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轮复习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7-15 16:46: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篇1

 

一、制定好复习计划,循序渐进地复习

 

政治学科第二轮复习的时间一般是两个月,时间非常紧张和宝贵。要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就必须制定好切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计划,安排好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复习各需要多少时间,都要认真写入计划。已经牢固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少安排一些时间,以加强复习效果,但不能不管不顾;那些掌握得不太熟练或者没有掌握的知识,要多安排一些复习时间,这些知识是复习的重点,应该多下工夫。有了复习计划,政治第二轮复习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复习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无目的的现象。制定好计划,我们就要认真执行,按计划一步步地、循序渐进地复习,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复习效果。

 

二、抓好两个专题,注意二者密切结合

 

专题性是政治第二轮复习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有人把第二

 

轮复习称为“专题复习”。政治学科的专题可以分成两个类别:知识专题和时政专题。这两个专题都要复习好,并且复习时要注意二者的密切结合。

 

知识专题分为经济生活专题、政治生活专题、文化生活专题和生活与哲学专题。经济生活可分为:基本经济理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和对外经济关系五个专题;政治生活分为我国国家制度、我国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四个专题;文化生活可以分为文化与生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的繁荣与创新等四个专题;生活与哲学可分为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论四个专题。对于这些知识专题,要牢牢把握和深刻理解其主干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同时,对于非主干知识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懂弄会,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不可忽视。复习这些专题时,要与时政相联系,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时政,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可以加深对时政的认识。

 

时政专题复习是指对近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进行归类,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锻炼能力的目的。首先,我们要对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做到了然于心,重点把握那些对社会、对人类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时事,要从其产生背景、过程、影响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全面掌握,如“十三五” 规划、和谐社会、两岸关系、联合国改革等。其次,要把这些重大时事进行归类,如把属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归为一类,把属于中外关系的归为一类等等。再者,在复习时政专题时,除了了解事件本身外,还要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看这些时事从哪些方面反映了所学的知识,是怎样反映出来的。我们可以自己以这些时事为背景材料出一些题目来考考自己,或与其他同学相互出题、相互考,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时事的认识,巩固复习效果,还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科内综合,适当注意学科间综合

 

综合性是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的又一显著特点,专题复习本身就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本轮复习首先要抓好政治学科内的综合复习。在复习每个专题时,要联系到其他专题的知识,如复习经济生活知识时要联系到哲学生活、政治生活知识,复习哲学生活时要考虑到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知识。以知识点“国家的宏观调控”为例,从经济生活上要掌握住以下内容: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即市场调节的不足与缺陷)?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手段和意义各是什么?从哲学生活角度来说,国家宏观调控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它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知识有联系。因此,在复习时就要全面考虑、多方联系,这样才能达到综合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注重政治学科内综合复习的同时,要适当注意政治、历史与地理三科之间的综合。在复习政治知识时,可以考虑考虑这个知识点与历史、地理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把这些有联系的知识点整理下来,经常翻看,可以更好地掌握政治、历史与地理三科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如复习政治学科的经济生活上的“三大产业”时,可以结合历史上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古今中外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有关发展农业的著作与发明等知识,结合地理上的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农业和工业以及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业等知识,从而深刻理解三大产业的相关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应对高考试题中学科间综合题目的能力。

 

篇2

多数学校高三的地理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从8月中旬到次年3月初,主要目的是培养基础能力;第二轮从3月初至5月中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三轮复习从5月中旬到5月底,最主要是应试训练,提高应试能力。由于特长生既要进行术科专业训练,又要进行文化课的复习,因此他们文化课的复习时间相对来说比普通文化生要少得多,再加上每年的1、2月,特长生为参加术科高考,一般会离开学校,直到3月中旬才陆续回到学校。因此特长生的第一轮复习要从3月底才能开始,而第二轮专题复习时间为4月至5月中旬,第三轮为5月中旬至高考。

