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学习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2-10-15 00:14: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家长学习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家长学习材料

篇1

说起育儿经验,我远不如在座的各位,我才只是一个一岁孩子的母亲。各位家长有比我更成功的经验,你们的孩子都十分可爱、活泼、调皮,有自己的所长。在此,我只是作为一名专业数学老师来谈谈自己一点想法。

那就是让数学走进生活,打开学生的数学生活之门。

“新课程”这个词,我们很多家长可能早有耳闻,我们这一界学生从2004年入学后,接触的就是人教版的新教材的,新教材的数学课本,选材更富童趣,更贴近儿童生活。让小孩和数字玩游戏,避免了枯燥的纯数字教学。教材还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与生活亲密接触,更注重引导孩子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感悟数学的作用,更着力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取消了原来意义上的“应用题”概念,不再安排单独的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生活场景出现,如图画、对话、表格等。让孩子就场景提出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法。解题的格式也不再过于格式化,新教材还提倡方法策略的多样化,引入开放题,打破了“方法单一、答案唯一”的陈规思维。

数学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占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那怎样才能使我们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时时都需要理解的科目,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好,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并不理想,看见数学就害怕?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外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学习方法使自己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比如对那些儿童来说数学究竟是什么?小学数学教育其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什么?着些问题比是用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当我们实际接触到数学后用所领悟。

一学习材料的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前提。二时间操作是数学的主要方式。三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有效途径。一个人要对数学产生兴趣,就要从小学开始,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小学数学教育就是通过老师的传授,使学生牢固的获得数学知识,熟练地灵活地准确地解题。而儿童的成绩好,就表现在学数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记的多练的熟。导致学生学习的对象常常被看作是目的—掌握这些事实并内容能够熟练运用。在应试教育的被迫下,使学生成了成绩的奴隶。导致许多学生从小学是就开始对数学产生不好的影响憎恶数学。发展儿童对社会生活的事件和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兴趣价值方法和情感的过程。当儿童面对量的有承认自上而下的人为的文化中编造出来的,而与自己升华相割裂的符号命题或公式是可能就会觉得数学与我们生活无关,好像学学都是数学家的数学,就是家长老师硬塞给他们的难题,就是他们非懂不可的符号,就是他们读出并记住的公式,并且会用来计算。总之,在儿童心目中数学就枯燥无味。在这些年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觉得在儿童是想法让他们产生兴趣。

篇2

要准确地把握“自主”的含义,必须明确它的外延。

一、“自主”的“自”应包含自觉、自信、自问、自修之意

自觉是指学生不需他人的约束而主动思维做事的心理行为表现。自觉是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课堂中认真听课的习惯、动脑思考的习惯、积极表达的习惯、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课外合理安排学习与玩耍的习惯等,都应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习惯的形成应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来实现。

自信就是指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学习的能力,相信自己的看法正确。我们应该留意到这么一种现象:小学生回到家里,当家长说出对某题某事的看法,要求他们改过来时,他们会说出几乎近似的话——“这是我们老师说的”。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可真的成了圣人,学生宁愿信老师的也不信家长的,甚至只信老师的不信自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有时不那么迷信老师,可大多数情况还是依赖教师,缺少对自己的信任。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新课程标准倡导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应该首先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只有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才有可能主动去做。

自问是指学生对自己的一种反思与解剖。昔日孔子的学生曾子每天“三省吾身”。苏格拉底也说,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真理,认识自己就是通往完美无缺的神的道路。其实,每个人只要经常问问自己,自我审视、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发现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自我调节、自我补救,让优点发扬光大,让不足得以改善,自己就会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素质较强的人。

自修是学生不需外力强加而自动自觉地求知的过程。因为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凡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索或凭借资料能够自行解答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放手让他们做,并且使他们有一种自己获得知识的快乐感。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就具备了。

二、“自主”的“主”应包含主人、主动、主意、主见之意

主人就是自觉地承担起学习责任的学生。确立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人地位,他至少会以自己的本能去求知,在求知的过程中善待学习中的“客人”——老师、家长、同学。为了让“客人”生活得更好,常会满足“客人”的某些要求;为了与“客人”更好地相处,可以变得与“客人”有相同的情趣和爱好;为了让“客人”满意,以至拿出丰盛的膳食——学习成果——招待“客人”。主客之间互相熏陶感染。要让学习的主人收获大,教师必须以宽广的胸襟抚慰学生,以广泛的爱好影响学生,以广博的知识哺育学生,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主动是指学习不需外力强加而根据自己需要所采取的学习行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为了生存,人一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可是教师的灌输,题海的训练,一把尺的衡量,使得学生丧失了这一本性,而变得十分被动,甚至麻木。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只有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抛弃机械的“传递——接受”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搜寻——获得”式学生进程,学生才可能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实现主动学习。

