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0 08:50: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素养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摘 要: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为社会提供最多技术人才的资源库,注重的是学员的实践能力了,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重要。
关键词 :计算机;基地建设;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G65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96-02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249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 000多人,是一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首批江苏省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无锡市重点专业和第三批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实训基地曾被评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2〕34号)要求,申报成为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建设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我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学校锐意创新,多方借力,深化实训基地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基地特色,取得很好的成效。
一、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细化计算机专业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原有的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专业优势得到削弱。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专业办学的市场导向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重点转到专业的“精细化”发展上。一方面对原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内涵的提升,突出“3+4”(3年中职+4年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的社会紧缺的计算机类的应用型专业,2013年,新开设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2013年以来,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建设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应用专业深化与江阴市信息化协会的合作,成立了由政府、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利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开展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成效显著。
二、积极教育,厚德励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坚持面向信息服务业,及时把握IT发展动态,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终身学习发展能力,达到计算机应用类(办公自动化、数字媒体制作、网络技术应用等方向)中级工技能水平的具有项目主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本着“积极德育塑人品、积极教学育人才、积极拓展绘人生”的原则,创新学生积极教育体系。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完善“积极德育”工程
学校实施德育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聘请社会劳动模范、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等人员担任德育导师,通过讲坛、授课、交流等形式,借助德育导师的模范与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创新德育课程教学。
2.剖析专业及课程,夯实“积极教学”工程
学校以“积极教学”为落脚点,通过专业剖析,厘清计算机专业相应的岗位职业活动,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生产合格产品,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思路,以典型项目(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同时,学校联合企业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制订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专业技能课程特色教材。在专业细化、小班化教学、项目推进的实施下,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好企业、有发展的岗位进行定岗实习,通过企业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员工,这样才能使专业办学出现良性循环。
3.开展“九个一”活动项目,做强“积极拓展”工程
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双证制”的前提下,每年举办计算机文化节,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并将课堂实践教学模块向课外拓展,以“九个一”项目为主线(做一名金手指、装一台电脑、组建一个局域网、设计一个网站、办一份电子报刊、出一份海报、制作一分钟宣传片、获取一张ATA证书、走进一家IT企业),分层递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一专多能,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为止,我校计算机专业利用江苏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江阴地方财政需配套350万元),按照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评审要求,第一年度到帐的200万元,学校根据实训基地申报书中的规划,将新增和改造10个实训室(具体见项目申报书)。学校将省财政计算机实训基地专项拨款到帐的200万元前期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计算机基地建设项目。
序号建设项目内容预算资金(万元)
第一,改造第4、第5、第9、第11和第12机房,报废五个实验室计算机 216台。添置一体化教学用计算机200台。并将1、2机房改造成2个高级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将第4机房改造成1个印刷编辑排版综合实训室,第5机房改造成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第9机房改造成1个图形图像实训室。 75.5
第二,改造和扩建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 44.5
第三,新建2个动画设计与制作实训室。 53.5
第四,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网络改造。 22.5
第五,其它(学生创新工作室、各室投影设备等)。 4
合计 200
此外,企业对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给予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学校现代图文工作室,全部由江阴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三、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完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学校围绕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基地管理体制。
1.实施“分线分块”管理,构建基地日常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框架如下:
岗位名称工作职责
实训中心主任总体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各项工作;负责实训教学安排、职业技能鉴定安排,实训中心人员管理。
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计算机类实训教学实施。
辅导员具体负责计算机专业实训德育工作,指导实训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
对外培训与校企服务110负责人具体负责对外培训和企业技术服务,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管理,承接对外项目开发等业务。
2.积极实施实训基地日常巡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学校实施实训基地安全巡查、教学巡查制度。重点查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与班主任沟通,并立即加以解决。
3.实施实训基地晚自习值班制度
2教学实施本阶段是实训课的重要环节,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传授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技能的学习中来。在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按第一阶段的备课内容,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训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本阶段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训教学,达成素质与能力训练的目的。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技能训练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岗位特点,知识运用特点,并在完成学习目标后体验到成就感。职业教育的课堂就是企业技术人才的培训课堂。要让教学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对实训指导老师和专业教师也有相应的要求。首先要懂得企业及生产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熟悉相关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等。其次,作为专业教师,自身知识和技能必须要紧跟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更新;必须时刻关注本专业的知识在相关行业的应用现状以及市场需求。就是说能够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以致用。在这个阶段,必须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情感目标。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成效,关键在于教者所采用的教学实施方法。
