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7 21:33: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议论文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本课是议论文,议论文的教学目标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落脚在论点和论据的把握上。弄清什么是论点论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课文体会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论据为什么有说服力。在学生逐步了解议论文特点的过程中,学习阅读议论文和议论文行文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享受思辨的乐趣,进而培养其阅读、欣赏议论文字的兴趣和习惯。
二、把握学生学情
对于学生早已经知道的东西,老师喋喋不休,而学生最需要老师指导的内容,老师视而不见,这是学生在语文课上最大的痛苦。本课文字浅显,四年级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读懂词句的能力,再花大量的时间去疏通课文,是浪费,也是低效。
学生学习议论文最大的困难其实是阅读方法的困惑,是学法的迷惘。找到作者提出的观点或主张是什么(论点),这个观点或主张提出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论据)都不难,难的是论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方式是怎样的(论证);论证的语言是怎么组织的;富有怎样的独特性,缜密性。
三、把握教与学的对话气质
语文是一门活的语用学。语文教师应是一个好的对话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现场感,在自然、得体的语言运用中,感染学生,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语言运用的美妙!议论文的学习中,教师格外需要给学生阅读、思考、品味、交流等多种对话互动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议论文体的独特,完成对议论文的阅读、审美。
【后课例】
一、对话导入,互动入境
《说勤奋》,这篇课文中“说”字可以换成什么字?(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体——议论文。议论文有什么特别呢?回忆文中三句论点。为什么要重复三次呢?(首尾呼应,反复强调论点,是议论文的点睛妙笔!)回忆论据“司马光”和“童第周”一生勤奋的事例。
二、营造整体问题情境,确定对话和互动方向
古往今来,勤奋学习的名人很多,为什么本课选择了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人物的事例呢?(用整体话题语境,将学生直接带入议论的思辨之中,为学习指明方向。)
三、领悟表达,深入对话互动
论据一:司马光一生勤奋。学生读文第2-3自然段,划出句子。
话题1:“哥哥、弟弟都……司马光却躲起来。”
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司马光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中,体会他的勤读善思。
话题2:“警枕”
看警枕图片,想象头枕警枕的感觉。学生与自我对话:我们的枕头绵软,是为了“睡”,而司马光是为了“醒”。那这样的对比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话题3:“他用了19年,终于……”
补充《资治通鉴》资料,学生与辅助文本对话、互动:从《通鉴》的字数、价值、地位谈司马光用一生勤奋换来了丰硕的果实。
话题4:课文从司马光的哪几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只有一生勤奋……”
生生对话互动:从他小时候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从他长大后生活的一个细节,从最后的成就都看出,司马光的一生都在勤奋中度过。
话题5:虽然介绍了司马光的一生,但只用了寥寥130个字,是否不够具体明白?
师生互动:议论文中的写事是为说理服务的,贵在简要概括。
论据二:童第周
学生自由读,小组对话互动交流: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话题1:“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
补充资料《少年童第周,倒数第一和顺数第一》
学生与辅助文本对话,感受童第周与司马光的经历不同,体会:他有“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的勇气、行动和成果。这验证了华罗庚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话题2:“后来他远渡重洋……很大的影响。”
学生拿出读过的资料《精彩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对话互动:当时中国技术落后,童第周怎么能完成外国教授和同学都没有完成的工作?
