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4-26 10:28: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班级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班级教育论文

篇1

二、利用校讯通等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共同教育。因此,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是中外教育发展已久的一种方式。运用网络与孩子的父母及时沟通,问题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并且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充分利用移动校讯通等短信互动平台,让无声的语言飞到孩子父母的身边,让远在外地的家长能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通过短信交流探讨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提醒他们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一些季节性疾病的预防等。发短消息的形式也很多,可以群发,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发或个别发。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绩都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告知家长;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告知家长。孩子毕竟是他们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总是牵动着父母的心,当他们知道老师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孩子,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会有一份感动,便自觉地与老师交流,配合教育孩子,双方达成共识。校讯通等平台,构建起了老师与家长的绿色心灵桥梁,也让班主任感受到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三、班级博客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交流平台

所谓班级博客,就是通过互联网,以班级的名义建立的博客,供班级全体成员共享的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建立班级博客是我们进行班级管理的一个非常便捷的管理方式,给班级管理带来生机,拉近了我跟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1.让博客成为班级文化展示的平台。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不仅要注重环境的美化对孩子的熏陶,更要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规范,及精神层面的要求。如何才能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班级文化,进而与老师共同教育影响孩子呢?班级博客便为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把班级文化通过班级博客展现出来,比如我把我的班级博客命名为“我的未来不是梦”,意在激励大家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在博客里展示了我们的班名、班歌、班徽、教师寄语及我的班级管理理念等,把我们的育人理念传达出去,让家长们了解我们的班级文化,从而更加针对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提出宝贵的意见,群策群力管理好班级。

2.让博客记录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在班级博客中收录学生的成长日志、图片、留言等,记录他们在各个活动、各项比赛的精彩瞬间,记录孩子的童言稚语、记录老师的谆谆教导与鼓励。这既能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又见证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篇2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他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必将对班级管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班主任具有人文底蕴,他就会懂得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就会努力挖掘班级管理中的人文价值,就会真心实意为学生的发展、需求着想,这是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发展中多么需要的理解和帮助啊!。 那么如何设计、安排班级活动,让它能具有人文底蕴,让它产生更为积极、深远的教育影响呢?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抓住契机型”班级活动

学生的校园生活紧张而忙碌。学生往往非常看重自己的学习及成绩,而对真正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比较忽视。同时,他们又非常渴望友谊,非常害怕孤独。这一对矛盾,常常困扰着学生,使他们的情绪、心理常常处于波动状态,严重的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如果用传统的简单说教,学生会觉得是一套套大道理,离自己很遥远,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如果能够抓住契机,捕捉他们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读报时间,发生了这样的事。读报的同学非常认真的朗读,而听者寥寥。或埋头做作业、或趴着睡觉、或小声讨论。大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没有人注意读报同学的感受。后来,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班会——“看漫画,取名字”。画面上,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读报的情景。同学起先感到新鲜、有趣,随着取名的深入,大家的表情中渐渐多了沉思的份量。名字由“鹤立鸡群”的不妥,到“读报写真”的一般,再到“都是读报惹得祸”的调侃。渐渐的,“谁听谁的”的沉重,“下面的同学看过来”的呼唤,得到了更多的呼应。事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发现,用心的去感受。”

2、“展示自我型”班级活动

当代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很强。希望展示自己,希望得到社会、同学、家人的肯定的愿望也很强烈。如果能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自我中锻炼能力,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密切交往,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班级活动也可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20××年10月1日,我们班举办了庆祝祖国生日的主题班会。地点不在教室,而在学生操场;师生没有坐着,而是或蹲或趴或站;手里不再拿着钢笔、圆珠笔,而是五彩的画笔;面前不是课桌,而是印着“祖国生日快乐”的雪白条幅,围绕“祖国生日”这个主题,每个小组各显神通。有的画长城美景,有的画熊猫,有的画金狮狂舞,有的画火箭发射。擅长绘画的主画,擅长配色的配色。有的当下手,有的当对外联系员,收集信息。大家彼此团结一心,又各显其能。画完后,正值学校班会课下课。许多同学走到操场,围着“美丽的画幅”,兴奋地评评点点。这时,有同学灵机一动,在画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一时间,同学们纷纷涌上来,都积极地留下自己的签名,这一场面将活动推向了。这个展示自我的绘画比赛,被拍成了照片,选入了我校70周年校庆的图册中。这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肯定,同学们的爱国心、自信心空前高涨。无疑,这样的班级活动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交流、合作型”班级活动

