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2-06-23 21:55: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1

2. 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形成自己的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半截蜡烛》,齐读课题。谁愿意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二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和德军巧妙周旋、保护情报的故事。

板书:保护情报

巧妙周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意在开门见山走进文本。在检测学生先学情况的基础上,马上抓住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的关系和故事发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带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 品读感悟,研习情节

1. 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为了保护蜡烛中的绝密情报,是如何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请看自学提示。

2.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学生按自学提示,抓住重点词句,研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师小组内巡视指导。

三、 以读为主,感悟情节

板块一:读议结合,品悟伯诺德夫人的殷勤安排

1. 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伯诺德夫人是如何和敌军周旋的,说说你的体会。

2. 交流反馈。

预设一:“急忙”

A. 为了抢时间,为了保护孩子,多么勇敢,多么机智!

B. 还不够快!两个孩子苍白的脸色可千万不能让德国强盗发现!

C. 真快!确实要抓紧时间,别让德军看出两个孩子苍白的脸。一定要让蜡烛早一点儿熄灭,哪怕只是一秒!多冷静呀!

预设二:“轻轻”

A. 急而不慌,镇定自若!多么勇敢!

B. 真轻呀!就连狡猾的敌人也根本没有察觉!

C. 还不够轻!德国强盗可是非常狡猾的,一丝丝的异常都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预设三:“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A. 你读出了一位表面殷勤巴结德国强盗的家庭妇女,强盗被麻痹了,根本不会有任何觉察!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伯诺德夫人说的话。

B. 还不够殷勤,不够友好,千万别让德军起疑心。

齐读:让我们把对伯诺德夫人的崇敬融入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故事有自己的情节发展,而且环环相扣。此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时做适时的引导】

板块二:读议结合,品悟杰克的主动服务

1.引: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过去了吗?(没有)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面对母亲的失败,面对依然存在的危机,杰克一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挺身而出,他是如何化解危机的?

2. 交流反馈。

预设一:“慢慢地”

A. 虽然杰克此时心里很害怕,但毫不慌张,显得若无其事。

B. 杰克心里明白,只有“慢慢地”站起来,才不会引起德国强盗的注意。

C. 杰克不但沉着镇定,而且非常机智。

是呀,杰克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也会招来灭顶之灾。你也能读好吗?试一试!(指名学生读,点评体会)

预设二:“默默地坐待”

A. 杰克一定很紧张,但他知道此时此刻等待的是机会。

B. 虽然杰克心里很紧张,但理智告诉他,面对凶残的德军,有一丝的慌乱和紧张,厄运就会降临。所以,杰克总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镇定!镇定!”

C. 他在等待着下一个机会。他在思考着秘密一旦暴露,要怎样与敌人作最后的殊死搏斗,以保护秘密。这沉默的背后,是生与死的较量,是临危不惧的勇敢,是正义与邪恶的搏斗!

好一个“默默地坐待”! 这沉默的背后,是生与死的较量,是临危不惧的勇敢,是正义与邪恶的搏斗!

带着你的感动读一读。(指名学生读,点评体会)

预设三:一波三折,品悟环境的危急

(1) 交流: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蜡烛越来越短,烛光越来越微弱,暗示着秘密就要暴露,一家三口的生命已越来越危险,情况紧急!)(这还暗示着情报站就要遭到彻底破坏,所有情报员的安危就系在这一刹那间,情况万分危急!)

(2) 小结交流:是呀,此时此刻,蜡烛越来越短,所有情报员的生命将越来越危险!你最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危在旦夕……)

(3) 提示朗读:(课件展示紧张的音乐)

A. 多可怕呀!你来读!

B. 定时炸弹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似乎听到了那扣人心弦的滴答声,你来读!

C. 伯诺德夫人的心已提到了嗓子眼上,你来读!

D. 呼吸都紧张了,空气都凝固了,一起来!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举意在使学生读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朗读体现出个性】

板块三:潜心会文,探究杰奎琳的巧妙请求

1.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请求德国军人,让她带着蜡烛上楼睡觉,她成功了,我们也如释重负。为什么杰奎琳会成功呢?她的请求巧妙在哪儿呢?请你认真读读这段,学着刚才的样子,抓一抓杰奎琳说的话,做的事,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思考,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她的请求巧妙。

2. 学生自由朗读。

3. 交流反馈。

(1)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这微弱的光可有可无,拿走蜡烛就很自然,请求拿走蜡烛的时机是多么巧妙呀!(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会读书!)

(2) 杰奎琳先向司令官(三个强盗中权力最大的)请求,再一一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后再上楼,以免节外生枝,真巧妙!(对象巧妙)

(3) 杰奎琳说了短短的23个字,虽然简短,但说清了要蜡烛的原因:因为天晚要睡觉,因为天黑要蜡烛,要求合情合理,怎么能拒绝呢?方法真巧妙!

(4) 杰奎琳带着商量的口吻“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向德军司令官娇声请求,表达多巧妙呀!怎样才是“娇声请求”?(娇滴滴的,娇弱的,惹人怜爱的……)指名朗读。

4. 同学们,杰奎琳表面上彬彬有礼,但她心里绝不是这样想的。一家三口的心里都极度痛恨德国强盗,但为了保护蜡烛中的秘密,为了带走蜡烛,他们只能殷勤巴结,主动服务,只能违心地与强盗道晚安。这是忍辱负重!