话题3:书中的文字和你们所读的两段资料相比,你觉得哪个详细?哪种写法更适合议论文呢?(重申议论文贵在简要概括的特点)
四、重回问题,生成总结
多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大抵比较有利于向抒情方面发挥。前几年,高考作文以“智子疑邻”为题,虽然寓言故事带有很强的感性,其中隐含的哲理并不算具有太深邃的哲理性,却引来了非议。有中学特级教师声言:“(此作文题)脱离中学生的实际”。当然,强调抒情,也并不绝对是消极的,在人文性的审美教育方面,也许是一种优长,但是,从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发展来说,则有所偏废。
议论文体,作为理性思维的基本模式,其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还是比较表面的现象,更为深层的,还在于议论文教学理论的粗陋。
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严密的议论文教学理论系统。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至今被广泛认同的理论,就是所谓“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驳论”,等等。其核心是论证,就是以论点为准则,选择与之相一致的材料进行论述。这个理论,从表面上看来,操作性很强,其实并不精密,漏洞甚多。最致命的缺陷在于,论点是现成的、无须分析的。
但是,议论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立论。在复杂、丰富的感性现象面前,拿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事实上,这一点已经在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中有所注意。命题作文一度衰微,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勃兴,其原因就是命题作文往往直接提供主题,不利于学生独立形成个性化的主题。到了近年,即使是命题作文,也逐渐变为无主题命题而重新焕发了生机。以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2007年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代表的高考作文题,其共同特点就是不提供主题,使考生能够在对命题关键词的阐释中形成自己的主题。
实践已经走到了理论的前面:主题不是现成的,至少是对命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阐释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论点是在阐释的过程中产生的,不经阐释的论点是贫乏的。前几年,高考作文题把“诚信”
简单地说成是一切条件下绝对地讲老实话;在《灵魂的选择》中,“救人”是别无选择的,但又是没有风险的,等等,都是对核心论点的内涵缺乏分析,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主题的空洞化。对命题的关键词进行阐释和分析,是概念内涵的阐释,比之举例式的外延阐释,更为抽象,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难点。而流行的议论文写作理论恰恰忽略甚至掩盖了这一难点。其结果就是,学生作文主题内涵空疏,满足于流行的大话、套话。根治这种顽症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对主题进行分析和阐释。这从理论上来说,涉及到许多方面,如:阐述论点,阐明基本内涵;基本概念的严密与丰富;阐述的多元性与针对性的有限性;论述的系统性和自洽性。这远不是问题的全部,但对于中学课堂来说,无疑已经十分抽象繁复,特别是缺乏操作性。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学议论文教学至今还停留在一个贫乏的概念---“论点”上。
同时,按照传统的所谓“论证原理”,论点是需要论证的。论证的原则,就是以论点为准则,去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材料。用另一种流行的说法,就叫做观念和材料的统一。其实,只要选择,就不可能保证统一。什么叫做选择?它不仅意味着挑选,而且意味着排除,与论点相符的材料留下了,与之不符的材料排除了。这就不全面了。虽然表面上,你选出来的材料和你的观念统一了,但这还能叫做论证吗?
这种颇为流行的“论证”方法,事实上十分不科学,往往容易造成自我蒙蔽。
关于自我蒙蔽,英国哲学家罗素曾举过一个例子:几乎所有的英国男性和女性,都相信自己的性别优于对方。男性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观念的例子,如所有的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都是男性。
教师为达成议论文写作目标有“三备”之说,即:“备写作素材”、“备写作思路”、“备写作主体”。“三备”和“三动”必须要有机结合,高效运用。
一、备写作素材,引发“心动”
顾宪成有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们讲的都是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议论文的写作正合此理,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只要“合时”、“合事”,“入得我兴趣”,能“动得我心”就应该值得引起写作者的关注,就可以在“此事”上花时间、花精力去仔细揣摩、推敲、思考、领悟。
和同学探讨时下流行的“穿越体”、“宫廷剧”或“秘史剧”,先调动其兴趣,使之“心动”再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加以合理引导,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比如,有学生就在作文《品位》中如是写道:
当《宫心计》正和街头巷陌奔走相告的观众热恋中,《美人心计》心计一动见势横插一脚,全场热播;当其中的热度还未消散,《步步惊心》又紧跟一步,惊艳亮相;《武则天秘史》自然不甘坐失江山,毅然决然趁热打铁霸气登场。这略显得阴盛阳衰的影视剧个个争奇斗艳的场面自然饱了观众的眼福和艳福。众人是饭前看、饭后谈。甚至连晚上做梦都进入戏中,自编自导。一时“暖”了“秘史”却“冷”了“经典”——难道这就是现在国人所追求的高品位吗?
漫步街道,这里播放的是《爱的供养》,那儿在兜售着《爱情买卖》,前方还一路哀叹着《伤不起》;这边追求的是杨幂,那边欣赏的是吴奇隆。试问,看了这些你又领悟到什么呢?
