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模板(10篇)

时间:2022-12-06 05:08: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图书资料指:****机关购置和拥有的各类图书、期刊、照片、图纸资料等。

第三条****机关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归口总经理办公室,财会部协助管理,总经理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第二章图书资料的购置及报销程序

第四条****机关各类图书资料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集中统一购置,机关各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随时向总经理办公室推荐图书资料目录。一般情况下,经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即可由图书资料专管人员进行购置。

特殊情况下,经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可由各部门自行购置。

第五条如有特殊情况(批量大、价值高),由各部门向总经理办公室报送需求计划,计划中应说明需购置该批图书资料的理由、价格、数量等,由总经理办公室向****主管领导报送签报,主管领导审批后由图书资料专管人员按计划进行购置。

第六条图书资料购置经办人在办理完图书资料登记手续后,凭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签字的发票到财会部办理报销事宜。

第七条财会部负责核定****机关每年图书资料购置的专项额度,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负责对图书资料购置的数量、价格进行总量控制。

第三章图书资料的管理

第八条图书资料购置后,由专管人员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并在其扉页、书中、封底或适当位置上加盖“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图书资料专用章”。

第九条****员工均可借阅已登记的各类非保密性图书资料,一次最多可借阅图书3册,借阅期限最长为3个月,到期如需续借应办理续借手续。

第十条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图书资料(如字典、词典等)可由各部门长期保管,但必须由保管人办理登记手续并经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批准。

第十一条外单位人员借阅图书资料应经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批准。

第十二条办理借阅和续借手续均由图书资料专管人员负责。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开发方法;系统设计

Key words: construction;quality control and technical data management system;development method;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069-02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概述

1.1 系统简介

1.1.1 本系统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它变得越来越普及。MIS是一门新的学科,它跨越了若干个领域,比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

1.1.2 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信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适应现代高科技信息管理尺度的要求、推动信息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只有信息管理规范了,才能给日常工作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及便利的工作空间。

1.1.3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实测国民经济和企业的行为、帮助实现其规划目标。

1.1.4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存储、问题处理、对话及信息输出、信息管理机构。

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事务处理、系统处理、支持决策、综合服务。

1.2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成功地开发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对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充分、清醒的认识,例如:社会因素、文化背景、企业体制、起点环境等。特别是在中国当前IT行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更要强调这些方面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后,以下几个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①市场经济的客观因素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息反馈体系,市场调节也离不开信息反馈体系。随着我中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信息和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是办不到的。现代化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是建筑工程监督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工作发展关键。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的开发是建筑工程领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必要手段。②人的因素: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网络组成。人的因素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在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质量监督站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其工作行为特征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的开发质量和运行效果。③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起点: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动手术日新月异,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协调技术更新期与开发周期的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定要避免在低水平上开发,一定要慎重选择软件的应用平台以及软件的开发工具等。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

2.1 软件工程简介

2.1.1 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而计算机软件也很自然地随着硬件的发展而发展。

2.1.2 计算机软件已经由过去的无足轻重发展到今天这样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然而,软件数量的迅速膨胀,又使人们承受不了软件的资源耗费。因此,有必要对软件生产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软件工程正是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研究更好地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一门学科。

2.1.3 软件工程学是研究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普遍原理与技术的一门工程学科。所谓软件工程是指,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指导软件的开发与维护。软件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技术、方法、工具和管理等方面。在软件研制开发过程中,若能严格遵循工程的方法论,便可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减少软件开发和维护中出现的各种风险。

2.1.4 软件工程注重研究如何指导软件生产全过程的所有活动,以最终达到“在合理的时间、成本等资源的约束下,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的目标。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组织和管理软件生产,根据某一软件从被提出并着手开始实现,直到软件完成其使命为止的全过程划分为一些阶段,并称这一全过程为软件生命周期。通常,软件生命周期包括八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技术,系统理论,组织结构,管理功能,管理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至今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但是每一种开发方法都要遵循相应的开发策略。任何一种开发策略都要明确以下问题:

2.2.1 本系统软件要解决的问题:如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工程质量监督站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关系问题,对新工程如何操作使用录入信息等。

2.2.2 系统可行性研究:确定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对企业状况的初步调研得出现状分析的结果,然后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系统可行性的研究包括目标和方案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影响方面的考虑。

2.2.3 系统开发的原则: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遵循领导参与、优化创新、实用高效、处理规范化的原则。

2.2.4 系统开发前期准备工作:作好开发人员的组织准备和建筑领域专业基础准备工作。

2.2.5 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和开发计划的制定:针对已经确定的开发策略选定相应的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还是选择原型法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计划的制定是要明确系统开发的工作计划、投资计划、工程进度计划和资源利用计划。

2.2.6 本系统开发主要借鉴并应用了原型法:原型法(prototyping approach)是对软件生命周期法的改进。原型法鼓励用户与软件开发人员通力合作,共同工作,在软件开发的相关阶段中都有用户的参与。这样,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都能及时反映用户的要求,不断缩小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对要求理解的差距,从而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同时提高最终的软件产品的质量。原型法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用户的基本要求开发初始原型实现并运行原型修改并完善原型。由以上步骤可以看出,设计软件原型是一个迭代过程,它以初始原型为输入,随着不断试验、纠错、使用、评价和修改,不断获得新的原型。在每一次的迭代过程中,都有用户的参加,面对实际存在的模型,用户也就有了实在的感受,从而能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经过每一次修改得到的新的原型将完成更多的任务,具有更强的功能。如此反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采用原型法开发软件,可以使系统开发更加迅速,整个开发过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塑的系统,从而能使用户很有兴趣地参与到开发过程中。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设计

