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1 02:15: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院经营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X799.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医疗卫生条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仅仅靠先进的设备和较高的医疗水平是不全面的,还必须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创新。经营观念的改变推动着病案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病案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得到重新认识和认可。当然一些新的经营模式与系统也被应用于医院的经营管理方面,比如ERP系统。它主要是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等各方面得到合理配置与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医院的经营管理不应该仅仅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是更显重要。
1病案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病案是医疗信息的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病案管理不仅是对病案物理性质的管理,还包括对病案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炼出信息,建立完整的索引系统,对病案中的有关资料分类加工、分析统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质量监控,向医务人员和其它使用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信息服务。多数医院承担着自负盈亏的经济责任,所以医院必须在市场经济中按照市场规律,以特有的经营方式参与竞争。同时医院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医院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发挥各种医疗资源的效率和效能,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反馈作用
反映医疗市场的需求,避免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病案记录病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是反映病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反映医疗质量水平,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病案记录着医务人员进行的各种医疗行为。反映医疗费用使用情况,降低医疗消耗病案中记录着病人在整个住院期间的每一项费用。
1.2决策依据
病案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病案中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分类和分析,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把从病案中提炼出的大部分信息提供给医院的决策者,能够让医院管理层把握医院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医院管理层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依据。
1.3付款凭证
由于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广泛开展,病案有了新的作用——付款凭证作用。由于医院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变革导致了医疗费用付款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由于参保人员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使医院之间的竞争加剧。
1.4法律依据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危市场”,极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发生医疗意外。病案作为重要的医疗文书,成为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判定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
2 ERP项目在医院管理中的建设成效
2.1流程规范。有效实施ERP初始目标是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的框架,然后再进一步发展,为后期业务系统的细化与优化提供平台;实施中对整个后台业务流程与成本体系进行规范与优化,推动业务部门的规范操作。提高业务数据的严谨性和流程的整体性;而财务对前端业务的有效管控体系也得到逐步提升,有利于成本控制。为未来的预算控制与核算提供了数据支持。
2.2 整体效益 应用ERP管理系统以后就能够建立以ERP财务管理为核心特色的医疗与收款、采购到付款、从物资收发存业务到库存物资的直接核算。从固定资产的实物账到财务账的集成同步管理,实现了基于业务流程与业务执行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统一同步运作模式。
2.2.1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高度统一ERP系统的运行,实现了财务架构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高度统一。。
2.2.2业务管控到位物资仓库的设立与业务管控依据管理的需要逐渐延伸至分院、门诊和病区,加强了管理精度与透明化,减少了跑、冒、滴、漏,能够实时快捷、全面真实地掌握前端物资流动及后端财务核算状况。
2.2.3强化了固定资产管理力度对固定资产账、卡、物实行统一管理,维修费用跟踪到资产。同时试行贵重设备运行效率分析,以加强资产控管细度与力度。通过ERP系统,可以追踪资产购入与发放信息:从资产采购管控,采购到应付发票匹配,资产发放到科室跟踪。
3 医院经营管理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管理行为总是与管理效益的谋取和目标的实现相联系,管理效益的谋取和目标的实现又总是与人类的伦理问题相联系,因此,管理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就是管理中效益的谋取方式和谋取行为的伦理问题。现代医院面临的难题是:治病救人的使命与追求利益的行为能否共存?不能共存怎么办?
市场经济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价值观念冲击的最严重后果不在于对经济利益的重视,而在于
一部分医院和医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选择上发生了严重错位,医患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医方对患方不诚信的背后,折射出的实际是医方对经济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医院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从社会保障者逐渐演变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者,正常的医疗活动演变为带有浓重商业色彩的经营活动,医院在非营利和福利的包装下开始了暗自逐利,开始了医院之间的商业竞争。
完成医院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社会使命,有赖于纠正医院的逐利行为,完善医院管理道德人格医院应当承担的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社会责任,是不容推辞的义务和必须操守的行业准则,决不应该在商业化经营中唯利是图而违反其行业准则。医院的经营要与社会协调发展,以社会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形式为公众健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获取社会回报。医务人员尤其是医院管理者要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端正办院理念,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医院管理道德人格建设,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4、结语
1.1制度因素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是医院正常发展的根本,是一所医院合理进行工作的规范和标准。
1.2人员素质任何制度的确立,都需要人去执行,医院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医院经营管理正常进行的关键。只有对制度的理解较为透彻,才能依照制度去执行并完成工作。
1.3收入水平对于医院而言,即使没有任何的收入也会有所耗费,这就要求医院要不断地增加收入,从而确保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收入水平,使医院的固定耗费率下降,才会使得医院的相对结余有所提高。
2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2.1强化市场观念随着卫生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医院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者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例如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和量本利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分析等,采用经济预测和可行性研究以及综合效益评价等技术方法,精心理财,提高整体卫生会计的科学管理水平。财务人员不仅仅要改变原有的传统做法,而且要不断进行创新。既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还要选择灵活的资金使用方法,达到经营管理的有效目标。
