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00:46: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条例心得体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首先、着眼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职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职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职工、激励职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职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教育方法,只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抓住不同类型人的安全心理活动,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教育,就会使教育和心理形成共鸣,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职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
其次、把握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制度
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我们公路行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我要安全”的行为。只要我们真正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当成生命之友,安全之伞,就能够站在安全生产的主题地位上,实现安全生产。
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是衡量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我们党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干部的起码素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党员干部靠开门纳谏发现缺点、查找短板,靠群众监督警示自己、鞭策自己,靠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严”和“实”的作风得到大力弘扬,极大地凝聚了党心民心。
良药苦口利于病,监督约束利于人。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的同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热忱欢迎监督。然而,也有少数人一提到“监督”二字就反感,刻意逃避监督,置监督于不顾。有的对同志的批评不当回事,只记在本子上不放到心里去;有的对别人“提领扯袖”的做法不以为然,搞“一提就跳、一扯就闹”那一套;还有的对制度漏洞只钻不补,热衷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都是缺乏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愿在组织和人民监督下工作的表现。
对党员干部需要信任,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少数党员干部虽然接受党的教育多年,但最终走上邪路、不归路,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把各种监督当“儿戏”,把“严”和“实”的要求当“耳旁风”,把党的纪律和规矩当“橡皮筋”,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忘乎所以、私欲膨胀。
监督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是摄像头,也是正容镜。有了监督,可以减少或杜绝“闯红灯”,给人以警醒和纠正错误的机会,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此,要把监督当作组织的一种关心,群众的一种关爱,做到“察纳雅言,从谏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学习。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把“安全生产”上升到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
二、加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治,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预防工作一定要经常化。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做好安全事故的隐患排查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积极有效地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工作不再只是打针、发药,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等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要求护士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要。这就更加迫切需要从法律层面规范和明确护理工作行为,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新出台《护士条例》正当其时。
新的《护士条例》将于20xx年5月12日施行,它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护理行政法规,它的颁布施行,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策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卫生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新时期、新形势对护理工作的新要求;是促进护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对于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督职责更加明了,这对于规范审计监督行为,强化审计监督指导和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各地审计机关正在普遍宣传、学习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法实施条例5月1日就将正式实施,如何正确贯彻实施,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件大事,本人通过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及以往的审计工作情况,针对几个具体问题谈点自已的体会供同仁参考。
一、审计依据问题
目前各地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和审计报告中审计依据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以审计法第三章16条至30条规定的相关内容为审计依据,二是除以审计法第16条至30条规定外,将各级政府批转审计机关年度项目审计计划文件作为补充依据。
上述两种操作方式,谁对谁错有待明确,笔者倾向第二种做法,依据是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新审计法第五章审计程序第38条规定“审计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实施条例第五章审计程序第三十四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通过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审计机关执法依据除法律、法规规定外,还应按照本级政府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遇有特殊情况的须经本级政府批准才可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依据审计法的相关规定作为审计依据就存在不完整性。
二、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问题定性、处理、处罚依据问题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项目审计结束后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作为审计定性的依据,审计处理、处罚依据有两种表现:一是依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相关规章中明确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作为审计处理、处罚依据。
上述两种做法和表现形式都存在与新修订的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相衔接和完善的问题。
新审计法第四十一条“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
