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02:11: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血液透析护士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对62例各种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酒精中毒等患者进行了588例次血液透析治疗,回顾分析62例中588例次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中常见的风险诱因及防范策略。
1.2透析资料采用德国贝朗Dialog5.01型血透机。天创净水TCH纯水机水处理系统,透析器为德国生产的Polyflux6LR透析器。穿刺针为日本生产的动静脉穿刺针。血管通路以动静脉直穿或双腔管置管。
2风险诱因及防范策略
2.1从事血液透析医护人员的潜在风险
2.1.1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透析前未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欠全面,对透析风险未明确告知.
2.1.2有被某些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护士天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物,暴露于多种危险中[2。在操作中有被血源感染的潜在风险。血透时间长,血透室通风效果不良将造成和患者呼吸道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2.1.3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其中血源性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而又最危险的职业性暴露[3。主要因素是处置针头及处理临床医疗废物时轻易被刺伤;个人防范意识不强,工作条理性差也有关。
2.1.4防范策略①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融洽医患关系、防范医患纠纷。②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制定血液透析护理风险预案。③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加强防护意识,自觉执行预防职业暴露的办法,吸取教训,有效预防相同原因的针刺伤。
2.2血液透析中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
2.2.1血管通路感染由于动静脉穿刺是侵入性操作,部分患者防御功能差,都是造成血管通路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因素。
2.2.2防范策略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严防穿刺部位感染。做好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护理及宣教。
2.3深静脉及动脉穿刺失败
2.3.1由于穿刺者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患者血管条件差。
2.3.2防范策略操作前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讲清此项操作的风险并签订协议。严格执行静脉穿刺的操作规程;对血管条件较差者应由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最好固定护士操作,透析前用热水袋保暖(尤其冬天),使血管扩张,有利于穿刺。
2.4透析器运转不良
2.4.1不熟练机器的使用及故障排除方法,机器异常运转时没有及时发现。
2.4.2防范策略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血液透析专科培训,熟练把握血液透析相关理论及操作技能,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做好透析机的消毒处理,定期对透析机进行检修和保养。
2.5透析过程中出现凝血现象
2.5.1由于抗凝剂剂量不足,血液流量因素,出血和术后应用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可发生凝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血透室作为全军血液净化中心之一,现有血液透析机11台,血虑机1台,血透护士4名,血透医生2名。统计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各项环境采样细菌培养结果及插管血路感染发生情况监测,(表1-表2)从而实现控制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必要性。
1.2开展全科室人员学习 医疗机构制定以下血液透析室医院管理制度包括:《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等。
1.3加强血液透析室的环境质量管理 ①合理划分血液透析室区域:明确血透室的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在各区进行图片识别,避免人流与物流的交叉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②加强消毒:血液透析室每日进行机械通气,患者治疗后采用紫外线消毒;血透室地面被血液等污染时用0.1%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③加强血液透析机系统的维护;④加强水处理系统的质量控制:我院通过加强对透析液制备及输入过程的检测、细菌培养等各类透析水指标检查了解透析水的质量情况,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时,仔细排查各个配置环节,反复排查明确污染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透析水≤200cfu/mL、内毒素≤1EU/mL,从而保证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
1.4加强血源叉感染 ①医护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注意进入血透室时穿工作服,换鞋,戴好帽子,口罩,必要时穿好隔离衣;②为了防止院内患者的交叉感染,我院均应用一次性的透析器和穿刺针等;③皮肤接触血液、体液等污染性液体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进 行冲洗,必要时采用消毒液消毒处理;如果污染液体进入眼睛,可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或清水进行冲洗;至于划伤或刺伤,要尽量挤出污染的血液并用清水冲洗伤口,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待伤口干燥后包扎。
2 结果
2.1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实施近2年各项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 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实施后我院血液透析室各项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显著改善。见表1。
2.2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实施近2年插管血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感染控制管理措,内瘘患者、行股静脉插管后患者,行颈内静脉插管后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见表2。
3 讨论
血液透析技术十分复杂,其设备依赖性高,操作过程易受影响,导致患者较易在血液透析中发生感染,甚至可以引起患者的死亡。血液透析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健康密切相关,我们要不断健全相关体制,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控意识并加大监督力度,提高血液透析室的安全性,保证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健康教育;血液透析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全民医疗保险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已经有条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而透析治疗的目标也由原来的单纯延长寿命逐渐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转变。近年来,护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护理学专业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护理人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入更广泛的认识,在预防远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上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血液净化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6例,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在18~83岁,文化程度大专6例,高中54例,文盲20例,其余在小学到初中之间。
