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4 14:16: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考指导,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核心是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而考试形式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了解和掌握中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解答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提高复习实效和考出更好的成绩。
1.中考试题的命题要求
加强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联系的能力。
2.中考试题的命题特点
(1)以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测试理论和教学过程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
一、诗文背诵和默写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同学们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特别是九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按时间和进度要求在第四周左右上完课,快速学习过程会有一部分同学的学习是“走马观花”式的。在七年级、八年级两学年里,也有部分同学平时不太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基础欠扎实牢固。而近几年,中考语文科的教学与考试却更重视语文积累,试题对诗文背诵、默写的考查分值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将强调一至第六册课本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句子、段落、篇目一定要背熟,还要注意错别字和标点的使用。对《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阅读的名著、名句、名言及词语,要掌握、理解、准确地运用。将根据考点要求,特别强调背诵,积累语言材料。估计这方面内容出现的题型可能有:选择题、直接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拓展型默写题等。针对这些类型题,要求他们做到:会背、写对、理解、注意课内外的联系等,计划安排一个星期的时间复习这些内容,练习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二、字的积累与运用
汉字的拼读、书写、使用等在历来的中考试题都有考查。有的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中出现,也有的安排在阅读试题中,并且这类试题的形式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因此在复习中,将强调注意如下内容:一是汉字的读音,要求能正确、熟练地给汉字注音,明确拼音规则;二是汉字的形体,做到能根据读音和意义正确使用汉字,不写错别字;三是汉字的意义,明白汉字在词语和句子中的准确意义;四是汉字的书写,书写时力求做到准确、整洁、规范,对汉字的积累与运用驾驭自如,得心应手。
三、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词语是组成语言的材料。一个人要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先要积累一定的词汇量。词语的掌握越丰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在学习、考试或工作中就能灵活运用。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是笔者从教近二十年来持之以恒的做法,也是近几年中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对这方面的复习,今年还得要加强,以期取得更佳效果。
若从考题的形式上看,有可能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从中考的内容和考点上看,有的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有的考查一词多义的现象(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有的考查词义,要求不仅要了解该词在词典中的意思,更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有的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有的考查词语的感彩;有的考查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词语的能力;还有的考查使用同义词的辨析和反义词的辨析等。
在复习备考中,将特别强调: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课堂,要求学生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娱乐、文体等活动中注意多观察、思考,搜集生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语言来积累材料。掌握词语的正确含义,恰当地运用它们来为学习服务、为生活服务、为考试服务。对这类题的复习,在整个复习备考阶段计划安排一周时间,并编印若干资料供同学们练习。
四、句子的积累与运用
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部分,都淡化了语法知识,试题中有关名词术语也不再出现,因此有的语文老师认为复习时无需讲,也告诉学生不必学了。但我认为,这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必须得要向学生讲明:不考并不是不学,只有明晰了有关语法知识之后,平时用语才会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在今年的复习中,将把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讲透彻,要求同学们理解并能运用。还要着重提醒同学们注意试题可能出现的考查内容:单句的语法知识和运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仿写句子、句式的变换、长短句知识、说话得体或语言简化、句中关联词的选择等,准备提供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题型为主的练习题例来巩固。希望通过以上的练习巩固,同学们对这个方面的内容能掌握得更好,以增强他们战胜中考的信心,争取考出更优异的成绩。
题型有:
1、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 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二、分析小说中的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一般而言,小说中自然环境的作用往往从对某种特定环境的渲染、情节的推动、对人物心情的烘托、对主题的揭示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入手。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
考点二、分析小说中的环境
题型有: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一是烘托人物的心情;二是烘托周围的气氛;三是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四、暗示社会环境;五、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考点三、分析小说情节
题型有:
1、 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 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突出了……,点明了……
情节的作用:
1、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 照应前文。
5、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 刻画人物性格。
7、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考点四、分析小说的主题
