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气控制技术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0-29 03:33: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气控制技术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电气控制技术实训总结

篇1

中职生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知识的一些概念、电路原理及控制环节时难以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有些学生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要设法增强这门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些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获得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就会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许多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实例,只是没有跟这门课联系起来或不知道是应用了这门课的知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对电气控制技术概念、控制原则及电路原理等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变得强烈,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地克服困难,学好这门课的信心也会增强。

例如讲到“熔断器”的时候,笔者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情境:小明家里添置了空调、电磁炉、洗衣机等家电,可是这些家电一起使用时,家里就会断电,这是为什么?学生们很积极,个个七嘴八舌地讨论、抢答,学习兴趣顿时被激发出来。在讲到“漏电保护开关”时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夏天热雷雨多,打雷时为什么有的人家里的漏电保护开关会跳闸呢?同样给时间让学生讨论,有些学生碰到过这种情况,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继续提问:“为什么打雷时漏电保护开关跳闸后,开关推不上去?”学生们更是兴趣浓厚,像炸开锅似的讨论个不停,课堂气氛非常好。

这样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快地思考,教学内容不再是枯燥、抽象的“死知识”,而是生动的、具体形象的“活知识”。因此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电气控制技术中一些基本环节及电路工作原理较为抽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操室没有相应的设备,不能现场操作演示。若再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法讲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形象,运用动画、图形、声音及文字等相互结合的模拟演示,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这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电气控制技术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例如讲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时,由于控制线路的电路复杂及低压电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再加上线路中的电流、电压是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有些学生感到内容很抽象,难以理解,不太会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或常常出错。因此笔者制作了相应的课件,把电流的路径及各种开关和低压电器的状态用动画模拟展现在学生面前,课程内容就变得非常直观,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学习兴趣盎然,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运用项目实训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乐趣

电气控制技术实践性较强,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控制规律及原理单凭教师讲授,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项目实训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整个项目,通过实训去归纳与总结,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讲正反转控制线路时,单单靠教师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笔者采用了项目实训教学。笔者先介绍这个项目的任务及要求,然后讲解原理并做操作演示。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项目实训,教师从旁指导,并指出学生实训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接线工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接法以及自锁与互锁的原理。同时把学生按能力强的带弱的分成几个小组,由教师考核评选优秀小组。由于要考核评优,有竞争比赛,学生们都毫不认输,纷纷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动起手来。虽然学生们在实训中遇到不少问题,但通过教师的指导,排除了故障,完成了项目,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同时深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如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形象;通过项目实训教学,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学习,使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彭金华.电气控制技术基础与实训.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9

[2]何焕山.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063-02

校本课程开发源于20世纪50~60年代。校本课程的内涵是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也包括校际间合作编制的课程。校本课程的特点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校本教材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校本教材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内容的组织等要素决定。本文以广西机电工业学校为例,探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

一、课程目标的设置

课程目标就是校本课程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与归宿,贯穿于整个课程运行过程中,对课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校本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成学生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即对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目标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受训学生在工作中被认可的程度。因此,以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目标在定位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同时,还要定位于行业、企业。

要确定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目标,最首要的环节是对毕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广西机电工业学校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主要为机电技术应用、电器控制与运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开设,因此,对毕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主要着力于上述三个专业的学生。调查分两步。第一步,确定学生目前就业的企业、岗位。依据2012年7月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统计,目前上述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南宁市城区内各住房小区、酒店、商场等担任维修电工;在电梯公司当电梯维护人员;在电气类企业当空调安装与维修人员;在数控机床或普通机床企业当机床维修人员;还有部分到企业流水线当工人或进其他公司当职员等。第二步,对就业学生及其企业进行调查。主要由教师对毕业生进行调查和走访企业,通过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和掌握上述岗位的工作状况,以及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例如,对电梯维修岗位,从接收电梯故障的信息开始,经过维修,到最后工作完结,整个过程涉及电梯公司、客户、电梯生产企业等。调查越深入、越细致,得到的资料就越具体、越详细,材料的利用价值也越高。接着进入分析研究环节。教师根据调查回收的材料、数据,认真分析;参考文献资料,仔细研究,统一思想。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基准,结合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在各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出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能与知识方面:应具备安全用电常识;具备对由接触器、继电器等元器件控制的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知识;具备对机床、电梯等电气设备的维修知识。二是关键能力方面:能遵守上班时间、责任心强、乐于并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等。最后根据上述要求,将电气控制技术校本教材的课程目标确定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安全用电常识;能规范地完成给负载供电、断电操作;能熟练、快速地搭建和维修常见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能熟练使用维修电工常用仪器仪表对机床、电梯等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简单维护。第二部分是关键能力目标:时间观念强、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好、能合理地评价自己及他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等。

二、课程内容的设置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现场从事生产、服务中的工作任务或解决生产、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应重点考虑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衔接。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企业调研成果,根据企业实际做好案例开发,将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充分融合,并转换成教学内容。以企业内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为标准,采用能模拟实际工作的实训方式组织教学,把知识点融于实训环境中,尽量做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零距离”对接。基于以上指导思想,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的内容以其课程目标为指导,分成4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设定了工作对象,以工作任务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

