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1 00:17: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批评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批评教育

篇1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多鼓励少埋怨、多表扬少批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还能用表扬来蒙蔽他们的过错吗?这样下去的结果会好吗?其实,批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规方法”。艺术地使用批评教育,不仅能指点迷津,更能启迪心智。在此,就我个人的感受,谈一些真实的体会和想法。

1 目的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事而不对人,不应是发泄解恨,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批评就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引导学生走向进步。

2 言辞慎重。“一句好话三冬暖,一句恶语六月寒”,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注意言辞。在批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多为言语交流,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批评艺术的核心,教师批评学生的言语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批评教育的成效,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言辞一定要慎重。比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学生的主体性。有时,班主任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有意义的批评是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和老师有不同意见,激发学生自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次批评可以是一次师生共同进步的机会,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取得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的双赢。

3 倾注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之心,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老师的批评要发于内心深处,出于真切关怀,学生才乐意接受,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4 饱含期待。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教师饱含期待情感的批评,往往会收到奇效,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你很快就能改过来的!”“再坚持下去,你就成功了!”这种尊重、期待式的批评,学生听了不但不会灰心丧气,倒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5 先扬后抑。即先表扬后批评,当学生犯错时,为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批评之前,老师先表扬学生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或表现出的优点,然后再批评学生当前存在的缺点错误,希望学生改正。这种表扬在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先得到良好的积极心态,为后面的批评做铺垫,使批评的效果更好。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扫完地以后,垃圾没有倒而是放在墙角边,于是,老师这样批评他:第一步――赞扬:“今天的地面扫得很干净”,第二步――提醒(实为批评);“只是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第三步一激励:“这是个小问题,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听完老师的话,这个学生立即把垃圾扫起来倒掉了。

6 旁敲侧击。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说,将来长大要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了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小学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老师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生动的事例中,促使学生感悟、理解。

7 寓贬于褒。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使他们犯错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表扬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做错事的同学跟着好的同学学习,从而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改正错误,这就是寓贬于褒的批评艺术。

8 刚柔相济。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批评学生也要学会以刚制柔、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老师批评时的语气应该委婉而平和,而对于性格较倔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的批评语气就应该肯定而凝重。

篇2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的关爱去感化、打动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的确,师爱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对学生来说,师爱是最起码的心理需求,是对他们进行鞭策、鼓舞的教育力量,也是促成他们积极上进的强大动力。当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时,老师充满爱怜的分析指正、鼓励期盼,会在学生的心里引起感情的“共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师生“共振”“共鸣”期提出的要求可接受性强,教育效果最佳。

二、对症下药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有时越批评问题越多。最好的办法是静下心来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以前我班有一位学生年龄比较大,不愿让人当众批评。针对这一特点,我采取了“有优点当众表扬,有缺点个别指出”的方法。这位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经验告诉我们:批评教育学生,要特别注意场合,尽量避免在大庭广众下点名批评。那种当面指责训斥,并要学生当场承认错误的做法,不如换一个场合给学生点面子,给他们一个思考的余地,也给他们一个“转弯”的机会,那样他们才可能真正愿意接受

批评。

三、启发开导法

学生做了错事,教师要心平气和地加以引导。首先要创设一种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到你是真心实意地为他好。然后在亲切融洽的气氛中,启发学生认识到所犯错误的性质及其危害。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有一次,两个学生因争看一本故事书,把书撕成两半,你怨他,他怨你,彼此争执不下告到办公室。当时,我笑着问他们:“假如你们是老师,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听了我的话,他俩都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再也不吵了。这时,我又温和地问:“扯烂书你们觉得自己有没有责任?你们这样吵闹不休应不应该?依你们看,现在你们需要怎么做?”很快他俩不但承认了错误,而且互相道了歉。由此看来,“启发开导”这种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教育,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并自觉地知错改错。

不少老师在学生做了错事时,常常使用责问怒斥的语气,其实这样做学生接受不了,有时还会把事情弄僵。如果我们换一种口

气,用商量的语气、热诚的态度批评教育学生,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四、行为暗示法

篇3

他满不在乎地说:“没跑!我是快走!”

