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前心理活动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0 15:13: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作前心理活动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作前心理活动总结

篇1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1不知不觉,担任我们__班的心理委员差不多两年了。首先我想以一个问题作为开篇:5 月25 日是个什么日子?——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到来之际,我总结一下我这近一年来的工作和感受。

20__-20__学年第二学期,我参加了一次心理委员培训。它相当于一次讲座,从那次培训,我大概了解到心理委员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

一、协助老师了解并收集同学们的心理信息,及时汇报异常情况。所以我时常观察同学们的心理,可喜的是目前我们班没有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我也相信未来也不会有。

二、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自己不是心理专业的,不懂得什么心理知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一些基本的、解决一般情绪问题的方法。例如:倾听、安慰。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很有用的,另外,我们班级也会定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活动和讲座,同学们也积极参与。 同时,我们班级也非常注重宿舍文化的培养。宿舍是我们休息的场所,所以对于宿舍,首先抓的是卫生和安全问题。我们班级通过男女生互访宿舍检查卫生安全评比等活动让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宿舍的环境卫生。另外,对于宿舍文化建设上,我们也不放松。平时,班级经常组织同学们通过宿舍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增强宿舍同学之间的联系和班级集体感,也通过学习小组活动让大家在学习想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以上是我的总结,愿__班各位同学永远健健康康、活泼开朗,祝我们班越走越好。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2__年9月6日、7日两天,我们学院迎来了__级新生。他们的到来为我们学院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使学院更加充满生机。学院师生都在为迎新奔波忙碌。灿烂的阳光照在我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很柔和温暖。

迎新结束后,又开始紧张激烈地进行社团 会员招新活动了。我们心理健康康协会选择在9月8日到9月16日这段时间到新生宿舍去招新,对着届招新我们会干都期待已久,信心百倍,我们始终坚信:心理健康协会是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融入我们他们会更健康,更加自信。在此之前,我们做好了招新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心协会徽、宣传单、宿舍新生安排表,分配好各会干的任务。(会徽图案是“双手捧着一颗红心”,代表爱心)

在新生宿舍里,我们信心十足,热情地介绍我们协会的概况,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心协。我们主要介绍我协会从创办至今的概况及举办的各类极具特色的活动。比如:进行手抄报比赛,到安老院慰问老人,去特校看望特殊儿童,观看精彩的心理影片,每年举办的5.25大型系列活动等等。新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对此也很感兴趣,频频发问,我们都乐意地去解答每一个问题。

招新的过程就是我们与新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的过程。去新生宿舍招新的目的就是要广泛宣传我协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接纳、并融入我协会。

__年9月17日、18日这两天,全院所有社团都统一在篮球场那边摆台招新,给新生最后选择想要加入社团的机会,虽然那两天阳光猛烈,无情地烘烤着大地,但我们的热情始终不减,任由汗珠滚落却依然保持微笑。

9月18日下午,协会招新工作进入尾声,我协会圆满完成了此次的招新工作,经过统计,我协会共招的120个新会员。他们的加入为我们协会注入了新的血脉,使我协会更加壮大,更加充满力量,我相信:我协会的明天会更好!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3本学期,我校以《苏州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以“专业”为核心,加强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合格的心理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我校有两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她们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学校中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注重辅导的方式与方法,讲究心理辅导的实效,努力把专业做“精”。

(2)以“班级”为主阵地,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三级监护体系中的第一级。因此,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首先是转变班主任的观念,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其次是经常鼓励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 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学校开展由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讲座、沙龙、论坛等形式,对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本学期,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柏晶晶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团体辅导课,让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受益匪浅。

(3)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加强其他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上网理论学习、阅览室阅览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意识和辅导能力。

(4)以“德育导师”为契机,充分发挥德育导师效应

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的管理

1、以点带面,保障“阳光屋”的有效开放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阳光屋”,已被评为苏州市的合格心理咨询室,本学期继续每天开放一小时,由心理咨询室的值班老师负责学生的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对问题较严重者,我们进行了个案跟踪辅导,认真做好个案研究记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规范性、科学性。本学期“阳光屋”的辅导老师对97位个案进行了科学耐心地辅导,其中有12位学生进行了跟踪辅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阳光屋”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心灵驿站”。

2、以班为面,开展富有实效的班级团体辅导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每月做一次集体辅导,对班级中出现的共性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记录,使心理健康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柏晶晶老师执教了《放飞烦恼 传递快乐》五年级团体辅导课。孩子们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通过互动交流、范例引领、小试牛刀、大显身手等环节,孩子们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烦恼。最后大家发现,生活中总有烦恼,但只要换个角度,就能坦然面对。

李晓静老师执教的《学会欣赏》一课,层次鲜明,块面清晰,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遭,生活将更美好。

3、家校合力,形成富有高效的管理体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四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活动邀请了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李亚青老师来校讲座。李亚青老师首先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盲区——忽视孩子心灵成长;而后讲解了孩子心灵成长的五大营养——肯定、自由、宽容、情感、梦想,最后说明了健康美好的心灵是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讲座活动中,李亚青老师亲切的话语,鲜活的实例,科学的指导,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通过活动,家长们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红领巾电视台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红领巾电视台“成长快乐”节目开辟了《健康快车》这一版块,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分室内和室外两套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四个班之间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加强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

本学期,我校结合每月雏鹰争章活动进行 “一小之星 ”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雏鹰争章》,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月底进行考核,并推荐出每月的一小之星。九月是“礼仪之星”,十月是“红色之星”,十一月是“安全之星”,十二月是“友爱之星”。每月产生24位一小之星,在月底的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也促使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4.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本学期,我校邀请了太仓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郑吉主任来为全校同学作主题为“爱护小眼睛”的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了当地医院口腔科施医生来校作“健康牙齿,伴你一生”口腔保健常识的讲座。11月9日上午,我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主题为“消防安全记心中”的逃生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12月6日下午,我校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主题为“知我沙溪,爱我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走近家乡,了解家乡,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怀。12月22日,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励志青春 放飞梦想”太仓名人校园巡回展。