2.2建立优质的市场管理体系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理念都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以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医院管理人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院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而应依靠整体,集体的智慧才是一个医院能够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医院的各个部门应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逐步的形成科学的管理系统,从而不断的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2.3注重人才资源管理医院的经营管理需要精英人才的参与,医院人才的合理分配无疑要依托于人力资源管理。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当时刻体现在医院的各个管理环节当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使员工更好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2.4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要求医院实现计算机化,并且要求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12-15]。同时,也要确保工作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与利用率,以促进医院的正常发展,维护医院的利益。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医院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1.医院经营管理职能的拓展。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主体配置资源,医院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学会利用市场规则,科学计划以及合理获取资源,必须要通过不同途径降低成本,以提高单位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管理职能在不断拓展,医院的财务管理也从注重对上级拨款进行预算管理,逐步转变为成本核算管理。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医院的重点是体现中医特色,但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就需要改变策略,既要坚定不移的体现中医特色,又要懂一些西医的治疗,健全综合服务功能,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增加单位收入。
2.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医药卫生体制,以促进卫生机构和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全面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为了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迎接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要实行自主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和成本核算,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
3.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疗改革伴随着经济改革而动,受经济模式、经济形势和经济思想的深刻影响。我国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涉及到财政投入、企业管理、病人健康和医院发展等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医院要把自身发展要求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认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功能定位,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指导,调整重点学科的发展方向,保持和发挥特色优势,积极拓宽经济补偿渠道,逐步探索医院管理模式,在保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实行管理经营性,提高医疗、预防及科研等各项业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的经营管理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营管理手段也应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医院的经营管理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己普遍建立了局域管理网络,解除了以前繁重的手工劳动,提高了效率和效益,为医院经营管理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医院还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进一步促进医学科学和与临床技术的发展,使医院管理与经济管理更加紧密结合,使其更加科学有效。
二、市场经济下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1.转变医院经营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经营管理的好坏由市场说了算,这就要求医院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营销的市场观念,必须积极灵活地以全新的思路来适应市场变化,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基础,以活力贯穿上下,掌握信息,顺应大势,定准目标,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转变观念入手,就要深入细致地做医疗市场调研,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给病患者提供了舒适就医环境,切实实施相关政策,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打造优质服务品牌,用心服务每一位患者,争取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保证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2.加强经营管理,完善成本核算。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医院成本核算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也成为国内卫生管理机构、理论界和医院管理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要在医疗收费价格标准确定的情况下,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合理、必要的基础上,发挥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耗费。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办法,是加强医疗业务收入管理,控制各项支出及成本费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对于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积极的作用。其一,在服务价格方面,同一服务,同一项技术在不同医疗机构,对不同的人员提供不同的价格,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价格体系,使提供服务方进行科学定位,合理投入,需求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必要性合理流动。其二,在服务模式方面,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服务模式多元化,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点,在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中,公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很大,利益群体各有所属,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倾向和保证重点,就必须使卫生服务尽可能覆盖更多的人群,尽可能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创造卫生工作行为更加和谐的社会效果。其三,建立实用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成本核算是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它作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医疗经营管理模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和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既符合社会求和病人的根本利益,也是吸引病人就医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完善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增加医院生命力和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协调国家、医院、患者三方面利益,实现卫生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优质、高效、低耗”的标准,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医疗服务中,服务就是技术的载体,先进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不需要多环节运作,也不需要太长的周期,这一特点意味着,拥有专业人才等于占有了一定市场,对医院长期发展战略中学科梯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说,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是医院竞争的重点内容。医院如果能培养和锻炼一批干部和业务骨干,并使其成为分院的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他们不仅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还町以带来以病人为中心的好作风,让单位员工一起在艰苦的环境中走向成熟,茁壮成长。