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7 19:09: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旅游企业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结果与分析
1.旅游管理相关行业现状。截止2010年,浙江省的各类景区中,拥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1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3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38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69个省级森林公园、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78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或村镇、12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17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旅游管理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从现有的实习岗位看出,酒店业主要以“服务员”岗位为主,其比重高达70%,原因在于,“服务员”主要包括客房、餐饮、前厅服务员,酒店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其服务的特点又是人对人、面对面的,要保证酒店业务的正常运转并保持必要的品质,就必须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做保证。随着经济的不断复苏,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星级酒店、饭店餐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此,对基层“服务员”的需求不断增大,而对领班、主管、经理以上的“管理层次”岗位需求相对较少。就旅行社行业而言,“导游员”备受亲睐,其比重到达80%。主要原因在于,旅游接待业务是其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导游员最为这项业务的灵魂人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旅游形象的树立、业务的熟练程度、素质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几乎都离不开导游员的贴身、贴心服务。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成为旅行社基层业务的主力军。“计调”业务是计划与调度的结合称谓,是旅行社内部专职为旅行团,散客的运行走向安排接待计划,统计与之相关的信息,并承担与接待相关的旅游服务采购和有关业务调度工作的一种业务类型,事关统筹安排,因此,企业相当重视,岗位比例约为10%,其他职位相对较少。
3.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分析。研究发现,从业人员一般拥有本行业的证书,即可获得本行业的认可。例如,从事饭店业的人员,若是拥有饭店中级服务员资格证、饭店领班证等基层岗位的证件,较为受旅游酒店部门的欢迎,旅游企业对此需求强烈,“十分需求”的比例分别达到87%和90%。而对于旅行社而言,拥有“导游资格证书”的需求较为强烈,其“十分需要”的比例达到100%。对于旅行社而言,不同性质的旅行社对于装业证书的要求也是有所求别的。这是因为国内旅行社负责经营招徕、组团、接待国内旅客的旅游业务,因此,普遍对于中文导游资格证要求较高;国际旅行社主要负责招徕外国旅游者来中国、华侨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归国及回内地旅游,为其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因此,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除了要求学生持有外语导游证,“全国高校英语等级合格证书”也是需求较为强烈,而对于学生所学的专业要求不限制。而对于普遍性的证书,如“全国计算机等级合格证书”,企业需求并不十分强烈,“十分需要”程度仅为54%,只要满足一般的用工要求即可。
4.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能力提升分析。研究发现,“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个方面的要求较高,其重视程度均为100%。“应变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其比重均超过90%。“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的要求比较低,其重视程度仅为78%左右。旅游企业普遍认为,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合在校内专业实训,其必要性和效果可能更好,其倾向性分别高达57﹪和80﹪。分别有50﹪和65﹪的旅游企业人员认为,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需要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得到锻炼。“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在校内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
三、旅游专业建设的对策
二、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模式缺乏科学性
我国大量的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旅游企业,是在无序和迅速扩张中发展起来,虽然在发展初期有快速发展的优点,但是,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那种盲目扩大规模,无序扩张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在未来,随着国内旅游放缓,公务旅游市场大幅度下滑,旅游企业面临着新的形势。要在未来的竞争的发展和生存,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模式是关键因素之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运营模式。
三、改善我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要改善我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要适应当今电子商务时展,应用新的技术,把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现代化技术结合,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财务管理团队。当前我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团队成员存在知识单一,素质不高,专业不扎实等问题。同时,企业对财务管理团队成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也相对滞后,导致相当一部分成员没有掌握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对财务制度的了解也相当淡薄,在工作中就不能严格遵守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备,中国的国有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已逐步走向成熟,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法制建设相对薄弱,市场意识、法律意识与契约意识不强,合同管理不够规范,造成了一些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涉及的企业改制、民事、经济、行政纠纷日益增多,企业经营面临着诸多市场和法律风险。