“快走?那为什么值周生说你跑来的?”

“边老师,他还跟值周生嚷嚷呢!”同学们纷纷给他告状。

“没有!我没有!”杨飞大喊道。

我越听越生气。于是,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给集体丢分就是不对!还狡辩!”同学们也在一旁不停的指责他,表示对他的不满。

平日怎么批评也不哭的他,这回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落在地上。此时的我,看到他哭了,才稍稍地消了一点气。

往后的几天里,学习本来就差的他,上课几乎天天挨批评,而且还经常和批评他的老师较劲,老师说一句,他顶一句。每天的作业就更是字迹潦草,错误连篇了。

思考:

1、为什么越批评他,他越犯错呢?

2、应该施以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使他转变呢?

分析:

由于我当时没有冷静的思考,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导致对学生出言过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使他产生了逆反心理。正如事后我找杨飞谈话时他所说的:“今天老师竟然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批评我,简直太没面子啦!要是被爸爸知道了,肯定又是一顿揍。咳!反正都不喜欢我,管他呢!”而平时的他,就是一个自觉性差,又不能批评的孩子。每次老师批评他,他都眉头紧锁,强词夺理,急于为自己的辩解。

杨飞的父母一直无稳定的工作,以作小买卖为生,母亲是河北人无文化,父亲脾气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认为孩子无药可救了。平时一旦老师、同学反映了孩子的问题,家长不能正视,而是怨天尤人,要不就将孩子暴打一顿。正因如此杨飞缺少良好的家教环境,所以致使他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法:

杨飞的表现,不由得让我想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他因一时愤怒而失手打了一个调皮孩子一记耳光后,愧叹自己“从教育的绳索上跌落下来。”难道此时,我也像他一样“跌落”下来了吗?高压之下独木难荫,难道此时除了暴躁、批评之外,就别无它法了吗?难道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只有采用这种“黑色批评”吗?难道批评不能是“绿色”的吗?现在人们要吃“绿色食品”,买“绿色家具”、进行“绿色装修”、走“绿色通道”、建设“绿色社区”、使用“绿色手机”……所以批评可以是绿色的,而且更应该是绿色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并自觉设立目标,争取进步。

一、宽容,引发自我批评

批评孩子的错误,在特定环境下,宽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宽容就像人们在重压之后,走进满眼绿色、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一样,让人舒畅,而它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绿色;宽容就像春天一样,给大地以湿润,给空气以芬芳,给生活以智慧,给童心以成长。作为教师应该用这样博大的胸怀和境界,包容和谅解孩子的错误,使学生越上新台阶。

及时的反思让我幡然醒悟:以“宽容”给杨飞一个台阶下,让自己走出教育困境,同时挽回他的自尊心,因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于是,我利用总结“规范评比”的时间,又一次提起了那天的事。我用平和的语气说:“本周杨飞为咱们班扣了一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了他。”说到这里,不光同学们用奇异的眼光看着我,杨飞也高高的仰起小脸,聚精会神地听着。“作为你们的老师,我为那天做出的不理智行为而感到很内疚,希望杨飞和同学们能够谅解。杨飞你能原谅边老师吗?”此时班内鸦雀无声。我微笑地走到他身边抚摸着他的头。他被感动得急忙回答:“能!边老师我不该在楼道里跑,是我的错,我给班里丢脸了,您能原谅我吗?”我激动地搂住他,不住地点头说:“当然能,知错就改你还是个好孩子!”

