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及应用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6 07:59: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算机及应用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计算机及应用论文

篇1

2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

2.1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岗位课程群,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

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级课题子课题:《高职高专计算机类课程改革的研究》基础上,以科研带动专业建设,结合工作过程与相关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针对计算机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实际设计出科学的项目任务和职业能力目标,再对课程体系进行结构分析,完成课程设置,实现课程目标主动对接岗位群工作过程和任务所需职业能力的目标,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要。

2.2课程设计模块化原则

确定出核心课程后,按照教育学相关理论从纵向上对课程之间的先后、主次等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下,以项目开发为主线,横向上确定课程之间的平行与整合关系,最终形成了”层次推进式”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和各种单项技能融入各职业能力模块中。从各职业能力模块出发,设置课程体系。即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从事目标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出发,将每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详细分解,提炼出若干任务(知识点和技能单元),围绕生产流程或工作流程,将传统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最终按照岗位群要求,以模块化方式重构核心主干课程体系。

3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引导,以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本位的课程观完善学习领域岗位课程群设计,修订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方案与课程标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将知识划分转向工作项目任务划分,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361”实践教学模式,编写高职计算机类项目任务案例系列教材,并推进与之相适应的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践行教师“双师”、学生“双证”制度,以赛促学,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际动手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岗位职业竞争力。

3.1编写高职特色“项目任务驱动”系列教材,强化能力培养主线

在多年来充分研究高职计算机相关岗位能力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高职计算机类课程“项目化、模块化、实践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基于多年课程改革与建设积累,整理历年课程讲稿,于2008年开始经过几年时间呕心沥血编写《高职高专计算机类课程改革规划教材》,突破传统教材、教学法的诸多弊端,教材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的课改理念,其编著思路、任务样本均位于同行前列。提出并实现了计算机类课程“项目的模块化分解、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学材式教学资源整合方法,教学实施教、学、练、做四位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于2010年荣获第三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

3.2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1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练、做”一体化模式

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与操作要求,掌握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教学内容。

3.2.2课程实施通过实际任务驱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实际任务引领,并以任务驱动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任务中涵盖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从事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介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后取得明确的成果作品,让自主获取新的成果成为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的动力。

3.2.3创建“361”教学模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创建“361”式教学模式(三段、六步、一综合开放案例)“三段一体”的学习过程:教学实施分为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形成了由浅入深、案例有小到大、逐步提高的过程。“六步法”课程教学环节:课程教学全部在多媒体网络机房进行,“教、学、练、做”完全融合。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总任务的导入>逐个完成由模仿型总任务切分而成的子任务,与此同步逐步完成开放型任务>最后完成两个总任务(获取学习成果)”的过程,辅以课余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的锻炼与提高。每个情境由提出任务>任务分析>确定实施方案>任务实施>在任务实实施过程中的检查与指导>完成任务后的评价及拓展训练等环节构成。一综合开放案例:在课程末尾、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模仿制作案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开发制作开放性综合案例。

3.2.4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际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相结合。

3.3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模式,有效控制教学质量

改革本课程的课程成绩考评,采取“基于过程控制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采取有效的过程控制。将课程教学及考核分为平时、阶段和综合3部分。同时采用“阶段循环考试法”,也就是学生进行考核后,如学生对本人完成任务情况不满意允许进一步完善,可以重新考核的“阶段循环考试法”,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状况。

3.4引项目入校园,完善实训实践教学

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考核入手,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实践教学的相关文件,加强实训室建设,开放实训平台,以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实现岗位与课程相对接,引进项目进入到实际教学中,建立项目式的教学组织方式,推进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3.5以赛促学,实施“双证书”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课程优势,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将职业技能赛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比赛中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检验学生应用能力,展示学生的风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轨,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荣获全国“挑战杯”大赛、自治区高职技能大赛等奖项10余项。

3.6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适应高职教学

高职高专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既要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革,还要灵活的设置教学教法,对老师的要求也提出了新标准,要求教师走入企业走入实践,以应对新形势新要求,技师与教师双师型的专业人才,更加适合高职的教学工作。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健全师资队伍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加强教师团队、兼职教师资源库、教学名师、专业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五项工程”建设。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教研室任教,充实教师队伍。以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中心,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引进、聘请相结合,校企互通,共同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有计划地让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教学团队教师100%具有“双证书”,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驾驭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荣获教学名师、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教案评比等各类奖项21项。

篇2

一、氯酸钠概述

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其分子式为NaClO3,分子量106.44。通常我们见到的是白色或微黄色晶体,在介稳状态呈晶体或斜方晶体。相对密度2.490,熔点255℃,味咸而凉,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液氨、甘油。有潮解性。加热到300℃以上就可分解放出氧气。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氧化能力非常低,与硫、磷及有机物混合或受撞击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二、氯酸钠应用及发展

