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9 04:47: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德育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团结友善”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现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强调个性,好胜心强,所以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非常厉害,很容易造成好、中、差学生的分化现象,这使学生间的交往有了一定的障碍,也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大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适当地让他们学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有利于加强同学间的亲善关系,增加与人相处的亲和力。
“勤俭自强”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现代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依赖性较强,个人意识比较强,于是就出现了“勤俭”不足,“自强、自立”意识不足的人格特征,所以,在学校里要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学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鼓励他们参加勤工俭学,让他们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艰辛,在这基础上培养“勤俭自强”的道德素质。
“奉献敬业”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敬业”就是努力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地了解世界,了解他人,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审视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成为符合时代精神的成功的人;“奉献”主要是规范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申出大学生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学校可以在校内外设立一系列学生实践基地,组织义工活动、志愿者活动、参观、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奉献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高校德育要有成效,《纲要》的道德规范在高校德育中要有其侧重点,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大学生道德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把对大学生的道德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为规范上
一、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公民道德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我们重视公民教育中公民道德教育的部分,特别是对他人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系统应一其他机构一起,帮助促进人权、培养民主的行为和确定从未像当今时代如此必要的价值观,如尊重人的尊严,宽容,对话,团结和互助。”
就我国的历史、现实情况而言,民主,法治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都并非能够一蹴而就,其根本之点在于全体国民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专门活动组织,其对大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意义尤为深刻。尤其是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趋于复杂化、多样化,社会上存在着道德松弛、世风沉沦、价值混乱、舆论不张的情况下,开展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公民的素质,建立起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培养道德健全的公民。无论是从减少犯罪、减少道德上的无序,还是从建设一个文明的现代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而言,都将有其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主要有:
1、要加强普世伦理的教育,使大学生在“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意识层面上逐渐形成对待和处理全球问题有道德自律。全球伦理,又叫世界伦理或全球伦理,简言之,即是全球共行的道德规范和共同道德价值。它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处基本共识,凝聚了各种文化传统、各种伦理思想的共同智慧和主要精华。决定人类的共同命运的诸多世界性问题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全球问题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因此,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全球伦理可以被理解为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关系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体系,是人类整体为了求得生存和健康发展所能够接受、也应当遵守的一系列基本伦理道德原则。应通过全球伦理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经济伦理观、环境伦理观、生命伦理观、生态伦理观、科技伦理观、交住伦理观、消费伦理观等等,使大学生学会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前提来思考道德问题,吸收和借鉴人类共同的道德文明成果,具有整合不同道德价值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事务。(1)
与本篇 2010年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总结 内容有关的: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2、要重视对大学生综合道德能力的培养,全球化导致的道德价值多元化需要个体的鉴别和选择能力,要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以教育、宣传、监督、规劝、舆论压力等他律形式促成大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提高,使大学生具有高度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如此,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当代德育内容中,对实践及其它综合的道德能力的强调亦成为趋势。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学校道德教育“所追求的目的并不是以刻板的规约形式去教授一些戒律,而是使学校成为民主实践的典范,以便使孩子们结合具体问题了解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以及自己的自由怎样受到他人行使权利和自由的限制。
3、遵循在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强化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的四个层次:
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不同领域内基本的待人接物礼仪的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等;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如公平、正直、诚实、勤劳、勇敢、仁爱等德育应是恒常的内容。当前应着重加强对大学生的“八荣八耻”的教育;还应重视加强中化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特别是中化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的改革精神、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注重现实的务实精神、“厚德载物”的凝聚精神、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天人合一”的协调精神等教育,以发挥其凝聚民族、规范行为、陶冶情操等重要作用;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信仰道德的教育,指以终极价值体系建立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体制中的主要内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和理想教育。
三、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
1、实施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应当遵循学校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和学生思想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还应从公民教育的特殊性出发。我们认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公民道德知识,形成公民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公民行为习惯的过程。
公民道德知识是指形成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所必需的政治、经济、伦理、社会、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公民道德知识,一方面是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形成公民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
公民道德意识是指个人对于公民地位以及由这种地位所决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和态度。包括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法制意识和公德意识。公民道德意识是在获得知识、升华情感和锻炼意志的过程中形成的,是知、情、意的统一。公民道德行为是公民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是否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公民道德意识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为此,教师在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不仅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重要的是要导之以行,即抓好公民道德行为的实践和训练,防止和行脱节。
