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发展的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8 05:53: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篇1

作者简介:陈建华(1953-),女,江西万年人,南昌大学教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心理咨询;余婷(1994-),女,江西新余人,南昌大学教育系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5-0074-04

MOOC是近年兴起的互联网教育形式,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意为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文译为慕课。MOOC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优质教育的结合。网络的快捷性、综合性、开放性与优秀课程的结合使世界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大规模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1]。MOOC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免费的优质课程,其强调教师与课程学习者的互动及课程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更是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教师能在教学中利用MOOC并将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MOOC做到全国乃至全球共享,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在MOOC上个性化地选择课程学习并实现实时互动,提高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认真思考与面对的问题。

一、MOOC对高职教学的影响

(一)MOOC使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化

传统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多为课堂理论讲授和上岗实践训练相结合,对于教学的情境、资源的要求较高。MOOC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的课堂形式,通过网络技术,MOOC将教学资源存放在一个共享空间内,学习者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和电脑或其他设备即可进入这个共享空间,获取教学资源[2]。随着MOOC的不断发展,国内外高校的教学视频越来越多的上传至MOOC,使得优质教学资源可以轻松为高职学生所用。MOOC平台提供的丰富多样的课程和学习资源为高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同时,高职教学注重操作和实践性,而MOOC课程所讲解的实际操作过程、技能案例、课程课件等也能通过计算机技术生动地展现在高职学生面前。对于高职教学来说,MOOC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全球化学习资源,打破了地域、资源壁垒,使全球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化。

(二)MOOC使高职教学更加个性化

个性化教育的重点在于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高职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已初步明白未来工作领域,并围绕这一领域定向学习,因此他们在学习上的目标性较强,这就使得个性化教育对于高职教学来说尤为重要。MOOC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网络教学,是个性化的教育的直接体现[3]。首先,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选择课程,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安排课程学习进度,并且可以反复学习;其次,MOOC平台通过大数据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从海量课程资源中提取并向学习者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第三,学习者使用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摆脱了传统教室的限制,支持学习者开展基于情景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的时间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通过MOOC学习,高职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计划自由的选择课程,并且MOOC也会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内容及个人水平为其推送合适的课程,教学上的个性化也提高了高职学生MOOC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竞争力,也为其就业带来益处。

(三)MOOC推动了教育公平化

在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水平等方面,各类高等院校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差距较大,进而导致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差异。且不说不同的本科院校之间课程与教学质量有较大差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使在教育资源上相Ρ∪醯母咧霸盒5难生无法获得优质的大学教育。MOOC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资源共享打破现有资源的封闭状态,能使较少的高等教育资源为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所共享,让学习者接触国内外的优秀课程,获得更多学习机会。MOOC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客观上存在的教育不公平,使由于社会地理环境和学校等因素造成的高等教育不公平得以缓解,高职学生也能够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到国外内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这使得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状得到改善,将高等教育公平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和公平。

二、MOOC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障碍

通过以上MOOC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发现MOOC的实施使全球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化,并且课程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但对于MOOC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也需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高校MOOC教学实施结果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该校对MOOC项目的支持程度,但不可忽略的是,要开发一门优质的MOOC课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需要高校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支持。尤其是一些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视频的录制和编排都需要投入高额的成本。如果高校缺乏对MOOC课程开发的有力支持,仅凭师生的MOOC开发热情是无法完成这一项目的。目前我国的重点高校,对MOOC的建设支持力度较大,中国第一批参与MOOC建设的高校便是国内的顶尖高校,在MOOC的开发上,这些学校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接轨,积极参与和开设了相关课程,并鼓励本校学生选修MOOC,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本校学生对MOOC的了解和接触程度优于其他院校,故他们对网络优质课程资源的利用率较高。反观其他院校对前沿技术的获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高职院校限于资金情况,对MOOC课程的建设投入有限,这使得高职学生不能学习到针对他们专业特点的课程,只能学习这些顶尖高校开发的针对本校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课程。此外,高职院校在MOOC课程的宣传推广方面也存在滞后性,调查发现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知道MOOC这一网络平台,更谈不上对MOOC课程的合理利用,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高职教学的网络化发展

(二)高职教学课程开发不完善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是目前MOOC教学上普遍遇到的资源难题,开发一门MOOC课程需要半年以上的准备时间,MOOC的课程大多没有收益,一些教师还有学术任务,导致大量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在MOOC上开发课程,造成很多优秀课程无法通过网络平台供更多的学习者学习。同时,高职院校课程在教学上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可操作性和未来的实际运用性。目前MOOC平台课程开发存在偏重学术性和知识的讲解这一现象,重视学生理论能力的培养,忽略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开发,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缺乏合理的过度。从课程内容到讲课方式等都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与高职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目标不一致,因此高职学生感觉不到课程的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课程不匹配

