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19:09: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环节,对日常生活领域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消费的过程既是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商品的社会文化形成和转换的过程,是在社会文化意义上塑造消费主体的过程。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观特点
根据2009年《经济研究导刊》的调查数据显示,以西安地区为例,大学生的月消费额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以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为主要月消费额,在一个正常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也存在14.8%的大学生人均月消费额超过了同类正常范围和本地人均消费的正常范围。这些大学生以中高年级的大二、大三居多,占到了此类消费群体总量的85%之多,并且这部分消费群体的家庭月收入基本都在3000~5000元/月,家庭所在地也基本上集中于城市。 由于新时期大学生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消费观念新颖时尚,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
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对于新鲜事物充满敏感与好奇。大学生的这一基本消费心理特点决定了其消费观的新颖时尚,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此外,由上面分析的大学生消费现状可以看出,新时期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基本的生活消费在总的消费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用于学习、交往、娱乐、健康等方面的消费则有较快的增长,这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表明大学生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温饱问题的解决。
(二)消费的个性和从众性并存
大学生处于一个人生中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也呈现个性和从众性并存的现象。在大学生消费方式多样化,维权意识强,钟情国际品牌的同时,他们又极易受他人特别是同龄人的影响,追逐时下流行潮流,形成从众消费的现象。
(三)消费观念的冲动化和情绪化
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易冲动,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时尚和潮流”的消费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缺乏明确目标,易受促销和明星效应影响,购买随意性强等都体现了大学生消费观的冲动化和情绪化。
二、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
1、 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
上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特点时提到了大学生具有消费支出水平高的特点,而这正是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观念的反映。以西安地区高校为例,约有13.7%的大学生拥有1300元以上的高档手机,更有少部分学生每月生活费高达5000元以上。他们购买高档手机、数码相机,买商品时注重时尚和品牌,节假日还常外出旅游。这些现象正是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消费观的表现,过高的消费支出也是一些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 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
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支出水平高,消费观念新颖时尚以及冲动化和情绪化的特点,因此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月生活费超支状况比较严重,24.9%的学生感觉每月生活费不够用,而向同学经常借债的人占到了8.2%。他们认为,现代人就应该接受超前消费。另外,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超前消费应“视情况而定”,特别是对花费较大的电子类产品的超前消费现象比较严重。这说明部分学生仍比较赞成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这是一种不良现象。
3、 过度的人际和恋爱消费支出
大学生消费存在支出水平高这一特点,而其支出水平高的主要表现就是过度的人际和恋爱支出。以西安地区高校为例,将近有30%的学生谈恋爱,由于谈恋爱而增加的费用占生活费用的30%。另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女生恋爱花费在400元以上的是同级别男生的6倍多,而在交际方面月支出150元以上的男生比重是女生的6倍多。尽管如此,他们大多承认人际与感情必须要有物质投入,因此经常无法正确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而且大学生的这种“感情”消费有蔓延之势,不得不令人担忧。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观的成因分析
1、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人充满朝气与活力,热爱生活,追赶时代潮流,其心理状态处于少年向中年的过渡时期,体现自我意识是青年人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要求。由于他们的消费观念新颖别致,时代感强,这就容易导致刻意追求、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消费心理,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不成比例,形成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的现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155-02
消费价值观是消费活动中的基本观点与态度,是个体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和消费过程等方面的总体认识与价值判断。消费价值观也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决定着消费内容、方式及如何消费等重大问题。因而,具有不同类型价值观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及消费心理必然是截然不同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231.7929万人,大学生已成为了一个庞大又特殊的消费群体。作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对树立社会的科学消费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消费模式及发展趋势。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对其进行消费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以“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男女比例约为1:1。
1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1 消费来源单一,消费领域广泛
身处校园的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经济上无法实现完全独立,因而,大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家庭供给仍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家庭供应的占67.9%,需要依靠做兼职补贴生活费用的占22.8%。随着社会的纵深发展,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的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费、学习消费、休息娱乐消费以及人际交往消费四大方面。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食物方面的支出仍然占据着绝对地位,占比达52.9%,恩格尔系数较高。除了传统的消费之外,社会上的时尚潮流之风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酒吧、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正日渐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在耐用品消费中,电脑、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必备物品。大学生愈加追逐的是电子产品的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大学生消费的攀比炫耀心理。在人际交往支出当中,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也很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支出在200元至400元之间,有极少人高达600元以上。为了追求情感而投入物质,大学生经常难以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此外,同学之间的友情消费也占有不小的比例,各种形式的请客聚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大学生消费领域的广泛无疑对其单一的消费来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重了家庭及个人的负担。
1.2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大概由500元到2000元之间不等,其中,45.68%的学生的月均生活费在800元-1200元之间,34.57%的学生的月均生活费在500元-800元之间,1200元以上的高消费群体占比为14.2%,500元以下的低消费群体占比为5.55%。各个消费层次较为清晰,大体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高、低两个消费群体呈现出了消费的两极分化趋势。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依靠父母提供,每个学生的消费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大学生消费所呈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源于不同家庭之间的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也极易导致校园的不和谐。