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市场广泛。国际上氯酸钠92%用作纸浆处理和饮用水处理的原料:北美氯酸钠98%用于纸浆和造纸业,其余2%用于制备氯酸盐、矿业等。欧洲氯酸钠84%用于造纸业,7.8%用于制造其他氯酸盐、亚氯酸盐,4.2%用于制造除草剂,其余4%用于铀矿及其他。日本氯酸钠73%用于造纸业,6%用于氧化剂及其他氯酸盐的制备,5%用于除草剂,16%用于纺织及和其他行业。目前全世界氯酸钠的产销量约为300万吨,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北美(加拿大、美国)和北欧(苏格兰、瑞典)。其中北美产量约为170万吨/年,北欧产量约为72万吨/年,日本产量约为8万吨/年。加拿大和美国的生产能力超过190万吨/年,瑞典、法国的氯酸钠产量也在20万吨/年以上,而我国却不足20万吨(包括用于生产氯酸钾所消耗的氯酸钠)。美国是氯酸钠消耗大国,虽连续扩建新装置仍需从加拿大、瑞典等国进口,以满足纸浆漂白、饮用水处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欧洲的芬兰、瑞典、法国等国家,纸浆和纸制品生产商用二氧化氯作漂白剂的发展迅速。在日本其需求量也在连年上升,是氯酸钠的长期进口国。

国外纸浆厂之所以采用二氧化氯漂白的主要原因:一是环保工作的需要,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氯气漂白纸浆会产生强致癌物,还易与水中的腐殖质形成氯代烃,与水中酚类形成有怪味的氯酚,与水中的氨形成对鱼和人类均有害的氯胺,且氯气长期使用可引起水中某些微生物的抗药性,污染地下水源,不利于环保。目前欧洲和北美都已立法禁止造纸业使用氯漂白;二是二氧化氯与其它用于漂白的氧化剂相比,其漂白性能好,它的氧化电位适中,能有效地处理附着在纤维上的色素和污物而不影响其纤维强度,而且纸浆织物的白度可由原来氯漂的75°提高到85°。用二氧化氯漂白纸浆,生产的纸品在潮湿空气中不随时间延长而发黄变色,保证了纸品质量,价值也比较高。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一种在成本及纸浆白度与强度方面超过二氧化氯的替代品。因此,制浆领域采用氯气漂白纸浆的方法将很快被二氧化氯漂白法所取代。

氯酸钠在水处理方面主要是应用氯酸钠衍生的二氧化氯。在城市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国际上通常采用3种消毒方式,即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臭氧消毒,中国基本上是采用液氯消毒。采用液氯消毒,在杀菌的同时,又带来游离氯对各种有机物的氯化作用,在水体当中产生三氯甲烷、二恶英、氯酚等致辞癌物,危害人类的健康。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对饮用水质的调查中发现,各地的饮用水中有各种不同属性的有机物300多种,其中三氯甲烷含量最为突出,一些地方的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310μg/L。二氧化氯与液氯消毒相比,两者的消毒体系非常相似,但二氧化氯消毒不会与水中的有机物产生三氯甲烷,不会产生氯化胺,却能破坏酚、硫化物、氧化物和其他许多有机物;与臭氧消毒相比,二氧化氯消毒投资少,产率高,在水中的滞留时间长,能够有效地杀除和控制各种细菌,同时也不会与水中的溴化物、次溴酸物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由此可见,二氧化氯不仅是一种比液氯更有效的杀菌剂和杀病毒剂,且其氧化能力仅次于臭氧(投资低于臭氧),消毒过程中几乎不形成三氯甲烷和挥发性有机氯,同时生成的总有机氯也要比液氯少得多,其取代液氯已成为时代的必然。目前,二氧化氯在欧美国家得到了普遍应用,而中国则刚刚起步,许多科研院所和自来水公司都已纷纷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氯酸钠技术简介

氯酸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电解法。

化学法:化学法是以石灰为原料,将石灰制成石灰乳,然后氯化。在析出了氯化钙结晶后的氯酸钙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或碳酸钠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氯酸钠溶液和硫酸钠产品。由于化学法生产氯酸钠有工艺流程长、设备多、占地面积大、操作环境差、生产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国内外氯酸钠生产均不采用这一方法。

电解法是以原盐或精制盐为原料,原盐需先制成饱和的粗卤水,然后加入纯碱、烧碱和氯化钡,除去粗盐水中的钙、镁及硫酸根离子,并过滤得一级精制盐水。一级精制盐水再经离子交换处理或膜处理得到二级精制盐水,然后在二次精制盐水中加入重铬酸钠、盐酸,调节PH值后送入无隔膜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电解得到的氯酸钠溶液,经过脱次氯酸钠、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结晶氯酸钠成品,现在所有厂家都采用的是电解法工艺生产氯酸钠,其工艺过程大体包括盐水工序、电解工序、结晶干燥工序等,现分述如下:

(一)盐水工序

北美、欧洲国家氯酸钠生产所用氯化钠均为精制氯化钠,其钙镁含量极低,盐水精制工序常采用二级净化处理(采用膜过滤、离子交换处理等技术,进一步除去卤水中的杂质离子)。因精盐中杂质含量少,故而盐水精制工序生产线短,排渣量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国外氯酸钠生产厂家都非常注重盐水的净化处理,因为盐水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电耗和洗槽周期。

国内氯酸钠原料采用矿盐、卤水、海水,原料杂质较多,精制生产线长。由于原料精制设备简陋,精盐水钙、镁含量高,故而造成槽电压升得快,洗槽周期短,一般在三个月洗一次,进行盐水的二次精制可使卤水含钙镁量降低,还可降低电耗、延长洗槽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二)电解工序

电解工序是生产氯酸钠的最主要工序。电解槽是氯酸钠生产的关键设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钛基涂钌金属阳极开始应用于氯碱电解槽。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该项技术已成为相对完善的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某一公司开发了一个反应器带成百个电解槽的装置。该技术巧妙地解决了电化学腐蚀问题,使装置结构和操作简化,电流效率又高。国外单线生产能力一般在三万至五万吨/年,电流密度一般在2500-3000A/m2,电流效率在94%-95%。

国内大多公司采用一个反应器带三至五个电解槽的汽提外循环氯酸钠电解

装置。近两年来,为了更加完善电解槽,对一些结构要素进行了优化。使单线生产能力可达4.0万吨/年。

(三)结晶工序

几乎所有的生产线都采用真空结晶技术,有外循环式(3万吨/年以下)和内循环式真空结晶器,其热源为电解反应产生的热量。(3万吨/年以上)用水环式真空泵抽真空。

德国的麦索(MESO)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结晶器专业设计制造商,其设备专一用来生产大粒晶体。脱水工序均采用卧式自动卸料离心机,干燥工序选用沸腾床干燥器。国内比较大的生产厂家一般采用引进技术生产大粒晶体。

(四)氯酸钠生产过程主要的化学反应式为:

总反应式:NaCL+3H2O=NaCLO3+3H2

阳极:2CL-CL2+2e

阴极:2H2O+2eH2+2OH-

液相反应:CL2+H2O=HCLO+H++CL-

HCLO=H++CLO-

2HCLO+CLO-CLO3-+2CL-+2H+

四、环境保护:

国外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生产过程全密闭循环,几乎做到了零排放。由于原料盐是精制盐,废渣排放量极少;废气中的氯全部回收利用,几乎无废气排出,洗液、雨水通过室外雨水沟全部回收处理。一些发达国家在设计时就非常注重环保,有的工厂在基建时就在地下铺建橡塑板,以防对地面造成污染,工厂搬迁时可还原地表。

目前我国对环境治理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在建此类项目时要考虑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会剌激氯酸钠的消耗,从而促进氯酸钠行业的发展。

五、国内氯酸钠生产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氯酸钠的消费结构、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欧美消费量达200多万吨,且90%用于造纸和水处理;我国消费量小,且75%用作制造氯酸钾作为生产烟花的原料。国内潜在市场广阔:现在我国在造纸业使用氯酸钠正处于发展阶段,今后几十年里二氧化氯漂白将在造纸行业占主导地位。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高效、低毒、快速、广谱的第四代新型灭菌消毒剂,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安全、高效、无毒新型强氧化杀菌消毒剂。在饮用水消毒上,二氧化氯取代氯气是必然趋势,其用量也在逐年上升。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使氯酸钠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电子、环保、消毒、石油、开采等行业需求加大;以上种种原因都极大地刺激了氯酸钠的消费。但是,氯酸钠生产投资大,很多企业无力承担。加入WTO后,国内氯酸钠生产成本比国外高,国外产品的拥入势必会影响国内氯酸钠产业的发展。再者,绿色和平组织主张向完全无氯漂白工艺发展,也会给国内氯酸钠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学者称:由于我国氯酸钠生产尚处于发展阶段,在近二、三十年内,二氧化氯在水处理及造纸方面的应用将是这些行业的主流,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以上众多因素,生产企业在生产时,一是要加大投入技术力量、设备,提高产品在国际上的竟争力,在生产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及三废的治理工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篇3

2中专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在中专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做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并重

我们在中专学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要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要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期望,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并重。首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为学生讲解计算机运行的原理、各种计算机软件设计的理念、各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方法等,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实际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追根溯源,从本质上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进行练习、让学生自主操作完成练习作业、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课下作业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可以通过设置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2.2在中专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做到软硬件知识教学协调发展