二、重视主干知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师必须注意对照考试大纲,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着眼于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引导学生认真梳理基本知识,强化知识系统,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与各地学校的特长生一样,我校特长生在离开学校去参加术科高考前,除了正式上课(每周5节)安排在教室进行外,自习课与课外时间均在术科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术科高考前的强化训练,文化课的课外复习时间几乎没有。因此特长生第一轮复习的效果主要是看课堂的复习效率,不能因为特长生文化课的复习时间少而过分强调赶进度。教师必须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大;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做到讲解少而精,对重点、难点各个击破,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练习题处理要有的放矢,不能搞题海战术,精选习题,删除偏、怪、难的题目,学生的练习教师必须当堂讲解处理。复习完一个单元,就进行单元测验,及时批阅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普遍性的问题在讲评时要讲透,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精心编写复习资料,克服遗忘

每到1月份,特长生会因为要参加术科高考而离开学校。为增加被录取的机会,除了参加全区术科统考外,大多数特长生还要参加几所区外艺术院校专业高考,直到3月中旬才陆续回到学校。期间隔了两个多月,如果他们不注意复习,前面已学习了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精心编写了《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归纳》讲义,其中包括了水循环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地质作用原理、城市化原理、农业区位原理、工业区位原理、人口再生产原理、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气温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规律、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重要知识点。我们将讲义印发给每一位特长生,让他们在外出考试的空闲时间翻阅记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非常好。

四、抓大放小,精选复习专题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18-02

全国卷的地理强调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考查,这和以前的福建省自主命题的考卷还是有一定差别的。目前地理的一轮复习通常老师都会把高考的基础知识详细的复习一遍,再通过精选的练习来巩固。到了二轮复习,大部分的老师会选择几个重要的专题来复习,但是对于学生自己的备考,应该怎么来复习了?因为每个同学学科的薄弱点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这个时候笔者会强调学生要回归课本。为什么要回归课本?由于全国卷的高考素材不来自于学生使用的教材,导致许多老师与同学都认为读书无用,因而存在轻视读书的心理与行为。其实,地理素养、地理能力的考查必须依托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来源于课本。而且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阅读"是提高知识存量,夯实"知识与技能"的最重要途径,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必经环节之一。

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一般程序是:⑴ 通过学术期刊选定试题材料;⑵ 根据考纲、课标确定考点;⑶ 依学科素养和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布局设题;⑷ 参考教材确定参考答案。

1.地理二轮复习学生要读什么

我们强调学生在二轮复习要回归课本,所以,重点要读必修的三本书和选修三选一。强调抓主干知识,把书读"薄"。全国卷地理的选修是旅游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三本书出三道高考题,考试时任选一题做答。到了二轮复习,学生应该选择自己比较有把握的其中一本书来重点复习。

2.地理二轮复习学生要怎样读

2.1 图文综合读书法。

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动手绘图。

(1)老师画图,学生读图。

(2)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第三步:对比分析 (以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图为例)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与“世界洋流模式”图的对比分析。

(2)大西洋与太平洋洋流的对比。

(3)北印度洋冬季与夏季洋流的对比。

第四步:规律总结。

第五步:练习巩固。

2.2 眼手结合读书法。读书时用笔圈点书中重要的内容、关键字词等,或把关键字词写在相关图表中的相应位置。

2.3 结合读书法。提纲挈领式地进行泛读,能够把握章节主干地理知识、主干地理知识体系与思维主线。对重要的内容,易错易混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地理图表等则要精读,对其涉及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找同。

如:必修3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

⑴区域的含义。

⑵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区域差异的比较。

⑶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4 地理结合读书法。如今,高考地理试题基本上已形成模式:重点区域地图+系统地理原理(自然与人文),综合题表现得尤其明显。地理结合读书即把地理基本原理(理)与具体案例(地)相结合。

如: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地理结合读书法就是把区位因素的结识结构("理")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具体情况("地")紧密结合,进行读书。

3.地理二轮复习学生要如何读透

3.1 读透地理基本概念。例:晨昏线(圈)的课本表述却相当简单:"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但它是高中地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3.1.1 晨昏线(圈)的组成及表现形式:

(1)线段;(2)弧线;

(3)折线;(4)圆圈。

3.1.2 晨昏线(圈)的移动。

3.1.3 晨昏线(圈)的判断。

3.1.4 晨昏线(圈)特点:

(1)与太阳光线垂直;

(2)永远平分赤道;

(3)与经线圈的关系;

