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7 10:04: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档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当前我国的文化馆职能的不断更新和丰富,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也正由原来的档案管理向档案信息中心转变,因而如果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人员还抱着原来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来参与到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中来是不够的,且随着文化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必须要有所增强。首先就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而言,文化馆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道德宣传和教育,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档案工作与一般的服务性工作不同,它的效益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实现的;且文化馆的档案多是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档案工作者不能盲目的向利用者提供档案资料;再有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的,需要对所有的非物质文化做详细和准确的记录与编排。因此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颇为特殊,且意义非凡的,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和教育是必要的。其次,是档案管理技术和知识的培训。随着文化馆馆藏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普及,文化馆的档案管理人员单靠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更加丰富而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并且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设备和通讯设备来进行档案的管理。因此文化馆需要定期组织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员的业务能力,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与设备相配套,进而有效提升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共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者的基本原理共通,以传统档案管理原理为基础,电子档案采用信息化技术将之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与优化,即使电子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方式都明显高于传统档案管理,但这并不排斥两者在基本原理上的共通性,总的来说,电子档案是传统档案管理发展的成果;二是电子档案的存在与传统档案不可分离,传统档案所管理的信息属于社会实践数据,这些数据具有极大的真实性,对电子档案管理来说,同样需要保障信息的可靠与真实,此时,传统档案资料就是其真实性的重要保证;三是电子档案的出现使传统档案的信息量得以扩大,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电子档案具有大容量优势,不仅可以存储各种各样的档案信息,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进行资料调用时具有更好的便利性,同时,如果想要查看实体的传统档案,还可以直接通过电子档案的记录将其调出,进而实现直接获取。
(二)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上的差异
1.管理方式不同
电子档案就其本质特性来说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它能够实现档案一级管理,也就是说档案管理人员在接收到文件后,可以及时的给档案提供一个档案号,这个档案号具有唯一性,并且对档案类型采用相应的主题进行标注;传统档案管理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填写档案日期、类型,之后才能给予一个位置进行储存。
2.保管方式不同
电子档案进行信息存储的载体往往会老化,在现代技术与计算机的更新过程中,其载体的老化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档案的可靠性;传统的档案管理具有信息纸质备份,通常不会出现档案信息丢失情况,也不会面临病毒入侵等网络风险。
3.归档方式不同
电子档案具有可逆性与可重复性,管理人员进行信息修改不会留下修改痕迹,这种特性的优点在于消除了最初档案归类时出现错误的担忧,还能将错误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正,但是这也使得电子档案内容存在一定的失真性;传统档案管理在进行归档时,通常是依照科学的顺序进行分类摆放,同类档案之间存在相关的联系,管理人员进行归档时还必须根据相应的程序进行,留有操作痕迹,能有效弥补电子档案管理上的不足,更能确保档案的原始与真实性。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利与弊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优点
1.电子档案管理的出现,有利于绿色环保事业的开展
电子档案管理实行无纸化办公模式,对纸质文件的使用数量大大降低。纸张的节省不仅减少了资金的投入,还使树木砍伐状况得以改善,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同时,纸质文件使用数量的降低,还使得曲别针、订书钉、笔墨、印刷等工具的使用量减少。
2.电子档案管理提高了传统档案管理的效率
档案归档、档案存储、档案查询等方面的工作时间缩短,使得档案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电子档案采用数据传输方式进行资料的共享与传递,不再具有文件打印、文件张贴需要,档案信息的查询与管理更加具有时效性。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弊端
1.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载体面临变质与老化危机
如果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资料无法读取现象,因此,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下,应该做好相关的安全备份工作,保护手段可以采用云技术等。
2.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电子档案管理
由于其操作程序相对复杂,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配备以高技术人才,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充分保证电子档案可靠性。
3.电子档案在进行数据共享与传输时,面临复杂的网络风险
例如病毒、黑客攻击等,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可以采取建立网络防火墙、档案加密的方式对电子档案资料加以防护。
4.虽然我国的档案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法规,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细则仍不够完善,电子档案管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制约,相关部门应该退出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为档案管理的发展保驾护航。
2.秦汉简牍官文书档案的分卷收藏。从大量的秦汉出土简牍的放置情况来分析,秦汉时期已经有意识的对简牍官文书档案进行分类收藏保管,官文书档案分级保存意识已经初露端倪,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型的简牍官文书档案在处理完毕之后,会被分类捆扎成卷或捆简册的形式,在各个级别的衙署文书档案室进行妥善保存。如在睡虎地、张家山、尹湾、居延等地出土的大量秦汉时期的简牍中充分反映了秦汉时期简牍官文书档案的分卷收藏制度,官文书按照时间、内容、性质、范围等进行分类保存。秦汉简牍官文书档案按时间分卷收藏,简牍官文书档案多以月、季度或年份为分界线,分别称之为月簿(籍)、四时簿(籍)和年簿(籍),有时为了需要官文书还以日记载分类。其中以月簿最为常见。如居延汉简中的兵簿简牍文书载“,汉元始廿六年十一月庚申朔甲戌,甲渠鄣候获敢言之,谨移十月尽十二月完兵出入簿一编敢言之。”汪桂海先生在其《汉代官文书制度》一书中考证居延汉简中的案卷签牌的起讫时间,并把汉代官文书档案分卷归类为六种类型:某年某月尽某月、某年某月尽某年某月、某年尽某年、某年某月、某年、某年某月以来。除最后一种是进行过程中的文书以外,前五种都为完整的官文书档案体例。其实,可以看出简牍官文书档案多以月、季度或年份来分类。