1.3 消费观念理性,储蓄观念淡薄
大学生是经历从校园过渡到社会的一个转型群体,他们所处的社会角色以及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都会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在消费品的选择上,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购买商品时,注重商品实用性的学生占51.8%,考虑当前是否有需要的学生占比为26.5%,这也表明我校学生基本具有较为理性的消费观念。因为消费能力有限,大部分的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精打细算的,力求物美价廉。在消费地点及方式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加注重性价比,对购物地点不太在意,网购及小店淘货都是受大学生青睐的消费方式。以上种种现象表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整体呈理性趋势发展。
在此次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事先并无计划,事后进行消费记录的同学也较少,不做任何消费记录的同学占比高达38.9%。少部分同学的消费甚至出现透支情况,需要同学、家人的援助,在生活费的处理上缺少周全合理的规划安排。当生活费用有剩余时,30.1%的同学选择购买衣物等喜爱物品。可见,大学生的储蓄观念较为薄弱,有待加强。
2 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消费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曾有过不良消费的行为,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消费结构不合理,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失衡
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看重物质享受与人际交往,轻视精神消费与学习消费。数据显示,有16.7%的大学生每月用于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在200-300元之间,已经明显超出了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正常比例。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购买图书、学习资料等方面的消费比例较低,有12.2%的同学在学习消费支出为100元以下,数额较小。注重物质生活的舒适富足,忽视精神文化消费的享受,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一大误区,也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2 消费盲目冲动,缺乏计划性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并且接受能力较强,同时,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又极易冲动,这样的性格特点也同样表现在他们对消费的追求上。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消费并没有指定明确的计划,随意性很强。有些学生购买商品并不是出于个人需要,而是在广告宣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而盲目的购买,这也是典型的盲目冲动型的消费。
2.3 攀比炫耀心理突出,从众趋同消费趋势明显
作为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在群体模式的消费行为中,具有强烈好胜心和表现欲的大学生力争要引领校园消费的新潮流,自然会产生压倒对方力求独领的畸形心理,这种心理反应到消费上,就是相互攀比。有的学生甚至不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一味地追求名牌,讲究档次,并不考虑消费效用的大小,不仅造成了浪费,也荒废了学业。
在消费过程中,面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新产品,部分大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导致放弃自身的想法,选择跟随大多数同学的看法,因而产生了从众消费行为。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大学生渴望归属感,害怕与群体的偏离,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受到他人较大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86.4%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同学、朋友之间的影响。从众消费行为是被动消费,在群体的压力下产生的从众消费行为,不可避免的加重了自身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树立健康的消费价值观。
3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有效途径
为了能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提高他们科学的消费意识,学校、家庭及社会需要构成合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向他们传输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3.1 充分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主导作用
(1)把科学的消费观念引入课堂,延伸课堂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应当承担起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责任。将消费价值观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之内,开设相关的消费教育课程、专题,与大学课堂紧密结合,大力倡导健康消费,强调适度消费,反对各种不良的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学会理性消费,优化消费结构。高校可通过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理财学》等实用性课程,将消费观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大学生对科学消费的认识。此外,学校还可以适当拓展实践课堂,让学生在消费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消费行为的理解,推动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
(2)重视校园文化平台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文化品味的重要体现。这种群体文化是以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为支柱,以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灵魂,展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理念。育人是高校的首要任务,科学消费观的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应当把培养大学良好的消费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良好的消费氛围,大力普及科学消费观,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理念,通过广泛的宣传,利用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健康的消费观念得以形成,就会对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3.2 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消费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作为消费观教育中的主体,应当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帮助自身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首先,应当增强理念观念,提高理财能力。为个人消费编制预算表,按期记录消费情况,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生活方式对消费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健康消费心理的形成。大学生应当不断地丰富业余生活,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培养兴趣爱好,避免盲目性的消费活动,不断地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最后,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勤工俭学不仅是帮助贫困学生改善生活条件的一项措施,也能够帮助大学生体会到劳动赚钱的艰辛,珍惜所得,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3.3 充分发挥家庭在消费观教育中的补充作用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也是基本的消费单位,父母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家长,应当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健康消费的榜样。家长应当自觉摒弃不健康的消费行为,言传身教,引导子女科学合理的消费,培养他们建立勤俭朴素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父母是大学生经济来源的主要供给者,应当及时掌握子女的消费情况,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配合学校的教育指导。父母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有计划的限制子女的生活费用,引导其合理消费,避免铺张浪费,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消费习惯。