主意是指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所采用的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并且《礼记》中有“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之说。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学生会不会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同一个人也可能因科目而异,还可能随年岁增加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断变化学法。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法。

篇3

在网络时代,我们必须树立学习意识,树立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意识。通过学习,改变认识上的偏见,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所接受的知识远超过我们小时候,以智能手机为例,成人还要看说明书,可孩子们一拿到手就能玩,无师自通。”

教学上也是如此。例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蝙蝠和雷达》一文的教学,科学家的第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蒙上眼睛,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以前要考虑制作成PPT,现在直接从网络获取就行。因此,学习并掌握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适应时展的要求。

培养健康上网

基于网络内容的复杂性和两面性,对孩子的态度不应是被动地“管”和“堵”,而应该积极地去“导”和“疏”,从而培养孩子适应网络、驾驭网络的能力。

信息过滤 即信息的接受、识别能力。让孩子知道:对于网上的信息,不能被动的接受,而要主动的选择;知道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有危害的信息;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孩子的好的网站。结合身边的一些事实,引导孩子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和收获,同时也会被动的受伤害。

信息加工 网络使信息的传播手段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了变化,信息来源日益多元化,信息传播周期日益缩短。能否正确处理信息、使知识系统化,是衡量学生能否适应时代、跟随时代的标志,也是孩子能否利用好网络的保证。

自律上网 在网络时代,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是避免网络不良影响、弥补网络行为隐蔽性缺陷的最好办法。在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自律不是一种强制行为,而是充分挖掘孩子自身的积极因素,使各种良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进而转化为一种受益终生的品质。比如在上网之初,可以和孩子在分析网络特点的基础上,商定应该遵守的上网规定。每天上网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在网上公开或存放自己相关人的秘密信息,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

探索进取 网络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快车道。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利用网络资源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比如制作手抄报、对自然的探究等,通过网络资源可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利用网络查询得到相关信息,能增强孩子的探究信心。当然,不能让孩子对电脑的兴趣仅仅局限在浏览网页、聊天和游戏上,而要引导他们将兴趣转移到对技能的钻研上来,如鼓励孩子研究如何让家里的电脑升级、参加网页设计比赛、网上习作PK等,让孩子享受其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多重服务学生进步

沟通互动 与孩子互动:孩子们喜欢交友聊天,成人就可以化为与孩子年龄相仿的“网友”,在与孩子的网上交流中把自己的观点传送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或在自己的网络空间撰文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见解,使孩子读后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伴随网络出现的迂回艺术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批评教育方法相比,有其独到的教育效果。与家长互动:通过网络多渠道和家长联系,可以及时掌握孩子在家的动向,同时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家长间互动:通过网络的群体平台,让家长互相沟通,有效掌控孩子间课余的活动范围、群体间的喜好和即将要开展的活动。这些能为我们及时纠偏孩子的不良习惯提供丰富的材料。

作业布置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已开始用微信、微博和QQ等给孩子布置作业。每天的作业内容直接由老师发到群内的公告,家长有疑问可以直接查看。有的老师用自己的网络空间,把对教材知识点的梳理分析、学生常见的错题、在校生活图片、课堂上的表现等汇聚展示,让家长们查看;有的老师建立各自的学习内容题材库,发到网络的家长群中,让家长根据孩子学习的情况,自由寻找题目练习。

篇4

学生的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就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儿童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 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儿童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的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的标准,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2)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是表现出一定的主见。(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首先,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

其次,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

再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应该综合起来加以训练。

其四,鼓励首创性,允许学生在自由探索和实践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看法。

从而 ,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能够用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发现。

二、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 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运用判别性、叙述性、说理性提问。教学中,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明“……原因何在”“……为什么”“……道理怎样”这样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提问方式。例如:《北大荒的秋天》理解第四自然段的第三句话中的“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的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我把这句话与“榛树叶子全都红了。”进行比较。请学生说说哪句话比较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学生都认为第二句比较好,然后各抒己见,有的说写出了榛树叶子的颜色非常红。我趁机问是怎样的红?学生齐答像一团团火。有的说反映了人们的心情,我趁机问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不论他们回答的是否正确都一律给以鼓励。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表见解。

二、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 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

(二)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篇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在十年的改革过程中,实施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崭新的评价标准。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必须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转换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成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所需要的教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自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郊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郊区和城区在生源和环境等各方面都有差异,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郊区小学与城区小学现状比较