高职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较低,从侧面反映出的是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不足。而MOOC的课程大多由国内外一流大学教师录制,一些优秀的国外课程更是需要良好的英语水平才能进行学习,MOOC课程针对群体也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者,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人特点。目前通过慕课平台学习在线课程的人多数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学历层次较低的使用者则处于慕课学习的边缘地位,他们虽然知道怎样通过网络技术接触到世界一流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资源,但常常缺乏足够的能力充分利用这些优质的在线课程,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4]。尤其对于有一定学习难度的课程而言,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仅靠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导致放弃课程的概率很大。

(四)MOOC平台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机制是一种制度化的能够调动客体积极性的工作系统。激励机制形成之后,能够为各种组织实现目标提供巨大的动力与保障,可以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不断成长和进步。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和自控力相对较差,再加上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的情况时,容易失去自信心。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缺少限制条件,没有监督力度,竞争群体缺失,这是摆在高职MOOC教学上的一个技术难题。在MOOC学习过程中,资源开放且大多不收取费用,这是MOOC的优点,但MOOC学习环境是基于虚拟网络环境的,没有教师监管或是期末考核的制约,平台对于学习者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学习者之间也很陌生,不能够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因此很容易放松自己对学习的要求,也造成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不足,而这可能使一些在自我约束上不足的高职学生不能顺利的完成课程学习。因此我们需认识到MOOC虽给高职教学带来了诸多益处,但仍处于发展阶段,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在教育技术细节上仍有待改进。

三、高职教学MOOC应用发展建议

(一)学校提高对MOOC教学的重视程度

MOOC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改革,正在深刻变革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教师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式等。在使全球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化的同时,也将加剧高校之间的竞争,传统的高校排名也可能因此而改变。鉴于此,高职院校则更应该放眼国际,站在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立场上,提升对MOOC开发和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5]。在加强MOOC项目支持力度的同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MOOC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建立网络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部分高职院校受资金门槛的限制,对MOOC课程的开发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要跟上高校MOOC教学改革的脚步,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校企联合推动MOOC课程的开发与教学[6]。高职院校本身就与营利性企业紧密联系,这些企业在未来也可能是高职学生的就业渠道。在MOOC开发中由企业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并且企业的实景案例也可作为MOOC项目的重要教学资源。既可以使高职学生深入学习网络课程,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了解企业及其具体运作流程,为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对于高职MOOC教W来说,获得了资金支持,也提升了MOOC教学质量。对于企业来说,获得了“订单式”人才,达到“双赢”。

(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学创新

教师在课程开发时,首先需要考虑到网络课程的独特性,改变自身传统教师的观念,不能将传统课堂教学的经验照搬至MOOC教学中,广泛接触国内外优秀平台课程,观摩其教学方式,全面了解和认识到网络教学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所面临冲击和威胁的认识及紧迫感,培养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组织能力,使课程的设计与MOOC传播理念相符,进行网络平台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保证教学质量和课程各环节合理性的前提下,尽力将课程趣味化、生动化和娱乐化。

其次是高职教学中的MOOC课程开发需要时刻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特点,明确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开发方向,在教学观念、内容等方面贴近高职学生需求,以保证MOOC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能够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的需要,并且将线上学习的课程与高职学生线下知识内容的学习以及课外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的联系,提升高职MOOC教学课堂的教学能力和效率。

(三)MOOC课程开发需与高职学生学习实情相匹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上有一定的欠缺,与国外学生相比,我国高职学生在性格上较为内向,课堂发言和讨论主动性不高,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还遵循着传统教学模式上的教师主导、学生跟随的模式,并且对MOOC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导致高职学生MOOC学习的应用和推广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改变这种现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需要考虑到高职学生这一群体的学习特性和能力,因材施教。具体来看,在高职学生的MOOC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一刀切”模式,兼顾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处理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关系和差异,不断提高网络学习的粘性和吸引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参与度。

(四)MOOC平台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网络课程学习上普遍存在高注册率低完成率这一现象[7]。尤其是对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在网络上学习一门新课程很容易,但坚持下来相对困难。这就要求在MOOC平台建设中引入激励机制,加强环节设置,在课程选择、课程质量、课程运行等方面严格把关,在课程环节、讨论环节、作业环节、考试环节、结业环节上设定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同时要保证颁发的证书的权威性和学分的可靠性。培养高职学生利用MOOC自觉自愿学习的精神,让学习者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出击者,促使学习者主动完成课程学习。把MOOC学习作为高职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同时促进MOOC和高职院校间对网络课程学分认定的合作,将MOOC学习成绩和学习进度作为一项考核评定指标加入到高职学生的综合y评中。

MOOC模式的应用为高职教学带来了诸多益处,但只有提升高职院校对MOOC开发的重视程度,结合高职教学及其学生的特点,不照搬国内外已有的做法,开发适合高职教学的MOOC课程,充分运用MOOC这一创新模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优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McAuley,et al. 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R].Canadia,Charlottetown: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2010.