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考点五、分析小说的标题
题型有: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二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三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答题模式:
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考点六、分析小说的表达技巧
题型有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一、表达方式A、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B、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D、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二、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三、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
答题模式: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各种描法的运用与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的角度,一要了解小说采用的叙述人称及其作用;二要了解小说采用的叙述方式;三要把握好小说的结构特点。
临考提醒
阅读步骤:
1、 标序号
2、 抓文脉(按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
3、 边读边划关键词,适当点评(尤其是有关人物的)
解题步骤:
1、 审题干
中考在即,做好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对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在中考总复习的方法,特别是在总复习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老师们商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梳理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1.双基不扎实,化学原理不透彻、不清楚,化合价、化学式等基本用语书写不规范,错误率很高。
2.审题能力以及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4.计算题书写不规范。
5.对简答题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精炼,有错字、别字。
6.对实验试题的情境设置一旦有变化,不知所措。
二、反思学生答卷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基本知识教学要求不严。学生答卷出现的错误表面上是学生重视不够,书写随便,实质上与我们教师平时教学也有关系。(1)只讲知识本身,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致使学生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2)化学符号书写方法指导不够,要求死记硬背多,理解的记忆少。(3)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说得多,板演得少,缺乏规范性书写板书,学生只凭想象留些印象,这样使学生遗失了一次形成良好的机会。
2.思维定势的负面功能影响准确审题。教学中常发现学生把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一旦问题发生变化,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往往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
3.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给与学生是单纯的知识及简单机械的记忆,这种方法阻碍了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认为三合一考的内容少,知识层次低,有的知识就没有必要给学生讲,更没有必要深入拓展,这实质让学生失去对化学知识的系统化理解。
三、具体做法
1.以新课标和中考说明为依托,以学生为本,制定复习计划。(1)了解中考方向、范围和要求。新课标是我们日常教学的依托,而中考说明是我们复习的重要依据,我们要认真研究它,从中获得考试形式、范围、要求、试卷结构、试卷类型、内容、层次要求。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要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安排复习时间。化学中考复习主要安排四轮:第一轮(大约5~6周)按章节走,紧扣课本,强化中考说明学生要求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第二轮(大约2~3周)按知识板块走,基本上可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以及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基本实验四块。第三轮(大约5~6周)综合复习,模拟训练、题型训练。这一轮复习要借助考评方式,精选组合模拟试卷,以达到精讲实练,以讲助练,以练助考的目的,以强化化学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以全真中考演练要求学生层层推进,最终达到准确性、时间性、适度性的提高。第四轮(大约2~3周)查漏补缺,考前指导。
2.注重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1)对基本概念复习时,要有侧重点,要分析透彻,理清知识形成过程,远离机械记忆,靠近理解记忆。(2)对专题复习时,重讲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复习中,最好选择一些相应的变形题加以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3)对不同学生层次的学生分层复习,分层推进。(4)教学复习更为重要。如:类比法的化学性质比较的制取方法对比。归纳法:酸碱盐的规律。(5)要把握训练难题难易程度,减轻学生负担。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1)关心热点问题。(2)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挖掘课程资源,开发优质化学课件,以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4.注重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综合复习指导工作。
5.将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实际相结合,注重化学的实用性复习力度。
6.强化实验,注重操作,关注探究。对近年来出现的“实验探究题”,我们要在平时复习中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也可给他们一次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对其他实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1)实验目的是什么?(2)实验所需要仪器的作用是什么?(3)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步骤。(4)会观察实验现象及分析可能出现失败的原因。(5)会对实验结果分析。(6)全面分析课本实验,重视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应变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学习作如下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如今,文言文考试内容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体现有关治国、修身、求学等内容;
2.采用课内外比较阅读,通过考查课外阅读语段检验课内文言阅读的效果;
3.课内的重点阅读篇目结合课外的写人物、写风景、故事传说之类经典文言文;
4.内容涉及词句的解释、朗读、文章的写法以及对选文的理解、人物的把握等。
针对此种情况,文言文该如何复习呢?