3实训评价总结和结束实训课学生活动结束后,评价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项内容可以放在第二阶段来完成。评价总结包括了教师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重点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他们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
职业焊接专业教育中的实训教学,也是一种技能的锻炼,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所以,要对实训教学环境和教学步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1研究职业素养,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假如把一个工作人员的所有表现看成一座冰山,能被人所看到的部分只有八分之一,而这八分之一就是指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和行动,也就是工作人员显现在外部的素养表现。其中潜在的素养达到了7%,也就是指一个人的职业准则和职业状态。显现在外部的素养主要包括:知识、水平、社会交际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隐藏的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状态,是潜藏在员工内部的道德素养。平衡隐藏素养的高低,主要看重的是职业道德和工作状态。职业道德包含了:诚实信用、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注重保密、掌握整体。工作状态主要有:服从安排、积极热情、踏实肯干、尽职尽责、不断学习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把素养更好地融合到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去。
2完善实训构造,顺应市场安排
职场的要求就是培训的主要目的,健全实训构造,让学生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学到知识、认识到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我主要把焊接实训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并在各个部分中安排不同的任务。第一,安全意识:焊接实习训练前进行排队,在队伍排整齐后,实训老师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并且每天坚持,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们的安全防范观念。第二,秩序进场;进行焊接安全教育,进入实习场的时候,要排队进场,保持队伍整齐,进入实习场后要保持安静。这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公共场合不进行个人主义。第三,实际操作;在进入实习场后进行训练项目操作,这个环节不能太快,也不能落后整体水平,更不能只讲求速度,从而造成焊接设备出现问题。这就告诉大家要注重速度和质量的融合。第四,进行焊接设备检测;要保证其安全,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先后顺序,要有秩序;注意检查好设备是否有安全隐患。第五,生产综合;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整理。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的试件焊接的怎么样,外观有什么问题,有哪些焊接缺陷,如何避免这些焊接缺陷的产生,这样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不断的总结和整理,才可以获得长足的进步,要培养及时总结的好习惯。第六,按秩序进场;大家服从老师的安排,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值日卫生,其中有垃圾的划分、桌面的整洁、黑板的清理、工位的清扫等。垃圾分类主要是焊接废料和普通垃圾进行划分,并进行回收,建立环保观念。
3构建教学环境,感受职工角色
教学环境主要是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当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内容,并且传播知识,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江苏省江阴市华资中等专业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就和一些企业进行融合,以便更好地渗透职业素养,建立实际的企业生产环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和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实际环境,实际操作。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要经常去企业进行学习,在实际环境中感受职工的角色,体会其中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还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使自己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人才。使用影像机械,进行现场处理。可以拍摄一些企业的实际录像,根据录像的回放,再次进行观摩学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企业生产环境,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职业素养。转变师生关系,表现其任务的职业化、真实化。职业化和真实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和工人相互融合,老师和师傅相融合,产品和作品相融合。老师也被称为“师傅”,学生也可以看作“工人”,学生就是不断生产的过程。比如,“江细化工机械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我们,在两个小时之内检查出并修补好损坏的电路板,我就是你们的师傅李xx……”在最后还可以进行“生产总结”,对于表现较好的人提出表扬。利用工人的角色进行研究,不但增加了其成就感,还加强了人们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
4项目促进教学,全面加强人才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利用项目来推动教学的发展,把实践项目更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播知识的时候要和实践项目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制作,更好的运用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并且融入其中;利用项目的制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它,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值得使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14-02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和考核评价是保证实训质量的三个重要方面。X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是按照“2+1”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进行校企合作的综合实训。在实训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创建了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元考核”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一、“多元考核”模式的理念
在实训中,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培养学生以职业人的心态积极工作,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进入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多元评价是指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分标准多元化等。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是考核评价的参与者,形成多元化的评价网络。[2]
二、“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
基于上述理念,构建了“多元考核”模式。以X校高二年级电子商务专业的校内实训为例。学校把校企合作作为一次单独的课程,邀请多家企业进校园,学生3人或4人为一个小组对接1家企业,结合企业项目,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训。
1.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是由校企共同制定,主要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实训成果和其他表现,再根据内容制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并赋予一定的分值。
(1)职业素质考核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制定了五个二级内容:敬业精神、沟通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和实训态度,基本可以对学生的责任心、沟通合作能力和道德品质等,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职业素养的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2)职业技能考核
该考核分为实训任务和工作业绩两部分。前者根据学生每天完成任务情况评分,后者根据学生的业绩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评分,主要包括网络推广的素材、、存货、收录数量,图片制作、视频制作的数量,关键词排名数量等。该考核基本能对学生的网络推广、软文写作、美工、SEO关键词优化等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技能考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实训成果考核
该专业设定三个实训成果:实训日志、实训心得和实训报告。实训日志是对每天实训情况的总结;实训心得是对一周实训情况和收获的总结;实训报告是对整个实训作全面的总结。该考核是对学生的刚性要求,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提升工作效率。
(4)其他表现考核
从实践经验来看,制定了奖励处罚作为辅助考核内容,考核主要围绕学生出勤和纪律进行加减分。该考核内容不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训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考核主体及考核方式
(1)教师考核
在实训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能够全面关注学生的工作状态,同时教师能够把握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教师主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训态度、实训成果和实训表现等内容。教师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包括观察、调查、现场演练,小组讨论,实训日志、实训心得等,力求对学生的考核做到客观全面。
(2)企业导师考核
企业导师由企业选派实干型员工来担任,企业导师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其中工作业绩是主要考核内容。