软硬件知识协调发展对于学生的意义在于,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支持软件运行的电脑硬件构造原理,能够自主解决电脑硬件出现的问题,还能够掌握各种实用性和功能性很强的软件程序的运用方法,解决软件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利用程序来辅助各种复杂工作的进行等。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软硬件知识教学协调发展。首先,对学生开展各种实用软件的教学,包括办公软件、修图软件、杀毒软件、测试软件等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应用技巧,能够利用软件来辅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的进行。其次,对学生进行硬件知识教学,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的内部构造以及各零部件的功能等,使其能够自主安装电脑,并且能够对电脑硬件出现的故障进行排除。

篇4

一、资金成本实际上是一种预测成本

计算资金成本的目的在于,通过成本大小的比较来规划筹资方案,从而为将要实施的投资方案提供资金。因此,规划方案在前,实施方案在后。作为规划筹资方案的一种有效手段,计算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成本,有利于降低其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因此,资金成本计算是规划筹资方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计算结果即为预测数。如借款成本预测不是基于现行银行借款的利率成本,而是基于筹资方案实施时的资金可得住、利率走向及利率期限结构等因素的预测。又如对债券筹资,它不以债券现时的贴面成本而定,而是视公司债务未来到期时,收益率与能否偿还本金的风险大小等主要因素的预测结果而定。再如对于股票筹资成本,它着眼于投资者希望付出多大的成本(股票发行价)以及对于股票未来收益的期望值是否得到满足等因素而定。

作为预测成本,应该有一定的预测基础:(1)它可借助于历史数据为参照来完成;(2)有些变量可以借助宏观经济分析来预测,如利率走势、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等;(3)有些变量是可借助于其它媒体来取得,如股票风险系数大小等;(4)有些变量相对稳定,如税率等。

二、资金成本与资金时间价值的关系

作为让渡资金的使用权而向企业索取成本,从出让人看属于投资收益,与资金时间价值有关。作为利润再分配的基本形态,资金成本是一种投资收益;而时间价值是指不考虑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或报酬率。从量上看,资金成本作为投资收益要考虑投资报酬因素,而时间价值则无须考虑。当资金所有者出让资金,其投资风险与市场平均风险一致时,资金成本即为时间价值;而当所有者出让资金,其投资风险与市场平均风险有偏差时,则其资金成本应为平均收益率加上投资风险报酬率。

三、资金成本的分类

1.按具体项目和内容,可分为具体筹资项目的资金成本和综合资金成本。项目筹资成本可细划为借款成本、债券筹资成本、股票筹资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等。这些成本是指为具体的投资项目而支付的代价。因此,主要用于项目投资效率的分析与决策;而综合资金成本则是对上述各项具体成本,按比重加权来计算的成本,是针对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综合成本而言的。因此,综合成本很难作为具体投资效益的决策依据,而只是企业总体效益的分析依据。

2.按计算过程及时点看,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1)筹资前的企业现有资金实际账面成本。其计算的意义在于:为将要发生或预测的成本与已发生的付现成本进行比较,以判断其效益好坏。(2)筹资时的项目预测成本和综合预测成本。由于它是在原有基础上,追增筹资而确定的成本,亦称“边际资金成本”。它主要用于为新增项目投资的效益优选提供依据。边际资金成本是成本计算的重点,有关资金成本的计算,大都是针对边际或增量成本确定而言的。(3)筹资后的账面成本。它是筹资后,就原有规模筹资和新增筹资部分综合计算而确定的成本。

四、资金成本计算的对象

一般认为,资金成本计算只涉及长期资金项目,而不考虑短期资金来源项目,其主要理由是短期资金将在一年内偿还。这种看法有失公允。长期资金肯定必须考虑其成本,而是否考虑短期资金成本,应具体看短期资金用途而定:如这些资金被用于非但定性资产占用,则不予考虑;如这些资金被用于恒定性的流动资产,则应予考虑。“恒定”与“非恒定”两者的差别在于:恒定性资产占用要由恒定性借款方式(如周转借款)来满足;而非恒定性资产占用主要由免费的应付账款、定额负债(又称视同自有资金)来满足。因此,不是所有的短期资金都不计成本,也不是所有短期资金项目都要计算成本。需要计算成本的短期资金应是流动资金减去免费短期资金的差额部分,也就是恒定性资产占用部分。资金成本计算对象的另一个问题是,当资金能带来剩余价值时就成为资本。一般来说,对权益资本成本有不同的观点。经济利润中的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总和;而会计利润中的成本只指显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明显的、外在的,须要实际支付的成本或费用。隐性成本则是隐含的、不涉及真实的市场交易的成本或费用,它不引起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由于权益资本成本是隐性成本,会计上将

