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2 17:13: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临床检验实习生,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08-03
近10年来,我国微生物学快速发展,特别是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项目工作的推进,临床抗感染治疗越发依靠参照实验室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报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针对实验室检测方案的标准也每年随之不断更新。而这一现状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临床微生物学科的发展,让即将投入工作岗位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新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发展,临床实习期是关键环节,其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对学生施行各种带教模式,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临床带教工作必须要深度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检验医学发展对微生物人才的要求
根据我国医学科技“十二五”规划要求,目前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是个体化医疗、转化医学、可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1-3]。检验医学的发展是这些医学发展的基础。没有切实可行的个体化诊断,个体化医疗只是空谈;没有医学检验指标及技术设备的发展,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等不可能实现。而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生显得更为重要,其直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近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对我们微生物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检测项目扩展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多个领域,工作面从医院常规检验到感染控制,参加临床会诊和病例讨论。要求微生物人员能够更多地深入临床,参加查房、会诊、阅读病历,关心患者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关心检验报告对临床诊治的影响,将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紧密结合,以便更及时、准确地服务于临床,并不断满足临床的需要。
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生带教面临的现状
检验专业学历分为专科和本科,其中检验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专科生理论知识欠缺,对理论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在实习中对操作注意点的理解不够深刻。检验本科生较检验专科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稍显优势,但在动手能力上和专科生没有区别,有的专科生动手能力甚至比本科生还强。现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承担责任的意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大部分实习同学六月底七月初到实习医院,第二年的二三月份就心神不定了,一是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如事业单位入职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另外还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以及双选会。同学将会花很多时间复习和参加各种辅导班,有的同学直接请假复习考试,这些都耽误了大量的实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4]。
由于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数的剧增,导致临床实习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有时实习同学比教师还多,常常是同学带教同学,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大部分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带教的意识薄弱,认为将常规检验工作完成是他们主要的职责,只顾埋头工作,不注重传道、授业、解惑。
实习同学进入实习单位应由实习单位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实习科室共同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实习同学一旦离开学校,学校对实习同学管理的责任似乎就全部交给了实习单位,平时几乎没有联系;另一方面,一般的检验科没有配备专职的实习管理人员。这样就会出现实习同学懒散、消极的现象。
1.增强安全意识培养。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是针对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的特定场所,是各种潜在传染源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要重视实验室人员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实习生进微生物室前要对其进行安全培训,如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口罩、加强手消毒等消毒措施,正确区分和处理黑色袋的生活垃圾及黄色袋医疗废物;学习如何应对职业暴露、标本溢洒等生物安全应急事件的发生,并且要多举一些工作中或学生实习时发生的实例,增进实习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5]。
2.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期中的应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通过PBL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6-8]。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9,10]。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阶段因其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应用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前景,应逐渐加以运用和完善,以满足微生物学检验快速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要求。
3.制订带教计划,且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医疗科研和大量教学工作。按照南京医科大学的要求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带教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意识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11]。微生物教师在带教之前,首先按照实习生的实纲制订带教计划,明确学生进行微生物实习后需要达到的目标,还需对课后学生应具备的相关微生物检验能力进行系统规划。同时,每两到三个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采取口头提问或试卷考核形式。根据考核情况适时调整带教计划,使带教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在带教中要强化对典型病例的学习,如给出一个临床病例,提出问题:(1)剖宫产术可能的污染菌有哪些?(2)血中感染为革兰阴性杆菌通过什么途径进入?(3)临床如确诊感染病例需要我们实验做哪些检查?(4)工作中碰到阳性瓶,但镜下未找到细菌应该怎么处理?等等。激发学生思考,让每个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最终对学生的回答汇总点评,分析当中的正确与不足,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热烈的讨论中传授给学生。教导学生要主动走进临床,很好的和临床对话。比如一个感染科医生高度怀疑病人是肺结核,而送了几次痰找抗酸杆菌,结果都是未找到抗酸杆菌。此时你就要思考标本的采集、涂片、染色、镜检哪个环节会出问题,我们的方法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怎么来提高检出阳性率?标本采集是清晨第一口深部痰吗?采集、送检到实验室的涂片有多长时间了?有条件送支气管刷片吗?只有通过与临床的沟通交流,才能使我们的检验结果更可靠,更有价值,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4.微信平台在微生物检验带教中的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依托于无线网络的智能手机、智能APP迅速普及,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极大地便利了学生的学习生活。QQ临床微生物论坛、微生物公益大讲堂、各种微生物论坛群以及公众号临床微生物论坛,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微生物发展的最新前沿。目前上海医院实验诊断科周庭银教授创建了十几个临床微生物论坛群,汇聚了全国各地各层次的微生物工作者近5000名,极大地丰富了微生物人的生活。实习中由教师组织学习,提出问题、讨论、总结。还可以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发到群里请教,群里会有好多不相识的大咖为你指点迷津。网络平台中有微生物最新信息、学术讲座视频,让局限在一个小空间的微生物的实习生请教到无数的教师,也能及时地学习掌握最新知识,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通过微信平台,使随时随处学习成为可能。
5.实习成绩考核。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均需要进行出科考核。一方面,由微生物组长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要强化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核,且涉及的内容还应全面,既要有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还要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查,强化对病例资料分析能力的考核,还要提高对交叉性知识的运用方式的考察力度,使学生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各项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判断能力[12];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最后进行评分。出科时给每个学生一个综合性评价小结。
6.加强实习管理。科室由一名副主任分管科研教学工作,还配有一名教学秘书,主抓教学工作。对实习生进行规范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教学管理制度、实习教学质量检查、实习生请假制度、实习教学事故的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是保障,管理靠制度,只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实习教学质量[13]。
三、结语
本检验科自2013年通过ISO15189以来,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发展迅速,对实习学员都按标准化教学流程管理,这将对他们入职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微生物检验方向是检验学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微生物室的实习在微生物检验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实习学生的未来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先进的教学模式、完善的管理制度、优秀的带教队伍、科学的考评制度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Salari K,Watkins H,Ashley EA. Personalized medicine:Hope or hype[J]. Eur Heart J,2012,33 (13):1564-1570.
[2]Zerhouni EA.US biomedical research:basic,translational,and clinical sciences[J]. JAMA,2005,294 (11):1352-1358.
[3]Rodricks JV. Risk assessment,the environment,and public health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1994,102 (3):258-264.
[4]钟政荣,郭普,田万林,等.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医药,2012,16(10):1552-1553.
[5]戴芳,黄冬梅,唐玉竺,等.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临床体液实习教学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2):1809-1810.
[6]Neville AJ.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Forty years on. 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J]. Med Princ Pract,2009,18 (1):1-9.
