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局长述职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9 12:31: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行政审批局长述职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行政审批局长述职报告

篇1

二、重点内容

本次专项行动从4月份开始,到9月底结束,重点开展五项行动。

(一)政企互动行动

1、积极参与市软建办举办助推发展政企互动活动。参加由市软建办承办,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宣讲解读2013年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和惠企政策,现场接受企业的咨询。

2、参加由商务局等单位举办的外向型经济专题沙龙活动。

(二)双百双千行动

结合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三进三帮”活动,参加由市纪委、软建办组织的对全市范围内100家台资企业,100家其他外资企业,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小微企业开展集中服务活动。副处职以上干部联系一个规模以上企业。

1、调研走访收集问题。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领业务处室、单位分别深入挂钩结对企业,宣传各项惠企政策,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挂钩结对领导向企业发放《服务企业联系卡》,建立定期联系与有事随时联系相结合的双向互联机制。

2、集中交办解决困难。挂钩结对领导对走访收集到的问题,能帮助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分别报送局软建办。由局软建办报市软建办总后,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办理。

3、回访调查办理情况。挂钩领导到挂钩结对企业回访问题办理情况,对问题没有整改、困难没有解决的,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迎接市软建办对活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查。

(三)专项督查行动

围绕落实惠企政策、降低涉企收费两个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活动。

1、市软建办将督查惠企资金到位情况。由监察局、财政局、经信委、审计局负责,组织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和各级惠企引导、奖励、补贴资金的申报、拨付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查纠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收取高额服务费和截留拖延拨付专项资金等情况。规财处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迎接督查。

2、检查执行涉企收费规定情况。由市物价局、经信委、工商局、监察局负责,严格执行“涉企收费全省最低”要求和《市政府关于调整部分涉企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淮政发[2012]205号)落实情况进行联合检查,重点整顿规范涉及行政许可、审批的前置性中介机构服务收费和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严肃查处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向企业收取费用的行为。环评处、环科所、监测站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迎接督查。

(四)放权提速行动

1、再造并联审批流程。许可处要进一步再造、优化并联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不断提高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效率。

2、开展市、县(区)两级审批联动提速。许可处要积极做好推进市、县(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网络对接,实现审批事项承诺时限市、县(区)一致,构建行政审批服务“快车道”工作。

3、局软建办要不定期对服务窗口进行明查暗访,对行政审批中心窗口执行一次性告知、办事流程、承诺时限、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质询评议行动

做好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排查工作,具体分工:环监局规范企业排污,消除四季青污水处理厂恶臭问题;及时查处举报,扎实做好环境工作;及时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工作。许可处全力创建“先办后理环保直通车、企业、百姓随时坐”服务品牌;总量处积极做好污染减排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规财处做好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工作;污防处做好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发放及管理工作;科技处做好对全市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服务工作,做好相关企业资质运行许可证申报、审批、发放工作;环监站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和对企业监督监测工作;环科所做好市政府重点工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六月下旬至八月中旬上述部门和单位对排查出的热点难点问题逐一解决,并与8月20日前形成书面材料,报局办公室,以便形成解决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述职报告,接受企业现场质询和评议。

三、保障措施

篇2

一、履行职责的情况

2001年11月,我被任命为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任职二年半来,比较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才能和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把握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推进利用外资工作。