2、精心设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日趋迫近,必将使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任务更为艰巨。以公民道德教育目标为总纲,改进高校现行的道德与社会性教育,关注大学生的社会学习和生活,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精心设计课程体系,是使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之所在。在课程设计中,如何体现课程目标、内容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如何体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既能掌握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必不可少的道德、法律、政治、经济、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等知识,又培养相应的情感、态度和公民评价能力,是课程付诸实施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3.营造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这种环境是在积极、正面价值导向下,以有利于促进社会现代化和现代化为标尺的,它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又不拘泥于时代精神,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遵循本国实际又不漠视世界演进之潮流。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既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自主、自律公民的职责。应积极挖掘、充分利用全社会丰富的公民道德教育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推行多种模式,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培养出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明达公民。
本次社团活动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院团委的大力支持和各院系,各社团的积极参与。各项筹划工作相当充分,事前的宣传力度也比较大,调动了广泛的参与积极性,为活动的正式开展作好了充足准备。而在活动过程中,各社团不仅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来,还积极组织本社团的会员观看各项演出。
二、策划严密,开幕闭幕兼富创意
本次社团活动中60余个社团活动安排得当,时间较为充裕,为整个社团群体展示风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开幕式以表彰大会的形式既嘉奖了在过去社团发展中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社团人,也鼓励了在场的60几个社团负责人为更高的理想去拼搏,去奋斗。闭幕式以晚会形式,再次把本次的社团社团活动推向了。
社团工作会议中团委陈晓斌书记和谢刚副书记的发言也给我们社团人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为我们下面的社团工作指明了方向,使得“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深入人心。
三、质量较高,内容丰富形式多彩。
本届社团活动除保留了一些传统活动外,更着力于组织各类特色活动,如闭幕式晚会的提琴乐队演出,昆曲诗词鉴赏,音诗画表演等。这些高雅艺术的引进,以及众多演员,具有才艺的社团人和兄弟院校的加盟,给大家带来了视觉和精神上的震撼,掀起校园社团文化氛围的。
大学生社团活动总结(二)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伴着快乐,惊喜,充满了挑战与激情的20**年上学期的工作已收尾,本学期的工作道路有泥泞,有荆棘,正是这些才锻炼了我们的毅力,为了下学期的发展工作,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我们对本学期的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
1、宣传部的主要工作是为各种活动编写宣传标语并制作各种宣传海报,在各活动开始前一周或几天进行宣传语、海报、板报的制作,使消息及时传播出去,同时还有专门人员在我院贴吧上进行宣传,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各活动举办的同时,编辑部会为之写报道并加以配以图片说明,真正做到了图文结合,同时还负责报道图片的上传工作。自2010年下半年至20**年中旬,本学年共上传报道及图片资料96篇,并严格保证了上传的质量。为了防止上学期“问题”报道的出现,我们还制定了审核程序,使得工作规范化、有序化的进行。
3、秘书处的工作是整理各社团的档案,打印各种表格。通过这些工作,在原有的电脑水平基础上,各成员的电脑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4、社团换届是有组织部下达通知并对换届表进行收取,在该部乘员的带领下,到目前为止,已有27个社团换届成功并开始了新一轮有序的工作,另外,组织部还负责各会场的安排。
5、此外,财审部负责会费的管理,并在各大型活动前后进行资金预算与统计;外联部为每次的活动拉赞助、条幅等,除此之外,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为社联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6、与社团工作交流方面,我们吸取了上学期的经验,与各社团负责人及骨干人员的交流明显多于上学期,但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换届原因与新社团负责人不太熟悉,导致在交代工作是有些小困难。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与各负责人的沟通交流,以便工作顺利进行。
7、外校走访方面,继上学期走访的累累硕果,本学期的走访工作也取得了喜人成果。我们不仅走访了其他外校,还带一些社团大型活动中为各大高校友情演出,从而与各大院校的关系颇好。以后我们一定继续努力与各大院校搞好关系,打响我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名声。
二、大型活动
20**年4月20日,第五届宿舍文化艺术节暨社团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节开幕式隆重举行。这是本学期我们的第一次大型活动,虽然是协助宿管委举办的,但是我们还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晚会中去,将完美的表演呈现给各位观众。借此机会,我们还带领各社团在自己的展区进行才艺展示,从而更好的宣传了社团文化。一个大型活动的开展锻炼的不只是脑力、劳动力,更锻炼了承受力,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大一新成员也懂得了活动流程,这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实现从“同学”到“同志”的转变。作了十几年的学生,主要工作是学习知识,吸收知识,然后再通过考试强化知识,检测所学知识。而深入基层,当一名“大学生村官”则意味着要运用知识,要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所负责工作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学生时代,一般是以自己为中心,以学业为重点。但是作为“大学生村官”,更加需要注意的则是与周围班子成员以及村民关系的和谐。没有和谐的关系,没有村委会成员以及村民的支持,就会失去发展的根基。
其次,要积极调整心态。农村条件虽然相对艰苦,但农村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努力适应艰苦的条件,不仅是对自己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磨练,更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当逐渐地适应了农村的工作生活环境后,我也成功地由“磨合期”进入到了“成熟期”。如何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如何发挥自己的大学生优势促使所在村和谐发展便成为当前我最重要的课题。
二、摆正位置,做好领导的助手。
除了在村上的工作,我还在乡党委办公室协助日常工作。工作中我随时提醒自己摆正位置,不断提高为领导服务的质量,努力做好领导的助手。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因而我也给自己制定了努力的方向。
三、是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协助搞好基层组织建设。
2010年9月中旬至11月底,我村相继完成了村委会和党支部换届选举。村委会换届期间,我被编入工作小组,期间,在乡党委有关领导的带领下,我多次参加我乡其他村选举办组织的业务培训,掌握了选举工作流程和基本的选举法律法规。通过参与选举办公室有关工作,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农村工作方法,丰富了农村工作经验,提高了对全乡农村社会基本形势的认识,加深了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和把握。我还亲自入户宣传政策,对村中年纪大、文化水平低的村民,我认真说明选举流程、注意事项和意义,提高了他们参加选举的积极性,确保了我村村委会换届选举顺利进行,保证了我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迈进。
四、存在的不足
近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首先是基层工作经验的不足,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对基层工作方法不够熟练,心态不够平和,同样的事办事效率低下,虽然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但还是很希望能多和其他村官交流,形成一个信息互动平台,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其次是与农村有关的理论知识的不足,比如农业科技、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法律等。这些知识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学习,改变学习方法,在问题中求理论,在总结中找经验!
五、今后工作思路
回顾过去的一年,岁月峥嵘,风雨彩虹。面临新的一年,我将满怀信心,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我自己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具体工作中,要积极思考问题