这4个模块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分块组合,可裁剪性好。其中,模块1的工作对象是基于与客户沟通,工作任务是接待客户。在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座谈中得知:几乎所有的岗位都要求工作人员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而在为客户提供维修服务时,维修人员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设置该教学内容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这个内容是学习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所有学生必学的内容。与模块1类似的还有模块2和模块3。这两个模块是开展与电动机控制技术相关工作的必备基础,对预备从事此类岗位的机电技术应用、电器控制与运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学习的内容。而模块4特定某项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针对性,建议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进行有选择性的分块学习,到电梯公司的学生主攻电梯维修,到工厂车间从事普通机床维修的学生主攻普通机床维修,到工厂车间从事数控机床维修的学生主攻数控机床维修,等等。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

经过精挑细选的课程内容,如果没有合理的组织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职业技能课程,主要为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某一职业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而设置。应该反映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作为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实际编排教学内容为特点,以工作过程为逻辑中心进行组织。在工作逻辑模式下,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内容的组织就要按照工作过程顺序来进行,以项目、任务、工艺、范例、设备、产品等作为课程的实现形式,以工作程序为标准。以接触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教学内容为例。首先,将教学内容转换为制作“电动机拖动电梯轿厢上、下行的控制电路”的具体工作任务,采用实训方式开展教学。其次,在内容的编排上,将实训项目设计为由理论知识、动手实训、知识拓展、技能训练和任务考核等部分组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巧妙地把关键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中。例如,学习时间的考核用于模拟岗位工作的时间要求,学生考勤计入每一次学习成绩中,占一定份额的分数;学习方式用于模拟工作小组的工作方式,由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工作任务细分后落实到个人,个人接受任务及完成任务都进行签名确认用于模拟岗位责任制等。同时,注意课程的内容编排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所选择的工作任务保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内容的组织既与职业岗位紧密相连,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校本教材的编写及其相配套的实施条件

“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是衡量校本教材价值的重要指标。优质的校本教材能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目前的校本教材通常以当今企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及关键能力的要求进行编制。例如,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教具、教学环境,主要以学校、合作企业现有的硬件为基础。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学校,以学校现有的元器件和设备作为教具是最合理的。在合作企业方面,由于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进入这些企业就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了解企业内的设备,有利于企业用工和毕业生角色的转换,通常这些企业也会积极配合。不过,目前企业主要以生产为中心,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打扰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因此,合作企业内的设备只能作为参观或短期的学习使用。总之,现在教学教具和设备的使用处于以学校设备为主、企业设备为辅合理利用的阶段。在元器件的选择上,则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虽然毕业生所就业的不同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设备确实存在品牌、种类的差异,可供学生学习的低压电器也是种类繁多,但由于在校学习时间的限制,教学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加之同类元器件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大同小异,只要有一套学生学会,其他的就可以触类旁通。因此,教学用的教具和设备,只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套设备就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职业教育服务于行业、校本教材服务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校本教材必将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变化,即校本教材具有时效性、变化性和动态生成等特点,使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围、使用周期、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受到限制。随着设备的更新、教学条件的改进,随着企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提高,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今后的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及相应的教法设计将随之改进,以充分体现其灵活性和可发展性。

【参考文献】

[1]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猛.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刘占山,维吉尼亚・贝蒂.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3

1.引言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在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这种教学方法所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和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教学环境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所要求的培养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就高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探索了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从项目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以及项目的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来负责。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起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每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及难点。教学中选择的项目主要是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并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整合于课程内。这种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设定学习内容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或者是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就是指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作为有效实行实践教学的载体,学生在教师或工厂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解决实际维修项目进行技能的实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驱动,使学生学会查询资料,使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并进行展现和评价项目的实践过程。项目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学习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自我展现等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绝对的主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其实是项目指导人。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较好地掌握、运用新技术,离开学校就可以顶岗工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保持就业的持续性。

3.项目任务的设置

项目任务的设置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项目任务的设置应以场地、设备、人员等教学硬件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结构的纵横关系等教学软件,通过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来统筹规划项目的内容和层次。项目的设置既要密切联系书本的基础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和难度,还得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整个过程同学们都是自主完成,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

4.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实施

本项目主要在学院实训中心进行,实训室共有10台机床电气控制柜,因此将班级学生分成10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进行项目活动。本项目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掌握基础知识,同学们要掌握机床电气的基本知识,掌握元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元件的型号规格和种类,这个阶段主要是到图书馆和网上查阅搜集资料。第二阶段就是对电路图的理解和认识,同学们要理解机床电气的基本控制环节,看懂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电路图。第三阶段是故障诊断与排除,电气控制柜的控制线路与实际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完全相同,执行机构也是模拟实际机床的动作,因此故障现象和诊断排除方法基本与实际一致。

5.项目的评估总结

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以来,学生们的反响强烈,学习热情很高,这在类似的课程教学中是不多见的。该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该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普遍反映该教学模式新颖,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的评估总结,由学生自己及小组成员总结所完成项目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多层次、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工作效果和不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下一个项目的调整和设计。教师的评价,要注重于理论设计、动手操作、工作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让学生在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都有所收获。