3.4 充分发挥社会在消费观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大众传媒应利用自身强大的号召力,加强对社会大众消费行为方式的引导。借助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介工具的传播优势,倡导健康、科学、理性的消费方式,宣传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优化社会的消费风气,治理高校周边的环境,抵制社会上不良的消费倾向,减少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珊.大学生消费观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9,(8).
[2]张建辉.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养机制分析[J].价值工程,2011,(5).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1.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消费观作为一种观念,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在当前就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而大学生群体在饮食上的消费是他们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食堂是他们饮食的主要消费地点,所以研究大学生的食堂消费状况是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部分全国重点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水平进行调查,统计大学生的消费数据,分析各层次不同类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承受力及消费观念。同时通过了解同学们对菜价的真实承受能力以及消费喜好等各方面因素,为学校及食堂提供信息,对食堂制定菜价以及食堂的饮食管理方面起到引导性作用。
2.研究方法
调查小组成员均为中国矿业大学的本科生,本身作为大学生,成员对本校以及周边学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情况有所了解,也更容易了解其他大学学生的食堂消费情况。小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查采访以及网络调查等方式对众多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学校包括东北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等。最终汇集资料,分析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
3.研究结果
小组成员对多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文将以西南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将三所学校的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水平。
在西南大学,75.35%的调查对象最愿意消费实惠的产品,52.44%的调查对象消费是有计划的,生活费的60%用于饮食消费,饮食消费的65%发生在食堂。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和稳定。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给,占88.97%,其次是获奖学金,占4.14%,而勤工俭学占2.76%,助学贷款占2.07%,亲朋资助占1.38%,其他来源占0.69%。另外,在大学生消费来源的相对比率中,城市学生依靠父母供给的相对比重偏高,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低,而城市学生依靠奖学金等其他来源的相对比重偏低,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高。
东北大学中83.3%的同学在被调查时表示,在食堂选择菜品时较注重菜品的口味,56.6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价格,50%的同学注重食堂的卫生。68.85%的同学偏好消费质量较高的菜品,73.33%的同学选择实惠营养性的食物就餐。88.9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共占11.03%。从菜价方面看,46.67%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偏高,48.85%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合理,可以接受,4.48%的同学认为菜价较低,较为实惠。
从中国矿业大学的调查结果看,89.4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口味,其次比较重视的分别是菜的价格与食堂的卫生情况。89.4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共占10.53%。在菜价方面,89.47%的同学认为菜价偏高,与物价水平不持平,10.53%的同学认为价格合理,可以接受,基本没有认为菜价较低的同学。
通过分析调查情况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较为理性,没有过多奢侈浪费的现象。大学生饮食喜好多种多样,整体较为健康,多数愿意选择营养实惠的食物就餐。大学生经济来源多数是家庭供给,且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更依赖家庭经济支持。从对于学校食堂价格满意度看来,不同学校的学生持有不同的态度。对此我们调查发现,不同学校食堂价格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由地区物价水平、学校补贴政策以及食堂经营模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但从整体上看,食堂物价水平在大多数学生承受范围之内。
4.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应树立良好健康的消费观念。从调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到理性消费,但有少数同学消费盲目,没有规划,且存在饮食不健康的状况。对此,学生应自觉树立良好的消费和饮食习惯,注重饮食的合理健康化。学校也应作出相应措施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和饮食观念。学校可开展宣传课程对学生的消费观和饮食健康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态度,避免消费过度,奢侈浪费现象。食堂应提供更加营养合理的餐饮搭配,不定期推出新的菜品种类,同时应该注重菜品的质量,不应一味强调便宜而忽视了营养价值。
学校应注重食堂的经营管理。食堂的食品卫生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应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此外,食堂应重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食堂不应因此忽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学生的喜好与建议提供更加新鲜、多样且营养丰富的菜品。学校也应对食堂食品质量、服务质量、消费价格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强管理建设。食堂管理者应参考这些因素,结合食堂的现状,进行管理与改革。用制度规范加以约束,用严密的措施保证饮食安全,严把食品加工关,严把卫生预防关,严把督查奖惩关。食堂的服务也应更加到位,中晚餐时期大量学生在食堂易形成拥堵现象,食堂也应注重维持良好的就餐秩序,保证食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
在食堂价格方面,学校和食堂经营者应重视学生的承受能力,在保证菜品卫生健康的同时,合理制定菜品价格。对于学生的多重需求,食堂可以制定多种价位的菜品,以及多种款式的搭配。每月食堂消费额过低的学生很可能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应该引起学校关注。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关怀与帮助,避免因过度节俭而生活质量过低,不利于其成长发展。建议食堂每天提供一些免费汤或其他免费食物供学生食用。
5.总结
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食堂消费水平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本文选择了不同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大学生食堂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食堂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且发现了大学生食堂消费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食堂管理者的注意,注重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注重对食堂的经营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菜品多样且价格实惠的就餐场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代的大学生是开创21世纪伟大事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笔者为了弄清楚我校学生的消费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消费,在内江师范学院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调查,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发现我校总的来讲,追求实用、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但其中也不乏有非理性消费的存在。
从我们问卷调查、座谈会和采访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尽相同,与其家庭条件有一定直接的关系,其家庭生活水平在小康水平以上的只占2.1%,且有19.5%的学生家庭处在仅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水平。另外,有11.9%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的情况.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超前消费、高消费、等多种不良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如下诸方面。
