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6 23:10: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比教学法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扩展是所在专业方向内的定向扩展。相对于联想教学法,扩展对比教学法的最大区别是:该方法强调所授知识点是在学生所学专业方向内的扩展教学,而非全面的或者生活化场景的扩展对比。联想教学法关注的是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常常会用生活别容易理解的物品或者现象来与所授知识点建立一种联系,可能是形态上的相似,或者发音上的相仿,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种联想往往是在很大范围内的联想,多数都脱离所在的专业背景。扩展对比教学法更注重的是专业内部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其可供联想的范围有限,且强调是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对比有平行对比、同向对比和反向对比所谓平行对比,就是对比的知识点之间是平行的,比如讲述深度的时候,选择海拔、高度等来进行对比,就属于平行对比。同向对比,即一个现象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的学科中,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反向对比,即知识点之间是一个反向关系,比如一个阐述流体的流出机制,一个阐述流体的流入机制,但二者之间本质上是相通的。
3.强调各门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由于教学中的扩展是限定在学生所在专业的定向扩展。因此,需要教师对各个专业课都能有较好的认识,以便实现科学的教学。扩展对比教学法提供了一个手段,就是将各门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挖掘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4.形成对所学专业的整体全面认知扩展对比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个知识点的串联下,形成对所学专业的全面认识。因此,该方法的落脚点并不在某个概念的阐述,而在整体的认知。基于这种认知,让学生更能发现在某门专业课的缺陷和不足,同时也为其后续攻读研究生或者就业选择更细的专业方法提供一个全局认识。
二、扩展对比教学法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1.平行对比的应用笔者在教授“钻井与完井工程”课程时发现,关于深度的概念极度容易混淆。在这门专业课中,深度是指从转台面开始计量的井眼轨迹的长度,实际上也是钻井中所有下井的钻柱的长度之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深度的起始点不是地面,而是转台面。因此补心距(地面与转台面的高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深度的大小。扩展一:在采油工程中,我们说的射孔的深度;在测井中,所说的储层的深度都是钻井与完井工程中所说的深度,即基于转台面的井眼轨迹的长度,这个深度作为这口井的重要标示,伴随这口井一生。深度将永远是一个大于零的正值。扩展二:由于深度是一个相对量,在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地质中,用得相对较少。对地质工程师来说,他们不关注相对的位置,他们关注的是储层的绝对位置,即储层位置在大地坐标系中的坐标,x,y和z。此处的z指的是海拔,它是指地面某个地点或者地理事物高出或者低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高度的简称。这个z值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它表征的是一个绝对位置,不会因不同的钻井设备或者井眼轨迹而发生变化。建立联系:用一个图形来说明,深度与海拔的关系。当一个目标靶点确定后,地质工程师给出其对应的坐标,钻井工程师需要根据地面条件及地下条件设计相应的井眼轨迹,以期实现准确中靶。到达这个目标点(绝对位置,海拔概念)的轨迹千差万别(相对长度,深度概念),对应的深度也可能有巨大的差异。通过阐述、对比联系让学生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掌握其用法和区别。
2.同向对比的应用“钻井与完井工程”课程中讲授压力控制一章时,会讲到发生溢流进行关井作业后气侵及其对钻井的影响。其中会讲到一个图,即关井后由于地层流体不断进入井筒,井筒中压力分布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在地面的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逐渐升高,且变化的程度不一样。对于高渗连通性好的储层,压力上升的速度较快。因此,可以采用气侵关井后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变化曲线粗略判断井控的难易程度,地层压力大小和地层渗透率大小。同向对比:在“试井分析”专业课程中,会讲到压力恢复试井。即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突然关井,采用压力计测量井底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而绘制压力曲线,采用试井分析的方法求取地层压力、储层参数、表皮系数等参数。试井中,关井后有一段井筒储集效应,即地层流体还会继续进入到井筒。其流动的原理与钻井中因为气侵而关井的原理是一致的。建立联系:展示两张图,一是“钻井与完井工程”中的压力变化曲线,二是“试井分析”中的一条典型的压力恢复曲线。通过图形阐述其相同之处,结合试井中能计算的参数,反过来讲述钻井中压力变化所包含的意义。
3.反向对比的应用在“钻井与完井工程”这门专业课程中,会反复讲授一个知识点:压力及其应用。钻井中,为了实现安全钻井,往往采取衡或者过平衡钻井,即保证钻井液产生的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钻井液将会在压差的作用下进入到地层,从而形成对储层的伤害。压差越大,储层越疏松,滤失进入地层的钻井液越多,同时钻井液自身的性能也会影响滤失量的大小。反向扩展对比: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向地层滤失,与采油过程中,地层中的原油向井筒流动具有相似性(“采油工程”课程的内容),只是流体流动的方向不一致,但其流动的机理是一致的。而在“渗流力学”一门专业课讲授过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径向流动产能方程(“渗流力学”课程的内容)。建立联系:在黑板上手写径向流动产能方程,让学生回顾其推导过程。从方程中,解释影响产能的正向因素:储层厚度、储层渗透率、生产压差。影响产能的负向因素:流体粘度、储层伤害及泄流面积。同样的类比也可用于钻井中的泥浆滤失,其滤失量的影响因素与生产中径向流动的影响因素是类似的。通过回顾一个知识点,建立起两门学科的联系,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点的认识。
1研究方法
1 .1 问题分解
采用循证医学标志性的PICOS5 要素分解本研究的研究问题。(1)P(participants,研究对象):江西中医药大学2016 和2017 级中医药专业研究生。(2)I(intervention,教改措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3)C(control,对照措施):传统教学法。(4)O(outcomes,结果评价指标):论文报告质量、成绩综合评定。(5)S(studydesign,研究设计):纵向对比研究。
1 .2 研究对象
教改班为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2017 级研究生,1 个班级共49 人。对照班为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2016 级研究生,1 个班级共33 人。教改班和对照班的师资力量完全相同,由3 名教师主讲,分别讲授循证医学概论和基本方法、文献检索与管理以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方法3 个部分。
1 .3 教改实施步骤
(1)学生分组。由于制作系统评价/Meta分析需团队配合,故将全班分为4 ~6 人为1 组,小组成员尽量为相同或相似专业。每组通过自荐或推选方式选出1 名组长,有一定科研经历、科研热情较强者优先。(2)项目拟定。研究生循证医学课程总共32 课时。首先通过9 个课时的理论授课,让学生熟悉、理解和夯实循证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各小组通过组内讨论拟定一个项目主题。项目拟定方式为学生自拟,教师协助确定。题目要求:① 研究问题有创新性;② 具备可行性,即预期工作量适中;③ 与中医药专业相关,最好与组内学生的研究方向相关。(3)项目实践。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核心实践环节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对应第10 ~32 课时理论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要求包括:① 学生在学习理论课前需预习授课内容,带着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问题听课并思考解决方案;②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深度剖析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项目实例《温针灸与其他针灸方法治疗原发性肥胖症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让学生逐步结合理论熟悉实践过程;③ 每次理论课后,学生开始进行当前课程内容对应的项目实践,由组长牵头,小组分工协作。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主动分析、组内讨论、组间协作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④ 每次课程设置10 ~20min提问时间,学生可提出实践过程中所遇问题,教师即时答疑解惑;⑤ 设立每周课后答疑时间,教师集中解答课堂上未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上述步骤随理论课程循环循序推进,直至完成论文撰写。(4)对照班教学方法。对照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在理论课程中穿插讲授相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实例,并分组布置项目任务。但不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不要求学生随理论课程推进实践项目,学生一般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完成项目。