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5条第二款“审计机关依照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标准、项目目标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四十九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处理、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目前,相关部门起草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都明确有执法主体单位,直接借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条款作为审计处理处罚的依据就存在执法体资格不合法的问题。
三、审计救济途径及受理单位问题
新审计法第四十八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新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不能根据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的,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根据法律和法规规定,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有本级政府安排的和上级审计机关授权或委托的审计项目,审计决定中告之的被审计单位救济途径的受理机关有待进一步明确。
如何正确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审计
法实施条例,更好地运用实施条例,推动审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当前和今后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一件大事。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同仁参考:
一、审计依据
应依据审计法相关条款规定和各级政府批转的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完整表述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条规定和《人民政府批转局关于年审计工作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政发号)……
二、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问题定性、处理、处罚依据问题
审计定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作为审计定性的依据,审计处理、处罚公两种情况:一是若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无明确的处理、处罚意见的,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作为审计处理、处罚依据,二是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有明确的处理、处罚意见的,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理、处罚种类及幅度,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条款规定进行处理、处罚;
需移送或由相关主管机关处理的制发移送处理和审计建议书。
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当前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进一步完善干部选任民主机制。
正确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不断完善干部选任工作中的群众知情机制。群众对干部工作应当具有知情权,这是落实群众在干部中的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和完善干部选任工作中的知情机制,首要的是要解决好群众知情的内容、知情的渠道和方式。群众知情,从内容上说,应包括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个阶段干部工作的任务和重点、领导班子职位空缺情况、干部任职条件和资格、干部选拔程序和结果等。知情的渠道,应包括新闻媒体的宣传、会议通报、书面报告和公示等。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构建群众知情机制,应贯彻适度公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保密与公开的范围,一方面该公开的不公开,群众不知情,贯彻群众公认的原则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干部工作不坚持适度保密,该保密的不保密,也会造成干部工作的极大被动。唯有做到干部工作的适度公开,才能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
正确处理成本与效能的关系,不断完善干部工作中的群众参与机制。在干部的选任过程中,群众参与面较为广泛的形式是在大范围内举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活动。这种活动具有规模和声势大、涉及的范围和覆盖面广,推荐出来的干部人数多等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众多群众的参与。正确处理成本与效能的关系,要注意把握三点:一是要加强教育,激发群众的参与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热情。二是群众参与要渗透到干部选任工作的各环节,贯穿于全过程。要积极研究改进群众参与的方法,提高工作的组织程度,增强操作的便捷性和经济性,构建低成本、高效能的群众参与机制。
正确处理推荐得票与群众公认的关系,不断完善干部选任工作中的群众选择机制。构建群众选择机制,要正确处理推荐得票与群众公认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尊重民意,把群众推荐得票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辩证地分析干部得票的多寡,不以得票多少作为唯一结论。一般说来,得票多寡可以反映群众公认程度,但群众公认度不是个体群众的算术叠加。不同范围、不同群体、推荐同一个人得票的多少往往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选任干部时,切不可简单地以票取人,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防止工作中的片面性。
正确处理群众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关系,不断完善干部选任工作中的群众监督机制。在干部任用工作监督中,群众监督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监督,它是干部任用工作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构建群众监督机制,首先,要从建立健全干部工作责任制入手,增强领导干部、组织人事部门自觉接收群众监督的意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识,完善干部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内在机制。其次,要加强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日常监督。只有把干部工作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对干部的现实表现进行长期、不间断地观察,全面了解干部在工作圈、生活圈和交际圈的情况,才能搞好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再次,要把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拓宽群众直接参与干部工作监督的途径,如推行干部工作的预告、公示、述职考评等制度,直接听取群众对考察对象、拟任人选和领导干部的意见;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干部监督工作中的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把群众监督渗透到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全过程。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阶层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由简单到多元,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初步形成。目前来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主要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经营户阶层、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等10个阶层。在新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不断扩大,是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突出特征。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在新社会阶层出现的同时,还有大量的新的社会群体产生。除了上述新的社会阶层之外,在城乡流动大潮中我国已经拥有2亿多农民工。他们并不能真正融入所在城市,在他们流动就业和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甚至“流浪儿童”群体。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的社会组织的挑战
