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2-07-10 11:58: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1

教学反思也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当前,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国家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它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以下本人就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其教学理念,依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我国目前化学教育教学现状和要求,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求反思的层面有很多,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是教学理念上反思:"新课标"要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而本人在教学中注重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在《氯水》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按学习小组制定探究设计内容,课堂教学中也安排按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分析的环节,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既预测又体验,既观察又思考,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学习的全过程,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人,它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被发现和发展。又如在讲到乙醛得氢还原为乙醇,得氧氧化为乙酸时,我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上述两过程中乙醛醛基碳原子氧化数的变化,然后自主思考与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统一性,这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得氢是还原、得氧被氧化,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他们终生学习能力。

二是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过程反思包括课前思、课中思、课后思。课前思主要是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课中思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瞬间反思,它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至于课后思则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内容最广、形式最为多样的一个反思过程,其主要类型有"课时思"即一堂课下来就进行总结思考,写好教学日记,这对第一轮高中教学最为重要;再有为"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一周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接着为"月后思"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为教学承前启后作必要准备;最后是"期中思"或"期末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分析,通过对考试情况的分析以及与学生座谈等形式对教学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当然还有时间跨度更长的一个学年甚至于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对于宏观反思本人认为要注意与时俱进,使自身教学经验与"新课标"要求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境界。

篇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134-01

1 引言

化学实验教学是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十分重视和强调化学这门课程中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强调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重复老师的操作过程来增强知识点的记忆。因此,却忽略了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形成。针对当前实行的课程改革,要重复提高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这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2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是固定的,通过老师按照教程在课堂上传递知识,然后在实验室向同学们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再通过重复老师所做的实验来强化所学到的知识,最后进行实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点的背诵上,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地位。

当前的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则需要学生积极动手,将老师的角色淡化,从主导地位中撤出,老师的职责重在引导,而不是手把手的教学。同时,应鼓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探讨与合作。这就要求老师改变过去的观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原实验中本身具有的探究性这一特质,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实验。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3 提高实验操作成功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相对与枯燥的课本学习来说,学生其实比较偏爱操作实验,但有由于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实验并不是次次都能成功。而成功的实验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如掌握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和科学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步骤。这两项的学习中,一旦有一样掌握不是很好,则会造成实验操作上的错误,造成实验失败,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在这一点上,老师应该进行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呢?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演示,如实验设备的连接准则,实验仪器操作的规章制度等,应反复说明,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技巧融会贯通,同时在讲解中,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以提高其参与感,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4 设计绿色化学实验,强调环境保护意识

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其反应后的废弃物如随意排放,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要注重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绿色化学实验应运而生。绿色化学实验是指通过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或者利用多个实验的结合,将最终反应物的污染能力降低的一种对环境低污染,负面作用小的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难免会制备一些如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例如在操作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时,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污染实验室环境,直接影响到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列实验设计,将有害气体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减少有害气体对学生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在设计绿色实验时,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如何处理在实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在设计绿色化学实验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如酸性的产物,可以用碱性液体来吸收中和。同样,碱性物质也可以利用酸性液体来吸收中和去除其危害性。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沉淀物或者是可溶物等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加掌握化学反应原理也减轻了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者自身的危害。

篇3

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在当前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有效课堂”。而“有效”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据认知理论的知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好就是他所接触到的生活,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活化化学知识,实施生活化教学,我们的课堂将充满更多的活力,也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是自身教学实践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生活化教学是指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关注生活、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现象,利用各种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理解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

1.从生活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学生的大脑已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化学前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为了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才不会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记忆。因此,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是很重要的。如原电池原理的学习中,利用一位患者安装了金牙和钢牙两颗相邻的假牙,结果出现了心慌等一系列的病症,经检查是体内形成了干扰电流所导致的,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引入新课,并引导学生最终找出该患者的解决办法。从实践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比较高,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从情境创设着手,在教学过程开展生活化教学。用时事新闻、电视广告等创设问题情境,时事新闻里面蕴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而将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中与学科知识有关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社会密切地联系起来,可增加形象感和人文性。化学课也不再枯燥乏味,课堂也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讲硫酸的时候,刚好遇到了报纸上报道某地的一辆运送硫酸的罐车侧翻,消防队员采取了一系列处理措施,结合事发现场的现象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同时让学生分析消防队员的这么做的合理原因是什么,这样学习使得学生很越容易参与进来,也有兴趣参与进来。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运用于真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1.生活化教学的素材需要开发整理

