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课程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8-16 23:00: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梦想课程培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梦想课程培训总结

篇1

马场镇中心学校 叶茜

2015年的十月份,也许是我这一年中最幸运的,最难忘的一段日子,10月下旬,我接到参加南京梦想种子教师培训的通知,当时,我激动、开心、幸福……虽然,其他学科的省级培训也参加不少,可这是我第一次出省参加学习,机会是多么的难得,暂且不去谈学习的收获,就算是出去感受外界的不同风貌,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成长。因此,从启程到接受学习到返程,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收获与体会:

为了不影响培训,我们学校的几位老师是乘坐飞机,飞机在蓝天白云之间穿梭,不由会感觉自己的心灵又得以净化,当然,高空的美景也引起了自己的反思,一朵朵白云犹如一群群羔羊,在无际的原野奔跑,我们的学生不也需要这样空旷的原野吗?可我们又给了吗?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我们终于来到了"六朝古都"的南京,达到培训地点,迎接我们的是一群活力四射,青春阳光的红衣小伙伴们,看到他们,感觉重拾了那颗童真童趣的心。接下来的三天虽很辛苦,也很短暂,可我还是期待着实现梦想的每一天。

开幕式上,阳光干练的蒋文慧老师一一向我们介绍了对本次培训支持的台前幕后的所有领导、工作人、赞助商等,同时也对本次培训也提出了相关要求,这不得不让我再次深感此次培训的难得与倍加珍惜。紧接着就是步入紧张而有趣的学习当中。

10月28日上午是气度不凡、美丽大方的麻岚校长的《如何上好梦想课》,犹如雪中送炭,为我在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这条道上指点了迷津。她先是对梦想课程教材做了全面介绍,与其他学科比较,梦想课程所体现的理念,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接着便与我们分享了上好梦想课的技巧,其主要从梦想课的五大环节(热身导入——目标说明——主题活动——展示分享——评价总结)入手,结合一定的教学案例,似老师为学生,让老师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环节,从中去感受——体会——分享——收获,从而感悟出孩子们的需求。最后,麻校长以一句话"能不能上好梦想课,与能力无关,与意愿有关,"结束了一上午的课程,是的,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自己能力没有多大的关系,教学中,能力缺失了我们可以去学习别人或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得以提升的,而"意愿"缺失,不但教学失去了方性感,学生也将会在迷茫中前行,由此可知,"意愿"决定你课堂的成功与否。下午是李晓林老师的《引导员提问技巧培训》又让我茅舍顿开:他先是向我们介绍了引导员的含义、类型、挑战等知识,接着他从大脑的构造及生理基础入手,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分析深入透彻,让我明白,课堂提问的技巧对学生的引领尤为重要,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是生活中都让人受益匪浅……

10月29日,今天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第一堂课,麻岚校长的《课堂观察与建设性反馈》,她以一堂课的目标(去哪儿?——怎么去?——为什么?)为线索,再次为我的梦想教学指引了方向,如何听、评课作为老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改进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你必须掌握,课堂上、知道如何观察、评价,将你观察到的与他人交流讨论,分享、合理提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你才会更加自信的上好以后的课。接着是由福建朱文婷老师的课堂分享"幽默一刻",从她的课堂,我体会到了团队的精神,多人的智慧呈现了精彩的课堂。下午是由博学多才的美丽老师萱萱带来的"非暴力沟通"首先是15分钟的冥想让你感受心灵的放松,接着是互推的游戏让渗透了随时要懂得你的需要也是别人的需要的思想;句子练习掌握了观察与评价的区别;贴标签的活动,更是让人深思,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被你贴标签了吗?晚上的扑克牌游戏更是记忆犹新,在这一环节,老师们敞开了心扉去与他人交流,真诚的、清晰地表达了自己,做到了尊重与倾听他人。

篇2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校全体师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学习,工作,生活。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过去的一周:

4月28日上午,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晓胜到我校进行梦想课程开展情况调研。丁部长认真听取了吴校长的汇报,了解了我校引进梦想课程,开展梦想活动,培训梦想教师,提升师生素养的相关情况,丁部长一行还视察了梦想教室,梦想教师陈静正在上梦想课《我为什么快乐》。

4月29日、30日, 上饶市第二十小学成功举办了2019年春季运动会。开幕式上,四名旗手手执国旗,步伐坚定,在赛场上小运动员们奋勇拼搏、敢于争先,展示了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神采,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在过去的一周里,校园里的文明现象多起来,不文明的少起来。主要体现在爱护公物的意识明显加强,早读有序,书声琅琅。这些都让老师们感到欣慰。

1.早读书声琅琅:

同学们的朗朗书声和勤奋学习的面庞,早已成为班级文化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更成为了清晨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2.爱护环境意识强:

上周,值日老师在值日当中,捕捉到了一个个爱护环境美丽的身影,这些同学将他们爱护环境之美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希望更多的同学积极行动起来,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同学们要互相监督,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上一周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有:

篇3

4年里,臧其超每年讲课都超过300天,2010年更是达到了322天,更疯狂的是他曾连续讲课102天。

臧其超的一天就是8小时课上、8小时路上、8小时酒店,还要再挤出3小时学习。这就是“三八”雅号的由来。

这样一个“疯狂”的培训师,不是一天炼成的。

第一次上台讲课,臧其超只说了三句话就下台了。“面对台下一百多个人,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紧张地只会说对不起了,连着说了三个对不起。”臧其超回忆到,“当时台下的学员真的很宽容,不断地给我鼓掌以示鼓励。”

正是这样的掌声,让臧其超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做一个了不起的培训师。

从那以后,只要有知名培训师的公开课,臧其超无论多忙都会带上录音机去学习。回家后,再反复听录音,一字不落的整理笔记,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21本学习笔记。他告诉记者,学习的习惯要贯穿始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进步,才会成长。

2009年6月,臧其超正式出道授课,从当时业界学习楷模——华为公司提取教益,研发出“狼性营销”系列课程。几年来,越讲越笃实,从销售技巧一直讲到总裁营销思维。“狼性营销”讲到狼的执行和技巧,“狼性总裁思维”讲到狼的谋略意识和传承思维。由此,创下内训返聘率最高、公开课产生内训最多、排课总量最多的讲师,被誉为“狼性营销第一人”。

四年时间,臧其超用“三八”红旗手的精神树立了第一个里程碑,经历了器、术、法、道四个阶段。

器是PPT讲师,又称“拍拍它讲师”,意为把他拍舒服了。术是知识型讲师,PPT成为课程工具。法是系统型讲师,PPT有了好讲,没有照讲。道是智慧型讲师,PPT反而成为讲师发挥的障碍。