单位制解体以后,社会流动大大增加的一个必然趋势是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提供生产、生活和精神的依托和归属地。新时期突出的特点是社会组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量接近40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2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8万个,基金会1390个。实际上,除了上述经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类社会组织之外,我国社会组织还存在更多其他类型,数量更大。比如,近年来,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和管理中,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业主的共同需求,很多住宅小区都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代表小区住户与物业公司打交道,表达住户的诉求,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除了备案登记的草根社会组织之外,还有很多松散型的准社会组织。例如,老乡会、同学会、校友会、兴趣小组、网友会、网络社区组织等等。这些草根社会组织和准社会组织满足了其成员一定的社会需求,有其积极的作用,需要社会正名和政策支持,需要合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如果对其不加以有效的规范和引导,使其健康发展,这些社会组织可能妨碍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的社会需求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人们的社会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社会需求表现出如下一些特征:
基本生存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发展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在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满足之后,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注重精神文化投资和消费,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人们渴望能够得到好的教育和培训,能够有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城市家庭望子成龙心情更加迫切。
基本需求的标准在逐步提高,权利需求越来越强烈。衣食饱暖等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人们开始由注重生活的量向注重生活的质方面转变,开始关注和追求生活的舒适和品位。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自身的权利,希望能够有迁徙的自由,希望能够有表达的权利、参与的权利,希望自己的知情权、监督权等能够得到保障和实现。
社会安全需求越来越强烈。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由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人们的社会安全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这也是现代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人们对于就业、养老、住房、医疗、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由于实际工作不到位、不得力,人们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不高。
阶层之间和代际之间需求差异较大。由于收入条件、生活经历等不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需求有很大差异,不同年龄段的人社会需求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老年人追求稳定、安逸,青年追求变化和新奇;80后、90后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们相比,对于工作地点、职业环境、工资待遇、个人权利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社会需求结构变化表现为社会需求结构的多样化、差别化和高级化。社会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满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也随之调整。当前社会需求满足方式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以单位、集体满足为主向市场满足为主转变,但是市场又是不稳定、不可靠的;传统的社会支持系统功能在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面临挑战;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虚拟世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由于传统的社会需求满足方式和手段的有效性正在减弱,新的社会需求满足方式尚未完全到位,人们的物质家园、精神家园仍处于建设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保障、心灵归属感不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新的社会事务的挑战
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事务,例如,在城镇化过程中,外来人口管理、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城中村改造,城郊结合部管理;农民市民化的转变。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征地拆迁、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等社会事务。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就业与失业、企业改革、劳动关系、劳动权益保护、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收入分配、市场监管和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多种社会事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社会事务。由于社会结构变动,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升级,出现了农民工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城市融入问题、政治参与问题、精神文化甚至生理需求满足问题,出现独生子女问题和老龄化问题,出现国际交流与合作、信仰多元化、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问题等。这些新的社会事务使得社会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社会管理难度加大。
新的社会心态的挑战
改革开放之初,解决温饱问题是绝大多数群众的迫切要求。那时,对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都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成和支持。上世纪80年代,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率先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一心一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时代的共识。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的观念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财富蛋糕的做大,随着开放的扩大和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大众化、便捷化和互动化,在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利益群体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待改革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特别是那些改革中失利的群体对改革开始持怀疑甚至抵触态度,仇富、仇官心理在少数人心中滋生。