隐性成本作为沉没成本,而经济上却认为隐性成本不是沉没成本而应该是利润扣除要素,从而造成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差别。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的实际权利已由企业法人执行;投资者即股东拥有的只是收受股利和分配清算资产的权利。因此,企业与股东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企业主体以企业及企业利益为中心。权益资本对企业主体而言与债务资本一样都是外部资本,都要计算资本成本并从利润中扣除。

五、资金成本的计算与应用

1.资金成本有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两种。资金总成本是指为筹措并占用一定数量资金而付出的全部代价,用绝对数来表示;资金的单位成本是指筹措和占用资金所负担的成本同筹集资金数额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2.分析企业资金来源的经济性。资金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决策筹资方式的依据。

(l)银行贷款资金成本。通常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贷款资金成本,R为贷款名义利率,N为一年内支付利息次数,Y为所得税率。

(2)债券资金成本=债券到期收益率×(1一所得税率)

篇5

网络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及其网络设备能够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行,使所有的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用户预期的要求。过去有一些简单的工具用来帮助网管人员管理网络资源,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对强大易用的管理工具的需求也日益显得迫切,管理人员需要依赖强大的工具完成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任务,而网络管理系统就是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系统。

1WBM技术介绍

随着应用Intranet的企业的增多,同时Internet技术逐渐向Intranet的迁移,一些主要的网络厂商正试图以一种新的形式去应用MIS。因此就促使了Web(Web-BasedManagement)网管技术的产生[2]。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从出现伊始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以其特有的灵活性、易操作性等特点赢得了许多技术专家和用户的青睐,被誉为是“将改变用户网络管理方式的革命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WBM融合了Web功能与网管技术,从而为网管人员提供了比传统工具更强有力的能力。WBM可以允许网络管理人员使用任何一种Web浏览器,在网络任何节点上方便迅速地配置、控制以及存取网络和它的各个部分。因此,他们不再只拘泥于网管工作站上了,并且由此能够解决很多由于多平台结构产生的互操作性问题。WBM提供比传统的命令驱动的远程登录屏幕更直接、更易用的图形界面,浏览器操作和Web页面对WWW用户来讲是非常熟悉的,所以WBM的结果必然是既降低了MIS全体培训的费用又促进了更多的用户去利用网络运行状态信息。所以说,WBM是网络管理方案的一次革命。

2基于WBM技术的网管系统设计

2.1系统的设计目标

在本系统设计阶段,就定下以开发基于园区网、Web模式的具有自主版权的中文网络管理系统软件为目标,采用先进的WBM技术和高效的算法,力求在性能上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本网管系统提供基于WEB的整套网管解决方案。它针对分布式IP网络进行有效资源管理,使用户可以从任何地方通过WEB浏览器对网络和设备,以及相关系统和服务实施应变式管理和控制,从而保证网络上的资源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并保持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2系统的体系结构

在系统设计的时候,以国外同类的先进产品作为参照物,同时考虑到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进行设计。我们采用三层结构的设计,融合了先进的WBM技术,使系统能够提供给管理员灵活简便的管理途径。

三层结构的特点[2]:1)完成管理任务的软件作为中间层以后台进程方式实现,实施网络设备的轮询和故障信息的收集;2)管理中间件驻留在网络设备和浏览器之间,用户仅需通过管理中间层的主页存取被管设备;3)管理中间件中继转发管理信息并进行SNMP和HTTP之间的协议转换三层结构无需对设备作任何改变。

3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的设计

为了实施对网络的管理,网管系统必须有一个直观的、友好的用户界面来帮助管理员。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帮助就是把网络设备的拓扑关系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即拓扑发现。目前广泛采用的拓扑发现算法是基于SNMP的拓扑发现算法。基于SNMP的拓扑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效的,拓扑的速度也非常快。但它存在一个缺陷[3]。那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域中,所有的子网的信息都依赖于设备具有SNMP的特性,如果系统不支持SNMP,则这种方法就无能为力了。还有对网络管理的不重视,或者考虑到安全方面的原因,人们往往把网络设备的SNMP功能关闭,这样就难于取得设备的MIB值,就出现了拓扑的不完整性,严重影响了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针对这一的问题,下面讨论本系统对上述算法的改进—基于ICMP协议的拓扑发现。

3.1PING和路由建立

PING的主要操作是发送报文,并简单地等待回答。PING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是一个简单的回显协议,使用ICMP响应请求与响应应答报文。PING主要由系统程序员用于诊断和调试实现PING的过程主要是:首先向目的机器发送一个响应请求的ICMP报文,然后等待目的机器的应答,直到超时。如收到应答报文,则报告目的机器运行正常,程序退出。