3.1 开发及运行环境的选择

3.1.1运行环境的选择。由于本系统是针对工程质量监督站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完成网络监督管理及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网络检索工作而开发的,对运行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整个开发流程为了体现网络时代带来的利益则选择了使用BS结构开发。

3.1.2 数据库的选择。在多种数据库软件中,选择了相对来说比较易用的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这样不但大大减低了投入成本,而且易于开发维护,并且安全性很高。

3.1.3 开发工具的选择。之所以本系统选择了PHP,而不是.NET或者JAVA,是因为开发周期的限制,PHP更利于快速开发,也利于日后代码的维护。PHP是秉承Linux的GNU风格,借助与源码公开,使他迅速成为世界上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站点制作语言之一。借助与C++的形式,引用类的概念,使得代码的可重复性应用便的异常简单。加上他和Linux,Apache和MySql的紧密配合,关键性的应用也没有问题。同时,PHP第五代Zend(PHP5)的核心引擎正式版也已经了,整个程序的核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让PHP程序的执行速度变得更快。PHP在最佳化之后的效率,已比传统CGI或者ASP等程序有了更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用PHP编写的代码执行起来会更快,能实现同样功能的PHP代码,不用改变就可以在不同的WEB服务器上、不同的操作系统下运行。

3.2 本系统的具体设计

3.2.1 该系统设计先进,功能强大、实用高效、效益显著,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强、功能完善。达到国内技术内业资料管理软件的领先水平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的创新。更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3.2.2 该系统该软件技术内容分为:质量监督网络操作、网络调阅技术内业资料程序体系技术(质量监督站在网络服务器网站上运行、使用)和指纹录入、内业资料操作程序体系技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使用)。

3.2.3 质量监督网络操作、网络调阅技术内业资料程序体系技术(质量监督站在网络服务器网站上运行、使用):①系统软件收录了《黑龙江省单位工程质量监督程序及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监督执行标准及操作用表,在监督站网络监督平台上、充分实现了监督操作用表的网络可操作性及智能化的操作。工程质量监督站各级监督管理人员、可以以单位工程为单位在监督站网络监督平台上进行监督用表网络操作。②该系统实现了网络平台上质量监督站各级监督管理人员,依据各自管理权限逐级进行岗位监督管理,体现了当代信息化管理模式。其具体权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管理权限。一级权限为站长、副站长、总工、综合科,均可对下级权限进行网络监督岗位的调整和工程分配,具备进行质量监督网络操作、网络调阅内业程序体系中所有功能的操作权限。二级权限为监督一科、监督二科、市政科、构件科科长,二级科长权限均可对本科室监督人员进行网络岗位管理调整、增加或删除监督员;均可将受理监督的工程对监督员进行分配。具备进行本科室所有受监督工程的操作权限和查阅权限。三级权限为监督员:三级监督员权限均可对二级科长权限分配的受监督工程进行管理、进行内业资料网络调阅和审批。③实现了监督站对项目工程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进行网络调阅和审批。④该系统可以将上级领导部门及监督站监督文件,通过该网络平台进行电子文件下发。

3.2.4 指纹录入、内业资料操作程序体系技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使用):①系统软件收录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最新行业执行标准,充分实现了施工验收表格智能化的操作。②该系统启用了岗位人员指纹识别系统。经过对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岗位人员进行岗位资格验证后,在进行技术资料内业表格操作中、需输入本人指纹、表格上将自动生成岗位人员本人电子签章,且自动生成当天日期,同时表格锁定、不得在进行修改。实现了岗位人员定岗限位的控制和项目工程按施工形象进度及时完成当日技术内业资料的控制。③系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实现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该系统可进行竣工工程技术内业资料的电子光盘载体存档,响应了黑龙江省施工验收标准对于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资料关于从纸质载体向电子光盘载体存档模式转变的号召。④该系统设置了将施工及监理单位内业操作记录表格,在当日完成填写后,需在三日72小时内内上传到质量监督调阅平台、供监督站网络调阅的功能。

3.2.5 系统同时涵盖了项目管理、数据库、资料录入、电子邮件、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功能,内容满足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过程要求。

3.2.6 系统同时具有导入、导出、模板、智能判定、自动组卷、查找等功能,界面友好、使用简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3.2.7 系统在施工数据智能录入、合格判定和资料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和创新。

3.3 本系统的优点

3.3.1 节力:以往监督站对工程内业资料及监理资料的监督检查需到现场进行,而今通过对该系统的实施、通过监督站网络平台就可以直接进行,节约了对建筑技术内业资料的监管精力。

3.3.2 节费:解决了施工工程体量大造成监督人员短缺的问题。

3.3.3 操作简便提高监督工作效率:通过系统智能化的操作功能的体现,减少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督站的工作强度,可提高工作效率1倍以上。

3.3.4 信息化监督管理模式的体现:在网络调阅在建工程技术内业资料的基础上,系统的研发将工程质量监督站实际的监督管理体系和模式在监督网络平台上予以体现,实现了网络平台上质量监督站各级监督管理人员,依据各自管理权限逐级进行岗位监督管理,该系统的工程质量监督、指纹录入、内业资料网络调阅的实现体现了当代信息化管理模式。

3.3.5 为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内业资料管理专用软件,在行业执行标准及内业操作用表的更新和施工验收表格智能化的操作上充分体现了优越性。