[7]Schmidt HG,Rotgans JI,Yew EHJ. 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works and why[J]. MedEduc,2011,45 (8):792-806.
[8]Mishoe SC,Hernlen K. Teaching and evaluat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respiratory care [J]. Respir Care Clin N Am,2005,11 (3):88,477.
[9]张静,丁士刚.PBL教学法在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消化科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5(10):25.
[10]曾俊杰,王沙龙,李进华,等.PBL分析不典型病例培养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综合能力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5(7):9-10.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医学检验的重要检测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检验学科的各领域[1]。目前,全国多家医院已建立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检验医学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发展,也为本科生临床分子生物学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院于2002年建立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于05年开展检验系本科生的临床分子生物学带教实习。作为一名教师,从起步时的摸索阶段到如今的发展阶段,对学生如何尽快牢固掌握分子生物学在临床检验实践中的应用深有体会。在此,将对多年带教工作中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提高教师带教质量和保证学生实习效率给以借鉴。
1 制定带教计划和管理制度
新学年新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应根据学校制订的检验专业学生的实纲拟定学生实习计划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实习计划主要是明确学生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实习期间的要求和学习内容以及实习进程;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实习生管理制度和考勤制度。同时教师需要对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工作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出具体的要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在实习结束时做好考核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带教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改进带教方法,同时为学生实习综合考评提供依据。
2 岗前教育
实习生进入实验室时,应先介绍科室概况,人员结构、设备配置、工作特点。并对职业道德进行宣传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也应加强法律意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防范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的发生,以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应以身说法,通过平常工作中的经验,给学生讲述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细节,并告知学生由于自己工作失误将会给医院、科室以及个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分子生物实验室的建立是有一系列严格要求和制度建立起的,所以在入科前,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实验室编写的质量管理手册,其中包括实验室管理文件、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ed,SOP)和生物安全手册,让学生充分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分区要求及各区的工作制度、传染病防治、实验室废物处理以及生物安全防治[2]。最后,详细介绍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日常保养,并让学生养成登记各种记录的习惯。
3 细致观察,奠定实验基础
实习期的前3d可拟定为观察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老师的工作,老师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难点和疑点问题时,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让他们畅所欲言,老师再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结合解理论知识和老师的实践工作经验,给予学生正确答案,最终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几天的观察中熟悉了解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整个工作流程,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打好基础。
4 培养动手能力,增强质量控制意识
临床分子生物实验是一个繁琐复杂有序且细致的工作,从标本接收、血清分离、DNA提取、扩增分析到报告发送每一个环节都不得有误。且DNA扩增是成次方倍数增加的,所以为得到更精准的结果,就必须有较好的质量控制[3]。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会担心学生操作时出错, 凡事亲力亲为, 这样减少了学生动手机会, 独立操作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挥,失去了实习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相信学生能力大胆放手让同学动手,但必须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耐心的指导学生操作,即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由浅入深地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签发报告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每一张报告单都影响着每位患者的诊断治疗,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每个标本的接收、分检、患者信息的录入、检验、结果审核、报告签发、结果保存等每个环节都要细心认真有强烈的责任心,千万不能张冠李戴,不能有一丝的疏忽,否则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 注意教师带教方式和态度
教师的带教效果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工作中应该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起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的表率作用。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该学科的最新动态及前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带教的过程中多交流多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理解支持。这样,学生对你所带教的专业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临床带教学习时, 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及态度,不能因为学生刚开始工作不熟练或因临床工作繁重而对学生不耐烦,从而打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甚至伤害学生自尊。使得学生对带教老师的反感、憎恨或对抗而无情绪认真实习工作,导致实习质量严重下降。
6 存在的问题
由于开设的临床分子生物学实习刚刚起步,带教经验尚有不足,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因检验工作频繁琐碎, 且检验工作量不断加大,教师忙于应付日常的检验工作,使得带教时间和精力不足,从而忽视了对实习学生的理论讲授和操作示范, 使学生看得多,实践动手操作少,从而使其独立思考就更少。加之检验系学生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较差,在实验室实习时间有限,导致实习期结束后学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的临检技术[4]。总之,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带教目前还处于摸索和实践阶段,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把带教工作开展得更有生气、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建新.分子诊断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137 139.
【关键词】 学生,医科;临床实习;岗前;综合能力;强化培训
学生完成在校理论学习后,就要将理论用于实践。医院是医学院校实习生临床实践基地,也是医学生从医的必经之路。因此,我院为加强对实习生的临床教学管理工作,特设教育培训部,对实习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取得较好效果,深受各院校实习生的欢迎,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2007年实习生共591人,以2006年29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96人,女 194人,年龄18~23岁,平均19.0岁;将2007年301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00人,女201人,年龄18~23岁,平均19.1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生源及实习轮转计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简单的培训方法,时间30~60min。观察组采取集中和分组的方法培训,时间为6天。
1.2.2 培训的内容 对照组的培训内容: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和文明礼貌用语。观察组的培训有集中培训和分组培训内容。集中培训内容为:医院基本情况介绍、怎样做好一名医务工作者、如何做好人性化服务、医院核心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与应用、医疗纠纷的防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及注意事项、病历书写及注意事项、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基本技能操作及注意事项。分组培训:每个学校、每个专业、每个人都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如:文明用语、服务规范、遵纪守法、医护配合和医患沟通等。
1.2.3 评价方法 将两组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后3月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内容: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医患沟通技巧、观察判断病情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另外在两组中随机抽各组40人参加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
1.2.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技能的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的综合能力优于对照组(P均
表1 两组综合技能的优良率比较(略)
2.2 两组随机抽考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抽考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略)
与对照组比较,a:t=16.27,b:t=14.72,P均
3 讨论
3.1 要注重临床实践岗位培训 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对象的范围广泛,其中也包括研究人的患病诊治和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培养实习生的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与研究型相适应的人才。由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因为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差异大,治疗技术复杂等,使医疗护理实践存在一定的风险[1]。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知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我们务必做好临床教学与实践的相关培训,以防临床带教脱节,给医院带来影响和医疗纠纷。
