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5 09:43: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通信工程实习工作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引言
通信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对人类经济、社会影响极其巨大,在促进通信技能人才的培养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每年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如何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使高职高专业院校的学生能够高数量、高质量的顺利就业呢?
二、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09年12月,201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李毅中部长做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信息产业规模从2004年至2009年持续扩大,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2010年2月,2010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巴塞罗那举办,本届MWC大会以“Vision in Action”(“美梦成真”)为主题,手机应用创新是今年的热点话题。我国中兴、华为、海尔等企业都带去了自己的新产品。
2010年春季CWCC 中国企业通信大会于4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其最新议题涵盖范围如下:移动互联网、全业务运营、3G增值业务及平台、企业无线通信、无线城市、绿色通信、3G/LTE/WiFi/WAPI / WiMax、FMC、 IMS、 LBS、高端智能手机、上网本等。
2010年10月,201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以“创新引领发展、融合成就未来”为主题,展示内容涵盖信息通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等诸多领域,三网融合、3G应用演示及体验、4G前瞻性技术开拓、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绿色通信、新媒体等为本届展览会的展示亮点。
三、通信专业需求岗位与就业前景
1.通信专业需求岗位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随着3G、4G的发展以及三网合一的逐步实现,通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之真正成为一个朝阳产业,那么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以石家庄为核心的通信技术产业链,主要有通信运营商、设备生产商、通信工程建设公司、产品销售公司、通信网络服务公司和通信产品制造公司。通信运营商主要是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设备生产商主要有华为、大唐、中兴等;通信工程建设公司主要有河北通建、海通伟业等。通信技术专业在产业链中起着支撑和连接的作用,为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和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2.通信专业就业前景
对于高职院校通信专业的学生来说,与本科生相比理论基础较薄弱,但实践能力较强,与中专生相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也相当。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也相对比较乐观。
通信专业职位需具备知识的结构特征是: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掌握工程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同时在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设计方面有较大的潜力与后劲。职员一般从工程人员做起,经过三到五年的工作经验或成为高级工程师,最后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了高层市场或技术管理人员。
如通信产品销售人员,企业招聘要求为:专业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熟悉通信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出色的人际沟通与商务谈判能力,英语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较强。销售人员一般从销售助理做起,然后升任为销售工程师或销售经理,最后成为销售总经理或自行创业。相对来说,目前这类职位需求量大,对专业知识要求不是特别深,而且该职业发展空间较大,做好销售,一方面能积累资本为创业做好物质准备,另一方面能锻炼自己创业的能力。
又如通信运营商工作人员要求:对通信知识有一定基础,具备一般软件设计工具和软件工程知识;掌握一般调试工具、调试手段、测试方法;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英文资料,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类岗位一般也是从普通职员做起,然后升任部门主管,最后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虽然说这一类职位招聘一般不会需要专业背景,但无论如何,在同样条件下,具有通信专业和别的专业的应聘者之间有较大的优势。从上述可以看出:目前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但为什么有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却不理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四、就业创新模式
1.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通过和运营商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把校内建设的基站机房作为通信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企业人员对基站进行巡检维护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实习。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行业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针对现有的实训条件进行了初步的规划,比如在学习“通信设备安装调试”这个实训项目时,目前只能在移动通信实训室完成,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在企业的移动通信机房进行观摩,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了解最新设备的安装调试方法。
2.订单式培养创新模式,针对合作企业需求,在三、四学期开设企业项目选修课,把企业一线工程人员请进课堂进行实践教学,按企业要求进行订单式培养。在岗位应用技能环节加入企业专职技能培训课程,结合企业最新设备和规定进行穿插讲解,这样,一方面企业工程人员工作经验丰富能够更好的进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充实职业院校专兼职教师团队,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双证融合创新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将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认证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将职业资格证和学校毕业证结合,在学生毕业时可以直接持证上岗。
我国通信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将带动相应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带来通信技术教育的繁荣,当前通信技术人才急剧缺乏,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更是企业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通过课程改革逐渐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找准就业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及岗位能力要求,从而提高通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的英文“innovate”其注解为“makechange”(改革),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常规戒律,发现某种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新兴事物及新的思想活动。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激发广大民众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来建设创新型国家。