(4)与条纬线圈的关系。

3.1.5 晨昏线(圈)的应用。

⑴判断直射点的度数。

⑵确定刚好出现极昼与极夜纬线的度数(极昼与极夜的纬度范围)。

⑶确定二分二至日。

⑷确定地方时。

⑸判断昼夜长短等。

地理基本概念要注意辨析以下几个问题:

辨析近似概念 辨析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辨析包含关系的概念 辨析概念广义与狭义:

3.2 拓展地理知识角度。如:对《考试说明》要求的"黄赤交角"知识点,应作以下的拓展: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黄赤交角决定了回归线(23°26′)与极圈(66°34′)的度数;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会造成地球上"五带"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间周年回归运动。

3.3 建立地理知识结构。如对农业、工业、城市功能区、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因素分析是人文地理中非常重要的"知识与技能",许多同学都觉得有点"乱",掌握起来挺难的,碰到具体案例分析时更是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建构完善的区位因素知识结构,便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3.4 弄懂地理基本原理。如:要真正理解与掌握"迎风坡多雨",就先要理解降水的形成所包含的地理基本原理:

(1)大气中含有水汽。

(2)水汽达到过饱和(水汽再增加,或者空气上升气温降低):在自然界中,空气上升冷却,促使空气达到过饱和,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主要方式。)

(3)有吸湿性强的凝结核:如在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尘埃增多。这些吸湿性的微尘便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致使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相应增多。

3.5 牢记地理基本规律。地理规律既有普遍的共性,又有特殊的个性,这也是地理备考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如:

(1)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下降,但存在逆温现象;

(2)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东早西晚,但日界线西侧早一天,而东侧晚一天;

篇4

二、教学目的

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

全年度高三复习分三轮:

第一轮复习,从2011年7月底到2011年3月底,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

复习对策: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11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 复习对策: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热点;(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第三轮复习:2011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复习对策:注重,精选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

1、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篇5

配套复习资料:高职考试复习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

1.词汇复习。根据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学生应该掌握2200左右的词汇量。我们使用的复习用书把词汇按照字母顺序编排在21个模块。词汇复习我通常走三部曲。第一步,学生自己整理。包括查找词义、词性和发音,同时要预习复习用书上重点词语的用法;第二步,教师帮助整理。因为有了学生先前的自主性学习,所以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有技巧地记忆词汇以及检测学生对重点词汇用法的掌握情况,同时作一些适当的补充;第三步,词汇检测抓落实。因为中职的学生英语水平特别的参差不齐,所以只能分层检测。(Test Paper A 给中上水平的学生;Test Paper B给中下水平的学生。中上水平的学生要求掌握模块中的所有词汇,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求掌握最常用的词汇。)词汇检测通常包括两部分:单词中英互译和选词填空。

2.短语和句型复习。根据省编教材(共四册),每一模块分别归纳两个单元的短语和重点句型。也就是说学生高一高二的教材能为他们提供短语和重点句式最好的语境,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每天的晨读材料。为检测学生运用短语和重点句型的能力,造句成了他们的一个略带挑战性的作业。当然,教师的点评很重要。我通常用星号来评定学生的造句作业。如最出彩的作业为五星,通常是表达正确的有丰富情境的句子。好的句子会在课堂上展现分享,略有瑕疵的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纠错。事实证明:学生在教师不断的鼓励下和同伴的欣赏和关注下表现得越来越有积极性,造句居然成了他们最喜欢的英语作业。通过第一轮复习,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选词填空和造句两种检查落实方式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去年开始的英语高职考的两大新题型,即选词填空和句子中英互译。

二、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训练――语法复习和专题训练

配套复习资料:2015高职考专项突破训练(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语法复习。每一块的语法复习之前,我会先向学生明确高职考考纲对该语法模块的几点要求和近几年高职考的趋势,让学生也能做到心中有纲有方向。然后,布置学生自主复习相关语法知识。学生人手一册的专项练习涵盖了近三年高职考及几个重点县市模拟卷的试题。针对重难点和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我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语法的检测练习由高三备课组的五位教师轮流承担出题任务。每位教师根据考纲和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设计20个左右的高考预测题。新概念英语二册1-20课是语法复习期间的晨读材料。不仅是因为该读本的经典经久不衰,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是为了更好地复习语法知识。在举例的时候引用学生熟悉的句子或语段,能使单调的语法讲授变得不再单调,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2.专题复习。二轮的专题复习主要是根据高职考的题型展开。包括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完成对话、选词填空、词义配对、句子翻译和书面表达等八个部分。该轮复习侧重于解题方法的指导以及高职考的命题趋向。同时二轮的复习我会注重对学生速度的培养。高职考英语120分钟,所以我建议学生可以大致这样分配答题时间。单项选择15分钟;完型填空15-20分钟;阅读理解20-25分钟;完成对话10分钟;选词填空5分钟;词义配对5分钟;句子翻译和书面表达25分钟。因此在二轮的专题复习过程中,我会下意识地规定答题时间,限时完成任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培养答题的良好习惯。