通过评估,选出优劣,可以鞭策学生做好下一个项目,激发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实践,勇于实践的兴趣。所以,实训的评估总结过程是学生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6.结论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工作情景,这更符合用人单位工作的实际,从而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差距,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顶岗工作。以课程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有助于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项目教学法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共同解决它,对高职学生来说很有针对性,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篇4

1 课程定位分析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电气设备、智能化设备的安装施工、运行与维护、质量检验及工程管理工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工程识图的能力、动力设备安装能力,并为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工程施工图预算、现场管理与资料归档等岗位能力提供专业基础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建设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教学、开展课程评价、修正课程设计等环节和内容[1]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有效促进该课程的提升。

2 教学改革内容

2.1 教学内容项目化

教学内容上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总体划分为电气元件的选择、控制电路图的识读和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和调试,综合考虑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确定了五个教学项目作为课程结构框架,每个项目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任务中,驱动教学过程。项目内容由基础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项目之间相辅相成具备连贯性。项目一(小车自动往返控制),在“单向运行控制”、“双向运行控制”、“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任务的驱动下,把电气元件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识图方法的掌握以及典型电路控制的分析融入教学内容,在完成多个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安装、调试能力;项目二(皮带传输机控制),以两台传输机控制的分析为“教”,以三台传输机控制为“学”,巩固项目1的识图能力,建立设计思路。项目三(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典型控制),以典型控制电路的分析、实训操作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分析、安装、调试综合能力,提高操作技能。项目四(水塔水位自动控制),该项目为综合设计,从元件选择到设备选型,从资料准备到安装调试,形成项目方案书,通过该项目培养学习方法能力、沟通能力。项目五(楼宇控制典型案例分析),拓展知识领域、介绍新技术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电气控制应用的理解,开阔对职业前景认识。

2.2 教学过程一体化

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淡化复杂理论、提升基础理论,并将维修电工中级基本理论与岗位能力知识结合,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二是综合性发展要求,学生能运用电工技术、电机拖动、电气控制等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和任务;第三个方面是把课堂放到实训室,教师简单讲授完教学项目或任务基本理论知识点后,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设计、安装与调试。教学组织思路为:项目描述任务布置知识链接技能训练项目考核拓展知识等环节,一定程度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2]。

2.3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重点之一,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合理选择的因素。作者在承担的《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贯穿,根据项目中任务的不同,结合现场教学法、实物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在元件认识环节采用现场教学法和实物法,在实训室边介绍、边拆装;典型电路控制分析中,分组领取任务并讨论,各组以汇报分析成果的方式分别展示讨论结果;电路安装和调试环节,由教师布置任务后,先演示,后巡视,再演示,对错误进行纠正,其中穿插问题教学法,对不同组的认知和实操状况,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安装和调试问题。另外,案例法在教学中的采用,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对电气控制项目的整体设计、思路、方法有了真实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典型建筑电气控制系统有“空调与制冷系统的电气控制”,“水泵和锅炉设备的电气控制”,“电梯的电气控制”,这部分教学内容系统性强,适合采用讨论法和现场教学法,并利用多媒体系统展示无法参观到的环节、集中展示多幅控制电路图片辅助课堂讲授。

2.4 教学手段信息化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了一年的资源库建设,在原有的精品课建设基础上,整理原有的多媒体课件,一半以上的课程配套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22个,解决技能操作要点、设备安装技能、电路分析过程等问题。教学信息化使学生习得知识、技能的长度和宽度在时空上得到了无限延伸,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培养,仅有技术手段远远不够,合理使用,并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2.5 教学过程细致化

教学过程是以人为主体的,师生之间和谐关系、情感认同、学情差异等问题处理得当对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注重认同感的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会促进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兴趣程度,主动把教学内容变为自己的需要,内化认知结构。其次和谐关系是建立在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基础上的,教师自己文明礼貌、不居高临下,积极评价和鼓励学生,对于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建立有力的自信心;课外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并经常参加学生活动。

3 教学实践改进策略

3.1 教材编写与教学过程匹配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工具,也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教材。一体化教材应该具有对理论知识、实训技能综合性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应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是指教材要符合项目实践到知识要点,以及转化为技能的认知规律。实用性,是指教材要结合实际,以生产过程、实际规范为标准。先进性,是指内容除基本理论外,可以结合信息化手段,及时更新新技术和新应用。教材?热菀?找准每个任务的支撑知识和技能点、拓展知识及技能,也要准确定位难点和重点,操作方法与步骤要规范清晰,并能体现符合实际生产的操作要点和关键。

3.2 实训条件与教学内容统一

学院实训设备存在使用频繁、占地大、设备陈旧、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需要对原有部分实训进行改造更新。要根据教学内容中必备和拓展技能的实际需要,并协调好相近专业的实训室功能,整合现有可利用资源,规划好每一个实训室承担的任务,综合考虑经费预算、人员、场地以及可改建性,保证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训室资源。但是要注意一体化教学不能以实训定教学,而应该以教学定实训。充分考虑项目教学的真实性,尽可能地以真实职业场景做实训平台,实现不了的以最大程度模拟项目。