5. 齐读杰奎琳的表现。

6. 说来也巧,司令官正好有一位与杰奎琳差不多大的小女儿;更巧的是,在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有惊无险的背后,透露出的是一家三口保护蜡烛时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设计意图: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去了解人物的内心】

四、 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1. 故事真是一波三折,曲折动人。(相机板书一波三折的蜡烛图)一家三口与德军斗智斗勇,三人非常巧妙地化解了危机,这就叫周旋。在他们的巧妙周旋下,秘密保住了,情报站保住了,同时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他们的大智大勇,来源于什么?

2. 交流: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向往自由、向往幸福,坚持正义。(板书: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3.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如果法国总统戴高乐知道了这件事情,那么就要颁发荣誉奖章,请你为他们写颁奖词。

4. 课件展示颁奖词写法。

5. (配乐)生抒写。

6.全班朗读展示,师生简单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必须“读进去,走出来”,就是要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本环节的设置意在启发多元思维,让学生通过写颁奖词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做到文本解读多元性与规定性的有机统一】

五、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了解了剧本这种特殊的文艺表现形式,也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体会人物的品质,请大家在课后完成两项作业:

1. 这个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的故事已深深地烙在每个人的心中,相信你一定很想演一演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老师已经把这个故事根据独幕剧的形式改编成剧本了,不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提示语没有填写完整。请你认真读课文中关于一家三口表现的语句,把剧本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提示填写完整。

2.搜集反法西斯战争中小英雄的故事,准备故事交流会。

【教学思考】

针对本课内容,我着重在以下两方面做了精心预设:

1. 议一议,理解人物品质。在这个部分,我让学生联系文中的事例、有关语句对三个主人公进行评价。例如,一个学生说:“我从‘默默地坐待’知道杰克在等待着下一个机会。他在思考着秘密一旦暴露,要怎样与敌人作最后的殊死搏斗,以保护秘密。这沉默的背后,是生与死的较量,是临危不惧的勇敢,是正义与邪恶的搏斗!”……在议论的过程中,学生已对材料进行再加工,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在互相交流之后,对人物品质认识就更加透彻了。

篇2

从细节切入文本,抓住作品中的细节进行教学设计,是一种处理教材的有效方式,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课文《最后的姿势》记叙了地震发生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通常,我们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地震前”“地震中”和“地震后”三个时间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感受谭老师的人物形象。但特级教师徐梦吟老师设计这一课的教案时,独辟蹊径。徐老师紧扣“姿势”,抓住文中三次描写谭老师姿势的细节做文章。首先请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思考这三处姿势的描写有什么不同;然后通读课文,思考每次描写谭老师的姿势,分别有什么作用。在交流每一处姿势的时候,徐老师引导学生联系文中的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人物的品质。经过这样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文中三处有关姿势的描写,各有特色:第一处侧重动作,是对谭老师的正面描写,第二处侧重语言,是对谭老师的侧面烘托,而第三处则是对谭老师姿势的高度概括,这种凝练的表达更引发了人们对谭老师的无比敬重。课后,徐老师就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我的妈妈》,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妈妈的特点。虽然作文《我的妈妈》,六年级学生早已写过,但这次的写法,完全是一种新的尝试,大家的兴致很高。因此,徐老师抓住文中三次描写谭老师姿势的细节展开教学,既别开生面,又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二、把握细节,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

把握具体语境中人物的真实、丰富和复杂的细节,可以引领我们见微知著,从细小的环节获取丰富的信息,促进我们与文本深度对话。

如课文《半截蜡烛》中,有这样一处关于伯诺德夫人的细节描写: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油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位教师抓住句中的“急忙”和“轻轻”,提问:“这两个词语是否矛盾?”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要“急忙”地取油灯,又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熄蜡烛?通过一番探究,学生认识到:面对燃烧的蜡烛,伯诺德夫人的身份是双重的。一是情报员,一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经验的情报人员,动作是不能“急忙”的。但作为一个母亲,面对越烧越短的蜡烛,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还有什么会比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更令她揪心呢?母亲的天性下意识地使她的动作变得“急忙”。但当她点亮油灯之后,职业身份又告诉她这样的“急忙”是失常之举,可能会招致危险,所以她转而又“轻轻”地吹灭了蜡烛。从起念取油灯的“急忙”到点亮油灯之后吹灭蜡烛的“轻轻”,瞬间两个有悖的动作,揭示了人物当时内心的风云变幻。也正是这样,伯诺德夫人的形象才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在这节课上,执教的老师发现了《半截蜡烛》中的关键性细节,还设计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思考的涟漪。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更深刻地感受到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三、把握细节,教出文本特色

篇3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越发重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前预习已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预习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的文献知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实践中,高年级的教师往往将单纯的课前预习助推为“阅读式预习”。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原著或同一作者其他作品,各种知识背景资料一应俱全,方便快捷。笔者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图片、文字资料,做好预习工作。有些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厚厚的资料分门别类罗列整合,其丰富性大大超出笔者的想象。

如学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等课文后,教师会让学生收集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向家长、朋友介绍风光美景,或制作一些宣传卡片,或让学生做小导游,来介绍祖国的壮美山河与灿烂文化。信息技术这片丰腴的土壤,弥补了教材及资料的不足,让学生有大量的探究空间,在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和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学了《天火之谜》《诺贝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等课文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渠道搜集资料,会自觉向父母、家人、朋友等介绍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感人事迹。

2 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

2.1 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个性化体验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再现文本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教学过程也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精彩。