臧其超教学版PPT有700页,但都是给学员看,自己已烂熟于心,临场发挥更加出彩。

6月28日,在上海交大海外学院·华师经纪全国巡回论坛上,记者就亲历了臧其超的演讲。没有PPT,就像跟朋友聊天般的亲切。5分钟一次掌声,笑声连连,但又回味无穷。时而幽默、时而犀利,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思想的价值。

“一流的讲师讲的是一种感觉。我们要做的不是打开大屏幕,机械的讲一通理论往客户脑袋里装东西,而是启发客户打开大脑,删除阻碍,找到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

转型种树

臧其超自己也在不断的调整思路,2011年,他开启了第二个里程,正式转型种树。

当时,臧其超曾辗转于河西走廊一带上课,在当地见到一种不常见的树——胡杨。于是逗留了一周,就是观察树、研究树,像当年研究华为的“狼性”一样,从胡杨树中研究树性,由此明白大树的真谛,明白课程的转型之路,明白解决企业问题,需要大树的智慧。

臧其超总结出企业树型模式的三个境界:一是树无落叶不能长大,没有断枝不能长高,没有扎根不能长寿。老板要学会扎根获得更多水源,经理要学会汲取空气中的养分,员工要提升动力呈现果实。老板向下长,经理自然向上长,员工自然会成熟。二是树大会招风,树大有枯枝,树根不见光。树大了有分枝,公司大有分支,人多有分歧。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会走到尽头,所以老板要学会“无中生有,无土栽培,目中无人”,不能过分依赖“土壤”这种生存环境。老板还要学会隐忍,底牌不能轻易亮出。三是树的生长,不是风的力量,不是肥料的力量,不是神的力量,而是种子的力量。种子的力量,就是老板发自内心成就众人的力量,就是落地工程倡导的“专情力量”。老板首先要找到专情的动因,企业就会像胡杨树一样生长。

在树型理论的基础上,臧其超结合《总裁赢销王道》、《系统量化管理》、《五维差异化营销》、《销售团队建设与管理》、《销售政策的制定与激励》等研修班课程,融合IBM智慧流程体系,打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4+2系统落地工程》。

落地工程的灵魂——让老板回来就用。旨在通过咨询式授课,让老板学会终身受用的“树型生长”思维,现场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运作系统,将落地进行到底。

心怀梦想

臧其超有两个梦想。

三年之内,要让自己成为全中国收费最高的讲师。“这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证明自己是最好的讲师的标志”臧其超说。

臧其超就是喜欢当老师的感觉,“有时候你的一句话、一堂课,就有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方向都改变了。这需要讲师有绝对的责任心和对这项事业满腔的热爱。”

曾经有一个学生,听完课就跑过来跟臧其超发誓说,将来一定要做个讲师。突然,他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通过自己的课程,看到他们眉目舒展,看到他们重燃希望,看到他们找到方向,他们反馈给你的尊重会让你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那种被人尊重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比什么都值钱”臧其超陶醉的说。

臧其超的另一梦想是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他经历过6次创业的成功与失败,从年少得志、飞黄腾达到露宿街头,起起浮浮无数次。但他斗志不改,2000年又他带着500元独闯深圳,先后在雅芳中国、泰康人寿担任营销总监。在销售生涯中,他创造了三项全国销售纪录,个人收入每年都以10000%的速度飞升。2002年,用2年时间将公司开遍珠三角,营销团队从三人发展到三千人,业绩全国前三甲。

如今,他立志扎根于培训行业。

在上海交大海外学院·华师经纪全国巡回论坛上,臧其超谈到,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培训业的市场规模有近500亿人民币,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但培训发展也存在发展瓶颈,因为发展速度过于迅速,讲师良莠不齐、行业没有标准、还有更加严重的职业诚信问题。全国约7万家培训机构中,不成熟的培训机构至少占1/5。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臧其超创立了华师经纪。他将其定位为:做讲师的大管家、做培训公司的持续供货商。

现在的培训市场上,很多老师找不到课讲,不会更好的推广自己的市场,而很多培训公司又找不到好的老师讲课,所以便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华师经纪就起到信息传递的中介作用。“我们的竞争优势就是遵守行规,只做渠道不做终端商,要以最好的服务为企业家和培训公司创造价值。”

篇4

我们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而差别在于是否有规划有步骤地向梦想靠近。向往成功,就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做好准确的定位,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我的大学生活,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梦想,有了动力。好的规划加上不懈的努力铸就璀璨的人生。

1.、兴趣爱好

喜爱美术,喜欢事物在画中的另一种形态喜欢设计,喜欢跨过时间空间的联想喜欢在幽静的角落安静地听音乐喜欢看中外文学名著和专业类的书籍喜爱运动的放松、自由

2、自我评价优点

友善、易于相处

注重细节,特别是有关他人的细节有很强的目标和使命感,执着有韧性,逆境中不轻言放弃缺点

过于完美主义,总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有太多的顾虑,压力大,很多事情放不开有时过于犹豫,决断困难

不愿为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冒风险打破与他人的关系习惯凭感觉或一时的冲动做决定任性

3.、职业兴趣

从小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广告设计者,甚至我喜欢看人人都讨厌看的广告。现在我的职业梦想仍旧在广告设计类,不过我现在很喜欢平面的广告设计,我喜欢平面广告给人视觉冲击。

4.人生价值观

一个设计者用有形的作品展示丰富内心世界。

二、职业分析

广告业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促进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成为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进一步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并推动着现代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在我国进入WTO的形势下,众多富有艺术号召力的国际品牌广告源源不断地冲击着中国消费大市场,这就要求当今的广告我博识广闻,具有多方面修养,如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艺术、民俗民风等,只有具备了这些文化素养,才可面对国际广告潮流的挑战。

2001年至今中国广告界人数番了一番已达100多万人,广告业从业人员的急剧增加,为三四年后将要踏入该行业的在校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我应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培养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各方面的文化素养。经常翻阅专业性的报刊杂志,了解行业最新的思想;对比、分析、积累经典广告创意,试着模仿,进行再创作,努力打造出自己的风格。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力争辉煌。

三、目标分解及阶段划分我将职业目标定位于广告设计。

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把自己培养为一名具备专业知识、创造能力的广告人。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大学一年级

1、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大学学习习惯

2、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在娱乐中锻炼自身的能力3、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广结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思想观点

4、认真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多接触专业性的报刊杂志,多分析,多思考5.、加强英语学科的学习争取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6.、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文化素养7、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

大学二年级

1、学好专业课程,多做练习,多积累,多总结;关注广告业的动态。

2.、积极参加各类设计创作大赛,了解自身水平,不断努力进取

3.、练好摄影、摄像技术,完成200张以上的作品,多拍,但注重质量而不在数量,在练习中不断进步

4、着手分析经典广告策划文案,积累并模仿,做出自己的想法,完成3—4个策划文案5、加强绘画技能,多做练习,树立自己的艺术风格6、学好计算机课程,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7、参加英语口语培训,通过英语六级考试8.、假期到小广告公司实习