3.3 深化校企共建机制

针对简单实训室只能培养学生初级动手能力的不足,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可以有效弥补实训内容不全不深入的问题[3]。采取由企业提供部分实训设备,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购买部分实训设备的策略,同时企业定期维护更新设备,培训校内外人员,学校进行日常管理,企业提供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持,部分综合应用实训及科研使用设备由企业管理,学校协助其正常运行即可。

3.4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力度

篇5

1.引言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高职院校该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作者认为讲授这门课程时,既要将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原理讲述清楚,又要重点讲解建筑工程中的电气控制,有的放矢;同时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培养出服务岗位的技能型应用人才。鉴于此,在教学方法上,要针对此课程的不同部分内容的特点和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和实训相结合,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1]。

2.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应用

2.1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这部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2]、问题引导法。将相关元器件及涉及到的控制电路融入项目,即把项目划分为分解为多个任务,难点分散消化。授课过程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训部分,理实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在项目完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例如项目“小车自动往返控制”,涉及到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等低压电气设备的介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通过电气控制现场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并结合校内机床设备运行现场的参观,加深印象的同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边动画演示元件结构和动作原理,一边现场拆卸,观察触头的动作情况,使学生掌握起来轻松而有效。项目所涵盖的点动、长动、正反转三个基本电气控制环节和规律的教学,遵循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如在点动控制任务的基础上,提出连续控制的要求引出反转控制;再提出往返、升降等控制要求引出正反转控制任务,最后为了满足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要求引出带机械及电气互锁的正反转控制,并通过动画演示控制过程。

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电动机控制有十五个典型控制电路,单纯课堂讲授学生积极性不高,采用讨论法教学可以克服这一局限。学生分组,各组分配一个电路,要求组内讨论学习后,一位在黑板画电路图,一位讲解控制过程,教师点评补充。在分配任务时,对于程度稍差的组可以协商调换电路,降低难度,为该组成员建立自信提高积极性。后继布置“两台电机顺序启动、停止控制”和“时间继电器自动切换的星-三角起动控制”两个项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设计其他控制电路后进行安装接线和调试。学生自主性强[3],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获得较足的学习动力,理论与实践实现两手抓。

2.3 可编程序控制器介绍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学习是个应用性很强的内容,设计思路灵活但又有规律可循,教学方法上仍以项目教学法、对比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PLC内部存储单元在设计中的意义理解起来抽象,但与熟悉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概念有相似,因此利用多媒体将二者比较,并配以PLC应用实例的图片和视频,大大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程度。例如点动、长动、正反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如何利用PLC实现控制的问题提出后,将所能涉及到的基本指令讲授完毕后,分别针对点动、长动、正反转控制任务中对比两个系统的异同,通过项目“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和项目“小车自动循环往返PLC控制”培养应用技能,项目 “两台电机顺序启动、停止PLC控制”和“时间继电器自动切换的星-三角起动PLC控制”作为掌握经验设计法的巩固。状态设计法以选择典型、有趣的项目驱动教学,实现讲授-设计-调试-讲授循环教学过程,将新知识融入项目,让经验出于项目,以技能完成新项目。

2.4 典型建筑电气控制系统

典型建筑电气控制系统有“空调与制冷系统的电气控制”,“水泵和锅炉设备的电气控制”,“电梯的电气控制”,这部分教学内容系统性强,适合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和参观法,并利用多媒体系统展示无法参观到的环节、集中展示多幅控制电路图片辅助课堂讲授。

3 其他教学因素的体会

3.1教学内容调整与顺序安排

采用项目法的教学内容,需要将旧有的内容重新调整,与项目内容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对项目选择和教学内容有很高水平的把握,但是个人教学水平和时间的有限,教研组内甚至与相关教研组共同展开讨论确定项目及相关内容是比较合理的。

3.2知识条理性和关键词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知识点多,涉及元件多,控制方法多,这三多容易使学生产生条理不清的感觉和厌烦情绪,因而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将知识提炼,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思路和前后逻辑关系,并在每一个内容中总结出关键词为学生把握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有很大帮助。

3.3实训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几年的实训指导,发现实训中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分组要考虑学生自由组合的意愿,自由组合的气氛融洽,分工明确,团队协作程度高,但同时要注意个别组的调整,程度太低的组合容易在实训中受挫丧失信心;二是项目要求和任务要明确,每组保证一份最终设计方案,确保按图接线;三是下线的规律要反复引领和提示,以此培养清晰的思路和合理方法,在各组指导中仍以这一规律辅助检查线路、排除故障,可以提高效率;四是实训报告的内容要求完整性,重点总结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收获经验。

3.4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朋友,学生认同教师,才能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感兴趣,主动把教学内容变为自己的需要,从而加以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和学才和谐,教师才能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4]。情感教学是一种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课内平等融洽与学生交流,不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自身要做到礼貌和文明,以良好的师德为学生效仿榜样,积极评价和鼓励学生,对于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建立有力的自信心;课外以朋友的身份关心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并经常参加学生活动。情感教育自然地融于课内外生活,建立朋友型师生关系,教和学则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的和谐关系。

