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考察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9 02:35: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规划考察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规划考察报告

篇1

(一)高度重视都市圈发展。日本东京都市圈、韩国首尔城市圈都是重要的创新中心,通过充分发挥城市圈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辐射周边城市,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东京都市圈主要指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从东京湾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和长崎,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26.5%,人口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全日本11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个在该大都市圈内。在东京都市圈内,又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子城市圈。东京作为三大城市圈之首,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聚集体。东京都市圈是日本的金融和交通中心,综合性城市功能十分强大,全日本30%以上的银行总部、50%销售额超过100亿日元的大公司总部都设在东京;区域内拥有日本最大的港口群体和航空网络,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干线和地铁几乎能到达所有重要地区;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通向日本全国及世界各地。韩国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集中在首尔,一半集中于首尔都市圈城市,城市化率达96%。

东京、首尔都市圈的发展有共同特点,就是统一规划,统一发展建设计划,按规划和计划分步实施。1955年日本就提出了“首都圈”构想,并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到1986年,日本先后四次编制《首都圈基本规划》,使城市功能配置更趋于合理,并应用新技术不断解决扩张时存在的大城市病,使城市始终保持活力和繁荣;目前,日本正在按照第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重点建设环状道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开发据点城市,形成“分散型”网络构造。,韩国政府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一直在推行新城政策,以分散过度集中的当时称为汉城的首都;1982年颁布《首都地区管理法》,统一部署和管理整个首都地区的经济发展、土地使用和基础设施建设;1984年又制定了《首都圈整治规划》。

东京和首尔都市圈的发展,有两点重要经验:一是按照都市圈发展规律,将经济中心城市发展成为都市圈核心。东京和首尔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在发展中采用以便利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基础、以集约化产业链为格局的发展模式,形成疏密相间、适度集中的都市圈。这不同于欧美国家城市发展过程中低密度、粗放式的扩张模式。东京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初级工业化、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化和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阶段,走过了一个逐步高级化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道路。二是制定合理产业政策,推动产业链形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在东京都市圈形成过程中,日本政府积极、适时、主动地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充分重视与构筑合理产业链,以优化的城市职能分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二)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城市建设的土木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大都市为30.6%,中都市为24.9%,小都市为20.6%,町村为15%,均居各项财政支出之首。东京临海副都心建设首先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管网、热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都充分考虑、优先规划、一次性建设,他们历时7年、耗资3500亿日元,建成总长度16公里的大管沟(又称“共同沟”),是世界上利用地下空间将各种基础设施融为一体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共同沟”是一条距地下10米、宽19.2米、高5.2米的地下管道井,把上水管、中水管、下水管、煤气管、电力电缆、通信电缆、通信光缆、空调冷热管、垃圾收集管等9种城市基础设施管道科学、合理地分布其中,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间,美化了城市环境,避免了乱拉线、乱挖路现象,方便了管道检修,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东京有1000万人,但交通秩序良好,很少出现交通堵塞,这得益于地下、地上、空中的立体交通体系和多样化的交通组织形式:地下是地铁,地上是公共交通和轻轨交通,空中是高架路。尤其注重发展地铁,16条地铁线将首都圈编织成密集的交通网络,地铁时刻表前后误差绝对不超过30秒。首尔也只是在节假日出现交通拥挤,主要是因为居民集中开私家车外出度假,平常公务员和市民出行大都选择公共交通,因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比自驾车出行更能保证准点到达。东京和首尔也非常重视停车场地的建设,在东京几乎每栋建筑物下都是地下停车场,根据一定的服务半径,地上还建有集中停车场,一般能保证停车后500米内能到达目的地。

(三)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日本和韩国在经济高速发展初期也曾深受污染之害,吸取教训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举改变了公害大国的形象。考察团一行在日本和韩国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天蓝、地绿、水清。据介绍,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山地大部分覆盖着森林,城市周边有大量的农田,城市建设有大型的公园、水系,按照服务半径规划建设了大量街头广场。日本和韩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以下特点:一是环境保护的市场化和产业化。随着社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环保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社会对环保支撑力度的增强,环境保护越来越趋于市场化和产业化。一方面,把污染的防治工作从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上的专业化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者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日本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产业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东京临海副都心有一栋非常漂亮宏伟的建筑,外形看起来像歌剧院,实际上是垃圾处理工场,但从外面根本看不到垃圾的运送,也闻不到异味。另一方面,环保事业所需的资料、咨询、监测、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等各项资源供给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日本的环保设备制造业以及与环保有关的服务业产值,已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环保设备的制造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出口贸易的支柱产业。二是环境保护的社会化和全民化。不断扩大产品设计和生产的绿色化程度及范围,与垃圾的分类利用处理相配套,垃圾产出者义务进行垃圾分装,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倡导生产和生活的零排放以及资源循环使用。日本和韩国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都实现了垃圾分类袋装化、统一收集处理。在韩国农村,考察团看到每家农户的都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完的生活用水才能流入管道或河流;农民向政府购买垃圾袋,代替交垃圾处理费。三是环境保护的生活化和日常化。通过国家立法、学校教育,以及传播媒介和舆论的宣传、监督等,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目标和重要内容,从而使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成为人们一切活动的基本准则。韩国政府规定,农村宅基地的60%用于建筑,40%用于绿化,保证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和可持续发展。

