务诊断等各个方面。
1.战略管理
基于完全成本管理体系,公司战略管理工作从实现公司长期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在战略评估过程中,对成熟、培育、创新等各类业务的战略管理效果进行回顾和展望,适时、适当地调整业务策略,以保证公司战略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2.资源配置
基于完全成本管理体系,公司的资源配置工作以考察资本使用效率为起点,以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和匹配风险收益水平为导向,将资源集中配置在价值创造能力更强、资本占用更少、风险与收益匹配的业务单元。引导各部门在改善业务流程、控制资源投入、慎重选择业务、产品、服务、项目、客户等方面多下功夫,以加速资本周转速度,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3.考核评价
考虑到完全成本管理体系需要逐渐过渡,不能完全取代原有激励机制,奖金计提基数在保留净利润指标的同时,考虑引入全成本利润(或全成本利润增加值)等指标,并保留净利润对奖金计提的关键影响,逐渐增加全成本利润考核权重。
另外,不同业务应根据业务发展阶段和战略导向采用多维度考核因子,区分成熟、培育、创新三大类业务,成熟业务应将全成本利润设置较高的权重,培育业务和创新业务应设置较低的权重甚至不计入考核。
4.项目评估
基于完全成本管理体系,公司在投资项目管理时,为了使公司投资决策更加合理,可以将业务或项目单位价值创造作为重要的投资决策指标,关注投入产出比;在资本总量和业务规模有限的前提下,对多个投资项目进行比选,确定项目实施顺序,保证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项目得以优先开展。
5.业务诊断
基于完全成本管理体系,业务部门根据全成本利润的评价结果会重新对业务进行诊断,比如风险资本占用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充分、房产占用面积是否存在浪费,从而对业务进行适当调整,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提升运营效率。
四、建立完全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统一思想
完全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公司各业务条线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业务部门难免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公司在推行完全成本之前,高层必须首先统一思想,认同完全成本管理工作对公司长远、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并通过积极宣导,让各业务条线接受和认同完全成本管理的工作思路,否则,完全成本管理工作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障碍,难以有效推进。
2.要讲求成本效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