担任外经局局长以后,始终把利用外资工作放在首位。从2001年11月至2004年5月的二年半内,引进外资项目585项,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65家,总投资95.17亿美元,合同外资85.5亿美元,注册外资37.2亿美元,到帐外资20.9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量超过了前18年之和,利用外资取得了新突破,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1、狠抓招商引资,优化了利用外资的结构、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新的趋势,港澳台地区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成为热点,我局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思路,大力拓展招商引资的领域。一是主攻台资,积极推进多元招商。组织和配合各开发区、各乡镇多批次、多渠道赴台湾、香港等地直接招商,赴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开放城市“二次”招商。二年半中,对外招商达到100多批次,接待外商团组800多人次。其中本人直接参与招商和项目洽谈占到50%。对台招商取得较为明显的进展。2001年以来,共引进台资项目179项,总投资达37.9亿美元。占全市的39.82%。随着外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又能适应新的变化,在巩固港澳台地区招商的同时,加大了对日、韩、欧、美的招商力度,引进了美国杜邦、瑞士欧米亚、日本伊滕忠商事、旭电化工业、住友橡胶、韩国泰光化纤等著名企业来常熟投资。二年多来,除了台资企业外,来自香港、韩国、日本、美国的资本分别居第二至第五位,投资主体逐步多元化。二是积极引进大项目,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在招商活动中,我局积极引导和配合各开发区、乡镇,瞄准世界著名企业,重点引进超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002年至2003年,超亿美元项目占苏州市三分之一,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一大批大项目落户常熟,为加快形成钢铁、能源、化工、造纸、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群体创造了条件,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新型建筑材料、轻工等行业的外资规模水平也得到较快的提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狠抓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了项目竣工投产的步伐。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开工,是我局在利用外资工作上把握的两个重要环节。二年多来,我们实施项目的统计跟踪,落实项目责任制。对每个重点项目,年初排出项目建设计划进度表,各开发区、各镇、外经局明确项目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同时,对项目进展中发生涉及电力、土地等突出问题,由我局牵头,配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切实予以解决。2001年以来,每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都要明确十大重点外资建设项目,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精神抓重点,并针对实际情况对项目作适时调整。同时,自加压力,对所有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实行跟踪督查。其中明确的十大重点外资项目95%均能按质、按时开工、竣工。

3、狠抓软环境建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改善软环境的措施。(1)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二次把与入世规则不相符合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取消了审批、审核、核准事项共21项,减少了42%。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过程中,又对外经贸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进行了全面清理。确定外经局实施主体的行政许可项目9项,省以上外经贸部门的实施主体的行政许可项目11项,经过多次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大为减少,为今年七月一日起规范实施行政许可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一是服务质量承诺制,公开行政许可项目,明确了从申请受理到审批的程序和期限;二是实行“首问负责制”的工作意见,实施行政许可的责任追究制度;三是依法行政督查制度;四是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五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等。从而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提供了保证。(3)建立起了优质高效的外经贸服务“窗口”。外经局进驻市审批中心的服务“窗口”,至今共受理审批服务业务4042件,其中,提前办结件606件,正常办结件3419件,办结率为100%。外经贸服务“窗口”努力创新服务形式,提高办事效率,目前,由原来规定5个工作日内审批的项目,压缩到3个工作日完成。遇到投资额较大的项目,我本人能急企业所急,会同业务人员到省厅、商务部争取快速审批。有些项目在审批过程中不仅要速度快,还需要做工作对上争取。如开发区去年申报过一个总投资6亿美元的造纸项目,当时商务部已把它列为审批备案不予通过,并将有关文件通报给省外经贸厅及海关,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很简单地答复外商说部里不同意,而是仍然积极想方设法,为此项目曾连续二次上北京,最后在苏州外经局及省外经贸厅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最终获得通过。外经贸服务“窗口”高效优质服务,受到了外商和企业的好评,并连续五次被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评为“红旗窗口”。(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例会制度。2001年以来,我局会同海关、检验检疫、国土、外汇管理、公安、消防等二十多个涉外部门和单位,实行了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例会制度。各涉外部门派员现场集中办公,宣传国家新的法规政策,接受外商投资企业咨询。并通过会办形式,当场解决外企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已开展了十二次,接待外企245家,解决企业各类问题162项,接待咨询396人次。此外,还认真做好了外商投资企业因中外双方纠纷引发的来信来访处理工作。两年多来,共处理来信来访十六件(次)。每次来信来访我能逐件批阅,认真处理,处结率达百分之百,未发生逐级上访、重复上访的情况,受到了局的表扬。(5)加强了外向型经济人才培养。我们始终把培养外向型经济人才摆上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二年多来,先后举办WTO知识专业培训、各类出口企业实务培训、招商人才培训、外经贸理论培训、大学生岗位培训班等共12期,参训人员达500多人次。为配合招商培训,我们注重为各开发区、各镇培训招商人才。先后编撰了《常熟市外商投资企业办事程序实务手册》、《利用外资文件汇编》,提供给参训人员参考学习。为我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了人才库。(6)积极为外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我们把落户常熟的外商建立居住点、医疗点、子女入学点以及休闲娱乐点作为改善外商人居环境的突破口。经过与教育局、卫生局会商和反复调研,并报市政府同意,于去年8月份出台了常熟市对外商投资企业中境外管理人员子女入学实行相关优惠政策的规定,同时,于今年三月份在市二院设立了市涉外医疗服务中心,并按一个服务机构、一本就医指南、一张健康卡、一个服务窗口、一套服务流程模式开始运行。外商居住点、休闲娱乐点也正在筹建中。