1.手机消费热。在校园中手机成为青年的时尚选择,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在少数,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91.5%学生拥有手机,而且手机的档次较高,功能齐全.并且话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平均为40元~60元,其中绝大多数同学拥有手机是为了兼顾学习、生活和工作,只有少数同学是为了“摆阔”和“时尚”.
2.学习消费热。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消费的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每学期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到了67.3%,。而其他的同学,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出现了“考研热”和“考证热”,在这方面投入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有关,为了多捞“资本”,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不得不投入的一笔学习投资,这是一种可喜而又无奈的现象。
3.恋爱消费热。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导致恋爱成为了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37.6%的同学在大学里谈恋爱。为了维持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就不得不额外的多了一项开支。经调查表明:学生每月谈恋爱“浪漫制造费”在100元以下得占21.2%,100元~200元的占到6.2%,200元~400元或更多的较少,占0.3%,但是从这些数据上看大学生用于谈恋爱的开销,追求浪漫的费用还是很多的,可以说花在这方面的钱太多了。
4.网络消费热。在调查中发现,64.1%的学生拥有电脑,尤其以理科学生居多.他们大多数都用于学习,充实自己.但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没有配备电脑的能力,学生购买之后也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于上网,游戏.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富裕和生活的提高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提高生活素质的期望及消费愿望,使大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如何消费上[1]。
2.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有些家长即使经济收入不高,甚至比较困难,也要想方设法甚至借债寄给自己的子女,满足子女的消费需要,以免在同学面丢脸。他们错误地认为,满足孩子的需要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事实上,学生不知道挣钱的辛苦,没有养成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为他们的不良消费习惯打下了基础。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心理发育的高峰时期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自身还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自己、把握自己。加之又远离父母,经不起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诱惑,盲目从众、互相攀比的心理比较普遍,别人干的自己也想干、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可以说,大学生消费热点频频出现,与大学生的“同辈效应”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同辈效应”很容易促使消费的升温。
4.高校自身的原因。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办学的规模已经逐渐扩大,招生人数大幅度的增大,而高校在管理、后勤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却又跟不上,虽然现在提倡高校后勤社会化,但相比而言,物质生活条件较差。与此同时,大学的文化、娱乐场所较少,活动单一,这也是诱使大学生消费热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加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表面上看,消费只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从更深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消费行为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消费观,也才能有正确消费观指导下的正确、合理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消费,大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包括满足基本生活、学习的物质需要和不断发展的精神需要)就能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当今社会所提供的可消费商品和服务日益多样化,但其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必有一些不适合大学生消费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也不可能完全屏蔽在大学生的消费视野之外,如果没有科学的消费观念,很可能使大学生的消费误入歧途,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并贯彻到消费生活中去,使他们能自觉抵制不良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促进健康全面发展。
四、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消费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幸福观、生死观、荣辱观、苦乐观。高校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于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其次要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合理、适度、健康、量入为出的消费观。
2.开展理财教育
大学生多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独立生活,因此没有理财经验。针对这一特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如开设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等有关的课程;三是培养理财基本技能,既要有理财情境教育、又要有实际操作训练。在实际生活中,要教育他们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进行消费记账等,促进他们合理开支,理智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
3.把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的培养与良好校风建设相结合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成功的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支持来源,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一方面,家庭对大学生的金钱供给要适度,不能“有求必应”。有些情况下,正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导致的在经济方面对大学生的无私奉献,才助长了他们的奢侈消费之风。另一方面,家长要经常性地和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还要掌握一个大学生的日常开支水平,了解大学生需要经济支出的项目,即使纠正不必要的消费。
正确的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消费观点,关系到我国实施人才战略的宏伟事业,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引言
和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手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快餐消费、超前消费、网络消费、视觉消费等等,尽管这些消费促进了国内消费产业的发展,对社会很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也由此产生了其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消费心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当代大学生家庭消费观教育存在缺陷、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明智等因素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对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当代大学生中,多数同学能够做到理性消费,他们能够根据家庭以及自身的条件进行消费。但他们也存在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与理性消费的心理矛盾,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与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一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出现一些偏颇。笔者总结起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流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一般都量力而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能控制在400元以下的为7%,在400-700元之间的为42%,700-1000元之间的为47%,1000元以上的仅为4%。不仅如此,大学生在消费时,家庭收入、时尚、价格、质量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开支主要由父母提供,大学生在花钱时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