4.结论

教学过程是复杂而丰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条理化,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在教学中不断体会和总结各类教学因素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长期坚持做的工作,为教育目标的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荣,刘敏.浅谈高职高专《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214.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39-02

一、概述

《常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我校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领域、多学科的复合型课程,是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时直接可以使用的专业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后文简称PLC)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从最初的PLC取代传统的分离式继电接触式电气控制线路而主宰工业逻辑控制,到PLC逐渐抢占DCS(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控制模拟量)的模拟量控制领域;从为节省接线成本而采用PLC的控制网络,到各大PLC厂商基于各种控制网络、PLC、变频器等推出的功能强大的集成控制系统。PLC及以PLC为核心的电气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工业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考核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对此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常用电气控制技术》的课程目标、课程模式以及课程考核方法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理念先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调整。从实施“双证”的工程型硕士教育体系,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都体现了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这种理念为我们《常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即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适当革新教学材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在《常用电气控制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教材虽然经过了数次的更新与调整,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与实际教学不相适应的章节、内容。学生在学习教材中对较为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很难形成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常用电气控制技术》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在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教材乃至其他教学材料的改革,抓住学生的兴趣,保证教学质量。由于我们的实验装置采用的是西门子的S7-300系列的PLC,所以我们针对这一系列PLC准备的教学材料为:(1)自动化生产线的视频。为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理解常用电气技术及PLC的应用,我们精心挑选了近百个自动化生产线的视频。涉及行业有制造、能源、冶金、纺织、智能家居等。我们在课堂上播放数个视频并加以适当的讲解与引导,余下的视频留给学生课下自行观看。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由此而倍增,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倍增。(2)理论课的教学课件。一直以来,我们理论课使用的教学课件都是以常用电气技术及PLC理论知识为主。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我们对理论课重新定位,并将认真仔细地重新制作理论课用的教学课件,增加了对相关工程能力的培养内容,使之与实验课更好地衔接。并且力求重点突出、深入浅出、简单明了、美观大方。(3)实验指导书。《常用电气控制技术》的课程PLC部分的应用性很强,必须通过上机操作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为此,我们学校下大力气投资兴建了以S7-300为主的实验实训设施。这些设施对学生掌握PLC的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曾经的实验课上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后,便直接给出了程序代码。这导致很多学生不去认真思考,而直接照搬参考答案,实验效果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开发了合适的实验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我们不再给出程序代码,而是针对初学者的特点,适当地给出提示和常见的错误及原因。另外,由于PLC所实现的功能主要都是由一个个的指令组成,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指令。因此,我们准备在实验指导书中言简意赅地、深入浅出地、形象地写出常用指令的讲解。同时,通过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为实验指导书提出建议。这样,学生在实验的同时通过指导书和自己的实践将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4)编程训练题库。理论课学习知识,明确方法;实验课掌握技能,熟悉应用。然而由于实验内容有限,很多积极进取的学生在完成《常用电气控制技术》的所有实验课后,都觉得意犹未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编制出了一套《西门子PLC编程训练题库》,题库中PLC的应用案例题百余道,涵盖了PLC应用领域里的很多知识。它的难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一星题至五星题,难度由浅入深。它是巩固学生PLC知识、训练学生PLC编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葵花宝典”。目前,题库已不再仅仅作为好学生的餐后甜点。我们决定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与勇气去选择不同难度的应用案例题,并将其完成情况记入本课程的总成绩。这样,由于是以个人为单位完成题库中的某些题,并且同班同学之间不允许选择相同的题目。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因“打酱油”而毫无收获的现象。经过我们上学期在两个班中的测试,采用这种自选题库并记入成绩的做法,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生在对本课程的感受及建议中写道“第一次为完成实验而整天到图书馆里看材料”、“第一次这么认认真真地做实验”等等,有记录为证。除了准备针对西门子PLC的教学材料,我们还时刻关注技术发展的动态,并整理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中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新技术不陌生。当然,这些教学材料的改革并不是一次性的,通过这次《常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改革,我们将努力建立一种长期持续更新教学材料的机制,以保证与时俱进。