医院人事部门应该多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不同途径从全国物色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一位专家可以带动一个科,带来一片病人。注重人才的同时,人员服务态度也非常重要,要严肃处理患者投诉,对调查属实的投诉行为一定要严厉处罚。人才和服务双管齐下,才能使医院得到更多病人的认可,进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4.注重质量和特色。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没有质量保障就没法稳定市场,医院在经营管理上应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和病人满意度的调查等方式加强管理,让患者满意医院的服务,这样医院自然赢得了病人,也巩固了市场。反之,患者来医院看病,一次两次都不见效果,相信人家第三次就不会来了,还会给医院带来很坏的口碑。医院想再要占有稳定市场,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医疗市场的需求,精心打造自己的专科特色。市场经济情况下,中医院更要强调中医特色,又要结合现代先进的西医技术,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5.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医院经营管理理念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成为大家共同秉承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每个人的行动中,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才会真正的生根,才能切实贯穿到医院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促进医院全面发展。经营机制的创新就是要扩大医院自,确立政府引导下的医院独立经营地位,采用公益性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运行模式,分配上要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估和奖励制度,特殊的人才采取特殊的政策,真正形成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分配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卫生工作面临的内、 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客观上要求卫生改革不断深化。而在信息化的今天,医疗信息化建设无疑会使卫生工作越来越高效、快捷。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科研、教学;减轻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使他们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服务于病人;改善经营管理,堵塞漏洞,保证病人和医院的经济利益;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医院信息系统的作用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本文从临床和统计决策两大方面来阐述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我院在 2001 年 10 月上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本身是医院的一个主要资源,医院管理策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发挥, 主要依附于医院各方面的信息。如果没有各面的医院信息的综合利用,医院管理职能就不可能发挥,其管理水平就不可能提高。医院信是医院发展目标的向导,不论是临床工作还是科研教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医院信息利用,包括信息环境的利用。医院的发展,必须有现代管理水平,掌握不住医院的信息,要提高医院管工作和改进管理方法手段是不可能的。当今计算机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为提高医信息管理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系统的最终目的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使医院的管理真正实现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更好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医院内日常医疗行为和各种管理活动一般都贯穿三大信息: 经济信息(病人费用、药品和消耗等)、医疗信息(病历资料、医嘱、病人检查诊断报告等)和行政管理支持信息(人事、 设备、教学、科研、图书等),其特点是每日的信息量庞大,并且多分散在各科室、各专业 和各层次的人手中,传统的管理方式是由人工来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交换和保存,显然受到人为因素,很难客观地反映问题所在,甚至不能当日交换,从而影响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限制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就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高 科技手段对医院内大量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的现代信息系统,它能提供全院的经济运行状态、医疗质量状态、工作质量状态等等,以及获取各部门的信息反馈,从而使各部门的管理 者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实施、协调控制。
下面从几个方面说明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经营管理的推进作用。
1 医院信息化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1.1 有助于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患者就医。另一方面,信息的传输速率大大增加。简化了原有手工系统的烦琐程序,节省了人力,提供了效率。
1.2 有效实现多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效益。 医院中各个体系的信息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是互相联系的、整合的。而且通过网络等硬件设施要与数据共享,形成一个整合的大系统。另外可以与共享患者信息,避免了信息的重复输入。
1.3 方便医生对患者费用的把握,使得临床工作更好地与医院经济管理需要相适应。 费用管理是信息化的一个主要方面。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处方流失,堵住了费用漏洞。有助于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经济、可行的治疗计划。当费用不足时,系统可以及时提醒,有助于及时催缴,减少欠费与逃费现象的发生。
2 医院信息化在统计决策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医院信息系统中不仅仅只是存放大量信息,而且也提供了利用这些信息的先进手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深化和拓展医院统计工作,以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对医院统计的越来越高的需求。
2.1 加强对病人数据的核查,全院所有科室的流动数据都是有统计室统一采集,集中录入。这种方式工作量很大,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错。而信息化系统的统计数据在系统内各个工作站的运作时已经自动存储于数据库中,统计时直接取得,经计算机运行编译好的程序计算统计结果,效率高,准确性强。
2.2 实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医院的统计工作过去仅限于单机操作,医院各部门微机彼此独立运行,数据不能共享,相关部门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填报和输入操作,工作量大且经多次反复填报输入后易导致数据的差异,甚至错误。医院实行网络化管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信息由各工作站单独输入,统计室不需要重新输入住院病人出入院,只须运行统计系统,提取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计算,其他相关部门也可进行信息共享,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填报和输入工作,加强了医院信息流通,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
2.3 监控网络信息,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由于计算机联网有强大的数据库,有网络环境下的互通、互联、互操作数据库服务,还有数据库的转换等多种新概念,体现了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系统只是一个辅助工具,真正使用它的还是人,统计人员更应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熟练运用网络系统,对计算机出现的软、硬件常规问题要能予以解决,对各部门所输入的原始资料是否符合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经常不断地验证所取资料尽量减少。上述问题对统计资料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系统发挥正常作用,保证统计数据准确、完整。
CRM是客户关系管理的英文缩写,是美国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一种商业策略。CRM按照客户的分类情况有效地组织企业资源,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并以此为手段来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利润以及客户满意度。对客户来讲,CRM是一个不断加强与顾客交流,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并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的连续的过程,对企业来说,CRM是一个辨识、获取、保持和增加可获利客户的方法和过程。CRM注重的是与客户的交流,企业的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以产品或以市场为中心。