二、秦汉简牍官文书档案立法
1.秦汉官文书档案的副本制度。秦汉时期为了防止官文书档案被篡改,设置了专门的文书档案副本制度,并制定定期核对的制度。官文书的正本由长官签署发出后,由书佐或史誊抄留底的官文书档案为副本。副本制度是秦汉官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简牍官文书档案副本制度的记载有很多,如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尉杂》曰“:岁雠辟律于御史。”里耶秦简“:库武敢言之,廷书曰令史操律令诣廷雠,署书到、吏起时。有追。今以庚戌遣佐处雠”《里耶秦简牍校释》解释“:雠律令,校勘律令。《慧琳音义》卷七十七‘雠校’注引《风俗通》云‘:二人对校为雠。’《正字通•言部》‘:雠,校勘书籍曰雠,比言两本相对覆如仇雠。’”
个人档案内容的真实性是进行人事档案工作的前提基础,这对后续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档案的真实及完整性充分体现了职工干部的工作状态及精神面貌,也可以使相关部门提拔有能力的干部时,进行准确的定位及相关评估,做出更接近个人实际情况的判断。因此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关系到每个人自身利益的人事档案,更是关乎个人仕途的人事档案。这样具有重要性的人事档案其内容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因为档案内容的不真实,影响了真正具有能力和水平的人在仕途上面的发展,这不仅仅对有能力的人是一项损失,更是对社会的严重损失,使社会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培养人才的目的,发挥其社会价值。这就要求从事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认真对有关人员的档案进行核实、整理,使其个人档案能够充分反映这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将所有档案资料整理入册并不意味着档案整理工作就此顺利结束,档案是随着个人的工作经历及事业发展所改变的,因此对个人档案的管理要随时改变、随时建立,使个人的档案完善,把个人的阅历及经历都体现在个人档案中,这样个人的档案也就随之丰富起来。
1.2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目的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既定目标,是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实现质的进步。这一定程度上使目前人事制度的管理实现体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这也为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保障。为此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几点亟需注意[2]。
1.2.1按程序归档
档案内资料的收集及整理要按照程序进行,把材料整理后归档。按照个人工作经验及历程将相关证明材料纳入个人的人事档案中,在个人档案中能够突出本人的实际业务水平的资料都要放入其中,以待在以后选拔干部的时候作为一项有力的参考依据。并且要做到档案的更新要及时,随时变动随时更新,紧跟个人的社会脚步,同步个人业绩。整理完相关资料要按照有关要求,将档案交给档案存放处进行档案存档的管理,对于档案内容要求字迹清晰,手续完备,并且对于组织上形成的证明材料需要有相应的组织印章、任免资料以及聘用信息。如有审批表等一系列文件需要有相应批准机关的单位名称、时间及文件编号等信息。个人书写的证明材料需要本人签名及资料形成的时间,需要一一将这些材料按照归档程序装入档案。
1.2.2档案规范化整理
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做到对人事档案规范管理,对人事档案定期进行核实及整理,及时纠正有问题的档案,如不该纳入人事档案的资料应该剔除,缺少的人事档案资料需要补充进去,如发现虚假资料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档案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杜绝虚假资料。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向相关部门反应情况,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1.2.3建立符合标准的设施
档案管理的相关设施进行升级及更新,追随社会的步伐及大众的需求。要配备专门的库房进行管理,设置专门的档案盒、档案纸及打孔机等相关配备用品。还要配置除去空气中的湿气的空调,以防止纸质的档案发霉等情况发生。而且还要配置专门的防火、防虫等设施,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性。
2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及能力是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最高目标,可以充分利用人事档案对个人工作经历的整理为人事部门的工作提供便利。为提升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当务之急就是要使档案管理加快信息化进程。要使计算机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发挥其自身优势。建立电子档案,实现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建立个人的档案系统及人事档案数据库,实现各省市的联网应用及查询。这样就可以对人事档案进行动态跟踪,省时省力,便于管理人员的输入与信息的提取,实现将固定的人事资料变成可以灵活更新的动态化信息。设置专人专户的账号信息,可以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内容准确可靠。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任何工作的开展都不能离开人这一最为基本的因素。而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来说,除了开发、使用等环节外,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能够更好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效率低。简单的说,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就是在实施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档案管理最终实现的管理效果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人力资源档案工作来说主要包括的工作内容有档案的收集、归档保存和调用等。例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工龄和职业发展进行建档,既要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基础档案资料进行搜集,还需要对务工人员在就业过程中的职位转移、薪酬等方面资料进行搜集,这些资料的搜集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耗费很多时间,但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却缺乏一个成熟的程序以使这个步骤简化,与此同时,搜集来的资料和档案的利用率却很低。2.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欠缺。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集中的表现在有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不是专门从事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有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年龄明显偏大,在工作积极性上明显不足;有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深入,导致在信息化时代下,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实现数字化。3.管理方法不够先进。档案管理方法是指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档案资料形成方法以及档案储存和调用的方法。目前大多数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还处于传统管理的状态,档案管理资料多是纸质的,这些资料规整起来十分耗费时间,查找起来也十分麻烦。另外,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有很多能够为以后工程建设提供借鉴的工作细节,却往往因为无法快速形成纸质档案而被忽视,这直接降低了档案的质量。