大学三年级

1、深化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类设计创意比赛,争取获奖

2、与老师同学及业界人士多交流思想,关注广告业的最新动向,树立自己的艺术风格3.、承接一些小部门的广告制作,多练习,尽心做好4、创作3—4个广告策划文案,拥有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5.、加强英语口语的练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6.、深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认真实习

7、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积累经验,学习求职技巧,为毕业后的工作申请充分地准备8、培养自己的基本职场技能,学好礼仪方面的知识9、认真撰写毕业论文,提出个人的鲜明想法10、向着梦想,全身心地投入

大学毕业后初步规划:3——5年内

在一家有前景的小广告公司适应行业环境、处理好与同事领导关系、积极主动地工作。争取第二年得到提拔,提高管理能力,身兼几项职务,精进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争取做到广告方面的全能。尽可能多地结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业界人士,交流新思想。如果可能的话在五年内走上创业道路。紧跟时代的同时,提升作品质量,尽力突破,引领广告界的新趋势。

四、自我宣言

篇5

一、“以梦筑校”的基础――个人的需要是梦想的源泉

无论是从教育心理学还是从现代教育伦理学的观点来看,成功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幸福。幸福会使人对所做的事情产生超智慧,并获得最高的做事效率。然而,什么是幸福呢?如何才能产生幸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可以让我们借鉴,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爱、归属、接纳和友谊)、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在实现这五种需要,尤其是后三种需要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幸福的感觉。如果想要满足全校师生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就离不开梦想的构建及实现,师生的需要是实现梦想的源泉。

二、“以梦筑校”之教师篇

1.学校愿景是教师追梦的共同目标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办学设备的简陋、生源的不理想和“读书无用论”的盛行,使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身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很难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想办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满足他们的需要,是作为一名校长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我在工作中常常和教师开座谈会,了解并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前提下,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全校教职工一起建立“学校愿景”,经过讨论与协商,共同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的长期规划以及每年需要达到的目标,全校教师上下一心,自强不息,为了学校的腾飞而努力。

2.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梦想的前提

为了保证学校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及克服以往工作中的推诿现象,学校通过“以绩效工资双捆绑为纽带,以拓展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能力培训为主体”的模式来激励教师认真工作,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做法,营造了教师遇到问题互帮互助、乐意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的良好合作氛围。同时,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户外拓展活动,利用教师节、妇女节等节日举行文体游园活动,教师们在活动中沟通交流,在竞赛中树立团队意识,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从而保障梦想的实现。

3.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实现梦想的保障

教师是学校愿景实现的主要人物,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梦想能否实现。学校主动邀请区教研室和德育理事会成员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养。每月举行一期校长讲坛,每周进行“一知见解”的政治学习和“一招得智”的校本培训,所有培训都是以“兵教兵”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把培训学习的主动权还给教师,让他们及时交流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于问题源于工作,教师们都乐于接受也乐于改进。这样一来,教师的素质有所提高,就给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保障。

三、“以梦筑校”之学生篇

1.三年目标,学生成长的动力

有梦是幸福的,梦总是美好的。梦想能够带来正能量,在无形中鼓励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在学生刚入学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在初中三年的理想以及要实现的目标。每年10月是我校的“愿望节”,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书写愿望并放在愿望瓶里,然后把愿望瓶悬挂在愿望树上,让全校师生时刻铭记自己的愿望并努力实现。

2.务实努力,达成梦想的有效途径

要梦想成真,务实是关键。因此,我制定了“努力每一天,进步一点点”的办学思路,带领全校师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防止让梦想流于形式。梦想与幻想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迥然不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很容易把美好的梦想无奈而绝望地演变成幻想。为了杜绝此种现象的发生,每个学期我校都会举办“梦想复活”的征文大赛,全校师生回顾总结自己一个学期的表现,对比梦想,描写实现梦想的所感所得。同时,每月学校都会在师生会议上总结学校一个月来的进步,营造“努力每一天,进步一点点”的学习氛围,端正办学思路,鼓励师生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最终实现梦想。

3.榜样激励,激发梦想的超强动力

在个人的成长中,榜样会给他带来无穷的力量和动力。因此,我校注重榜样的建设。

(1)借助高校力量,帮助学生树立理想

我校自2008年起,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活动,把大学生请进校园,创设机会让我校学生与高校的优秀大学生沟通交流。同时,我校还不断完善和创新合作模式,扩大合作高校的范围,相继与湛江师范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大学合作,形成了“大小相携,共享成长”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与大学生榜样的接触中,激发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

(2)善用校本资源,鼓励学生互相影响

我校不乏优秀的学生,他们的事迹很激励人,值得每一位师生学习。因此,我校每个学期都会举办“感动校园十佳学生”的活动竞选,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同学的感人事迹及励志故事,鼓励他们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执着梦想。此外,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助人为乐之星”“诚实守信之星”“阅读之星”“礼貌待人之星”等评比活动,让学生互相影响,从而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上进。

4.活动体验,感受梦想的真实成长

活动是学生成长的载体,通过参与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能力及沟通能力。活动的开展既能丰富校园生活,又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发展,在体验中感受梦想的美妙,在体验中满足自己的需要。

(1)独具特色的社工活动,感悟成长的乐趣

与三所高校进行合作,这三所高校在我校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活动,他们组织的小组活动都有很明确的德育目标,对学生影响深远。例如以团结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21天不抱怨”,以合作为主题的“二人三足”等。每项活动都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提高了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感悟到了成长的乐趣。

(2)创新毕业课程,让毕业生的梦想展翅高飞

每逢中考前夕,我校毕业生都会收到由王福权校长主持的毕业课程之“深情大礼”,在《祝你一路顺风》的背景音乐下,观看自己三年来初中生活的难忘片段和往届优秀毕业生和师弟师妹们送上的美好祝福,这无不感动在场的每一位初三学生,他们承诺,在未来的学习中一定更加努力刻苦,树立更远大的梦想,让梦想展翅高飞。

四、树立梦想,遇见成效

篇6

教师参加培训心得体会1

 

  教育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教育机智从哪里来?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如何当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老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反思、总结和积累,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老师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在这个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互联网+时代真正来临之际,我们到底该怎样做教师?新的时代有新的常态,这些社会的新变化必然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因为我们不能用十年前的知识去教现在的学生去应付十年后的生活。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教师”二字永远意味着责任、爱心和坚守。今天,我们该如何做教师?