一、要重视背诵,文言阅读夯实基础。
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少是要求背诵的。这些课文都出自名人之手,有很强的代表性,把它们熟练地背诵下来,对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语感是大有裨益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义理解,培养语言感知、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虽然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要说对一些语句的理解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所以我提倡用默写法加强记忆,这也是运用内部语言背诵的一种形式,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默写的方式可以是大范围检测,一到两个星期后可再实行笔头抽查,一个月以后再次片段默写,以后再不定期地小范围检查,只要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其次,加强诵读,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途径。就目前来看要学习文言文,重在字词语句文言句法的积累,并要求背诵大量的古代精品佳作,为今后的文学赏析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这是非常好的做法。诵读也要具有顽强的学习毅力,只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能提高记忆效率。
二、课内文章复习,注重文言知识的梳理和积累。
学生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得好,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会提高。因此,复习好课内文言文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关键。复习时必须紧扣教材,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和积累文言文知识,并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文言文实词的积累。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要求解释的实词多数是平时强调多次的,因此,应引导学生熟记注释并积累文中关键词语,在此基础上还要整理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其中包括古字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这些知识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单位疏理。学习时,运用语法知识分析,运用已知成语比较,结合语境解释,平时学习有点有面,如“食”有多义,突出“喂养”的义项,“名”突出“命名”的义项等等。
2.文言虚词的积累。文言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平时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词语。方法是分析结构,确定用法;联系语境,理解含义。平时学习时善联系,多比较。如“以”有多用,突出“因为”“如果”等不常用的义项,比较其他常用的义项,再找出相应的句子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3.文言句式的积累。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做到“用现代汉语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中重要的句子”。这些重要的句子,集中反映文章主题、人物品格、作者感情、写作意图等内容,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抓住了全文的总纲。文言句式主要是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它们和现代汉语差别较大,要指导学生解释文言句子时先辨明句式,确定重点词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总之,翻译文言句子的基本原则是:联系上下文,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特点。
三、加强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应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22-01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在中考试卷中占的分值大,2011年的考纲中语文中考题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分值就是25分。说它是难点是因为我们的许多学生因只能在考试中临时抱佛脚。答题时虽能做到有话可说,可往往因审题不严密,答题不精准而频频失分。对此,本人就现代文阅读的复习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整体感知,综合分析
在平时的备考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为了提高答题的速度,先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但由于受题目的影响在阅读时很容易断章取义,忽略了文章的主体,而影响了答题的准确性。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语文的现代文阅读应注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近几年“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明显得到了强化,即使是一个单独的知识点,命题者也多从整体着眼去拟题。在2010年中考中,绝大数省市注重了这一考点的考查,题型也是多种多样。有的采用问答题形式,让考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有的采用选择题,考查的范围更广,涉及到思想内容、写作技法、重点段落的结构作用等方面;有的采用填空题,要求考生在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补全文章结构图。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考生最大的失误也经常在这个方面,他们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此,提高整体感知能力,实在是迫在眉睫的事。
那么,如何去攻下整体感知这座堡垒呢?本人认为大体有以下三个步骤:
(1)阅读全文,知其大意,这就是整体感知的基础。须扫清文中的语言障碍,并作适当的勾画圈点,必要时还应将各个段落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整合。
(2)抓住文脉,理清思路,这是整体感知的重点。细察作者的思维轨迹,弄清文章的思想脉络,将结构框架准确地描画出来,这是了解作者观点和思想的前提。