三、第三轮复习:综合能力训练――高职考模拟卷的练与析

篇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通过高三这一年使政治成绩在高考中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制定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将起着决定性作用。高三政治总复习都是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的,不仅政治备课组老师要统一制定一份复习计划,而且学生也要参照老师的计划并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制定好个人的复习计划。政治学科高考复习都是按照三轮复习模式进行的,大体如下:第一轮复习(2011年9月—2012年1月):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复习;第二轮复习(2012年2月—2012年4月):采用知识专题的方式将政治学科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力求让学生准确地理解,熟练地掌握;第三轮复习(2012年5月):集中复习时政热点。

二、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考生丢分,尤其是选择题的丢分,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导致的。因此,在政治复习时,必须夯实基础,过好三关。

一是依纲据本,过好基础关,将教材读“厚”。《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它既是对高考命题的制约,又是向广大考生正式公布的“透明度”最大、最全面、最可信的命题“信息”,它明确告诉了哪些要考,哪些不考。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对《考试说明》中所列的知识点逐个落实进行过关,不能抱有侥幸或猜押心理考攻或放弃某个知识点,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方面做到全面、准确的掌握,不能留下知识死角,也就是要把将教材读厚。

二是构建体系,过好联系关,将教材读“薄”。孤立、零散地对待知识,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而且在考试答题时,经常会出现思维狭隘,挂一漏万,少点漏点的现象,造成大量失分。所以,在第二轮复习时应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形成“提起一条线,放开一大片”的知识网络,也就是把教材读薄。

三是记死知识,过好应用关,理论联系实际。在第二、三轮复习时,将基础知识与时事材料相结合。近年的政治高考试题往往以现实中的有关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为材料,创设一些新情景、提出一些新问题,要求学生整合书本知识来组织答案。我们应该学会运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时事材料,这样做对解答主观题是很有帮助的。分析是建立在课本知识基础上的,因为无论时事材料多新、形式多活,我们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支点,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三、突出特点,把握学科逻辑思维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逻辑思维特点,政治学科也不例外。而政治学科的四大模块又有自己的逻辑思维特点。如:《经济生活》以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为主线,形成“消费与交换、生产、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板块,构建基本框架;《政治生活》以参与政治生活的各个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公民、政府、人大、政党、民族、国际社会”组成知识框架;《文化生活》遵循从文化的共性到个性的逻辑思维特点,以“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模块构建知识体系;《生活与哲学》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为线索组成知识框架。

四、强化训练,提升答题技能

篇7

遵循以往的经验做法:三轮复习。我们的第一轮复习时间应该更长,根据以往的教学中出现的普遍基础知识薄弱的实际情况,而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又是高中地理中重点、难点、考点最多的自然地理,因此我们的复习目的很明确:打好基础,也只有打好基础,才能顺利的完成综合复习,才能有信心迎接高考,而也会使二轮专题复习的重点性、难点性,更加突出。这种复习计划特别适合平行班。

我们把高三这一年的时间可以划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8月1日-次年3月初

内容:第一轮复习

要求: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做到查漏补缺,争取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课前小考,既巩固复习知识又能提升应试能力。内容的确定主要以前一天复习的基础知识为主,综合内容所占比重较小。

要求学生基础知识一定要精准,能使用地理语言。在教学中我们尤其注意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第一轮复习更要扎扎实实不能求快,教师精讲,发挥学生主动性,对概念、原理、方法论区分透彻。不管试题的背景材料、问题立意、设问角度多么新颖、多么深,其答案的知识落脚点都必然落在基本内容或理论范围内。本阶段每单元结束后做一套单元检测题。训练答题方法和答题的规范性,教材语言的使用,特别是综合题的答题要具有条理性,注意语言表达的层次。