企业导师每周来学校一次指导学生工作,其余时间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训中X校采用了傲马网络运营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为“系统”)实时管理学生的工作进度。学生每天通过系统查看企业导师的工作任务,完成后在系统中记录工作内容。企业导师利用该系统实时查看学生工作情况,并且根据工作项目每月对学生进行考评。
(3)学生组长考核
学生组长是由教师精心挑选出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学生组长主要考核组员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在实训中,学生组长对组员的工作态度、任务完成质量都比较了解,因而学生组长在考核中起到督促的作用。
(4)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参与评价是很有意义的。学生自评能够透析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自我改进和增强自学能力;学生互评是指同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能够以别人作为借鉴,深入了解自己,寻找差距,促进自身的进步。
3.评分标准及分值
(1)评分标准的制定
校企合作背景下,实训评分标准应由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商讨,根据科学合理、具体明确、易于操作的原则进行制定,力求能对学生实训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3]
(2)分值比重
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式,每一项指标都有指定的考核人,每一项评价的分值大小依据考核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确定。
由于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因此职业技能占据45%的比重;用人单位把应聘者职业能力等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因此职业素养占据35%的比重;实训成果和其他表现分别占据15%和5%的比重,虽然比重较少,但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三、“多元考核”模式的实施
“多元考核”模式的实施流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校企共同制定统一的考核制度、考核标准、考核项目等事宜。
第二阶段,培训和对接阶段。首先由企业导师培训学生专业知识;紧接着企业进行路演,让学生了解各个企业的情况;最后企业与学生团队双向对接。
第三阶段,实训阶段。前期学生到对接的企业参观学习;后期学生在学校进行实训,企业导师负责进行技术性指导,并傲马系统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学校教师负责过程性考核、反馈和指导工作。
第四阶段,考评阶段。分为期中考评和期末考评。考评内容包括优秀团队评选、实训成果考评、学生工作考评、学生实训奖惩考评和总评成绩评定,实训优秀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直接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四、结语
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训考核模式,对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该“多元考核”模式成功的运用到我校与某电商产业园多家企业的校企合作中,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高度认可,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 李传鸿.校企订单教育中“x+y”教学模式的“y”环节学生就业实训成绩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62-63.
【关键词】
高职;物业管理实务;实训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真正意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氛围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可积极开展实训周教学。
1实训周教学的概述
实训周教学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效途径。实训周是在课程内容构建、考核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三方面按企业岗位需求和管理模式而开创的全新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入了职业人的角色,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物业管理实务》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课程。通过实训周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小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
2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具体实施过程
根据学校教学课程安排,2015年12月安排2014级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到无锡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物业实训,以期提高学生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认识,培养学生实操技能和职业素养。
2.1前期准备
2.1.1实训场地的选择
实训场地的选择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实训企业可以加深学生对物业服务行业的认识,并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意愿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以前实训单位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实训体验不够理想,为提升实训效果,通过学校和教研室共同努力,本次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和品牌的万科物业作为实训场地,本次实训地点为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一期。
2.1.2实训内容的确定
根据物业管理实务教学内容和实训场地实际管理情况,确定了实训教学的岗位:物业保安、客服、绿化保洁和租售中心。在岗位确定的基础上,提炼了典型工作任务:物业费的收缴、投诉处理、治安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综合经营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实训周教学内容,并将这些教学内容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在一周的教学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2具体实训过程
2.2.1全程参与,以企业标准来要求学生
按照企业管理来管理学生,熟悉专业岗位的操作流程及要求。比如万科对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制服平整、佩戴工牌正确、发型得体、三米微笑、主动招呼等等,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工作制度安排和工作要求,体会职业规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2.2“一对一”企业师傅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操作技能
每组学生配备一位实训指导老师,结合企业指导教师每天工作内容实际,对学生进行边工作边指导。比如在处理客户诉求,首先接受客户投拆,再将客户诉求分类(客户咨询、客户报事、客户意见/建议、客户投诉);接着有针对性处理问题,要站在客户角度,尽最大可能解决客户合理的实际问题;要求30分钟快速响应。在此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也全程进行观察指导,并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技能。
2.2.3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有效提高实训效果
实训周考核采用表现、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并转化为等第制。实训周结束后,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和展示评价方式进行,每位同学要完成物业管理实训周任务记录表和实训周小结,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校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互评、自我评定、展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评定学生的成绩。
3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教学模式的总结
(1)收获:向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学习,努力规划职业生涯。一周实训,师生走出教室,进入真实的职场,真正感受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提升了职业素养;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对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充满了希望。
(2)不足:实训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一周实训周时间不够充裕,学生对每个岗位了解不够深入,刚熟悉新岗位,又要轮换至下一个岗位。同时到企业实训具体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应该结合教学计划和企业实际来确定时间,尽力做到双赢。比如:业主入住、装饰管理、双十一期间等等。
(3)建议及措施:①努力寻找优秀物业服务企业,建立优秀实习基地。首先要挑选知名度高、有诚意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次,企业接受学生的实训或实习,要有专职教师随访,帮助学生解决实训中的各种问题;最后,学校要及时听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同时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来学校做专业讲座。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为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应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可以从物业服务企业引进技术、管理人员,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作者:赵明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卢子敏.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境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2周物业管理实训活动为例[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8):64~65.