总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地一步步摸索,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43月6日,我们生物1002班举办了以“3.7女生节”为主题的心理班会,以培养班级同学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的能力,提高班集体凝聚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本次活动由班级心理委员主持。活动开始时,主持人直奔主题,从回忆女生中学时代喜欢的小说《幻城》等,渐渐引申到我们从孩童时期开始熟悉的一系列经典的动画,影视,游戏。《葫芦娃》,《四驱兄弟》,《还珠格格》,《天龙八部》,“跳房子”,“打弹珠”等一些经典勾起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

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游戏——“传数字”。规则简单,但是考验的是同学间团结协作的能力,所以并不是如此简单。再来,热情高涨的我们还一同做了“第八套广播体操”。主持人还使用照片截图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观看眼睛截图来辨认班级同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每个人的眼睛是如此的不同,或炯炯有神,或明亮可人。通过这一小游戏,考验的便是班级同学间的熟悉程度。同学间的熟悉感上升,班级的各项指标,包括班级凝聚力,团结协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班会最后的集体性游戏“天黑请闭眼”,是考验小团体间的协作以及个人的语言功底,各团体间的“勾心斗角”和“大局观”都牵动着胜家的归属。

可以看得出来,同学们对于此次班会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还是非常高的。本次班会可以说是圆满结束。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5又是一个浪漫的冬季,不经意间,进入大学已将近半年了,从不认识初的拘谨到“混熟”后的融洽,而自己也荣欣的担任了班级的心理委员。一开始担任这个工作,我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后来经过学校的培训后,我受益匪浅,学习到很多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也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委员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我渐渐开始了解这个工作,也开始接受这份工作,最后也喜欢上它。

在这一学期里,我试着努力地主动与同学们沟通,去倾听他们心里的困惑,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去分担他们的烦恼,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锻炼,提高工作能力

(1)作为心理委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每次都按时参加学校,学院举行的心理委员培训讲座和素拓活动,及时了解学校在这方面的措施和政策,并且通过活动过程还与其他班级的心理委员互相交流经验。

(2)课余时间主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素养,提高服务同学的水平。

二、积极开展班级心理活动,培养同学们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1)x月x日:刚进入大学,彼此之间还很陌生,为促进同学们相互了解认识,尽快融入班集体,在心理委员的倡议下,全体班委的积极组织下,我班策划了“我们在校园”的集体活动,并且在校园开展一系列互动环节。

(2)x月x日-x日:为了尽快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心理状况,便于以后针对性开展心理活动,在心理委员的组织策划下,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我班成功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

(3)x月-x月: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带动个别参与积极性不高、性格内向腼腆的同学融入集体,我班在辅导员的关心下全体班委的组织了“班级篮球友谊赛”“班级羽毛球友谊赛”等心理活动。

(4)根据自己和同学们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和同学们谈心交流,搞好同学关系,成为他们知心信任的倾听者,并取得良好效果。

总体来讲上一学期的心理工作比较顺利,但也发现自身在工作中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有待改进和提高。

(1)没有充分地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沟通,可能忽视了部分需要我帮助的同学。

(2)积极主动找我倾诉的同学不多,大部分是我主动找他们,说明我的信任度还不够高。

(3)我班举办的心理活动不够多,参与面还不够广泛,有部分同学参加不太积极。

(4)自身的水平还比较有限,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还不能给出合理的回答,处理问题的经验还不足。

鉴于以上问题,我在下一学期的心理工作中做如下打算:

(1)为提高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将一贯坚守保密原则。

(2)为方便同学们与我的交流沟通,我将统计大家的E-mail地址、QQ号和手机号,建立一个完整的无障碍交流渠道。

(3)每周一群邮件的方式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小知识,小笑话以及一些音乐来缓解同学们的心理压力。

(4)继续主动联系同学,与他们交流掏心,并与其他班委举办更多的更精彩的心理活动。

篇2

1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

2活动用品购买:奖品(薯片,饮料)材料纸彩色纸片棒棒糖黑色中性笔

一次性纸杯

3宣传海报

4心理图片音乐PPT制作

5微电影寻找

6场地由所有工作人员布置

二活动中:

1活动的介绍:

本环节由主持人对心理健康部本次活动的主题以及活动的注意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

2互动环节:

①团队协助寻找幸福感——取之有道

游戏分为2组,每组4人。参与者用布条蒙住眼睛,端着一碗水从前台走向教

室最后面,在同伴的声音的指导下,杯子的水未洒出并最快到达者为胜。

②生命之重——珍惜点滴幸福。中间插入事先制作好的ppt

每个人慎重考虑自己20个身份,然后不得已作出选择,放弃10个,最后再放

弃5个。在放弃直至只剩下1个身份。由主持人随机选取或同学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放弃的以及原因。并由这个游戏得到的感悟。活动过程中,将会插入音乐以及幻灯片观看。

③假如生命只有3天。——珍惜点滴幸福活动过程中播放音乐

活动参与者没人在纸上写下“假如生命只有3天,最想要做的事”再将纸片叠成飞机向讲台投掷,再由主持人及工作人员随机抽取与大家分享。

④幸福是什么

活动开场前,每人分发一张小纸片。写下对幸福的感受和认识。结束时由工作人员收上来,选取有创意较好的,由主持人与大家分享。作为此次活动的最后,并由工作人员向现场分发棒棒糖。