1 .4 结果评价指标
(1)论文报告质量。用国际公认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PRISMA(PreferredReportingI-temsforSystematicReviewsandMeta-Analyses)评定项目论文的撰写质量。该清单包含27 个条目,去除2 个本研究不涉及的条目“计划书发表情况的报告”和“利益冲突的报告”后剩余25 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两方面进行评分:最低0 分,最高4 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论文报告质量越符合PRISMA规范要求,教学效果越好。(2)学生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依据个人负责部分的论文报告质量结合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满分为100 分:① 个人部分论文报告质量:本研究要求小组内每名学生均需主要负责项目中的一部分(如: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数据分析等,每个环节的实际评分根据难度系数加权),该部分相应的报告质量评分在综合评定中占比60%;② 平时表现:根据项目参与积极性和团队贡献,采用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在综合评定中占比40%。在该评定方法中,某篇论文整体报告质量高并不意味着组内某名学生的课程成绩一定好,反之亦然。
1 .5 统计分析
纵向对比分析教改班和对照班的PRISMA报告规范评价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评价指标均为数值型资料,故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组间差异采用均数差(meandifference,MD)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表示。采用亚组分析检验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学生(临床医学类vs非临床医学类)对成绩综合评定得分的影响。检验水准取α=0 .05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R3 .6 .0 。
2结果
2 .1 学生基本资料
本次教改实践历时2 年,教改班和对照班的每个小组均完成1 篇系统评价/meta论文的写作。教改班共49 人,其中男生24 人,女生25 人;临床专业19 人,非临床专业30 人。对照班33 人,其中男生15 人,女生18 人;临床专业12 人,非临床专业21 人。两班学生的性别(P=0 .754)和专业(P=0 .825)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较好。
2 .2PRISMA报告质量得分
教改班和对照班分别完成了9 篇和8 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论文。根据PRISMA报告规范评价,两班论文报告质量总分分别为(58 .0 ±12 .7)分和(41 .1 ±7 .8)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教改班的论文报告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分项得分的比较结果显示:教改班的研究方法和讨论与结论两部分得分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与结论部分教改班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结果部分得分绝对值高于对照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班标题与摘要部分得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3 成绩综合评定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ElsevierSDOL期刊全文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库和LexisNexisAcademic数据库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检索,结果发现:国内既有对探究式教法的研究,也有对探究式教法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国外只有部分对探究式教法的研究,没有对探究式教法在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因此,只选择了部分国内具有代表意义的论文进行了阅读研究。我们从中发现:在我国,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还处于初始状态。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教育教学方式非常单一、教学中普遍存在“灌输”现象,对探究教学的研究可以说仅仅是来源于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选择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2012级体育教育高尔夫2个教学班的本科生共计60人,分为(1)班30人为实验班、(2)班30人为对比班。
二、研究内容
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课程中,针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分别采用探究式教法和传统教法进行授课。通过比较以确定探究式教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笔者自执教以来发现在计算机教学中同行们用的教学模式均为: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上机练习这样的传统模式,导致学生有一种“被学习”的感觉。而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习新知识前给学生提出了要求:对教材的内容提前预习、分析、提炼知识点、完成教师根据本节内容设置问题对应的任务,学生从“被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角色的转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自学能力。本研究对象为大一新生,随机分班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出两班的差异很小。通过一学期按照不同的教学模式授课后继续对两班学生情况进行调查和测试,以确定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模式教学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ElsevierSDOL期刊全文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库和Lexis Nexis Academic数据库等网站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检索,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资料,并对所获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
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调查。
3.实验法
通过实验来验证探究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是有效的、可行的。
4.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实验得出的结果及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善,并对数据和结果进行比较,以期使本研究效果更客观、更可靠。
四、结论与分析
1.学生方面
一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考核,从考核结果来看,实验班对本教材各知识点的掌握都要优于对比班。尤其是上机操作部分,实验班的正确率较对比班要高很多。鉴于此,笔者认为,将探究式教学法引入计算机教学中是可行且效果非常显著的方法。
2.教师方面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知识点,教师就要在问题的设置、学生兴趣的培养等问题上多下工夫,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1)在探究式教学法中问题的设置相当关键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看,探究式教法中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探究式教学法中问题的设置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课题。