有句话叫“三思而后行”,它讲的是我们必须学会思考。每当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和不顺心的事,我就努力要求自己好好静下心来思考,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时候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认识问题和事情本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以本次换届选举中个别村村委会职数设置问题为例,如果站在村党支部成员的角度,你会发现多数人希望采用职数少的设置方式;如果站在上届村委会成员的角度,你会发现部分人希望保持现有职数的设置方式;如果站在有竞选意图的村民的角度,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希望采用职数多的设置方式;如果站在一般选民的角度,你会发现他们则希望采用有利于增收致富和本村经济发展的村委设置结构。
二、在不同岗位间,要积极协调好不同的工作
一年来,我在南流村和乡党委政府工作。摆在我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不同岗位的不同工作,通过一年的实践和总结,我得出结论,要在不同的岗位迅速转变角色,必须以大局为重心,例如:我在南流村工作岗位上时,岗位要求我必须把握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主线来开展基层服务;在乡党政办工作期间,岗位要求我必须全面深刻地了解全乡农村社会关系情况,配合领导搞好各项工作。
物理实验课是高等学校面对低年级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实验训练。物理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务实的科学精神,从而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大力发展海外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国内各高校共同的趋势,国际化办学也成为大学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知名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也是国内诸多院校正在大力开展的教学工作。留学生高等教育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途径,留学生的教学实践研究还将促进中国大学生课程的教学改革。留学生教育不同于本国传统教育,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均有很大研究探讨价值。笔者结合近年来在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提高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水平作探讨,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系统总结。
一、语言的准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我国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海外留学生来自全球各地,他们的语言、宗教、教育和文化背景都有很大差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留学生教育对任课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留学生们初到中国,刚刚开始汉语言的学习,汉语基础极薄弱,一般仅会一些口头用语,基本无法听懂汉语讲解,因此教师必须使用英语授课。同时,物理实验课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物理实验课程中涉及大量专业词汇,要求教师针对相应实验课程做足准备工作。另外,物理实验室中的绝大多数实验仪器为国内厂家生产,仪器上的参数,标识、屏幕显示、档位说明等大多为中文,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验课前做好仪器操作界面的对照说明,并加入PPT课件中,帮助留学生更快地熟悉实验仪器。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形成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回答学生随时提出的不同问题。留学生在课堂上相当活跃,敢于发问,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多数留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强但发音不规范,口音较重,需要教师耐心倾听,主动与他们进行接触和交流。另外,合理借助文字也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磨合,教师便能适应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口音特点,从而在课堂内外顺利交流。
综上,要讲好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课既需要储备大量的物理专业词汇,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用英语给外国留学生上好大学物理实验课对新任教师具有很大挑战性,需要教师首先认真做好语言准备工作。
二、教材和实验报告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也是学生预习、复习、理解知识的主要工具。目前各高校的物理实验室仪器配备情况不同,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也有所不同。国内没有比较成熟的英文教材,国内可以用来参考的英文教材极为稀缺。课程采用的教材与中国学生一致,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李三龙等主编)。我们以该教材为基准,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安排,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自行编写了上下两学期共20篇物理实验项目的英文讲义,并制作了相应的PPT课件。讲义内容并不是将原有的中文教材直接翻译,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精炼,力求做到语言简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讲义中的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表格等,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
留学生的实验报告要求与中国学生基本一致,只是内容上做了适当删减,重点是要有翔实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讨论,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提交报告。每节课结束前,我们都会将下一节课的内容简单地讲解一下,并把打印好的讲义发给他们回去预习。
三、课堂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内容多样,不仅需要将实验内容交代清楚,而且需要具有较强的课堂沟通交流能力。很多留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实验原理理解起来有难度,我们就要去粗存精,抓住重点,言简意赅地讲授,他们一时间不能完全掌握也没有关系。课堂重点放在如何顺利完成实验上,争取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原理,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体会实验设计的目的。例如《原子光谱的定性研究(光栅)》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光栅观察和研究不同光源的谱线特征。很多留学生对于光栅和光栅方程的理解不深,但当他们在望远镜中看到衍射谱线并计算出各谱线衍射角度的时候,就基本明白了光栅衍射的含义和不同原子光谱的特点。
在课堂纪律方面,留学生群体有自己的特点,小部分学生纪律松散,时间观念不强,纪律观念较薄弱,所以我们采用和中国学生一样的固定时间授课,并且每次上课前都要签到,完成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仪器,在教师确认签名后才可以离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40%。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上课效率,整肃了课堂纪律,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开展。
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中国学生很少具备的优点就是课堂气氛活跃,喜欢提问。我们在教学中要确立留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势利导地让他们主动学习。课堂讲授时间不宜过长,讲解实验过程时要有耐心,最好做到边讲解边示范,给学生演示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让学生都有直观体会。不同的实验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例如示波器实验,要带着学生熟悉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按钮功能,这比凭空讲解PPT要有效得多。实验操作时,要将涉及关键操作步骤的幻灯片放在大屏幕最前方显示,例如电路实验中的实验电路连线图,分光计实验中测量最小偏向角的动画演示。这些问题处理得当,可以有效保证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并帮助留学生顺利取得实验结果。
另外,由于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讲究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的课程,我们针对留学生的特点采用合作方式完成实验,对他们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实验。留学生之间通过彼此交流,对实验内涵的理解更深入,同时增强其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四、结语
留学生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国际声誉和社会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留学生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认真开展适合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保障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关春颖,史金辉,孙晶华,李庆波,丁学忠.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与体会[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2010.8.
经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式虽然很多,其中以柯羽的研究比较合理,且易于操作。同时我们参考国内外其他人研究,制定了新的测评模式,该模式由核心评价指标和辅评价指标共同构成,本文只针对核心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二、核心指标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率的结果
