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1-22 13:13: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1

2009年湖北省全面推行新课改,作为接触新课改的第一批老师,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角色的转换、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内容的更新等。2012年湖北省首次实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生物试题在分值、结构、考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卷面分值由72分增加至90分,这一变化对高中生物教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学科地位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意味着教学压力加大、教学要求更高。如何进行有效的高考备考是摆在每位高三生物老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我简单谈一下过去一年备考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一、研究高考信息,注重合作交流,认准复习方向

1.认真研究《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

首先要深入研究《普通高中生物课学程标准》和理综《考试说明》,把握好复习方向和重点。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因此复习过程中,熟读教材、落实好基础的同时抓住主干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2.研究高考生物试题,高度关注同卷型地区的联考试题、名校模拟试题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突出的特点是稳中有变,试卷难度变化比较平稳,而试题类型有创新,考查方式更灵活,能力要求在提高,高考怎么考我们就怎么练,准确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3.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收集和整理备考信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送我一个苹果,我送你一个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一个苹果,你送我一条信息,我送你一条信息,每个人手上就有两条信息。积极参加联考质量分析会、备考经验交流会,借鉴经验调整复习思路;充分利用QQ上各地的生物教学群进行教学备考方面的交流,可以帮助发现教学上的盲区,甚至误区,对一些有争议的知识点、试题可以博取众家之长,处理时会更恰当合理。

4.尽早确立选修模块的复习思路,切忌徘徊不定、浪费宝贵时间

我个人认为在上新课时,《选修一》和《选修三》都必须讲,为节约时间可适当快一点,像少数学校只上一本,采取“押宝”式的教学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学生就是被选择,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喜好,这种做法明显不合理。但是从备考的角度,老师一定要正确引导,跟学生讲明《选修一》和《选修三》各自的特点,讲清新课标理综选修部分的考查模式及其他省份考生历年的得分情况,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让学生本人尽早做出选择。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要因为一两次考试改变主意、换来换去,一定要集中全力把所选的模块弄通弄透,反复记忆、加深理解。从今年高考的反馈来看,选修模块以这种思路处理是对的,学生的得分都很理想。

二、立足基础,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

指导学生比对分析,找出知识的核心、共性、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掌握层次,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学生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还包含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渗透到每节课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精力集中,放慢速度,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并标识重点字、词、句),并在老师的长期分析指导和学生的多加练习和巩固中不断强化。审题能力也包括识图、识表能力,这也是考查能力的形式之一,近几年高考比较侧重这方面的考查,要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切中要领、总结方法,建议进行专项训练。

3.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精讲,主要讲方法,以“例题讲方法”“习题悟方法”“试题验方法”三大环节构成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精练,就是要练方法、练思维、练能力,要求教师熟悉考点,精心编排每一张训练卷,及时批改反馈,透彻讲解;学生不折不扣完成训练,总结归类,精进方法。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试卷中对语言的要求较高,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失分严重,要让学生答题时语言科学、规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用语一定要反复推敲,力求简洁、准确,同时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训练题注重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5.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无论哪种模式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常见的题型有: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和富有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依葫芦画瓢,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假说演绎法、对照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合理安排复习进度,保质保量完成阶段复习目标

我个人比较赞同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目的各有侧重,所需要的时间也不相同。第一阶段可以持续到高考年的二月底,主要任务是全面熟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学生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按章节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内化课本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从容应对实验题型。第二阶段从三月初到五月初,第二阶段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可以以专题(遗传和变异专题、代谢专题、实验专题、题型专题等)的形式展开该阶段复习。第三阶段复习从五月中旬到高考,最后的冲刺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提高应试能力,确保水平正常发挥。考生反馈的有效做法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错题本,查漏补缺;考点回炉,加强记忆;选做真题,提前适应高考题。

