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0-21 06:24: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

1.淡薄的结课意识教师对结课重要性方面意识比较淡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自我固定的见解和思维,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方式,而这些固定教学方式中,教师并没有将结课视为十分重要的环节,意识比较淡薄.另外还有些教师由于自身教学能力有限,不能对教学进行及时的中介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融入新的数学知识.还有数学教师认为所教授的数学内容太过于简单,不屑于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总结.

2.单一化的结课方式教师的结课方式单一化,单一化的结课方式会使得学生对老师结课失去兴趣,这就无法起到结课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场景1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紧促,很顺利完成了公式推导,例题讲解和练习巩固.师:同学们,下边总结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首先,请大家掌握公式(a+b)2=a2+2ab+b2,并且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其次,对于所学公式达到灵活运用,能够利用公式进行运算;第三,需要明白公式中a和b在实际运算中代表的可能是一个数字或者是一个代数式整体.掌握三点,这节课大家就算是学得很好了.师:下边布置作业……教室里安安静静,学生大都面无表情地忙碌着翻看着书上的课后作业,或者扭头看看教室里钟表等待下课;或者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做着小动作,大家都不会关心老师在结课时所说的内容.针对这种结课方式,老师不去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不懂得通过学习,实验以及讨论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深化,只有老师在不停的讲解,这样仅仅是教师代劳的枯燥小结.

二、如何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结课问题

1.教师是授课引导者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需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改变自我传统固有的教学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深思,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自我和学生的结课方式,不断挖掘实践知识,使得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场景2在讲完“不等式组的解法”一节后,把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取值规律编织成为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小大大小取交叉,大大小小为空集.

2.转变思想观念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结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认真对待结课,这是每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有的教学态度.越是临近课程结束,学生的注意力就更加容易被教师所吸引,所以,这就说明了,一个好的结课能够起到承上启下以及发人深思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而且,好的结课环节,会激发学生对下次数学课程的期盼和兴趣.场景3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课时,需要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这样的“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小学时候就学过乘法分配律,如果给你一个单项式和一个多项式相乘,应该如何进行运算呢?”从而埋下伏笔,使学生在急切期待中研究演示实验,积极预习,为上好下节课“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做好铺垫.

3.建立良好教学机制然后,在结课环节,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师教学机制,教师的课堂发挥程度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有着紧密的联系,有时候会严重地使得教师受到影响甚至受到束缚,与此同时,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和思考.

4.多样的结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尝试不同结课方式,而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采用总结归纳法、问题回顾法、设置悬念等方法,这些都是比较优秀的结课方式,值得教师采纳实施.

三、常用结课方法

总结归纳法是目前课堂最常用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课程结束前,使用简练的语言对课堂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串讲并加以总结,从而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路.设置悬念法主要是在结课时教师提出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实践活动法需要教师进行事先的精心设计,挑选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有意义的活动,使得学生学会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理论,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而且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

篇2

开放是数学创新教学的特点,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只是一个配角,应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恰当地引导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把握每一个机会,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学的目标不是单一的教师发展,而是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开发,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适当的权利,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要创新数学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即课堂上师生关系平等,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加强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是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堂组织形式需要创新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学校守旧地、永恒地使用一套教学计划,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是他们百用而不厌的秘密武器.要创新总是畏手畏脚,因为害怕改革后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在一些学校里,学生成绩直接影响教师的薪金和教师职称的评价.这种用学生成绩来激励教师的办法恰恰束缚了教师变革教学方法的思维与手脚,使他们不敢创新.课堂时间只有一个单一的组织形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分配任务,学生遵守应对任务.这种单一的被动形式的组织,严重阻碍了教育改革与发展,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必要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新的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如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可根据班级成绩分组数,一般组人员数量不能太多,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组,每个组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创新学生的培养目标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成绩,让学生有能力继续学习知识,这是文化发展模型的表面类型的学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从一个事实中推断出其他事物的思维能力.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新时期,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最重要的是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创新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有效教学的主要体现.