3.3.6 为黑龙江省单位工程质量监督程序及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监督执行标准和监督用表操作的专用软件。供工程质量监督站各级监督管理人员、以单位工程为单位在工程质量监督站网络监督平台上进行监督用表网络操作。

3.3.7 针对建筑工程专业具有可操作性强、功能完善的特点,解决了目前工程专业部分资料存在着外业与内业不同步,不能真实体现工程实体质量的问题。

3.4 本系统同普通建筑工程技术软件的区别

篇3

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迅猛发展的当下,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大力推进的背景当中,而建筑工程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无法保证建筑的实际使用寿命,而且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要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研究力度。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体系的完善

1.1材料质量监管

材料质量监管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材料的质量对于施工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建设中最为常见的原材料,因此要做好对混凝土的质量监管。一方面,应选择合适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级配,将含泥量控制在小于1%的范围当中,原因在于级配好的骨料能够较好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从而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裂缝;而且低含泥量还能够显著减少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另一方面,要确保其和易性,也就是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为160mm±20mm;同时,严禁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加水,当天气发生变化时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气温等变化情况对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进行及时且合理的调整,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初混时间大于或等于9h。

1.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关键环节,其对于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等来编制详细专项施工方案,人员和机械设备的配备应该能够充分的满足施工的实际需要。在施工过程当中,要对施工技术实现严格的管控,例如,混凝土的浇筑应坚持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以及一次到顶的原则,从而确保各浇筑带之间的上下混凝土的较好结合;分层浇筑的厚度因控制在50mm的范围以内,最长层间间隙时间不可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时还要确保一次性连续浇筑,从技术上防止烈缝。为保证施工质量,通常还需对混凝土进行温测作业,对其各层的温度进行测量,同时就其温度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①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升温不宜大于500℃;②混凝土体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0℃;③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不宜大于200℃;④混凝土浇筑体降温速率20℃/天。

1.3后期养护措施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还应注重对后期养护措施的管理,这是对前期施工建设质量的后期保障。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混凝土材料而言,其在完成浇筑作业之后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混凝土的温度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差,较好的满足混凝土抗力方面的实际要求,如可以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的同时进行覆盖,并做好保温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混凝土进行连续12h的蓄水养护,从而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的表面因发生脱水而出现裂缝问题。

2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体系的形成

2.1施工前技术资料把握

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保障,其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重视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将完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体系作为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实现完全的掌握,同时组织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等工作,并对施工场地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仔细的审查,特别是要对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机械设备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单位所提交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严格的把关,从而提高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水平。

2.2施工中技术资料控制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依托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等系统软件,以此来提高技术资料的规范化水平,同时还可以建立同步检查机制,注重监督复核工作,进一步提升技术资料的准确性。例如,对于双掺技术而言,其实际上指的是在混凝土当中掺加具有一定活性的矿物掺合料,从而降低单方水泥的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最终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因此,通过监理技术咨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选用一定量的煤灰或矿粉等来代替水泥成分,有效的降低拌合物中C3A的浓度和碱的浓度,通过技术资料的自动对比能够保证其真实性,确保工程质量。

2.3施工后技术资料管理

施工后的技术资料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竣工图和其他技术文件资料的审核,包括工程项目的开工/竣工报告、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纪录、设计/技术变更通知与核定单、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资料、试验报告以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日志等。另外,还需要对工程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和编目存档,保证资料的签字齐全和分类分项的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当建筑工程项目在结构、形式和工艺等方面出现重大变化时,施工单位应按照实际情况来绘制竣工图;当变化程度不大的时候,则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对变更部分进行修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施工质量对与工程使用寿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得质量监督成为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一方面要切实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立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和施工要点,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管控、温度检测以及后期养护措施控制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另一方面,还需要构建起必要的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进一步落实监理技术咨询工作,借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奠定质量基础,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获取。

作者:何远雨 单位:湖南和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陆位忠.总承包体制下的工程质量责任分担与监管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14.

篇4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重要的原材料,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为了确保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主要需要从混凝土的伴制以及生产环节入手,除了混凝土施工过程导致的质量问题外,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资料就是混凝土工程质量评定的主要依据。但是现阶段,商品混凝土技术资料方面存在下面的缺陷。(1)商品混凝土质量证明书不够规范。商品混凝土厂家没有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质量证明书,或者其提供的证明书在填写内容或格式上不够规范,很难为施工企业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一个城市里往往有多家混凝土生产企业,他们所提供的商品质量保证书的格式、内容都不一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产品质量证明书不规范的问题。(2)缺少混凝土原材料的合格证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企业有时候不会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混凝土原材料的合格证,或者在原材料的合格证明中没有加盖公章等,也不提供原材料复试报告。(3)混凝土生产厂家没有向使用单位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合格证明,包括合格证明上没有加盖公章等等。(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不够规范。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在实验室中进行配合比的研究过程中,相关的实验报告不完整,绝大多数厂家提供的配合比设计报告中没有28天抗压强度值。(5)商品混凝土出厂检验报告、外检对比检验报告、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检验报告等都不符合规范,有时也没有向使用混凝土的企业提供。

2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对技术资料管理不够重视,缺少有力的监管

在建筑行业日益兴旺的今天,商品混凝土由于其便捷性等特点,广泛的应用与建筑工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虽然,商品混凝土厂商在严格意义上也属于工程参建方的一员。然而,一些商品混凝土厂商以及政府的监督部门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片面的将商品混凝土生产的监督责任退给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但是其并不在质量监督部门的职权范围内,这就导致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管出现空缺。