篇2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各高校开设选修课已经是普遍现象。选修课的开设使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是高校人才培B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开设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2001年 8月,教育部提出了十二条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使得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选修课的教学改革则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2]。我校于2006年开设植物生物学选修课,授课对象面向医学、药学和生物类非植物学相关专业本科学生。近年来,通过一批又一批教师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们不断完善植物生物学选修课的教学模式,积极优化课程结构,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和经验。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由于高校学分制的实施,大多数学生选课多以修满学分为目的,而不是凭个人爱好选择,这样的选课本身就带有盲目性和功利性,使得学生在之后的课堂上出现缺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严重浪费课程资源[3]。任课教师也往往对选修课不够重视,对出勤率低和课堂纪律差等现象采取放任态度。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建立了引导选课方法的同时,教研室也推出了植物生物学的课程介绍,任课教师建议,并配有相关图片,使学生在网上选课时,不仅能查到植物生物学选修课的总学时、考核模式、上课时间等,还能对此课程有更清晰认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课程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课程,避免了盲目选择。

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应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未来的教师角色做了这样的定位: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4]。这样的理念也应展现于选修课课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传递知识,更重要的责任是刺激学生的思考。师生对话平等,而不是教师展现自己居高临下的权威。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对于生物类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对于植物生物学的一些研究热点或新成果,应加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同时也不能忽略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摈弃过时的知识不代表不重视基础。植物生物学包含了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进化和植物生态学等学科内容,又与医学、植物药学、植物化学等学科内容相交叉,在课程设置时,要注意横向知识的关联和渗透。尤其吉林医药学院是医学院校,应侧重介绍与医药学相关的内容。植物生物学选修课共20学时,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构建有层次的教学体系。

首先是对教材的合理选择。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周云龙主编的第三版《植物生物学》,这本教材不仅包括植物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概念,同时,还介绍了植物与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近年来植物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此教材顺应了当前科学的发展方向。同时推荐学生阅读由A.M.史密斯(Smith A.M.)等欧洲著名的七位植物学家共同撰写的《植物生物学》(Plant Biology),此书内容权威,是植物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作为课外读物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另外推荐阅读由黄宝康主编的《药用植物学》,此书是“十三五”规划教材,原是高等院校药学专业专用,此书对药用植物进行介绍,并配有彩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涵盖主要知识板块有: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发育;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和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界的多样性,主要植物类群及其系统发育与进化。对于植物细胞的代谢和增殖、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因与细胞生物学内容重复,只做概述,不做重点讲解。根据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需要,为体现医学院校特色,补充相关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医用价值,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对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关内容,应指导学生自学和进行课外调查 ,鼓励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三、教学模式的调整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都有着自主学习的潜力,尤其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因此在植物生物学选修课的教学上,采取了课堂教学和课余自学并行的教学模式。比如进行植物分类介绍时,利用课堂时间讲授分类学基础知识,之后要求学生在课下采集标本,制作成图片,在下次课堂上展示,并与所有师生共同辨认分类。这种教学模式扩展了教学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其次,课堂教学应增加植物生物学前沿性知识,介绍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进行主动性地、有针对性地补充自己的课外知识。由于选修课面向多个专业学生,因此在授课时应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进行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也可以采取分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以班级或专业自行分组,每组3~5人,自选相关题目写小论文,并在课堂上作报告。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更能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

近年来,各高校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已由传统的课本板书授课方法发展为网络信息模式,网络、图片、视频、软件都已作为重要的教学组成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了现代教育方法的更新和改革,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具体化和形象化[5,6]。尤其是植物生物学选修课教学过程中需要展示大量植物组织和结构图片,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依赖性增强,课上教学基本上都是大量的视频和图片,对知识点不进行详细归拢,导致学生观看视频没有目的性,观后不留印象,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播放视频前,应做好知识点讲解,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观看后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采取传统教育方法和多媒体教育手段相结合,才是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设计上,我们应该展开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以往由教师在台上讲解,或书写板书或参照PPT,学生则忙于记笔记、划考点。一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真正去思考和领悟知识。为此,教师应给学生设计应用性和探究性问题,将W生置于问题中去,由此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可根据课堂需要,将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探索植物科学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教师多用课件进行教学,因此教学课件的制作尤为重要。课件内容要有清晰的脉络,文字简洁有效,图片、动画、视频应具有代表性。教学资料应充实,才会对教学有良好的辅助和扩充作用。