(四)高度重视在城市建设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贯穿于日韩两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指导原则。日韩两国非常注重城市建设的细节,道路、环境、建设都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利益和便利。道路两旁的路沿石,都考虑到附近居住的残疾人、儿童、住户和商户的出行习惯,做不同的设置;城区施工都进行围档、安全防护并设置隔音板,做到不扰民;城市街道两边,设有充足的供游人休息的石椅、木椅,任何车站和其他公共场所均为残疾人设置了专门的电梯和厕所。同时,政府善于与相关利益协调沟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韩国首尔政府投资,成功实施了一条污染河流清溪川改造的大手笔工程,建设部门在改造过程中与周边市民进行了420多次协商,没有一个“钉子户”,没有出现因任何一件因建筑的拆迁而影响规划的执行,改造完成后得到市民高度评价。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就是当时的首尔市长,他能当选总统,清溪川改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日本政府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都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不仅大的机场、车站往往也是综合交通枢纽,如东京成田机场就分别与京成电铁、公交车相连,人们一下飞机即可乘上前往各地的公交工具,而且大公司或大商场楼下几乎都有地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地下立体交通为居民出行提供极大便利,地铁车站、地下步行街和地下商场等处的环境也非常美观舒适。

(五)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日韩城市基本上都有大型的城市建设展览馆,木更津市跨海大桥、东京临海副都心、清溪川改造项目展览馆把城市建设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展示的非常清晰,既有利于当地群众了解建设项目的情况,又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有利于外来参观者充分了解该地区。对老的建筑遗迹,他们不是一拆了之,而是注重加以保存和重新利用。日本的函馆对原有老街区进行保护,建成步行街区,将原码头仓库进行了加固,形成了城市的商务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到这里参观、购物,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韩国的庆州把每个历史遗迹都保护起来,划为公园,成为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800-900万人参观。韩国首尔在清溪川上设置了9个景点,讲解员都是穿着韩服进行讲解,全面展示韩国的文化和历史。

(六)高度重视城市精细化管理。日本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全世界企业界学习的榜样,在城市管理中,日本式的精细化管理同样为人称道。考察团一行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洁净、明亮的城市,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路面平整、交通标志明显、斑马线清新、护栏光滑、线条流畅,城市任何地方的市政设施干净整洁,市政基础设施完好率非常高。在东京的某些街区,为了杜绝烟头污染,专门在路上设置了无烟街区,不准吸烟,在其他公共场所烟民也只能在设有烟缸的吸烟区吸烟。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避难场所建设就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有的学校都有救助带,公共场地有避难所,宾馆餐厅有避难通道,确保任何人在遇到灾难时都有处可去。另外,日本的垃圾分类回收已经不是简单的可循环利用和不可循环利用,而是按类别分成五六种。

(七)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韩国新村运动自开始起,就得到了政府从资金、物资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1971-l980十年间,政府在改善农村道路和住房条件、实行农村电气化、推广使用高产水稻品种、改善饮水条件、兴建村民会馆、兴办乡村工厂等每一个项目,都不同程度地给予支持。除此之外,政府还帮助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推荐了l2种标准住宅图纸。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向农民普遍发放30年的长期低息贷款,还争取国际组织贷款,并从“住宅彩券”中拿出一部分支持农村建设。日本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除当地农民资金及政府农业金融机构贷款外,国家还采取特殊补贴方式,提高中央、都道府县及各市町村等三级政府的补贴水平。据统计,日本平均每个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市町村,费用高达1000万日元,其中40%由中央政府补贴,主要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农村通电、发展畜牧业、建立公共设施和农村广播等,后来又增加了电力供给及水电开发。韩国新农村建设始终注意让农民自己办事、自己管事,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韩国政府虽然大力倡导、支持新村运动,但决不包办,政府确定若干项目由村民讨论选择,具体上什么项目完全由农民自己选择,允许推进进度有快有慢,不搞齐步走。韩国农民从村里自己选出新村建设指导者,负责组织大家的行动,里长(即村长)只管服务,指导者不拿报酬,政府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项目获得县级政府的批准后,政府再拨水泥、钢筋支持,给予配套。今天的韩国,农村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房屋、道路与城市相比毫不逊色,河道、沟渠、山坡都经过了人工处理,农家小四合院环境优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条条标准公路直通农户,路不见弃物,山不见裸土,环境优美宜人。据介绍,近40年来,韩国政府对农村的投入累计达20亿美元。值得重视的是,政府1倍的投入吸引了3倍的社会资本。日本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他们在推进两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无论从政策设计还是规划制订,不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坚持推行自下而上的原则,充分倾听农民意见,把握他们的需求,并不断引导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韩国实行统一的户籍制度,没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农民和市民的收入差别不大。考察团访问了一家韩国农户,该农户有四个孩子,分别在首尔、大邱等城市工作,孩子们的收入还不如父母在家种地和经营一个小型面粉加工厂的收入。

(八)高度重视城市文明建设。日本、韩国的文明为世界所公认,我们也有比较深的体会。接待我们考察的,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事先都做了认真准备,除具体介绍外,还准备了相关资料,整个过程不仅井然有序,而且彬彬有礼。我们所到之处,几乎看不到城市基础设施被人为破坏的现象,基本上听不到大声喧哗。特别在城市交通中,车辆、行人都严格遵守规则,各行其道。在东京,我们很少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凡吸烟者都到专门设置的区域。垃圾分类回收实际上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日韩两国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的居住区,都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考察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考察期间正值金融危机爆发,人们的信心普遍受到影响。由于土地私有,政府组织城市建设和一些重大项目建设时,在征地、拆迁问题上很伤脑筋。日本这几年经济发展缓慢,一些工程进度明显放缓。日本不少城市对山东的情况了解不多,这对双方交流与合作有一定影响。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积极推动我省都市圈的规划发展。目前,我省先后规划了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鲁南城市带,黄河三角洲城镇圈等几个都市圈。从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积极发展都市、城市圈,有助于区域协调,统筹发展,可以避免大城市的恶性膨胀和不同城市之间的同质竞争,这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在我省城市圈的规划建设中,要着重加快核心城市的发展,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