2.2政府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不到位

政府部门对于商品混凝土厂商的监督力度不足,加上对商品混凝土的相关政府文件较为之后,导致相关部门在形式质量监督过程中,往往仅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并没有对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以及搅拌等过程进行监督,导致相关的技术资料缺失,不能为工程质量评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2.3缺少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

一部分的商品混凝土厂商来源于公路临时的混凝土搅拌站,甚至有些混凝土厂商是业外人士投资建立的。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企业在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管理过程中,经验的缺乏以及专业技术的缺失,导致过度追求企业效益,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有效监督,更顾不上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管理。

2.4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

大部分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商中并没有正式的技术人员,在向有关部门提供工作资质时,企业往往是借别人的证件充数,导致非证上岗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有些商品混凝土厂商聘用了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但是这些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混凝土生产过程得不到专业人士的支撑。

2.5对商品混凝土技术资料的管理制度缺失

另外,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中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或者管理人员缺少经验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加上企业中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混凝土技术资料管理水平较低。

3加强商品混凝土技术资料管理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现阶段商品混凝土技术资料方面存在问题以及问题原因的分析,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现针对商品混凝土技术资料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提升混凝土生产厂家的质量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各级城乡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提高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混凝土生产过程才是控制产品质量的源头,提出具体的管理工作明细,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从以往仅仅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现状中挣脱出来,深入到混凝土生产现场中,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进行过程性监督与管理,提高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使企业逐渐树立产品质量意识。

3.2充分发挥监理职能,对技术资料严格把关

工程建设单位在寻找监理单位,并与其签订监理合同的过程中,应该在合同中加入监理单位应该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监理任务。监理单位应该充分的发挥监理职能,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进出场质量检测、运输交接检验等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理,并对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检查、保管等等。

3.3加大员工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的素质

政府相关监督部门以及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都需要将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作为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制定可行的培训方案,同时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在薪酬方面向技术人员倾斜,保证企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避免因技术人员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把好技术人员招聘质量关,为企业招揽更多优秀的技术人员,充实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力量。

3.4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管理

政府相关监督部门应该帮助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混凝土原材料进出场制度、原材料检验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混凝土运输交接制度等等,保证混凝土在使用前各个环节质量,保证相关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实用性等,为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篇5

水利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的历史记录,是水利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建筑业迅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规范,注重工程建设资料管理尤为重要。在此,就水利工程资料管理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1 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1.1水利工程资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项工程从开工筹建到工程竣工收尾,施工资料则详细记录着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过程中的质检资料反映了检验批从原材料到最终验收各施工工序的操作依据,检查情况及保证质量所必须的管理制度。对其完整性的检查,实际上也是对过程控制的确认,是整个工程资料的核心。施工技术资料最直接地说明了工程各部分已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实施完成,并且验收合格,是整个资料的主要内容。一个合格的工程必须要有一份内容齐全、原始资料记录完整、文字记载真实、可靠的资料作保证。对于优良工程的评定,更有赖于资料的完整无缺。

1.2水利资料是工程结算及签证的重要依据

对于任何一个建设工程而言,工程变更和合同外的签证是必不可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一些变更和采取一些措施,并且事后有些情况已经隐蔽或不存在或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合同变更项目上存在分歧,设计变更和技术联系单是记录这些过程的重要证明文件,是对这些增加部分结算的主要依据。所以及时合理地做好相关资料使工程签证更加合情合理,这样才能保护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

1.3水利工程资料是工程竣工验收必备条件也是认定各方责任的依据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身评定合格的基础上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除了要具备完整的工程资料外还要对工程质量进行现场抽查,最后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验收人员签字认可形成竣工验收意见。同时,施工资料详细、准确地记录着各施工部位设计、施工内容、材料选用及验收状态、责任人等信息,这些直接为质量事故分析认定提供第一手资料和证据,是事后追究质量责任的依据。

1.4水利工程资料反映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家好的施工企业其施工资料必定是及时的、真实的、准确的、完整的。当前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许多施工企业想尽各种办法大力宣传自己,其实一套精美、规范的施工资料不就是一套好的宣传册吗?

2 水利工程资料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思想意识和观念问题致使工程资料不能完整、准确、系统的记录并保管。在项目建设中,很多项目负责人及工程管理人员,档案资料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有的仅在口头上说一下,并不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平时只注意抓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不是按照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来产生资料,往往是工程施工快结束了,才突击搞竣工资料。资料管理人员总体业务水平不够,工程项目上的资料管理人员大多是新参加工作的同志,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他们对建设工程认识不够,对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加之没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监督,使工程资料与施工不能同步进行,不能及时准确的跟踪记录。造成资料收集速度快、资料不齐全、不规范等很多问题。资料管理制度不健全、分工不明确。目前,很多工程建设项目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没有制订应有的资料管理规章制度,有些施工单位虽然制订有,但也不健全。分工不明确,一个工程项目建设都由不同的工作部门来完成,如生产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综合办事处等,各部门都有各自的资料管理工作,但很多项目没有明确的分工,只指定一个资料管理员来完成整个工程资料的整编归档,使资料缺乏真实性和全面性。资料管理制度不健全,资料管理人员流动性很大,出现人走资料走、人走资料没人管的现象。

3 加强工程资料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加强思想认识,转变观念

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领导重视档案工作是管好用好档案的关键。每个工程项目应从开工就制定档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树立思想意识,把档案管理工作渗透到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

3.2强化训练,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水利工程资料管理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定期和不定期的举办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班,使大家对资料管理内容提前了解,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注意积累资料。同时,管理部门应经常派有经验的资料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使资料管理工作和工程同步进行,为今后的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奠定了基础,是资料的标准化、规范化有切实的保障。