中图分类号:F252.3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供应链管理、采购、电子商务、海陆空配送、运输等现代物流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作为国家对职业院校提出的近一时期的总培养目标。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政府科学引导和扶持下正在蓬蓬兴起,基础设施和相关实训条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科研、实训的主要基地,是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体系的重点领域,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实训室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机制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如何使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高职院校管理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6S” 管理思想引入其中,提出“大球带小球”模型(见图1)来解决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内实训管理这一问题,希望能给大家高职院校建立适合自身发展实训管理机制带来启示。
二、“6S”管理及“大球带小球”模型
“6S” 管理(见下表)源于日本上世纪50 年代的5S 管理。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它是源于车间生产现场的一种基本管理技术。中国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第六个S――安全。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家都在采购6S管理思想来管理它们的企业。
高职院校既然为供应链管理、采购、等现代物流业相关现代服务业等一线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有理由在校期间早一点让学生接受“6S”管理思想教育,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操守、培养学生“做”的能力、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6S”管理。
整理、整顿、清扫、安全, 是6S中关于现场状况改进提升的四项基本行动。整理,是改进工作现场的开始,进行物品分类;整顿,是衔接在清理之后的,对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以及重新规划与安排;清扫,最好在整顿之后进行,这三项工作是关联的, 有次序的。
安全,这一要素是对原有5S的一个补充,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体现。将其位置放在“规范”之前,成为一个行动要素,而在后面的“规范”、“素养”当中,自然也应当包括安全方面的规范与意识,可以真正将“安全”要素融入原有的体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6S管理。
素养,是6S中最独特的一项要素,也是其精华之所在。前5项要素,都是十分鲜明的“行动要素”,其中一到四项是现场改善的行动,第五项将现场改善上升到系统的、制度的层面。而第六项,进一步上升到人的意识这个根本。更彻底的保障,是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员工主动、发自内心的行动;也就是变规定、要求为人的意识、习惯。素养一旦养成,将潜移默化地、长期地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
综上,通过对中国版本“6S”管理思想,引入到我们高职院校物流及相关专业校内实训管理思想中,本文提出了一个模型,即“大球带小球”模型。
大球部分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行动。小球部分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的目标,是结果。通过校内实训的实践进一步上升到学生的职业意识当中,转化为学生主动、发自内心的行动; 也就是变规定、要求为人的意识、习惯。这样,素养一旦养成, 将潜移默化地、长期地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以后的工作质量,增强学生在就业、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高质量的校内实训,这样也达到国家对职业学校提出的近一时期的总的培养目标。
三、通过新模型管理物流专业学生校内实训
高职院校是培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前一环节,本文通过“大球带小球”模型思想管理物流专业校内实训。
在校期间,学生在安全前提下通过整理、整顿、清扫形成规范的实训要求下实训、岗前培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达到养成良好习惯,按规章办事,树立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的素养。下面来具体说明:
本文先从大球当中整理、整顿和清扫开始。整理、整顿、清扫,这三项工作是关联的,相互促进提高的。这三条是大球的骨架,支撑大球。它们循环进行工作。
1.整理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有必要科学的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到实训工作的准备当中,进行实训之前的实训条件准备。
实训室管理人员、实训教师和实训学生参与的实训室整理,把与本实训相关的实训耗材、实训设备(工具)、设备的操作说明及操作规范、实训场地的准备、将实训需要的与不需要的设备进行分开,解决了有一些没在使用的设备滞留在实训场地,既占据了地方又妨碍其它实训的进行。
这样一方面,学生从中肯定得到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实训室可以为该实训项目腾出空间,发挥实训室更大的价值;同时,塑造整洁的实训环境,提升实训室形象;第四,由于参加实训的学生的参与,可以缓解高职院校师资配置并不充分的问题。
2.整顿
完成校内实训室整理,将实训需要的与不需要的设备分开。这里本文认为有两方面的整顿。
第一,每个实训项目所需要的实训耗材进行整顿,根据实训的要求和流程,将各步骤所需要的实训耗材放置于所对应的实训位置。同学们在进行实训时,能够对实训过程中所需的耗材进行方便的取放。
第二,对于整个实训室而言,对实训室内实训耗材、实训工具进行整顿。学校都是进行学期初集中采购,根据学校本学期教学进程表对实训室的使用情况,合理安排物品的存放位置。
3.清扫
在整理、整顿之后,就是日常的清扫来保持实训场的干净。本文认为正是由于整理、整顿和清扫在该模型中的骨架支撑作用,保证了实训现场状况的改进提升。学生通过自已参与这三项基本行动,一定会比传统的实训来得更亲切。关于这点,作者在所在学校的通过该模型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4.安全
安全,其实是对前三项基本行动的一个补充、一个整体把握,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体现。这一点在高职院校中尤其重要。
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和实训条件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实训设备、实训条件比企业内部的操作的安全性更高。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是对没有设备操作经验的学生开放使用,这决定了它对实训设备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其实,在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安全”应从实训大楼设计、建设以及实训室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这一流程中都要把握。
安全是该模型大球的“轴”。它整体把握“整理、整顿、清扫”这三项相互促进的支撑大球骨架的行动要素,并带动着大球向前进。
5.规范
规范,是将前面所讲的整理、整顿、清扫和安全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责任化,持续保持取得的成果。
实训现场的良好状态是需要时刻保持的, 从管理角度说,要想保持好的做法长期贯彻, 就应当将有关的方法和要求总结出来, 形成规范与制度。“规范”就是要将运动、突击式的工作转化为常规行动;将好的方法、要求总结出来, 形成管理制度, 长期贯彻实施, 并不断检查改进。制度的建立是良好现场管理的根源。可操作性强的制度, 更加有利于实训现场的具体管理。
目前,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已经或将要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水平工作评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的管理以此为锲机,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这样就解决了高职院校不因管理人员的变动而出现的工作中断的问题。
6.素养
素养,独自担当起该模型中的“小球”部分。“素养”是该模型的目的、核心。通过前面所讲的“大球”部分的五个“行动要素”来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即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职守,树立团队意识和培养进取精神。
素养一旦养成,将潜移默化地、长期地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生活质量。他们将一辈子受用。当然,这也就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一次极大的肯定。
本文提出这个模型,从思想意识上理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的管理思路,让实训教师、实训室管理人员明白科学管理高职学生校内实训的意义;从宏观上指导实训教师、实训室管理人员如何管理高职生的实训。
四、总结
基于“6S管理”思想的“大球带小球”模型其实是一项基础管理,只有不断的创新发展,融入时代进步赋予的新内涵,才有其生命力。我们坚信:只要高职院校教师的努力,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相结合,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实践,一定会为职业教育宏伟愿景的实现增添光辉色彩。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86-02
