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17:20: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抗疫医生事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强将手下无弱兵
集团的书记从疫情伊始就常驻医院,院内改造,人员防护,患者诊断,样样都有他的身影,每天都忙到深夜,两个月的时间他累的瘦了一大圈,即使这样他也常抽时间到发热门诊休息室去看望她们,每次都要与大家反复强调防护安全,因为隔离区内不能带手机,只能用对讲机与外界联系,书记就常在对讲中让她们互相检查,看有没有暴露的地方,嘱咐她们做好消毒措施。书记还很关心她们的身体健康,有一次她的白班,在隔离区内连续工作了八个小时,因为长时间戴口罩,她的脸上起了两个水泡,书记晚上知道后,特意让回来的同事给她带碘伏和棉签,嘱咐她处理伤口,好好休息。她心中充满感动,有这样的好领导给她们当后盾,她能抛开一切顾虑,勇敢的对战疫情。
二、岁不寒,无以之松柏;事不难,无以之君子
从大年初一全省医务人员停止休假到确定她们院是发热门诊和医学留观点我们这个小小的卫生院用了四天,通知不断地来,任务也不断加重,这对于她们卫生院来说是个大挑战,同时也是对她们院长的一个大挑战,大年初七就开始封院,全体医务人员不得回家,封院是为了避免医源性感染,但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怎么解决,成了他的头等大事,首先就要解决住的问题,因为需要规划隔离病房和隔离区,院内重新改造,她们住的地方是原来的诊室,里面没有床,初七的晚上院长带领她们搬运床和物资直至深夜,为的就是大家第二天能顺利的住进来休息好,院长还是个特别细心的人,知道她们这些孩子嘴馋,正月十五的时候不知道杜院长从那给她们变出来的蛋糕,上面还贴心的写着“注意防护”,深夜才能休息已经成为这两个月来他的常态,院里总有忙不完的事,不管是与患者的沟通,治疗,还是她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需要杜院长操心,总是能井然有序的解决一切问题。记得二月二那天,她看到306的患者写给他们的感谢诗,她不由自主的朗诵起来,
你是天使可是你不能飞翔,
你被瘟疫牢牢的锁在病房,
你是天使可是见不到爹娘,
你把思念转化为国家力量,……
朗读的时候她的眼里放着光,发着热,所有的辛苦都不会白费,春天就快来临。
三、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
、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凡是有藏民族生活的地方,杨延康都常驻过。在“十年”之前,他曾经在西北地区拍过十年天主教,那些身处苦难却依然乐观的人们,给了他很多感悟。
1985年,他第一次去,那时还没有成批的旅行团,只有零星的观光客。起初他也被藏地风光和民俗所吸引,去拍大佛、寺庙,每当内心出现困扰,他总是反复想起在的日子。回到深圳冲洗照片时,杨延康揣摩这些图像,认为自己拍摄大过表象,没有触及那片高地最深处的灵魂。从2003年开始,他用镜头对准了这片神奇高地。
初到,杨延康语言不通,他就用一个微笑,简单的把手和手放在一起,传达出对的尊重和感情。杨延康去都住在阿妈家里,每日和当地人混在一起,大家都对他非常熟悉。在的时候,生活作息很规律:“每天六点起床,阿妈开始挤羊奶,放牛,我就起来拍摄了。十点钟吃几块糌粑,喝一碗酥油茶,早饭就有了。然后就是到处转悠,拿着我的35毫米相机边走边拍,很多人都能认出我来,说‘你是不是去年来过呀’。天黑了回家开始写日记,把自己的收获和不理解的问题写下来,晚上吃个面片汤就睡觉了”,言语中充满幸福。
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五体投地的朝拜?这是愚昧吗?这是浪费时间吗?起初,杨延康的日记中写满了疑问。当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住久了,他体会到自然的力量太强大了:这边下冰雹,那边就是大太阳;碰上大雪很多天都化不了,养的牛羊就会死亡;青稞也因为没有雪水融化而枯死。“所以他们时刻祈祷神灵保佑人民。我在拍摄的时候碰到很多四川等地来朝拜的人,他们一路叩头过来就是为了祈祷神灵能护佑自己的家人,到了拉萨之后,这些朝拜人非常喜悦,内心很满足。这种内心的满足会战胜艰难的现实”。
杨小彦在《杨延康的视觉信仰》中评论道:每天不知有多少人进藏拍照。奇异的自然和族群,可能是全世界热爱摄影的人们的重要对象,这表明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异国情调精神乐团的“幻觉图像”的原生地。结果是,真实的消失了,真实的人的普通生活,他们的苦难,他们的欢乐,还有他们真正的尊严给改写了。越是吸引人,真实的就离开人们的视线越远。
嬉戏中的僧侣比试力量;雕刻嘛呢石的匠人亲吻孩子;倚墙瞌睡的喇嘛和狗……因为僧侣和藏民都把他看成自己的一员,他离真实的也愈发近了。
在杨延康的镜头下,这些小僧侣会很开心地疯跑,互相聊天。桑科草原的香浪节,原本这个节日是为了捡柴火,但现在物质丰足之后,大家用牛粪羊粪就可以过冬。节日慢慢就变成与草原亲近的过程:有弹吉他的,小僧人给师父擦背,有踢足球的,“草原上出家的孩子比城市中的孩子快乐很多。他们中很多孩子几个月就被抱到寺庙中,名字也是活佛起的,阿妈每日背着他们去朝拜”。在杨延康眼中,人比都市人快乐很多,他们的信仰就是生活。
现代文明浸入不了的地方
1987年,杨延康想要去阿里拍照,那里是“的”,可惜因为太偏远了,几乎没有正常途径可以到。他就到处找货车,一路上帮司机洗车、请司机吃饭,又殷勤又艰辛地才让货车司机把他带到阿里。现在发展了,从拉萨做飞机一小时就能到阿里,有钱就可以去,杨延康很感慨“交通便捷后,人反而不那么珍惜了”。
2003年青藏铁路开通,广州-深圳这条线路杨延康坐过很多次。“过了西宁之后进入,一路上都是皑皑雪山、藏羚羊在草原上奔跑,景色美到让人激动。所以每次我背上相机去时,还非常期待”。
青藏铁路开通,政府为藏民修建了牧民新区。有些人痛心疾首地说“变了,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连服饰都变了”,可杨延康却认为这些都是外在变化:不管环境怎么变化,人的信仰不会变,因为那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
杨延康曾经为一家杂志拍照片,镜头下的孩子会去酒吧和朋友玩,去KTV唱歌。但回家之后第一件事是拜佛,依然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送到寺庙,这些都是内心根深蒂固的东西。杨延康在的朋友平日也会发微信联系,但手机只是用来联系别人,玩一玩,不像都市人这么依赖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并没能真正侵入,但现代人侵入这片高地却是令人痛心的事实。杨延康在大昭寺门口看过不少摄影爱好者,拍摄朝圣的人,“你可以远远的拍,也可以侧面的拍,但是有些人很过分,拿着广角相机挡在朝拜者前面拍摄。人家是在拜佛,而不是拜摄影师,一张不够还一直拍,都非常不尊重当地人”。杨延康说反而是很多西方人在这点做得不错,他们会帮忙捡垃圾,进入寺庙之前会看注意事项,安静地观察而不是像很多内地游客一样,大喊大叫。他建议大家多去几次,但与其打扰朝圣人,不如和当地人聊聊天,更能了解这片土地。
在深圳的失落,都可以找到
杨延康在深圳生活了三十年,发现自己陷入物质的怪圈:对很多事情斤斤计较,在乎的东西很多。
都市里有攀比,是无穷无尽的,但是精神上有什么寄托呢?你到底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呢?在深圳时,这些问题反复纠结着杨延康。到了后,这些精神上的缺失得到了弥补。
以重要指示和总理重要批示为指导,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绝对忠诚的实际行动和现实检验,制定“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通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工作任务
(一)提高清扫保洁标准,消除死角死面
全面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标准,做好村屯、公路、河道、城镇、集贸市场、水源地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夯实环卫保洁精细化、网格化、常态化管理措施,彻底清除垃圾杂物、残冰污雪,杜绝死角死面。