2010年至2012年,我校毕业生从毕业至当年年终的就业率都相当高,分别占94.4%、98.7%和97.8%。就算当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找到工作,但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找到了工作,也就是说到调查前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比率是相当少的,如2010年和2012年仅为4.6%和1.6%。
(二)毕业生供需关系的测评结果
一是就业单位的层次。2012年统计的毕业生在较高层次单位(在国际或国内知名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占35.1%,在其他单位就业人数占58.7%,与上年统计的数据比较,在高层次就业人数有明显提高。上年在高层次单位就业的比例为32.3%,其他为65.5%。二是就业岗位层次。2012年统计的毕业生在重要工作岗位(包括部门主管、从事研究、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占28.9%;在其他岗位工作的占63.5%。上年统计的这一数字分别为30%和65.5%,大体相同。三是专业对口情况。2012年统计结果是,很对口(11.9%)和比较对口(44.9%),两项总计占56.8%。不太对口(30.4%)和完全不对口的毕业生(10.7%)共占41.1%。这一结果与2011年的统计结果大体一致。
(三)毕业生薪金水平的测评结果
一是初次就业起薪水平。2012年调查结果显示,65.3%的学生在1000-2000元间;这个数据比上年本项调查的数据56.0%高了9个百分点;29.8%的学生在1000以内;16.8%学生达到2000-3000元,这个比例比2011年的调查的数据高。3000元以上学生占1.1%,其中有0.2%学生在5000以上。二是就业半年后的薪金水平,2012年28.4%学生为1000-2000元,52.4%学生为2000-3000元;3000以上占10.6%。学生工作半年后薪金水平在2000―3000元这一档的比例从16.8%提高到了52.4%,提高是非常明显的。
(四)毕业生就业结构的测评结果
一是就业单位性质。2012年的情况与上年相比,就业结构有些可喜的变化。(1)在自主创业企业工作的比例提高,由上年排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由占6.74%,上升到占7.5%;(2)到国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也明显提高,由2011年排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由2011年12.9%,上升到15.2%;(3)到外资企业的比例有显著提高,由2011年排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由占7.7%上升到9%。不过从总体看占第一位的仍然是在民营企业就业,2011年占41.5%,2012年占41.3%,略有下降。二是就业单位所在地的分布情况分析。从2011年至2012年,毕业生都喜好在中西部大中城市(比例分别为43.3%、44.9%和42.4%)和到东部发达地区(比例分别为32.6%、26.9%和30.3%)找工作,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也有一部分学生愿意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找工作,如2010年为14.0%,2011年为12.8%,2012年为11.5%。三是愿意到西部、基层和不发达地区工作情况。2012年志愿到西部、基层和不发达地区工作指标比例也有明显提高。2011年占7.2%,2012年占10.4%。
(五)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测评
一是毕业生本人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很满意占11.2%,比较满意32.9%;一般满意占32.6%。总满意度为76.7%。低于2011年91.1%的平均水平。二是家庭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很满意占9.2%;比较满意占32.1%;一般满意占34.0%。总满意率为75.4%。也低于去年测评结果的平均水平73.1%。
三、近年来高职生就业质量的变化特点与启示
从总体看,大学生就业质量正逐步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变化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就业率上升,而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下降
2009、2010、2011、2012等四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依次为79.1%、86%、95%、97.8%。这就是说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都能找到工作,就业率不断上升。而另一方面,学生对找到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下降。这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面对日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理性地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因此他们虽然就业了,但对初次就业的单位并不满意。
(二)就业层次下降,而就业信心不减
从单位层次看,高层次单位比例2009届为57.5%,2010届为33.1%,2011届为24.8%,2012届为35.1%。从岗位层次看,高层次比例,2009年为47.5%,2011届为39.0%,2011届为22.9%,2012届为28.7%。虽然如此,而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不减。以2012届学生为例,有信心找到工作的学生占70%,有信心找到满意工作的学生占45%。多数学生并不十分看重一毕业就找到工作或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他们变得越来越务实,其就业心态更趋成熟。
(三)对就业的个人发展环境的满意度下降,而把个人发展作为求职第一因素的比例上升
个人发展环境的四个指标都有所下降。但是学生把个人发展作为求职考虑的第一因素的比例明显上升。2009年求职应考虑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符合自己兴趣和专业(占42%);个人发展机会(占26.6%);收入情况(占13.9%)。2010年,排在前三位的虽然依然还是这三项,但三项比例有明显变化,符合自己兴趣和专业只占28.2%,下降了近14个百分点,“收入情况”上升到第二位,占26.4%;个人发展机会退居第三位,只占15.8%。而2012年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发展空间”,占37%;“企业或单位的发展前途”为第二,占31.6%;“薪金水平”降至第三位,只占10.5%。
(四)就业结构渐趋合理,而愿到艰苦地方工作的比例依然很低
首先,从单位性质看,到民营企业的毕业生比例明显上升。2009年为28.7%,2010年为39%,2011年为45.8%,2012年为41.3%。自主创业的比例有较大提高,2011年自主创业排第五位,占6.74%,2012年上升至第四位,占7.5%。其次,从就业单位所在地分布情况看,也在逐渐趋向合理。但值得重视的是,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作的比例不断减少,而且逐年下降,2010年为14.0%,2011年为12.8%,2012年为11.5%。
志愿者的总结报告1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教育培养青年的重要途径、传播精神礼貌的有效形式、弘扬先进文化的生动载体。我院团总支在学雷锋活动的热潮下,在学校团委的领导下,结合自身实际,于20_年x月x日,我校团委副书记_老师和我院团总支副书记_老师,以及我院学生在我校实训基地开展了一次好处深刻的学雷锋活动——“践行雷锋精神,维护环境卫生”。现将本次学雷锋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用心宣传,认真落实。
在接到学校团委下达的有关文件精神之后,我院及时召开团总支全体会议,认真领会有关文件精神的资料,用心展开讨论,听取大家意见,最后确定活动方案。方案确定之后,在我校以海报、通知、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会后用心从各班调查落实,确定参加学雷锋活动的人员。
二、认真组织,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参加活动。
进行广泛宣传之后,认真落实活动要求。组织各班人员报名参加雷锋日活动。
三、全面清理、不留白色垃圾。
为调动现场活动氛围和大家的用心性,带队老师带领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热身活动,如:小组面貌展示、节奏大家拍等。在展开活动阶段,我院团总支本着全面清理的原则,对我校实训基地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白色垃圾得到清理,我校实训基地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认真总结,改善组织形式。
在活动结束后,我院及时展开总结工作,把活动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展开讨论,以便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虽然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活动的组织开展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安排工作时,个别同学用心性不高,以至于活动不能及时高质高量地完成;在活动结束时,个别同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集合,无视纪律,以至于浪费群众的时间。
发现这些不足为我院以后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院将加强与学校团委的联系,变被动为主动,提前了解活动资料及要求,用心开展活动,并及时上报我院活动的开展状况,同时认真总结,用心进取,以提高团总支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志愿者的总结报告2此次参加敬老院的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也是感受到帮助他人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活动,同时也是明白对于老人们,我们也是要多一些的关心,多一些的去做一些事情,其实社会也是有很多可以让我们来志愿做的事情,也是以后可以多来参加,此次的敬老院之行也是让我有一些感触体会。
关心老人,不但是作为子女要去做的事情,同时也是社会要去做的事情,特别是有很多孤寡的老人都是生活在敬老院里面,其实平时他们很多都是没有什么人去看望他们的,也是只有志愿者去探望,而这其实也是需要我们多去做才行,老人们生活在敬老院里面虽然物质的方面并没有什么忧虑的,但是其实精神的生活方面却是比较的缺乏,很多的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已经逝去了,可以说也是很孤单的,此次去看他们,和他们聊天也是感受到他们对于和他人交流的渴望,也是会讲很多他们以前的事情,会说到而今社会的好,但也是可以从他们的眼中去看到他们的孤独。而我们的探望也是让他们开心了许久也是在我们离开的时候问什么时候再去。