(2)教师投入精力的多少决定着实验的成败
在探究式教学法中,要想体现其核心――探究,就得解决学生愿意“探究”与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能“探究”多少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问题的设置中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参与进来后,就会随着教师的引导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游德有,吴敏丽.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与网络,2010(1).
[2]丁小文.探究式教学在高职技能类课程中的应用: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2(3).
[3]李莉.探究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问题设置的基本原则[J].教育革新,2010(2).
[4]杨小艳,张海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09(6).
课题来源:河北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2J
YZIC08
作者简介: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从学生一方的思维特点入手,将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主体,保障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对教育教学的需要不断增加,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运用。
1情境教学法引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必要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相比,其实用性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是特别明确,再加上这一专业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机会非常少。这样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也同样会受到相关专业的挑战,可以说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情境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中可以发挥积极主动性,通过教学情境的运用,学生还可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了解,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身的综合能力。
2汉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更是一门人文学科。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是也有一些与文言文内容相类似的教学内容,对这一部分的探索性相对比较欠缺,而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全面提升,再加上文言文本身内容枯燥难懂,学生比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运用多种教学情境来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冲击和共鸣,保证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获得更为真实的教学体验。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学生就可以重新审视自身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共同作用,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的影响,进一步注重汉语言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提升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积累量,这样汉语言文学自身的魅力才能展现。再加上学生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真实魅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汉语言综合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3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备较强的人文教育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不管是教学的理念还是教学手段都相对比较单一,这也就容易造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教学吃力、学生接触力差等现象,一旦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学生一方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进程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教学困境,在情境教学法中,汉语言文学教师会引入科学的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个更加轻松、真实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极大的激发出来,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使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全面提升,这才是情境教学法引入的主要目的。
3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具体应用
3.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怀学生上,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适当改变教学模式,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2运用实物来展示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事物都是用眼睛去看的,还有的是结合眼睛和语言来描绘某个场景,在面对教材中出现的事物,单单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有可能会对事物感到陌生。这种方式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事物,但是当情境教学法引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建一个实物演示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教材中的语言含义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一般在实物演示环节,如果没有找到实物,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仿制品进行代替,有时还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实物特征。
3.3运用语言描绘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口头描述进行的,有时教师还会通过语言表达教育内容,这种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但是因为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它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和语法,才能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真正提升。
4结语
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育教学领域,一定要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其中,运用实物、语言描绘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谷建军.专业教材与职业教材的互补———汉语言文学教材实践变革[C]//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2010.
[2]任心慧.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探讨[C]//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10.
[3]刘淑梅.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2013.
[4]阮金生.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2013.
[5]傅治淮.也谈写作与人文精神[C]//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6]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C]//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7]绥化学院精品课程写作综合材料[C]//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2004.