⑤微电影观看寻找有关提升同学们幸福感的微电影两部,一部备用。在活动环节播放。

三活动后

1各负责人将场地整理干净。

2活动新闻稿活动照片

3活动总结

四活动经费预算

1中性笔10*1、5=15元

2薯片饮料4*4=16元2、5*4=10元

3矿泉水10瓶10元

4材料纸2元

篇3

1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

2活动用品购买:奖品(薯片,饮料)材料纸彩色纸片棒棒糖黑色中性笔

一次性纸杯

3宣传海报

4心理图片音乐PPT制作

5微电影寻找

6场地由所有工作人员布置

二活动中:

1活动的介绍:

本环节由主持人对心理健康部本次活动的主题以及活动的注意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

2互动环节:

①团队协助寻找幸福感——取之有道

游戏分为2组,每组4人。参与者用布条蒙住眼睛,端着一碗水从前台走向教

室最后面,在同伴的声音的指导下,杯子的水未洒出并最快到达者为胜。

②生命之重——珍惜点滴幸福。中间插入事先制作好的ppt

每个人慎重考虑自己20个身份,然后不得已作出选择,放弃10个,最后再放

弃5个。在放弃直至只剩下1个身份。由主持人随机选取或同学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放弃的以及原因。并由这个游戏得到的感悟。活动过程中,将会插入音乐以及幻灯片观看。

③假如生命只有3天。——珍惜点滴幸福活动过程中播放音乐

活动参与者没人在纸上写下“假如生命只有3天,最想要做的事”再将纸片叠成飞机向讲台投掷,再由主持人及工作人员随机抽取与大家分享。

④幸福是什么

活动开场前,每人分发一张小纸片。写下对幸福的感受和认识。结束时由工作人员收上来,选取有创意较好的,由主持人与大家分享。作为此次活动的最后,并由工作人员向现场分发棒棒糖。

⑤微电影观看寻找有关提升同学们幸福感的微电影两部,一部备用。在活动环节播放。

三活动后

1各负责人将场地整理干净。

2活动新闻稿活动照片

3活动总结

四活动经费预算

1中性笔10*1、5=15元

2薯片饮料4*4=16元2、5*4=10元

3矿泉水10瓶10元

4材料纸2元

篇4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227-03

BALIS原文传递中心是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即BALIS下设的原文传递、馆际互借、资源协调、培训四个中心之一,于2007年12月正式启用。该中心充分利用北京高校馆藏资源和高校间便捷的网络环境,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服务结合的方式,为北京地区高校读者提供原文传递服务。目前BALIS原文传递中心馆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并设有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6个学科服务馆和74个成员馆。这些高校馆积极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的保障率,使之成为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形式。通过提供原文传递服务、业务学习、馆际交流与读者咨询,笔者认为BALIS原文传递工作具有几个主要的特点,并对今后如何改进BALIS原文传递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BALIS原文传递工作的特点

1.读者需求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传递服务具有阶段性、周期性。读者发送原文传递请求后,其要求回应的时间间隔不等,多则一月、半月、一周,少则一或半天,甚至几小时,读者所需获取信息时间越短时效性越为明显。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周六、日,一般不提供原文传递服务,因此,原文传递服务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原文传递服务每年构成一个循环周期,新一年又进入到另一循环周期中。

2.传递内容多学科性。由于北京地区高校馆读者群分属不同的学习、教学与研究领域,他们学习、教学与研究的多学科性必然导致原文传递内容的多学科性。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任务,高校培养各类人才主要靠教学。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相近学科知识,那种掌握某一种学科和专业的单一型学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高校必须培养知识面宽、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创新人才。在现代,专业化与多面性相结合,培养既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又具有广博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是学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成科学技术高度结合,这种结合使得相关(相近)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日趋强化。高校科研工作再靠单一学科远远不够,由单一学科人员组成的课题组难以承接综合性较强的重大科研项目,必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搞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促进科研的发展。当前高校的研究主要是多学科、跨学科研究。

3.馆藏资源的互补性与相互间的协作性。一馆受培养目标、经费等限制,不可能收藏各科、各语种和各类型的信息资源,需要各高校馆的资源互补,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达到资源共享的理想目标。

要想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馆际间的协作是必不可少的。网络使文献信息的传递突破了时空限制,图书馆成为其中的一个节点。图书馆既可以通过开馆方式接待本地读者,也可以通过网络为远程用户提供信息服务。BALIS将北京地区高校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图书馆”,文献资源在整体开发、交流、利用的深度、广度及传播的速度上发生巨大的变化。馆与馆间的原文传递可以满足高校读者对文献的适时需求,促进了文献传递服务的迅速发展。

4.原文传递服务涉及多方面的利益群体。原文传递服务的开展至少涉及三方面的关系,提出文献需求的读者,文献传递的请求馆,文献传递的提供馆。其关系是:读者向一图书馆提出文献信息需求,该馆馆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让读者得到其所需的文献信息,该馆向其他馆提出文献传递请求,该馆即为请求馆;受理请求的图书馆,将文献传递给请求馆,由其传递给读者。提供文献的图书馆即为提供馆。

在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各成员馆既是共享资源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共享资源的使用者。各成员馆拥有对等的权利与义务。这些权益主要表现在:各成员馆均有充分利用其他成员馆馆藏资源的权利,同时也拥有向其他成员馆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的义务。对于文献传递的请求馆而言,提高了该馆的文献保障能力,弥补了馆藏资源的不足;对于文献传递的提供馆而言,其馆藏在服务本馆读者的同时,通过文献传递,为更多的读者所掌握、利用,提高了办馆效益。