[2]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13-21.

[3]Inge de Waard,et al. Using mLearning and MOOCs to Understand Chaos,Emergence,and Complexity in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1(7).

[4]MOOC学院.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EB/OL].http:///opinion/437530/.

篇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0-0054-03

【作者简介】韩保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32)研究实习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终身教育。雷正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32)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论与教学论。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深入,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趋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人们熟知,它是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师资水平,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培训与教学工作存在矛盾

目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总量偏少,师生比例悬殊,许多教师都担任多个职务,不仅承受着繁重的教学压力,还要承担科研、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任务,在这样的现状下,教学工作与培训之间经常发生时间上的冲突。受时间和精力所限,教师一直忙于“应付”各种教学工作,难以抽出时间进行自我“充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学校也很难有计划地派出教师接受专门培训。比如,一些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无论是在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学生厌学、逃学、旷课、作弊等事情,关心学生日常生活,根本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此外,由于中职学校教师参加培训的相关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难以在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教师企业实践经验获得困难

目前,中职学校普遍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实践,到企业中指导学生实习和参加生产实践。但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教学任务变得非常繁重。为保证正常的教学,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企业实践不得不为学校教学工作让位。除此之外,还存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合作意识不强等消极现象。这不仅给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带来一定困难,也给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训和学习增加了难度。同时,切合中职教师实际的校企合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学习的情况没有与一系列的教师考核指标相结合,比如职称评聘、年度评优、福利待遇、奖惩等,导致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训、终身学习的动力不足。

(三)教师知识结构更新缓慢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对技术专业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了解技术发展的最前沿,研究其最新动向,以获取最新知识和技能并将其传授给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然而,中职教师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途径并不顺畅,知识结构更新较为缓慢。目前,中等职业教师接受的在职教育与培训项目中,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成了主流,而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较少并缺乏针对性。教师技能的培训与提高需要同实践相结合,但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许多企业不愿意合作或者勉为其难。总之,由于受当前培训方式、企业合作等一定条件的限制,中职教师难以通过有效的在职培训和企业实践在第一时间了解技术发展的最新状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而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的落后将严重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教师教育科研参与较少

科研是中职学校提高水平、提升质量、营造品牌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等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科研及管理水平整体偏低,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吻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认识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科研存在错误认识,一些教师认为科研应该是高等院校或者是科研机构的任务,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科研工作对教学、学生以及自身都作用不大。其次在力量上,中等职业学校参与科研的教师较少,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多被繁重的教学任务限制,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科研。再次在条件上,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和时间支持,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劳动难以得到相应的报酬。最后在管理上,科研管理不到位,制度建设尚不完善,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还未形成,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这些都使得教师对教育科研参与较少,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保障教师进修机会

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1年制定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随后各个地方也相继制定了本省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行动计划。然而,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课程的设置与教师专业化结合不紧密,不能真正满足教师专业提升的需求;教师因教学任务重,难以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学习;培训形式以授课、参观为主,比较单一;各个学校不够重视,不能积极配合。这些负面因素都使得培训只是走走过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要想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教师应充分利用政策,积极完成培训任务;培训单位应合理设置课程,根据教师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中等职业学校应完善学校师资培训制度,激励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师有效学习形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得指尖上的学习变得随手可得,学习资源的获得变得更加容易,这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丰富教师的有效学习形式,为教师培训进修提供便利,实现教师“泛在学习”,即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例如,打造教师在线学习平台,利用MOOC等形式,实现远程在线学习,为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供可能;建立自媒体学习平台,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媒介,创建教师学习的论坛、微信群等,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开发教师学习移动终端APP,利用微课等学习资源,实现教师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此外,还应完善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对教师的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予以认可,以不同的方式纳入教师培训考核。

(三)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增强教师企业实践经验

中职学校推行校企合作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提高。开展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由政府制定或出台有利于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学校则应主动寻求合作企业,结合企业需求,找到双方合作的利益共同点,以此为切入点、突破口,拓宽校企合作范围,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稳定合作。建立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双方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成果共享,充分调动各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建立工作室制度,邀请具有兼职教师资格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骨干来学校建立工作室,并聘请他们加入教学团队。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工作室还可以带教的形式,由企业人员带几个学校教师作为自己的徒弟,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和企业实践,以帮助教师了解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四)建立广泛合作平台,借助高等院校科研力量

为改善中职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增强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潜心研究,逐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应与高校,特别是研究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开设科研专业性讲座,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研究过程,深入了解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以课题为纽带,研究出一批成果,创建一种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带出一支科研队伍,使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与企业紧密结合,开展深层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以增强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同时,学校也要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规范科研管理工作,比如制定科研参与制度和科研项目的考核及奖惩制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加强调人性化、个性化、终身化,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借助智能化网络数字资源,每个中职教师都能获得想要的学习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师专业化理念,使每位教师得到更高位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米靖.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及其要求[J].职教通讯,2010(9).