(二)全面清除生活垃圾,确保日产日清
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有序有力推进6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治理农户庭院脏乱差。着力解决好庭院私搭乱建问题,及时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内积存的各类垃圾、污物。清理乱堆乱放的各种物品,搞好室内外卫生。
2.清理越冬垃圾。要组织乡村开展春季大扫除,将冬季积存下来的垃圾污物清理出去,将随意丢弃的各种生产废弃物和积存的残冰残雪清理干净。
3.整治卫生死角。主要是整治好村头屯边、公铁路两侧、林带壕沟、建制镇、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不易发现的小堆垃圾和散落垃圾,推进农村整体清洁,全面清洁。
4.清理散养户畜禽粪污。要通过引导教育、强化监督等措施,规范和落实散养户清理畜禽粪污责任,做到随产随清、日产日清,杜绝随意堆放、粪水横流,防止污染农村环境。
5.做好农村垃圾集中转运工作。要科学调度,统筹管理,及时组织农村垃圾集中转运工作,做到转运及时,不散落,不产生二次污染。
6.继续强化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落实村组干部包保河道保洁、道路保洁、村庄清洁责任制,明确农户门前包卫生管理、包路面清扫等“三包”责任制,确保治理效果。
(三)强化环卫设施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高标准做好公厕、垃圾收集容器、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车辆的消杀工作,确保各类环卫设施整洁、安全运行。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车辆设备要坚持日常消杀灭菌,做到不消杀灭菌不使用,使用后必消杀灭菌。
(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做好相关防护。
重点做好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公厕及露天市场管理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各类环卫作业人员正确掌握病毒防控知识,作业过程中必须佩带防护口罩,确保安全作业。确保露天市场消毒频次及消毒效果,杜绝现场宰杀及售卖活禽行为,市场业户必须佩戴口罩,否则严禁进入市场经营。
(五)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对攻坚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限时整改,跟踪问效,并及时汇总上报有关情况,行动结束后,通报各部门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
三、时间安排
自2020年1月31日开始,攻坚行动为期十天,此后转入长效管理阶段。
四、责任分工
(一)各行政村:负责本辖区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具体组织、落实工作,特别是要重点做好垃圾分类、归集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对垃圾存放点进行消毒处理。
(二)镇综合管理办公室:开展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抓好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时协调,及时转运中转点垃圾;检查各行政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情况;督促清运队伍及时清运各村垃圾;提出集中清运存量垃圾的建议。
(三)镇卫生院:负责强化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严格规范医疗垃圾的收集与处置,杜绝医疗垃圾随意排放或混入生活垃圾的情况发生。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领导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调度工作。各行政村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带头参与攻坚行动,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细化任务,夯实责任,确保攻坚行动见实效。
国民健康指标是衡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1月11日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把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并提出“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的口号。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4年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互相帮助的城市。开展健康城市最重要的特征是使政府、群众、志愿者们通力合作,关注城市的健康,并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处理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城市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人们的认识,动员市民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以此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从而改善环境和健康状况。目前,建设健康城市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目标,而人口健康是健康城市的首要指标。因此,对人口健康素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口健康素质的科学内涵剖析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之初(1948年)便在其中对健康下了明确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满(complete)状态。1989年WHO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新标准,内容包括:“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行为。”这就是“健康四维“观念。
世界卫生组织的多维健康概念不但在学术界,而且也在普通人群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健康作为一种完美的境况更应看作是一种理念和追求。健康是多维的,亚健康也必然是多维的。目前,对亚健康状态尚无一个公认统一的定义和判断,国内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世界亚健康学术大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起草小组提出了亚健康状态的最新概念。其概念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的诊断标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标准:
①排除疾病源因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
②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病前状态(中间状态)。