二、应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1.规范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应当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规范,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利用规范的制度,来提升工作的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出工作热情。这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科学的考核办法,利用科学的奖惩机制来督促工作人员合理的安排工作,从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具体的说可以多设置一些奖励措施,如对全年工作没有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可以发放物资奖励等。2.强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对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来说,人力资源同样是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国的各类组织要首先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岗位,确保专人负责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从而保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其次要多培养一些年轻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培养他们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果。第三,现代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要求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知识,还要具备有足够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这就要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技术,从而保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3.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来说,要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一是需要增加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购置档案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如最基本的办公室常用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电脑等,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了解工作需要哪些设备;二是应该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战略,并真正实施,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信息化过程进行全程掌控。
三、结语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完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能使人力资源的整体管理效率大幅提升。而我国由于社会发展的多方原因,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障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黄卫东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人力资源部
参考文献
[1]崔启顺.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问题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12):150
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中指出,土地档案管理包括:地籍管理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监督检查档案、土地科技管理档案和土地管理教育档案等。土地整理档案是土地科技档案的一种,整理内容是对成片土地上的道路、水源、农居建设及耕地坡度改造等,工作内容主要有选址、测量、科研论证、规划设计、审查批复、资金预算、招标、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所涉领域涵盖工程建设、田间道路、农田水利、护林绿化、土地复垦等。在土地资源分配利用、流转、收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服务机制,研究档案管理工作规律,是实现土地整理档案资料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保障。
一、提高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土地整理档案详细记录了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等关于土地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的过程,通过土地整理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调整了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在土地资源分配利用、流转、收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规范、提高土地整理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整理档案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土地整理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策略探究
(一)提高档案管理认识,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基础。1.加强学习,增强意识。要认真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主观上树立工作责任感和严肃认真做好工作的思想意识,按工作优先,服务至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档案管理工作中。2.增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对档案管理和保护档案资料的宣传,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档案资源的价值,从主观上对档案管理有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积极主动配合做好档案法制建设,使档案工作开展做到有法可依。3.争取领导支持是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向领导宣传土地整理档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让领导层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机制上加强档案管理,重视人员、硬件、资金等投入,确保人力、物力和资源的合理配备。