2、消费方式网络化、电子化、超前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逐年上升,其消费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当今许多大学生正逐步变成"刷卡族",例如食堂的饭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图书卡,以及交纳学费、宿舍费用的银联卡,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甚至有可透支的信用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前化消费也越来越多的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此外,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已经得到广大青年人和部分中老年人的认可,中国当代大学生则是网络消费大军的绝对主力。网络消费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的网络化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生活学习效率,也促使大学生在新经济时期达到"多赢"效果的理想模式。
3、消费行为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日益多元化,除了日常所必须的学习、生活消费,对于人情社交、娱乐、恋爱、手机电话、电脑及相关电子产品、健身、旅游、美容化妆等社会众多消费领域也有所涉及。手机是大学生的必备交往工具,也是学生的重要支出之一。
4、"人情消费"大众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交往观念不断更新,交往方式多种多样,交往的目的各自不同,这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意识到他们朝夕相处的这些同学,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因此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为现在和未来积蓄"人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采用了请客、送礼等方式来营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人情消费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内容。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同学盲目跟风地进行"人情消费"。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科学消费观,但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那样不理性消费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目标模糊,消费水平两极分化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如何合理的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如何科学、理性的消费并不清楚。相关调查显示,约有60%的女同学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而控制饮食,甚至花钱去减肥;45%的同学早上不吃早饭;有70%的学生曾经有过通过削减伙食费以增加其他费用的支出(例如网络消费)。此外,由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所以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在校大学生中,平均年消费额有的最高达到两三万元,而最低的只有三千元左右。家庭收入高的一些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非常明显,出手阔绰,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现象,其主要消费方向为谈恋爱、旅游、电脑、手机、交友等。这部分学生虽然并不占多数,但是却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高校还存在着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经济困难学生。大学生的消费的两极分化与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大有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未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消费观念不理性,消费行为极端化
当大学生在消费时,一部分同学缺乏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例如,在高校,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被认为是"时尚元素",有些同学为了能拥有一款最新型号的手机,为了能买到刚上市的电脑,甚至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或化妆品,不惜削减自己的伙食费或者干脆直接向父母伸手,而这仅仅是为了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又如,在高校交书籍费、交学费等各项费用时,有少部分学生会隐瞒真实的应缴数额,向家里索要更多的费用,用于其他的消费中,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再如,很多大学生在谈恋爱时,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各项要求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不惜重金,并经常性的将物质的满足放在了第一位。当代大学生为了"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况在高校已经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水平。这种种不良消费行为中,虚荣心、攀比情绪和享乐观体现的十分明显。
3、理财知识、储蓄意识、经济独立意识淡薄
大多同学对于理财都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少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每次的购物也不一定出于消费计划中,在每个学期结束后时,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了计划,很少比例的同学会对多出的生活费做储蓄的打算。可见,当代大学生和理财意识和储蓄观念都较为淡薄,日常消费的计划性不强。此外,当代大学生对于经济独立意识相当淡薄,他们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其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大学生在外兼职的目的更多的是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很少是出于对经济独立的考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出现了上文提到的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消费行为是受消费观影响的,大学生消费趋势出现了变化,说明大学生消费观已经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变迁。大学生消费观在变迁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当代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渗透进入了大学校园,使大学生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华,也是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时期,由于思想和情绪都不够稳定,所以又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树立的各种观念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消费观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大学生们能够在大学学习期间养成科学消费的行为习惯,以后便会受益终生;反之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打下良好的消费观的基础,必然将不利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欢,张莲.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消费道德教育探悉[J].党史文苑,2007,(7).
[2]行岁锋.解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J].中国经贸导刊,2010,(9).
一、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定义
文化消费就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目前,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储备能量的特殊阶段,是准生产者,所以在校大学生主要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高校培养人才这一特殊职能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结构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精神的、文化的消费,从而使精神文化消费成为大学生生活消费中的主要部分。
大学生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文化生活需要对文化产品及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和使用等。其实质是对社会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前者如音像制品、文化用品、娱乐用品及通信产品等,后者如文娱表演、音乐演奏、文艺晚会等。由此可知,精神文化消费的涵盖范围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于处于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储备能量的特殊阶段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文化消费更是其生活消费的重要而核心的内容。