新课标和教材已经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围,但是生活中的化学可能还牵扯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互协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化教学推向整体化和系统化。

2.高中化学课不应只是生活化的化学

高中化学学科,其知识本身就是生活经验的积淀与抽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学科知识。但生活经验虽然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但它并不能转存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则学生还是不能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真正走近化学。因此,高中化学知识生活化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活动其中一个步骤而已,教师在将化学生活化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即在学生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重新建构和储存以生活经验形态存在的学科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真正地做到将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正实现学生“热爱化学,学习化学,运用化学”。

总之,化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化学教学应回到生活中去。将生活中化学引入高中化学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也可以将化学向生活拓展延伸;可以在学校的小课堂,也可以是社会大课堂。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只要认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将其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郑挺谊,李华.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价值回归与应然选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陈景娟.浅谈由生活经验导入高中化学新课[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篇4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化学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基础学科,不过,很多学生都觉得化学知识相当难学,想要取得学习的进步十分困难。和其它科目对比的话,化学有着强烈的自身特色,而且也确实有许多难点。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特色,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化学会难学、哪里难学;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化学的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化学知识,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收效与更理想的考试成绩。

一、反思学生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体,是课堂绝对的主角。因为处于好奇心非常强烈的年纪,所以高中生总有很多灵光一闪的新想法,化学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应该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不但能够将学生的新想法向其他同学传播与推广,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另外,有些富于创意的新想法也是对教师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为化学教师提供教学的新思路,从而令教学更加完善。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就好像根雕艺术家拿到一个树根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急急忙忙的就开始雕刻,而是要仔细揣摩这个树根与什么比较神似、它的形态比较适合什么风格、存在哪些结构上的不足等,之后才会慢慢的精雕细琢出一件完美的作品。教学也是一样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要先认真的分析与反思,之后再采取富于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的实际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认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他们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基于这些信息,找出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二、反思教学内容

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内容是上课之前的重要工作,因为教学内容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只是熟悉这些并不足够,教师必须深刻反思的细节还有很多,这也正是每个教师对相同的知识点都有自己独到见解,进行的教学过程完全不同的原因。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最重要依据,是学科教学的根本;可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教材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一项关键资源而已,绝不是唯一的、仅有的资源,教材再也不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引导文本,而是一种教学的参考以及知识提示载体,是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的教学资源;另外,高中化学教师不但是重要的教材参考者,也是重要的教材完善者。这次课改中提出的一些全新教学理念以及方法仍然处于试行的阶段,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因此很多东西都不是成型的定论,更不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教学新要求,教师完全可以对其提出质疑,并通过自己的实际教学找出具体的改进与完善方法。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中有用资源的同时,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单独设立一个专题,记录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与疏漏,这样不但能够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为教材的增补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建议。

三、反思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实际运用的教学模式千差万别,不过,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欠缺与不足,有人推崇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人推崇更加专注化的教学模式,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最佳模式。不过,只要是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运用得当的话,都会有不错的教学收效;不过,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因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不相同,而且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具体教学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期待简单的套用了哪些教学模式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未免有些异想天开。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时候,一定不可以限制于某些模式之下,而是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灵活结合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化学世界。我在为学生进行例题讲解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先将自己的大脑放空,然后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研究题目设计的意义以及考查的知识点,一起研究解题的方法,一起找出最终的答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教学风格独特、方法新颖,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将刻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精彩。

四、反思课堂教学

篇5

反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就较早提到了人要学会反思。荀子在《劝学篇》里面曾经说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提倡通过每日自省吾身,也即反思自己,来达到“则知明而无过矣”。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认为”反思是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这些理智向着知识的推进即是反思”。20世纪90年代,反思性教学在我国掀起了热潮。

一、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所谓反思,是指立足于自我之外去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一种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实行反思性教学可以把曾经的理论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并且有针对性地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反思性学习是相对于反思性教学而言,是从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为培养学生的素养发展很有帮助。

