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协会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5 10:09: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学建模协会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学建模协会工作计划

篇1

大学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要做好的事情还有很多,可以说,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里我协会做的比较好,在以后的岁月里,我相信我们还会做的更好,这是我一直以来相信的事情,这是我曾经和将来的事情,相信我们一定会做好!受数学普及协会理事会的委托,由我来做协会年度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嘉宾及会员们审议。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协会在数学系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协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理事会紧紧围绕着我协会的宗旨,结合我协会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协会特色的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将2009-2010年度工作报告总结如下:

一、修正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建设

新学期伊始之际以丁军同学为首的新领导集体努力修正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协会内部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这其中表现为三个方面:

1.人员数量增加并趋于稳定。09级新生到来之际数普协会本着协会的影响力及大力宣传招进了又一批对数学充满激情和追求的新会员。然后,本协会通过严格的招新面试、认真考核选出一批有责任、工作积极的干事。我们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干事们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另外我们积极鼓励干事们走出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半年来数普协会现有干部十七人,在协会的各项工作中表现积极,工作效果突出。

2.内部制度方面更加完善。上年度本协会继续大力度进行制度建设。为此本协会成立研究小组,召集人员认真进行制度研究,修正了协会财务报帐制度、档案制度等,并进一步强调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使协会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除此之外,在措施上,我们在D座四楼楼梯口处设立意见箱,欢迎广大师生为我们数普协会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相信新的制度的产生和修订以及新措施的采用必将对数普协会的日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3.提升精神层次,增加干部的责任感和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们再次充分认识到增强干部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重要性,为此,我们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采取多项措施,例如开学初我们组织“新学员,新起点,新希望,让青春飞扬”的动员大会,激励全体。在平时的工作中,本协会的干部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展现出非常好的精神风貌,在平日的工作中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提升了数普协会的形象。

二、开展课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2009-2010年本协会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业生活,增强同学们的自身素质。

1、我协会招新后举办了“新学员新起点新希望让青春飞扬”的动员大会。本次活动使会员们清楚了协会的宗旨、章程及加入本协会的目的,凝聚了会员们的学习热情。

2、11月25日中午12:30至14:00,我协会承办了拔河比赛。此次比赛经过11班共进行了12场激烈对抗赛,圆满落下帷幕。这次比赛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培养了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加深各班同学之间团结和拼搏的精神观念,增强各班的凝聚力。同时,本次活动也锻炼的数学普及协会的组织能力,锻炼了干部们的工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3、我协会大胆创新,举办了第一届学生说课比赛。培养了我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现自己的才能与活力,以及积累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思想与心得。

纵观上述活动,本协会本学年的活动特点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多样。我协会开展文体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活动我们展现了数普协会的精神风貌。

2.独立自主开展活动能力增强。在本学年中青协独立开展了几次规模较大的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反映,如拔河比赛,说课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进程顺利、结果圆满。

三、坚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大力推动学风建设,引导协会向学术型和知识型社团

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训练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锻炼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等等,我协会基本上每隔一周开一次课。有周雪刚贴近生活的关于甲流问题、雨中行走等的建模课,牛志毅老师的课等等。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展好协会的工作,遵循一切为会员服务的宗旨及加强干部与会员之间的交流,了解会员的听课情况,我们开课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

一年以来,我们勇往直前,收获硕果累累,但经验不足的我们在工作中也走了一些弯路,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情况如下:

1.各部间的交流和沟通欠缺,导致一些活动的组织工作缺乏连续性。

2.工作计划不够明细,导致一些活动开展得较为仓促,准备的过程较为零散;

篇2

(一) “兰雅文化・合作课堂”打造坚实教育中轴,“洒扫应对・经典诵读”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一轴”获得丰收。

1.上下齐心协力,共行教改实验。

号召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二十年,新课改的推进也有十年之久了,但是,目前的教学状况仍堪忧,虽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有所转变,可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没能很好体现,学生的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不会合作学习。导致出现了“师源论”、“生源论”、“时源论”的怪圈,即没有好的老师(名师)、没有好的生源、没有大量的学习时间,就出不了好的成绩。