新的社会矛盾的挑战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例如,土地问题、拆迁问题、干群矛盾、劳资冲突、医患关系矛盾、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城乡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矛盾、黄赌毒、互联网风险、退伍军人问题、库区移民问题、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等。在所有这些矛盾中,党群关系在总体改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些领域和地区干群矛盾还比较突出,有时矛盾还相当尖锐,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干群关系越往基层情况越不容乐观。从工作来看,近年来越级上访事件越来越多。群众上升幅度呈“倒金字塔”型。越级上访表明,群众更相信上级党政领导。的大案要案只是使干部的整体形象不好,直接影响干群关系的还是在基层、与普通群众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一些事件。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心理保健;护理体会;静坐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06-02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性良好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中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因此,平衡调节个体的情绪与心理在健康促进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国家进入了老龄化,中国属于其中之一。观察周围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所以他们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老年人由于健康状况、家庭压力、社会影响,生活质量得不到更好的保证,因此如何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来促进其身心健康,是目前社区护理乃至整个社会护理需要重视的内容[1-2]。本文通过对比社区心理保健对老年人的影响来探索更加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5个社区共60例65-80岁的老人,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根据年龄和性别将60例老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于被选对象具有以下标准:①年龄为65至80岁;②均为该5个社区的居民;③无严重的生理疾病和精神疾患。记录该60例老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水平。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干预:社区护士定期到社区对于观察组的老人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因为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逐渐退化,听力与视力均不及壮年,所以在和老年人进行交流的时候要以热情、耐心、体贴的态度和通俗易懂的说话方式[3]。对于不同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的老人要使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以达到消除老人不良心理的目的。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老人的心理活动,以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为服务的目标,当老人有不合理的要求时,也不予以批评或指责;当老人有问题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及时的详尽的回答[4]。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对于护士产生亲近感,能够对护士敞开心扉,发泄自己对于生活的焦虑与不满。在老人对社区护士倾诉之后,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老人感觉到整个社会都充满关爱。减少老人的惊恐、孤独、压抑的状态,使其乐观向上、积极快乐。
1.2.2心理咨询[5]:对于观察组中有抑郁表现的老人,社区护士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保健,每个星期定期与其交谈,通过聊天的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减轻情绪的抑郁,如必要时可给予一些药物辅助治疗。
1.2.3鼓励老人与社会多接触:对于感觉到孤独的老人,要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如量力而行做一些慈善,多与朋友聊天,打打太极拳、或者坚持散步。使其感觉到未与社会彻底脱轨[6],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放松心情,积极生活。建议闲时静坐。关于静坐的内在健身作用是公认的,有利于心境平和,淡定宁静,带来周身气血的通畅,养得胸中浩然之气,邪气不侵,远离疾病。同时也详细介绍静坐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每次以30-60分钟为宜。
1.3评价方法:记录与统计观察组的老人在接受心理保健护理前和之后的具有各项不良心理的人数,并记录对照组老人相同的指标。
1.4统计学方法:对于所有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当P
在经过心理保健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表现,如焦虑、压抑、偏执、惊恐、孤独等。在通过长达6个月的心理保健护理后,观察组的老人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的老人心理状况无明显的改变。具体数据,(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老人6个月前与6个月后的不良心理统计
组别焦虑偏执惊恐孤独观察组6月前22131815观察组6月后4321对照组6月前25181918对照组6月后11181725注明: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通过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共60例老人的调查得出,在观察组30例老人经过心理保健护理后,不良心理发生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减少,心理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说明对社区老人进行心理护理保健是十分有意义的。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进入老年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之一,老年阶段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特殊的一段时期,是人的生活能力和身体状况逐渐下降的一段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一段时期[7-8]。许多社会因素都会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如子女赡养问题、婚姻问题、经济问题、退休问题等。对于造成老人心理出现恐慌、焦虑、偏执、抑郁的主要原因[9-10]在于:①晚辈由于工作忙对于老人的关心不足,在赡养方面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导致老人对生活没有信心;②离退休之后老人与社会的脱轨感增强,加上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少,与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不足,会产生对所有事物的淡漠感;③丧偶老人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感到不适应,继而孤独感增加,对人生充满失望;④性格比较内向的老人容易与家庭成员或者邻居因交流不畅而发生冲突,导致老人长期处于忧郁和焦虑的状态,造成更加内向的恶性循环。
通过本次调查与心理保健护理的实施,我们发现在经过了对社区老年人长达6个月的心理正面干预后,参与活动的老年人的焦虑、惊恐、抑郁、偏执等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说明了心理保健护理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引导意义。我们生活的社会不仅是由年轻一代组成的,我们应该给老年人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关注老人的心理问题,鼓励和开导他们,使他们不再感觉孤单,建立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让他们在幸福淡定的状态中从从容容度过人生夕阳红。完成我们医务工作者神圣的社会使命。参考文献
[1]黄帝.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
[2]陆安萍.社区护士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3(22):31-32.
[3]邹美娟.浅谈社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8):133-134.
[4]陈东连.浅谈影响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2):11-12.
[5]刘雄生,廖巨福,杨燕,等.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4):32-33.
[6]张赛,杜蕾,金光辉,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对抑郁情绪认知情况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1830-1833.