路由建立的功能就是利用IP头中的TTL域。开始时信源设置IP头的TTL值为0,发送报文给信宿,第一个网关收到此报文后,发现TTL值为0,它丢弃此报文,并发送一个类型为超时的ICMP报文给信源。信源接收到此报文后对它进行解析,这样就得到了路由中的第一个网关地址。然后信源发送TTL值为1的报文给信宿,第一个网关把它的TTL值减为0后转发给第二个网关,第二个网关发现报文TTL值为0,丢弃此报文并向信源发送超时ICMP报文。这样就得到了路由中和第二个网关地址。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报文正确到达信宿,这样就得到了通往信宿的路由。

3.2网络拓扑的发现算法具体实现的步骤:

(1)于给定的IP区间,利用PING依次检测每个IP地址,将检测到的IP地址记录到IP地址表中。

(2)对第一步中查到的每个IP地址进行traceroute操作,记录到这些IP地址的路由。并把每条路由中的网关地址也加到IP表中。(3)对IP地址表中的每个IP地址,通过发送掩码请求报文与接收掩码应答报文,找到这些IP地址的子网掩码。

(4)根据子网掩码,确定对应每个IP地址的子网地址,并确定各个子网的网络类型。把查到的各个子网加入地址表中。

(5)试图得到与IP地址表中每个IP地址对应的域名(DomainName),如具有相同域名,则说明同一个网络设备具有多个IP地址,即具有多个网络接口。

(6)根据第二步中的路由与第四步中得到的子网,产生连接情况表。

4结语

本文提出的ICMP协议的拓扑发现方法能够较好的发现网络拓扑,但是它需要占用大量的带宽资源。本系统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对园区网络的网络管理,所有的被管理设备和网管系统处于同一段网络上,也就是说,系统可以直接到达被管理的网络,所以对远程的局域网就无能为力了。在做下一步工作的时候,可以添加系统对远程局域网络的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篇6

2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馆展项中的应用

2.1计算机辅助系统在科技馆展项中的应用在科技馆展项中,计算机技术应用最多的即是CAD和CAM,利用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来更好地帮助设计人员完成展品的设计,特别是在目前设计人员设计过程中,在草图变化为工作图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完成,有效地降低了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2.2多媒体影音演示功能在展项中的应用目前在科学宫内参观者对信息和科学知识的了解都会利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将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连接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或是投影幕上展现出来,从而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对科学知识进行了解。

2.3虚拟交互技术在展项中的应用目前在科学宫内投影墙的使用较为普遍,其所展现出来的图像不断发生着改变,具有独特的显示效果,图像动作非常逼真和形象,有与人进行互动游戏的效果。

2.4数字科技馆在展项中的应用数字科技馆是互联网科普的重要平台和表现形式,以计算机为信息终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互联网科普的创新思想。全方位应用多媒体技术,大量使用图形化结构、交互式参与等新技术,提高了科普内容的艺术表现力和科普性、趣味性,缩短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

2.5软件自动控制在展项中的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自动控制在科技馆展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许多展品的声音、光、电的开关电源都是由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的,每天不必挨个打开、关闭展品的电源。

2.6数字特种技术在电影展项中的应用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数字片源,计算机影像合成技术,声音处理技术,特效计算机自动控制,都在使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来支持各项设备的运行。哈尔滨科学宫4D影院属于小型特效影院,采用两台计算机服务器分别投射左眼和右眼的图像,通过第三计算机服务器合成图像和立体音源,控制特效机柜,实现坐椅、投影、特效、立体声等进行集成播放,实现观众的特别感官感受体验。

3科技馆网站的建设

科技馆网站是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其已成为科技馆与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拉近了科学技术与公众的距离,特别是能够使青少年更直接的实现与科学技术接触,有效的提升了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为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科学宫网站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网站内容相对较为滞后,网站中缺乏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支持,网站风格较为落后,缺乏创新性和易用性。近年来,一些大型的科普网站较多,数字科学馆也进入了快速建设时期,所以作为哈尔滨唯一一家科普知识宣传场所的科学宫,需要不断的突破传统的束缚,更好的吸引青少年的视线,继续加强网络的建设。

篇7

2软件系统部分: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对计算机和其外部设备进行协调和处理及控制,并支持相关应用软件开发和正常运行的系统,其不需要用户进行相应操作及干预的集合,它的主要功能是监控,调度和维护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独立的硬件进行管理,使得这些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各种应用软件的运行都需要一些共同的基本操作,例如都要从输入设备中取得相应数据,向计算机的输出设备送出数据,然后向外存写数据,从外存中读数据,对数据的常规管理,等等。这些基础工作也要由一系列指令来完成。人们把这些指令集中组织在一起,形成专门的软件,用来支持应用软件的运行,这种软件称为系统软件。(2)应用软件。是用户为了某一相应的目的而有专业计算机从业者专门编制的软件,较常见的如:a.用户信息管理软件,主要是用于输入、存储、修改、查询各种信息,如认识管理软件、银行管理软件等等。b.对办公文字处理软件,主要用于单位、公司等用户输入、储存、修改、编辑、打印文字材料等,例如office软件、wps等,如表1。