3.2 培训内容要贴近临床 通过培训,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崇高职业道德,真正树立白衣天使形象,严格执行医院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掌握医患、医护的沟通技巧,提高学生观察判断病情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3 培训形式多样化 贯穿临床实践的全过程。培训内容按上述的集体培训和分组培训内容进行,授课形式全程多媒体,播放教学光碟和实践技能操作示范等。此外,还强调带教老师要做好传帮带的工作。通过培训,激发学生对掌握许多医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4 结语
我院开展强化实习生临床实践岗前的集中培训和分组培训是临床实践教学改革阶段的一项探索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为了加强对实习生全程管理,提高临床带教的质量,为医学生走上独立工作的医学旅程铺路,我们将不断对临床教学加以改进,调整并逐步完善,做好临床实践追踪工作,确保带教质量。
【关键词】 沟通;检验教学;能力培养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近1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已经向“检验医学”发展,这就要求实验室的工作更加密切结合临床,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检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
临床实习对于检验专业医学生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反复的检验实践中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的重要一步。在这个阶段,除了强调实验室基本操作,增强实习生的动手能力之外,还应该有效利用医院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实习生与临床沟通的能力。
1 目前检验与临床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不够
人们之间的交往实际是沟通的过程。工作中似乎每个人对沟通都熟悉而有经验,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当医生怀疑某个检验结果时,往往向检验人员咨询,如果检验工作人员说“仪器正常,测定多少,就报告多少,结果经复查没有错”,那么有时情况会很糟糕,往往引发医生与检验人员的对立。检验人员应该以专业的方式分析、处理医生反映的检验质量问题,给予合理、满意的答复。现在许多实验室的检验人员满足于在报告单上注明“结果已经复查”或“该检验结果仅对该样本负责”的字样,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其实出现明显异常的检查结果时,应该主动与医生沟通,明确并排除采集标本或患者用药等因素所致的误差,才能有利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1]。
临床标本采集、送检和用药等是否规范也是影响检验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如护士取血时用小号头皮针易造成溶血,或者为了省事直接从静脉输液管中抽血或在患者输液近端同侧静脉取血,加上抗凝剂类型选择错误及抗凝比例不当等情况,均可导致许多检验项目结果误差。只有加强检验人员与护士的沟通,尤其是加强与实习护士及新毕业护士的沟通,指导护士正确采集并提供合格的标本,才能为获得正确检验结果提供重要保证。
1.2 检验新项目、新方法向临床宣传不够
目前还有部分医生不了解检验医学的进展,甚至申请不合理的检验项目,不知道有效利用检验新技术、新项目,习惯于旧检验项目。例如,出血时间测定已停止使用,第6版《诊断学》教材还给出它的参考值;纤维蛋白原测定罗列了不明确的快速测定法,不实用的半定量法、免疫扩散法等[2]。还比如,第6版《儿科学》中血尿的诊断,主张用血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平均体积来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操作方便,结果可靠[3]。实际上,目前尚无实验室可靠、易行的测定血尿的方法,也不能使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尿。因此,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及时向医生介绍最新检验项目及方法,是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一环。
2 加强检验实习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2.1 与临床沟通是检验医学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早就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schwarz在《开展临床与实验室对话》一文中也专门针对实验室医学工作者指出:“一个实验室医学工作者没有与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强调实验室管理的要素是沟通,沟通是实验室医学工作者生存的要素。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对检验科的管理要求: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大于90%,而良好的沟通是和谐、服务满意的基础[4]。这些都要求把沟通能力尤其是与临床沟通的能力培养作为检验医学职业教育的一部分。
检验科实习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验室医学工作者,一方面应该强化规范化操作及全面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听取临床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及要求。针对主要意见如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符、检验结果可信度、急诊检验报告及时性等,运用所学知识作出科学的解释。通过良好的沟通,一方面会加深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符合临床对合格实验室医学工作者的要求。
2.2 与临床沟通是检验医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循证医学是指诊治疾病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任何决策需要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这种科学证据也应该是当前最佳的证据。而最佳证据的获得首先要求临床、检验等有良好的沟通,确保用专业方式和合作精神来处理问题和彼此间的意见,寻求彼此尊重、理解,达成共识。例如,出血时间测定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发现既不能反映血管损伤,也不能证明血小板减少,因此应该停止使用,选择其他敏感的指标,目前基本上已经被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替代。只有改变脱离临床现状,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才能发现、回答临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完善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和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此外当检验结果与临床实际不符时,不少医生不了解检验方法的局限性,常常怀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例如,某医生曾接诊一位转氨酶增高的患者,由于检验科检测该患者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均阴性,该医生当着患者家属的面指责检验科的检验结果不可靠。最后经过另一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是患者服用某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增高。其实在患者血液中病毒含量很低的情况下,肝炎病毒相关指标的检测,有时阳性,有时阴性,同时也不排除由实验方法导致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这时,医生对检验结果的解释至关重要,解释不当,会引致患者投诉等,如果医生与检验人员及时沟通,一般都能做出正确解释,就可以避免发生医患纠纷。
3 检验实习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教学
3.1 贯彻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育人理念
检验医学应该改变以前不重视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教学状况,加强在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医学概要等基础课程中开展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教学,增设人际沟通课程,以“案例教学法”“带着问题学”的形式进行大班课教学。
临床检验教师应该把临床检验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给实习学生,介绍检验科与临床、患者之间可能发生的常见矛盾及处理方式。学校定期安排专业基础课教师去检验科上班,加强与检验科的沟通。专业基础课教师在课堂上将临床检验一线的知识与信息反馈给学生,为学生实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组织并鼓励实习学生参与与临床沟通的工作
在实习岗前培训中组织集体学习《检验标本采集指南》,要求检验科的实习学生人手一册,掌握全部内容。该小册子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检验标本的采集及运输的各种要求及注意事项。对血液、尿液、粪便等标本采集的规范要求和存储条件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是一本很适用于临床日常工作的参考书。我们还与教务科联系,让我科的实习学生在定期举行的包括全院实习生、进修生、研究生的“三生论坛”上宣讲这一部分内容。通过这一举措,我科由于标本采集送检错误引起的问题大幅下降,不仅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而且保证了检验质量。
在推广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继续沿用原有的宣传办法,在医院网站内粘贴通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实习生在版面设计和电脑绘画方面的优势,组织实习学生编写“检验医学通讯”,定期印制。这个内部期刊的主要内容就是及时的介绍我科新近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并详细的介绍其检测原理,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等等。这些宣传资料也由实习生及时的发放到临床医生和来门诊就诊的患者手中,通过这个过程同学们及时详细的了解了我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的情况,也亲身参与了与临床沟通的工作。
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的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与普及。临床医学通过加强与检验医学的广泛联系,了解日新月异的检验新技术、新方法,从而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更多、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检验证据和信息,提高诊治水平。因此,在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培养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的沟通能力,利在双方,益于患者,符合科学发展观,必将加快医学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可梁. 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4):246.
[中图分类号] G6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c)-130-03
Study 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gnition degree of the clinical clerkship "5+5" pattern
WANG Na1, CAI Dingbin1, SU Ruhao1, WU Jinjun2, ZHOU Yu2, LIU Jianjun2, LI Guoming2
(1.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523808, 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GDMC, Zhanjiang 524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clinical clerkship "5+5" pattern accro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gnition of clinical clerkship "5+5" pattern through questionnaire. Methods: Adopting the secret method, we carries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48 teachers and 900 students,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the clinical clerkship "5+5" pattern. Results: It is generally good appraisal among teachers to the "5+5" pattern, and it is general appraisal among students. Conclusion: There is good effect or general effect of the clinical clerkship "5+5" pattern.