③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
④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二、人口健康素质的结构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由此可见,没病、没痛、没残障,准确来说并不就等于完全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上的良好表现同样是健康的重要指标。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虽然给出了健康定义,但问题是如何解释健康?什么状态可以视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到底何为健康,按健康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如果把人体的健康水平用一条直线来表征,健康与疾病可谓是直线的两端。健康到疾病之间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图1 个体健康水平一维表征图
如图1所示,个体健康水平除了疾病、健康两个状态以外,还有第三状态--亚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全球调查结果告诉我们,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疾病的人也只占20%,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999年,WHO宣布: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目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把持续和症状突出的亚健康状态(严重疲劳、肌肉疼痛、失眠等)作为一种疾病来对待,法国把亚健康视为“人类的新传染病”。我国近10年才开始重视和关注亚健康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与日俱增的情况。初步调查显示:高级知识分子、企业家、艺术家的亚健康发生率高达70%以上;城市中新兴行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IT业、新材料业、广告设计、新闻及行政机关等行业或部门人群中高达50%;步入中年的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接近50%。当前国民亚健康问题加剧,全国老龄人口快速增加,急需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宣传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知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亚健康防治,关注健康长寿。
本研究对通过对亚健康状况情况进行的大样本调查,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人亚健康测量问卷》,人口健康素质可以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等三个维度来考察,具体见下图:
图2:亚健康问卷结构
三、提高城市人口健康素质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一)建立动态的心理监测预警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建设期和发展期,我国大中城市也同时迈入了“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高发期,尤其是经济发达沿海城市。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
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做好心理健康,必须建立一个反映灵敏、准确的心理监测预警系统,应对个体及群体心理危机的发生。 1.建立专门的心理监测预警机构。
由点及面,由上至下,层层铺开,为预防和处理心理危机,有效地协调多个单位和机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性医院、公共卫生机构、120、110、热线电话、学校、妇联、青年团、老年人团体、媒体和其他机构;在居委会、社区街道、城镇等部门,由公共卫生医疗部门设立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或专人负责心理监测预警,从而在整个社会编织起一张生命健康的安全保护网络。
2.加快队伍建设。
一方面,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从医疗卫生、教育等行业进行人员选拔,建设一支由心理学专家、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及精神卫生控制工作人员组成的心理队伍;另一方面,支持现有人员提升素质,并加快选拔和培养有志于心理工作人员的力度;第三,向不同类型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建立心理监测预警的信息队伍。
3.加快制度建设。
逐步完善和健全社会心理监测预警的法规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和保障干预活动的有效进行。尤其对于危害程度较深的突发灾难事故的心理干预,更需要制订周密科学的应急方案,明确宣传部、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公安局、教育局、民政局、交通局、气象局、民航局、安全生产监管局、铁路火车站、科协、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建立完善的配套的应急机制。同时,对已经接受心理监测预警介入的人员进行心理动态跟踪。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媒体和其他方式获得公众对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的支持,提高公众的精神卫生意识,促进有心理问题的人尽早寻求帮助。通过建立医疗、卫生、公安、教育、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救助网络,设立专门网站,定时通告社会注意和帮助高危人群。特别针对压力巨大、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行业,通过讲座、培训、辅导等各种措施,提高心理监测预警的覆盖面。同时,要树立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理念。思想上,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认识理解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对象上,要面向全市公民;策略上,要立足预防为主;方法上,要坚持教育性、系统性、常态化。
5.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心理监测预警,必须动员各方的力量,构筑全方位、多途径工作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市政府—危机干预专家指导小组—社会各类基层部门”等立体网络。
6.提高危机干预的效果。
在危机干预时,需不断评估干预措施是否产生了预期效果,以便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做出调整和修改,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周期性的开展“心理体检”,将其纳入健康检查体系