反思教学的特点是自主性、合理性和情境性。现代社会尤其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高中化学教学中,同样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主性。反思性教学特点的合理性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反思中一定要尊重当时的时间、地点、情境及当时的心理状态做出相应理性的科学合理的分析,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想当然。因为,只有科学合理的分析,才能让我们的反思起到真正的效果,才能让所经历过的事情变成有用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帮助。反思性教学的情境性强调的是,不论什么事情发生的什么结果都和当时情境和提供的条件有关。我们在反思一件事情的时候,尤其要考虑到当时所存在的环境。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严格按照书上的程序做实验,结果实验的结果跟书上例题实验有差异。对应这种情况的反思,我们就要严格考察当时做实验的每个环境,哪怕是当时空气的湿度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反思教学的情境性就严格强调了这点。反思需要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当时的情境。

二、反思教学的三种形式

1、诊断性反思。诊断性反思指的是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之前,教师通过提问、练习题、实验等方式,诊断一下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化学学习习惯、化学知识结构的构成。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诊断,教师可以对准下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化学学习思维和习惯,扩充化学知识储备。

2、形成性反思。形成性反思是指学校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化学教学而进行的反思。形成性反思,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教师要对课堂信息的及时监控和调整。监控和调整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包括学生做实验时的实践能力程度。

3、总结性反思。总结性反思强调每次教学完毕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的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施展、教学的结果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反思,并且根据教学后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有针对性地总结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包括促进教学效果良好的原因和导致教学效果很差的原因。总结性反思可以是对一堂化学课堂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一段时间的化学教学的总结。

三、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实践

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比较注重运用三种反思教学形式。对所任教的高中化学课程进行反思。

1、课前诊断性反思中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前诊断性反思教学除了通过提问,练习题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应该针对所了解的情况,对应课堂教学目标有准确地设定。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学目标如何才能把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揉合在一起。对于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班级,尤其在教学目标中多加一些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让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对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很好的班级,我会在教学目标中增强能力目标的分量,让学生能获得更多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我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教学兴趣,我就通过人类社会中,各种金属对社会的促进所产生的作用为出发点,让学生对各种金属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一一讲解,学生们不仅仅了解了各种金属,还在金属资料收集活动中,学会了勇于探索,积极合作等精神。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的关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较高的要求,稍微不注意,学生就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作为一个优秀得化学教师,必须懂得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呢?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在让学生比较钠、铝、铁金属活动性时,首先回忆初中学过的金属活动顺序表,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快理解这些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所以,在高中知识的传授时,我们要注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又例如,初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得氧失氧的反应,而在高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不再是局限于得氧失氧的反应,而是从得氧失氧的反应中找出更深刻的规律,应中氧元素和另一参加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而在高中化学的课程中虽然没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但是只要参加反应的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并局限于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只有得氧失氧才是"高中课程中的概念更全面具有普遍性。所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状态的反思和把握。

3、在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教学反思和学生学习的反思是反思教学中的两个方面。教师的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会反思的能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来对学生进行反思教学尤为有效。例如:2001年7月7日,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己漏气的铁桶漂在水面上,并不停地冒着气泡"十时多突然从铁桶内蹿出亮黄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不仅是市民们会有这个奇怪的想法,学生们也有。当我把这个案例引入课堂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好奇,非常想知道答案。这为我接下来讲《金属钠的性质》做好了很好的铺垫。随即,我与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钠在水中燃烧的实验,同学们恍然大悟。

化学反思性学习实践表明:化学教师的反思应该成为一个习惯,教师更应该考虑到反思性教学的成效,教师的反思要注意与学生的反思同步进行,甚至要求着力解决的是学生要学会改变以往的学习思维模式:在反思中学会学习,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学习理念,从而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生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7,45,3,47-49.

篇6

一、如何进行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呢?

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要求化学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首先,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要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查不足,改正缺点,弥补疏漏。只有在摸索中前行,时时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实践日趋完善,才能有力提高自己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高中化学教师还要善于反思他人。化学教师也可以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深入课堂听同行的新授课,在网络中观看同行的教学实录等,分析他人的得失、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听名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这样也能起到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再次,化学教师要善于集体反思。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切不可闭关自守,更不能妄自尊大,应该积极与同事、同行交流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过程的创新、教育理念的界定、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纳等,听取同行同事的看法,从中取长补短,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提高自己化学课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高中化学课应对哪些内容进行教学反思呢?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