多年来,五一中路学校一直重视抓好“教学质量”,但由于所处地段偏僻,生源质量较差,在校学生的学习普遍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自信心不足,合作意识差,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发展面临瓶颈问题。

那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合作课堂”恰好能弥补了传统课堂的这些缺陷。它通过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来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合作课堂”也教会学生如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合作课堂”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互助品质,让学生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与集体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素质“人人都得到发展”。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学生,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于是,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先后派领导、老师到南宁市二十九中、隆安中学等地考察学习,借鉴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决定进行“合作课堂”教改实验。

我校自2011年11月起,开始实施“合作课堂”教改实验。首先,建立健全了“合作课堂” 教学改革实验的有关管理制度,成立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合作课堂教学实验工作室”,组建“合作课堂”核心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活动安排等规章制度,加强对课改核心成员的培训和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进行“合作课堂”教改实验。其次,先后利用双休日、署假对教师进行“合作课堂”教改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全员培训,有力地提升了教师“合作课堂”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再次,开展专家会诊课、学科研讨课、课例观摩课等一系列教改研讨活动,积极探索新课、探究课、复习课等课型的“合作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这一系列教改研讨活动,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合作课堂”教学技能。最后,通过“合作课堂”教改实验第一轮教师技能达标验收测评工作,全体教师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并涌现出各学科的教学能手,为合作课堂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不断的加大投入,数字化已开启了我国教育革命的新时代。为了探索基础教育的数字化发展,2012年我校着手构建“数字化平台下的合作教学模式”,并将这一模式从三个实验年级逐步向全校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如2013年秋季学期的期考统考中,小学部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成绩综合排名均排学片第一,初中部的数学、英语排名江南区第一。2011年中考,考上二三中重点高中14人,47人考上示范性高中。

两年来,我校先后接待了来自广西区内的南宁市、河池市、崇左市、钦州市、柳州市以及贵州省等地的近200所学校、2000多名领导、老师的来访、观摩、交流;数字化合作教学得到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为推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数字化进程所做的探讨和取得的成果,在南宁市乃至广西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2014年,在江南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合作课堂名师培养计划”和“特级教师培英”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培训工作。以“合作课堂名师培养计划”中的16名成员组成“合作课堂文化建设核心小组”,以成立工作坊、开展教改论坛、读书茶会、教师幸福生活沙龙等方式,每周三下午开展系列活动,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探索解决“合作课堂”教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突破“合作课堂”教改实验的瓶颈,探索适合本校教师学生特点的“合作课堂”教学方法和路子,形成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合作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合作课堂”核心小组为中心,以点带面,全面深入推进“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涌现出一批教改新秀和一批教学能手,如:在广西第二、三届“合作教学”精彩展示中,韦凯男、覃剑花、蒋丽华、何志成、谢小娟、谢丽梅、陆嘉庆老师荣获“最佳课堂”称号;在广西首届“合作教学”文化节中,黄蓓、肖喜农、覃馨影作了主题发言并获“优秀奖”。

2014年,在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师杂志社主办的全国教育创新评选表彰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全国教育创新先进单位,罗周胜校长被评为全国教育创新先进工作者。我校的数字化合作教学也得到了社会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南宁电视台、《南宁日报》、《南国早报》多次对我校合作课堂展示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2.以课题为手段,打造“兰文化、雅教育”校园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在 “十二・五”开局之年――2012年,我校开展了广西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课题《挖掘“兰花文化”,培育“四雅新人”》的立项工作,按照课题计划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课题研究工作。

以“(君子)兰”的文化为内涵,以“(淡雅)紫”为主色调,“君子安雅”通过追求真理之真、发掘人性之善、发现创新之美来培养“四雅”新人――“雅服(穿着儒雅)”、“雅言(说话文雅)”、“雅行(举止优雅)”、“雅趣(志趣高雅)”。以“雅”的教育为核心,精心塑造儒雅教师(仪表端雅、谈吐芳雅、举止优雅、志趣高雅)、用心培养文雅学生、尽心打造三雅校园(儒雅教师、文雅学生、高雅校园),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就是五一中路学校“兰文化 雅教育”的校园文化内涵。