(3)把握主旨,领悟情感,这是整体感知的关键。须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归纳、分析和综合,把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从纷繁的文字中剥离出来,这是衡量我们是否真正读懂文章的一个显著标志。
例如:2007年广东中考题中的说明文阅读。阅读第一遍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头发变白的原因。然后我们再去理清思路,文章有三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头发为什么会有颜色。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头发变白的生理过程。第3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影响毛发变白的其它因素。分析到这一步时,第12题“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_____”和第14题“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这两题的答案就已经非常清晰了。
掌握了上述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不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从而有效提高中考语文成绩。
二、紧扣要求,准确审题
审题,即详细周密地了解题目的要求、范围、思维限定角度、题目赋分、字数限定等显性信息,同时还要弄清题目字面下的隐性信息,这样才有可能将题目的全部要求包含在其中,从而为下一步的准确答题奠定基础。准确审题是答题成功的基础,也是考生进行阅读及对其他内容准确做答的必要的基础训练内容。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必须准确审题,从审题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高得分率。
审题要具有针对性,首先要审清试题重点阅读范围及答题范围,使答题更具有针对性。一般地说,命题者在设计题干时,往往会出现“第×段”、“联系×段”、“联系全文”等字眼,这些字眼实际是一种带暗示性的表述,暗示了解答该试题时所需主要信息的大概位置。只要抓住了这些字眼,阅读分析的范围就非常清楚了。如2005年广东省中考试题第10题:“根据第④段内容解释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科学道理。” 题干点明了出题位置在第4自然段,说明问题的答案内容就在这一自然段,只要抓住本段的关键句,答案自然容易得出了。本人就近五年的中考题做了一个统计:近五年的中考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涉及37个小题目,而给出重点阅读范围及答题范围的共有16小题。因此我们在平时训练时就应时刻提醒学生注意题目所给出的重点阅读范围及答题范围。
其次审清题目的显性或隐性要求:要理清答题思路,从中寻找答题方法。这是审题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答题者对题干进行仔细揣摩。在每一个题目内都有中心语,它往往体现着对考生要求的重要内容,它常常是解题的钥匙,提示了解题的角度和方向,甚至规定了答题的内容。例如:2010年广东省中考试题第13题,“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此题的关键词是“论证思路”。“论证思路”即作者的论证过程,也可以说是写作思路。过程不可能只有一步,至少是三步。把握了这一点,就不难从原文中概括出答案。这类的要求是答题时必须紧扣的线索,找出这些信息,答题正确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三、总结方法,规范答题
我们除了要反复强调整体感知和综合分析,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在答题前要认真审题,找到答题点之外,还必须要注意答题方式。在复习中帮助学生去总结一些题型的答题模式。中考的考纲明确规定,现代文阅读要考查学生的筛选整合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还要将文章中的语句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语言。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减字罢了。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理,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如议论文中会有这样的题型“请分析某一段的论证过程”,我们给学生的解题方法是:先划分这一段的层次,然后归纳每一层的大意,最后将每一层的大意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连接起来。在议论文复习过程中本人共总结出了十多条答题的技巧和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在前面几篇文章中要花比较长的时间,而到了后面的文章,学生一看到题目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方法和模式,不仅解题的速度提高了,正确率也提高了,也不会对议论文的阅读有恐惧感和厌恶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因此所有教给学生解答现代文阅读的方法,也是一样的,都是在于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二、构思结构:就是开放思路,启动联想,构想表现形式,勾勒出文章的结构层次,依次写出引言段,主题句,发
初中语文复习课如何避免枯燥乏味的局面,一直是初三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而作文指导课的难度就更大了。近日观摩《中考作文专题复习——拿什么打动你的心》课例,执教者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复习课上动心动情并务求实效,使得整个课堂情趣盎然,效果显著。
1.制作精美课件,营造情趣。
上课伊始,教者采用春晚节目《说句心里话》导入,视频上孩子们质朴的话语、真挚的情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然后老师让学生交流,这个节目为什么能够打动亿万国人的心,巧妙地导入了课题,奠定了整堂课的感情基调,于是学生畅谈心声,感情真挚。
2.引用探究材料,妙趣横生。
为了帮助学生探究抒发真情的误区,教者引用了学生作文中的材料,既有情趣,又有针对性。如《母爱》一文片断:
母亲虽没有在我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却告诉我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她虽没让我经受茅屋草堂的贫困,却告诉我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她虽没有“光阴白待成过客”的经历,却经常告诉我“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并用自己一言一行给我示范。此时此刻,她正伫立于考场大门外,心跳与我同一节奏。想到这里,我的心跳不禁加快,脑中涌现出另一个伟大的母亲——祖国。祖国母亲用她那博大的胸怀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子孙。于是,所有的思绪化成一种动力——为母亲、为祖国而奋斗的动力。