(二)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大力提升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水

平。

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一个地方外向度的重要标志。任职以来,能积极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有利机遇,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规模。二年半中,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58.48亿美元,其中出口38.47亿美元,进口20.01亿美元,平均年递增率分别为36.27%、30.9%、47.09%,实现了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

1、壮大三大出口主体,大力培植新的增长点。一是外商投资企业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两年多来,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出口总量得到了迅速扩张,每年平均以30.8%的增长率递增,成为全市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外商投资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份额日益提高。二年半中外商投资企业创利润19.96亿元,实现涉外税收2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8%。二是自营生产企业异军突起。随着国家对申领进出口经营权的门槛降低,广泛动员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积极申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二年多来,自营生产企业增加了300家,累计达到380家。2003年自营生产企业进出口额达5.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3%,在苏州县(市)、区中名列第一。三是市外贸集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二年多来,市外贸集团积极通过企业改制,加快“贸工一体”的步伐,出口稳定增长。2003年市外贸集团公司完成进出口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在全省外贸公司中列第六位,在2003年全国出口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列101位。

2、多元化开拓市场,出口结构趋向合理。二年多来,大力组织和引导各类出口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各种对外经贸活动,每年组织30多个团组赴国外推销,调整和开发外贸出口市场取得新进展。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开发新产品,提升纺织服装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今年以来,多种贸易方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一般贸易同比增长23.46%,出口占全市58%,全市加工贸易增长较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个百分点,特别是来料加工猛增,有利于适应国家退税政策调整,减轻地方退税压力。

(三)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外经合作迈开新的步伐。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是利用国外资源、国外市场的重要形式。二年多来,我们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有实力企业走出国门,开辟海外市场,走跨国经营道路,在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海外投资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滚动发展。二年半中,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58项,完成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同额1.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1亿美元,分别占历年总数的49.5%、44.7%。我市在海外的建筑工程靠开拓求发展,靠质量求信誉,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劳务输出日趋活跃。二年多来,海外劳务市场进一步拓展,目前已发展到新加坡、泰国、日本、美国、比利时、毛里求斯等二十多个国家,累计已输出劳务人员1320人,人员结构由缝纫工、建筑工等简单劳动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型转变。3、海外投资迈出新步伐。2001年以来,波司登、标准件厂、龙腾特殊钢、凯波冶金建材等优势企业,先后在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匈牙利、澳大利亚、马里等国家建办生产企业和海外窗口7家。到目前为止,累计建办境外企业20家,占苏州市三分之一,投资总额2000多万美元,海外投资规模在全省县(市)中名列第一。

(四)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外贸进出口公司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外贸系统15家专业进出口公司是外经局的直属企业。二年多来,我局始终把提高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作为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制,指导企业向国际化、实体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企业活力增强,出口规模迈上新的台阶。

1、经营性公司全面完成了改制任务。任职以来,在部分企业改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企业的“二次改制”,至2003年底,外经局系统14家经营性公司已全面完成改制任务。纺织品公司、华谊公司作为公有股退出试点,为下一步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办法。结合“二次改制”,5家专业公司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有6家专业公司批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目前,所有专业公司都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经营权全部放开提前做好了准备。经营性公司全部改制后,产权明晰,资产运作良好,企业规模明显提升,出口稳定增长,经营者责任意识增强,职工积极性普遍提高。2003年,14家经营性公司出口同比增长20%,13家公司出口均超1000万美元,家纺公司、纺织品公司出口均突破5000万美元,瀛环公司进出口突破1亿美元。