通过定期体检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与习惯。不过一个人的健康实力与健康管理范畴还不止于此。WHO关于健康的定义,除了生理健康,还有心理与社会适应力水平,而这两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品质与健康实力。
因此,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工作压力、情感困惑、抑郁等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主要“心结”。而一些压力和情绪长期得不到舒解则可以导致躯体化症状:如腹痛、胸闷、背部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耐受某种食物、气促、心悸、头晕、等症状。有调查显示,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超过半数并未见生理性病变,而更多是心因性疾病。因为心理状况隐藏在内心,人们只知道自己心情不好,却很少像身体状况那样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项调查显示:全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调查局部地区各类精神疾病总患病率在14%到17%。然而,实际上到医院就诊的比例,远远低于发病率。
生理体检是为了能够主动掌握身体的情况变化,对可能发现的问题及早治疗。“心理体检”也一样,许多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也具有生理疾病所常有的“潜伏期”,如果尽早通过心理测评等手段及早发现,则可以防止心理问题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且有利于生理功能的全面健康。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内有一种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力量,即良好的情绪的力量。70%的病人只要消除了恐惧和忧虑,病就会自然而然地痊愈;98%以上的疾病会因为心情愉快而出现明显好转。
心理体检并不是生活中的奢侈品而是如跑步、健身一样是日常就可以进行的基础服务“心理体检”应该定期或者根据个人情况不定期地进行,从大健康的概念出发,整合考虑躯体、心理与社会适应因素在健康中所起的作用,在身体体检的基础上,加入心理体检。
(三)增强身心健康的保护因素,减少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
1.危险因素
凡引发人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被称为危险因素。如:治安不好、居住环境差、
文化氛围不好等。 2.保护因素
凡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因素被称为保护因素,如幸福感、对市民的认同水平等。
(四)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行为改变。诚然,改变行为与生活方式是艰巨的、复杂的过程。许多不良行为并非属于个人责任,也不是有了个人的愿望就可以改变的,因为许多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受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经济条件、卫生服务等影响,更广泛的行为涉及生活状况,如居住条件、饮食习惯、工作条件、市场供应、社会规范、环境状况等。因此,要改变行为还必须增进有利健康的相关因素,如获得充足的资源、有效的社区领导和社会的支持以及自我帮助的技能等,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群众了解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做出自己的选择以改善他们的健康,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某种行为,所以健康教育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建立城市健康促进计划
健康促进的概念比健康教育更为广义。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中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这一定义表达了健康促进的目的和哲理,也强调了范围和方法。
《渥太华》并提出了健康促进的五点策略,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他们的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
1.健康促进的政策由多样而互补的各方面综合而成,它包括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改变等。
2.创造支持性环境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对健康采取社会-生态学方法的基础。健康促进在于创造一种安全、舒适、满意、愉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任何健康促进策略必须提出:保护自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
3.强化社区性行动健康促进工作是通过具体和有效的社区行动,包括确定需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做出决策,设计策略及其执行,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核心问题是赋予社区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统一革面”的诞生是推动行业进步之举,是为消费者健康负责的积德之举,它是升级企业竞争战略、突破行业边界和指引行业走向的开拓者和标志者,为方便面行业带了个好头,也给其它行业的竞争与发展以很好的启示。“统一革面”的价值完全超越了一款创新产品本身,统一革面所提示的价值与意义被全行业严重低估了。统一企业自身、方便面行业和营销咨询界需要高度重视、重新评价统一率先升级的价值与意义。
统一是善识时务、应时而变的俊杰
善识时务,应时而变者乃为俊杰,统一企业就是这样的杰出者,成功也就成为必然。行业竞争环境和消费者潜在而强烈的需求表明,“统一革面”的诞生恰逢其时。
众所周知,方便面行业由康师傅、统一主宰,经过多年的贴身肉搏,方便面行业早已陷入了低值低价的竞争死环,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全行业都陷入亏损,双方都意识到再这样竞争下去,市场份额增长非常有限,对利润增长毫无益处,拼到最后得不偿失。来自市场的数字让他们更加清醒。方便面行业从去年开始连续两年萎缩,2013年销售额较2012年衰退1.3%, 2014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衰退5.9%。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方便面的营养失衡备受诟病,消费者先厌恶后习惯了方便面包装上的大块肉实际上其实是干瘪小肉丁、鲜嫩的蔬菜其实是一小撮干菜叶这种欺骗,这种习惯其实是失望。方便面企业“堕落”到心甘情愿地接受方便面是凑合吃的食品的现实,在口味、包装和价格上充满着雕虫小技却长时间毫无实在价值的进取之举。
方便面企业整体的生存方式必须要转变了,注意是整体!方便面企业的问题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不是怎样跟对手斗法扩大市场份额的问题,而是怎样通过创新,突破原有市场边界,为整个行业找到新的发展空间的问题!因此,统一企业推出“革面”的意义和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产品本身。我不敢说本款革面一定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但是我确信,未来市场主宰者一定属于拥有类似革面升级产品的企业!