21世纪的学生应学会什么?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合作。交流、合作是当今学生致命的一项弱点。有的同学性格内向,有的同学不会正确交往,有的同学自我意识过强。这些都会影响正常的合作、交流。长此以往,对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发展都有危害。因此,开展“交流、合作型”班级活动,正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美化教室的评比活动。经班委讨论,我们形成这样一个思路:发动同学,加强交流与合作。首先请同学设计美化教室的方案,广泛征集意见。经过民主协商、统一方案后,将各项具体布置任务进行招标,择优选取参加者。各个活动小组确定了布置教室的时间、选用的材料、不同的分工,然后分头开始行动。布置完后,参加学校的评选。根据评选的等级,用班费给与相关的同学一定的奖励。整个活动,参加同学之多,同学间的配合、交流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有了班级活动这个纽带,大家很自然、很融洽地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4、“与生活接轨型”班级活动

德育的外延等与生活的外延。学生不仅仅生活在课堂里,书本中,校园内,他们更生活在火热沸腾的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现象,各种人生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他们内心或感动、或振奋、或困惑、或消沉。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更多的追求。他们渴望能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人生。如果学校教育、班级管理不适当引导,学生就会感到自己了解社会的愿望不被理解、不被重视,他们就会从各种别的渠道,甚至是有害的渠道去获得这些信息。许多学生留恋网吧、荒废学业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

篇3

中职学生是指初中学生毕业后没有考入高中,到学习专业技能的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惰性和厌学的心理,多数人不能主动地吸取中考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思想上仍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中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已变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让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因此就会更加懒散,上课迟到、睡觉、上网,有甚者无故旷课。中学时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不被班主任和同学、家长认可,有的甚至没有朋友,长期以来在批评和取笑甚至讥讽的环境中成长,内心已失衡,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参与任何活动,久之已形成了自卑心理。

(二)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是非观淡漠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工人家庭、农村或者是个体商户及无业家庭,而且约有60%是单亲、离异家庭。这部分学生主流都是非常不错的,他们具有积极向上、关心集体、乐于奉献的精神,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社会上的不良道德观念在时时刻刻冲击着他们,有时就会出现道德观的扭曲。有关部门在调查中发现,未成年犯罪的比例逐年有所增长,作案中中职的学生也在日剧增加。这部分学生大部分自控意识和行为能力差,是非观念不强,主要是长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他们的自觉性也越来越差,控制能力不断降低,很容易冲破道德底线,走上不归路。总之,目前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偏低,缺乏法律知识与法制观念,更不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

(三)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而在当今社会在网络、改革创新等各种思潮错综复杂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也变得活跃起来。他们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自主、竞争、开放等意识也呈现出来。他们发展自我、展示自我,需要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需要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因此,我们应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提供一个舞台,提供机会让他们去展示、释放自己。

二、赏识教育在和谐班级建设中的运用

(一)对赏识教育的认识

赏识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并给予重视和赞赏,以调动其积极性。赏识教育是以尊重、信任、宽容、鼓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褒奖,使其发挥自己的潜能。赏识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利用可利用的资源赞赏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赏识教育的实施

1.运用赏识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是指引建立和谐班级的发展方向。学校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赞赏,学生也是如此。在学校中往往听到某某学生议论非常喜欢张老师或李老师,也愿意上他们的课。其原因是老师永远都是用微笑与学生交流,很少批评学生,经常会告诉学生你们是最棒的。中职的学生许多都是在嘲笑或讥讽中成长的,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告诉学生你们是最聪明的,用赏识教育叩开学生封闭的心灵,用赏识教育震动学生的心灵,用赏识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赏识教育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消除了一些学生内心的压力或恐惧感,学生的行为由被动变成主动,激发了主体意识,上课积极发言了,活动踊跃参加了,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发展了,愿意主动找班主任谈心了。班级的学生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班级建设也一定会朝着积极向上的趋势发展。