2、实体建设取得了新进展。2001年以来,外贸系统有关专业公司先后建办了中江制衣有限公司、家纺制衣限公司、新锦江印染有限公司、海城工业坊、外贸物流中心、得雨活茶经营公司等多家实体企业。目前,外贸系统专业公司建办的服装、印染、五金、三产等实体有25家,总投资超过3亿元,年产值达到4亿元,对外贸出口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和配套。去年,中江公司与外商合资建办的“中江皇冠假日酒店”,已列入我市“2004年十大服务业重点项目”,目前进入地面施工阶段,预计2005年底可投入使用。

3、企业管理得到了加强。2002年组建了外贸系统公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平均达到10%以上,在企业管理模式上,注入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加快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有2家专业公司完成了ISO9002的质量体系认证,电子商务在专业进出口公司中普遍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各公司内部全部建立了按劳分配、按资分配的内部考核分配制度,提高了经营者、经营骨干和职工的积极性。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积极营造了有利于人才成长、竞争、集聚的良好环境。以创建安全文明单位为载体,各公司依法经营,加强了社会综合治理,全系统实现“三无”,即无违法犯罪、无涉外事故、无火灾。与此同时,计生、工会、共青团、妇女、老龄、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主要认识和体会

市人大决定对我开展述职评议以来,我认真对任职以来各方

面情况进行了回顾。近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外经局整体工作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感到,成绩的取得,第一,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精心部署。无论从营造强烈的招商引资氛围,还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无论从实施沿江开发,还是分层次推进载体建设;无论是利用外资工作,还是“三外”协调发展,决策超前正确,任务要求明确。第二,依靠人大的关心支持和有力监督。市人大领导多次组织开展对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等进行视察和专项调研,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为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依靠各开发区、各镇、各有关部门的各负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外向型经济各项任务。第四,依靠全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鼎立相助。全系统干部职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工作中去,发扬“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克服国际市场变化、外经贸政策调整等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迎难而上,通力合作。我作为班长,首先能身体力行,带领班子成员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带动全系统和所属单位围绕目标、强化责任、改进服务,奋力拼搏。其次是能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全面协调发展。始终把利用外资作为重中之重。在制定目标、组织招商,推进项目、人才培训、抓住改善软环境等重要环节中,我能及时部署、抓紧督查,注重实效。在把握重点的同时,不放松对外贸易和外经合作统筹兼顾,促进了外资带外贸、外资带外经、“三外”协调发展。二年多来,我市利用外资工作进入了全省县级市先进行列,自营生产企业出口名列苏州市第一,其中私营生产企业出口列全省首位,外经合作整体水平在苏州市领先,海外投资继续在全省位居第一,在全市“公仆杯”竞赛中,我局分别获2001、2002、2003年先进集体单位。本人也连续二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打算

主持外经局工作二年多来,本人工作能尽职尽责,事业有

所进步,但是对照职责要求,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工作方面:(1)在利用外资上,招商力度还不够,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还不多,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的项目还没有完全突破,招商队伍素质不强,农业、服务业利用外资还相对滞后,投资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2)在对外贸易上,进出口总量还不够平衡,进口规模偏小,规模型出口企业较少,加工贸易总量不大。(3)在外经合作上,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总量没有突破,整体规模水平还有待提高。

2、个人方面:(1)学习抓得不够紧,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政策不断完善调整之中,我作为外经局主要负责人缺乏对有关政策的深入研究,有时还不能很好地指导各镇的招商引资;(2)深入基层调查还偏少,外经局业务人才相对滞后,帮助基层解决具体问题兼顾不够,特别是对外企的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工作中时有急躁情绪,有时考虑得不够全面。

通过这次述职评议,使我看到了成绩,找出了问题。针对存在不足,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整改:

篇3

一、履行职责的情况

年11月,我被任命为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任职二年半来,比较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才能和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把握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推进利用外资工作。