本阶段复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基础知识欠缺。在知识的梳理过程中,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同学跟不上,知识欠缺很多。这部分同学的问题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通过答疑解决。

2、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现在复习的自然地理难度较大,既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又需要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而这又是文科生的弱势,解决的途径是:强化训练+个别辅导。

【第二阶段】

时间:3月初-5月初

内容: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要求: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策略:选择小专题,巩固主干知识。依据:学生现状、高考动向,如地球运动,区位分析等常考点,能力点,交叉点,热焦点,特别是热焦点,一定回归教材。对某一具体的教材知识(能力)点,从该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入手,易掌握。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有: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地球仪、地图、地球运动、统计图表的判读)

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大气运动、水循环、地质循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三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专题四人口和城市

专题五生产活动和地域

联系(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

专题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专题七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

专题八热点地区与热点问题分析

每个专题复习至少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做每个专题考点的体系整理,之后配一套精编的习题巩固,这套习题学生课后做,利用课上进行习题分析。另外,在复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随时就某个知识点设立一个专题,巩固所学。专题复习的理论部分的安排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区位因素的内容安排三个方面:一是区位的内涵;二是区位问题的分析程序,从影响因素入手,这个因素就是两大方面:自然和社会,前者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后者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动力等;三是主要区位问题(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中心、港口等),程序是,由概括到具体,并结合实例,最后小结规律。此间我们使用的资料是《优化探究》二轮复习资料。

【第三阶段】

时间:5月初-5月中旬

内容:考前适应性训练

要求:准确把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

策略: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有:

1、答题训练: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2、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我们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我们既要时刻关注学生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第四阶段】

时间:5月中旬-考前

内容:答疑

要求: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适当做题,查漏巩固。

策略:我们以书面形式把此间的复习内容和要求印发给学生,使他们在复习中能有据可依,减少盲目性,提高实效性。

此间重点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过教材关,二是纠错。

1、教材内容:巩固教材主要内容及细节内容,提高综合题答题的准确率;规律性的文字准确记住原文,并能理解其含义,知其因、其果。教材内容一定要记准、记全;课后的文字材料和图,特别是以图巩固教材的内容,熟悉图,了解文字材料。

教辅材料用的是《考前一个月》,"该背的就要背,不背就要吃亏",这部分基本包括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这是每个同学必须要看要记的内容。基础差些的,时间紧些的同学,可以只看这部分内容以巩固教材。

2、试题

(1)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资料中的错题,再看一遍,真正做到"知错"。

(2)要特别注意综合题的答题方法、规律及条理性。

为了更好地把握高考的脉搏,我们近2年的高考题找出来,研究高考题的命题趋势、考查目标,训练规范答题;选择权威模拟试题,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分析增分方向,找到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试题练习不仅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进一步熟练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训练"信息获取、知识迁移、表达及应试的能力"等。

图像题一直是学生失分较高的题型,究其原因,一是读图不细,二是语言表述不全。特别是后者,问题更突出,所以必须选择代表题型,总结规律,归纳方法。

特别说明:选修教材内容的复习,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和难度小,所以我们利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之间的时间,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教材的知识一定要掌握。

总结以往的教训,我们应该把比较重要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编成小考题,利用课前10分钟检测,复习教材的基础知识,从一轮复习结束后开始,一直到考前,既有效地巩固了教材,又训练了答题能力。但苦于时间有限,这一点没能实施。

高三地理复结与反思

二、高考地理试题评价

与去年相比,今年文综地理都是平时常见考点,无偏难怪题。试题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从试卷地理部分的组

成情况看:试题以主干知识为主导,主要考察了大气、人口、工业区位、水资源的利用、等值线图(多年平均降雪量和雪期等值线)、农业区位,选修部分考察滑坡和沙尘暴;题目难度适中,绝大多数为基础题,即使是综合题的考察学生也能入笔,但综合题的考察学生得高分不易,试题的区分度较好;选择题中多以图表为载体,引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察。