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争“十佳”学生,做“四雅”新人主题活动。班级每周评选一次,年级每月评选一次,中小学部每半个学期评选一次,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并且评选一次,表彰一次。并力求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获奖,现在,我校掀起了争做“四雅”新人的热潮。

以“兰的文化、雅的教育”为平台,以争“十佳”学生,做“四雅”新人为着力点,按每室“一兰”,每室“一雅”的要求,整合布置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做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洒扫应对主题教育”、“爱国主题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

作为南宁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南宁市经典诵读示范学校,我们力图通过诵读经典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中国儒雅的传统文化来深化学生的内涵,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以养成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营造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诗教文化氛围。

首先,每一个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都必须参加“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启蒙描红、诵读经典、赠书送礼(学校依据课题成果分别编写了校本教材《书香百年出经典》和囊括学校所有文化内容及名家关于“兰”的名篇的《蕙风雅韵》这两本校本教材)”的开笔礼仪式,使他们初步感知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学苦习、尊师孝亲、仁爱处世等精辟文化,为成为“四雅”新人迈好第一步。

其次,我们将“洒扫应对”、“经典诗文诵读”融入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来展示学生制作“洒扫应对”手抄报及班级板报、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六一”儿童节、迎国庆、校庆、迎新会等活动相结合,举办”经典诗文伴我成长”诵诗比赛、“励志歌曲”大家唱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洒扫应对”,提高“洒扫”的意识,培养“应对”的能力。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再次,开展“日行洒扫”、“日读一经”、“日行一善”等系列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诵读行为。如在“洒扫应对”方面通过开展晨扫、每天一大扫两小扫、每周一次大扫除以及认真做好个人课桌、书包、书本、衣着的保洁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微劳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增强生活本领。“日行一孝”感恩行动,鼓励学生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成勤动手、多交流,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美德习惯。

此外,学校每月还组织“兰雅志愿者”到南宁市“阳光护老院”进行慰问帮扶活动,并与二桥南社区联手成立“莘莘学子情,爱暖空巢心”师生志愿者服务队,慰问帮扶社区的空巢老人。让师生在志愿服务中践行“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学洒扫,知应对”,用行动照顾老人,用心灵抚慰老人,从而提升师生的人格魅力、心灵境界。开展“生日问候”感谢行动,引导未成年人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当天,向父母说感谢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感谢父母养育之恩。通过与父母互赠礼物、接受老师同学祝福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对师长培养的感恩之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兰魂雅行・诚信在心”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

2014年起,我校合作课堂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为解决课改中的一系列难题,学校成立了核心小组,专门进行学校“合作文化建设”的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核心小组的老师们接触到了畅销全球80个国家的世界级励志书《不抱怨的世界》,纷纷被这本书能改变人的命运的魅力所折服,于是倡导全体教师通读了这本书,并在学校掀起了戴手环“改变爱抱怨”的运动,成就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为每一位读者配送了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并告知读者“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外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1.5亿人热烈参与了这项活动,且效果显著。

这个小小的紫手环引起了学校的关注和思考:首先,手环的紫色与学校校园文化中的紫色不谋而合;其次,这样一个橡胶做的紫手环便宜又环保,且美观又便于随身携带。在经过学校领导和负责德育教育的老师们的研究,征求了部分学生的意见后,我们在全体师生中发起了“诚信紫手环”活动。紫手环使用规则如下:①开始将诚信紫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②当你发现自己正在说谎、欺骗或者失信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③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说谎、欺骗或者失信,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④坚持前面的规则。可能要花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你才能达到连续21天不换手、无谎言、不失信的目标。

2014年6月,恰逢南宁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在我校召开,“兰魂雅行,诚信在心”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暨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诚信紫手环”使用启动仪式应运而生。接下来,学校就势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各个领域深入贯彻“紫手环”的使用理念,“诚信考试”、“诚信作业”“诚信工作”等系列活动得到了深入开展。