[摘要]目的:阐述高职高专培养儿科学临床思维的教学方法,观察教学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实施“儿科学临床思维培养模式”期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1例作为观察组,以2019年9月前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期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率97.6%、学生临床思维评分中,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分别是(94.8±2.3)分、(95.6±1.0)分、(97.4±1.9)分及(98.0±0.4)分、教学满意度95.1%。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率78.1%,学生临床思维评分中,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分别(80.7±1.8)分、(82.6±1.3)分、(83.4±0.7)分及(83.4±2.5)分、教学满意度73.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可有效增强其儿科学临床思维,提升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与操作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儿科学;临床思维;临床教学;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31-0184-02
近年来,儿科患儿的数量明显增多,加之家长对疾病治疗效果要求的提高,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难度显著提升。与成年人相比,儿科患儿具有机体免疫力低、药物耐受度差等特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临床操作能力,方可使患儿的预后得以改善。有研究指出,培养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儿科学临床思维,对人才专业能力的增强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实施“儿科学临床思维培养模式”期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随机选取8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儿科学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观察了培养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实施“儿科学临床思维培养模式”期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1例作为观察组,性别:男/女=10/31,年龄(21.15±3.59)岁。
以2019年9月前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期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1例作为对照组,性别:男/女=9/32,年龄(20.16±2.84)岁。两组学生具有可比性(P>0.05)。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教师需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为学生灌输儿科学理论知识。观察组实施“儿科学临床思维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临床带教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儿科学临床思维,为人才专业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儿科学临床思维培养模式”的应用方法如下。
1.理论教学
为培养儿科学临床思维,加强理论教学是关键。教师可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以及提问式教学法展开教学,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图片插入理论知识中,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当讲解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外貌特点时,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乃至视频,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更加接近临床,使其临床思维得到培养。(2)案例教学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介绍临床真实病例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样可达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目的。如讲解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时,可为学生提供如下病例:“產妇30岁,产前使用催产素10.0U肌肉注射,第二产程68min,胎儿娩出后可见皮肤、巩膜、黏膜黄染,测量血清总胆红素提示黄疸。请分析该患儿黄疸的高危因素,并为其制定治疗方案”。病例介绍完成后,学生需分为不同的小组,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临床思维。(3)提问式教学法:教师可将提问式教学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临床思维。如学习小儿肺炎知识时,教师可提问如下问题:“小儿肺炎的诱因?”“患儿的临床症状?”“疾病的治疗方法?”“患儿的预后”等。采用上述方式提问,可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对上述知识进行思考,从而提高问诊的全面性,提高疾病治疗方法的针对性,改善患儿的预后。
2.临床带教
为培养儿科学临床思维,教师同样应对临床带教问题加以重视,以增强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临床带教过程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法”“病例汇报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如下:(1)情景教学法:以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为例,教师可首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由教师扮演“患儿”,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临床医生”“患儿家长”“护士”等角色。“医生”应对“患儿”及“家长”问诊,并为其提供诊断意见,根据诊断结果,对疾病进行治疗。上述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使学生充分了解儿科学临床实践的流程,了解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这对其临床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2)病例汇报模式:将病例汇报模式应用到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儿科学临床思维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病例汇报模式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带领学生接触典型病人,要求学生从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多种角度出发,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并进行病例汇报,培养其儿科学临床思维。
(三)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笔试的方式评价,总计0~100分,≥80分视为优秀,60~79分视为合格,<60分视为不合格。理论知识掌握率=(优秀+合格)/41×100%。同时观察两组学生的临床思维评分以及教学方法满意度。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率为97.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二)学生临床思维评分
观察组学生临床思维评分中,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分别为(94.8±2.3)分、(95.6±1.0)分、(97.4±1.9)分及(98.0±0.4)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三)学生教学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教学满意度95.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三、讨论
所谓临床思维,指运用医学、自然科学、人文及行为科学知识,借助“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患者沟通,制定个性化的诊断、治疗、康复与预防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执行的过程[1]。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对其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傳统的高职高专儿科学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模式为主。教师需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临床知识。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且难以良好地记忆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同样无法得到培养,临床思维缺乏[2]。本文研究发现,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率为78.1%,提示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率低。本组学生临床思维评分中,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分别为(80.7±1.8)分、(82.6±1.3)分、(83.4±0.7)分及(83.4±2.5)分、教学满意度为73.2%,提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有待增强,教学满意度有待提升。