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主要培养目标是合格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在人才竞争市场占有先机和一席之地。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升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措施。笔者结合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对如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 什么是汽修行业职业素养
1.1 职业素养的一般含义
一般来说,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为以下方面。
1.1.1 职业信念
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涵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良好的职业信念是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组成。
1.1.2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各个职业有各职业的知识技能,每个行业还有每个行业知识技能。
1.1.3 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就是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
1.2 汽修行业职业素养的特点
汽修行业职业素养与一般行业有着共同的基础,如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等,还要有汽修行业特有的职业素养。
(1)热爱汽修行业,对汽车业前景充满信心,愿意终身从事汽修相关行业。
(2)具有基本的汽修专业理论知识,在技能方面,求知欲强,不仅具有较扎实的维修技能,而且关注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3)言行举止具有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在工作场所衣着整洁,操作规范,对待客户热情周到。
2 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基础
根据长期的观察与了解,职业院校刚入学的学生基本素质有以下特点。
优点:能吃苦耐劳、待人真诚,心理承受能力强,不怕挫折。思维活跃多变,对新事物敏感,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动手能力强。
缺点:做事耐心不足,坚定性不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不感兴趣。文明意识较差。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语言表达不规范,待人接物方面,对人无正确和礼貌的称呼,不知道如何关心人、帮助人,与人难有合适的沟通;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
形成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基础的原因为:职业院校学生有六成以上来自农村,有约30%来自于贫困地区。农村来的学生有城市学生不可比拟的优秀品质,但由于从小所处的脏乱差的环境以及与社会接触较少的状况,加上农村家庭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内容也是不全面的,使得他们基本没有成型的文明习惯。
根据以上分析,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基本素质与汽修行业职业素养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汽修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达到和接近汽修行业职业素养的要求。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职业院校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掌握相应的方法,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合力,才能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到较为理想的程度。当然了,汽修专业学生培养职业素养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3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基本条件
3.1 环境条件
主要从实训环境上创设职业氛围。一是实训教室的企业(工厂)化实景布置;二是实训设备现代化;三是实训场地张贴职业理念的各种标语和现场管理看板,四是教师职业化着装。
3.2 师资条件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师者,不仅要授业,更要注重传道。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训和教师自身加强职业素养的养成相结合,大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自身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一是职业道德要高尚,在实训教学中,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动手能弱而对学生进行言语打击或不耐烦,真正塑造一个良好的行为形象。
二是专业技能要高超。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和操作能力是职业院校实训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三是职业行为要规范。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在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师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职业和人文素养,努力提升人格魅力,当好学生的表率。
4 培养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具备基本条件之后,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同素质基础和不同职业素养要求的学生培养方法是不同的,要有针对性。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针对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主要在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上下功夫。
4.1 职业信念的建立
良好的汽车维修职业道德是现代汽修业能够正常生存的立业之本。目前,从有关媒体资料披露的信息和在汽车维修企业耳闻目睹的不完全情况看,各种不合理的“黑”修车行为仍然不少。为此,要高度重视学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形成全员参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工作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当中,更要结合实际,在组织实训教学的时候,学习一定的德育课程教学内容,在训练中提升对职业素养含义的理解以及巩固,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4.2 职业知识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立足点。
一要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训操作时先自练后示范,让学生体验到了不仅要在实践中学习,还要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灵活运用,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实训的全过程,时刻把握实训场地情况,合理安排,让绝大部分学生行动起来,如利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发动学生互帮互助,在实践中培养合作、奉献、创新的意识,从而在职业能力方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要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学生除应具备职业活动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知识外,更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如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律自理能力等等。要把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有机协调起来,使之成为一种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要开展励志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职业院校学生从学校、社会、家庭接受了过多的压力,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咨询,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造就健全人格。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和生活观念。开展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4.3 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在具体的实训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实际的工厂企业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已经有别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因此,实训教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较多考虑到了工厂企业的要求,在环境的布置和渲染上要更加贴近实际。