在指导学习《半截蜡烛》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此时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段文字时,笔者先提问:同学们,如果此时我们要给这个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声响。继而课件出现时钟“滴答滴答”的声响,怦怦的强烈心跳声,德国士兵狰狞的笑声,烛焰摇曳……这些声光电的场景交织在一起,带来了强烈的感光刺激。此情此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呈现出各种个性化的体验。有的说这烛焰摇曳,恐怖让人窒息,这滴答声是死神的脚步,让空气变得凝固了;有的说烛焰摇曳,自己紧张的心快要跳出来了,此时,伯诺德母子三人好像已经闻到了鲜血的腥味。紧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设想:如果要来个镜头特写,你的镜头会捕捉些什么呢?在学生回答后,笔者利用课件展示这样的场景:烛焰摇曳,飘飘悠悠,暗淡的烛光中,一双饿狼般的眼睛闪着凶光,蜡烛越来越短……画面交替,不断聚焦,学生都觉得此时此刻,它哪里是半截蜡烛呀,它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此时,笔者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那摇曳的烛光就像什么?学生说像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爆炸,这蜡烛就是一把把手枪。那令人窒息的紧张在教室中弥散开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学生真切地感受着伯诺德夫人一家无畏的革命献身精神,深深地被他们一家的崇高精神折服。

2.2 整合资源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影片、图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学中,笔者采集制作了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动的生活场景。在观看了大量的有关西湖的图片后,先让学生对照图片阅读课文,感受文字,描绘文字背后的画面,再呈现整理的文字资料,有文人墨客赞美西湖的诗篇,有西湖的历史、传说、风俗等人文景观,让学生再次感悟文字。这种阅读方式,将阅读与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把阅读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打开了方便之门。学生通过如此真切的阅读,对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心中已经有了语言和情感的积累。这时,笔者组织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精读品悟,在精读品味中注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及时点拨。

2.3 架设平台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麋鹿》一课教师设计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资料、课后查找的网上资料,播放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群活动场面,让学生或以导游的身份,或以游人的身份,介绍麋鹿。这一教学设计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的说话训练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语感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45-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中,给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的认识一步步加深,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效。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语文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贯彻这一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离不开学生的阅读,也离不开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技能。从本质上讲,教只有通过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强调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高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因此,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要把学生真正置于阅读教学主人的位置上,教师首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其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能强迫学生适应教师,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研究学生心理动态,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再次是建立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帮助教师教;再者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去积极发展自己;最后,教师应当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自主读书,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

二、“读”字当头。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悟,去理解

“以读为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文本美的熏陶,同时,教师要学会放手。我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自读,深入感受课文内容。而这一过程,我只是在必要时适当地简单引导,这样学生不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同时有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对文中内容的独特见解,使作者情感得到了深化,内容得到了延伸。在检测中的阅读部分,能独立完成的学生越来越多。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中的阅读能力要求是多维的,它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阅读能力,但还不完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和加强学生理解课文

理解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提高了阅读能力,并随着理解课文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2、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引导他们深化阅读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毕竟是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越多越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教给学生一些课本以外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深化阅读,强化阅读能力。在教学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杨氏之子》一课时,围绕专题“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为:“读―译―说―悟―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借助注释理解大意;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人物特点,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让学生先了解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解课文,逐步领会晏子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而教学《半截蜡烛》和《打电话》这两课时,则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前两课的学习方法,再来自主学习。学习《半截蜡烛》一文,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细读、探究人物的机智勇敢。学习《打电话》一文时,则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领悟“相声”语言的讽刺意味。

篇5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常常惊叹优秀教师在某些细节上处理得灵活机智,殊不知这些看似行云流水、不着痕迹的细节往往是教师的有意安排。

1.预设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前提,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会激发起学生对文本的积极探究。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半截蜡烛》一文时,运用多媒体营造了这样的情境:半截蜡烛的烛火在摇曳,钟发出滴答滴答声。此时,教室里格外安静,学生们神情严肃,显然都在为伯诺德一家的安危担忧。这一细节就像架设的桥梁,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流露的是真情,表达的是真心。

2.预设重点突破。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在关键处注重细节设计,能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课,理解西坡只有雪松的原因是教学的重点。课堂上,我故意错误演示了雪松弯曲反弹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纠错。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大家对照演示,认真研读文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在相互补充纠正中不仅知道了西坡为什么只有雪松,而且感受到了雪松的顽强和智慧,见解是灵动的、深刻的。

3.预设拓展延伸。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能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我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最后预设了师生共同合作写诗的环节,学生因为有感而发,写得很精彩,如“爱是爸爸有力的大手,爱是妈妈温柔的叮咛” “爱是爸爸担忧的目光,爱是妈妈关切的问候”,这样的课堂扎实与灵动并存。

二、捕捉――让课堂充满智慧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出一个个鲜活的细节,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教师用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及时去捕捉,使课堂充盈灵动的智慧,洋溢人性的光辉。

1.解“疑”――柳暗花明。小学生因为年龄、阅历、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会产生疑点,教师就要捕捉有价值的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如教学《夹竹桃》第三自然段时,有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描写了春、夏、秋三季的十四种花,与夹竹桃没有关系,是不是作家写跑题了?”于是,我利用学生的疑惑,鼓励他们通过仔细读书、小组合作等方式寻求答案。在激情互动中,学生很快明白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2.点“误”――茅塞顿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学生细微的错误,导致学生一错再错或理解偏差。如果能够敏锐地捕捉“误点”,巧妙点化,不仅能帮助学生拨正偏差,而且能帮助其深化理解。有学生在复述《卢沟桥烽火》一课时说:“由于众寡悬殊,我军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逃到宛平县城”我没有作任何评价,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逃跑” “撤退”这两个词语。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逃跑”含有蔑视之意,用在英勇顽强的我军身上不合适,并懂得了意思相近的词有不同的用法。

3.争“异”――“事不论不清,理不辩不明”,当学生引发“异点”争论时,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当头棒喝、遏止,而应提供平台,让学生在思中辩,在辩中思,于思辨中寻求真知。如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对“老人的生活究竟苦不苦、累不累?”这一话题,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我便举办了一个小型辩论会,引导学生或引用文本的观点,或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精彩的发言中不时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魅力和人文的光芒。

三、挖掘――让课堂充满思辨

文本由一个个细节组成,一些看似平常的标点、词语、句子往往意犹未尽。我们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才能发现并找到解读的突破口。

篇6

一、把握学段特点,正视学情,巧妙突出“语用”

纵观苏教版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要让语文课堂突出“语用”,就需要教师抓住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特点,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如《蒲公英》一课,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如何抓住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蕴涵的人生道理呢?