二、文化消费现状分析
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学生访谈的资料,以及校园周边文化产业经营者的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文化消费趋于多样化,但是分布不平衡,文化消费的意识不够浓厚,存在一定的消费矛盾。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在进行文化消费时注重时事,并且对自身文化消费的不足有一定的认识,能正确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
通过具体分析,实地调查,概括总结,我们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分析如下。
1.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但文化消费结构不合理。
调查发现,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文化消费倾向于网络的消费,对书籍的消费远远落后于网络,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资源丰富,但是消费人群少,网络消费却居高不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文化消费的结构不是很合理,个人文化消费观不是很成熟。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书籍消费主要集中于考研、考级、公考等类图书,消费结构不是很合理。
由图1可见,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组成比例不合理,文化消费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网络及周边产品上,对书籍、报纸等的消费量远落后于网络消费,致使文化消费结构比例失调,文化消费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大学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对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2.注重时事方面的文化消费,但文化消费意识不够浓厚。
如图2,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消费文化用品费用占总费用的5以下的同学占65左右,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文化支出所占比例少,文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学生平均要每月或者几个月买一份报纸(如图3),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在报纸这方面的文化消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分析数据还发现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对书籍的需求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当然,这个情况和现在网络资源的充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以上情况说明大学生文化消费者的支出比重小,对于文化消费的关注度不够,对于文化消费没有清晰而正确的认识,文化消费呈现出一定的滞后趋势,消费意识不强。
3.能够清楚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但文化消费观存在一定局限。
多数的学生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会选择风景优美的,而不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上网主要是看电影或是听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文化消费,但是这种文化消费观念缺乏一定的正确性。
如图4所示,浙江师范大学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文化消费的意义是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说明他们对文化消费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能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对自身的文化消费选择起着积极的指引作用。
大学生对于文化消费的意义及文化消费对自身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但是自觉执行性不够,无法做到正确地进行文化消费,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
4.文化设施相对较好,但文化氛围有待于进一步的创设。
浙江师范大学的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是,现有的浙江师范大学的文化消费氛围不太能够符合同学的要求,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周边的文化经营者的访谈了解到,浙江师范大学的文化氛围总体较为浓厚,对同学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学校提供的文化设施资源比较充足,但无法满足同学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学对学校的文化氛围不是很满意(如图5),当前的文化水平无法完全满足同学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建议
通过对问卷数据及访谈内容的分析,对那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积极调整文化消费的结构,达到文化消费平衡。
对于文化消费结构的不平衡,要引导学生养成多方向的文化消费习惯,积极引导学生面向其他方面的文化消费,如书籍、报刊、广播的等方面的文化消费,使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不仅仅停留在网络上。
丰富文化消费的内容,不是单一的网络文化消费,大力发展其他文化产业,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意识到学校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其的文化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文化消费达到一个平衡。
2.增强文化消费的意识,形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为解决文化消费意识淡薄,要加大文化消费的宣传力度,使同学们对于文化消费有清楚的认识,更加深刻地了解正确的文化消费,有意识地远离错误的文化消费。与此同时,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觉进行有益的文化消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增强文化消费意识。
在加强学生意识的基础上,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了解文化消费的意义,开设一些与文化消费相关的课程,建立学生合理的文化消费观。同时,更应鼓励学生进行文化消费的实践,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3.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建议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通过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名师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的文化消费结构,培养大学生合理科学的文化理财观,增强学生把钱用在刀刃上的意识,从而强化文化消费的意义。
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使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向高雅发展,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积极宣传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引导,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关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设施水平,为同学们的文化消费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给大家一个好的文化环境。
同时,学校有关部门要与同学一起共同努力,重视文化消费,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使文化环境更有助于同学的发展进步。此外,学校还应积极扶持学校周边的文化产业,使之能长久、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为同学们的文化消费提供良好的场所。
5.解决文化消费的矛盾,增强现有文化资源的吸引力。
大学生文化消费主要集中在网络消费上,大部分大学生都喜欢免费的文化消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像图书馆这类免费的文化资源却少有人消费。这就形成了文化消费的矛盾:不喜欢有偿消费,但是消费的人多;喜欢无偿消费,但是消费的人少。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有关部门应该在丰富无偿文化消费资源的同时,增强这些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并结合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特点及爱好,发展网络文化资源,将网络文化消费与其他文化消费如书籍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文化消费出现的矛盾,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石城.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0,(02):43-44.
[2]丁景良,何世潮.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03):120-122.