1.2 方法
1.2.1 岗位责任制 将透析患者分成6个病人为一组,分配1名责任护士,透析时发给每位患者一本《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宣传手册》。责任护士在床旁一对一进行宣教、讲解,有家属陪伴者,要求家属参与。家庭是一个自然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家庭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1.2.2 电化教育 在血透室内设置壁挂式电视,在透析中可观看电视节目、录像光盘,使健康教育形象化。
1.2.3 定期举办座谈会、进行小组讨论 重视教育沟通的双向性,请透析时间长、生活质量好、自我护理有心得的患者现身说法,从患者自身角度理解疾病、总结经验,同时鼓励患者提问,并围绕有相同问题的患者进行小组讨论。责任护士根据这些问题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入院指导 常规的接诊护士介绍病区环境、管理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及科主任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新入院病人缺乏相关相应的知识,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文化程度采取通俗易懂语言介绍疾病的发生过程、治疗方法、血液透析的目的、透析过程及期间的配合事项等。
2.2 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决于其性格特征、社会支持度以及造成的痛苦程度[1]。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有紧张、恐惧、焦虑、医疗费用昂贵所造成的压抑、悲观情绪,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使其尽快地转换角色、尽快熟悉透析过程,积极配合治疗。
2.3 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是透析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每周的透析次数决定患者的摄入量,3次/周的血透患者原则上不限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摄入量为1.2~1.5g/(kg*d),2次/周的血透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 g/(kg*d),尽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及油炸性食物,避免进食含钾、钠、磷高的食物,采用高热量透析,总热量40~45kcal/(kg*d)。
2.4 用药指导 端正患者的服药意识,坚持正规服药,如有高血压,透析前应停服一次易使血管收缩力降低的降压药。应用促红素,同时补充铁剂、叶酸等以改善肾衰性贫血、心血管功能及精神状态。
2.5 内瘘护理的观察 内瘘血管通路是长期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做好内瘘的护理、延长动静脉内瘘的寿命对患者非常重要。内瘘初期,指导患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自我锻炼,包括握拳运动及腕部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教会病人每天检查内瘘血管的震动,观测有无红肿、疼痛、硬包块,如有异常,即刻回医院处理。告知患者不可在内瘘侧肢体上采血、输液、测血压、悬挂重物,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衣袖过紧。透析结束,压迫穿刺点15~30分钟,力度适中(在压迫点上方能触摸到震颤)。穿刺部位24小时内避免热敷,24小时后可反复用热毛巾湿敷。热敷可扩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提高血管壁弹性,改善穿刺部位的修复力。土豆片冷敷,喜疗妥每日2~3次,均匀涂于穿刺处、血肿处及瘢痕处,主要以软化瘢痕和血管,促进渗血吸收[2]。临时留置导管者,局部要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脱落及空气栓塞。
2.6 日常生活指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3],要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注意个人卫生,皮肤瘙痒时,用温水擦洗,忌用肥皂、乙醇擦洗,避免抓痒,保持皮肤清洁。严重瘙痒时应增加透析次数或行血液滤过等,教会患者每天测量血压、记录尿量,有条件的应测量体重,保证透析间期体重每天控制在一公斤。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体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3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健康知识信息,提高了患者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形成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习惯,避免了许多影响透析的不利因素,使患者从症状的被动透析变为无症状的主动透析,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让患者饮食更科学,生活方式更健康,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个人潜能,融洽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血液透析是现代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1],也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最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现今血液透析技术已是医院必不可少的危重(MODS、ARDS、中毒、AKI、心肾综合征等)患者综合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更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伴随透析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全国各地血液透析室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和增多,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然而,在我国血液透析技术发展不平衡,人员培训、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差异差距的背景下,血液透析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确保血液透析安全、提高血液透析质量,是管理者和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保证患者的透析安全,通过对我院2009年~2013年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讨论,找出护理安全隐患问题根源,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管理方法,实施科学化、系统化安全管理措施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室拥有进口血液透析机140台,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6台,双级反渗水处理系统2部,年平均透析50000余例次;护理人员45名,副主任护师1人(2.2%),主管护师5人(11.1%),护师20人(44.4%),护士19人(42.3%);工作经验2年以内的有10人,2~5年的23人,5年以上的12人;规律透析患者320人,其中传染病标志物阳性患者36人(独立的隔离治疗透析大厅)。