[2]李文静.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

[3]唐智彬.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困境与出路[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4]周志刚.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篇3

中图分类号:G4

一、 我国高校英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开展,高校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尤其是在

加入WTO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明显上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能水平较高,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所以,我国各高校都在对英语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这对我国英语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方法单一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还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们无法对英语产生兴趣,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英语成绩不良等现象的出现。目前,我国多数英语教学课堂上都是采用以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或者是有些内容无法理解,只能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即使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也无法掌握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即使有些学校的英语教师能够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也不过是简单的文字与图片的罗列,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所以,喜欢同德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带动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制约了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2.2 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的部分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协调发展,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很多英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整堂课有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对单词以及语法的讲解上,学生们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在具体应用中的作用,只是在不断的进行死记硬背。老师缺少正确的教学观念,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听说方面的练习,从而造成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高,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正常交流,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2.3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现阶段,在我国的众多高校中,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正堂课都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将所有学生看作一个整体,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对一些知识点无法理解,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学习质量较差。而且,这种整堂课都是老师在不停讲解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乐意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

三、解决高校英语不足的创新发展对策

3.1 不断提高教师多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力

现阶段,随着科学记得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特征是将传统的板书改为以多媒体放映为载体的课件,通过文字与视频的结合进行知识讲解,给同学们营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校要机枪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熟练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上,学校最早对多媒体的应用就是在听力教学上,通过开设多媒体语音对学生们进行听力上的训练,标准的英语听力内容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加强学生们对标准英语语音与语境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二、综合英语教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机械训练,因而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极为有利,它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讲授英语新课时,将纸质教材与有声辅导资料结合起来,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第三、应用于英语环境教学中。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听说明能力,就只能进行不断地练习,可是由于我国语言环境的制约,学生们的听说能力训练效果不明显。可是,通过多媒体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利用声音与食品的放映,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外国的风俗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第四、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多媒体拥有先进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便捷的测试功能,如果将这些功能应用于教学效果测试上,能够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学生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2 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有的学习小组合作不能顺利进行,或活动协作不顺畅,导致合作学习失败,教学目标不能实现。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是众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认真组织教学,从中发现问题,结合理论知识,深入研究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交流欲望,以提高其合作意识,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合作学习。这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得以成功的关键。对此,大学体育教师要从理论提高认识。我们知道,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以使其思维个性得到自由发挥。

3.3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丰富课外生活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结合各专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培养学生们的英语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知识点将接的时候,可以将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与所讲内容及相关的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初次之外,学校还要积极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论坛、英语演讲等,不断提高学生们对相关活动的参与性,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1.问题的提出

在各地纷纷开始重视体育、发展体育,并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遵义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是否也赶上时代的步伐,与其他地区并肩前进了呢?或者说是虽有前进,但和其他地区差异是否显著?还存在着些哪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希望得出一个真实而可靠的结果,以便为上级领导和体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遵义所管辖的12个县市区的154所农村中小学,采用每个县市随机抽样原则(每个县市最少抽取中小学10所),考察遵义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期刊网和学校体育方面的著作了解相关情况,获取相关信息。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所需,制定并发放问卷179份,收回128份,有效问卷111份,有效率为86.72%。

统计分析法:对各种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具体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3.结果与分析

3.1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3.1.1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的县没有配备专门的行政体育干部,其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体育管理的运作方式基本上都是下达一些指导性文件,工作不够深入,缺乏创新,没有实效,没有对农村学校体育起到指导作用,管理和监督不得力。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环,从整体上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在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检查频度的调查中发现,每月检查一次的学校最多,其次就是半年一次和从不检查。

3.1.2体育课的开课情况

体育课是学校组织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学校体育工作的进行主要通过体育课来完成的,体育课目标的完成应是检查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的开课情况详见表:

3.1.3实施体育教学教材情况

以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总纲或各省市教育厅体卫处组织编写的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规范教育的为“实施教学教材”[1]。调查结果显示22%的学校能完全执行教材,部分执行教材占66%。小学基本上没有完全执行教材的,部分执行的占91.7%。

在自编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中,仅有极少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使用自编教材,大多数学校无所谓教材,只根据升学考试内容进行自行教学。

3.1.4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情况

在研究中,我们将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调查:竞技体育部分和民族传统体育部分,结果发现,对于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在遵义市农村地区,很多现代化的教学内容没有开展,或者说根本无法开展。究其原因,与场地器材有很大关联,但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查情况来看,作为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却很少走进课堂。这也说明遵义市农村地区的学校在思想上没有什么突破,未能立足现实,另辟蹊径。

3.2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分析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其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个人体育锻炼、班级体育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和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形式和内容。[2]

3.2.1两操情况。早操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课间操是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的体育活动,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

3.2.2课余训练和竞赛开展情况。《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在考查学校课余训练的情况时发现:学校有代表队的学校占仅27.03%,而有72.97%的学校没有代表队。