篇4

二、知为先,行为重,分层深化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需要分层深化。为了净化校园,使学生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我们训练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在这个单项训练中我们遵循知行并重的原则,进行分层深化,取得了明显效果。训练步骤是:(1)认知明理。懂得为什么不通通乱扔果皮纸屑,应该怎么做;行为上由无意丢弃纸屑到经别人提醒马上改正,然后达到能将垃圾丢入果皮箱,并能提醒别人或举报错误行为,时间大约为一周。(2)强化训练,深化主题。开展“捡起一片纸屑,奉献一份爱心”的活动,行为上达到见到地上的纸屑、果皮主动捡起来并放入果皮箱,时间为两周。(3)总结表彰、树立典型、组织观摩。在班级管理,我校的四四班、五二班积攒废纸,自筹班费的做法得以大力推广。(4)开展“接力赛”。学校德育处加大检查力度,组成以德育干部、班主任、学生干部参加的检查小组,每周一查,各班开展“创一周无纸屑”“创两周无纸屑”竞赛和“无违纪周”“无违纪月”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竞争意识,使学校环境卫生面貌和学生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观。这种分层深化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5

执教几年,越发觉得班级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很多老师往往重教学研究,轻班级管理。他们似乎觉得教学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能力,教得好,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而带班管学生,有什么可说的。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其实,这才是一门最复杂、最深奥的学问。

人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高级动物,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思想情操、喜怒哀乐各不相同,要把一个班五十多名学生的特点琢磨透,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个家长一辈子连一个孩子都不一定能管好,一个老师要在三年内(甚至一年内)要将全班几十个学生都吃透,非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教育专家不可为也。因此常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们,更要注重在班级管理中的“人本教育”运用。

一、何为人本教育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教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教育承担着开启人智能的责任。在这一方面,从最初对智能的单一理解(语言——逻辑智能),到20世纪中期加德纳等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在往后数十年间进行实践,人类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在智能开发上探索得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然而人之为人,除了智能的开发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灵魂的塑造。一个智能发达的“个体”能对世界有所裨益,然而灵魂重量的缺失,将使生命丧失其特有的灵动和丰盈,流于纯智能的寡淡和单薄。

在思想史上,人本的哲学取向其源可溯至普罗塔哥拉“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论断。普罗塔哥拉的论断乃是基于认识论的,它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人在认识中的中心地位。从“人本主义”到“以人为本”或者说“人本”,核心的理念就从“人是认识的主宰”转向“人是实践的目的”。因而,“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就演化为“人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席勒发展了这一学说,他认为:“人本主义要求,人的整个本性应该被用来作为哲学必须全心全意以其为论证起点的整个前提,人的全面满足应该是哲学必须以其为目标的结论,哲学不应该借助一开始便抽象……来脱离真实的生活问题。”席勒的论述表明,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人在其中的两个基本的规定性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以及人的需要之满足作为归宿。

人本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最终极的目标应是培养“人”。这样的人,不仅在智能上得到全方位的开发,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属于他自己的灵魂。纵观中国当代教育。在智能的开发上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灵魂的唤醒”更似渺渺无期。然而诚如一位教育者所言。我们无力凭己之力改变这个教育体制,但我们可以宣扬一些合乎教育本质的理念,用以感染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者,从而使受教育者获益。具体来说,人本教育就是要在一线的教育实践中融入人文关怀,在进行智能开发的同时唤醒沉睡的灵魂。

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对学生智力启迪的同时不放松对其灵魂的塑造,这才是一个好老师应该做的。

二、当下教育的非人本现象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总觉得我们还处于一种原始的低层的管理水平,我们的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在现实具体的班级管理中,还存在着“非人本”教育的现象。

非人本的教育重共性、划一而非个性、差异。作为教育对象的人之属性,可以理解为人所共有的属性,也可以理解为人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非人本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并非是以单个对象的属性为其出发点,而是以对象的共同属性为出发点。它试图将复杂的教育对象归结为简单的整齐划一,其结果是差异的消除。抽象导致无差别的划一,而对抽象划一性的追求,则必然是抹杀个性和差异。教育的计划要求是这种划一的宏观表现,而班级授课制则是这种划一的微观形式。而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只见到抽象的“人”,而看不见一个个活生生具体的人。有情有感的生命的人。我们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成份太少,总是企图以这样的制度、那样的纪律去制约学生。我们常常习惯于以多少个“不准”,多少个“严禁”来要求学生,但我们却很少考虑学生这时候都想些什么,他们的希望和要求是什么。有时候学生的要求不一定过多,不一定超越了现实,但由于我们的疏忽,我们的不理解,常常让学生失望。试想。那些常常带着失望情绪的学生能对你的那些“不准”、“严禁”心悦诚服地去遵照执行吗?有的大打折扣。有的置之不理,有的还要“顶风违纪”。久而久之,学校、老师与学生形成了对立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正确要求都难以贯彻落实。因此,无论是在教育理论的论述中,还是在教育实践的言说中,学生是作为“对象”而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作为对象的学生是一个总体性概念,而非是一个具体性概念。总而言之,教育的出发点已经不是具体的个人,而是抽象性的和划一性的人。划一性和抽象性成为真实的存在,而差异性和个别性则成为被排斥被压制的对象。当代教育所面临的真正矛盾和症结正在这里,