由此可见,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现象,只要教师准备得当,加以科学引导,学生就能“心动”,就能引起学生对现象关注和思考的兴趣。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备”字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为学生准备的“天下事”是经过筛选、分类、归纳的。
这“天下事”当然要是时下发生了或正发生着的事,这个事不仅要先“鲜”还要入得学生的“眼”,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心先动起来才能为“脑动”埋下“伏笔”。
二、备写作思路,促进“脑动”
议论文要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在“大众”之风盛行的时候,作为施教者能否和学生共同探讨和发现既符合写作规律又相对“小众化”的行文思路呢?如有学生针对时下热议“制假、打假”现象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打假有了新领域,实在是拓展了国人的新视野!
从假烟、假酒到假国医再到现如今的假学者,可谓无假不有。假烟假酒伤胃,假国医伤身体,假学者实在是伤了国人之心。(罗列现象)
年年打假,天天打假,时时打假,然而为什么打得假却无处不在了?
利益是其根本诱因。面对造假的日进斗金,面对造假的扬名海内外,面对造假带来的声名鹊起!造假实在是一本万利。造假者终于从中尝到了甜头自然甘愿为之铤而走险。(原因一)
除了直接的利益以外,良心的考量变得无从谈起了。在造假售假跟前,良心反而成“假”的了——良心的确不能按斤两买!(原因二)
造假者的良心缩水了,报废了!那么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又哪去了?新闻媒体为了收视率丧失了辨别力,毕竟如今对他们而言收视率才是硬道理!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甚者,某些电视台、电台明知其中有猫腻,但到嘴的肥肉如何舍得吐出,又不愿意担待责任,所以就想出在屏幕的下方打出诸如“此纯属专家意见,不代表本台观点”。如此云云,把责任撇开。真假完全由观众自己去识别。(原因三)
所以对群众而言,打假成了技术活!
这样一段论述的文字,从材料上来看无疑同样是抓住了生活中备受关注的热点来展开讨论,但更难能可贵的是论述的过程中论述者紧紧扣住“制假、造假、假货横行”这一方面的问题,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即:假商品利益诱导的原因、造假者道德丧失的原因、监管部门和媒体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问题的探讨,思路清晰,切中要害,并能层层深入。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之前科学地针对现象展开有效思考,能够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脑动”起来,师生可以就写作思路和方法的有效准备进行探讨。这样的探讨既有必要,又有价值;既能开动针对写作思路的思考,又能为议论文行有效的思路准备,真正实现有备而写。
三、备写作主体,实现“手动”
议论文是一种发表意见、阐述道理、分析问题、阐明事理的文体,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往往是“文道并进”的。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上表现为用通俗的语言说道理,文章短小生动,于学生颇有教益。教学的时候,要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有所取舍的施教,以彰显教学的高效性。
一.指导学生明确文章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中小学课本里的议论文,论点或在文章开头,或在文章结尾。一般不需要读者在文中煞费苦心地搜寻。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议论文的“领”就是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中心论点,这既是学生理解全文内容的抓手,也是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关键。如教学《说勤奋》时,教者在出示了论点后请学生把这设问句并成一句话。“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靠勤奋;勤奋能让我们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感知了事实论据后,教者首先揭示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靠的都是勤奋;接下来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先单独学习童第周和司马光的勤奋事例,再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引领学生逐层感悟他们的成功都是靠勤奋;最后在学习理论论据时再次吟诵: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整个教学围绕中心论点浑然一体,数次的“这就是——勤奋”形成渐强的节奏敲击学生的心灵。
二.指导学生寻找生动的事实论证。事例论证是中小学阶段常用的论证方法,所选的事例在真实、典型、新鲜、充分的基础上,大多加以生动的描述。用事例做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真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读懂故事不是难点,明白故事背后的道理也在学生的理解能力之内,体会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围绕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组织语言——“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这应该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具体的着眼点可以有:
1、抓数字证据。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作者在例证时常常使用数字,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更加真实而有力。在教学时,这些都可成为引导学生感悟的点。如《说勤奋》一文中“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2、抓能表现中心的词语。语言丰富、生动、凝练,是汉语言一大特色。议论文中,富有特色、表现力强的语言也比比皆是。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就有如下词语:“滴水穿石”、“三心二意”、“微不足道”、“日雕月琢”、“持之以恒”、“炉火纯青”、“坚持不懈”、“半途而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这些词语不仅结构工整,是学生学习生字词时的难点;而且一部分与中心有关,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
3、抓特殊的句式。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它主要研究符号跟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句子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符号,它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类型的句子各有不同的特点。在议论文中,为了引发读者的思考,加强表达的语气,作者常常大量采用反问、设问、感叹等句式。例:(1)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2)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3)他毕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议论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其重在说理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讲授《有的人》中,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运用对比写法,反映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结局,教育学生从小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为人民甘愿“当牛马”,“情愿作野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帮助学生坚定正视挫折,战胜困难的信念,培养顽强的意志