担任外经局局长以后,始终把利用外资工作放在首位。从年11月至年5月的二年半内,引进外资项目585项,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65家,总投资95.17亿美元,合同外资85.5亿美元,注册外资37.2亿美元,到帐外资20.9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量超过了前18年之和,利用外资取得了新突破,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1、狠抓招商引资,优化了利用外资的结构、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新的趋势,港澳台地区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成为热点,我局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思路,大力拓展招商引资的领域。一是主攻台资,积极推进多元招商。组织和配合各开发区、各乡镇多批次、多渠道赴台湾、香港等地直接招商,赴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开放城市“二次”招商。二年半中,对外招商达到100多批次,接待外商团组800多人次。其中本人直接参与招商和项目洽谈占到50%。对台招商取得较为明显的进展。年以来,共引进台资项目179项,总投资达37.9亿美元。占全市的39.82%。随着外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又能适应新的变化,在巩固港澳台地区招商的同时,加大了对日、韩、欧、美的招商力度,引进了美国杜邦、瑞士欧米亚、日本伊滕忠商事、旭电化工业、住友橡胶、韩国泰光化纤等著名企业来常熟投资。二年多来,除了台资企业外,来自香港、韩国、日本、美国的资本分别居第二至第五位,投资主体逐步多元化。二是积极引进大项目,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在招商活动中,我局积极引导和配合各开发区、乡镇,瞄准世界著名企业,重点引进超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年至年,超亿美元项目占苏州市三分之一,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一大批大项目落户常熟,为加快形成钢铁、能源、化工、造纸、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群体创造了条件,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新型建筑材料、轻工等行业的外资规模水平也得到较快的提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狠抓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了项目竣工投产的步伐。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开工,是我局在利用外资工作上把握的两个重要环节。二年多来,我们实施项目的统计跟踪,落实项目责任制。对每个重点项目,年初排出项目建设计划进度表,各开发区、各镇、外经局明确项目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同时,对项目进展中发生涉及电力、土地等突出问题,由我局牵头,配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切实予以解决。年以来,每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都要明确十大重点外资建设项目,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精神抓重点,并针对实际情况对项目作适时调整。同时,自加压力,对所有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实行跟踪督查。其中明确的十大重点外资项目95%均能按质、按时开工、竣工。

3、狠抓软环境建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改善软环境的措施。(1)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二次把与入世规则不相符合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取消了审批、审核、核准事项共21项,减少了42%。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过程中,又对外经贸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进行了全面清理。确定外经局实施主体的行政许可项目9项,省以上外经贸部门的实施主体的行政许可项目11项,经过多次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大为减少,为今年七月一日起规范实施行政许可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一是服务质量承诺制,公开行政许可项目,明确了从申请受理到审批的程序和期限;二是实行“首问负责制”的工作意见,实施行政许可的责任追究制度;三是依法行政督查制度;四是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五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等。从而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提供了保证。(3)建立起了优质高效的外经贸服务“窗口”。外经局进驻市审批中心的服务“窗口”,至今共受理审批服务业务4042件,其中,提前办结件606件,正常办结件3419件,办结率为100%。外经贸服务“窗口”努力创新服务形式,提高办事效率,目前,由原来规定5个工作日内审批的项目,压缩到3个工作日完成。遇到投资额较大的项目,我本人能急企业所急,会同业务人员到省厅、商务部争取快速审批。有些项目在审批过程中不仅要速度快,还需要做工作对上争取。如开发区去年申报过一个总投资6亿美元的造纸项目,当时商务部已把它列为审批备案不予通过,并将有关文件通报给省外经贸厅及海关,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很简单地答复外商说部里不同意,而是仍然积极想方设法,为此项目曾连续二次上北京,最后在苏州外经局及省外经贸厅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最终获得通过。外经贸服务“窗口”高效优质服务,受到了外商和企业的好评,并连续五次被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评为“红旗窗口”。(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例会制度。年以来,我局会同海关、检验检疫、国土、外汇管理、公安、消防等二十多个涉外部门和单位,实行了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例会制度。各涉外部门派员现场集中办公,宣传国家新的法规政策,接受外商投资企业咨询。并通过会办形式,当场解决外企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已开展了十二次,接待外企245家,解决企业各类问题162项,接待咨询396人次。此外,还认真做好了外商投资企业因中外双方纠纷引发的来信来访处理工作。两年多来,共处理来信来访十六件(次)。每次来信来访我能逐件批阅,认真处理,处结率达百分之百,未发生逐级上访、重复上访的情况,受到了局的表扬。(5)加强了外向型经济人才培养。我们始终把培养外向型经济人才摆上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二年多来,先后举办WTO知识专业培训、各类出口企业实务培训、招商人才培训、外经贸理论培训、大学生岗位培训班等共12期,参训人员达500多人次。为配合招商培训,我们注重为各开发区、各镇培训招商人才。先后编撰了《常熟市外商投资企业办事程序实务手册》、《利用外资文件汇编》,提供给参训人员参考学习。为我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了人才库。(6)积极为外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我们把落户常熟的外商建立居住点、医疗点、子女入学点以及休闲娱乐点作为改善外商人居环境的突破口。经过与教育局、卫生局会商和反复调研,并报市政府同意,于去年8月份出台了常熟市对外商投资企业中境外管理人员子女入学实行相关优惠政策的规定,同时,于今年三月份在市二院设立了市涉外医疗服务中心,并按一个服务机构、一本就医指南、一张健康卡、一个服务窗口、一套服务流程模式开始运行。外商居住点、休闲娱乐点也正在筹建中。

