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场的描绘实验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5-31 05:06: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静电场的描绘实验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静电场的描绘实验报告

篇1

高中二年级物理的学生实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在实验中有的班级的学生对灵敏电流计损坏很严重,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我对灵敏电流计损坏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终于找出了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描绘电场等势线实验演示器的设计有一个小小的不合理的地方。后来我对所有的描绘电场等势线实验演示器进行了一个小改造,学生的实验使用情况表明:灵敏电流计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做法。

先介绍一下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用描迹法描绘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其原理与方法是:直接描绘静电场中的等势线是比较困难的,但由于稳恒电流场遵从的规律在形式上和静电场相似,因此可以利用导电纸中的恒定电流场模拟真空中的静电场。具体的做法是将和静电场中带电体相同形状的电极,按带电导体的分布位置放在均匀的导电物质中,导电物质应是导电率不大的不良导体(导电纸)。在电极上加上一定电压(直流6伏)以后,导电物质中将形成稳定的电流场。实验中确定等势点的根据:当两点电势相等时,连接该两点间的导线上就无电流通过,否则将有电流从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所以当在电流场中与导电纸接触的两探针尖端的电势差为零时,与探针相连的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强度为零,从而可以通过探针找出电流场中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出等势线。这个实验将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1.灵敏电流计;2.导电纸一张;3.直流6伏的电源;4.电极一对连导线;5.电键一只;6.描绘电场等势线实验演示器;7.复写纸一张;8.白纸一张;9.导线两对。其实验步骤如下:

(1)在描绘电场等势线实验演示器上按顺序铺上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

(2)在导电纸上压上电极,接好电路。

(3)画两电极间的连线作为基准线,在基准线上大至分成六等分,得到五个基准点。

(4)合上开关后,将一个探针固定压在一个基准点,另一个探针在基准线的两侧移动,观察电流表的指示,当移到某点电流计示数为零时,此点即为基准点的等势点,稍用力将这点的位置复印到白纸上。如此在基准线的两侧各找5―7个等势点。

(5)换上另一个基准点后继续找该基准点的等势点,直到所有基准点都在基准线两侧找到5―7个等势点为止。

(6)取出白纸,沿各个基准点的等势点连成平滑的等势线,并依据等势线绘出若干条电力线。

从整个实验看,实验过程中必需注意:

(1)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应该向上,这样电路才能保证畅通。

(2)在探测与某一基准点电势相等的其它各点时,与该基准点相接触的探针要固定不动,这样电势才能保证不变。

(3)一根探针固定不动,另一根探针的跨度不要太大,以免两探针间的电势差太大而烧坏灵敏电流计;绝不允许将两探针分别同时触到两电极或两接线柱,因为两电极及两接线柱间的电势差很大,这样会立刻导致灵敏电流计烧毁。

从整个实验来看,最容易损坏的仪器是灵敏电流计。灵敏电流计的量程是很小的,其测量范围为-300微安―0―+300微安,两档压降分别为30毫伏和750毫伏,允许通过的电流是很小的,稍大的电流、电压都可以使其烧毁。如何保护好灵敏电流计是这个实验要切实注意的问题。实验表明,将两探针分别同时触到两电极是灵敏电流计被烧毁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别强调第三点注意事项,讲清楚道理并要求学生切记。

教师强调了注意事项,学生对仪器的损坏会减少,但还是难免会有个别学生将两探针分别同时触到两电极而使灵敏电流计被烧毁。如何杜绝这种现象发生呢?当我们细心地观察整个实验电路及仪器,就会发现描绘电场等势线实验演示器正面的两个电极及两接线柱的侧面是的。当给描绘电场等势线实验演示器接上直流6伏的电源时,两个电极及两接线柱的侧面都带上6伏的直流电,远远超过灵敏电流计的最大压降750毫伏,所以只要将两探针分别同时触到两电极或两接线柱,灵敏电流计马上就会被烧坏。第一次做这个实验的学生心里总有一些慌张,操作实验时对教师强调的问题也容易忘记;或者有个别学生根本就没有听课,做实验时就乱来一通。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有学生将两探针分别同时触到两电极或两接线柱而使灵敏电流计烧毁。对于这种情况,要想出一个办法:即使学生将两探针分别同时触到两电极或两接线柱也不会使灵敏电流计烧毁。所以必须对描绘电场等势线实验演示器进行改进。描绘电场等势线实验演示器的两个电极及两接线柱的侧面是的,当接上电源时是通电的。只要在两个电极及两接线柱的侧面涂上一层油漆,当学生将两探针分别同时触到两电极或两接线柱时,油漆的绝缘作用会使两探针不再带电,就能保护灵敏电流计。