[Key words] Medical simulation education; Clinical clerkship; Cognition degree
临床见习是联系理论课与临床实习的桥梁,这个阶段对学生培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从理论向实践转型的顺利与否。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技术的进步,传统临床见习模式面临着诸如病源不足、病种匮乏等各种矛盾,因此,为解决上述矛盾,本研究创建了临床见习“5+5”模式,并通过师生对临床见习“5+5”模式的认知度评价,以探讨其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在东莞校区带教老师48名和东莞校区临床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2003级五年全日制本科生900名。在老师群体中,正高职称4名(8.33%)、副高职称9名(18.75%)、中级职称21名(43.75%)、初级职称14名(29.17%);在学生群体中,年龄19~27岁,平均(22.39±0.97)岁。
临床见习“5+5”模式(简称“5+5”模式)的模拟周采用Simman综合模拟人、标准化病人等多项医学模拟技术进行临床教学,结束后,立即组织东莞校区老师和学生进行《临床见习教学“5+5”模式改革问卷调查表》(教师篇、学生篇)的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集中独立填写问卷,调查员当场收回问卷,其中,老师问卷收回45份,回收率为93.75%;学生问卷收回838份,回收率为93.11%。
1.2 方法
剔除填写不完整和逻辑错误的问卷,进行统一编号。所有变量均为等级变量,采用五等级评定法进行评定,如“完全掌握、大部分掌握、一般、少部分掌握、未掌握”,分别赋值为5、4、3、2和1。由2名人员同时在SPSS中录入数据。调查指标的变量设置见表1、2。
1.3 统计学分析
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对各项评价指标作描述性分析,并对该问卷调查表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2 结果
2.1 东莞校区带教老师对临床见习“5+5”模式认知度评价
2.1.1 描述性分析东莞校区带教老师对 “5+5”模式的评价普遍较好,各项指标的平均分值2.7~4.5分,均数为(3.69±0.40)分,各项指标频数多为3和4,即一般和比较好(或大部分掌握、比较主动、比较合理等),频数分别为(27.67±13.88)%和(51.41±15.36)%。
2.1.2 聚类分析按样本聚类(Q型聚类),聚成3类:第3号样本、第19号样本、其余样本。三类样本对部分指标的评价差异较大,其中样本3对部分指标的评价较高,相反,19号样本则评价较低其余样本的评价介于样本3与样本19之间。
按指标聚类(R型聚类),聚成4类,第一类为指标X1-10,第二类为X1-9,第三类为X1-17,第四类为其他,每一类的典型指标分别是X1-10、X1-9、X1-17和X1-11,其平均分值分别为3.7分、3.0分、3.5分和4.0分。
2.1.3 因子分析统计结果的KMO值为0.405,P值为0.425,因此原有变量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2 东莞校区学生对临床见习“5+5”模式认知度评价
2.2.1 描述性分析 东莞校区带教学生对临床见习“5+5”模式的评价普遍一般,各项指标的平均分值为2.7~3.7分,平均(3.08±0.24)分,各项指标频数多为3和4,即一般和比较好(或大部分掌握、比较主动、比较合理等),频数分别为(48.14±7.78)%和(28.91±11.00)%。
2.2.2 聚类分析 按样本聚类(Q型聚类),聚成两类。按指标聚类(R型聚类),聚成8类,第一类为指标X2-6、X2-7、X2-8、X2-9,第二类为指标X2-26、X2-27,第三类为指标X2-19,第四类为指标X2-24、X2-25,第五类为指标X2-10、X2-11、X2-12、X2-14,第六类为指标X2-1,第七类为指标X2-3、X2-4,第八类为其余11项指标,每一类的典型指标分别是X2-6、X2-27、X2-19、X2-24、X2-10、X2-1、X2-3和X2-15,其平均分值分别为3.04、3.06、2.73、2.99、3.02、2.98、2.85分和3.27分。
2.2.3 因子分析 统计结果的KMO值为0.909,P值为0.000,因此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提取采用主成份法,因子旋转采用斜交旋转法,提取6个公因子,总方差贡献率为66.831%,各因子负荷系数和方差贡献率见表3。将这些因子命名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F1)、临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F2)、自主学习能力(F3)、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情况(F4)、见习安排合理情况(F5)、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教学管理情况(F6)。见表3。参照因子负荷系数在因子中位于第1或2的原则,每个因子选举1项指标作为该因子对应原始指标的代表,包括①流程掌握情况;②胸穿术掌握情况;③主动提出问题情况;④临床思维能力形成情况;⑤见习内容安排是否合理;⑥技能培训中心的教学设施情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 讨论
3.1 关于临床见习“5+5”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在国外,随着医学生人数增加、患者就诊或住院的时间的缩短、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模拟技术的发展,很多医学院校开始实施医学模拟教育。随后,在2005年国际三次医学教育课程改革中,引入了“COMPASS” 模式的概念,其中涉及到“模拟见习(simulations in clerkship)”的模式[1],且有些医学院校在模拟见习阶段中,将见习课程设置为前阶段的“临床周”和后阶段的“模拟周”[2]。在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学生增多、患者维权意识增强、临床见习基地不足和病种相对减少等困难,因此,国内许多医学院校在教学软件和硬件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实施医学模拟教育。在本研究中,东莞校区的近80%的老师认为非常或比较有必要实施临床见习“5+5”模式,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广东医学院为适应国内外发展的趋势,于2004年在湛江和东莞两个校区分别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中心内设有各项临床教学模拟仪器。同时跨地域建校现象的出现,使得学生增多、临床见习教学条件相对紧张等矛盾愈加突出,鉴于国内外医学模拟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实施临床见习“5+5”模式。
3.2 关于临床见习“5+5”模式的实施效果
国外很多研究表明医学模拟教学能够有效的整合到大部分的医学院校和带教医院的课程中,成功地弥补了现有课程安排的不足[3-4],同时从实施效果和经济学上证明医学模拟教学的优势[5]。有很多研究表明,标准化患者、Simman综合模拟人和PBL教学等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等能力[6-9]。本研究显示,50%的老师认为临床见习“5+5”模式的实施效果好或较好,36.7%的老师其实施效果一般,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有部分老师认为临床见习“5+5”模式的实施效果比较差,尤其体现在手术直播效果的评价上,老师和学生反映手术直播视频不够清晰,且受网速的限制,导致网络传播时断时续,对模拟教学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有老师认为模拟中心的教学设施和管理状况不尽人意。因此,在今后的临床教学中,需进一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教学设施和网络教学的建设,可以在网络直播教学中新增教学查房等内容。同时组建一支专门的管理团队,对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管理,比如,对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人员进行管理学技能的培训,加强各兄弟院校之间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管理技能的交流等。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老师认为临床见习“5+5”模式的时间和内容安排较合理,但也有老师认为此项指标不够合理。临床见习“5+5”模式是通过德尔菲法确定的关于传统见习与模拟见习时间的比例,是否具有可行性,则需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上述问题的出现可以提示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时间比例,以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临床见习时间比例。
3.3 临床见习“5+5”模式实施效果评价指标的聚类、因子分析的意义
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类方法,按照指标本身的内在规律较合理的分为几类,大大缩小了凭借主观判断所造成的误差,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具客观性。在本研究中,临床见习“5+5”模式实施效果评价指标较多,通过聚类分析并找出每一类的典型指标(能够代表该类指标的一个原始指标),来了解这一类指标的情况,则不需了解所有指标。
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包含了7个领域60条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10-12]。在进行相关研究时,不同学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自己认为有代表性的指标或对已有指标进行修改,这给互相比较带来困难。同时,不排除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的交叉现象,这样可能会造成统计结果的偏差。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每个因子项目选1个因子负荷系数较大的项目为主要危害健康行为,代表性强,避免了重复,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Neville AJ, Norman GR. PBL in the undergraduate MD program at McMaster University: three iterations in three decades [J]. Acad Med,2007, 82(4):370-374.