4.要用不同的标准来

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考核用于每个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使他们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可以慢慢建立学习信心.只要有信心,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篇3

1.1 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1.2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1.3 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 ”、“ ”、“ ”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2. 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2.1 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当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2 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2.3 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2.4 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

(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

篇4

数学的兴趣首先来自师生关系的平等。平等的关系、和谐的氛围,才能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新课堂提倡师生平等,是为了让学生能与教师、同学之间互动起来,互动与自由的空间是学生自主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数学的兴趣还来自快乐成功的教学过程。要让课堂变得自主、变得趣味、变得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思维的成果。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数学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鲜活的生活。如压岁钱存入银行利息如何计算,每月零花钱如何合理使用,家中电话费的交付情况,让学生亲自动手寻找实际问题并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解决。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神奇,不由自主地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引导学生跑菜市场,了解各种蔬菜的价格,把自己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然后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又如:学“概率”,可让学生就彩票问题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其中奖机会等。

二、用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探究

问题是激发智慧的工具,问题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好坏一方面反映教师的水平,反映教师是否能够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也反映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与效度。所以,学生思维的参与度与活跃度是衡量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解决应用性问题中提升能力。例如:《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1)打出字幕:A、B、C到D家里去玩,来得小D家附近的公园E,几个人玩起了扑克牌,玩着玩着发现几个人的牌总是不一样多,后来发现小A带来的牌少了黑桃K与红桃J。小A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我这副牌少了黑桃K与红桃J,那么现在还剩下多少张牌呢?小B小D苦思冥想,小C说:管它N张还是M张呢?干脆咱们再拿掉两张牌,大家不就一样多了吗!……

(2)教师:你们知道这些问题中的字母都表示什么吗?

(3)学生:A、B、C、D表示人,其中的E表示地方,其中的K和J表示扑克牌中的数字,其中的N、M也表示数字。

(4)带领学生做起游戏:四人一组,每组二十根小棒。用小棒搭正方形,讨论、思考一个问题:搭建1个、2个、3个、4个,直至N个这样的正方形各需要多少根小棒?

(5)学生回答n个正方形所需火柴数时答案有3N+1,4+3(N-1),4N-(N-1)等形式,知识在头脑中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是4根,两个正方形是4+(4-1),三个正方形是4+(4-1)+(4-1)=4+2(4-1)=34-21,四个正方形是4+(4-1)+(4-1)+(4-1)。那么N个正方形就是N4-(N-1)。

(6)教师对学生的结论组织学生讨论,引出:这里的N表示的是正方形的个数。说明字母表示个数,那么下面的几个问题中,字母又自表示什么呢?你能回答其中的问题吗?

①运动会上,女同学小A用t小时跑完s千米,那么她的速度为________千米/小时。

②你每天的零花钱是N元,你一周共花费多少零花钱呢?

③原来街上的猪肉是X元一斤,现在的价格是原来的85%,现在多少钱一斤?

④某三位数的个位数为a,十位数为b,百位数为c,则此三位数可表示为____

__________.

这个过程把生活问题、体验活动与思维运动结合起来,全面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的发展。

三、开拓学生的视野中培养数学思想

数学能力的最高境界体现在数学思想上。只有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培养数学思想。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背景,从中发掘出走向抽象规律的路径,才能够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联想、推理、综合与分析等形成思想。

在思维中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的思维高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才能够在学生这些旧知识基础上提升。例如:在“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的教学中,这个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的内容,只不过情境比小学复杂一些。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去独立探究,让学生重新感知统计图的画法与要求,在独立思考与互相合作中通过动脑、动手,通过画图、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研究出两种统计图的画法。

亲自动手所学习到的知识与听到的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去探究。例如:在“定义与命题(1)”中,设计如下问题:

(1)什么是定义?为什么要下定义?理解定义的关键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什么是命题?理解命题的关键在哪里?请举例。

(3)命题的结构是什么?本节课还学了命题的哪些知识?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先自学理解,再进行辩论发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

从方法上进行思维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的同时学会科学思考。如:在“证明(2)”中,面对例题的思路分析: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对于1800?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1)回顾以前用过的实验的方法验证,是什么方法呢?

(2)提出如何证明此结论?怎样才能够得到1800?怎样把这个三角形凑成一个平角呢?应该添加什么样的辅助线呢?

(3)解决问题后可以提出,要证明1800?除了刚才的方法,还有新的方法吗?