3.3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物质条件情况与分析

3.3.1体育经费情况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3]在调查中发现,69.6%的学校没有给体育老师发放服装费,8.7%的学校没虽然发了体育老师的服装费,但没按标准发,只有21.7%的学校能按标准发放体育教师的运动服装费。

近三年来平均体育经费投入的调查中,中学有20%的学校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小学有40%的学校没有投入。投入经费在1000―3000元的,中学占27.3%,小学只有8.3%。投入经费在3000元以上的,中学占18%,小学没有。

3.3.2体育场地器材情况

体育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遵义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基本上都不能达标。

在体育器材来源的调查中,仅有17.4%的学校有自制的体育器材,65.2%的学校主要靠上级配置和学校自己购买,这说明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3.4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现状与分析

《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规定:按照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农村初中为180:1,农村小学为230:1。[4]在所调查对象中发现,遵义市农村中小学目前的情况是中学缺体育教师情况较严重,而小学完全能满足教学需求。

教育部规定,现阶段各类学校教师的合格学历要求为:小学教师需要中专及中专以上水平;初中教师需要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水平。调查发现,现有教师队伍中,小学体育老师80%为中专和专科以下学历,中学体育教师过半以上都为本科学历。但是由于现在多实行评聘分离,如果缺乏编制,教师即使教龄达到出于不能申报职称等多种因素,导致现在遵义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偏低现象。

从调查对象中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偏轻的颇多,这关系到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问题,不利于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

通过“遵义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表”调查,结果表明遵义地区农村学校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校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的督查力度不够;(2)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严重缺乏;(3)体育师资队伍不合格;(4)学校行政领导对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思想观念落后;(5)体育教师工作热情不够高;(6)管理运作方式存在问题,体育教师上课“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不管有无教案,也不管是否按新课标规定在上课,都无人问津,鲜有学校领导会管到体育课上来。

4.2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关心和重视。争取政府部门每年的定额拨款,争取希望工程和体育福利彩票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支持,吸引企业、个人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赞助,避免因经济原因对学校体育造成的不良影响。

(2)披露现状,让教育行政领导看到农村学校体育的形势严峻,引起对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视,加大领导工作的深入。

(3)培养一支数量够用、质量合格、男女教师比例协调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4)公平、公正地评价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1.

[3]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S].国家教委、国家体委,1990-03-27.

[4]中央编制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1.

[5]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N].人民日报,2002-08-20.

篇5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推进,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电大今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进行的重要战略转型,是对原有学校的功能定位、教学模式、发展机制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本文结合自己从事电大开放教育教务教学管理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分析了在开放大学建设转型期,分校在开展开放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就对今后发展和努力方向做了一些肤浅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1)专业教师奇缺。开放教育试点正式推进以来,随着专业门类的增多,课程烦杂,专业教师缺乏的特点日益突出。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专职教师配备不足,而在职教师学历普遍较低。利用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指导的能力普遍较低。年轻教师缺乏定期的培训或者进修,对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缺乏深度的认识;而对于民族地区电大来说,校内部分科室,一直被称为是养老、临退休人员的理想安置地,所以,一直以来岗位人员处于“有人无实力”的现状。长期下来,养成了时间观念差、工作散漫的思想状态,工作上拖拉扯皮、无头绪,另外,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90年代后期的大中专毕业生,年龄偏大,对信息技术或网络教育比较生疏,学习探究能力差,同远程教育教学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2)教学科研能力差。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唯有优秀的教学团队,才能不断锤炼并锻造实践,使教学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长期以来,由于我校教师学历、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大多数时间教师都是基于网络平台开展学习支持与辅导,缺乏面对面交流与探讨以及主动参与教学科研的实践意识,对于远程教育之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讨缺乏深度的探究,这一系列的因素致使学校教学与科研能力差,教学与科研脱节。

(二)课程资源建设不足,课程设置已不适应开放教育的需要。自开放教育全面开展以来,各个专业的设置已逐步体现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课程文字教材已经逐年更新,但是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只有一少部分配有辅导软件,其余专业课程只有文字教材,而且大部分以文字主教材为主,无辅助教材(即计算机辅助软件或vcd光盘等),在此类专业课程学习当中,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电大学员来讲,自主学习可能成为一大障碍。再次,在开放教育全面开展的这几年,各级电大虽在网上课程资源建设方面都做了最大努力,但大部分主要还是以文本试题为主,很少有视频内容。资源内容单一、匮乏。而分校都是导入借用省校及往年的资源,平台分级,但是资源重复,无形中使学员对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失去动力和兴趣。再者,分校专业设置虽多,但是缺乏特色专业建设,致使各专业统抓统管,缺乏特色品牌。