扎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广西电视台交通频道也多次到我校录制节目,宣传我校的兰雅校园文化。而且,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先后举行“兰魂雅行中国梦”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以及“兰魂雅行中国梦”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并以校本教材《书香百年出经典》、《蕙风雅韵》为主要内容,抓好校本经典诵读课;以校报《兰雅苑》为载体,更让学校“兰”的文化、“雅”教育深入人心。

(二)“民族艺术・科技创新”丰满特色两翼,高雅志趣特色教育培育四雅新人――“两翼”硕果累累

为使“两翼”更加有力,学校充分利用南宁市“十二五”A类重点课题《南宁市“五一路中国――东盟教育文化交流一条街”》中与新加坡相对应的实验学校这一特殊身份,借助课题《挖掘“兰花文化”,培育“四雅新人”》的研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民族艺术教育,进一步为实现“一轴两翼”办学格局的目标锦上添花。

1.民族气息浓厚的艺术教育特色培养高雅志趣

作为一个普通学校,要想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需要经过不懈地探索和努力。2009年春暖花开时,南宁市校外艺术活动中心计划在南宁市众多学校中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团体,这正好与我校的办学特色、育人理念相契合。为了拿下这个艺术项目,学校领导、老师带着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的诚心和志在必得的恒心三番五次与中心李颖老师交流、沟通,最后,终于打动了她和中心的相关领导,使这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堂鼓乐队在五一中路学校生根、发芽。

成立之初,学校邀请广西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李平老师策划乐队的定位,打击乐专家黄乐作为专业指导,学校主管乐队的音乐老师主要负责乐队的管理及平时的训练、排练工作。校内,乐队负责教师努力做到每个学期、每个月都有训练及排练方案,检查每个孩子对演出曲目的打击乐和舞蹈动作的掌握及与背景音乐的配合程度;校外,教师积极联系相关专家,协调各种关系,从鼓乐队的原创音乐的产生、相关专业教师到学校的指导、重大演出活动的策划和相关专业比赛的参与等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为敲出了五一中人的品质、打出五一中路学校的特色品牌,学校邀请广西京剧团专业作曲家为鼓乐队谱写了一曲具有壮乡特色的代表曲子――《欢欣鼓舞》,鼓乐队也因此而得名。

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欢欣鼓舞”民族鼓乐队终于不负重望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自2009年7月成立以来,鼓乐队凭着精湛的技艺多次获得市级、区级、国家级荣誉。鼓乐队的队员均获得由中国民族管弦协会颁发的打击乐五级、七级证书。

2. 不断创新的科技教育特色培育四雅新人

良好的科技教育设施,是学校科技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2013年9月学校利用教育部下拨的乐高教育套装,创建学校机器人实验室;2014年初,我校成为了加强第一、第二批南宁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建设的学校之一,获得了由南宁市科协和江南区科协下拨的专项科技室建设经费,用于学校科技室改造。这些基础建设有利于学校各项科技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如今,学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有:青少年机器人活动、三模一电活动(即航模、车模、建模、无线电测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Partners in Learning)VCT(The Virtual Classroom Tour)应用试验项目等。

现在,我校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融入到了令人快乐的活动中,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增强了实践能力,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特别是青少年机器人、航模车模等竞赛项目,在南宁市保持先进水平,并多次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大赛获金奖。07年代表广西参加WRO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获初中组金奖;09年机器人作品“火星搭桥―探索机器人组合”,获第九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工程创意赛二等奖; 2011年,机器人创意项目“跳琴”荣获第八届“WRO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选拔赛”一等奖;2012年,机器人创意项目《仿纳米布沙漠甲虫空气取水》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设计项目一等奖(金奖)。

二、学校特色办学的启示和普遍意义

1.优秀的办学人才

优秀的办学人才必须具有远见卓识、能够团结群众、能够苦干实干等优秀品质。也就是说,好学校必须拥有齐心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好的书记和校长。

2010年8月,学校更换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新班子上任之初,便对学校建设进行了五年规划,朝着巩固和加强“一轴两翼”办学格局、把学校打造成一所“文化底蕴深、科技素质高、艺术涵养好、儒雅贤淑美”的江南名校的目标而努力,整个班子围绕这一目标,努力奋进,使这所学校不断前进。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时任南宁市教科所邓雅学所长的指引下,罗校长见识到了“合作课堂”的魅力,并把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引荐给班子。经过班子的讨论、考察学习,最后决定将教改进行到底。