1.学生良莠不齐,基础差别大

郊区学校往往坐落在城区周边,既不属于农村,也距离城区有一段距离,城郊生源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家庭环境的不同表现出良莠不齐的现状,在不同年级尤为突出,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语言能力良好,有的毫无基础。

2.教学资源匮乏

英语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除了课本之外基本就是电视机与CD机、录音机(配套磁带)。没有多媒体教室,更没有功能齐全的语音室以供教学。

3.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

郊区地区的家长很少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一点与城区家长区别明显,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更何况三年级的孩子在学汉语拼音时都有很大的困难,再来个英语,不是更分不清楚了,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有的家长则是虽然也能认识到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总结出在教学上要更注意整体目标的设计,体现出灵活开放、尊重个体的差异,采用多种活动,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拓展学用渠道的设计。

二、采用的教学方法

1.明确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英语的重点是向学生教授简单易懂的英语知识,训练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语言基础,这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方法的掌握,郊区的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依靠学校老师教,回家很少听磁带,极少复习巩固,更没有家长督促辅导,因此,提高教学效率是郊区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2.以趣促学,注重课堂质量

首先,没有好的教学设备,只能创造性的运用现有的教材,在上课时我多以话题为核心,多给学生口头练习及听力练习的机会,让他们脑、口、耳并用,并将平常的简单对话运用到肢体表演中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以达到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备良好语音、语调及简单会话的能力的目的,让学生感知语音、语调,并且学以致用。

其次,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鼓励他们多说一些自己能说的英语,不怕学生说时犯错,通过看、听、说、玩、唱、读、戏等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语言材料,也可以在教学时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组比赛,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教学手段应多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与良好的语言环境

(1)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以自己的态度来激活课堂气氛,用轻松活泼的气氛影响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2)郊区小学生往往会因为缺少较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因而,应尽量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如:鼓励学生在校园内用简单的英语互相问候,每周在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一些英语儿歌、校园英语歌曲等磁带。这些学习氛围的创设,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观,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英语。

4.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1)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表扬和奖励的方式。

(2)课外多辅导,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比赛,并由其他学生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你追我赶,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事半功倍。

5.要研究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衔接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

在小学学了几年英语,上了初中以后又从最简单的ABC开始,这在目前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也使很多家长认为反正在初中时要重新学的,那么现在即使不学也没关系,因此,家长本应该起到的督促作用不但没有起到反而使得有些学生也因为家长如此认为而不想学英语。特别是我所在的学校,很多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又不懂英语,所以在教师要求家长在家中督促孩子多学、多听英语时,以自己不懂为由来推托。这都给老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教师应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只是继续而不是重复,要让学生可持续发展。

篇6

杭州精锐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2335

【拱墅区】文一校区、拱宸桥校区

杭州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拱墅区】湖墅路学习中心

杭州纳思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5048

【拱墅区】湖墅锦绣校区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高三学员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1. 对学习问题保持一种积极的和进取的态度:

2. 迅速地开始学习;

3. 一旦开始学习就要认真地干。要将机械记忆含量大的学习材料分成容易掌握的几个部分,对这些短篇材料以间时的方式进行经常的学习,以求牢固掌握;

4. 带着学习和记忆的意图进行学习;

5. 建立学习的分目标,把这些目标牢记在心。

6. 使学习越有意义越好:

7. 想象新学习的概念、术语的意义;

8. 把新知识同已学过的知识以及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具体做法是:在做新作业之前,迅速地复习前一课并把下一课的主题浏览一遍;

9. 在进行深入和细致的学习之前,对新作业做一次迅速的初步概观;

10. 尽力探索新作业的一般模式、全面结构和重要的规律;

11. 尽力编写所学内容的提纲,并使用提纲;

12. 自行举出关于一般规律和原理的具体丰富的实例;

13. 强调学习的理由和学习的用途(为何目的而学习这些知识)。

14. 当需要复习时,把复习分开几次进行:

15. 一次复习的时间要长一些,以便充分利用“准备动作期”,但也不要太长,避免发生疲劳和厌烦;

 

16. 紧张学习以后,在转向学习新材料之前给予一段休息的时间;

17. 第一天预习,第二天精习,第三天复习,这种方法大大优于在一天中三者连续并举。

18. 注意获取关于学习进步情况的信息:

篇7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118-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十年改革过程中,新课标实施全新的教学理念,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崭新的评价标准。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必须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转换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成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所需要的教师。《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郊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郊区的孩子和城区的在生源和环境等各方面都有差异,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郊区小学与城区学校现状比较