我用真诚的道歉和真心的爱护“宽容”了杨飞,维护了他的自尊,使他走出了心灵的阴影,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激发他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使我们师生达到心与心的交融。所以,宽容的师爱不仅能走入学生的心灵,使其“亲其师,信其道”,而且通过老师的自我批评,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学生心灵上绽开希望之花。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给孩子的机会只有下一次,而没有最后一次。

二、深入心灵,进行“绿色”批评

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指望一次教育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待杨飞这样的孩子,更应该做到常抓不懈。

基于杨飞课上的表现,看来还是要批评他,但不是像上次一样的批评,我变换了一种批评的方式——“绿色批评”。所谓“绿色批评”就是批评时要讲究艺术,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让孩子既能接受,又利于改正。

1、语言暗示批评

批评不一定是正面地直接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这样做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加重学生的自卑感,而且还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投下阴影。我们可以运用“语言的魅力”来暗示学生的错误,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并且自觉地改正错误。

一天上复习课,正复习到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我让学生们读小黑板上的句子,然后判断并说明理由,展开小组讨论。正当大家热烈地交流时,我一眼瞥见杨飞故态复萌,眼神游离,没有专心思考,我灵机一动,告诉同学们下面带大家进入“智慧加油站”,补充一句很难判断的句子考考大家:“今天,我们班的杨飞好像有什么心事,连同学们的发言都没听见。”我一说完,大家的眼光马上转向他,一看,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善意地笑了,并立刻判断这个句子不是比喻句,是老师看了杨飞的神情后产生的猜测。“一语惊醒梦中人”,此时杨飞显然也领悟了我的暗示,难为情地一笑之后便坐直身子,专心地学习了。后半节课,他不但听得认真,发言也积极了,于是我真诚地表扬了他的进步,这次他发自内心的笑了。我也会心的笑了。

这次的“批评”如春风拂面、春雨润物,虽悄然无声,却深入学生的心田,使其愉悦、主动地根据老师的暗示,向老师期望的目标靠拢。这种批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

于是我急忙将这个心得,与我班的科任老师进行交流,他们都纷纷效仿。这个方法不仅对杨飞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唤起了老师们对批评涵义的思考。

2、表扬式的批评

我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长期得不到关注,会形成“赏识饥饿”。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是阿!杨飞又何尝不是呢!

杨飞的作业经常写得很潦草,挨老师们的批评也是家常便饭。一次,他的作业又像往常一样,书写脏乱、错误百出。于是,我故意在课上让他站起来,用欣赏地语气说:“今天,我发现扬飞的作业中有一个字写得很好看,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每一次的作业都能像这个字一样写得干净整齐,好吗?”他涨红了脸,第二天的作业果然有所好转。我又及时表扬了他:“你们看,他是不是个要求上进的好孩子?我们祝贺他!我相信杨飞身上还有许多优点,等待我们大家去发现。”

于是“表扬”,这个最简单的赏识办法,成了日后我教育杨飞的一大“法宝”。这也看出他非常需要教师和家长都使用过,无疑中又遗忘的教育。从某种角度讲,孩子怕的不是训斥和抱怨,而是赏识和感动。

3、激励式的批评

我们批评孩子只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使孩子健康成长,记得一位教授说过,爱学生,还要注意激励学生。孩子的成长需要激励。可见,激励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一天刚下课,杨飞就第一个快速地走出了教室。我急忙随后追了出去,只见杨飞一路快走,直奔厕所而去。虽然,他的快走在楼道里很显眼,但是可以看出他是有意识的地加快步子走,而并非小跑。他回来的时候,我高兴的拉住他的小手说:“刚才老师看见了你的快走,你还真聪明,有急事也不跑。”他看着我,不好意思地说:“我这样做既不违反学校的规定,又不会给班里丢分。”我蹲下身来,耐心地说:“如果下次在楼道里,你能走得再慢一些就更好了!”他点点头,一口答应了。事后,我又观察了几次,他的脚步确实在一天天地减慢。

这种富于建设性、启发性的恰当批评,对孩子来说效果大不一样。这样做不但使他们明白了自身的不足,而且自尊心与自我形象也得到了保护。

篇4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确实保护、欣赏孩子的个性,盯着孩子的优点,可以改造孩子的个性。