 

  首先,要做有教育信仰的教师。

 

  中国的老话经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头顶三尺有神明”。虽然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但是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天地的敬畏之心。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在做有愧于良心、道德、法律的事情的时候能够有所畏惧。所以,人需要有一种信仰,信仰在某种程度上说起到了道德约束的作用。其实,做教育更需要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就是为人师表,百年树人的坚定信念。

 

  作为教师,如果自己的教育信仰不坚定,就会心有旁骛、不学习、无恒心、不专心,专业不成长,就站不稳讲台;如果连自己都不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而仅仅把它当成是糊口的工具,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也就无法感染学生;如果专业信仰杂乱迷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内心就会无所适从,就可能生出教学乱象。教师一旦没有了初心,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梦想,就只会机械地管理学生,容易动气,采取本能的、简单的、粗暴的方法。

 

  选择了做教师,就要选择为教育事业而终身付出的决心。平心而论,它的确不是一个人人追捧、趋之若鹜的职业,并且调查表明,师范生中愿意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比率在逐年下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人们趋向于选择经济回报更高的领域无可厚非。越是转型的时代,越需要有这样一群人,去感染人、教育人,滋养人。

 

  其次,要做学习研究型的教师

 

  反思、学习和研究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在于教了几年书,关键是用心教了几年书。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用心的结果。

 

  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职业目标。

 

  教师不能用十年前的知识去教现在的学生去应付十年后的生活。所以,高中教师这个职业,比其他的任何职业都需要学习,并且要终身学习。因为教育对象永远是十六七岁的青春年少。作为教师,要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学生学习。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是教育浪漫主义,是脱离实际的幻想。教育不是万能的。光有对教育的一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不能做好教育。教育不仅需要激情和职业的爱,更需要的是科学的态度、专业的知识和研究精神。

 

  很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遇到棘手的教育教学难题,遇到难管的学生,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直接进入管理层面,想“怎么办”,而是要先进入研究层面,问“为什么”。一去研究思考,老师就不那么容易生气了。这对于老师的专业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是有好处的。可是,很多情况都是突发事件,需要教师迅速对事态做出反应与处理。刚开始,老师的反应都是本能,采取的措施也可能欠妥。但是,如果事后具有一种研究精神,凡是想一个为什么,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就会得心应手了。

 

  相反,凡事就用老掉牙的道德说教、煽情施压来代替科学分析,效果只会事倍功半。也许我们应该容忍学生的暂时落后,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长。学校有强弱,师资水平有高低,办学条件有差异,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差生”的存在呢?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具体差异与兴趣爱好,用多元化的标尺去评价学生。

 

  为什么总是少数人能成功?因为那些人早上叫醒自己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教师的梦想是什么?教师应当有一个远大的职业梦想,这个梦想跟成长有关,而不仅仅是职称。职业目标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为什么有的老师三年就成为了名师?为什么大部分老师只成为了一个传授知识的“教书匠”?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其实老师的成长和学生是一样的,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如果这个目标是躺着就能够着的,相信没有人原因站起来。每个老师都要树立近期、长期、终身目标,这样,成长才不是一句空话。

 

教师参加培训心得体会2

 

  1、理清不同学段目标要求,做个熟悉教材的教师。

 

  在小学数学四个学习领域中,“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约占50%,可以见得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冯家茂校长的讲座,围绕三大目标,结合数学教材的三个课例实例,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重温课程标准里的几个知识技能目标动词和过程性目标动词的含义。使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在读解不同学段教学目标的差异时,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引领我们如何熟悉小学数学科整套教材的编排,如何揣摩编者的意图,从而准确地区分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不同的目标要求,明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是在什么基础知识上进行教学的,又为今后什么知识做哪些准备。培训学习将影响我今后的教学观念,不能只参考教案“见书教书”,应做一个研究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的教师。

 

  2、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做个幸福的教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是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陈雪辉老师主讲的“《图形的运动》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讲座,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三个主要困惑问题引入,分别从学习价值、核心概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思考五个方面阐述了小学阶段图形运动教学的策略。特别是她始终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以往我常常怨叹自己辛苦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得不到提高,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今后将借鉴陈雪辉老师的成功经验,以学生的现实为组织教学依据,灵活地运用教材实施数学课堂教学,这样的数学学习使得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在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时,教师也从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中获取当老师的幸福。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留给我很多思考,让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材的整体结构与每个学段内容的关系,也深深体会到培训学习的必要性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今后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带着收获与感悟,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教师参加培训心得体会3

 

  我有幸参加了毕节市第二期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回顾一晃而过的十天,真的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大家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以这次培训为平台,以培训内容为中介,在培训老师的组织下,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互相解决遇到的问题。我很是喜欢各位培训老师精心准备的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素材,让自己在培训中有过挑战,有过欣喜,使培训简单而充实。在此次培训中不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word,excel,ppt,flash等软件,还更新了自己的思想。

 

  首先,从教学内容而言,使自己有了个‘专门’的时间来熟悉和掌握相关软件,并且有了这么一个‘专门’的时间让大家来分享自己对同一结果下不同的处理方式、方法。

 

  1.在教育资源接收、整理与应用一科中,肖老师以多媒体的方式,从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角度简单像我们讲诉了,农远工程(即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让我们了解了农远项目学校各模式中的硬、软件及工作原理,回到学校我也将能顺利获得,共享,,利用相应的远程

 

  教育资源,当然方式不止一种。。。 。。。

 

  2.在word、excel应用及实训两科中,胡老师在对自身对素材的处理下讲解如word的页面设置,文档结构视图,邮件合并,excel的防重复输入,动态名次,数据的引用等实用性例子的同时,还解决我们平时接触的问题。各位老师对邮件合并问题还讨论分享了,在同页上打印两页邮件合并的结果:有在合并模板上应用标签的,有合并前在处理数据源表的,也有合并之后再进行处理的。。。 。。。

 

  3.在photoshop,flash及课件制作三个科目中,李老师和胡老师像我们展示了他们自己对素材的处理方法,像修复图片、给图片换背景,应用引导层、遮罩层等来制作动画,及在ppt中插入swf文件及对插入ppt的文本进行合适的处理。。。 。。。

 

  然后,在此次培训中还使自己对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在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渗透到了教育领域,还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在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

 

  最后,要感谢此次培训中的各位老师,是他们的付出使我们学有所获,是他们的服务使我们学习愉快;感谢这种培训,是这种培训创建一个学习的机会,是这种培训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作为一个教师,我所看、所学、所经历的都将合适的、无私的给予学生,给予社会。

 

教师参加培训心得体会4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从本次培训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体会:

 

  一、数学理念的提升

 

  我从事教育工作才刚刚一年,是一位有冲劲但没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教师不断进步,吸取营养,为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力量。在这次学习中名师们为我们总结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这让我在数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老师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论述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中面临的最为头疼的环节。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外,更要汲取丰富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教师已经很忙,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像我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说实在让人堪忧。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空谈理论不切实际,摒弃理论也不合逻辑。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单的说,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教学。

 

  三、课程改革方面

 

篇7

首先,从最初的课程设计来看,本身课程内容是教授PPT的制作,而课件PPT应该作为一个模板素材,起着样例展示作用,而我所设计的课程PPT漏洞百出:

(1)PPT模板下载之后没有认真观察,去掉与课程无关的标签和设计,课程PPT中应该不能随意出现高清的人像图片;

(2)设计的PPT与自己所讲内容会有冲突,如从大纲整体看,PPT模板风格多样,颜色搭配不合理,文字与图片排版杂乱等,这些不符合教学设计;

(3)在课程举例讲解当中,不仅仅需要展示反面教材,也需要展示正面教材的例子;

(4)PPT的素材多种多样,应该多借助网络资源学习更多的PPT使用技巧,将自己的课程PPT做的更加认真、精致;

篇8

每年的ATD大会都是全球人才发展领域的发展风向标,所呈现的学习技术及前沿研究成果和趋势,对于中国培训界人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ATD愈发全球化美国仍是引领者

从参会情况来看,来自非美国本土的参会者达到1800人,分布在全球83个国家或地区。ATD已不只是美国人的舞台,也是全世界培训者的盛会。从专业水平来看,基于美国学术界的专注和长期积淀,在学习技术各个领域,美国现在仍是世界的引领者。比如,ATD年会的现场演讲和参展商中,很难见到美国本土以外人士的身影。

领导力居首 移动学习方兴未艾

在400多家展商中,领导力仍是排名第一的主题,但与移动学习相关的参展商数量已经位列第二。“互联网+学习”的趋势有点愈演愈烈的味道,关键是如何解决好各种学习方式和技术的和谐共存,让它们各尽其效。

脑神经科学渗透到人才发展

大会分享的多个主题都涉及脑神经科学、生理学等领域,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必将推动学习技术的向前发展,更精确地发掘行为表象背后的根源,让学习更加有效。

虚拟现实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

这是本次ATD大会的热点之一。随着人工智能、图像和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有深度向学习领域关联的趋势。例如核电这种高技术密集型行业,虚拟现实技术很可能对人才培训和现场作业模式带来革命陛的影响。

视点二:涨知识

本次会议,我共听了8场主题演讲,包括马克-罗森博格(Marc Rosenberg)、伊莱恩・碧柯(Elaine Biech)、鲍勃・派克(Bob Pike)等培训业界大咖,也有富兰克林・柯维(Franklin Covey)、Wilson Leanning等业内知名的培训服务商,还有韩国三星这样的国际化企业实践分享。

马克・罗森博格的演讲题目是“最好的培训是不培训(TheBest Training Is No Training)”,内容让人耳目一新。他指出,现在很多企业是“过度培训”和“不该培训的搞培训”。对于组织存在的绩效问题,培训不是最先被考虑的解决方式,而是最后才考虑是不是要应用它。但是,“70-20-10”原则就像我们坐在“三条腿”的凳子上,各有效用,缺一不可,而且,这个比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那些企业内部越老练的专家,越少做培训,更多是通过当导师、带课题、社会化学习等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去发展员工。

伊莱恩・碧柯女士对“70-20-10”原则也进行了追本溯源,并且据此对各种学习方式进行了精确归类。在她的著作101 Ways to Make Learning Active Beyond the Classroom中,碧柯把培训开场、需求评估、课程总结等划分为10个关键环节,分别通过测试、视频等10种类别的应用去提升你学习的有效性。

我对鲍勃・派克演讲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到的“90-20-8”黄金法则。他指出,成人能保持认真听课并消化课程内容的时长为90分钟,其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课只能维持20分钟,每8分钟就需要组织学员开展课堂讨论,或改变学习形式,以便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和调动他们的参与性。另外,他强调,培训课程结束时,更应该做Revisit(学员回顾学习要点),而不是Review(讲师做课程内容总结)。

韩国三星公司就其“全球化领导力”项目也进行了专题实践分享,受到很多关注。三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1.从韩国本土选人储备培养,再派往国际市场;

2.从韩国本土选人,按国际市场分区域培养,再派往相应区域市场;

3.建立覆盖全球的人才选拔、培养和储备体系,统一胜任力模型、架构标准和培养方案。这个演进过程与当前中国很多致力于“走出去”的企业非常类似,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视点三:悟精神

每年的ATD大会都是百家争鸣,听大师们演讲,找大师合影、签名售书,是一件幸福感很强的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年事已高,普遍都已在某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孜孜不倦地沉浸了数十年,处处可感受到他们身上厚重的“匠心”。

反观中国培训界,稍显浮躁功利,缺乏专注定力,轻视学术追求,我们如何才能有效缩短与美国培训界的差距?到底我们缺了什么?

我认为,缺得最多的,还是大师们身上的那种“匠心”精神。这种精神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解释。

专注:学习技术领域很广很深,不要奢望成为全才,聚焦一、两个领域做出成就都已经很好了;当有“名利”干扰时,要看淡些,才能保持专注力。

用心: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作为培训商来讲,要审视一下您是在侧重做“生意”,还是做“事业”;作为企业培训人来讲,要审视一下您是把它当“任务”,还是当成“作品”。

篇9

一、精心部署,全面策划

(一)灵活的活动方案:经队员们认真商榷,综合带队老师的指导意见,根据本院特色,结合当地实际,我队拟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同时保留灵活度,以便及时修改,从而有组织、有条理、有效率地指导我队各项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合理的项目分工:综合分析我队队员的自身特长与优势,我队实行项目管理,分项宣传组、通讯组和后勤组。在队长周密分工、责任到人的宏观调控下,队员们相互协助,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携手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三)充足的活动材料:

2.宣传资料:辨别真假钞技巧宣传单,卫生科普宣传小册子200份,徐闻新农村建设成效回顾,医疗卫生健康小知识;

3.调研表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问卷200份;

4.支教方案:广东金融学院赴北插小学支教教案10份;

5.赠送物品:捐赠北插小学图书4大叠,慰问五保户金额4份;

二、宣扬和谐、形式多样

(一)阳光教义,知识路上齐共进

为期五天的义务支教活动,旨在把希望带给当地小学生,鼓励他们成长成才,努力学习,走出贫瘠的土地,摆脱精神的荒原,放飞梦想的翅膀,踏上大学校门之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力军。我队通过举办素质拓展培训的支教活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教学理念,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带进农村、带进课堂、带到孩子们的头脑心灵里,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引领新农村文明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

早在服务队赴徐闻出发前,队员们已在学院里通过借阅教材、查找资料、网络课件等方式拟定了素质拓展课程授课计划,撰写好教案,制作好教具。为了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深入浅出地渗透在课程当中。抵达北插村后,服务队主动与北插小学校长、老师联系沟通,了解小学基本情况,继续修改完善素质课程方案。在北插村委会与北插小学领导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发动下,已经放暑假的小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活动。为了加强对课程授课的管理,学院服务队将一百多名参与课程的小学生根据年龄层次分为两个班,并选出班长。同时,服务队也相应地将队员分组并制订好每天课程表。