2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2.1 患者潜在风险多,病情变化快。尿毒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营养不良,身体机能差,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低血压、心律失常、出血、透析器反应、空气栓塞、失衡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2]。
2.2 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操作不规范。血液透析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并落实是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透析过程中的任何一项活动不经过严格的规范化培训或没有严格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将会导致一些安全意外的发生。
2.3 沟通缺乏技巧,风险预防意识不够。护士日常工作繁忙,有时对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比较简单生硬,易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而衍生不良情绪,导致投诉和纠纷;另外,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比较淡薄也是诱发医疗纠纷的一个隐患。
2.4 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随着尿毒症患者不断增加,急诊较多、周转率高,而护理人员配备相对短缺或超负荷工作,这也成为护理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我们年轻护士居多,可能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当遇到相关问题未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将严重影响治疗安全。
2.5 医疗设备易出现故障。血液透析室专科性强,是以机器为主体的治疗场所,血液透析机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使用中存在不确定的风险,透析过程中透析机和水处理系统出现意外情况以及停水、停电、部件失灵等故障都会引起治疗失当,给患者治疗带来影响。
2.6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血液透析室应达到III类环境的管理要求[5],如若不严格执行感染监测、消毒隔离、手卫生等制度,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将是一种损害大、后果重的事故。
3 安全防范管理措施
3.1 制定血液透析应急预案,提高工作人员应急能力。
3.1.1 血液透析是以透析机为主体建立的体外循环,并发症发生急,处理需及时果断。科室应制定针对血液透析紧急并发症和透析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并且不定期演练。
3.1.2 加强透析中巡查和病情观察,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实行不良事件共享制度[4],己发生的风险事件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3.1.3 重视护理风险教育。根据患者病情建立护理风险告知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实行签字认可制度[4],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成为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3.2 倡导慎独精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2.1 建立健全专科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制度落实情况。科室应该根据各自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制度来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确保核心制度落实到位。
3.2.2 制订详细的透析室教学培训计划。对血液透析室的新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循序渐进的培训各项操作,把规范化操作和应急能力作为重点培训内容。
3.3 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法律意识。
3.3.1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医患关系。透析患者长期与医护人员接触后,会对医护人员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医护人员的关爱、尊重、鼓励将对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和提高遵医行为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作用。
3.3.2 加强患者和家属或陪护的健康教育。讲解规律充分透析的重要性,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向患者普及自我护理要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3.3.3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等法律法规,规范文书书写,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 [3],做个懂法守法的现代护士。
3.4 合理配备透析室人力资源,培训异常报警处置技能。
3.4.1 实行弹性排班,如中午两班交接的时候患者较多,此时增加11:00~18:00班次以缓解压力,同时每周排班表上安排机动班,保障急诊透析工作和休假需求。
3.4.2 加强透析机操作训练,熟练掌握透析机各类异常报警处理方法,做到正确、规范、快速处理异常报警问题,提高整体操作技能。
3.5 透析机器、水处理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建立巡查维修登记本。
3.5.1 透析室应该设立专职技师,负责透析机、水处理系统的定期检查,包括技术参数校正、透析机和水处理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确保其性能和医疗安全[5]。
3.5.2 建立透析机和水处理机的使用情况及维修登记本,定期巡检。
3.5.3 对各种特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应有清晰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指南,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及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3.6 强化消毒隔离管理,预防院内感染。
3.6.1 严格做好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工作。血液透析室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定做好个人防范;定期对水质、透析液、消毒液、空气等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及整改[3]。
3.6.2 加强透析分区管理。严格按要求实施透析分区,传染病标志物阳性设立隔离透析专区,对HBV和HCV阳性患者设立专病专机,避免交叉感染;所有透析患者都要进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检查和筛查,每6个月复查肝功能及进行输血前ICT检测,并做好登记[4]。
4 体会
4.1通过对血液透析室实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护士风险意识增强,透析安全突发应急事件能力和专科操作技能得到提高,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透析治疗安全。
4.2 血液透析是一项专业强,技术精,风险大的工作,在当前我国血透患者数量正呈井喷式增长的态势下,若要保证透析治疗安全,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就要注重专业化队伍的素质建设,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及安全风险意识。总之,实施以患者为中心,预防为主,规范、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注重细节管理,就可以有效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玉柱.血液净化的血管通路[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09,2:1.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 2003,377-381.