[2]Wong A, Whyte R, Peachey G. The McMaster University anesthesia clerkship curriculum: the next generation [J]. Can J Anesth,2005,52(suppl 1):A92.
[3]McMahon GT, Monaghan C, Falchuk K, et al. A simulator-based curriculum to promote comparative and reflective analysis in an internal medicine clerkship [J]. Acad Med,2005,80(1):84-89.
[4]Gordon JA, Oriol NE, Cooper JB. Bringing good teaching cases"to life": a simulator-based medical education service[J]. Acad Med,2004,79(1):23-27.
[5]Bradley P. The history of simulation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possible future directions [J]. Med Educ,2006,40(3):254-262.
[6]Wallace J, Rao R, Haslam R. Simulated patients and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s:review of their use in medical education [J]. Advances in Psychiatric Treatment,2002,8(5):342-348.
[7]McGovern MM, Johnston M, Brown K, et al. Use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genetics education [J]. Teach Learn Med, 2006,18(3):203-207.
[8]Nackman GB, Bermann M, Hammond J. Effective use of human simulators in surgical educationl [J].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03,115(2):214-218.
[9]Prince KJ, Van Eijs PW, Boshuizen HP, et al. 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nd non-PBL graduates [J]. Med Educ,2005,39(4):394-401.
[10]Committee C.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ducation [J]. Med Teach,2002,24(2):130-135.
[11]王宗海,向焱彬,冯爱娟.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分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存在不足[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25-126.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质量管理;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02-02
近年来,医院不断有新的耐药菌株出现[1],感染病例也不断增加,这对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的结果能够为医师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同时还能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及时检测医院感染流行情况的依据。因此做好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微生物检测分析准确性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治疗风险的有效途径。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实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前的50例临床微生物检测分析报告作为对照组,选取实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后的50例临床微生物分析报告作为观察组。
1.2 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
1.2.1 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2]:
参考ISO或国家制定的相关实验室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和操作手册等,提供给所有参与检验工作者参照和学习。
1.2.2 认真详细编写管理文件[3]:
SOP作为检验工作人员参照的主要指南和依据,它能保证所有检验工作人员的检验操作更标准规范和统一。SOP文件在编写时应当包含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步骤、采集方法、使用试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相关参考文献。SOP文件编写完成后须有责任科室主任签字生效,不得随意更改。
1.2.3 标本采集方法:
明确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如应在发热时抽血培养标本,根据不同样本的采集要求明确适当的采集方法、所需要的培养器皿、培养温度、运送时间等,送检标本如不合格,应立即要求检验人员与临床进行联系。
1.2.4 检验人员素质培养[4]: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在上岗前应经过严格的培训,每一位检验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项测试的考核,考核通过才能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除此之外,每年还应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素质。
1.2.5 检验仪器校准:
所有检验仪器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定校准程序和操作程序,定期对检验仪器进行校准,校准程序应包括校准的方法、可接受范围和期限。每做一次仪器维修和保养都要做好记录,并且在之后做好校准工作。更换过的鉴定板每更换一块都要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细菌鉴定仪每次鉴定前都应该进行自动校准,采用化学试剂纸片对高压湿热灭菌器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1.2.6 检验试剂及培养基:
所有用于检验的培养基和试剂都应该想进行登记记录,无论是商品化采购,每一样试剂都应该有明确清晰的产品信息,包括品名、批号、有效日期、浓度等。同时试剂在使用前都应该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检查,通过试剂颜色、厚度、是否有细菌污染现象、是否存在溶血、是否存在过多气泡等方面来检测试剂的质量。而检验所用的培养基和细菌鉴定板在石永强都应该观察包装是否破裂,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试剂盒染色液的容器上应该明确表明相关信息,过期的试剂和染色剂绝对不能在继续使用。
1.2.7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与配合:
与临床及时有效的沟通,向临床宣传正确的采集标本和运送标本的正确方法,以减少实验前的误差,提高检验分析结果的质量。
1.2.8 准确的检验报告[5]:
患者的检验结果在公布之前必须进行双责任人签字确认,包括检测分析操作者和复核主管签字确认。复核主管必须对检测报告的合理性、准确定进行审核和判断,要杜绝错误报告的产生 ,当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结果时,复核人员要立即通知临床医生注意。
1.3 试验数据处理:
两组微生物检测分析结果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SPS19.0处理,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当P
2 结果
对照组50例微生物检测报告中有43例检测报告准确性有效,占总检测报告数量的86%;观察组准确性有效的检测报告为45例,占总检测报告数量的90%。观察组检测报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报告有效率,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一所疾病防疫控制机构的检验水平、管理水平、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疾病防疫控制机构的综合实力。随着各种关于实验室管理技术规范、管理法规的颁布实施,实验室的设计、建造、验收、检测过程等逐渐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这些措施的颁布和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实验室的实施条件和环境质量,而严格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使得检测试验操作更加规范化,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微生物检测报告的质量结果,最终影响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影响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要在临床推广实施实验室管理措施体系。
参考文献
[1] 肖亚玲,康凤凤,王治国.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J]. 中国医院,2014,02:7-9.