环境布置和渲染可以是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现代管理模式、各种管理方法;也可以通过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工艺、工序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如要求学生在实训教学中按照企业“5S”管理的要求做好工具、场地的清理、整洁等,使之成为学生的正常操作,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素养,实现学生与企业工人的“零对接”。同时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鼓励教师走进工矿企业,将最前沿的技术和要求带回学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5 建立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体系具有激励功能,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切实有效的保障。因此,应建立一个有利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顺利进行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丰富评价内容。要改变以往单纯“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在学生日常评价中,要突出“职业素质”的内涵,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表现都要纳入评价系统,考试内容以能力测试为主,这样便可引导日常教学向学生素质的方向发展。除考试这种定量评价外,还可采取定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此外,充分利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并以此来磨练学生,让他们做到知心合一,这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前对自己的最后检验。
参考文献
[DOI]10.13939/ki.zgsc.2016.24.288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由此可见,实验是人类文化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高职教育由于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一定程度上已经背离了“STS”教育理念,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泛职业化”倾向。[1]根据调查统计发现,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技能上有专业性及实用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认真负责、敬业诚信、团结合作、适应能力、遵纪守法、开拓诚信等素养。[2]然而这些素养不会自然形成,必须通过学校的教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培养。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因此,在逐渐重视高职教育,提升实训教学比重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日益注重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此,高职院校方可培养出符合“客户”(即企业)需求的“产品”(即人才),不至于失去客户、失去市场、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3]
我院是以培养环保、节能、低碳及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基础化学作为环境监测、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其学习者占我院人数总数的41.4%(以2015级学生为例:总数3532人,其中1463人开设基础化学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我院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将结合我院实际做法,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内涵及其培养方法。
1 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内涵
“素养”概念原意指“人们参与读写交流所应具备的读写技能的最低水平”,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展为“人必须具备的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最低水平”。[4]而对于“实验素养”,鲜有人给予定义和发展。范志鹏2004年指出,实验素养是学生在实验室这个特殊公共环境下的学养,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应有一定的思想行为准则。[5]随后,他又指出化学实验素养是化学实验活动中个人修养所达到的专业程度及其表现,并将其内涵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含实验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格、安全、纪律与环保4个维度。[6]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院基础化学教学团队经过五年来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发展与沉淀,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验素养主要包括安全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三个方面,现将我院基于基础化学课程培养学生实验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总结如下。
2 安全素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实验室的数量、规模、使用人数和使用频率在不断增加,因此保障实验室以及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是高职院校正常开展教学和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实验室安全也关系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事实证明,自2009年以来,实验室火灾、爆炸等事故频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如2009年7月浙江大学女博士一氧化碳中毒事件、2009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厌氧培养箱爆炸事件、2012年2月南京大学甲醛泄漏事件等。以上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给予我们深刻教训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重视。尤其是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由于使用人数之多、使用频率之大,如何保障实验室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健全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监督监察激励机制之外,还应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以及环保意识。
2.1 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
我院每年在大一新生刚步入校园后,即以基础化学课程学习者为对象强制要求报名,其他大一新生自愿报名参加由实训中心举办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具体包括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化学类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及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三项活动。我院实践证明,“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不仅从整体上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还通过具体活动的开展,促进我院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即开始培养其实验室安全素养,为日后安全学习、安全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日常实训教学
安全意识的提高及安全素养的培养不能仅靠一朝一夕的努力,而应该是一项持续积累的工作。因此,除去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外,我院在日常教学和实训过程中都会注重对学生安全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我院尤其注重在基础化学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在第一次实训课程中即对全班进行分组,并且每个小组对应一个固定的工位号,实训课结束后,教师在检查卫生和清点玻璃仪器时即可对应相应的同学,以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爱护仪器的实验习惯;实训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需分类回收等。
2.3 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