所以实现依法经营、强化内部管理,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经营风险,是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有现代管理意识的企业和企业家对企业的法律事务lT作格外重视,成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设立企业法律顾问,把依法经营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1国有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之现状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企业自身及有关各方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由于现在的国有企业脱胎自以前的国营企业,作为单一主体面对法律问题的准备并不充分。很多国有企业本身并没有专门的法律部门或者专属法律顾问,它们往往是以应急方式处理面临的法律问题,发生纠纷时,临时聘请律师,纠纷解决后,这种关系也就解除,没有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的预防机制。
1.1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常识和意识
①合同审查规范化管理不健全,对事先审查、论证、调研不够重视,在签订和履行合同中存在实体上及程序上诸多问题:还有的经营人员违规操作,甚至仅凭哥们意气、人情关系就草率签约,导致合同权利、义务约定失误。
②随意担保现象较为严重,违约责任追究困难。有时陷入被动,代人承担履约责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无计可施
1.2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有的企业由于机制尚不完善,遇有合同纠纷,基于和气生财,尽量予以协商,但效果并不十分乐观。针对货款拖欠问题,有的企业上门讨债,但由于债务人故意推拖,隐匿财产,不仅效果很差,反而增加了追债成本,但对仲裁、诉讼等法律救济途径较少使用。还有的国有企业经营人员维权意识不强,依法维护企业权益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一些外欠款项难以收回,形成呆帐、坏帐,积累了较大数额的不良资产。有时因忽视自己的法律权利,许多案件过了法定诉讼期限,法院不再受理,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
1.3企业改制、对外投资过程中违规操作明显
有些企业借改制逃避债务.使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有些则利用内部优惠政策,通过种种手段,刻意压低资产评估价格,;低价购得优质国有资产后,迅速转手,一夜暴富。使改制存在重大隐患,而且也严重损害了职工利益。
2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必要性
2.1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同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等11个部门规章和30多件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大型国有企业将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提到了议事日程。有的已经成立了法律事务机构,设有专门的法律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通过参与经营决策、参与企业管理和承办具体法律事务来实现自己的职能。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
2.2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和规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市场竞争越发地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越大。正如全球排名第六的英国路伟律师事务所吕立山先生(RobertLewis)所言:“有些大型国企高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法律风险将给企业带来的危险,他们并不像外国公司的同行们一样采取防范法律风险措施。使其企业就像一个即没有受过正式训练,又没有足够装备的新兵,试图击退一大群入侵的法律风险敌军一样。”可见,国有企业必须了解和熟悉被投资国的法律环境,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才有可能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
2.3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能力的需要
在现代法制社会,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主要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来实现,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主体,受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如果企业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因违法而受到法律制裁,或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会由于不懂法而失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机会。
3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措施
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指对于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可能导致的风险,在其发生之前即采取防范措施所形成的机制。它包括企业成员法律防范意识的培养,合同管理体系的创建以及廉政与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等。
3.1加快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拥有自己专门的法律部门,在如合同的审核、签订、履行等环节,在投资、合作等项目中随时预防法律风险的产生,将纠纷的诱因消灭在初始阶段。此即为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重要的组织保障。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而提出来的。国务院国资委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则进一步明确了国有重点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以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目前全国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已超过10万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较好地发挥了法律参谋、法律培训、法律监督的功能,角色也由打官司、讨债向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建立企业法律机制转变正如一位知名企业家说:“企业好比是一辆汽车,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和法律顾问就是汽车的四个轮子.汽车要前进,四个轮子少一个都不行。”