[2] 何梦林.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3,S1:347-34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43-03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则是整个口腔医学教育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口腔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通过临床实践而形成的,它是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医疗卫生活动必需掌握的基本能力。目前我们国内的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模式还是按照第一年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第二年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第三年口腔专业实习的培养模式来进行口腔医学教育的。近年来,我国医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口腔医疗保健要求的提高,使口腔医学教学模式的缺陷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临床技能学习时间过短、缺乏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等。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创建培养口腔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组成以训练临床综合技能为主的临床口腔医学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这是目前本院口腔系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加强口腔医学新生的专业社会实践
口腔医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对口腔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及提升他们的这种兴趣。经过我们口腔系教师的一致决定,在《口腔医学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师安排上,从口腔的各个专业及医学基础方面选择了7名教师分别教授这门课程,以期对口腔医学新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普及,加深他们对口腔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概况,这是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能力阶段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学生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学好基础与临床课程,有助于扩大口腔临床能力的知识面,这是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探索点。由于第一学年的学生教学计划中没有口腔医学的专业课程,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兴趣降低,也为了从学生一入校就培养口腔临床技能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医生荣誉感,我们采用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包括每一年的“爱牙日”活动,在每年的9月20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零距离的接触口腔病患者,并从口腔预防保健和口腔检查的方面对前来的咨询者进行服务,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医生荣誉感,为其进一步加大专业学习提供了动力。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社区、企业和学校进行龋齿危险因素调查、社区牙齿保健等活动,所有的调查表及活动的安排由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口腔病患者,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本院举办的全国口腔涎腺病学术会议及口腔医学会成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口腔医学的教育改革。
二、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临床技能培训
口腔专科的学生在第二学年起就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对口腔医学的临床能力教学模式做了少许的修改,主要加强了口腔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这其中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合了口腔临床医学主干课程中实际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考虑到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临床诊疗技能较多,而且是口腔医学的核心学科,因此把这三门课程组成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腔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达到培养能胜任基层的口腔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口腔全科医生。我们根据调整后的口腔教学计划和口腔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设各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将数字化教学引入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大对口腔临床操作的视频文件的播放及讲解,现场提供牙齿、模型等实物来引导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口腔实验室中的教学,我院口腔实验室利用教育部的专项资金购买了14套口腔仿真头模临床模拟教学系统模型,大大提升了本院口腔实验室临床教学的效果,目前可以开展离体牙标本模型和高度仿真头颅进行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各类洞型的仿真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备牙操作、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手术操作及牙周病等操作为主的临床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口腔临床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
为了加强对口腔实习医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学校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角色转换,我院每一年都对实习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安排资深医师就医德、医风进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加强医德、医风的培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医务、质控、院感等科室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医疗安全、医疗纠纷防范、病历书写规范、院内感染知识等内容,为实习同学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口腔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由基础及临床理论教学转入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全面系统的学习阶段,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各科室按照口腔实纲要求制定各种口腔疾病的详细的要求,在保证临床操作质量的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知识,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处理危重和疑难疾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操作技能的口腔医师。我们对各科的实习要求进一步细化:(1)口腔内科学:通过实习能初步掌握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发病率低的疾病有大致了解。(2)口腔颌面外科学: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稍复杂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做出较合适的解释,实习结束后能完成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日常工作。(3)口腔修复学:通过实习能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修复治疗,了解修复学涉及的其他知识和范畴。(4)口腔正畸学: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手段,对发病率低、分类较复杂的错畸形有大致了解。实习期间的教学内容既有口腔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也有病例跟踪报告、专题讨论、读书报告等。每一轮实习结束后,由科教科和口腔科统一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口腔基本检查占10%、病历采集书写占20%、病例分析占20%、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占50%。
四、新型口腔临床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们连续五年对这种新型的口腔临床技能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教学改革系统,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新模式逐渐趋于成熟,通过学生第一年的社区实践作为临床实践的早期教育、入学第二年的口腔临床技能的专业培训和入学第三年的系统且直接的接触患者学习口腔临床技能,逐步引导学生对标本模型、仿真头颅、动物实体、实际病人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下进行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训练,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比如学生在实习的一个月后,经过我们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反馈回的信息可知,学生基本上对口腔科常见病能独立做出诊断和基础的治疗;半年后,对较复杂病例,如后牙管治疗、烤瓷冠修复的牙齿预备、全口义齿的关系测定也大体能够较好地独立完成。在全科的质控检查中,口腔医学生所做的后牙根管治疗X片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对五届实习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在口腔医学生的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我们摈弃以往的考核方法,通过检测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侧重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中重视能力测试,严格进行临床实习的出科考核和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三站式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1)考核的方法包括:①毕业临床技能考核采取二站式方法考核。②考生在指定考核地点,随机分别抽取各站考核试题,分别完成各站考核;考核过程中由考生互相检查。(2)考核的内容包括:①第一站:口腔检查5项,其中一般检查4项,特殊检查1项,口腔检查记录表一份,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和治疗设计,测试病种20个,由考生随机抽取一个,包括浅龋、中龋、深龋、猖獗龋、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边缘性龈炎、坏死性龈炎、成人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白斑、感染性口炎、牙齿外伤、智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②第二站: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及基本急救技术,包括无菌操作测试项目2项:洗手、戴手套、口腔粘膜消毒,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包括测试项目4项:开髓术(离体前磨牙或磨牙),龈上洁治术(一区段),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其中龈上洁治术和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开髓术由考生在离体牙上操作;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由考生在下颌骨或颅骨模型上操作。基本急救技术:测试项目4项,包括血压、吸氧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含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和考生对模拟人操作,通过这些临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发现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用人单位的反馈良好。
总之,在我们数年的口腔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教学讲座较少、临床实习考核制度不严谨、现有的实习基地不足和实验室的临床教学系统数量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坚信可以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顺应口腔医学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宁,李谨,杜详永,等.医学生口腔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3-255.