1.学生良莠不齐,基础差别大。郊区学校往往座落在城区周边,既不属于农村,也距离城中心有一段距离,城郊学生生源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家庭环境的不同表现出良莠不齐的现状,在不同年级尤为突出,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语言能力良好,有的毫无基础。

2.教学资源匮乏。小学语文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除了课本之外基本就是简单的课外书、电视机。没有多媒体教室,更没有配套齐全的阅读室以供学生拓展视野,提高进步。

3.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郊区地区的家长们很少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这一点与城区家长区别明显,很多人认为小学的语文就是认识些字,至于学好,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会认字,会写字,会算数就足够了,更何况孩子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阅读、写作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有的家长则是虽然也能认识到从小学注重语言文字培养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在教学当中总结出在教学上要更注意整体目标的设计,体现出灵活开放,尊重个体的差异,采用多种活动,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拓展学用渠道的设计。

二、我的教学方法

1.明确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向学生教授基础文字和语言知识,训练他们阅读与写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语言基础,这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方法的掌握,郊区的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依靠学校老师教,极少复习巩固,更没有家长督促辅导,因此提高教学效率是在郊区小学教学语文的关键所在。

2.以趣促学,注重课堂质量

没有好的教学设备,就创造性的运用现有的教材,在上课时我多以话题为核心,多给学生口头练习及听力练习的机会,让他们脑、口、耳并用,并将平常的课文内容用到肢体表演中去,演小话剧、课文改编、续写故事,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以达到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备良好语言和书写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尽量多的在学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并且尽可能的学以致用。

其次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时的主体,鼓励他们多说、多写,要不怕学生犯错,通过看、听、说、玩、演、读、戏等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语言材料,也可以在教学时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组比赛、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使学生逐步培养起较好的学习方法和兴趣。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教学手段应多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与良好的语言环境

(1)设计活动。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以自己的态度来激活课堂气氛,用轻松活泼的气氛影响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2)创造氛围。郊区小学生往往会因为缺少较好的诵读的氛围,而减少了教学效果。因而应尽量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读与写的氛围。如:古诗文朗诵赛,钢笔字比赛,每周在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一些优秀的小短文、小诗歌。这些学习氛围的创设,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观感,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

4.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篇8

学生的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就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儿童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儿童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的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的标准,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2)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是表现出一定的主见。(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首先,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

其次,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

再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应该综合起来加以训练。

其四,鼓励首创性,允许学生在自由探索和实践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看法。从而,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能够用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发现。

二、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运用判别性、叙述性、说理性提问。教学中,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明“……原因何在”“……为什么”“……道理怎样”这样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提问方式。二、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对思维进行求异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篇9

学生的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就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儿童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1.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地影响着儿童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得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及标准,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共同为儿童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创造的气氛,使创造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儿童自然会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

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奇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

(2)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地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的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时会表现出一定的主见。

(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1.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应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学起于思,多思考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如此,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知道要相信自己,不能人云亦云。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儿童的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创造力仅仅是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

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能促使他们对语文课拥有浓厚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进行。

篇10

农村小学,家长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重视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特别是考试成绩。看见学生不务正业,家长们担心了,孩子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学科成绩,到时候考试会考砸,这个责任谁来担?一些家长的坚决反对,给综合实践活动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不断地向他们做解释,通过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好处,给学生布置说服家长的“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家长们的态度明显好转。其中我做得最好的就是让部分有能力的家长带头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对活动好的家长广泛表扬,宣传。家长从中体会到了重新学习的乐趣,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了,对课程的开展也支持了。

二、加强师资建设,转变教师传统观念

要想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好的教师必不可少。尽管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不考综合实践课程,怕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影响学科课程”这种应试教育心态的制约。对于多数一线教师而言,他们不是缺乏投身课改的热情,而是缺少理念的指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什么?怎么上?教师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让理念扎根于教师的心中,用理念来指导教学,使教师的思想、知识、能力结构达到更新与重构。为此,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重要的校本培训内容: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的现有资源,收集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地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交流,使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意义、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学校应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一切帮助,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室、提供劳动工具、安排社会活动等。

三、合理选题,正确指导,提高学生兴趣

真正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得有学生配合。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条件,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愿望,给予学生必要的选题自由。教师首先以讲解案例的形式,给学生作了一系列的案例讲座,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实施与评价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当学生听完他们的同龄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事例后,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急于想研究一些问题。再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当然,正确、恰当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才能让全体学生在问题的发现中获得活动的乐趣;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将学生浓厚的兴趣一直延续到课后、课外、甚至下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四、合理开发、运用本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