3.3建立完善的工程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为规范资料的管理,提供管理水平,在工程建设开始,项目管理制度中应明确项目资料管理的分管领导及各部门职责分工,将项目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管理列入有关领导、部门、人员的职责范围或岗位责任制。同时,建立内部管理激励机制,把资料管理工作目标分解细化,层层加以落实,列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中,既要列入分管领导的目标责任制,更要具体落实到有关人员的职责中,年终要有总结,严格考核奖优罚劣,真正地把岗位责任制贯穿于从建项目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

4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要具有可追溯性

这也是技术资料的价值之一。严格要求内业资料,不单纯是内业资料形式上的规范性,更重要的是保证实体工程质量。对工程技术资料提出可追溯性要求,是对实体工程质量的被动的后期控制,然而却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到产成品,从进货渠道到采购者到合同签订者,从现场接料到检测试验到组织施工者等等,都要进行相应的、完备的具体“标识”,并将其“标识”作为工程技术资料的一部分进行归档。这些“标识”和原始的测绘资料等一般不在传统模式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定的范畴之内,尽管没有统一的标准形式(有些是厂商具)但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要求“质量终身制”的今天,对于大型、关健性工程的施工过程,反映在资料上,使其具有可追溯性的要求是极其必要的,这是我们各方管理者要充分认识的方面。

5 新的环境,对技术资料档案的适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篇6

一、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作用

1. 施工技术资料的检查监督作用

建筑工程每工序的转序是以该工序质量验收合格为前提的,目前规范化的质量验收记录表格直接列出了验收的内容及标准,使检查验收者依据“质量验收记录表格”进行检查监督。同时,操作者能够按照“质量验收记录表格”规范进行操作。工程中对进场材料合格证件的索取、验证(即:物、证对照检查),可以有效地防止假冒材料用于工程。

2. 施工技术资料对竣工决算的作用

工程决算中工程量的确定,是以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中的变更签证等为基本依据的,随着建设责任主体的明确和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工程结算是依据工程竣工图纸来进行计算的,因此竣工图纸绘制的是否规范、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决算。

3. 施工技术资料的事故责任分析的作用

由于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过程中的真实文字记载,详实、准确地记录着各施工部位、各分项工程设计、施工内容、材料选用及验收状态、责任人等信息,这些直接为质量事故责任分析认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证据。

二、施工技术资料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1. 现状调查

在工程建设中,往往发现施工技术资料收集不齐全、不及时、内容与实际脱节等现象。主要表现如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没有统一模式,想着就干,忘了就算;施工技术资料收集滞后于工程实体; ③施工技术资料用语不规范;④竣工图绘制不是在施工中,而是在竣工后,使资料迟迟不能归档;⑤施工技术资料不真实,工程原材料证件有的就存,没有证件的也不及时追要;有的管理人员为了补齐资料,甚至东拼西凑,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符等。

2. 原因分析

(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程在签订施工合同中,对技术资料交验质量、时间、经费没有约定,导致施工管理中有的领导只注重合同中约定的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指标,而忽视了在合同中对施工技术资料的约定。由于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涉及到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及项目部其他管理人员的协调配合问题,而许多协调工作又是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所力所不能及的,领导对资料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必然会挫伤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

(2) 缺乏制度约束,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工程管理中,有的项目部不配备专职资料员,施工技术资料未纳入项目部的统一管理,而是依靠各分包单位来完成,有的项目部对资料的管理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资料报验、验收也是由分包单位来完成,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资料管理的质量,有的项目部的资料员为临时雇佣工,以应付上级检查为目的,项目经理日常工作繁忙,难于经常组织对施工技术资料的检查监督管理。

(3) 技术资料用语不规范,计量单位不统一。施工中技术交底要针对施工前的准备、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情况、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哪些要求、质量达到的标准、结构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技术交底。

(4) 技术资料管理不规范。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体现技术资料管理水平。目前对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不健全,技术资料管理人员无专业岗位证书,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有的资料人员,尤其是被临时雇佣的资料人员多数未经过专业学习,又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难以胜任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资料管理工作。

三、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措施

(1) 在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要明确施工技术资料及竣工图管理条款,注明交验时间、校验标准、份数和经费,要求承包方在施工中要严格履行合同内容。

(2) 项目经理部要设置专人负责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要责任到人。责任人在施工中要按施工技术资料组成部分分别立卷,每卷材料要建立卷内目录,以卷内目录作为资料收集的“向导”,施工过程中,将随时收集的资料对号入座存入卷内。

(3) 严格各种原材料、各工序报验制度,并及时办理各方签证。工程所用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必须做到可追溯。工程中所用的材料、成品、半成品的生产厂家及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等都要为建设工程提供第一手资料,施工现场制定材料进场验证、见证取样、复试、报验和验收制度;并将进场材料、设备分类,按顺序建立材料进场验收台帐;对于需要复试的材料,在填写见证取样委托单时,必须注明材料的批号等相关信息及现场使用部位,确保复试合格后用于工程;对每批材料的流向通过合格证粘贴条、委托单、复试报告、施工日志、隐蔽验收记录等资料实现可追溯。这样能使各方责任清楚、手续完备,可有效的杜绝伪劣材料及不合格材料流入工程,以保证工程质量。严格对各“检验批”的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隐蔽工程的施工必须经过自检合格并书面报监理,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