学生读到此处,在笑声中明白了这种叙述方式的弊病,作文抒情不可夸张矫情,要用简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3.倡导合作探究,共享情趣。
有一份调查表明,影响学生语言发展的第一因素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尽管写作是个人化行为,带有隐秘色彩。但学生写作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借鉴结构的技巧,增添思想的深度,也有助于感情的互通、语言的润色以及合作探究的深入化。在这节复习课中,教者重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品评中考佳作《自行车上的空间》时,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作文材料自我评点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这样学生的讨论就趋于深入,从而得出了从不同维度展开细节描写的方法:1.对比展示细节;2.炼词体现细节;3.多维度透视细节(动作、语言、神态、肖像、心理)。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习得了写作方法,也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二.求实致用,增强中考作文指导课的有效性
提高中考作文指导课的效益,首先要针对学情,了解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然后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其次还要形成序列,进行系统训练;同时,关注作文教学评价,发挥激励指导功能。
1.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同样《拿什么打动你的心》一课,针对初三学生抒情空泛的现状,将目标定位于运用细节描写表达真情,然后分解为:1.辨别考场作文的几个误区;2.从经典作品中学习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3.用细节的手法构思一个片断。在辨别误区时,教者列举了相应的误区:
片断一:《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爸爸在一次车祸中双腿受了伤,爸爸的皇冠轿车也变成了一摊废铁。我们全家很是悲痛。医院里的医药费已经超过了3万块,这对一个工薪家庭来说,是多么的艰难呀。就在这时,爸爸工厂的全体人员都到医院来看望爸爸,并给我爸爸送来了捐款达5万块,邻居叔叔阿姨们也送来了鲜花以及各种各样的营养品,以前和爸爸吵过架的那个人也来了,医院的病房里像走马灯一样,人来人往。我们全家人都很感动,感受到了一种爱。
片断二: 《师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伟大的老师啊,我爱你,爱你的纯洁无私,爱你的光明磊落,爱你的博学多才。老师啊,你太伟大了,你真的太伟大了,你是伟大的天使,是我生命的救世主,是你把我培养成人,是你教给了我知识,我要感谢你,我要报答你,我要感恩于你啊,我永远忘不了你,你的恩情永远在我的心中。
片断三:《母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在我上初二的时候,有一次感冒很重,没有去上课。天又下着雨,我浑身没有力气,妈妈于是就背着我走了三里路,送我到医院看病,忙里忙外的,我很感动,于是对妈妈的以前的不快就烟消云散了,妈妈的行为触动了我的心灵。
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学生习作常见的几种误区:盲目虚构,任意捏造;一味抒情,感情泛滥;事例陈旧,落入俗套。这样,学生就能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2.训练有序,层层深入
教者训练有序,逐层深入,设计了以下环节:考场作文探误区,经典回放悟写法,中考佳作寻细节,精彩创作写我心,妙笔生花靠反思。每个环节精心铺垫,让学生在自主感悟中领略写法,如在“经典回放悟写法”环节,先投影朱自清《背影》片断: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
然后从多维度透视细节(动作、语言、神态、肖像、心理)描写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的质朴含蓄,通过以下语句的对比揣摩,充分体会其妙处: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个时候,我觉得我的父亲是最伟大的人。啊!伟大的父亲,您辛苦了,儿子永远记住您的恩情,永世不忘。
3.当堂训练,评价激励
作文课上教师滔滔不绝讲授满分作文技法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却又写不出精彩的文字。因此,作文课必须少教多学,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笔、交流、评价。此课教者在课堂上留了2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片断写作训练,题目能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请可抒: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请以“,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构思一个细节(200字左右)。
课堂上在3名学生朗读习作以后,教师没有急于自己评价,而是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既凸现了教学目标,又让作者易于接受。课临近结束,教者让学生用一句话小结收获,这样的反思更贴近学生,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反馈。
三.锐意创新,增加中考作文指导课的深度
套话作文、应试作文,让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成了模式,也制约了语言、思维等能力的生成和发展。写作是一项言语综合活动,作文复习课同样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思维去表达,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作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创造,允许、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表达生活。因此,作文复习课要关注学生独立思想之形成,加强思维训练。
下面以《感悟点题——让作文有点深度》一课为例。教者先指导学生认识“画龙点睛,卒章显旨”的写法,接着品读美文《篱笆上的铁钉》,然后用点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在学生发言后,教者总结归纳:
从父亲的角度:是啊!当孩子犯了错误后,为人父母者正确地引导才是孩子成长道路最为重要的指明灯。
从儿子的角度:是啊!当身处孩提的我们,多么渴望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引导啊!