一位德育校长的成功案例:某校有一个特别爱打扮的女生小A,老师多次批评无用,一位做德育工作的校长,非常懂教育。他细心观察,发现该生唱歌好,便在校内给她开了场个人演唱会,反响很好,小A特别感谢校长。于是校长说:“你现在可是学校的名人了,大家都要模仿你的,这样打扮可不行呀。”于是孩子的打扮变了。之后校长又说:“大家这样关注你,成绩不好怎么行呢?”于是通过努力孩子的成绩提高了。

由于校长的赏识,使孩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她信心倍增,同时,带动其他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赏识就是成功的教育。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区别对待。对于有的孩子,既需要赏识教育,还要有挫折教育。赏识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很多人其实很有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了,而且还极度不自信,这样的学生需要赏识,但对于生活条件优越、自视甚高、眼高手低的学生,他们迫切需要的是挫折教育。通过挫折教育他们可以增强免疫力,变得清醒、坚强。因此赏识要有度,要因人而异。

二、批评有法

在我们大力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的今天,还需要批评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小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教育并不排斥惩戒与批评。

批评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打倒,而是要解决问题。因此批评必须要讲究方法,运用“绿色批评”,让批评成为一种艺术。

1.批评要就事论事

不要说今天的事就把以前的、其他的错误都抖搂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是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2.批评要因人而异

对于开朗直率的孩子采用直来直去的批评;倔强刚毅的孩子采用甜言蜜语的柔软式批评;自尊心强的孩子采用点到为止的点化式批评;温和服从的孩子采用和风细雨的温和式批评。

同时批评应遵循欲评先扬,好上加好的原则。如:“近期你进步真大,这么难的题都做对了,如果书写能再认真些就更好了。”

另外,有智慧的教师会使用模糊管理。明知有同学没收拾好书包,故意问:“书包都收拾好了吧?”这样没收拾好的同学会马上去收拾。

教师不当猫头鹰,把批评的话换一种方式说,比直截了当效果更好。

3.批评后要补一手

批评一旦不被学生接受,所造成的后果是不但原来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出来。为了提醒学生,批评是必要的,但是,用围棋的术语来说,批评本身并不是一招很“干净”的棋。也就是说,走了“批评”这招之后,这个地方有隐患,一定要补一手,才干净。这补的一手是什么呢?是抚慰。对被批评的对象一定要适时

抚慰。

4.批评与表扬要慎用

篇5

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灵魂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人灵魂的巨镜,让人更加真实的认识自己,在批评中获得进步。在幼儿成长阶段中,任何过分偏重或轻视某方面成长的教育,都可能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杰尔士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因此,表扬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幼儿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培养幼儿接受批评的良好品性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让幼儿慢慢地接受批评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简单谈谈如何培养幼儿接受批评的良好品性:

一、“批评”从“心”开始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象是一张张纯洁的白纸。他(她)们的个性“万千”,被称为拥有“一百种语言”。要想让幼儿接受批评,养成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良好品性,首先要走进幼儿的心灵,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随时掌握孩子思想的脉搏,使他们愿意接受批评。有些孩子是吃软不吃硬,只要我们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点,以心交心,循循善诱,慢慢地他们一定会接受老师善意的批评,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通过榜样的魅力进行“批评”教育

陶行知老先生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认识到:不管我们怎样注意,总有做错的时候,在面对孩子的事情上,也会有判断的失误。我们要放下架子,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为孩子树立起知错就改的榜样,这样孩子会更信任你。

重视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信任、互相合作的同一平台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把幼儿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成为幼儿的学习顾问,及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孩子持以信任、平和的态度,师生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三、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行“批评”教育

让幼儿学会接受批评,靠单一的言语说教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要与平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寓批评教育于游戏故事之中,可编一些有情节的角色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习得某些良好的道德行为。还可以专门设置一些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去实践好的道德行为。我们抓住幼儿喜欢听故事这一兴趣点,平时教师多讲一些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童话故事。我们搜集了许多相关的故事,诸如《小老鼠过生日》、《不听话的小山羊》、《小熊看病》、《爱美的小公鸡》、《“这本书是我的!”》、《狼和小羊》等等等等,并将这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不断积累,汇编成册,使幼儿在听听、说说、辩辩的过程中,正确道德观不断强化和内化,从而逐步使幼儿愿意接受批评,敢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四、运用“批评”的艺术使其快乐成长