随着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通过临床实习护理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改善临床实习护理生的亚健康状态,有利于制订临床护理生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供和修订临床实习护理生实习计划、工作方式的合理方案,保障临床实习护理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于2009年5月对我院2005级临床实习本科护理生(以下简称护生)进行了亚健康状态的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2005级临床实习10个月完毕返校的本科护理生151名,其中男6名,女145名,年龄24~26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无计名形式整群抽样法。发出调查问卷151份,回收151份,有效回收率100%。有效调查问卷147份,占97.4%,无效问卷4份,占2.6%。
1.3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内容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即:失眠或嗜睡,食欲不振,失控或易激惹,抑郁或低沉,焦虑不安,疲乏无力,胸闷、心悸、气短,大小便不正常,肢体不适,免疫功能低下(经常感冒等)。每项表现设有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出现次数,主要原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护生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表1)
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亚健康状态10项表现中出现0项者1人,占总人数0.68%;出现1项者2人,占总人数1.36%;出现2项者8人,占总人数5.44%;出现3项者26人,占总人数17.69%;出现4项者17人,占总人数11.56%;出现5项者17人,占总人数11.56%;出现6项者22人,占总人数14.97%;出现7项者27人,占总人数18.37%;出现8项者21人,占总人数14.29%;出现9项者3人,占总人数2.0%;出现10项者3人,占总人数2.0%。总计发生亚健康状态146人,占99.32%。
2.2护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时间(表2)
护生在不同时间出现亚健康状态2周内平均为33.25人,占总人数22.62%;2周至1
月为19.30人,占总人数13.13%;1至2月为12.48人,占总人数8.49%;2月以后为34.97人,占总人数23.79%。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表现的时间多集中在2周内和2月以后,为68.22人,占总人数的46.41%。护生不同时间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见表2。
2.3 护生亚健康状态的持续时间(表3)
护生出现亚健康状态所持续的时间2~3d平均为60.87人,占总人数41.41%;1周左右为24.81人,占总人数16.88%;1周以上为14.32人,占总人数9.74%。
2.4护生亚健康状态出现的频数(表4)
护生在实习期间出现亚健康状态的频数1~2次平均为45.74人,占总人数31.12%;3~4次平均为29.25人,占总人数19.90%;5~6次平均为13.95人,占总人数9.49%;7次以上平均为11.05人,占总人数7.52%。
2.5护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表5)
护生在实习期间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实习劳累平均76.54人次,占52.07%;压力大平均59.76人次,占40.65%;环境不适应平均31.27人次,占21.27%;生理因素平均29.24人次,占19.89%;精神因素平均48.79人次,占33.19%;不良生活习惯平均18.47人次,占12.47%;社会因素平均16.84人次,占11.46%。
3 讨论
3.1护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分析
3.1.1发生情况表1调查显示护生发生亚健康状态极为普遍,发生率高达99.32%,并且
在实习期间的10个月内,不同的时间,1名护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常见10项表现中,发生最多的为7项,占18.37%,发生3项及以上者为92.44%,其中发生7项以上者亦占1/3之多为36.66%。发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中疲乏无力出现的人次最多,达89.12%,最低的胸闷、心悸、气短亦达14.29%,有6项表现的发生率超过50%以上。
3.1.2出现时间表2调查显示护生发生亚健康状态的时间多集中在实习期间的2周内和2月以后,平均占68.22。在2周内和2周~1月最容易发生的是失眠与嗜睡,发生率分别占28.57%(42/147)和24.49%(36/147)。在2月以后最容易发生的是疲乏无力和抑郁或低沉,发生率分别占32.65%(48/147)和31.29%(46/147)。
3.1.3持续时间表3调查显示护生发生亚健康状态所持续的时间多数为2~3d,平均60.87人,占41.41%,其中以失眠与嗜睡最多见,占51.70%(76/147),疲乏无力占44.90%(66/147),焦虑不安42.86%(63/147),抑郁或低沉40.82%(60/147)。持续时间在1周左右最多见的是疲乏无力27.89%(41/147),其次为免疫功能低下21.77%(32/147)和抑郁或低沉17.01%(25/147)。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的以失眠与嗜睡最多见,占17.01%(25/147),其次为疲乏无力16.33%(24/147),抑郁或低沉11.56%(17/147)。
3.1.4发生频数表4调查显示护生发生亚健康状态的频率1~2次者以焦虑不安最多见,占35.37%(52/147),其次为抑郁或低沉32.65%(48/147);3~4次者以失眠与嗜睡最多见,占25.85%(38/147),其次为疲乏无力24.49%(36/147);5~6次者以疲乏无力最多见,14.97%(22/147),其次为失眠与嗜睡10.21%(15/147)和抑郁或低沉9.52%(14/147);7次以上者最多见为疲乏无力21.09%(31/147),其次为失眠与嗜睡16.33%(24/147)。
3.2护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 (表6)
3.2.1实习劳累护理工作存在较强的体力劳动,护生在实习期间基本与带教老师跟班工作,而带教老师本身存在超负荷工作量{ 1,2,3,4 },加之实习护生对工作不熟悉,各种护理操作不熟练,对”三班倒”不适应等因素,导致实习劳累的发生,出现各种亚健康状态表现的人次最多,达623人次,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占97.37%,其次为疲乏无力93.89%和肢体不适93.67%,其他都在52%以上。
3.2.2压力大由于护生在实习阶段要参加实习单位各科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存在着学习的压力;要落实自己的就业单位,而就业工作是护生的难点问题,必然给护生带来较严重的就业压力;在生活方面绝大多数实习单位没有给护生安置就近住宿,部分护生靠租房住宿,且偏僻远离实习单位,使护生在生活、交通、安全、经济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压力。由于各种压力使护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人次数为第2位,达492人次,压力大是引起焦虑不安的最主要原因占93.62%,其次为抑郁或低沉76.47%和胸闷、心悸、气短66.67%,最低的肢体不适亦达40.51%。
3.2.3环境不适应护生在实习阶段首先面临的是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护理是一种快节奏的工作,需要勤观察、勤动口、勤动手,又担心工作做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病人的指责,再加上每天面临病人的痛苦表情,协助病人大小便,疾病本身的脏、臭、传染性等都给护生造成环境不适应的因素。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占42.11%,其次为大小便不正常40.35%和抑郁或低沉37.26%。
3.2.4生理因素护生绝大多数为青春期女性,机体代谢旺盛,部分护生出现青春痘的烦恼;每月又有经期的烦恼;多数护生为独生子女,平素较为娇气,缺乏体力锻炼,体质素质较薄弱;有些护生追求骨感美,采取长期节食的方法,使其营养膳食较缺乏等因素,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46.05%,其次为胸闷、心悸、气短42.86%,最低的焦虑不安亦有18.09%。
3.2.5精神因素护生在实习阶段由于各种压力,对各种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存在一些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有人调查[5]护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可出现心理亚健康状况。还有人调查[6]护生的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表5调查显示精神因素可引起各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表6显示精神因素是引起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占62.77%,其次为胸闷、心悸、气短57.14%,最低为肢体不适27.85%。
3.2.6不良生活习惯部分护生存在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按时就寝,喜欢夜生活,生活规律紊乱,节食减肥,偏食,不良的卫生习惯,不良的嗜好,不注重体育锻炼,不注意气候变化调节生活方式等,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引起大小便不正常的主要原因45.61%,其次为食欲不振29.69%,最低为失控或易激惹6.15%。
3.2.7社会因素护生在实习阶段出现亚健康状态亦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有些护生在就业应聘方面,尤其是面试方面有些招聘单位条件要求过高而屡屡失败,有些招聘单位有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有些存在有不正之风;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社会的一些不安定因素,经济危机等。社会因素是引起抑郁或低沉的最主要原因占45.10%,其次为焦虑不安占27.66%。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疲溃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