(二)积极推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注入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要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的优势特别是土地资源的优势,克服制约发展的困难;要尽快完善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形成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共同发展的局面,推动黄河三角洲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发展面临的困难,形成推动发展的思路,落实解决难题的措施,要给予黄河三角洲发展更宽松优厚的政策和的制度保证,特别是在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要突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优先发展。

篇2

考察期间,克拉玛依市规划局领导召集有经验的规划管理工作同志开座谈会,考察组仔细听他们的报告,主要内容有:1、城乡规划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2、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等方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及具体操作办法。在座谈会后还重点观摩了克拉玛依河景区和三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落实较好的项目现场(包括:克拉玛依市运动员公寓建设现场、克拉玛依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现场和克拉玛依市丽景华庭商住楼建设现场)。虽然整个学习考察的时间较短,但行程紧凑,内容丰富,启迪颇多,现将学习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1.克拉玛依市的基本情况

克拉玛依市是世界石油名城。在2011年12月20日,克拉玛依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还曾获得2009-2011年度自治区城市建设“天山杯”竞赛的特别奖。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地级市,下辖4个区(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2个乡(乌尔禾乡和小拐乡),6个街道办事处(天山路、胜利路、金龙镇、五五新镇、三平镇、百口泉)。克拉玛依市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居住着汉、维、哈萨克等38个民族。克拉玛依市面积7735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378199人(不含兵团),全市GDP约为710亿元,人均GDP约为18.2万元。2007年12月2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新疆油田进行业务整合和专业化重组,撤销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与新疆油田公司为一个党委(简称市、油田党委,即一套班子,同时行使克拉玛依市委和新疆油田公司党委职权),市人民政府与新疆油田公司政企机构分设。

2.城市规划的主要做法

2.1市规划管理机构级职责

2.1.1城市规划工作的原则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所实施的管理。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1]。通过考察看出,克拉玛依市城市规划工作遵循着以下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①规划起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物资生活水平。②生态优先,牺牲环境的项目坚决不上。③法规保障,在《城乡规划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办法》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为各项规划工作建立详细的法规和流程。

2.1.1规划管理机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同时,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更加显性化,在建设“有限政府” 的同时,也强调建设“有为政府”,通过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随着利益格局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加强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城乡规划管理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2]。克拉玛依市建立决策和执行相对分离的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框架,建立比较科学的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机制,同时对规划管理局内各科室职责划分比较明确。

克拉玛依市规划管理机构设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决策和议事,编制由25位委员组成:公务人员12名,非公务人员13名,规委会主任由主管建设的常务副市长兼任。同时设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包括:控制委员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

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内设8个科室,即办公室、计划管理科、总工程师办公室、建设用地科、建设工程科、市政工程科、批后管理科、法规检查科。这个8个科室职责清晰,边界明确。

2.2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

2.2.1城市规划编制

克拉玛依市不仅只关注编制技术层面,而且结合了规划管理层面,总结了国内外许多城市的成功经验,对编制体系进行了调整完善,虽然一些工作还在进行中,但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值得借鉴学习。

⑴ 战略规划

篇3

等五个试点镇大多都为老建制镇。而且均为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被确立为省乃至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的。近十年来,它们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强化改革、加速发展。客观上已成为所在县、市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扭带和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缩小了城乡、工农差别。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城镇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这五个镇均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先进单位”。

⒈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制定城镇建设发展目标。

为使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上述五镇根据《省小城镇“十五”总体规划》,结合各自实际,都调整、制定了自己发展规划,为本镇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镇投资万元,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家来镇实地考察,研究制定规划,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县城规模万人口,设计了年不落后的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改造旧区、开发新区、全面推进、共同发展”。明确了近、远期城镇建设发展目标。镇投资万元,对本镇的原来规划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调整,与此同时,按照环境园林化、街道柏油化、住宅楼房化、管理城市化的“四化”标准,建设小城镇。在执行规划上,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坚持做到宁可不建,也不乱建。各镇在实施小城镇规划中,都能够严格执法,对无视总体规划,挤占红线、标准较低、不分功能和私建、乱建,都强行制止、严格处罚,有力地维护了规划的法律性和严肃性。

⒉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赋予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

从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鼓励和扶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若干政策》、《关于加快省“十强镇”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意见》。应该说,这些政策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上述五个镇所在县(市)党委、政府不失契机,不折不扣地落实了这些政策。具体说向镇里下放了五项权力:一是下放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权。县(市)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由镇委、镇政府负责实施,除建筑工程参加县(市)建设部门组织的公开招、投标外,其它各项工作均由镇政府直接管理;二是下放了财税管理权。各镇财政都自设金库,与县(市)财政之间严格*实行分税制,超收分成,赤字不补,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三是下放了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凡在镇域内建设的项目,镇政府与县(市)政府享有同等的立项审批权,凡是县(市)政府能够立项审批的项目,一律下放给镇政府立项审批;四是下放了机构设置和人事管理权。镇委、镇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由镇委、镇政府根据需要研究决定,只需报县(市)有关部门备案;五是下放企业、事业单位管理权。凡是县(市)企业、事业单位在镇境内的,能下放给镇里,下放后对小城镇发展有利的,一律下放给镇里。除公安、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外,其它行业驻镇企、事业单位全部放给镇里。既扩大了镇委、镇政府的权力,又明确了镇与县(市)之间的利益关系,镇委、镇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借助这些政策的落实,各镇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实施了财税、户籍、城建、土地、教育、卫生等项综合改革,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整体功能增强。