(4) 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并参与工程施工全过程,使施工技术资料来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质量标准等都是施工技术资料形成的标准,这就为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地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同时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工程信息,使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与工程同步,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为合格工程留下一份详实、可靠的工程档案,为工程的合理使用、维修、改建及扩建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伴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建设的投入也随之加大。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作为工程施工过程准确、科学的记录,对于工程的顺利完成与验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然而,现今的施工技术资料在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不仅对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准确、科学的记录,而且对于工程的顺利完成与验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但现今一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并不规范,存在着一些弊端。因此,施工单位很有必要完善施工资料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施工资料。

一、施工技术资料的特殊价值

施工技术资料不仅是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资料与原始凭证,能准确、科学地记录施工过程,而且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控制、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以及追究工程质量责任、惩治项目中偷工减料或日后的工程维修、改造扩建等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技术资料进行整理能够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

1、施工技术资料能够客观地见证某项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提供依据。大到一栋高楼,小到一条排水管道都应符合设计要求、验收规范规定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工程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应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作为见证。准确真实的施工技术记录,才能真实的反映工程项目建设时的原貌,为日后工程的管理提供帮助。规范的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也能对工程的建设过程与完成进行严格的监督。

2、施工技术资料综合反映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和技术能力。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并反映着工程建筑单位的主体及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同时也是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不仅对整个的建筑施工起着指引和依据的重要作用,更加是建筑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有效体现。所以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是否正规,其资料记录与收集是否具有完整性、真实性与科学性,也是考核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具备完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施工单位,一个具有优秀管理水平和能力的企业,未来的企业形象和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相反,若一个无法科学记录,有效管理施工技术资料的施工企业,其管理水平与能力必然对企业形象与水准造成影响。

3、施工技术资料为城市的建设及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时间长、工程量大,程序复杂的特征,而施工技术资料是作为保证工程进展顺利、保证质量的指导。施工单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定时期后,如果施工中存在着质量隐患或养护措施不当等现象,工程就会出现各种质量缺陷,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必须进行维修和补强。这就必须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以便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另外,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需要改造扩建等,也要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以保证工程整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施工技术资料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收集的技术资料不规范,内容的真实性不高。

1.1、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技术在现代施工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许多技术资料管理人员利用电脑技术同时承揽了好几个施工工程的技术整理工作,整理人员不到施工现场了解详细的施工情况,导致了施工工程技术资料不真实。不仅资料质量较差,与施工现场的真实现象严重脱节,不能够有效、科学的反映出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还在内容上胡编乱造,缺乏具体项目的针对性,失去了其最基本的保存价值。

1.2、施工企业特别是项目负责人片面的认为建筑施工技术资料整理的好,不仅可以掩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种种不良问题及缺陷,例如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范围大、涉及面广、规章程序纷繁复杂、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较多等,可以将其作为所要高额回报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种业绩,成为其资格晋升的重要筹码。因此出现了“做资料”的现象,甚至还很普遍。

1.3、竣工图是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施工发生情况而绘制的反映工程建设实貌和构造的图样,对工程以后的改建或是维修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今施工单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处理方式,比如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图纸的一些变更部位没有体现到竣工图上,这种不规范的做法对资料的管理造成误区,为日后工程项目的管理带来麻烦。

2、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不完善。

2.1、施工技术资料整理人员水平有限、素质不高。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要求整理人员不仅具有计算机操作的一般技能,而且具备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2.2、很多的施工单位常使用易褪色的书写资料包括复写纸记录施工资料。造成资料管理方式的不科学。这严重违反了我国《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规定。

2.3、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不完善。一些工作人员在调存档的施工技术资料时,直接抽取需要部分,而不是进行影印,滞后归还,或是遗失造成资料的缺失和漏项。

三、提高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效率的措施

1、必须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及时记录和收集工程技术资料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因此,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子分部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

2、建立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的搜集管理制度。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施工单位应规范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与使用,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施工资料管理部门和各级岗位责任制,以保障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建立一套施工技术资料的搜集管理制度,是所有的资料管理人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奖罚分明,并将建筑技术资料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与工程的进度同步完成,以保障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3、提高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工程技术资料不否决工程质量的观念。加强对资料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使其认真的学习行业规范和标准,认真、全面的搜集并整理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资料,并严格的按照要求对其进行归档处理,以保障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要提高施工技术资料的利用价值。现今,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技术资料的保存还是较为完善的,但是由于档案众多,查起来很费时间,所以在工程需要改建或修缮的时候,没有去查阅施工技术的相关资料以其为指导时,反而选择与参与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情况的了解,但这种记忆式的资料搜集,极有可能造成后续工作的不便。所以,应促进施工单位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和应用工作,建立更完善更便捷的施工技术资料的查阅方式,提高施工技术资料的利用价值,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施工技术资料作为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资料与原始凭证,它真实的反映了工程的施工过程与建设成果,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且,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控制、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以及追究工程质量责任、惩治项目中偷工减料或日后的工程维修、改造扩建等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施工单位加强对于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并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体系,确保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严谨性、可靠性、完整性以更好的促进工程建设的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技术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要不断完善施工资料的管理办法,提高施工资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工程技术资料不否决工程质量的观念。其次应不断的总结经验,推行科学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提高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守剑.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甘肃科技纵横. 2007(05)

[2] 刘继全.关于实行TMIS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探讨[J]. 铁路计算机应用. 1996(03)