[7]贾丽娜,袁平,庄海林,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与生命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361-1364.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25-01
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卫生部与时俱进,于2010年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让各级医院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规范护理执业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院也积极响应号召,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活动,因ICU内患者病情危重且无家属陪护,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更应从严从优,护士长便率先带领我们对科室内患者实行整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我们从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各个系统功能监测、专科疾病护理、心理护理等各个方面来对患者进行整体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这一举措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患者满意度,改善了医患关系。现就一名溺水后心跳骤停患者在我们科室进行治疗时,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与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溺水是指经历了与游泳有关的危难,需要现场生命支持和转送急救站进一步观察治疗。由于在溺水过程中都有水中杂质和呕吐物被吸人气管和肺中,导致缺氧、窒息,所以在复苏后期几乎都发生急性肺水肿、肺炎、脑缺氧等合并症,且往往并发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等。我们科室于2011年6月曾收治一名患者,男,13岁,在游泳池中溺水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由救生员紧急对其进行心肺复苏,120赶到后行紧急气管插管,患者心跳恢复后转送至我们科室。患者入病室时意识未恢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烦躁,T:37.8℃,P:128次/分钟,SPO2:85%、BP:88/51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湿性罗音,动脉血气分析:pH7.31,PaO2为68mmHg,PaCO2为49mmHg,BE为-9.5,HCO3-为31.5mmol/L,我们立即为患者行呼吸支持、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力(CVP)监测、维持循环稳定、脑复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等治疗护理,6天后患者康复出院。
2 治疗、护理措施
2.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监护与护理
2.1.1 意识障碍的监测与护理 患者心肺复苏后脑缺氧受损出现意识障碍,格拉斯哥评分为E2VTM4,遵医嘱q2h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应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并应用促进脑细胞恢复的药物。脑复苏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脑循环状态与脑温,适当的低温可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降低颅内压。中心体温要在30min内将体温降至37℃以下,给予患者头置冰帽亚低温治疗,4-6h中心体温达到要求。
2.1.2 镇静镇痛的治疗与护理 患者复苏后烦躁导致人机对抗、意外拔除身上各种装置和导管、增加氧耗量而加重脑缺氧,遵医嘱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为患者镇静镇痛,每班进行Ramsay评分,以2-3分为宜,并且执行每日唤醒,以观察患者意识变化。
2.2 呼吸功能监测与护理
2.2.1 机械通气的管理 患者吸入大量淡水后,因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及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而出现肺不张、肺水肿及低氧血症,医生予患者气管插管处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血气分析相关数据及时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参数,提高氧输送量,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一、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
要求:双语班班的每位学员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课堂笔记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课内容的主要摘要,每位学员都要详细记载,力求内容全面,字体美观、工整,读书笔记要求每位学员天累计不少于两万字的读书笔记。
考核方式:每个星期三对每位学员的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进行调阅,调阅分优、良、中三个等次,并在星期四的上午对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调阅情况进行公布,并登记造册,与学习结束时的学员综合评定紧密结合起来。
具体负责人:组长:
二、心得体会的撰写
要求:每位学员除必须按照组织部和学校的统一安排撰写心得体会外,还要认真完成班级安排的心得体会,在36天的学习中,共计划写心得体会四篇,分别是入学心得体会、学习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心得体会、学习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心得体会以及临时性安排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要紧密联系自身及工作实际,防止照搬照抄。
考核方式:与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的调阅一并进行,即:每两全个星期的第二个星期五对每位学员的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进行调阅,调阅分优、良、中三个等次,并在星期六的上午对心得体会的调阅情况进行公布,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心得体会在学习园地中张贴,同时对调阅情况进登记造册,与学习结束时的学员综合评定紧密结合起来。
具体负责人:组长:
3、学习园地的布置及更换
要求:每15天对学习园地进行更换一次,学习园地要及时准确地反映班级动态,并对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进行宣传,每次撰写的心得体会被评为优等次要在学习园地中张贴,供大家相互学习、参考。
具体负责人:
4、认真组织好讨论活动
要求:讨论活动集中组织四次,议题从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等方面开展,讨论形式采取圆桌式的讨论,自由发言,讨论时间安排在每次讨论课,每次为两小时,每位学员都要积极主动地发言,以期达到锻炼自己的目标。
具体负责人:组长:
记录:人员通知及会场布置:
5、考察路线的确定及考察的具体事宜
要求:及时组织每位学员进行讨论,确定我们考察学习的重点内容,拿出两套考察路线方案,其中县域考察、外出考察,并向学校写出考察工作申请报告,同时认真做好考察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具体负责人:
组长:
6、认真组织好每次集中学习活动
要求:每天与班主任及学校及时对接,了解学习内容及学习地点,及时通知到每位学员。
具体负责人:
7、认真开展典型案例讲评活动
要求:每天晚自习,认真开展典型案例讲评活动,要求每位学员结合各自的业务实际,就业务工作中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评,突出工作技巧、方法及理性分析的过程,每次典型案例讲评结束以后,每位学员就讲解的内容谈感受,以期达到学员之间了解业务、增长见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考核方式:每位学员讲评结束以后,由大家按照优、良、中三个等次进行打分,以书面形式提出讲说的优缺点,由学习组汇总以后在下位学员讲评前进行反馈。
具体负责人: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