师:蒲公英种子随风自由飞翔,太阳公公看到了,它想对蒲公英种子说话,你们听……(课件展示太阳公公的动画,并播放它亲切的话语)

师:同学们,能听懂太阳公公的话吗?

生1:我听到了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们,不要到沙漠、湖泊中去,应该到黑黑的泥土中去。

生2:我听到太阳公公说话时的语气不一样,太阳公公说“别”“也不要”时语气重了点;而在说“只有”“才”时声音特别响。

生3:太阳公公用不一样的语气,目的就是要让蒲公英的种子们记住它的话。

师:是啊,太阳公公善良地告诉蒲公英的种子们,就是希望它们能快乐地找到生根发芽的地方。

师:如果你是太阳公公,为了让蒲公英的种子们找到好的“家”,你还会对蒲公英的种子们说些什么呢?

生4:孩子们,别落在石头峭壁上,也别落在干涸的泥土里。只有到了青山绿水的土地上,你们才能生根长叶。

……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第二学段的目标,将语言训练渗透到文本的学习中,借助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在对话中感受文本的情感。同时,教师抓住文本的特点,有效引导学生模仿文本进行语言表达,巧妙突出了“语用”。

二、抓住学习过程,关注语言,巧妙学习“语用”

要构建“语用”课堂模式,需要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敢于冲破传统阅读教学中注重内容理解、文字解读的束缚,大胆采用借课文教语文的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形成语言文字能力。如《船长》一课,我突破传统借助情境来渲染人物的方法,通过关注言语形式,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巧妙学习“语用”。

师:夜雾朦胧中的一声巨响,睡梦中的乘客被惊醒了,震荡中的大船会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出示:“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师:请认真读读,你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生1:当时场面非常混乱,气氛异常紧张,死神随时会来临。

生2:乘客非常的惊慌,不知要怎么办才好?

师:如果我将这句话改一改,你们再读一读,能发现什么?(出示:“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其中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他们半裸着身子,有的在四处奔跑着,有的在不停呼喊着,还有的在绝望地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生3:感觉有些啰嗦,现场紧张又慌乱的情景没有快速表达出来。

生4:费劲。原文虽然短小,但是让人感觉窒息、短促。

师:是啊,原文里的句子都写得特别的短。虽然很短,却能震碎人心,我们仿佛也快透不出气来了。谁能把这种慌乱急促的感觉读出来!

……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设置对比句,抓住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语用”训练点,让学生通过对比、感悟还原事件发生时的危机情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体会到特定情境中短句的妙用,习得语言表达形式。

三、结合教材实际,直面文本,凸显“语用”价值

直面文本,就要结合教材实际,挖掘教材中适合学生语言训练的关键点,从而让语文训练无痕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凸显“语用”的价值。

篇7

从表达方式和叙述视角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最常见,也是使用最多的是陈述的方式。

如,第四册《母亲的恩情》练习5: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

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练习5: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的含义,并思考括号里的问题。

第十二册《三打白骨精》练习3: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这种方式多采用陈述的语言来交代知识,提出学习要求。它是以编者为本,由编者决定学习内容,而非以学生为本。语言的趣味性、可读性不够,用语过于拘谨,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之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也采用了讨论这种开放的表达方式。

如,第六册《水上飞机》“联系课文,说说水上飞机有哪些本领。如果让你来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第十册《望月》“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使“我”感到惊讶?你觉得还可以把月亮比作什么?

第十二册《夜晚的实验》“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种方式将具体材料和问题展现给学生,供他们讨论,自己寻找答案。讨论式的表述方式基于学习者为主体、为中心的思想。内容的呈现和安排具有点拨和诱导的特征,即使较难的问题也要求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参与、观察、分析和感悟来得出。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设计,目的不在于得出结论,而是重在参与,重在学习过程。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还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如,第四册《蜗牛的奖杯》“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第五册《蒲公英》“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

第十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学习者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会比较扎实。

我们研读教材,绝不能抛开课文后练习,或认为它只是课文的副产品,作为一种补充检查,而要把它与课文合成一个整体,去悉心研读,把准编者意图,让它真正发挥实效。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课文后习题,强化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变陈述式为问题式

苏教版教科书中许多习题都是用了陈述式。如,“读一读,再按笔顺描红”“读一读,说说下面笔画的名称,再按笔顺描红。”“按笔顺描红。”“读读,抄抄,再听写。”“读一读,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读读下面的词语,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学时,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呈现,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片段1

二年级下册《小池塘》第二题“读一读,说说下面偏旁的名称,照样子按笔顺描红。”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出示生字: 只 边 阳 红 吹 波 姐

指名读题目,提问“这些生字谁能读正确?哪些字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只、吹”读翘舌音;“阳、红”读后鼻音。)

提问“下面的偏旁分别是什么名称?”