CRM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将客户视为最重要的资产,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保证客户终生价值和企业利润增长的实现。其次,CRM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CRM整合了客户、公司、员工等资源,对资源有效地、结构化地进行分配和重组,便于在整个客户关系生命周期内及时了解、使用有关资源和知识;优化、简化了各项业务流程,使得公司和员工在销售、服务、市场营销活动中,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改善客户关系、提升绩效的重要方面与核心业务上,提高了员工对客户的快速反应和反馈能力;也为客户带来了便利,客户能够根据需求迅速获得个性化的产品、方案和服务。第三,CRM是信息技术,软硬件系统集成的管理办法和应用解决方案的总和。CRM应用软件通过信息技术使企业有了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面向客户的系统。
医院对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服务。无论是用药、治疗还是手术都对患者身体有侵入性。从小处看,医院关系着个体的健康和生命;从大处看,医疗保障制度关系着国计民生。因此,医院的经营管理在实现经济效益之前应该首先实现其社会效益。其次,医疗服务的对象――患者是非常特殊的。一方面,他们有疾患痛苦,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个体的差别很大,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中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非常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口号已经提出很久了,许多医院在某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改进和探索,但是很少有医院能在战略高度上认识和实践这一思想。
由此可见,在现代商业实践中,CRM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尽可能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和企业收益的最大化之间的平衡。因此,CRM这一管理思想、经营手段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二、中国医院的现状
虽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服务的质量正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医院的经营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主要关注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许多医院的价值观不清晰。对于赢利性医院和非赢利性医院的划分,更多的是理解为纳税与否的区别。相对于考虑“以患者为中心”,很多医院把更多地精力放到了上规模、上等级,放到了设备投资,大楼建设上。其次是医院经营管理方式上存在缺陷。医院更多的是交易行为。有些医院鼓励多开药、多做检查或多做治疗;个别医院甚至将业绩目标通过责任制的形式分解到个人,将个人收入和开的处方及治疗单挂钩。在对待病人问题上,忽视病人需求的多样性,与患者沟通渠道单一,药品、器械、床位的成本都想方设法地转移到患者身上。医院的布局、医疗流程并没有更多地想到患者的便利性。在对待内部员工问题上,忽视医生、护士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医生、护士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而收入待遇低,激励机制不到位。另外医疗资源利用也很不合理。专家门诊会涌进许多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相应地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反倒挂不上号,或者即使挂上了号时间上也等不起,专家和有经验的医师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利用。第三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没有系统化考虑。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很多,但由于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这些信息化所带来的变革,系统的建设缺乏前瞻性,往往是让系统来适应医院的流程,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很难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影响医院的运作;另一方面,系统建设还停留在理顺内部管理上,还没有把目光投到外部的患者关怀,患者管理上。
三、CRM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从我国医院的特殊性和现状可以看出,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经营管理已是当务之急,而CRM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通过应用CRM,从改造医院的价值观入手,变革医院的经营管理,合理使用患者信息,尽可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首先,医院经营管理必须重新定义其价值观。必须建立以“提供健康保障和生命保障”为核心的价值观。将医院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明确所要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只有正确理解患者价值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好医疗资源。
第二,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变革经营管理。企业的战略、业务流程、战术、技能与技术五个领域对实现CRM的企业来讲都很重要,这五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如技术可以推动战略,业务过程能够影响技能,可以设计战术来利用技术等,CRM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提升的过程。企业通过对五个领域的协同工作以及互相驱动,从而使企业的CRM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认为明确和优化医院的业务流程最为关键。例如,在上海,已经有医院简化交费流程。原来,患者从“挂号-门诊-交费-检查-交费-治疗-交费-拿药”走完一个流程要多次排队交费,而现在只需经过“挂号-门诊-检查-治疗-拿药-结帐”至多两次排队交费的流程,患者无不感到便利。只有当医院的流程从方便患者的角度出发,将就医的各个环节分解,以“减轻患者疾痛,让患者家属减忧”为标准重现组合,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效率。其次,医院的组织,特别是组织文化要倡导以人为本,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贯彻落实。一方面,要关心医护人员,为他们创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还要从生活、精神上关怀他们,使得他们愿意将同样的关怀感受传递给患者,另一方面,医院要面向患者设计组织,设立专门的患者服务中心或病友联谊会等患者社区,加强与患者的双向交流。再次,医院的布局和设施,特别是患者接触较多的部门要注意位置的影响。很多医院的布局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偶尔来就诊的患者就像个迷宫。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医院在走廊、通道标明方位,也可在挂号时提供简易院内地图或是增加导医人员。最后,医院的推广方式要更贴近需求。不只是简单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可以根据医院的慢性病人或住院病人的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将服务也随宣传一起做到位。宣传、服务可联合大型厂矿企业和社区做好群防群治的基础工作。提倡大服务,防病、治病、随访都要重视。在医院的经营上,综合性医院可根据患者疾患的发病率、严重性规划科室的建设,做强所在地区急需的专业,专科医院可以研究患者的人口分布特征,走出去办院,到患者多发的地区或人口密集区设点。通过这些手段合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
第三,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首先通过信息化建设,特别是CRM系统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将内部管理和外部的客户管理统一起来。已有一些医院应用了PDA来输入床边医嘱,简化了信息处理流程,大大提高了效率。用好CRM的数据库,还能提高术后回访、满意度调查等医患沟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有了CRM系统,促进了新型医患关系的建立。建立切实可行的分诊制度,建议通过主治以上技术职称的或高年资的全科医师预诊、分诊,根据患者的轻重缓急安排接诊医生,并对危重疑难病人由接诊医师跟踪治疗,保证治疗的连续性。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预约和选择最合适的医生,满足部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特殊要求;每个医生还能够在系统的帮助下方便地与患者沟通,不光是治疗过程中,在预防和随访阶段都能提供优质服务。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客户服务中心,对慢性病人和预约或合同病人进行关系管理和服务管理。对于一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如咨询、健康教育等可通过呼叫中心、网络等多种沟通渠道进行双向交流。补液、配药等服务可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便利。
总之,CRM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患者和医院的双赢,帮助医院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CRM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在于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上,特别是通过提高营销活动的针对性、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合理组织利用好医疗资源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等几方面来实现的。