试题以地图为载体,联系其它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延续了一贯高考地理“无图不成题”的特点。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没有一道题是纯粹的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可以说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地理学地名加物产的记忆方式,考查的主体是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在综合题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综合题中的区域地理部分,强调事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强调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对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绝大部分题目特别是大题目都具有门槛低、坡度缓、把握主干不偏不怪的特点,使学生感到题目熟悉、答题顺手,误以为可以得高分。实际上,试卷在平易近人的背后有一些小的机关,如对解题思路的完整性、答题用语的规范度的要求明显提高。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特点看,高考的导向是“用”知识,而不是“记”知识,它要考查出考生今后的学习潜能,因此,只有在平时教学和学习中,重视掌握基础知识(包括原理、概念、事实)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思路)以及基本理论和观点。并在掌握学科最基本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坚持渗透给学生。

三、学生培养

1、对于尖子生来说,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化的复习和综合化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首先要学会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考察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分辨、归类并总结同类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其次是学会将考点知识变成题型知识。考点知识是很抽象的,要具体通过题目才能得以体现。最后就是学会把缺漏知识变新增知识,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也就是查缺补漏,综合运用。尖子生的培养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积累。平时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帮助、指导尖子生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建立尖子生之间相互交流所收集、整理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的机制。找尖

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2、抓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抓后进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即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今天的事今天完成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其次培养后进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其三是抓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让后进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这时老师体现出关爱与体贴。其四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同步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差,因此,教师注重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班主任、科任教师经常与后进生家长相互交流思想,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及变化,以求步调一致,共同教育。

3、学法训练

(1)综合法:通过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

①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思路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②人文地理特征分析的思路从居民、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综合法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

(2)比较法:通过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与差异之处,多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3)归类法: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四、班主任工作

进入高三,我接任了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工作。回首这一年来的工作,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把握节奏,树立自信,在感慨整个过程的艰辛的同时,更珍惜自己在思想上的提高和收获。

1、树立班主任形象,提高威望

首先,从细节小事入手,卫生、纪律、迟到、早退等问题,在解决,处理过程中有意沿用一些上一班主任的说活做事习惯,让学生感觉应该是这样的同时,再加上个人“论调”,让学生不经意间接受,认可我的管理方式。

2、让学生做好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思想准备

高三一年是每个同学必须面对的最为艰苦的冲刺阶段,所以对全班同学加强思想教育,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使学生在精神上、身体上调整到最佳的拼搏状态。使其知道,要想收获更多,必须有能力付出更多、承受更多。

3、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班级是一个集体,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学习环境,这个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所以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加强课堂与自习课的纪律管理,尽全力杜绝害群之马的产生。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加强班级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注意学生干部的培养,组织并指导班委会开展工作。对本班学生遵守纪律情况、考勤情况、卫生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教育。

4、及时了解学生状态

高三学生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而学生的承受能力又不同,班主任必须对每个学生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班主任既是引导学生成长的带路人,又是联系科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充分理由科任教师与家长,全面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等各方面的情况,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优缺点,并随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5、注重与科任教师、家长的配合

篇8

1 政治复习首先构建整体意识与框架

进入高三,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要尽快树立起高三意识。明确复习艰巨性、时间的紧迫性,克服松散、懈怠、麻痹大意的思想。因此,进入高三,要将复习计划整理完善之后向学生公布,甚至每一节课的复习内容。以形成对复习的整体把握。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科主干知识是不变的,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高考考查中由于知识的跨度大、综合性高、能力要求高,如果没有知识作铺垫,根本不能应对。

2 三轮复习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但都是为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 一轮复习:全面夯实基础,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高考试题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其答案大部分就在教材课本基础知识中。而学生丢分的原因,也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熟练造成的。因此在复习中,首要的就是夯实基础,熟练掌握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核心概念、原理,做到“烂熟于心”。这就要在充分理解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去强化记忆,同遗忘作斗争;二要正确处理好看教材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同时必须不断提高看书学习的速度,;三要学会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自己动手整理,切不可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否则就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

在复习中,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横向串联。再有便是掌握基本观点。另外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各种线索,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改变满堂灌的复习思路,每节课要精讲、尽量少讲,重点、难点知识讲透讲精,检查、督促学生落实知识,特别是把知识落实在笔头上。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听课方法、看书方法、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等这些都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告知。同时复习时也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接受能力,稳打稳扎,为二轮复习打下的基础。

2.2 二轮复习:抓住重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理解领悟《考试大纲》。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逻辑联系。正确界定各个知识点,理解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从近年高考来看,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