【关键词】人造血管内瘘 血液透析 护理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而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糖尿病血管病变、反复穿刺静脉导致静脉狭窄或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不能建立良好的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的应用解决了自身血管难以造瘘带来的困难,很大程度地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人造血管内瘘的各项护理极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65-89岁,其中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盂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血液透析2-3/周,4-4.5h/次,血流量230-260ml/min。人造血管类型:均为襻式(U型)人造血管内瘘,使用时间5―54个月。
1.2 方法 :内瘘手术方式:采用材料为聚四氟乙烯(PTFE)的人造血管与左或右前臂肘正中或贵要静脉、肱动脉U型端侧吻合术;术后4-8周血管成熟,水肿消失后进行首次穿刺;穿刺点采用阶梯式轮流替换,间距控制在0.5-1.0cm;穿刺时不用止血带,穿刺针的斜面向上,动静脉端均向心方向以40°-45°角度进针,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牢靠穿刺针,防止脱出。透析结束后,拔针与按压要协调,穿刺针拔出的同时再加压,人工按压15-25min,再用弹性绷带预防保护20-30min。穿刺及回血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 结果
4例患者中,1例使用人造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9个月后死于多脏器衰竭,3例至今血流通畅,杂音响亮,血流量达250-300ml/min,使用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3 护理
3.1 人造血管术后护理 :人造血管内瘘术后早期应抬高手臂48-72h以减轻肿胀,3-5天可适当做握拳动作或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5-7天内应保持术侧肢体清洁干澡,以防止伤口感染。瘘口避免采用环形包扎和包扎过紧。每日检查内瘘血流情况。造瘘肢体严禁静脉穿刺;定期进行造瘘肢体手部锻炼,以促进内瘘早期成熟。
3.2 人造血管内瘘穿刺的护理
3.2.1 穿刺时机的选择 :有文献报道人造血管内瘘术后即可使用,但因术后2周内常有明显的血清肿,并且人造血管4周后才能与周围组织愈合,而在此之前一旦感染就得将移植血管全部切除,故首次穿刺使用时间一般在术后3-4周为宜[1]。过早使用,发生隧道内出血时,易形成血肿及假性动脉瘤,所以掌握合适的使用时间,对延长人造血管的使用寿命十分重要。
3.2.2 明确血流方向 :襻式人造血管在穿刺前应先听诊,杂音响的一侧为动脉,弱的为静脉;穿刺后压力大的一侧为动脉,反之为静脉;压迫人造血管的中点,检测受压点两边血管内的脉搏,震颤强者为动脉,弱者为静脉。
3.2.3 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前要了解血管走向,不要在人造血管的拐角处穿刺,穿刺点应选择动静脉吻合处3cm以下,瘘管U字弯以上区域,穿刺点轮流替换,间距控制在0.5-1.0cm,采取阶梯式或螺旋式进针,使人造血管内瘘的每个穿刺点有2-3周愈合时间,得到充分的修养,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3.2.4 穿刺方法 :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消毒范围直径达8-10cm以上,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消毒。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不用止血带,动静脉端均采取向心方向进针,穿刺针斜面向上,以40°-45°进入人造血管,进入管腔时有明显的突破感,确定有回血后,针尖顺势平行推进0.3-0.5cm,用胶布固定穿刺针,防止脱出。40°-45°进针,可使人造血管穿刺部位形成“皮片”效应,当穿刺针拔出时发挥类似瓣膜的功能,以减少穿刺点的出血[2]。禁止在同一点反复穿刺,因易造成纤维断裂出现漏血、狭窄、感染。如条件许可,最好专人穿刺,这样可以合理安排穿刺点,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
3.3 人造血管的拔针及止血要点 :透析结束后,采用人工指压15-25min,再用弹性绷带轻压预防出血20-30min。注意做到起针和按压动作协调,不要在拔针过程中加压,必须在拔针后加压,以免穿刺针斜面切割血管或针尖划伤皮肤。因人造血管内瘘弹性差,缺乏血管内皮的收缩功能,透析后止血时间要相对较长,压力要适中,既能维持穿刺点两端有搏动或震颤,又能控制出血,若压力过轻导致出血或假性动脉瘤形成,过重导致人造血管闭塞。
3.4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3.4.1 感染的预防 :Gazi等研究证明,PTFE术后感染率为26%,较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感染率20%明显为高(P
3.4.2 血栓的预防 :血栓的形成是人造血管内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血栓形成多与手术有关,如所选择动静脉直径较小,移植血管皮下隧道中扭曲成角、血管内膜损伤、吻合口狭窄等[3],晚期血栓形成多因吻合口内膜增生、反复定点穿刺、透析后压迫止血力量过大、加压时间过长等引起。老年患者对透析脱水调节能力下降,尤其易出现低血压、内瘘血流量过少,是导致栓塞的重要因素。护士对重点患者应严密观察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及时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及长时间低血压。对于高凝状态及血红蛋白指标正常的患者,在透析中抗凝剂的用量要足够,同时指导患者进低脂饮食,少吃动物内脏和油腻食品,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
3.5 做好卫生宣教 :尿毒症患者自身抵抗力差,如皮肤瘙痒时用力挠抓,容易引起瘘管感染,所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手臂应保持清洁。透析前用肥皂清洗干净手臂,透析后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24h后再去掉创可贴,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告知患者内瘘侧肢体不能测量血压、输液、抽血等,避免硬物碰撞,不宜穿紧袖衣服[4];禁止使用内瘘侧肢体进行重体力劳动;睡觉时要避免压迫内瘘侧肢体,保持良好姿势,以防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瘘管闭塞。让患者学会每天触摸血管震颤或听血管杂音,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6 加强护士业务培训和学习,持续质量管理,提高穿刺技术,保证穿刺成功,尽最大努力保护好人造血管内瘘。
4 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部分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的限制难以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而人造血管成了最佳选择。PTFE人造血管是生物医学材料,具有无抗原性,组织相容性好、不漏血、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能反复穿刺、可用穿刺范围较长,能充分满足透析的要求。但人造血管穿刺后止血困难,血栓形成率高,使用寿命短,还易发生感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因此,如何精心呵护和使用人造血管内瘘的血管通路,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对我们专业血液透析护士提出的更大挑战和考验。所以,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技术,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是预防并发症发生,延长人造血管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参 考 文 献
[1]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4-108
[2] 徐玉冰,杨凤芳。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1例[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90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73-02