四、医院经营管理中应用CRM要有所扬弃
与开发人事档案本身作为重要的资源,在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以及相关人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其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认知,提出具有良好可行性的开发思路,可以对人事档案的价值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
1医院人事档案的概念分析
医院人事档案主要是指人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个科室工作人员自身的基础资料、政治面貌、学历、工作经历等多方面内容,反应了医院内部有关工作人员,自身的具体成长经历以及工作情况等信息[1]。医院人事档案资料本身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是相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奖惩、职务评定以及工作评估等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当前医院内部改革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更加关注具体岗位人员的全方位管理,对于人事档案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应用,有助于帮助医院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人才利用效果,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2医院人事档案的作用
第一,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医院人事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医院人力资源的全面优化,对于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事档案信息为人力部门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信息,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具有指导的重要作用。对于医院本身来说,长久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持与合理的人处理这样配置。只有充分地对人事档案进行利用,才能对于医务工作者自身专业素质能力情况进行充分掌握,结合当前医院人力资源工作的特性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人才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最终达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目标。第二,推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对于人才的培养来说,人事档案可以发挥重要的信息才考作用,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关键的指引工作。人事档案信息对于人才自身的工作经验、政治表现、培训学习情况以及技术能力等进行了充分的体现,为人才的考察提供了客观的依据[2]。通过人事档案,可以对于当前在岗医务人员自身素质能力方面的不足进行更好地体现,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信息方面认知不够全面所造成的培训失误的问题,也避免了优秀人才被埋没,提升了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开展效率。第三,合理的人才评估。对于人事档案信息来说,其可以为人才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基础。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支撑的评估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关系到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待遇提升,同时也是对他们能力的重要评判。在人力资源评估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利用人事档案来进行信息的辅助,结合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工作经历、绩效等方面,展开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工作,确保待遇合理化,这对于推进医院内部工资制度改革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
3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医院人事档案
第一,更加合理地完成人事档案信息的全面整合。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说,要对于市场发展动向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创新,结合不断地完善策略,将人力资源档案工作的的效能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管理部门要对当前人事档案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结合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采取科学的策略,提升人事档案的管理成效[3]。医院内部也要对于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化的控制,全面依据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做好分集管控和统筹管理。只有做好全面整合,优化人事档案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为人事档案资料价值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保障。第二,打造符合现代医院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在当前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融入更多的现代化管理思路,科学地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利用。在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规划和架构,打造一个更加科学的人事档案数据库。利用更加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开展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这也可以有效地满足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复杂化的管理需求。在新管理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引入更加开放化的管理思路,对传统手工管理的模式进行改变,这也也可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在内部要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全方位监管,并且定期展开考核与评定工作,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足够规范可靠。在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中,要依据不同档案的类型、性质进行分类,并依据形成部门与类别,做好编号整理。第三,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面向医务工作者队伍进行全面的开展,其工作的执行主体是相关管理的工作人员。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也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对于其开发过程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自身观念,主动地对相关档案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同时积极了解先进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积极适应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4-5]。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更加强大的档案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可以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对关键信息进行提炼,为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对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4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很多我们需要改进的问题。我们要结合医院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人事档案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将人事档案资源的价值进行更好地提升和体现,为医院自身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人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要明确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基础资源进行利用,不断地进行开发,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地人力资源保障,提升医院的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张英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卫生计生委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唐薇.浅析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05).
[2]吴国念.发挥人事档案在医院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中的价值[J].办公室业务.2014(01).