(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前提。档案管理是非常复杂、烦琐的工作,是业务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因此要加强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档案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培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培养严谨、细致、认真地做好档案收集、归档及保管工作的态度,树立扎实干,服务优,守纪律,创一流的坚定信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做好档案分类处理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的重点。土地整理档案所要保存的内容是具有价值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以及声像等文件资料。在管理中要依照选址、测量、科研论证、规划设计、审查批复、资金预算、招标、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进行细致分类,认真归档。要认真负责的对归档项目进行审查,文件材料要收集齐全,单项工程要有项目负责人审定。分类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中的初级工作,分类要细致,归档要认真,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后期土地规划、利用环节的重要作用,是土地资源长期发展的历史依据。
(四)将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是土地整理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需求。1.开展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保障。随着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逐渐深入,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在引进先进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后,要邀请业内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熟练操作软件的技能,定期考察管理人员的技术基础和工作能力,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保障。2.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正处于推进“四城同创、提升耕地质量、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涪陵”建设的重要时期,土地征用与土地流转、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等工作大量涌显,档案查询、调卷和出具证明等工作繁多,管理人员的纸质业务堆积如山,为满足群众对档案资料的查阅和利用需求,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实现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和便捷查阅,需要做好网上备份、分类,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因此,土地整理档案数字化管理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求。
三、结语
总之,土地整理档案管理要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较大效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土档案的使用价值,为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最真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唐宝莲,吴建华.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J].科技档案,2006(03).
二、加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中心,负责各种门类、载体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全面清查分散保管在各科室的档案,实现各类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民生;建立健全档案查阅、借阅、装订、归档等一系列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按规定办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落实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首先应提高领导的重视度,促使各级领导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完善社会就业和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建立由各级领导组成的档案管理工作领导组,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领导,并进行合理分工,由专人负责,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做到职责明确;其次,加大档案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备工作所需要的现代化设备设施,提高档案保管的安全性,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最后,应不断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全面开展业务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遵循简明、实用、准确的原则,利用电子扫描技术,有步骤有选择地对所管档案的基本信息进行准确采集和集中录入,逐步实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促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模式向信息化业务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并实行动态化管理,随时更新,以便快捷准确地查询档案。
1硬件与软件设施的不足
由于电子档案受到硬件设备的影响,并且可随时进行更改,所以,必须做好电子文档的备份。想要做好电子文档备份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每份文件在建立时就做好备份,一式多份,保存在不同的硬件设备中;二是电脑、硬盘这些存储设备容易损坏。电子文档和传统通过纸笔记录的档案相比查阅受到硬件设备的限制,不能够直接进行浏览,必须借助电脑等办公设备,否则不能进行浏览、阅读、查找、整理。
2电子文档管理人才的不足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要在档案管理上有一定的素养,对信息足够敏锐,还要对电脑操作足够熟悉。就笔者调查了解的情况而言,水利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中,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还是不够多,很多管理人员只具备其中的一项能力。一些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增添了电脑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但管理人员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办公设备操作的学习,使这些资源浪费了。
3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电子档案的信息资源是利用网络进行共享和传输的,而网络的受众面非常广,任何人都可能通过网络手段窃取信息甚至篡改,网络本身也存在不稳定因素。而电子文档在传输、归档时,也可能遭到病毒或黑客的攻击,导致电子文档中的重要内容保密性、稳定性受到质疑。这些是目前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安全问题。
4出现虚假信息
在水利档案管理部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将过去的纸质文档转变为电子文档,在进行电脑操作输入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容易出现信息的错漏,档案的信息就在不经意间被篡改,而且由于电子文档在修改归档时不会留下操作痕迹,有时会出现错误修改,而又找不到原版文件的情况,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方面就得不到保障。电子文档原始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传统纸笔记录的文档原始性可以从字迹、图、印章等方面去体现,某种内容往往对应一种体现形式,例如,某项申请,可以通过字迹上判断出是这份申请是申请人自己撰写的还是其他人的,而电子文档形式和内容却没有关联,档案检测部门很难在进行检测时判断其原始情况。另外,电子文档往往会在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传阅,修改,在这期间很容易发生信息丢失或删改,而电子文档保存的形式种类也很多,在使用不同硬件设备,以不同格式进行存储时也会发生信息的缺损,所以,电子文档的完整性也难以保证。