“人非圣贤,俗能无过。”孩子难免会犯错,然而有些教师的批评,像一把榔头,重重的砸下来,脑袋嗡嗡作响,幼儿瞬间被砸成了一个闷葫芦;有些教师的批评,像一枚巨针,深深地扎进幼儿稚嫩的心灵,非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在幼儿的心中留下累累伤痕;有些教师的批评,像不着边际的风,孩子听了入耳不入心;而有些教师的批评,则如和风细雨般,一下子驱散了孩子心头的阴霾,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心甘情愿地改正错误。因此,教师在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时,一定要注意批评的“艺术”,让孩子获得自我更正错误的权利,更好地让孩子收获自信,感受快乐,获得发展。

五、家园紧密合作,携手共同教育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幼儿行为的学习,良好品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双方必须共同创设沟通的渠道,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活动。幼儿园积极宣传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原则;帮助家长学习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园地、《快乐家园》等了解幼儿在家表现,讨论家园配合对策。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方法开始。

篇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94-02

我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句话有些质疑,因为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及班级管理中,总有一些学生让我头痛,他们不遵守学校纪律,欺负同学,破坏课堂秩序,甚至打架等,更不要说学习成绩了。这种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力又特别大,对班集体建设破坏性强,对这类学生的处理,我觉得特别棘手,有时甚至怀疑:我是不是就属于那类不会教的老师呢?可能更不适合做班主任吧?

因一个家长的话,我摆脱了这一“瓶颈”。这个家长姓向,他的小孩因家境好,从小娇生惯养,变成了问题小孩,算是老师们眼中的坏学生。有一次他的小孩竞用刀威胁同学并抢走五毛钱,原因是我只表扬那些好学生,从没表扬过他。我一下蒙了,心想你倒也做一些事来让我表扬呀。我与家长解释原因时,他说了一句话:我知道我的孩子,其实你也可以批评一下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呀,这样我儿子心理就平衡了。这话如醍醐灌顶,让我一下茅塞顿开,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入口。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人都各有长短,我何不好好利用一下成绩好的学生的这个短呢。从此,我在学生的教育及班级的管理中开始积极运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并对批评这种教育手段的运用进行探究、实践。经过近十年的摸索,我认为批评确实是一门艺术,能巧用或妙用它比赏析教育更有效果。但是,用好批评教育的艺术非常关键。

一、妙用批评教育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自尊心强,因此在以鼓励教育为主的今天,批评教育的运用必须得记住以下原则:一,批评艺术的运用必须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这是前提;二,批评教育的运用应该先充分了解各个学生的长处与短处,这是关键;三,批评教育运用的目的是为促进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二、妙用批评教育的方法

(一)批评学生前要放低姿态,做好自我批评

人都有自尊心,教师也一样,总认为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很没面子,也有损威信。其实,接受学生的监督,勇于承认错误,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你、尊重你,师生关系也会更和谐。