5.提供免费原文文献传递服务,解决了部分成员馆经费不足的矛盾。自2007年迄今为止,每年BALIS管理中心都为成员馆提供免费原文传递服务,使成员馆不会因为经费无保障或欠缺而带来使用中的烦恼,有利于缓解高校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供给与读者需求的矛盾,提高了北京地区高校馆藏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尤其是外文期刊文献的利用率。

6.馆际交流的经常性。中心馆举办专业讲座,原文传递员互帮互学,借鉴其他馆先进经验,对改进今后的服务,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效率和质量。QQ群里中心馆与各成员馆即时沟通,开展信息交流与协作,随时解决原文传递中碰到的问题。

7.推介、宣传的必要性。中心馆进行网上宣传和每年一次的宣传月活动,2011年宣传月主题为“免费共享BALIS资源”,宣传内容:(1)共知:展示成员馆的资源,让读者认识和了解BALIS资源。(2)共享:让更多的读者通过BALIS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服务共享馆外资源。宣传方式:1)舆论宣传:设置横幅、标语、飘窗、宣传栏;编写宣传稿件,并将宣传稿件放到BALIS主页;联系新闻媒体进行宣传。2)宣传展板展示。3)发放宣传材料。4)进行专题培训 。5)开展现场咨询。6)发放读者调查表。7)进行“我与图书馆的精彩瞬间”摄影大赛,宣传月活动结束评选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每年6月召开BALIS原文传递宣传月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为配合中心馆工作,各成员馆开展原文传递服务推介及举办宣传讲座,通过推介和讲座对加强原文传递员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促进文献传递数量的增加,并能现场聆听到读者对原文传递的反馈意见,有利于改进图书馆工作,及时检验BALIS原文传递服务的效果。

8.培训的及时性。由于各馆原文传递员更换频繁,中心馆不定期举办新上岗人员培训,通过培训让新传递员很快适应本岗位工作;对原文传递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使传递员见多识广、博采众长,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9.传递方式的多样性。BALIS原文文献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单一形式,主要有文献复印、传真、邮寄、电子邮件传递、扫描传递等传递方式。不管各馆采用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满足北京地区高校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为目的。

10.激励机制的运用。激励一词源于心理学的一个名词,即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机制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简言之,即指在组织中用于调动其成员积极性的所有制度的总和。激励机制的实质,是激发组织成员的动机,使其有一股内在动力,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荣誉激励也称树立典型,对在工作中取得卓越成绩,为单位和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给予认定和相应的荣誉,并以制度化的形式给人命名,以表彰和嘉奖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每年年终总结大会上,BALIS原文传递中心都会根据对各成员馆工作的评估,评选出优质服务馆,颁发一至三等奖以及特殊贡献、最佳宣传、最佳进步、开户人数最多、发送请求最多、先进个人奖等奖项,从各方面肯定各成员馆的工作。年终奖励先进成员馆,并颁发奖状和奖金,一方面表彰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另一方面“以人为镜”使其他馆从中找到不足,制定本馆今后应该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二、BALIS原文传递工作的思考

1.文献传递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图书馆员在图书馆整个运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被称为“图书馆的灵魂”。作为图书馆员之一的文献传递员,他要面对各种数字化资源,面对具有现代新观念、高素质的各类型读者,若想做好原文传递工作,他首先应当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

原文传递员除了必须具有较高学科知识和文献信息专业服务水平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翻译能力和丰富的网络与计算机知识;另外他要适当了解心理学知识,不仅善于沟通,关注并满足读者的个体取向性,而且善于把握读者的心理特征,尽量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心理相容关系,他还要经常分析读者的阅读心理,针对不同读者传递不同的信息,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服务;文献传递员要时刻不忘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传递服务水平。总之,只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必须选用专职的文献传递员。要搞好文献传递工作,首先必须选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各类专业知识,熟悉馆藏书刊目录,通晓本馆数据库同时会灵活使用,并且具有较高外语水平,过硬的计算机技术的专职文献传递员。由于原文传递服务具有连续性,若频繁换人,不利于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也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开展。

3.创造必需的硬件条件。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硬件条件对任何图书馆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原文传递服务所需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复印、传真机、扫描仪等。这些设备配备与否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能力的指标之一。

4.读者申请注册后要及时审批。处理结果通过发消息或邮件告知读者。文献传递员看到读者注册的信息后,要迅速、准确地查询该读者是否为本馆读者,若是,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批,并在“读者管理”模块中“处理读者注册、读者账号管理、读者财务管理、给读者发消息、给读者发邮件、批处理读者有效期、批处理读者预存费用”等七大功能进行操作,审批、修改读者注册信息、批处理读者有效期、预存费用等全部操作完成后,应该立即通过 “读者管理”模块中的“给读者发邮件”告读者,确保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享用原文传递服务。

5.定期或不定期对读者进行文献传递使用方法的培训。开展文献传递使用方法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让读者尽快地、熟练地掌握文献传递方法,以便读者省时、省力找到学习或科研所必需的原始资料,由此树立图书馆在本馆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信任度,对本院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6.BALIS原文传递中目前存在的问题。系统问题:(1)读者费用统计不能一目了然,不能随时了解本馆传递经费使用情况,所花经费量必须通过传递中心网上上传提供,运作起来很不方便。(2)用同一位读者证件号注册两条信息,删除一条注册错误的信息后,其被删除信息的读者证件号仍保留在系统中,使得该读者另一注册正确的信息因“读者证件号在系统中已经存在”无法被批准,无奈只好请求中心馆工程师解决,定会延误读者发送请求的时间。(3)注册的新、旧读者无法按注册时间的先、后次序加以区分。其他问题:1)部分图书馆原文传递员兼职从事此项工作,工作多头现象严重,有时候力不从心,无法按时完成原文传递任务。2) BALIS原文传递方面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一些也集中在著名高校的少数几个人,绝大多数BALIS原文传递员仅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科研却很少有人问津。3)寒暑假、周六、日,国家法定假日,BALIS不提供文献传递服务,而这些时间恰巧是读者学习、思考和从事科研的“黄金时间”,定会给读者注册申请和接收BALIS原文文献带来诸多不便。

综上所述,BALIS原文传递服务使用的时间不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现已成为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形式,受到了北京地区越来越多的高校馆和读者的青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全体同人的共同努力下,BALIS原文传递服务会更加繁荣发展,在满足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读者对文献需求方面会彰显它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红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0,(12):72-73.