金陵科技学院树立“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提升了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光电等一系列热门专业,是21世纪及未来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热门学科之一,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培养过程别注重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未来的工作中大胆进行科技技术创新,担当起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重任。金陵科技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决定的一项重大决策,以人为本;立足于南京软件名城的需求视野,为积极响应江苏省培养软件类卓越工程师及南京市建设“国际软件名城”的重大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以南京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二、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2016年,学校关于本科专业的人才能力培养修订工作以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为指导,提出并强调要大力发展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加强了对教学环节中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要求把实践环节体现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加强校企联合和校企共建实验室,树立牢固的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类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如何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国家科技创新的思想和应用型大学发展方向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学校花费了大量时间加强了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的第一步是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任务的承担者,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方面,金陵科技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教师的科研项目团队加入了学生的新兴的血液,可以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而且新思想的加入,可以碰撞产生很多新的火花。一部分学生加入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提出独特的创新见解;另外一方面,学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活动,动手能力和科研兴趣都得以提升,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学校还一直开展大学生导师指导制,每年经过严格的选拨工作,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优秀科技创新导师加入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队伍中。根据大学生人数配置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导师,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理解力、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通过科技讲座培养学生兴趣。大学生是现代科技创新的承担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兴趣也是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我校发展思路中进一步明确了办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到学校的事业发展中去。学校每年一定数量的科普宣传、教授面对面、专业认知实习、科技创新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活跃校内创新文化氛围,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要求本科生每学期参与2次以上的科技创新讲座,本项目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分享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分享科技创新的经验和成果,对项目开展、论文写作和专利申请等内容进行指导。在讲座举行后,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和老师或者项目负责人继续保持联系并交流,在大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大胆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3.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组成由以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团队,参加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比赛和技能竞赛。每年学校组成都有一定数目的学生获得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指导项目资助,在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互联网+创新创意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中美创客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竞赛和学习过程中,学校还大力注重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转换为创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开展进行过程中,进行论文指导和专利讲座,指导学生、申报专利(含软件著作权),在国家级期刊,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创业,了解学生学习与创业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三、经验和不足
在近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定的经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地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大一的学生重在积累和科研创新工作的启蒙,大二学生重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和科研创新工作练习,大三和大四学生可以结合专业兴趣开展一定的比赛来锻炼自己,大四学生可以面向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关键技术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和技术把关。当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一是观念的问题,现在高校和老师甚至是学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得还不够重视,总感觉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学习。二是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忙,大二大三学业学习时间比较多,没办法持续投入科技创新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学生转到卓越班学习后,抽不出时间进行工作,耽误项目的进展。大四学生要实习、考研和找工作,也抽不出时间来进行科技创新工作。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科研类高校,实验设施相对缺乏,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不足,希望未来可以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园。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项重要措施,总结了学校在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对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1.
[2]陈小虎,雍海龙,黄洋.新兴大学与转型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36-142.
[3]刘德才.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1-83.
[4]王强,高婷婷,曹永成.应用技术大学信息工程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5):21.