我曾经带过这种情况很复杂的班级,有五六个住在镇上的学生在小学时就被称为“虎头帮”,他们的捣乱功夫是一流的,其聪明也是一流的,尤其学生卢飞。也有不少学生来自偏远山区,他们学习很努力,但也有不少的缺点。自然的,我来自农村,比较欣赏那些坚韧的学生。我这样做的结果是班里农村学生与镇上的学生分成了两个帮派,谁也不服谁,我就在他们的对抗中疲于奔命。而偶然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这局面。那时,班里有一个叫罗柳红的女学生,她虽然来自农村,但学习好、有魄力,我让她做班长,并做语文科代表,她自然成了镇上的学生,尤其是“虎头帮”的死对头。有天早上我去教室检查学生早读情况,发现没有学生读书,而罗柳红在哭,大家都在看我,一问,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卢飞叫他们不读的,说罗柳红的读音不准(罗柳红来自偏远山村,讲话夹着壮语方言),跟她读是自己害自己。我一听狠狠地批评了卢飞,谁知那小子居然当场模仿罗柳红读书的声调,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他还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模仿她是在帮助她指出读音上的问题,让她知道自己错在哪,好改正。”我哑口无言,但极力强迫自己冷静。这时其他学生也说罗柳红读音不准,不愿意让她领读。我知道自己确实做错了,罗柳红可能适合做班长,但她不适合当领读员。我很诚恳地向学生承认错误,还特别向罗柳红道歉,因为我的失误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感谢卢飞,是他帮助我改正了错误,但是我也批评卢飞,帮助同学得注意方式方法,并让他利用自己的长处帮助同学们把普通话练好。事后我找罗柳红谈心,解决她思想上的负担。正因为我注意到批评的技巧,以身作则,从而缓解了班里学生的对立情绪,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变得融洽了,班级的氛围变得和谐了。

(二)在批评学生时对事不对人

我觉得很多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总爱说你这人怎样怎样,其实这真的是最伤人的话。我喜欢批评学生,但我批评学生总让他们心服口服。方法就是,我先承认我教育的不周,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做的事说清楚,接着由学生一起讨论事情的错与对,最后作出该不该批评的结论,我再出场作出我的批评,这样一来,不仅教育了事件主人,也教育了全班学生。

(三)使用批评艺术时要注意公平公正

篇7

1.教师思想观念上的误区

第一,表扬教育与批评教育是相对立的。许多教师把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甚至提出要实施“无批评教育”。表扬无疑是赏识教育的主要方法,但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表扬,批评也是赏识教育的方法之一,所以说表扬与批评并不是对立的。

第二,表扬教育一定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满足儿童对激励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过度甚至泛滥成灾的表扬只会让学生感到腻烦,甚至认为教师很虚伪,表扬根本起不到预想的效果。有的学生还会因为没有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没能及时改正,以至于阻碍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第三,如果学生成绩优秀,则在其他任何方面都会很优秀。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教师都不自觉地认为如果学生成绩优异,则在其他任何方面都会很优秀。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看不到成绩优秀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的缺点,忽视学业成绩不优秀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的闪光点。

2.教师行为上的误区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太过频繁。糖吃多了不甜,表扬也是这个道理。一方面太过频繁的表扬容易使学生滋生过度的自尊、自大、不能承受挫折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过多的表扬也会忽略或遮蔽学生身上的不足,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不利于他们改正缺点,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积重难返。

第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缺乏公正性。教师在不当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偏爱优生,忽视差生。无限放大优生的闪光点,过度表扬;而对差生则放大其缺点,过度批评。

第三,表扬不够具体,批评无的放矢。表扬要具体,流于形式的表扬会使学生对教师的真诚感到怀疑,认为教师只是例行公事而非发自真心;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批评更要有的放矢,不能让批评成为教师发泄情绪的方式。

第四,教师对学生采取不当的批评语。教师没有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是以长者自居,俨然是发号施令的头头,命令学生听他的指挥。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看做是成长中的人,没有把学生看做是教育的主体。一些带有侮辱性质的批评语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此长久下去,会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损害了教师自身的形象。

二 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

1.表扬与批评要真诚

教师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教师要用真诚的表扬鼓励学生,培养其自信心,完成健康人格的塑造;用坦率的批评帮助学生心平气和地认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鼓励、督促学生改正错误。

2.表扬与批评要掌握时机和场合

首先,表扬与批评要把握准时机。及时的表扬可以提高学生对某一行为或活动的兴奋度,继而产生强烈的动机;及时的批评不仅可使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以便及时纠正,而且可以防止学生累积错误的言行。所以,表扬与批评教育一定要及时。