[2] 袁童婧.中国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24):287.

篇5

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极其复杂,从结构上看它是包含有140亿神经细胞的大规模网络。单个神经细胞的工作速度并不高(毫秒级),但它通过超并行处理使得整个系统实现处理的高速性和信息表现的多样性。

因此,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人脑进行探究,并由此研制出一种象人脑一样能够“思维”的智能计算机和智能信息处理方法,一直是人工智能追求的目标。

神经网络就是通过对人脑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的建模和联结,来探索模拟人脑神经系统功能的模型,并研制一种具有学习、联想、记忆和模式识别等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人工系统。本文介绍神经网络的特征以及近年来有关神经网络和混沌理论、模糊计算和遗传算法等相结合的混合神经网络探究的动态。

一.神经网络和联结主义

回顾认知科学的发展,有所谓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两大流派。符号主义从宏观层次上,撇开人脑的内部结构和机制,仅从人脑外在表现出来的智能现象出发进行探究。例如,将记忆、判定、推理、学习等心理活动总结成规律、甚至编制成规则,然后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使计算机表现出各种智能。

符号主义认为,熟悉的基本元素是符号,认知过程是对符号表示的运算。人类的语言,文字的思维均可用符号来描述,而且思维过程只不过是这些符号的存储、变换和输入、输出而已。以这种方法实现的系统具有串行、线性、准确、简洁、易于表达的特征,体现了逻辑思维的基本特性。七十年代的专家系统和八十年代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探究计划就是其主要代表。

联接主义则和其不同,其特征是从微观出发。联接主义认为符号是不存在的,认知的基本元素就是神经细胞(神经元),认知过程是大量神经元的联接,以及这种联接所引起的神经元的不同兴奋状态和系统所表现出的总体行为。八十年代再度兴起的神经网络和神经计算机就是这种联接主义的代表。

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是摘要:大规模的并行处理和分布式的信息存储,良好的自适应、自组织性,以及很强的学习功能、联想功能和容错功能。和当今的冯.诺依曼式计算机相比,更加接近人脑的信息处理模式。主要表现如下摘要:

神经网络能够处理连续的模拟信号。例如连续灰度变化的图象信号。

能够处理混沌的、不完全的、模糊的信息。

传统的计算机能给出精确的解答,神经网络给出的是次最优的逼近解答。

神经网络并行分布工作,各组成部分同时参和运算,单个神经元的动作速度不高,但总体的处理速度极快。

神经网络信息存储分布于全网络各个权重变换之中,某些单元障碍并不影响信息的完整,具有鲁棒性。

传统计算机要求有准确的输入条件,才能给出精确解。神经网络只要求部分条件,甚至对于包含有部分错误的输入,也能得出较好的解答,具有容错性。

神经网络在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图象模式识别、景物理解、不完整信息的处理、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方面有优势。

符号主义和联接主义两者各有特色,学术界目前有一种看法摘要:认为基于符号主义得传统人工智能和基于联接主义得神经网络是分别描述人脑左、右半脑的功能,反映了人类智能的两重性摘要:精确处理和非精确处理,分别面向熟悉的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互补而非互相代替。理想的智能系统及其表现的智能行为应是两者相互结合的结果。

接下去的新问题是,符号AI和联接AI具体如何结合,两者在智能系统中相互关系如何?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目前这方面发表的文献很多,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摘要:

1.松耦合模型摘要:符号机制的专家系统和联接机制的神经网络通过一个中间媒介(例如数据文件)进行通讯。

2.紧耦合模型摘要:和松耦合模型相比较,其通讯不是通过外部数据进行,而是直接通过内部数据完成,具有较高的效率。其主要类型有嵌入式系统和黑板结构等。

3.转换模型摘要:将专家系统的知识转换成神经网络,或把神经网络转换成专家系统的知识,转换前的系统称为源系统,转换后的系统称为目标系统,由一种机制转成另一种机制。假如源系统是专家系统,目标系统是神经网络,则可获得学习能力及自适应性;反之,可获得单步推理能力、解释能力及知识的显式表示。当然,转换需要在两种的机制之间,确定结构上的一致性,目前主要新问题是还没有一种完备而精确的转换方法实现两者的转换。有待进一步探究。

4.综合模型摘要:综合模型共享数据结构和知识表示,这时联接机制和符号机制不再分开,两者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既具有符号机制的逻辑功能,又有联接机制的自适应和容错性的优点和特征。例如联接主义的专家系统等。

近年来神经网络探究的另一个趋向,是将它和模糊逻辑、混沌理论、遗传进化算法等相结合,即所谓“混合神经网络”方法。由于这些理论和算法都是属于仿效生物体信息处理的方法,人们希望通过她们之间的相互结合,能够获得具有有柔性信息处理功能的系统。下面分别介绍。

二.混沌理论和智能信息处理

混沌理论是对貌似无序而实际有序,表面上看来是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找出其规律,并予以处理的一门学科。早在七十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就致力于寻求在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不规则性之间的联系。生物学家发现在人类的心脏中有混沌现象存在,血管在显微镜下交叉缠绕,其中也有惊人的有序性。在生物脑神经系统中从微观的神经膜电位到宏观的脑电波,都可以观察到混沌的性态,证实混沌也是神经系统的正常特性。