作为一名志愿者,其实自己也是家中有爷爷奶奶的,平时的时候也是会去关心他们,但此次活动之后也是感受到,其实自己的关心还是少了一些,在家的时候还是要多和他们聊天多去关心他们的情况,可能他们并不需要你付出多少,但是更多的是希望我们多回去看看他们多和他们说说话。他们其实也是比较的孤单,更希望我们作为子孙辈的多和他们交流,平时的时候也是少自己去玩游戏,多陪着他们一些才行,活动也是让我知道老人们以前是付出了很多,为了这个社会,自己的家庭,而今我们能享受到的这一切,我们也是要去珍惜,更是要去感激他们曾经的一个付出,更是要去多看望他们,去感谢他们曾经的一个努力才有了我们而今这么好的社会环境。
活动开展的并不是很久,但是我也是在这次的活动里面感触到自己的一个改变,更是懂得感恩,更是明白他人的一个努力,并且也是自己要多去做一些事情,去回馈社会,去帮助他人也是让自己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修养素质,并且在这些志愿活动里面我也是感受到快乐,这种帮助他人的快乐,也是以后要多去做志愿活动,多去关心老人。
志愿者的总结报告3这个假期,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保护环境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针对一次性用具展开的。
在社区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大家拎着塑料袋,使用一次性的纸杯,在小餐馆里,大多数使用的都是一次性筷子,还有快餐盒等等。因此,社区领导针对此现象,展开了一次环保活动,由小区里居民自愿报名参与。
我们将使用一次性用品对我们人的身体和对社区的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打印出来。早上我们站在小区的不同入口,将传单分发给居民。假如他们有时间,我们会为他们一一做解答。傍晚,我们在社区的空旷处举办了一次活动,主要是让大家上去讲讲对一次性用品的认识,最后活动的领导对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弊处进行总结,并告诉大家如何从自己的身边进行环保,呼吁大家不要使用一次性用品,一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虽然这一天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一天的实践,使我有了些关于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当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如今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同时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也知道了保护环境光是口头上说是没用的要靠我们的实践行动来证明,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如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在我们亲自打扫社区街道卫生,分发环保传单时发现虽然有些人对环保,对低碳并不陌生。可是他们在生活中却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因而并未采取什么切实的行动。甚至有些人,在我们上前宣传时,会远远的避开,一脸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或许我们的环保意识的确有待加强,我们并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加强实践,注重树立精神上的榜样。
让我们一起加入环保的行列,一起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
志愿者的总结报告4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对自己做了这给志愿感到很庆幸,做志愿者不仅能够学习到很多,还能让自己有实践的经验,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虽然做志愿者不长,但是也有我的感想。
大学时间特别充裕,所以学校经常有志愿者活动,但是之前我不怎么关注这事,还是最近我的朋友把我拉过去的,因此才接触的志愿者。作为一个志愿者,也是有要求的,首先就要有耐心、细心,因为有的活动是很需要耐心的,比如养老院的活动。在做志愿者时,要随时关注消息,一旦有活动就必须团结起来开展活动,要迅速的集合。近期一次活动,我因为不熟悉这个要求,就去晚了,害得大家等我很久,耽误了很多事情,也因此活动被迫推迟,所以我是很愧疚的,不然就可以早点到达目的地,配合好志愿者的工作。
也是经过了那一次,我对之后的未开展的活动很是关注,不希望自己迟到给他人带去麻烦。同时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学到东西的,参加了一次,就喜欢上了志愿者这个身份了,虽然有时候会很辛苦,但是我却自得其乐,很享受和大家一起的感觉,也很喜欢这种过的充实的生活。原本进入大学,因为时间很充裕,基本上上完课就没有什么事了,都是自己去支配时间,而我又是一个不怎么会去利用时间的人,一般都是无聊待在寝室打游戏,现在当了志愿者,我觉得很充实,一点都不觉得孤单了。在搞活动时,跟别人一起做事,是很棒的事情。
我想我这个大学不会太无聊了,以后有活动就去参加,不仅仅能够从活动中得到收获,还能交到一些朋友,没有事的时候还能一起出去玩,怎么都是赚到的。就志愿者本身来说,我觉得就是一个很棒的职业,能够帮助到他人,也算是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了。跟着大家一起,感觉很幸福,在活动中,我遇到不懂的,他们也都会指导我,对此特别的感谢这个团体,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我现在对志愿者充满着兴趣,我想我在这个大学里会一直坚持下去,会去让更多人接触到志愿者,然后参与进来,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到他们。我会做好志愿者的,因为它赋予了我很多,感谢有这样的机会。
志愿者的总结报告5五十三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以倡导和推动爱心助人、奉献社会为宗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并成为我校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有机载体。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立足校园,走进社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组织机构,确保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力、凝聚力。
五十三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由校团委直接领导,具体工作由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学生会外联部策划、组织和实施。建成以校团委为总站,志愿者协会为龙头,以23个班级为分队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组成了一支不断壮大发展的有序的青年志愿者队伍。
目前有我校共有青年志愿者128人,在学校形成了“人人都是志愿者”的良好活动环境。其中有四支常年服务的青年志愿服务队:“爱校护校”志愿服务队29人,“一助一”青年志愿服务队31人,“3月文明月”青年志愿服务队41人,“保护市政设施”青年志愿服务队55人。
二、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确保志愿者活动的专业性、创造性。
由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是一项不断进步的事业,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服务对象、以及社会环境等几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必须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服务水平和认识程度等,才能有助于服务开展,服务水平的提高。
1.结合高初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课外活动时间较少的实际特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社会各界的先进青年志愿者到我校为志愿者做讲座,增加了我校的志愿者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热爱,极大地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2.将志愿者以班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与实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学习、探讨志愿者活动方向以及自身的感受;
以活动为基础,以志愿者的交流为纽带,创立专题讨论学习制度,充分鼓励并大力支持志愿者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校在进行青年志愿者培训的过程中,一直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道德风尚,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作为培养青年志愿者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点。
三、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提高志愿者活动的参与性、基层性。
我校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体现了“自主教育”的特点,各项活动均以学生为主体,独立策划、组织和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现实,磨练了意志,展现了青年学生蓬勃向上、敢于实践的积极的精神状态,提高了与人交流、懂得妥协、善于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学会了奉献、学会了负责,学会了追求,对于青年志愿者的的理解也随着活动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加深。
1.立足校园,当好53中人。
(1)53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了“校园文明公约”,并组织成立校园文明监督队,对校园内部某些不文明现象如随地丢垃圾、教室内吃零食、践踏草坪等进行纠正、实行摄像并在校园电视台播放;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师生和家长,如同学生病送医院、学习困难感到很苦恼想找人帮助介绍学习方法,心理压力很大想找人倾诉;上传和清理张贴栏信息等。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学校校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积极参与,喊响了“有困难找志愿者”的服务口号。
(2)开展“青年绿色文明校园”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号召全校青年志愿者在校园内广泛开展植绿护绿、清扫垃圾、美化环境等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后,青年志愿者班级服务队都将轮流到学校各部门进行义务劳动。协助老师打扫阶梯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每次活动后,各部门老师对志愿者的服务给予的书面意见反馈均为“优”.