为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儿科学临床思维,为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人才,本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共同展开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理论教学的方式,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教学法”以及“提问式教学法”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结合图片,了解各类疾病的临床特点,达到培养临床思维的目的。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以及预防知识,培养其临床思维。通过提问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引导,使其临床实践能力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提升。高职高专儿科学临床思维培养期间所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病例汇报模式”为主。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病人就诊情景”,可增强学生对不同病例的应对能力,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儿科学临床实践的流程,增强临床思维。将“病例汇报模式”应用到临床带教过程中,带领学生接触典型病人,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病例汇报,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率为97.6%,与采用传统方法教学相比,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率显著提升。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学生临床思维评分中,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分别为(94.8±2.3)分、(95.6±1.0)分、(97.4±1.9)分及(98.0±0.4)分,与采用传统方法教学相比,学生的临床思维显著增强。本组学生教学满意度为95.1%,满意度更高,优势显著(P<0.05)。本文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各项儿科学临床思维培养方法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可有效增强其儿科学临床思维,提升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与操作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儿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三维体系的儿科学教学考核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儿科学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基于三维体系的儿科学教学考核模式。该考核模式通过构建三维体系儿科学考核模式,将课程评价的侧重面从单一的课程终结时卷面评价转向了如何持续性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三维体系考核模式是一种全程性儿科学课程考核模式,不仅能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5-123-02
引言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医学学科,实践性较强。为了更好提高儿科学教学的质量问题,锻炼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得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儿科学》学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体系的儿科学教学考核模式。该考核模式通过构建三维体系儿科学考核模式,将课程评价的侧重面从单一的课程终结时卷面评价转向了如何持续性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所谓的三维体系是指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构建为考核模式第一个维度;将学习者对于儿科学的知识体系构建为考核模式的第二个维度;将学习者的主动学习与表达理解能力构建为考核模式的第三个维度。该三维体系考核模式是一种全程性儿科学课程考核模式,不仅能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以评促學的目的。
1研究方法
基于三维体系的儿科学教学考核模式主要分为:维度一,持续性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维度二,学生对于儿科学的知识体系构建。维度三,学生的主动学习与表达理解能力。以自学为主,多学科交叉学习,强调自主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临床思维能力。通过以上的考核方法介绍,对于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最快接受新知识,丰富知识容量以扩大自身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督促。对于学生来说,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其要全面掌握儿科学知识的大纲内容的同时基本了解医学基础课;能够发现不同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法;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善于系统的看待问题。
2实施过程
根据以上介绍的基于三维体系的儿科学教学考核模式的三个维度,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如下。
第一个维度的构建方法:通过采用广泛的传统教学手段和先进的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个维度考核评价标准:课堂提问(包括网上提问)的积极程度;网上讨论的踊跃参与程度;卷面测试中微信形式试题的撰写质量等作为评定指标。
第二个维度的构建方法: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与其相对应的第二个维度考核评价方法:课外阅读读物和网络参考资料的阅读兴趣、数量、质量(以读书报告或书评测定);对卷面测试中开放性试题的回答质量测定学习者的阅读及思考的广度与深度。
一、外语教学法的多样化趋势
外语教学包括五个基本问题:教者,学习者,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教即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学法得当则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因此,自从有外语教学,教者即外语教师就开始探索成功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学法的多样化趋势是指外语教学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外语教学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流派和体系,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从以下外语教学法流派的简单回顾可见一斑。
外语教学法流派最早可以追溯到15-17世纪的“拉丁语教学法”,也叫“语法模仿法”,它是语法翻译法的前身。
语法翻译法因用母语按照语法规则翻译进行外语教学而得名,因其直接继承了拉丁语教学法又被称为传统法,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有人称之为阅读法。强调阅读能力,忽视听说能力。论文格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与之对立的直接法。
直接法因排斥用母语作为中介,主张用外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而得名。又因为其具有类似幼儿学习母语的特点,被称为“自然法”。直接法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和直接应用外语,忽视甚至排斥母语的中介作用和语法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
听说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美国。听说法重视句型操练,所以也叫句型法。听说法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句型操练的反复性和机械性使课堂沉闷,学生失去兴趣。视听法的出现弥补了听说法的某些不足。
视听法出现于上世纪50年的法国。视听法主张视听结合,当时采用的手段是利用幻灯片图片创造语言情景,所以也叫情景法。论文格式。视听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听说法,同时重视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外语教学。
认知法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认知法的语言学基础。认知法强调学习者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语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功能法或功能意念法也叫交际法,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功能法主张教学不要像语法翻译法那样以语言语法为纲,也不要像听说法、视听法那样以结构为纲,而应以语言的表意功能为纲,强调用语言做什么,即用语言叙述事情。同时强调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标。社会语言学是功能法案的语言学基础,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是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论文格式。
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批新型外语教学法应运而生,如产生于保加利亚的暗示法,产生于关国的沉默法、顾问法、自然法、全身反应法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外语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新的外语教学法将不断问世。我们发现,每一种外语教学法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在外语教学中都曾经发挥和正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后出现的教学法在多数的情况下并不是取代了原有的教学法,而是借鉴和发展了前一种教学法。纵观当前外语教学界,我们发现,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二、外语教学法综合化趋势
外语教学法的综合化趋势是指各种流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国外外语教育专家把这种综合化的趋势称为折中(Eltecticism)。