三、人本教育的走向

实践“人本”教育,首先必须要在人的观念上取得突破,从本质主义的人性观转向生成主义的人性观,把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现实的而非理想的、差异性的而非划一性的人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只有在尊重差异性的前提下,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示,人的创造力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人的主体意义也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尊重人的差异性意味着,教育只是人的存在。它不是与人的发展相分离的,而是人自身发展的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充实,更是完整人格的培育。

篇6

二、做好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为了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只害怕班主任,对任课教师的批评教育不容易接受,更有甚者还会当众顶撞老师,因此在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班主任的协调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剂。班主任要想在任课老师和学生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首先要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虚心听取他们对班级学生情况的反映,采纳意见和建议,使任课老师能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中,要深刻地认识到在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中,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更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对学生的要求要做到宽严适度,尽量一致。任课老师如果遇到学生棘手问题应避免正面冲突,应及时交予班主任处理。其次,班主任要时刻在学生中维护老师的形象,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积极评价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正确引导学生尊重任课老师的劳动成果,全面展现任课老师对班级的贡献。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任课老师深入其中,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焕发学生对任课老师的尊敬之情。最后,班主任还要经常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老师的工作,以感恩的心态去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样齐抓共管,效果会非常好。

篇7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良的社会之风横行。青少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所有的新事物不加辨别,或者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分好坏,全盘接受。同时,对一些事物只看表面现象,不能很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些同学,因为一件小事,或吃过一些小亏就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产生了怀疑,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可以信赖的,别人都是不可以相信的。如此种种,必将导致一些行动上的过激,性格上的怪僻,行为上的异常。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共同参与者,首先,我向全班同学表明我的态度,不管你以前怎么样,我对大家都是一样的信任,不存在偏差,不存在偏见,更不存在成见,把班级体建设成一个平等、信任、和谐的交流平台,使大家的关系建立在一个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

新学期开学时,我发现班上有些同学在非开放日到校外活动,当我问及他们是怎样骗过门卫出去时,有的同学告诉我,是冒充我的签名混出去的,还有的同学告诉我,翻墙出去的。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专门召开了一次班会,让全班同学讨论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来大家总结二点:一、这种做法确实不对,而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二、想出去怕老师不批准,只能另辟捷径。关于这个问题,我趁热打铁,及时向大家表述我的观点:第一:只要是正当理由的,走正常请假手续,我一定批准;第二: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什么动机,一定要对老师讲实话,根据情况,酌情处理;第三:不管出于什么情况,说谎话者,骗人者,一律从严处理。从此以后,学生尝试着找我批过几次假条,再没出现过翻墙外出的事情。以诚感人者,人示诚而应。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其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人者,先正己。有人说,看一个孩子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家长是怎样的人。我想说,班主任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也至关重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去要求别人做到。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我平时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首先,我就要做到每个周日晚七点的班会时间,提前进班。自担任班主任以来的两年时间,从没有一次迟到。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人,以爱的力量感动人,以真理的力量征服人。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性格不成型,不稳定,容易叛逆,不服管教,稍不注意,容易形成对立的局面。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在身体发育方法已经接近成人,但在思想成熟方面还处在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一个转型期,需要爱和关怀。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既希望得到关爱与注意,又想要表现出成熟的一面,敏感、脆弱、不服输。基于这一点,在情感上,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充满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允许他们犯错误,但在发现后要及时改正。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指导他们怎样照顾自己,整理个人内务,做他们的朋友,有了问题,共同面对,不以师长的身份压制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引导,指明前进的方向。从新生入校开始,我就告诉他们,在学习中,需要做好哪些事情,学好哪些课程,三年后毕业时会面临怎样的选择,让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规划,有方向,有目标,学习才会有动力。当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以后,别的想法就会减少,有利于班级的稳定,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诚信可以使人受益终生。榜样,使人生有了目标和方向。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无坚不摧。