五、考核体系的完善

以往的选修课考核采取笔试开卷考试,学生可以轻易地完成考试获得学分,这样简单且单一的考核方法是选修课不受重视的基本原因。植物生物学选修课新的考核体系由课堂考核(20%),作业考核(30%)和期末考试(60%)三部分构成。课堂考核包括出席情况、课堂提问;作业考核包括随堂作业、课后小论文、布置的文献查阅、标本的采集等一系列作业;期末考试也可有多种形式,如:分组课题答辩,论文写作、外文文献翻译和总结等。如此的考核体系才会发挥植物生物学选修课的教学作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通过对植物生物学选修课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选修了植物生物学后,他们不仅收获了学科上的知识,还锻炼了能力,增进了友谊。在学校领导和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植物生物学的教学体系愈加成熟,为学生建立了理论应用实际、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 翟宇婷.对高校选修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1):101- 105.

[2] 刘 茵.深化植物生物学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9):129- 131.

[3] 吕海英.植物生物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03):79- 82.

篇3

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如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规律: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了膜面积,利于呼吸酶的分布;因而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观察比较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生物中能比较的东西很多。比较时做到简明扼要,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两类生理过程,可从场所、条件、过程、结果、意义等进行了解。

综合归纳

必修模块之间、必修与选修模块之间知识是连贯的,构成生物学的体系。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和记忆。

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抓顺序、抓联系、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遗传的物质基础按中心法则这一主线串联。抓联系,如神经细胞与脑、脊髓联系点在于神经元的结构分细胞体、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组成脑、脊髓灰质等。抓特点,就是要抓重点抓主干。综合归纳就是简化次要,精炼主干。

4掌握好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创造的前提。记忆方法很多,下面列举生物学习中常见的几种。

4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或核心词来帮助记忆。

4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4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用对比法将有关的名词列出,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

44衍射记忆法

衍射记忆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发散思维,把与之有关的知识建立联系。

5形成良好的学习常规

建立良好的学习常规,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所谓学习常规,是指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步骤,包括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总结等步骤。

51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通过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对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若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讨论弄清楚。预习将为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2听讲

听讲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听什么?一节课要提高效率,课堂上要做到“三听”,即听思路、听联系、听重点与难点。

第一是听思路。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思路,要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引出新课题的,又是怎样把新课题展开的,怎样讲解和归纳的。如学习DNA的分子结构,思路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①构成DNA的基本元素是C、H、O、N、;②构成DNA的基本组成物质是脱氧核糖、含氮的碱基、磷酸;③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④成百上千的脱氧核苷酸构成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⑤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形成有规则的双螺旋的空间结构。

第二是听联系。老师讲课时,一定会联系许多旧知识,使之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课时注意听这种联系,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对于学习新知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是听重点与难点。每一节课都有重点内容,有的课还有一些难点内容。对于重点知识,老师会反复强调,会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解,会围绕重点提出一些问题,以便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有时老师会明确指出哪些内容是重点,是必须掌握的。一般情况下,在每节课快要结束时,老师都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

5复习和作业

每天的复习要避免机械的重复,应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点的联系。然后通过适量的精炼习题,可提高做题效率,既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54总结

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于章节内重要的知识点之间、不同章节之间、必修教材之间、必修与选修教材之间的知识网络的构建。做好总结既能复习巩固,又能提炼主干知识。

55建立错题集

篇4

2016年广东省全国卷考试,到目前为止,山东、福建、重庆等省份都加入全国卷。虽然考试大纲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是试卷结构、知识点考查的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纵观近三年全国卷I生物非选择题部分,试卷结构总体稳定,知识点考查的形式不一,既突出主干知识,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试卷结构安排

理科综合试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生物总分为90分,一共12道题,题目的序号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其中,1~6题为生物选择题,分值总共为36分;29~32题为生物必做题,每题的分值在8~12分之间,分值总共为39分;39~40题为生物选做题,这两道题目二选一,两题的分值都为15分。总的来说,试卷的结构稳定。