(3)认真组织开展校园“一助一”长期结对活动。
“一助一”活动是我校青年志愿者的特色活动,在校园内以班团支部为单位开展,“一助一”的对象有些是本班的同学,有些是本年级的同学。要求青年志愿者利用课间、周末、节假日对受助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功课补习、捐资助学等。根据统计,从2012年至今,参加人数从825人增加到3876人,结对数从800对增加到1900对,而且效果很好。
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大力倡导下,学校建立了“爱心助学基金”,各团支部都建立了“班级爱心基金”,对生活有困难的的同学,给予适当的经济资助,并且协助他们摆正心态,认真学习。
2.走向社会,做好社会人。
(1)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建立活动基地,打出具有一定社会效应的服务项目。
(2)开展社区活动,拓展社会“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工作。
我校青年志愿者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联系各社区,利用寒暑假到社区定点服务,并由一个班为一个困难家庭提供经常。青年志愿者们不仅在物质层面给予受助对象直接服务,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他们服务,他们深入社区居委会宣传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交通法规、禁毒宣传等;打扫街道、清扫垃圾、修剪花草、搜集废旧电池、发放宣传单、辅导小学生等。
(3)开展“敬老尊师”志愿服务活动。
每年9月以重阳节为契机,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看望慰问退休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部分班级与退休教师进行“一助一”结对,定期到退休教师家打扫卫生,看望老教师。
(4)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为民族地区教育做贡献。
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帮助民族地区学生的行动中来。
(5)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
中图分类号: I20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2-0055-02
在回答人生悲剧这一亘古不变的命题时,现代文学大致有三种答案,一种是意识形态的阶级论,将人生悲剧归结为阶级压迫,持这种论调的派别以左翼为代表,最终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这种解释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改变旧的社会制度,用以消除苦难。第二种是佛家之论,认为人生本来就苦,正所谓茫茫苦海,回头是岸,只有解脱是办法。最后一种说法是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生而有罪,必须通过忏悔和自我救赎,才能得救。诚然,第一种侧重文学与外部的关系,后二者则侧重文学与心灵的关系。下面就以许地山和为例,略谈宗教对其二人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悲苦的解脱:顺与避
许地山的散文和小说里有一种明显的“悲苦意识”,其代表作《缀网劳蛛》这部小说集所展示的现实人生多是苦难的:《商人妇》、《缀网劳蛛》中饱经人世坎坷的惜官、尚洁;《命命鸟》、《换巢鸾凤》中为争取爱情而死的敏明、加陵及和鸾;《无法投递之邮件》、《慕》中受生活煎熬的青年;也有儿子久无音信,老来寻子却又在混乱中失去儿媳的云姑(《枯杨生花》)和夫妻感情甚笃,却又被活活拆散的祖父母(《读〈芝兰与茉莉 〉因而想及我的祖母 》);还有妻亡女幼的关怀以及失去父母的海角底孤星……这其中包含童年的凄苦、孤独,青年时期为追求爱情、理想所受的煎熬与痛苦,中年丧妻、丧夫、丧子之痛,更有老无所依,晚景凄凉的悲叹,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一生所可能遭遇的苦难。
这种悲苦意识来源于许地山对人生苦难的体验。他的人生浸透着种种悲苦,生下来就逢台湾变乱。19岁时,因家道贫困,开始自谋生活。21岁赴仰光任教,后入燕京大学读书,随后又经历了父死、妻亡……。而许地山自小就有的佛缘使他的悲苦意识与佛教观念相遇合产生了一种悲剧情怀。他生长在崇佛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佛教的熏陶,经常诵读揣摩许多佛家经典著作如《法华经》等。1913年,21岁的许地山曾到缅甸仰光的一所华侨学校任教,缅甸这个佛教之邦神秘的宗教气氛笼罩着他,更加深了他对佛教的兴趣。1922年从燕京大学神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专攻过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回国后又在燕京大学神学院当教授,对宗教有着精深的研究,著有《道教史》、《大藏经索引》、《佛藏子目引得》及许多关于佛教的论文,对佛教教义本体有精深之评述。也正是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使他的悲剧情怀很自然地融入到他的散文和小说里。
许地山在《无法投递之邮件》的《覆少觉》中说道:“唉,怀书的病是难以治好的。一个人最怕有‘理想’……朋友们说她是‘愚拙的聪明人’,诚然,她是一个万事伶俐、一时懵懂的女人……‘理想’和毒花一样,眼看是美,却拿不得……”[1] 原始佛教有三个重要的命题,一是诸行无常,二是诸法无我,三是一切皆苦,这三个命题被称之为“三法印”,成为整个佛学的理论枢纽。诸行无常,是一切皆苦的依据,世上一切万物皆有因缘何合而成,故无自体,无自性,无一不是迁徙转变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也如电。人因无明而常生执著之心,这正是造成人生悲剧的原因。以佛法看来,爱情不过是海市蜃楼,如幻如梦如泡影,只有破执着,才能获得大智慧,从而得到解脱。还如《愚妇人》[2]中,作为一名石女的愚妇遗憾自己没有孩子的命运,但作为智者的樵夫却认为少了生产之痛苦,养育之艰难,正是她比天下女人幸福的原因。由此可见小到爱情大到整个人生,人生的悲剧在于无明,即因没有智慧,而起的虚妄之心。
那么又如何从这种无明的悲剧中解脱出来呢?这就需要借助佛教的智慧,即选择“顺”和“避”的人生态度。许地山曾对这两个字做了如下注解:“如果所谓最后胜利是避不是去,是顺不是服,那么我也可以承认有这回事。所谓‘避’与‘顺’不是消极的服从与躲避,乃是在不可抵抗的命运中求适应,像不能飞的蜘蛛为创造自己的生活,只能打打网一样。”[3]可见“顺”就是守本分,顺乎天意,“避”就是不争,不作违背常理的事,这一点在佛经有明确的出处,《菩萨缨络经》说,“顺第一义谛为善,背第一义谛起名为恶”,顺实际上成了佛教伦理中对善的本质规定。在佛看来,顺有二义,一是顺应佛教揭示的无我、无常的真理,即《大乘义章》所云“顺理为善,违理为恶。”二是益事,如《成唯识论》所言:“以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无漏行为为善”。可见人生如蜘蛛网,难保不破,但照结不误,破了再补,这正合乎佛家“正精进”的主张。虽然前方道路迷茫,悲苦再所难免,但仍然要积极入世。作者借用佛家思想,没有导向对现实人生的否定,而是通过平衡内心,获得智慧,进一步强化了生存意志。尚洁惜官的乐天知命,逆来顺受自不用提,玉官的多舛人生路上每一次努力,也都可以看作佛家“正精进”思想的反映。
二、原罪与救赎
戏剧大师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经典作品如《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等,刻画出了繁漪、周朴园、周萍、陈白露等可憎又可爱的人物形象,并由这些人物演绎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爱情的毁灭,理想的消亡,生命的消逝……然而,这些悲剧的成因是什么?周朴园曾是踌躇满志的个人主意者,坚信靠个人的力量可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家庭,主宰自己的命运。然而,妻子的背叛、儿子的、前妻的重返,彻底摧毁了他的个人信念。抱着伸张正义初衷的仇虎没能改变复仇计划后不安,甚至为复仇付出了几乎疯狂的沉重代价。究竟谁在作怪?谁在主宰一切?宇宙之中定有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这就是原罪。如果我们能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以纯粹理性精神对这四部优秀作品进行整体观照,毫无疑问,就一定会敏锐地察觉到,无论是其主题构成还是悲剧内涵,都表现出一种强烈而浓厚的宗教情绪和上帝意识,蕴藉着他基督教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对于基督精神的敬仰,对于基督教文化的认同,是不难发现的。