近几年,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院内感染已成为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血液透析作为有效替代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往往受透析患者自身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功能受损、血管通路建立及营养不良等因素的影响,使其极易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而影响透析质量;同时,血液性疾病传播的高危人群也是血液透析患者[2]。笔者通过分析该院血液透析室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血液透析室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血液透析室院感管理中普遍存在着:①与血液透析院感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或制度落实不彻底;②没有相关的监督制度保障各项制度的切实执行;③参加血透专科培训的医务人员较少,医院对感染知识的相关培训比较缺乏;④透析病人传染病的定期复查不到位;⑤透析导管及透析液、透析粉的使用未按规定操作或操作过程不够严谨,存在污染的潜在危险因素;⑥透析病人的健康指导不够;⑦透析病人与护士之间产生交叉感染;⑧无菌技术不严,手卫生依存性差,造成透析通路感染;⑨血液透析室室内设置或布局不合理,环境拥挤,密度高,空气质量差,使患者发生肺部感染;⑩透析用水管理不严格。
2 相关对策
2.1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血液透析室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透析室院感管理制度,并对各项制度细化,责任落实到各级工作人员并与绩效挂钩。成立由科室主任带头,护士长协助的监督机制,对各项操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每月总结一次,切实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2.2 定期进行医护人员培训。对于新上岗人员的相关专业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且不得少于3个月的培训时间[3],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为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院感警惕性,选择在每周的早会时间进行强化提问,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每季培训并测试;每年组织一次感染知识的培训或请专家来院授课。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院感管理的各项制度及预防、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隔离技术等。
2.3 加强透析患者相关管理及健康指导。对患者采用实名制管理,初次透析的患者在透析前必须进行各项传染病的常规检查。透析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低蛋白血症及机体营养不良等状况,及时定期(半年)进行一次HBV、HIV、HCV及梅毒等系列传染病的相关检查[4]。为减少透析通路的感染,每天使用2000mg/L的碘伏消毒患者的穿刺皮肤且以穿刺点为中心,面积不小于5cm半径,缩短穿刺导管的留置时间。使用合格的透析液,透析粉的配制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酒精、碘酒及碘伏等消毒剂密闭保存,3d更换一次;每天更换一次容器;每日每人次更换氧气湿化瓶及其管道等,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同时,对透析患者加强健康指导,指导其妥善保护内瘘及透析导管,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2.4 工作人员卫生管理。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鞋并配戴口罩。注重手卫生,为病人进行各项操作前、操作后以及离开透析室,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戴手套进行上机、下机、穿刺等操作。为防止交叉感染应遵循一位病人一副手套的原则,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自身防护[5],每年定期进行乙肝、丙肝病毒检测,发现异常应立即调离岗位,防止患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感染机会。
2.5 加强患者家属的管理。对于透析患者的家属也要采取人性化管理,家属的随意出人会使透析室内空气中的细菌数量超标,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低下,使患者肺部感染率增加。医护人员应耐心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遵守透析室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对肢体活动障碍、身体虚弱、病情危重等不能配合的患者合理制定合理的家属陪探制度,拒绝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家属探视。
2.6 透析室消毒隔离管理。透析室应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及流程设置合理的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相对污染区划分严格,明确区分患者及家属的等候区。环境整洁,物品、地面每天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进行日常消毒,如被血迹污染应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定期开窗通风。物体表面、空气、消毒液及灭菌后的物品应符合消毒灭菌和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细菌菌落总数达到:物体表面
2.7 严格规范透析水管理。透析室对透析用水的要求较高,血透室水处理系统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二氧化碳的浓度及软化水的硬度,检测值完全达标的透析用水才可使用。透析用水每月进行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细菌总数
综上所述,医院血液透析室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辅以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执行,在不断的总结中完善并改进制度,责任落实到个人,杜绝血透室感染与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肖琼,徐红燕,杨元媛,等.血液透析室应用规范化管理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J].护理杂志,2008,25(9):57-59
[2] 关炳梅.院感干预在血液透析室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5):395
中图分类号:R 692.5文献标识码:B
尿毒症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一旦确诊为尿毒症后,则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而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现代透析的观念和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使患者在躯体疾病状态下保持应有的心理健康,是临床护士面临的一项健康教育课题[1]。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发现青年尿毒症患者逐渐增加,他们对健康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治疗,而更加重视生命的质量,需要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我科自2003年4月―2005年4月对收治的60例年龄在14―35岁的尿毒症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2003年4月―2005年4月收治年龄在14―35岁的尿毒症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城镇居民42例,农村18例;下岗职工9例。小学文化6例,初中文化22例,高中文化21例,大学文化11例。每周透析1―3次/人。透析次数为3216次。采用动-静脉内瘘、颈内静脉插管或临时血管通路,最少透析5次,最多透析264次。其中慢性肾炎33例,狼疮性肾炎8例,糖尿性肾病9例,梗阻性肾病6例,其他4例。死亡9例。