从非选择题知识点的分布表可以看出,必做题考点主要集中分布在主干知识,如代谢、遗传规律、调节、生态系统等。选做}中,选修1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运用,选修3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在必做题中,重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往往一道题目结合多个考点,而且必做题的内容都是必修1-3。而选做题中往往找准一个点,进行小范围知识的详细考查。同时,具体问题会与必修模块联系,进行知识点整合。

二、剖析试题考点

对非选择题进行分析,发现知识点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知识的简单填空

高考卷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考试大纲的要求范围内,覆盖面比较广,还有各种能力要求,但是考题并不意味着难度都很大。从表2中可以看出,6道非选择题,每一年都会出现,不少的填空只是考查知识点的识记情况,这一些只需要学生回顾起知识点就可以直接填空。所以,在高考中,不管题目难易程度如何,学生都要有信心,这样,容易得分的点才能拿下。

2.知识点综合考查

全国卷的试题,会在一道题目中考查多个知识点,让学生内化知识点的联系和网络化构建,重点进行生物本学科知识点综合考查。如2016年31题,同时考查学生免疫调节、细胞物质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知识。在知识点综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懂得知识点联系,而且要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综合考查的难度。

3.创设情景,创新考查形式

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会觉得试题比较难,除了本身的知识储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全国卷考题中经常采用新颖素材,创设各种的情景,或者考查知识点采用新角度,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鲜感,提升了考试难度。如2016年31题创设了病毒感染生物情景,考查免疫调节;2015年31题创设了一个生态系统情景;2014年31题,创设了小鼠实验情景等。在考查的角度上,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年份采用不同的形式。如2015年29题和2016年30题都是考查光合作用的内容,但是2015年采用的是光合作用实验的形式,考查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2016年采用的是坐标图的形式,考查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能力。

4.学科特点突出,体现生物素养

在全国卷的试题中,关注农业生产、食品安全、人体疾病和健康、生态建设等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的问题背景下关注生物学。在题目中考查学生阅读、图表曲线分析、实验探究等能力,让学生综合分析后,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考查,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却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懂得运用,对待问题有自己正确的看法,同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策略

根据试题考点的考查内容和形式,对复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回归课本,吃透基础知识

在生物复习过程中,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沉迷于题海战术,脱离了最重要的教材。从考试大纲来看,所有的内容都是源于教材,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教材。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讲解题目时,学生经过老师讲解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填这个,此时,学生对知识理解还是不够透彻。因此,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基本概念、原理的本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如遗传规律,学生很难明白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如2014年32题(2)要求学生写出预测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需要满足哪三个条件时,学生就不知所措。老师讲清楚知识点后,可以以基因为中心,教学生进行拓展,联想起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伴性遗传、中心法则、基因频率计算等,形成知识串,温故而知新。

2.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学生普遍看题比较马虎,扫一眼,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答。我们仔细分析试卷会发现,题干给的信息对解题是有提示作用的,在问题的设计上是有层次的,步步加深。因此,学生认真审题,能更好地了解出题人的考查方向,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学生在做非选择题时,经常出现各种错别字,如“神经递质”写成“弟”“第”“乙烯”写成“希”“稀”等,因此,要端正态度,要注意课本中专有名词的写法。不少学生在语言的描述方面不通顺,因此,平时要训练语言表达和措辞,学习如何概述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实验,在做题时要先把知识点找出来,然后进行合理的语言组织,再填写。

3.多练,善于总结错漏点

想要提高分数,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题目,巩固知识点,把握课本的主干知识,了解知识的考查方式。同时,对同类的题目进行总结,归纳作答的方法。建议同学们做题时,准备一本错题集,把自己做错的题目整理成册,从错题集中找出自己知识的错漏点,及时回顾课本。老师也可以通过练习,得知学生知识短板,课堂上再次强调,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关注生物热点

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是一门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分析全国卷的试卷特点时,不难发现我们的命题人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新闻热点,可以尝试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提高我们的生物素养,也能让学习充满趣味。

高考,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根据大纲和考试要求,进行全面的复习,不断提高自己综合、创新、逻辑推理等能力,培养自己的生物素养,这样才能在高考中更加有把握。

参考文献:

篇5

新课程标本中的必修模块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必不可少,选修模块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才能在教学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尤其是选修教材,可能对于部分教师来说自己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仍处于摸索之中。

选修课注重的是理解和应用,理论结合实际,所以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不需要过于深和专,只要学生能理解即可。每个工程的重点在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比如生态工程的原理就是一个重点知识,要求学生在记住这几个原理的同时学会应用。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比如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组织培养的区别,等等。有些知识点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胚胎工程——《受精阶段》,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把这部分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最重要的是要结合高考的要求,要求学生多做题,进行不定时的检测等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不变应万变。以下是我总结的每个专题的学习和教学建议,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1.基因工程

由于基因工程在必修教材的学习中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学生比较熟悉这部分内容,学习起来也容易得多。本章教学既要使学生应用已有的遗传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懂得无论是获得目的基因,还是进行蛋白质改造,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都是造福人类。

本章的重点是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和操作过程。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例如:抗虫棉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大米、植物油等好多都是转基因食品,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得出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涉及必修教材中DNA的结构、复制、表达酶等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有可以向学生提问:DNA是靠什么把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的?要使DNA分子断裂需要用什么处理?等有关的问题,既复习原来的知识,又可以引出基因工程的工具酶等。由于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因工程的理解。

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包含了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块。突出了细胞工程的发展和基本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重点在于微生物的细胞融合技术,植物体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本专题看似抽象神奇,但是也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同知识之间的衔接,例如: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区别于联系,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区别和联系,等等。高考中不可避免会考查到相关知识。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是个热点问题,与当今社会的生物科学发展联系紧密。学生要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的原理和制备过程,因为这也是高考选修题的一个考点。

细胞工程是在学生学习必修一细胞与分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回忆细胞有关的知识,从而引出细胞工程的内容,对于比较抽象的部分尽量做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动态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便于理解。不要采用“满堂灌”的形式,给学生留出一部分的时间让他们理解。同时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影响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条件有什么异同点?(2)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融合常用的促融合因子是什么?(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什么?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什么?(4)常用什么方法去除细胞壁?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有什么区别,等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表达的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能力。

3.胚胎工程

本专题是在动物生殖与发育的基础上,了解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即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胚胎工程的主要原理,技术,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同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中的最新热点,阐述了胚胎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本节的重点是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胚胎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该专题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比较陌生,所以教学中要从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精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提出:必修教材中的受精过程,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以及生理学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教学中应注意多举例子来说明问题。关于胚胎分割应强调分割的时期(桑葚胚或者囊胚)和注意的问题(胚胎分割时应注意对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且分割的分数不宜过多)。对于体外受精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试管婴儿的介绍很自然地引入,教授过程最好图文结合,让学生明确这是有性生殖过程。

胚胎干细胞的技术及应用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同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总结交流三类干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篇6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重点对三个必修模块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比较,在新的情景中分析讨论,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要求每个考点过关。

另外,对大类学生进行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复习,涉及许多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以及生态工程。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是对各项技术的基本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的理由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关注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基础知识绝大部分已经遗忘,所以需要对基础进行过筛子似的复习,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复习以及在新的情景中的应用和拓展都存在明显的劣势,所以需制定周密且可行的教学计划,抓住每一个细节,抓实每一个过程。

四、 方法措施:

(一)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纲,明确教学内容

要认真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尤其是考试说明中注重考察的内容,并且注意I和II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并且与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看看提高的程度。

认真分析课程标准中的每一部分的行为动词要达到的目标,注意能力要求。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通过统一测试,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将高二做过的试卷、习题整理出来,选出有代表性的、易错题的集中评讲,达到知识点过关的目的

(二)重新设计章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需要打乱课本原有的章节结构,设置具有一定思维性、可操作性,又能起来阶段小结作用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每一单元围绕单元知识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构建单元知识网络,进行单元检测且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疑难、改进教学策略。针对我校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实际情况,在第一轮单元复习时基本课本顺序为主线条,从落实基础知识开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复习课质量。

(三)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实验多方位专题复习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设置如下几个专题:

1、 植物细胞的代谢、增殖以及调节

2、 动物细胞的代谢、增殖以及调节

3、 遗传专题

4、 生物与环境

5、 选择题解题能力专题

6、 实验专题

(四)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试题设计上讲究适量、适合测试目标,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同时重视对学生比较,图表分析、实验等答题能力的培养。练习的批改上讲究细致、实效,学生的每一份练习都是学生的辛勤劳动成果,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我认为无论如何都得重视学生的每一次练习,做到精改精批,在训练的基础上做到快反馈,快反馈不仅使我对训练中的每一个问题或集体或个别能进行矫正或强化;还能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和教学进度;能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使学生的生物学习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五)注重辅导,加强检查力度。

20xx年高三生物新学期教学计划(二)面对着高考录取方式的调整,语数外在高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而对于生物,为了打好高考这场团体战,我们生物老师更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落实精讲精练,我们相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全体备课组将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在高三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将踏踏实实地做好高三的教学工作。

我们高三备课组虽然人员较少,但依然踏实前行,把各项工作做到位。我们根据新的高考要求,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本学年的教学进度以及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下面浅谈一下高三生物的复习思路:

一、高三一学年的教学进度:

教学思路: 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滚动提高 把握要求、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总体上分两轮复习,重点要第一轮复习(以章节复习,适当进行整合,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

本学期完成必修课本和选修三课本的第一轮复习。复习完必修三后可以每周做一份综合试卷,提高学生的整体性和综合意识。第二学期在一模前进行选修一及实验专题复习和综合试卷的练习,争取在第一轮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模以后则进行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的形式。

二、本学期的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㈠准确定位,因材施教:

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的高考要求(重点是B级的达标人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难度系数上不是面向高考试题的全部,而主要定位在85%。(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是6:2:2,让尽可能多的同学能拿到试卷上80%分数。此外,对于班内少数学有余力的同学,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练习。争取高考试卷上的20%。而对于少数基础较差的同学,则相反。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高三备课组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坚持集体备课,分章节由专门老师负责有关的知识点扫描、教案和统一练习、测试,遇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

㈡教学策略:

1、抓好基础

高考不管怎么考,基础知识始终少不了,能力的培养,更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历年的高考卷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今年的江苏高考卷更体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对于基本知识点逐章逐节进行复习,生物学科虽属理科,但一些基本的知识相当一部分需要记忆。今年,我们在每一章复习完时,都进行基本功测试。来促进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

2、方法指导

在高三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以往高三学生的困惑表现在:有的同学花了时间在生物上,就是学不好,不知该如何来学生物;还有的同学是题目看上去会的,也理解的,就是不知如何来解题。这些都说明了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学习方法和解题的技巧与方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这都需要老师在平常的复习中和练习中加以指导和归类总结。

3、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高三的教学工作是繁重的,但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有些同学的基础好,有些差些。 一支独秀不是春 ,对于个别同学老师尽量做好课后的督促辅导工作。

4、分工协作

在高三复习工作中,分工协作,编写好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案,群策群力,做到资源共享。

5、把握四个环节

⑴懂。虽然高三是复习,但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平时生物课训练少的事实,许多复习课只能当新课上,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听懂,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在追求进度的同时更要追求质量,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较大的收获。

⑵做。习题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把习题作为查漏补缺、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习题,我们切实落实精选、全批、选讲、订错四个环节,同时,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去认真做,在做中有所得。

⑶思。

篇7

2教学知识点,理解巩固

在“遗传与变异”一章涉及多种人类遗传病,让学生理解人类遗传病的病因及遗传方式,遗传概率的计算是本章节的教学重难点。例如,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形遗传、血友病X连锁隐形遗传,学生对这些病症的表现及病因充满兴趣,但对遗传系谱图的分析、遗传方式、概率计算容易出错,教学中可出示血友病在英国皇室中遗传的系谱图,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分析该病患者、携带者及其孩子的基因型,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遗传特点;对多基因遗传病如高血压等,可让学生回家调查家族情况,绘制成遗传系谱图,通过课堂交流进行理解巩固。