一、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是新时代背景下对经营管理进行重新解读的应有之义。因此,我们必然要对医院经营管理的必要性进行明确的探讨。
(一)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是我国医院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已显得非常滞后。因此,改变以往的经营管理观念,强化经营管理地位,并在管理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才能使经营管理跟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步伐。这样,医院才能在巩固自身的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崭新的管理模式,为自身发展赢得出路。
(二)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是确保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如今,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原有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因此,医院原有的计划经济下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潮流。不难看出,医院只有打破原有局面,呈现崭新局面,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力行节约降耗,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实现医院的预期经济目标。
(三)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是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抉择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知识技术含量的支撑。新时代里,医院经济的发展需要注重知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就要求医院在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认清形势,转变想法,更新知识,充分认识人才对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医院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实现社会效益目标。
二、医院经营管理的现状
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还存在提升的空间。所以,我们应当直面目前还较为滞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
(一)医院经营管理制度落后,不利于医院发展
目前,医院的管理理念较为滞后,管理制度有些陈旧。因此,医院往往目光短浅,毫无长远意识。首先,医院的规章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致使制度与医院管理无法衔接,甚至出现抵触现象;其次,医院部分部门的工作人员存在懒散心态,在工作中敷衍做事;再次,出现突发状况时,已有的规章制度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管理措施在制定时欠缺周全的考虑,无法发挥管理效果。
(二)人力资源管理漏洞很多,基础性工作薄弱
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可以为经营管理分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经营管理提供智力支撑和强有力的后盾。然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没有被多数医院所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推动作用更是无从谈起。部分医院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表现,就是连人力资源部门都没有设置;或者虽有设置,其管理职责仅仅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层面,始终无法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潮流。正因为医院不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致使这项工作缺乏管理规划,遇事总是主观臆断,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非常欠缺或异常薄弱。
(三)管理组织不健全,影响管理工作效率
首先,医院各个部门的职能划分不科学,可能存在很大的重合,导致矛盾丛生,致使医院领导决策欠缺科学性和可行性,常常阻碍经营管理进程,制约医院发展步伐。其次,很多医院领导都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应酬上,不能及时更新医院经营管理理念,无法体会医院方针规章制度的可行性,也是导致经营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新时代背景下,高效的经营管理是医院谋求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我们在发现医院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后,应当果断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确保医院经营管理目标的及时实现,完善医院经营管理体系。
(一)建立优质的经营管理体系,提升医院市场竞争力
医院经营管理的理念及模式等都应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时作出转变。因此,医院领导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医院的管理者不是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应是一个整体,集体的智慧才是医院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样,才能将管理重心转移到医院各个部门的同力合作上来,发挥各个部门的管理优势,逐渐形成科学的管理系统,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二)注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巩固医院的智力支撑
医院经营管理需要人才的参与,医院人才的合理分配无疑需要依靠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当时刻体现在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员工才会得心应手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医院应当注重环境变化对自身管理的影响,因此,医院应当做到目光长远,越过短暂利益,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科学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使其在人员调整、工资待遇管理、考核制度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适当平衡
医院工作人员在进行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当秉持一定的原则,这是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因此,经营管理应当遵循相关医院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医院的具体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应时刻恪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但是,在经营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因素,需要在工作中加以适当变通。这就要求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在遵守原则性的前提下,灵活开展工作,实现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较好平衡,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强化经营管理工作应当具备的意识。
(四)提高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确保经营管理效率
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医院应当尽快实现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并敦促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凭借先进的工作手段,在大量的工作面前才能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同时,也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高效的利用率,使管理部门更加充分的发挥作用,维护医院利益,促进医院发展。
四、结语
面对新时代的经济背景,医院必须充分认识经营管理的战略意义,高度重视经营管理工作,积极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完善医院各种管理制度和机制,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白城市医院)
参考文献:
[1]张玉军.谈谈目前医院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医学.2003(12)
我国市场化经营模式已经深入到医疗事业中,医院生存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和竞争逐渐扩大,药物的采购、医疗机械设备的购置和维护、医疗技术的研发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财务内控制度在医院经济管理中起到重要的监督和管控作用,制定符合医院自身发展需求的经营战略,提高医院的自主运营能力,增强医院与国内众多医疗机构竞争的能力,以致同国际医疗机构接轨、竞争,提高对医疗市场的占有率。
(二)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效益
医院财务内控制度是根据自身所处的特定行业和市场环境而建立完善的,具有其自己独特的、但又类似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医院的各项成本预算更加准确、科学,财务成本工作逐步趋向精细化,高效控制医院成本费用的合理化支出,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的管理目标,为社会医疗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确保医院资产安全完整
良好的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医院的资产管理环节,规范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的各项流程,避免由于人员工作疏忽、贪污舞弊谋取非法利益等不良行为致使资产流失浪费、转移的现象发生,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医院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实施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能提高医院财务信息的质量,加强财务信息系统构建,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并通过财务网络平台实现医院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对医疗质量相关数据指标的分析,为医院管理层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开展宏观指导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经营决策依据,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益。