3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硬件是软件的载体,他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简单的说如果只有计算机硬件而无软件的话,其是无法运行的一个裸机,具体的说:(1)硬件(Hardware):简单的说计算机中用户可以直视看到的东西一般都是硬件。(2)软件(Software):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协助计算机硬件能运行的一些指令,已达到用户追求的结果。(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如需正常运行,需要硬件和软件相互配合,如果硬件是软件赖以工作的物质基础,那么软件是硬件工作的精神基础。计算机系统必须要配备完备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才能正常发挥相应的状体,且充分发挥其计算机硬件的各种功能。没有安装操作系统软件的计算机是裸机,没有使用价值。硬件的功能无法实现得不到发挥。(4)其实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没有详细的区别划分或者说是严格的界线吧,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在许多情况下,计算机的一些功能既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软件来实现。因此,硬件与软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绝对严格的划分。有操作系统软件,但是没有计算机硬件就无法运行,操作就无从谈起。没有操作系统的支持,其他任何应用软件更是无法应用。(5)硬件和软件同步发展。计算机软件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频繁的更新换代而发展,而软件的不断开发、完善又促进硬件的快速更新,两者相成相辅的作用,使得他们共同快速的进步。

篇8

玉林市的技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平时较少有接触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的机会。即使来自城镇,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也很少接收新的信息,多数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都持排斥的态度。不少学生由于初中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在课堂上,学生们对学习计算机原理、维护和应用技术不感兴趣,上网聊天和玩游戏却津津有味,学习效果当然就不理想了,考试成绩达良好以上的学生往往不超过四分之一。在部分学生眼里,计算机课就是上网、游戏、聊天、听音乐。即使教师布置了课堂操作练习,学生也只是敷衍了事,全然不当一回事,教学效果甚微。

2.技校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理想信念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当前,技工学校的主要生源仍然是初中怕影响升学率不让参加中考的学生和中考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还有个别是高中没有上完的学生。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是学习上、品德上、行为上的差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一般都在16至19岁左右,正是思维比较活跃、自制力较差而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形成的年纪,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人生的路究竟怎么走,缺乏明确的目标,“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因此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目的和方向都不够明确。

(2)学风差、厌学情绪严重。绝大多数来技校读书的学生,是想学到一门技能,将来能自食其力。但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底子薄,跟不上教学进度,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出现了厌学情绪。他们有的虽有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意愿,但没有学习能力,更不懂得学习方法;有的只对聊天、看视频、玩游戏有兴趣,对学习命令操作、数据库使用等相对枯燥一点的内容就厌倦;有的是父母强迫来校读书,学习只是一个“幌子”,纯属“混日子”,因此,不愿学、不想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他们在行为上的表现是上课无精打采或睡大觉,不专心听课,不做笔记,作业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实训时不想动手,课余时间不愿温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提升技校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效果的方法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对技校生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时,要开展必要的理想信念和形势教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接触信息、接收新知识的态度。在应用计算机这把“双刃剑”之前,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判别信息、运用高科技的意义。因此,在学生开始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时,就应该结合课堂特色,对他们进行学习上的制度教育,包括机房的管理要求、设备的维护规定、网络的使用要求等,并且要有细则、具体化,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认真备好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不单理论课需要备课,上机课也是必须要备课的,因为上机课更容易出现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操作练习,教师更应准备好教案。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很多学生也能看懂、看会,实际动手操作时却无从下手,而教师也很容易站在自身角度,认为操作太简单,忽略了学生在实际操作时的困难。此外,计算机课的素材准备很重要。有的教师想让学生自行准备,却往往忽视了提前布置;有的教师想给学生充分的素材,却在操作时让学生无法找到该文件。如此一来,学习效果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一环。

(2)采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特长、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制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它从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照顾到了学生的心理,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形成特殊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分层学习中,挖掘出学习潜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板报制作时,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要求除掌握基本内容外,还要发挥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深入研究;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求做到集图像、文字、艺术字于一体,合理利用超链接,界面美观,并有良好的交互性;对学习一般的学生要求能够基本完成一张简单的小报制作,不需提出过高层次的要求,但教师对他们的探索尝试精神也应予以鼓励;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的文字输入和简单的图片、艺术字插入即可,其他内容可自行探索或参与小组讨论学习。这样既抓住了绝大部分学生,同时又兼顾了少数基础差的学生,使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目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充当指导者、引路人,让学生在引导过程中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幻灯片的制作为例,首先教师展示出制作精美的幻灯片,片子集娱乐、趣味、搞怪、夸张的文字、图片、动作等多种元素为一体,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问:试想这么多张的幻灯片是如何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为什么每一张幻灯片的歌曲可以不相同,甚至可以适时地停止播放?电影片段是怎么插入到幻灯片中的?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教师适时地由易到难逐个解决这些问题,并耐心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障碍,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教师既完成了课堂的教学目标,学生也轻松地掌握了新的知识,还能从中体会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无穷乐趣,这样环环相扣的引导深入,学生就不会对枯燥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专业名词、术语产生排斥,反而会觉得有意思,乐于接受,自觉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4)采用学以致用法,多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信息时代的技校生必须要掌握过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实践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但是实际教学中不可能要求学生样样精通,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引导他们往某一方面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布置一些需要学生亲手参与的作业,而不能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在作业设置上,可以综合多门课程,让学生多参与一些需要借助其他课程知识及其他应用软件进行处理才能完成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技术的能力。