四、改革教学模式是实施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

有了正确的改革理念以及合适的教学材料,我们还需要把握好教师理论课的授课的过程以及实验课的授课过程。科学合理地设置授课流程,特别是实验课的授课流程,比如: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先做哪个实验,后做哪个实验等。都应该根据初学者的普遍接受能力认真研究,形成授课流程,并记录在案,进而形成授课标准。这种文档化、标准化的思想,在某些西方的管理科学里被认为是实施质量保证的有力手段。因此,我们设置了标准的授课流程。我们教师不但可以持续地提供有质量的课程,而且授课过程也有了可以量化的考核标准。这个标准事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师执行授课流程的监督者,那么好的教学理念、好的教学材料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它们的价值。目前,我们《常用电气控制技术》的实验课已经按各实验项目制定了《实验项目授课参考表》,表中需要填写的大致内容有:实验项目名称、教师在实验课前需要准备的内容、本实验项目需要用到的指导书及PPT、本实验项目用到的其他材料、本实验项目的授课流程、本实验项目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本实验中容易损坏的器件及预防措施、可接受的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报告及要求。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14-02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reform meas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Elect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course of machine tool change course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mmary of the cours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and teaching effect,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elect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of machine tools; teaching reform; professional ability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技能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装调、常用机床电气故障分析与排除等,是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必考内容,也是湖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抽查必考内容。随着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在职业岗位上对电气维修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该课程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该课程被学院立项为课程改革项目,全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按照课改方案,已经在两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班级实施教学,教学效果显著。笔者在此就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与思考,希望能对职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以往,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内容系统化,不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混杂不明确,教学方法上理论、实验教学分开,没有做到“教、学、做”合一,课程内容教学局限在课堂内,没有与课外学习结合,没有与实际结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实施课改后的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改革措施。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实施课改后的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首先采用课程教学团队编写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一改以往的“理论知识深厚、内容系统多而杂,学生找不着重点”的不足之处,将内容分项目、任务化,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五大项目,25个工作任务,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知识、技能及素质要求等要素进行整合,教材不厚但精,学生亲切地把这本教材称为“白皮书”,用起来很适用、有针对性。

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活动展开。以维修电工实训装置、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排除装置及机床设备为媒介,将学生分为2~3人一组,既分工合作又独立思考,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实际任务为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任务的讨论、分析、实施与解决来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思考,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PLP教学法,即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法:学生先操作,通过操作学习、查找相关理论知识,做到理论知识适度、够用,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会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师生对话法: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启发,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同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适当提问,学生回答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并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有充分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4)情境教学法:除了让学生在实训设备上进行学习与实践,还带领学生进入实战场地――机电实训中心,对其中的车床、铣床等机床设备进行操作,对出现的电气故障问题现场进行解决。当有设备在使用过程出现电气故障时,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维修,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5)案例教学法: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每个项目或任务都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融入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学习方式、实践案例等教学于课堂教学中。

总之,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战场,要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本课程在理论讲授、实践指导及现场教学中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网上学习交流、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的基础上,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中。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试打破传统的以笔试一张试卷论成绩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更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核。课程考评主要由学习小组考核、教师考核、综合考核三部分构成。

1)学习小组考核:由学习小组在每次任务进行过程中开展自评或互评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含任务实施过程、技术资料填写、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情况。

2)教师考核,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每个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学生在实践中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根据情况实行加分;二是考核学生出勤、团队精神、课堂提问、遵循7S制度等平时综合表现及职业素养。

3)综合考核,包含两大方面内容:一是职业能力综合训练项目考核,根据“课程职业能力综合训练项目考核评价”方式进行考核;二是按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应知和应会题目进行综合考核,于期末进行,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独立操作、灵活应变等能力。

2 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与特色

课程建设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改团队在企业调研、学生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骨干、专家一起从课程内容选取、课程方案设计、单元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反复修订,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技能培养。课程内容选取以企业实际任务为载体,学生在实践场地及生产现场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目前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实施办法、课程资源库建设等都有详细的实施方案和一定的保障机制,系统地体现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及职业教育理念,形成“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课程特色。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做、学、教”一体化,以实际项目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学习过程,使学生手脑并用,边做边学,带着任务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讲解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训练相关技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1)课堂方面。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每完成一个任务还主动积极要求加任务;他们积极思考,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认真地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考核方面。通过严格、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成绩合格率达到97%以上;从对学生的考核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在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

3)学生评价方面。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测评中,学生教学测评分为99.9。学生在评价中说:“结合了理论与实践,加强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时间,这门课程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学习模式及更具体的知识”;“只有通过自己思考后得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和小组成员、老师在一起学习期间我感觉很开心,也很轻松”;“老师下达任务之后,我们都认真起来,我们和小组成员自由探讨,自主学习。我觉得这种方式值得发扬,特别是操作的时候,每完成一个任务,我觉得相当愉快”……

总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实施课改后,学生再也感觉不到它的深不可测和难学,看到复杂的图纸和各种问题,不再是退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甚至主动去学习、去探讨。

3 实施课改后的几点思考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69-02

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大力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谓“理实一体化”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它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定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提供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要求老师具备“双师”素质,即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者、也是技能训练的指导者,既要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又要管理实训所需的工、量、刃具,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电气控制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从理论教学、实训指导、教学活动组织三个方面来探索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的能力。

1 理论教学能力

理论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位教师,能够开展理论教学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在一体化教学中,要求老师除了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能够优化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提高教学质量。

1.1 创新教学内容

分析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总结各岗位所需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确定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与技能培养目标;参考职业技能标准,根据职业发展规律,针对专业课程特点,制定教学模块,编写一体化教材。为实施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础。例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时,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模块教学为特点,将课程分为维修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常用低压电路、基本电气控制电路、典型机床控制线路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几个独立的项目,每一个项目教学内容的筛选和组织,又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组合,强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例如:在讲授交流接触器基本知识时,抛弃传统理论注入式教学方式,边进行接触器的拆装,边讲解原理,让学生看清楚接触器的内部结构,同时辅以一些简单的小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交流接触器机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2 教学形式多样化