根据日本和我国香港高职院校的经验表明,环境保护与实训室安全工作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培养学生实验素养的过程中,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显得尤其重要。我院是以“环境保护”命名及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在所有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尤其注重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其培养方法和途径不局限于相关专业上的课程开设、社团活动以及教师理论课堂上的言传身教,还延伸至基础化学实训教学过程中。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von Laue M.)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的东西。然而,环境保护教育,所培养的环保意识将根深于学生的头脑中,其环保习惯也将伴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保障实验室安全,还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3 科学素养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科学素养主要由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以及科学能力四方面组成。一方面,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前提,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和核心体现;另一方面,根据调查发现,正规科学教育是提高科学素养最基本的渠道和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如何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1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如下两方面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拓宽学生视野,传授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如何运用化学的眼光去思考身边的事物,进而可以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知识解读常规性的热点问题,如能源开发、新型材料、环境污染、温室效应、PM2.5(可入肺颗粒)的检测与控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探索精神。据调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规则意识不够强,例如自觉学习实验规则的动力不足以及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自律观念淡薄。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教师采取强硬的教育方法对待学生,例如,不是“必须遵守”“一定”等命令式的语气,而是应该给学生解释实验室为什么制定规章制度,如果不遵守这些制度会造成哪些后果,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使学生不仅能够自愿遵守规则,还能积极带动其他同学加入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行列。
3.2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
基于基础化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首先,化学知识是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和载体。其次,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例如,在分光光度计测定高锰酸钾浓度――标准曲线法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用坐标纸绘图、Excel以及计算器(卡西欧fx-82ES型号以及卡西欧fx-82MS型号)三种方法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及其a值、b值和r值。最后,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推荐其参加教师的科研教改课题、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到我院分析测试中心(第三方检测公司)兼职、重金属实验室兼职或者以实验助理的身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准备工作,以上都是通过直接和实验室接触,通过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或者是实验准备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4 文化素养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技能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教育应该培养‘人’,而不是制造‘机器’。”因此,在培养学生安全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同时,还应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4.1 课外书籍的阅读
美国化学会主编的《社会中的化学》和《环境中的化学》以及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和生活》(章福平主编)、《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徐培珍主编)都可作为课外书籍推荐给有兴趣的学生,帮助其提高文化素养。除此之外,学院图书馆也应同时配备各种图书、期刊、电子书籍等资料,以便供学生课余时间自由学习。
4.2 化学知识的运用
学生在对专业及课外的化学知识进行学习之后,要逐步培养其运用能力。如,节约使用化学试剂、试剂分类回收、节约用电、减少或杜绝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垃圾自觉进行分类、旧衣服进行回收等。越是细微处,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4.3 相关选修课的学习
除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外,我院还开设了多种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如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生活中的经济学、功夫茶艺与鉴赏、动物哲理电影赏析等。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可以补充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 结 论
根据I/N(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的观点,实验技能等属于智力因素,而实验素养属于非智力因素。研究证明在现代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不仅是科学教学的要求,也是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必然趋势,是时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是实验素养可为学生进入社会后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与深层次发展问题。我院基于基础化学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主要从安全素养、科学素养以及文化素养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学院历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学生职业素养较高,企业满意度达80%以上;除此之外,在国内外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中,我院取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天煌杯”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大赛中,我院勇夺团体一等奖第一名;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大赛中,我院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等。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以及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有待于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继续实践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杨伟群,柯中炉.高职院校开设化学与社会公选课――基于去“泛职业化视角”[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155-159.
[2]何理瑞.在工程实训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214-216.
[3]江艳华,贾梦姗.试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J].职教论坛,2014(32):27-30.
近年来,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依然走进了我国教育核心。精细化管理本身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理念,在高职教育领域的运用,从教学到实训等各个层面,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水平,以便其更好地应对今后的工作。基于此,加强对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高职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精细化管理
高职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管理精细化主要包括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实训要求、方法等进行精细化描述,指引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第一,针对各个专业岗位实施调研,根据实际调研的结果,对岗位工作的要求、工作内容、实际过程等分析,最好能够形成规范性的文字描述;第二,对各个专业职业要求、技能要求进行明确分析。对岗位任务中列举典型进行分析,将典型工作中职工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以及态度提炼归纳出来。教师选择若干个技能作为改专业的核心技能,围绕核心技能展开实训教学,构建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训练。第三,确定核心专业技能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对职业技能实训方法进行制定,同时形成指导性文件,保证实训内容实现精细化。