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二轮复习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例如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谁最“热”;发生在我们周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对重点知识进行攻关。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是复习的重点。这些知识是基础的基础,比如说物质概念就是哲学大厦的基础,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对整个哲学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高考新的动向。近年来,政治高考试题开始出现开放式研究性学习考核,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过程合理性与否等,在此段时间内应多加训练、思考。

二轮复习要进行知识专题复习,要突破重点难点知识,学科主干知识。该轮知识的复习跨度大、综合性强。如果说一轮复习更侧重微观知识的掌握,那么二轮复习就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更为重要的是二轮复习是对学生进行学科强化训练的阶段。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应试技巧的指导。具体来说,客观题要审题干和题肢。审题干找“题眼”,即“关键词”;审题肢要判断正误;将题干与正确题肢相对应,正确做答。主观题要进行“二审”:第一要审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明确题目立意。第二要审设问:设问类型和设问角度。

篇9

九年级英语总复习是一个夯实基础,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过程,它是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做到精解精练,适当点拨,巩固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使学生能力课得到全面提升,最终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我校自建校以来,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全县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几年来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求和改进教学方法,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使教学成绩逐年提高,下面把我校九年级英语组在总复习中的一些做法作如下汇报。

一、合理安排复习计划,群策群力,积极抓好集体备课

英语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语言点分散,我们英语组在复习前经过多次教研会,共同讨论,研究制定了多轮复习计划,包括复习内容,复习进度,复习方法以及冲刺强化训练等几个方面的周密复习计划。充分利用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搜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点词汇、短语,句子句型及语法知识,坚持超前一周备课,细化每课时的知识点,明确考点和考查方式,围绕考点,重点适当拓展延伸,充分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二、扎实学案教学,夯实基础,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经过近五年我校英语组教师的共同探讨,共同实践,不断改进,目前的学案教学已经较为成熟,我们所设计的学案是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的前提下而制定的,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我们把学案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梳理教材,主要是由教研组共同讨论,通过教材而自编的一些基础知识题,题型不限,灵活多样化,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易考点、易错点,这部分知识内容由学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完成。第二部分是词汇辨析。我们把教材中的学生易混的词汇、短语放在一块进行比较,并通过例句和习题进行巩固,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第三部分是作业和巩固提高部分,学生完成后上交老师批阅,然后在下一节课进行订正,这样教师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不让学生留知识死角;经过这样处理的学案,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学习材料了,而是一套很系统的复习资料了。学案印发给学生之前,我们先根据学案的内容给学生布置复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先熟悉所要复习的内容;布置的内容要具体,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复习时间可以是早自习、早读,也可以从课堂中抽出一小块时间给学生。总之,要让学生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学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复习的重要性和学案的知识系统性,从而能更好地复习,更好地发挥学案的作用。

三、稳步推进“三轮复习法”,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轮复习”即整个复习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进行课本知识的全面复习,然后进行各种题型的专项重点复习,最后进行综合模拟试题的应试复习,做到着眼全面,突出重点,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这样,即能确保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让他们灵活应付具体考题,以考出好的成绩。

第一轮复习中,梳理教材,夯实基础。这一阶段计划八周,复习用的时间较长。针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因时间久、已遗忘的共性特点,本着“研标依本”的原则 ,重视教材,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在教材整体处理和时间分配上,七年级上、下册各一周,八年级、九年级每册各两周,每周运用4张学案来进行知识梳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每周一测试,通过测试,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巩固复习;每周一次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每周一次英语写字,要求学生写好规范字母;每周一次小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练习。学案中的巩固练习题和每周的测试题都是教师从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中精选出信息新、题型得当、练习到位的习题汇入学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剪刀加胶棒”拼盘组题,进行了强化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又可以取得复习的最佳效果,从而使复习达到良性的循环:知识—能力—知识。复习中,我们英语组统一要求,复习教材时要做到“全面、深入、透彻”。“全面”就是通过通过对七、八、九年级的每个单元话题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课标要求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各项内容,不遗漏;“深入”就是所选练习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要贴近中考点;“透彻”就是通过对知识的复习,激活学生对所有已学相关知识的再现,引导学生广泛联系,归纳总结,发现规律,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篇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高中教学紧密相连的高考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高考在题目设置、考察目标、题型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高三历史复习阶段如果依然采取过去那种题海战术,必然行不通。因此,在如今的新课程大潮下,我们一定要根据新高考的新要求,在开展历史复习活动的时候结合当前新的实际,注意复习技巧的有效运用,以增强复习活动效果。