九十年代开始,则更进一步将混沌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提出多种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并探索应用混沌理论的各种信息处理方法。例如,在神经元模型中,引入神经膜的不应性,探究神经元模型的混沌响应,探究在神经网络的方程中,不应性项的定标参数,不定性时间衰减常数等参数的性质,以及这些参数于神经网络混沌响应的关系,并确定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混沌解的参数空间。经过试验,由这种混沌神经网络模型所绘出的输出图形和脑电图极为相似。

现代脑科学把人脑的工作过程看成为复杂的多层次的混沌动力学系统。脑功能的物理基础是混沌性质的过程,脑的工作包含有混沌的性质。通过混沌动力学,探究、分析脑模型的信息处理能力,可进一步探索动态联想记忆、动态学习并应用到模式识别等工程领域。例如摘要:

对混沌的随机不规则现象,可利用混沌理论进行非线性猜测和决策。

对被噪声所掩盖的微弱信号,假如噪声是一种混沌现象,则可通过非线性辨识,有效进行滤波。

利用混沌现象对初始值的敏锐依靠性,构成模式识别系统。

探究基于混沌---神经网络自适应存储检索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摘要:特征提取、自适应学习和检索。

模式特征提取采用从简单的吸引子到混沌的层次分支结构来描述,这种分支结构有可能通过少数几个系统参数的变化来加以控制,使复杂新问题简单化。自适应学习采用神经网络的误差反传学习法。检索过程是通过一个具有稳定吸引子的动力学系统来完成,即利用输入的初始条件和某个吸引子(输出)之间的存在直接对应关系的方法进行检索。利用这种方法可应用于模式识别。例如黑白图象的人脸识别。

三.模糊集理论和模糊工程

八十年代以来在模糊集理论和应用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83年美国西海岸AI探究所发表了称为REVEAL的模糊辅助决策系统并投入市场,1986年美国将模糊逻辑导入OPS---5,并探究成功模糊专家系统外壳FLOPS,1987年英国发表采用模糊PROLOG的智能系统FRIL等。除此通用工具的研制以外,各国还开发一系列用于专用目的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并实际应用于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医疗诊断、故障检测等方面。

模糊集理论和神经网络虽然都属于仿效生物体信息处理机制以获得柔性信息处理功能的理论,但两者所用的探究方法却大不相同,神经网络着眼于脑的微观网络结构,通过学习、自组织化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形成的并行分析方法,可处理无法语言化的模式信息。而模糊集理论则着眼于可用语言和概念作为代表的脑的宏观功能,按照人为引入的隶属度函数,逻辑的处理包含有模糊性的语言信息。

神经网络和模糊集理论目标相近而方法各异。因此假如两者相互结合,必能达到取长补短的功能。将模糊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探究,约在15年前便已在神经网络领域开始,为了描述神经细胞模型,开始采用模糊语言,把模糊集合及其运算用于神经元模型和描述神经网络系统。目前,有关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探究大体上可分为两类摘要:一类是以神经网络为主,结合模糊集理论。例如,将神经网络参数模糊化,采用模糊集合进行模糊运算。另一类以模糊集、模糊逻辑为主,结合神经网络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自组织特性,达到柔性信息处理的目的。

和神经网络相比,模糊集理论和模糊计算是更接近实用化的理论,非凡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的各大公司都纷纷推出各种模糊芯片,研制了型号繁多的模糊推理板,并实际应用于智能控制等各个应用领域,建立“模糊工程”这样一个新领域。日本更首先在模糊家电方面打开市场,带有模糊控制,甚至标以神经---模糊智能控制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摄象机等已成为新一代家电的时髦产品。我国目前市场上也有许多洗衣机,例如荣事达洗衣机就是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方式的洗衣机。

四.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摘要:GA)是模拟生物的进化现象(自然、淘汰、交叉、忽然变异)的一种概率搜索和最优化方法。是模拟自然淘汰和遗传现象的工程模型。

GA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明确提出遗传算法的是1975年美国Michigan大学的Holland博士,他根据生物进化过程的适应现象,提出如下的GA模型方案摘要:

1.将多个生物的染色体(Chromosmoe)组成的符号集合,按文字进行编码,称为个体。

2.定义评价函数,表示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其数值大的个体表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高,它的生存(子孙的延续)的概率也高。

3.每个个体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每个部分随机进行交叉及忽然变异等变化,并由此产生子孙(遗传现象)。

4.个体的集合通过遗传,由选择淘汰产生下一代。

遗传算法提出之后,很快得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生物学等领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各方面广泛应用。1989年美国Goldberg博士发表一本专著摘要:“GeneticAlgorithmsinSearch,OptimizationandMachineLearning”。出版后产生较大影响,该书对GA的数学基础理论,GA的基本定理、数理分析以及在搜索法、最优化、机器学习等GA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附有Pascal模拟程序。

1985年7月在美国召开第一届“遗传算法国际会议”(ICGA)。以后每隔两年召开一次。近年来,遗传算法发展很快,并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例如摘要:

智能控制摘要: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路径规划。

工程设计摘要:微电子芯片的布局、布线;通信网络设计、滤波器设计、喷气发动机设计。

图象处理摘要:图象恢复、图象识别、特征抽取。

调度规划摘要:生产规划、调度新问题、并行机任务分配。

优化理论摘要:TSP新问题、背包新问题、图划分新问题。

人工生命摘要:生命的遗传进化以及自增殖、自适应;免疫系统、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探究。

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和以遗传算法为代表的进化算法都是仿效生物信息处理模式以获得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理论。三者目标相近而方法各异;将它们相互结合,必能达到取长补短、各显优势的效果。例如,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相结合方面就有摘要:

神经网络连续权的进化。

传统神经网络如BP网络是通过学习,并按一定规则来改变数值分布。这种方法有练习时间过长和轻易陷入局部优化的新问题。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可以克服这个缺点。

神经网络结构的进化。

目前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全靠设计者的经验,由人事先确定,还没有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确定网络结构,采用遗传算法可用来优化神经网络结构。

篇6

人脑是自生命诞生以来,生物经过数十亿年漫长岁月进化的结果,是具有高度智能的复杂系统,它不必采用繁复的数字计算和逻辑运算,却能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的,不精确的和模糊的信息,善于理解语言、图象并具有直觉感知等功能。

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极其复杂,从结构上看它是包含有140亿神经细胞的大规模网络。单个神经细胞的工作速度并不高(毫秒级),但它通过超并行处理使得整个系统实现处理的高速性和信息表现的多样性。

因此,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人脑进行研究,并由此研制出一种象人脑一样能够“思维”的智能计算机和智能信息处理方法,一直是人工智能追求的目标。

神经网络就是通过对人脑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的建模和联结,来探索模拟人脑神经系统功能的模型,并研制一种具有学习、联想、记忆和模式识别等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人工系统。本文介绍神经网络的特点以及近年来有关神经网络与混沌理论、模糊计算和遗传算法等相结合的混合神经网络研究的动态。

一.神经网络和联结主义

回顾认知科学的发展,有所谓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两大流派。符号主义从宏观层次上,撇开人脑的内部结构和机制,仅从人脑外在表现出来的智能现象出发进行研究。例如,将记忆、判断、推理、学习等心理活动总结成规律、甚至编制成规则,然后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使计算机表现出各种智能。

符号主义认为,认识的基本元素是符号,认知过程是对符号表示的运算。人类的语言,文字的思维均可用符号来描述,而且思维过程只不过是这些符号的存储、变换和输入、输出而已。以这种方法实现的系统具有串行、线性、准确、简洁、易于表达的特点,体现了逻辑思维的基本特性。七十年代的专家系统和八十年代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研究计划就是其主要代表。

联接主义则与其不同,其特点是从微观出发。联接主义认为符号是不存在的,认知的基本元素就是神经细胞(神经元),认知过程是大量神经元的联接,以及这种联接所引起的神经元的不同兴奋状态和系统所表现出的总体行为。八十年代再度兴起的神经网络和神经计算机就是这种联接主义的代表。

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是:大规模的并行处理和分布式的信息存储,良好的自适应、自组织性,以及很强的学习功能、联想功能和容错功能。与当今的冯.诺依曼式计算机相比,更加接近人脑的信息处理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神经网络能够处理连续的模拟信号。例如连续灰度变化的图象信号。

能够处理混沌的、不完全的、模糊的信息。

传统的计算机能给出精确的解答,神经网络给出的是次最优的逼近解答。

神经网络并行分布工作,各组成部分同时参与运算,单个神经元的动作速度不高,但总体的处理速度极快。

神经网络信息存储分布于全网络各个权重变换之中,某些单元障碍并不影响信息的完整,具有鲁棒性。

传统计算机要求有准确的输入条件,才能给出精确解。神经网络只要求部分条件,甚至对于包含有部分错误的输入,也能得出较好的解答,具有容错性。

神经网络在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图象模式识别、景物理解、不完整信息的处理、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方面有优势。

符号主义和联接主义两者各有特色,学术界目前有一种看法:认为基于符号主义得传统人工智能和基于联接主义得神经网络是分别描述人脑左、右半脑的功能,反映了人类智能的两重性:精确处理和非精确处理,分别面向认识的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互补而非互相代替。理想的智能系统及其表现的智能行为应是两者相互结合的结果。

接下去的问题是,符号AI和联接AI具体如何结合,两者在智能系统中相互关系如何?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目前这方面发表的文献很多,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松耦合模型:符号机制的专家系统与联接机制的神经网络通过一个中间媒介(例如数据文件)进行通讯。

2.紧耦合模型:与松耦合模型相比较,其通讯不是通过外部数据进行,而是直接通过内部数据完成,具有较高的效率。其主要类型有嵌入式系统和黑板结构等。

3.转换模型:将专家系统的知识转换成神经网络,或把神经网络转换成专家系统的知识,转换前的系统称为源系统,转换后的系统称为目标系统,由一种机制转成另一种机制。如果源系统是专家系统,目标系统是神经网络,则可获得学习能力及自适应性;反之,可获得单步推理能力、解释能力及知识的显式表示。当然,转换需要在两种的机制之间,确定结构上的一致性,目前主要问题是还没有一种完备而精确的转换方法实现两者的转换。有待进一步研究。

4.综合模型:综合模型共享数据结构和知识表示,这时联接机制和符号机制不再分开,两者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既具有符号机制的逻辑功能,又有联接机制的自适应和容错性的优点和特点。例如联接主义的专家系统等。

近年来神经网络研究的另一个趋势,是将它与模糊逻辑、混沌理论、遗传进化算法等相结合,即所谓“混合神经网络”方法。由于这些理论和算法都是属于仿效生物体信息处理的方法,人们希望通过她们之间的相互结合,能够获得具有有柔性信息处理功能的系统。下面分别介绍。

二.混沌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

混沌理论是对貌似无序而实际有序,表面上看来是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找出其规律,并予以处理的一门学科。早在七十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就致力于寻求在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不规则性之间的联系。生物学家发现在人类的心脏中有混沌现象存在,血管在显微镜下交叉缠绕,其中也有惊人的有序性。在生物脑神经系统中从微观的神经膜电位到宏观的脑电波,都可以观察到混沌的性态,证明混沌也是神经系统的正常特性。

