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工程监理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7 17:25: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绿化工程监理工作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绿化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篇1

1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

1.1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是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严格按照绿地系统的规划要求,以大环境为依托,可充分利用河流、河涌、农业经济园、园林苗圃、自然山地等自然条件,把自然引入城市,营造“自然中有城市,城市里有自然”的生态景观和风貌。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雕塑和园林小品的设置,并且要根据园林绿地环境和功能的需求而设置,体量和尺度也要与立地环境想协调,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

1.2合理使用土地和保护现有园林绿化用地

按照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要求,切实控制好城市园林绿化用地,防止园林绿化用地被挪作他用。要大力提倡和推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对于公园、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利用现有的环境自然资源,如丘陵山地、城市河道和河涌,自然林带和植被、园林绿化生产苗圃等,创造出低成本投入、高性价比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科学方法。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时,要保护和尽量减少在原有绿地上对植物的迁移,避免重复建设。

1.3生态优先保护现有绿化成果

在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时,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好城市中现有的公共绿地、林地、河流、河涌、湿地等城市所依托的大环境。实施对城市中的大树、古树、防护林带等进行保护,坚持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多样性、生态性、统一性和文化性等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要尽量保持城市的地域和地貌特色,要保护好原有树木,反对过分人工化的城市园林绿化改造和建设。在城市道路建设或改造时,合理选择树种,提倡多用本地树种,切忌重复建设。

1.4因地制宜提倡使用乡土植物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时,要以乡土植物为主,兼容已长期驯化的外来植物。根据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环境要求,做到“适地适树”。要根据生物多样性原则,做好乡土植物品种的选优和节水耐旱型新优植物材料的引进,以及野生植被的开发利用。乡土植物无论是乔木、灌木,还是地被植物,由于其地域性的原因,在长势、耐旱节水、降低成本等诸方面都是很好的选择。充分挖掘城市绿地资源的生态景观效益,对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生态型的城市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5科学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在绿化植物配植方面,既要注重园林绿化与环境的协调,又考虑降低绿化种植的养护成本;既要体现城市地方特色,又要提高抗污、净污能力以及生态效益,有效地降低城市园林绿化用材消耗。要以绿为主,造型为辅,对于城市门户绿地、滨河绿地、大型休闲绿地、近郊绿地等植物配置要以“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地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要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尽量少做植物人工化的修剪和造型,要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结合立体绿化、天台绿化等。对于城市道路绿化,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特点,营造丰富的道路绿化景观。提倡以乔木为主,配合高、中、低多层次立体绿化,既可提高绿化率,又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滞尘、减噪、制氧等绿化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

1.6财政经费的保障和合理使用

各级政府每年在财政年度预算中,都必须把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保证每年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园林绿化的建设;并使园林绿化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做到专款专用,合理使用园林绿化建设资金。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把园林绿化建设资金用到实处,保证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

2.1推广节约用水技术和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据不完全统计,园林绿化行业水费开支约占维护费的30%。因此,要降低园林绿化维护费用,就要推广节约用水技术和措施,如喷灌、滴灌等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在靠近江边、湖边的绿地可直接利用江水、湖水浇灌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中水浇灌技术。

草坪尽量使用自动喷淋进行浇灌,反对采用浸灌草坪的淋水方法和措施。其次,要根据园林植物的不同生理特性,观察其生长特性和状况,及时了解旱情,合理安排好绿化浇水时间并控制好浇水量。浇水时,要避开蒸发量大的高温时段,合理安排浇水时间,使浇灌量既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又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2.2提倡和推广园林绿化修剪物回收处理的循环利用

要提倡节能减排,推行环保、创新型的社会。据不完全统计,园林植物所产生的植物垃圾处理所需费用,已占园林绿化维护费用的20%。因此,通过采用园林绿化修剪物的回收处理方法,既可节约对修剪物的处理费用,又可对修剪物进行堆沤技术处理后变成有机肥直接施入园林绿地植物中,形成变废为宝,资源生态再利用的科学方法。

2.3其它节约型措施

2.3.1科学养护,扩大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调查研究,认真做好各项计划和预案,合理安排作业人员的工作从而提高效率,使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尽量减少资源的无谓浪费。探索低投入、高产出的节约型技术措施和发展模式,创造出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2.3.2抓好安全生产和各项预防措施

机械安全操作。园林绿化机械的操作要符合规范要求,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按照工作的程序、步骤、性质和要求作业,切勿违章操作,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标志服。在野外作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要求穿上安全标志服。特别是在道路上从事园林绿化作业的人员,要求在工作范围内设置好路障和标识,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2.4植物选择要坚持三原则

一是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乡土植物对原产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相对于其他植物材料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养护成本也低,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城市自然和谐的风貌特征。二是贯彻生物多样性原则,积极引进适合本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节水耐旱的新优植物材料,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三是探索利用野生植物,野生植物是最符合生态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合理的利用野生植物可以大大降低养护管理成本。