(二)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大力提升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水平。

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一个地方外向度的重要标志。任职以来,能积极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有利机遇,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规模。二年半中,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58.48亿美元,其中出口38.47亿美元,进口20.01亿美元,平均年递增率分别为36.27%、30.9%、47.09%,实现了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

1、壮大三大出口主体,大力培植新的增长点。一是外商投资企业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两年多来,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出口总量得到了迅速扩张,每年平均以30.8%的增长率递增,成为全市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外商投资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份额日益提高。二年半中外商投资企业创利润19.96亿元,实现涉外税收2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8%。二是自营生产企业异军突起。随着国家对申领进出口经营权的门槛降低,广泛动员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积极申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二年多来,自营生产企业增加了300家,累计达到380家。年自营生产企业进出口额达5.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3%,在苏州县(市)、区中名列第一。三是市外贸集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二年多来,市外贸集团积极通过企业改制,加快“贸工一体”的步伐,出口稳定增长。年市外贸集团公司完成进出口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在全省外贸公司中列第六位,在年全国出口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列101位。

2、多元化开拓市场,出口结构趋向合理。二年多来,大力组织和引导各类出口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各种对外经贸活动,每年组织30多个团组赴国外推销,调整和开发外贸出口市场取得新进展。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开发新产品,提升纺织服装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今年以来,多种贸易方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一般贸易同比增长23.46%,出口占全市58%,全市加工贸易增长较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个百分点,特别是来料加工猛增,有利于适应国家退税政策调整,减轻地方退税压力。

(三)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外经合作迈开新的步伐。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是利用国外资源、国外市场的重要形式。二年多来,我们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有实力企业走出国门,开辟海外市场,走跨国经营道路,在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海外投资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滚动发展。二年半中,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58项,完成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同额1.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1亿美元,分别占历年总数的49.5%、44.7%。我市在海外的建筑工程靠开拓求发展,靠质量求信誉,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劳务输出日趋活跃。二年多来,海外劳务市场进一步拓展,目前已发展到新加坡、泰国、日本、美国、比利时、毛里求斯等二十多个国家,累计已输出劳务人员1320人,人员结构由缝纫工、建筑工等简单劳动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型转变。3、海外投资迈出新步伐。年以来,波司登、标准件厂、龙腾特殊钢、凯波冶金建材等优势企业,先后在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匈牙利、澳大利亚、马里等国家建办生产企业和海外窗口7家。到目前为止,累计建办境外企业20家,占苏州市三分之一,投资总额2000多万美元,海外投资规模在全省县(市)中名列第一。

(四)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外贸进出口公司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外贸系统15家专业进出口公司是外经局的直属企业。二年多来,我局始终把提高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作为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制,指导企业向国际化、实体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企业活力增强,出口规模迈上新的台阶。