在青年时代抱着人生应该是美好善良的纯真信念,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应该是和谐融洽的;但是,当他走向社会之后,纯真的人生理想与黑暗的社会现实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无情的现实击碎了天真幼稚的美梦,使他完全陷入了理智的惶惑之中。他从现实生活中人的身上发现了一种被他自己称为“原始蛮性”的力量正在引导着人们走向堕落,这使得他深深焦虑不安。对于人性自身弱点的深层焦虑,正是一种典型的宗教情绪。察觉到,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回归原始的野蛮,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一切都走向极端。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失衡状态,导致了人类社会永无休止的残暴、邪恶、贪婪、和堕落等丑陋现象的发生,使宇宙陷入一种无序混乱状态。于是,虔诚的爱的信仰也因情感的压抑逐渐发展到了另外一种极端,变成了沉郁而凝重的“恨”。这种灵魂深处的痛感,使迫切希望能够寻找到“人究竟该怎样活着?为什么活着?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答案,此时早已浸透于他大脑潜意识层里的基督教人文意识使他想起了拯救人类的“上帝”。这就是精神人格与创作动因的根本之所在。
当以这种文化心态和精神品格进入实际创作过程时,他用基督教的原罪意识、世界末日意识、拯救意识以及博爱意识,精心地构思了一个完整的“人生悲剧命运四部曲”的主体意念框架,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创作实践,统统纳入基督教文化的伦理规范,进而营造了一个统一的艺术思维模式,即:“恶”(原罪)――“毁灭”(惩罚)――“善”(再生)。最能体现基督精神的体现在《 雷雨》的“序幕”和“尾声”的安排上:远景是一个教堂医院的客厅,并间接交待了这房子是周家卖给教堂医院的;近景则是屋内格局和陈设的特写,这屋内的一切都已“呈现着衰败的景象”,唯有壁炉上方“空空地,只悬着一个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现在壁炉里燃着煤火。火焰熊熊地,照着炉前的一张旧圈椅,映出一片红光,这样,一丝丝的温暖,使这古老的房屋还有一些生气。” 画外音是远处飞扬而来的教堂的钟声和“教堂内合唱颂主歌同大风琴声”,作者强调“最好是”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时间是大年三十,人物除了修女看护和小孩各两位,主要是一位“头发斑白,眼睛沉静而忧郁”的“苍白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周朴园,作者借周朴园的忏悔向我们暗示了整个人类只有通过救赎,人类才能得救,才能重返伊甸园。
三、疏淡与浓重
可见,同样是人生悲剧,解释者不同,所给的答案就不同。作为东方智慧的佛教把基点建立在人对自身悟性的信心之上,往往抽掉客体去营造一个无所不包的主体。这种自信并非是主体对客体的优越感,而是来自主体的神秘感,这必然会转向对自我和神秘的主体功能的崇拜,因而,佛法讲求智慧,讲求开脱。西方的基督教,是对造物主的崇拜,把一切都交托在神的手中,通过忏悔获得拯救。表现在审美风格上,许地山受佛学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往往有一定的宗教神秘体验,散文则充满禅思意趣,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崇尚悲剧,他的剧作渲染恐怖描写死亡,故事情节显得十分神秘怪诞,运用一系列艺术手段形成了一种大悲、大恸、大彻、大悟的悲剧艺术风格。
2.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及其超越
3.中国与新加坡当代大学德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4.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
5.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
7.论大学德育生态环境之建构
8.中美大学德育比较
9.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的运用研究
10.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
11. 论美育对大学德育的促进作用
12.美国大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启示
13.论大学德育中道德批判力的缺失
14.当代中国大学德育现状和趋势分析及实施路径研究
15.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和根源
16.文化视域中的大学德育——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德育的一种反思
17.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8. 构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机制
19.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大学德育
20.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德育
21.古典儒家“大学之道”与当代中国大学德育 优先出版
22.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大学德育文化取向研究
2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大学德育改革发展
24.应用型大学德育工作新途径探究
25.儒家思想对韩国大学德育的影响启示
26.孔子教育思想与大学德育的“生活世界”回归
27.大学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28.浅谈大学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9.浅谈大学德育
30.基于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
31.大学德育中对红色资源开发的运用探索
32.生命叙事:让大学德育回归人的情感真实的路径
33.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的比较性分析
34.道德关怀教育在大学德育中的实践与创新
35.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基于文化哲学的大学德育内容体系构建
37.大学德育生活化改革动因及策略选择
38.自媒体视野下大学德育的挑战与机遇
39.职业倦怠:大学德育教师的困惑与对策
40.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41.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
42.“志功”思想与大学德育
43.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对大学德育的启示
44.大学德育的诗情意
45.张伯苓大学德育思想的当代意蕴
46.从博雅教育维度审视大学德育:目标、方法及途径
47.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德育意蕴解读
48.从教育“三个面向”谈大学德育的发展方向
49.古代书院的道德教化功能对当今大学德育建设的启示
50.基于德育生态现状的大学德育困境思考
51.责任教育:一个大学德育主题的再阐释
52.信息时代的大学德育工作
53.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德育教育工作
54.古之《大学》对今之大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55.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和改进大学德育
56.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
57.大学德育教学改革初探
58.古典文学和大学德育中的美学思想
59.大学生德育教育思考
60.《大学》中的道德教育
61.大学生个人德育总结4篇
62.大学个人德育总结
63.大学生德育自我鉴定
64《大学德育自评》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65.大学德育分真有那么重要吗!!