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教师的方法指导循循善诱,在知识构架中实现了方法的指导。

四.重视知识背景与知识提升的联系

知识与经验背景是学习的基础与起点,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情境中归纳数学规律,能够充分利用知识迁移的效应进行触类旁通,提高思维的质量。

情境的创设能够使数学课堂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的实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意义、有现实性与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过程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1)请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步骤有哪一些?这些步骤中含有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

(2)请你尝试一下,运用这种数学方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换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题,如果不行可以大家一起讨论协作。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考中通过知识的迁移过程,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提供各种生活素材。如在学习几何初步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观察身旁事物的形体特征,提供各种教具与材料;如在“利息”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储蓄的调查,了解存取款和利息的计算方法等;如在“折扣”问题教学后,选择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折扣问题,设计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课,如“我是一名采购员活动”,让学生通过选择、计算、策划与设计等环节,选择一个最佳的采购方案等。这样的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篇5

合情推理常用的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这两类。归纳推理的定义是:由某类事物的部分队形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这一类事物的全部队形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归纳推理又分为完全归纳与不完全归纳这两类,其特点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的定义是: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其特点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与演绎推理不同,合情推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正确。但是合情推理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发明。我国的理科教学一直都比较重视逻辑推理,对合情推理却没有进行重视。如今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发展的今天,必须要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既教证明,又教猜想”,给予合情推理适当的地位。

二、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合情推理素材

在初中数学的新教材中,使用合情推理的知识点占有相当的比重。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教材中使用了许多归纳类的知识点。在教材中合情推理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例子,引导归纳出定义;通过观察、归纳、探索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的发现,对学生探索和获知的过程进行关注。除此外,教材中还分别设置了“归纳”和“类比”的两个专题阅读栏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对归纳、类比这两种合情推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他们的合情土里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苏科版七(下)的《幂的运算》中有这样的一道题:

观察下列式子:

2×4+1=9 ①

4×6+1=25 ②

6×8+1=49 ③

……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写出第n个等式

(2)你写出的等式成立吗?为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归纳出规律并通过代数式来进行标示,最后还必须对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简单的说明。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题中的式子进行变形得出如下的式子:

2×4+1=9=32;

4×6+1=25=52;

6×8+1=49=72;

……

从变形后得到的式子中发现规律:两个连续偶数的乘积与 1 的和是这两个偶数中间

的奇数的完全平方数,然后归纳出式子2n(2n+2)+1=(2n+1)2,并最后对自己所得到的结论进行证明。

在苏科版的教材中的“图形与几何”领域使用了较多的直观类的合情推理。在教材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丰富的具体实例以及亲自动手操作来引出定义;利用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方式对空间图形进行探索从而得到它们的性质、规律。苏科版的教材十分注重直观经验。在传统的几何教学中,通常都是按照点、线、面、体这样一个顺序来引入几何体系,而苏科版教材则是从体引入几何体系。例如《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节,通过天坛、水面、地球仪、高楼大厦等的各种各样学生身边事物的介绍,来让学生感受球、柱、锥、面、线、点。这种直观体验正适合用于合情推理

(二)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教学基本都是以教材作为教学的蓝本,因此在很多时候教师们都是以教材内容作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然而并不是仅仅只有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够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也能够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促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都需要作出以一定的判断和推理,还有一些游戏活动中也蕴含有推理的要求。因此,应该要尽可能的拓展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生活与活动中也有着“学习”,有合情推理在其中,让学生们逐渐的养成爱观察、猜测,善于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先让学生在经历了“折纸——猜想——计算”这样的一个过程后,再引入乘方的概念:现在有一张厚0.1毫米的纸,将这张纸进行一次对折,此时厚度为2×0.1毫米?思考:

(1)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

(2)对折3次后,厚度为多少?

(3)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

(4)如果一层楼有3米高,那么对折20次后将有多少层楼高?