目前,行业分工的逐步明细、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之下,电大学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是以在职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自主性更强。伴随行业结构的分工和教育改革,使得专业划分过细,课程设置重复,有些课程专、本科统开,有些课程不同专业统开;同时,自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全面推行以来,专业规则当中已无自主选择的课程(即选修课),学生自己已无选修的余地。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式,既有悖于电大开放教育办学的宗旨,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违背了高等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思路。

(三)教学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远程开放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主要方面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开展教学支持服务。因此,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所电大学校能否更好地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指标。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大学校,其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逐步推进整改,但是

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各类配套资源的配置和建设令人担忧。

(四)管理不到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电大只所以以“广播电视大学”命名,是与当时成人学习的教育教学条件相对应的,即以广播电视等多媒体电化教育为主要手段,这一时段曾在远距离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大远程教育迫切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这一切使电大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在开放教育发展逐步成熟,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试点逐次推进的条件之下,各级电大都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更新了计算机网络设备,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专业技术条件的制约,加上网上资源建设和各种学习软件的匮乏,使大部分远程教育设备未能更好的利用,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和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平时考核管理不到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改革都比较滞后,加之各级各类成人类高等教育机构并行发展,使基层电大招生生源逐年下滑,许多成人类办学机构刻意降低标准,变相招生,以“市场”为主要导向,无形当中给受教育者养成侥幸心理,不在学习上下功夫,使平时管理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相背,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加大了平时管理与考核的难度,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长远发展。

二、改进的思路

(1)管理者要转变观念,研究政策,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学校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学校各个部门齐心协作和整体团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领头雁——“管理者”的不断探索和经营。所以管理层也是关键。管理层要不断研究政策,带头加强学习和研究“远程教育”的管理知识和业务,充分发挥电大的系统优势,统筹兼顾,上下运作。要按照开放教育的要求和管理模式来进行合理规划,切实以网络化的平台环境为依托整合各类课程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要关注政策,争取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充实四支队伍人员配置,加大信息化的基础环境设施建设,强化与普通高校、地方企业的合作,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协调发展的路子。把电大办成独具地方品牌特色的新型开放大学。(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外聘兼职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由于开放教育实行分散办学、个体化教学的方式,因此,要配备各个专业门类齐全的专职教师进行辅导确实有很大困难。针对目前基层电大专职教师紧缺、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开放教育的特点,应该充分发挥系统办学和地方社会办学的优势,不断加强与上级主管学校、兄弟学校、地方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的横向联合,成立助学团队,聘请校外专家和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和课程辅导员,加强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辅导,并重视对兼职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的培养,组织他们学习电大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熟悉电大教育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不定期举办课程研讨与交流,提高其教学水平。(3)依靠政策支持和系统优势,解决资金问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系统办学优势,争取上级电大在各项收费标准、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照顾支持,尽量下浮或者减免各种管理费用,使基层电大把有限的经费收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这样,既使基层电大收到实惠,又增强了竞争力和凝聚力。二是依靠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要研究政策,抢抓机遇,积极利用近几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优惠扶持政策,努力争取项目经费和技术设施。同时,依靠自身条件,克服一切困难,使各项经费合理地利用到基础设施配置建设当中。(4)强化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制。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通过教学过程当中实践总结而制定的,分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在实际实践中总结完善、突出特色,使之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招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等等,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5)以开放大学建设为契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伴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教育信息传播及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效与便捷利用,使偏远地区的基层电大能够依托系统优势不断加快教学与管理改革,以“开放”和“远程”为基础,整合系统内部优势资源,实

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利用纵横交错的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真正把电大办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开放式远程教育大学。总之,有了良好内外环境和四支队伍,通过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热忱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远程开放教育必将成为新时期最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6

一、认真组织,广泛进行宣传发动

1、学校召开党政班子会议,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把握工作重点,研究制定了学校案例剖析阶段工作安排。

2、召开全体党员干部会议,对对照检查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安排案例剖析阶段工作,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燕在大会上进行了动员部署。

3、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学校设立宣传专栏、悬挂了标语口号,及时补充完善专题博客内容,各种宣传信息已经达到70条,访问次数达到了17000多次。

二、广泛开展了献计献策活动

在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案例剖析阶段动员会以后,我们又专门组织会议对献计献策活动进行专门发动,讲清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对改进学校工作的重大意义,使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到献计献策活动中来。为此,我们要求每名党员认真对待献计献活动,不能走过场。

为了使献计献策活动更有实效性,学校党支部对党员献计献策的内容进行了细化,使党员做到心中有数,更有针对性。要求党员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设施设备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为了使党员同志更广泛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一是下发合理化建议反馈表到每个党员,针对学校重点提出建议;二是组织召开座谈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三是校长、副校长和个别党员进行交流,单独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在专题博客上开办建议栏,随时听取党员的意见。

对党员同志通过不同渠道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学校党支部非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汇报、汇总。