二提高单位电子文件档案瞥理水平的对策
电子文档的归档整理保存是水利电子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每个档案管理人员应养成这样的习惯。加强单位电子文档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者的业务素质笔者调查发现,档案管理人员中具备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同时具备档案管理知识又懂得电脑等硬件设备操作的人才非常少,很多档案管理工作者对自动化办公设备操作不熟练,这方面的提高迫在眉睫。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工作人员这方面的培训,可以安排档案管理人员到其他先进单位学习交流,增加工作经验,提高技能水平,掌握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
2加大对电子文件软件、硬件设施管理与完善
水利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必须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并做好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其一,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从最重要的部门和环节开始,增添自动化办公设备,实现硬件设备的统一管理,包括电脑、硬盘、扫描仪、打印机、照相摄像设备等,硬件设备是水利电子档案建设的基础,加强硬件设施能促进水利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其二,在软件方面加大投入,重点在于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保障同网段的电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使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能便捷的进行档案的浏览、查询、整理。我国水资源丰富,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多(南水北调等),在项目计划、实施、结束、整改过程中都会有大量水利方面的信息资料需要保存、进入档案库中,这些信息资料非常重要,数据量也十分庞大,进行相关电子文档建设、保存,方便以后浏览查询使用。
3必须确保档案管理部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肃、严谨的进行,必须有一套健全的完整1研究背景和意义社会和经济不断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变化万千,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不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主要表现在高校档案管理效率低下、制度不够完善、体系不够健全等。如今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档案管理首先需要创新和改革传统管理方式,改革和创新能够让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也能够迎合时展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主要是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业务的管理制度,并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细致划分,并要求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并透明化水利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社会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对工作中加强电子档案传阅、查询过程中的监管,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电子档案管理严谨、严肃执行。
4加强安全方面的法律保障
在实践工作中,电子档案要保障其安全保管和应有的法律效力。第一是要将相关的法律条文制定完备,尤其是要与时俱进,紧跟电子档案发展趋势和现实状况及时补充所需法律;第二就是要严格执法,强有力地打击电子档案为主体的犯罪行为,对出现问题的部门责任人实施强力处罚。
5确保真实性与原始性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原始性是后期管理的基础
所以说电子档案的两种验证手续,其中之一就是经由身份验证,先由用户根据自己的信息进行加密,输入个人信息,并且使用电子档案的调阅口令来限定其他人对用户信息的访问权。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时,要严防相关人员弄虚作假和,归档时要有负责人签字和在载体背面盖章等。
高校党政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很多起源于管理队伍不被重视这个源头上。重视是从上到下的高校领导和全校师生重视管理队伍建设,尊重管理人员的工作,那么管理人员会强化自身身份的认同感,将工作当成是人生的事业来做,以主人翁的意识认真做每一项工作。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工作效率,影响态度的因素除了自我要求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的期望。只要党政管理人员心态调整好,消极的情绪就会减少,工作笑脸增加,很多问题将迎难而解。重视不能只是口头形式,必须有必要的政策和措施来落实。“高校要重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应该像培养学术带头人那样培养管理干部,教学与管理两支队伍一并规划、一并推进。在制定工资升级、岗位津贴、表彰奖励等政策时,应根据高校教师、干部队伍的人数按比例下达指标,做到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2]。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高校档案是广大教职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材料。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往往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从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情况看,应上一个新的台阶,使高校档案工作始终顺应时展,为教学、科研事业服好务。
1、强化意识,健全机构。既要充分认识高校档案的价值、地位、作用和意义,还要充分认识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如果对档案信息服务及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就会影响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档案现代化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高校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标尺,搞好档案现代化建设,能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档案意识,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加强档案意识,增强服务意识,使档案工作与时俱进。认真执行档案法,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把档案法制建设纳入普法宣传计划。在国家的档案法规和本校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努力做到“三纳人”,即在工作中,做到档案工作纳人学校的规划和计划、纳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并给予档案工作以各方面的支持。
2、依法治档,建章立制。法制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以依法治档为根本,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档案管理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日新月异的形势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依法治档的道路。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