我对描绘电场等势线实验演示器中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小小的改造,使“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更易成功,仪器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篇2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从几方面谈谈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和体会。

2.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1 强调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例如“杂技表演时演员为什么能成功完成各种惊险动作”等一系列问题,引入“物体的平衡”一节课题的教学,在研究了物体的平衡即平衡条件后,对生活中的许多有关现象就可以理解了。体育运动中的许多项目都要利用到平衡。桥梁、起重机、建筑物都要保持平衡,所以设计时要分析各部分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进行计算以便确定几何尺寸或选择适当的材料。很多同学对体育运动熟悉和爱好。因此还应结合力学知识,分析和计算推铅球的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利用动量定理认识接篮球时减少冲击力的方法;利用运动定律、静摩擦力、力的分解、合成和转动力矩等多方面知识分析拔河能取胜的关键。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恰当的结合。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探究身边所发生的各种现象,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品质。

2.2 在课堂中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 利用实验课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要使每次实验都能较好地完成预计的任务,关键在于师生思想上的准备和现场指导。凡是学生对要进行的实验目的要求明确,对所用仪器性能了解,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清楚,实验课的收获就比较大。为此,每次实验前,师生一起对实验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确定实验方案,估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坚决克服实验的盲目性。当然,在操作过程中,常常还会出现一些学生在预习时想不到的问题。如在描绘静电场等势线的实验中,有的学生找等势点时几次都见到检流计的指针往同一个方向偏转。这时启发他们能否找到使检流计指针向相反方向偏转的点?组内同学经过研究判断出大致位置,并用事实证实这次推断,进而再确定出检流计指针无偏转点的位置,顺利地完成实验。在实践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总是要求学生要在动手的同时,充分动脑,启发他们自己动手排除故障,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2.2.2 增加自我设计、改进的实验

实验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根据确定的目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这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每章学习都安排一些这样的实验内容。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时,没有让学生完全按照教材给出的方案按部就班地做,而是把实验目的要求讲清楚以后,让每个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或几种实验电路,并把自己的设计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注意事项都写出来,在实验前各抒己见,然后按自己正确的设计进行试验。这样,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很高。又如在研究牛顿运动定律等实验时,购置的仪器与教材上写的不同,先让学生们观察仪器的构造,然后共同讨论如何应用该装置完成实验任务。由于是经过学生思考后设计出的方案,他们做起实验来更兴奋和认真。

2.2.3 把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有些演示仪器比较小,不容易使教室内每个同学都看清楚实验现象,为了提高实验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为了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教师克服了仪器不足和时间紧张的困难,设法将原来作为演示的一些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如静电、导体的电荷分布、静电屏蔽,用验电器观察电场线、自感现象、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棱镜,等等。

2.2.4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得到的数据,运用定理或公式,利用数学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物理结论。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2.3 注重介绍物理发展史和科技新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通过物理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生平介绍,启示学生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勇气,立志要高攀和进取,从而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勇气。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我国建设科研的新成就,介绍物理学在生产、科技领域中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确实有用,如讲到振动时介绍超声波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探伤、海底深度测量);讲到圆周运动时,介绍地球卫星及应用,天体物理学的一些知识,讲到静电场时,介绍静电的应用(除尘、喷漆、复印)和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学到电磁波的传送和接收时,介绍利用电磁波定位、测量、导航、传递图像、遥控等;讲到材料的电阻率时,介绍世界上关于超导体的研究情况及我国在这一竞争中的最新成果;学到光学知识时,介绍光导纤维在医学和光通讯技术以及天文学上的应用;介绍光电管在自动控制中的作用;介绍激光的性能和应用,如利用激光单色性好进行激光通讯、等离子测试,利用它的能量集性用于打孔、焊接、切割及医学上用做手术刀,利用相干性好可作光源进行全息照相,等等。我的体会是教学中的这些结合,不仅可以使严密科学的教材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富有趣味,便于记忆,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指出祖国建设对五年制职业学生的殷切期望,激励学生奋发上进,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教育。

3.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3.1 开展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首先着手编写科技活动的辅导材料,该材料共涉及41个研究参考课题,包括力学(如力的相互作用小车、模拟火箭等);热学(如自制孔明灯等);电学(如把音乐生日卡改门铃、火灾报警器等);光学(如简易幻灯机、自制万花筒等)多个部分。将自然科学知识由浅到深;涉及传统课题和目前的热门课题等众多方向;目的是使学生关注身边的现象,养成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将辅导材料编辑成册,目的是努力做到编写的内容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科技小发明。将古今中外科技小发明的构思、原理及作用介绍给学生,这对每个学生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启迪学生的创造思路。之后学生开始进行材料的采购,制造设计,方法的改进等工作。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科技小制作,还要撰写科技小论文。因此要求学生自学,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写科技小论文,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启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发现和揭示其奥秘,写出有价值的科技小论文。我们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只有在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生才能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科学道德修养。我们确定了以普及科技基础知识、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树立科学态度、养成科学品质为目标的科技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科技创新的技能。