从钉洞的角度:心灵中的伤害比任何的伤害来得都更为严重
从为人的角度: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行,做一个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这样,教者巧妙地从文本中涉及的人和事选取四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接着以寓言故事类文章为例进行能力迁移训练,提示学生思考角度:①从文本内容的角度;②从文本中心的角度;③从情感体验的角度;④从人生态度的角度;⑤从教育引导的角度。最后总结:刚才我们通过两篇文章,初步理解了感悟的有关内容,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作文时,我们如何来感悟?又怎样表达感悟?接着指导方法,如何感悟:作品的价值取向,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表达感悟:抒情式,议论式,平淡式,寓意点破式,升华哲理式……最后让学生以“ 走进我的青春”为题,进行作文构思训练。这样把作文与思想、思维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建构和完善。
信心是成功的基础。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没有信心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在总复习开始之前,任课老师有必要给学生作一次中考复动员,把复习计划、预期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认识,增强自信心,这样在总复习过程中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必须做的另外一件事情是按平时的成绩分类给学生确立复习目标,当然,这一目标不应是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应该是通过努力大都可以实现的。
二、依“纲”靠“本”,温故知新
所谓依“纲”靠“本”,就是指以英语《课程标准》为纲要,以现有英语教材为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英语复习,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个阶段应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讲清语言点的运用,对七年级到九年级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翻阅每个单元的Grammar Focus,并对各个Grammar Focus进行有目的的编排。如Grade 8 Unit 6,Unit 9和Grade 9 Unit 14,我把它们作为一个课时来复习,因为这三个单元的语法都是现在完成(进行)时态,我在复习好语法要点之外,再补充一些有关语法的课外练习来加以巩固(要讲究精讲精练,精讲多练,以练带讲),同时注意基础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一般通过dictation来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比如:
1.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
2.循环考试。每复习完一部分,进行阶段性测试,对考试中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3.确定帮扶对象,对英语单科较差的学生,尽量在作业、试卷的批改中做到面批、面改。并对其考试成绩进行跟踪、分析。单独布置任务,课下及时给予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再通过配套练习和测试形成能力,并加以分析小结,做好查漏补缺,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
三、复习方法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课教学方法应该多种多样,而不应采取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我们应当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创新复习模式,如此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一种方法,如果反复使用,就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好的方法有一个衡量的标准,那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动机,从而使学生参与进来。为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我们要充分备好复习课教案,以减少教学方法指导和内容安排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在设计活动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独立地参与教学活动。这里介绍两种:一种叫“复习小组化”。所谓“复习小组化”,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复习内容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每个小组成员轮流作组长,负责检查、讨论、汇报复习的内容和结果。分组时,以每组四人为宜,要注意好、中、差学生的合理搭配,使他们各尽所能。这样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具体步骤如下:
1.布置复习内容;
2.让学生自主复习;
3.互相讨论;
4.小组中经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讨论;
5.教师重点讲解复习中的共性问题。
这样做的优点是: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互相启发,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活动中,优生一般充当小老师的作用。基础差的学生通过优生的帮助,能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而优生要想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就必须对知识点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这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这种有益的讨论,能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避免以往复习课的沉闷气氛。
另一种叫“发散性思维法”。“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人脑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指人的思维活动由先接触的事物沿着不同方向和角色产生广泛的联想,进而把大脑中储存的有关信息全部调动起来,使之在大脑中清晰地再现,从而完成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初三英语复习阶段正是一个需要相互联系而达到融会贯通的阶段,所以在复习中尝试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四、采用精讲、巧练及讲练结合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精讲。讲授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讲要适度,不能不分主次、不分轻重地把学过的知识重新再讲一遍。正确的方法是教师在对教材提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突出重点、难点,用最简练的语言进行讲授,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试题再现]
由江西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红歌会,放歌井冈山”赛歌活动于2007年“五一”黄金周在井冈山激情演绎。假如你是活动的热心参与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或给参赛选手发送一条鼓劲儿助威的短信。(每条不超过20字)
(江西省南昌市)
[考查点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简明、连贯、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手机短信的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并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要求语言简练、隽永,以最少的字数传达最多的信息。另外,在同一情境下进行短信写作,要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善于运用新颖的形式、别致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意,这样才能反映出考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
[答题指导]
答这类题,关键是要看接受短信的对象和时间,以此为根据来考虑短信的内容和用词,尽可能使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题要突出。手机短信是用来表示节日祝福、友情问候,还是提出建议、寻求帮助等,目的要明确,主题要突出。二是语言要简明得体。手机短信每条不能超过70个字,一般为30~50个字,而此题明确要求“不超过20字”,所以语言要简洁明确;短信的语言和内容还必须注意时间、场合、双方的身份等。三是运用恰当的修辞。好的短信还应讲究文采,语言要精美,要特别注意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排比等)的运用。
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写出的短信只要语句通顺,语言简洁,内容上是对参赛选手鼓劲助威的即可。
[相关练习]
在新年来临之际,给你的家人、老师、同学、朋友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新年祝福。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情真意切,力求具有一定的文采。
[参考示例]
1.一生中总有一些朋友难以忘记,一年中总有一些日子值得珍惜,从春到冬,由陌生到熟悉,虽不能时时问候,却会在特别的日子里,轻轻说一声:新年快乐!