篇7

2、反思的特点和意义。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该过程是学生的主动行为,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生的发展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他人的经验和知识,而是要把从外部获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身心,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个性心理品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离不开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把外部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经验,要实现这样的建构和内化,反思是一种最好的途径。首先,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是自我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自我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因此,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实现自主性学习。其次,反思的过程就是建构的过程,反思实现个体对外部信息的内化。没有反思,学习只是一种对知识的简单的转移和复制,不会获得知识的个人意义。只有通过反思,学习者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认知结构得以丰富和发展,生成新知识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外部信息最终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可见,反思是一种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自我建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可以说,没有反思,就没有学生的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学生的成长;没有反思,就没有学生的发展。进行反思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3、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1)在复习中建立问题档案,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反思性学习。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学习深入不进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学习中不善于发现并总结问题。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建立问题档案,把问题变成一种诱惑力、吸引力,要求学生把在复习时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把听课时的疑问记录下来,把课后反思中的疑惑记录下来,使学生在质疑中进行内省与自我矫正,进而学会学习。

篇8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兴趣、建构知识、训练技能、内化情感。

一、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1.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兴趣出发,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可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促进学生由境生情,激发学生由情促学,主动内化知识。所以,教师要对教材再创造,精心组织各种有效教学资源,贴近生活选择情境素材,使知识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3.情境教学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保证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情境教学能充分揭示学习材料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引导和促进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产生联想,达到内化新知,掌握技能,体验内涵的目标。

二、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的情境,如一些熟悉的生活场景、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个有趣的化学故事,都可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案例1】苏教版必修2《分子间作用力》

[情境创设]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夏天从游泳池刚上岸时会感觉比较冷。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汽化吸热。

[教师提问]在水汽化过程中,水分子微粒间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在水汽化过程中,水分子微粒间距离增大了。

[教师再问]那为什么会感到冷?

[学生讨论]水汽化过程中会吸热,水分子间距离增大,吸收的热量用来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

【反思】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先取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学习,这符合教育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过程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到学习化学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去主动探究新知识,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2.利用已有知识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实践证明,分析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促进新知识的内化。

【案例2】苏教版必修1《氯气的实验室制备》

[情境创设]回忆初中学习过的实验室制取O2、CO2、H2的发生装置,并讨论选择依据。

[学生活动]制取O2的反应类型:固体+固体气体,制取H2、CO2的反应类型:固体+液体气体。

[情境再创]实验室制氯气需要采用哪些仪器装置呢?

[教师提示]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学生活动]从反应类型:固体+液体气体,得出所需仪器:圆底烧瓶、酒精灯、分液漏斗、石棉网。

[教师提问]利用上述装置收集到的氯气是否纯净?若不纯,怎样除杂?怎样收集?

[教师提示]联系学过的净化气体的方法。

[学生活动]根据反应原理、原料分析,画出装置图。

【反思】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同时个体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做出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的统一。

3.激起认知冲突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往往会受原有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错误。通过创设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深切感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3】苏教版必修1《钠的性质》

[情境创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排在铜的前面。请同学们写出钠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书写]学生大都认为钠把铜置换出来了。

[学生实验]结果:钠和氯化铜溶液反应并无红色的铜生成,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气体。

【反思】激起认知冲突创设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的“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又会在学生感到无比惊讶后,不但有效纠正了学生原有的错误认知,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而且促进了正确认知的重新建构,加深了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学会学习的目标。

4.讲述化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故事形象生动,引人入胜。通过故事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悬念,促进积极思考。

【案例4】苏教版必修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情境创设]故事发生在罗马帝国,群臣为讨好皇帝,纷纷献上贵重礼品。在众多礼品中有一只杯子吸引了皇帝的目光。它质量很轻,闪闪发光。皇帝问:你是从哪提炼来的?宠臣答道:尊敬的皇上,这种金属是我从粘土中提炼出来的,据我所知,它从不生锈。“永不生锈”“很轻”“从粘土中提炼出来”皇帝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这种技术一旦传播开来,罗马帝国将陷入极度的动荡中。因为粘土随处可见,奴隶一旦掌握该技术,后果不堪设想。皇帝随即宣布,将此人斩首示众。