献计献策的内容呈现出以下特点:内容针对性强,对改进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内容全面,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出的建议可操作性强。建议起点高,具有前瞻性。建议内容涉及到5个方面,9大项专题。最后学校党支部形成了《献计献策专题报告》。

三、认真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

1、确定调研专题内容。学校党支部根据副校级以上领导分工情况,在班子成员认真讨论、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党支部和4名副校级以上领导分别确定了调研专题。

2、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对党支部的调研工作,主要由党支部书记负责,其他支部委员按照调研专题的细化内容分别开展调研,并随时汇报调研情况,最后听取汇报,安排专人汇总。4名副校级以上领导根据个人调研内容,深入到教师、学生、家长中,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掌握翔实的资料,做好调研记录。

3、认真撰写案例剖析报告。学校党支部书记听取支委成员调研情况报告,进行汇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安排专人撰写调研报告。4名副校级以上领导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思考,认真撰写了案例剖析报告。

四、认真做好学习教育活动的管理工作

篇7

对A高校的各学院各年级分别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总共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0份,有效率为92.72%。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整体抽样方法法,由研究人员将问卷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填写完之后,当场就回收问卷。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由基本情况问卷和满意度问卷两部分构成的。其中基本情况问卷是对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进行问题设计,而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体现研究对象也就是A高校学生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这样方便于后续对数据整理和分析。问卷的第二部分就是对A高校学生满意度进行调查,通过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知,高校的学生满意度主要包括课程和教学、生活和环境、信息资源、入学和就业、收费和资助、咨询和建议、个人发展等七个方面[3]。本次问卷中就这七个方面设计了50道题,并采用卡特5级正向计分法。非常满意为2分、较为满意1.5分、满意1分、不满意0.5分,非常不满意为0分,总计满分分数为100分。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出A高校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服务质量总体评价的平均得分为86.5分,高于目标值0.5分。并且70%以上的单项满意度的平均值高于1分。这表明A高校的学生对于A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普遍是一个较好的评价,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总体感到比较满意。学生对A高校的生活和环境感到最为满意,得分为88.7分,咨询和建议的分数最低为85.3分。总的来说,各模块之间的分数差距不多,这说明A高校对教学服务质量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通过对调研问卷的学生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对A高校的生活和环境中满意度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觉得A高校在宿舍管理以及学校的软硬件方面建设要高于同等水平的高校。对咨询和建议的满意度最低,是因为觉得A高校存在部分行政老师在为学生办事时候态度不友善,并且也有学生提到找老师处理行政事务的时候,那行政老师却不在自己的办公位置上。

篇8

中国爱生学校的终极目标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充分展现,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而成功地学习和成长。参与与和谐作为爱生学校建设的维度之一,其实质是学校管理的发展方向。民主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主导思想,学校的和谐发展更是离不了民主管理,而广泛的参与是民主管理学校的基础和核心。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质量,才能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实现爱生学校理念。因此要更好地推动爱生学校建设,就要唤起教师、学生、家长对学校事物的广泛参与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唤起意识转变呢?

一、和谐的校园必是民主的校园

学校领导者的民主执行力是激发参与者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的保证。只有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以民主的精神设计、组织、实施,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有效激发。除了利用办公会、职代会等途径对教职工意见或者建议反馈之外,鼓励大家利用QQ群发表个人意见或者建议,向校长电子信箱发送个人邮件,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组织集体性的讨论,形成一定的结论,对待有个别性的问题,及时单独予以公开回复,不管意见或者建议是否正确、有没有偏激,让教职工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能够受到重视,才能调动起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提供多种形式的家长参与途径,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教学中,让家长真真切切看到自己孩子成长的足迹。除了家长开放日、家校委员会之外,可以以“校园五节”为平台,组织多种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其中的开放性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在共同的参与活动中体会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在家长融入学校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热情,利用他们的智慧进一步推动爱生学校的发展,让家长看到学校管理者的诚心实意。

从孩子的角度看学校,在已有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形式的基础上,我们更应当倾听孩子对自己成长环境的想法,因此应该试图寻找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途径,以便了解孩子的学习愿望和对学习环境的渴求、希望,把爱生学校建设成为孩子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充分展现的乐土。

二、完善制度和建立机制

参与制度和机制的完善是实现和谐参与的保证,因此: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重要制度的出台、涉及教职工个人利益的问题要充分征求教职工的意见,要进一步细化工作,必要时个人意见有无表达要签字认可,一来可以唤起个人重视程度,二来可以引导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其次,要完善职工代表制度。要把职工代表作为学校和教职工联系的通道、桥梁,教职工意见或者建议通过职工代表不记名表达,把职工代表反映的教职工意见或者建议不定期通报,以充分发挥职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再次,要完善家校委员会制度。要定期举行家校委员会成员会议,征求家校委员会成员意见,发挥年级组家委会成员作用,让年级组长不定期收集年级家委会成员的意见或建议。如可以建立家校委员会成员网络群,及时倾听并反馈成员的意见,通过制度化的安排,促进学校、教职工、家长信息交流沟通,促进学校、教职工、家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三、参与与和谐的质量