篇6

二、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首先是加强数学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在新课改的今天,要让学生的情感的健康发展,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注意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加强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教师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化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激励。另一方面数学课改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比如学了“概率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近几年收入与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两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其次是加强情感投资,贵有爱心。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积极健康的情感的核心是爱,爱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的基石。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爱,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和风细雨,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老师的爱是催化剂,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爱学生,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关心、信任、欣赏、宽容、尊重和严格要求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爱心,爱得自然,爱的真切,爱得投入,爱得心甘情愿。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三、新课改培养数学情感中注意的几点

在新课改的教育状况下,结合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应变被动为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情感因素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是没有模式化的,好多情感是以渗透为主的。

初中数学是基础数学,也数学的入门时期,有很多时候学生学数学很苦,也很被动,教师教得更苦,这种局面,即使对应试教育也是不利的,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环境: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动机,要想方设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对学生进行赏识、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常用的激励方法,受到老师们的重视,而对批评这一基本教育方法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不少教育家们也呼吁要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其实,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随意性地大夸其辞:“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深究。不论是采取何种评价,都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把握一定分寸,使评价符合实际,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就会激发他们去努力扬长避短,使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驱动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只有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改的标准,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崔慧敏.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教学交流(下半月).

[2]盛小东.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探索[J].校长阅刊,2007,(12).

[3]董书平.论初中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教苑荟萃,2008,(18).

篇7

我校是广西南宁市新城区实验区的一所学校,数学课本是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学生一拿到教科书,就惊喜不已,个个爱不释手,有一位学生在周记里写道:“当我领到数学新课本时,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哇!好酷啊,我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本,我被课本中的各种各样的图形及卡通深深地吸引住了……”初中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新颖的课本及图画,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不仅能唤起他们的联想,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因而,课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它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现代化城市的建筑群,并以此为背景,汇总了本章的主要图形,这样的教材,很快地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登堂入室,进入知识的“大厦”。有了这种“兴趣”,就能促使学生更积极、更持久地潜泳到知识的海洋中去。所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动机,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最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选择一本好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好教材,教师在教学时又能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并辅之以诚挚的情感、奔放的热情、形象的体态,必然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讲授“生活中的图形”一节时,用多媒体打出各种各样的图,有圆柱体的、圆锥体的、正方体的、长方体的、棱形的、球体的,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某些特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点、线、面的有关知识,感受到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自己设计画图,师生共同评出优秀作品,举办展览,寓教于画,“思”在其中,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实验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在小学时,学生总感觉到数学太枯燥、大单调、太抽象,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多,学习时提不起兴趣,体会不到学数学的乐趣,总觉得学数学“无用”。而现在的实验教材与实际结合,内容新颖,实验内容多,实践活动多,增添了不少有现实生活意义的、富于想像思维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日历中的方程”这节里,就出现了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展现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该问题对初学方程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材让学生亲自从事这一游戏,深入观察日历中“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动了脑又动口。实验教材就是通过系列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学生也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再次,实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有成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还要动手实践,同学之间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学习“去括号”这一节内容时,实验教材首先提出了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小明是怎样计算火柴棒的根数的,我让学生充分思索后,让小明同学示范摆火柴棒。 在这些图形中,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3(x-1)]根。而他的同伴小颖又是另一种摆法。 把每一个正方形都看成是用4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减多算的根数,得到的代数式是4x-(x-1)。利用运算律将两式去括号,并比较运算结果,其结果是:

4+3(x-1)=4+3x-3

=3x+1;

4x-(x-1)=4x+(-1)(x-1)

=4x+(-1)x+(-1)(-1)

=4x-x+1

=3x+1.

篇8

        教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活泼而又贴近生活的图片,科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让学生在极其轻松的气氛中,与数学交朋友,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欲望。

        第一节“与数学交朋友”。通过谈话、聊天、交流的形式,使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教材。接着,又被蜂房结构的几何美、东方明珠塔的造型美吸引。大到高科技、市场经济、小到随处可见的铺地砖,生活处处充满数学,启迪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印证了本章导语——我国伟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学的精辟描述。三位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感悟到“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第二节“让我们来做数学”。教材以亲切的第一人称,让学生用不多的数学经验,却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生活。

        2.生动的课堂

        教材给了我们数学教师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源头活水。本章教学后的成功点是课堂教学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2.1 动手、探索、讨论充满学习过程。如第三页练习2:用剪刀将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应该怎么剪?学生拿了纸片小刀,讨论着各种方法,愉快地走进了数学教材。又如第五页练习2:把由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中的每个正六边形分开一点,并在空隙中填满正方形与等边三角形,做成新的拼花板。教师先准备了许多正六边形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试验,很快得到3种不同拼图,教师让找到方法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画在纸上让学生观察,感受了几何图形美。再如第十二页练习1,学生准备了小刀、陶泥、橡皮泥、萝卜等,课内动手探索,理解了正方形的影子或切口可能产生的各种平面图形。还如填数字游戏、数字猜迷等,学生都是在温馨热烈的气氛中,既独立研究又互相协作,动手动脑动口,情感和谐,学习自主。