(引导学生认识4个偏旁。)

提问“谁能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它们的笔顺是什么?”

指名回答。

提问:“写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姐”的‘女’字旁要长而窄,第三笔横改提;“阳字的‘双挂耳’要写的向上一点。”)

学生描红。

教学片段2

《水上飞机》一课课文后练习要求用“渐渐地”造句。

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谁能说说‘渐渐地’是什么意思?”

在黑板上板画小草,引导学生说:“春天来了,怎么样?”

学生很快造出:春天来了,小草渐渐地长出来了。

老师又画了地平线、山和一个圆。问: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将圆想象成初升的太阳、落日、月亮等等,然后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老师接着又引导:这个小朋友叫小明,他一年级转来,学习成绩不好,现在三年级了,成绩好了,用上“渐渐地”说话。

最后自己练习说一句话。这种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的教学设计,将“渐渐地”一词的意义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有效的铺垫和引导之下,学生再进行造句便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

教学片段3

如《看》一课,要求背诵课文。指导背诵第二、三段重点段落时,就可采用“问题引读法”引导背诵:公园里的好看吗?――颜色有哪些?――开得多吗?――怎样生长?――看的人们怎样?――爸爸怎么说?学生在回答逐个问题时,就能完整地背诵课文了。

二、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有的是封闭性问题。如,“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

这类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它是有效提问带动学生参与有意义的课堂对话的一大屏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什么”、“为什么”、“以什么方式”“你怎么知道”之类的词作问题的开头语,为学生开创参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的机遇。

教学片段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

交流:哪一种恐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课文是怎么介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雷龙

课文是怎么介绍雷龙的大的?

出示大象图片:

同学们,一头大象一般重5吨,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大约是――吨,真是个――。

课文把雷龙和大象做了比较,这样就突出了雷龙的大。

你们听过打雷吗?(播放雷声)课文把雷龙发出的声音比作――

这里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到雷龙的大。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很大?指名读。齐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通过关键词句,通过图文等知道的。

小结:课文介绍雷龙主要运用了做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图和文章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它。介绍其它恐龙的时候也用了这样的方法,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发现它们。

梁龙

课文是怎么介绍梁龙很长?

出示梁龙的图片:

二十多米相当于我们教室长度的三倍左右――课文还把梁龙比作移动的――,真――呀!

师:课文运用了具体的数字和打比方,把梁龙的长生动地表现出来。谁能通过朗读,体现这一特点?

剑龙

让学生围绕前面的问题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剑龙,它的背上有――,尾巴上还有――它就是用这些武器保护自己的。

三角龙

出示图片:三角龙共长了――,一只长在――,另外两只――,每只都有――,真是令人――。

师小结:课文介绍剑龙与三角龙的时候,运用具体的数字,使我们对恐龙剑板、尾刺的数量,角的只数与长度了解得更加清楚,知道了剑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三角龙如何叫人害怕。

谁能读出这两种恐龙的特点?

三、变复杂性为简单化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中的问题有的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特点设置的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难点。如《最佳路径》“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小草和大树》“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这类问题往往涵盖面比较大,由于学生的智力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辅的问题,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拾级而上。才可能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最佳路径》,“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如果直接让学生回答,很有可能将学生问哑了。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促进学生思考、探讨:①“许多园主”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有什么不同?②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里?③格罗培斯为什么要求在乐园里撒下草种?④他是怎样想的?最后再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设计为什么是最佳?”这样,将复杂点的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这些辅的问题都为解决母问题服务。将问题化整为零,学生各个击破子问题,再聚零为整,就能够完整而有条理地回答“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为学习的主人。

《诚实与信任》一课课文后练习“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想想看,还能换个题目吗”。在教学时启发学生首先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给文章定题目。教学中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接着启发学生思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课文是以主人公‘我’的品质为题的,如果要更换新的题目,你能给它换个什么题目?换题目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一句话触发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发言踊跃:

“可以赞美主人公的品质为题――《诚实的心灵》。”

“可以主人公的话为题――《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可以发生的事件为题――《车祸以后》。”

“可以主人公良好品质的见证为题《一张小字条》。”

当一位同学说“可以《人与人之间,诚实比金钱更重要》为题”,立刻有同学评价:“不行,作为文章的标题应该简洁、醒目,你的题目太长了!”还有一位同学认为课文的题目“平板不行,应该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让别人有一种想读下去的兴趣”……

四、变开放性为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中半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还是占多数的,但多为局限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内运行的问题。例如,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课文后练习要求将故事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望月》的课后第5题要求同桌背诵有关山或水的古诗。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同,开放性的问题应该考虑升级,从学科课堂教学到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因为这样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突出“活动”,进一步体现多元元素,进一步提升问题解决的真实性、有效性。

篇8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124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任何学科仅靠课内学习与实践是不彻底的,尤其是语文。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在课外实践性作业上下工夫。

一、要有趣味性

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外实践性作业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实践性作业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欲望,就能使他们愉快地参与其中。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以读促写,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实践性作业:对照课文中对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描写,找个搭档进行模拟表演,抓住“推、拉、拽、顶、扳”等动词,体会作家描写摔跤场面的生动传神。又如,学了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后,我们可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语言艺术形式,在课外自己编排小剧本和相声段子,发挥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语言艺术的精妙。像这样的课外实践性作业,充满了情趣和挑战,学生最喜欢参与了,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二、要有开放性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当然,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更应该具有开放性,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段和形式,达到巩固、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如学习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国家发展方面的资料,阅读一些歌颂祖国的诗文,参观我国的名胜古迹,或者自主拟办一份手抄报等等,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又如,“亲情”主题单元学完后,我让学生回家后做一次作业,如给妈妈写写心里话、帮妈妈洗脚、做饭等等,并写下来。课外实践性作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上的需求或学习的条件、兴趣,或在家里说一说,写一写,或走出去看一看,访一访,自主进行课外实践。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只有体现了开放性,才会有实效性。所以,我们要努力创造灵活而富有张力的语文课外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