针对不同教学模块技能要求,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动手、动脑、收集与处理信息。例如:讲解典型基础控制线路知识时,采用一体化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辅以仿真软件,边讲边练习,让学生独立编程、模拟、仿真,形象生动,提高学习效率。

1.3 因材施教

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来初中时成绩中下等,入学时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此外,职业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学时不能一锅端,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学习能力等,分类分层次开展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学过程,应尽量采用直观演示法、模拟教学法、实物教学法等,将专业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不同专业课程涉及不同的仪器设备,作为老师,既要理论上精通,也要能够熟悉各种设备功用、结构、操作、维护方法,合理选择实训仪器设备,指导学生实训。

2 实践指导能力

操作技能是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作岗位的现场解决能力,是职业学校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实训教学是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形式,它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具有理实一体化操作能力。即,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熟练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具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指导学生实训操作。《电气控制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演示教学法,实训指导教师要确保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使用电工工具时,教师教学时,先通过对各种工具进行演示,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再模拟练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习惯。此外,还应该鼓励、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放手开展实验。例如:在讲授机床线路部分,教师在布置任务,操作示范完成后,鼓励学生自己安装调试,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通电调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工作学习态度,又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2)解决实训中的问题。实训教学过程实际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种的问题,这些问题教师如果总结解决,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就不能从问题中学习知识。作为实训教师教师,不少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在实训过程中出现问题社,老师不是急于给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多重思维。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在按照操作规程实施操作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求多重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也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比如说在指导机床线路接线问题时,有几种接线思路,如何接?为什么要这么接?这样接有什么好处?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教师可以现场提问、指导学生需求最优的方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 教学组织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构建自主、合作、探索的交互式学习平台,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已不在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组织学生收集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总结与评估。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宽容、互助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1 组织学生收集咨询、制定计划决策

现代职教理论任务,职业课程是职业教材、教师与教学环境的有机组合。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组织学生收集咨询、制定计划、实施总结评估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例如:在《电气控制技术》典型机床控制线路教学时,首先组织学生参观实训中心,感官机床现场。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典型机床控制线路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实训中心各自机床控制线路的时候,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不同机床的控制线路,思考控制线路的组织,形成一个初步的方案,为实施任务做好准备。

3.2 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平等、积极、愉悦的过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鼓舞,让学生在平等、和谐、互助的氛围中进步提升。对老师来说,给予学生的学习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更加重要。教学中要常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学习。例如:《电气控制技术》典型机床控制线路任务教学中,教师任务的导入,首先让学生欣赏典型机床装配线路示教模型,演示机床的动作。然后让学生根据之前讲授的控制原理谈谈自己的思路与看法,让学生建立一种良好、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创设丰富的学习情景,调动学习积极性

术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兴趣是一种特殊意识倾向”。学生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学习情景,设计教学项目,让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任务学习中去,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设计机床控制线路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情景。(1)观察电机正反转现象,设疑、提问学生电机为什么会正反转?(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正反转?(3)如何实现电机的正反转控制?(4)如何用实验证明你的设想是否正确?通过分组讨论,制定方案,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选出最优方案,让学生去实践自己的最终方案,得到结论。通过学生自己制定方案、实验、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效果。

4 结语

要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同步进行,能够使理论知识在实践训练中得以体现,通过实践,发现问题,通过理论知识得以解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师的能力,将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1).

篇9

《电力拖动》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各电器元件的选用,利用电气元件进行电气电路的设计以及维护维修电气电路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在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仍沿用“以教师为中心” 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以模仿为主,突出技能性训练,而缺少设计性、创新性,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

鉴于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电力拖动》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电力拖动》教学中,首先将理论知识分解成电机原理、电机绕制、低压电器、电机的控制环节及机床电器控制五大知识模块,然后围绕这五大知识模块设置相应的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实际应用的研究课题,应充分考虑生产实际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项目实施时,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按一定原则对学生分组,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分别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并写出各自的设计思想与方法、画出设计原理图、选择元器件、再由学生正式实施项目,写出总结,包括实施项目成本核算,最后教师进行评估总结。

一、项目实施步骤

1.项目的设置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设置、项目间的联系和层次递进。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和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如“运料小车往复运动” 的电气控制项目,在学习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气控制之后提出,此项目的控制电路设计灵活多样,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2.分组设计项目。

任务确定后,教师提出设计方法,明确该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在哪里。学生们分组设计,教师引导各小组根据项目任务查、找相关资料,使各小组同学独立进行设计。这样学生成了教学中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引导者,教学的服务者。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出的电路往往是五花八门的,尽管有漏洞或设计不完全合理,却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如“运料小车往复运动”的电气控制项目的延时电路的设计,有的用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有的用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有的用一个,有的用两个时间继电器来设计,项目设计完毕后,组织学生互评,修改自己的杰作,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的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法” 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设计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估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评估的过程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运料小车往复运动”项目评估时,教师详细分析各套方案的特点,指出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总结“行程开关”、“时间继电器”的灵活应用方法,详细说明怎样对电动机进行互锁控制,再通过成本核算比较,最后总结出_套合理、可行、实用的方案供大家实施.使教师的评估总结过程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二、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具备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每个教学项目要完成的任务,将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结合到项目建设中。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实施,围绕部分机床进行多个项目设计,如车床CA6140刀架移动电机的控制、车床CA6140主轴电机的控制、卧式车床CA6140电气控制电路的检修等。以上设计出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附着体,需要带领学生观察机床的实际工作和机床的电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学习和工作零对接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才能完成各项项目的教学。