3.2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如指导学生到阅览室去浏览《我们爱科学》中的科普文章,借阅《数理化科学演义》等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3.3 举办科普知识演讲

回顾100年来特别是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以来,物理学对科学技术、人类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贡献,为唤醒人们对物理学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设定国际物理年。作为物理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学生中开展“物理学的贡献”演讲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演讲时,要求学生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集中学习。学生通过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将搜集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或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44-02

一、引言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它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多数院校把物理实验当成一般的必修课程,按部就班地安排实验项目,批阅实验报告,最后根据实验报告成绩或加上部分考试成绩给出课程的总评分数。动手能力好、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成绩往往并不高,这就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失去兴趣,敷衍了事。鉴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作用,一些院校已经在研究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目的就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开设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得到真正地提高。举办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只有制定合理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竞赛方案才能真正发挥物理实验竞赛的作用。

二、国内竞赛情况概要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已经于2010和201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两届。竞赛命题分为基础性物理实验和综合性、研究性物理实验两类。竞赛采用现场实验的形式进行比赛。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提前公布题目。竞赛设四个题目:第一题指定一个测量内容,要求参赛队自己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测量;第二题为指定内容的、有应用价值的实验制作;第三题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物理思想清晰,物理知识点明确的实验制作;第四题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物理思想清晰、与实验相关的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已经举办了十三届,竞赛组委会提前公布指定竞赛题目,设基础和应用两个题。全国还有很多省市,例如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辽宁省等都在举办各省市的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很多开设物理实验课程的高校都在举办自己学校的物理实验竞赛或物理实验竞能竞赛、物理实验设计竞赛,名称虽然有所不同,但竞赛命题形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现场命题并操作实验,考察学生对不同物理实验手段理解掌握的水平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另一种是提前指定竞赛题目或开放式命题,最终以作品的水平评定成绩。

三、我校物理实验竞赛情况介绍

(一)第一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在2010年12月首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成功举办之际,校领导提议我校也应该自己组织一个实验竞赛,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提高学生创新和协作能力。由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务处召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领导进行协商,并在2011年4月底下发了关于举办我校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通知。首届竞赛分为初赛、实验操作和答辩三个环节进行,报名与参赛均以组为单位,每组两人。初赛以笔试形式考查报名选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考虑到是第一次举办竞赛,并参照我校现有仪器和条件,提出了以下几个参考题目:频率的测定和烧杯打击乐的形成,太阳能电池研究,自组迈克尔逊干涉仪研究空气折射率,空间频谱及空间滤波研究,全息照相的研究。选手也可以自选参赛题目。实验操作中要求两名选手团结协作,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仪器调试、数据测量、提交报告。

来自7个二级学院的176组352名同学报名参加了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根据初赛成绩选拔60组选手进入实验阶段。经过两天的紧张比赛,评委根据选手的设计思想、实验操作和实验后的报告总结综合评分,选拔出30组选手成为本次竞赛的获奖选手。30组获奖选手中前14组参加了答辩,最终6组选手获得一等奖,8组选手获得二等奖,其他16组选手获得三等奖。

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刻苦努力、坚忍不拔、聪明睿智、大胆创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比赛期间也是学生功课最忙的一段时间,学生平时白天很少有时间,只能在周末、中午、晚上等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制备材料、实验练习。有的学生从下午下课一直到晚上实验楼锁门都在实验室钻研,甚至带着面包干粮到实验室。有些学生的想法非常新奇,具有大胆创新的思想,比如:有的同学利用声速测量仪上的压电陶瓷换能器,测量烧杯的共振频率;有的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太阳能电池;有的同学应用所学的马律斯定律自制光强调节装置;有的同学灵活运用基础实验中学到的补偿原理,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电压特性等等。

(二)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总结第一届竞赛的经验,2012年我们又举办了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1~4人组成一个参赛队,报名同时提交物理实验竞赛参赛申请报告。竞赛项目及要求:(1)利用简单材料设计制作静电起电机,并演示与静电有关的现象。(2)应用物理原理进行实验制作。要求作品具有创新性、有实用价值。(3)对物理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加便捷、测量更加精确;对物理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进行重新组合,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完成新的实验功能;基于物理实验中心现有实验项目,提出新的实验方法。