三、要有地域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生活的环境制约着我们的健康成长,并影响着我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周边的环境,了解家乡的历史,关注地方特色和乡土文化,很有必要。

如学了“走进西部”这一单元,我建议学生游览我们县城的西岭公园、成纪文化城,调查了解当地的红富士苹果。又如,学习了老舍、袁鹰等著名作家在写景抒情、托物言志方面的写作手法,我让学生写一写家乡的风景名胜、地方特产。这样的课外实践性作业,旨在引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描绘家乡,进一步内化写景状物的手法。再如,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我带领学生参观了静宁县博物馆,然后让学生按照参观顺序进行介绍。我们身处黄土高原,沙尘天气和冬季降雪是常有的事;大人带着孩子参加婚丧嫁娶的场面也屡见不鲜。我都会鼓励学生用笔记录下来,借助身边的资源,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借机训练学生的写作。

语文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还应该体现生活化、系列化和人文化三原则。

一、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精彩故事,课后可以和同学进行情景表演;在学校掌握的词句,回家后在和家人的交谈中可以实践运用;走在大街上可以留心各种招牌名称和各种宣传广告语;不妨倾听市场上韵味十足的叫卖声;主动和公交车上的人进行礼貌对话等等。只要用心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学语文、用语文的资源。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教师应教育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当父母亲不在而自己需要外出,不能按时回家,就可以写留言条;当自己心里有苦说不出,就可以拿起笔写日记,发泄心中的不悦。如果能在生活中自觉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真正起到了语文生活化的作用。

二、系列化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是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是一个从认知到实践再到认知的螺旋发展的过程。如学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更深地感悟动物世界的生存逻辑,我让学生课外关注各种动物的生活情况,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再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黑熊舞蹈家》等,写好读书体会,并进行读书交流。当学生积累了有关动物的知识和描写动物的方法后,我又提出让学生尝试进行动物小说创作。这样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系列化阅读写作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认知领域内由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提升。另外,每次实践性作业都要强调作业的目的,注重作业的过程,落实作业的评价。只有完整、系统的作业流程,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三、人文化

小学生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应该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内容要放眼自然生态,体现时代精神,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积极探索。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学生要乐于合作,勇于创新,关爱他人,真诚友善,做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探索者。

总之,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是多性能多元化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设计适合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读为基础,引导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朗读,结合文本中感情强烈的语句,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训练,采取多样化的朗读策略,推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朗读过程,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的阅读情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相互共鸣,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深入文本,深化阅读体验,把握文本的整体内涵,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使学生感悟与体验文本语言的独特魅力,积累和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展示了个性化的阅读见解,形成独特的阅读能力,提高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实效。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第五自然段进行朗读,这一自然段采用了第二人称写“我”与“山中的朋友们”打招呼,把“我”与“山中的朋友们”之间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教师针对根据文中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深入体验“我”与“山中的朋友们”的情谊,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先让学生欣赏山中美丽风光的图片,并辅以娓娓叙说,让学生进入一种与友人交谈的境界;接着引导学生采用默读、轻声读、高声朗读、分角色朗读,也可以采用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配乐美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口、手多种感官协调运作,促使学生沉浸于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之中,对文中的“清凉的山泉”、“ 梳妆”、“汩汩的溪流”、“唱和”、“飞流的瀑布”、“气势”、“陡峭的悬崖”“宁静”、“湛蓝”等这些词句,教师应详细地引导学生对哪些字词应该读重音,哪些应该读轻声,哪些应该读得轻快些,哪些读得抒情些,学生在教师这种有目的、有层次的引导下,自然产生了一股急切想专注、充满感情朗读的愿望,学生一旦朗读起来就会倍感亲切、热情。通过学生深入朗读之后,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为什么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从中你能体验到作者与山中‘朋友’怎样情怀?”此时,学生品读课文内涵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从而使教师达到培养学生语感,实现让学生进行充分表达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课文重点词句,让学生再一次模拟当时情境与山中“朋友” 打招呼,学生就会充分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强烈体验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感受了作者描绘的美好境界。

二、揣摩品悟词句,建构个性研读

教师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深入文本之中,让学生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内涵,紧扣文本重点、传神的词句进行反复品味、揣摩和研读,细读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让学生从文本字里行间感悟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积极发表个性化见解,形成个性化的阅读品悟,体验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达以及采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和掌握作者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目标,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达到深入文本、探索文本的意蕴和真谛,培养学生阅读情感、思维以及探究的个性能力。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案例片段:

师:大家初步熟悉课文之后,你们认为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生1:老汉是个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人。

生2:老汉是个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人。

师:你能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汉在凶猛的洪水面前沉着冷静、临危不惧?

生3:文中的“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句话概括了老汉在危险面前镇定自如地指挥群众转移。

师:为什么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呢?

生4:这时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表现出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乡亲们在山洪面前“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那种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老汉在乡亲们心中的地位。

生5:此时的老汉是人们的靠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生6:文中的“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句话也表现了老汉在人们心中威严的的地位。

生7:对,在这句话里老汉的口气十分果断,在危险面前临危不惧。

师:老汉是个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人,也是个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人。他的不徇私情表现在文中哪些词句?

生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此时的老汉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看出?