[3]叶育新.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特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05):70-72.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南区在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关系的重要载体,是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结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消费的过程既是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商品的社会文化形成和转换的过程,是在社会文化意义上塑造消费主体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管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些基本现状、消费特点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过度,整个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制度随之也发生了一系列改革。高等教育由以前国家全部负担逐渐部分走向市场,高等教育费用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不断上涨,个人所负担的教育费用已经成为变通家庭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的经济较困难的家庭无法承担基本的教育费用。因此当前研究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是一件对社会和对高校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仔细的思考,我认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
(2)基本生活费用。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吃、穿、住、行、用几个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其标志是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恩格尔系数降至41.9%。
(3)娱乐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4)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现代大学生都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人际交往技能作为大学生活的必不可少两大部分。
2.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来源单一。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对校园进行有计划、有秩序管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还采用比较封闭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决定了大学生缺少更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他们没有条件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较为复杂的社会工作,靠自己赚钱来完成学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做依靠家庭资助、贷款或勤工俭学等其它的方式的经济来源。
(2)务实与经验相结合。新学子调查课题组在对大学价值取向的调查中列出了11种在大学生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知识、地位、友谊、爱情、名誉、金钱、权力、健康、家庭、事业和理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价值取向的实用性。大学生的消费还带有明显的经验性。这些经验有的来自与父母,有的来自与集体生活或是自己已往的消费经验。
(3)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由生源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消费水平的差异,第二方面是由于年龄和心态的变化导致的消费差异。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消费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消费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本文主要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很容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容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盲目的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总得来说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都属于冲动型的消费。
(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打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3)享受消费和高消费。近些年来受西方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享受生活成为指导消费的新观念。除此之外,在青年的大学生中存在高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别出心裁的东西,追求前卫新潮,加上相互之间攀比心理严重,往往会出现消费负担过重,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需求或家庭的支付能力。
(4)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节约成为了难以启齿的话题。
2.大学生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消费特点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主导方向是健康的,但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把大学生放到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同样把他放到社会中去,他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①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前有些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了学校,不管孩子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结果是一部分同学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思想和学习负担过重,由于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失变得越来越坠落,变得成天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②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③媒体的不良诱导。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容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2)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3)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大学高校在消费教育方面也都存在欠缺。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消费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还主要归因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的年龄阶段。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
(1)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
(2)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因特网最大的使用群体,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因特网,因为互联网信息的多样性和快捷性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的巨大需求。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
2.学校教育
(1)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主要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一定要注意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学习,通过组织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2)整改学校周围的消费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大学生的消费环境主要是学校内部和校园的周边,要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就要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①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高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将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②整顿学校风部及学校周围的商业秩序和商品经营范围。校园内外的消费环境主要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需要搞得像商业街那样繁华。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整顿校园环境是从客观上给大学生创设了培养正确消费观的环境,那么对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要具有长远意义。
3.家庭教育