66.大学德育概念
67.浅谈大学德育
68.大学生毕业德育总结2015
69.大学德育工作计划
70.当代大学德育走向
71.2016年大学德育上半年个人总结范文
72.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73.大学生德育教育
74.大学德育有效才是硬道理
75.新编大学德育
76.大学德育总结
77.大学德育文坛
78.浅谈当代大学德育教育
79.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0.大学德育研究_购买大学德育研究相关商品
81.大学德育环境及建设
82.树立现代大学德育理念
83.班主任德育的时代境遇与突破路径
84.大学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85.大学德育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86.2014年英语六级作文预测
87.大学德育教程
88.从一个案例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89.大学德育学
90.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
91.大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92.《当代大学德育走向》
93.大学德育价值和德育目标
94.论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
95.e时代的大学德育
96.大学德育:如何走向首要位置
97.《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7-0170-02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呈现德育教育具体化、有形化,这是摆在高校育人工作面前的命题,这就要求高校育人工作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又必须通过路径创新,在方法、内容、形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云南中医学院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2013届本科毕业生起,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什么要在毕业生中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呢?基于云南中医学院对300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选用毕业生时,录用原则排在前列的是“思想品德”。然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有许多不足,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目标空泛等问题。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创新德育评价形式提供了一个平台,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的形式,梳理、总结、汇报、提交大学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完成情况,获得学分,原则上德育答辩不通过者不准予毕业。
一、德育答辩的基本概念
德育答辩制度是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德育答辩是将“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德育方针贯穿始终的主要体现,是毕业生通过梳理专业学习、身心成长、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收获、得失及感悟,在总结中反思与成长,是对学校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毕业生德育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创新
党的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践行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建设性和探索性的意义。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实践的重要举措
为保证质量,学校规定每个毕业生都要有教师指导,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8人,参与德育答辩工作的不仅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还有校院领导、专业课教师、机关工作人员,从2013年至2016年,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指导教师已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45%,这样的全员参与,大大提高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深化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体现
德育答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德育教育有形化、可视化的具体体现,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德育答辩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规定格式,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专业学习、思想道德、身心成长等教育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形成德育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用答辩的形式进行陈述,同时接受提问并作回答,由答辩评审委员会综合其平时表现,就其德育表现做出评价。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这个平台,可以多角度审视自我,总结成败得失,为走好新的人生征途、开创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三、德育答辩制度开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学校党政把开展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作为检验全校“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手段,专题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同时还制订了《德育答辩规程》、《德育答辩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等相关配套文件,为开展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校院两级在工作中,领导重视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协调配合到位。均成立“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职责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协调指导和具体工作。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条件保障。
(二)精心组织,全员参与
整个答辩共分为宣传动员、论文撰写、交流答辩、总结整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明确提出时间节点要求,校领导多次到二级学院检查指导,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了答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德育论文开题报告提纲、德育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鉴定表、互评表等,为规范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过程管理,严格要求。
1.严格遴选指导教师
德育论文指导教师按照专业论文基本要求,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教师与学生深入交换意见后确定题目,指导开题撰写,及时审读评阅。不少指导教师与学生多次面对面交谈,或在网络上保持密切交流,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总结得失。
2.严把论文质量关
要求德育论文力求用准确精练的语言,通过自我总结、交流、答辩等互动过程,促使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反思,总结经验与体会,分析成功与失败,剖析优点与不足,许多学生还为自己制定了短期或中长期的生涯规划和努力方向,进一步理解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端正学风,明确要求论文务必本人原创,抄袭者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3.强调正面引导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明确规定对每名毕业生的德育总结陈述和答辩中存在的偏颇问题,专家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及时纠正,以理服人,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4.注重总结,典型示范
推荐“优秀德育论文”印刷成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
(四)创新举措,成效显著
推行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制度,可真实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有力推进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构建,充实了毕业教育内容,对毕业生实现成才梦想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德育答辩制度的创新举措,引起主管部门、兄弟院校、社会舆论的良好反响。应邀出席学校德育答辩工作总结汇报会的省委高校工委领导在现场点评时指出,“德育答辩给同学们的人生留下了一个很深的记忆,给他们注入了人生放飞理想与希望的动力。通过这样一个答辩过程,开启同学们的心智,传承医术,锻造品德,同时也让我们得到一次人生境界的再提升,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成为当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应积极倡导和推广”。新华网、凤凰网、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及新华社云南分社分别报道了云南中医学院的德育答辩工作。
四、完善德育答辩制度的思考
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应重在过程,应贯穿大学四年、五年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其延伸至各年级的學生中,大学一年级进行德育论文选题开题、大二大三进行德育实践回顾、毕业班进行德育答辩。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参与到德育答辩工作的调查得知,许多学生通过学长、学姐的感悟,清楚了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时光,明白了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对教师来说,学生在德育答辩过程中的自我剖析,是通过其他渠道很难了解到的,特别是为辅导员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平台,大一的选题开题、大二大三的实践回顾、毕业时德育答辩,能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融合入学教育、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首尾相连”的全程化,将德育答辩制度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最终形成全过程德育教育常态化。其次,适应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常态,积极探索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把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作为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设计,而是着眼于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整体构建,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小落细落实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各方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德育答辩制度会日臻完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独明,李景国.论德育答辩体系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101-102.
[2]张海燕,饶亚林.德育答辩——创新大学生德育评价的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34-136.
首先,德育没能因人而异。学校一直用统一的德育标准来要求学生,德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因人而异”,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不能区别对待,致使很多大学生对德育不接受、不认同,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其次,德育和智育脱节。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强调智育,对德育工作严重忽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已形成,大学阶段的德育工作着眼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违背学生实际需求,不能很好地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最后,知行严重分离。德育工作过于抽象和理想化,德育脱离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在实际过程中,德育和政治教育混为一谈。重说教,轻实践,使得德育流于形式。德育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很多学生难以接受和认同德育目标,出现逆反心理,导致大学生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德育理念脱离实际
德育理念是德育工作者对德育的基本看法,在德育中,一部分德育工作者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坚持“教条主义”,这严重了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很多德育工作者一方面还把德育仅限于对课本内容的简单解释,不能满足大学生更深层次的内心需求;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只重视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把属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教育一律归于政治教育,限制大学生的人生视野,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在实际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太重视自己的权威地位,忽视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只强调社会价值,忽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缺乏人文关怀。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德育中过分强调德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师生互动过程,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德育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德育内容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在大学的德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刻意强调内容的正确性,对德育的目的丝毫不掩饰,在德育过程中过分重视政治内容的教育,强调灌输“正确的”思想,回避那些“错误的”观念和社会现象,一旦大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现实状况,就会对课本知识产生怀疑,这会降低德育的信度。在信息普及的当代,德育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内容,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借鉴国外有利的文化内容。当代社会,独立、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许多大学德育内容仍旧停留在一成不变的课本上,德育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跟不上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不能解答大学生疑点、难点问题,不能开阔大学生认知视野,德育内容滞后于大学生实际需求。
二、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场所,家长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家长不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不能发挥很好的示范作用,部分家长把学习当作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抓智育忽视德育,造成大学生智育水平和德育水平严重不平衡。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大学生开展德育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能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的素质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图书馆、宿舍、社团等有利文化活动不能开展,校园精神建设滞后,不能有效开展引导作用。
(三)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建设,受市场经济金钱观和道德观影响,很多大学生开始倾向于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不屑一顾,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不敢和歪风邪气、违法行为作斗争。信息网络的发达,使得一些错误的言论思想广泛传播,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不成熟,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过激言论的影响,从而迷失自我。
三、增强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探究
(一)以人为本,尊重个体
大学生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几乎已经成为共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大学生的权利和权益、尊重大学生的思想感情是德育工作首先要做到的。在新的德育中,应更充分注入民主、自由元素,让每个大学生成为德育工作中的主体,能对等地和德育工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激发大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德育教学中。德育工作者也尽量“弱化”权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更加平等、积极的姿态融入德育中来,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自我道德建设。
(二)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开展积极的德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选择接受一些有益的价值观。“知行不一”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德育中,除了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外,还要通过日常生活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引发学生对德育的实践,促进学生道德他律转化为自律,完善自己的德育体系。
(三)开展整体教育
目前,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公德意识、价值观扭曲、缺乏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大学生德育必须坚持集体价值和人文教育,但是在集体主义价值之下也要保障个人利益。德育内容不仅借鉴中华传统文化,还要吸收西方优秀文明,中西结合,确保德育内容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