国资委提出要求,在所有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建立健全法律事务机构.大型企业还要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在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已是大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如美国新泽西洲的美孚石油公司、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都设有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分别拥有一、二百人的法律顾问。这些法律机构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以追求最大效益、最小风险和最少纠纷为目标,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构筑全方位的法律风险预防体系
3.2.1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所签的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条款有无遗漏,形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文字是否准确、严谨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合同管理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国有企业必须尽快建立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分类专项管理制度、合同委托管理制度等:建立以合同为中心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做到人员、机构、制度三落实。对于企业已实践多年的常规性合同,具有较高重复性和利用率的合同,应拟定好固定合同文本,比如测绘合同、印刷合同等。严格履行签订合同须经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出具法律意见,并经有关负责人审批的程序。建立定期对企业合同纠纷进行统计、分析的管理制度,依据情况变化及时完善企业的固定合同文本。从合同的谈判、起草、签约、执行等各方面建立起有针对性的规定,形成协调的合同管理体系。
3.2.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一套合法、实用、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使人们有所遵循,作到人人有专责,工作有程序,办事有标准,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同时规章制度完美的过程,也是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因此.一个企业制度的出台,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包括它的提出、调查、审核、修改、完善等.只有这一系列的步骤一一到位,才能确保企业规章制度具备合法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协调性。
3.2.3建立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随着知识产权的取得、管理、保护和利用纳入法制轨道.各大企业普遍加大了对知识产权开发和管理的力度,专利和注册商标申请量也在逐年增加,但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科研开发与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与依法保护明显脱节.有的企业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自己的品牌被盗用,导致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甚至面临破产的境地,或对他人的知识产权了解不详,不自觉地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而因此处于被动局面。所以,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保住自己的“名牌”不被乱用,产品不被仿冒。不去随意使用他人的产品。
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成为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努力改变重发明轻专利、重运用轻保护的现状。自觉遵守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专利信息的检索.避免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抓紧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对商业秘密等建立规章制度,划分保密范围、与员工和经营对方当事人签订保密协议、确定人员的权利义务等,实施有效地防范管理。
3.2.4从程序上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
一个重大经营决策的出台,既要保障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最大化,也要保证决策在法律上是最佳方案,有利于决策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杜绝上当受骗,避免显失公平,防止纠纷发生。因此.为了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国有企业应在对外投资、产权交易、企业改制、融资担保等重大决策上建立一套可行完备的法律论证制度,强制推行重大决策法律论证程序,避免重大决策失误。
3.3建立诉讼风险管理组织,确立诉讼风险预警体系
按照资委《中央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快完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防控、处理和备案机制。为了避免诉讼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损失,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一负责,企业总法律顾问或分管有关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分工组织,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具体实施,有关业务机构相互配合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工作体系。
法律事务机构需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深入调查了解案件情况,研究确定法律对策,实施诉讼风险分析。在处理民事经济纠纷时,应积极主动请当地政府参与协调、平息,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若遇到协调不成而引发诉讼的,要积极应对,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另外,要加大对案件备案管理的力度。结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效的案件统计体系,使领导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的案件情况。详尽洞察企业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情况。
3.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全员风险防范体系