2.5选择节约型园林材料

在城市中,建筑、道路、广场等硬化面积过大,严重阻碍了城市中降水的收集,使自然循环形成的地下水量大大减少,雨水等白白流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为了充分利用自然雨水,建议在城市的广场、人行道及公共绿地里的游人步道的铺装材料,采用透气渗水材料,以利于雨水渗入地下,留住城市雨水。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气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有利于环保的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地方特色。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可以循环利用或是再利用的方法,形成十分奇特有趣的园林小品。如利用搅拌机的混凝土作成的“假山石”,建筑用剩余的石块、砾石可以做为园林铺地,以及利用死树枯干可以形成园林景观等等。

3加大对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为了更好地贯彻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各项目标得到实施,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起来。尤其是主管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的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节约搞绿化的意识,明确分工和目标责任。要加强对本系统广大干部和职工的宣传教育,在全系统、全社会形成倡导节约型园林的氛围。对各级干部和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流,制订有关园林绿化的节约标准、规范和指导意见,将节约要求具体化,确保其可操作性。在设计方案审查过程中,认真落实节约的要求,从规划设计的源头上就应树立节约型园林的意识和思想,通过的方案应该是主题突出、自然庄重、建设成本养护费用低、生态效益高的方案。

4结束语

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要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走勤俭节约、因地制宜、科技兴绿、生态环保的道路。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从而获取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毅川,乔丽芳,姚连芳.城市绿地景观的节约设计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 [2]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中国园林,2009,25

篇2

(一)创新载体,搭建平台。

1、建立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管理。于1999年成立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实行“业主组织招标,企业自行投标,专家评标定标,中心管理监督”的运作机制,将建设工程、房屋装璜、工程监理、建材采购等统一纳入中心实行公开交易。在建设工程方面规定所有投资额在20万元以上的项目统一进中心交易,做到信息、程序、交易、结果四公开,较好地规范了有形建筑市场的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共进场交易工程335个,交易额18.6亿元,通过招投标节省造价1.8亿元,平均降低造价8.3%。

2、建立政府采购中心,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于1999年成立了政府采购办公室,负责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政府采购工作。制定了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对采购程序和办法等作了明确规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共29项,基本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采购项目。政府采购中心成立以来,共实行政府采购668次,预算资金8324.12万元,节约资金990.14万元,节约率达11.9%。

3、建立行政审批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服务环境。于1999年建立了市乡两级政府办事大厅,XX年进一步整合行政审批资源,建立了市行政审批中心,搭建集中统一的审批服务平台。中心落实了“项目、人员、授权”三到位,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模式,为资源配置市场化提供优质服务。XX年,中心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30618件,办结30499件,办结率达99.87%。行政审批中心成立后,核准事项减幅53.56%,审批时限提速35.79%。据每年“双百民评调查”,群众对我市软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高,XX年比XX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

(二)健全机制,优化配置。

1、实行“退二进三”政策,合理配置经营性资产。我市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运用“退二进三”政策杠杆,在市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企业改制资金缺乏的关键问题。主要做法是:将城区第二产业退出,搬迁至工业园区生产经营,城区企业地块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发展第三产业,将有限的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结合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来获取企业改制成本。一是由政府收购国有企业全部股权,全权处置企业资产。二是将国有资产彻底退出,职工身份彻底置换。国有资产彻底退出的方式主要是将机器设备等资产进行公开竞价和将企业土地进行招拍挂,获取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先由政府垫付资金用于改制。“退二进三”政策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改制问题,而且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增加了财政收入,完善了城市规划。全市75家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72家,近2亿元国有资产退出了竞争领域,6000余名职工身份得到彻底置换。如市工具厂实行“退二进三”政策后,将企业所有机器设备进行公开拍卖,将所得资金336万元用于企业改制,使157名职工身份得到彻底置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推进公共性资产市场化配置,加快城市化进程。一是在市政工程建设方面,将工程立项预算、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统一面向社会,将工程施工、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建设材料等统一进入工程交易中心实行公开招投标。通过市场化运作,市政工程每年为国家节约资金1500余万元。

二是在绿化工程方面,对城市绿地的实施和养护分块细化,分成若干个绿地标号,制定好实施、管理标准和要求,实行公开招投标,为城市建设节约了大量经费。

三是在广告经营方面,对入城口和主要路段精心规划、设计广告位,分别采取由建设主管部门先投入资金制作后招租和向广告公司招标的方法,赋予广告经营权;对主要道路灯箱广告和街景立面,按其路段效果制定方案,采取暗标的方式进行公开招投标,赋予经营权。

四是在城市公共场所利用方面,一种方式是对公共场所进行统一规划,实施统一布点(早点、夜市和水果摊位等),按定点、定时的要求对城市摊点经营权进行招投标。另一种方式是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在主要繁华路段统一制作摊位工棚,将摊位工棚面向市场统一招投标。

五是在城市保洁方面,将全市城市道路分成若干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保洁服务队,实行清洁、运输、收集处置相分离,按国家核定标准制定招投标方案,按市场劳务工工资情况核定标底价,实行公开招投标。通过分类招标,每年可节约保洁资金200多万元。如将城市25座公厕经营管理权推向市场后,每年不但节约了10多万元的管理经费,反而可收取10多万元的出让费,更为重要的是卫生状况得到了改观。