二、财务内控制度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制度意识淡薄
在我国大部分医院中,普遍认为医院的主要工作是医疗服务,侧重于行政管理,忽视了内控制度对于医院经营管理的约束作用。内控制度的执行是需要医院管理层的支持的,但实际上打破制度规范的往往首先是管理层,管理层为追寻短期、高额的经济效益,会放弃内控制度,阻碍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内控监督体系
医院缺乏健全的财务内控监督体系,检查监督流于形式,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客观、真实的反映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医院没有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权责分离和约束机制,存在部分工作人员结算兼管复核、采购兼管保管等不规范的经营管理现象,没有设置专人专岗。对于医院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评价标准也不统一、规范,对员工的激励、约束不及时,无法针对医院的运营现状和特点实施有效的内控监督制度。
(三)收入、费用支出失控
医院缺乏严谨的内控程序,使得收入、费用支出很难准确控制,造成损失浪费和失控失管等问题。医院资金的划拨和支配比较随意,贪污、挪用公款等现象频繁出现,闲散部门设置较多,资源配置不合理,设备材料引进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导致费用支出加大。
(四)内控人员能力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医院内控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缺乏内控相关制度和专业技能的知识体系、实践经验,无法有效的对医院经济业务进行风险预算控制,无法准确、及时的掌握医疗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完备的经营管理策略。
三、完善医院财务内控制度
(一)加强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
财务内控制度对于医院的经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医院的管理层及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内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转变重医疗、轻管理的传统管理理念,跟上时代医疗的步伐,具备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为医院内控制度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管理层应带头执行、监控内控制度的实施情况,注重信息化管理手段,及时准确的分析财务数据信息,实现内控工作的动态、及时开展。
(二)完善监督体系建设
医院应完善监督体系建设,指定专职人员定期或突击抽查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检查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岗位权责是否清晰明确。医院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详细掌握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出具独立的审计意见,实现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对有问题的项目及时发现并分析,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对医院的业务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分析,对业绩突出者进行嘉奖,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范围,对于内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外要进行信息公开,同时接受媒介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共同创造医疗事业的新发展。
(三)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医院应加强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等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确保内控制度的有序进行。严格控制医疗设备购置的审批程序,规范资金、药物存货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财产清查,管控药物的有效期限。对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详细的预算管理,实现事前预算编制、事中执行监督、事后总结反馈的监控全过程。针对不同科室的工作性质制定成本考核指标,分析各科室间的成本变动原因和节约情况,对临床科室的一次性材料制定动态定额控制,对药品、材料实行库存限量制度,优化成本核算方法。
(四)加强内控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内控人员素质能够保障医院内控制度有效实施,应定期对内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具备坚实的内控知识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内控人员提供经验交流平台,举办研讨讲座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医疗事业市场化的发展动态,引领医疗事业时尚前沿。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自觉遵守内控相关法律法规,使内控工作有序进行、有法可依,切实落实医院财务内控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24-02
面对医疗服务市场日益加剧的竞争和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政府投入少、医院运行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许多医院都已引入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的理念。搞好医院成本控制工作,对于降低和控制成本消耗,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本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1.医院成本控制概述。成本控制就是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消耗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提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使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以保证利益的实现。
合理的成本控制并不只是注重节约的成本控制,单纯地降低成本费用也并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合理的成本控制应该是寻求质量、效率与耗费的最佳结合点,以达到实现以最少的耗费换取更多的收益,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
2.成本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医院在一定时期内成本费用的多少,实际上就暗示了医院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大小以及可能获取的收益的多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因此成本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1.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与医院的经济效益联系紧密,也与医护人员的利益息息相关,促使医院效益最大化,人人都要参与到成本控制中,学会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加强成本意识,形成勤俭节约的好风气。医院可通过预算制度严格控制各科室业务费用和办公费用的增长,降低可控费用的消耗;通过定岗定编严格控制计划外用工,节省工资和福利费的支出;鼓励后勤职工增收节支,降低成本。
2.调动全员成本控制积极性。(1)领导带头厉行节约,给职工做榜样。领导在医院经济管理中是关键,决策的水平和重视的程度、落实的力度以及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决定着成本运作工作的成败,所以必须把领导的决策转变成自觉的行动。院长及科主任、护士长要身先士卒,营造出“人人讲节约、人人都是成本管理者、控制者”的良好环境氛围。
由于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因此必须由领导推动,领导的带头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成本控制对医院领导层的要求:一是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控制。各级人员是否认真执行成本控制,往往取决于领导是否全力支持。二是具有完成成本目标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施成本控制,不可好高鹜远,更不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唯有脚踏实地,按部就班,才能逐渐取得成效。四是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责任成本,否则就没有号召力和说服力。(2)建立奖惩制度,落实奖惩激励措施。一是要及时总结,好方式、好方法要及时推广,表扬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中表现好的人员;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落实物质奖励,规定明确的奖惩办法和标准,调动职工投入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做到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3.改善医院经营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是医疗经费的收支管理,要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大对医疗收支的监管力度。如在订购医疗设备前先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将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通过对成本费用的反映与控制,促使管理层合理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大多数医院采取有效的物资管理进行成本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1)采取公开招标采购。医院大力推行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全面推行药品及物资集中招标采购,把集中招标采购降低的价格让利患者,让广大患者得到实惠。(2)加强材料的库存管理,减少损失与浪费。医院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不仅提高了物流管理工作的入出库制度,也提高了清查药品出入库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多余的人力消耗。(3)加强诊疗过程中消耗材料的使用管理。通过设立药品、药剂量等设备的消耗处置使用方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合理使用药品及消耗的材料,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质量。