篇10

上海启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TTT?国际职业培训师标准教程?”中文版版权所有人

“SCD?通用标准课程开发教程?”版权所有人

刘子熙职业训练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研究员

刘子熙是谁?对于咨询培训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他是耀眼的行业明星;对于企业培训管理者来说,他是值得信赖的专家顾问;对于参加过他的课程的学员来说,他是令人终身难忘的职业导师;对于活跃在讲台上的职业培训师们来说,他是楷模和榜样。

然而,不同于一些娱乐明星式的培训“大师”,上述光环并没有照耀到“职业训练和组织学习”这个精专的小圈子外。用刘子熙的话说,“我用20年的时间只做一件事”。这样的专注就是对“专家”一词的最佳诠释。本刊访问的,就是几乎把全部职业生涯都献给了从事培训师职业训练和组织知识管理的TTT先行者、启能顾问创始人刘子熙。

逐梦“智业”20年

本刊记者:业界给了您很多称号,比如“十大”“第一人”等,但我注意到您似乎从不使用这些称号。即使在主场平台,您也只是引用过“中国TTT先行者”这一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刘子熙:十分感谢业界同人的厚爱!我只是在“职业训练和组织学习”,也就是广义的“TTT”这个领域,比国内同人起步稍早一些而已,所以“先行者”这个说法我可以接受。我更期待年轻的朋友们能够与“先行者”同行,与“前驱者”齐驱!

本刊记者:刘老师,听说您在北大攻读的是法律专业,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人力资源和职业训练方面的培训的呢?

刘子熙:我和HR管理可以说是缘来已久。我在1988年进入当时的劳动人事部,做了不少与HR政策法规相关的文字工作。1992年进入咨询培训行业后,通过两三年的观察和实践,我发现要想真正提升中国企业培训的水平,必须从系统规范地提升培训师队伍的素质抓起。我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在培训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当时我心中有一个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人的职业素质的提升和民族经济的振兴做出贡献、产生影响。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任何个人的梦想都必须找到支点和杠杆, 才能转化为集体的愿景并变为现实。于是,我在1994年引入了TTT课程规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的中国企业培训的实践,开发了“TTT国际职业培训师标准教程”中文版,成为被业界所熟知的品牌课程。

到现在这一课程已经经历了20年。2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企业界的组织知识管理水平,都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TTT”中文版课程也已发展出多个版本、多个系列,拥有多种辅助产品和专业服务。

本刊记者:您刚才提到的梦想,到今天实现了吗?

刘子熙:如果从个人职业梦想的角度来看,确实可以说这20年我为中国企业界的组织学习发展的提升做出了贡献,产生了影响。我可以坦然地对自己说,我问心无愧,不留遗憾。然而,和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组织学习发展和知识管理水平还有明显差距,不同行业、不同法人治理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在培训管理和组织学习发展部门的建设上还不能满足企业快速成长的要求。可以说,梦想还在,初心不变,但任务和途径必须做出调整。

本刊记者:任务和途径要做哪些调整呢?

刘子熙:过去以“个人职业素质的提升”为中心,现在必须转化为以“组织系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过去通过“队伍建设”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转化为兼顾“队伍建设”“体系建设”“资源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系统思路。简单地说,就是变“个人成长”为“组织发展”,变“靠人救火”为“靠系统消防”。这个梦想不再只是一个个人的“职业梦”,也不只是帮助更多的个人实现自己的职业梦,而是要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提炼个人心得,总结部门经验,沉淀组织智慧,是通过智慧整理、复制和传承,创造民族企业振兴的“智业梦”!

本刊记者:您刚才提到“培训管理和组织学习发展部门的建设”,这似乎也是本刊要解决的问题。那能否请您从企业大学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您所说的“智业梦”呢?

刘子熙:结合启能顾问的实践总结,简单地说,就是把握四个字:人、课、事、物。

改善人:从“上马”到“策马”的队伍建设

本刊记者:“人”是否是指企业大学的负责人?

刘子熙:我不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负责人当然是企业大学建设的关键,但受历史、环境、传承和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企业的情况差异颇大。我们与其谈企业大学负责人的素质提升,还不如更加务实地谈谈怎么帮助这些负责人更好地履行职责。我这里谈到的“人”,是指企业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本刊记者:据我们了解,国内不少企业大学的师资来源大致有专职、内聘兼职和外聘特约三种。在您看来,这三种人当中哪一种是企业大学师资力量的基础呢?

刘子熙:按照你的说法,内聘兼职人员是基础。先不谈人力资源配置和预算,仅从专业能力的适应性、针对性来看,内聘兼职师资也是另外两种力量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一般谈到的“内训师”这个角色,就是指你所说的“内聘兼职”师资。他们不仅是企业大学师资力量的基础,也是核心和主力。

但这个队伍拉起来不那么容易!本色做人,角色做事!队伍建设要从选对人开始,再从胜任角色要求的角度进行持续性的改善训练,以达到“改善人”的目的。一般来说,除了高管在企业大学做挂职领导外,内训师一般都来源于中基层管理者、岗位标兵及业务骨干。但这些人并不全是内训师的恰当人选。启能顾问在和很多企业大学合作“内训师培养”项目时,积累了一些内训师选拔的经验。我们将之总结为“四看”:一看个人意愿,“我愿意”是前提;二看业务水平,“我够格”是基础;三看职业素养,“我适合”是条件;四看组织规划,“我发展”是目标。如果按照“四看”原则筛选人选,队伍建设在选人环节就不会出现大问题。现在看来,很多企业大学或组织学习发展部门在选人环节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忽视候选人的自主意愿,多采用行政命令和指标摊派的方式;二是过分强调讲台职业素养,在选人伊始就用候选人的试讲呈现作为选拔依据。

本刊记者:个人意愿的作用我能够理解,但强调内训师的讲台职业素养难道有什么错吗?

刘子熙:讲台职业素养作为选拔条件当然没错,但考核的权重和时机要适当。从权重上讲,忽视企业内训师和职业培训师在培训技能要求上的差异,过分强调讲台职业素养的作用,重了。从时机上讲,在引入培训师素质提升训练,也就是“TTT课程”之前考核内训师的讲台职业素养,早了。

把握“人”的要素,指的是企业内训师的队伍建设。在“四看”原则选拔合适人选后,再通过“TTT课程”改善内训师队伍的讲台职业素养。重在“改善人”。

本刊记者:恕我直言,几乎每家上规模的企业,不论是否建立了企业大学,都会引入内训师培养计划。这不是大家都已经在做的事吗?

刘子熙:你说得既对,又不对。确实,企业组织普遍引入了“TTT课程”,但冠之以“内训师培养计划”,可能并不属实。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培”了,却没有“养”。启能顾问曾经多次被应邀救场,为一些企业的内训师培养项目做效果落地服务。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和相当多的企业大学在进行内训师队伍建设时,往往重在引入“TTT课程”,却忽视了课程效果的转化。重技能训练,轻素质养成;重课堂学习,轻讲台实践;重现场培训,轻持续改进的现象非常普遍。

本刊记者:确实如此。这个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呢?