篇8

2主要内容

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应用于维修养护内控管理,这里从维修养护项目管理角度对其主要内容加以介绍和阐述。(1)管理体制与职责: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主要对上级单位、主管单位和水管单位的职责进行了界定。职责内容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维修养护经费预算、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培训、总结应用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2)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纳入年度项目支出预算。主要对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编报时间、编制原则、主要内容、项目确定和定额标准等作出了规定。(3)项目实施:主要对合同签订、示范文本、任务下达、实施、检查考核、价款结算、预算调整和安全生产等进行了细化。(4)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行经常性经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制度。主要对检查主体、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时间和意见反馈等作出了规定。(5)技术资料管理:主要对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等作出了规定,同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对技术资料管理标准作出了示范性规定。(6)验收:主要对验收类别、验收主体、验收对象、验收时间、验收程序以及格式文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对验收标准作出了示范性规定。(7)责任制度:为建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分级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保证维修养护经费合法、有效使用,提高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效益,制定管理责任制度。主要制度包括: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责任、资金申请与支付责任、资金使用管理责任、会计核算责任、合同管理责任、决算和验收责任、监督审计与考核责任、维修养护企业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8)管理细则:根据《水闸设计规范》、《水闸技术管理规程》、《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以及上级工程管理制度办法等制定《水闸工程管理实施细则》,从运行管理角度对水闸工程管理的任务和职责、水闸工程控制运用、水闸工程检查观测和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作出了规定。根据上级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制定《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从维修养护角度对管理职责、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经常性检查与月考核、技术资料管理、价款结算和验收等作出了规定。以上两个细则分别从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两个方面,对相关工作作出了规定,是水管单位日常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成果的重要标准。(9)技术图表:主要包括水闸平、立、剖面图、电气主结线图、启闭机控制图、主要技术指标表、主要设备规格和检修情况表等。(10)其他技术规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属于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但其项目安排和施工技术有别于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目前,很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尚无专门的国家或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规定。目前,已初步制定并试行的技术规定仅适用于单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主要包括标志标牌、工程观测、工器具维修养护等。

篇9

现今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进步,市场争夺也日益激烈,各个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转变成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施工企业应该善于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之前所取得过的各种成就,在评定奖杯入围时,工程资料报批则是最有效的依据。因此,根据工程实体产生阶段的施工技术资料就是最高效依据,因此项目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下文论述中,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展开了深入的论述。

1、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资料的具体作用

(1)工程实体质量过程控制的最有效根据就是施工技术资料。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工程施工期间会慢慢产生工程实体质量,而工程实体质量却要靠工程技术资料表现出来。

(2)施工技术资料表现了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实际施工期间,常常需要将各种技术资料转化成系统性较强的施工技术资料。这能够高效的记录施工期间的各个项目以及节点,这就是施工企业的直接成果。科学的工程技术资料能够促进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借助对工程技术资料的深入剖析也能够使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进行工程维修、管理、使用、改建、扩建工作时要将施工技术资料作为重要依据。工程在竣工使用后,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质量问题,这便需对其开展修复工作,这时,竣工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就十分重要。特别是进行室外管网配套工作时,技术工作者通过施工技术资料了解详细的管线布局,有关工作者才能以此为依据制定解决方案。

(4)在长期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时不可避免的会需要对工程价款进行一定的调整,而进行这项工作时,施工技术资料就是最直接、有效的依据。如果工作中所使用的各项施工变更技术资料文件都非常的健全,则变更索赔以及竣工结算的工作难度都会大大降低,并且还能够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可以更好的保证施工进度。因此,科学、高效、认真的做好工程变更资料的汇总以及整理对于降低施工成本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够促进索赔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2、进行建筑工程项目资料管理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要求,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资料应符合下述几点原则:及时准确、真实全面、规范系统。

(1)技术的重点就是要有较高的准确度,因此必须把所有原材料的质量文件证明第一时间收集起来,并将各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资料做好,然后第一时间将其归类存档,这样才能够使施工技术资料和工程施工同步开展,而科学、准确才能够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施工技术资料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真实全面。只有这样的施工技术资料才能够为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若不符合这一要求,则施工技术资料就是毫无意义的。不真实、不完善的施工技术资料会影响施工企业质量评价工作的准确性,使工程后续的扩建工作极易碰到各种问题,也不利于工程施工人员及时、准确的了解施工信息,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3)规范系统能够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更加的健全完善,但一定要完全依照相关工程标准、规范来填写记录施工技术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这样才能使工程技术资料的标准性、规范性和系统性更强。

3、建筑工程项目资料管理中的不足

第一,工程资料的可信度低。施工资料应具备的最起码特征就是有较强的真实性,否则资料将会失去其实际价值。比如:很多更资料数据编制的都非常健全,比如:土方开挖评定的基槽开挖深度的误差值就很低,只有几个毫米,但这些数据的可信度其实是很低的。

第二,工程资料缺乏时效性,甚至常常不够完整。现今的施工企业都未配备足够的专职资料员,常常会发生一个资料员负责好多个工地资料的问题,这便会使资料员的流动性很强,有很多施工技术资料甚至由施工员代为保存,这便会使资料的时效性显著降低,甚至还经常出现丢失的问题,为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第三,没有及时进行资料的收集。如果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收集工程资料,就会造成资料的完整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不能对工程建设进行很好的指导。例如建筑过程中要使用到一些重要的构配件和原材料,包括钢材、机砖、水泥、铝合金等。对于这些构配件和原材料要进行出厂检查和使用前的取样检查。然而由于市场上的各种转售,有一些构配件和原材料的实验报告和合格证已经无法做到同步配套。如果没有及时的收集这些构配件和原材料的相关资料,就会给后期竣工造成麻烦,因为缺少实验报告和合格证而无法归档。