在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镇始终都坚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整体功能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重点围绕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舍得投入,建成或改造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供水和排水、市场等设施项目,增加了镇区绿化面积,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昔日萧条、破烂景象正在被繁荣、整洁、规划有致的形象所代替。镇按着城镇总体规划,投资,万元,新建一条长米,宽米,双向三排车道的吉港大街。建设了环城外环路及主要街巷路,完善了路上、路下基础设施。投资万元建立、完善了农贸、轻工、牲畜、建材、煤炭、车辆等七个专业市场。其中,肉牛市场已成为东北最大肉牛交易市场。城镇基础建设的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建筑、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行业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⒋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镇域经济。

各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从本镇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并初步形成规模。镇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立足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培育了养牛、造酒等六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工业推动农业,城镇推动农村”的发展之路。镇充分利用本镇资源,发展重工业,先后引资亿元,新建了水泥公司,两个企业已成为镇支柱产业,推动了全镇经济健康发展。镇投资万元,新建一处畜牧养殖厂,该厂投产后,效益相当可观。镇某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全口径财税收入,万元,农村人均收入元,成为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排头兵。

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在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五个试点镇还有一共同点就在实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他们既注重城镇建设、发展经济,又十分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入手开展工作,用城市标准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此同时,各镇加大了对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普九”义务教育工作全部达标,小学入学率达,中、小学巩固率达以上。镇卫生院达一类标准,普遍开通有线电视,计划生育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各镇内基本上形成了事业兴、人气旺、商气浓、二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促进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关于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存在的的主要问题

就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而言,应该说,经十多年的实践,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各镇分别成为国家、省、通化市的综合改革试点镇,各方面指标和工作均居全市乡镇(街)之首。客观上已成为市西、东、南部区域经济中心。但严格地讲,按综合改革试点镇要求,和上述试点镇比,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试点镇领导有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改革发展意识不强,实施小城镇建设积极性不高,工作存有短期行为;二是上级赋予试点镇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如试点镇应享有部分县级经济审批权始终没有完全到位,致使工作出现严重两层皮现象。城建项目管理、审批等权限还没有放下来。驻镇企、事业单位管理权限不明确,今天放权,明天上划,随意性大,镇级管理权限不稳定;三是投资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严重制约发展;四是管理人才短缺,政府及所属部门管理人员思维方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缺乏现代思维意识和现代管理城镇能力;五是缺乏科学规划。据了解,只有搞了简单的建设发展规划,其深度和水平远远不够,镇还没有一个成型的建设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无所遵循;六是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等项制度尚需改革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既包括了经济基础的微观改造,又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全面改革。因此,我们一定要按上级的有关要求,借鉴兄弟试点镇经验,搞好小城镇建设,防止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现象”。强化改革,积极探索,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三、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两元经济结构和加速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根据我们工作存在的差距,参照兄弟试点镇经验,建议在今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实践中,坚持做到”六抓”。

一是抓思想。就是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是认真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成功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深层次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市镇两级主要领导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切实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以此统领农村工作全局。

二是抓领导。根据兄弟试点镇的成功经验,试点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亲自抓负总责。要把此项工作摆上位置、抓在手上。试点镇的事不仅仅是镇里的事,也是市里的事。因此,市、镇两级主要领导要自觉把小城镇建设当作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是抓重点。目前看,各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总的原则应是抓好国家级试点镇带动省“十强镇”和市试点镇,指导一般镇的综合改革工作。实行重点突破,梯式推进的工作模式,力争把全市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四是抓落实。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吉发号)、(吉政办发号、(吉办发号)、(吉发号)等文件精神,要不折不扣地给予落实,使试点镇真正做到有权有责、权责挂钩。市直相关部门应着眼大局,彻底解决政策不到位问题,理顺市镇之间关系,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具体说,市委、市政府应给试点镇下放如下权力:()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凡镇内市属企、事业单位管理权(垂直管理部门除外);()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管理权。包括建设项目审批、工程监理,独立执法等权限。

篇4

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背景下,多地的城市规模扩张严重,生态环境面临严重考验。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在尊重城乡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保护重点生态要素划定生态控制线是大势所趋。为学习外省市先进的有益经验为己所用,开展了专项学习考察活动。此次考察涉及武汉、重庆、成都3座城市,考察方式以现场参观为主,考察、学习的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武汉基本生态控制线编制建设情况

在国内特大城市中,武汉是继深圳之后,第二个以政府令形式划定生态控制线的城市。2011年,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武汉都市发展区“1+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2012年,《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正式颁布,武汉市首次实现生态框架的制度化管理;为推进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精细化管理,市规划局制定了《武汉都市发展区1:2000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2013年,《武汉都市发展区1:2000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果正式,框定了生态保护范围和集中建设范围,锁定城市增长边界[1]。

根据《规划》,武汉市域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主城区与新城组群地区共同构成都市发展区,总用地面积为3261平方公里,在都市发展区中单独划出1814平方公里,作为生态保护范围,占比55.6%,超过建设用地规模。在生态保护范围内,又划出了1566平方公里的“生态底线区”以及248平方公里的“生态发展区”。作为生态保护范围,城市生态规模可比肩洛杉矶等超级城市规模。

武汉市确定的基本生态控制线是指生态保护范围界线,它划分为“生态底线区”和“生态发展区”,前者是城市生态安全的最后底线,遵循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要求。后者是指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区或生态较敏感地区,在满足项目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可有限制地进行低密度、低强度建设的区域[2]。