其次,表扬与批评要注意场合。表扬与批评的场合可分为三种:单独、集体和在部分学生面前。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要选择不同的表扬与批评的场合。一般地,属于小进步、小闪光点应该单独表扬,促使其形成动力;属于比较大的进步的,应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进行表扬,其目的既能使受表扬的学生得到满足,又可树立榜样以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而属于偶然性的进步,看到和听到后应就地及时表扬。批评则应多选择单独的场合,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若犯错误严重时,教师则应在全体同学面前严厉批评,使犯错误的学生迷途知返,也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3.表扬与批评要公平、适度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应当没有偏私,做到一碗水端平。既不偏爱优生,也不忽视差生。既不能有功不赏,也不能有错不纠。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必须立足于促使每个学生发展的基础上,要公正客观,不能带有任何主观偏见。

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还要做到适度,教师在具体实施表扬和批评的过程中,既不能过于吝啬,也不能泛滥成灾,应当慎重把握好“度”,努力做到表扬和批评适度。

4.表扬与批评要有针对性,方法要灵活机动

给学生以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表扬或批评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所以表扬要具体,批评要有的放矢。

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不同,其所需的表扬与批评方式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考虑表扬与批评的方法。用言语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是常见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据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人在交流中,有声语言传达的信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无声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占65%~93%。微笑、眼神、肢体语言等都是教师进行表扬和批评的有效途径。

5.表扬与批评要有机结合

表扬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表扬操作不当会使学生迷失方向。表扬能激励学生,但“忠言逆耳利于行”也是很有科学道理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结合起来,让表扬与批评共存,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帮助学生适应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

6.批评要注意善后

即使是最温和的批评,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否定,都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受到批评后,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消极、低落的情绪。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一方面要诚心开导,教育他们正确看待与接受批评;另一方面,对于他们批评后的进步,无论是大进步还是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多关心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真挚的情感,这样才不至于与学生形成对立关系。

表扬与批评是教育学生常用的方法,在新的学生观的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表明:对学生过多的表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过少的批评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中小学教师要掌握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合理运用表扬和批评。

参考文献

[1]张可.从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看表扬教育的无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7(8)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沈惠芬.对表扬与批评的再认识[J].内蒙古教育,2004(6)

篇8

    皇甫谧(215—282)是晋朝人,年幼父母双亡,跟叔父母长大成人。皇甫谧家原是“富贵人家”,只是到了他的父辈家境渐渐没落。他从小养成了懒散习惯,既不愿劳动,又不肯读书,整天和一些游手好闲的“大头孩子”鬼混,叔父母的话听不进去。人们都说,皇甫家出了个败家子。尽管皇甫谧不争气,但他的婶母任氏待他仍然很好。他对婶母也算孝敬,有时从外面弄到一些瓜果,总要拿回家,请婶母尝鲜。婶母觉得侄子越长越大,这样下去,很难成器,决心狠狠地刺激他一下。一次,皇甫谧又拿瓜果回家,任氏很不高兴地对他说:“你以为拿点瓜果回来就算是孝敬吗?《孝经》上说:‘三性之养,犹为不孝’。每天早晚都能给长辈送上牛、羊、猪肉,也不算孝。你都十几岁了,还是不务正业,不认真学习,不懂得道理,我怎么能感到安慰呢?”

    任氏一边叹气,一边流着眼泪说:“过去孟子的母亲三迁以成仁,曾子的父亲杀猪以孝教。现在你这样不成器,究竟是何原因呢?说是我教育得不好吗,我已经费尽了苦心。其实,学问。道德,学了都是你自己的东西,同我有什么相干!我养你这么大,不过是白辛苦罢了!”说完,便不理皇甫谧,回房织布去了。皇甫谧听着织布机的声音,一下一下好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他愧悔交加,果真下了悔改的决心。第二天,他便不再游荡,并和那些游手好闲的子弟断绝了来往。他拜了附近的学者席坦做老师,经常向他讨教做人的道理。在席坦老师的指教引导下,皇甫谧日

    渐长进。每天早上起来,他扛着锄头,带着书本下地劳动,休息的时候,就拿出书本来读。几年工夫,他便博览了各种典籍诗文。浪子回头,众人刮目相看,都说皇甫谧是个有志向的人。