内容与方式
1.教育内容 对患者心理、治疗用药、营养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原发病的了解,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以增强患者对疾病控制的信心。
2.语言教育 60例尿毒症患者均无医学知识,对该疾病有恐惧心理,部分有悲观厌世情绪,语言教育尤显重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家庭情况,选择不同深度的介绍方式。语言教育要贯穿于透前、透中及透后;包括患者及家属,第一次透前谈话要求30分钟以上,并要求患者积极参与;方式可有单独交流、讨论或公休座谈会等。
3.示范与书面教育相结合 教会患者自我观察、自我护理,指导、示范如何压迫血管止血,如何护理内瘘,如何监测血压,如何应对原发病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也可以通过书面教育,如利用宣传板报介绍,在候诊室放置有关书籍,或向患者及家属推荐有关的书籍。将健康教育的内容编写成患者手册,首次治疗时发给他们。
效果分析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信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型-参与型”的新型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2]。由于血液透析治疗的长期性、反复性、预后及疗效的不确定性,费用昂贵等特点,这些年青患者迫切要求护士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支持和帮助。主管护士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对血液透析效果及安全性等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让患者及家属从心理上接受血透治疗,并增强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信心与合作,首次治疗时可允许其家人陪伴,有时让透析时间长的患者现身说法打消初次透析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心理。通过这种新型护患关系,进行健康教育。60例患者均能较好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2.增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血液透析青年患者常见的心理变化有焦虑、恐惧型及精神颓废型等,表现为抑郁,情绪消沉低落。其逆反行为又表现为易发怒、烦恼。平时身体健康,一旦发现自己这么年青就患了尿毒症,思想压力大,精神脆弱,认为自己的一生没指望了,整天郁郁寡欢,对治疗不积极。此时,向他们介绍现代医学在迅猛发展,治疗尿毒症的先进手段,鼓励有条件的做好肾移植的心理准备,并将同时治疗持乐观的病友介绍治疗的感受,使他们对治疗前景充满信心。动员家属亲友及同事共同作好患者思想工作,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与被尊重,消除心理、生理、行为及社会各种非健康因素的影响[3]。在作健康教育时要尽量避免使用过激敏感的词句,尤其是那些涉及死亡、危险等的词句,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如看书、下棋、钓鱼、织毛衣、看电视等有益的活动。病情稳定的可继续工作,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寻找自我价值。在本组病例中,除9例因经济原因不能充分透析而导致死亡外,有16例行了肾移植,2例继续读书,28例病情稳定后继续工作。
3.加强患者对尿毒症、血液透析的了解。在血透前,血透护士再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他们了解尿毒症及其并发症和治疗手段,血液透析的原理、目的及效果等等。初时有强烈抵触情绪的5例患者通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最后积极的配合血透治疗。在血透中,主管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穿刺时出现疼痛不适,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放松紧张情绪。密切观察机器运
作者简介:陈 卉(1972-),女,湖南省长沙市人,主管护师。转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在3216次血透中,共出现61次的抽搐或低血压,患者均能坦然接受。血透后强调患者对血管保护,在所发生穿刺点周围出现肿胀的12例次中,除1例患者反应强烈外,其余的均能正确面对。
4.加强饮食指导,合理调配膳食营养。血透患者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在1年以上的血透患者中,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4]。因而,要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合理调配饮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尿少的患者严禁食用含钾高的食品和水果,并严格控制入水量。根据个人喜好由营养师为其制定参照食谱,介绍常用食物营养成分含量。通过饮食健康教育,6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者,除3例经常出现水负荷过重外,其余基本能控制水负荷。
1临床资料
①低血压:发生低血压最常见。病人常表现为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重者意识丧失,甚至昏迷,应立即给病人取头低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人气道、停止超滤、减慢血流量,同时输注生理盐水100mL~200mL。②失衡综合征: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重者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轻者,立即减慢血流速,减少超滤,肌肉痉挛者可输注高渗溶液。重者立即停止透析。做出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同时输注甘露醇,对症治疗。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4月一2Ol1年4月共收治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2O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岁~84岁,平均42岁;诱导透析时间2周~4周;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5例。
1.2透析方式2O例均为碳酸氢盐透析,8例采用内瘘,6例盐水或5O葡萄糖。采用深静脉置管,6例临时穿刺。首剂肝素量10mg~20mg,维持量5mg/h,血流量150mL/min~200mL/min,2h~3h,每周透析1次或2次。
2护理
2.1血液透析的护理
2.1.1透析前的护理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病人的年龄、干体质量、有无出血倾向、生命体征及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变化;有无血源性传播疾病;病人的心理状态及病人对血液透析的认识、透析治疗的态度。根据以上情况制订透析诱导方案,如选
用小面积、低效率的透析器,面积可由1m2逐渐增加到1.2m~1.8m;血流量一般由150mI/min~180mL/min增加到200mL/min~300mL/min;采用多次、短时透析,首次透析时间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心功能及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情况决定。一般为2h~3h,然后逐渐增加到4h。正确计算病人的超滤量、肝素用量,合理安排透析间隔时间。
2.1.2透析过程中的护理严密观察透析机和制水机的运转情况,监视各种报警装置,时排除故障,确保透析的顺利进行;观察透析器、透析管路内血液的颜色及静脉压和跨膜压的情况.,注意观输液、输血的速度,严防血液输完未及时发现,空气进入体外循环致空气报警,对躁动不安者加强肢体固定,必要时应用适量的镇静剂,防止穿刺针脱出漏出、渗血,丢失血液,为了减少动静脉内瘘血肿、延长动静脉内瘘的寿命,新的动静脉内瘘应由年资高、技术熟练的护士穿刺,避免给病人造成损失,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在血液透析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和血压变化。