一、认真研究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不仅是师生备考的重要依据,更是高考命题专家命题的基本依据。因此,要想搞好高三历史复习工作,更好地迎接高考,就必须在复习之前认真地研究考试大纲。通过研究考试大纲,了解考试的具体范围,考试内容的增减情况,尤其是要注意新的题型的变化,通过研究考试大纲,及时把握高考的最新动向,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系统复习,夯实知识基础

进入高三以后,第一轮的复习主要就是对以往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复习,可以说,系统复习阶段是整个高三复习活动的基石,如果系统复习阶段基础打得牢靠,会为接下来的整个复习工作取得成功发挥明显的作用。因此,在系统复习阶段,我们一定要舍得花大力气。在整个复习环节中,系统复习阶段往往是最为枯燥和乏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重复之前的知识点占据整个复习工作相当大的分量,由于都是一些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缺失学习新知识的新鲜感,自然容易产生沉闷乏味感。同时,与新课讲授相比,在复习课上,内容量往往比较大,学习的紧张感要高于新课讲授阶段。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第一轮的系统复习往往是比较难熬的时光。虽然在系统复习中,复习旧知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们并不能把系统复习阶段简单地理解对旧知识的重复,否则将导致复习活动陷入误区。在系统复习阶段,除了传统的教学重难点是我们需要重点复习的部分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扫除一些之前教材中的学习盲区,使得复习更加全面。除了复习的全面性外,在系统复习阶段,还要注意对教材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在第一轮的系统复习阶段,我们都是按照历史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复习活动的,因此,我们就可以在每一单元复习结束以后进行单元总结。通过总结,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组合成一个个的模块,使得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更加明显,从而不但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更提高复习效率。

三、专题复习,深化理解和掌握

通过第一轮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把丢掉的知识重新捡回来,并进行一定的整理,从而使得基础知识更加扎实。然而,仅仅基础知识扎实还远远无法满足高考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往往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进入第二轮复习以后,就要注意对第一轮复习形成的知识模块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开展专题复习。很多时候,为了使得知识专题更加整体化,我们可以突破第一轮复习中的章节限制进行跨章节的整合。例如,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无论是古代历史还是近现代史,无论是人类社会的哪个阶段,在教材中都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民族、外交等方面进行阐述。在第二轮复习阶段,我们可以跨章节,打破时空的限制,把每个部分进行纵向的总结,横向的比较,如分类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通过对原有知识模块的突破和重组,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综合复习,提高综合能力

如今的历史高考都是以文科综合的形式开展的,在考试的过程中,往往是同一个材料从政治、历史、地理这三个角度入手,因此,在历史复习的阶段,一定要注意综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于一些跨学科的交叉点,教师在进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因为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高考综合中最容易涉及的问题。通过综合性的复习,可以把政治、历史、地理这三门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迅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高考进行文综改革的重要目标。

五、关注社会热点,重新回归教材

高考是一个最具时代性的考试,纵观近年来的高考题,每一年都是结合当年的社会热点进行命题,这也是基于把课堂同社会连接起来的目的。因此,到了高三历史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就要注意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入手开展适当的训练活动。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对于那些涉及政治、历史、地理这三大学科的热点,教师尤其要重点关注,因为这就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到了临近高考阶段,除了要多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外,重新回归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经过前面的几轮复习,很多学生可能已经很久没有碰过历史教材,这其实是一个复习误区。每年高考中,都会出现一些基础知识的失分重灾区,这就是忽视教材所造成的。因此,在最后阶段,一定要注意重新回归教材,进一步地扎实基本功。同时,在回归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与教材复习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让教材复习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人们常常把高三复习阶段视为高考冲刺阶段,其实这个形容在我看来并不恰当,高三这个时间段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算短,如果进入高三以后,一味地蛮力冲刺,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在高三复习阶段,必须讲求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既要以高考为依据,又不能被高考所束缚,这样通过几轮的复习,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质的飞跃,收获高考成功的果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