九十年代开始,则更进一步将混沌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提出多种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并探索应用混沌理论的各种信息处理方法。例如,在神经元模型中,引入神经膜的不应性,研究神经元模型的混沌响应,研究在神经网络的方程中,不应性项的定标参数,不定性时间衰减常数等参数的性质,以及这些参数于神经网络混沌响应的关系,并确定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混沌解的参数空间。经过试验,由这种混沌神经网络模型所绘出的输出图形和脑电图极为相似。

现代脑科学把人脑的工作过程看成为复杂的多层次的混沌动力学系统。脑功能的物理基础是混沌性质的过程,脑的工作包含有混沌的性质。通过混沌动力学,研究、分析脑模型的信息处理能力,可进一步探索动态联想记忆、动态学习并应用到模式识别等工程领域。例如:

对混沌的随机不规则现象,可利用混沌理论进行非线性预测和决策。

对被噪声所掩盖的微弱信号,如果噪声是一种混沌现象,则可通过非线性辨识,有效进行滤波。

利用混沌现象对初始值的敏锐依赖性,构成模式识别系统。

研究基于混沌---神经网络自适应存储检索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特征提取、自适应学习和检索。

模式特征提取采用从简单的吸引子到混沌的层次分支结构来描述,这种分支结构有可能通过少数几个系统参数的变化来加以控制,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自适应学习采用神经网络的误差反传学习法。检索过程是通过一个具有稳定吸引子的动力学系统来完成,即利用输入的初始条件与某个吸引子(输出)之间的存在直接对应关系的方法进行检索。利用这种方法可应用于模式识别。例如黑白图象的人脸识别。

三.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工程

八十年代以来在模糊集理论和应用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83年美国西海岸AI研究所发表了称为REVEAL的模糊辅助决策系统并投入市场,1986年美国将模糊逻辑导入OPS---5,并研究成功模糊专家系统外壳FLOPS,1987年英国发表采用模糊PROLOG的智能系统FRIL等。除此通用工具的研制以外,各国还开发一系列用于专用目的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并实际应用于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医疗诊断、故障检测等方面。

模糊集理论和神经网络虽然都属于仿效生物体信息处理机制以获得柔性信息处理功能的理论,但两者所用的研究方法却大不相同,神经网络着眼于脑的微观网络结构,通过学习、自组织化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形成的并行分析方法,可处理无法语言化的模式信息。而模糊集理论则着眼于可用语言和概念作为代表的脑的宏观功能,按照人为引入的隶属度函数,逻辑的处理包含有模糊性的语言信息。

神经网络和模糊集理论目标相近而方法各异。因此如果两者相互结合,必能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将模糊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研究,约在15年前便已在神经网络领域开始,为了描述神经细胞模型,开始采用模糊语言,把模糊集合及其运算用于神经元模型和描述神经网络系统。目前,有关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神经网络为主,结合模糊集理论。例如,将神经网络参数模糊化,采用模糊集合进行模糊运算。另一类以模糊集、模糊逻辑为主,结合神经网络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自组织特性,达到柔性信息处理的目的。

与神经网络相比,模糊集理论和模糊计算是更接近实用化的理论,特别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的各大公司都纷纷推出各种模糊芯片,研制了型号繁多的模糊推理板,并实际应用于智能控制等各个应用领域,建立“模糊工程”这样一个新领域。日本更首先在模糊家电方面打开市场,带有模糊控制,甚至标以神经---模糊智能控制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摄象机等已成为新一代家电的时髦产品。我国目前市场上也有许多洗衣机,例如荣事达洗衣机就是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方式的洗衣机。

四.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是模拟生物的进化现象(自然、淘汰、交叉、突然变异)的一种概率搜索和最优化方法。是模拟自然淘汰和遗传现象的工程模型。

GA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明确提出遗传算法的是1975年美国Michigan大学的Holland博士,他根据生物进化过程的适应现象,提出如下的GA模型方案:

1.将多个生物的染色体(Chromosmoe)组成的符号集合,按文字进行编码,称为个体。

2.定义评价函数,表示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其数值大的个体表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高,它的生存(子孙的延续)的概率也高。

3.每个个体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每个部分随机进行交叉及突然变异等变化,并由此产生子孙(遗传现象)。

4.个体的集合通过遗传,由选择淘汰产生下一代。

遗传算法提出之后,很快得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生物学等领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各方面广泛应用。1989年美国Goldberg博士发表一本专著:“GeneticAlgorithmsinSearch,OptimizationandMachineLearning”。出版后产生较大影响,该书对GA的数学基础理论,GA的基本定理、数理分析以及在搜索法、最优化、机器学习等GA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附有Pascal模拟程序。

1985年7月在美国召开第一届“遗传算法国际会议”(ICGA)。以后每隔两年召开一次。近年来,遗传算法发展很快,并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例如:

智能控制: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路径规划。

工程设计:微电子芯片的布局、布线;通信网络设计、滤波器设计、喷气发动机设计。

图象处理:图象恢复、图象识别、特征抽取。

调度规划:生产规划、调度问题、并行机任务分配。

优化理论:TSP问题、背包问题、图划分问题。

人工生命:生命的遗传进化以及自增殖、自适应;免疫系统、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和以遗传算法为代表的进化算法都是仿效生物信息处理模式以获得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理论。三者目标相近而方法各异;将它们相互结合,必能达到取长补短、各显优势的效果。例如,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相结合方面就有:

神经网络连续权的进化。

传统神经网络如BP网络是通过学习,并按一定规则来改变数值分布。这种方法有训练时间过长和容易陷入局部优化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可以克服这个缺点。

神经网络结构的进化。

目前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全靠设计者的经验,由人事先确定,还没有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确定网络结构,采用遗传算法可用来优化神经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