为了鼓励和帮助参赛选手,物理实验中心专门设置了一个学生科技活动室,并在学生科技活动室准备了各种元器件,各种工具原材料和实验中心多年来积攒的各种在物理实验课上不能成套利用的实验仪器,给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发挥潜能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也营造出节约创新的氛围,推动和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来自七个理工科学院的247名同学报名参加了第二届物理实验竞赛,经过资料查阅、材料准备、作品制作、反复实验不断突破,选手们从暑假开始历经将近半年时间最终完成各自参赛作品。根据初赛展示答辩结果,评出三等奖10项,优秀奖20项。排名前六的选手进入决赛,经过进一步升级加工,六个队伍又进行一场决赛答辩。最后,白光干涉杨氏模量测量仪和感应起电机两个作品凭借新颖的设计,大胆的创新获得了一等奖。另外四队选手也表现出色获得了二等奖。竞赛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有的学生严谨认真、踏实努力;有的学生见解独到、思路新异;有的学生热爱科学、精益求精;有的学生乐观向上、永不言弃。本届竞赛学生制作了范式起电机、韦氏起电机、滴水起电机、新型杨氏模量测量仪、斯特林空气热机、新型静电场描绘仪、新型输液报警器、静电演示仪器、电磁演示仪器等十种作品。其中一等奖选手的作品“白光干涉杨氏模量测量仪”获得了评委老师和学校领导的一致认可,并已在申请专利。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31-03

大学物理实验课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1],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指引学生深入观察各种物理现象,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学习近代物理中的常用方法、技术、仪器和知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技能、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已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提高实践能力、加强素质培养为主。现今我国的人才市场需求现状,一方面是一大批没有受过应有的工程技术训练的毕业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是企业又难以找到大量急需的实用型人才[2]。在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但在培养过程中却脱离了实际需求,学用脱节是当今我国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主要缺陷之一,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而社会对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实践教学,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农业类人才的需求。

一、农业院校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

受学校性质的影响,农林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课时量普遍偏少,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太少。课堂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封闭方式进行,将系统的物理实验被孤立地分为几个模块,打破了他们间应有的理论联系,阻碍了学生用整体的眼光系统全面认识地认识物理学知识。由于条件有限,简单的验证性项目过多,而能锻炼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试验项目过少,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从而无法灵活应用知识、突破创新[3]。这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大学物理实验只是验证理论课堂上的一些简单结论而已,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之教学方式不合理,通常都是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内容和数据处理等全部详细介绍给学生,并进行完整的实验示范,然后由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及操作演示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过程这样一种形式,但却忽略了实验方法训练,唯恐学生不会,老师几乎把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切都已详细介绍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只需模仿重现老师的操作过程,而不需思考即可完成实验。显然,这种培养方式起不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养成惰性,需要学生自己思考解决的地方也依赖于老师来解决。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其后果是学生只能机械地进行操作、记录和处理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都是一种扼杀,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的真正目的。在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特色,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应用型人才,迫切需要我们对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二、农业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1.改革传统的全盘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以老师的“教”为中心,而不是学生的“做”。老师将一切都全盘教给学生,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理解吸收与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学生似懂非懂,整个实验过程基本上是在模仿老师的操作演示,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堂呆板、沉闷,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差。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火花,致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培养,限制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5]。教师的职责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加以解决,使知识转变成自身的能力,而不是将自己的知识全盘施加给学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这需要我们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颖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因人而异,难以一概而论。比如说,根据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将所涉及到的知识分成几个模块,采用分阶段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验的进程,需要用到哪些知识,老师再适时地给予讲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具体地来说,课程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根据生活实际引入教学内容。将实际生活带入课堂,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探疑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适当分析讲解相关知识点,介绍相关物理量的测定,引入实验课题。针对待测的物理量,对学进行提问: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如何侧量?有何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开始进入有目的的预习。让学生带着疑问预习,更能加深其印象,便于理解吸收。预习完后,老师又可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对学生还较为欠缺的部分老师再加以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在此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非完整的操作示范。此后,进入学生自主实验阶段。第三阶段,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老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具体实验过程,了解其操作是否规范。遇到学生提问时,不应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操作或直接帮学生调节好实验仪器,而应引导学生分析,如按不正确的或不规范的方法进行测量时会有什么影响?能否测出所需结果?利用反面教育更能警示学生,深化正面效果[6],促使学生加深理解。鼓励学生小组内部多讨论,相互促进。最后在检查实验结果时,改变以往只满足于实验数据的正确与否,更应注重于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思想,帮助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来源,让学生每次实验后都有真正的收获。数据对了,为何对了?错了,错在哪?当场给出实验成绩,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快乐学习。