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很多企业在纠纷中处于不利位置或者被迫履行不平等的合约,都是因为业务人员在操作中不够规范,存在瑕疵而造成的。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干部和员工尤其是业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如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用较少的费用避免较大的损失。所以,开展普法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是公司依法治企、依法经营、降低风险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再好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也都会大打折扣。
总之,为有效预防、减少各种经营风险,国有企业迫切需要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不断健全组织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完善重大经营活动的法律审查机制,规范法律服务工作程序。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陷阱,预防、减少企业经营或决策风险,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形成法律的保护墙,为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人的行为是受到有形刺激(外在的可以看见的物理、化学刺激)和无形刺激(内在的如思维、情感、欲望等)后的反应结果。多个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人的行为特征改变。
2.强化是行为得以保持的关键。强化是指某人的某一预期反应出现后,立即给予其奖励或满足其需要的行为。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前者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的现象, 后者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情境中排除时, 可增强该反应。
3.观察学习。人类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取信息,通过自我调节及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和结果, 不必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一、国企上市重组的现状
(一)国企上市重组的历史进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走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阶段;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朝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公司治理结构开始融入到改革的进程中;21世纪,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而以中国神华为代表的众多大型国有企业通过自己的上市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依法治企、规范运作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准确地讲,国企上市这个概念应该既包括子公司上市,又包括国企集团整体上市。但由于在过去,最流行的国企上市模式是子公司上市,以至于国企上市这个概念本身大都指的是子公司上市。我之所以特别强调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是因为子公司上市和集团整体上市的差别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在现实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子公司上市通常是将不良债务、富余人员等历史包袱剥离给国企集团,这种做法对证券市场微观基础改造确有积极作用,但此时的国企集团却往往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形成了国企上市最典型的“小船逃生、大船搁浅”现象。实际上,小船也不能轻易逃生,许多集团无法生存时,就通过关联交易等各种方式掏空上市公司,最后小船大船一起沉没,这样的历史教训已非常深刻。因此,只有整体上市,才能避免过去大量存在的不正当关联交易,促进国企的整体搞活和长远发展,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
(二)上市国企的现状
1.行业覆盖面宽
目前,共有92家国有集团公司的157只股票进行上市交易,在数量上占A股总数的8.1%。上市国企主要集中在航天军工、信息技术、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汽车、重型机械、有色钢铁、航运、地产、农业、旅游、纺织、建材、医药等14大行业,覆盖面较宽,其中航天军工、信息技术、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有色钢铁是上市国企较多的5大行业。
表1 上市国企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业
航天军工
信息技术
石油化工
电力煤炭
汽车
重型机械
有色钢铁
其它
股票数量
36
19
14
17
9
13
16
行业
航运
地产
农业
旅游
纺织
建材
医药
2
股票数量
9
7
2
2
1
6
5
2.发行规模不大
国企上市公司的发行规模普遍不高,总发行股本5572亿股,占A股总发行股本32017亿股的17.4%,总流通股本2542亿股,占A股总发行股本22471亿股的11.3%;总股票市值56799亿元,占A股总市值238740亿元的23.8%,总股票流通市值26502亿元,占总股票流通市值152413亿元的17.4%。其中,航天军工、信息技术、汽车、建材、医疗等行业以中小盘股居多,大盘股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有色钢铁、航运、地产等行业。由表2可见,国企上市公司流通市值主要集中在200亿元以下,其中100亿元以下的为109只,100亿元—200亿元之间的为28只,200亿元—1500亿元之间的为20只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表2 上市国企流通市值分布情况表
3.盈利能力较低
截至2011年3月(一季度)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上市国企中亏损企业家数为24家,占总数的15.3%,平均静态市盈率为124倍,远远超于A股30倍的水平。由表3可见,有67%的上市国企每股收益在0.3元以下,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表3 上市国企每股收益分布情况表
二、国有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目标
(一)数量精简
国资委计划在2010年将现有的129家国企减少至100家,这为国有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定下了减量的基调,但这并不是唯一指标和最终目标,减量是为了整合那些规模较小、微利、效益差、应退出市场和主营业务不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对产业布局调整和升级换代要求的国企,从而促进国有资产的优化合理配置。
(二)质量提高
有针对性地剥离不良资产,合理注入优质资产,使重组后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得到较大改善,资产负债率达到50%以下,资产收益率达到10%以上。
(三)模式转变
十二五后,国企“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经营模式将被颠覆,国资委未来的目标是要消灭集团公司,逐步消化包袱,只保留中间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运作。
三、国有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路径
(一)上市国企之间进行整合
国家直接监管的100多家企业中,少数垄断行业外,多数企业是处于同一竞争行业,国企之间横向联合、 纵向重组的空间很大。 国企之间合并的模式有三种:
1.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第一,主营业务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公司,着力整合旗下子业,发挥主业拉动作用,如中化集团,在能源领域,已发展为具有国际化经营特色、营销能力突出的国家石油公司,承担着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任务,并走出国门在海外开发油气资源。
第二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壳资源重组。寻找壳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集团中定位不清晰,国资委所持股权比例低的公司。(2)集团内部整合难以提升价值的公司。(3)当前涉足主营业务与政府产业政策相违背的公司。(4)负债比例低、诉讼少、没有B股的公司。如上海国企重组中可关注的壳资源就有上海金陵、飞乐音响、飞乐股份、金丰投资、锦江投资、中西医药、上工申贝和*ST二纺等。2010年11月,友谊股份以每股15.57 元向百联集团发行3.024 亿股,收购集团持有的八佰伴36%股权和投资公司100%股权;并以1 股百联股份换0.861 股友谊股份之比例吸收合并百联股份,合并组建新百联。
第三,全行业合并重组。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设定了节能减排的一系列量化指标,其中钢铁、电力行业等是实现全社会、各行各业减排的重要桥梁,为此钢铁、电力行业实现全行业重组迫在眉睫。
以电力行业为例,其重组的趋势有三:一是基于国资委已经明确提出未来央企的整合要求从150家减至100家左右的政策导向以及目前电力行业结构过于分散的事实,未来第一、二、三梯队各发电集团有可能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进行整合,以提高行业集中度。二是各大发电集团公司为降低经营风险、加快业务扩张而对外的收购兼并活动。具体包括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比如煤炭企业以及对中小电力企业(电源点)的收购。三是各大发电集团内部,以整体上市为目的、以资产注入为手段的集团内部资产的整合和有效配置,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正在酝酿将旗下电力、煤炭板块的两家上市公司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投电力”)和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投新集”)合二为一,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成为国投整体上市的资本平台。
(二)地方国有企业合并重组
国务院国资委于2011年4月18日公布了《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与同时废止的2006年《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5号)相比,此次公布监督办法细化了指导和监督的具体事项,并进一步完善指导监督的方式和途径。新办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由于地方国有资产的总量大于中央企业,因而可供注入上市公司的地方国资潜在数量更加惊人。新办法的出台有利于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改制上市步伐、推动不同地区和层级国资监管机构监管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进行合并与重组,随着新办法的施行,地方国资将再掀重组热潮。
(三)民营、外资企业收购国企。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用一个章节阐述如何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十五章第三节提出,“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论文开题报告范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不得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完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优化外部环境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改善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明确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改制重组。目前,民企对国企进行整体并购主要有两类方式。一类是“协议转让法”,就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双方“一对一”谈判订协议实现产权交易。另一类是“市场拍卖法”,即让民营企业在自由竞标的状况下收购国企。
此外,中国在“十二五”时期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水平。在2011年3月16日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内容包括,要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优化投资软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做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等等。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以平常心态,以全球视野看待外资并购。既不要把它妖魔化,也不要轻视它。首先要加强对并购的研究,完善并购的法律法规,健全产业安全和反垄断预警机制。其次,要促进公平竞争、营造有利于并购方式发展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占涛,利用外资并购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企业技术开发,2009.11
2.李栋,跨国并购对我国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1
一、国企上市重组的现状
(一)国企上市重组的历史进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走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阶段;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朝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公司治理结构开始融入到改革的进程中;21世纪,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而以中国神华为代表的众多大型国有企业通过自己的上市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依法治企、规范运作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准确地讲,国企上市这个概念应该既包括子公司上市,又包括国企集团整体上市。但由于在过去,最流行的国企上市模式是子公司上市,以至于国企上市这个概念本身大都指的是子公司上市。我之所以特别强调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是因为子公司上市和集团整体上市的差别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在现实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子公司上市通常是将不良债务、富余人员等历史包袱剥离给国企集团,这种做法对证券市场微观基础改造确有积极作用,但此时的国企集团却往往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形成了国企上市最典型的“小船逃生、大船搁浅”现象。实际上,小船也不能轻易逃生,许多集团无法生存时,就通过关联交易等各种方式掏空上市公司,最后小船大船一起沉没,这样的历史教训已非常深刻。因此,只有整体上市,才能避免过去大量存在的不正当关联交易,促进国企的整体搞活和长远发展,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