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我还是个新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我相信,有我们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明天定会阳光灿烂,我们也终将做到无悔于人生,无愧于这个职业。

作者:夏艳娜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篇8

本文作者:姜波刘金凤工作单位:广东商学院

在民办高校所走过的三十多年的历史征程中,应该从整体上来讲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无论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在师德建设方面都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尤其是在师德建设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视生如子、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实敬业,他们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急需解决的问题,表现出了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所存在的固有特点,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社会外界因素的影响,使部分思政课教师道德出现了滑坡。例如,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滚滚狂潮以及中西方文化交融与撞击,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许多新变化,使人们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例如,小悦悦事件中人心的冷漠,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做好事怕被诬陷等等,当然社会上的这些不健康、不文明、不道德的恶习也在冲击着宁静的高校校园,使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出现了退化,甚至滋生了一些不良倾向,严重地影响了思政课对学生的教育。例如,有的思政课教师过度关注自身利益,而把教师工作就只视为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从而淡化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有的不安心做教师,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是过多地抱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想得过且过,敬业精神急需加强;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顾完成教学任务,不敢大胆地管理课堂纪律,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地位、权益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障,所以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安全感。虽然法律规定了“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但是事实上,一般的民办高校仅仅为教职工交纳了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而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不给教师缴纳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有些学校甚至限制教职工的种种权利,如限制考研、考博、职称评定等,即使有些人评上了职称,但也得不到聘任,教师基本没有申诉权。而且民办高校“以学生为上帝”,这就使学生对师资的期望变成挑剔。教师好不好,行不行,不是依靠专家、同行的评价,而是主要看学生的评教。在民办高校中,学生对教师不满意就主动要求调换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公办高校,同时课时量又大,超负荷运转,使很多教师身心疲惫。有些学校往往只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而师德制度的建设却是非常滞后的。制度缺失和制度建设滞后是导致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问题持续存在的根本原因。首先,培训机制不健全。当前,有一部分民办高校正处于盲目的扩张时期,因而对教师只是重利用,却不重培养,其中也包括师德方面的素养。这种态度使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师德培训上大多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例如,在组织新教师培训上,过多的就是强调对学校的认可度,忽略了对其进行教师师德、素养方面的培训。当然虽有一些院校也制定了师德建设规章制度,但大多数都是脱离现实,或者难以实施、操作。其次,评价机制不科学。目前,许多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师德评价方面还只是流于形式,内容也比较空泛。师德并没有真正成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晋升职称、工资调整时,学校多是凭借其科研成果、课时数等硬件,并没有把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进行一起量化,所以在这种导向下,势必会造成一些思政课教师师德观念淡薄。再次,激励机制不明确。当前,一些民办高校缺乏对思政课教师的激励措施。很多学校,包括公办院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地位认可度是低于专业课教师的,认为只有专业课才是本学校重要的品牌特色,而忽视了“两课”的重要作用。所以对于思政课教师的激励措施也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的,这样就会严重地抑制了一部分思政课教师的奋发积极性。

解决问题新举措虽然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有其特殊的问题与特点,但是也存在着它本身固有的规律,我们一定要把握其规律,探索建立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德是具有其外在性的,是可以测评的,所以应构建多层次的监督体系。首先建立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通过院系领导听课或调研,教学督导委员会不定期地抽查听课,本院系教师互评,学生每学期对教师进行综合测评,学生家长反映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个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状况。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鼓励学生对教师的师德行为状况进行公开评价,也鼓励教职工之间互相进行监督与评价,督促每个思政课教师提高职业道德。最后通过教育使教师由职业道德的他律转化为职业道德的自律,由师德规范的外在要求、外在规范与约束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要求、内在规范与约束。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德是具有示范性的,这样应该大力宣传、报道那些在实际工作中教书育人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又要注意发现培育身边的教书育人典型。身边的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和教育作用,要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不仅包括精神层面的奖励也应该包括物质层面的奖励,例如对师德高尚者在职务评聘、晋级晋职、进修深造等方面应优先考虑。而对于那些违背教师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者,要予以严重处分,使校园的师德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净化。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具有可塑性的,所以应培养教师的自律意识。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是受过多年的高等教育的,对于大是大非、善恶美丑还是清醒、了解的,所以应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培养每一名教师的自律意识,使每一个教师都能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提高。21世纪,科技和人力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个时代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科技与人才的发展,而科技的进步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赖于依靠良好的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人们把教师比作“红烛”、“春蚕”,这是教师奉献精神的写照。笔者认为作为21世纪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能够照亮别人,自己也要学会使自己永远灿烂,这样能使我们传统的道德美德永恒地得到传承下去。