645-649
[2] 成翼娟,梁琦.护理人员职业与健康关系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16(1):
57-58
[3] 宋桂荣,程然.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2007,21(11):2854-2855
肛生殖区尖锐湿疣是人类瘤病毒的6型和11型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早在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把此病确定为性传播疾病,这种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上升病例报告,目前在我们国家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1肛生殖区尖锐湿疣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肛生殖区尖锐湿疣患者病例48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6例,最大年龄为72岁,最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47岁,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2病理分类肛生殖区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临床诊断表明,80%以上的肛生殖区尖锐湿疣病人有性乱史,同时还伴有其他的性传播疾病。但是肛生殖区尖锐湿疣也可以通过非性接触传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常常会累及到大、小、前庭、阴道、宫颈、会阴及肛周围的皮肤和黏膜。
1.3临床表现临床诊断结果表明,肛生殖区尖锐湿疣病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①细颗粒型:常常表现出早期病变症状,表面粗糙呈细颗粒状;②斑块型:为稍隆起的扁平斑块和丘疹;③或菜花型:常常表现为晚期病变,有时可以分为较大的结节菜花状,称之为巨大肛生殖区尖锐湿疣症状。④上述三种型号的肛生殖区尖锐湿疣可以混合存在,特别是晚期病人,外阴等多部位会发生病变及其三种型号的混合病情的存在,所有这些是肛生殖区尖锐湿疣患者在临床上大体诊断的主要依据。
1.4肛生殖区尖锐湿疣在临床显微镜下表现出有以下几点①表皮呈现出疣状或状增生,同时伴有明显的上皮角延长,增宽甚至呈现假上皮瘤样增生;②表皮轻度异型性角化不全;③棘层及其底层明显增生肥厚;④表皮中层或表层散在或群集挖空细胞,挖空细胞核增大,呈不规则症状,也可以表现双核,核周空呈泡状,细胞边缘有残存带状胞浆,故被称之为核增大性核周空泡变性细胞,电镜检查见到此种细胞增大,异染色质增粗,周边胞浆致密,核周围细胞器减少,透明度增加或空泡变性;⑤真皮层血管扩张,上移;⑥真皮层有轻重不等的慢性炎细胞浸润。晚期较严重的病例常继发上皮轻重不等的非典型增生,并可发展导致原位癌症或者浸润性鳞癌。
2肛生殖区尖锐湿疣临床鉴别诊断
通过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肛生殖区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情况分析来看,其病灶的发生情况总共表现出有以下几种。
2.1假性湿疣这种病可能是由于霉菌感染而引起的伴有颗粒状或小疣状表皮增长的慢性炎症疾病,它的病变范围局限于小,大体上呈现出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状态或珍珠样,抗霉菌治疗有效,即使不治,病变也不进一步发展,有自限性,无上皮角延长和假上皮瘤样增生,基底细胞无明显增生,常常伴有过度角化,无明显角化不全,无挖空细胞,但常有空泡变性细胞,单个散在,核不增大,不是典型的核周空泡。
2.2扁平疣常有疣状突起和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角常呈现出环抱状增生,角化过度角质层厚,可以有点状角化不全,但细胞核无异型性,颗粒层明显肥厚且有明显空泡变性,颗粒层内可以见到核内或浆内包涵体形成,无挖空细胞,高低层无明显增生。
2.3状瘤常常表现为单发,上皮明显分支呈状增生,表皮细胞角化过度无角化不全,无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层内血管无明显扩张上移。
3临床诊断肛生殖区尖锐湿疣的新技术分析研究
3.1通过病毒的分离进行治疗。
3.2活体组织电镜检查,但病毒颗粒的检出率仅占所检病例的25%左右。
3.3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
3.4原位杂交法及PCR技术等进行病原学诊断。但CA的病原学诊断即病毒抗原的检出率仅占有具有典型临床及病理表现的病例的40%左右,而有人报告电镜下检出病毒颗粒的仅占所检病例的25%。
4肛生殖区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研究
肛生殖区尖锐湿疣在临床治疗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合我院病例发病治疗情况及本人从事医学多年来的实践,现对肛生殖区尖锐湿疣病治疗情况总结几例具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
4.1采用中药聚肌胞2mg/im,每间隔一日进行一次治疗,局部可采用消疣汤进行熏洗,消疣汤的主要成份有黄柏、大黄、银花、板兰根、红花、丹参、苦参、白蒺藜各使用30g,再加上苍术20g,蛇床子、白矾各15g,川椒9g进行临床水煎服治疗。
1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一样,一般是先通过任课教师对以下内容的讲解,如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实验结果的观察、实验注意事项等,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接下来由学生操作,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通过多次实验课程的综合,使学生学会微生物从分离、培养、观察、测定到菌种选育、分类鉴定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在目前教学形式下成在的不足和我们的改进方法
大家都知道,由于微生物生长缓慢,一般需要24—48小时,实验慢长,教师的示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示教实验的全过程,这就给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了难度。我们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摄像、摄影的结合,制作了一系列示教视频短片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方法,提前预知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与学生实验所得结果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内容、主要特色和解决的问题
3.1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 系列教学视频短片的制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图片和图象资料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三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性认识,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利于巩固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
3.2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内容 我们制作的系列教学视频短片的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细菌形态学检查法,包括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悬滴法、压滴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法、墨汁负染色法、荚膜染色法、潘本汉氏抗酸染色法、芽胞染色法和异柒颗粒染色法等)。第二部分是细菌培养方法、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包括①各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②细菌接种方法(分区划线法、连续划线法、斜面接种法、倾注培养法、穿刺接种法、液体接种法等)。③细菌编码鉴定法(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非发酵菌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等)。④革兰阳性球菌鉴定的重要试验方法(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Optochin和杆菌肽敏感试验、CAMP试验、胆汁—七叶苷和高盐试验等)。⑤革兰阴性球菌鉴定(氧化酶试验、DNA酶试验等)。⑥血清学鉴定在细菌鉴定和分型中的应用。⑦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计数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⑧用于细菌鉴定的动物试验方法。⑨用于真菌检查的芽管形成试验。⑩用于嗜血杆菌鉴定的“卫星”试验。11用于药敏试验的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β—内酰胺酶检测法等。
3.3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主要特色 通过视频短片的教学,使学生对自己从未做个的实验步骤、方法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对自已的实验结果充满着期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3.4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解决的问题 制作视屏短片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外,还可解决一些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中一时难以找到的稀有菌种的教学问题,弥补资源不足的遗憾。同时已可作为青年教师上课经验不足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