2.淘汰“铁箱”类实验仪器。随科技的发展,实验仪器也越来越集成化,出现很多铁箱子封起来,实验仪器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面板。利用这类设备进行实验教学时,像是使用傻瓜相机一样,只需要简单按几个按钮即可,虽然减少了繁琐的实验操作过程,但学生对于仪器构造、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现象如何来、实验误差的产生等却全无所知。高等教育不是为工厂的生产线培养仪器操作工人,而是高素质的现代化科技人才,因此,需要淘汰这种“铁箱”类的实验设备。比如说“霍尔传感器测磁场”这个实验,学生所做的只需连几根导线然后摇动尺子,按键记录数据,而对于学生想知道的磁场的激发、霍尔效应的观察、如何判断半导体霍尔元件的导电类型等都被铁箱包裹起来,拒人于门外。这里不是说磁场的测量这个实验不重要,只是这类仪器在当前环境下不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采用其他更明了的仪器来进行测量。相反,如在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实验中,学生可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的变化,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在真正参与实验,实验结果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像“铁箱”类仪器自动给出的。而且,这类需要全程动手的实验仪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地学到了物理实验方法和知识技能。比如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规范操作,将产生很大的实验误差,这迫使学生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分析。为什么释放小球时手不能抖动?根据受力分析,因为是跟重力相比较,而重力的受力方向在竖直方向,所以要想正确测出液体的粘滞系数来,小球需要在水平方向上不能有速度,否则会影响粘滞系数的测量,产生误差。而在确定小球的尺寸时,可使学生对比观察不同大小的球放入液体后对液体内部的影响,加深了解粘滞系数的概念,真正理解流体力学中斯托克斯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物理实验课程的优势所在,促使学生认真参与进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3]。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使用学生多动手的实验仪器,而不是坐在仪器旁等数据自动出来。经调查,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利用这类仪器进行的实验,而更愿意操作需要自己多动手的仪器。再比如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也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无论是吊环的水平调节,还是液膜的提取都需要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这类仪器不能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一切都只能靠自己的操作去获得。而所获得实验数据并不一定就正确,还需要认真分析、甄别。比如,测量过程中电压表读数开始一直在增大,但在液膜破裂前却又逐渐减小。这给学生提出了疑问,电压值应该取哪一个?最大值?最小值?或是很多实验教材上所说的液膜断裂前一瞬间的值?由于老师并没有指定侧哪个电压值,这就迫使学生缓慢操作,认真观察液膜形态的变化。由于在吊环从水中拉起过程中受表面张力的影响,液膜沿吊环内外表面逐渐往下滑,形成上窄下宽的形状。继续往上拉,将会使液膜最终滑落到吊环端面下,此时液膜表面近视垂直于水平面,电压达最大值。继续上拉吊环,液膜中央逐渐变窄,使得电压值又逐渐缩小。通过认真观察,学生都能准确地认识到应当取电压最大值。实验不是为了测量机组数据,简单验证下相应的理论知识,或测一个什么物理量,关键是从实验中去获取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而切实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仪器可让学生多动手,真正参与进来,体会到科学实验的过程,切实掌握好相应的知识。

3.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演示的实验,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与诠释,能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物理图像。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7],直观地表达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把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经历或体验的物理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透过现象体会理论,从形象理解抽象,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8]。在具体的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借助于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易操作性来进行辅助教学,有时一个简单的现象胜过千言万语,更能促进学生的理解。比如在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实验中,可在课堂上利用气体的内摩擦演示仪来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流体的内摩擦现象,充分理解流体黏性的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演示实验,适当添加一些相关的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再比如,在静电场的描绘实验中,引入“怒发冲冠”演示实验,不但将抽象的静电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静电概念的理解,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

人才培养的思路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教育背景,由原来的封闭型教学方法由向开放型教学方法转变。摒弃以往教师主导一切的落后教学方式,通过采取阶段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结合起来,牢牢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地机械重复教师的演示,切实加强其自身能力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太国.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4):20-21.

[2]甘灵,张光远.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工科学生实践环节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71-75.

[3]赵丽华,王悦悦,戴朝卿.“平台+模块”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4):72-74.

[4]杜娟,马春生.基于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0,(14):124-125.

[5]刘伟.由省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谈独立学院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85-88.

[6]李振华.反面教育初探[J].党史文苑,2010,(16):77-78.

[7]肖文波,何兴道,邓懿媛,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讨论[J].大学物理实验,2010,23(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