生2:老汉很凶,从文中的“冲”、“揪”、“吼”、“像一只豹子”这些词句可以看出。

师:他为什么这么凶?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

学生抓住文本重点词句研读与品味中,体验与感悟文本思想内涵,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掌握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积累和丰富语言储备,在阅读实践中提升个性阅读能力。

篇10

教师转正申请书范文1尊敬的教育局领导:

我于20__年9月通过教师招聘考试的方式进入教师队伍,被分配到_小学工作,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工作得到了实践锻炼,思想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我成功地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感悟到了师德师风的重要,体会到了做教师的滋味,懂得了教师的责任,同时不管是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还是专业水平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在服务期满之际,特向领导提出转正申请,并对我一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学方面

分配到学校之后,我迅速熟悉常规教学方式、方法,精心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等常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并在实践之中注意查缺补漏,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教学问题就积极向同事们请教,努力做到课前准备好、课中讲解透彻、课后督促检查严。课堂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后积极和同事们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高。我认为教师要多读书多听课,要掌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说课和写好教学反思。同时,我还通过反思来加快自己成长,并能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学生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使自己不断的成长

二、个人素养方面:

课外时间,我自觉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博览群书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和祖国的重托,我深切地认识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是开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勤能补拙,尤其是新教师更要勤奋学习,自觉修养,脚踏实地,奋发图强,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实现奋斗目标。

三、生活方面:

在生活上,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谨遵“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时刻提醒自己,重视“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努力保持正派的工作作风,与校领导和同事们和睦相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为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经过一年的学习实践和锻炼,我已能做好教育教学的相关工作,在此之际,我郑重地向上级领导提出转正申请,请领导给予批准为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教师转正申请书范文2尊敬的__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领导:

百忙之中冒昧打扰,首先祝各位领导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在此感谢各位领导对本人的述职转正申请材料做全面的审阅和指导。

我叫__,男,汉族,1968年1月10日出生于__县__乡__树。自1996年7月参加工作当任民办教师,至今在山区小学执教16年了。16年来,我先后在__县__乡__树小学、木板村小学等学校教书。__乡的好几个学校都有我洒下的汗水、留下的足迹。16多年来,我始终奋斗在山区教育事业的第一线。16多年的从教生涯使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我教出来的学生,有的已高等院校毕业,有的当上了行政领导干部,有的也当教师多年,在各行各业从事着各种工作。

16多年来,我个人牺牲了经济收入、牺牲了青春、牺牲了身体健康……我用我的大半生精力保证了村子里孩子的教育的进步。我的人生16多年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推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我曾经参加过__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育培训和考试,曾多次被评为过优秀教师。我衷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我虚心学习,总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__年来本人无论是在师生还是在乡亲们的心中的教学口碑都是十分好的。因为,我教育的学生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考试等方面比一些公办教师都要好。

可就这样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怀备至,桃李满天下的好老师,我现在仍然坚守在__县__乡金明__树小学任教,而且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彝族山区小学我既是学校唯一的老师又是学校唯一的负责人。我不但要教育学生学习所有文化课程,还要教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一个学校所有事务全部由我一人包办。工作辛劳程度比起一般的公办教师辛苦得多。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终于得以普及,我作为农村一名民办教师实实在在的解决了村里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如果没有我坚守这个岗位村里的适龄儿童5至6岁就要去离家20里地的中心小学上学。这些孩子5至6岁就要住校独立生活学习,这些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

虽然,我个人待遇不理想,但事以至此我也没有多少怨言,说良心话,这些年来我是以一个做父亲的`心情去教育培养学生的。因为我爱孩子,愿意跟孩子打交道,我宁愿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希望他们能走出大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栋梁!

这20多年来,面对我个人的收入和人生的意义,教育部门对我的“亏欠”,可以说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亏欠”。代课老师(以前还称“民办教师”)我在农村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中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然而,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我作为一名民办教师或者现在叫代课老师尽管都做着真正的教师的工作,获得的却是微薄的报酬和极低的工资,物质上、精神上都是如此,至今连个正统的教师“名份”也没给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教育局对我这个老民师、代课教师的“双重亏欠”。我在物质和精神待遇上所遭遇的不公,致使我处于去留两难的境地中,因为我是一位教书20多年现年52岁,正步入老年的老民办教师。让我回农村我已经没有任何劳动能力,我现在老无所养,既没技术,更没气力,只能生活在贫困线上。我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因此,在我年老体弱且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情况下,向教育部门提出养老待遇的要求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回忆近20多年的从教生涯,领着同龄公办教师五分之一还不到的工资,(我的工资待遇:八十年代是50—70元;九十年代至现在是100—200元。)而且没有寒暑假工资,没有医疗保障,民办教师转正也没有我的份。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了近大半辈子,到头来还是一个民办代课教师,这多么让人痛心!

我想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一个普通的农民工给民营企业打工,企业至少应该按月给民工交纳养老保险金。而我已经工作了24年之久了,我把我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并且过了一辈子的清贫生活。从教书多年的角度来讲,从对得起“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来讲,我呕心沥血,为山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我也完全符合转正的政策,因此我恳求领导批准让我转正!我作为一名老民办教师已出色的完成了教书育人的教学使命,即使不能让我转正,县教育局也应该让我能像公办教师一样考虑能安度晚年。

目前,跟我一起参加工作的,甚至后来参加工作的同志转正后每月工资近20__元,“三险一金”都有,当然这是好事,我替他们高兴,这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对全县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民办代课教师政策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办了一件好事。可我比他们中大多数人参加工作还早,工作也比他们出色。只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老民办教师转正的机会。在此恳求各级政府审查、落实,关心我这个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现在却被遗忘的老民办教师,让我能老有所养、老有依,安度晚年!