2高职教育实训教学场地精细化管理
第一,对于高职教育实训场地内的标识,必须保证其醒目,具有合理的分区,这样才能为生产组织提供方便,也有利于相关设备的运输、摆放,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通行。第二,在实训过程中,实训场地中设备的功能、型号、名称、实训中的用途等都需要标明,能够让参与实训的学生清晰的了解相关信息,更能够便于实训教学的开展;第三,关于实训场地的整体布局,应该模拟实际工厂企业等布局,保证设备按照一定的间距摆放,尽可能地与企业生产条件一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岗位,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任务精细化管理
实训项目任务精细化管理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与目标,主要是通过对实训项目任务量化描述等,为实训提供更加详细的参照。第一,根据本行业市场人才需求调研的结果,对岗位核心技能以及职工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确定。同时根据岗位归纳出具体的实训项目任务,然后根据确定的实训任务进行操作与训练。第二,明确项目任务操作的具体目标要求、任务实施按照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结合技能抽测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提练并明确每个职业岗位所需要进行操作实训的技能种类、操作内容、实施过程、实施办法等。最终总结并编写科学、全面的实训项目任务教学指导文档、项目任务标准,在此基础上,落实岗位技能实训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依据和标准,达到实训项目任务教学内容的精细化。
4高职教育实训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
第一,实训教师应该精心的准备实训的项目任务,同时明确实训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进行组织,对学生、设备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各个学生物尽其用,保证参与实训的学生能够遵守实训的要求;第二,实训任务的实施是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重点,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根据生产实际要求,对实训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参照项目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体来说,可以将任务实施分为五个流程,包括讲解、演示、点评、考核、总结。第三,在实训过程中,会用到一些物料,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坚持不浪费以及循环利用的原则,制作物料管理一览表等,对物料实施精细化管理。
5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结果精细化管理
实训教学结果评价是保证实训效果的最后环节。第一,实训教学的评价必须简单明了,能够结合实训任务目标等,保证实训评价方式的操作性、可靠性;第二,对于学生的实训评价,一般采取现场评价的方式,在实训期间表现、安全文明、任务完成效果等几个方面入手,及时做好现场的记录,这样才能将学生参与实训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第三,对于教师的评价也是保证实训效果的重要体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抽查等方式,并做好记录。
6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浪潮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中关键的环节,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其中,能够有效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实训教学健康发展,对高职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陆伯庸.结合技能抽查标准的高职实践性教学精细化管理研究[J].电子世界,2012,14(9):74-76.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58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0- 0095- 01
护理实训基地是护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要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对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功能。
1 “5S”管理的内涵
“5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企业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模式[1]。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修养(Shis-tuke)的简称。整理是将工作场所的物品区分为“要”与“不要”,除去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物品,使之充分利用工作场所的空间,营造清爽、有效的工作环境;整顿是将所有要的物品按类别加以标识或编码,并一目了然摆放,使工作场所整齐、美观;清扫是将所有不用的物品彻底清扫干净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新、亮丽,防止工作环境污染;清洁就是在整理、整顿与清扫的基础上,保持持久清洁的工作环境;修养是使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就职业学校的护理实训基地而言,“5S”的对象是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核心和精髓是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和护生的素养,最终目的在于提升护生的综合素养。
2 护理实训基地应用“5S”管理的意义
将“5S”管理理念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对改善实训环境、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
在护理实训基地管理中应用“5S”管理模式,日常工作中通过规范化、制度化要求,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挖掘其潜能,形成素质优良、工作高效的管理队伍,消除工作中的惰性和随意性,为学生开展护理实训操作提供井然有序、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
2.2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将“5S”管理引入护理实训基地的管理中,为学生创造模拟仿真的工作环境,营造真实的医院文化,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从而实现技能育人、环境育人的目标。
2.3 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护理实训基地是护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在实训基地管理中引入“5S”管理模式,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对实训场所、实训设备、管理人员等进行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以不断提高实训效率、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3 “5S”管理在护理实训基地的实施
3.1 整理的实施
整理是“5S”活动的第一步,整理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 明确实训用物的种类、数量、放置地点;② 实训教学时教师的指导方式、对学生仪容仪表的要求,学生实训小组人数及成员的安排;③ 检查所有用物的性能、完好性、是否过期,明确必须丢弃的用物;④ 明确实训指导老师和小组长职责,做到各司其职;⑤ 学期初按照各班级教学进程表统一制订全校实训课程安排表,协调教师、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做到实训场地、实训用物和实训人员有效利用且不冲突,使实训基地运转发挥最大的功效。
3.2 整顿的实施
护理实训基地承担着护理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包括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内科护理、母婴护理、五官科护理、皮肤性病护理等课程。实训时所需的物品种繁多,大致分为布类、模型类、器械类、仪器类、消耗类和一次性使用类等六大类。整顿目的是将所有物品分门别类按区域放置,做到方便整齐、醒目有标识。按照实训项目开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和使用频率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统一管理编号、明确标志、固定摆放、并执行使用登记制度。
3.3 清扫的实施
清扫的目的是清除实训基地内的脏污,保持实训室的清洁。① 将实训基地分成不同责任区,指定每个责任区的负责人。② 建立清扫制度,规定清扫对象、清扫标准、清扫周期、清扫时间、使用的清扫工具等,使每个成员具备不容许污浊存在的观念。③ 定期检查,发现清扫过程的不足,及时加以纠正。④ 清扫用品本身保持清洁并及时归位。⑤ 在清扫时调查污染源,减少对实训基地的污染。
3.4 清洁的实施
整理、整顿、清扫是动作,清洁是结果,即实训基地通过整理、整顿、清扫后呈现“清洁”状态,并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使实训基地始终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