我们首先以听说法的发展为例说明综合化的趋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听说法在美国崛起。它以句型为核心。强调听说的机械操练以培养习惯。因此也叫结构教学法或句型法。由于它不仅从横的方面科学地处理了翻译法和直接法的某些分歧,而且从纵的方向上协调了教和学的关系。所以被日本的小川芳男称为教学法的科学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法体系。在其四个基本教学原则中,其对比原则吸收了翻译比较法中对比原则的精华,而这一原则正是Mager倡导的翻译比较法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思想。听说法提倡的养成习惯原则也是从Palmer二十年代提出的培养学生五种语言习惯中继承下来的;另外,它对本族语的态度、直观教学的观点,用归纳法教语法的原则等均来自直接法。听说法把这些原则和方式围绕句型和机械操练配合应用,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发挥了巨大影响。由上述分析可见,这种教学法体系汲取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法的长处,又以某个方面为主,形成了自己特点。其中的折衷因素是十分明显的。
我们再以近几十年来颇为风靡的交际法为例。交际法以意念功能为纲,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注重语法和句型教学,注重合理使用本族语。由此看来,交际法折中融合了多种外语教学法的合理成分:不仅继承了直接法重视口语教学的原则,容纳了听说法的言语实践性,借鉴了听说法的句型研究成果,而且还吸取了语法翻译法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听说法也在向交际法靠拢,这主要体现在增加语言的情景,加强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教学。这应该是外语教学法折中融合的一个典型例子。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完美的,外语教学法之间的综合正说明了这一点。通过综合,外语教学法各个流派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增强了各流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外语教学法网络化趋势
外语教学法网络化趋势是指外语教学过程中网络手段和网络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普及,网络在外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网络进行外语教学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一趋势的产生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实现的。网络的丰富资源,网络的快捷方式,网络的视听手段为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景。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外语教学法发展的新方向。网络化条件下的外语教学成为外语教学界研究的新领域。
外语网络化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也给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信息化素养上、知识范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从学生活跃的思维中体会、学习到非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教师知识的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间的交流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外语的常规的教学,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于教师,学生的学习交流一般都是在课后与放学这一段时间内,而大多都是以本族语为主,而网络就为学生的外语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与外语母语者进行在线的即时的语言交流,这种交流是真实的,可以打破课堂活动的虚拟,学生能体验到利用外语交流的快乐感,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外语学习的实用感和成就感。
网络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和必将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外语教学法是不断发展的,每一种外语教学法的产生都对外语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外语教学法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多样化和综合化趋势启示着我们教学法没有最好的,只有综合利用,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法的优势。外语教学法的网络化趋势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周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左焕其.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岩.折中主义的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2).
一、引言
声、韵、调的学习是语音学习的基本内容。目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通常采用描述与反复模仿相结合的方法,单一枯燥且难以让学生真正记住发音要点,洋腔洋调的问题突出。因此,系统而完整的记音、记形语音教学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在游戏与“教学”融合中进行大量输出性、形成性练习能有效强化教学效果。本文针对母语为英语的欧美国家成人学生,运用声音、色彩、动画等多媒体教学策略,使用形容性和译释性结合的游戏教学法,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的重难点。
二、英汉语音对比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或多或少习惯用英语的语音特点向所学汉语读音过渡,如果对其区别性特征(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上的成阻碍和除阻、气流强弱和声带震动上一组或两组)做外显型、趣味性处理,能让学生迅速找到汉语语音发音技巧,加强正迁移。
例如:英语中[b]是双唇、浊、塞音,而汉语中【b】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因此其区别性特征为清音与浊音的对比,而清浊可以通过震颤喉头来区分,因此,让学生先发英语中[b],用手触摸喉头位置,不震颤即为汉语中的b,因此可清晰地由英音过渡到汉音。在汉语内部同样进行对比,汉语拼音【b】、【p】是一组“近似对”,且其区别性特征为是否送气,通过直观方式,观其发音时有气流通过使嘴前的纸片吹起即为送气音【p】,反之为【b】。
三、“音近象形”记忆法
“音近象形”是三个主体两两发生联结关系的记忆方法。从熟悉的英语单词与音标入手,通过简单联想,借助形似的图形掌握写法,再利用汉语词语的“音近象形”巩固发音和扩展词汇,这种音形义三维立体联系帮助学生有效记忆汉语声韵母,不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同样以声母【b】、【p】为例。英语“boil”与拼音【b】在发音上相近,而且“boil”的意思用图形(沸腾的水)表达出来与拼音【b】象形,此外拼音【b】引申出汉语词语“播音”,其形象(收音机与突出的天线)与【b】也近似。英词“pot”与【p】发音近似,意义形象(射击)与拼音形似,同时拼音【p】引出“破坏”(斧子)的形象。
英语单词/汉语词语、图形、汉语声韵母之间音形义的关系:
英语单词/汉语词语与声韵母:音似、形可有可无、义无2、图形与声韵母:音无、形似、义无3、英语单词/汉语词语与图形:音无、形无、义同。
以上仅为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自身及所教学生的认知情况,选择满足以上关系的“音近象形”来教授。在学生对此感兴趣且有一定能力的时候,可以自主运用此方法。
四、语音游戏
设计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结合的游戏让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语音,也可利用语音游戏软件将学习延伸至课外,到中高级阶段仍可不断更正语音至标准。以下列举几类:
1.活动型
如目的拼音说故事。在学习目的拼音的一些相关词后,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编故事,并尝试把新词纳入其中。如练习拼音【z】,在“端午节”话题下编故事,可有“粽子”、“自己”等词汇。这个游戏锻炼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消除陌生隔阂。
2.多媒体手段
如学唱中文歌。如歌曲《那些年》的歌词“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练习目的拼音【c】,朗朗上口的旋律能让学生迅速习得语音。又如电影合辑练语感。在单韵母单元,针对a,o,e,i,u,v等具有大量感叹词效果的情况,制作影音合辑,即把影视作品中含单韵母不同声调不同语调的视频与音响进行剪辑做成一个片子,让学生在观看夸张的表演与模仿的过程中学习,进一步巩固与培养语感。
3.特色游戏
如游戏软件练拼音。模仿“消泡泡”游戏软件,若遇到能拼合的声韵则消除泡泡,练习声韵拼合。又如拼音五子棋。仿照五子棋规则,一个棋子代表一个声母或韵母,棋子若干,在棋盘上,若在同一横线、竖线、斜线上能组成一个拼音则可收回“棋子”,直至无棋。
五、结语
本语音游戏教学法采用区别性特征对比、图形联想、对比纠音的方式,使知识与游戏紧密结合。经过实证研究,本教学法对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语音自我纠正能力显著提高,虽然“洋腔洋调”问题仍然存在,但语感普遍较好。因只针对英语母语背景的学生,且侧重声、韵母教学,所以仍有深入发展的空间,是一次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一、前言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前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系统的教学方法。项目是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载体,教学时强调始终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为教学导向,重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参与此项目的过程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从中感知,体验和领略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和操作技能。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这一教学理论本土化,把项目教学法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但是如何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目前还需要深入研讨。