(二)宜居重庆建设情况

重庆在2008年浓墨重彩的提出“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在“五个重庆”的理念中,宜居重庆是首位。

宜居重庆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以居住条件、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这三方面内容为主线,在主城区、远郊区县城区、集镇村庄三个层面,实施居住品质提升、公共空间优化、服务设施完善三大工程,以城市和农村两类共计46项指标进行考评。力争到2012年,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到2017年,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3]。

重庆的城市格局具有历史形成的多中心、组团布局优势,这一格局特征形成天然的城市开敞空间。在优化公共空间方面,通过实施“广场建设、公园绿地建设、“城中村”改造、主城“扩城”、弘扬巴渝建筑文化、环境保护”等多项行动,把重庆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家园。

(三)成都市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建设情况

成都市的发展多年来一直沿袭传统平原城市“圈层式”的发展模式,城市的生态建设长期处于无序的混乱状况。针对这种状况,2002年初,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制了《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规划以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为理论指导,通过对现状生态环境的分析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合中心城总体规划,构建中心城景观安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用地的分类规划和产业布局[4]。

成都市中心城非建设用地主要是以生态绿化用地为主(占92.29%),其中又以具有较高生态功效的林地为主,同时为保证景观的多样性,规划除保留了部分耕地、果园、苗圃等川地外,还新规划了人工草地、人工沼泽、灌木林等用地。结合成都的休闲特色,规划结合生态绿化用地、现状小城镇布局休憩用地。规划非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共分为三级:绝对控制区、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

该规划是全国首个运用“反规划”思维专门针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规划开创性地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分类研究,运用最新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并根据景观安全格局的不同重要性对用地进行分级控制,使规划管理更具有操作性。规划打破了传统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只强调保护的壁垒,提高了非城市建设泳衣的土地利用效率,形成了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非城市建设用地格局及正确的非城市建设用地价值观[5]。

二、考察体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武汉、重庆、成都三地尤其是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与管理完美融合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生态控制线划定与生态保护提供了优质蓝本。

(一)方法精细化,管控弹性化,法律约束为基础,引导规划合理发展

生态控制线划定规划可采用精细化的划定方法,以GIS技术为平台,将地基承载力、高程、林地、水资源分布等多种要素因子叠加分析进行建设用地适应性综合评价,严格精确范围界线。同时,可以把GIS用地适应性评价与城市风道、热岛效应等研究, 结合生态廊道宽度、郊野公园规模效应等量化研究,确定生态绿楔等重要生态要素。

实行分区管制,兼顾弹性管理要求,达到更有效推进政策落实的目的。规划对生态控制线内的用地分一级管制区和二级管制区两个层次,实施不同的分区管控。一级管制区作为城市生态安全最后底线,遵循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要求;二级管制区在满足项目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可有限制地进行低密度、低强度建设。

(二)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合理有效地保护与利用

非城市建设用地作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景观游憩及基础设施承载的载体,对城市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规划采用了基于资源评估的空间布局方法[6]。生态控制线划定规划可以对重要的现状建设、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区域的规划资源进行系统评估,以“生态优先,集中建设,提高标准,岛式布局”为原则,结合明确保留的现状建设,利用具有特色的资源要素,形成建设用地与生态绿地相互渗透的空间形态,使生态绿地的环境效益最大化,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控制和引导非城市建设用地的保护中寻求发展,达到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整合、互动,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

(三)规划的协调机制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法律保障,是在各方利益的不断协调中得以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因此,规划仅在会审阶段邀请有关部门进行一协调衔接是不够的,应当建立城市规划与各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机制。在政策、标准规范、规划基础资料和成果等方面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生态控制线规划在规划初期就应强调各部门的协调合作,确立规划的政策和标准规范,充分协调规划、土地、发展改革、城管综合执法、环保、林业、园林、水务、农业、文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各尽其责,共同做好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相关监督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梅. 新形势下开展农业生态区绿线划定工作的思考和探索―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271-273.

[2]孙荣欣. 城市绿线管理及其划定的内容、原则和方法[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2): 47 - 50.

[3] 汪正彬. “宜居重庆”视角下的重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5): 126 - 129.

篇5

二、举办民办幼儿园的登记注册程序是:举办人经所在居民或村民委员会同意,向所在乡镇学区提出申请,由乡镇学区依据《省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和《县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暂行)》进行实际考察,向乡镇人民政府写出书面考察报告,经乡镇人民政府核查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颁发登记注册证书,同时,报县教育局审查备案。

有接送幼儿车辆的幼儿园必须办理《校车通行证》,有学生食堂的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

三、举办民办幼儿园备案程序是:由乡镇学区向县教育局报送举办幼儿园考察报告和乡镇人民政府登记注册核查意见;县教育局组织人员依据《省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和《县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暂行)》进行实际考察,并形成书面考察报告,经研究同意备案后方可办学。

四、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应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登记注册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举办者姓名、住址、幼儿园名称、园址、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投入资金总额、内部管理体制、设置课程、招生范围、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2、举办者资格证明文件:即举办的社会组织法人资格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公民本人身份证、学历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原工作单位或户口所在居民委员会、街道办同意其办学的书面证明。

3、拟任园长和拟聘教师和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4、拟办幼儿园的章程。

5、拟办幼儿园的发展规划。

6、拟办幼儿园的资产证明。

7、办学场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8、按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设立园务委员会的须提交园务委员会章程和园务委员会名单及各成员简历。