领先企业不仅要做企业的事,还要做行业的事,统一当仁不让
有人为统一担心着,当年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在市场中有了成绩,马上市场中就出现了众多“其他老坛”分羹夺食。革面的“真材实料”上市,市场中是否又会有类似的动作呢?
一定会的,但是这种担心绝无意义。一是,跟随和模仿是市场上的常态。任何创新,不可能在真空市场中进行,作为行业巨头,比阻击竞争对手跟随模仿更重要的事情是,创新与发展。二是,事实证明,创新者,尤其是知名企业的创新,自己获得的益处最大。统一推出老坛酸菜面后,终于在2011年年底扭亏,并在2012年收获颇丰。2012年销售收入72.69亿元,其中,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收益达到40亿元人民币,贡献占比为55%。
谁来创新和引领行业的发展呢?当然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统一的当仁不让我赞赏!
我在《老大》一书中说过,老大企业有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发现行业,做大行业;推广品类,不排斥竞争;树立行业标杆,做规则标准的主人。我还发现一个规律:做行业者做老大;先者生存,优势富集。领先做企业不仅要做企业的事,还要做行业的事,甚至是国家的事,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主动引领行业发展。这样,老大的皇冠就会落在自己头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行业,最终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
统一要做彻底的行业革命者、品类创新者
统一的努力方向是对的,但是做得不彻底、不纯粹,革面没有洗心。深层次原因是对这场面食产品的革命认识不到位。
我同意国内一家方便面企业负责人的说法,统一革面虽然在价格上与现有产品不同,但在产品本质上并未能与其他产品真正区分开。“与其他产品相比,无非是肉块更大,菜叶更大,面饼也没有革命性变化,产品的确更好了,但是消费人群是否发生转变就很难说。”
统一革面只是更好一点的方便面,包括康师傅的“爱鲜大餐”方便面通过无人工味精、非油炸面饼等概念主打高端也陷入了这个误区。这种方便面极有可能掉进高不成低不就的市场夹缝中。
统一要做就做彻底,从产品内容到产品形态,从产品定位到产品概念,从产品定价到产品包装,来一次彻底的革面洗心,做彻底的革命者和行业领导者。做得越彻底,成功概率就越大,就越能够与竞争者拉开距离!
在产品定位上,统一要彻底割断与方便面的藕连,革面不再是方便面,而是营养丰富、一碗足量的正餐面、大吃面,开创新品类!
在产品名称上,用品牌+品类的形式体现品类定位:统一正餐面。
在包装上必须更换桶型!形状要变,容量要增。消费者是从外向里认识品类和品牌的,用原来的桶型和包装,凭什么那么贵!
在包装图片上,要做到图片与实物基本相符,所见即所食,告别包装图片骗人的历史。
在产品内容上,做到肉蛋菜齐全,应该不是技术难题……
有人说了,就是凑和着吃,做这么高档,成本上来了,有人买吗?
我国正处在经济升级、消费升级和品牌升级的历史阶段,各种产品在价值上在品牌上都在升级,不断催生出高档产品。别说能够管一顿饭的面食了,就是原来休闲食品奶茶、传统的营养食品黑芝麻糊,原来低值易损的水果蔬菜都纷纷升级,受到市场的热捧。
况且正餐面、贪吃面从此不再与方便面为伍,杜绝“凑合”吃,它是营养全面的面!是健康的面!