2.新年来临之际,祝你分分秒秒平平安安时时刻刻风风光光朝朝暮暮开开心心日日夜夜健健康康岁岁年年顺顺当当永永远远快快乐乐。愿所有好梦围绕你!
3.新年来了,请打开窗,让新春的风轻轻地吹进你屋里,让新春的雪柔柔地落入你手掌,让我最美好的新春祝愿,带着我的温暖飘进你的心房!
二、学科整合――构思新奇
[试题再现]
有一位数学老师在谈起王维《使至塞上》时,曾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为几何教学内容,并进行了非常大胆的构思,他认为这句诗中不仅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几何图形,而且各种图形之间还形成了非常奇妙的几何关系。
现在,请你大胆想象,用平实的语言,为这句诗中所隐含的几何图形及图形之间可能存在的几何关系,写一个3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
要求:1.条理清楚,语言简明;2.可以图文配合,相互印证。
(湖北省宜昌市)
[考查点剖析]
本题涉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整合题目,既符合学习实际,也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本题既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答题指导]
此题要求考生必须先从诗中看出画面,才会感受出“直”、“圆”、“点”、“线”、“面”,也就是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从诗中感受画面的美,再从几何角度表现出这种美,这无疑是语文学习中较高层次的要求。此题明确要求写“说明文字”,文体的选择应该不是难题;“大胆想象”也给考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因此,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地理解诗中的典型“意象”,将诗句中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一系列边塞的形象图景,运用数学图形思维抽象出来。然后,要注意运用几何知识准确地描述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相交、相切与相离等。可以这样写:
“大漠”可以看成是河边沙丘形成的抛物线状图形;“孤烟”可以看成是从某一点射出来的射线;“长河”是一条可以延长的直线,它没有两端,没有尽头;“落日”可以看成一个圆,从圆上射出许多光线。“大漠”与“孤烟”的几何关系可以看成是抛物线顶部的一条一次函数图象,当图象延长至落日附近时,与圆相切。射线还与圆周围的光线相交,再将射线延长,与“长河”相交于一点,并且“长河”与“落日”也相交,“落日”射出的光线分别与“长河”、“孤烟”平行。
[相关练习]
下图是标志黄冈市经济腾飞的鄂黄长江大桥。请你观赏此桥,展开合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图中美景。
(湖北省黄冈市)
[参考示例]
碧水蓝天之间,气势恢宏的鄂黄大桥横跨长江;夜幕降临,华灯闪耀,仿佛给大桥镶嵌上无数颗璀璨的明珠。鄂黄大桥,你是黄冈人民的骄傲,你引领着黄冈人民走向世界。
三、广告标语――言简意丰
[试题再现]
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
(湖北省武汉市)
[考查点剖析]
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有一半以上都涉及了广告语或标语的拟写,由此看出,通过拟写广告语或标语来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这一方式深受命题者的青睐。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语言的简练、准确、生动,要求语言有文采,有感染力,使读者易于接受。要做到这些,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题指导]
首先,字数要适中。由于受特定场合和表达手段以及信息接受者层次的限制,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广告语和标语对语言的基本要求。其次,内容要积极。张贴广告语和标语的目的是营造气氛、制造声势、宣传并鼓舞群众、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广告语和标语的内容一定要积极健康,既要亲切友善,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又要清新明快、生动活泼,确实起到营造气氛、鼓舞士气的作用。再次,句式要整齐。一般使用简单的动宾结构的无主句,尽量少用复杂的主谓句。此外,可以适当使用明喻、暗喻、比拟、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此题可写为:“练好硬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或“写漂亮字,做优秀人”等。
[相关练习]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定,请你仿照题后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字数不限)
示例: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河北省)
2.下列两则公益广告语很有创意,请选择一例,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分析。
①图书阅览: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②关爱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江苏省泰州市)
[参考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