[5]包永强,梁瑞宇.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大学教育,2016,(4):163-164.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29-02
一、引言
物联网作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地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推进物联网的开环应用。物联网正与农业、工业、家居、交通、电网、医疗等行业深度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职院校也通过开设物联网专业,并开展物联网方向的校企合作,培养大批直接从事生产一线的物联网行业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互联网+”正深度渗透到各行各业,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向。本文探讨通过“互联网+”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更广泛、深入地进行物联网专业的共建和合作,促进资源的配置优化,优化物联网的人才培养。
二、职业院校物联网人才培养现状
1.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高职人才的培养进入了机遇期。由于物联网是集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多个学科综合、交叉的技术,其专业涵盖面广、辐射行业多,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须结合企业对物联网产业人才的需求来明确物联网的专业建设方向,设置相关的实训内容。根据调研,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相关岗位主要有:产品检测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网络管理、硬件工程师、售前/售后工程师、销售人员等。核心的知识点包括电路基础、网络配置与管理、软件测试、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传感器安装与应用等。物联网是新兴专业,高校在专业的建设上缺乏经验,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师资紧张、实训课程缺乏的实际案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职业教育方式,它依托行业背景,以产学结合的方式,培养满足社会要求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物联网人才。校企合作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实时把握市场动态,针对需要培养人才。物联网的技术更新快,只有随时了解企业需求,把握人才需求动态,才能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与人才市场脱节。企业还可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培养办法,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②加强实践环节。物联网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后,还要有实际的工程项目经验。加强校企合作,可促进企业和高校的优势互补,将工程实践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训当中,达到产学结合的目的。③融入实际工作环境。高校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实际项目开发和案例相对较少。为了使毕业生能够融入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与实际工作相适应。校企合作可提供给学生机会到企业生产的一线当中进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2.校企合作所遇到的问题。尽管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从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受经济成本和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①当前校企合作大多表现为以学校为主导、企业相对被动的浅层次合作。企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少,指导学生的时间少,并且很难长期维持;②校企双方“双师”素质需提高。企业人员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交流,没有形成合力,达不到预期效果;③企业实习机会少:由于受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和日常运行的客观影响,企业无法安排所有学生都进入一线实习,这与学生大量的实习需求形成了矛盾。综上所述,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效率、健全合作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互联网+”下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思考怎样利用互联网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互联网+”一词也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通过“互联网+”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将“互联网+”与校企培养物联网人才相融合,将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如何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快速、分享、透明的特质,有效地解决目前校企合作所存在的问题,帮助提高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是值得深入探究与思考的问题。基于物联网专业特点和上述提到的校企合作所遇到的问题,结合“互联网+”平台,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搭建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学资源的共享。作为信息技术大类的专业之一,物联网技术的知识面广、更新快,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积累。因此,光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的教学服务,以“互联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具体来说,学校和企业根据自身状况,侧重点不同。学校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教学材料的编写,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和教学视频。企业可根据实际项目分享经典案例的操作与工程问题分析等,根据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的课程可建立各自的学习资源库。学校和企业形成优势互补,通过微课程、慕课等网上课堂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如此,学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很方便地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互联网设备进行学习。这种新的教学资源获取模式有效地避免了学校和企业的人力和时间等资源的浪费,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有益补充。
2.“线上指导+线下实践”的校企合作。基于线上的教学资源整合,在线下校企双方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加大沟通程度和合作力度。学生进入企业生产实习,在进行技能实训期间,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真实的工作生产中,做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完成工作中所分配的任务,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另外,线上进行与生产实习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补充,可通过在网上建立实训论坛方式,将线下实训的技术资源共享在论坛上,也可将遇到的棘手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与解决。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最为广泛的交流平台,不仅拓宽了学生寻求资源的渠道,而且提升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待生产实习结束后回到学校,还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跟进项目的进度,继续学习。此外,除了面对面的教学外,企业和学校双方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帮助,通过网络平台的助推,校企双方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项目导向进行学习,能大大提高实战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三方互动模式。教学由传统的一对多的交流形式,向一对一、多对多进行转变。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个性化地制订自己的学习安排,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请教问题、提交作业、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学校和企业可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查看教学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同时,学校和企业形成教育共同体,参与人才的评价标准,根据共同制定的人才评价标准进行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课程知识学习和生产实践方面的综合评分,这样更注重学生的多方位考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行业所需。
4.共建人才培养计划,共享人才资源库。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中,为紧跟产业发展,需充分调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通过网上征集企业的人才需求,获得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物联网人才资源库,企业可从中挑选适合的人才。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也能为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提供便利,有利于实现共赢。
四、结论
作为实践能力要求强、技术知识更新快的物联网专业,采用校企多元化合作是为了能培养出满足企业专业水平要求、促进产业发展、服务于社会的新一代高职人才。而通过“互联网+”高职教育,加强了校企交流和互补,整合了校企优质的教学资源,拓展了合作的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为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提供了便利,推动了物联网高职教育事业的创新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青.基于岗位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研究[J].荷泽学院学报,2013,35(5):88-91.
[2]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Personnel Training Based on "Internet+"
ZOU Cheng-jun,LI Xue,XIE Zhong-min,XIANG Mo-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