要让老师们完全自己长则几十年短则一两年而且运用娴熟的教学模式去接受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教改前的教师观念转变工作和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幸好,学校的这一举措得到了江南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我们请来广西英才心理教育团队来为全体教师的合作课堂教学技能做具体指导,然后进行全员封闭式培训。

如今,学校教改之路已经走了三年,期间曾经有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对这一改革提出质疑,也变着法想恢复传统课堂,可是学校领导班子顶住各方压力,没有争执、没有拆台,紧紧团结一心始终坚持走“合作课堂”课改之路不动摇,这是学校课改走入深水区,能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证。

2.把科研课题作为抓手

“以科研课题为抓手带动学校各项建设”是五一中路学校能够在普通学校闯出一片天地的重要原因。罗校长常说:“把我们建设学校的重大工作都做成研究课题,一来能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二来是作为课题,大家都有事做,也必须做,这样老师们评职称也有材料了。”因此,学校的“一轴两翼”建设就是按照这个模式推进的。

首先,学校开展了广西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课题《挖掘“兰花文化”,培育“四雅新人”》研究工作,还把这一课题与国家教师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兰文化,雅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与学校文化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个课题就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总领学校的一个大课题。

其次,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如被评为B级科研成果的广西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依托社区,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平台》的课题研究工作,还进行了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课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子课题《“实施合作学习,构建合作课堂”的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

在特色教育方面,学校借助课题《挖掘“兰花文化”,培育“四雅新人”》深化艺术和科技两方面的教育研究,积极努力研发校本教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深信,乘着党的十的东风,载着五一中人的梦想,明天的五一中一定会实现新的跨越与腾飞!

篇3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14-02

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1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广义的社会实践指按照高等教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在校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历,使大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达到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同时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最终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动机的目的性角度出发,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可分为6类:1)教学辅助类;2)勤工助学及有偿类;3)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类;4)科研能力培养类;5)国防、军训类;6)社会经验类。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2.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与行动统一的载体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知识远离生活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弥补了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全局意识、缺乏创新意识等不足因素。活动过程中,队员们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独立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并逐步掌握如何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执行工作实务等一整套处理日常工作的方式方法。这将加速知识的消化,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1.2.2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

近年来,在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的有待进一步健全的前提下,部分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显得束手无策。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机关、企业和社区的工作规程,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使其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以便做好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

1.2.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认识社会、认清国情,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大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到西部、访军营、进企业,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2.4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具体要求,作为“象牙塔”内的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促进自身独立性和个性发展,提高创新与就业竞争力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将不仅是时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2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形式,能使大学生在校园外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但是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长足发展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学生参与缺乏广泛性

各高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校级、院(系)级重点社会实践小分队上,而对广大学生只是一般的号召、要求,缺乏具体有效的组织和指导。除为数不多的这些重点团队外,其它团队实践形式普遍比较简单,主要是发放调查问卷、参观企业、或三下乡劳动等。因其本身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管理又比较松散,形式主义较浓,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

2.2 组织指导缺乏规范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做法是将社会实践活动当成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专门工作,一般是通过学校共青团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学校普遍重视校级、院(系)级重点团队建设,而且集中组队的规模不大、数量不多。活动中对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的问题,未能及时进行辨析与答疑,这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的效果。

2.2.1 实践结果缺乏实效性

由于把社会实践看作季节性的社会活动,为了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必然会强调活动的声势和新闻效应,使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实际意义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近年来,有些高校一味把社会实践“搞大”,追求轰轰烈烈的出发场面,追求轰动效应,对社会实践的规模、主题、形式宣传多,对社会实践的过程、收获、效果宣传少,给人产生有名无实,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2.2.2 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高校长期以来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育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有的只重视校级、院(系)级重点团队的成果或简单的按学生实践登记记录情况来简单考核。在评估过程中,大多数仅仅依据团队的调查报告、实践报告,然而部分学生以抄袭来应付,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2.2.3 指导老师缺乏积极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大多提倡应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指导将会极大提高社会实践的意义。但由于没有对社会实践教学及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编制、培训,使社会实践的教学、管理队伍处于临时应付、流动性强的状态,缺乏工作的连续性、积极性。