1、经营性公司全面完成了改制任务。任职以来,在部分企业改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企业的“二次改制”,至年底,外经局系统14家经营性公司已全面完成改制任务。纺织品公司、华谊公司作为公有股退出试点,为下一步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办法。结合“二次改制”,5家专业公司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有6家专业公司批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目前,所有专业公司都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经营权全部放开提前做好了准备。经营性公司全部改制后,产权明晰,资产运作良好,企业规模明显提升,出口稳定增长,经营者责任意识增强,职工积极性普遍提高。年,14家经营性公司出口同比增长20%,13家公司出口均超1000万美元,家纺公司、纺织品公司出口均突破5000万美元,瀛环公司进出口突破1亿美元。

2、实体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年以来,外贸系统有关专业公司先后建办了中江制衣有限公司、家纺制衣限公司、新锦江印染有限公司、海城工业坊、外贸物流中心、得雨活茶经营公司等多家实体企业。目前,外贸系统专业公司建办的服装、印染、五金、三产等实体有25家,总投资超过3亿元,年产值达到4亿元,对外贸出口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和配套。去年,中江公司与外商合资建办的“中江皇冠假日酒店”,已列入我市“年十大服务业重点项目”,目前进入地面施工阶段,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

3、企业管理得到了加强。年组建了外贸系统公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平均达到10%以上,在企业管理模式上,注入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加快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有2家专业公司完成了ISO9002的质量体系认证,电子商务在专业进出口公司中普遍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各公司内部全部建立了按劳分配、按资分配的内部考核分配制度,提高了经营者、经营骨干和职工的积极性。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积极营造了有利于人才成长、竞争、集聚的良好环境。以创建安全文明单位为载体,各公司依法经营,加强了社会综合治理,全系统实现“三无”,即无违法犯罪、无涉外事故、无火灾。与此同时,计生、工会、共青团、妇女、老龄、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主要认识和体会

市人大决定对我开展述职评议以来,我认真对任职以来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回顾。近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外经局整体工作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感到,成绩的取得,第一,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精心部署。无论从营造强烈的招商引资氛围,还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无论从实施沿江开发,还是分层次推进载体建设;无论是利用外资工作,还是“三外”协调发展,决策超前正确,任务要求明确。第二,依靠人大的关心支持和有力监督。市人大领导多次组织开展对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等进行视察和专项调研,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为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依靠各开发区、各镇、各有关部门的各负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外向型经济各项任务。第四,依靠全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鼎立相助。全系统干部职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工作中去,发扬“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克服国际市场变化、外经贸政策调整等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迎难而上,通力合作。我作为班长,首先能身体力行,带领班子成员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带动全系统和所属单位围绕目标、强化责任、改进服务,奋力拼搏。其次是能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全面协调发展。始终把利用外资作为重中之重。在制定目标、组织招商,推进项目、人才培训、抓住改善软环境等重要环节中,我能及时部署、抓紧督查,注重实效。在把握重点的同时,不放松对外贸易和外经合作统筹兼顾,促进了外资带外贸、外资带外经、“三外”协调发展。二年多来,我市利用外资工作进入了全省县级市先进行列,自营生产企业出口名列苏州市第一,其中私营生产企业出口列全省首位,外经合作整体水平在苏州市领先,海外投资继续在全省位居第一,在全市“公仆杯”竞赛中,我局分别获、、年先进集体单位。本人也连续二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打算

主持外经局工作二年多来,本人工作能尽职尽责,事业有所进步,但是对照职责要求,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工作方面:(1)在利用外资上,招商力度还不够,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还不多,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的项目还没有完全突破,招商队伍素质不强,农业、服务业利用外资还相对滞后,投资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2)在对外贸易上,进出口总量还不够平衡,进口规模偏小,规模型出口企业较少,加工贸易总量不大。(3)在外经合作上,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总量没有突破,整体规模水平还有待提高。

2、个人方面:(1)学习抓得不够紧,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政策不断完善调整之中,我作为外经局主要负责人缺乏对有关政策的深入研究,有时还不能很好地指导各镇的招商引资;(2)深入基层调查还偏少,外经局业务人才相对滞后,帮助基层解决具体问题兼顾不够,特别是对外企的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工作中时有急躁情绪,有时考虑得不够全面。

通过这次述职评议,使我看到了成绩,找出了问题。针对存在不足,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