有的同学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行。碰到一点挫折或学习上的困难,就产生退学的念头。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加强了迎战困难方面的思想教育。比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引用名言,观点鲜明,说理充分。在教学中,我紧扣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论述:错误是难免发生的,错误并不可怕,不应当畏惧错误。《理想的阶梯》中写到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但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结合教材,教育青少年学生,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该正视现实,敢于面对困难,奋力拼搏,这样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三、培养学生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
针对学生中存在只贪图玩乐、不愿吃苦的现象,学习《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教育他们不能躺在父母的怀抱里,坐享其成,应当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靠天靠地靠父母,不是好汉”的观念。在讲读《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中,结合任以沛同志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勤俭节约,为忠诚党的事业辛勤工作,学习他无私奉献精神。
四、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议论文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确定学习议论文的具体目标。按系统论整体化的原则,议论文教学应确立整体学习目标和阶段学习目标。整体目标是指整个高中阶段学习议论文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是指整册教材、单元、课文的目标。阶段目标的有机组合便是整体目标。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应把三年学习议论文的目标告诉
他们,包括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思想情感目标等。以后再把每册书、每单元以及具体课文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目标既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
目标明确后,备课时就要突破单篇教材备课的框框,把每篇课文都放在整个单元、整
册教材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宏观角度去考虑,从而确定讲什么,怎么讲,一方面要把握好每篇议论文各项训练之间的横向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其共性的规律;另一方面是纵向把握训练序列,坚持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的层次性,使学生不断增加新鲜感。如此纵横交错、新旧沟通,就会使教学活动获得整体效应。
把具体的议论文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就开辟了一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强化学习意志的途径。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者;把学生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需要的具体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二、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是由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议论文教学担负有提高学生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所决定的。例如,教学《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两篇杂文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两文在批驳敌论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深入钻研课文,分析比较,设法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选择表述自己观点的最佳论证方法,智力活动异常活跃。大家畅所欲言,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讨论,轻易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学生喜欢讨论,讨论能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满足其表现欲,保特愉悦的智力情绪,讨论能使学生观点与观点、知识与知识在语言上交锋,在思想上造成碰撞,因此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状态。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高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强烈要求自主,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
具体做法如下:
(1)生疑。教学议论文,我把预习引进课堂,通过课堂预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生疑”。(2)激疑。就是开启学生的疑窦,激发其探究精神。(3)释疑。这是关键一环。首先要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准确抓住应发现的问题。为使学生容易掌握问题的线索,老师必须提供若干资料、知识;其次是鼓励学生提出假说,在学生发现问题后,可要求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这是通向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再次是验证总结,使问题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对事物认识的两次飞跃必须由认识者去实现,学习议论文也是如此。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老师讲是外因,学生质疑问难是内因,只有内因真正起作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应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对学生实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意见,哪怕有一点点正确的地方都应肯定,因为学生的看法并非科学发明,他们善于动脑,大胆质疑问难,这其中便包含着可贵的探索精神。
四、启发学生举一反三。高中学生学习议论文,不满足于只学懂课文,老师应启发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而阅读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
一、要求与现状
近几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在中考试题中呈现三足鼎立局面。议论文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下工夫来攻克的一块阵地,拿下来,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才算圆满。
1.要求
新课标以及中考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2.现状
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在议论文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理不清文章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等。在做议论文阅读时,特别是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往往不知所云,感到无所适从,无处下手。
二、意义
初中议论文教学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起点,它起到了台阶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议论文分析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框架结构,从而对一些事情拥有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笔墨表达出来,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是很好的衔接,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水平、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提高和完善有极大的帮助。
三、原因分析
1.议论文出现时间较晚
以苏教版为例,议论文阅读出现在九年级上册,作为中考三大阅读之一,九年级才对议论文进行教学,时间上有一些迟。加之九年级教学的特殊性,大多数在新年之前就已结课,学生真正接触议论文只有半年左右时间,因此,在学生心底的印象比较浅,导致议论文掌握比较困难。
2.典范议论文较少