3 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探究

在国外,实践教育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经验有助于国内社会实践的发展。国外大学的实践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认识实践和以课外活动为依托的操作实践。国外大学在实践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归纳有以下几点:

3.1 注重课程改革,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他们认为,大学必须根据人们的需要,迅速地适应各种变化,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增加实验课、习题课、见习课的学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开始就讲授课程内容,而是先介绍课程内容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鼓励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方案或实验报告。

3.2 高校与社会联系紧密,鼓励学生创业

在创办科学院,加强与产业界联系的过程中,大学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创业活动。学生创业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如计算机软件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二是直接创办公司、企业,如惠普公司是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研究生惠莱特和派卡德构思和建立起来的,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更是大学生创业的典范。

3.3 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外大学课外活动之多、范围之广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这些课外活动有学术活动和非学术活动,有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常见的学生活动有讲座、沙龙、俱乐部、学生模拟法庭、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弥补了课堂的不足,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干,增添了情趣,是学生实践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4.1 加大宣传、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机制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建立健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考核、奖励等制度,保证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

4.1.1 加强社会实践管理的规范化

学校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规划,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到既有学校的统一管理又有教师的具体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党政明确社会实践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团委、各院系团委及社会实践社团)的作用,抓好学生骨干的选拔和培训,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动作用,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4.1.2 整合社会资源

学校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有关方面协调配合,是保证其育人效果的社会基础。通过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发挥实践活动的桥梁作用,把学校的科技育人资源与地方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把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化整合,建立起高校和地方的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发展。

4.1.3 做好实质性成果的指导

诸多调查表明,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兴趣很高,但许多学生对社会实践如何开展十分茫然,甚至不少学生不知实践报告、科技论文如何写作。因此社会实践中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有必要开设社会实践方法讲座,组织社会实践宣传队,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着力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

4.1.4 合理处理硬性要求与弹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保障社会实践质量建立必要的和规范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实践活动有规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有内容可考,保障实践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安排进行学分制,要求学生每年至少完成一定次数的课余时间和暑期专题内容的实践活动。

二是与评优挂钩。规定只有获得当年实践学分并且时间考核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评优,并把它作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条件之一。有价值的实践成果,可争取学校和社会的特别扶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4.1.5 完善社会实践网络信息化

该系统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激励体系、信息反馈系统等,实现社会实践信息的网上运作,加强社会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学生能够通过上网了解社会实践的有关文件、制度、基地情况,查询实践岗位;教师通过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科研项目,寻求合作对象。

4.2 围绕专业、社会热点问题,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在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4.2.1 强调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

通过动员、学习、讨论逐步使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好学校、院系、班级三个层面上的宣传发动,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让学生从被动式参加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活动后,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实践结果;组织总结交流,深化教育效果。

4.2.2 深入挖掘传统活动的潜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要着力挖掘传统活动(如三下乡、义务支教、社会问卷调查等活动)的潜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实新的内容,创新形式,形成新的亮点,赋予其新时代的特色。在保持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更加务实、更加深入、更贴近群众焕发新的活力。

4.2.3 更加注重与专业的结合

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促进“教”“学”相长。

4.2.4 活动的开展深层化、多样化

根据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活动:一年级组织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二年级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切入点,开展以“三下乡”为主、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实践道路;三年级结合专业实习、就业实践、创业计划大赛等,开展社会实践、科技活动与职业训练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

4.2.5 注重活动的时效性

社会实践的实践主题必然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潮流,并以符合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所需为追求目标。今年,全国各地,围绕北京奥运、改革开放三十年展开了热情的奥运文化、改革之风宣传,可谓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氛围。将大学生手中的知识和文化更好地带进人民之中去,真正实现社会实践的社会公益性。

参考文献

[1] 蔡景华.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运行机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