3、以市场化为手段,规范资源性资产管理。一是加快森林资源合理流转,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在体制上,成立了林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同佳林业规划设计所,为社会参与林业开发提供中介技术咨询服务;成立了木材检验中心,实现产销直接见面,打破林业部门独家经营木材的格局,提高木材生产者的利益;成立了国乡林管理机构,将下属改制企业的6万多亩国乡林收回统一管理,为公开出让提供了体制保障。在流转形式上,主要有国乡合作造林、活立木竞标拍卖、租赁承包经营、合作(或股份合作)经营、租赁倒包经营、经营权转让和活力木抵押等形式。如道太乡国有林场林木转让公开拍卖,以超出底标6.7万元被市万森木艺有限公司竞得;宝溪乡国有林场林木转让公开拍卖,以超出底标14.2万元被福建省浦城县人竞得。据统计,实行公开竞标拍卖转让价要比私下转让提高38%左右。通过森林资源配置市场化,特别是对改制企业的国乡林、房地产进行统一管理,市场化方式处置后,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企业改制筹措了大量资金,同时促进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我市全国劳模汤福泉创办的1300余亩林业科技实验林场、浙江兴南林业公司投入1000万元资金租赁林地2万余亩建立的综合性非公有制林业企业和各林业技术人员参与综合开发的1万余亩林业基地等典型,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1】 探索资源配置市场化新路子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二是完善土地出让机制,规范土地交易市场。我市早在1992年就开始对土地使用权采取拍卖的方式出让。近年来,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不断完善,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积极调控二级市场,在市区全面实行经营性用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同时向乡镇全面铺开,XX至XX年共出让土地64万平方米,收取出让金3.7亿元。并于XX年开展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试点,将上洋瓷厂厂区23.6万平方米闲置用地进行拍卖,获得资金463万元,不但解决了657名职工的安置问题,而且还为当地6家企业解决了用地问题,建立了上洋青瓷生产基地,每年可为当地增加税收300余万元,为20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三是积极探索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市场化运作。在矿产资源方面,新设置的矿山采矿权均以拍卖、招标或挂牌的方式公开出让;对已开采的矿山,采矿权期满后实行协议有偿出让。在旅游资源方面,通过引进如宋城集团等参与开发,使我市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4、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加强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于XX年对全市167户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资产总量达6.06亿元,占国有资产总量的75%。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台了《龙泉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对国有资产的处置范围、审批权限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为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经营,于XX年成立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逐步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归集公司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

(三)加强督查,规范管理。

一是建章立制。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促进资源配置市场化行为的规范化。如在工程建设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通知》、《康庄工程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及评标办法》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投标评标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在政府投资和项目管理方面出台了《龙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关于规范行政村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和其他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在监督和责任追究方面出台了《重点工程委派监察员制度》、《软环境举报督查制度》和《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等。

二是规范财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于XX年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纳入中心实行集中核算的单位共95家。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实行财务统一核算,会计统一派遣,分配统一标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成立了会计委派中心,按照“集中财力、合理安排、科学调度”的原则,发挥政府资金的最大效益。将全市7家国有投资公司的帐目纳入中心统一核算,把全市20万元以上所有政府投资项目活动纳入统一管理。

三是强化监督。建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举报督查中心和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受理群众举报,维护市场秩序,确保资源配置有关政策顺利实施。同时,以政务公开为手段,将资源配置纳入社会监督。

二、下步工作打算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市资源配置市场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还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部门各自为政,工作规范性不够统一,工作效能有待提高;三是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如对中介机构监管薄弱;四是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下一步,我市资源配置市场化工作将以规范行政权力为着力点、以公开透明为基本要求、以创建平台为载体、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监督制约为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工作,努力使资源配置做到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一)以规范权力为着力点,建立资源配置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资源配置市场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以公开透明为基本要求,规范资源配置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资源配置的行政许可行为。对资源配置许可项目和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凡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保密的,一律予以公开,同时要求各单位编制并公布许可权力运行流程图,接受社会监督。

(三)以创建平台为载体,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一是摸清资源配置家底。据统计,由于受规划等的限制,目前可供配置的资源仍显不足,而有些资源配置难度大。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市开展的“规划年”工作,对全市可供配置的资源进行一次综合普查,进一步完善各项资源配置规划,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二是制定资源配置工作方案。制定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凡能用市场机制配置的资源,一律取消原有的行政审批,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三是组建资源配置中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的要求,组建资源配置中心,为全市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交易、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和专营权配置等提供统一平台。 探索资源配置市场化新路子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为资源配置市场化提供保证。建立健全资源配置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统一进场标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接受监管,规范运作机制,铲除“自由裁量权”和各种人为因素,切实防止“暗箱操作”。

(五)以监督制约为保障,顺利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一是建立资源配置的监督体系,将资源配置工作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二是完善监督机制,突出对权力的制约。三是强化信息公开,加快建立和完善行政信息披露和社会听证制,创新公开的内容与形式。四是建立执法监察的协调机制。五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同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依法规范中介组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