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已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病例中,呼吸道疾病、感染性腹泄、麻疹、艾滋病、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几乎是100%。这也是近年来肺结核在世界一些国家死灰复燃的原因之一。
我国是抗菌药使用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WHO最新资料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补充益生菌益处多
益生菌(主要指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健康潜能为人所知已有约100年的时间了。正常成人身体有至少500种100万亿细菌存在,是人体细胞的10倍。这些细菌中的大多数在医学上被称为友善、或至少无害的,也称为益生菌。它们为其宿主提供大量生物功能,有些帮助消化,有些和有害细菌奋战,有些促进免疫功能,也许还有其他未知的作用。
至今,研究已表明,益生菌在防止或控制孩童食物与皮肤过敏、细菌性阴道炎及怀孕妇女早产分娩、肠炎疾病、复发性耳炎及膀胱感染、蛀牙、慢性腹泻和旅行者腹泻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也许还能帮助降低血液胆固醇,并通过分解致癌物质来避免某些癌症的发生。实验显示,动物肠内缺乏细菌是不健康的。无菌状态下生长的实验动物通常不健壮、免疫系统严重发育不全并且肠道容易受伤。人体也是如此。人的消化道在出生时是无菌的,但很快会获得细菌,首先在肠内建立的菌落将主导整个系统。喂母乳可引入有益的细菌,这也许说明了为什么母乳喂养的婴儿过敏概率较低的现象。
滥用抗菌药物可能杀死益生菌,对人体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破坏,再加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就可能严重影响健康。注意及时补充足够数量的益生菌,可以抑制或杀死致病菌,预防或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同时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受临床病菌的变迁和耐药性的增长影响,如何合理利用抗生素,对及时控制细菌感染和缩短病程以及改善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要遵循以下用药的基本原则:
1.1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抗生素来说,它主要使用在细菌感染上,其中的一些品种还可以作用在真菌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以及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上。不过,如果只是由单一的病毒感染或者非感染造成的发热时,是不能使用抗生素的。在进行确认病菌时,需要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物可以达到的感染部位的浓度选用恰当的药物。如果病菌还没有确定下来,或者病情十分危急时,可以按感染的部位、患者的病史和患者的年龄以及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对所有感染中较为常见病菌的种类和目前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分析为基础而制定的。所以说,临床医生要十分掌握经验性治疗方法,并对当地有关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细菌药敏资料等都十分了解,才能合理使用抗生素。
1.2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对于重症深部的感染,要使用菌作用很强,血和组织浓度很高的抗生素。例如:早期金葡萄败菌症,头孢唑啉以及头孢噻吩等,都是很有效的抗生素。不过,由于患病时间过与长久而引起深部感染的金葡萄败血症,头孢噻吩的抗感染疗效不及头孢唑啉。这是因为,头孢唑啉血的浓度和组织浓度都比头孢噻吩要高,它的半衰期也很长。所以,感染部位可能达到很高的浓度。对于酰尿类青霉素来说,它不仅有作用很强大的抗链球菌与绿脓杆菌,还具有很高的血浓度和组织浓度,以及较强的膜穿透力。所以,对链球菌属和绿脓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和肺部感染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都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2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关键问题
合理选择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2.1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所有抗生素都有很多种作用特点,所以,在选用药物的抗菌谱时,必须要适应所感染的微生物。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有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其中,链球是造成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它对青霉素十分敏感,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应该最先考虑青霉素,如果青霉素不能使用的话,可以选用红霉素或者第一代头孢菌素,最不能使用庆大霉素,这是因为链球菌对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很不敏感。抗生素中,头孢菌素应用得较为广泛,但是,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都不相同。就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说,三代头孢菌素作用最弱,二代头孢菌素的作用居次,一代头孢菌素的作用最强;对于阴性杆菌,一代头孢菌素的作用就没有三代头孢菌素的作用强了。所以说,对于金葡球感染时,要最先考虑一代的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
2.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很不稳定,一些容易产生耐药的细菌和金葡萄、肠杆菌属以及绿脓杆菌等,对很多种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增高。据相关报道,北京地区的金葡萄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到了60%至70%,所以,红霉素不能作为抗耐药金葡萄的有效药,只能用来作为备用药;一些抗绿杆菌的作用也受细菌的敏感度下降,例如:羧苄青霉素和磺苄青霉素等,所以被酰尿类青霉素代替了这些抗绿杆菌。
很多种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就是同一菌种不菌株对同一种抗生互派敏感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再加上抗生素被使用得比较广泛,细菌耐药性每年都会有所增加,所以,需借用正确的药敏结果,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正确的选择抗菌药物,以增加临床感染治疗的成功率。
3合理使用抗生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病毒性或疑似病毒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对每种病毒感染都不是很有效的。例如: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者,因病毒而致使用抗生素就没有一点的益处。只有在确保因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应使用抗生素,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抗生素的。例如: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的疾病,这时只需要用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只需要使用病毒灵或者板蓝根或者病毒哇就可以了。只有出现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发热或者白细胞数升高等,才能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在使用后,经常出现引起致微生物很难检出,并且临床表现也不是很典型,给临床确诊带来很大的影响,有时会延误治疗。所以,只有在病情危险的情况下,并认为是由细菌感染的高度可能时,才可以使用抗生素。
3.3肠道疾患慎用抗生素:因为有些慢性肠炎就是因使用抗生素所致。如长期服用土霉素、氯霉素及毗呱酸等,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3.4预防用药的合理使用:目前由于使用抗生素比较混乱,在一些外科手术前后,多数情况下为了预防而使用抗生素。但通常情况下,清洁无污染或者伤口污染程度较轻的,感染率不高于5%的患者最好不要使用抗生素。但对于一些较大的手术,例如:心脏外科、肝胆、肾脏、胰和脾以及骨科或者妇科类的手术时,可以短期进行使用。