(二)上市国企的现状
1.行业覆盖面宽
目前,共有92家国有集团公司的157只股票进行上市交易,在数量上占A股总数的8.1%。上市国企主要集中在航天军工、信息技术、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汽车、重型机械、有色钢铁、航运、地产、农业、旅游、纺织、建材、医药等14大行业,覆盖面较宽,其中航天军工、信息技术、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有色钢铁是上市国企较多的5大行业。
表1 上市国企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业
航天军工
信息技术
石油化工
电力煤炭
汽车
重型机械
有色钢铁
其它
股票数量
36
19
14
17
9
13
16
行业
航运
地产
农业
旅游
纺织
建材
医药
2
股票数量
9
7
2
2
中国旅游教育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成长,为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旅游业提供了可观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但同时,我国旅游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式下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数量布局和规模布局不尽合理,人才的特质与市场的需求契合度不高,旅游教育体系尚待完善,旅游学科的建设尚未完成等。本文从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的梳理,提出基于CDI0工程教育理念的创新型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切人点提出该模式的研究思路。
对于上述问题,中国旅游教育工作者们几乎都有同感,很多高校也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天津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上海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复旦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组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招生、学生实习和就业、校企合作、实验室配置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并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新型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
2013年2月2日国务院下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第二部分,第七项((七)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休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质量,加快旅游休闲各类紧缺人才培养。
各省市自治区早在十一五期间开始思考该课题,以湖北省为例,2009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湖北旅游业被推进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后编制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鄂政发〔2011〕38号)®第九章指出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整合和利用全省旅游教育资源,鼓励支持旅游院系学科发展,培养各类旅游人才。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加强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课题研究。
二、创新型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行业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对旅游人才素质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一是低技能型人才被高技能型人才替代;二是单一技能型人才被复合型人才替代,应该培养学生既懂得旅游经营管理知识又理解旅游政策法规,并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三是学院书卷型人才被开放实践型人才替代。
近年来回归工程和实践,培养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尤其重视提升国家的全球竞争力,开始大力推行人才战略,其在工程教育改革上的尝试与成果非常值得借鉴。20仍年,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0工程教育理念,即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方式学习工程,实现课程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有机联系。
2008年,中国工程院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总报告中,提出工程科技人才就是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中国工程院潘云鹤院士将其归纳为5类:(1)理论+技术实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科技人才;(2)在理论基础上发展新技术,研究成果是发表成果,是工程科学方面的人才;(3)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进行技术的交叉创新的人才;(4)理论+技术实践+创新设计,开发新产品的人才;(5)理论+技术实践+创业与市场能力,工程管理与经营、有经验的工程师。报告认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性工程科技人才必须在知识(K)、能力(A)、素质(Q)和精神(S)四个层面作全面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适应我国国情与工程教育特点的工程科技人才素质框架。
如前所述,现代旅游业发展急需的不是低技能型人才,而是需要具备基本旅游专业素质,能够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旅游产品并推广实施的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旅游管理科技人才,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如何加强旅游管理教育与企业实践的真正结合,是提高旅游教育质量的关键。有针对性地开展校企合作,安排学生从事旅游产业链中的实际项目,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校内各项目管理训练中所获得的经验和巳有知识,通过团队的力量来完成项目,使学生获得较完整的真实的实践经历,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意识。
三、创新型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对象
目前旅游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而基于CDIO模式,并整合高校学科和行业资源,构建面向行业的既有知识创新能力,又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模式。这一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一)旅游管理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结构模型研究