五、办理备案手续除应提交登记注册所有材料外,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篇6

赴巴西、智利在生态保护、城市环境规划与建设、环保产业及有机食品合作等方面进行考察和项目洽谈,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考察期间,以巴西、智利如何利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解决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带来得环境保护工作、生态保护的问题为考察重点,先后访问了巴西环境保护部、巴西国家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相关部门及官员对来自于中国山东的环境保护考察团表示了热烈欢迎和周到的接待,并进行了十分友好的交流,提供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府行动计划,专项环境保护项目规划在内的各类资料近20套(盘);参观访问了圣洛克市政府及环保局,并以城市化带来得环境问题,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工业污染与医用垃圾的处理技术等为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同时了解了巴西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所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参观访问了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位于里约市的会址,进一步了解了世界环发大会的宗旨和主要内容;考察了两国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医疗垃圾与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森林保护现状。针对有机食品发展,先后考察了巴西、智利有机食品市场,并与巴西有机食品贸易公司进行了交流与合作的会谈,在此期间,中国住巴西商务领事参加了该交流,并表示出了进一步促进该公司与山东有机大蒜贸易企业的合作意向。

考察期间,在团长张凯局长的带领下,全体考察成员利用机场侯机、参观考察、房间座谈等时机与形式,先后多次进行总结、交流和谈体会,每到一地首先明确考察主题和任务,采取了“听、看、访、问”等形式,获得了大量关于生态、环境、有机食品发展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同时结合我省生态省建设、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生态市建设以及有机食品发展目标进行了专题讨论和调研。

在考察期间,利用各种交流和访问机会,介绍了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国家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等现状和重大事件成为了华人和华侨的骄傲,成为当地人羡慕和询问的热门话题,同时重点对我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地方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制定,特别是生态省建设,生态市建设,济南市、聊城市环保模范城创建以及烟台环保模范城群创建等举措以及我省有机食品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兴趣和注目。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1、法律法规的制定是环境保护的根本,实施法律、法规更重要

巴西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在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农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大量出口、城市化速度过快等过程中引起政府和民众的重视中发展起来的,其环境法律、法规的体系也是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巴西的法律、法规以联邦立法与地方立法两级立法相结合,除具有法律法规的共性特点外,还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强的特点,在注重农业、矿业带来得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历史背景下,更加重视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各项法律、法规在修订过程中也越来越严格和法制化,例如制定和颁布了《环境犯罪法》(ENVIRONMENTAL CRIMES LAW),对任何引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种类灭绝,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行为将被罚款外,还将被诉逐法律程序,定为环境犯罪,同时对因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除受到经济重罚、勒令停产外,环境承担恢复生态原貌的责任,在巴西的《刑法》中,具有对公众、法人等量刑的具体条款。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召开,以及在会议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虽然不是巴西的环境法律法规,但是对巴西的环境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巴西环境保护的行动准则,影响巨大。

在对巴西的访问和考察期间,无论是国家环保部、国家环保研究院还是政府的职员、研究人员,当谈及巴西环境保护的主要经验和主要举措时,几乎无一例外的认为“执行法律法规,实施行动计划”是最重要的经验和举措,巴西以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召开以及两个纲领性文件的通过为契机,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议程和行动计划,并由政府强制性的监督实施,使巴西的热带雨林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现实,依然具有“地球之肺”的美名。

2、重视城市化过程中带来得社会和环境问题

巴西向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着力推进和加快城市化进程,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城市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拉大、失业人口增多、犯罪率和恶性犯罪率增多的现象,同时无业者和无居房者 “开山建房,开山建城”,形成了巴西所特有的大片山岭、山区建成了穷人区的社会现象,造成了大量的山林和植被被破坏的现象。以圣堡罗市为例,警察着防弹背心、穷人区年年扩大、穷人城不断增加的社会现象和环境破坏现象尤为严重并且仍在持续。因此,加快城市化速率的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控制,发展与科学发展等之间的关系,在科学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和兼顾社会和环境问题。

3、经济高速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巴西拥有拉美最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具拉美首位,历巴西曾经是一个单一的农业强国,矿产资源大国,20世纪初,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自50年代起,巴西推行了“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依靠大量外债获得经济腾飞。1967-1974年间,创造了连续经济年增长率高达10~11%的“巴西奇迹”,由于当时只注重经济指标的增长,再加上外债偿还的压力和亚洲、俄罗斯经济危机的影响,其后的近20年时间内,经济处于停滞、严重衰退和通货膨胀的状态中,同时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事件和现象也制约了巴西的经济增长,人均产值持续降低。在世界经济发展巴西GDP总量曾居世界第8位,20xx年已降至第15位。因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避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避免单一追求GDP增长,忽视环境、资源等保护的现象,提倡使用绿色GDP的概念。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

4、发展有机食品,培育本国市场尤为重要

在考察中,先后多次考察了巴西、智利超级市场的有机食品专柜和市场,根据调查和了解,目前巴西和智利的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税收优惠和减免有机食品进店费等措施,鼓励有机食品进入超市、鼓励超市设立有机食品专柜、鼓励消费者消费有机食品。

5、城市环境规划与建设中,体现了环境保护与以人为本的理念

巴西的城市建设中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环境保护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中“可渗透性铺装路面”处处可见,许多城市将绿化率纳入到地方法规内容予以约束,公交车网络密布、专用车道醒目,科学的调控交通信号管理,提高车辆平均速度和通行量,提倡和鼓励使用乙醇为燃料,提高燃油标号,减少尾气排放量,无障碍性路段和建筑,尊重妇女、儿童的行为。

三、建议:

篇7

2011年有10座城市在发展产业集群领域被兄弟省市作为学习目的地考察学习,共涉及考察点15个,其中上海4个,被考察5次,排在首位。

上海临港产业区面积241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重装备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园区、奉贤园区五大功能区块。产业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预计今年该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上海临港产业区按照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定位进行规划和建设,配套功能完善,尤其是发展临港产业的现念、思维方式和工作路数值得学习借鉴。”

――江苏盐城党政代表团

基础设施建设:华北未来重要综合通枢纽――石家庄新客站

2011年全国在基础设施与交通航运建设领域有6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10个,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排在全国前列。

石家庄新客站区域占地7.9平方公里,由建设大街、南二环、中华大街、槐安路围合而成,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以客运为主的综合通枢纽。铁路入地工程,让城市桥东桥西的分割成为历史,货运外迁结束了百年货运市内穿行的历史,原有场地全部改为绿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和景观大大改善。

“新客站铁路入地工程,让城市桥东桥西的分割成为历史,货运外迁结束了百年货运市内穿行的历史,原有场地全部改为绿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和景观大大改善。”

――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

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与宜居兼顾的新城市发展典范――钱江新城

2011年全国在城市建设与旧城区改造领域有15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26个,其中以浙江杭州市的考察点最为集中,被考察次数7次,排在全国首位。

钱江新城位于杭州主城东南、钱塘江北岸,占地30平方公里,是杭州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越发展”战略的先导性工程。新城建设2001年启动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核心区4平方公里内的中央商务区、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市民中心等已陆续投入使用。钱江新城中心区的空间规划布局上,从大范围、大尺度、高视点的角度,体现现代城市以高层建筑群为核心的特色。在建筑风格上,以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和纽约曼哈顿为标榜,在建筑的“高度”、“亮度”和“密度”三方面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重点突出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群,最高天际线可以达到600余米。不仅完美体现了杭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貌,也尊重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历史格局。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学习杭州等地的先进经验,不仅请专家规划,还要尊重市民意见;不仅制定好规划,还要严格执行规划,要制定一流规划,建设好我们的城市,让城市有特色、更宜居。”

――山西党政代表团

低碳技术与新能源:采用“两型”技术建立的文化艺术品――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

2011年全国在城市建设与旧城区改造领域有9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19个,其中以湖南省长沙市和江西省南昌市的考察点最为集中,分别被考察次数7次,排在全国首位。

篇8

多年来,在国内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的音乐学本科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重视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体系。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音乐学本科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并成为各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学本科办学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自2006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修订。目前,该专业依托“实验教学中心”,以田野考察为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各类专业课程,并结合校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音乐学人才。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音乐学专业首先要求实施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专业研究的特殊性要求实施专业实验教学;为使实验成果得以具体呈现,还需结合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教学,开展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根据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对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由理论到实践要求实施验证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与专业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能力;由实践到理论要求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二、课程结构:三个层次,综合互补

所谓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包括三类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由田野考察、实验性课程及讲座类课程组成,该类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和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训练。理论课程由民族音乐学概论和音乐考古学两门课程组成。综合课程,主要包括论文写作,分为音乐学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后者是前者的延伸)。理论课程重点从理论方面讲授田野考察的方法及实践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还涉及到在考察过程中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态度和方式进行考察操作等文化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对田野考察的实践操作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储备作用。实践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古乐器测音、民间音乐田野考察、城市音乐田野考察),训练学生专业实验技能(测音数据分析、记谱分析、频谱分析),协同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在专业研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术创新能力。综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方法从事音乐学研究,并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自从在教学计划中设立田野考察课程以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田野考察的方法,增强实践操作,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锻炼了艺术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综上,田野考察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田野考察实践活动是盲目的,因此理论课程(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的开设与之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仅有以上两类课程是不够的,因为音乐学的培养成果最终是以论文形式体现的,因此综合性的论文写作课程则成为学生最终学术研究成果实现的重要途径。由此,以田野考察为平台的多层次课程结构得以建立,并成为音乐学专业近年来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此外,讲座类课程进一步引导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体现了本科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定位。

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是今后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功能强大的实验中心网络管理及教学平台,是规范实验中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①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以音乐学学科网站、专题网站及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为主体的教学应用网站;按学科课程建立音乐学教学实验中心专用的数据库;进行多媒体素材、课件和网络课程等的开发与整合建设,学生可以通过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网络教学,使实验中心教学效率得到整体提升。②网络化建设及应用。采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进行设备借用预约等,实现网络化的开放管理。

四、推进实验室开放

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制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采取以实验项目带开放的办法,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运用专业版测音系统、视频处理剪辑系统、音频处理系统和专业频谱分析系统等开展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利用综合实验和拓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田野考察、信息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策划与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关键所在。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各类实习实践。如定期为博物馆新进和馆藏乐器测音,定期赴文化馆举办民间音乐或城市音乐田野考察汇报等。系部多方筹措经费扩大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经费充足;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确保实践教学稳步进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多途径、多形式建立校外基地,加强与基地的共建和广泛交流,提高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实验室开展学生创业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以便更好地产生社会效应。