2.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理论与实践间的衔接。

进入项目教学以后,就把原有的教材知识体系打乱了,教师需要按照设定的项目将知识重新连接起来。项目需要哪部分知识,就把哪部分知识教给学生,如进行车床CA6140移动电机的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项目时,要给学生介绍的相关知识有第一章的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手控电器及主令电器动合按钮、接触器,第二章的控制线路原理图及接线图、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直接控制线路点动部分。

3.教师必须有多学科知识综合技能。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每个科目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要掌握课程的关联内容,以便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价与考核。例如,电机与拖动部分的电机参数、电机的拖动方式等都是电气拖动基础课内容,在电气控制技术课项目设计过程中是不可缺的;工厂供电课程中的电气安全距离、电源和设备的保护等内容也是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电路必须掌握的知识,电气控制技术课指导教师也必须掌握。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中职教育“以能力为本” 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学习能力,教师提高了业务水平。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知识和新设备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已无法面面俱到,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所以,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适合职业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48-01

电气设备包括了以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为主的电能的应用和电工装备等,是电能和电工装备制造学科及工程领域内的总称。电气技术是一门通过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等手段实现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学科,电气技术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涵盖了电能的转换与利用、研究,电气技术的教学包括了基础理论的教学、设施设备的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实训的教学等。本文主要以电工的实训教学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从电气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别从电工的实训、电子技术的实训、电气工程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实训教学的分析、阐述和探究,从而提高电气技术在实训教学方面的质量和效率。

作为以电子电气类专业为主的高职技术院校而言,提高学生的电气技术在实训方面是保证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1]。电气技术是以电气为主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电工装备和工程领域之内具有重要作用,电气技术所应用到的范围十分广泛。

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伴随着数字化、模块化、智能化及软件化的各种电工和电子仪器及设备的发展,使得业内对电气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气技术中包括的电工实训、电子技术实训和电气工程设计的实训等都是电气技术实训的关键实践环节,这些环节对学生充分获取学科知识、掌握学科技能,从理论转向实际的应用和操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工的实训

作为电气技术实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工实训是电子技术实训中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电工技术的熟练运用为电气技术的实践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学生适应和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因此在电工的实训方面,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有以下几点:一是熟练掌握常用的机床电气的工作原理,正确并快速选择常用的电工元件;二是熟练掌握典型机床电气中故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三是设计比较复杂的接触器电气控制系统型继电器;四是能够熟练操作和调节变频器控制下的电动机的无级调速;五是会进行简单的控制器(PLG)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技术的编程;能够通过利用控制器完成常用机床电气线路控制的线路的改造,掌握相对复杂的控制技术,在控制技术方面,必须掌握的是关于MCS-5I单片机的原理、结构、指令系统、功能扩展及接口等各种控制技术;六是理解单片机在机床控制系统中的简单应用;七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支持,熟练掌握现代化电子技术对电工、单片机等方面的控制和分析及其设计;八是借助和通过各种高科技软件技术,包括CAPTURE、LAYOUT和PROTELL等软件,在电子线路原理图和印刷线路电板设计达到高度成熟的地步;九是能够轻松运用PSPICE、EWB、MATLAB等软件在电工实践中进行电子线路的仿真设计[2]。

二、电子技术的实训

通过电子技术的实训,能够提高学生在测试电子电路和电子仪器的使用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性能测试和多种电子电路性能指标的检测等,得以强化和巩固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和基础,熟练掌握电子技术的各种技术,为彻底掌握电气技术的实践,从事各种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在高职技术类院校当中,电子技术的实训对电气技术的实训教学起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具体的说,在电子技术的实训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较为熟练的拆接焊的能力;二是熟练快速的选择常用的元器件、并对其进行检测和筛选的能力;三是对简单的装配工艺进行编制、熟练安装小型的电子电器元件;四是能够正确使用和读取仪器设备上的参数;五是能够对电子电路和小型的电子产品进行控制和调节;六是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七是能够熟练检验和校正小型的电子电气产品;八是对常见的电子电路故障能够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电气工程设计的实训

电气工程的设计在电气技术的实训方面,主要是能够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电气工程的设计方面,需要对所设计的电气工程进行资料的查阅、选择合适的方案、设计电路、进行安装并调试,经过这些具体的设计实训,能够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实践可以证明,通过电工实训、电子技术的实训和电气工程的设计,能够联合多方面的综合实践,最终提高电气技术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提高电气技术的教学实训[3]。

要提高电气技术的实训,首先要理清实训教学的思路,再按照清晰的思路一步步的进行教学,方能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一般普遍的实训教学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预习、理论的教学、实训教学、撰写总结报告。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明确实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学好基本的工艺知识,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训报告的总结等。

总之,只有把理论和实践良好的结合起来,熟练的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成为顶尖级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