旅游工程科技人才具备如下特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发现并解决社会与旅游业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能力、知识融通能力以及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成就与经济成就欲望,以为社会发展和旅游经济进步做出贡献为己任,积极为社会创造价值。
通过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美国高校注重工程实践训练,丹麦的大学基于问题的项目式学习模式,而德国则采用“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一再理论”的“双元制”教学模式,英国通过在校内设立工业中心,帮助学生的工业训练及应用技术研发活动。日本的学校格外注重“机械工作”训练。以上各国的工程教育实践的共同点是,将工程项目训练与学校学习组成一个紧密的体系,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专业知识运用与解决问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合作沟通技巧、团队及创新精神。这种教育模式与我国旅游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有着高度匹配性,是旅游管理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结构模型研究的基础。
(二)旅游管理工程师的矩阵式CDIO培养模式
工程师的类型和层次划分,工程师可以按照产品周期过程不同可以分为创意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实施工程师和运营工程师;按照行业划分,可分为旅游创意工程师、旅游产品设计工程师、旅游产品咨询师、旅游服务工程师等。
CDIO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它既能培养精英化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也适用于大众化的工程教育专业。它采用了以成果为导向的设计理念,有清晰的培养方案设计和实施流程。该模式在我国工程教育的导人需要结合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国情,特提出旅游管理工程师的矩阵式CDIO培养模式(如图1)。旅游管理工程师应当面向我国的旅游行业来加以培养,为旅游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服务,旅游管理工程师的培养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在特定的行业背景下的真实工作环境当中从事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营的相关工作实践,为今后成长为行业专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采用矩阵式CDIO培养模式,高等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学科和行业资源,搭建面向旅游行业的工程师成长的多学科融合交叉的工程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就接触到真正的实践,直接体验产品的生命周期。学生利用理科、工科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分析工程对象即旅游行业产品的特点和相关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现实条件,深人了解行业,创造更多实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很快进入工作环境,成为合格的“学徒期”满的职员,并逐渐成长为旅游行业的工程科技专家。
(三)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平台构建
随着旅游行业信息化、科技化不断发展,旅游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偏高,旅游活动的开发需要高技能的旅游专业人才,但是企业要求这类人才的必须具备很强的行业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的了解。基于旅游管理工程师的矩阵式CDIO培养模式,拟采用校企合作共同探索新型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平台(如图2)。
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和社会潜在需求,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收集新鲜创意,培养大学生的市场洞察力,接下来组建跨学科的旅游产品开发团队,例如旅游管理专业联合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共同进行旅游信息管理软件的业务模块、旅游业务流程设计以及界面开发和代码设计,最后软件可以为全校大学生或者企业内训使用,优秀的产品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就业。
(四)岗前培训和旅游行业工程师认证机制
建立旅游行业工程师岗前培训和认证制度,可以更快帮助毕业生就业,同时也为企业节省培训成本,目前这个重要环节的缺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部分原因。研究在政府的监管下,高校、认证机构和旅游行业协会共同搭建岗前培训和工程师认证平台的方案。
(五)多学科的大工程实践平台构建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19%-2005年,出现了以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代表的一批研究型院校,这些高校拥有多学科的学科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以湖北民办高校汉口学院为例,其旅游管理专业除了使用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外,还有专业的虚拟导游模拟实验室、企业运营实盘模拟实训室。但是这些实验室之间缺乏交叉与整合,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将多学科实验室整合,将“实物”设备和“虚拟”设备结合,将旅游行业的工作流与旅游企业管理系统数据流相结合,将旅游电子商务与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构建面向湖北旅游行业的工程实践平台,不仅有利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旅游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产品,还可以为大学生创业和创新实践基地的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汉口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还与8个湖北知名旅游企业签署了中长期专业实习基地的协议,可以有机地将旅游、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学院多学科资源与本省行业资源进行整合,使学生的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在这个接近真实的平台上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创造新颖的产品和服务成果,进而为社会培养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旅游管理工程师。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