3.5局部用药的合理使用:人体的皮肤和粘膜部分在用药时,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也容易造成耐药菌的产生。所以,对于皮肤或者粘膜可使用新霉素和杆菌肤等抗生素,其它一些抗生素最好不要使用。如果眼粘膜和皮肤烧伤时,使用抗生素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
3.6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人们对自己身体防御机制要有全面的认识。当身体出现毛病时,不能全部依赖抗生素,而忽略了自己体内存在的抵抗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或者数量不足时,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就会下降,这时,即使使用抗生素也未必有很大的效果。所在,在不宜使用抗生素时,可以采取其它措施,改善自身的状况,提高自岙机体的抵抗力。
这个指导方针特别突出了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强基层”既应该是医改过程的起始点,也必定是医改过程中艰难而又耗时的关键环节。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和设备配置相对容易达到要求,难的是合格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的到位,以及人们就医观念的逐渐转变。在许多国家里全科医生占到医生队伍中30-60%的比例,他们能够代表医生的原始状态,工作在社区和乡村,生活在老百姓中间,是老百姓的一分子,并在别人有病痛的时候提供帮助。因此又称家庭医生,是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全科医生独特的态度、技能和知识,使其有资格向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
其实,我国千百年来广受欢迎的乡村郎中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随着西医的推行和医院的建立,这种体系受到了强烈冲击。但有识之士并没有忽略其意义和价值。20世纪30年代,在协和工作的美籍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兰安生博士有句名言: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曾经高度评价我国的医疗体系,主要就是因为在我国的广大基层活跃着一支庞大的赤脚医生队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慢性病代替传染病成为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疾病谱的变化要求医学的重心必须下移,必须更加关注预防、关注健康管理、关注人群情感和心理需求,这是服务模式变化对医疗提出的要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全科医学应运而生。它不仅关注疾病,更要关注健康;不仅关注身体,更要关注心理;不仅重视科技,更加强调人文。与之相适应的是,全科医生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全科医生能够承接这样一种转变,推广健康理念,加强健康管理,控制慢性疾病,早期发现重大疾病,正确处理急病,真正实现“防治并重,预防为主”的理念。
我国正处在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转变过程中,我们引入全科医生的理念和实践也才20多年。现在国内的全科医生基本上都在社区医院中,且人数不多。人们认为基层找不到可以信赖的全科医生,所以宁愿辛辛苦苦拥挤到三甲大医院,以至于形成患者的惯性思维和畸形的就医模式。尤其令人扼腕的是,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因为老百姓无法鉴别自己的疾病是小病还是大病,用大医院专家解决普通疾病,会加剧消耗原本就紧缺的优质医疗资源,也变相加大了疑难重病患者看病的成本。
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李丽在很小的时候,受到父亲的熏陶,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因父亲是一名乡村保健员,从小看到父亲经常半夜三更穿梭于乡间小道,为生病的人看病,父亲常常教导儿女:医生要有“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理念。耳濡目染下李丽从小在心中种下一颗成为医生的种子。长大后看到了农村由于极度贫穷闭塞,经济极为落后,村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很多人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于1998年9月,为了实现这一信念,她用三年时间参加了县职中开办的卫生函授班。在学习期间,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地多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2004年,她到乡卫生院实习,实习期间,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卫生院的老师们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发奋,先后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和乡村医生执业证。
情系群众一心一意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2016年10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点多,劳累了一天的李丽刚刚睡觉。突然间,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来电称果园组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哮喘病发,病情十分严重,急需救治。李丽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备齐药品,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出发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她来说真的是太多了。十三年来,她共接诊病人两万余人次,出诊几百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这十三年来,李丽跑遍本村和周边民主、新建等村每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道,熟悉了本村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2017年云南省开展健康扶贫以来,谁患过哪些慢性病、哪些重大疾病,谁家有几个小孩,在她心里一清二楚,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规范管理,李丽坚持每年4次面对面随访、至少两次家庭随访,对于病情控制不满意者及时进行转诊治疗。由于工作繁忙,她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完整的节日,常常端着饭碗,接到病人的电话就背着药箱出门了。
签约服务落实到位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58
Clinical research of antibiotics supply and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djus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drug sensitivity test outcome OU Da-gang, ZHANG Dong-wu, WANG Fu-hai. Foshan City Gaom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528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djust antibiotics supply in accordance with drug sensitivity test outcome, and to research feasibility of standardized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low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antibiotics use in 100 hospitalized patients before adjustment by drug sensitivity test outcome and 100 hospitalized patients after adjustment by drug sensitivity test outcome. Comparison was made on antibiotics defined daily dose (DDD), defined daily doses (DDDs),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 hospital stay time and essential medicine usage rate i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adjustment. Results AUD and DDDs before adjustment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adjustment,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ntibiotics use frequency