在此,希望县教育局能认真落实教育部门“择优招聘、辞退补偿、纳入社保”,多途径妥善解决老民办代课人员问题的相关要求。国家教育机构对辞退的老教师都要给予一定的补偿的,并随着各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应积极研究为我争取通过纳入城乡社保、农村合作医疗等办法,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作为特殊情况,如果民办教师转正困难就请县教育局参照大龄民办教师退养办法,落实有关待遇,在此我也心满意足了。

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我在停电的夜晚燃起一支蜡烛,看着它慢慢地燃烧,默默地流泪,我的心却是又酸又痛。回想自己近20多年的从教生涯,就一支燃尽大半截流泪的蜡烛。说句心里话,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没有享受到民办教师转正甚至老民办教师退养待遇,我真是致死都不能释怀,我是想到自己为教育事业辛苦了大半辈子能够转正继续为教育事业做更大的贡献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以上我所反映的问题和陈述的情况句句属实,我以一个从教20多年的人民教师的人格担保。恳请教育局领导百忙中过问一下,恳请给予妥善解决,我将万分感激!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教师转正申请书范文3光阴荏荏,自20__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即将一年了,面对我人生另一起点的第一年自己充满信心,因为我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回顾这一年,自己是不断探索奋斗、不断检讨完善的一年。

在参加工作的这一年来,本人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集体活动,认真文听讲,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自从2__-_年8月23日的教师宣言后,我光荣的加入了教师这一行列。成为教师的那一天我深深体会到“为人师表”的意义。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每个老师都应该遵循的,是对老师行为的一个规范。这一年来,我很注意自身的品德行为,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学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具有叛逆的个性,没有成熟的善恶分辨的能力,很多坏习惯也有很多好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是好是坏跟教师的言传身授有很大的关系。

我本着服务他人,锻炼自我的想法去工作。坚持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问心无愧的上好每一节课,积极思考改变体育课中的游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写教后感和教学杂记,不断积累经验,懂时立即向师傅、组里其他老师请教。尽职尽责做好学校交给我的每一份工作,热心帮助同事,能团结同事,协调工作。关心爱护学生,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

在工作的这一年里,我积极参加区里面的新教师培训,认真听讲,吸取了不少名师的经验以不断来充实自己,坚持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校领导的支持下2__-_年上半年成立了健美操小组,带学生参加了区里面健美操比赛,还参加了区里面的体育能手比赛,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谨严,在这一年里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认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未来路漫漫,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定能改善不足,发扬优点,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我会努力加油!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教师转正申请书范文4尊敬的园领导: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贵园给我的工作机会,对此我感到无比的荣幸。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再今后的工作中更会好好表现自己,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______幼儿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于_年_月_日成为_____幼儿园的试用员工,到今天已经_个月有余了。来到贵园工作学习和发展后,我感受到学习工作的开放、创新及融洽。从最初参加幼儿园培训及新教师培训,和同事们一起布置园内环境,一起为星级评定做努力,到后来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等等。很感谢领导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也感谢同事在我工作中出现失误时的提醒和指正。

我本人性格开朗、工作认真、善于沟通,注重团队的合作协调,责任感强,对待孩子一直坚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样一个信念。同时这也是我在工作中的坚持动力。我知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上严格遵守师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并尊重每一个孩子。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够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中相处,许多事情也迎刃而解。同时也要尊重和信任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活泼、顽皮、或胆怯、安静,我都会一视同仁。作为应届毕业生我很清楚现在的我缺乏很多实际经验,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我会更加积极学习知识,新的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贵园

所需的合格人才。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和各位同时友好相处,同心合作,积极配合各部门的负责人,完成各项工作。

每天开心的入园,听到孩子们稚嫩亲切的问候,还能欣赏到温馨优美的院内风景。这一切都是老师们和孩子们共同创造的结晶。这一切使我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幼儿园一同成长。

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同贵园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此致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教师转正申请书范文5尊敬的领导:

我于20__年9月通过招考参加工作。一年来,在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各位学生的努力配合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使自己从莽撞的毕业生慢慢地进入了为人师表的角色。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伴随着收获,下面我把这一年的思想、工作等情况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教学方面:我来到学校后迅速熟悉常规教学方式、方法,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安排等常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并在实践之中注意查缺补漏,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教学问题就积极向同事们请教,努力做到课前准备好、课中讲解透、课后督促检查严。课堂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后积极和同事们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方法,在平时有空就去听老教师的课,认真研究学习老教师上课时使用的好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高。

二、个人素养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地认识到,信息时代信息更新速度的重要性,所以我一直不断的巩固自己旧的知识并且尽全力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更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教书之余,我自觉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博览群书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勤能补拙,尤其是新教师更要勤奋学习,自觉修养,脚踏实地,奋发图强,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实现奋斗目标

三、在生活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谨遵“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时刻提醒自己,重视“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努力保持正派的工作作风,与校领导和同事们和睦相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为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过去的一年,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用党员的标准来衡量,我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政治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综合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工作中有时不够细致。对于以上缺点和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我将踏踏实实工作,在教学方面我会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搞好班级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郑重向组织提出转正申请,如果组织批准,我绝不骄傲自满,而是以此作为自己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在未来的征途上继续不断努力,我一定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处处以严标准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如果组织不批准或者延期转正,说明我还不具备一个人民教师的条件,我一定加倍努力,继续接受组织的考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请组织接受我的申请,并对我进行审查和考验。

此致

敬礼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