二、项目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上,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上:不再以“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满足学生实际工作能力需求,以“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实际需求同步。(2)在教学方法上: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打破了原有的教材结构,将零碎的知识和技能分成模块,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激发学生动机,主动地完成项目,融入真实的和有意义的阅读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由“学会”到“会学”。(3)在能力培养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
三、实证研究
1.研究方法论。以一高职学院两个平行的新生班共6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实验。其中一个班级作为控制组,另一个作为实验组。本实验持续大约一个学期的时间。在实验之前,分别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了前测,包括阅读动机和阅读水平。阅读动机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阅读水平则通过阅读测试进行。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控制组和实验组在阅读动机和阅读水平两个方面都不存在明显差异。接下来近16周的时间内,对控制组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实验组则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教师通过帮助学生设立适当的项目参与学习过程。试验后测的数据通过软件SPSS11.5进行分析。本论文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吗?(2)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吗?
2.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为期18周的实验是随机抽取的英语系的两个平行班学生,他们均未参加PRETCO和CET考试。1班为实验班有34名学生,2班为控制班有34名学生。
3.研究过程。课堂观察和实验可在同一时间进行,以导入内容-引发问题-完成项目-归纳总结为基本框架,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具有明确目的项目模块,学生通过观察,沟通,协商等多种活动形式完成这些项目,达到学习和掌握阅读技巧和能力的目的。实验开始于2015年9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随机抽取的学生要填写关于项目教学法的调查问卷。第二阶段,学生答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前的阅读试卷,然后教师评估。第三阶段,实验班,运用项目教学法,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遵循学生能力项目模块的特点,使学生在充分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第四阶段,实验班和控制班对比前后试卷的教师评估,分析对学生阅读成绩。
四、研究结果
首先,在对实验班的分数进行科学分析和实验后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学生提高了对英语阅读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定量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提高了英语阅读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后测成绩不但高于控制班(32.0588>22.3529),而且明显高于前测(32.0588>20.84)(如下表格所示)。因此,运用项目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数据分析的结果证明,与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同时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五、结论
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师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也意识到项目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了解自己拥有具有工作所需的能力的程度,起到了先导作用,进一步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找到了适应自己特点的新阅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仅仅以知识点教学与实际工作能力脱节的教学模式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而且摒弃了片面追求阅读文章的准确率的功利性,改变了对阅读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的关注程度失衡的现状。
一 关于传统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原理
一般来说,我国的外语教学理论大致经历了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到“功能——概念教学法”,到“交际教学法”,再到“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
语法——翻译教学法是指通过母语(汉语)对英语文本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译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知识及一些技能,但相应地会减少教师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时间与机会。
“功能——概念教学法是1957年欧共体成立后在欧洲盛行的从语法——翻译教学法分解出来的一大分支”,采用该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老师不仅介绍语法结构,更侧重于运用主题、情景、功能和概念(理念)等方式让学生实现彼此用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
交际教学法采用综合教学手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技能。培养学生提高交际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交际化。后来交际法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外语教学法流派。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交际法的新发展。该教学法将语言形式融入到“任务型交际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主张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通过任务型交际活动“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并进行互动”。
二 关于传统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对比分析
目前仍然有许多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比如在学生英语读写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模式,对于有利于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利用不够。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固然能增加学生的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知识及一些技能,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甚至包括学生真正的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实际运用能力的时间与机会。
任务型交际活动要运用真实的生活语言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时他们的注意力应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非语言形式上。交际活动以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为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将一定的语言形式与内容(如语法、词汇,句型,语篇等)巧妙地融入任务型交际活动之中,可以保证学习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三 传统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优缺点
第一,语法——翻译教学法是指通过母语(汉语)对英语文本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译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知识及一些技能,但相应地会减少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时间与机会。
采用功能——概念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老师不仅介绍语法结构,更侧重于运用主题、情景、功能和概念(理念)等方式,让学生实现彼此用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在真实生活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模拟的功能与情景仍然与真实的生活语言有差异。
交际教学法采用综合教学手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交际化。后来交际法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但有时交际与互动常显得缺乏系统性与规律性,仿佛是师生之间为了交际互动而勉强地进行交际互动。