3应用选修课进行实验探究

本校在高一年级开设《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选修课,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由微生物引起的流行病;此外,涉及有关科学小实验,如自制酸奶、自制葡萄酒等。在教学实践中,将重点放在带领学生开展自主实验小课题上。例如,进行“面包防腐实验”: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防腐实验(加入盐、糖、胡椒粉、干燥剂,或风干、放入冰箱等)。在实施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后发现,加入胡椒粉的面包片最先发霉;风干的面包片最不易发霉。究其原因,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和粗脂肪等,可能会引起霉菌生长;水是生命之源,食物(面包)脱水能够抑制霉菌的生长。此外,学生还进行了“微波炉辐射杀菌效果”、“不同清洁用品洗手效果”等实验探究。学生初步踏入微生物学领域,在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获得了研究的乐趣。

篇8

1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一进入高三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同时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选修新课学习、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三册教材共十四个单元分七个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问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2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3讲究方法,联系实际

篇9

一、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一进入高三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同时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选修新课学习、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三册教材共十四个单元分七个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二、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

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三、讲究方法,联系实际

复习方法要得当。生物高考复习中,一般要使用三种常见的复习方法。(1)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组成酶与诱导酶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它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2)串连复习法: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3)联想迁移法: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60-02

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任务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每个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生物科学素养指的就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之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首次将概念列入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三大课程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达成后两个目标的基础。在知识目标中要求,“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整个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就是概念。于此同时,课堂教学是所有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那么,毫无疑问生物教学的核心就是生物概念的教学。那么生物概念教学就直接关系着知识目标的达成。又因为知识目标是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基础,生物概念教学也即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达成。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关系着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和日后的持续学习。

二、学习《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目的及意义

本模块选取的都是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和细胞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学习本模块的知识,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特点和结构特点以及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这样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中对学生有巨大帮助。学习本模块后,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本模块的学习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所以,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极为必要的就是开展核心概念教学,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和知识框架。

三、《分子与细胞》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地位及与其他模块的联系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共同的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中,“分子与细胞”模块主要是阐述生命的本质,即生命的化学基础和结构基础,实现自我更新的生理基础,实现自我复制的遗传信息传递基础;“遗传与进化”模块主要是阐述生命的延续性,和生物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和原因;“稳态与环境”模块则主要是阐述生命系统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其保持稳态并适应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作用使其结构与功能达到协调统一并持续发展。因此,共同必修部分的3个模块内容之间的知识联系非常密切。而学习其他模块时“分子与细胞”是学习高中生物的基础。此外,学生通过“分子与细胞”内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选修模块的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四、《分子与细胞》模块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生命系统这个概念存在于《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一节,本节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堂生物课,起着承接初中学习开启高中学习的作用。因而本节内容并不需要学生掌握生命系统的所有外延,只需要学生能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层次,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即可。

2、“细胞的分子组成”部分,本部分内容的单元知识点有: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分子组成、水和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要求是:简述生命元素的类别,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3、“细胞的结构”部分,本部分内容的单元知识点有: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的研究方法。细胞的类别、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细胞的整体性等。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的大体功能;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阐明细胞核贮存遗传信息。举例说出细胞各部分结构相互联系和协调一致,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4、“细胞的代谢”部分,本部分内容的单元知识点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与代谢、酶与代谢、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要求是:说明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转方式,以及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酶作用的特性;简述ATP分子结构,解释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说明ATP的生成途径,阐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细胞的呼吸的两种方式及过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在生产实践中运用。

5、“细胞的生命历程”部分,本部分内容的单元知识点有: 细胞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其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要求为“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同期性”,属于了解水平。 .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涉及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核的内容存在一定的联系,与我们现实的生活也较为接近,另外同细胞的癌变等内容均联系紧密。这部分内容还包括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新课程标准标准》的知识目标要求为“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属于理解水平。并要求将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坏死进行区分,属于理解水品。

五、实施过程中,我的教学策略:

1、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必要帮助。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3、进行及时的评价。为了保证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还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只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应该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4、每节设置“练习”,每章设置“自我检测”和“本章小结”,及时复习和巩固,强化自我评价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中生物-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