刘子熙:多年来,启能顾问为诸多国内著名企业提供了相关专业服务。这些企业涵盖了不同的所有制性质、法人治理结构、行业类型、规模和发展阶段。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既有央企,也有地方企业;既有大型上市公司,也有快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通过总结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的经验,我们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有效,且在相当大范围内普遍适用又具有很好的实操性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刊记者: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刘子熙:当然!我们不仅乐意,也极度期待这套方法能够帮助广大企业的学习发展部门和负责任的同业咨询培训机构。简单地说,这套方法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所谓“扶上马”,就是为内训师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理念系统、理论体系、方法技巧和行为规范,也就是培训师的“道、法、术、器”。我们的品牌课程―“TTT?国际职业培训师标准教程?”中文版,经过20年的磨砺和蜕变、沉淀和创新,被很多学员誉为“万课之王”,因为它创造、积累了大量的话语概念、心法理念、手法技巧、语感口诀、流程步骤、理论模型、工具表单等。我们进行过7次重要的版本升级,局部的调整和改进20年来从未间断,可以说我们的研发改进是建立在海量实践反馈的基础上的。我本人和我的授权导师、认证班学员已累计为超过10万名企业面授学员和7000余位认证班公开课学员授课。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和企业界的旺盛需求比起来,还远远不够。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咨询培训机构和职业培训师加入到了TTT训练的行列中来。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拥有负责的态度、专业的精神,并有较系统的课程体系支撑的。尽管在训练风格、话语系统、功力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殊途同归,在支持企业内训师技能提升方面,我们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扶上马”似乎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关键在于“送一程”,这才是要和读者分享的重点。我们针对内训师一次学习深度不够、训后成长动力不足、个体瓶颈难以突破三个关键问题,找到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本刊记者:您所说的这三个问题,确实是企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反馈较突出的问题!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到您的“秘方”了。

刘子熙:其实,有效的方法并不神秘。我们的策略是:一课四训、四讲评估和讲评改善。首先,运用“一课四训”夯实训练基础。所谓“一课四训”,就是指课前预训、课上正训、课后自训、多次复训。课前预训,把课程相关的基础理论、背景知识、记忆内容、问题线索让学员做预先的准备性学习;课后自训,围绕课程的训练目标,制定课后复习巩固、实践养成的阶段性计划;多次复训,有效整合组织内同一课程的实施阶段和批次,让学员带着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后的感悟和困惑再次回到课堂,以终为始,不断提升。我们发现,在引入了上述机制的企业,训练效果得到了明显深化。这套机制不仅适用于内训师培养,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核心技能训练课程。

本刊记者:听起来都是浅显的道理,借助细致的安排和资料准备,形成标准的模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么,“四讲评估”和“讲评改善”又是什么呢?

刘子熙:“道可顿悟,事须渐修。”培训师的成熟需要一个从业余到专业,从刻意到随意的过程。“四讲评估”就是一套简单易行的支持内训师走向成熟的方法。第一讲是“视讲”,借助视频回放,自我找错、修正;第二讲是“试讲”,要求多位内训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要点进行集中呈现,由内部专家、讲评顾问现场提出点评、反馈,这一步相当于坐堂问诊,对症下药;第三讲是“示讲”,也就是标准示范课评估,是内训师从“新兵营”走上“战场”的关键点;第四讲是“实讲”,在实战中持续改进。在这个过程中,“讲评改善”既是“试讲”环节的个体辅导形式,又是一种有别于正训的学习过程。借助经过启能顾问系统培训和认证的“讲评顾问”的现场点评,所有参加试讲和观摩的内训师能够近距离地体验到课堂所学和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观人识己、触类旁通、高效精进。

实践证明,这套方法真能让内训师从“上马”到“策马”,这就是“改善人”的目标所在。

优化课:从“菜单”到“菜谱”的体系建设

本刊记者:“改善人”的目标如果能够达成,企业大学的教学质量是不是就有了保证?

刘子熙:如果训练效果达成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内训师的个人能力水平,那么这样的“保证”其实就是没有保证。保证有效训练有两条路径:一是提升人的能力,二是降低人为影响。即使内训师队伍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状态呈现有较大差异,训练依然能够达成预期的基准效果,这样的教学质量才是有保证的。

本刊记者:如何做到呢?

刘子熙:优化课。

本刊记者:您要把握的第二个字,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对吧?

刘子熙:可以这么说,但我更倾向于强调组成课程体系的课程标准化教案的建设。请注意,我用了“标准化教案”这个词,它有别于课程清单、课件和教材。近年来,很多企业大学从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出发,围绕岗位的“素质能力模型”和“学习路径图”来设计课程清单。这是一种理念的进步,课程开发的目的不再只是培养员工的技能,而是培养岗位;不再只是静态着眼当下胜任,而是动态考虑职业发展。但仅有课程清单是不够的,好比一家饭店,仅有菜单是不能开张的,菜单上的每一道菜名背后,必须有标准化的菜谱,这样端上桌的菜品才有质量和口碑的保证。“标准化教案”就是菜谱。

本刊记者:那不就是课件和教材吗?

刘子熙:不仅仅是课件和教材,它们之间是有概念区分的。我不是为了玩文字游戏,而是要强调一套可以最大限度标准化、降低人为影响的课程文案有着丰富的组成内涵,包括要点培训目标、授课计划、课程纲要、演示文稿、培训行为配置表、《讲师手册》、《一课四训学员手册》、资源素材库、试题库等内容。这些工具共同组成了标准化教案。在受过基本技能训练的内训师手中,它们的效能就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有机结合、运用,才是有效训练的根本保障。

本刊记者:对企业大学来说,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标准化教案”体系呢?