    后来,皇甫谧得了半身麻痹症,他结合自己的病情找医书看,找到了针灸可以治麻痹症的记载。他细细研究《内经·明堂孔穴》等书,并且在自己身上实践,总结写成了一部《针灸甲乙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针灸专着,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的小儿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如何度过童年。

篇9

当我询问这些教师这样做是否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这还不是为他好?”但是据我观察,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公正客观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之所以对部分“差生”横眉冷对,关键在于他们的教师威严面临学生的挑战,为了保住所谓的教师面子,他们甘于剥夺学生的面子,并用“我这还不是为他好”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作为挡箭牌。我想,学生,也包括那些所谓差生内心深处都有很强的“受人尊重”的自我需要,所以,当一些教师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不失而去剥夺学生的面子时,大部分学生会跟教师“对着干”,一场场师生对峙的战事就此拉开了帷幕。

篇10

二、批评学生时言语应讲究分寸

言语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刺激物,刺激的分量过轻,学生会不以为然,不予重视;刺激的分量过重,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师批评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区别对待,对于胆小、怯懦、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的言语就得轻一些;对于那些反应较迟钝、自制力较弱、不太踏实的学生,则可以说得中肯一些。我班的小玲聪明、热情,我很喜欢这个孩子,她也爱接近我。每当课间我和同学们一起活动的时候,她总是围在我的身边,还不时像在家长面前似的,依偎在我身上亲昵一番。昨天下午,我忽然觉察到小玲已有两天没到我身边了,这其中似乎有了什么情况,我决定好好观察一下。下第一节课铃响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跑出教室。我拉着小红、小兰的手,领着同学们在操场上做“追踪”的游戏。这个游戏是前天从《语文读写》上学来的,刚刚会玩,新鲜、有趣,大家兴致都很高。我偷看了小玲一阵,她站在离我很远的地方,情绪也特别好。一会儿小脸乐得像朵花,一会又蹦又跳,拍着小手喊叫着,似乎同以往没什么异样。忽然,形势严峻起来,机灵的小玲应该抓我了。碰上这个机灵鬼,被她捉到是毫无疑问了。可是转眼间小玲的满脸笑容飞到九霄云外,小嘴噘噘着在我后面应付着,丝毫没有追的意思。这时多亏打了上课铃,才算结束了我们这尴尬的局面。午休回家的路上,我喊小玲和我一起慢慢走,等和前边同学距离拉开时,我和和和气气地问小玲:“怎么这两天总离我远远的,生老师气了吗?”“谁敢生你气!”她没好气地回答。“那么,你这是怎么了?”“我上课吃葵花籽,给你丢脸了呗!”说着说着,她委屈地哭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前天一位同学上课吃葵花籽,我没点名地批评了他。在批评时,我无意中看了小玲一眼,她那敏捷的神经立即怀疑我在批评她。正是由于这种误解,使她感觉到委曲,从而对我产生看法,故意离我远远地。经过认真思索,我进一步明白了:老师的言行要十分小心,不然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事后的一堂语文课,我忽然发现小玲在下面搞起了小动作,怎么办?我可以停下课,双目直视,逼她改正;也可以点名或不点名地批评一下这种现象。但上次的教训告诉我,这样做,对这位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该有多大的伤害啊!但不管她更不利于她的进步,于是我把课停了停,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从书本上转到我的脸上,想从我的表情上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我眼睛看着一个同学说“刚才有个同学搞了小动作了”,大家随着我的目光把视线转向这位同学。这时我的心咯噔一下,要不是我事先接受上次教训,有了周密的考虑,说不定这位同学在大家的目光中也会产生什么疑虑呢。我微笑着说:“我看这名同学,不是由于他犯了错误,而是因为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他那样聚精会神地听课。”我用眼睛的余光看了一眼小玲,发现她带着歉意地笑了,停下了手里动作。她除了对我投以感激的目光外,课也听得那么轻松、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