4.推行成本控制系统。医院要树立系统管理观念,把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医院成本控制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首先,医院要对内部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摸底,对成本控制进行系统设计。其次,成本控制管理的重心应由内部转向外部,由传统型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型管理,不能局限于医院的内部工作,而应延伸到院外,分析发展态势,如患者出院后续问题,提醒患者定期来院复诊等。
5.提升医院竞争力。在医疗和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使病人就医选择医院有了更大的空间,医院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得不参与市场的竞争。因此医院要引进和借鉴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医院内部推行全面的成本控制制度,努力降低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有效占领医疗市场。
三、成本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成本控制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尤其作为非盈利医院,经费来源不足,树立成本意识、实行成本控制更为重要。医院领导者对医院的建设必须有长期的发展规划,成本控制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并配合组织实施,才能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成本控制系统。
合理的成本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加强自身约束、提高效益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降低服务成本,创造更有力的保障,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少青.浅析成本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现代企业文化,2009(30)
2.赵文利.浅谈医院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问题[M].经济论坛,2008(5)
3.韩钰.浅谈医院成本控制的原则和保证措施,山西财税,2006(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要想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使医院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仅要有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更要不断提高医院的各项管理水平。如何改进医院的内部管理,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的相结合,实现医院价值的最大化,而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审计是提高医院经济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现阶段经济效益审计在医院的现状
(一)经济效益审计意识薄弱,审计监督力度有限,经济效益审计未能真正开展
现阶段,有许多医院的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审计制度的设立,并非出于自我发展与管理的需要而形成的,多是迫于某些因素,如上级管理机构强行要求设立,从而出现有组织架构无实际操作的现象。虽然,有些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有经济效益审计等相关要求,但不健全、不规范、不科学、不严谨,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成是内部审计制度,职责、奖惩不明确,以致于审计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执行力度不够,这样就使经济效益审计缺乏坚强有力的后盾。
(二)审计范围狭窄、审计内容不够深入,经济效益审计没有普遍展开
许多医院内部审计的内涵不够广、不够深,审计工作仍处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医院收费价格审计等最初级、最原始的审计层面,没有或很少开展医院经济效益审计,不能适应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领导不够重视,对医院经济效益审计认识不深
由于许多公立医院建设缺少中长期发展战略,基本建设与医疗设备投入往往是为了取得财政项目拨款或医疗业务应急需要,考虑社会效益较多,容易忽略投资成本与收益,忽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求。而审计部门也不愿意因实施经济效益审计而曝光领导层投资决策失误的事实,因而形成一种领导“让我审,我才审”作风;也有些人认为,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本单位问题,脸面拉不下来,或又怕吃理不讨好,得罪人”。诸多因素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有效开展,致使经济效益审计也无法开展。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一)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正式实施,要求医院在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能时也要实施成本管理,提高资本的投资效益,并保持公立医院的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医院必须要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只有自身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现今,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医院在人员经费、管理费用、医用耗材价格等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自身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此外,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拨款有限,许多医院都要依靠自己的医疗收入来维持日常医疗开支,这就加剧了医院的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矛盾。充分利用好经济效益审计工具,能提高医院投资决策能力,从而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
(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需要
在当今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医院经济效益的高低。实施经济效益审计,能帮助医院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对医院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使资源动力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医院经济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内部管理结构,使医院朝着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之路发展,实现医院的最佳管理。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和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管管人,管管事”的做法了。如今,医院的内部管理更注重经济效益的管理,这一新要求和目标,就使得医院内部审计不能再局限于日常开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对违规行为的审计,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大、深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已是大势所趋。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一)建立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
高效和完善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是确保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通过评价体系,客观地总结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可靠地依据,对医院的经济运行起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和管理的审计
近几年来,医院管理的职能不断加强,医院管理更加重视医院经济效益,而医疗设备已成为衡量医院就诊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大多医疗设备成本高,采购价格直接影响医疗采购成本。因此,要加强医疗设备购置可行性和投资效益的审查,对参加投标的单位比较其资质、配置、价格及后续服务等。
当前,在公立医院,人情检查不在少数,不仅降低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还降低医院的经济效益。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经常发生,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设医疗设备使用记录信息化系统,可以客观、准确的记录和查询每一次的使用信息,这样,就为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服务平台,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对于使用率低、暂时无安装条件的设备,要尽快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三)加强对医院基建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医院的就诊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为吸引更多的病人前来就医,许多医院对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往往,此类基建工程的规模、工程造价的高低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对医院的工程项目进行专项审计。
针对基建工程项目,制定专门的审计制度。各相关职能部门对于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实施要有严格的预决算和审批报告。对于项目的施工方报送的相关材料,要进行严格审查,掌握施工方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对基建工程的工程进度及完成部分的工程质量进行实地审查;对收费标准、材料价格进市场调查,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避免资金的流失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四)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