第二,任务型交际活动要运用真实的生活语言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时他们的注意力应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非语言形式上。交际活动以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为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将一定的语言形式与内容(如语法、词汇、句型、语篇等)巧妙地融入到任务型交际活动之中,以保证学习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另外,笔者提出“探究式”任务型交际活动应在传统的以文本阅读为基础的大学英语精读课“任务型交际活动”中增加“探索与研究”的元素,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真正以语言为工具来探索、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结束语
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而言,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任务型交际活动以便发展学生的探索研究型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会计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我国目前会计改革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截至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及管理体制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非营利组织会计在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这块已经迈开改革的脚步,财政部2010年12月31日颁布《医院会计制度》,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够重视。一般二本院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开设在三下或者四上学期。在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环境下,大多数同学忙于准备研究生、CPA、公务员等各种考试准备中。由于会计是一门实务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往往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或者有经验的优先录取,所以教育论文,即使部分不参与各种考试的同学也在课余时间忙于兼职,甚至不惜翘课在外面兼职。这些都严重分散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精力的投入。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涉及知识面较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涉及会计学、财政学以及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会计专业的同学一般具有较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但是,对于财政学等相关的知识相对比较欠缺。加上学习投入不足,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怎么写论文。
(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词在我国目前还是理论研究领域使用较多,在实践中,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是预算会计,反映的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主要是反映和监督财政总预算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随着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预算会计所依附的财政体制、预算管理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使得会计主体,资金流转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课程内容也必须不断加以调整、更新。
(四)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引入问题。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领域大多采用权责发生制。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在政府会计与预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改革已趋成熟,是在政府会计和预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比较完全、改革比较彻底的国家。其他如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都已在政府会计及预算领域引入权责发生制或者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目前我国只有已经出台的《医院会计制度》以及还是征求意见稿阶段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教育论文,而政府会计还是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基础是大趋势,所以在教学中涉及政府会计相关内容讲解比较繁琐,既要考虑现行制度的实际情况,又要兼顾改革的大趋势。
二、教学改革对策。
(一)使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就是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异同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其本质差异。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教学中使用比较教学法,比如财政总预算会计部分涉及财政性存款的账户管理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以及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的财政支付方式——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部分内容,把预算单位部分的核算加以比较。这样,关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行政单位会计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以及财政应返还额度等内容就清晰明了。在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问题上,可以与企业会计的权责发生制进行比较,也可以与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国外政府会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在行政单位会计部分,可以比较事业单位中与财政资金流转有关的内容;而事业单位的业务收入又可以与企业会计进行比较。这些都是会计核算中微观角度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既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可以巩固以前的会计基础知识。
(二)结合最新理论动态,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是指具体的事例教育论文,即来自于现实的、真实的、有环境的、有情节的第一手资料,案例教学即为具体事例教学,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内容,通过教师设置案例,学生分析、评价案例,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由于主要反映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很难有象企业会计那样成熟的案例。因此,在案例选取时可以选择紧跟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步伐,及时将最新动态反映在教学中。比如,《医院会计制度》颁布后,可以以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对比进行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查阅文献,提出本小组观点,每组安排一位同学负责演讲汇报。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教育论文,也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
(三)将专题讨论引入教学过程。一般本科教学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计专业的同学在高年级时大多已具备较深的会计理论基础,可以就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改革呼声较高的部分单独作为专题,提前让同学们查阅资料,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比如权责发生制基础问题,可以在开课之际就作为专题布置下去,让大家有个准备的过程。单独安排一到两次讨论课怎么写论文。这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邀请实务工作者作专题讲座。会计学是一门实务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工作者。《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由于涉及的领域特殊,学生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流转过程非常陌生,也很抽象。加上现在都是大班教学,很难安排去政府机关进行实地考察。因此,可以邀请实务工作者就财政资金流转,国库集中收付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讲解,学生对实际工作中有什么疑问可以现场提问。这样可以避免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也为学生今后学以致用作很好的铺垫。
(五)改变考核形式。长期以来,本科学生的教学考核基本都是最后一次考试定成绩。目前虽然已经采取平时成绩30%加期末成绩70%的形式教育论文,但是,最后的考试还是占主要部分。这不利于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考试可以最后突击复习,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可以变更考核形式。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如平时占50%,案例研究与专题讨论(或者只选其一)占10%,期末占40%。这样就有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应试教育,更重视学生的能力与态度。也可以引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姜东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的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