世界l生组织(WHO)制订了化学药物分类系统, 明确药物使用每日剂量作为药物使用频度的参照指标, 该系统明确要求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30%。统计资料显示:美欧等地区国家多在5%~10%, 我国卫计委参照上述标准, 明确要求抗菌药物使用频率≤60%[1, 2], 但实际情况却大大超过这一限额[3]。经验用药现象在基层医院, 尤其是县市级及其以下社区卫生单位大为盛行, 这不仅造成了抗菌药物资源浪费, 更为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流行提供了实际资源。为此, 本院药学部决定借助医院细菌培养结果, 参照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 实时调整药学部抗菌药物供给品种, 以期为临床抗生素使用起到规范性的指导作用, 为细菌感染患者治疗带来帮助。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来源 参照本院院感科对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统计情况, 收集整理计算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依据药敏结果调整前)100例住院患者及2015年7月~2016年6月(依据药敏结果调整后)100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方法, 收集统计患者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仅限静脉注射或口服抗生素制剂患者)。统计纳入标准:有明显病原菌感染灶、细菌学感染指标检测阳性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且超过细菌感染临界水准患者。排除统计标准:其他局部使用抗生素外用制剂、抗结核、麻风、抗寄生虫使用制剂。
1. 2 方法 参照WHO在1969年制定的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为依据, 结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计算方法, 依照推荐的DDD, 计算抗菌药物的DDDs和AUD;具体计算方法:DDDs=某药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s值表示, 即DDD/
(100 人・d);依院感科每季度对医院感染细菌菌种统计及其耐药性分析资料, 药学部分别对耐药率>60%的抗菌药物进行停止供应, 把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引入临床使用, 统计医院AUD, 将调整后的AUD与调整前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把分析结果作为下次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的依据;依照省级卫生部门关于基本用药的相关规定, 给各临床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基药使用之最低限额, 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补充基药品种, 以扩大基药使用比率。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调整前的AUD及DDDs明显高于调整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甚至滥用, 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 直接的后果就是细菌感染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而至住院时间延长乃至治疗失败, 从而带来了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的出现, 致使医患关系紧张。自从WHO定义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并依据此规定不同人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来, 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进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时代, 这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指明了方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客观地反映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床位使用率、每日使用剂量、使用疗程以及是否联合用药[4, 5], 都能明确监控, 极大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
3. 1 调整前后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 资料显示[6, 7]:欧美发达国家AUD约为21 DDDs, 中东国家约为51 DDDs, 亚洲国家如韩国约为70 DDDs, 中国则达到了惊人的85 DDDs。提示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的不规范性及滥用程度, 暴露了我国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本院在药学部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实行定期调控以来, AUD由调整前的约78 DDDs降低到调整后的约49 DDDs, 数据明显降低, 调控效果明显, 经过两年跟进并巩固调整效果, AUD值基本接近卫生行政部门40 DDDs的要求, 经验值得推广;AUD数值还能有效反映不规则联合用药, 数据表明, 联合用药同样导致DDDs的升高而在AUD数据反映出来, 为医院药学部对抗菌药物品种调整及处方点评提供了依据。
3. 2 调整前后对细菌感染患者住院治疗时间的影响 调整前, 临床医生往往依据经验或习惯性用药, 对细菌感染类别、菌种、耐药性的认知往往模糊, 仅凭临床经验试探性治疗, 经过几天用药无效后再调整抗菌药物品种、联合抗菌药物使用导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升高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更增加了耐药菌株出现的风险[8-10]。本研究显示:依据细菌培养结果,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患者调整前住院时间(7.0±1.5)d缩短到调整后的(3.0±0.5)d, 调整前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3 基药使用与AUD数据的关系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明确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基药使用比率不得低于70%, 在未制定基药使用最低比率以前, 基药使用率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甚远, 为此, 药学部依据实际情况, 分别对各临床科室制定最低基药使用限额, 这极大地促进了基本药物使用比率, 同时, 基药使用比率的上升, 医院DDDs及AUD数据呈降低势态, 表明基药使用率与AUD呈负相关, 其根本原因在于, 强调基药使用率, 间接推进了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青. 抗生素使用七误区. 甘肃林业, 2012(5):78.
[2] 米清仙. 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20):914-915.
[3] 卫生部医政司.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节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8):407.
[4] 钟皎, 严子禾, 赵文艳. 我院细菌耐药性调查及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 36(2):160.
[5] 胡静.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临床评价. 中国老年学, 2012, 32(9):1909-1911.
[6] Kim BN. Compliance with an 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s advisory consultations on targeted antibiotic usage.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 2005, 11(2):84.
[7] 马越. 合理利用抗生素资源, 遏制细菌耐药性蔓延. 中国药房, 2011, 22(26):2401-2403.
[8] 林意菊, 聂彩霞, 邹治木, 等. 医院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合理用药分析. 中国药业, 2016, 25(11):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