有质量的参与才能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校园民主氛围基础上的参与制度、机制的完善能为爱生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将这种条件转化为现实的推动作用还在于参与者的素质,在实际操作中要不断提升参与能力。

1.教职工参与者的素质

(1)主体意识培养。

只有具备了主体意识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角色,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学校管理决策的意见表达中,才能以成熟和健康的心理参与到学校管理决策中。

(2)参与意识的形成。

参与意识形成了,就会外化自觉地参与行动,其意识越强,其行动就越自觉、越深入,也就能促进爱生学校建设更加均衡和谐地发展。

2.家长参与者的素质

家长参与者素质的高低关乎参与质量,素质高的家长不仅能为学校管理决策提出良性建议,而且在其他家长中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便于学校管理层决策意见的顺利执行,取得其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篇9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希望找到在课程实施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成为下一轮课程计划更新的依据,使课程计划的更新更加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加基于证据的理性分析。

课程计划更新与完善机制的设想

对于如何收集课程实施中的信息以发现问题,以及如何基于问题更新课程计划,形成课程计划更新与完善的机制,我们在探索初期的设想是:实施课程计划――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更新学校课程计划――新一轮课程计划的实施。基于这样的设想,我们开展了收集课程信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更新计划的尝试。

收集信息

在上海开展的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制定了课程计划,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三轮学校课程计划的更新。每轮课程计划的实施中,学校都注重对课程实施信息的收集。

课程信息收集的框架。归纳学校对课程实施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三大阶段、四大领域和多元主体。三个阶段是指课程计划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信息的收集;四大领域是指对方案背景、方案目标与内容、方案实施以及课程计划效果四个领域进行具体信息收集;多元主体是指改进和更新方案需要从学生、家长、教师自身、同伴教师、学校课程委员会以及教育行政(督导)部门等诸多主体收集信息。

课程信息收集的具体内容、方式和步骤。学校课程信息收集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信息收集的目的――组织相关教学和调研等活动――收集相关主体的意见、建议――对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或反馈――落实建议、改进课程实施(见表1、表2)。

学校家委会收集信息的案例。民乐学校成立家委会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学校每年和家委会联合开展系列活动,如连续三年向全体家长收集对学校合理化建议的“十佳金点子”评选与表彰活动。学校对家长意见和建议的收集是全样本的,学校每年会收到600份左右来自家长的详细建议,学校将这些建议进行归类评审,最后选出“十佳金点子”进行表彰。

如200年度,学校共收到学生家长合理性建议551份,其中教育教学160份、德育118份、家校互动90份、学校管理93份、环境创设90份。2010学年度,学校收到家长建议536份,采取不同的分类,以便落实改进,其中身心健康193份、拓展课程156份、减负增效132份、家校互动55份。

学校将家长的建议进行分类汇总,评选出“十佳金点子”,并且学校对家长的各类建议进行反馈,形成改进措施,在下一年的家委会上将改进情况向家长汇报。由此,学校形成家委会信息收集、反馈、改进的步骤:家委会和政教处组织――全样本家长提出建议――分类汇总反馈――学校落实改进――学校汇报改进情况。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在对课程实施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后,学校发现了需要改进的问题,包括:拓展型课程科目种类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拓展型课程的结构不够明晰;某些学科教研组作用有限;教师缺乏校本课程设计知识;学校供学生自主活动的场地有限。

学校再根据这些问题中哪些是属于课程教学的、哪些是非课程教学,哪些是学校可以通过下一轮课程计划的实施加以改进的,以及哪些是学校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等标准对问题进行分析,以落实到下一轮的课程计划实施中。

更新课程计划

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校对原来的课程计划进行更新。表3是学校新一轮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由“五因”展现“五特”,从而满足“五需”。学校在该理念指导下,对学校课程计划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和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更新。

点评

篇10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我区教学质量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使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提高,力争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二、工作范畴

视导的主要范畴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情况,教学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经验和突出亮点,以及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三、主要职责

1、完成对被视导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形成教学管理工作诊断意见。

2、通过对被视导学校的主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调查分析,对学科教学及教师工作提出分析建议。

3、综合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分析,形成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视导报告,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向学校反馈视导意见,并向区教育局报告。

4、对被视导学校进行跟踪调研,推动学校落实教学工作的改进措施,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

5、定期向区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作综合情况分析汇报。

四、工作方式

以先集中、后巡回的方式开展视导。通过听课、评课,查阅备课笔记、作业批改、补缺补差措施,参与教研活动个别访谈、开座谈会等,了解教师的学科教学情况;通过了解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实施、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及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情况,对学校教学工作管理情况作出分析与判断,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视导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写出视导报告。

视导工作先在初中学校(含一贯制学校)试行,视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方案后逐步在小学和高中推开。

五、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