六、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动态管理

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将大打折扣,所以将课程建设、实践操作、学术活动、考评机制纳入统一的建设规划,将田野考察操作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最终以“田野考察报告”或学术论文的形式体现教学成果。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两级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考核机制,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统筹安排教学内容,规划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定期开展学术活动,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①制定两级管理制度。所谓两级管理制度是指院级(教务处)和系级(音乐学系)各司其职,统筹兼顾的管理方式。教务处主要负责宏观调控:修订与田野考察相关的教学计划;制定与考察活动具体实施有关的管理方案;确认具体的学分认定方案和教学效果测评等内容。音乐学系则主要负责微观的管理:教师安排;课程的具体运行;考试与试卷管理;田野考察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学分统计和报备;组织学术活动等等实际运行环节中的内容。同时两极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规定和具体运行过程中经常相互沟通,以达到制度合理化(符合实际情况)、运行规范化(符合管理规定)的目标。②制定动态考核模式。艺术实践教学以田野考察项目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讲座类课程及其他艺术实践,以固定考察(以实习基地为主)、流动考察和自主考察三种方式构成,实践教学考核采取以固定学分制和申报学分制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流动考察需按事先规划的考察队伍分组提交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录音、录像资料及测音资料等),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固定考察需按照要求完成提前布置的考察任务,并分组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自主考察需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及考察资料,经专业指导教师确认后评分。其中流动考察和固定考察列入教学计划,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属于“约束”机制———固定学分制;自主考察不列入固定的教学计划,但可根据学生的论文选题自行安排、完成考察活动,经确认合格后,仍给予艺术实践学分,属于“激励”机制———申报学分制。音乐学专业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管理需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不断发展音乐理论教育模式,才能为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1)在本节课中并没有新的知识点,而是本册所学内容的综合使用,涉及方向和位置、条形统计图的使用、平均数、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等知识。本节课以学习者熟悉的校园作为情境,让学习者扮演设计师的角色设计校园,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认识体验,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2)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本节课所需要所有知识点的内容。三年级的孩子个性都比较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适应他们的性格特点,真实的情境也会使他们有更大的热情参与其中,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

(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张校园的设计图。过程与方法:运用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按需求规划校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校园设计;体验设计师工作的过程,知道建筑规划设计的一般流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激发学习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使他们具备严谨的思维能力,因地制宜解决问题;增加学习者对校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均为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针对学习重难点,设计自主学习的课件,在课件创设的真实情景中展开学习,课件中包括对所需知识点的系统呈现,活动时学习者依据步骤,一步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5)学习策略。运用体验教学方式中的心理换位式、交流互动式以及情景沉浸式3种方式进行学习。心理换位式:是让学习者从心理层面上去亲历或模拟某个角色,从中体验与该角色相符的思想、观点、情感和行为。交流互动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学习内容中只能意会的知识。情景沉浸式:在教学中设计某种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从而领会学习内容中只能意会的知识。

(6)学习环境。①物理学习环境:本节课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flash自主学习课件;投影仪;②认知工具:在自主学习课件中包括了需要的认知工具,具体为在开始任务前对任务进行表征的话语;提供所需基本知识点,便于学习者回忆调用;提供流程图,使学习者明确自己所处位置;③人际学习环境:通过自主学习课件创设情境,让学习者带着角色进入情境,积极与同伴配合,协同完成任务。自主的探索,小组的合作,可以使学习者充满兴趣去体验,营造一种活跃探索的氛围。

(7)学习过程。第一阶段:进入情境。亲爱的设计师,欢迎回到工作室。今天又有新的任务了,有两所学校要进行规划设计,但由于时间有限,您需要先去两所学校进行考察,然后决定选择其中一所进行设计工作。您要留心用户的需求和学校周围的环境,同时也要了解市场,以设计出既满足需要又节省资金的方案。如果遇到了困难,你可以查看知识表,或是与同伴研究解决。祝您好运!设计意图:学习者组成小组,以小小设计师的身份,进入课件,从导语中了解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注意事项。真实的情境会很容易让学习者进入角色,激发兴趣。

第二阶段:需求分析,市场考察。得到学校考察报告,了解两所学校的情况,包括目前建设的情况,所处环境,校方建设要求,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得到市场考察报告,了解建筑所需材料的价格,对资金进行规划。

设计意图:这是进行设计之前必须完成的工作,学习者要周全考虑每个细节,运用统计、数学计算等知识分析收集的信息。

第三阶段:设计校园。在工作区进行设计,选择要建设的建筑,注意建筑放置的位置以及面积,同时注意资金的使用情况。所需知识都在知识表中列出,可根据需要随时查看。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学习者运用方位、面积、计算等知识,还需要学习者的规划设计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校园的设计,尽量做到合情合理满足需求。在设计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知识表回忆所需的知识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四阶段:完成设计,展示作品。完成设计后,需完成一份报告,详细说明设计的情况,最后将作品与大家分享,互相评价。

篇10

该地区现为育苗中心,辖区是大兆百**亩设施农业基地,由个人经营者投资300**元,政府扶持资金500**元于今年春季建成。但因后期资金不足,无法运作而导致经营困难,现政府有意收回,希望我集团对该地块考察后收购。

情况基本如下:育苗中心场主姓黄,联系方式13991348888,占地约两百亩,租金一年10**多元,签订合同三年,租金每亩1000元,周边地租已涨至2000元的高位,用工以女性劳动力为主,30-50元/人/天。地面范围以大棚占地后边缘为界。现主要种植有柿子、辣子、黄瓜等,现有多个智能温室每个占地3000平米,中棚16个,日光温室18个占地50多亩。场地管理混乱前期未做好规划。此地区开发政府对农户大棚均有补贴,针对企业可通过立项可获得政府补贴,例如:修路、打井(补贴1W元)、水电路配到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资金。

周边情况:周边邻近南横线和雁引路,出口大路为韦鸣路,驶入街道区域即可到**大道。邻近已有航空植物博物馆,已将周边土地并购,后期该地区地价将会有大幅提升。如考虑土地囤积投资方向可有一定高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