(1)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现代的中国家长应该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从小、从小事中锻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2)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4.大学生自我教育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理财的自我意识,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积累消费经验。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在消费过程中,自己要注意积累消费经验。
(2)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在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
(3)提高法律意识。作为现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法盲。
(4)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关键的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总体来说现代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发展趋势还是健康的,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消费来源单一、务实与经验并存、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消费的开放性和消费的差异性。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现代瞬息万变的发展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外来不良文化因素的诱导和社会媒体炒作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群体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潜在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宣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闫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5,(1):76~78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立足于调查研究,总结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提出引导大学生走出误区的对策,旨在树立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这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调查;探究
引言:
构建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建设节约型社会,即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首位的方针。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社会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合理的消费理念。
在当前低迷且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严重的供需关系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但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意识的超前和消费能力的滞后,使他们消费受到了很大的约束。引导他们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消费观念,加强培养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对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
(一) 调查总况: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书杂费、考证等)、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休闲娱乐消费(旅游、娱乐等)四大方面。但主要开支如下:
一、购买服饰:大学生购买名牌的商品,不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而且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满足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选择名牌产品对大学生交往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服饰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二、伙食费:除了在食堂就餐,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7%。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5-17次各类的聚会。大学生聚会一般会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12%的同学会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也是造成伙食费占大比例的原因之一;
三、手机费用:在手机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消费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瑞盟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调查报告表明,学生在整个购机人群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是学生购机兴趣却是最高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升高,且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在大学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而随之,话费也成了一个开支较大的项目;
四、其他费用:比如恋爱消费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逛街、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重要的开支之一,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在校外租房居住,也是支出较大的一项。
(二)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科学的、合理的、理性的,但个体差异较大。有98%的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其经济独立性差,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很多时候拘泥于跟风随大流,缺乏理性地思考。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从众、冲动的消费。
纵观大学生的消费现象和行为,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主要归纳为:
1.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尤为突出;
3.大学生对品牌的认可度很高,是炫耀性的消费心理。
(三)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心理扭曲:
消费心理是指人们通过货币与信用支出,在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产品与劳务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而大学生炫耀性的消费心理,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虚构。一些人习惯将自己拥有的某种优势作为炫耀的资本,同时通过争强好胜、超越别人,以此得以满足自尊和心里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不良的消费风气,在推崇世俗化的今天,往往会形成畸形的消费心理;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健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失,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的消费观引导不够等,正是这些不良因素导致校园整体消费环境的恶化,最终使许多大学生走入了消费误区;
3.受家庭和社会因素影响,价值观出现偏差: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报刊、电视等媒体观点以及父母、朋友等的观念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社会上的不健康的消费观,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消费趋势:
通过研究当代大学消费状况,结合社会消费风气以及国家大力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等情况,可以得出其消费趋势:
1.基本生活消费会向营养型、质量型的方向发展;
2.学习花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人际交往消费的成本日趋昂贵;
3.休闲及娱乐的方式和消费呈现多样化;
4.从众消费、简单模仿的消费情结将日趋明显。
(五)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对策:
1.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显得十分迫切。教育大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以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情况相适应,科学地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的角度来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的消费。学校可以多多开展如三下乡等活动,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上的消费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成为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2.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