2.1.3透析后的护理透析结束缓慢回血,应由专业人员止先压迫血管15min~20min,再用弹力绷带压迫30min。正确按压穿刺点,避免出血。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嘱病人卧床休息,不应立即起床,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病人约定下次透析时间。
2.2动静脉瘘病人的护理动静脉瘘初次穿刺时,首先要观察内瘘血管走向,以触摸来感受所穿刺血管管壁的厚薄、弹性、深浅及瘘管是否通畅。在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最初阶段,应使用17G~16G穿刺针,并采用较低的血流量,以降低对内瘘的刺激和损伤。使用3次~5次后,再用较粗的穿刺针并在病人耐受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血流量。嘱病人避免内瘘侧肢体持重物、受压,禁止测量血压,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输血、抽血化验等,动静脉内瘘是病人的生命线,保护好它特别重要。
2.3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应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每天更换辅料,预防感染发生。固定要牢,活动适量防滑脱。保持管路通畅,每次透析结束后分别用10mL生理盐水快速冲洗动静脉管腔内的残余血,再以肝素钠100mg即2mL,动脉1.1mL,静脉0.9mL封管,随后用无菌肝素帽封管,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另外股静脉留置导管的病人在操作时还要注意隐私部位的保护。告诫病人不要扭曲、挤压、动作过大,一旦出现红、肿、热、痛现象并伴有体温升高,应立即就诊,以防感染扩散。留置导管最好不要进行抽血、输液、输血等操作,做好留置导管的家庭护理。
2.4心理护理诱导期病人经过了丧失肾功能的否认、自闭、愤怒、抑郁、接受等心理过程,病人将希望寄托在血液透析上,希望和医护人员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因此护士要有同情心、耐心,态度要和蔼,应主动和病人接触,病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受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治疗,自然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士要详细向病人介绍透析室的环境和规章制度,介绍透析的原理、方法及透析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并告诉病人有任何不适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应,以便及时处理。把病人介绍给病友,使他们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另外,过去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积极配合,给病人创造一个祥和的治疗氛围,很快进入角色,以最佳状态接受透析治疗。
2.5满足病人的需求
2.5.1饮食指导诱导期透析病人的饮食要求和保守治疗阶段不同,合理的饮食是透析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诱导期透析病人由于知识的缺乏,渴望知道自己的饮食要求,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炸以及含钾、钠、磷高的食物,如辣椒、香蕉、
咸菜、动物内脏、坚果等食物。严格控制水分的摄人,2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不要超过3kg,避免脱水过多引起失衡综合征。
2.5.2用药指导病人对用药知识的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护士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对病人反复讲解,使病人逐渐记忆,指导病人遵医嘱合理用药,不可随便变动或中断,尤其是服用降压药的病人要根据血压情况用药,家中要备有血压计,应每天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调整用药。抗生素要在透析后服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病人要警惕高钾血症的发生。
一、2018年各项指标分析
2018年全年年维持性透析病人共57人,由于透析机处于饱和状态,全年无新入病人,其中肾移植1人,死亡1人(脑出血),转出5人(有2人为沁源患者转出,有3人因身体原因、新医院交通不便,路程太远转出),有1人因“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在市医院住院治疗,绝大部分患者还是克服困难留在了新医院。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共50人,较去年减少7人,全年1-12月份共透析次数HD6512人次;2017年1-12月份透析人次6643人次,较去年同期减少131人次;其中HDF270人次;高通1248人次;血液灌流31人次;门诊715人次;
2018年透析病人急诊加透3人次,高钾6人次,其中1人出现2次心律失常,1人出现意识障碍,均经治疗后好转,共住院20人次,住院病种包括肛瘘手术1人,肺部感染及心衰3人次,内瘘修补术3人次,甲状旁腺手术4人次,骨折2人次及其他疾病7人。
目前我科开展的技术项目有普通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序贯透析,基本满足了透析患者的需要。
二、科室管理方面
保障岗位设置,加强人员培训。2018年科室人员进行了调整,我科目前医护人员共10人,医生3人,护士7人,有血液净化上岗证7人。
§ 医院自5月份出现各科停业,医护分流,仅我科工作正常运行,制定应急预案,上报领导,对出现的问题及隐患及时发现,保证医疗安全.
§ 在其他科停业情况下,科室人员思想不稳定,牢骚多,严重影响科室的安全,发现问题积极上报领导,争取科室人员的利益得到保证,稳定思想,保证医疗安全。
§ 建立了患者病情交接本,每日上机前对病人进行查房、检查,处理各种并发症,对重点人群进行随访,每月进行月小结,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透析质量。
§ 为进一步加强全科人员专科知识培训,参加了省市举办的肾脏疾病培训班,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等培训。
§ 每月底召开质控会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提出改进措施。
§ 建立数据库,了解每个人的动态,三个月进行大化验一次,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析处理,重整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 组织科室应急演练4次。
三、设备管理质量
1、透析液、透析用水的质量管理
透析用水的质量管理关乎着整个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对透析液、透析用水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监测,新医院搬迁前安装水处理机后先进行透析用水的细菌培养、内毒素监测,回报合格,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监测回报合格,然后在透析机工程师的帮助下顺利搬迁,搬迁后对所有的透析机透析液进行内毒素、细菌培养的监测,监测合格,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搬入新医院后透析液均更换为为A液B液成品液。
2、水处理机、透析机维护管理
水处理机已运行8年,老化,电导度偏高,存在安全隐患,搬入新建透析室后更换为30床的新水处理机。
透析机运行8年多,故障不断,特别是自5月份医院停业后,故障增多,机器频繁出现问题,导致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影响患者的透析。上报领导,给予10台透析机上维保,对存在隐患的机器进行更换,保证了机器正常运行。
四、透析病人质量管理
1、病人来源:维持性透析患者目前49人,均为郊区合医患者。
2、今年我科维持性透析病人中经过健康宣教部分病人透析次数增加, 6人3次/周, 30人5次/2周,14人2次/周,无一周一次的患者,一周2次透析人次也明显减少。
3、建立病人电话联系本和患者透析微信群,反复加强宣传教育,纠正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控制高磷、高钾食物,透析间期体重不超过5%;
4、根据每个病人情况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有一人进行了甲状旁腺手术,术后使用1.75mmol/L的高钙透析,后根据血钙调整,正常后停用高钙透析液针对三高患者使用西那卡塞治疗,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5、搬入新医院后护士进行了分区,分为A、B区,护士进行了相对固定。
6、定期对病人进行各项检查,半年行乙肝五项、丙肝、梅毒、艾滋病传染病系列检查,因医院停业影响,6月份外送项目不能化验,后经过协调,9月份PTH、铁蛋白进行了化验,根据结果进行了用药调整,对高磷高钙的患者建议办理慢病特药审批,即非含钙磷结合剂思维拉姆治疗;