篇9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2、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及名言警句。

3、学习和借鉴孔子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观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论语》和儒家思想。

2、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3、探究学习课文前两则。

4、背诵、默写前两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谁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学生回答相传,宋代名相赵普在政期间,社会一片大好,人民安居乐业,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就有这一说法。可见《论语》的作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十则,去聆听先哲的教诲吧!

二、明确学习目标,并逐步完成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论语》和儒家思想。

自学指导(一)

学生借助手中的资料或者课下注释收集孔子及相关知识。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

类型

1、语录体(第1―9则)

2、对话体(第10则)

3、叙事体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何谓五经?谓《诗》、《尚书》、《礼》、《易》、《春秋》也。

学习目标2、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教师指导: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性情。

自学指导(二)

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笔圈划出生字词。利用课下注释或者工具书,查准字音。

论语lún 愠yùn 说yuè 三省xǐng 罔wǎng

殆dài 弘hóng 凋diāo 是知也zhì 诲huì

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小组内尝试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节奏。

听朗读录音,注意听准节奏,听出韵味。请同学们轻声跟读。

划分节奏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学习目标3、探究学习课文前两则。

自学指导(三)

小组讨论前两则,划出并解释你们认为需要引起重视的字词,并试着翻译整个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很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明确: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学习目标4、背诵、默写前两则。

自学指导(四)

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前两则。

齐背,点名背。

默写,小组内互改,组长点评。

迁移应用练

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

1.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3.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要点归纳

篇10

二、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同与其他任课老师不同,具有特殊性。小学班主任需要组织班级活动,与学生的接触比其他老师要更频繁,更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日常中对学生的影响也更大。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德育教育,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小学班主任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主要监督者、主要领导者和标杆榜样。小学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班级环境营造者。

三、小学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

1.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好的氛围有巨大的引导力量,可以约束、激励人,小学班主任在班内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德育氛围,争取慢慢形成人人做好事、不良行为无处存的风气,让小学生清楚的知道对错善恶,并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付诸行动,良好的班风,具有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

2.利用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教育

如今,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着两代人、八个家长的宠爱,习惯于大家都围着自己转,慢慢形成了自私、霸道、攀比的性格,因此,针对小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不良习惯,小学班主任除了在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小学生的实践活动,要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如,鼓励学生在家中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完等,例如,利用课余时间带小学生出去进行敬老活动、让小学生理解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让小学生帮农民拔草,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不浪费粮食、不韭菜麦苗不分。如举办“举办学习雷锋活动月”“、每日一好事”活动,让学生学习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精神。

3.结合社会现象,举办德育教育的主题班会

德育教育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思想认识,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小学班主任可以结合当前关于德育的社会现象,举办主题班会,让学生发言,例如”扶不扶“,让学生即要提高思想警觉,又要培养正确的思想认识观。

4.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考虑到年龄差异因素

小学生虽然综合年龄较小,但年龄差异任然存在,一年级与六年级的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向深度差距很大,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考虑年龄因素,例如,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育,告诉学生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像狐假虎威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揠苗助长的故事等等,或通过看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让学生学习动画里人物的优秀形象,尤其小孩对动画里的人物都很崇拜,这些方式的德育教育不会生涩难懂,效果显著。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虽然不健全,但已经有自己的想法,班主任可以结合社会现象讨论进行德育教育。

5.尊重、激励学生

班主任只有得到学生从心底的敬佩,在讲道理时,小学生才能接受,班主任要真的尊重学生,才会达到学生从心底的尊重,而不是害怕,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小学班主任首先要认真考虑学生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平时课下相处,要像朋友一样与小学生相处,这样学生才会与班主任敞开心扉。另外,班主任应尽量多鼓励学生,能表扬的不批评,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对那些胆小的小学生,更应该多鼓励,鼓励他们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即使回答的不完美,也要给与表扬,鼓励他下次回答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