在九年级上册课本中,议论性文章主要有《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这些文章前两篇为演讲稿,文章长,整体把握较困难。后两篇是书信,随意性较强,均不太适合作为议论文进行教学。在第四单元中出现的文章类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对于议论文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些讲解,对于学生把握较为有利。议论性文章少,典范性文章更少,这是议论文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
四、措施对策
1.提早引入一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
教师应该广泛阅读,在八年级或者更早为学生引入一些文质兼美、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的小文章,对于议论文教学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2.提高学生议论文文本解读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分析文本,指导学生阅读,掌握阅读的基本思路,以点带面,通篇把握。
3.阅读规律与方法点拨
引导学生理清议论文的思路,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和技巧,给学生一些答题模式,引导他们总结规律,得出属于自己的
东西。
4.联系实际,进行写作练习
对于身边事,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从另一方面对学生议论文的阅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学生因何怕写议论文
初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最多、练习最多的是记叙文。对于写简单的记叙文,他们已经驾轻就熟。而议论文与记叙文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方式和方法上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议论文是陌生的、生涩的,甚至是乏味的。那么,议论文与记叙文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在写法上,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或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而议论文则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论证和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其次,记叙文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和刻画的人物形象总是个别的、具体的、生动的,这种个别形象和具体事物中往往体现着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和本质:而议论文虽然也必须用丰富的、个别的材料作为基础,但它在论证客观事物的真理时,却总是作概括性、抽象性、一般性的论述,从大量的具体的事实中直接引申出普遍性的结论来。最后。记叙文要求以情感人,它不仅影响人们的理智,而且影响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强烈的爱憎之情;而议论文则主要是以理服人,虽然有不少议论文也蕴藏着充沛的情感,但它更重要的仍然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以无可争辩的道理说服人。正因如此,对于习惯了写记叙文的学生来说,议论文写作是个陌生领域。加之许多学生平时阅读面窄,缺少材料积累。缺少自己的个人体验和认知.所以要从原来记叙文的“有事说事”到议论文的“因事而议”大都会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自然会产生惧怕和畏难的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57-02
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着眼于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其理论依据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因材施教的理论。
一、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它要求学生准确地表述观点,充分地占有材料,有力地开展论证。但是,一般说来,学生喜欢写故事性较强的文章 ,喜欢记叙、描写之类的记叙文,对议论文不大感兴趣,议论往往是有感而发,围绕话把子漫无边际地说;再则,语文教师大都重视记叙文的训练,忽视学生议论文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更不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这议论文教学带来了困难。议论文写作教学成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难点中的难点。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议论文时大胆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就略谈一些粗陋的看法。
二、高中议论文写作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2、“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3、因材施教理论
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议论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教法单一,评价单一。分层教学首先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它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学习与训练,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特点落到实处。其次,议论文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它能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写作议论文的主动性,创新性。针对学生的学情而制定的目标方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要求既不会太难,也不会太容易;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至于使人望而却步。这样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创新思维。能够改善部分学生“怕作文”的心理,增强写作能力较差的同学的自信心,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全面提高议论文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且真正面向所有学生。
三、议论文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
按照新课程标准在全面分析研究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比较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所处的层次,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来机械地划分。基本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对议论文写作比较感兴趣、写作熟练的学生。他们在写作中能够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第二层指对议论文不是特别感兴趣、只是被动地完成作文任务的学生,他们一般能够达到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有论点、有论据、论证较合理。第三层指不愿、害怕、不会写议论文的学生,他们往往不能完成作文任务,或是勉强凑足字数,更有学生不知何谓议论文,议论文的要素全然不知。
当然,学生所处层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因人因时制宜,进行动态分层。把学生分成三层,是根据他们当时的写作议论文能力的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程度”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把学生分层后,没有搞“终身制”,而是不断变化的。教师每次批改学生习作,发现学生进步了,就给他们提高层次,这种鼓励给学生树立信心,增加动力,使之取得更大的进步。
2、训练多样化、目标阶梯化
议论文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作文水平,制定相应的目标要求,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目标要求的制定要适应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尝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样的快乐。