7、11月份对所有患者进行了BCM监测,对每个人的水负荷和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估。
8、今年危急值共5人(无12月份),去年危急值18人,较前明显减少,其中主要是高钾血症。可能与医院科室停止运行,未及时报告有关。
9、抢救危重病人5例,为高钾导致心律失常和昏迷患者,充分体现了我科的抢救水平及参加抢救时的协调能力,更好地为我区透析患者提供更高的医疗保障。
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保证医疗安全
1、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每月一次。
2、对所有病人进行相对固定透析机、床位,中午进行清场,通风,防止了交叉感染。
3、对所有病人使用了护理包,下机及两班之间使用了一次性消毒纸巾,为上机后、下机后,保证了医疗安全。
4、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应急演练一次,并进行了学习;
5、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特别是上机、下机时的无菌操作,不同病人之间的手消毒,两班之间的消毒;每月进行一次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因医院停业,手卫生调查也未按时进行,仅进行口头强调。
6、中心静脉导管共1例,余均为动静脉内瘘,未发生感染。
7、每个月开展环境微生物检测,透析室空气培养均正常,物表培养正常。
8、根据透析区消毒要求,配备了6台新循环风机器,进行了培训。
9、根据要求进行透析液透析用水监测,均回报正常。
10、科室感染质控小组,将每月检查问题总结一次,在科务会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六、加强科室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建设,不断提高科室技术水平。
血液是人类体内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很多医学技术均是针对血液进行,其中血液净化技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血液净化技术不但相关设备庞杂,且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本身存在有较大的风险,所以质量严格控制显得特别重要,其中对于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反渗水处理系统、感染控制系统以及复用系统。本院自2010年始对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质量控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0年是对血液透析室应用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当前血液透析室中存在有28台血液透析仪器,血滤机有3台,有血透护士共12名,血透医生3名。对本院2010年――2012年的血液透析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更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并与2009年本院的常规的血液透析室安全性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对比。
1.2质量控制的方法
1.2.1健全相关制度本院对于血液透析室的相关安全制度以《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10年)、《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为参考依据,再与本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内容主要是加强对血液透析室关于卫生的监督力度,与此同时对于专职人员的教育也需要更加重视,对其进行定时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还有操作水准,树立血液透析室的安全性意识。根据本院的相关规章制度还有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定期进行考核监督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改正。
1.2.2加大血液透析室环境质量管理力度具体操作如下:①对血液透析室的区域有合理的划分。血透室里面一般存在有清洁区、半污染区以及污染区等,在每个不同的区域里面加入显眼的文字或者图片,以方便人们的识别,防止因为人流还有物流等交叉导致患者出现医院感染;②加强消毒工作。血液透析室里面每天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血透室的地面如果被血液污染,使用含有0.1%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处理;③对血液透析仪器系统的维护力度需要加强。本院使用专人负责以及登记的制度,对血液透析机各项内容做好相关的登记工作,对于故障还有相对应配件进行更换;④对于水处理系统质量需要加强。本院对透析用水的标准主要是以美国1981年先进医疗设备提出的内容作为标准,通过各个方面对透析水的质量有清楚深入的了解,如果透析液疑被污染的则立即应用对应措施保证透析水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1.2.3对血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具体如下:①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对于个人的防护意识需要有所加强,进出血透室的时候要保证戴好帽子、口罩以及工作服装等,如有必要可以穿上隔离衣服;②为了避免出现院内患者交叉感染状况,所有透析器以及穿刺针等都使用一次性物品;③如果皮肤接触到患者血液或者体液等具有污染性的液体之后,使用肥皂或者清水对其进行彻底清洗,如有必要可以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如果污染性液体进入患者眼睛里面则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或者流动清水进行冲洗;如果是因为划伤或者刺伤的需要将污染血液挤出之后使用清水对伤口进行冲洗,之后再应用消毒处理,等到伤口干燥之后进行包扎。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对比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前后的各项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3讨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为关注的对象之一就是血液透析患者,此类患者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当前而言透析技术很多方面都非常复杂,操作的专业性相对较高,对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其专业要求也很高。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仪器出现问题会有很严重的影响,仪器出现感染会导致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感染,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对于医院来说,如何控制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本院通过各种措施诸如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血液透析室的环境管理力度以及血源性疾病预防等,来让血液透析室的安全性得到全面保障,对患者的生命负责。血液透析本身是一个需要复杂操作的多环节过程,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对患者还有医护人员的安全性造成威胁,所以需要对其定期进行采样检查,排查任何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细节,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对其及时纠正[2]。
从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应用了质量控制管理之后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相对于应用相关质量控制措施之前,血液透析室细菌培养合格率更具有优越性,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室应用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其发生医院感染事件概率,极大程度提高血液透析室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