        2.2 课堂教学中不时迸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材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如第14    页习题5: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 要求设计的方案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并使花坛面积占矩形面积的一半。教师没有现成的样卷,没有既定的框架,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认真做好这块绿地的“规划师”、“设计师”,几十个学生几十幅设计,教师让学生自己评价,既有啧啧称赞声,又有哈哈大笑声。又如第十四页习题6: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我们让学生充分讨论,把新颖的构思画在黑板上。学生不须邀请纷纷自己上黑板画,刹那间画满了一黑板,雷同的不算,有创意的有好多幅,解说词更是到位。如红绿灯、跷跷板、台灯、还有热带鱼、两朵花、风扇、气球、更有雪人等充满了童趣童真。

        2.3 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结合教材练习中的“请举出你在生活中应用到数学的例子”、“观察一座标志性建筑或雕塑,指出它包含哪些图形”,这类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打开煤气灶时为什么表会转?杯子为什么做成圆柱体的?地砖是什么样的图形才能铺满地?填数游戏的规律是什么?家中的水电费是怎么计算的?出租车的计价方法是怎样的?超市中一天的顾客是多少?闹市中汽车的流量统计方法等。各种问题很有价值,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回答,或许能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学生研究问题的资料,但是,我们期盼的就是这种从知识结构中、从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一个个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开端。

篇9

二、给数学学困生制定切合实际的数学学习目标

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制定了目标,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力量,努力朝着所定的目标前进。教育学生要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设立非常明确的目标。制定目标要讲求实效性,符合学生实际,不应好高骛远盲目制定,应脚踏实地,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达到,建立他们的自信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并在学习活动中持之以恒,直到长期目标的实现。

三、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学困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特别是某些教师眼中所谓的学困生,存在自卑、胆怯的心理,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害怕问题回答错误;课下对不会的问题也不敢请教教师,害怕被教师批评;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效率降低,不会的内容越来越多,与优秀生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应该激发学困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四、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成功体验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及时“发现优点”“欣赏优点”,尤其是发现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的优点。教师对学生充满关心和爱心,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无论哪个学生,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一定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即使他做过错事,我们也可以从他身上找到闪光点,关键是要有“爱”。如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如果让他担任收发作业的小组长,他的作业立刻按时交,此时教师若进行适当的夸奖、表扬和奖励,他会渐渐地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再如,我们班有位叫小星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成绩一直不好,可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到教师,总是笑眯眯地说声“老师好!”后来我还发现他的体育特别棒,这使我意识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就立即在班内表扬了他,还推荐他参加学校篮球队。从那以后,小星同学的自信心增强了,接着我不失时机地进一步引导他努力学习、全方面发展,学期中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在学校的篮球队进行比赛时还取得了优秀成绩。

五、优化练习、激励评价、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优化练习是实施高效教学的着重点。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将简单的认识、经历的学习过程转换上升为自己的学习经验。首先,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对于学困生,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的最基础的部分,只做基础题;对于中等学生,教师就要求他们做一般习题;对于优等生,教师就指导他们做难度比中等生更大的习题,提高优等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分层练习,使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都能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分层次提问,在起初提问时应选用比较简单的题目,使学困生产生“我也会”的自豪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课上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一些发言表现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困生发言或板书内是否存在优点,及时鼓励。如“题抄写非常认真”“这一步做得很好”“公式用得正确”“书写很工整”等等。这样会给学困生带来自信,以后回答问题时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六、改善家庭教育氛围,创设适合学困生的学习环境

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其次家长要尊重孩子,应富有社会责任感,作为家长,要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这种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尊重别人,帮助别人。

篇10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改变,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将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主题思想,以前的灌输式的教学不再适合新教材和现代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个人任务,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互动教学是目前为止在新课背景下比较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教育工作.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努力研究问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