刘子熙:启能顾问的品牌课程―“SCD?通用标准课程开发教程?”,提供了完成上述目标的方法论。我今天想要指出的是,很多企业大学和组织学习管理部门在课程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三个误区:一是开发立项盲目,二是开发思路僵化,三是开发成果单一。

本刊记者:请您具体谈谈这三个误区。

刘子熙:首先,开发立项盲目造成了资源浪费。有的组织学习管理者对实施开发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判断有偏差,想要一下子把“菜单”上的每一道菜全都变成“菜谱”,不仅不经济,而且不现实。有的企业开发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作,甚至低效率重复开发的现象也很普遍。这就需要对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岗位要求和企业人力资本现状有系统的分析和清醒的认识。通过“定标找差”,确定首要开发目标,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资源,加强内部开发力量的有效协作。

其次,开发思路僵化弱化了课程效果。很多开发人员秉持按图索骥的写作模式,忽略了对关键问题的把握。要知道,只有以终为始,才能用以致学,保证开发成果的实效性。

再次,开发成果单一限制了成果应用。大多课程开发成果表现为一个课件加一套讲法的套路式设计,对不同对象、不同课时、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侧重点的需求缺乏对策。只有实现“一课多套”“一套多效”的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开发成果的效能。

企业大学需要借助部分核心项目,在外部专家的支持下,逐步把上述能力内化。启能顾问通过一些典型课程的“联合辅导开发”,为一些企业大学和组织学习管理部门成功地植入了“标准化教案”体系的开发能力。

本刊记者: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子熙:结果虽然简单,过程却很复杂,所以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项目的实施阶段。第一阶段,项目准备。开发立项后,我们在TTT?课程和SCD?课程的受训学员中―结合他们在组织内部的管理层级、岗位任务、资历水平―选择种子选手组成几个不同的课题小组,用项目启动会的形式布置资料、准备任务要求。第二阶段,定标找差。以问题为线索,根据需求调研和问题分析的结果,确定课程的核心要点和训练目标。第三阶段,整合配置。完善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形式安排,包括课程的纲要架构,相关资讯的收集、补充和整理,素材的整合、演绎,训练进程和讲授模型的设计、安排。第四阶段,标新立异。通过话语再造和视觉重建,形成课程的个性化呈现系统,包括标题目录、概念口诀、图形建模、工具表单等。这一步不仅是课程水准的保证,也是企业大学品牌化课程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第五阶段,评效定型。通过对“标准化教案”的完善和对内训师进行“说课讲评”,发现问题、征集反馈,并通过适当的修订完成出品验收。

创新物:从“基本功”到“撒手锏”的资源建设

本刊记者:子熙老师,您开始时提到企业大学建设要把握的四个字“人、课、事、物”,“改善人”和“优化课”您已经做了阐述,现在请您谈谈“事”和“物”吧。

刘子熙:这两个字我们很少谈起。近年来,启能顾问提供的专业服务,大多围绕内训师队伍建设和基于标准课程开发的课程体系建设。但实际上,针对企业大学的资源工具建设、制度机制建设,我们也组织了“刘子熙职业训练发展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做了深入的研究。

我所说的“事”是指制度机制建设,而“物”是指资源工具建设。我想先谈谈“创新物”,也就是用创新理念进行企业大学的资源工具建设。为什么要创新?是因为大多数的企业在这一点上还存在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问题。过去我们谈到课程以外的资源工具建设,多指书籍、音像制品、E-learning这些知识内容载体,或最佳实践式的典型案例。其实企业大学的资源工具建设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我们的研究团队根据资源的特点和作用,将其分为七大类:交互工具类资源、案例素材类资源、微课简训类资源、精华呈现类资源、教学工具类资源、教辅工具类资源、资讯整合类资源。

本刊记者:这个分类确实很细致。具体都有哪些内涵呢?

刘子熙:我简单举例说明吧。交互工具类资源指E-learning平台、移动客户端以及最近兴起的基于微信基础服务平台的深度开发应用;案例素材类资源指基于标准格式的最佳实践案例,用作课堂教学资源的素材案例,企业大学自主制作的音视频素材等;微课简训类资源包括口袋书微课、微视频片段微课、动画演示微课这样的自学资源,也包括用于互动训练的“简训”课件包,比如启能顾问开发的“壹图易训”系列简训产品;精华呈现类资源是指把组织知识管理的精华成果,比如理论模型、口诀口号等内容,用海报、贴纸、文具印刷等形式呈现出来;教学工具类资源是指在课堂正训和课后自训环节都用得上的工具表单、玩具式教具、仪式化工具、辅助复习记忆工具等,比如启能顾问开发的“元智方”“明言牌”“践诺环”“忆知笔”等;教辅工具类资源是指从培训管理的角度用于课堂氛围营造的工具资源,包括个性化的桌牌名签、课堂展架、条幅挂旗、竞赛展板等,比如启能顾问开发的“易名牌”系统可以在一个桌牌名签上自定义企业LOGO、核心理论模型、课堂纪律约定等内容,只要按照相应的格式要求指定存储包含学员名单的电子表格或数据库文件,就可以通过激光打印机在预制的桌牌专用纸上批量输出整班学员的桌牌名签;最后还有资讯整合类资源,包括企业大学的专刊、学报、学术资料汇编、网站和自媒体等内容,强调建立大数据观念,借助通过标签信息储存在云端的数据流,实现海量资讯为我所用。

本刊记者:听您这样“简单讲”,要落实可不简单。这对于大多数企业大学来说,恐怕短期内都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刘子熙:你说得没错。资源建设这件事,“做全”很难,“全做到位”就更难。这也显示出企业大学和外部专家机构合作的必要性。当然,我对你说的“七大类”,可不是为了吓唬读者,做不到的事何必强人所难呢?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一定是为了巩固企业大学建设的成果,沉淀和传承组织智慧。但短期目的更多是为了显示成绩、扩大影响、提振信心,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其实并不难。

本刊记者:具体怎么做呢?

刘子熙:借巧力,戒蛮力。中国功夫强调“四两拨千斤”,战略博弈有时可以利用“撒手锏”技术形成不对称优势。资源建设也是如此。在扎实做好基本功的同时,如果能集中人力、物力,重点落实突出本组织企业大学建设成果的特色资源,形成吸引眼球的效果,追求一定范围内的轰动效应,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设计呈现精华的海报、推广玩具式教具、利用微信公众号联络组织成员等,都可以成为彰显企业大学资源建设成果的撒手锏。

成就事:从“救火”到“消防”的制度建设

本刊记者:再请您谈谈企业大学的制度机制建设吧。

刘子熙:这是“成事”的关键。关于这一点,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制度标准体系、企业文化和领导风格等因素因地制宜,难有普遍适用的灵丹妙药。我只简单谈一点,影响企业大学制度机制建设的观念误区。

角色认识误区。企业大学推动组织学习发展,是为了解决企业在绩效、行为、认知层面存在的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扮演“救火队”的角色,而要成为“消防队”。

本刊记者:救火不就是消防吗?

刘子熙:救火是消防,但消防不只是救火。消防部门常讲一句话“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这是我国消防工作的总方针。救火只是“消”,等问题出现后再解决,往往陷入被动。所以关键在于“防”,靠一整套严格的制度机制,防患于未然,则掌握主动。回到企业大学的制度机制建设,我们应当拿出战略思维,运用我常讲的“首善”理念,对涉及组织学习发展的制度机制进行系统、全面、细致的考虑,形成制度闭环,这样“人、课、物”的建设才能有保障和依托。很多企业大学的管理者认为应该先做事,再定规。其实规矩要先建立,然后随着“做事”的发展加以改善。

本刊记者:刚刚建立的企业大学需要建立哪些规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