多设题目,题的难易不同,适应学生的水平也不一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层次,都有话写。这就需要在议论文训练中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题目,比如让学生做“逆境与成才”有关的议论文写作时,就可以给出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选择:较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成长需要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逆境与成才”“论逆境”“在磨难面前”;表达较有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选择“做生活的强者”“有志者事竟成”“善败者不亡”“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都有话要写。
同题分层即一个议论文题目分层设计要求,有针对性地培优辅差,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学生每次作文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每次的训练内容而定,根据个体的差异性来定。如写作珍惜光阴类的议论文,要求: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语言精炼。②论点明确、有论据、论证较合理、语言简洁。③有论点、论据,且论据基本能证明论点,语言通顺。不同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的目标要求,让他们都敢动笔写,能写,这就体现了目标制定的层次性。
3、评价丰富化
作文评价是语文教师对涉及学生的各种因素和现象做出的价值判断,多以作文的分数或评语的形式表现。作文评价的目的是为促进作文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写作。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作文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标准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来考虑。
如:评分分层。传统的议论文评价,教师只以“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语言精炼”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兴趣。在分层目标制定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及层次要求,看学生在该层次中有没有达到目标即可。分别评出三层中的优秀同学,打出高分并给予表扬。这样会促使每位同学都能努力写作,并力争在本层次类取得优秀的成绩,从而切实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教学真正面对所有的学生,并可整体提高的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
又如;评语分层。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批改作文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别选择最合适的策略和形式进行,对第一层学生可采用“高分低评价”,多提要求,不让他们沾沾自喜,而是继续提高。对第二、三层学生则“低分高评价”,多肯定其进步与成功之处,使他们看了评语不灰心丧气 ,而是积极进取,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也能尝到成功的甜头。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能调动全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科学的划分层次、进行分层次的训练、在议论文评价中的遵循分层评价、鼓励为主的原则能够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切实解决学生写作议论文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作文现状研究为基础,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系统论、过程作文教学理论作为我们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作文教学实际,有效构建高中议论文教学序列,以夯实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其具体程序为:从高一开始一直到高三,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训练措施。
在高一阶段,学生积累议论文的写作素材,提炼自己的观点,并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能运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要求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在高二阶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式与方法,弄清楚论据与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构建规范整洁的文章结构。在高三阶段,要整体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提升作文的思想内涵、语言的简练度、思维的严谨性等,在此基础上力求让文章更有文采。但是,序列化的训练并不是孤立的,只是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还应该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让序列化教学相互衔接、环环相扣,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写作体系。
二、注重一个细节――积累技法
作文的实质是对作者知识储备的综合运用,是作者综合素质的展示。厚积才能薄发。写作需要积累各种知识与技能,缺失生活积累与人生体验的作文,不可能成为有思想内涵的佳作。所以,在议论文序列化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积累技法的训练。如语言表达、行文构思、论证技巧等。在论证过程中,每一个论证细节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这样,才能夯实学生的写作根基。作文的训练不仅仅是“三味书屋”,更应该是生活的“百草园”。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活水,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体验社会,并且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用阅读来夯实自己的写作基础。细节决定成败,技法彰显特色。写作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与思考,深化每一个细节,就会写出激扬才情的文字。
三、拓宽一个渠道――作文实践
不管是什么文体的作文,其立足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放飞学生的心灵,激活其思维能力。如散文可以抒感、夹叙夹议;记叙文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状物、说明。议论文也一样,在文章结构与内容等方面不作硬性的规定。可以是几个片段的组合,可以是长篇的议论。总之要让学生能够驰骋于自由的创作空间,这样才能体验到作文的轻松与快乐。
议论文写作要给学生实践的空间,如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就某个问题或社会热点现象让学生直陈心曲,或叩问心灵,或诠释情感,或发表看法。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增添生活的乐趣,还能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再丰富的思想认识也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出来。不仅如此,语言也是思维的媒介。只有语言的创新,才能促进思维的丰富。因此,在议论文程序化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解开语言的枷锁,引导学生锤字炼句,能准确运用贴切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进行表达,而且力求做到简洁、精炼、创新。
四、突出一个核心――思维训练
在构建高中议论文序列化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当其冲。因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尤为重要。作文是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观察生活、选取素材、谋篇立意、构思布局、语言组织等,都由思维活动来支配。但是,学生写议论文的实际情况是“假、大、空”,往往文中无“我”,言之无物。这样下去学生的个性就不会得到张扬,文章没有生气,更没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