第四,施工资料不够完善。资料员常常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安排一个人负责许多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资料,常常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较大层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常常需要分层浇筑,甚至需要分阶段施工,可是资料员常常为了缩短建设周期而开展整体评定,这便不能体现出工程实体的实际情况。

第五,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当前我国实行的资料管理制度仍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很多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现代的资料管理体系。一些施工企业将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工作划归给档案管理部门,而档案管理部门很少进行施工实地勘察,或者不了解实际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不够专业。甚至有一些建筑企业在做工程资料管理的过程中随意编造数据、弄虚作假,严重影响了资料的准确性。

4、如何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

第一,持续健全、改进、完善施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资料员的专业水平。为达成这一目标,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完善施工资料管理制度,并另外设立专门管理施工资料的管理部门;第二,经常性的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活动。对资料管理者进行培训不仅能够促进其专业水平提高,还能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有很强的工作责任感,促进资料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第三,监理工作者应做好本职工作,对施工资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并监督施工企业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第四,认真进行资料收集工作。施工资料的产生周期是非常长的,且形式十分的多样,途径也非常多,因此,工程资料的收集应该包括工程建设初期的各种原始资料和工程施工期间的各种同步资料。还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分阶段的汇总整理,并将其条理清晰的存放起来,这样才能够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在收集工程资料时,一定要保证资料的健全性、高效性以及时效性和准确性,这时工程资料应具备的基本性质,也只有具备这些性质才能够体现工程资料的真正价值。

5、结束语

综合本文论述,在建设工程的施工中,工程资料的收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工程主体建设现场管理、资料控制和各种信息数据的最原始数据,能够给工程的扩建和改建提供重要的依据,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程负责者必须给予工程资料管理工作足骨的重视,并第一时间解决工作期间的各种问题,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红兵,武全霞.浅谈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资料管理[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04):147-150

篇10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也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尽管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改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在充分认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的前提条件下分析了当前建筑企业在工程技术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1 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在建筑施工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谓技术管理,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施工作业、质量检测、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技术活动进行管理。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和企业效益。现代建筑风格越来越丰富多样,建筑规模大小、天气气候变化、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进度有所影响。施工企业通过有效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可以实现施工现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使施工现场的工作能够有效展开,降低资源浪费现象,提供资源的使用效率。为保证工期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成本、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三者的和谐统一,项目管理部必须不断加强工程技术管理。

2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体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也显而易见。很多企业虽然坐拥雄厚的资金、技术优势,但是由于受到技术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的制约,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些企业在技术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建立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技术责任制也没有明确,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由于技术责任制没有落实,致使各技术岗位没有技术负责人,大家相互推诿,无人负责。这种状况的持续导致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大大受挫,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2 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管理水平不足当前,由于企业新建项目的不断增多,建筑企业对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地产行业和监理单位不断吸收技术管理人才,这更加剧了建筑企业人才短缺。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在岗技术管理人员通常达不到技术管理的要求,并且一些技术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多个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由于这些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不足的制约,导致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整体水平无法提升。

2.3 技术管理模式陈旧,创新性不足技术管理的核心在于不断改革创新。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的注入对于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大多数建筑企业因循守旧,一直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方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致力于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4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也是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容不得半点马虎。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工程资料,如施工前的施工计划资料、施工日志、竣工验收资料等等。这些工程资料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全面描述,它们对后期工程质量评定、维修保养、工程改造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提高对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然而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却忽视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专门的资料管理部门,经常出现施工资料跟进不及时,资料不全、资料保管不当的现象。

3 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技术管理制度是有效开展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项目管理部是整个项目工程的核心部门,因此,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应由项目管理部主导进行。首先,要建立各级技术管理机构,明确各机构的技术管理责任制,将职、权、责落实到全体员工。其次,强化落实技术管理规范,实现依法治企,依法论责,明确施工各阶段和各分部的施工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进度要求以及验收的标准。最后,还要不断持之以恒,实行民主制的技术管理,定期组织全员开展民主讨论,不断更新技术管理规范制度,达成共同认识。

3.2 加强技术人才管理技术管理人才是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核心,所有的技术管理活动的开展必须由技术管理人员来实现。建筑企业应加强技术人才的管理,选聘符合企业技术管理要求的技术管理人才。首先,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行校企联盟,建立人才储备库,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高校为企业输送人才。其次,企业还应建立内部技术人才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教育提高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建筑业内也会不断引进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工艺和新的施工设备,只有让技术管理人才掌握了这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组织现场施工,采用新型施工方式,提高建筑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还应制定严格的聘用制度,根据技术管理岗位的要求聘用技术管理人员,对于外部聘用的人员要进行综合考量,对于内部晋升的人员也要全面权衡,不可任人唯亲,只有从招聘上把好关才能尽量避免技术管理人员经验能力不足的情况出现。

3.3 采用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实现技术创新,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永恒的主题。美国苹果因为创新打败了诺基亚,成为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因此,建筑企业应彻底改变因循守旧的观念,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营造创新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实现技术创新。比如说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技术管理交流等座谈会,制定创新激励方案,提高员工学习新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技术人员在技术管理上的创新能力。

3.4 强化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首先,企业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施工人员意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并加强检查、监督力度。此外,建筑企业还要建立工程资料管理的规章制度,由专业的资料管理员进行资料的管理,督促相关部门安装规定正确编写并及时上交工程资料,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可以增加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应正视自身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引进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并加强对技术人才的管理和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