【反思】短短的一个故事,激起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和丰富的情感。学生在很快明白该课学习内容的同时,无不为统治者的残忍而愤恨,无不为科学献身者的精神而感动。这正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4-006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深刻体会到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对于反思性教学这一概念的理解,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主体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河北省实施新课程三年以来,高中化学教师普遍具有了教学反思的能力,不论是对教学理念的反思,还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甚至到课后回顾反思,都做得比较充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何将反思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反思不仅仅是对化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重复,而且也是对化学中所涉及的知识、思路、策略等的深究,这对训练学生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极为有效。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教学过程中,本人试图从概念教学和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尝试寻求突破,培养学生运用反思提升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一、反思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概念是人类对自然界中众多化学事物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分析、抽象、概括的结果,有高度的概括性,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建立有助于人类对化学事实、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化学概念的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之所以然,提高思维能力。

在高一化学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已有的概念对新概念的深化发展主要是顺应过程,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学生主动建构而将新的更科学的概念纳入到已有的认知图式中。而学生已有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对新的科学概念的习得一般起到前摄抑制的消极作用,不容易发展成科学的概念。如离子反应的教学,在高二测试时,还有学生局限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要消除这种不良影响,需要通过获得新的直观事实或经验来消除旧概念的消极影响,我们设计图1所示的简单流程来实现。

离子反应(复分解型)条件的教学是对初中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深化,同时也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水解的基础,特别是要将学生已有的复分解条件“生成水”转变成“生成弱电解质”。

“离子反应条件”教学片段设计如下:讲授过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后,学生练习、体验、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同时为后续离子反应条件和离子方程式意义的教学提供化学反应基础。学生一定会认为H+和CH3COO-不能反应。此时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设计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取稀盐酸(0.01mol/L)样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分别加入CH3COONH4固体和氯化铵固体,振荡后再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分析并得出CH3COO-和H+发生了反应的事实。通过实验引发认知冲突,从宏观角度认识已有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概念不能解释新的实验事实,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同时也是概念深化发展的实验事实基础。通过学生的思考理解,把握共同特征,修正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

二、反思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化学概念、理论的载体,还承载着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教育功能。面对教材内容体系变化大、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易学难记、课时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如何领悟理解课程内容、课标要求的变化,优化教学设计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这就要求广大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学行为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是否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

我在教学高一化学“二氧化硫性质”时第一次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用多媒体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展示一瓶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学生观察并探究、分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3.演示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实验。学生讨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二氧化硫具有哪些化学性质?4.根据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小组讨论二氧化硫还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教师介绍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5.演示二氧化硫的漂白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二氧化硫与氯气漂白性原理。6.小结后反馈练习。

反思1.开始的录像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吗?学生会不会认为“这样一种污染物,学了有什么用?”学生看了录像很可能会对二氧化硫的学习产生抵制的心理,能否用其他方式引课,让学生对二氧化硫产生好感?

反思2.能否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怎样改进?

反思3.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能否采用探究方式,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设计改进后的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二氧化硫的有关资料,了解二氧化硫有哪些用途?(巨鹿县是河北省金银花之乡、枸杞之乡。学生叙述二氧化硫可熏金银花、枸杞。这样引入使学生在情感上容易接受二氧化硫,从而有兴趣学氧化硫。)

2.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探究采用趣味实验设疑:将盛有某无色溶液(过量二氧化硫通入品红试液后的溶液)且管口系有气囊的试管加热,气囊膨胀,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将试管浸入冷水中,气囊变瘪,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验证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和漂白性,教学互动氛围良好,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

3.当学生思维的空间已打开,此时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能使品红试液褪色的物质有哪些?其原理分别是怎样的?通过互动和发散思维,达到前后知识系统化的目的。

4.根据二氧化硫的化合价,启发学生回答二氧化硫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结合实验桌上的化学仪器、pH试纸、试剂瓶中的试剂(氢硫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新制氯水、新制的氯化铁溶液、氯化钡溶液)等,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教师点评,设计合理实验,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写出化学方程式。

5.提出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用多媒体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介绍大气污染及防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知道了学氧化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介绍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有学生提出“将鲜花放进盛有二氧化硫的锥形瓶中,观察颜色”的实验方案,这是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也是反思的又一次提升。

教学反思,融会贯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己有;教学反思,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反思中,学生不断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并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反思中,老师走近学生,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碰撞,形成融洽、共同提高的师生关系。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抓好反思教学,不失为一种打造优质课堂、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玉峰,张建莉.高一化学新课教学中概念深化发展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24.

篇10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第三、教学的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在实施中,首先要对科学探究或探究式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文献中“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上,不但包括事实、理论等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科学过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识;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各种学习方式(包括接受式)来积极、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