(5)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必然。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元素的集合,将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了解多媒体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研究。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影视片中一些武打、自然景象等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特技、仿真画面和现代战争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战例等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的神奇力量,激起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领域探索的愿望。

3.转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信息时代的技校教师要想做到轻松自如地驾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逐步发展为技校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也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不需像过去那样不厌其烦地讲解、提问和板书,需要的是多与学生互动,不断地巡视,经常地与不同的学生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或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给予指导,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机会。另外,教师还需要担当起课件制作员、课程辅导员、网络领航员、技术服务员、设备管理员等角色,引导学生系统、正确、有效地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

4.改革考核手段,优化学生学习评估手段

由于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改革考核的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注重过程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1)布置个性化的作业,考查学生知识整合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不能仅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需采取多种评价途径。首先,可将平时的上机训练等同于考核,将其视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将学生训练情况进行成绩登记,在期末成绩统计中占适当的比例。其次,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可作为考核的一个因素,使学生在认真完成作业的同时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此外,对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诸如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等也可列入评价内容中,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与同学的评价也列入参考范围。这样的综合评价更具全面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

篇9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2.1增强信息管理意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前提条件就是增强信息管理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被网络覆盖的社会,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普遍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行业内立足脚跟、稳步前进,就必须掌握行业中的第一手信息,增强自身的信息管理意识和水平,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以期为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2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关键环节就是健全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一定要建立在坚实的信息素养上,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便利性和快捷性特点,而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保证该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实现提高信息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标。通常,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都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与此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支持,这对信息管理的具体环节会起到直接的影响,还应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以便于以后的检索和使用。

2.3提高信息质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信息管理中,在于信息管理整合后,可能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信息,致使信息重复,影响信息管理工作,严重者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信息管理,提高信息质量。在现实工作中,要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信息总体质量,就应建立一个数据库并及时完善数据库系统,将获取的各类信息加以划分、处理和保存,形成一个有效的数据系统。此外,还应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全面计算化,结合各种数据的特征,确立不同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规范,督促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提升自身水平,以此来实现信息质量的提高。

2.4优化库存信息

信息管理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信息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障,都直接取决于库存信息,要想充分发挥库存信息的作用,就必须对库存信息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更新,持续积累、不断优化,以便为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以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库存信息的优化,必须结合用户的需求,信息管理人员应努力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与用户交换意见,以便及时改进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收集和整理信息过程中,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应格外注意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确保库存信息利用达到最优状态。

篇10

2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2.1课程设置的调整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必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内的课程体系有很大不同,应用型大学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是当前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学生进校时的个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学生进校后应进行一次摸查,对确实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其他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教学是指在学指导的前提下,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不同专业进行的,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素材、教学过程和教学实验等。可以通过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计划的缜密分析,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访谈沟通,特别是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后对计算机科学的依赖,将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分为社科人文类、理工类、经管教育类、大农类等4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重点强调某些内容,这是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分类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不仅体现在课程讲授,也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环节中。

2.2理论课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它是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一定要主动的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死板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现在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设计好自己的课件,课件要丰富多彩,同时在内容组织上要合理生动,有吸引力,笔者认为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而对于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采用渐进式案例教学,每一部分内容设置两个案例,让问题复杂程度从简到难,从基础到综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多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总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以培养目标为驱动,以渐进式案例教学为线索,以服务专业应用为目标,在高度浓缩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3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理论课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就更为重要。实验应注重对已有知识的验证,突出对未理解未掌握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探索,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2.3.1对于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实验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组装一下,最后让学生去设计一个方案———配置一台具体的计算机。

2.3.2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则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内容。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是让学生使用实验平台,每个部分内容都有一定的练习题,这些是必须提交的,学生是必须完成的,同时每次实验都设计了思考题和实验相关知识,配置了综合学习与拓展学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向更深层次拓展。

2.3.3针对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同时配备一些虚拟实验,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做,这些虚拟实验兼顾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训练,考虑到与现行教学内容的关联,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培养基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计算意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将计算机科学的本质以及专业知识以有效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技术途径。这部分实验可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